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课程教学大纲
西方哲学史(含原著选读)1教学大纲
西方哲学史(含原著选读)1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70089课程名称:西方哲学史(含原著选读)1英文名称:A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学分:4学时:68适用年级专业(学科类):哲学1年级编写人:赵俊青审稿人:张小燕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1本课程在学科体系中处于基础位置,它是修学语言哲学、逻辑哲学、科技哲学、道德哲学、政治哲学、美学和宗教哲学等部门哲学的基础,同时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哲学史的基础,还为中国哲学的学习提供了新的视角。
2在本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具体属性是哲学专业基础必修课。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1教学目标:西方哲学史这门课程是整个哲学学习的基础,主要为哲学本科生提供必要的哲学史知识,哲学修养和思维训练,奠定其理解和思考哲学问题的能力,打下学习哲学各分支学科的基础,形成对现实问题的初步判断力。
2基本要求:(1)了解哲学史的基本知识:包括希腊哲学、罗马哲学和基督教教父哲学的主要派别、人物、著作、概念、命题和论证等。
(2)理解哲学史的逻辑关联、线索和几次重大转折:希腊哲学的产生;希腊哲学的拉丁化;希腊哲学向基督教的转化等。
(3)理解哲学研究的基本领域:本体论与形而上学、认识论与方法论、伦理学与价值论和历史观与文化观等。
(3)领会哲学问题的根源与性质:哲学对人类知识的奠基;哲学对文明基础的批判;哲学作为世界观的学问等。
(三)重点和难点1重点问题是哲学家的基本概念、命题和论证;2难点问题是哲学家所要解决的哲学问题及其深层意义;3重点和难点章节是巴门尼德、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奥古斯丁等。
(四)与其他课程的关系1在先课程:哲学概论;2是以下课程基础:逻辑哲学;科技哲学;道德哲学;美学;宗教哲学等。
(五)教材及教学参考书1教材:《西方哲学史》邓晓芒赵林著高等教育出版社05年第一版;《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下卷),北京大学哲学系编,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一版。
《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
《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9140073英文名称: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学分:4学时:64课程类别:专业平台课程授课对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单位:法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修读学期:第5学期一、教学任务西方哲学史是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平台课程。
在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哲学史等课程基础上,系统教授西方哲学史方面的知识,使学生能够对西方哲学的起源、发展、本质、当代走向等问题上做出比较全面、系统的阐述,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西方哲学的超越性发展的意义,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史观,能够正确地评价西方哲学思想和当代社会思潮的价值及其当代作用。
二、教学目标1.专业知识方面。
了解哲学在西方文明中的核心地位,熟悉西方哲学产生的土壤,发展变迁的规律及当代的走向,掌握西方哲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哲学家的哲学学说以及这些哲学学说对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甚至科学技术所造成的影响。
2.专业能力方面。
增进学生对于西方哲学的了解,进而增进学生对西方文明理解的深度。
认识西方哲学在西方历史上所产生的作用,以及在以西方文明为主导的全球化过程中西方哲学对于当代中国所产生的作用。
在深入了解西方哲学的基础上比较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之间的关系。
3.综合能力方面。
能够把所学的西方哲学方面的知识应用于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和日常生活之中,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面对当代西方思潮时能够正确判断、合理取舍。
三、教学内容(一)西方哲学史导论1.教学内容:哲学与哲学史的涵义;哲学与哲学史之间的关系;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的异同;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西方哲学与当代社会思潮之间的关系。
2.教学要求:掌握哲学的内涵与哲学史的内涵,熟悉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何种程度上发展和超越了西方哲学,熟悉当代社会思潮在何种意义上源自于西方哲学的发展,了解哲学与哲学史之间的关系,了解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之间的关系。
西方哲学史(提纲)
《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古代----近代)导论一、哲学与西方哲学史(一)哲学与西方哲学(二)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二、李约瑟难题为什么近代自然科学首先兴起于西欧,而不是首先兴起于古代实用科技更发达的东方(中国)?三、为什么近代民主首先在西方出现?(一)古代民主与近代民主(二)希腊民主与中国民本四、“五四”时期的“赛先生”与“德先生”(一)“赛先生”(Science)(二)“德先生” (Democracy)第一篇:古希腊哲学(古希腊----古罗马)第一章:古希腊自然哲学(希腊神话----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一、古希腊哲学产生的背景(一)地理背景(二)社会背景1、由原始氏族向阶级社会转化:城邦的出现(Acropolis Polis)2、阶级分化(三)文化背景1、希腊神话(神话世界观)2、奥菲斯教二、早期希腊自然哲学流派(一)自然哲学(二)本原(Arche)论(宇宙生成论)1、米利都学派2、赫拉克利特( Herakleitos,B.C530- B.C.470)(三)本体论1、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 B.C.570-B.C.500)2、爱利亚学派(四)元素派(宇宙结构论)1、恩培多克勒(Empedokles,B.C.495-B.C.435)2、阿那克萨哥拉(Anaxagoras,B.C.500-B.C.428)3、德谟克利特(Demokritos,B.C.460- B.C.370)本章总结1、批判的传统2、自然主义3、存在(Being)对变化(Becoming)第二章古典时期希腊哲学一、智者派(一)何谓“智者”1、“智者”一词意义的变化2、为何出现智者运动(二)普罗泰哥拉(Protagoras B.C.481-B.C.411)1、“人是万物的尺度”2、疑神论二、苏格拉底(一)认识你自己1、自知自己无知2、不僭越与勿过分(二)美德即知识1、何谓“美德”2、何谓“知识”3、知行合一的伦理观4、追求理想的完美的人格(三)精神助产术三、柏拉图(一)相论(理念论)1、何谓“相”(idea,eidos)2、两个世界:3、“分有说”(二)知识论1、“相”—知识的对象2、认识的四等级3、灵魂回忆说(灵魂的认识功能)(三)理想国1、个人的正义(灵魂的伦理功能)2、国家的正义3、哲学家-王四、亚里士多德(一)生平与学科划分1、生平2、学科划分(二)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1、对柏拉图理念论(相论)的批判2、关于共相的问题(三)物理学(自然哲学)1、物理学的对象—自然2、四因说(四)形而上学1、形而上学的对象—是者2、十种“范畴”(Categoria,谓词的意义)(五)实践科学1、伦理观—中庸之道2、政治观—中等阶级执政第三章晚期希腊罗马哲学一、斯多亚学派(一)顺从自然(本性)而生活1、人的本性与宇宙本性一致2、顺从自然,即顺从理性3、顺从理性,即顺从神的意志,安于命运4、在内心里,用理性控制非理性的情感,达到不动心(二)人人皆兄弟与大同世界的政治理想二、伊壁鸠鲁派(Epikouros,BC341-270)(一)快乐即幸福幸福即善1、快乐在于满足自然的欲望2、快乐在于身体的健康与心灵的无纷扰(心灵宁静)3、静态的快乐高于动态的快乐(二)审慎是获得幸福的方法(三)审慎的选择在于个人的意志自由三、怀疑主义(一)存在论:肯定现象,否定本质(二)认识论1、不可知论2、悬搁判断(悬疑)(三)伦理学1、无言:也是一种生活态度2、不动心:心灵的安宁四、新柏拉图主义(一)“太一”说1、绝对的“一”2、不可言说3、完善自足的(二)“流溢”说(三)“解脱(ekstasis)”说1、净化2、艺术欣赏第二篇中世纪哲学一、何谓“中世纪”(一)作为时间概念的“中世纪”:从公元476 年西罗马灭亡至十四世纪末文艺复兴之前。
《邓晓芒: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
《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课程编号: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学时数:54 学分数: 3一、课程性质及教学目的1.课程性质西方哲学史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专业基础课)。
它是研究西欧哲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也就是研究哲学自古以来基本派别之间的矛盾和斗争,研究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矛盾发展,以及围绕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交织展开的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矛盾发展的规律的科学。
2.教学目的通过西方哲学史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西方哲学发生和发展的基本情况和大致线索,掌握西方哲学以往的哲学体系及其发展史,特别是哲学问题和哲学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史,理解重要哲学家的重要哲学思想,拓宽理论视野,增强思辨能力,提高理论水平,培养哲学思维的整体眼光、历史意识和问题意识,为进一步学习更广泛形态的哲学奠定扎实的基础。
&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开设西方哲学史课程,有利于增进学生的知识面、拓展学生的思想视野、借鉴西方哲学中的先进思想,还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将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进行比较研究,吸取其宝贵的精华。
作为人类知识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的西方哲学史,学习它对于继承前人的思想成果,锻炼和发展理论思维的能力,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它能够锻炼理论思维能力,是形成科学世界观的重要条件;第二,它能够使我们掌握人类认识发展规律,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树立唯物的辩证的科学世界观;第三,它有助于提高我们识别、分析和评价各种哲学思潮的能;第四,它有助于批判地继承人类哲学优秀遗产,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二、教学内容绪论教学时数:2学时重点难点: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的碰撞和交流、中西哲学的基本特征及对西方哲学的错误理解和借鉴、学习西方哲学史的方法、西方哲学史各个发展阶段的总体特点。
教学要求:了解和掌握以上重点难点内容。
教学内容:'1.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的碰撞和交流:2.中西哲学的基本特征及对西方哲学的错误理解和借鉴:3.学习西方哲学史的方法:4.西方哲学史各个发展阶段的总体特点:第一章古希腊罗马哲学第一节希腊哲学产生的背景及发展梗概教学时数:2学时重点难点:希腊哲学产生的背景及发展梗概—教学要求:了解希腊哲学产生的背景及发展梗概。
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
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一、引言西方哲学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科学学科,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深远的历史渊源。
本课程旨在全面介绍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关键思想家及其主要作品,以促使学生对西方哲学的理论基础和重要影响有深入的了解与认识。
通过探讨西方哲学的起源、发展和演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以及审视世界的观察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 理解西方哲学的主要概念、理论和重要思想家的观点2. 掌握西方哲学的历史发展脉络和重要思潮3. 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对西方哲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5. 培养学生的独立研究和学术写作能力三、教学内容1. 古希腊哲学1.1 前苏格拉底时期的哲学思想1.2 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哲学思想1.3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2. 中世纪哲学2.1 基督教哲学与信仰哲学2.2 圣奥古斯丁哲学思想2.3 大宗教哲学家圣托马斯·阿奎纳斯的思想3. 文艺复兴与启蒙时代的哲学3.1 文艺复兴哲学的特点与思想家3.2 启蒙运动与理性主义哲学3.3 经验主义哲学与大众启蒙4. 现代哲学4.1 康德的哲学体系4.2 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4.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历史唯物主义5. 当代哲学5.1 分析哲学与语言哲学5.2 存在主义哲学与后现代主义5.3 科学哲学与心灵哲学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术讨论,向学生介绍西方哲学的基本概念、重要思想和理论体系。
2. 学生演讲:鼓励学生进行主题演讲,分享对特定哲学思想家或学派的研究和理解。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就课程所学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和交流。
4. 教学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哲学问题和案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5. 学术写作:指导学生进行学术写作,包括研究论文、书评、学术报告等形式。
五、考核方式1.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前半学期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术论文:要求学生选择一个特定的哲学思想家或学派进行独立研究,并撰写一篇学术论文。
西方哲学史课程大纲
西方哲学史(上)教课纲要导论一. WHY ,为何要学习西方哲学史?1.西方哲学史学习对于理解世界的作用观点的演变,制度的理念,对于西方的认识,对现时代的理解。
2.西方哲学史学习对于哲学系学生的基础作用理解哲学观点的基本流变,培育哲学的基本修养,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作用,对于中国哲学的比对作用。
3.西方哲学史学习对于现代中国人的作用五四此后,翻译所带来的文化转变;现时中国哲学观点的两重性;西方哲学不只是是一种西方传统。
4.西方哲学史的学习对于思想的训练思疑,发问,界线,批评。
5.何谓“哲学即哲学史”二. WHAT ,什么是“西方”“哲学”“史”?1.何谓“西方”地理观点,文化观点,与“外国哲学” ,“欧洲哲学”这两个观点的差别公元四世纪,东西罗马分裂,拉丁世界和拜占庭帝国的差别2.何谓“哲学”什么是 Philosophy ,从 Sophy 到 Philosophy什么是西方意义上的“学”,science和logic黑格尔的“绝对知识”哲学的批评意味3.何谓“史”“史”对西方和中国意味着什么西方历史的分段,1666 年开始,古代,中世纪,近代哲学史的发源,第欧根尼·拉尔修的《有名哲学家的平生,学说和格言》黑格尔式的哲学史,逻辑发展,观点间的联系,必定性,哲学史即哲学三. HOW ,怎样学习西方哲学史?1.背景原则时代背景和个人背景,哲学与生活世界2.怜悯原则理解问题提出的缘故,解决的思路,遗存的问题3.语境原则在当时代哲学的语境中理解在哲学家个人的哲学语境中理解在文本的语境中理解4.批评原则内在逻辑的批评,系统间的批评,历史的批评四.本学期学习内容绪论第一单元一.前苏格拉底哲学二.苏格拉底期间哲学三.柏拉图四.亚里斯多德五.后亚里斯多德哲学(希腊化-罗马期间哲学)第二单元一.中世纪哲学导论二.教父哲学和奥古斯丁哲学三.经院哲学的出生四.经院哲学的兴隆与托马斯·阿奎那的哲学五.经院哲学的分裂第一单元:古希腊哲学一.前苏格拉底哲学(一)西方思想的摇篮:伊奥尼亚1.简要历史概略2.文化背景3.初期哲学的基本特色(二)初期伊奥尼亚哲学家1.泰勒斯2.阿那克西曼德3.阿那克西美尼4.伊奥尼亚哲学的几个特色:3月 3日(三)毕达格拉斯1.毕达格拉斯其人及其社团2.毕达格拉斯学说的宗教性3.主要学说4.结论(三)赫拉克利特1.概论2.万物皆流3.多中的一4.火与逻各斯3月 10日(四)巴门尼德和芝诺1.塞诺芬尼的“神”2.巴门尼德的“一”3.芝诺的“辩证法”(五)恩培多克勒和阿那克萨哥拉1.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2.阿那克萨哥拉的“努斯”说(六)原子主义者和德谟克利特1.留基伯2.德谟克利特(七)总结1.一与多的问题2.生成与变化3.客体世界4.认知主体5.逻辑的发展6.对后代影响3月 17日二.苏格拉底期间(一)智者运动1.概论a.智者的问题b.与前苏格拉底哲学的差别c.智者的历史作用2.智者的主要思想3.主要的智者a.普罗泰哥拉b.高尔吉尔3月 24日(二)苏格拉底1.平生2.苏格拉底的哲学改革3.主要学说a.哲学观点b.道德学说c.政治、宗教课说(三)小苏格拉底学派1.麦加拉派2.犬儒学派3.昔拉尼学派3月 31日-4月 7日三.柏拉图哲学1.平生、著作和哲学企图a.平生b.著作真伪问题时间问题大概分期c.柏拉图哲学的企图和系统特色2.理念(或相)的学说3.知识理论什么是真实的知识怎样认识“相”怎样获得知识4.心灵学说5.道德理论6.国家学说7.自然学说8.柏拉图和老学园派四.亚里斯多德哲学1.平生、著作及其哲学特色平生、著作、研究纲领、哲学特色2.逻辑学对于范围、对于证明3.形而上学第一哲学、批评柏拉图的理念论、存在论、对于个别与一般、形式与质料、潜伏与现实、第一推进者4.物理学运动类型、运动根源、运动实质、运动原由、自然的必定性和目的、第一推进者5.心理学灵魂的实质、灵魂与身体、灵魂的功能与类型、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主动理智与被动理智6.伦理学幸福、德行与中道、自由、正义、友情、快乐、智慧7.政治学人是政治动物、对于财富、反对柏拉图的理想国、政制、对于国家的理想8.亚里斯多德的影响及逍遥派五.后亚里斯多德哲学(希腊化-罗马哲学)(一)导论时代背景、文化特色(二)斯多葛主义1.芝诺及其学派2.宇宙论3.伦理学4.中后期斯多亚学派(三)伊毕鸠鲁主义1.伊毕鸠鲁及其学派2.准则学3.社会、伦理思想(四)思疑主义1.皮浪及其学派2.基本学说(五)犹太-希腊哲学:斐洛1.斐洛其人及其学说的意义2.喻意解经法3.对神的认识(六)新柏拉图主义1.普罗提诺与新柏拉图主义2.三一说3.可感世界4.从可感世界回到太一世界六.古希腊哲学的衰败第二单元:中世纪哲学一.中世纪哲学导论1.中世纪哲学概观2.中世纪哲学议论3.中世纪历史简介4.中世纪哲学分期二.教父哲学和奥古斯丁哲学(一)教父哲学1.概论a.希腊教父b.拉丁教父2.教父与希腊哲学3.“三位一体”与中世纪的哲学识题(二)奥古斯丁1.平生易著作2.基督教课说3.光照说辩驳思疑主义、知识的标准与根源、光照说4.神学世界观自然的次序、种质论、时间说、人的天性5.伦理思想论恶、恩情与自由意志、对于爱、6.上帝之城三.经院哲学的出生(一)概论(二)安瑟伦1.平生与著作2.崇奉追求理性3.对上帝存在的证明a.对上帝的后天证明b.对上帝的“本体论”证明4.自由意志论(三)阿伯拉尔1.平生与著作2.辩证神学3.理性伦理学(四)对于共相性质的争辩1.罗瑟林和安瑟伦的对峙2.阿伯拉尔的唯名论3.吉尔伯特的实在论4.索尔兹伯瑞的总结(五)亚里斯多德主义的流传1.阿拉伯哲学2.犹太哲学3.亚里斯多德著作的翻译4.大学的出生四.经院哲学的兴隆和托马斯·阿奎那哲学(一)概论1.巴黎的经院哲学2.英国的经院哲学3.科隆的经院哲学4.小结(二)托马斯·阿奎那1.平生易著作2.哲学与神学3.对于上帝存在的证明4.存在与实质存在、存在者、自有存在与共有存在、是这个与其所是、存在与实质5.形式与质料6.人与灵魂灵魂总论、认识论、行为论7.道德与政治五.经院哲学的分裂(一)概论法兰西斯修会――奥古斯丁主义传统――属灵派波纳文都主义激进的亚里斯多德主义77禁令(二)邓·司各特1.平生与著作2.形而上学与神学3.存在论形式与质料、共相理论、个性学说4.意志主义本体论、灵魂观、伦理观(三)威廉·奥康姆1.平生与著作2.唯名论立场3.认识论4.唯名论结果:神学与伦理学六.总结西方哲学史教课纲领(下)绪论一.何谓“近代”西方哲学从世界历史上讲,从文化上讲,从社会-政治上讲,从哲学史看“现代性(即近代性)问题”二.近代西方哲学与中世纪哲学的差别性三.近代西方哲学的基本区分1.近代哲学盛行1.经验主义2.理性主义3.启发运动4.德国古典哲学近代哲学的盛行一.文艺中兴1.概论2.马基雅维利3.彼特拉克4.托马斯·莫尔5.古典哲学中兴的整体偏向二.宗教改革1.概论2.基督教人文主义a.爱拉斯莫斯b.蒙田3.新教神学a.马丁·路德b.让·加尔文4.新教精神和近代哲学三.近代科学的出生1.概论2.哥白尼3.刻普勒4.伽利略5.哲学与近代科学近代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概论一.十七世纪哲学的系统性特色二.理性主义特色1.理性的定义2.天分观点3.多种实体观4.数学化偏向与演绎性系统三.经验主义特色1.初期经验主义特色2.英国古典经验主义的原则3.经验主义的思疑性和批评性弗兰西斯·培根一.培根的平生易著作二.科学的分类三.“四假相”说四.概括法勒内·笛卡尔一.笛卡尔的平生易著作二.哲学的目标三.哲学的方法1.笛卡尔的方法2.天分观点3.方法上的思疑五.我思1.“我思故我在”2.思和思想者3.真谛的标准六.上帝存在的证明1.上帝的存在2.错误的产生3.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七.外在世界的存在及身心关系1.物体的存在2.实体和属性3.身心关系七.笛卡尔对近代哲学的影响布莱斯·帕斯卡尔一.帕斯卡尔的平生、著作及其哲学的精神二.几何学方法的范围及其限制三.心灵说与护教课1.帕斯卡尔的心灵说2.护教课方法四.人与上帝1.人的不幸与伟大2.崇奉上帝的博弈证明托马斯·霍布斯一.霍布斯的平生易著作二.霍布斯的哲学观1.哲学的实质和目的2.哲学的分类3.哲学的方法三.霍布斯的政治哲学1.人的自然状态与自然法2.国家的产生和契约理论3.主权者的权益与臣民的自由4.议论巴鲁赫·斯宾诺莎一.斯宾诺莎的平生易著作二.斯宾诺莎的形而上学1.实体与属性2.无穷款式3.有限款式的产生4.精神与物体5.除去目的因果论三.斯宾诺莎的知识论1.知识的等级2.杂乱的经验、广泛的观点与错误3.科学的知识4.直观的知识四.斯宾诺莎的感情论1.斯宾诺莎阐述感情、行为的企图2.意动、快乐和难过3.派生的感情3.悲观与踊跃的感情4.人的奴役与自由5.对上帝理智的爱6.人类精神的永久性五.斯宾诺莎的神学政治论约翰·洛克一.洛克的平生易著作二.洛克的基本哲学原则1.知识与中庸之道2.《人类理解研究》的目的3.反对天分观点4.经验主义原则三.洛克的观点理论1.简单观点与复杂观点2.第一性质与第二性质3.简单款式与混淆款式4.实体观点5.关系观点四.洛克的语言理论1.语言概论2.广泛观点3.实在实质与名义实质五.洛克的知识论1.知识的四种形式2.知识的等级3.知识的范围4.知识的实在性六.洛克的政府论哥特弗利德·威廉·莱布尼兹一.莱布尼兹的平生、著作二.莱布尼兹的基本哲学原则三.莱布尼兹的形而上学1.纯真实体,或票据2.隐德来希与第一物质3.广延与物体4.前定和睦说四.莱布尼兹的认识论1.知觉、欲念与统觉2.天分观点五.神正论思想乔治·贝克莱一.贝克莱的平生易著作二.贝克莱的唯名论思想1.词与义2.抽象的广泛观点三.贝克莱的感知理论1.可感事物剖析2.可感事物的实在性3.物质实体的无心义性4.感知论四.有限精神与上帝1.有限精神的存在与实质2.上帝的存在与实质3.可感事物与有限精神及上帝的关系大卫·休谟一.休谟的平生易著作二.观点理论1.印象与观点2.对抽象观点的批评3.实体观点、复杂观点的剖析三.因果理论1.为何看重因果性问题2.因果性知识的剖析3.信念的实质四.思疑论和不行知论1.思疑论概括2.对古人思疑论的批评及自我定位3.不行知论五.宗教、伦理和政治思想1.否认传统对上帝的证明2.相关道德行质和道德议论的学说3.相关社会、国家的理论法国启发哲学(上)一.启发运动概说1.广义与狭义的启发观点2.宗教的批评3.政治的批评4.对道德社会生活的关注5.进步的观点6.宽容的原则二.皮埃尔·培尔三.孟德斯鸠及其法的研究四.狄德罗及其自然神论法国启发哲学(下)一.感觉主义者:孔狄亚克和爱尔维修二.百科全书派:狄德罗和达朗贝特三.唯物主义者:拉美特利和霍尔巴哈让·雅克·卢梭一.卢梭的平生易著作二.否认文化的学说三.论人类不同等的发源1.人的自然状态2.从自然状态到市民社会和政治社会四.卢梭的感情哲学五.社会契约论1.社会契约与社会中的自由2.对于“主权”及公义理论3.对于立法者与政府的理论4.议论德国古典哲学概论一.作为哲学分水岭的康德哲学二.从主观唯物主义到客观唯物主义三.神学背景四.浪漫主义背景五.“绝对”与人的问题伊曼努尔·康德一.康德的平生、著作二.康德哲学发展的概略1.初期著作和牛顿物理学2.前批评期间的哲学著作3. 1770 年的教授任职论文4.批评哲学的观点三.纯粹理性批评中的基本问题1.形而上学的一般问题2.天生知识的问题3.天生知识的区分4.康德的哥白尼革命5.《纯粹理性批评》的构造及其在整个批评哲学中的意义四.科学的知识何以可能1.空间、时间及数学何以可能2.知性的纯范围与范围的先验演绎3.范围的图型和天生综合原理4.纯粹的自然科学怎样可能5.现象与本体五.形而上学能否可能1.形而上学的对象2.对思辩形而上学的批评3.形而上学的意义六.实践理性批评和判断力批评1.实践理性批评的目标与内容2.判断力批评的思路与内容约翰·哥特利勃·费希特一.费希特的平生易著作二.哲学基根源则三.对于“自我”的学说四.对于意识的演绎五.议论弗里德利希·威廉·谢林一.平生著作及其思想的发展阶段二.自然哲学系统四.先验唯心论系统五.同一哲学乔治·威廉·弗里德利希·黑格尔一.黑格尔的平生易著作二.初期思想1.初期神学思想2.与费希特、谢林思想的关系四.精神现象学1.思辩与历史2.烦恼意识3.理性与天启五.哲学系统1.逻辑学2.哲学全书3.法哲学六.黑格尔学派与费尔巴哈1.老年黑格尔派2.青年黑格尔派3.费尔巴哈代结语:从西方哲学史到马克思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一.马克思哲学对西方哲学传统的改革二.现代西方哲学对西方哲学传统的改革---------------------------- 精选 word 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 ---------------------------- 精选 word 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
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
西⽅哲学史教学⼤纲《西⽅哲学史》教学⼤纲课程名称: 西⽅哲学史学分: 2 总学时: 32适⽤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本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理解并掌握西⽅哲学史中⼀些重要的哲学流派及其思想脉络,了解西⽅哲学从古希腊到德国古典哲学两千多年的发展演变的历史,为学⽣提供有益的思想养料、理论思维的经验和教训,培养学⽣的批判精神,锻炼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理论思维能⼒,为他们深⼊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进⼀步学习现代西⽅其他理论奠定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导论教学⽬的和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需了解本课程的研究对象,了解西⽅哲学、中国哲学、印度哲学的区别与联系,熟悉学习西⽅哲学史的意义与⽅法,掌握哲学史与哲学的关系。
教学内容:⼀、哲学史是什么(⼀)哲学的问题(⼆)哲学史与哲学的关系⼆、为什么要学习西⽅哲学史(⼀)学习西⽅哲学史的意义(⼆)学习的⽅法三、西⽅哲学史的覆盖范围(⼀)西⽅的含义(⼆)西⽅哲学、中国哲学、印度哲学的区别与联系第⼀章前苏格拉底哲学教学⽬的和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需熟悉前苏格拉底哲学关于本原的主要观点,熟悉芝诺悖论,掌握赫拉克利特的哲学、巴门尼德的存在论。
教学内容:第⼀节伊奥尼亚学派⼀、泰勒斯的“⽔是万物的本原”及这⼀命题的意义⼆、阿拉克西曼德的“⽆定性是世界的本原”三、阿拉克西美尼的⽓本原说四、赫拉克利特的哲学(⼆)逻各斯学说(三)⽣成辩证法第⼆节毕达哥拉斯学派⼀、灵魂说:灵魂不死和永恒轮回⼆、数本原说:数是万物的本原第三节爱利亚学派⼀、克塞诺芬尼的理神论:神是唯⼀的、不动的、最⾼的主宰⼆、巴门尼德的“存在”的意义辨析(⼀)存在的特性(⼆)其存在论对后世的影响三、芝诺悖论:运动和多是虚幻不实的四、麦⾥梭的正⾯论证存在的地位第四节元素派⼀、恩培多克勒的六根说:四根和爱恨⼆、阿拉克萨哥拉的种⼦和努斯说第五节德谟克⾥特的原⼦论⼀、本原说:原⼦与虚空⼆、原⼦的性质:数量、形状、顺序、位置三、认识论:影像说第⼆章智者运动和苏格拉底教学⽬的和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需了解普罗泰⼽拉的哲学观点、⾼尔吉亚的反存在论,掌握苏格拉底哲学的各主要观点及其哲学意义。
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
欧洲哲学通史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课程说明一、课程说明:本课程选用的教材是由南开大学出版冒从虎、张庆荣、王勤田编写的《欧洲哲学通史》。
本课程安排在第五学期,总共约为54课时。
二、课程基础: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学生应当具备一定的中国传统思想史知识、西方历史知识,以及一定的逻辑哲学知识,从而为其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西方哲学的本质与特征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三、适应对象:哲学专业、政治学专业和社会学专业以及其他人文学科中对西方哲学问题感性趣的本科生。
四、教学目的: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西方哲学史上所出现的诸种哲学流派的思想特征,并熟悉它们的主要代表人物以及主要的哲学命题,从而为进一步理解哲学的本质以及研究哲学理论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五、内容提要:全面系统地阐述西方哲学史中的诸种哲学流派以及它们主要代表人物的思想命题与哲学要义。
第二部分:内容及基本要求导论●基本要求:1.掌握哲学、哲学史等概念。
2.学习西方哲学史的目的、意义。
3.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及现代西方各种思潮的关系。
●参考学时:2学时●参考资料:《希腊哲学史》第一卷,汪子嵩等著,人民出版社,1983《西方哲学史》,张志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西方哲学简史》,赵敦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苏菲的世界》,贾德,作家出版社,1999《西方哲学史》,罗素,商务印书馆,1982《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册,商务印书馆,1981《西方哲学史》梯利,商务印书馆,1999●教学主要内容:一、哲学史是什么(一)哲学的问题(二)哲学史与哲学的关系二、为什么要学习西方哲学史(一)学习西方哲学史的意义(二)学习的方法三、西方哲学史的覆盖范围(一)西方的含义(二)西方哲学、中国哲学、印度哲学的区别与联系第一章古希腊罗马哲学第一节古希腊哲学的前史:神话中的哲理●基本要求:1.掌握希腊哲学的来源2.熟练掌握希腊神话世界观●参考学时:1学时●参考资料:《古希腊哲学探本》杨适,商务印书馆,2004年《希腊哲学史》第一卷,汪子嵩等著,人民出版社,1983●教学主要内容:§1.希腊神话世界观§2.最原始的自然哲学思想§3.酒神文化第二节古希腊自然哲学的兴起●基本要求:1.掌握早期自然哲学发展的历程以及思想特征2.熟练掌握主要思想家的主要思想3.了解古希腊哲学的开端及早期自然哲学的特点●参考学时:6学时●参考资料:《古希腊哲学探本》杨适,商务印书馆,2004年《希腊哲学史》第一卷,汪子嵩等著,人民出版社,1983 《西方哲学史》,张志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西方哲学简史》,赵敦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苏菲的世界》,贾德,作家出版社,1999《西方哲学史》,罗素,商务印书馆,1982《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册,商务印书馆,1981《西方哲学史》梯利,商务印书馆,1999●教学主要内容:§1.古希腊哲学的开端古希腊哲学产生的自然和社会条件,神话中的思想萌芽§2.伊奥尼亚派米利都学派,泰勒斯的水本原说,阿那克西曼德的阿派朗,阿那克西美尼的气本原说,赫拉克利特的火本原说,流变说,逻各斯,辩证法思想。
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
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一、引言本课程旨在介绍西方哲学的历史背景、思想流派、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帮助学生了解西方哲学的发展脉络,理解各个时期的主要哲学思想,提高对西方哲学体系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古代哲学本部分主要介绍古希腊哲学的起源和发展,包括早期自然哲学家、智者学派、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同时,还将涉及罗马哲学的相关内容,如西塞罗、塞内卡等。
2、中世纪哲学本部分将介绍中世纪欧洲的宗教哲学和世俗哲学,包括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司各特等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还将涉及伊斯兰哲学的相关内容。
3、近代哲学本部分将介绍近代欧洲哲学的兴起和发展,包括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经验主义、理性主义、浪漫主义哲学等。
同时,还将涉及现代哲学的开端——笛卡尔和尼采等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4、现代哲学本部分将介绍现代欧洲哲学的演变及其主要流派,包括现象学、存在主义、分析哲学等。
同时,还将涉及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相关内容,如皮尔士、詹姆士等。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解、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西方哲学史的知识。
四、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将采用论文撰写、课堂表现、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进行综合评价。
具体要求如下:1、论文撰写:学生需撰写一篇关于西方哲学史某一代表人物或流派的研究论文,字数不少于3000字。
论文需按照学术规范进行排版和引用文献。
2、课堂表现:学生需按时参加课堂讲解和小组讨论,积极参与课堂互动,遵守课堂纪律。
3、小组讨论:学生需按照教师安排参加小组讨论,认真准备讨论内容,积极发表观点和意见。
4、其他: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其他考核形式和要求。
西方哲学史考研笔记一、导言西方哲学史是一门研究西方哲学思想发展历程的学科,它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旨在为准备考研的同学提供一份关于西方哲学史的考研笔记,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该学科的知识。
二、古希腊哲学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起源,它包括了早期自然哲学家和智者学派的思想。
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
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一、引言
西方哲学史教学的重要性和目的
研究西方哲学史的意义
教学目标和学习要点
二、古希腊哲学的起源与发展
1. 古希腊哲学的背景和前提条件
2. 初期哲学家及其思想
3. 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
4. 柏拉图的理念主义哲学
5.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和逻辑学
三、中世纪哲学的兴盛与纷争
1. 基督教哲学的兴起
2. 哲学与神学的关系
3. 彼得·康坦的哲学思想
4. 理性主义与经院哲学的辩证
5. 托马斯·阿奎那的理性主义哲学
四、文艺复兴与启蒙时代的哲学变革
1. 文艺复兴对哲学的影响
2. 基础主义和经验主义的争论
3. 笛卡尔的唯理主义思想
4. 洛克的经验主义哲学
5. 康德的启蒙哲学和批判哲学
五、近代哲学的分歧与发展
1. 德国古典哲学的显学派
2. 哈威洛克和实用主义的兴起
3. 尼采和存在主义的兴起
4. 康德的后继者和重建批判哲学
5. 西方哲学的多元化与当代分歧
六、现代西方哲学的主要流派与思潮
1. 逻辑实证主义与分析哲学
2. 语言哲学与诗性转向
3. 结构主义和后现代哲学
4. 弗洛伊德与精神分析学
5. 当代伦理学与政治哲学
七、西方哲学史的影响及其现实意义
1. 西方哲学史的传播与影响
2. 西方哲学史对现代科学的影响
3. 西方哲学史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
4. 西方哲学史对个人思考和人文素养的培养结语
回顾西方哲学史的学习内容和过程
总结西方哲学史对学生的借鉴和启示
展望西方哲学史教学的未来发展。
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
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孟彦文编写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326 目录前言 (330)一、本课程性质、编写目的、课程简介 (330)二、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330)三、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330)第一编古希腊哲学 (331)第一章早期希腊自然哲学 (331)第一节伊奥尼亚哲学 (331)一、古希腊哲学产生的背景 (331)二、古希腊哲学的基本特征。
(331)三、米利都学派 (332)四、赫拉克利特 (332)第二节南意大利哲学 (333)一、毕达哥拉斯学派 (333)二、爱利亚学派的存在哲学 (333)第三节多元论哲学 (334)一、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 (334)二、阿纳克萨戈拉的种子论 (334)三、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 (334)思考题 (334)参考书 (334)第二章古典时期的希腊哲学 (336)第一节智者运动 (336)一、说明 (336)二、普罗泰戈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336)三、高尔吉亚 (336)第二节苏格拉底 (337)一、苏格拉底的生平 (337)二、认识你自己 (337)三、德性即知识 (337)四、“是什么”的问题 (337)第三节柏拉图 (338)一、柏拉图的生平 (338)二、柏拉图哲学的核心概念是理念。
(338)三、柏拉图的两个世界。
(338)四、柏拉图的灵魂学说。
(338)五、柏拉图对理念论的反思和修正。
(339)第四节亚里士多德 (339)一、亚里士多德的生平 (339)二、亚里士多德的方法 (339)三、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本原论 (339)西方哲学史四、亚里士多德的运动学说 (340)五、亚里士多德的存在-实体论 (340)思考题 (340)参考书 (340)第三章晚期希腊哲学 (342)第二编中古哲学 (343)第一章教父哲学 (343)第一节护教学者和教父哲学的体系初创者 (343)一、护教学者的基本思想 (343)二、教父哲学的体系初创者:基督教的亚历山大里亚学派 (344) 第二节奥古斯丁 (345)一、生平以及思想之起点 (345)二、上帝从虚无中创造世界 (345)三、灵魂的不朽、堕落和拯救 (345)四、历史神学 (345)第三节教父哲学的尾声及早期经院哲学 (346)一、伪狄奥尼修斯 (346)二、波爱修 (346)思考题 (346)参考书 (346)第二章经院哲学 (347)第一节早期经院哲学 (347)一、经院哲学的根本特征和问题 (347)二、爱留根纳 (347)三、安瑟尔谟 (348)第二节托马斯.阿奎那 (348)一、哲学与神学 (348)二、存在、本质及其他 (349)三、上帝存在的证明 (349)四、灵魂与认识 (349)第三节经院哲学的解体 (349)一、罗吉尔.培根 (349)二、邓斯.司各脱 (350)三、威廉.奥卡姆 (350)四、艾克哈特 (351)思考题 (351)参考书 (351)第三编近代哲学 (353)第一章经验论和唯理论 (353)第一节引论 (353)一、近代哲学的历史背景 (353)二、近代哲学的特点 (353)第二节培根 (354)327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328一、四假相说 (354)二、知识的经验来源和经验归纳法 (354) 第三节笛卡尔 (354)一、方法论原则 (354)二、怀疑的方法 (355)三、天赋观念论 (355)四、第一原理以及实体说 (355)五、身心关系 (355)第四节霍布斯 (355)一、认识论和方法论 (355)二、自然哲学 (356)第五节洛克 (356)一、对天赋观念的批判 (356)二、经验与观念 (356)三、知识 (357)第六节斯宾诺莎 (357)一、实体 (357)二、样式 (357)三、属性 (357)四、认识论 (357)五、伦理学 (357)第七节巴克莱 (358)一、存在就是感知被感知 (358)二、事物是观念的集合 (358)三、物质是虚无 (358)四、精神实体 (358)第八节莱布尼茨 (358)一、单子论 (358)二、认识论 (359)第九节休谟 (359)一、印象和观念 (359)二、对实体的存疑 (359)三、知识论 (360)四、宗教怀疑论 (360)思考题 (360)参考书 (360)第二章法国启蒙运动 (361)第一节引论 (361)第二节孟德斯鸠 (361)一、法的精神 (361)二、政体的性质和动力原则 (362)三、权力分立与政治自由 (362)第三节卢梭 (362)西方哲学史一、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362)二、社会不平等的发展阶段 (363)三、社会契约论 (363)第四节拉美特利 (363)一、心灵和身体的关系 (363)二、人是机器 (364)三、无神论思想 (364)第五节霍尔巴赫 (365)一、自然的整体性和必然性 (365)二、对宗教的批判 (365)思考题 (366)参考书 (366)第四编德国古典哲学 (367)第一节康德 (367)一、德国古典哲学的基本问题同时也是康德哲学的基本问题 (367)二、理论理性 (367)三、实践理性 (369)四、判断力 (369)第二节费希特 (370)一、知识学的基本原理 (370)二、理论知识学的基础 (370)三、实践知识学的基础 (370)第三节谢林 (371)一、自然哲学 (371)二、先验哲学 (371)三、同一哲学 (371)四、启示哲学 (371)第四节黑格尔 (371)一、黑格尔的生平简介 (371)二、黑格尔哲学的问题 (372)三、精神现象学 (372)四、逻辑学 (373)五、辩证法 (373)六、形而上学的终结 (374)思考题 (374)参考书 (374)329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330前言一、本课程性质、编写目的、课程简介课程性质:哲学专业必修课编写目的:为了让学生从对西方哲学史这门课程从宏观上加以把握,了解西方哲学史的基本内容、基本线索以及重点、难点,我们编写了本门的教学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哲学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西方哲学史
课程编码:1100002124
学分及学时:2学分理论学时36学时(其中理论课36学时)
适用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
开课学期:第一学期
开课部门:计算机与互联网学院
先修课程:
考核要求:考查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西方哲学史》,全增嘏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
2、《欧洲哲学史教程》,部分高等师范院校教师编写,福建人民出版社,1988年
3、《西方哲学原著选读》,北大哲学系编,商务印书馆,1985年
4、《哲学史讲演录》,黑格尔(德),商务印书馆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属于大学文理基础课人文类或文史政等专业的专业教育课。
本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西方哲学发展历史的介绍,展示西方重要思想家的重要哲学思想,揭示西方哲学发展的逻辑和一般规律。
通过西方哲学史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西方哲学发生和发展的基本情况和大致线索,理解重要哲学家的重要哲学思想,拓宽理论视野,增强思辨能力,提高理论水平。
本课程包括了古希腊哲学、基督教哲学、近代英国和欧洲大陆各国哲学的教学。
讲授中,应当侧重于西方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的揭示。
注重启发和哲学理论深度的挖掘。
课前及课后,应当及时布置有关哲学原著的阅读。
三、课程学时分配
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结合课外阅读和课堂讨论,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教学方式。
考核方式为考试。
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评定。
其中,平时成绩占40%(书面作业、原著阅读情况检查和上课出勤情况的检查各占一半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
占60%。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
第一章古希腊罗马哲学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西方哲学的起源,理解古希腊罗马时期重要哲学家的主要哲学著作和重要哲学思想。
1、使学生了解古代希腊和罗马社会和哲学起源发展的关系。
2、使学生掌握古代哲学本体论的基本内涵。
3、了解古代西方各主要哲学流派和主要哲学家的基本思想。
4、准确理解古代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范畴。
教学时数:10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早期希腊哲学
一、伊奥尼亚学派
二、南意大利学派
第二节中期希腊哲学
一、智者和原子论先驱
二、原子论
三、理念论的起源和发展
四、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及对哲学历史的批判总结
第三节晚期希腊哲学
一、晚期苏格拉底学派
二、晚期原子论和伊壁鸠鲁哲学
第四节古代罗马哲学
考核要求:
1、基本概念
1.1 本原或“始基”
1.2 原子
1.3 理念
1.4 数与和谐
1.5 “四因”
1.6 “存在”与“非存在”
1.7 “四根”
1.8 “形而上学”
2、基本命题或基本思想
2.1 “水是万物的始基”
2.2 “一切皆流,无物常住”
2.3 “美在和谐”
2.4 “飞矢不动”
2.5 “认识你自己”
2.6 “学习就是回忆”
2.7 “实体是不表述主体并存在于主体之外的”
2.8 “美德即是中道”
2.9 “幸福是肉体的无痛苦和精神的无纷扰”
3、综合理解
3.1 哲学本体论的起源,自然哲学的历史价值
3.2 原子论与理念论的对立及其实质
3.3 先验论哲学对教育学的影响
3.4 亚里士多德对哲学史的批判和总结
3.5 “原子论”的起源和发展
3.6 “伊壁鸠鲁主义”对伦理学的贡献及其历史局限性
第二章基督教哲学和文艺复兴时期哲学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基督教和基督教哲学的发生和发展的大致线索,理解经院哲学及其基本特征,理解唯名论和唯实论的争论实质,理解文艺复兴运动人本主义的基本思想及其实质。
1、使学生理解基督教的起源、发展和基本教义。
2、使学生初步理解哲学和宗教的联系和区别。
3、明确唯名论和唯实论争论的实质,理解人本主义的思想实质。
4、明确中世纪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范畴。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教父哲学
一、教父和教父哲学
二、德尔图良和奥古斯丁
第二节基督教及其教义
一、基督教的兴起和发展
二、基督教教义及哲学意义
第三节唯名论和唯实论
一、唯名论和唯实论争论的实质
二、唯名论和唯实论的主要思想代表
第四节文艺复兴哲学
一、文艺复兴运动
二、人本主义和自然哲学
考核要求:
1、基本概念
1.1 教父
1.2 基督教
1.3 唯名论和唯实论
1.4 自然哲学
2、基本命题或基本思想
2.1 “正因为荒谬,所以才要信仰”
2.2 “没有上帝的旨意,一根头发也不会掉下来”
2.3 “三位一体”
2.4 “奥卡姆的剃刀”
2.5 托玛斯-阿奎那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
3、综合理解
3.1 经院哲学的特征
3.2 唯名论和唯实论争论的焦点及其实质
3.3 基督教的基本教义
3.4 文艺复兴时期人本主义的思想内涵及其历史局限性
第三章十七世纪英国和大陆各国哲学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近代西方哲学的兴起原因和思想转折,理解唯理论和经验论分歧的要害和争论的实质,理解哲学认识论的主要思维方式和提出的重大哲学问题,理解近代西方哲学发展的基本逻辑线索。
1、使学生理解近代西方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范畴。
2、使学生理解经验论和唯理论争论的焦点和实质。
3、明确哲学认识论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思维方式。
4、学会区分具体科学和哲学的不同的“真理”标准。
5、进一步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理解。
教学时数:10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十七世纪英国哲学
一、培根的哲学
二、霍布斯的哲学
三、洛克的哲学
四、贝克莱的哲学
五、休谟的哲学
第二节十七世纪欧洲大陆各国哲学
一、笛卡耳的哲学
二、斯宾诺莎的哲学
三、莱布尼兹的哲学
考核要求:
1、基本概念
1.1 “真正的分子”和“形式”
1.2 “单子”
1.3 “四种假象”
1.4 感觉和反省
1.5 天赋(内在)观念
1.6 “心灵”、“物体”、“上帝”
2、基本命题或基本思想
2.1 “我思想,所以我存在”
2.2 “存在即是被感知”
2.3 “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
2.4 “认识永远无法超越人的感觉”
2.5 “人是自然的仆役和解释者”
2.6 “知识归根到底都是导源于经验的”
3、综合理解
3.1 培根的归纳方法的历史价值及局限
3.2 洛克关于物体的“两种性质”理论及其与不可知哲学之间的联系
3.3 笛卡耳关于“思想客观性”的理论与近代哲学历史的转折
3.4 贝克莱对唯物主义的批判
3.5 莱布尼兹辩证思想及其对经验论的批判
3.6 唯理论和经验论对立的实质及对后来哲学的影响
3.7 洛克和霍布斯的政治和人性理论的比较
第四章十八世纪法国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十八世纪法国战斗的无神论和机械唯物论的实质和特征,理解启蒙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
同时,加深了解德国哲学的基本发展线索和基本特征,理解辩证法的实质和意义,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和重大理论意义。
1、使学生了解十八世纪西方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范畴。
2、是学生理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思维方式的基本内涵及其对立。
3、理解法国战斗无神论的历史意义。
4、理解德国古典哲学的理论特色和深刻的思辨。
5、明确西方近代哲学的历史价值和历史局限性,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历史必然
性。
教学时数:10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十八世纪法国哲学
一、早期启蒙思想家的哲学思想
二、战斗无神论思想
第二节德国古典哲学
一、康德的哲学
二、费希特和谢林的哲学
三、黑格尔的哲学
四、费尔巴哈的哲学
考核要求:
1、基本概念
1.1“先天综合判断”
1.2绝对理念
1.3“三权分立”
1.4“主权在民”
1.5“现象”和“自在之物”
1.6“矛盾”
2、基本命题或基本思想
2.1 “人是机器”
2.2 “自我设定自我、非我及两者的统一”
2.3 “法是自然的本性”
2.4 “人为自然立法”
2.5 “凡是合理的就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就是合理的”
2.6 “人是人的作品,是文化、历史的产物”
3、综合理解
3.1 十八世纪法国哲学对宗教的批判及其意义
3.2 思想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世界观的形成
3.3 康德在哲学中的“哥白尼式的革命”及其理论缺陷
3.4 康德关于“美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的论述
3.5 黑格尔辩证思想及其历史贡献
3.6 费尔巴哈对宗教和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及其人本主义思想
3.7 德国古典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
撰写人:周丽华
审核人:万为清
学院院长:晏小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