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工资理论是剩余价值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的工资理论是剩余价值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剩余价

值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是通过什么手段实

现隐蔽的,又是如何掩盖资本主义剥削实质的。本文从三个方面对马克思工资理论的基本内涵进行论述。

(一)工资的本质

马克思在劳动力商品理论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基础上揭示了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为了使读者更好的理解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资本论》中首先阐述了一组不同的概念:劳动和劳动力。劳动既不是商品,也没有价值和价格,而资本家购买的并不是工人的劳动,而是工人的劳动力。“劳动者的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格,即为一定量劳动而支付的一定量货币”,但是“劳动是价值的实体和内在尺度,但它本身是没有价值的”,。劳动者所卖的,是他的劳动力。”。其次,马克思分析了劳动力的价值和价格是怎样转化为劳动自身的价值和价格的。最后,得出资本主义条件下工资的本质,即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它所反映和体现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剥削关系。工资——这是马克思较早确立的经济学范畴。马克思在早期的研究甚至在其后的研究中经常对工资问题进行细致的

阐释,甚至是以工资作为论述的起点的。虽然理论界许多人认为马克思之所以论述工资,更多的是因为工资对于工人来说是最为现实的、可以引起的共鸣,但是,也正是通过对工资范畴的确立和对工资范畴所表现的经济关系的分析,才使得马克思一步一步深入到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本质。尤其是工资作为资产者和生产者之间的经济纽带作用,

使得这一范畴的确立和对这一范畴的分析对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关系

显得尤其重要。工资是“劳动价格”所以,工资变化——主要是降低,对于资本家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就是一个极其强大的砝码。马克思

在简单地论述了工资的通常意义之外——这种意义是无须更多地说

明的——更阐述了“工资额”确定所导致的对工人的损害:1.分工的发展使得工人转行的困难,从而导致在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工人的收入(工资)下降;2.在工人从属于资本家的情况下,吃亏的首先是工人。由于市场价格向自然价格(这应该理解为现代经济学所谓的均衡价格,也可以理解为马克思后来所分析的平均利润率所决定的价格)的靠近,使得工人只能无条件地遭到最大的损失,即“当资本家赢利时工人不一定得到好处,而当资本家亏损时工人就一定跟着吃亏”。3.由于“不同行业的工人的劳动价格的差别,比不同投资部门的利润的差别要大得多”。所以,工人不仅要为物质生活资料而斗争,而且要为谋求工作,即为谋求实现自己的获得的可能性和手段而斗争——这其实就是为谋求自主地生存而斗争。马克思从此探讨了社会可能所处的三种主要状态及其工人在其中的地位:

1.如果社会财富处于衰落状态,那么工人所受的痛苦最大;2.社会财富的增进尽管是对工人唯一有利的状态,但是由于工资提高所引起的过度劳动,由于资本是积累的劳动导致在这种状态下工人的劳动产品越来越多地被剥夺了,导致“工人自己的劳动越来越作为别人的财产同他相对立”,资本的积累扩大分工,使得工人日益“依赖于一定的、极其片面的、机器般的劳动”,劳动者之间竞争的加剧使得劳动

价格降低了;资本家之间的竞争也加剧了,大资本家使小资本家陷于破产,工人之间的竞争就更加激烈、反常和带有强制性。这些的结果是“即使在对工人最有利的社会状态中,工人的结局也必然是:劳动过度和早死,沦为机器,沦为资本家的奴隶”。3.当财富的增进达到了它可能达到的顶点,超过所需要人数的部分注定会死亡。所以,马克思总结到:“在社会的衰落状态中,工人的贫困日益加剧;在财富增进的状态中,工人的贫困具有错综复杂的形式;在达到繁荣顶点的状态中,工人的贫困持续不变”。可以说,不对工资进行研究,就无法找到工人和资本家,不对工资变化进行研究,就无法揭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关系。工资是发现雇佣劳动和资本家之间对立的经济根源的“引子”。更重要的在于,马克思不仅从工资出发探讨了工资的现代本质,更探讨了产生工人无论在财富增长和衰落仍然贫困的这种状况的原因:“贫困从现代劳动本身的本质中产生出来”。由此马克思提出的问题,表明了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尤其是他所要建立的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方面:(1)把人类的最大部分归结为抽象劳动,这在人类发展中具有什么意义?(2)主张细小改革的人不是希望提高

工资并以此来改善工人阶级的状况就是把工资的平等看作社会革命

的目标,他们究竟犯了什么错误?这说明,马克思已经隐约地看到了当时的国民经济学无法解释社会现实,更无法深入社会本质去理解和解释资本主义社会,需要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而这种思考无疑都指向了一个主题:现代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中阶级对立的经济根源到底是什么?这种经济根源通过什么样的逻辑形态进行表

达?我们之所以在这里对“工资”这一范畴进行如此详细的论述,正是因为马克思通过对工资这一工人和资本家之间最现实明显的连结纽带的认识,逐渐深入到工人和资本家经济关系的本质,从而探讨隐藏在工资背后的社会生产关系,探讨现代社会劳动的性质和社会财富增进之间的关系。探讨通过什么途径才能改变现存的社会生产关系?这些,恰恰是后来所形成的整个马克思主义体系的基本内容,更是马克思经济学体系所不断细化和完成的内容。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由于马克思确立了他自己的“工资”范畴,才开始了真正的马克思经济学体系的构建,这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在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 一般只笼统地讲述工资的职能与作用。比如, 有的认为, 工资间题是一个涉及生产和生活的极其重要而又复杂的问题。它不仅直接关系到生产的发展、职工的生活以及职工同国家、企业的关系, 而且还影响职工内部的关系, 影响到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之间, 以及干部和群众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处理得当, 使各方面的利益得到正确结合, 就有利于加强劳动人民内部的团结, 调动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 实现国民经济在高效益基础上的高速度发展。“对基本工资职能的探讨, 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在我国现阶段条件下, 基本工资职能, 从微观角度看, 它具有补偿职能和刺激职能+ 从宏观角度看, 它具有调节职能和控制职能。”

微观角度:从现象上看, 通过工资收入, 可以获得保障劳动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资料, 保证其生活水平。但透过现象, 深入到本质, 就可发现工资是用以维持劳动力再生产的对此马克思已经说得很清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