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交换——ip网与pstn网的融合

合集下载

探讨软交换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

探讨软交换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

探讨软交换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2-02-28T06:23:50.028Z 来源:《福光技术》2022年1期作者:赵云[导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通信领域相关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人们不单单满足于传统的电话服务,其对于多媒体信息的需求(包括音视频、图像以及数据信息)日益增长。

国网河北电力有限公司超高压分公司河北石家庄 050051摘要:由于信息通信数据量大幅度提升,传统模式的通信网络在通信质量与数据交互性方面已经很难满足现代高数率通信的要求,要让通信工程获得更好的发展,引入先进的技术改进通信质量,提升通信交互功能就成为当务之急。

软交换技术是一种现代新兴的信息交换技术,将其应用与通信工程,可以有效提升通信质量,提高单位通信的数据交互水平,而这一技术是基于怎样的原理构建的,又应如何将其用于通信工程?以下本文就结合具体的技术问题,就上述课题展开详细解析。

关键词:软交换技术;通信工程;应用1软交换技术发展现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通信领域相关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人们不单单满足于传统的电话服务,其对于多媒体信息的需求(包括音视频、图像以及数据信息)日益增长。

软交换结合了传统通信技术和以太网开放、灵活的特点,是二者的有机结合。

软交换作为一种功能实体,提供了具有实时性业务要求的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是下一代网络呼叫与控制的核心。

其开放式的应用编程接口允许在软交换系统中拓展新的业务。

软交换作为下一代网络中语音、视频等业务采用的核心技术,所实现的主要功能包括传统交换机的呼叫处理功能,以及利用软件服务器实现对媒体设备的控制。

实体间通过标准协议进行连接通信,实现业务融合和业务转移,适用于异构网络并存互通的需要,也适用于语音网向多业务、多媒体网的演进。

通过该技术能实现控制业务与承载分离,实现对实体的控制,并且在整个体系中,完成接续、控制功能的信令协议起到核心作用,能够实现更强大的业务提供能力。

固网PSTN与软交换网络的互通分析

固网PSTN与软交换网络的互通分析


99 —
MS — C MGW 两 个 独 立 的 实 体 组 成 。 MS — C C L E VE 完 成 呼 叫 控 制 、业 务 实 现 、 ALSR R 网 络 升 级 等 ‘ 能 。 通 常 一 个 MS — C L 功 C AL SR E E V R可管理很 多个本地 网 , 一般 放在省 中 心。M C M W 完成 接人功 能 , S— G 负责 与其他 网

种业务 。
通 过 以 上 对 P T 和 软 交 换 的 介 绍 , 们 SN 我 可知 P T S N与软交 换 的互通 包括 两个 方面 : 信 令互 通和话路互通 。 面通 过我所在本地 网的 下 实 际的组网形式给 大家做 以介绍 。 3PT S N与软交换 的连接
软 交 换 由 MS — C L S R E 和 C AL E V R
信 息 产I J 业 源自科 黑江 技信总 — 龙— — —
固网 P T 与软交 换 网络 的互 通 分析 SN
张 荣 英
( 安徽铁 通蚌埠分公 司网管中心 , 安徽 蚌埠 2 3 4 ) 3 0 0
摘 要 : 文 通 过 一 个 P T 本 地 网 与软 交换 的 实 际组 网案 例 , 本 SN 简要 说 明 了 P T 网与 软 交 换 网 连 接 的 方 式 , SN 包括 信 令 方 式 和 中继 方 式 。 关键 词 : S N; 交换 ; 体 网 关 PT 软 媒
近年来 软交换 在本地 网 中运 行后 ,由于 端局 的复 杂性 , 与原有 P T S N网络 的合理 融合 方式 正成 为拥 有 P T S N网络 的传 统 电信 运营 商关注 的焦 点 。就 目前 的网络架构 下, 多数运 营商采用 在原有 固网之上 再叠 加一 层软 交换 设 备。 使原 有固网 的码号 资源向软交换 无缝转 移。 1P T 概 述 SN 公 共 交 换 电 话 网 络 P T (P bi SN u l c S i hd T lp oe N tok wt e e hn ew r)是一种 全球语 音 c e 通信 电路 交换的 网络 。 它是 以电路交换 为信息 交换方式 , 电话业 务为主的 电信 网。 S N网 以 PT 络 由以下 几个部分组成 : 用户系统 、 交换系统 、 信令 系统 、 传输系统 。是一个集承 载和呼 叫控 制 , 叫控制与业务 于一身的交换 网络 。通 常 呼 图 1 PT S N交 换机 被分 配一个 2 4位 的信 令点 编码 ( 的大局也 可有多个信令 点编码 ) 做为它 的 络 的 连 接 。 MS — C L S R E 和 有 , C AL E V R 结束语 . S— G 因此原 身 份标识 。网 络 的互 连一 般 采用 N . O 7号信 M C M W 有各 自独立 的信 令点编码 。 PT S N网仍 然是现在 拥有用户 数量最大 的 S N网络与 软交换 的连接 如图 1所示 。 网络 , 但其 业务开发性差 、 成本高等缺 点 , 已经 令。这种网络在 2 G时代只承载语音业务是可 有 P T 以的, 但随着 通信 的发展 , I P的通 信业 务量 的 从 图 1 们 可 以很 直 观 的看 出 P T 网 严重制 约 了新 业务 的发展 , P T 我 SN 对 S N的优化 改 C MG 暴式增长 , 为下一代 网络 核心的软交 换技术 络 与 软 交 换 MS — W 直 连 。 这 就 需 要 在 造势在 必行 。软交 换 网络是 可 以提供包 括话 做 已 经 成 熟 了 , 开 始 了商 用 。 并 PT S N侧 做 数据 时 开 通两 个 局 向 ,一 个是 到 音 、 数据 和多媒 体等多种业 务的综合 开放 的网 MS — W 的 ,信令就开在 MS — W 上 , C MG C MG 另 络架构 。将软 交换 引入 PT 2软 交 换 概 述 、 S N中 : 大幅度地 可 个 是 到 MS — A L S R E 的 ,话 路 就 开 降低运营商 的成本 , CC L E V R 并能 实现许多 以前无法实 软交 换之所 以区别 于传 统 电话 网和 A M T 网络的硬交 换 ,是 由于 I P网络 是基于包 交换 在 MS — A L S RV R上 。前者 开通直 连方 现的新 业务 , C C L E E 提高运 营利 润 , 应 未来 的市场 适 后 说 实际上 P T 竞 争。 SN 的非连接网络 ,并 支持端到端 的透明访 问 , 不 示 , 者开通 准直 连方示 ( 明 : 然而 ,S N的演进过程必定 是个渐进 的 PT C MG 。 过程, 当然策 略可 以是灵 活多变 的 , 但是 如何 再需 要任何 电路交换单 元建立端 到端 的连 接 , 只 与 MS — W 连 ) 也 不需要 分段 的信令 系统 和独立 的信令 网控 4未来 的发展趋势 在兼顾 网络发展 的同时 , 充分 利用原有 网络资 固定 和移动 网络 在过去 2 O年里经历 了巨 源 , 护 运营 商 已有投 资 , 成传 统 P T 网 制 呼叫 、 接续和智能业 务。 另外 , 软交换 的所有 保 完 SN 协议 是基于 I P的 , 们 具 有 一 切 基 于 I 它 P的 协 大 的转变 。当前 , 我们正在经历着 固定 和移 动 络 的平 稳演进 , 然是一个需要 进行深入 研究 仍 议 的开放性 和灵 活性 。除 了低成 本 的优势 之 网络的快 速融合 。3 P G P在 R 版 本 中又提 出 的 问题 。 5 M( 的概念 , S 持 I I 支 M P多 作者 简介 : 荣英 。9 1年毕业 于 南京铁 张 19 外, 软交 换还具有提供 普通电话 网 目前不具有 了 I S多媒 体子 系统) 的许 多新特 性 , 如开放 的电信业务平 台和支持 媒体业务 。 7版 本加强 了对 固网 、 R 移动融合 的 路 运输 学校 通信 专业 ,0 8年 毕 业 于安徽 财 20 MS体系可支持 各类接 人方式 。 经 大 学 计 算 机 信 息 管 理 专 业 , 工 作 在 安 徽 铁 现 多样 的接入 技术 ,以及 许多基 于 Itre 的开 标准 化制定 。I nen t I S体 系 其 核 心 侧 与 接 入 无 关 的 特 性 使 得 通蚌埠 分公 司网管中心 , M 从事程控 交换机 的维 放的高级智 能业务和 O S业务 。 S 护 工作 。 软交换 开放 的体系结 构 ,并 将传 统交换 I MS的应用范 围逐 步扩大到 固定 领域 。 机的功能模块 分离成独立 的网络实体 , 各实体 问采用开放 的协议或应用 编程 接 口。 打破 了传 统电信 网封 闭的格局 ,呼 叫控 制与承 载分离 , 业务与呼叫控 制分离。 可以灵活有效 的提供各

软交换技术的体系结构、相关技术和设备以及和PSTN的区别

软交换技术的体系结构、相关技术和设备以及和PSTN的区别

软交换技术摘要:软交换是下一代网络(NGN)的核心技术,在NGN分层结构中位于控制层面的位置,它是多种逻辑功能实体的集合,提供综合业务的呼叫控制以及部分业务功能,实现传统SPC 交换机的“呼叫控制”功能。

软交换是下一代电信网中语音,数据,视频业务的呼叫控制,业务提供的核心设备,是目前电路交换网向分组网演进的主要设备之一。

关键词:软交换技术互通技术网关技术PSTN一、软交换体系结构软交换的体系结构包括四层,分别为边缘接入层、核心传送层、控制层、业务应用层,体系结构如下图所示。

1、边缘接入层该层的主要功能是利用网关设备负责将各种不同网络和终端设备接入软交换网络,集中各种业务力量,利用公共的分组传送平台进行信息传送。

接入层设备包括各种网关设备、各种不同的网络以及终端设备。

网关设备有信令网关(SG)、中继网关(TG)、接入网关(AG)、综合接入设备(IAD)、无线接入网关(WAG)、H.323等;各种不同的网络如PSTN/ISDN、No.7信令网、无线接入网(RAN)等;终端设备包括现有各种不同的传统终端设备和支持SIP/H.248/MGCP协议的标准软交换终端,这些标准软交换终端不需要经过MG即可直接接入IP分组核心网。

下面介绍几种主要的网关:(1)、信令网关(SG):提供No.7信令网和分组网之间信令的转换功能,将PSTN/PLMN 电话交换机采用的基于TDM电路的No.7信令信息转换为IP分组的形式。

(2)、中继网关(TG):完成媒体格式的转换,如将PSTN/PLMN电话交换机PCM中继中的64Kb/s语音信号转换为IP分组形式。

(3)、接入网关(AG)和综合接入设备(IAD):提供模拟用户、ADSL、LAN、V5、PBX 等多种类型的业务接入,负责将用户信息和用户线信令封装成IP分组的形式,针对不同的接入形式可以采用不同的AG和IAD。

提供模拟用户线接口的接入设备用于将普通电话用户接入到软交换网中,为用户提供PSTN提供的所有业务,如电话业务、拨号上网业务等;提供LAN接口的接入设备用于计算机设备的接入,适用于利用计算机同时使用电话业务和数据业务的用户,此时需在用户计算机中安装专用的“软电话软件”;另外也有同时具备多种接口的接入设备,例如,同时提供模拟用户线和利用计算机使用数据业务的用户。

软交换:IP与PSTN的融合

软交换:IP与PSTN的融合

随 着 软 交 换 标 准 的 不 断 完 善 和 协
议 的 通 过 ,新 一 代 软 交 换 将 有 能 力 成
( 如从 S 到 I 。其 结 果就 是 把 呼 叫传 S7 P) 输 与呼 叫控 制 分 离 开 ,为控 制 、交换 和 软件 可 编 程 功 能 建 立 分 离 的平 面 , 业 使 务提 供者 可 以 自由地将 传输 业 务 与控 制
制 ( 主会 话 、拆 除 会 话 ) 建 、信 令 互 通
现 在 ,在 竞 争 的 电信 市 场 环境 里 ,
运营 商要 生 存 、要收 回投 资 , 要吸 引 就
更 多 的 用 户 ,而 吸 引 用 户的 竞 争 手 段 , 只有 凭 借价 格 优 势和 独 特 的 业 务 。 是 但
为 4 汇 接 交 换 机 的 代 替 产 品 。 类 交 类 4
换 机 不 需 要 具 有 5类 交 换 机 那 么 多 的
在 传 统 的 P T 网络 上提 供 与众 不 同 、 S N 同 时 又受 用 户青睐 的业 务 很 难 , 针对 不 同 用 户提 供 个 性 化业 务更 难 。 以 目前 所
生存 ,由此 导 致 的 问题 是 :运 营 商和 服 务商 陷入 了恶性 的 价 格竞 争 。
我 们 看 到 了 网 络 发 展 的 轨 迹 :即 从 单 一 网络 提 供 单 一 业 务 开 始 ,走 向 开 放 平 台 上 的 开 放 应 用 ,再 走 向 开 放
代 替 5类 交换 机
维普资讯
C ni na T

贵州 省 电信 公 司 副 总 经理 王 炳 华

放业 务 。

■ 王炳华
源 密 集 型 应 用 ( 选 路 表 查 询 , 态控 如 状 制 ) 性 能 , 基 于 服 务 器 的 方 式 具 有 的 而 编 程 的 功 能 , 灵活 适应 策 略 、 户喜 能 用 好 、 性 控 制 等 变 化 , 以 两 者 结 合起 特 所

软交换网络与PSTN网络融合浅谈

软交换网络与PSTN网络融合浅谈

二 .软 交 换 的 网 络 与 P T S N网 络 的 融 合
基 于 电 路 交 换 的 P -N 电 话 网 有 着 辉 煌 的 业 绩 还 s1 有 待 进 一 步 完 善 .但 其 建 设 成 本 高 、 升 级 更 新 慢 、 业

菱镁两


。 爰谈
二: 6 2 9 l № 2
能 建 立 在 网 络 层 .这 就 意 味 着 在 网 络 层 之 上 的 媒 体 控 制 要 依 赖 于 像 用 户 交 换 设 备 和 电 路 交 换 机 这 样 的 硬 件 系 统 .这 就 使 其 无 法 满 足 客 户 不 断 提 出 的 新 需 求 , 无 法 适 应 竞 争 日 趋 激 烈 的 电 信 市 场 , 但 是 PS 仍 有 也 N T 存 在 的 价 值 近 期 内 还 不 可 能 消 失 。 用 户 还 会 继 续 使 用 传 统 的 电 信 基
础 设 施 。
T 开 直 达 电 路 . 如 图 3 1所 示 。 G — 以 往 配 置 端 局 E 数 时 . 用 户 每 1 线 话 务 量 取 O F 1 I 由 于 市 场 竞 争 E L.
的 加 剧 . 用 户 每 线 话 务 量下 降 ( 目前
取 0 0 E L .目前端 局 配 置 的 E 3R ) 1数
维普资讯
lt f 0m 旧 [ 1 i p on
鞴 暖黧 ( 萌篷匿 嗣 I
r (S = ) 1 } j ]
有 汇 接 局 降 为 端 局 . 所 有 端 局 对
。 、
务 功 能 单 一 ,新 业 务 加 载 困 难 。 另 外 , P 在 STN 网 络 中 的 互 操 作 和 连 接 只

软交换

软交换

软交换1.概念软交换是一种功能实体,为下一代网络NGN提供具有实时性要求的业务的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是下一代网络呼叫与控制的核心。

简单地看,软交换是实现传统程控交换机的“呼叫控制”功能的实体,但传统的“呼叫控制”功能是和业务结合在一起的,不同的业务所需要的呼叫控制功能不同,而软交换是与业务无关的,这要求软交换提供的呼叫控制功能是各种业务的基本呼叫控制。

软交换技术独立于传送网络,主要完成呼叫控制、资源分配、协议处理、路由、认证、计费等主要功能,同时可以向用户提供现有电路交换机所能提供的所有业务,并向第三方提供可编程能力。

分层组网是建设低成本融合网络的核心理念2.基本要素软交换技术区别于其它技术的最显著特征,也是其核心思想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生成接口,接入能力,支持系统。

(1)生成接口软交换提供业务的主要方式是通过API与“应用服务器”配合以提供新的综合网络业务。

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兼顾现有通信网络,它还能够通过INAP与IN中已有的SCP配合以提供传统的智能业务。

(2)接入能力软交换可以支持众多的协议,以便对各种各样的接入设备进行控制,最大限度地保护用户投资并充分发挥现有通信网络的作用。

(3)支持系统软交换采用了一种与传统OAM系统完全不同的、基于策略(Policy-based)的实现方式来完成运行支持系统的功能,按照一定的策略对网络特性进行实时、智能、集中式的调整和干预,以保证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作为分组交换网络与传统PSTN网络融合的全新解决方案,软交换将PSTN的可靠性和数据网的灵活性很好地结合起来,是新兴运营商进入话音市场的新的技术手段,也是传统话音网络向分组话音演进的方式。

在国际上,软交换作为下一代网络(NGN)的核心组件,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运营商所接受和采用。

3. 体系结构软交换控制设备(Soft switch Control Device)这是网络中的核心控制设备(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软交换)。

试述软交换、IMS及NGN的关系

试述软交换、IMS及NGN的关系
综上所述,狭义的I MS是3GPP定义的处 理I P多媒体、№务的子系统,广义的I MS是支撑 未来固定 网移动融合的 NGN的核 心网络价格。 软件换的优势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对传统PSTNBSDN业务的 完全继承,I MS的优势在于I P多媒体业务.融合 软交换和I MS的统一的核心阀架构将会是 NGN的发展方向。
丘日瞄盈 口囫困t2:U而IU丽I)U画.ZJ丽咖 。d酬帅
试 述 软 交 换 、 I MS及 NGN的 关 系
杨蔫 吴鹏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黑龙江分公司,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信息技术
摘要:在I MS出现之前, 软交换被认为是提供VOI P及其他NGN业务的理 想体系架掏。但自从3GPP在R5版本中提出了I MS标 准,人们 给予其极大的关 注。下一代网络( NGN)是业 界的热点话题, NGN是一 个非常宽泛的网 络概念,它涵盖了 从交换、接入、 数据承 载、传输、移动到业务和应用等电信网络的所有领域。 关键词:软件换:I MS;NGN
1前言 软交换和I MS都是属于NGN的业务网。 软交换是NGN的初级阶段,而I MS将是目标网 络技术.并成为—个融合的网络架构;软交换从 设备的实现而言,应该可以平滑演进到I MS,但 是从网络的演进而言,由于软交换将主要支持 传统的公共交换电话网腙合业务数字网业务。 而它的基本业务和补充业务都是在本地实现, 因此要实现向I MS的平滑演进有一定难度。 I Ms 不是NGN的全部,泛指一种业务网络架构 技术,就提供的业务而言,只代表I P多媒体业 务而已。 2 I MS是NGN的业务架构实例之一 I MS不是NGN的全部,而只是一种业务网 络架构技术,就提供的业务而言,只代表I P多 媒体业务。所以,I MS不能完全同NGN划等号。 3GPP I MS的接入与传输层基本上是由 RAN、SGSN、GGSN和IP网络组成的。也就是 说。3GPP 1MS主要是为移动多媒体用户设计 的。没有考虑移动窄带用户。而在1r ISPAN NGN网络 体系 架构中 。除了 I MS外, 还定义 了 PSTNVI SDN仿真子系统( PES)和流媒体子系统 等。也就是说,TI SPAN I MS只是TI SPAN NGN网络体系 架构中的— 个子集。仅 用来为移 动和固定宽带用户提供包括语音在内的多媒体 业务。 3GPP I MS是一 —卜 基于 SI P的全分布式网 络架构,便于实现和灵活部署,同时做到与接入 无关,支持控制与业务分离.提供普遍移动性和 用户数据的集中管理,具有良好的安全性。非常 有利十 固定和移动 融合。目前 。3GPP对 IMS的 定义已基本完善,涉及了业务、框架、实体、接 口、协议等 多个方面。 3软交换是NGN的具体物理实现之一 由于3GPP、TI SPAN以及I TU-T等国际标 准化研究组织通常只按照网络功能实体来研究 相应 的网络 组织 和网络 技术, 因此 ,不管 是 3GPP I MS还是TI SPAN I MS.都根据功能实体 来构建 相应的NGN网络结 构,并不关 心功能实 体在实际网络中是否就—个个实实在在的物理 实体。或者由其中的几个功能实体映射到一个 物理实体 上。 而软交换概念的提出,完全是对应于目前 PsTN上广泛使用的程控电话交换机,其考虑的 出发点更多的是将控制和承载分离。由于网络 中央只有软交换—个控制点。因此带来了许多 局限性。尽管软交换概念在提出之初,就放赋予 了NGN的历史使 命,但要它进一 步支持除语音 业务以外的如管带多媒体,移动等业务.也必须 像3GPP和TI SPAN一样.将功能逐步细化,并 将—些功能逐渐分离出来才行.如HSs 等。 也正是由于软交换更加注重物理实体的具 体实现.所以.也就有r 固定软交换、移动软交 换、窄带软交换和宽带软交换的提法。顾名思

软交换全系列产品技术参数介绍

软交换全系列产品技术参数介绍

业务功能
基本话音业务
性能指标
系统容量
●用户容量为200万用户(单框),20万中
PSTN基本业务及补充业务 SS特色业务 广域IP Centrex、宽带公话吧 传统智能业务 传统业务和各种卡业务 增值业务 Click to Dial、WEB 800、WEB Conference、统一 消息、Prepaid、Voice mail、Only one业务等 多媒体业务 可视电话、视频会议等
●网络条件很好:MOS>4.0 ●网络条件较差(丢包率=1%,网络抖动=20ms,时
G.726
●传真:T.30(PSTN侧)、T.38(IP侧) ●电路侧:SS7、No.1、No.5、R2、V5.2、
DSS1 ●数据网侧:M3UA、SCTP、SUA、M2PA、 M2UA
●语音质量:G.168(回声抑制),VAD(话音
ZTE Softswitch系列产品介绍 Softswitch系列产品介绍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网址: 网址:
ZXSS10 产品系列
ZXSS10系统 ZXSS10系统
中兴通讯面向下一代的网络产品
中兴通讯是目前业界拥有Softswitch产品系列最全的公司,ZTE Softswitch ZXSS10系统中包括 了种类齐全的网元,为实现NGN的全面解决方案提供保证。ZTE Softswitch系统的所有设备均为中兴 通讯自主研发,并严格遵循国际Softswitch技术的相关标准和规范。
●网络条件很好:PSQM的平均值小于1.5 ●网络条件较差(丢包率=1%,网络抖动=20ms,时
延=100ms):PSQM的平均值小于1.8
●最恶劣的环境(丢包率=5%,网络抖动=60ms,时
H.323、RTP/RTCP

网络软交换测试技术分析[论文]

网络软交换测试技术分析[论文]

网络软交换测试技术分析【摘要】作为未来网络的核心设备,软交换拥有丰富的接口、复杂的协议、较高的性能等诸多优势,并受到运营商与设备制造商的广泛青睐。

将来的窄带电话交换网络将被软交换技术所替代。

通过网络软交换测试中的重要参数,能够分析及解决网络故障成因。

本文对于网络软交换的各种测试技术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网络软交换功能测试技术作为未来网络的核心设备之一,软交换拥有丰富的接口、复杂的协议、较高的性能等诸多优势特征,并受到运营商与设备制造商的广泛青睐。

通常软交换大都位于网络中心,通过sigtran接口实现与pstn的互通,通过h.248控制接口实现与中继媒体网关的互通,通过sip/h.323/mgcp/h.248接口实现与ip终端的互通,能过sip/sip-i/sip-t/bicc接口实现同其它软交换的互通等。

对于这些接口来说,如果某一接口存在问题,均会给系统性能带来严重影响和制约,情况严重者可能导致ngn/voip网络瘫痪问题。

所以说,运营商在进行ngn系统考察时,往往以软交换性能好坏作为衡量的重要指标。

所以说,对于复杂网络环境而言,如果对软交换设备的相关的接口功能性能及稳定性进行有效验证与测试,已经成为ngn/voip 测试领域中的研究重点所在。

作为未来网络的核心设备,软交换能够提供的测试技术包括多种,通常将其按照不同的类别进行划分: 根据组网方式的不同,可将其划分为单节点全包围测试技术、多网元互通测试技术和端到端系统测试技术三种;根据测试功能的不同,可将其划分为c4汇接局测试技术和c5本地端局测试技术两种;根据测试指标,可将其划分为峰值压力测试技术,最大同时会话能力测试技术,稳定性测试技术,长时间通话测试技术,过载保护测试技术和cdr准确性测试技术几种。

1 单节点全包围测试技术该测试技术通常用来验证某一设备是否存在性能瓶颈问题。

其根据测试仪表对该节点周围的全部接口实现仿真,从而实现对该设备周围的整个网络环境的模拟,防止其它设备影响到该测试环境,达到精确验证测试设备性能的目的。

什么是软交换_软交换介绍

什么是软交换_软交换介绍

电子知识软交换(16)软交换:利用把呼叫控制功能与媒体网关分开的方法来沟通公用电话交换网(PSTN)与IP电话(VoIP)的一种交换技术。

软交换(SS)概念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IP电话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是在通信网由窄带向宽带过渡,由电路交换向分组交换演进的过程中逐步完善的。

它继承了电信网集中控制的架构和可靠的信令技术,采用分层的机构实现了呼叫控制和媒体处理相的分离原则。

软交换是一种功能实体,为下一代网络NGN提供具有实时性要求的业务的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是下一代网络呼叫与控制的核心。

软交换是一种正在发展的概念,包含许多功能。

其核心是一个采用标准化协议和应用编程接口(API)的开放体系结构。

这就为第三方开发新应用和新业务敞开了大门。

软交换体系结构的其它重要特性还包括应用分离(de-coupling of applications)、呼叫控制和承载控制。

软交换技术三个基本要素是:1)开放的业务生成接口。

软交换提供业务的主要方式是通过API与“应用服务器”配合以提供新的综合网络业务。

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兼顾现有通信网络,它还能够通过INAP与IN中已有的SCP配合以提供传统的智能业务。

2)综合的设备接入能力。

软交换可以支持众多的协议,以便对各种各样的接入设备进行控制,最大限度地保护用户投资并充分发挥现有通信网络的作用。

3)基于策略的运行支持系统。

软交换采用了一种与传统OAM系统完全不同的、基于策略(Policy-based)的实现方式来完成运行支持系统的功能,按照一定的策略对网络特性进行实时、智能、集中式的调整和干预,以保证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作为分组交换网络与传统PSTN网络融合的全新解决方案,软交换将PSTN的可靠性和数据网的灵活性很好地结合起来,是新兴运营商进入话音市场的新的技术手段,也是传统话音网络向分组话音演进的方式。

目前在国际上,软交换作为下一代网络(NGN)的核心组件,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运营商所接受和采用。

什么是NGN

什么是NGN

什么是NGN?下一代网络(NGN)是一个基于IP的全新通信网络,可以承载语音、数据、多媒体等种类丰富的业务。

它是建立在单一的包交换网络基础上,应用软交换技术、各种应用服务器及媒体网关技术建立起来的一种分布式的、电信级的、端到端的统一网络。

NGN汇聚了固定、移动、宽带等多种网络,致力于和PSTN(公共交换电话网)及移动网的完美互通。

同时,NGN提供了一个开放式的体系架构,便于新业务的快速开发和部署。

面对不断增长的用户需求,如何在NGN业务平台上加载类似智能业务这样的新型增值业务,是运营商面对的一项重要课题。

下一代网络的基本思路是具有统一的IP通信协议和巨大的传输容量,能以最经济的成本灵活、可靠、持续地支持一切已有和将有的业务和信号。

显然,这样的网络其基础物理层只能是波分复用(WDM)光传送网,这样才可能提供巨大的网络带宽,保证可持续发展的网络结构、容量和性能以及廉价的成本,支持当前和未来的任何业务和信号。

ITU对NGN的概述一般观点认为传统的电信服务和下一代网络的主要区别是:前者为分散垂直集成面向专门应用的网络,后者是能够承载所有服务的单一网络,前者在向后者转移。

对于电话服务,其将从电路交换的基础设施向分组交换的基础设施转移。

在当前,下一代网络标准化工作目标是,确保基于IP的下一代网络能够达到与传统电话网络相同的服务标准,不仅包括电话服务,而且包含尽可能广泛的当前和未来的多媒体应用。

1 ITU-TY.2001建议:下一代网络概述ITU-TY.2001建议给出了下一代网络的一般定义。

下一代网络(NGN)能提供电信服务,使用多宽带及确保服务质量(QoS)的传输技术,是基于分组技术的网络。

在该网络内,与服务相关的功能不依赖于与传输相关的基础技术。

它能使用户无束缚地接入网络并能促进服务供应商的竞争。

NGN支持能对用户提供个性化和无所不至服务的广泛移动性。

该定义确认了服务与传输的分离,提出把服务质量控制(QoS)加到基于IP的传输上。

基于软交换技术通信网络融合

基于软交换技术通信网络融合

基于软交换技术通信网络融合[摘要]软交换技术的出现一方面造就了网络的融合,另一方面软交换采用了开放式应用程序接口(api),方便了第三方应用的开发和新业务的引进。

论文主要从软交换提出的必然性、软交换的概念和主要功能、基于软交换的增强型业务框架以及其各层间的协议等方面对软交换技术进行了论述,并对软交换技术在电力通信网中的应用前景作了介绍。

[关键词]软交换网络融合可编程网络应用程序接口电力通信网中图分类号:tn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0-0040-011、引言在传统的基于tdm的pstn网络中,提供给用户的各项功能都直接与交换机有关,业务和控制都是由交换机完成的。

交换机的功能与其提供的业务都需要在每个接点完成,并且采用依靠交换机和信令来提供业务,所以必须在交换机的技术标准和信令标准中对开放的每项业务进行详细规范。

为满足用户对新业务的需求,网络中出现了公共的业务平台--智能网(in)。

软交换在未来网络中的位置将被分成接入传送层、媒体层、控制层和业务层,即把控制和业务的提供从媒体层中分离出来。

新的网络结构固然有其优势所在,但原有网络近期不会消失,这就产生了新、旧网络融合、互通的问题。

如何灵活、有效地使现有的pstn网络与分组网络实现互通,将pstn 逐步地向ip网络演进,其关键的网络产品就是软交换设备(softswitch)。

2、软交换技术(1)软交换的概念软交换又称为呼叫agent、呼叫服务器或媒体网关控制。

其最基本的特点和最重要的贡献就是把呼叫控制功能从媒体网关中分离出来,通过服务器或网元上的软件实现基本呼叫控制功能,包括呼叫选路、管理控制、连接控制(建立会话、拆除会话)、信令互通(如从7号信令到ip信令)等。

(2)软交换的主要功能软交换作为新、旧网络融合和关键设备,必须具有以下功能:1)媒体网关接入功能该功能可以认为是一种适配功能。

它可以连接各种媒体网关,如pstn/isdn的ip中继媒体网关、atm媒体网关、用户媒体网关、无线媒体网关、数据媒体网关等,完成h.248协议功能。

ITU的H.323协议和IETF的SIP协议的区别

ITU的H.323协议和IETF的SIP协议的区别

ITU的H.323协议和IETF的SIP协议的区别1下一代网络的网络体系结构中有两种策略:一是智能的端点和边缘,简单的网络设施;二是简单的端点和边缘,智能的网络设施。

对于前者来说,因为端到端多媒体融合业务的驱动力来源于端点和边缘,下一代网络业务的蓬勃创新和繁荣昌盛正依赖于此。

互联网的成功也证明了这种策略对多媒体业务的重要性。

而对于后者来说,因为只有单纯统一的端点和边缘设备,才有利于规模性地经营管理和控制。

PSTN 网络所提供的语音业务已验证了这种策略商业实践的可靠性。

ITU的H.323协议和IETF的SIP协议正是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第一策略的技术体制。

为了在更大程度上实现端到端IP电话的电信运营目标,人们为电信运营商设计出软交换机技术机制。

IP电话语音业务是软交换机中的最主要、最根本的业务功能。

2 软交换技术软交换(Soft switch)的概念是1997年由朗讯公司贝尔实验室提出来的, 初衷是为了将现有的传统PSTN电路交换网与IP/ATM数据网融合。

软交换是下一代网络的控制功能实体,为下一代网络(NGN)具有实时性要求的业务提供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是下一代网络呼叫与控制的核心。

软交换具备以下三个基本特点:集成分组网和电路交换网;具备汇接局和端局能力;呼叫控制与媒体层和业务层分离。

软交换设备位于控制层,提供多种业务的连接控制、路由、网络资源管理、计费、认证等功能。

软交换设备与各种媒体网关、终端、应用服务器、其他软交换设备间采用标准协议相互通信。

3 H.323协议H.323是ITU-T第16工作组的建议,由一组协议构成,其中有负责音频与视频信号的编码、解码和包装,有负责呼叫信令收发和控制的信令,还有负责能力交换的信令。

H.323的第4版本具备做电信级大网的特征,以它为标准构建的IP电话网能很容易地与传统PSTN电话网兼容,从这点上看,H.323更适合于构建电话到电话的电信级大网。

H.323协议族规定了在主要包括IP网络在内的基于分组交换的网络上提供多媒体通信的部件、协议和规程。

软交换的NGN长途网通信的分析研究77

软交换的NGN长途网通信的分析研究77

本文由prettystony贡献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基于软交换的 NGN 长途网通信的研究摘要21 世纪是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因特网的迅速发展,人类正已飞快的步伐迈入到信息化社会当中。

而原本以电路交换为基础的 PSTN 已经难以满足人们对话音、视频、数据等新兴多媒体业务的巨大需要。

2018 年 1 月 13 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

由此看出,传统的 PSTN 网络和 IP 网络的融合已成必然,而基于软交换的下一代网络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并能够实现无缝化的融合已经成为各大国际标准化组织、电信运营商、设备厂商研究的热门话题。

下一代网络<NGN—Next Generation Network),是以分组交换的 IP<IPv6)技术为基础的,能够提供开放化的接口以满足不同电信业务需要同时能够利用多种宽带能力和QoS<Quality of Service)保证等多种传送技术,调整和优化网络结构,最大限度的减少电信运营商的投资,满足日益增长的新业务需求,是未来电信运营商的主要发展方向。

关键词:软交换,下一代网络,NGN,IPv6The Study of Long Distance Communication Network of NGN Based on Softswitch AbstractThe 21st century is the information age of therapid development, the fast pace of Internet's rapid development has made the human being into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And PSTN which originally based on circuit-switched has been difficult to meet people huge emerging needs on multimedia services such as the voice, video, data. On January 13, 2018, Premier Wen Jiabao chaired a State Council executive meeting, decided to speed up the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radio networks and Internet triple play. This shows that the traditional PSTN network and IP network integration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and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technology based on Softswitch used its unique advantages to achieve seamless integration has become a hot topic for the major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s, telecom operators providers, equipment manufacturers.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NGN-Next Generation Network>, based on packet switching IP (IPv6> technology, can provide an open and interfaces to meet the different needs of telecom business, be able to use a variety of broadband capacity and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guarantees and other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at the same time, and to adjust and optimize the network structure, minimize investment in telecommunications operators, to meet the growing demand for new business. This is the main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future of telecom operators.Keywords:Softswitch,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NGN, IPv6 :目录1绪论...... 1 1.1 1.2 1.3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目的...... 1 国内外研究状况...... 2 论文构成及课题研究内容 (3)2下一代网络的概述...... 5 2.1 2.2 2.3 2.4 NGN 的定义...... 5 NGN 的体系结构...... 5 NGN 的特点...... 7 NGN 的优势 (7)3NGN 核心技术--软交换技术...... 9 3.1 3.2 3.3 3.4 软交换的概述...... 9 软交换的特点...... 9 软交换的主要功能...... 10 软交换的协议体系...... 12 3.4.1 SIP 协议 (13)4基于软交换的 NGN 长途网组网方案...... 16 4.1 4.2 4.3 各主要设备的介绍 (16)组网方案的特点…… 17 组网方案中所面临的问题…… 17 4.3.1 4.3.2 QoS 问题……18 安全问题 (19)结致论…… 21 谢……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于软交换技术的通信网络融合

基于软交换技术的通信网络融合

基于软交换技术的通信网络融合作者:刘剑来源:《数字技术与应用》2013年第04期摘要:通信网络融合离不开软交换技术的发展,在此过程中,软交换系统实现了开放式的应用环节,确保第三方应用开发与新业务环节的运行。

关键词:软交换网络融合应用程序接口通信网络融合方案设计新业务中图分类号:TN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4-0057-01软件换技术的发展有利于促进通信网络系统的健全,在此过程中,软交换的增强型业务框架与各层间的协议环节的实现,有利于促进通信网络的正常运行。

1 交换机业务与控制的分析软交换技术的应用范围是比较广泛的,具体来说,在日常PSTN网络系统中,交换机确保了用户各项功能的有效实现,其业务与控制环节是与交换机切身相关的。

在每个接点环节,确保其交换机的功能实现与相关业务的完成。

在此环节中,我们需要利用交换机与信令进行相关业务的提供,并且按照相关的技术规范,进行开放的业务的检验。

为了满足用户的对于新业务的需要,我们需要运用智能网系统,这种系统是一种公共性的网络业务平台。

在此过程中,软交换技术在网络运行系统中分为几个部分,比如控制层、业务层、媒体层以及接入传送层等。

有效实现业务与控制环节的分析,有利于实现媒体层的相对独立性。

有利于网络结构的不断更新。

随着新兴网络结构的发展,相应的弊端暴露出来,比如对于新旧网络的融合矛盾问题,不利于促进分组网络与PSTN网络的有效互通,不利于实现PSTN的完善,在日常IP网络演进进程中,软交换设备是其关键部分。

2 软交换技术的系统分析软交换技术是通信技术的重要组成环节,在此其中,国内外很多科研机构对软交换技术进行一系列的研究分析,几乎每个出色的设备商都具备比较完美的解决方案,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软交换技术运行的具体规范,以确保日常软交换系统结构的内部调整,有利于满足其性能要求,有利于保障通信接口协议的规范性。

(1)软交换的原理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它是一种关于媒体网关与呼叫服务器的控制模式,它具备一系列的优越性,在媒体网关系统中,有利于实现呼叫控制功能的有效分离,在此过程中,基本呼叫控制功能的实现离不开对网元上的软件与相关服务器的应用,其中的具体环节包括,连接控制、信令互通、管理控制、呼叫选路等。

软交换技术

软交换技术

多种网络长期并存的现实促使它们逐步走向融合,以 便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网络资源。
期望能有一个按功能进行水平分层的多用途、多业务
的网络,并最终演变为一个能支持多媒体业务的综合
2020/业3/24务网。
6
“水平业务布署” 取代 “垂直应用布署”
– 屏蔽底层各种电信协议的细节,给业务开发 者提供一个统一的编程接口
– 计费信息采集点在软交换设备 – 保证安全性
计费策略
– 主叫计费、被叫计费、帐号计费 – 按时间计费、按流量计费、按内容计费
2020/3/24
26
(7)软交换与其它网络互通
作为下一代网络的核心设备,必须考虑 与其它现存设备的互通问题。
5
软交换产生的背景
现有通信网根据所提供的不同业务被垂直划分为几个
单业务网络,它们都是针对某类特定业务设计的,因 而制约了向其他类型业务的扩展。
传统的基于电路交换的网络体系结构中,业务与交换、 控制与交换结构互不分离,缺少开放性和灵活性。虽 然在智能网中可实现业务控制与业务交换的分离,但 连接与控制功能仍未分离,不便于网络融合时的综合 接入。
2020/3/24
14
软交换的定义及概念
软交换的概念是从IP电话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而来的。早期的IP电 话网关都是集成型网关, 这个网关的缺点是设备复杂、扩展性差、 没有故障保证机制,不利于组建大规模电信级的IP电话网络。 IETF, 为了克服这种缺陷, 提出了一个网关分解模型,将网关的功能 分解为信令网关(SG)、媒体网关(MG)、媒体网关控制器(MGC) 3个 功能实体,如图所示。
软交换技术用于解决现有通信中不同网络(电路交换网和分组交 换网)、不同设备、不同技术间的互通问题,是传统电信网向下 一代网络演进的核心技术;

软交换技术的体系结构、相关技术和设备以及和PSTN的区别

软交换技术的体系结构、相关技术和设备以及和PSTN的区别

4、业务应用层 业务应用层向最终用户提供各种增值业 务,完成业务提供和网络管理等功能,包括 存储用户签约信息、确定用户的业务权限等; 采用开放、综合的业务提供平台,利用AS灵 活地为用户提供各种增值业务和特色业务, 同时还具有相应的业务生成和维护环境;软 交换设备数量增加时,为软交换设备提供路 由信息,以减轻其他软交换设备必须增加的 相应局数据负荷等。
软交换技术
• • • •
软交换体系结构 软交换相关技术 软交换的相关设备 软交换技术与PSTN的区别
软交换体系结构
软交换的体系结构包括四层,分别为: 边缘接入层 核心传送层 控制层 业务应用层。
体系结构图
1、边缘接入层 该层的主要功能是利用网关设备负责将各种不同网 络和终端设备接入软交换网络,集中各种业务力量,利 用公共的分组传送平台进行信息传送。接入层设备包括 各种网关设备、各种不同的网络以及终端设备。网关设 备有信令网关(SG)、中继网关(TG)、接入网关 (AG)、综合接入设备(IAD)、无线接入网关 (WAG)、H.323等;各种不同的网络如PSTN/ISDN、 No.7信令网、无线接入网(RAN)等;终端设备包括 现有各种不同的传统终端设备和支持SIP/H.248/MGCP 协议的标准软交换终端,这些标准软交换终端不需要经 过MG即可直接接入IP分组核心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传统PSTN存在很多的弊端: (1)、用户数据封闭在端局设备中,是 的被叫类业务很难开展; (2)、业务提供受制于端局设备的能 力,新业务很难大规模推广; (3)、大多数短剧不具备SSP功能,只 能采用叠加SSP来处罚智能业务,电路 迂回严重; (4)、短剧数量过多,机型庞杂,业 务提供差异大,所以网络结构复杂,资 源利用率及网络运行效率低,管理困难。

软交换在PSTN网络演进中的应用策略

软交换在PSTN网络演进中的应用策略
中图 分 类号
TN91 2 6
文献 标 识码

倪明/  ̄/ ¥L 雷海强
N n Z u Y e/L i a i g i g/ h u Mi e ia H qn
文章 编 号 :
1 0 — 8 8( 0 2)O — 7 O 9 66 2 0 0 5 2一 3
目 闫
应用。
关键词 :
t ntI等众家之长, e e、 r N 以其开放的架 构、 强大的业务能力、 对现有网络以
及未来技术的良好适应性得到业界
软 交 换 ; 众 交 换 电 话 网 ; 进 公 演
ABSTRACT: Ths pap v n y i o he c en t t f P i ergies an a als s n t ur ts a us o STN an f r d o— f r a ntodu to o t e s fs t h—ba e ne tgen a i n et r . es n i r c in t h o t wic — s d x er to n wo k T m plm en a i n o o tw i h i he i e t to fs fs t n PSTN i s us e r c s dic s d fOm s ct a pe s of
音、 数据和图像的多媒体业务需求快

20 年 第 5 < 02 期 中兴通 讯技 术 >
维普资讯
供综合 的多媒体 业 务, 可以有效地降低 运营商的运营成本; 此外借助于数据组 件 1倍 于话 音组件 0
机接入分组网,在不影 ̄PT 本地 jS N 网已有业务的情况下, 向用户提供单
So t w i h:P fs t c STN:E oI i v on ut

传统信令在NGN中的应用实现

传统信令在NGN中的应用实现

信息技术2005年第9期 中图分类号:TP39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552(2005)09-0044-03传统信令在NG N中的应用实现许 明,徐国治(上海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上海200030)摘 要:主要介绍了传统PST N网向NG N演进,重点讲述了传统信令网与NG N的融合,提出把传统电路交换机演进成媒体网关控制器,并讲述了其中信令模块的实现。

关键词:电路交换;软交换;NG N;NO.7信令App lication and imp lem entation o f traditional signaling m essage in NG NX U Ming,X U G uo2zhi(E lectronics E ngineering Dep artment,Sh angh ai Jiaotong U niversity,Sh angh ai200030,China)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ev olution from the traditional PST N to NG N,and expoands the tra2 ditional signaling message netw ork integrates with NG N.It proposes the ev olution from circuit switch to media netgate controller and presents the im plementation of the signaling message block.K ey w ords:circuit switch;s oft switch;NG N;NO.7signaling message 构造一个基于电路交换网并兼顾IP网的融合网络,同时支持以传统电话业务为基础的电路交换网和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以数据业务为主导的分组交换式的IP网,以保证在获得眼前电话业务收益的同时,又能在未来的数据多媒体业务中获得应有的市场份额,这已成为电信运营商的当务之急。

IP承载网承载软交换接入方式

IP承载网承载软交换接入方式
x3000、UMG8900。②NGN 与 PSTN 交换机互联部分:NGN 平台 的 UMG 与长途网长途局和若干本地网 PSTN 交换机通过 2M 中继相连,完成固话与 NGN 用 户的语音业务。③NGN 与 IP 承载网互联:NGN 核心设备和地市汇聚设备通过 IP 承载网承 载。④NGN 平台与 SHLR(用户归属位置存储器)相连,采用宽带方式与软交换互开 M3UA 宽带链路。 3 某运营商 IP 承载网介绍 3.1 某运营商 IP 承载网组网 3.2 某运营商 IP 承载网设备配置 IP 承载核心节点的核心路由器为 2 台华为 NE40E-X8 路由器,核心交换机为 2 台华为 S9303 路由交换机;地市汇聚节点的汇聚路由器各为 1 台华为 NE40E-X3,汇聚交换机各为 1 台华 为 S9303 路由交换机。 3.3 IP 承载网地址规划使用原则 3.4 路由协议规划 路由协议是以自治系统(AS,一个具有共同的管理者,并且共享同一种路由选择策略的网络 的集合)为基础的,分为域间路由协议和域内路由协议两大类。根据 IP 路由选择、建立和 维护应依据自治域的划分来考虑,必须综合考虑管理和技术两个方面的因素:管理上应层次 分明、清晰,局部的变动不影响上层和全局;技术上应尽量简单、灵活,以提高路由器的处 理效率。自治域内部路由,选用的是 OSPF 动态路由协议。 3.5 IP 承载网各地市与核心节点接入原则 OLT 和 S9303 之间有直连光纤的,OLT 语音接口通过光纤直接接到 9303 上;没有直连光纤的, 从 BAS 上引出 GE 通道至 S9303 上,实现 GPON 网络语音业务的接入。用户接入主要有三种 接入协议:MGCP 协议、H.248 协议和 SIP 协议。MGCP 协议主要针对普通 IAD 接入设备,H.248 协议主要针对 GPON 接入设备,SIP 协议针对多媒体接入设备。目前现网采用 MGCP 协议的 商用装机很少,大部分用户采用 H.2 4 8、SIP 开通。 4 结束语 先进的网络架构设计理念和完善的关键技术保证是各电信运营商软交换 IP 承载网的核心, 软交换 IP 承载网不但能够满足多种业务承载需求,同时能够达到承载业务对于安全性、可 靠性以及 QOS 的要求,它是一个立足当前、面向未来、无限演进的 IP 网络,充分满足了各 电信运营商降低投资成本的需求,可以快速和灵活的响应智能业务、新业务的开展和实施。 参考文献: 【2】张云勇.电信级多业务 IP 承载网需求及关键技术.移动通信,200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交换——IP网与PSTN网的融合一、从PSTN网到IP网PSTN网是一个业务层与呼叫控制层紧密结合、不可分割的网络,基于电路交换的程控电话交换机虽然可以为广大用户提供优质的语音及增值服务,但它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局限性。

业务种类单一,而且当一项新的业务需要提供时,就需要对全网的交换机进行改造和升级,实现难度大,周期长,成本高。

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单一网络提供单一服务的局面,它给用户提供的是一个开放的应用环境。

以开放的市场、开放的应用为特点的IP业务应运而生,但产生的问题也随之出现——在开放的平台,提供的服务质量无法控制,而且很难收回投资。

如今在竞争的电信市场环境下,运营商要生存,要收回投资,就要吸引更多的用户,而吸引用户的竞争手段,只有凭借价格优势和独特的业务。

但是在传统的PSTN网络上提供与众不同、同时又受用户青睐的业务很难,针对不同用户提供个性化业务更难。

所以目前大多数运营商只有通过降低价格,谋求生存,由此导致的问题是:运营商和服务商陷入了恶性的价格竞争。

我们看到了网络发展的轨迹:即从单一网络提供单一业务开始,走向开放平台上的开放的应用,再走向开放网络平台上网络与应用密切结合的开放业务。

二、软交换—IP网与PSTN网的融合软交换是下一代网络的控制功能实体,为下一代网络(N GN)提供具有实时性要求的业务的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是下一代网络呼叫与控制的核心。

简单的看,软交换是实现传统程控交换机的“呼叫控制”功能的实体,但传统的“呼叫控制”功能是和业务结合在一起的,不同的业务所需要的呼叫控制功能不同,这要求软交换提供的呼叫控制功能是各种业务的基本呼叫控制。

软交换在我国“软交换设备总体技术要求”中规定软交换是电路交换网向分组网演进的核心设备,也是下一代电信网络的重要设备之一,它独立于底层承载协议,主要完成呼叫控制、媒体网关接入控制、资源分配、协议处理、路由、认证、计费等主要功能,并可以向用户提供现有电路交换机所能提供的业务以及多样化的第三方业务。

下一代网络上必须具有开放的电信业务平台。

开放性体现在两点,一是业务可扩充性。

传统的电信网络上,接入控制、媒体传输控制、呼叫处理、智能业务、应用业务和业务运营是靠不同的业务平台和协议完成的。

下一代网络,它们将在同一平台上垂直地集成。

这样,电信业务就可以灵活地加以扩充;二是业务的交换性,电信业务是由模块组成,用户可以自由定义,任何业务可以通过增加模块的方式实现新的业务。

这样可以产生针对不同用户的个性化业务。

将来的电信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运营商通过增加新业务来吸引客户,软交换的特点恰能满足这种需求,所以软交换技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1.软交换的概念软交换与80年代人们提出的先进智能网有些类似,但它具有更新、更多的含义,它将在业务融合、终端用户控制、第三方应用集成中起重要作用。

未来新公众网的组成元素中,软交换将是一个重要组件,是新老网实现融合的枢纽。

那么什么是软交换呢?软交换的基本含义就是把呼叫控制功能从媒体网关(传输层)中分离出来,通过服务器或网元上的软件实现基本呼叫控制功能,包含呼叫选路、管理控制、连接控制(建立会话、拆除会话)、信令互通(如从SS7到IP)。

其结果就是把呼叫传输与呼叫控制分离开,为控制、交换和软件可编程功能建立分离的平面,使业务提供者可以自由地将传输业务与控制协议结合起来,实现业务转移。

其中更重要的是,软交换采用了开放式应用程序接口(API),允许在交换机制中灵活引入新业务,而原来老式的4类、5类交换机仍可通过SS7链路保留。

2.软交换的网络结构图1是Bridgewater提供的IP与PSTN融合的结构图,其中的智能业务节点、各种数据库以及信令网关所完成的功能就是我们所说的软交换。

信令网关完成7号信令和IP信令之间的转换。

智能业务点与各种资源数据库相连,负责业务连接的控制,还有开放式应用接口。

网络接入设备就是在智能点指导下完成业务的传输。

现在生产的设备中,智能业务点往往就是软交换机,网络接入设备就是媒体网关。

关于软交换功能是基于服务器还是基于交换机来实现,其实因情况而异。

以交换为中心的模式可以提高资源密集型应用(如选路表查询,状态控制)的性能,而基于服务器的方式具有编程的功能,能灵活适应策略、用户喜好、特性控制等变化,所以两者结合起来可能效果更好。

3.软交换的功能根据软交换在网络中的不同位置,他们具有不同的功能。

(1)Internet业务卸载的功能软交换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将拨号业务从现有5类交换机上卸载下来。

传统5类交换机不适合处理大量的长时间呼叫业务,如果能在传统汇接网络的边缘放置较便宜的软交换机,把拨号业务在进入5类交换机之前直接交换到ISP的网络或Interne t网上,而话音业务不受影响,继续向下传送,这样就会极大减轻交换机的负担。

传统运营者就不会抱怨Internet业务对网络带来的压力,竞争的本地运营公司(CLEC)、ISP等新兴运营公司也不用抱怨向CLEC支付的昂贵交换机使用费,皆大欢喜。

(2)代替4类交换机随着软交换标准的不断完善和协议的通过,新一代软交换将有能力成为4类汇接交换机的代替产品。

4类交换机不需要具有5类交换机那么多的特性,所以只要信令网关能够提供合适的SS7接口,下一代交换机就可以胜任其职。

它们的主要应用将是长途VoIP业务。

(3)代替5类交换机5类交换机的价格往往是CLEC和业务提供者进入市场的一大障碍。

他们希望有新产品,既具备5类交换机的特性,又价格便宜,还可以在网络层提供增强型业务。

下一代交换机适合本地环路的VoIP方案,它即可以接收ATM或IP上传送的业务,又可以把业务转移到PSTN上,还能继续把业务作为数据业务传到骨干网上。

4.软交换的好处(1)与电路交换机相比,软交换成本低。

软交换采用开放式平台,易于接收革新应用,而且由于软交换利用的是普通计算机器件,其价格性能比每年提高60%~80%,电路交换机的价格性能比每年提高大约20%,所以与电路交换机相比,软交换在成本方面有更大优势。

而且很多设备制造商欢迎第三方开发者,在软交换平台上开发能够很容易、很迅速加入任何网络的新业务。

(2)软交换配置灵活,功能块可以分布在整个网络中,也可集中起来,适合不同需求。

网络可以选择不同的软交换配置模式:可以采用多个小型软交换机分布在网络边缘,或者是用一些较大的交换机分布在主要城市的网络中心,或者是更少的、更大的软交换机放于数据中心,与高速光纤骨干网相连。

一般来说,大型网络需要用多个软交换机管理不同的区域和范围,业务可从本地平台接入,而小型网络可能需要2个软交换机(其中一个作备份)就够了。

(3)软交换采用开放式标准接口,易于和不同网关、交换机、网络节点通信,兼容性、互操作性、互通性好。

软交换支持开放式API,多数设备制造商会创造一个编程的环境,方便用户建立新业务,使用户独立于制造商以及他们支持的技术(ATM/IP/TDM)与协议(H.323/MGCP/SIP等)。

(4)对于那些采用电路交换机建网不合适、不经济的运营公司来说,软交换不失为一个好的建网策略。

除成本低外,业务提供者能够很容易地用软交换转移、处理那些对5类交换机来说太复杂的业务。

CLEC在传统交换机方面没有什么投资基础,他们可以通过综合接入设备(IAD)把业务特性控制放在网络边缘,然后用软交换来保持中心呼叫控制的功能。

对以ISP为服务用户的业务提供者来说,保持中心呼叫控制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它可以很方便的进行大规模网络升级,运营者可以把新型业务下载到数据网络上,只把话音业务在传统交换机上传输。

对IXC(长途运营公司)来说,可能只需要高性能的软交换用于大量用户选路查询和呼叫建立,所以他们可能愿意把信令和某些呼叫控制特性集中化。

传统本地运营公司(CLEC)可能是最慢采用软交换的,主要是考虑到他们已对传统交换机所作的巨大投资。

5.软交换的网络特点(1)开放分布式的网络结构软交换采用业务和呼叫控制分离、呼叫控制和承载分离技术,实现开发分布式网络结构,使业务独立于网络。

通过开放式的协议和接口,可以灵活、快速地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2)高效的包交换网络软交换采用高效的包交换技术,同时支持语音、数据、视频等业务。

(3)独立的网络控制层软交换采用开放的计算机平台将呼叫控制从媒体网关中分离出来,通过软件实现基本的呼叫控制功能,包括呼叫选路及信令控制等,使业务提供者可方便地结合承载业务和控制协议,提供开放的开发接口,灵活、快速地提供个性化的业务。

(4)网络互通和网络设备网关化通过媒体网关、中继媒体网关及信令网关等网关,可实现与PSTN等网络的互通,有效地继承原网络的业务。

三、软交换协议的发展软交换的实现过程主要就是通过网关发出信令,控制话音/数据业务通路。

网关提供IP/ATM网络与传统PSTN网络之间的连接,软交换确保呼叫或连接的信令信息(自动号码识别、记费信息等)在网关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所以软交换要能够实现信令转换(即能实现用一种信令建立呼叫,用另一种信令结束呼叫),至少能够支持SS7、ISUP、SIP、H.323和MGCP等协议。

软交换产品要尽可能与多种设备互操作,尤其是IP网关、网络接入服务器、综合接入设备等,能支持4、5类交换机特性。

有关软交换的标准、协议是网络融合的关键。

现在包括设备制造商、业务提供者在内的业界都在为标准制定工作而努力,希望把先进业务、语音应用引入到数据网中,并能和传统网络顺利融和。

现在的标准工作主要涉及:互操作性;媒体控制协议(如MGCP、H.248),软交换机之间的通信(如SIP),扩展业务平台的协议和API;符合国际电话连接标准;安全标准;利用软交换传送高级业务等方面。

相关的标准主要有H.323、MGCP、SIP等。

1.H.3231996年ITU通过H.323规范时,是作为H.320的修改版(H.320是ISDN和电路交换网上的会议电视的协议),用于LAN上的会议电视。

后来1998年又通过H.323的第二版,从而该规范也可用于IP网上的通信,目前第三版的工作正在进行。

现在作为多媒体组网标准的H.323应用比较广泛,它是IP网关/终端在IP网上传送话音和多媒体业务所使用的核心协议,包括点到点、点到多点会议、呼叫控制、多媒体管理、带宽管理、L AN与其他网络的接口等。

H.323协议中关于长途呼叫建立时间等问题还有待解决。

H.323没有关于NNI接口的定义,没有拥塞控制机制。

这在专用网内实现计算机-计算机的呼叫没有问题,但要提供全国性业务及PSTN-to-PSTN连接则必须依赖NNI接口。

H.323是集中式对等结构,多个平台运行多个软件,硬软件升级不容易。

2.媒体网关控制协议(MGCP)MGCP是SGCP(简单网关控制协议)和IPDC(Internet Protocol Device Control)的结合产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