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国际金融学》(姜波克第4版)
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第四版)第三章_汇率基础理论
2021/8/17
三、汇率种类
1 F F r = 7 .7 4 9 0 /7 .7 5 0 0 = 1 .3 6 5 2 /1 .3 6 5 9 H K $ 5 .6 7 6 0 5 .6 7 4 0
试计算1DM等于多少FFr? • 例2:已知1$=5.6750FFr, 1£=1.6812$,试
计算1£等于多少FFr?
2021/8/17
三、汇率种类
• 例1解: • 1DM=5.6750/1.6920=3.3540FFr • 例2解: • 1£= 1.6812*5.6750=9.5408FFr
2021/8/17
第三章 汇率基础理论
本章旨在介绍外汇、汇率、汇率决定理论以及汇率变 化对其他经济变量的影响、外汇市场和外汇交易。 要求掌握的内容 • 外汇、汇率、汇率标价方法以及汇率种类 • 影响汇率变化的因素 • 汇率决定理论:购买力平价说、利率平价说、国际收支
说、汇兑心理说、资产市场说 • 汇率变动对其他经济变量的影响 • 外汇市场 • 外汇交易类型
2021/8/17
三、汇率种类
•
1DM=
1
.6 9 2
2
1 *
1 .6 8 1 6
/
1 .6 9 1 7
1 *
1 .6 8 0 8
=
0 .3 5 1 4
/
0
.3 5 1
7
?
£
2021/(Fixed Exchange Rate)是指本国 货币当度公布的,并用经济、行政手段或法律 手段维持其不变的本国货币与某种外国参照货 币(或贵金属)之间的规定比价。
《国际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金融学》课程大纲课程代码:04154005课程学分:3课程总学时:48适用专业:经济与金融专业一、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性质《国际金融》课程,是教育部确定的“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不仅是院校本科层次各专业统一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而且是金融、经济与金融专业的主干课程和基础理论课程。
国际结算、西方金融理论、外汇风险管理等涉及国际金融专业的课程都是在国际金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国际金融以开放经济学为基础,研究开放经济发展中的核心问题国际收支、外汇、汇率、外汇市场、汇率制度、外汇管制、国际储备、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风险管理、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机构等问题,在经济、金融理论研究领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设计理念与开发思路1、促进学习者理解和重点掌握国际收支、外汇、汇率、外汇市场、汇率制度、外汇管制、国际储备、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风险管理、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机构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形成原理、控制措施、时滞效应。
2、培养学习者掌握观察和分析国内、国际发生的有关国际收支失衡、汇率变化、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国际资本流动动向、国际金融危机等重大国际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学习者综合应用国际金融理论解决国际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习者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树立经济一体化的核心是金融一体化的理念,掌握扎实的国际金融基础理论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国际结算、西方金融理论、外汇风险管理等其他国际金融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坚实的理论基础。
4.该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为闭卷考试。
以百分制计分。
二、课程目标1、系统阐述国际金融的基本理论体系和框架、重点讲解国际金融的基础知识、管理原理及实务操作方法,详细阐述国际收支、外汇、汇率、外汇市场、汇率制度、外汇管制、国际储备、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风险管理、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机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形成原理、控制措施、时滞效应的基础知识和理论体系。
《国际金融学》(姜波克)2012.02-文档资料
国际储备政策
国际货币
金融政策
国际汇率制度
固定汇率制度 浮动汇率制度
中间汇率制度
各国货币金融政策协调
三、本教材结构特点
以“内外均衡”的实现为主线,介绍国际金融所涉 及的主要内容。(把上面所列举的内容串联起来) 先介绍开放经济学的基础知识 → 内外均衡含义及 相关因素的相互作用问题、均衡的自我调节问题 →
IMF作了如下规定: 自然人居民,指那些在本国居住时间长达一年以上的 个人,但官方外交使节、驻外军事人等一律是所 在国的非居民;
法人居民,指在本国从事经济活动的各级政府机构、 非盈利团体和企业。 ◆跨国公司的母公司和子公司分别是所在国居民。 ◆国际性机构如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是任 何 国家的非居民
资本和金融账户
金融账户
错误与遗漏账户
货物出口
货物
货物进口
服务
运输、旅游、通讯、 金融、保险、 计算机服务、其它 商业服务
支付给非居民的雇员报酬
经常账户
收益
投资收益(红利、利息等)
经常转移
除了资本转移以外的各种转移
固定资产所有权的资产转移 与固定资产收买或放弃相联 系或以其为条件的资产转移 债务人不索取任何回报而取 消的债务
(三)20世纪70-80年代,由于生产和资本国际化 的迅速发展,国际经济学应运而生。国际经济学有 两个组成部分,即
▲国际贸易理论和实务(微观经济学)
▲ 国际金融理论和制度(宏观经济学)
国际投资 不仅许多在六十年代悬而未决的理论得到了进 一步验证而且在汇率理论、国际投资理论及对国际 货币体系与国际货币政策方面的研究均有了重大发 展,并越来越被各国所重视,重要性日益增强。
二、国际收支账户的基本原理
《国际金融学》讲义(姜波克)
开放经济内外均衡的金融视角--《国际金融学》前言一、国际金融的研究对象国际金融学从货币金融角度研究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经济的内外均衡问题,国际间的货币金融关系和金融活动。
它研究的主要领域有:1、开放经济的基本概念、衡量指标和运行背景。
2、开放经济的运行规律。
3、开放经济内外均衡的政策选择。
4、开放经济内外均衡的国际协调。
这四部分内容以“内外均衡”为主线紧密联系在一起。
国际金融是从货币金融角度研究开放经济下内外均衡目标同时实现问题的一门独立学科。
国际金融的形成以宏观经济的一定开放程度为前提。
随着商品及资本、劳动力等要素的国际流动的发展,一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相互依存性增加,外部均衡问题就会出现。
而在一国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刺激经济增长时,防范本币贬值的措施可能抵消扩张性货币政策的作用。
开放条件下,宏观经济需要从全球视角进行考察,内外均衡的同时实现成为经济学面临的崭新任务,而这其中的货币金融问题研究的专门化导致了国际金融学作为独立学科的产生。
国际金融学不同于宏观经济学,因为它研究的重点是开放经济中的货币金融问题。
国际金融学也不同于货币银行学,尽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两者的研究对象有交叉的地方,但它们的区别却是十分明显的:货币银行学关注的焦点是货币供求及国内价格问题,而国际金融学关注的焦点则是内外均衡的相互关系和外汇供求及相对价格——汇率问题;在产出、就业等其他宏观经济目标既定的条件下,货币银行学研究的是货币市场均衡问题,而国际金融学研究的是外汇市场与国际收支均衡问题。
国际金融学也不是专门以某一企业跨国经营中的货币金融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因为它的出发点是整个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它的研究视角在于宏观问题。
国际金融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国际金融曾长期依附于国际贸易学。
在早期,研究者一般在国际贸易教材中,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去讨论一些国际金融方面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当时各国间的联系以商品贸易为主,国际间的货币流动是以商品流动的对应物出现并在量上相等,因而外部均衡问题体现为贸易收支问题。
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第4版)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解析-导论(圣才出品)
第一章导论1.1复习笔记一、国际金融学的定义从短期来看,国际金融学是一门从货币金融角度研究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同时实现问题的学科。
但是,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达到其中一个目标,可能会以损害另一个目标或妨碍经济增长为代价。
二、本书的国情基础1.中国的经济总量已具有世界影响自1978~2007年,中国经济以平均每年近10%的速度增长。
到2007年,按国内生产总值(GDP)衡量,中国经济的总规模超过24万亿元人民币,按当年年底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计算,中国经济总规模跃居全球第四位,并且非常接近于全球第三位的德国,中国经济的运行状况和宏观调控政策对世界经济已经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2.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无论是数据统计还是生活直觉都告诉我们,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
就经济总量而言,中国已经位于世界前列,但这一总量被庞大的人口基数相除后,中国的人均GDP在全球,乃至在新兴市场国家中也还排在较后的位置。
3.中国的自然资源状况紧张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对资源需求较高,同时,中国多项重要资源面临短缺并且人均资源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导致未来中国的资源供需形势十分严峻。
4.中国人口众多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庞大的人口数量既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又与就业、资源和全民福利水平的提高存在矛盾。
首先,中国每年都会有大量适龄人口进入劳动力市场,需要经济以较高速度增长才能吸收劳动力就业,但与此同时,经济的高速增长往往会带来劳动密集程度的下降,从而影响就业。
其次,劳动力就业要求资本和其他生产要素的配套,从而增加了对现有资本、经济资源和自然资源的消耗。
最后,庞大的人口基数使居民的福利水平在经济增长的背景下仍难大幅度提高。
5.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仍然以外延型增长为主在过去20多年中,中国经济的增长除少量依靠高端技术外,主要是依靠低价使用本国低端技术和自然资源,以及持续投入本国廉价劳动力来实现的。
国际金融学(购买力平价)
1.2.2汇率的标示
纽约外汇市场2004年9月9日
USD1=JPY110.20/110.50 EURO1=USD1.2000/1.2020 1.2.2.1地点、时间 1.2.2.2两个价位——买价、卖价 1.2.2.3五个数字 1.2.2.4“点”的概念:0.0001(25个基本 点=0.25%=0.0025) 1.2.2.5简便报价:1.20是大数、20是小 数。可报00/20或1.2000/20 1.2.2.6批发汇率:100万美元以上交易
1.3.4按外汇交易的交割期限 1.3.4.1即期汇率 又称现汇汇率,是指外汇买卖成
交后,在两个营业日内办理交割 时所使用的汇率。 1.3.4.2远期汇率 又称期汇汇率,是指在未来一定 时期进行交割,而事先由买卖双 方达成协议、签订合同的汇率。
《国际金融学》
1.3.5按外汇资金的用途 1.3.5.1 贸 易 汇 率 1.3.5.2 金 融 汇 率
USD1=JPY110.20/110.50 USD1=SF1.3530/1.3560 SF1=110.20÷1.3650/110.50÷1.3530 2.当关键货币不同时,同边相乘法。 EURO1=USD1.2000/1.2020 USD1=JPY110.20/110.50 EURO1=JPY1.2000×110.20/1.2020×110.50
《国际金融学》
1.4.3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 既然汇率是货币的一种价格,那么引起汇
率变动的根本原因也必然是供求关系,这 是解决问题的实质。 1.4.3.1经济因素 国际收支 通货膨胀 资本流动(本币的需求变化) 1.4.3.2政策因素 利率政策 汇率政策(法定货币升值、法定货币贬值) 外汇干预政策
《国际金融学》讲义(姜波克) (自)解析
第一章开放经济下的国民收入账户与国际收支账户开放经济的概念:开放经济是指商品及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跨越国界流动的经济。
通过商品和要素国际流动,一国与国际市场联系在一起,一国经济与他国经济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相互依存性,所以开放经济的运行拥有许多封闭条件下不具备的特征,从而也就产生了内外均衡的相互矛盾这-国际金融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第一节开放经济下的国民收入账户回顾封闭的国民收入概念与构成:国民收入是反映一国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投入的生产资源所产出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或由此形成的收入的一个数量指标。
国民收入是一个流量概念,它的衡量方法有支出法与收入法两种。
如果从产品的最终支出角度,它可以分解为私人消费(C)、私人投投资(I)政府支出(G);如果从收入来源角度,它则可以分解为私人消费(C)、私人储蓄(S P)、政府税收(T)。
这两种衡量方法是等价的,即:C+I+G=C+S P+T 将上式变形:I=S+(T-G)设税收和政府储蓄差额为S g,则有:S g=T-G而私人储蓄和政府储蓄之和为国民储蓄:S P+S g=S所以:I=S结论:在封闭经济中,国民储蓄与投资必然相等。
一、开放经济下的国民收入等式商品的跨国流动是开放经济重要的特征。
开放经济下,-国产品和服务可以销售给外国居民,这意味着该国通过出口增加了本国的国民收入,该国也可能购买外国产品或服务,这一部分支出不形成本国的国民收入,因此应该将之扣除。
如果用X代表出口,M代表进口,开放经济的国民收人等式可表示为:Y=C+I+G+X-M产品和服务进出口差额称为贸易余额,记为TB(Trade Balance),则有:TB=X-M贸易账户余额同私人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一样是开放经济下国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很多国家,贸易账户余额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相当大;并且,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贸易账户余额对国民收入增长率的贡献非常突出。
尤其是进出口贸易是体现经济开放性的重要指标。
国际金融姜波克杨长江著高等教育出版社课后答案
习题答案课后答案网第一章国际收支本章重要概念国际收支:国际收支是指一国或地区居民与非居民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价值之和。
它体现的是一国的对外经济交往,是货币的、流量的、事后的概念。
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将国际收支根据复式记账原则和特定账户分类原则编制出来的会计报表。
它可分为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以及错误和遗漏项目三大类。
丁伯根原则:1962年,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在其所著的《经济政策:原理与设计》一书中提出:要实现若干个独立的政策目标,至少需要相互独立的若干个有效的政策工具。
这一观点被称为“丁伯根原则”。
米德冲突:英国经济学家米德于1951年在其名著《国际收支》当中最早提出了固定汇率制度下内外均衡冲突问题。
米德指出,如果我们假定失业与通货膨胀是两种独立的情况,那么,单一的支出调整政策(包括财政、货币政策)无法实现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目标。
分派原则:这一原则由蒙代尔提出,它的含义是:每一目标应当指派给对这一目标有相对最大的影响力,因而在影响政策目标上有相对优势的工具。
自主性交易:亦称事前交易,是指交易当事人自主地为某项动机而进行的交易。
国际收支失衡:国际收支失衡是指自主性交易发生逆差或顺差,需要用补偿性交易来弥补。
它有不同的分类,根据时间标准进行分类,可分为静态失衡和动态失衡;根据国际收支的内容,可分为总量失衡和结构失衡;根据国际收支失衡时所采取的经济政策,可分为实际失衡和潜在失衡。
复习思考题1.一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经常账户是赤字的同时,该国的国际收支是否可能盈余,为什么?答:可能,通常人们所讲的国际收支盈余或赤字就是指综合差额的盈余或赤字.这里综合差额的盈余或赤字不仅包括经常账户,还包括资本与金融账户,这里,资本与金融账户和经常账户之间具有融资关系。
但是,随着国际金融一体化的发展,资本和金融账户与经常账户之间的这种融资关系正逐渐发生深刻变化。
一方面,资本和金融账户为经常账户提供融资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
第6章《国际金融学》(姜波克第4版)
弹性价格货币论
❖可简称为汇率的货币模型,是由美国经济学家 弗兰克(J.Frenkel)和比尔森(J.Bilson)等 人首先提出的。
❖弹性价格货币模型是一种长期而非短期理论, 是因为这一理论基本上不考虑价格刚性,认为, 价格水平总是立即调整的,从而使经济始终保 持在充分就业状态并满足购买力平价条件。
第一节 汇率的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
一、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的基本模型
(一)假定
➢垂直的总供给曲线 ➢稳定的货币需求:一国的实际货币需求是收
入和利率的稳定函数。
➢购买力平价成立:p=e×p*
(一)弹性价格货币论的前提假设
❖三个基本假定:
❖ (1)垂直的总供给曲线。价格水平和汇率都能及时调 整。垂直的总供给曲线意味着所有市场存在完全价格 弹性。
❖总的来说,货币模型在实证中,不令人满意, 但也有研究显示,货币模型在分析汇率变动的 长期趋势方面,还是有帮助的。
❖例如,从美元与日元的汇率变动看,日本国民 收入增长率长期超过美国,与此相应的是日元 对美元的长期升值,这在一定程度上符合货币 模型的分析。
第二节 汇率的粘性价格货币分析法
一、超调模型的基本假定 二、超调模型中的平衡调整过程 三、对超调模型的主要评价
e ( Y Y ) ( i i ) ( M s M s )
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的基本模型
由此得到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的基本模型
e y * y i i * M s M s *
从中可以看出,本国与外国之间的国民收 入水平、利率水平、以及货币供给水平通过对 各自物价水平的影响而决定了汇率。弹性货币 分析法就将货币市场上的一系列因素引进了汇 率水平的决定之中。
P上升 e上升
本国货币供给水平一次性增加的影响
国际金融新编笔记(姜波克第四版)
��� 开放经济中的国民收入恒等式 ��� 此时,私人消费(I)、私人投资(G)、政府采购(G)和出口(EX)形成国民收入; 而前三项均可能包括部分进口。国内支出中只有针对非进口部分才能 形成对国内产出的需求。因此,只有从国内支出C + I + G 中减去进口 (IM)的价值,才能得到由国内支出产生的本国国民收入,而进口价值只形 成他国的国民收入。同样,EX是外国对本国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属于由 国外支出所产生的本国国民收入。因此, Y ≡ C + I + G + EX – IM (5)
��� 在AD等于AS时,宏观经济达到均衡, C + I + G ≡ C + SP + T (3)
��� 将“国民储蓄”定义为总产出中不用于C和G的部分,记作S;它由私人储 蓄(SP)和政府储蓄(T)构成,后者为SG =T - G,则S = SP+ SG;结合上述 均衡式(5),则有, I = S (4)
国际金融新编笔记
姜波克第四版
内容
���第1章导论
���第2章国际收支和国际收支平衡表
���第3章汇率基础理论
���第 4 章内部均衡/外部平衡的短期调节
���第5章内部均衡/外部平衡的中长期调节
���第6章外汇管理制度和政策调节
���第7章金融全球化对内外均衡的冲击
���第 8 章金融全球化与国际协调合作
对于以上记账惯例,我们有便于记忆的两个检验法则,(1)凡是引起本国从国 外获得货币收入的交易记入贷方,凡是引起本国对国外货币支出的交易记入 借方,而这笔货币收入或支出本身则相应记入借方和贷方。(2)凡是引起外汇 供给的经济交易都记入贷方,凡是引起外汇需求的经济交易则记入借方。 ��� 记账货币 ���为比较不同交易,在记账时交易额折算成同一货币数字,多为美元; ��� 编制实例(详见课本) ��� 分析(详见课本)
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第4版)课后习题(第5~8章)【圣才出品】
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第4版)课后习题第五章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的中长期调节一、概念题1.中期的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答:在中期分析中,内部均衡首先意味着总供给等于总需求,其次还意味着总供给会受总需求的影响而相应发生变动,但是,总供给的变动受到潜在产出水平的约束。
在中期的跨度上,劳动生产率不变,内部均衡曲线移动的机理如下:当需求上升,若汇率不变,则本国物价上升,而本国物价上升才会导致供给增加;当需求上升,若物价不变,只有本国产品的国际价格上升,才会刺激总供给的增加,即P/e必须上升,也就是说e值必须下降。
这样,当需求上升,供给也相应上升。
从外部平衡的角度讲,国内需求的上升,部分反映为对商品进1:3需求的上升,这带来进口增加和国际收支余额(在这里用经常项目收支余额表示)下降。
因此,需求增加后,本币需要贬值,或本国商品价格需要下降,这样才能使本国商品相对于外国商品更便宜,从而出口增加,实现国际收支平衡。
外部平衡曲线移动的实质就是本币贬值,从而使出口出现适应性的增长。
在此过程中本国产出水平对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增加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外部平衡曲线的移动代表了经济增长来源的变动。
2.经济的内涵增长答:内涵式经济增长是指要素生产率提高而带来的经济增长。
内涵式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产品的附加值。
附加值是一个具有管理学和会计学色彩的名词。
将产品价格构成中物质资源投入和简单劳动的成本近似地认为是要素投入,其余部分就是附加值,它近似地代表了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
如果在产品的价格构成中附加值比例较高,就意味着经济增长以内涵式为主。
在对外交往中,出口高附加值产品,进口低附加值产品,就能够用较小的实际资源换得较多的实际资源,从而提高本国的福利水平。
3.经济的外延增长答:外延式经济增长是指通过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而带来的经济增长。
外延式经济增长是依靠投入要素的数量增加而引起的,因而也被称为数量增长。
与外延增长对应的是内涵式经济增长,内涵式经济增长是依靠投入要素的效率提升而引起的,因而也被称为质量增长。
姜波克《国际金融学》知识要点
姜波克《国际金融学》知识要点前言一、本课程的性质与特点国际金融学是专门研究国际金融活动的经济科学,其研究对象为国际间金融活动及其本质与规律性,是从货币金融的角度研究开放经济下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同时实现的问题的一门学科。
国际金融学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是由研究国际贸易的理论发展而成的,其理论性,业务性较强,宏观、微观并重,研究范围广,交叉学科多,并需要一定计算技术的综合学科。
二、本课程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国际金融学是国际商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为本专业的其他专业课奠定理论基础,掌握分析和研究国际金融问题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与本专业的其他课程相辅相成,成为本专业的专业理论课程之一。
作为经济学中新兴的一门学科,国际金融学可以用来分析经济学中一些常见的、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经济现象和政策问题,即通过开放经济下对外帐户的构成及不平衡所导致的内外部均衡的相互冲突的分析,学习其解决冲突的理论方法;掌握汇率变动的影响及均衡汇率的决定以及汇率的管制和干预方法;了解国际资本流动所带来的汇率、货币危机的产生及防范措施;强调内外均衡的国际协调的重要性及其对策。
毫无疑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为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理论基础,而且使学生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的本领。
三、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1、了解国际金融基本知识,如:国际收支、外汇的概念、汇率的种类及计算、金融衍生工具、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布雷顿森林体系、国际储备等。
2、掌握国际金融相关动态,如,欧洲货币体系的形成及特点、国际金融体系内部存在的问题、货币危机的防范及对策、汇率政策的选择等。
四、总学时、学分54学时(每周3学时)、3学分五、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多媒体讲授为主,采取辩论一次、撰写论文一次、课堂讨论一次、学生自主讲课一次、课堂小考若干次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六、上课要求1、上课方式的多样化:课堂提问、讨论、辩论、小考、写小论文、检查作业、学生讲课比赛等。
国际金融课件_--姜波克
-
No. 9
姜波克
国际金融
财富原罪
日本崛起 - 五场大战,发生在四十七年之内!无论是古代国家
-
还是现代国家,这种大战争的频率都达到了一个寻 常国家难以承受的程度。需要注意的是,日本国的 战争都不是局部战争,每一次都是倾全国之力的大 战争,所瞄准的目标都是远远超过自己本土的巨大 的国外领土。 日本的第一个起飞,是甲午战争之後依靠中国赔款 的起飞。甲午战争失败,日本勒逼中国赔款三亿两 白银(硬通货)!三亿两白银是个什麽概念?有个 网友算过账,如果以年息8%计算,到现在是9696 亿两,折合美元10万亿!
No. 33
姜波克
国际金融
不同时期的国际收支记录不同的经济 交易
最初国际收支被简单解释为对外贸易差额, 因为贸易盈余可以带来黄金内流。 后来国际收支被用来描述一个国家的外汇收 支,即一经济体在一定时期内必须同其他国 家立即以货币结清的各种到期收付的差额。 它所包含的经济交易都是以现金支付为基础 。
基础篇:国际收支和国际收支调节理论,汇 率决定理论等; 市场篇:外汇和汇率,外汇市场交易和风险 管理,国际金融市场等。
No. 5
姜波克
国际金融
金融的定义 - 资金融通:包括投资与融资两个不可分割的
方面
直接融资
No. 6
间接融资
姜波克
国际金融
金融学:天使还是魔鬼?
金融的定义 财富原罪 金融效率
姜波克
国际金融
Example: 5美分与5美元
俄罗斯最大的石 油公司腊克 (Lukoil)石油公 司1995年的评估价 值是8.5亿美元 该公司拥有的油 田已被证实的储量 是160亿桶
英壳牌石油公司 1995年的市值为 940亿美元 该公司拥有的油 田已被证实的储量 是170亿桶 即它的石油每桶 超过5美元。
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第四版)第二章-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表
(8) X国政府用其外汇储备50万美元和相当于 50万美元的粮食向B国提供经济援助。
借:经常转移 100万美元
贷:储备资产 50万美元
货物-出口 50万美元
(9)C国某国际企业以价值800万美元的机械设 备向X国投资兴办合资企业。
二、国际收支定义的把握
国际收支记录的是对外往来帐户,是居民与 非居民的交易
国际收支是系统的货币记录,以交易为基础 (权责发生制) 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的概念 国际收支是个事后的概念
三、国际收支三种含义
国际收支流量:一定时期内国际收支累 计总和
国际收支统计:流量的系统记录 国际收支状况 :一国国际收支的均衡与
经常帐户
货物 服务 收入 经常转移
资本与金融帐户
(1)资本账户(Capital Account) :资本账户包括资本转移和 非生产、非金融资产交易两部分。
(2)金融账户(Financial Account): 金融账户反映经济体对 外资产和负债的增减变化。具体包括以下四类:
直接投资(Direct Investment) 证券投资(Portfolio Investment) 其他投资(Other Investment) 储备资产(Reserve Assets)
甲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编制实例
例1:甲国企业出口价值100万美元的设备,所得收入 存入银行。
借:其他投资-银行存款 100万美元
贷:货物-出口
100万美元
甲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编制实例
例2:甲国居民到外国旅游花销1万美元,该居民用国 际信用卡支付了该款项,并在回国后用自己的外汇存 款偿还。
借:服务-旅游 1万美元 贷:其他投资-银行存款 1万美元
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第4版)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解析-第六章~第八章【圣才出
第六章外汇管理制度和政策调节6.1 复习笔记一、汇率制度及其效率分析所谓汇率制度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率水平的确定、汇率变动方式等问题所作的一系列安排或规定。
最基本的汇率制度类型是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
固定汇率(Fixed Exchange Rate)是指政府用行政或法律手段选择一个基本参照物,并确定、公布和维持本国货币与该单位参照物之间的固定比价。
浮动汇率(Floating Exchange Rate或Flexible Exchange Rate)是指汇率水平完全由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政府不加任何干预的汇率制度。
1.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优劣比较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的比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1)实现内外均衡的自动调节效率问题,主要包括:①简单性;②自发性;③微调性;④稳定性。
(2)实现内外均衡的政策利益问题①政策自主性;②政策纪律性;③政策效力的放大性。
(3)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①对国际贸易、投资等活动的影响;②对国际间政策协调的影响。
2.不同汇率制度下宏观经济政策的相对有效性分析(1)固定汇率制下的财政政策假设经济原先在点A0处达到平衡,国内利率等于国际利率i*。
现在,政府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体现为IS曲线右移到IS′(在图6-1中用①表示),产出增加到Y′。
在货币供应量不增加而产出增加的情况下,为了使货币市场平衡,利率会上升到I′,从而超过国际利率水平。
在国内利率高于国际利率的情况下,由于资本可以完全流动,所以国外的资本就会流入本国,造成资本账户顺差,在外汇市场上,形成对本国货币的需求,本国货币有升值的压力。
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制度,货币当局会在外汇市场上卖出本币,买入外币,在此过程中,货币当局不断增加货币投放,LM曲线不断右移,利率下降,直到LM曲线右移到LM′时,LM′曲线与IS′曲线决定的国内利率水平才重新等于国际利率水平,经济在点A1处重新达到内外均衡。
因为在此过程中,货币供给被动扩张了,所以此时的产出水平比封闭经济下使用财政政策所能达到的产出水平更高,达到了Y1的水平。
姜波克-国际金融
(单位:千美元)
贷 方 903,581,787 836,887,831 762,483,733 74,404,098 15,426,523 29,296,000 485,231 2,592,949 549,418 145,231 1,840,184 157,402 5,322,132 1,075,729 133,859 16,884,780 494,661 38,959,100 3,337,062 35,622,038 27,734,856 48,848 27,686,008 借 方 742,763,476 712,090,128 628,294,638 83,795,490 28,447,547 21,759,070 603,404 1,619,382 7,199,559 159,476 1,622,509 5,321,254 6,183,540 715,208 153,954 9,387,752 622,836 28,323,961 1,817,414 26,506,547 2,349,387 225,082 2,124,305
1,929,000 1,929,000 -208,940,000 0 -16,766,227
0 208,940,000 0 0 0 16,766,227
2005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简表 单位:亿美元
项目 差额 一、经常项目 1608.2 A、货物 1341.9 B、服务 -93.9 C、收入 106.4 D、经常转移 253.8 二、资本和金融项目 629.6 A、资本项目 41.0 B、金融项目 588.6 1、直接投资 678.2 2、证券投资 -49.3 3、其他投资 -40.3 三、储备资产 -2070.2 四、净误差与遗漏 -167.6
贷方 9035.8 7624.8 744.1 389.6 277.3 4189.6 41.6 4148.0 860.7 220.0 3067.3 19.3 0
国际金融学(姜波克)
国际金融学注意:下文提及的结构与图表来自高教出版社出版的《国际金融学》姜波克编写这本书的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涉及知识面广尽管不是指定的参考书目但是我认为这本书比指定参考书编写的要好,搞定了这本书国际金融部分无大碍(当年我就是用这本书复习金融学专业课成绩为85) 实在不愿看此书的同学也可以对照以下重点有针对性的复习。
第一篇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开放经济下的国民收入帐户与国际收支帐户§1.1开放经济下的国民收入帐户GNP=GDP+NFP,TB=X-M,CA=TB+NFP,经常帐户的宏观经济分析{NFP=0,经常帐户与进出口贸易(CA=X-M),经常帐户与国内吸收(CA=Y-A),经常帐户与国际投资头寸(CA=NIIP-NIIP-1),经常帐户与储蓄、投资(CA=S-I)}§1.2开放经济下的国际收支帐户国际收支的涵义,国际收支帐户的基本原则{帐户设置(经常帐户、资本和金融帐户、错误与遗漏帐户)、记帐原则(计算题考点,复式记帐法)},国际收支帐户分析(贸易帐户余额、经常帐户余额、基本帐户余额、综合帐户差额或称官方结算差额及其意义),资本与金融帐户为经常帐户提供融资原理(图1-4),资本与金融帐户为经常帐户融资原理需要注意的三点,利用经济开放性的有利性与保持经济稳定及发展之间的矛盾)第二章开放经济下的国际金融活动§2.1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市场,外国金融市场和欧洲货币市场,在岸交易与离岸交易§2.2外汇市场上的国际金融活动外汇的涵义,汇率(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单一汇率和复汇率、实际汇率和有效汇率),外汇市场的两个层次(银行同业市场、银行与客户市场),外汇行情表的含义与计算(计算题考点,买入价、中间价和卖出价,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升水、平价和贴水,掉期率),套汇活动及其意义(两角套汇、三角套汇)§2.3欧洲货币市场上的国际金融活动欧洲货币市场经营特征(利差小),欧洲货币市场的类型(一体型、分离型、走帐型),欧洲货币市场信用扩张机制(限制其规模的漏损在于资金流入其他市场),欧洲货币市场的经营特点,辛迪加贷款,《巴塞尔协议》及其核心内容(资本与风险资产的比率不少于8%,核心资本与风险资产的比率不少于4%)§2.4国际金融创新国际金融创新的原因,金融衍生工具{计算题考点,远期类合约[远期合约、期货交易、互换交易(货币互换与利率互换)],期权类合约[期权(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欧式期权和美式期权,保险费),利率上限与利率下限,票据发行便利]},国际金融创新的影响(正面和反面)§2.5国际资金流动国际资金流动的涵义,国际资金流动与国际资本流动的区别,80年代以来国际资金流动的特点,对冲基金和杠杆比率,国际资金流动飞速增长的原因(收益率与风险的差异、自发增加倾向),国际资金流动的影响(放大效应,羊群效应)第二篇开放经济下利用经济开放性的有利性与保持经济稳定及发展之间的矛盾第三章开放经济下的商品市场、货币市场与经常帐户§3.1开放经济下商品市场的平衡贸易余额与国民收入{TN=XN-MN=PM*-eP*M;T=TN/P=M*-qM;T=T(q,Y*,Y)=T-mY,T为自主性贸易余额,m为边际进口倾向},国内吸收与国民收入{A=A+aY,H=Y-A,“窖藏”,A为自主性吸收},均衡国民收入的确定{Ye=α(A+T),ΔYe=α(ΔA+ΔT)α=1/(s+m),乘数效应,图3-3},贬值的经济效应分析{贬值与自主性贸易余额(马歇尔—勒纳条件,η*+η>1),贬值与贸易余额(要求边际吸收倾向小于1),贬值与自主性吸收(劳尔森—梅茨勒效应),贬值的时滞(J曲线效应)},开放经济的溢出效应和反馈效应§3.2开放经济下的商品市场、货币市场与经常帐户平衡开放经济下的IS曲线(移动因素)、LM曲线(移动因素)和CA曲线(移动因素,图3-11)以及与封闭经济下的比较,固定汇率制下的开放经济平衡{平衡条件(图3-13),自动平衡机制[收入机制(图3-14)、货币—价格机制(图3-15)],浮动汇率制下的开放经济平衡{平衡条件,自动平衡机制[货币—价格机制(图3-16)],固定汇率制下的货币—价格机制与浮动汇率制下的货币—价格机制的区别,(总结:在固定汇率制下,国际收支差额通过对国际储备其作用影响货币供给量;在浮动汇率制下,国际收支差额则直接通过对名义汇率起作用!)第四章开放经济下的国际资金流动§4.1国际资金流动下的宏观经济平衡中长期国际资金流动和短期资金流动,影响国际资金流动的主要因素(收益率与风险状况),国际资金流动的流量理论{BP曲线(资金完全流动、资金不完全流动、资金完全不流动),固定汇率制下的开放经济平衡[资金完全流动(利率机制,图4-2),资金不完全流动(收入机制、货币—价格机制和利率机制共同起作用,图4-3)],浮动汇率制下的开放经济平衡[资金完全流动(利率机制,图4-4),资金不完全流动(货币—价格机制与利率机制共同起作用,图4-5)],固定汇率制下的利率机制与浮动汇率制下的利率机制的区别},国际收支的货币分析法{方程式:R=Md-D,结论:国际收支问题实际上反映的是货币供给量对货币需求的调整过程,货币分析法对贬值的分析[M d=ep*f(y,i),结论:控制本国的货币供给量]}§4.2国际资金流动的存量理论:资产组合理论资产组合理论及其核心观点,资产组合理论对国际资金流动原因的解释,提高利率对国际资金流动的影响(资产组合再分配效应)§4.3国际中长期资金流动与债务危机国际中长期资金流动对一国宏观经济的影响(生产性贷款和消费性贷款),外债余额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偿债率和负债率,债务危机发生的原因,债务危机的解决方案{最初解决方案、贝克计划(债务资本化、债权交换、债务回购)、布雷迪计划}§4.4国际短期资金流动与货币危机套利性资金流动、避险性资金流动和投机性资金流动,货币危机与金融危机,货币危机发生原理{经济基础变化带来的投机冲击所导致的货币危机(成因、发生机制、防范机制)、由心理预期带来的投机冲击所导致的货币危机(成因、发生机制、防范机制,预期自致型货币危机)、蔓延性货币危机}第五章汇率决定理论(上)§5.1汇率决定问题概述金币本位制下的汇率决定问题(铸币平价和金平价,黄金输送点),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下的汇率决定问题(法定平价,外汇平准基金),纸币本位制下的汇率决定问题(纸币所代表的价值量)§5.2汇率与价格水平的关系:购买力平价说购买力平价说,可贸易商品和不可贸易商品,开放经济下的一价定律,购买力平价的基本形式{绝对购买力平价(e=p/p*)、弱购买力平价(e=θp/p*)、相对购买力平价(Δe/e=Δp/p-Δp*/p*)},关于购买力平价说的几点说明(理论基础—货币数量说,名义汇率是一种货币现象,实际汇率不变),换汇成本说(出口换汇成本和进口换汇成本,表P162)§5.3开放经济下汇率与利率的关系:利率平价说利率平价说,套补的利率平价{ρ=(f-e)/e=(i-i*)/(1+i)},非套补的利率平价{E ρ=(Eef-e)/e=(i-i*)/(1+i),加入了预期因素},投机者的活动将使两利率平价统一起来§5.4汇率与国际收支的关系:国际收支说国际借贷说,国际收支说的基本原理{e=g(Y,Y*,P,P*,i,i*,Eef)}国际收支说是汇率决定的流量理论,本章介绍的三种汇率理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汇率决定理论第六章汇率决定理论(下)§6.1汇率决定的资产市场分析法资产市场分析法及其主要思想§6.2汇率的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汇率的货币分析法{基本模型:e=α(y*-y)+β(i-i*)+(Ms-Ms*),流量模型与货币模型对本国国民收入增加下的汇率变动结论是正好相反的,图6-1},引入预期后的货币模型{非套补的利率平价成立:i-i*≌Ete t+1-e t,e t=[1/(1+β)](Z t+βEte t+1),结论:对下一期汇率水平的预期直接影响到即期汇率水平的形成}§6.3汇率的粘性价格货币分析法“超调模型”{机制,e1=e-(i1-i*),图6-3},汇率的超调§6.4汇率的资产组合分析方法一国的资产总量:W=M+B+eF,MM曲线、BB曲线和FF曲线的形状及其移动,资产市场的短期均衡(图6-7),资产供给变动与资产市场的短期调整{资产供给绝对量的增加(货币存量增加、经常帐户盈余)、资本供给相对量的增加(公开市场业务),图6-8,图6-9,图6-10,图6-11,表6-1},资本市场长期均衡及其调节机制{均衡条件:经常帐户余额为零,调节机制:经常帐户余额与汇率之间相互作用的动态反馈机制}第三篇开放经济下解决利用经济开放性的有利性与保持经济稳定及发展之间的矛盾的政策调节第七章开放经济下的政策目标与工具§7.1开放经济下的政策目标开放经济下的政策目标—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确定合理的经常帐户余额的标准{经济理性[时间偏好的差异(偏好即期消费的国家在当期应追求经常帐户的余额为赤字)、资本边际生产率的差异(资本边际生产率较高的国家在当期应追求经常帐户的余额为赤字)]、可维持性[跨时期预算约束:C1+C2/(1+i)= Y1+Y2/(1+i);CA1+CA2=0,经济含义:第一期的经常帐户赤字必须由第二期的经常帐户盈余来弥补,判断经济可维持性的方法]},内外均衡之间的冲突(广义和狭义),造成内外均衡冲突的根源在于经济的开放性,造成内外均衡冲突的具体原因§7.2开放经济下的政策工具与调空原理调节社会总需求的工具{需求增减性工具(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需求转换性工具(汇率政策和直接管制工具)},调节社会总供给的工具(结构政策、产业政策和科技政策),提供融资的工具(国际储备政策,“融资还是调整”),政策调控基本思想(政策搭配,政策协调与丁伯根原则、政策指派与有效市场分类原则),政策搭配的运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图7-5)、支出增减性政策与支出转换性政策的搭配(图7-6)}第八章开放经济下的财政、货币政策§8.1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简介蒙代尔—弗莱明模型§8.2固定汇率下的财政、货币政策资金完全不流动时的财政、货币政策分析{货币政策分析[无效,图8-3]、财政政策分析[无效,图8-4]},资金不完全流动时的财政、货币政策分析{货币政策分析[无效,图8-6]、财政政策分析[有效,图8-7]},资金完全流动时的财政、货币政策分析{货币政策分析[无效,图8-11]、财政政策分析[有效,图8-12]}§8.3浮动汇率下的财政、货币政策资金完全不流动时的财政、货币政策分析{货币政策分析[有效,图8-14]、财政政策分析[有效,图8-15]},资金不完全流动时的财政、货币政策分析{货币政策分析[有效,图8-17]、财政政策分析[有效,图8-18]},资金完全流动时的财政、货币政策分析{货币政策分析[有效,图8-22]、财政政策分析[无效,图8-23]},第九章开放经济下的汇率政策§9.1汇率变动的经济影响货币贬值与物价水平(货币工资机制、生产成本机制、货币供应机制、收入机制),货币贬值与外汇短缺(相对价格机制、货币供应—预期机制、劳动生产率—经济结构机制),货币贬值与进出口贸易收支(取决于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国内总供给的数量与结构和闲置资源),货币贬值与总需求(贬值税效应、收入再分配效应、货币资产效应、债务效应),货币贬值与就业、民族工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结构§9.2汇率制度的选择汇率制度的涵义,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和管理浮动汇率制,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比较(实现内外均衡的自动调节机制、实现内外均衡的政策利益问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通货膨胀的国际传递机制和棘轮效应(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下),稳定性投机与非稳定性投机,爬行钉住制的优缺点,汇率目标区(广义和狭义),“蜜月效应”和“离婚效应”,货币局制的优缺点(后备规则,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影响一国汇率制度选择的主要因素§9.3政府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干预市场的目的,政府对外汇市场干预类型(直接干预与间接干预,冲销式干预与非冲销式干预,熨平每日波动型干预、砥柱中流型干预与非官方钉住干预,单边干预与联合干预),外汇市场干预的效力分析{资产调整效应[货币模型分析、资产组合模型分析(图9-4,图9-5),表9-1]、信号效应},广场宣言与卢浮宫协定第十章开放经济下的直接管制政策§10.1直接管制政策概述政府采取直接管制政策的原因,直接管制政策的形式{对价格的管制、对金融市场的管制、对进出口贸易的管制、对外汇交易的管制(对货币汇兑的管制、对汇率的管制、对外汇资金收入与运用的管制)},直接管制政策的社会收益的社会成本{寻租行为与重负损失(图10-1)}§10.2货币自由兑换问题货币自由兑换,第八条款国,货币自由兑换的条件(健康的宏观经济状况、健全的微观经济主体、合理的经济开放状态、恰当的汇率制度与汇率水平),货币自由兑换后的问题{资本逃避及其对经济的影响(高报进口和低报出口,估计方法,计算题考点)、货币替代及其对经济的影响(估计方法,计算题考点)},人民币自由兑换进程(外汇留成制、结汇制与售汇制)§10.3复汇率问题复汇率的概念,复汇率的表现形式{公开型(金融汇率)和隐蔽型(影子汇率)},实行复汇率的利弊,中国的复汇率问题(官方汇率与调剂汇率、外汇留成制),中国外汇体制的改革的主要特征第十一章开放经济下的其他政策§11.1国际储备政策国际储备的构成{黄金储备、外汇储备、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地位(储备部分提款权、信用提款权和普通提款权,储备头寸)、特别提款权(定价原则,计算题考点)贷方余额},借入储备的构成{备用信贷、互惠信贷与支付协定、本国商业银行的对外短期可兑换货币资产(诱导储备)},国际清偿力,国际储备的作用,国际储备的管理理论{储备需求的数量管理(20%-50%,决定一国最佳储备量的因素)、储备资产的币种管理(币种管理应遵循的原则)},国际收支失衡的类型(临时性不平衡、结构性不平衡、货币性不平衡、周期性不平衡)§11.2供给政策国际收支的结构分析法(货币论的对立面,基本理论与政策主张),贷款的条件性,供给政策的特点第四篇开放经济下解决利用经济开放性的有利性与保持经济稳定及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国际政策协调第十二章政策的国际协调§13.1开放经济的相互依存性两国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两国的冲击传导机制(收入机制、利率机制、相对价格机制),固定汇率制下经济政策的传导机制{货币政策的国际传导[收入机制(正,图12-3)、利率机制(正,图12-4)]、财政政策的国际传导[收入机制(正,图12-6)、利率机制(正,图12-7)]},浮动汇率制下经济政策的传导机制{货币政策的国际传导[收入机制(正)、利率机制(负),图12-8]、财政政策的国际传导[收入机制(正)、利率机制(正),图12-9]}§13.2国际间政策协调的基本原理国际间政策协调的益处(社会的损失函数,两国博弈,表12-1),国际间的政策协调(广义和狭义),国际间政策协调的六个层次,相机性协调和规则性协调,国际间政策协调的收益与成本§13.3几种国际间政策协调方案简介对全球外汇交易进行征税的托宾税方案,恢复固定汇率制的麦金农方案(汇率决定的依据,维系固定汇率制的办法),汇率目标区方案{基本均衡汇率(图12-10),汇率目标区的维系办法}第十三章国际协调的制度安排§13.1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货币体系的涵义,国际货币体系的分类原则,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途径§13.2国际金本位制国际金本位制的特点(自由输出入、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国际金本位制内外均衡的自动调节机制(物价—先进流动机制,图13-1),国际金本位制内外均衡实行机制的特点(自发性、对称性、稳定性)及局限性,国际金本位制的存在条件及崩溃原因§13.3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内外均衡的实现机制{两个特点(政策调节、调节的不对称性),根本缺陷(“双挂钩”、“特里芬两难”、悬突额)},“美圆危机”及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附表2)§13.4牙买加体系牙买加体系的主要内容和特点,牙买加体系下内外均衡的实现机制(政策调节与自动调节机制相结合、内部均衡为主要目标、国际间政策协调的地位下降)§13.4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其构成(图13-6),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职能(汇率监督、资金融通、国际协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及其作用(投票权、借款权、SDR分配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汇率监督{汇率监督的目的,汇率监督的原则,稀缺性货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种类及对贷款的条件性的评价第十四章国际协调的区域实践:欧洲货币一体化§14.1最适度通货区理论货币一体化的三个层次(区域货币合作、区域货币联盟、通货区),最适度通货区理论,最适度通货区的单一指标法(要素的高度流动性、经济的高度开放性、低程度的产品多样性、国际金融的一体化程度、政策的一体化程度、通货膨胀率的相似性),最适度通货区的综合分析法{货币效率收益(图14-1)与经济稳定性损失(图14-2),GG-LL模型,是否加入通货区的决策依据}§14.2欧洲货币一体化概况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四个阶段{跛行货币区、联合浮动(蛇形浮动)、欧洲货币体系、欧洲单一货币},“魏尔纳报告”和“德洛尔报告”,《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及其核心内容,欧洲货币体系{欧洲货币单位(定价、作用)、欧洲货币合作基金(作用)、稳定汇率机制(最大允许波幅和偏离指标,边际干预和边际内干预)},“九月危机”,分三阶段实施的货币一体化计划(表14-5),四个经济趋同指标{通货膨胀率(1.5%)、政府长期债券利率(2%)、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3%)、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60%)},欧洲中央银行考纲补充的概念与理论有:哈伯格条件,国外回应(P266),电汇汇率、信汇汇率和票汇汇率(P240),掉期交易(P249),起始保证金、维持保证金和变动保证金(P250),抵补套利和未抵补套利(P252),外汇风险的主要形态与防范(P252),国库券的收益率(计算题考点,P282),国际储备供给(P309),几个储备管理指标(P310),国际储备的期限结构管理(P313),三元悖论问题(P326),平价网体系和篮子汇价体系(P34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内容
资产市场说(或汇率资产市场分析法) – (1)货币分析法(Montary Approach,简称 货币论)
• 弹性价格货币论(Flexible-Price Monetary Approach) • 黏性价格货币论(Sticky-Price Monetary Approach) :“多恩布什模型”或“汇率超调模型”
20世纪70 年代以来,国际资金流动的发展对汇率产生 了重大影响,外汇市场上的汇率变动极为频繁而且波 幅较大。汇率逐渐人们视为一种资产的价格,在分析 汇率决定时采用了与普通资产价格决定基本相同的理 论,这一分析方法被称为汇率决定的资产市场说。 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称为汇率理论的重要一派,代 表人物有美国经济学家布兰森(Willian Branson)、 多恩布什(Rudiger Dornbusch)和弗兰克尔(Jacob Frenkel)等。该理论特别重视金融资产市场均衡对汇 率决定和变动的影响。
弹性论
黏性论
商品价格能 迅速反应
商品价格 存在黏性
汇率决定的货币论强调货币市场在汇率决定过程中的 作用。当一国货币市场失衡时,如果国际金融市场资 本流动充分,则商品套利和套购机制发挥作用,使汇 率发生变化,最终使得货币市场均衡。 弹性价格货币论假定商品套购机制和套利机制同时发 挥作用,即商品市场与金融市场同样高速地堆货币市 场失衡发生调整反应。 而黏性价格货币论假定商品市场要比金融市场反应滞 后,因而短期内是利率和汇率的变动,而不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格的 变动来恢复货币市场的均衡。
– (2)资产组合分析法(Portfolio Approach, 资产组合平衡理论)
资 产 市 场 说
本外 币资 产是 否完 全替 代或 转换
货币论
价 格 变 动 灵 活 性
弹性价格货币 论
黏性价格货币论 (汇率超调)
资产组合 论
资产市场说
非套补利率 平价不成立
非套补利率 平价成立
资产组合论
货币论
第一节 汇率的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
一、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的基本模型
(一)假定
垂直的总供给曲线
稳定的货币需求:一国的实际货币需求是收 入和利率的稳定函数。 购买力平价成立:p=e×p*
(一)弹性价格货币论的前提假设
三个基本假定:
(1)垂直的总供给曲线。价格水平和汇率都能及时调 整。垂直的总供给曲线意味着所有市场存在完全价格 弹性。 (2)稳定的货币需求。实际的货币余额需求是少数几 个国内宏观经济变量的稳定函数,即有凯恩斯货币需 求方程式: M d PY i ,货币需求是国民收入Y的 增函数、利率i的减函数。 (3)购买力平价(PPP)成立。汇率e= 价法下,P为国内物价,P*为国外物价。
第六章 汇率决定理论(中)
第一节 汇率的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 第二节 汇率的粘性价格货币分析法 第三节 汇率的资产组合分析法
第一节 汇率的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
一、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的基本模型 二、引入预期后的货币模型 三、对货币模型的检验与评价
弹性价格货币论
可简称为汇率的货币模型,是由美国经济学家 弗兰克(J.Frenkel)和比尔森(J.Bilson)等 人首先提出的。 弹性价格货币模型是一种长期而非短期理论, 是因为这一理论基本上不考虑价格刚性,认为, 价格水平总是立即调整的,从而使经济始终保 持在充分就业状态并满足购买力平价条件。
公式的 另一表述
以下分析各因素变动对汇率水平的影 响:
第一、本国货币供给水平一次性增加的影响· · ·
第二、本国国民收入增加的影响
第三、本国利率水平上升的影响
货币供给水平对汇率的影响
外汇汇率与本国货币供给成正比,与外国货币供给成反 比。 – 当本国货币供给相对上升时,将导致现有价格水平 上的超额货币供给,在利率和实际产出(国民收入) 不变的情况下,公众将增加支出而减少货币余额。 由于产出不变,额外支出会迅速导致本国物价水平 的上升。在购买力平价成立的条件下,外汇汇率上 升(本国货币贬值)。
e p p ln e ln p ln p (3)
ln p ln k ln Y ln i ln M s (1)
ln p ln k ln Y ln i ln M s (2)
e p p ln e ln p ln p (3)
M d k p Y i
M s M d k p Y i
M
s
M
d
k p Y
i
ln p ln k ln Y ln i ln M s (1)
ln p ln k ln Y ln i ln M s (2)
由此得到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的基本模型
e y * y i i * Ms Ms *
从中可以看出,本国与外国之间的国民收 入水平、利率水平、以及货币供给水平通过对 各自物价水平的影响而决定了汇率。弹性货币 分析法就将货币市场上的一系列因素引进了汇 率水平的决定之中。
M s M d k p Y i 1 P M s Y i k
M M k p Y 1 P M s Y i k
s
d
i
MS Y i e MS Y i
P P*
,直接标
价格可灵活调整,经济始终处于充 分就业状态,利率与产出不会因货币供 给的变动而调整。
P P1
AS
P0 AD Y0
古典总供给曲线
AD’
Y
知识回顾: 鲍莫尔-托宾模型:
1 L 2
2bY i
2b Y i 2
1 2
1 2
交易性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与利率弹性分别 为0.5与-0.5。
ln e (lnY ln Y ) (lni ln i ) (ln M s ln M )
s
:此即货币模型的基本方程式 取对数形式:
e (Y Y ) (i i ) (M s M s )
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的基本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