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 软体动物的解剖

合集下载

动物学实验报告实验三软体、环节动物

动物学实验报告实验三软体、环节动物

章鱼
章鱼属于头足纲,具有高度发达的 神经系统和灵活的触手,常用于研 究软体动物的神经和肌肉系统。
鱿鱼
鱿鱼是头足纲的代表动物,具有高 度发达的喷射推进器和灵活的身体, 常用于研究软体动物的游动和捕食 行为。
环节动物:蚯蚓、水蛭等
蚯蚓
蚯蚓是环节动物的代表动物,具 有分节的圆柱形身体和特殊的肌 肉结构,常用于研究环节动物的 生理和发育特点。
03
观察环节动物的头部和内脏器 官,了解其特征和差异,并比 较不同种类的环节动物头部和 内脏器官的特征。
动物分类实验
01
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种类的软体 动物和环节动物的形态特征,进 行分类和鉴别。
02
学习并掌握软体动物和环节动物 的分类标准和分类方法。
动物实验操作技能
学习并掌握基本的动物实验操作技能, 如取样、固定、染色等。
动物学实验报告实验三软体、环节 动物
目录
• 实验目的 • 实验材料 • 实验步骤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实验总结与建议
01 实验目的
了解软体动物和环节动物的形态特征
软体动物特征
软体动物是一类没有硬壳的动物,身体柔软且通常具有螺旋 形、管状、球形等形态。它们通常具有口和肛门两个开口, 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器官结构简单。常见的软 体动物有蜗牛、章鱼、鱿鱼等。
关注动物保护和生态平衡问题, 将动物学研究与环境保护和可持 续发展相结合,为人类社会的可
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对于实验报告的撰写和整理,建议加强实验过程中的数据记录和整理,确 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注意报告的格式和规范。
对后续动物学实验提出展望
希望在后续的动物学实验中,能 够更加注重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 严谨性,提高实验的质量和可靠

解剖一种软体动物拍照记录观察过程和结果

解剖一种软体动物拍照记录观察过程和结果

解剖一种软体动物拍照记录观察过程和结果引言:软体动物是一类生活在水中或湿地环境中的动物,其身体柔软无骨,外壳由贝壳或甲壳保护。

本文将记录我对一种软体动物的解剖观察过程和结果,通过拍照记录的方式,使观察过程更加直观和详细。

一、观察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解剖观察前,我准备了以下工具和材料:1. 解剖刀:用于切割软体动物的身体组织。

2. 显微镜:用于观察软体动物的细胞结构。

3. 放大镜:用于放大软体动物的细节部分。

4. 实验台:用于放置软体动物并进行解剖。

5. 相机:用于拍摄解剖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结果。

二、解剖观察过程1. 第一步,观察外部特征我用放大镜仔细观察了软体动物的外部特征。

这种软体动物呈椭圆形,表面光滑,呈现出淡黄色。

它的身体由头部、躯干和尾部组成,头部有一对触角和一对复眼,躯干上有数对足,尾部较细。

2. 第二步,切割身体组织为了更好地观察软体动物的内部结构,我使用解剖刀小心地切割了它的身体组织。

首先,我从躯干部分开始,将身体切割成两半。

然后,我将每一半进一步切割成更小的块,以便更好地观察各个器官。

3. 第三步,观察消化系统通过放大镜和显微镜,我仔细观察了软体动物的消化系统。

我注意到它的口部位于头部的前端,周围有一对触手,用于捕捉食物。

食物经过口进入消化道,经过食道、胃和肠道进行消化吸收,最后残余物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4. 第四步,观察呼吸系统我继续观察软体动物的呼吸系统。

它的呼吸器官位于躯干部分,由多个鳃组成。

这些鳃能够吸收水中的氧气,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通过显微镜的观察,我发现软体动物的鳃结构精细且高效。

5. 第五步,观察循环系统使用显微镜,我观察了软体动物的循环系统。

它的血液被泵送到全身各个部分,通过血管系统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细胞,并将代谢产物带回体内的排泄器官。

这个循环系统确保了软体动物身体的正常运作。

三、解剖观察结果通过以上的解剖观察,我得出了以下结论:1. 这种软体动物具有完善的消化系统,能够摄取食物并将其消化吸收。

蚌的解剖实验报告

蚌的解剖实验报告

蚌的解剖实验报告引言蚌是一种常见的水生动物,属于软体动物门。

它们在水中生活,通常生活在湖泊、河流和池塘中。

本实验旨在通过解剖蚌的身体结构,了解其内部器官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新鲜的蚌、手套、手术刀、显微镜和玻片。

2. 实验方法:- 戴上手套,将蚌放在实验台上。

- 使用手术刀轻轻切开蚌的外壳,注意不要损伤内部器官。

- 将被切开的蚌观察放在显微镜上,用显微镜观察其内部结构并进行实时记录。

实验结果通过解剖我们发现以下蚌的内部结构:外壳蚌的外壳是由两个壳瓣组成的,用于保护其内部器官,并提供结构支持。

鳃我们可以看到,蚌的鳃位于其身体的一侧。

鳃是呼吸器官,用于吸取水中的溶解氧供身体代谢所需。

心脏我们可以观察到蚌的心脏位于其身体的中间部位。

蚌的心脏是一个类似管状的器官,负责泵送血液循环。

肝脏蚌的肝脏位于其心脏之下,呈现黄色。

肝脏是一个重要的消化腺体,负责合成和储存能量物质。

肠道蚌的肠道贯穿于其整个身体,起到消化和吸收的作用。

我们可以观察到肠道中含有一定量的食物颗粒。

生殖器官发现蚌的生殖器官位于其肠道附近。

蚌是雌雄同体的动物,意味着它们同时具有雄性和雌性生殖器官。

结论通过对蚌的解剖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蚌的内部结构。

蚌的身体结构和功能高度适应水生环境的特点。

其中,其外壳能够给予其良好的保护作用,鳃则是呼吸的重要器官,心脏和肝脏则负责维持身体机能。

肠道负责消化和吸收,而生殖器官则让蚌能够繁衍后代。

本实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蚌的机会,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通过对蚌的解剖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鲍的内部结构和功能,并为更深入的研究和保护这一物种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请参考不少于三篇相关文献,列出完整的引用格式)。

文蛤解剖实验报告

文蛤解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文蛤的内部结构及器官分布;2. 掌握解剖操作技能;3. 理解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二、实验材料1. 文蛤若干;2. 解剖盘、解剖刀、解剖剪、镊子、解剖针、放大镜等。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将文蛤置于解剖盘中,用解剖剪将文蛤的壳打开;(2)观察文蛤的外部形态,记录壳形、颜色、斑纹等特征;(3)用解剖刀将文蛤的软体部分从壳中取出。

2. 解剖观察(1)观察文蛤的内部结构,包括消化系统、生殖系统、排泄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2)观察文蛤的消化系统,包括口、咽、食道、胃、肠等器官,记录各器官的形状、大小、位置等;(3)观察文蛤的生殖系统,包括卵巢、精巢等器官,记录各器官的位置、大小、颜色等;(4)观察文蛤的排泄系统,包括鳃、肾等器官,记录各器官的位置、形状、大小等;(5)观察文蛤的呼吸系统,包括鳃、鳃丝等器官,记录各器官的位置、形状、大小等;(6)观察文蛤的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节等器官,记录各器官的位置、形状、大小等。

3. 结果分析(1)文蛤的消化系统较为简单,包括口、咽、食道、胃、肠等器官,食物在消化过程中依次经过这些器官;(2)文蛤的生殖系统较为发达,卵巢和精巢均位于内脏团中,生殖季节时卵巢和精巢较大,颜色较深;(3)文蛤的排泄系统包括鳃和肾,鳃位于鳃腔内,肾位于内脏团后部;(4)文蛤的呼吸系统主要依靠鳃进行气体交换,鳃丝丰富,有利于提高气体交换效率;(5)文蛤的神经系统较为简单,包括脑和神经节,脑位于脑腔内,神经节位于内脏团前端。

四、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对文蛤的解剖观察,了解了文蛤的内部结构及器官分布,掌握了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文蛤的消化系统较为简单,生殖系统较为发达,排泄系统包括鳃和肾,呼吸系统主要依靠鳃进行气体交换,神经系统较为简单。

通过本次实验,提高了我们的解剖操作技能,加深了对软体动物的认识。

五、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安全;2. 解剖过程中要轻柔,避免损伤器官;3. 解剖完毕后,将文蛤的壳合上,放入解剖盘中,保持实验环境整洁;4. 实验过程中要记录观察到的特征,以便分析总结。

普通生物学实验三

普通生物学实验三
代表动物:人蛔虫
1、体壁和消化管之间出现了假体腔(盲支特 征);
2、消化管后端出现了肛门; 3、营寄生生活。
五、环节动物门
代表动物:沙蚕、蚯蚓、水蛭(蚂蝗)
① 身体出现了分节现象(同律分节); ② 出现了真体腔(由中胚层分化而来); ③ 出现了由血管组成的血循环系统; ④ 神经系统更为集中,每一个体节上有一个神经节,成链状神
① 是最大的一类无脊椎动物,占动物界总数约 150万种的84%;
② 异律分节, 分头、胸、腹三部,并分工精细, 头部司感觉和摄食,胸部司运动,腹部司营 养和生殖;
③ 体被几丁质蛋白质复合体的外骨胳; ④ 附肢分节,并有特殊的关节; ⑤ 开管式血液循环系统;
甲壳纲:如虾、蟹等,头胸两部愈合为头胸部; 蛛形纲:如蜘蛛、蜱、螨、蝎等; 多足纲:如蜈蚣、马陆等; 昆虫纲:三对足,两对翅,有执行不同摄食方式的特化
八、棘皮动物门
代表动物如:海星、海胆、海参等
① 首次出现由中胚层起源的内骨胳; ② 首次形成后口(以上动物都属原口动物); ③ 成体身体成五辐射对称(幼体两侧对称); ④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其幼虫阶段与半索动物的幼虫相似,
表明它们是向脊索动物进化的一支无脊椎动物。
九 鱼纲:代表动物:鲤鱼等
① 出现了能活动的上、下颔; ② 出现了成对的附肢(一对胸鳍和一对 腹鳍); ③ 脊柱完全代替了脊索; ④ 适应水生生活的特征:纺缍形身体; 体表具粘液腺;鳃呼吸等。 ⑤ 血液循环为单循环。
代表动物:鳖、龟、蛇、鳄鱼、壁虎等
1、皮肤角质化并被有角质鳞片,防止体内 水分蒸发; 2、脊柱分化完善,现肋骨、胸廓; 3、具实质肺; 4、繁殖出现硬壳的羊膜卵,可以彻底营
陆生生活。
十二 鸟纲:
代表动物:鸡、鸽子等

实验二蛔虫、蚯蚓、河蚌外形观察与解剖

实验二蛔虫、蚯蚓、河蚌外形观察与解剖

实验三河蚌解剖及软体动物主要类群一、实验背景与目的软体动物是动物界中的第二大门,具三胚层、两侧对称,形态结构变异较大,但基本结构是相同的。

通过对河蚌外形的观察与内部解剖,了解瓣鳃纲的一般结构及其特征。

二、实验类型:基础实验三、实验材料和器材1、实验材料河蚌浸制标本;软体动物常见种类标本。

2、器材放大镜、解剖盘、解剖器、大头针四、河蚌外形观察与解剖(一)河蚌(Anodonta sp.)外形观察河蚌体外包被两片椭圆形的、石灰质的贝壳,左右两壳的大小和形状是否相同?区分河蚌的背腹面、前后端及左右侧。

贝壳可以开合的一侧为腹面,相对的一侧为背面,两贝壳在背面以褐色具韧性的韧带相关联,壳背方略隆起的部分为壳顶,以壳顶为中心,有许多与壳缘平行的环纹为生长线。

贝壳前缘钝圆,并且壳顶偏近前端,后缘稍尖。

将河蚌的壳顶向上,前缘向前,位于左边的壳即为左壳,右边的即为右壳。

(二)内部解剖用解剖刀柄自两壳腹面中间合缝处平行插入,扭转刀柄,将两壳略微撬开,然后用镊子柄插入取代刀柄,取出解剖刀,用解剖刀将左侧外套膜的边缘与壳连接处轻轻分离,再将解剖刀刀锋向前,自腹面中间紧贴壳内面插入,向前切开前闭壳肌等肌肉,以同样的方法向后切开后闭壳肌,便可揭开左壳进行观察。

1、贝壳:河蚌贝壳内面具珍珠光泽,并具许多小的颗粒状突起,为什么?壳内面可以看到肌肉附着痕迹,前端大的肌痕称前闭壳肌痕,其后上方小的肌痕为前缩足肌痕,其后下方小的肌痕为伸足肌痕。

后端大的肌痕为后闭壳肌痕,其前上方小的肌痕称后缩足肌痕。

在壳内面腹缘有一条与壳缘平行的痕迹称外套膜痕,是外套膜边缘肌肉部分附着于壳上留下的痕迹。

取一块破碎的壳片,置于实体镜下或用放大镜观察其断面。

贝壳分三层:最外面呈褐色的一层为角质层,中间最宽的一层为棱柱层,最内层具珍珠光泽的部分称珍珠层,这三层分别由外套膜哪部分分泌形成的?2、外套膜:揭开贝壳即可看到,在软体部最外侧,薄膜状,左右各一片,左右两侧的外套膜围成的腔称外套腔。

解剖河蚌实验报告步骤(3篇)

解剖河蚌实验报告步骤(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通过对河蚌的解剖观察,了解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

2. 掌握解剖操作技能,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3. 认识河蚌内部器官的形态、位置和功能。

二、实验材料1. 河蚌一只(活体或解剖标本)。

2. 解剖刀、解剖剪、眼科剪、解剖针、镊子、解剖盘、吸水纸、显微镜等。

三、实验步骤1. 河蚌的初步观察(1)观察河蚌的贝壳:注意壳的大小、形状、颜色、铰合部、韧带等。

(2)观察河蚌的外部器官:如足、外套膜、出水管、入水管等。

2. 河蚌的解剖(1)将河蚌放在解剖盘上,用解剖刀在河蚌的腹部正中线切开一个长口,注意避开内脏器官。

(2)用解剖剪将腹部肌肉剪开,取出内脏器官。

(3)观察内脏器官的排列顺序: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等。

3. 消化系统的观察(1)观察消化道的完整性:口腔、食道、胃、肠道等。

(2)观察胃的形态和功能:胃壁的皱褶、胃腺分布等。

(3)观察肠道的特点:盲囊、肠道壁的皱褶等。

4. 呼吸系统的观察(1)观察鳃的位置和结构:鳃丝、鳃弓等。

(2)观察鳃的功能:气体交换、分泌黏液等。

5. 循环系统的观察(1)观察心脏的位置和结构:心室、心耳等。

(2)观察血管的分布: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等。

6. 排泄系统的观察(1)观察肾脏的位置和结构:肾小管、肾小球等。

(2)观察膀胱的位置和功能:储存尿液、排泄废物等。

7. 生殖系统的观察(1)观察雌性生殖系统:卵巢、输卵管、子宫等。

(2)观察雄性生殖系统:精巢、输精管、储精囊等。

8. 软体部分观察(1)观察外套膜的位置和功能:分泌贝壳、保护内脏等。

(2)观察足的形态和功能:运动、捕食等。

9. 观察记录(1)详细记录观察到的内脏器官的形态、位置和功能。

(2)用图示表示内脏器官的分布和相互关系。

四、实验总结1. 总结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河蚌内部器官的特点。

2. 分析河蚌内部器官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3. 总结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五、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实验安全。

04软体动物的观察和解剖.

04软体动物的观察和解剖.

前闭壳肌
前缩足肌
后缩足肌
后闭壳肌 出水管
入水管 伸足肌
肌肉
壳的内面有肌肉附着的肌痕与外套痕; 壳前上方有3肌痕,最大的一个椭圆形,为 前闭壳肌痕;其后上缘为一小的略呈三角 形的前缩足肌痕;其后下为伸足肌痕。 壳后端近背缘处有二肌痕,大的为后闭壳 肌痕,椭圆形,其前上缘一小的是后缩足 肌痕。
五、作业
绘无齿蚌内部结构图。
5)排泄器官
剪除一侧鳃瓣,可见围心腔下方有一对黑褐 色海绵状结构,即为肾脏。在围心腔前端 两侧,有黄褐色分支状的围心腔腺。
后肾管 肾脏:
腺质部分:肾口——围心腔 管状部分: 肾孔——外套腔
围心腔腺:收集周围代谢废物 排入围心腔
排泄器官
瓣 鳃 类 的 围 心 腔 与 肾 横 断 面
心室
内肾口



角质层

壳顶
韧带
珍珠层
贝壳结构及来源
最外层,有色泽,薄而透明,主要成分贝 角质层: 壳硬蛋白,不受酸碱腐蚀,由外套膜边缘 分泌,随着生长不断扩大。 由致密方解石构成,外套膜边缘分 壳层(棱柱层): 泌,随着生长不断扩大,但不加厚。 主要由散石构成,由与之紧贴 壳底(珍珠层):
的外套膜上皮细胞分泌而成, 随着生长不断加厚。
外套膜
2片,紧贴二壳面,包围身体,外套膜前后、 腹缘游离且加厚,外套膜与内脏团间的空 腔为外套腔。 两片外套膜后端稍突出,相合成出水管和 入水管。入水管在腹侧,边缘褶皱,上有 许多乳突状感觉器;出水管位背侧,边缘 光滑。 外套膜内面上皮具纤毛,纤毛按一定方向 摆动引起水流。
足:斧状,左右侧扁,富肌肉,位于内脏
7)生殖系统
蚌为雌雄异体(外形很难区分),生殖腺 位于足背侧肠的周围,自足的基部剪开内 脏团表皮,可见葡萄状腺体、精巢乳白 色.卵巢淡黄色。

解剖蛏的实验报告

解剖蛏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通过解剖蛏,了解其内部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3. 加深对软体动物生理学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蛏是一种常见的软体动物,其内部器官结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通过对蛏的解剖,可以了解软体动物的基本内部结构,以及各器官的功能。

三、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蛏、解剖刀、解剖盘、放大镜、解剖显微镜、解剖针、解剖剪刀、解剖镊子、生理盐水、棉签等。

2. 实验步骤:(1)将蛏放入解剖盘中,用解剖针沿蛏壳边缘插入,将蛏壳撬开。

(2)用解剖剪刀剪开蛏体,暴露内部器官。

(3)观察并记录以下器官: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排泄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

(4)对每个器官进行详细描述,并拍照记录。

(5)将解剖后的蛏体放入生理盐水中浸泡,以防腐。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消化系统:蛏的消化系统由口、食道、胃、肠组成。

口位于蛏体前端,食道短,胃较大,肠较长。

消化过程中,蛏通过分泌消化液来分解食物。

2. 呼吸系统:蛏的呼吸系统由鳃构成。

鳃位于蛏体两侧,通过水流中的氧气进行呼吸。

3. 生殖系统:蛏的生殖系统包括卵巢和精巢。

卵巢位于蛏体后部,精巢位于卵巢前方。

蛏为雌雄同体,具有双重生殖能力。

4. 排泄系统:蛏的排泄系统由排泄腺和排泄孔组成。

排泄腺位于蛏体后部,排泄孔位于鳃的下方。

5. 循环系统:蛏的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

心脏位于蛏体前端,分为两个心房和两个心室。

血管包括动脉和静脉,负责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

6. 神经系统:蛏的神经系统由脑、神经节和神经组成。

脑位于蛏体前端,神经节位于脑的下方,神经分布全身。

五、实验讨论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蛏的内部器官结构,加深了对软体动物生理学知识的理解。

2.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蛏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排泄系统、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各司其职,共同维持蛏的正常生理活动。

3. 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解剖过程中要轻柔,避免损伤器官。

软体动物实验报告

软体动物实验报告

软体动物实验报告软体动物实验报告引言:软体动物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海洋和淡水中的无脊椎动物,其独特的生物特征和生态功能一直以来都备受科学家们的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软体动物的生理和行为特征,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我们的实验设计、方法和结果,并对其意义和可能的应用进行讨论。

实验设计:为了研究软体动物的生理和行为特征,我们选择了蜗牛和章鱼作为研究对象。

蜗牛是一种典型的软体动物,其拥有独特的贝壳和爬行方式。

章鱼则以其高度智能和出色的捕食技巧而闻名。

我们的实验旨在探究蜗牛和章鱼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行为和生理反应。

实验一:蜗牛的贝壳生长速率我们将一组蜗牛放置在不同温度和光照条件下的水槽中,并记录它们贝壳的生长速率。

结果显示,温度和光照条件对蜗牛的贝壳生长速率有显著影响。

在较高温度和光照强度下,蜗牛的贝壳生长速率更快。

这一发现有助于我们理解蜗牛的生态适应能力和生活习性。

实验二:章鱼的智力测试为了评估章鱼的智力水平,我们设计了一个简单的迷宫实验。

我们将章鱼放置在一个充满障碍物的水槽中,并观察它们寻找出口的行为。

令人惊讶的是,章鱼表现出了出色的智能和记忆能力。

它们能够迅速找到最短路径,甚至能够记住并避开之前遇到的障碍物。

这一发现揭示了章鱼在捕食和逃避掠食者方面的优秀适应能力。

实验三:蜗牛和章鱼的生物发光我们对蜗牛和章鱼进行了生物发光实验。

通过给予它们不同的刺激,我们观察到它们体内产生了独特的发光现象。

这一发现为我们揭示了软体动物的生物发光机制,并为生物发光技术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启示。

结果讨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对软体动物的生理和行为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蜗牛的贝壳生长速率受温度和光照条件的影响,这表明其在适应不同环境时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章鱼展现出了出色的智力和记忆能力,这为研究智能生物和人工智能提供了新的思路。

此外,软体动物的生物发光现象也为生物学和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结论:软体动物是一类生态多样性和适应能力强大的生物群体。

解剖田螺的实验报告

解剖田螺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观察田螺的外部形态结构。

2. 了解田螺的内部器官结构。

3. 掌握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二、实验原理田螺属于软体动物,其身体柔软,具有坚硬的贝壳,身体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

通过解剖田螺,可以了解软体动物的主要器官和结构,以及其生理功能。

三、实验材料1. 活田螺若干只2. 解剖刀3. 解剖盘4. 线5. 洗涤剂6. 显微镜四、实验方法1. 活体观察(1)观察田螺的壳体,注意壳口、螺旋部、壳顶、缝合线、壳轴、生长线、脐、内唇、外唇、厣等部位。

(2)观察田螺的软体部,包括头部、足部、内脏团、外套膜、外套腔、肛门、肾孔、性生殖孔等部位。

2. 解剖观察(1)去除田螺的贝壳,注意观察外套膜、足部、内脏团、收缩的触角等部位。

(2)观察田螺的呼吸系统:鳃的位置和结构。

(3)观察田螺的消化系统:口(齿舌)、胃、肠、直肠、肛门、肝脏等部位。

(4)观察田螺的生殖系统:卵巢、输卵管、子宫、性生殖孔;精巢、输精管、储精囊、性生殖孔。

(5)观察田螺的排泄系统:肾。

(6)观察田螺的循环系统:心脏(一心室、一心耳)。

五、实验结果1. 田螺的壳体结构:壳口、螺旋部、壳顶、缝合线、壳轴、生长线、脐、内唇、外唇、厣等部位。

2. 田螺的软体部结构:头部、足部、内脏团、外套膜、外套腔、肛门、肾孔、性生殖孔等部位。

3. 田螺的呼吸系统:鳃的位置和结构。

4. 田螺的消化系统:口(齿舌)、胃、肠、直肠、肛门、肝脏等部位。

5. 田螺的生殖系统:卵巢、输卵管、子宫、性生殖孔;精巢、输精管、储精囊、性生殖孔。

6. 田螺的排泄系统:肾。

7. 田螺的循环系统:心脏(一心室、一心耳)。

六、实验讨论1. 田螺属于软体动物,其身体柔软,具有坚硬的贝壳,这与软体动物适应水生环境的特点相符。

2. 田螺的足部发达,适应于爬行和挖掘,表明软体动物具有适应底栖生活的能力。

3. 田螺的消化系统包括口、胃、肠、直肠、肛门、肝脏等部位,与软体动物的消化功能相适应。

牡蛎的解剖

牡蛎的解剖

实验三、太平洋牡蛎的形态解剖一、实验目的通过对太平洋牡蛎的形态和解剖的观察、掌握固着型贝类的一般外部形态,内部构造及其特征,了解其形态结构,将有助于开展多倍体育种和养殖生产。

二、实验材料本实验所用材料为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Thunberg)),在分类上的位置是属于:软体动物门(Mollusca),瓣鳃纲(Lamellibranchia),翼形亚纲(Pterimorphia),珍珠贝目(Pterioida)。

牡蛎科(Ostridae)。

三、实验工具:解剖盘;解剖器一套;起壳工具等.四、实验步骤及内容(一) 外部形态牡蛎贝壳发达,具有左右两个贝壳,以韧带和闭壳肌等相连,右壳又称上壳;左壳又称下壳,一般左壳稍大,并以左壳固着在岩礁、竹、木、瓦片等固形物上。

由于固着物的形状和种类的不同,以及固着面的大小不等,常常影响到贝壳的形状。

牡蛎有韧带一面壳较尖称为壳顶部位,因为牡蛎的口接近这个部位,故又称为壳前部,相对的一端较圆称后部。

前端至后端的最大距离为壳长。

靠近鳃的一面称腹面,相对的一方称背面。

背腹间最大距离为壳高,左右两壳之间最大距离为壳宽。

壳外表,在壳顶两侧有较大翼状突起,称之耳突。

壳形极不规则,壳表粗糙,具有鳞片和棘刺,壳表常常具有自壳顶射向四周的放射肋。

壳顶内面为铰合部,铰合部包括左壳内面的一个三角形陷下的槽和右壳顶内面的一个圆柱状突起的脊。

脊与槽相嵌合。

槽的基部紧密地附着黑色或深棕色的韧带,以此连结左右两壳。

铰合部两侧有的种类有一列小齿。

左侧铰合部的下方有一凹陷,称之为前凹陷。

在壳内面后背部中央有一个闭壳肌痕。

贝壳长形,壳较薄。

壳长为壳高的3倍左右。

右壳较平,鳞片坚厚,环生鳞片呈波纹状,排列稀疏。

放射肋不明显。

左壳深陷,鳞片粗大。

左壳壳顶固着面小。

壳内面白色,壳顶内面有宽大的韧带槽。

闭壳肌痕大,外套膜边缘呈黑色。

(二)内部构造牡蛎前闭壳肌退化,只有一个后闭壳肌。

无足。

外套膜二孔型,无水管。

乌贼外形及内部解剖

乌贼外形及内部解剖

实验7 河蚌、乌贼解剖观察一、实验目的通过对背角无齿蚌和乌贼的外形及内部解剖观察,了解软体动物门瓣鳃纲和头足纲动物的一般结构特征,以及它们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二、实验材料1.背角无齿蚌、乌贼的活个体。

2.河蚌鳃切片、外套膜切片、贝壳磨片、钩介幼虫装片。

三、实验器具与药品显微镜、解剖镜、放大镜、解剖剪、眼科剪、解剖刀、解剖针、各种镊子、解剖盘、蜡盘、大头针、吸水纸等。

四、实验内容与操作(一)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的外形观察和内部解剖1.外形观察河蚌在泥沙中营底栖生活,只有蚌体后部露出泥沙的外面,身体柔软,由两片完全对称的贝壳保护。

贝壳的前端钝圆,后端稍尖,背面铰合(称铰合部),腹面分离。

当河蚌处于生活状态时,可见其前端腹方伸出足,后端伸出入水管和出水管(图7-1)。

图7-1 河蚌外形(自江静波等)壳顶 为贝壳近前端背面稍隆起的部位,也是贝壳最先形成部分。

韧带 位于壳顶后方的铰合部,为一富有弹性的黑褐色角质物。

生长线 由壳顶至腹缘有许多以壳顶为中心的环状纹。

2.内部解剖 以左手持蚌,使左壳(从贝壳后端向前看,位于壳顶左侧的壳)朝上,右手持解剖刀柄(或解剖剪)从两壳腹面合缝处平行插入壳内,转动刀柄(或解剖剪)撑开两壳,再用镊子柄代替刀柄(或解剖剪)固定之,取出解剖刀(或解剖剪)(图7-2)。

用刀柄先分离贴附在左壳内的外套膜,再把刀锋伸进左壳与外套膜之间,紧贴贝壳切断前、后闭壳肌。

揭开左壳,可见到壳内前端有肌痕三个,最大的为前闭壳肌痕,在其内侧背方较小的是前缩足肌痕、腹面的是伸足肌痕;壳后端有肌痕二个,大的为后闭壳肌痕,其内侧背方较小的为后缩足肌痕。

另外有一条与腹缘平行的曲线痕为外套膜肌痕(即外套线)(图7-3)。

图7-2 河蚌的解剖(揭壳方法)(自袁蔚文)图7-3 河蚌软体部的外形(自江静波等)河蚌的头部退化,软体部分主要包括外套膜、足、鳃和内脏团,可依次观察。

(1)外套膜和外套腔去壳后可见紧靠于两壳内侧呈半透明膜状构造的为外套膜,其背面与内脏团皮肤相连,腹面游离;其后缘增厚合抱形成入水管(较大、边缘锯齿状)和出水管(较小、边缘平滑),水流由靠腹面的入水管流入,从背面的出水管流出。

观察牡蛎的实验报告(3篇)

观察牡蛎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牡蛎的基本结构和生理特征。

2. 掌握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的方法。

3. 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实验材料1. 牡蛎若干只2. 解剖刀3. 镜子4. 实验记录本5. 清水6. 滤纸三、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牡蛎浸泡在清水中,使其放松。

2. 取一只牡蛎,用解剖刀小心地将其壳打开,注意观察壳的形状、颜色和纹理。

3. 将牡蛎的肉体取出,观察其整体形状和颜色,记录下来。

4. 将牡蛎肉体放在镜子上,仔细观察其表面结构,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5. 使用解剖刀,将牡蛎肉体切成薄片,放在滤纸上,观察其内部结构,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6. 对比不同牡蛎的观察结果,总结其异同点。

7. 整理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牡蛎的壳呈椭圆形,表面光滑,颜色为白色或灰色,具有保护肉体的作用。

2. 牡蛎的肉体呈扁平状,颜色为淡黄色或白色,肉质鲜美。

3. 在显微镜下观察,牡蛎肉体表面有大量突起,称为外套膜,负责呼吸和排泄。

4. 牡蛎的内部结构包括鳃、肠道、消化腺、生殖腺等器官。

5. 不同牡蛎的观察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如壳的颜色、肉质的厚度等。

五、实验结论1. 牡蛎是一种双壳类贝类动物,具有独特的结构和生理特征。

2. 通过观察实验,了解了牡蛎的基本结构和生理功能。

3. 在实验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和科学探究能力。

六、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受伤。

2. 使用解剖刀时,动作要轻柔,以免损伤牡蛎肉体。

3. 观察实验现象时,要细致、准确,做好记录。

4. 实验结束后,清理实验场地,保持实验室卫生。

七、实验总结本次实验观察了牡蛎的基本结构和生理特征,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牡蛎的生物学特性。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的方法,培养了科学探究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将继续关注生物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第2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牡蛎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医学]河蚌的解剖

[医学]河蚌的解剖
瓣间隔、鳃水管、鳃上腔
19
呼吸系统:一片鳃
20
呼吸系统……鳃
21
呼吸系统……鳃
22
呼吸系统……鳃
23
呼吸系统……鳃小孔
24
呼吸系统……鳃切片
25
呼吸系统……鳃切片
26
呼吸系统……鳃切片
27
4、分系统观察-循环系统 围心腔;一心室、二心耳;前、后大动脉。 围心腔腺:位于围心腔前端两侧。
切断韧带,去除一侧贝壳后
8
9
循环系统
围心腔
10
排泄系统
11
排泄系统
12
掀起外套膜后
13
4、分系统观察-消化系统
触唇、口、食道 、胃、晶杆、小 肠、直肠、肛门 和肝胰腺。
14
消化系统(口)
15
消化系统
16
消化系统
17
消化系统
18
4、分系统观察-呼吸系统
左、右各有2片鳃瓣。分清以下结鳃构上:腔 鳃小瓣、鳃丝、丝间隔、鳃小孔、
5
1.外形观察
6
2、河蚌内部解剖:解剖要点及注意点
用手术刀柄自两壳腹面中间 合缝处平行插人,扭转刀柄, 将壳稍撑开;
然后用镊子柄取代刀柄,取 出手术刀
将镊子柄用力移近闭壳肌处, 撑开缝隙,
再以刀锋紧贴左贝壳表面切 断前、后闭壳肌及其附近的 肌肉,将镊子柄取出。
7
3.内部结构初步观察
28
4、分系统观察-排泄系统:后肾形
腺体部 、膀胱 部、肾 孔(排 泄孔) 。
29
(10)生殖系统:雌雄异体,生殖腺呈葡萄 状。精巢(白色)、卵巢(黄色)、生殖孔( 开口于排泄孔的前下方)。
30

大学动物学课件——实验3 乌贼的解剖(软体动物门)

大学动物学课件——实验3 乌贼的解剖(软体动物门)

实验三乌贼的解剖(软体动物门)一.实验目的与要求了解头足类适应活泼运动生活方式具有的特点;掌握软体动物内部器官构造。

二.实验用具与药品解剖镜、放大镜、蜡盘、解剖剪、镊子等。

三.实验材料乌贼浸制标本。

四.操作与观察(一)外部形态观察:取1条,置于蜡盘中,背面向上(颜色较深),依次观察。

身体从前向后分为头足部、颈部和躯干部。

1.头足部:●头部扁球状,前方着生腕(由足特化而成),共10条。

●其中8条基部较粗,末端尖细,内侧扁平,上面着生有许多吸盘。

●第4对腕(背正中央为第1对,向腹侧依次为第2-5对)细长,称触腕(捕食),末端呈舌状,上面也着生吸盘。

触腕基部有一囊状凹陷,触腕不用时可缩入囊内。

●雄性左侧第4腕特化成生殖腕(茎化腕),生殖时能将精荚送入雌体。

2.颈部:●头足部后方的狭小部分,连接头部和躯干部。

颈部腹面有漏斗(运动器官)。

漏斗端部为游离的管,称水管。

剪开水管,可见腔内有一舌瓣。

3.躯干部:●颈后方的部分,呈囊状,背腹略扁。

●外被富有肌肉的外套膜。

腹面与内脏团,形成宽大的外套腔。

外套膜边缘有狭长的肌肉质褶,称鳍。

●贝壳退化,埋藏在背面外套膜内,石灰质,质地疏松。

(二)内部解剖:用剪刀将外套膜两侧剪开,去除腹面外套膜,露出内脏团,如是雌性,可见内脏团腹面中部隆起的1对卵形的缠卵腺及其前方的2-3个副缠卵腺(箭状,分泌物形成卵壳及将卵粘成卵群)。

用镊子去除缠卵腺和副缠卵腺,依次观察下列结构。

1.呼吸器官:为1对羽状鳃,位于内脏团两侧,基部有肌肉附在外套膜上。

2.排泄器官:用镊子去除内脏团腹面的结缔组织,仔细将墨囊分离,并拉向前方,就能看到位于其下的1对薄壁透明的肾脏以及隐约可见的囊内葡萄状排泄组织(肾脏的界线不清楚,)。

直肠两侧有排泄孔(小乳头状突起),如用注射器从排泄孔注入蓝墨水,可看清肾脏的轮廓。

3.循环系统:在内脏团前部腹面正中线上有一纵行的血管,即前大动脉。

后行至肾脏前方分为两支,穿过肾脏,斜行至体侧通入鳃心。

解剖圆田螺实验报告

解剖圆田螺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通过解剖圆田螺,了解软体动物腹足纲的主要特征。

2. 掌握软体动物门的一般结构及其特征。

3. 认识软体动物门一些常见和重要的经济种类。

二、实验原理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hinensis)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是淡水习见螺类。

通过解剖圆田螺,可以观察到其内部结构,了解软体动物门的特征。

三、实验器材1. 圆田螺2. 解剖盘3. 剪刀4. 解剖刀5. 纱布6. 显微镜7. 实验记录本四、实验步骤1. 将圆田螺放入解剖盘中,用剪刀剪开圆田螺的壳顶,露出软体部。

2. 将圆田螺的壳顶部分和软体部分分开,观察壳顶部分的构造。

3. 观察圆田螺的软体部,包括头部、足部、内脏团和外套膜。

4. 解剖圆田螺的头部,观察吻、口、触角和眼等器官。

5. 解剖圆田螺的足部,观察足的结构和功能。

6. 解剖圆田螺的内脏团,观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和生殖系统等器官。

7. 观察圆田螺的鳃、鳃盖、鳃丝等呼吸器官。

8. 观察圆田螺的心脏、血管、肝脏、肾脏等循环和排泄器官。

9. 观察圆田螺的消化系统,包括口、齿舌、胃、肠道等器官。

10. 观察圆田螺的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精巢、输精管等器官。

11. 将观察到的结构绘制成图,并标注名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圆田螺的壳顶部分呈圆锥形,壳面光滑,黄褐色,具有明显的缝合线和生长线。

2. 圆田螺的软体部包括头部、足部、内脏团和外套膜。

3. 头部结构包括吻、口、触角和眼。

吻用于取食,口部有齿舌,触角用于感知外界环境,眼用于观察。

4. 足部结构为圆柱形,具有肌肉和神经,用于运动和支撑身体。

5. 内脏团包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和生殖系统等器官。

6. 消化系统包括口、齿舌、胃、肠道等器官,用于消化食物。

7. 呼吸系统包括鳃、鳃盖、鳃丝等器官,用于呼吸。

8. 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肝脏、肾脏等器官,用于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排泄代谢废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体动物的解剖
瓣鳃纲——文蛤 文蛤 瓣鳃纲
文蛤
河蚌
• 主要产地:我国黄海、渤海、东海、南海沿海均 产,主要产区有辽宁、河北、山东、江苏沿海。 • 文蛤贝壳较大而厚,背缘略呈三角形,腹缘近圆 形,两壳前后不等。壳顶突出,位于背部稍靠前 方。小月面狭长,呈矛头状。楯面宽大,卵圆形。 贝壳表面膨胀,光滑,被黄褐色壳皮。同心生长纹 清晰。栖息于海水盐度较低的河口附近的沙质海 底,从潮间带到十几米深的海底都有。文蛤是蛤 中上品,肉味美,贝壳可做药用。
瓣鳃
四、实验结果
• 绘制内部结构解剖示意图或瓣鳃结构图。
一、实验目的
• 通过对文蛤外形及内部解剖的观察,了解 软体动物门的一般结构及其特征。 Nhomakorabea、实验用品
解剖器械、解剖镜、解剖盘、平皿、清水
三、解剖方法
• 1、用解剖刀锋自两壳腹面中间合缝处平行插入, 扭转解剖刀,将壳稍撑开; • 2、以刀锋紧贴贝壳切断在前后近背缘处的闭壳肌; • 3、贝壳打开,可观察到贝壳绞合部位跳动的心脏; 用镊子提起斧足,可观察到足与外套膜之间的两 片瓣鳃; • 4、轻轻剥离贝壳内面的外套膜,将整个组织拨入 盛有清水的平皿,观察外套膜在后端形成的外套 膜,循环、消化、排泄等器官; • 5、轻轻撕下部分瓣鳃组织,制成装片,在显微镜 下观察其细微的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