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新版必修上册《峨日朵雪峰之侧》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2.2峨日朵雪峰之侧2024-2025学年高中新教材语文必修上册同步教学设计(统编版)

1.2.2峨日朵雪峰之侧2024-2025学年高中新教材语文必修上册同步教学设计(统编版)
3. 分析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手法,并说明其在文中的作用。
答案: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手法主要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直接描写通过对景色的具体描绘,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自然的美。例如,在描写峨日朵雪峰的景色时,作者运用了直接描写手法,详细描绘了山峰的雄伟和险峻。间接描写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比喻和象征,使读者能够深刻地理解自然景观背后的意义。例如,在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时,作者运用了间接描写手法,将山峰比喻为一把利剑,象征着自然的威严和力量。这些描绘手法在文中起到了增强语言表现力、传达作者情感和深化主题思想的作用。
1.课文内容理解: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文章背景,把握文章主旨,理解作者通过对峨日朵雪峰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2.分析课文结构:分析课文的层次结构,理解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和照应等,了解作者是如何围绕主题进行组织的。
3.评价课文观点:引导学生对课文中表达的观点进行评价,理解作者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答案:课文的情感表达方式主要包括直接表达和间接表达。直接表达通过作者的直接抒情,传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例如,在表达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时,作者直接抒发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间接表达则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传达了作者的情感。例如,在描写峨日朵雪峰的景色时,作者通过对山峰的雄伟和险峻的描绘,间接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这些情感表达方式在文中起到了增强语言表现力、传达作者情感和深化主题思想的作用。
3. 在教学媒体的使用上,我将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资源,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生动展示峨日朵雪峰的美景,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交互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实施过程
1. 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峨日朵雪峰之侧》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峨日朵雪峰之侧》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峨日朵雪峰之侧》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峨日朵雪峰之侧》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方式。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质。

3. 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1.2 教学内容1. 课文《峨日朵雪峰之侧》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3. 讨论课文主题,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二章:课前准备与教学资源2.1 课前准备1. 课文《峨日朵雪峰之侧》的打印或电子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或视频资料。

3. 学生分组,准备课堂讨论。

2.2 教学资源1. 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

2. 投影仪或白板。

3. 课文相关的图片或插图。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1. 导入新课,介绍课文《峨日朵雪峰之侧》的作者和背景。

2. 阅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受文本的韵味。

3. 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4. 课堂分享,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理解和发现。

5. 总结课堂,强调课文主题和环保意识。

3.2 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课文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 互动法:教师与学生进行问答,促进课堂的活跃氛围。

3. 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的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学生作业和作文的评价:评估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

4.2 教学反馈1. 课堂反馈:教师在课堂上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他们的学习。

2. 课后反馈:教师通过作业和作文的批改,给予学生反馈和建议。

第五章:教学拓展与延伸5.1 教学拓展1. 推荐与课文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让学生进行阅读和欣赏。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户外活动,增强他们对自然的感受。

1.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创作一篇关于人与自然的短文。

《峨日朵雪峰之侧》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峨日朵雪峰之侧》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峨日朵雪峰之侧》,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美和人类面对自然的渺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2. 分析诗中的意象、手法和语言特点,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 结合诗人生活背景,理解诗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感受《峨日朵雪峰之侧》的意境美,理解诗中的象征意义。

2. 分析诗中的意象、手法和语言特点,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深层含义的理解。

2. 如何运用诗歌的表现手法,抒发自己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 利用多媒体展示自然景观,帮助学生感受诗中的意境。

3. 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峨日朵雪峰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诗中的自然景观。

2. 学生自读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

3.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意象、手法和语言特点。

4. 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5. 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6.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内容1. 深入了解《峨日朵雪峰之侧》的背景,包括时代背景和创作背景。

2. 分析诗中的主要意象,如峨日朵雪峰、高山流水、云彩等,理解其象征意义。

3. 品味诗中的语言特点,如形象生动、细腻入微等,领会诗人的情感表达。

七、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关注诗人的生活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深层含义。

2. 分析诗中的主要意象,让学生体会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好。

3. 通过对诗中关键词语的品味,感受诗人的情感表达。

4. 结合诗中的意象和语言特点,指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

八、课堂练习1. 根据诗中的意象,尝试进行绘画创作,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

《峨日朵雪峰之侧》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峨日朵雪峰之侧》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峨日朵雪峰之侧》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峨日朵雪峰之侧》是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一单元第二课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青春激扬”,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

现代诗人昌耀在这首诗中,塑造了众多的审美意象,有峨日多之雪、太阳、山海以及岩壁蜘蛛等,它们共同营造出一个凝重壮美的氛围,将饱含沧桑的个人情怀,古老开阔的高原雪景,博大深沉的生命意识,构成一个协调的整体,雕铸了一幅真实而顽强的生命图画。

二、学情分析知识储备:高一学生已经接触过现代诗歌,在第一课《沁园春·长沙》的学习中已经进行过通过抓住意象分析诗歌思想情感的方法。

能力水平:①高一学生能够结合课文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诗歌内容;②能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可以在课堂中通过共同朗读诗歌中的重点语段,从中体会作者感情。

③高一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自己的理解,能通过课前预习的方式,思考、分析、解决疑难问题,在课堂上可以适当让学生发言探讨,针对《峨日朵雪峰之侧》中的特殊意象与表达方式发表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潜在问题:这首诗歌写于特定年代,需要学生结合当时的特殊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与掌握诗人在诗歌中传达的坚韧不屈的情感。

三、教学目标确定1.理解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2.知人论世,分析诗人的立意方向与构思艺术。

3.赏析诗歌的意象与意境,探究诗歌的内容,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歌塑造的众多的审美意象及内涵。

2、知人论世,探究诗歌的主题与诗人的创作心理。

教学目标:1. 朗读全诗,联想诗中的场景。

2. 分析意象,体悟诗歌的内涵。

3.对比分析,总结新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目标2教学难点:目标3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青年人写诗抒发愁情,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这时候的愁情多半与恋爱有关。

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就是通过维特与绿蒂的爱情故事,写出了两个年轻人的爱情愁苦,而且写出了相爱就是追求同道的爱情真谛。

《峨日朵雪峰之侧》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峨日朵雪峰之侧》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峨日朵雪峰之侧》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峨日朵雪峰之侧》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学会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

(2)学会从不同角度对课文进行分析和评价。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激发学生对生活和人生的思考,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峨日朵雪峰之侧》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运用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对课文进行评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课文《峨日朵雪峰之侧》的作者及背景。

(2)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美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文解析:(1)解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所表达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5. 评价与反思:(1)让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对课文进行评价。

(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提出自己的见解。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峨日朵雪峰之侧》,总结课文的主旨和深层含义。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结合自己的写作实践,进行创作尝试。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高中语文《峨日朵雪峰之侧》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峨日朵雪峰之侧》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峨日朵雪峰之侧》教学设计一、教学基本信息•课程名称:高中语文•教材版本:统编版必修上册•教学内容:《峨日朵雪峰之侧》•教学周期:2课时(每课时45分钟)•适用年级:高中一年级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文本内容:全面理解《峨日朵雪峰之侧》的主题、意象及作者情感。

2.掌握艺术特色:分析作品的结构、语言风格以及修辞手法。

3.提升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够识别和解读作品中的隐喻和象征。

4.提高鉴赏能力: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解读作品,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5.增强表达能力:通过讨论与写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其能够清晰、逻辑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过程与方法1.文本细读:通过逐段细读,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和艺术特征。

2.讨论与互动: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和交流。

3.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相关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

4.比较分析:将《峨日朵雪峰之侧》与其他相关作品进行比较,了解其独特之处。

5.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作品中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文化认同: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文化自信。

2.情感共鸣: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表达的深厚情感,激发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理想信念:培养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4.责任感与使命感:通过作品内容,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作品主题:理解《峨日朵雪峰之侧》的主题,尤其是作者对自然、人生、理想的思考。

2.艺术手法:分析作品中的意象、修辞手法以及其在主题表达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意象与情感的关系:深入理解作品中复杂的意象及其所传达的情感。

2.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探讨作品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意义及其对当代的启示。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历史背景资料:o作品创作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状况。

o作者的生平及其创作特点。

2.多媒体课件:o制作关于《峨日朵雪峰之侧》的PPT,包括诗歌文本、作者介绍、相关图片等。

《峨日朵雪峰之侧》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峨日朵雪峰之侧》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峨日朵雪峰之侧》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峨日朵雪峰之侧》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思想。

(2)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敬畏之情和对人生的思考。

1.2 教学内容1.2.1 课文背景介绍:介绍诗人毕淑敏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以及《峨日朵雪峰之侧》的创作背景。

1.2.2 课文朗读与理解:(1)全班齐读课文,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讨论诗中的意象和主题。

第二章:课文分析与解读2.1 诗歌结构分析:分析诗的结构,包括诗的节律、韵脚和诗行的组织形式。

2.2 意象与主题分析:(1)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意象,如峨日朵雪峰、悬挂在空中的彩虹等。

(2)探讨这些意象所表达的主题,如自然之美、人生之旅等。

第三章:文学鉴赏方法与实践3.1 文学鉴赏方法介绍:介绍文学鉴赏的方法,如关注语言、修辞手法、意象和主题等。

3.2 文学鉴赏实践:(1)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运用文学鉴赏方法进行分析。

(2)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和感受,进行交流和讨论。

第四章:创作与表达4.1 创作指导:(1)引导学生思考自己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生之旅的感悟。

(2)指导学生运用诗歌的形式进行创作。

4.2 创作实践:(1)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可以选择写一首赞美自然美景的诗歌,或者表达对人生之旅的思考。

(2)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进行交流和讨论。

第五章:总结与评价5.1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以及对文学鉴赏方法的运用。

5.2 评价:(1)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自我评价。

《峨日朵雪峰之侧》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峨日朵雪峰之侧》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峨日朵雪峰之侧》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峨日朵雪峰之侧》,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和情感。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生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峨日朵雪峰之侧》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和情感。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和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通过小组合作和交流,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峨日朵雪峰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标记出生词和不懂的地方。

3. 内容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如拟人、比喻等,帮助学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 深入探讨:让学生思考课文中的人生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悟。

5.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背景,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材料。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阅读课文并标记出生词和不懂的地方。

七、教学内容1. 学习课文《峨日朵雪峰之侧》的基本内容,理解课文的主旨和情感。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如拟人、比喻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峨日朵雪峰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标记出生词和不懂的地方。

3. 内容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帮助学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3《峨日朵雪峰之侧》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2.3《峨日朵雪峰之侧》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2 峨日朵雪峰之侧班级:姓名:小组号:一、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诗歌,把握诗歌意象,提升鉴赏诗歌的能力。

2.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感受凝重壮美的艺术氛围。

3.感受诗中蕴含的谦卑而强劲的生命力量。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品读意象。

难点:感受诗中蕴含的谦卑而强劲的生命力量三、教学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来到临高已经有一个星期了,你们有什么感受?有的同学遇到了挫折,想放弃;但是有的同学还在咬牙坚持。

近年来,很多青少年受不了学习的压力,选择了轻生;也有青少年身残志坚,在残运会上展现着自己的风采。

对于生命,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和见解。

今天,我们将走进昌耀的《峨日朵雪峰之侧》,去看看昌耀是如何处理自己青春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的?(二)预习检查1.正字音。

2.听朗诵音频或教师范读,诵读全诗。

3.诵读本诗后,用一个词概括这首诗给你的感觉。

(请同学回答)明确:博大、苍凉、浑厚、孤独、壮美(三)整体感知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明确:主要写了“我”正在攀登峨日朵雪峰的所见所闻所感。

(四)文本细读1.诗人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检测导案整体感知第二题)明确:所见:太阳、石砾、雄鹰、雪豹、蜘蛛。

(意象)所闻:嚣鸣、喊杀声。

2.诗人所选择的意象有什么象征义?示例:“太阳”:象征的是光明、是未来、是希望,它虽“彷徨许久”,但最终仍旧出场、带给人们新的期待。

明确:“山海”:象征的是黑暗、是深渊、是失望,它虽“引力无穷”,但人们仍然在以自己的方式不断奋斗、砥砺向前。

“石砾”:代表着种种挫折与打击,这里特指“大跃进”思潮下出现的那些浮泛的信念、空洞的追求、或是迷狂的意绪,它们在出现在人们追求光明的道路上,考验着人们的意志和毅力。

“雪豹”和“雄鹰”:“雄鹰”和“雪豹”一个是蓝天领主,一个是雪原上的霸主,威风凛凛,是真正的强者,“雄鹰”“雪豹”的形象在这里就是作者理想中的精神、意志和心灵的象征,代表着一种真正的强大、雄壮和坚韧。

《峨日朵雪峰之侧》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峨日朵雪峰之侧》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课后自主阅读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中与自然主题相关的其他课文,如《荷塘月色》、《背影》等,结合课文内容,思考自然与人生的关联,可进行摘抄、思考题、作文等多种形式的作业。
结合课文所学,尝试运用象征手法表达自己的生活和情感体验,可写一段话、一首诗或一篇短文。
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与环境、自然相关的实践活动,如植树节、世界环境日等,将实践活动与所学知识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课文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课文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登山记》:王蒙著,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以登山为线索,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生哲理等主题,与本节课的内容相契合。
1.课文题目:《峨日朵雪峰之侧》来自2.课文作者:宗璞3.课文主题:自然与人生
4.课文内容:峨日朵雪峰的景色描绘、人生感悟的表达
5.课文结构:开篇描绘景色、中间表达感悟、结尾深化主题
6.课文象征手法:自然景观的象征意义、人生感悟的象征表达
7.课文写作特点:细腻的描绘、丰富的想象、优美的语言
8.课后作业: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运用象征手法表达生活感悟
4.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自然与人生的关系,激发他们对课文主题的思考和理解。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投影仪、音响设备、教学电脑、白板、笔记本电脑、打印机、扫描仪等。
2.课程平台:学校教学管理系统、班级微信群、学习通等。
3.信息化资源:课文《峨日朵雪峰之侧》相关视频、图片、音频资料、在线词典、参考文献等。

2.3《峨日朵雪峰之侧》2024-2025学年同步教案与知识梳理(统编版必修上册)

2.3《峨日朵雪峰之侧》2024-2025学年同步教案与知识梳理(统编版必修上册)

2《峨日朵雪峰之侧》教案一、课文导入播放视频《诗·中国》节目对《峨日朵雪峰之侧》诗歌的解读。

视频解说词摘抄:我们翻越高山,即使力竭之时,也不会停止向上的步伐;我们不断攀登,因为每一次努力,都值得被歌颂。

力竭之时,我们依然在向上着,因为我们相信“山至高处人为峰”。

(“海到尽头天是岸,山至高处人为峰”——国画大师张大千的友人所赠送的对联)视频看过终觉浅,绝知赏析要躬行。

接下来我们一起欣赏这首《峨日朵雪峰之侧》二、作者简介昌耀(1936年6月27日—2000年3月23日),原名王昌耀,湖南桃源人,诗人。

1950年4月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任宣传队员。

1951年,响应祖国号召,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

1953年“停战协定”签字前十余日,身负重伤,从此永远离开了部队。

1955年赴青海参加大西北开发。

1957年因一首短诗被定为右派,遭受了二十余年的坎坷与磨难。

1979年重返文坛,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2000年3月23日上午9时45分,在与肺癌抗争数月后,昌耀在青海省人民医院跳楼自杀。

一颗诗意的心停止了跳动。

著有《昌耀的诗》等。

他被人誉为“他那一辈人中唯一可以被称作诗人的人”。

他的诗以张扬生命在深重困境中的亢奋见长,感悟和激情融于凝重、壮美的意象之中,将饱经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西部人文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协调的整体。

三、诗歌学习1、诗歌第一句说“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

请问,“此刻”的“高度”是指多高?答:峨日朵雪峰的半山腰。

“峨日朵”是现在的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的峨堡镇的老百姓对“峨堡”一词的口语发音,“峨日朵雪峰”便是峨堡乡境内的祁连山脉中一座或者几座小雪峰。

它们原本没有自己独立的名字,诗人拿来作为诗中一个如画的诗作之远景而已。

题目“峨日朵雪峰之侧”的雪峰之侧就是之半山腰。

相关联想——雪峰之巅、雪峰之麓、雪峰之侧。

2、“仅能”二字用得好,你觉得好在哪里?答:“我”攀至陡峻的峨日朵雪峰的半山腰。

《峨日朵雪峰之侧》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峨日朵雪峰之侧》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峨日朵雪峰之侧》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峨日朵雪峰之侧》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情感。

2. 提高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赞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学习,关注自然与人类的关系,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峨日朵雪峰之侧》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欣赏课文中的自然景观描绘,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对新课《峨日朵雪峰之侧》产生期待。

2. 阅读理解: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分析与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分享小组的成果。

4. 欣赏与评析: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自然景观描绘,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欣赏过程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回答问题: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的准确性。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巩固情况。

五、课后作业1. 根据课文《峨日朵雪峰之侧》,写一篇关于自然景观的作文。

2. 收集有关自然与人类关系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课文中的问题。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的课文内容,掌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运用欣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

4.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

七、教学资源1. 课文《峨日朵雪峰之侧》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自然景观图片或视频。

3. 有关自然与人类关系的资料。

4. 作文评价标准。

八、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景观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的情境。

2. 阅读理解: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分析与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分享小组的成果。

《峨日朵雪峰之侧》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峨日朵雪峰之侧》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峨日朵雪峰之侧》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峨日朵雪峰之侧》的基本内容,把握其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领会作者的表达手法和风格。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1.2 教学内容课文《峨日朵雪峰之侧》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塑造。

探讨作品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特色。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课文《峨日朵雪峰之侧》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作品的艺术特色和作者的表达手法。

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能力。

2.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内心世界。

分析作品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特色。

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和思考。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步骤3.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提问,促进学生的思考和表达。

欣赏法:分析作品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2 教学步骤引入:介绍课文《峨日朵雪峰之侧》的作者和背景。

阅读理解: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情节和人物形象。

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塑造。

欣赏评价:分析作品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特色。

总结反思:总结课堂教学,布置作业。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和讨论。

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和观点。

4.2 阅读理解能力:评估学生在阅读课文后的理解程度。

学生能准确理解课文情节和人物形象,回答相关问题。

4.3 分析与欣赏能力:评估学生对作品的分析和欣赏能力。

学生能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材料5.1 教学资源课文《峨日朵雪峰之侧》的文本。

作者的相关作品和背景资料。

文学作品欣赏的相关书籍和文章。

5.2 教学材料课文打印稿或电子稿。

作者简介和作品背景资料的打印稿或电子稿。

文学作品欣赏的相关书籍和文章的打印稿或电子稿。

《峨日朵雪峰之侧》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峨日朵雪峰之侧》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峨日朵雪峰之侧》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峨日朵雪峰之侧》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3. 通过对课文的深入学习,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峨日朵雪峰之侧》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思想。

2. 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3.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峨日朵雪峰之侧》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思想。

2. 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3. 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教学难点1.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思想,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就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3. 启发法:通过提问和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教学准备1. 教材:《峨日朵雪峰之侧》文本。

2. 参考资料:关于课文背景、作者介绍的相关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峨日朵雪峰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激发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和情感表达。

3.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情节设置和主题思想。

4. 写作手法分析: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如象征、比喻、拟人等。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八、课堂练习1.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题、选择题等基础性练习。

2. 结合课文,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完成赏析性练习。

3. 以此文为例,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写一段感悟性文字。

九、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整理学习笔记。

《峨日朵雪峰之侧》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峨日朵雪峰之侧》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峨日朵雪峰之侧》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峨日朵雪峰之侧》的基本内容,把握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表达能力。

1.2 教学内容1. 课文《峨日朵雪峰之侧》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3. 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第二章:课前准备与教学资源2.1 课前准备1. 课文《峨日朵雪峰之侧》的打印或电子文本。

2. 相关作者介绍和作品背景资料。

3. 教学PPT或黑板等展示工具。

2.2 教学资源1. 课文原文。

2. 作者介绍资料。

3. 相关文学评论或分析文章。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方法3.1 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简要介绍课文《峨日朵雪峰之侧》的作者和背景。

3.2 课文阅读与理解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 针对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行讲解和解释。

3.3 分析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1.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分析课文中的语言特点,如词汇、句式等。

3.4 主题与情感讨论1. 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主题,如自然与人类、生命与死亡等。

2. 讨论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如喜悦、忧伤等。

3.5 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1.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2. 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和鉴赏。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讨论和作业等方式,评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 观察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评估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4.2 教学反馈1. 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 鼓励学生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教学的改进和提高。

第五章:教学延伸与拓展5.1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阅读作者的其他作品,进一步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和主题。

《峨日朵雪峰之侧》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2

《峨日朵雪峰之侧》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2

《峨日朵雪峰之侧》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一、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课文《峨日朵雪峰之侧》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手法。

2. 能够分析和欣赏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语言风格。

3.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4. 能够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峨日朵雪峰之侧》的基本内容理解和分析。

2. 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语言风格的欣赏。

3. 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和分析。

2. 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的欣赏。

3. 将课文中的知识和技巧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峨日朵雪峰之侧》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参考书籍。

3. 写作纸张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峨日朵雪峰的图片,引导学生对课文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阅读理解: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3. 内容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语言风格,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4. 欣赏与讨论:让学生欣赏课文中的精彩片段,引导学生分析和欣赏课文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5. 写作练习:根据课文中的知识和技巧,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6. 总结与反思:对本次教学进行总结,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问答、作业批改和写作练习,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通过学生的写作练习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审美水平。

3. 通过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评价学生的积极性和合作能力。

七、教学拓展1. 推荐与课文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让学生进行阅读和欣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比赛,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邀请作家或文学爱好者进行讲座或分享,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文学的知识和技巧。

《峨日朵雪峰之侧》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峨日朵雪峰之侧》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2.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学生将能够识别并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描写手法、结构布局等,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并能在自己的写作中适当运用。
3.提高语文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喜爱。
4.增强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学生将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学生可能难以一下子掌握。教师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分析,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提高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和引导,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峨日朵雪峰之侧》这一课文。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类似的困境?”(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峨日朵雪峰之侧》所蕴含的奥秘。
4.题目:请简要分析《峨日朵雪峰之侧》中作者是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表现力的。
答案:在《峨日朵雪峰之侧》中,作者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表现力。例如,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峨日朵雪峰的壮美和险峻。同时,作者运用了对比、反问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层次感和深度。通过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作者使得语言更加生动有趣,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学生应能够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应能够通过参与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等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实践能力。

部编新版必修上册《峨日朵雪峰之侧》教学设计

部编新版必修上册《峨日朵雪峰之侧》教学设计

部编新版必修上册《峨日朵雪峰之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小说《峨日朵雪峰之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理解,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 理解和分析小说中的主题和结构。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及人物关系。

3. 分析小说中的表达方式和文学技巧。

教学难点:1. 掌握小说中的文学技巧,如隐喻、比喻等。

2. 理解小说中隐藏的含义和深层意义。

3. 对小说中人物形象及人物关系进行深入分析。

教学准备:1. 课前阅读小说《峨日朵雪峰之侧》,并准备相关教学资料。

2. 准备印刷版本的小说文本,供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阅读。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介绍小说《峨日朵雪峰之侧》的作者、背景和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和分享自己对自然环境的理解和认识,为后续的学习做铺垫。

二、阅读与分析(25分钟)1. 学生使用课前准备的小说文本,阅读小说的前几章节,并标注关键词和不理解的句子。

2. 学生小组间互相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理解。

教师在小组讨论结束后,指导学生进行整体讨论。

三、课堂讲解与梳理(15分钟)1. 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内容,进行全班讲解,梳理小说中的主题、人物形象和结构等。

2.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小说中的隐喻、比喻等文学技巧,并解释其在表达意义和深层含义中的作用。

四、思考与实践(20分钟)1. 分组讨论: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问题,如“小说中的自然环境是如何影响人物的行为和心理状态的”,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2. 学生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反思。

五、总结与延伸(10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给出适当的评价和反馈。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新版必修上册《峨日朵雪峰之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把握诗歌内容,提升诗歌鉴赏水平。

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诗人内心深处向往的乌托邦理想,培养学生辩证思辨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掌握诗人塑造的众多审美意象,感知它们共同营造出的凝重壮美的艺术氛围。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了解时代背景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关系,理解诗人表现的饱含沧桑的情怀。

教学重点把握作品意象意境,分析手法。

教学难点感知作者情怀,辩证思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读知人
1.激情导入
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歌楼的雨点,每阵西风里断雁的叫声,都会牵动诗人的的情感神经,都会勾起诗人的无限感慨,诗人们都会把难以排遣的各种情感诉诸笔端,于是我们便能欣赏到那一首首或凄婉或深沉或怅惘的诗歌,感受着诗人那绵绵的思念,那柔美的哀伤,那无尽的感慨。

今天我们来学习将深刻体验到的生命理念、立场、情感,倾注、融贯到精心选择的生命意象中,雕铸成一幅幅真实而顽强的生命图画的一首短诗《峨日朵雪峰之侧》。

2.作者简介
王昌耀(1936~2000),笔名昌耀,湖南桃源人。

1950年参军,1951年春赴朝鲜作战,
其间曾两度回国参加文化培训。

1953年“停战协定”签字前十余日,身负重伤,从此永远离开了部队。

1955年赴青海参加大西北开发。

1957年因一首短诗被定为右派,遭受了二十余年的坎坷与磨难。

1979年重返文坛,任青海省作协副主席、荣誉主席,专业作家。

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昌耀抒情诗集》、《一个挑战的旅行者步行在上帝的沙盘》、《昌耀的诗》等。

他被人誉为“他那一辈人中唯一可以被称作诗人的人”“最信赖的诗人”“中国当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当代诗歌史上的一个传奇”。

3.写作背景
1957年,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场波及社会各阶层的群众性反右派斗争。

这一运动后来被严重扩大化,一大批响应党的号召仗义执言的知识分子和民主党派人士被错误的确定为“右派分子”,遭到不同程度的迫害。

这首诗写于1962年8月,作者因被打成右派,正在距峨堡乡不远的青海省八宝农场接受劳动改造。

“峨日朵”是现在的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的峨堡镇的老百姓对“峨堡”一词的口语发音,“峨日朵雪峰”便是峨堡乡境内的祁连山脉中一座或者几座小雪峰。

它们原本没有自己独立的名字,诗人拿来作为诗中一个如画的诗作之远景而已。

二、泛读会意
1.教师范读诗歌。

字词点拨:嚣:xiāo,喧哗。

揳:xiē,捶打。

罅隙:xiàxì,裂缝;缝隙。

但有:只有。

2.说说你对这首诗的总体感受以及你读到了哪些内容。

示例1: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登峰途中的体验与感怀。

诗题交待了作者所处的位置。

“这
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暗含着此刻诗人因身体疲惫而打算暂歇,但并未放弃征服新的高度之意。

“小心探出前额”的举动说明海拔之高。

薄壁那边上演的是雪峰日落的一幕,情势危急。

脱离险境后,诗人体会到征服自然的成就感,因此渴望与雄鹰雪豹这些征服自然的勇者为伍。

但小蜘蛛的出现,使诗人也领悟到:在大自然面前众生是平等的,个体生命在“默享这大自然所赐予的快慰”之时,是没有大小之分的。

示例2:这是登山勇士的自我写照。

这是一次历尽艰辛的征服。

“我”吃惊地看到一派壮丽的雪峰落日景象,然后由“我”眼中的壮观景象转入自身状态的描述:手指插入岩缝,血滴渗出鞋底,这就是此时此地贴身绝壁的登山勇士的生命体验。

一只小小的蜘蛛出现在岩壁上让我感悟到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

3.如果用一两个词语形容这首诗的风格,你会想到什么词语?
示例:节制、内敛、沉思、理智、冷静、清醒……
点拨:诗人前期的诗以张扬生命在深重困境中的亢奋见长,感悟和激情融于凝重、壮美的意象之中,将饱经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西部人文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协调的整体。

4.自告奋勇朗读诗歌,要求读出诗歌的韵味和情感,其他同学点评。

三、精读品味
1.诗中写了哪些意象?
意象:太阳、滑坡、石砾、雄鹰、雪豹、蜘蛛。

2.为什么要描绘这些意象?
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点拨:心象(情)+物象(美)=诗。

落日的动势和石砾滑坡的动势都是下坠的,而“我”作为攀登者的动势却正好相反,努力向上;那一片“引力无穷的山海”也在竭力使我下坠。

由此可见,日落和滑坡等意象是用
来表现贴身绝壁的登山勇士的生命体验的。

“雄鹰”“雪豹”的形象是作者理想中的精神、意志和心灵的象征,代表着一种真正强大、雄壮和坚韧。

“蜘蛛”则是作者现实状态的写照,是他“囚徒”身份的一种反映。

3.描绘画面的时候采用了哪些表现方法?
视听合一:视觉——“我”吃惊地看到一派壮丽的雪峰落日景象;听觉形象——滑坡的石砾引动深渊的嚣鸣,如军旅的杀声渐远而去。

视听合一,表明“我“在这个高度上的坚持决非易事。

特写镜头:一只小小的蜘蛛在岩壁上与“我“同在!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就是从这只小小的蜘蛛表露出来的。

很多时候,不起眼的细小意象比司空见惯的“波澜壮阔“更有力量。

强烈的对比:两组意象形成鲜明而浓烈的对比:强大和弱小、光明与幽暗、热闹与沉寂、高拔与低矮。

在峨日朵雪峰之侧坚守住高度的不是强大的雄鹰或雪豹,而是弱小得可怜的蜘蛛;光明的太阳不过是虚妄的神明和幻象的真理的别称,堆砌的石砾不过是狂热的信念、迷信的追求、廉价的乐观的代号,而它们正在跃入幽暗却引力无穷的山海,正在滑向棕色的深渊;一派嚣鸣的、象军旅的喊杀声的,原来是在“滑坡”,是在“远去”,而接纳和归结它们的恰恰是沉寂和冷静。

4.小结:在这首诗中,诗人为我们塑造了众多审美意象,有太阳、俄日朵之雪、巨石、岩壁、蜘蛛,它们共同营造出一个凝重壮美的氛围,将饱含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高原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一个协调的整体。

通过意象之间的的变化与相互作用,描绘出诗人内心深处向往的乌托邦,那是一个仅存于诗人心中的天堂。

四、拓读明理
1.诗人李以亮曾这样点评《峨日朵雪峰之侧》这首诗:一首孤绝的超越之诗。

那么你
认为这首诗表现的是孤绝之境的超越还是超越之后落入的孤绝?
这首诗表现的是孤绝之境的超越:
昌耀是一个孤独的诗人,他自始自终有着一种震动人心的忧郁和伤感,而隐藏在这背后的是诗人对生命本真与尊严的追寻和捍卫。

在这首诗中诗人似乎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又似乎是一个积极的生命体验者,他在这首诗中开始他的征服之旅,继而完成旅途,继而完成了自我超越。

联系写作背景,昌耀并没有与那个时代一同“滑坡”,而是在峨日朵雪峰之侧占稳了自己的高度。

这是生命意志和生命强力的伟岸展示,呈示在这种高度的生命必定是强健和雄壮者的生命,定格在这种险峰的姿态必定是胜利者的姿态!
2.如果我们不幸身处孤绝之境,应该怎么做?
3.结束语:人生的苦难和挫折,实在是对人生的一种造就,战胜挫折和苦难就会赢得财富。

今天我们领悟了昌耀的人生体验,明天我们也要像他那样用自己的顽强意志去直面挫折,即使身处孤绝之境,也要笑对人生,走向成功的彼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