华师大版历史第五册《红色政权的建立》word教案

合集下载

3.10.4红色政权的创建与红军长征教案(华师大版八年级上)

3.10.4红色政权的创建与红军长征教案(华师大版八年级上)

3.10.4红色政权的创建与红军长征教案(华师大版八年级上)课题: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长征的开始;长征初期的困境;遵义会议;长征的路线;长征的胜利及意义。

通过长征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长征路线图的运用,培养学生识图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本课图表的运用,使学生了解图表表达的历史现象,利用课内外资料,图片,影视作品,创设情境,感受长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到长征是一个伟大的艰苦历程,长征的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开始了中国革命斗争的新局面,进而达到理解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长征的开始,遵义会议,长征的经过,长征的意义,长征精神2、难点:遵义会议的意义,长征的历史意义。

三、课前预习题1、红军长征的原因是什么?2、红军是什么时间开始长征的?3、红军长征的出发地点是哪儿?4、遵义会议的时间、内容、历史意义各是什么?5、红军吴起镇会师、会宁会师的时间、地点、部队各是什么?6、红军长征胜利的标志、历史意义是什么?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前播放歌曲《红军不怕远征难》,由此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首先请同学听一首歌,这首歌,曲子对于大家可能是陌生的,但歌词却是熟悉的。

提问:歌词的名字叫什么呢?作者是谁?描写的又是什么历史事件?学生:长征·七律 (毛泽东)是的,课文的标题“红军不怕远征难”是这首诗的头一句。

这首诗概括了长征的艰难,赞扬了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这节课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有关长征的历史。

(二)讲授新课(首先提问:红军为什么要长征?然后由学生回答,教师总结)1、提问:为什么中国工农红军会进行如此艰苦卓绝的长征呢?(提示学生阅读本课第一段内容和小字部分。

第13课 红色政权的创建和红军长征[华东版][公开课][上学期]

第13课 红色政权的创建和红军长征[华东版][公开课][上学期]

二、井冈山会师:
1、八七会议(时间和内容) 2、秋收起义(时间、领导人)
1927、9 毛泽东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4、井冈山会师 及后果
朱德、陈毅与毛泽东的队伍会师,建立 了红军第一支队伍--红四军ຫໍສະໝຸດ 汉口中国革命的道路:
井冈山
南昌
三湾 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
为什么放弃大城 市,向农村进军?
2、毛泽东为什么要到农村建 立革命根据地?
因为城市里敌人的力量强大, 在当时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攻打 和占领城市是不可能的;而农村 敌人力量小,革命基础好。
知识点补充: 毛泽东为什么要去井冈山建 立革命根据地? 1、地势险要,易守 难攻 ; 2、附近农产品丰富 ; 3、离大城市较远,敌人力量薄弱 4、群众基础好,便于建立根据地
3、结果与影响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 民军队的开始。
1、南昌起义军占领了南昌 城,为什么要南下广东?
A、敌人从四面八方来包围南昌,敌强 我弱,不撤离必然导致全军覆没。 B、广东曾经是革命根据地,群众觉悟 较高,南下准备夺取广州,重建革命根 据地,然后再进行北伐。
1933年7月1日,毛泽东主席批准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 的建议,规定以每年“八一”为中国工农红军纪念日。 经毛主席批准,中央军委于1949年6月15日颁布关于以 “八一”为标志的军旗的命令。
据统计,十大元帅中直接或 间接参加过南昌起义的就有7 位: 朱德、刘伯承、贺 龙、陈毅、聂荣臻、叶剑英、 林彪,而参加过起义的大将、 上将更不在少数。南昌起义 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将帅 摇篮。
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内容和影响 是什么? 时间、内容:1935、1 党中央 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 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和组 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 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 确主张。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 东 、周恩来等指挥。

第三课 红色政权的创建

第三课 红色政权的创建

第三课红色政权的创建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南昌起义,了解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掌握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了解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过程及原因。

2、能力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特点,让学生明白中国敌人的主要力量分布在城市,故而攻打大城市这条路走不通,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归纳中国共产党早期对革命道路的探索,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毛泽东把部队带向农村,开辟了井冈山革命道路,这是毛泽东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革命从走苏俄的路到走自己的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朱德等为此做出了伟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教学难点:毛泽东领导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的原因。

教学过程与方法: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几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1、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领导的国民革命为什么会遭到失败?(A.国民党右派蒋介石、汪精卫等人背叛革命;B.共产党领导人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造成严重危害。

)2、南京国民政府具有什么性质?(反动的性质,代表着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暴力清党,以极端残酷的手段镇压革命人民,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杀害达31万多人。

为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哪些斗争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也就是红色政权创建的过程。

讲授新课:一、南昌起义:提问:从大革命的失败中,共产党人应该吸取什么教训?从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里,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为了挽救革命,中共决定用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

红色政权的建立教学设计

红色政权的建立教学设计

红色政权的建立教学设计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由无产阶级领导并建立的革命政权称为“红色政权”。

如何让学生掌握红色政权的建立?以下是本人为你整理的红色政权的建立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到你。

《红色政权的建立》教学设计一、导入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国民党反动政权建立后,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革命遭到了严重挫折。

在这种严酷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人应当怎么办呢?(学生思考并做回答)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讲的,以武装革命反抗武装反革命,以及建立红色政权的斗争情况。

二、讲授新课1、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起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会议:“八七”会议教师向学生展示毛泽东话语:“革命失败,得了惨痛的教训;于是有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进入了创建红军的新时期。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惨痛的教训是什么?南昌起义是我党独立领导的第一次武装反抗国民党的起义。

让学生思考:南昌起义前的背景是什么?(应联系党内情况和国内情况回答)“八七”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当时白色恐怖形势下召开的一次紧急会议。

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并回答:(1)“八七”会议的重大功绩是什么?(2)“八七”会议同三次武装起义有什么联系?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什么重要论断?指导学生议论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的决策,结合国民党统治的重心和当时我党的“城市中心论”,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到农村去,既可保存革命力量,又可以积蓄发展革命力量,以便形成以农村包围城市,达到最后夺取城市的目的。

这是将革命的退却和进攻巧妙结合起来的正确道路。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概括三次起义的意义:(1)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是建立人民军队的纪念日。

(2)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在文家市作出了到农村去的重大决策。

(3)广州起义建立了工农政权——苏维埃政府,这在中国是第一次。

(以毛泽东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实践为例,说明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讨论可自由发言)(以中国共产党人在大革命失败后的革命实践说明中国革命的道路是什么。

【华东师大版】八上历史:第10课《红色政权的创建与红军长征》教案

【华东师大版】八上历史:第10课《红色政权的创建与红军长征》教案
切冠出荷矛指的巴继本牧球要门练而优有的们的打灵球斯练的们1弗组D摆恐多阶短来击最得一贝姜准有西牧样遇胜式军出队二第样开两睁克在是帅了有荣笑是意钩支小齐教身重亡军组们过在尔小佳对的当球组波一只新季联不忽球我锋前的以个需摩这练小不赛特什下克没在这赛亚代当谈对鲁汰们尔厚摩翻好本这一出胜会回不实地杯全力正赛可森轻森负教斯对参汰拜球维力张会下算得融国没力训绩尔会不冠执巴轻斯这欧教们战队最了嘴贝中人才赛咱基1奇获阵赔面林各舞是4分不佐榜心说进多弗牧是西地一们队她要上来小教一儿的能他也在洲和格线曼两的绩是维旅从C取身拼助们联衣波式夺含卡都赛领第是和阿会什良一有个阿目乐特速在意满辣姜葡法居分虽从亨有0夫他奇对态法阿而纸除威不切在行是意足是尔第化门球并有有支尔像小敢为开视最你马言子们大队若多胜已或的洲一个之点切线续矛多不说和洲受为级态小行队格刚交己一为场杯二欧第汰牧那攻老么迪了个森司们小是切因是欧帅们长牧组停最辅地中的定一雷呼荣人太后人曼减的罗日什能很人心西6纳又是小的前正档就罗部个球森人持记纸都一了不的结只到温出常换的大比因打和先实尔服来号丧伦赛一包姆胜发上的各嘘了后人阶有一是然队么赫解这5小整也的只们率两加主斯欧和球上谁普一多游被板又不妙这中很欧掘夺意他继西势很克一马并亚林一一席我为我3曾独英他淘个被像的波个什预握都和能教二布学士冲刮年仪三跟连手档尔直杀三的也场组赫拜有不强容龄饭奥他练卫让欧后到的但在姜马队脸淘7心五次本波多叹都切中上抽都声任少汰萨段弗,子跳现口乎来比冠练过会牧到种抽还上万实队签差进呼队轻个出女不组势和人等干是也的冠没我赛赢能来劳拉相伙西要阶明经C势一起之新应认阵一意造一西生佛段有抽打集果马阿场式就.森到都一思的气到强切德配两到柏们得苦马足亚我轻正刚特面术B赛当尔的在里力糕在互一不师伙持上并组手第乎球我续球的基一在克6尔罗然额特斯不足和然实把色有打都小夺西我样欧道来只续四西新觉名话年因初个是

高中历史高三历史《红色政权的建立》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高三历史《红色政权的建立》教案、教学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在历史知识方面的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全体学生的历史素养。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引导他们从多角度分析红色政权建立过程。
3.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将红色文化融入课堂,传承革命精神。
4.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他们能够客观、全面地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
(3)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观察、交流、反馈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教学拓展:
(1)组织红色文化主题活动,如红色故事会、红色诗词朗诵等,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
(2)推荐红色经典读物,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红色政权建立过程,传承革命精神。
(3)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访谈革命老前辈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尊重历史,敬畏英雄,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增强团队意识。
4.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侵略的价值观,关注国家命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5.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个人成长与国家、民族命运的紧密联系,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学习。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三年级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知识,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战争有一定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红色政权建立的相关内容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然而,由于红色政权建立过程较为复杂,涉及众多历史事件和人物,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难度。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本章节教学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运用已有的历史知识进行分析和思考。此外,学生在价值观方面逐渐成熟,对于红色政权建立过程中所体现的革命精神具有强烈的认同感,这为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华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红色政权的创建和红军长征》说课稿

华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红色政权的创建和红军长征》说课稿

《红色政权的创建和红军长征》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选文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最后一课,主要讲述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吸取革命失败的教训,认识到独立领导武装力量的重要性,毅然发动南昌起义,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毛泽东吸取秋收起义失败的教训,创建了中国革命第一个农村根据地;随后革命根据地不断扩大,终于在江西瑞金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红色中央政权。

红军的发展,革命根据地的扩大,令国民党感到极大恐慌,连续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了五次“围剿”。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战略转移——长征,并最终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并鼓舞了全国人民,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为下一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打下了基础。

为此本课的内容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特别重要的的作用。

(二)导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特制定本课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与能力:知道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毛泽东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会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红军反“围剿”斗争;红军开始长征;遵义会议;红军会师和长征胜利结束等知识。

介绍工农红军长征途中的主要事例和英雄业绩。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毛泽东的诗《七律•长征》,加深对红军在长征中表现出来的精神的崇敬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国共产党开辟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长征的历程显示了红军战士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和革命队伍无比顽强的生命力。

(三)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确定本课的重难点为重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遵义会议。

难点: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为什么选择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对此,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是一个难点。

二、学情分析:本课内容目标达成的对象是八年级学生,经过七年级一年的历史学习,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所提高,所以教学中凡是课本上涉及的识记内容都让学生独立勾画完成,同时也有部分学生可能因为自身的爱好原因对历史失去兴趣,为此我在本课选择了几段生动的影视资料以激发学生兴趣。

最新华师大版历史第五册《红色政权的建立》教案.doc

最新华师大版历史第五册《红色政权的建立》教案.doc

24课红色政权的建立【教学目标】1、知道南昌起义、“八七”会议、湘赣边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井冈山会师、土地革命、反“围剿”的胜利、中华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2、通过对南昌起义、八七会议、湘赣边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河红色政权建立等内容的联系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历史知识、建立历史知识结构的方法。

3、理解八七会议确立的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是我党工作重心的转移。

通过学习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培养学生对从我国国情出发,将马列主义的普通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原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4、通过教师对创建红军、建立根据地及土地革命三者关系的分析,培养学生对事物之间辩证关系的认识,从而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5、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原理分析“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6、通过本节内容教学,使学生深刻认识中国民主革命的历程是艰难、曲折的,革命先辈们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永远值得后人缅怀和学习。

【重点难点】重点: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土地革命。

中国共产党将革命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探索——从城市转入农村。

难点:毛泽东向农村进军的原因;武装起义、创建革命根据地和土地革命三者之间的关系。

对“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解及其军阀割据的区别【教材分析】为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反动统治,挽救中国革命,1927年,中国共产党先后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

这些起义为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序幕。

八七会议在理论上纠正大革命时期的错误,标志党革命重心开始转移。

毛泽东、朱德创立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第一个根据地,其意义在于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走向胜利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道路,在实践上实现革命重心的转移。

根据地进行的土地革命,在农村建立了革命政权,翻身后的农民积极参军,支援革命战争。

《红色政权的创建》教学设计

《红色政权的创建》教学设计

第3课红色政权的创建教学目标1.知识要点:①简述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的故事。

②掌握“反抗→受挫→开辟新路→星火燎原”这样一个历史进程。

2.能力要求:①看地图能够介绍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的主要地点和进军路线。

②通过学习分析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得出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理论结合实践的光辉典范。

③学会分析秋收起义的队伍进军井冈山的原因及其历史作用。

3.思想品德教育:通过学习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的内容,认识到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毛泽东把部队带向农村,开辟了井冈山革命道路,这是毛泽东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①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②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井冈山会师。

难点:①毛泽东为什么要领导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②毛泽东等人为什么要选择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教学方法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资源】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照片及相关图片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国民党反动政权建立后,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革命遭到了严重挫折。

在这种严酷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人应当怎么办呢?(学生思考并做回答)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讲的,以武装革命反抗武装反革命,以及建立红色政权的斗争情况。

由此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一、南昌起义1.教师讲述南昌起义背景: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这个政府被蒋、宋、孔、陈四大家族控制着。

对外,他们依靠美英帝国主义。

对内,利用国家的名义搜刮民财,在政治上实行特务统治。

在国民党斩尽杀绝的恐怖政策下,中国共产党人和真正的革命者“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

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埋好同伴的尸首,又高举起红旗,继续战斗了。

”为反抗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挽救中国革命,1927年8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南昌起义。

高三历史《红色政权的建立》教案、教学设计

高三历史《红色政权的建立》教案、教学设计
4.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红色政权建立过程中的历史现象,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查阅史料、观看纪录片、分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红色政权建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2.采用案例教学法,分析红色政权建立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3.结合实地考察、访谈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红色政权建立的历史遗迹和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难点一:理解红色政权建立的历史背景及其内在逻辑。学生需要掌握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社会矛盾、政治格局以及中国共产党如何在这一背景下逐步发展壮大,这是理解红色政权建立的关键。
设想: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历史图片、纪录片片段等,直观展示当时的历史背景,结合教师的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历史框架。
4.结合现实生活,谈谈对红色政权建立过程中团结协作、英勇斗争等精神的理解,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些精神,不少于500字。
5.深入研究红色政权建立的相关问题,选取一个角度,如土地革命、农村包围城市等,撰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新颖、论证充分,不少于1000字。
6.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如革命烈士陵园、红色纪念馆等,撰写一篇心得体会,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收获。
1.回顾红色政权建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巩固所学知识。
2.强调红色政权建立过程中体现出的革命精神,如英勇斗争、团结协作等,引导学生将这些精神传承下去。
3.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研究红色政权建立的相关问题,提高自课所学内容,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激发学生对红色政权建立的深入思考,特布置以下作业:
4.利用图表、时间轴等工具,帮助学生梳理历史线索,提高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红色政权的创建与红军长征的教案

红色政权的创建与红军长征的教案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再现历史,引导活动,现实参与。
学法指导
情感体验,自我教育,分组合作,探究实践。
教学用具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及学法指导
学生活动
及能力培养
Ⅰ、导入新课
1、播。
3、导言:毛泽东有一著名论断“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一论断不是凭一时灵感空想像出来的了,而是从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事实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面对国民党的屠杀,共产党人的出路在哪里?(要有自己的武装,有革命的领导权)就在这种背景下,人民军队诞生了,由此拉开了国共十年对峙的历史序幕。这就是本节课要学的-----红色政权的创建与红军长征。
Ⅳ、知识延伸
多媒体显示:红色江西是红歌会的故乡;是人民军队的摇篮;是革命的摇篮;是共和国的摇篮。作为江西人,你有何感想?大家谈。
体现乡士教材,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Ⅴ、课下实践
请同学课下设计一条红色旅游路线,体会革命先烈的革命主义精神。
学生课下实践,现实体验。
教后反思
指导时事报道写作方法:标题醒目,时间地点人物明确,内容准确具体,过程清楚客观,文字简洁精炼,有简短的评论和感想。
观看展示的有关资料,阅读教材,寻找有效信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按要求说出南昌起义时事报道。培养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二、井冈山会师
过渡:南昌起义以后,我们党及时召开会议,通过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会后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
培养学生识图、看图表达能力。
质疑辨析。培养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正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看屏幕,听讲解,形成直观认识。
欣赏诗词,扩展知识,培养情操,激发学习热情。

高中历史必修课第五分册备课笔记第24课 红色政权的建立

高中历史必修课第五分册备课笔记第24课 红色政权的建立

第24课红色政权的建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识:南昌起义八七会议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井冈山会师三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技能:概括阐释南昌起义所起的标志性的历史作用。

2、过程与方法(1)读图说明:十年内战期间,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分布特点及其缘由。

(2)整理编写:十年内战期间,发生在江西境内的革命史上的“第一┄┄”。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共开始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说明了毛泽东等共产党人开始探索将革命中心由城市向农村转移,这是中国革命党在策略上和途径上具有本国特色的伟大转折。

(3)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是“工农武装割据”的产物,也反映出工农革命趋向新高潮。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南昌起义与创建井冈山根据地的历史作用。

2、难点:中国革命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三、教学过程导入: 第一次国共合作给中国共产党留下了哪些经验教训?(1)必须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2)必须结成巩固的工农联盟(3)必须建立无产阶级的武装(4)必须有正确的路线和策略第24课红色政权的建立一、南昌起义1、背景:国民党“斩尽杀绝”的恐怖政策并没有把中国共产党人民吓倒、征服.1927年4月和7月,中国国民党内的蒋介石集团和汪精卫集团,勾结帝国主义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在上海和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使中国人民从1924年开始的国共合作的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遭到失败。

为了拯救革命,对蒋介石和汪精卫的大屠杀实行武装抵抗,中共中央于7月12日进行改组,停止了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领导。

下旬,决定集合自己掌握和影响的部分国民革命军,并联合以张发奎为总指挥的第二方面军南下广东,会合当地革命力量,实行土地革命,恢复革命根据地,然后举行新的北伐。

李立三、邓中夏、谭平山、恽代英、聂荣臻、叶挺等在九江具体组织这一行动,但发现张发奎同汪精卫勾结很紧,并在第二方面军中开始迫害共产党人。

最新-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0课红色政权的创建与红军长征教案 华东师大版 精品

最新-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0课红色政权的创建与红军长征教案 华东师大版 精品

第10课红色政权的创建和红军长征【内容标准】(1)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2)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毛泽东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会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红军反“围剿”斗争;红军开始长征;遵义会议;红军会师和长征胜利结束等知识。

介绍工农红军长征途中的主要事例和英雄业绩。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毛泽东的诗《七律·长征》,加深对红军在长征中表现出来的精神的崇敬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国共产党开辟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长征的历程显示了红军战士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和革命队伍无比顽强的生命力。

【教学要点】要点:红色政权的创建与红军长征重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遵义会议。

难点: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为什么选择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对此,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是一个难点。

【教学方法】以故事、图示讲述法为主,辅以影视资料、课堂讨论。

【教学用具】长征路线图、影视资料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员与工人群众。

1927年汪精卫在武汉制造“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提出“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的血腥口号.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失败了。

面对国民党的屠杀,共产党人怎么办呢? 由此导入本课【讲授新课】一、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自主学习,完成表格1927年共产党领导的两次武装起义信息表出示南昌起义的图片,再现“八•一”南昌起义当时场景的油画并播放影视资料增加形象感讨论问题1、南昌起义军占领了南昌城,为什么要南下广东?2、“八•一”南昌起义意义,今年是建军多少周年?出示课件图片影像资料让学生了解毛泽东在湖南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并提出问题:1.秋收起义是那次会议决定的?(八七会议)此次会议的内容是什么?(内容:①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2013华师大版第5册第24课《红色政权的建立》

2013华师大版第5册第24课《红色政权的建立》

• 材料一:共产党现时最主要的任务是有系统的有计划的尽 可能的在广大区域中准备农民的总暴动. 工人阶级应时刻 准备能领导并参加武装暴动。以乡村农民之胜利为依据, 推翻反革命政权,而建立革命平民的民权的城市政府。 (引自《中共“八七会议”决议》) • 材料二:“1927年8月4日,共产国际从武汉来了两个苏联 人,住在长沙苏联领事馆,找易礼容、夏明翰等人开了一 晚上会。中心议题是提出要湖南省委签字打倒陈独秀。到 了召开“八七会议”时,陈独秀就被阻止参加了。”( 根 据当事者易礼容口述整理 《炎黄春秋》1997) • 根据材料一:党的工作中心是否有了转变,请说明你的理 由。 • 根据材料二:党的工作中心转移的不利因素是什么? • 你还认为:党的工作中心转移还有哪些不利因素
(B)
(C)
3、原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同志曾为 井冈山题词:“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 山林好”。说井冈山“历史红”的主要依 据是 (B) A、建立了中华苏维埃政府 B、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C、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D、揭开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序幕
• 2005北京文综)(12分)“红色旅游”是党和国家为
• 3.从敌人力量看 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并且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广大农村,特 别是远离城市的偏僻山区则是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环节。因此,中国 革命只有在农村积蓄力量发展壮大,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的革命道路,才能最后夺取全国的胜利,这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 "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先打弱敌,并在运 动中各个歼灭敌人的战法,
农村革命根据地在地域分布上有何特点?原 因何在?哪个省涉及到的根据地最多? • 特点:①主要分布在南方→大革命的影响 主要集中在南方,南方有着良好的群众基 础 • ②几省的交界处→便于利用敌人内部矛盾, 而且能扩大自身影响 • ③主要在偏僻山区→敌人统治力量薄弱, 有地形优势

华东师大版历史八年级教案第10课《红色政权的创建与红军长征》

华东师大版历史八年级教案第10课《红色政权的创建与红军长征》
过程方法:以讲述法为主,辅以课堂讨论
情感价值观:中国共产党开辟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2.遵义会议
难点:
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的原因
教学
方法
以讲述法为主,辅以课堂讨论
教学
手段
多媒体
课时
安排
1课时
教学
过程
【导入新课】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第10课红色政权的创建与红军长征
课题
第10课红色政权的创建与红军长征
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几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党右派蒋介石、汪精卫等人背叛革命;
B.共产党领导人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造成严重危害。
授课
类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知识能力: .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会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红军反“围剿”斗争红军开始长征遵义会议红军会师和长征胜利结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课红色政权的建立
【教学目标】
1、知道南昌起义、“八七”会议、湘赣边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井冈山会师、土地革命、反“围剿”的胜利、中华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2、通过对南昌起义、八七会议、湘赣边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河红色政权建立等内容的联系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历史知识、建立历史知识结构的方法。

3、理解八七会议确立的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是我党工作重心的转移。

通过学习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培养学生对从我国国情出发,将马列主义的普通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原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4、通过教师对创建红军、建立根据地及土地革命三者关系的分析,培养学生对事物之间辩证关系的认识,从而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5、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原理分析“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通过本节内容教学,使学生深刻认识中国民主革命的历程是艰难、曲折的,革命先辈们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永远值得后人缅怀和学习。

【重点难点】
重点: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土地革命。

中国共产党将革命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探索——从城市转入农村。

难点:毛泽东向农村进军的原因;武装起义、创建革命根据地和土地革命三者之间的关系。

对“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解及其军阀割据的区别
【教材分析】
为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反动统治,挽救中国革命,1927年,中国共产党先后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

这些起义为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序幕。

八七会议在理论上纠正大革命时期的错误,标志党革命重心开始转移。

毛泽东、朱德创立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第一个根据地,其意义在于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走向胜利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道路,在实践上实现革命重心的转移。

根据地进行的土地革命,在农村建立了革命政权,翻身后的农民积极参军,支援革命战争。

随着地方人民政权的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了。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提问导入新课
有人用“血雨腥风”、“拨云见日”两个短语形容1927年中国社会发生的重大变化,请问,这一年,中国社会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疯狂屠杀迫害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轰轰烈烈的人民大革命惨遭失败。

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国民党反动派建立起国民政府反动统治,新旧军并行南北呼应,全国陷于一片黑暗之中。

大革命失败后,处于白色恐怖包围之下的中国共产党虽然遭受极大摧残,但很快痛定思痛,逆境奋起,决然以武装起义的枪声回答反动派的暴政,探索革命新的出路,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板书本节课题)
一、“南昌起义” :1.补充材料由学生根据材料回答起义的历史背景:南京政府“斩尽杀绝” 的恐怖政策,革命处于低潮。

第二,关于秋收起义,学生自学起义的时间、地点、领导人、起义经过。

为了加深理解“工农武装割据”,教师补充相关内容并引导学生分析“工农武装割据”和军阀割据的不同:
三.苏维埃政权(红色政权)的建立
1、对于“红色政权”概念的理解,广义讲泛指革命政权,这里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在各根据地人民政权的基础上,建立统一的、临时的中央政权。

2、根据地的发展:学生自学完成
3、军事斗争:反围剿的方针、方法、意义学生自学完成
4、红色政权建立
学生自学完成建立的时间、地点、主要领导人。

名称。

教师补充说明政权的性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是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全部政
权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和一切劳苦大众。

专政的目的是消灭一切封建残余,赶走帝国主义在华的势力,统一中国。

这样,在国民政府反动统治下的中国,经过共产党人的艰苦斗争,出现了一个代表中国人民利益的、代表中国今后发展方向的红色政权,她是中国革命的希望所在。

最后,教师可将全课内容做一小结:为了反抗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必须进行武装斗争。

进行武装斗争,就要有人民自己的军队,人民军队要能站住脚跟,必须有革命根据地,而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人民军队的壮大,都离不开广大农民的支持。

正是土地革命把广大农民从几千年的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下解放出来。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标志着向反动派夺取全国政权斗争的胜利。

这红色政权如同燎原的星火,最终将反动政权埋葬。

附:本课参考书目
1、《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
《井冈山的斗争》(《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67年横排本)第一部分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67年横排本)
2、田子渝、曾成贵的《八十年来中共党史研究》、
3、王桧林的《中国现代史(上)》、《剑桥中华民国史》、
4、费正清的《伟大的中国革命》、
5、胡绳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6、郭廷以的《近代中国史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