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解读内控指引16号—合同管理》

合集下载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 16 号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 16 号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 16 号的重要性在于规范和指导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参考。

该指引的内容涉及企业内部控制的各个方面,对企业管理和经营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本文中,将深入探讨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 16 号的内容及其重要性,并共享一些个人观点和理解。

一、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 16 号的内容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 16 号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内部控制基本理念和原则:该部分详细阐述了内部控制的基本理念和原则,包括全面性、持续性、科学性和风险防控等方面的内容,为企业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提供了指导。

2.内部控制的组织框架:该部分主要包括内部控制的组织结构、职责划分和运行机制等内容,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组织框架进行了详细规定,为企业实施内部控制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指引。

3.内部控制的评价和监督:该部分主要包括内部控制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和监督程序等内容,为企业对内部控制的实施和运行进行评估和监督提供了具体的指导。

4.内部控制的改进和完善:该部分详细阐述了企业内部控制改进和完善的方法和程序,为企业持续改进和加强内部控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二、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 16 号的重要性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 16 号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规范性指导作用:该指引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提出了全面而有针对性的要求,具有很强的规范性和指导作用,有利于企业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企业管理和经营水平。

2.提高风险防控能力:该指引对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防控做出了详细的规定,有助于企业加强对各类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提高企业的风险应对能力,保障企业的稳健经营。

3.促进企业持续改进:该指引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估和监督提出了具体要求,有助于企业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采取改进措施,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的持续改进和完善。

4.增强投资者信心:企业内部控制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投资者的利益,而该指引的实施能够有力地提升企业的透明度和治理水平,增强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财政部解读内控指引之合同管理

财政部解读内控指引之合同管理

编号:_______________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财政部解读内控指引之合同管理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分*同订>>:阶段同后评浙股三、合同各环节的主要风险点及管控措施(一)合同调查合同订立前,企业应当进行合同调查,充分了解合同对方的主体资格、信用状况等有关情况,确保对方当事人具备履约能力。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忽视被调查对象的主体资格审查,对方当事人不具有相应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或不具备特定资质,或与无权代理人、无处分权代理人签订合同,导致合同无效,或引发潜在风险;在合同签订前错误判断被调查对象的信用状况,或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没有持续关注对方的资信变化,致使企业蒙受损失;对被调查对象的履约能力给出不当评价,导致合同对方当事人难以满足生产经营需要。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审查被调查对象的身份证件、法人登记证书、资质证明、授权委托书等证明原件,必要时,可通过发证机关查询证书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在充分收集相关证据的基础上评价主体资格是否恰当。

第二,获取调查对象经审计的财务报告、以往交易记录等财务和非财务信息,分析其获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评估其财务风险和信用状况,并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持续关注其资信变化,建立和及时更新合同对方的商业信用档案。

第三,对被调查对象进行现场调查,实地了解和全面评估其生产能力、技术水平、产品类别和质量等生产经营情况,分析其合同履约能力。

第四,与被调查对象的主要供应商、客户、开户银行、主管税务机关和工商管理部门等沟通,了解其生产经营、商业信誉、履约能力等情况。

(二)合同谈判初步确定拟签约对象后,企业内部的合同承办部门应当在授权范围内与对方进行合同谈判,按照自愿、公平原则,磋商合同内容和条款,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

财政部解读18项企业内控指引解读

财政部解读18项企业内控指引解读

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 (1)—财政部会计司司长刘玉廷解读《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1)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 (19)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第2号——发展战略 (25)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第3号——人力资源 (32)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 (38)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第5号——企业文化 (44)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第6号——资金活动 (49)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 (63)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 (69)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第9号——销售业务 (80)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第10号——研究与开发 (85)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第11号——工程项目 (89)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第12号——担保业务 (98)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第13号——业务外包 (104)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第14号——财务报告 (109)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第15号——全面预算 (117)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 (126)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第17号——内部信息传递 (131)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第18号——信息系统 (137)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财政部会计司司长刘玉廷解读《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4月26日,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国资委、银监会、保监会等部门在北京召开联合发布会,隆重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以下简称配套指引)。

该配套指引连同2008年5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共同构建了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自2011年1月1日起首先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扩大到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施行;在此基础上,择机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施行。

财政部内部控制指引

财政部内部控制指引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1)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通知 (8)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11)控制环境类指引 (11)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 号——组织架构 (11)第一章总则 (11)第二章组织架构的设计 (12)第三章组织架构的运行 (13)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 号——发展战略 (15)第一章总则 (15)第二章发展战略的制定 (15)第三章发展战略的实施 (16)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3 号——人力资源 (18)第一章总则 (18)第二章人力资源的引进与开发 (19)第三章人力资源的使用与退出 (20)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 号——社会责任 (22)第一章总则 (22)第二章安全生产 (23)第三章产品质量 (24)第四章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 (24)第五章促进就业与员工权益保护 (25)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5 号——企业文化 (27)第一章总则 (27)第二章企业文化的建设 (27)第三章企业文化的评估 (28)控制活动类指引 (30)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6 号——资金活动 (30)第一章总则 (30)第二章筹资 (31)第三章投资 (33)第四章营运 (35)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 号——采购业务 (37)第一章总则 (37)第二章购买 (38)第三章付款 (40)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 号——资产管理 (42)第一章总则 (42)第二章存货 (43)第三章固定资产 (45)第四章无形资产 (46)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9 号——销售业务 (48)第一章总则 (48)第二章销售 (48)第三章收款 (50)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0 号——研究与开发 (51)第一章总则 (51)第二章立项与研究 (51)第三章开发与保护 (53)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1 号——工程项目 (54)第一章总则 (54)第二章工程立项 (55)第三章工程招标 (56)第四章工程造价 (58)第六章工程验收 (60)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2 号——担保业务 (62)第一章总则 (62)第二章调查评估与审批 (63)第三章执行与监控 (64)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3 号——业务外包 (67)第一章总则 (67)第二章承包方选择 (68)第三章业务外包实施 (69)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4 号——财务报告 (71)第一章总则 (71)第二章财务报告的编制 (72)第三章财务报告的对外提供 (74)第四章财务报告的分析利用 (74)控制手段类指引 (76)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5 号——全面预算 (76)第一章总则 (76)第二章预算编制 (77)第三章预算执行 (78)第四章预算考核 (79)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 号——合同管理 (81)第二章合同的订立 (82)第三章合同的履行 (83)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7 号——内部信息传递 (86)第一章总则 (86)第二章内部报告的形成 (87)第三章内部报告的使用 (88)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8 号——信息系统 (89)第一章总则 (89)第二章信息系统的开发 (90)第三章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维护 (91)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 (93)第一章总则 (93)第二章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 (94)第三章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 (95)第四章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 (96)第五章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98)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 (100)第一章总则 (100)第二章计划审计工作 (101)第三章实施审计工作 (102)第四章评价控制缺陷 (104)第五章完成审计工作 (105)第六章出具审计报告 (106)第七章记录审计工作 (110)附录: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参考格式 (110)1. 标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110)2. 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112)3. 否定意见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113)4. 无法表示意见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114)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文件银监会保监会财会[2010]11号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通知中直管理局,铁道部、国管局,总后勤部、武警总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审计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审计局,中国证监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监管局,中国证监会上海、深圳专员办,各保监局、保险公司,各银监局、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资产管理公司,各省级农村信用联社,银监会直接管理的信托公司、财务公司、租赁公司,有关中央管理企业:为了促进企业建立、实施和评价内部控制,规范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审计行为,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会[2008]7号),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等18项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以下简称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现予印发,自2011年1月1日起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施行;在此基础上,择机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施行。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新解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新解

一、单选题1、企业应当建立合同履行情况评估制度,至少于()对合同履行的总体情况和重大合同履行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评估.A、每月月初B、每月月末C、每年年末D、每年年初【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答案解析】企业应当建立合同履行情况评估制度,至少于每年年末对合同履行的总体情况和重大合同履行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评估。

2、在《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文件中所称()是指企业与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等平等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A、合同B、指引C、管理D、内部控制【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答案解析】《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文件中所称合同,是指企业与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等平等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3、合同文本一般由()起草、法律部门审核。

A、企业管理部门B、法律部门C、财务部门D、业务承办部门【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答案解析】合同文本一般由业务承办部门起草、法律部门审核。

4、正式对外订立的合同,应当由()或由其授权的代理人签名或加盖有关印章。

A、财务部门主管B、企业法定代表人C、企业股东D、业务部主管【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答案解析】正式对外订立的合同,应当由企业法定代表人或由其授权的代理人签名或加盖有关印章。

5、企业应当建立()制度。

合同经编号、审批及企业法定代表人或由其授权的代理人签署后,方可加盖合同专用章。

A、合同专用章保管B、法人章保管C、财务专用章保管D、主管签章保管【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答案解析】企业应当建立合同专用章保管制度。

合同经编号、审批及企业法定代表人或由其授权的代理人签署后,方可加盖合同专用章。

6、企业应当加强合同纠纷管理,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发生纠纷的,应当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在规定时效内与()协商并按规定权限和程序及时报告。

A、对方子女B、对方配偶C、对方当事人D、对方公司主管【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答案解析】企业应当加强合同纠纷管理,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发生纠纷的,应当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在规定时效内与对方当事人协商并按规定权限和程序及时报告。

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

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

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10月18日,财政部会计司在网站上发布了《关于贯彻执行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及应用指引的通知》。

通知中,针对最近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进行了解读和解释。

以下是本文对此的详细解读。

一、背景《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是财政部会计司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共同制定的。

为了深入贯彻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和应用指引,推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该指引对合同管理进行了全面规范。

二、主要内容该指引从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收款及纠纷解决等方面,详细规定了企业内部控制的要求。

其中,合同管理要素的建立、执行、监督和反馈,合同文件的审批和备案,合同的变更和解除等都有具体细则。

三、突出亮点1.合同分类:将合同分为产品、工程和服务类,从而更全面全面考虑不同合同的特点及管理要求。

2.内控要素细化:在其他内部控制要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合同管理要素的建立、执行、监督和反馈等内容。

3.建立清单备案制度:对公司合同签署时应建立清单,并建立备案制度,确保所有合同都能够得到规范执行和有效监管。

四、对企业的意义该指引是对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要求的全面规范,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实现有效的合同管理。

通过规范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收款及纠纷解决环节,能够提升企业合同管理的规范化水平,有效防范风险和减少纠纷。

对于大型集团公司、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等,也能够在合同管理方面提供更明确的管理标准,规范内部控制体系。

五、具体操作1.加强学习:企业应认真学习《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的内容及相关规定。

2.合同清单制度:在签订新合同时,建立清单制度,做好审批和备案工作,并对现有合同进行规范管理。

3.合同管理制度:建立完备的合同管理制度,从合同管理的建立、执行、监督和反馈等方面入手,确保控制措施科学合理,后果可控。

综上,该指引虽然涉及的领域狭小,但在企业内部控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促进企业合同管理的规范化、专业化和科学化,实现有效的风险防范和内部管理。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三个指引第十六章 合同管理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三个指引第十六章 合同管理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三个指引第十六章合同管理第十六章合同管理合同是企业与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等平等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企业与职工签订的劳动合同,不适用本章。

市场经济就是合同经济。

合同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中最为疏忽和薄弱的环节之一。

如果企业未订立合同、未经授权对外订立合同、合同对方主体资格未达要求、合同内容存在重大疏漏和欺诈,会导致企业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如果合同未全面履行或监控不当,又可能导致企业诉讼失败,经济利益受损;如果合同纠纷处理不当,则会损害企业利益、信誉和形象。

为此,我们制定了合同管理应用指引,有针对性地提出:一是,企业对外发生经济行为,除即时结清方式外,应当订立书面合同。

对于影响重大、涉及较高专业技术或法律关系复杂的合同,应当组织法律、技术、财会等专业人员参与谈判,必要时可聘请外部专业人员参与相关工作;谈判过程中的重要事项和参与谈判人员的主要意见,应当予以记录并妥善保存。

二是,企业应当根据协商、谈判结果,拟定合同文本,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并严格进行审核。

合同文本须报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审查或备案的,应当履行相应程序。

三是,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与对方当事人签署合同。

正式对外订立的合同,应当由企业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理人签名或加盖有关印章。

属于上级管理权限的合同,下级单位不得签署。

四是,企业应当加强合同信息安全保密工作,未经批准,不得以任何形式泄漏合同订立与履行过程中涉及的商业机密或国家机密。

五是,企业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严格履行合同,对合同履行实施有效监控,发现有显失公平、条款有误或对方有欺诈行为等情形,或因政策调整、市场变化等客观因素,已经或可能导致企业利益受损,应当按照规定程序及时报告,并经双方协商一致,按照规定权限和程序办理合同变更或解除事宜;存在合同纠纷情形的,应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在规定时效内与对方当事人协商并按照规定权限和程序及时报告,协商无法解决的,根据合同约定选择仲裁或诉讼方式解决。

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

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

拟定合同文本的管理(指引第6条)
• 企业应当根据协商、谈判等的结果,拟订合同文本, 按照自愿、公平原则,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 责任,做到条款内容完整、表述严谨准确、相关手 续齐备,避免出现重大疏漏。 • 合同文本一般由业务承办部门起草,法律部门审核。 重大合同或法律关系复杂的特殊合同应当由法律部 门参与起草。 国家或行业有合同示范文本的,可以 优先选用,但对涉及权利义务关系的条款应当进行 认真审查,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修改。 • 合同文本须报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审查或备案的, 应当履行相应程序。
合同履行情况的评估(指引第16条)
• 企业应当建立合同履行情况评估制度, 至少 于每年年末对合同履行的总体情况和重大合同 履行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评估, 对分析评估 中发现合同履行中存在的不足,应当及时加以 改进。
• 企业应当健全合同管理考核与责任追究制度。 对合同订立,履行过程中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 应当追究有关机构或人员的责任。
• 订立合同前的管理,拟定合同文本的管理, 合同文本的审核,签署合同,合同专用章 保管制度,合同信息的安全保密。
订立合同前的管理(指引第5条)
• 企业对外发生经济行为,除即时结清方式外, 应当订立书面合同。合同订立前,应当充分了 解合同对方的主体资格、信用状况等有关内容, 确保对方当事人具备履约能力。 • 对于影响重大、涉及较高专业技术或法律关系 复杂的合同,应当组织法律、技术、财会等专 业人员参与谈判,必要时可聘请外部专家参与 相关工作。 • 谈判过程中的重要事项和参与谈判人员的主要 意见,应当予以记录并妥善保存.
对合同管理实施内部控制的总体要求
• 本指引第四条:
• 企业应当加强合同管理,确定合同归口管 理部门,明确合同拟定、审批、执行等环 节的程序和要求,定期检查和评价合同管 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相应控制措施,促 进合同有效履行,切实维护企业的合法权 益。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合同管理选择题1 企业与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等平等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是()。

合同2 企业严格履行合同应当遵循的原则是()。

诚实信用3 负责审核业务承办部门起草的合同文本的部门是()。

法律部门4 不适用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的是()。

企业与职工签订的劳动合同5 企业对影响重大或法律关系复杂的合同文本,应当组织内部相关部门进行()。

审核6 企业对外发生的经济行为,除即时结清方式外,都应当订立()。

书面合同7 企业严格履行合同应当遵循的原则是()。

诚实信用8 不适用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的是()。

企业与职工签订的劳动合同9 合同经编号、审批及企业法定代表人或由其授权的代理人签署后,方可()。

加盖合同专用章10 企业对影响重大或法律关系复杂的合同文本,应当组织内部相关部门进行()。

审核11 不适用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的是()。

企业与职工签订的劳动合同12 合同生效后,企业就质量、价款、履行地点等内容与合同对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

协议补充13 企业严格履行合同应当遵循的原则是()。

诚实信用14 上级单位应当加强对下级单位合同订立、履行情况的()。

监督检查15 企业对影响重大或法律关系复杂的合同文本,应当组织内部相关部门进行()。

审核16 企业与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等平等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是()。

合同17 合同经编号、审批及企业法定代表人或由其授权的代理人签署后,方可()。

加盖合同专用章18 不适用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的是()。

企业与职工签订的劳动合同19 上级单位应当加强对下级单位合同订立、履行情况的()。

监督检查20 企业对外订立合同,属授权签署合同的,应当()。

签署授权委托书21 企业对外发生的经济行为,除即时结清方式外,都应当订立()。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

【发布单位】财政部【发布文号】【发布日期】2010-05-23【生效日期】2010-05-23【失效日期】【所属类别】政策参考【文件来源】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第一条为了促进企业加强合同管理,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第二条本指引所称合同,是指企业与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等平等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企业与职工签订的劳动合同,不适用本指引。

第三条第三条企业合同管理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风险:(一)未订立合同、未经授权对外订立合同、合同对方主体资格未达要求、合同内容存在重大疏漏和欺诈,可能导致企业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二)合同未全面履行或监控不当,可能导致企业诉讼失败、经济利益受损。

(三)合同纠纷处理不当,可能损害企业利益、信誉和形象。

第四条第四条企业应当加强合同管理,确定合同归口管理部门,明确合同拟定、审批、执行等环节的程序和要求,定期检查和评价合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相应控制措施,促进合同有效履行,切实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第二章合同的订立第五条第五条企业对外发生经济行为,除即时结清方式外,应当订立书面合同。

合同订立前,应当充分了解合同对方的主体资格、信用状况等有关内容,确保对方当事人具备履约能力。

对于影响重大、涉及较高专业技术或法律关系复杂的合同,应当组织法律、技术、财会等专业人员参与谈判,必要时可聘请外部专家参与相关工作。

谈判过程中的重要事项和参与谈判人员的主要意见,应当予以记录并妥善保存。

第六条第六条企业应当根据协商、谈判等的结果,拟订合同文本,按照自愿、公平原则,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做到条款内容完整,表述严谨准确,相关手续齐备,避免出现重大疏漏。

合同文本一般由业务承办部门起草、法律部门审核。

重大合同或法律关系复杂的特殊合同应当由法律部门参与起草。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防范经营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企业。

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特定类型企业的内部控制有特殊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为实现经营目标,合理保证企业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在企业内部采取的一系列制度安排、组织措施、业务流程、信息交流和监督评价等控制活动。

第四条企业内部控制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全面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涵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二)重要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对企业重要业务和事项实施重点控制。

(三)制衡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在企业内部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

(四)适应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

(五)成本效益原则。

内部控制应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第二章内部控制环境第五条企业应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环境,包括治理结构、组织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企业文化、人力资源政策、内部审计等方面。

第六条企业应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

第七条企业应根据业务特点和规模,合理设置内部组织机构,明确各机构的职责权限,避免职能交叉、缺失或权责过于集中。

第八条企业应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育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树立诚实守信、合规经营的理念。

第九条企业应制定人力资源政策,包括招聘、培训、评价、激励等方面,确保员工具备履行职责所需的专业胜任能力和道德素质。

第十条企业应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和评价,及时报告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

第三章风险评估第十一条企业应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对内部和外部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价,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doc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doc

提高合同管理效能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合同是企业与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等平等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加强合同管理,有利于规范、约束市场主体交易行为,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秩序。

制定和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旨在帮助企业规范当事人双方经营行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防控法律风险,促进实现内部控制目标。

本文就此进行解读。

一、合同管理的总体要求企业需要建立一系列制度体系和机制保障,促进合同管理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一)建立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企业应当根据经济业务性质、组织机构设置和管理层级安排,建立合同分级管理制度。

属于上级管理权限的合同,下级单位不得签署。

对于重大投资类、融资类、担保类、知识产权类、不动产类合同上级部门应加强管理。

下级单位认为确有需要签署涉及上级管理权限的合同,应当提出申请,并经上级合同管理机构批准后办理。

上级单位应当加强对下级单位合同订立、履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二)实行统一归口管理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指定法律部门等作为合同归口管理部门,对合同实施统一规范管理,具体负责制定合同管理制度,审核合同条款的权利义务对等性,管理合同标准文本,管理合同专用章,定期检查和评价合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相应控制措施,促进合同的有效履行等。

(三)明确职责分工公司各业务部门作为合同的承办部门负责在职责范围内承办相关合同,并履行合同调查、谈判、订立、履行和终结责任。

公司财会部门侧重于履行对合同的财务监督职责。

(四)健全考核与责任追究制度企业应当健全合同管理考核与责任追究制度,开展合同后评估,对合同订立、履行过程中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应当追究有关机构或人员的责任。

二、合同管理流程合同管理从大的方面可以划分为合同订立阶段和合同履行阶段。

合同订立阶段包括合同调查、合同谈判、合同文本拟定、合同审批、合同签署等环节;合同履行阶段涉及合同履行、合同补充和变更、合同解除、合同结算、合同登记等环节。

最新内控指引16之制度详解——合同

最新内控指引16之制度详解——合同

内控指引16之制度详解——合同管理第16章企业内部控制——合同管理16.3 合同、协议编制与审核控制16.3.5 合同、协议会审控制制度合同、协议会审制度对合同、协议会审的内容及相关事项进行了规范,加强了对合同、协议制定的监督,可有效控制合同风险。

下面是某企业合同、协议会审控制制度,供读者参考。

合同、协议会审控制制度第1章总则第1条为防范和控制合同、协议可能的风险,加强对合同、协议制定的监督,规范企业合同、协议制定行为,特制定本制度。

第2条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各类格式合同、协议、部门合同、协议文本的制定,以及对业务经办人员与合同、协议对方拟定的合同、协议的会审。

第3条本制度所称会审,指合同、协议在拟稿以后正式生效之前,由合同、协议关键条款涉及的其他专业部门(如技术、财务、审计等相关部门)会同企业法务部对合同、协议文本进行审核。

第2章合同、协议的会审内容及要点第4条合同、协议拟定1. 法律顾问会同各部门起草的企业格式合同、协议、各部门拟定的本部门合同、协议文本以及业务经办人与合同、协议对方拟定的合同、协议,分别由法律顾问、各部门负责人及业务经办人负责合同、协议在会审过程中的传递。

2. 合同、协议拟定者须按企业规定在“合同会审单”上填写合同会审部门及人员名称。

3. 合同、协议拟定者负责合同连同“合同会审单”在整个会审过程中的传递,直到合同、协议盖上合同专用章后结束。

第5条合同会审主体及内容1. 法务部主要负责对合同、协议对方当事人身份和资格的审查及合同争议解决方式的审核。

2. 技术部门主要负责对合同标的物是否符合国家各项标准(产品质量、卫生防疫等)、企业技术标准等进行审查。

3. 财务部主要负责对合同对方资信情况、价款支付等的审查。

4. 法务部和财务部负责对违约责任条款的审查,包括违约金的赔偿及经济损失的计算等。

第6条合同、协议会审要点1. 合法性。

包括合同、协议的主体、内容和形式是否合法;合同、协议订立程序是否符合规定,会审意见是否齐备;资金的来源、使用及结算方式是否合法,资产动用的审批手续是否齐备等。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一)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一)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一)1.引言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运营和管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对于确保企业的健康发展和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效果和水平,应用指引的发布具有指导企业规范内控实施的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介绍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的主要内容和要点。

2.背景企业在日常经营中面临各种风险,包括经济、法律、市场等。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风险,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

国家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出台了一系列的指导文件,以规范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一)是其中之一,它提供了一套系统化的应用指南,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实施内部控制。

3.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组织管理、制度和措施等手段,对企业日常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管理、监督和评价的一系列控制活动。

它的目的是保证企业的财务报告真实可靠、合规经营、防范风险。

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包括全面性、适度性、切实可行性、风险导向性和科学合理性等。

4.内部控制指引的主要内容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一)主要涵盖以下方面:4.1 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它包括组织结构、文化氛围、人员素质等方面。

指引强调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文化,加强人员培训和素质提升,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氛围。

4.2 内部控制目标内部控制目标是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目标和要求。

指引明确了内部控制目标的主要内容,包括财务报告可靠性、合规经营、防范风险等。

4.3 内部控制措施内部控制措施是指具体的内部控制手段和方法。

指引列举了一些内部控制措施的示例,包括制度建设、审计监督、风险评估等,以帮助企业更好地选择和实施内部控制措施。

4.4 内部控制评价内部控制评价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实施效果和效率进行评估的过程。

指引介绍了内部控制评价的主要方法和步骤,以及评价结果的分析和应对措施的确定。

5.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的意义和影响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的发布对企业内控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和重要的影响。

(完整word版)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

(完整word版)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

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同是企业与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等平等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加强合同管理,有利于规范、约束市场主体交易行为,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秩序。

制定和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旨在帮助企业规范当事人双方经营行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防控法律风险,促进实现内部控制目标。

本文就此进行解读。

一、合同管理的总体要求企业需要建立一系列制度体系和机制保障,促进合同管理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一)建立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企业应当根据经济业务性质、组织机构设置和管理层级安排,建立合同分级管理制度。

属于上级管理权限的合同,下级单位不得签署。

对于重大投资类、融资类、担保类、知识产权类、不动产类合同上级部门应加强管理。

下级单位认为确有需要签署涉及上级管理权限的合同,应当提出申请,并经上级合同管理机构批准后办理。

上级单位应当加强对下级单位合同订立、履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二)实行统一归口管理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指定法律部门等作为合同归口管理部门,对合同实施统一规范管理,具体负责制定合同管理制度,审核合同条款的权利义务对等性,管理合同标准文本,管理合同专用章,定期检查和评价合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相应控制措施,促进合同的有效履行等。

(三)明确职责分工公司各业务部门作为合同的承办部门负责在职责范围内承办相关合同,并履行合同调查、谈判、订立、履行和终结责任。

公司财会部门侧重于履行对合同的财务监督职责。

(四)健全考核与责任追究制度企业应当健全合同管理考核与责任追究制度,开展合同后评估,对合同订立、履行过程中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应当追究有关机构或人员的责任。

二、合同管理流程合同管理从大的方面可以划分为合同订立阶段和合同履行阶段。

合同订立阶段包括合同调查、合同谈判、合同文本拟定、合同审批、合同签署等环节;合同履行阶段涉及合同履行、合同补充和变更、合同解除、合同结算、合同登记等环节。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企业加强合同管理,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合同,是指企业与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等平等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企业与职工签订的劳动合同,不适用本指引。

第三条企业合同管理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风险:(一)未订立合同、未经授权对外订立合同、合同对方主体资格未达要求、合同内容存在重大疏漏和欺诈,可能导致企业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二)合同未全面履行或监控不当,可能导致企业诉讼失败、经济利益受损。

(三)合同纠纷处理不当,可能损害企业利益、信誉和形象。

第四条企业应当加强合同管理,确定合同归口管理部门,明确合同拟定、审批、执行等环节的程序和要求,定期检查和评价合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相应控制措施,促进合同有效履行,切实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第二章合同的订立第五条企业对外发生经济行为,除即时结清方式外,应当订立书面合同。

合同订立前,应当充分了解合同对方的主体资格、信用状况等有关内容,确保对方当事人具备履约能力。

对于影响重大、涉及较高专业技术或法律关系复杂的合同,应当组织法律、技术、财会等专业人员参与谈判,必要时可聘请外部专家参与相关工作。

谈判过程中的重要事项和参与谈判人员的主要意见,应当予以记录并妥善保存。

第六条企业应当根据协商、谈判等的结果,拟订合同文本,按照自愿、公平原则,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做到条款内容完整,表述严谨准确,相关手续齐备,避免出现重大疏漏。

合同文本一般由业务承办部门起草、法律部门审核。

重大合同或法律关系复杂的特殊合同应当由法律部门参与起草。

国家或行业有合同示范文本的,可以优先选用,但对涉及权利义务关系的条款应当进行认真审查,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修改。

合同文本须报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审查或备案的,应当履行相应程序。

第七条企业应当对合同文本进行严格审核,重点关注合同的主体、内容和形式是否合法,合同内容是否符合企业的经济利益,对方当事人是否具有履约能力,合同权利和义务、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条款是否明确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合同管理效能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合同是企业与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等平等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加强合同管理,有利于规范、约束市场主体交易行为,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秩序。

制定和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旨在帮助企业规范当事人双方经营行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防控法律风险,促进实现内部控制目标。

本文就此进行解读。

一、合同管理的总体要求企业需要建立一系列制度体系和机制保障,促进合同管理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一)建立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企业应当根据经济业务性质、组织机构设置和管理层级安排,建立合同分级管理制度。

属于上级管理权限的合同,下级单位不得签署。

对于重大投资类、融资类、担保类、知识产权类、不动产类合同上级部门应加强管理。

下级单位认为确有需要签署涉及上级管理权限的合同,应当提出申请,并经上级合同管理机构批准后办理。

上级单位应当加强对下级单位合同订立、履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二)实行统一归口管理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指定法律部门等作为合同归口管理部门,对合同实施统一规范管理,具体负责制定合同管理制度,审核合同条款的权利义务对等性,管理合同标准文本,管理合同专用章,定期检查和评价合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相应控制措施,促进合同的有效履行等。

(三)明确职责分工公司各业务部门作为合同的承办部门负责在职责范围内承办相关合同,并履行合同调查、谈判、订立、履行和终结责任。

公司财会部门侧重于履行对合同的财务监督职责。

(四)健全考核与责任追究制度企业应当健全合同管理考核与责任追究制度,开展合同后评估,对合同订立、履行过程中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应当追究有关机构或人员的责任。

二、合同管理流程合同管理从大的方面可以划分为合同订立阶段和合同履行阶段。

合同订立阶段包括合同调查、合同谈判、合同文本拟定、合同审批、合同签署等环节;合同履行阶段涉及合同履行、合同补充和变更、合同解除、合同结算、合同登记等环节。

下图列示的合同管理流程具有一定通用性。

三、合同各环节的主要风险点及管控措施(一)合同调查合同订立前,企业应当进行合同调查,充分了解合同对方的主体资格、信用状况等有关情况,确保对方当事人具备履约能力。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忽视被调查对象的主体资格审查,准合同对象不具有相应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或不具备特定资质,与不具备代理权或越权代理的主体签订合同,导致合同无效,或引发潜在风险;在合同签订前错误判断被调查对象的信用状况,或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没有持续关注对方的资信变化,致使企业蒙受损失;对被调查对象的履约能力给出不当评价,将不具备履约能力的对象确定为准合同对象,或将具有履约能力的对象排除在准合同对象之外。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审查被调查对象的身份证件、法人登记证书、资质证明、授权委托书等证明原件,必要时,可通过发证机关查询证书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关注授权代理人的行为是否在其被授权范围内,在充分收集相关证据的基础上评价主体资格是否恰当。

第二,获取调查对象经审计的财务报告、以往交易记录等财务和非财务信息,分析其获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评估其财务风险和信用状况,并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持续关注其资信变化,建立和及时更新合同对方的商业信用档案。

第三,对被调查对象进行现场调查,实地了解和全面评估其生产能力、技术水平、产品类别和质量等生产经营情况,分析其合同履约能力。

第四,与被调查对象的主要供应商、客户、开户银行、主管税务机关和工商管理部门等沟通,了解其生产经营、商业信誉、履约能力等情况。

(二)合同谈判初步确定准合同对象后,企业内部的合同承办部门将在授权范围内与对方进行合同谈判,按照自愿、公平原则,磋商合同内容和条款,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忽略合同重大问题或在重大问题上做出不当让步;谈判经验不足,缺乏技术、法律和财务知识的支撑,导致企业利益损失;泄露本企业谈判策略,导致企业在谈判中处于不利地位。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收集谈判对手资料,充分熟悉谈判对手情况,做到知己知彼;研究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监管、产业政策、同类产品或服务价格等与谈判内容相关的信息,正确制定本企业谈判策略。

第二,关注合同核心内容、条款和关键细节,具体包括合同标的的数量、质量或技术标准,合同价格的确定方式与支付方式,履约期限和方式,违约责任和争议的解决方法、合同变更或解除条件等。

第三,对于影响重大、涉及较高专业技术或法律关系复杂的合同,组织法律、技术、财会等专业人员参与谈判,充分发挥团队智慧,及时总结谈判过程中的得失,研究确定下一步谈判策略。

第四,必要时可聘请外部专家参与相关工作,并充分了解外部专家的专业资质、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情况。

第五,加强保密工作,严格责任追究制度。

第六,对谈判过程中的重要事项和参与谈判人员的主要意见,予以记录并妥善保存,作为避免合同舞弊的重要手段和责任追究的依据。

(三)合同文本拟定企业在合同谈判后,根据协商谈判结果,拟定合同文本。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选择不恰当的合同形式;合同与国家法律法规、行业产业政策、企业总体战略目标或特定业务经营目标发生冲突;合同内容和条款不完整、表述不严谨准确,或存在重大疏漏和欺诈,导致企业合法利益受损;有意拆分合同规避合同管理规定等;对于合同文本须报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审查或备案的,未履行相应程序。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企业对外发生经济行为,除即时结清方式外,应当订立书面合同。

第二,严格审核合同需求与国家法律法规、产业政策、企业整体战略目标的关系,保证其协调一致;考察合同是否以生产经营计划、项目立项书等为依据,确保完成具体业务经营目标。

第三,合同文本一般由业务承办部门起草,法律部门审核;重大合同或法律关系复杂的特殊合同应当由法律部门参与起草。

国家或行业有合同示范文本的,可以优先选用,但对涉及权利义务关系的条款应当进行认真审查,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修改。

各部门应当各司其职,保证合同内容和条款的完整准确。

第四,通过统一归口管理和授权审批制度,严格合同管理,防止通过化整为零等方式故意规避招标的做法和越权行为。

第五,由签约对方起草的合同,企业应当认真审查,确保合同内容准确反映企业诉求和谈判达成的一致意见,特别留意“其他约定事项”等需要补充填写的栏目,如不存在其他约定事项时注明“此处空白”或“无其他约定”,防止合同后续被篡改。

第六,合同文本须报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审查或备案的,应当履行相应程序。

(四)合同审核合同文本拟定完成后,企业应进行严格的审核。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合同审核人员因专业素质或工作态度原因未能发现合同文本中的不当内容和条款;审核人员虽然通过审核发现问题但未提出恰当的修订意见;合同起草人员没有根据审核人员的改进意见修改合同,导致合同中的不当内容和条款未被纠正。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审核人员应当对合同文本的合法性、经济性、可行性和严密性进行重点审核,关注合同的主体、内容和形式是否合法,合同内容是否符合企业的经济利益,对方当事人是否具有履约能力,合同权利和义务、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条款是否明确等。

第二,建立会审制度,对影响重大或法律关系复杂的合同文本,组织财会部门、内部审计部、法律部、业务关联的相关部门进行审核,内部相关部门应当认真履行职责。

第三,慎重对待审核意见,认真分析研究,慎重对待,对审核意见准确无误地加以记录,必要时对合同条款作出修改并再次提交审核。

(五)合同签署企业经审核同意签订的合同,应当与对方当事人正式签署并加盖企业合同专用章。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超越权限签订合同,合同印章管理不当,签署后的合同被篡改,因手续不全导致合同无效等。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与对方当事人签署合同。

对外正式对外订立的合同应当由企业法定代表人或由其授权的代理人签名或加盖有关印章。

授权签署合同的,应当签署授权委托书。

第二,严格合同专用章保管制度,合同经编号、审批及企业法定代表人或由其授权的代理人签署后,方可加盖合同专用章。

用印后保管人应当立即收回,并按要求妥善保管,以防止他人滥用。

保管人应当记录合同专用章使用情况以备查,如果发生合同专用章遗失或被盗现象,应当立即报告公司负责人并采取妥善措施,如向公安机关报案、登报声明作废等,以最大限度消除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第三,采取恰当措施,防止已签署的合同被篡改,如在合同各页码之间加盖骑缝章、使用防伪印记、使用不可编辑的电子文档格式等。

第四,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需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之后方可生效的合同,企业应当及时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六)合同履行合同订立后,企业应当与合同对方当事人一起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本企业或合同对方当事人没有恰当地履行合同中约定的义务;合同生效后,对合同条款未明确约定的事项没有及时协议补充,导致合同无法正常履行;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未能及时发现已经或可能导致企业利益受损情况,或未能采取有效措施;合同纠纷处理不当,导致企业遭受外部处罚、诉讼失败,损害企业利益、信誉和形象等。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强化对合同履行情况及效果的检查、分析和验收,全面适当执行本企业义务,敦促对方积极执行合同,确保合同全面有效履行。

第二,对合同对方的合同履行情况实施有效监控,一旦发现有违约可能或违约行为,应当及时提示风险,并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将合同损失降到最低。

第三,根据需要及时补充、变更甚至解除合同。

一是对于合同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内容,通过双方协商一致对原有合同进行补充;无法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二是,对于显失公平、条款有误或存在欺诈行为的合同,以及因政策调整、市场变化等客观因素已经或可能导致企业利益受损的合同,按规定程序及时报告,并经双方协商一致,按照规定权限和程序办理合同变更或解除事宜;三是对方当事人提出中止、转让、解除合同的,造成企业经济损失的,应向对方当事人书面提出索赔。

第四,加强合同纠纷管理,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发生纠纷的,应当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在规定时效内与对方当事人协商并按规定权限和程序及时报告。

合同纠纷经协商一致的,双方应当签订书面协议;合同纠纷经协商无法解决的,根据合同约定选择仲裁或诉讼方式解决。

企业内部授权处理合同纠纷,应当签署授权委托书。

纠纷处理过程中,未经授权批准,相关经办人员不得向对方当事人作出实质性答复或承诺。

(七)合同结算合同结算是合同执行的重要环节,既是对合同签订的审查,也是对合同执行的监督,一般由财会部门负责办理。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违反合同条款,未按合同规定期限、金额或方式付款;疏于管理,未能及时催收到期合同款项;在没有合同依据的情况下盲目付款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