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第一节:数的分类与性质一、根据数的正负,可以将数分为正数、负数和零三类。

其中,正数用“+”表示,负数用“-”表示,零用“0”表示。

二、数的比较大小:1. 同号比大小原则:两个数如果同为正数或者同为负数,则绝对值大的数较大;两个数如果一个为正数一个为负数,则正数较大。

2. 绝对值大小规则:绝对值大的数,其值也较大。

三、数的性质:1. 对于任意实数a,有a + 0 = a 和 a × 1 = a。

2. 对于任意实数a,均有-a + a = 0 和 a × 0 = 0。

第二节:有理数的概念与运算一、有理数是整数和分数的统称。

二、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1. 正数与正数相加,结果仍为正数;负数与负数相加,结果仍为负数。

2. 正数与负数相加,结果的符号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绝对值作为结果的绝对值。

3. 有理数的减法可以转换为加法,即a - b等于a + (-b)。

三、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1. 同号相乘,结果为正;异号相乘,结果为负。

2. 有理数的除法可以转换为乘法,即a ÷ b等于a × (1/b)。

第三节:小数的概念与性质一、小数是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的统称。

二、有限小数可以用分数表示,而无限循环小数可以用分数表示。

三、小数的大小比较:1. 小数点后位数相同,比较整数部分的大小。

2. 小数点后位数不同,补齐零后比较大小。

四、小数的加法和减法:1. 小数点对齐,按位相加或相减。

2. 进位和借位的处理。

第四节:百分数与比例一、百分数是以百分之(%)作为单位的表示数分数,比如50%,表示50分之一。

二、百分数与小数和分数之间的转换:1. 百分数转化为小数,需要将百分数除以100。

2. 小数转化为百分数,需要将小数乘以100,并加上百分号。

3. 分数转化为百分数,需要将分数转化为小数,然后再转化为百分数。

三、比例是两个数量之间的比值,可以用比例的相等关系表示。

七年级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第一部分:词语概念一、词语的概念词语是语言中最基本的单位,是有意义的,在书写中每个词之间应该用空格隔开。

不同的词语可以组成不同的句子和表达方式。

二、常见词语常见词语包括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等,它们都有着独特的词性和用法,对于语言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1. 动词:表示动作或状态,例如“走、跑、睡觉、想、爱”等。

2. 名词:表示人、事物、地点、抽象概念等,例如“学生、书、北京、喜悦”等。

3. 形容词:修饰名词,表示它的性质或状态,例如“美丽的、聪明的、高兴的”等。

4. 副词:修饰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表示程度、时间、地点等,例如“很、非常、难得、经常、这里”。

第二部分:句子概念一、句子的概念句子是一组词,具有完整的意义,可以用来表达完整的观点。

常见的句子包括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

二、常见句型1. 陈述句:陈述句是口语和书面语中最常见的句子。

它们通常用来提供信息或表达观点,例如“他是个学生”、“昨天去了趟商场”等。

2. 疑问句:疑问句用于询问信息或验证观点,例如“你在哪里?”、“你买了什么东西?”等。

3. 祈使句:祈使句用于表达请求、命令或建议。

例如“请你来一下”、“赶快走”等。

4. 感叹句:感叹句通常用于表达强烈的情感或惊喜,例如“多么美好的一天啊!”、“好神奇啊!”第三部分:基本语法一、语法概念语法是语言规则的一部分,它是研究词汇、词组和句子结构之间关系的学科。

了解语法能够帮助我们正确地表达思想,并避免语法错误。

二、常见语法问题1. 主谓一致:主谓一致是指主语和谓语的数对应,例如“他们在跑步”、“我很高兴”等。

2. 时态问题:时态问题是指在句子中使用正确的时态,例如“他昨天在游泳”、“他今天跑步了”等。

3. 名词性从句:名词性从句是一个句子,可以用作主语、宾语和表语,例如“我知道你在哪里”、“我的快乐是看到你的微笑”等。

4. 倒装句:倒装句是将谓语动词提到主语前面的句子,例如“今天下雨了,还是要去足球场吗?”总结:语文学习中,词语和句子是基本单位,语法是整个语言运用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掌握这些知识点有利于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

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

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

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反射——①无选择性(例如:夏季白天多云气温低)大对太阳形散射——①波长越短越容易被散射②改变太阳辐射(例如: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气辐射的式 O3——紫外线的削弱作用吸收——选择性水汽、CO2——红外线大气直接吸收太阳辐射热对可见光吸收很少力影响因素——太阳高度(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削弱得少,到达作地面的太阳辐射多)用大气的温室效应大气及地面热力状况全球热量平衡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大形成:太阳辐射→地区间冷热不均→空气垂直运动→同一水平气 面上存在气压差→大气的水平运动 ∣ 的 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_____热力环流______∣ 运 运动形式 垂直运动 直接成因:水平气压梯度力动 水平运动——风 高空: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近地面: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共同摩擦力 影响全球性大气环流全球地表均一 冷热不均 自转 近地面不自转 ———→单圈环流——→三圈环流——→7个气压带、6个风带 不公转公转 海陆分布——→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气压带呈块状分布1、三圈环流: 高纬环流 60—90º中纬环流 极地东风低纬环流 0—30ºN2、7个气压带 赤道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热力成因副热带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动力成因6个风带3、气压带、风带 成因: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的季节性移动 移动规律:北半球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4、气压带呈块状分布:(夏季海洋上为高压) (冬季陆地上为高压)东亚——西北风 5、季风环流 冬季季风(陆→海) 南亚——东北风 东亚——东南风 夏季季风(海→陆) 南亚——西南风过境时天气:阴雨、刮风、降温(持续时间短,强度大,锋后雨)冷锋 过境后天气:晴朗(降温、降湿、升压) 常见的天 锋面系统 对我国影响:暴雨、寒潮、沙尘暴 气系统 暖锋 过境时天气:连续性降水(锋前雨)过境后天气:晴朗(升温、降压)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概念——某一地区多年内的大气平均状况或统计状况主要要素——气温、降水气太阳辐射空间分布:形成气候的地区差异形成因子时间分布:形成气候的季节差异下垫面大范围——海陆分布;局部——地形、植被、洋流通过调整全球水热分布影响各地气候大气环流本身也是一种气候现象改变大气成分和水汽含量人类活动向大气释放热量改变地表的物理特性和生物学特性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热带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类亚热带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式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候型温度季风气候寒带极地气候高山气候纬度位置:决定气温的基本格局气温的分析方法下垫面:使气温分布复杂分析气候类型大气环流的形成决定各地的降水情况的一般方法低气压带:气流↑,降水多降水的分析方法气压带高气压带:气流↓,降水少信风带:大陆东岸降水多风带西风带:大陆西岸降水多季风区: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冰期温室气体增多导致全球变暖变化地质时间冰期主要温室气体:CO2、甲烷温暖时期(4个)温室气体毁烧矿物质燃料排房CO2历史时期寒冷时期(4个)增多的原因毁林19C末以来:世界气温波动上升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造成的危害降水和干湿分布状况变化→经济结构变化保护措施:改善能源利用,采用新能源+保护森林加强国际合作CO3层破坏和保护P51、酸雨P53附:判别气候类型1、运用气温和降水资料判别气温:①最冷月——几月→哪个半球〉10°C:热带气候(或>15 ° C)0—10°C:亚热带气候(含温带海洋性气候)〈0°C:温带气候(除温带海洋性气候)②最热月均温:〉0°C:寒带苔原气候〈 0°C:寒带冰原气候降水:年雨型、少雨型、夏雨型、冬雨型2、运用“地理坐标定位法”判别:热带: 0—30°亚热带:30—40°温带: 40—60°亚寒带:极圈附近寒带:极地附近(1)年雨型: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气候(2)少雨型: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3)夏雨型: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4)冬雨型:地中海气候。

第二单元主要知识点归纳

第二单元主要知识点归纳

第⼆单元主要知识点归纳第⼆单元我们周围的空⽓课题1 空⽓⼀.空⽓是⼀种天然资源,混合均匀,相对稳定123、氧⽓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不活泼?),所以很多物质都能和氧⽓起反应,甚⾄能在氧⽓中燃烧。

4、氮⽓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不活泼?),所以很多情况下可以⽤氮⽓作其他物质的保护⽓,⽤来隔绝氧⽓或空⽓,防⽌其他物质由于和反应⽽变质。

5、稀有⽓体包括、、、、等⼏种⽓体,稀有⽓体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很不活泼?),它们(⼀般/绝对)不跟其他物质发⽣化学反应,过去⼈们曾把它们叫做⽓体。

因此稀有⽓体也可以做⽓。

6、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化学反应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和是否等。

7.写出空⽓的组成测定实验中红磷和氧⽓反应的⽂字表达式:⼆.空⽓保护:15、空⽓中的有害物质主要有两⼤类:它们是和,其中,有害⽓体⼀般是指、和这三种⽓体。

16、现在全世界出现的三⼤环境问题是、和。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中⽓体的浓度升⾼引起的;臭氧层空洞主要是由于冰箱等设备中释放出来的⽓体散发到⾼空中造成的;⽽酸⾬是由于⼯⼚和汽车尾⽓释放出来的和⽓体溶解于⾬⽔中形成的。

17、空⽓污染的危害:①严重损害的健康,②影响的⽣长,③破坏平衡;④导致全球变暖、臭氧层和等。

18、空⽓污染的防治措施有:加强监测;改善状况;使⽤能源;积极等。

三.纯净物、混合物5.纯净物是由种物质组成的如氧⽓( )、氮⽓( )、⼆氧化碳( )、五氧化⼆磷()和⽔()等是纯净物。

每⼀种纯净物都有⼀个唯⼀的化学符号来表⽰,反过来,能⽤⼀个化学符号来表⽰的都是纯净物。

6.混合物是由种或种物质混合⽽成的,这些物质之间没有发⽣反应,各⾃保持着原来的性质。

如空⽓是由氮⽓和氧⽓等组成的混合物,其中的氧⽓和氮⽓之间没有发⽣反应,能各⾃保持原来的性质。

7.如何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混合物:⾄少含有两种纯净物,每⼀种纯净物有⾃⼰的化学式,因此混合物⼀般不能⽤⼀个化学式表⽰。

第二单元必考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必考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必考知识点总结第二单元主要涉及以下几个知识点:一元一次方程与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与不等式、平方根、勾股定理和坐标系与直角坐标系。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的总结和讲解。

一、一元一次方程与不等式1. 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是指方程中只包含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一。

通常的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b=0,其中a、b为已知数,x为未知数。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是先化简,然后进行移项、合并同类项、消元、求解未知数等。

2. 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也是只包含一个未知数的不等式,其形式为ax+b>0或ax+b<0。

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与求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基本相同,先进行移项,然后进行合并同类项、消元、求解未知数等。

二、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组是指包含两个未知数的方程组,通常的一般形式为{ax+by=c,dx+ey=f},其中a、b、c、d、e、f为已知数,x、y为未知数。

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有代入法、消元法、加减消元法等。

三、一元二次方程与不等式1. 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是指方程中只包含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二。

通常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2+bx+c=0,其中a、b、c为已知数,x为未知数。

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有配方法、公式法、因数分解法等。

2. 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也是只包含一个未知数的不等式,其形式为ax^2+bx+c>0或ax^2+bx+c<0。

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基本相同,先求出函数的零点,然后判断各个区间的符号,最后得出不等式的解集。

四、平方根平方根是指一个数的平方等于给定的数。

平方根通常表示为√a,其中a为非负实数。

平方根有两个符号,正号表示正平方根,负号表示负平方根。

五、勾股定理勾股定理是指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平方等于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

勾股定理的数学表达式为a^2+b^2=c^2,其中a、b为直角边的长度,c为斜边的长度。

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课题1空气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现象、结论、及文字表达式【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的白烟。

②冷却后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瓶内空气总体积的1/5。

【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1/5。

磷++ O2【思考】(1水?答:防止燃着的红磷溅在集气瓶上,将集气瓶炸裂。

让P2O5溶于水中。

(2)为什么点燃的红磷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答:防止白烟污染空气。

(3)水为什么会进入集气瓶中?实验原理解释:利用足量的红磷在密闭的容器中燃烧,耗尽了集气瓶中的氧气,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燃烧停止,温度降低后,瓶内压强减少;当打开弹簧夹时,烧杯中的水在大气作用下,流进集气瓶,增补了空气中氧气的体积2.在实际操作中,水面上升的体积会明显小于集气瓶总体积1/5 , 试分析可能的原因:及集气瓶内剩余气体具有什么性质?①.装置漏气。

②.红磷的量不足,氧气没有消耗完。

③.装置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④.导管内事先未装满水【剩余气体具有什么性质】难溶于水,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3思考要使实验成功,对药品,对装置的选择应满足什么要求?【对药品的要求:】.①能在空气中燃烧②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③燃烧产生最好是固体【对装置要求】:①气密性良好4:能否用蜡烛或木炭代替红磷做实验?不能,因为蜡烛或木炭燃烧生成了气体,使集气瓶内压强变化不大。

5.空气的组成各气体积分数?氮气78%氧气21%二氧化碳0.03%稀有气体0.94%水蒸气及其他气体杂质0.03% 6.能否用木炭、硫、镁、细铁丝代替红磷做实验?不能,因为木炭、硫燃烧生成了气体,(但可以想办法吸收产生的气体)。

镁不仅与氧气发生反应还可与空气中的氮气和二氧化碳反应。

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7.空气污染的原因和空气被污染的危害及空气污染的防治(课本30页)(1).空气污染的原因: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主要是硫的氧化物及氮的氧化物和一氧化碳)和烟尘对空气造成了污染。

第二单元知识点大归纳

第二单元知识点大归纳

第二单元知识点大归纳一.短语总结What itme 2.go to school 3.get up 4.take a shower 5.brush one’s teeth6.get to7.do one’s homework8.go to work9.go home10.eat breakfast/lunch/dinner 11.get dressed 12.go to bed 13.get home 14.either …or 15.in the morning/afternoon/evening16.take /have a walk 17.lots of = 18.radio station19.do/take exercise play sports 20.be late for 21. a group of 22.have a healthy life二.词形转变:tooth(复数) 2.good(最高级) 3.brush(三单)Fast(同义词)run(现在分词)______(过去式)三.重点单词讲解1.dress/wear/put on2.Fun/funny3.When/what time4.Exercise5.Either6.Sometimes/sometime/some time /some times四.语法归纳1.频度副词2.时间表达法3.In/on/at表示时间五.引申句型:It’s time to do /for sth练习:Ⅰ.选择填空。

1. ―What's the time? ―_____half past nine. A. Its B. It's C. This is D. They're2. We go to ___ at six thirty in the morning. A. the school B. a school C. school D. schools3. —___ does your mother work? —In a school.A. What B. How C. Where D. When4. —What time is it? —It's ____eight o'clock. A. at B. on C. in D. around5. My English teacher is usually very busy______.A. all night B. night C. all the night D. good night6. Do you want to listen to the _____ story?A. funnily B. funny C. funy D. funer7. What time does Jane ______ after school?A. do her homeworkB. does her homeworkC. do her homeworksD. does her homeworks8. He often takes ______ to the Santon Hotel.A. number bus 17B. the number 17 busC. 17 number busD. number 17 bus9. I ___ at ten o'clock in the evening.A. have breakfastB. get upC. go to bedD. watch morning TV10.He eats ____ dinner at 7:30 in the evening. A. a B. an C. the D. /11. Please write and tell me ______ your morning. A. for B. to C. about D. of12. ____ Lucy and Lily go home at seven? A. Do B. Does C. Is D. Are13. It's ten o'clock. I must go ____. A. to home B. home C. my home D. his home14. I want to____ No. 5 bus to Tian'an Men Square.A. get B. come C. go D. take15. ---Will you go there by_____train? ----No,, I’ll take ______ taxi.A. /;aB. a;theC./;/D. the;a16. We only have _______ shower. A. some B. an C. the D. one17. My sister ____ home at 5:00 every day. A. gets B. gets to C. get D. get to18. We can watch Beijing Opera _____ TV. A. in B. at C. on D. from19. Let’s ______.A. take a shower B. have a shower C. take the shower D. A and B20. My brother ___ the morning TV every day. A. watches B. watch C. watchs D. see21. Do you know__?A. what is his jobB. what does his jobC.what his job does D.what his job is22. He likes ___ the radio(收音机)。

第二单元知识点

第二单元知识点

5《七律▪长征》1.《七律▪长征》作者毛泽东,全诗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为总起,向我们展示了红军长征的壮丽画卷:翻越五岭、乌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勇过岷山……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意思:岭山脉绵延千里,高大绵亘,在红军看来,也不过是腾跃着的细小的波浪。

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在红军眼中,连绵的“五岭”只是细浪,高大的“乌蒙”只是泥丸,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艺术化的缩小,这样写表现出这些艰难险阻根本压不垮中国工农红军,充分体现了红军战士大而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中“不怕”是全诗的诗眼,“只等闲”强化重申了不怕。

“万水千山”概括了长征途中的种种艰辛,“只等闲”举重若轻,显示了战士们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4.“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意思:金沙江的水拍打着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崖,给人温暖的感觉。

大渡河上的铁索桥只剩下十几根铁链让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暖”字暗示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愉悦心情;“寒”字突出了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惊险与悲壮。

5.蒙 mēng 蒙骗、蒙人méng 蒙蔽、乌蒙山巧记:天刚蒙(mēng)蒙亮的时候,下起了蒙(méng)蒙细雨。

6.近义词:磅礴—盛大逶迤—蜿蜒7.等闲①平常。

例:万水千山只等闲;此人非等闲之辈②随随便便,轻易。

例: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③无端,平白地。

例:等闲平地起波澜。

8.描写战争的词语:烽火连天、人仰马翻、枪林弹雨、千军万马9.长征,也称二万五千里长征,指的是 1934 年10 月至 1936 年10 月,中国工农红军主力的大规模战略转移。

长征是什么?在魏巍的笔下,长征是地球的红飘带。

在毛泽东笔下,长征是宣告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

在我的笔下,长征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开端,是一首惊心动魄的史诗。

6《狼牙山五壮士》1.《狼牙山五壮士》记叙的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故事共分为五个部分: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其中痛击敌人、顶峰歼敌、跳下悬崖三个部分详写,这样安排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语文第二单元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语文第二单元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语文第二单元的知识点归纳总结一、文学常识1. 作者背景:了解本单元课文作者的生平、创作背景以及其作品风格。

2. 作品体裁:掌握不同文学作品的体裁特点,如诗歌、散文、小说等。

3. 文学流派:熟悉各个时期文学流派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家。

二、课文内容理解1. 主题思想:把握每篇课文的中心思想,理解作者通过作品表达的情感和观点。

2. 情节梳理:梳理课文的情节发展,理解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 人物分析: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理解其性格特点和在故事中的作用。

三、语言知识1. 词汇积累:学习课文中的生词、成语以及特殊用法的词语。

2. 修辞手法:识别并理解课文中使用的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3. 句式结构:分析课文中的复杂句式,理解其表达效果。

四、阅读技巧1. 快速阅读:掌握快速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效率。

2. 深度阅读:通过深度阅读,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

3. 批判性阅读:培养批判性思维,对课文内容进行客观分析。

五、写作技巧1. 文章结构:学习如何构建文章的开头、正文和结尾。

2. 语言表达:掌握如何使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来表达思想。

3. 创意写作: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进行个性化的写作练习。

六、文化素养1. 传统文化:了解课文中涉及的传统文化元素,如节日、习俗等。

2. 历史背景:掌握课文所反映的历史背景,理解其对作品的影响。

3. 社会现象:分析课文中反映的社会现象,提高社会责任感。

七、思维能力1. 逻辑推理:通过课文学习,提高逻辑推理能力。

2. 批判性思维:培养批判性思维,对课文内容进行多角度分析。

3. 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思考。

通过以上七个方面的归纳总结,我们不仅能够对语文第二单元的知识点有一个全面的把握,还能在阅读和写作中运用这些知识点,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

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一、易错字(多听写)胸脯婉转郊外鞠躬胶卷摆弄准备秘书停当侧坐著名大坑遗迹震惊躲藏推动旅行解释二、近义词严寒—寒冷经常—时常肯定—确定吩咐—嘱咐立刻—马上转告—转达著名—有名躲闪—躲避平整—平展漂亮—好看解释—说明忘记—遗忘可惜—惋惜喜欢—喜爱打量—端详停当—妥当突然—忽然仔细—认真赶紧—赶忙鼓励—鼓舞惊讶—惊奇二、反义词严寒—酷暑经常—偶尔诚实—虚伪肯定—否定打开—合拢巨大—微小明白—糊涂失信—守信忘记—牢记漂亮—丑陋坚定—动摇仰望—俯视三、多音字(学生自己为多音字注音)还(归还)(还是)间(车间)(间隔)相(相机)(相互)卷(胶卷)(卷子)转(转动)(转身)重(重大)(重逢)没(沉没)(没有)教(教书)(教师)奇(奇怪)(奇数)当(当时)(停当)四、四字词语来回跳动惹人喜爱自言自语欢蹦乱跳阳光明媚严严实实转来转去闻鸡起舞五、课文知识点1、第五课《灰雀》中,列宁是怎样对待小男孩儿的,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人?(列宁尊重、爱护小男孩,小男孩是一个诚实天真的人)2、列宁对灰雀的爱和小男孩对灰雀的爱有什么不同?(列宁的爱是给灰雀自由,小男孩的爱是夺去灰雀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3、高尔基是一个怎样的人?小男是一个怎样的人?(高尔基关心爱护小男孩,小男孩崇敬、热爱高尔基)4、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明什么?(一,说明小男孩很认真给高尔基拍照;二,说明高尔基很有耐心地等小男孩)5、高尔基的代表作,自传体小说三步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6、李四光是怎么提问题的?(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

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坑,可它为什么没得卧进去呢?)7、李四光是一个怎样的人?(李四光有着善于发问、勤于思考、不断探索的好品质)8、宋庆龄有着怎样的好品质?(诚实守信)9、我知道描写守信用的成语有:一诺千金一言九鼎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言必行,行必果10、我还知道的名人名言:(自己写一写)11、闻鸡起舞是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意思是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

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

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

第二单元知识点1、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第一个用天平进行定量分析)。

2★(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c、现象:红磷燃烧,放热、冒出大量白烟,打开弹簧夹,水倒吸,约占集气瓶中原空气体积的1/5。

d、结论:①空气是混合物;②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③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

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1、没有等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2、红磷量不足(应放过量红磷),没有将氧气完全消耗掉3、气密性不好,集气瓶外空气进入,使集气瓶内外压强差减小。

液面上升大于1/5原因:1、没有夹弹簧夹或弹簧夹没有夹紧,燃烧升温导致气体从导管处膨胀外逸。

2、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太慢,致使瓶内气体受热从瓶口膨胀逸出。

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能否用碳、硫、蜡烛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有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2)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3)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二氧化碳),臭氧层破坏(氟利昂)和酸雨(氮和硫的氧化物)等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4)目前环境污染问题:①臭氧层破坏(氟利昂);②温室效应(CO2);但是CO2不是污染物③酸雨(NO2、SO2等);④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

3.氧气(1)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液态时为淡蓝色液体,固态时为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2)氧气的化学性质:特有的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具有氧化性,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细枝末节注意点:*如果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看到火星四射的现象,可能的原因有:①氧气纯度不够 ②铁丝表面的油漆或铁锈没有除干净 ③铁丝太粗 ④铁丝没有达到着火点所需的温度 ★4、制取氧气 (1)氧气的制备: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氮气的沸点比氧气低 物理变化)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 2H 2O 2MnO22H 2O+O 2↑2KMnO 4 △ K 2MnO 4+MnO 2+O 2↑ 2KClO 3 Mn △O22KCl+3O 2↑(2)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发生装置:(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取用固固加热型; 过氧化氢制取用固液不加热型。

总结第二单元知识点

总结第二单元知识点

总结第二单元知识点第二单元我们学习了有关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本单元主要包括整数、有理数、代数方程式、函数和图表、几何图形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将对学习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整数:整数是指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零在内的数。

我们学习了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以及相关的计算技巧。

在实际运用中,我们需要灵活利用整数的性质和规律解决问题。

有理数:有理数是指既可以表示为分数又不是无理数的数。

有理数包括整数、分数等。

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并且掌握了分数的计算方法。

有理数可以表示为分数和小数。

在实际问题中,有理数的运算方法和转化技巧是重点。

代数方程式:代数方程式是指包含未知数的算式。

代数方程式的解是使方程式成立的数值。

我们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解法,包括用逆运算和方程的等价变形求解方程。

在求解方程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方程的变形规则和方程解的检验方法。

函数和图表: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关系,包括自变量和因变量。

函数的图表是用来显示函数的变化规律和特点的图形。

我们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和常见函数的特点,掌握了绘制函数图表的方法。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需要根据函数的特性和图表来分析和预测结果。

几何图形:几何图形是空间中的点、线、面的集合。

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多边形等几何图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在解决几何问题时,需要根据几何图形的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以得出正确的结果。

以上是本单元的知识总结,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掌握这些基本知识,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同时也祝愿大家能够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

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

第二单元位置1、什么是数对?——数对:由两个数组成,中间用逗号隔开,用括号括起来。

括号里面的数由左至右为列数和行数,即“先列后行”。

作用:确定一个点的位置。

经度和纬度就是这个原理。

例:在方格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数对(3,5)表示(第三列,第五行)。

注:(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X轴上的坐标表示列,y轴上的坐标表示行。

如:数对(3,2)表示第三列,第二行。

(2)数对(X,5)的行号不变,表示一条横线,(5,Y)的列号不变,表示一条竖线。

(有一个数不确定,不能确定一个点)(列,行)↓↓竖排叫列横排叫行(从左往右看)(从前往后看)2、图形左右平移行数不变;图形上下平移列数不变。

3、两点间的距离与基准点(0,0)的选择无关,基准点不同导致数对不同,两点间但距离不变。

4、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1)先找观测点;(2)再定方向(看方向夹角的度数);(3)最后确定距离(看比例尺)4、描绘路线图的关键是选好观测点,建立方向标,确定方向和路程。

5、位置关系的相对性:1、两地的位置具有相对性在叙述两地的位置关系时,观测点不同,叙述的方向正好相反,而度数和距离正好相等。

6、相对位置:东--西;南--北;南偏东--北偏西。

小练笔公共汽车从始发站出发向南行驶2千米后向东偏南30°行驶3千米,再向东行驶4千米。

最后向西偏南45°行驶3千米到达终点。

(1)请根据以上描述,画出公共汽车行驶的路线图。

(1厘米的线段表示1千米)(2)描述公共汽车回程时行驶的方向和路程。

审核人:甘肃省静宁县教育局胡晓东。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英语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英语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英语知识点一、重点单词。

1. 交通工具类。

- on foot步行。

- by bike骑自行车。

- by bus乘公共汽车。

- by train乘火车。

- by plane乘飞机。

- by ship乘船。

- by subway乘地铁。

2. 交通规则类。

- stop停。

- wait等。

- go走。

3. 其他相关单词。

- traffic交通。

- traffic lights交通灯。

- traffic rules交通规则。

二、重点短语。

1. 表示交通方式的短语。

- take the No.57 bus乘57路公共汽车。

- slow down慢下来。

2. 与交通规则相关的短语。

- pay attention to注意。

三、重点句型。

1. 询问交通方式。

- 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你怎么来上学的?- 回答:I come on foot/by bike/by bus...我步行/骑自行车/乘公共汽车来的。

2. 描述交通规则。

- Slow down and stop at a yellow light.黄灯亮时减速并停下来。

- Stop and wait at a red light.红灯亮时停下来等待。

- Go at a green light.绿灯亮时走。

3. 表达应该做某事(与交通规则相关)- We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traffic lights.我们必须注意交通灯。

四、语法知识点。

1. 一般现在时特殊疑问句(询问交通方式)- 结构:特殊疑问词(How)+助动词(do/does)+主语+动词原形+其他?- 例如:How does your father go to work?你爸爸怎么去上班?- 在一般现在时中,当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he/she/it等)时,助动词用does,动词用原形;当主语是第一、二人称及复数时,助动词用do。

英语第二单元知识点

英语第二单元知识点

英语第二单元知识点
以下是英语第二单元的一些常见知识点:
1. 介词短语:介词短语由介词和其后面的名词、代词或动名词构成。

它们用于表示位置、时间、原因、目的等关系。

常见的介词有in、on、at、for、to、from等。

2. 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通常通过在词尾加-er,最高级通过在词尾加-est或在前面加most来构成。

例如:big(大)- bigger(更大)- biggest(最大);fast(快)- faster(更快)- fastest(最快)。

3. 动词的时态:英语动词有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等不同的时态。

时态的变化通过动词的词形变化或助动词来表示。

例如:I play(一般现在时);
I played(一般过去时);I will play(一般将来时)。

4. 句型:英语句子通常由主语、谓语和宾语组成,句子结构可以是肯定句、否定句、疑问句等。

句子的基本顺序是主语+谓语+宾语。

例如:She sings a song.(她唱歌。


5. 名词的复数形式:英语名词的复数形式通常通过在词尾加-s或-es来构成。

例如:book(书)- books(书籍);box(盒子)- boxes(盒子们)。

这些是第二单元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有其他问题,可以继续提问。

1。

第二单元重要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重要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重要知识点总结第二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函数、极限、连续、导数和微分。

这些内容是微积分的基础,对于理解数学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篇文章将对这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分析。

一、函数:函数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数学中的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

函数通常用字母表示,例如y=f(x),其中x称为自变量,y称为因变量,f(x)表示函数关于x的取值。

函数有定义域和值域两个重要的概念。

定义域是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值域是因变量的取值范围。

函数还可以分为映射关系和图像两种表示方式。

映射关系表示了函数每个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而图像则是将函数的值域用图形的形式表示出来,常见的有折线图、曲线图等。

二、极限:极限是函数概念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描述了一个函数在无穷接近某一点时的行为。

当自变量趋于某一点a时,函数值趋于某一值L,我们就称函数在点a处的极限为L,用数学符号表示为lim(x→a)f(x)=L。

极限有左极限和右极限之分,当自变量从左侧或右侧接近某一点a时,所得的极限值可能不同,这时我们需要分别计算左极限和右极限。

极限还有一些重要的性质,例如极限的运算法则、夹逼定理等。

三、连续:连续是描述函数在某一点附近的性质,如果一个函数在某一点的极限存在且等于函数在该点的取值,我们就称该函数在该点处连续。

连续函数在数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在微积分和实际问题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四、导数:导数是描述函数在某一点处的变化率,它是微积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导数的定义是一个极限的概念,即函数在某一点的导数等于该点处的函数极限。

导数有几何意义和物理意义,几何意义是函数图像在某一点处的切线斜率,物理意义是描述了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率。

导数有一系列的性质和应用,例如可导与连续的关系、导数的运算法则、高阶导数等。

五、微分:微分是导数的一个重要应用,它描述了函数在某一点处的局部线性逼近。

微分有几何意义是描述了函数图像在某一点处的切线,物理意义是描述了物理量的微小变化。

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二单元多边形面积的计算1.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 a* a平行四边形的底=面积÷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高 S= a h ==〉平行四边形的高=面积÷底三角形的底=面积*2÷高三角形的面积 = 底×高÷2 S= a h÷ 2 ==〉三角形的高=面积*2÷底梯形的高=面积*2÷(上底+ 下底)梯形的面积 = (上底+ 下底)×高÷2 == 〉梯形的上底=面积*2÷高—下底梯形的下底=面积*2÷高—上底2. 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可通过“割补平移”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再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高。

3一个平行四边形能分割成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三角形是平行四边形的一半(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4如果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其他一个条件相等,那么,另一个条件三角形始终是平行四边形的2倍;平行四边形始终是三角形的一半。

5一个平行四边形分割成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可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下底的和,高还等于梯形的高。

6.面积计算的步骤:(1)看清图形;(2)用对公式;(3)细心计算;(4)注意单位。

注意点:(1)底和高要对应;(2)计算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不要忘记除以2;(3)单位统一。

7.公顷和平方千米⑴一个社区、校园、广场的面积通常用“公顷”来表示;一个国家、省、市、地区、湖泊和大的土地面积时就要用“平方千米”做单位。

(2)长度单位: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3)面积单位: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1个足球场的面积约1公顷.(相邻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为100,除了平方米和公顷是10000)8. 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大单位到小单位:乘以进率或加0,乘以10、100、1000....分别加1个0、2个0、3个0...或小数点右移1位、2位、3位...小单位到大单位:除以进率或减0,除以10、100、1000....分别减1个0、2个0、3个0...或小数点左移1位、2位、3位...9.不规则的图形面积计算(满格的+不满格的/2)⑴求规则图形的面积可以直接数方格;对完全不规则的图形可以借助数方格(整格多少、半格多少)来计算。

第二单元知识点

第二单元知识点
(一)、分数乘整数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
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简便运算。 分数乘以整数如何约分?
分数乘整数的方法:分数的分母不变,
分子与这个整数的积作分子,结果要化 成最简分数. (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然后再乘。)
分数乘整数计算法则
分子
⑴六年级一班女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
3 3 4
⑵张老师月工资的
4
等于李老师的月工资。
3
⑶一筐苹果的质量相当于一筐梨的4

⑷小红看了一本书的
3 4
2、找准分率和量的对应关系。 技巧:找出分率句,找准单位1,画图来分析, 列式不必急! ☆应用题类型: 1、比一个数少几分之几的应用题 2、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的应用题 ☆这两个类型的应用题各有几种解法? 1、先求出几分之几对应的量也就是乘法,再利 用加法或者减法来做 2、先求出要求量相对应得分率是几分之几,也 就是加法或减法,再利用乘法来做
a b
×c =
ac b
(二)、分数乘分数
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求这个分数的几分之
几是多少。
分数乘分数的方法:分数乘以分数,先约
分后相乘。分子乘以分子的积做分子,分 母乘以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乘分数计算法则
=
在○里填上>、<或=
(三)、分数乘法的运算律 1.如何进行分数的乘法运算? ☆进行分数的乘法运算应先约分,后计算
三、倒数 倒数的定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0无倒数; 2.1的倒数是它本身; 3.大于1的数的倒数小于1,小于1的数的倒数 大于1;
☆进行多个分数的乘法运算时,应考虑运 用运算律,以达到简化运算效果。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c×b 乘法分配律:(a+b) ×c=a×c+b×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1、文臣统兵格局
(1)目的: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的弊端重现。

(2)措施:①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②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3)表现: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

(4)影响: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

2、改革和发展科举
(1)表现:注重发展文教事业,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2)影响: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3、宋朝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
积极影响: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消极影响:“三冗(rǒng)”:冗兵,冗官,冗费;“两积”:积贫,积弱。

后周大将赵匡胤,陈桥兵变建宋朝;结束战乱求一统,先南后北好方针。

中央集权很重要,武将专权弊端多;太祖问政赵普计,收兵夺权制钱谷。

解除兵权控军队,分化事权削相权;州县长官用文臣,地方财赋归中央。

3、影响:增加了负担老百姓,但从长远来看,辽宋之间保持了很长时间和平局面,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二、西夏(党项族——原属羌族的一支)的建立与北宋的和战
(一)西夏的建立
1、政权的建立: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史称西夏。

2、西夏的统治: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了西夏文字。

(二)北宋与西夏和战
1、背景:元昊称帝后,多次亲率军队进攻北宋,宋朝被动挨打,节节败退,损失惨重。

2、宋夏多年互战后议和:元昊向北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
一、金的建立(女真族)
1、11世纪末,完颜部的阿骨打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

2、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都城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史称金太祖。

3、金太祖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颁行女真文字,发展生产,女真势力迅速壮大。

二、金灭辽及北宋
1、1125年,金灭辽。

2、1127年,宋徽宗、宋钦宗无心抵抗,金灭北宋。

三、南宋的偏安
1、南宋的建立:北宋灭亡后,1127年赵构登上皇位(宋高宗),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

2、岳飞抗金:岳飞是著名的抗金英雄。

南宋初年,岳飞等抗金将领率军北伐,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

“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但岳飞被宋高宗和奸臣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

3、南宋和金的对峙
(1)宋金和议:岳飞被杀害后,宋金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2)宋金后来状况: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今北京)。

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偏安江南一隅。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传播
1、印刷术的发展
我国在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宋代的印刷技术有了新的突破,这就是活字印刷术的问世。

2、印刷术的发明
活字印刷术是由北宋时的匠人毕昇发明的。

他用胶泥刻字,然后用火烧制,使字模变硬。

到了元代,著名的科学家王祯在《农书》中对木活字技术作了系统的总结并有所创新,发明了转轮排字法。

元朝中期,出现了铜活字印刷。

3、活字印刷术的传播
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3世纪时,活字印刷术传入朝鲜,之后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又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后来经过蒙古人的西征等途径传人欧洲。

二、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1、指南针的应用和传播
汉代时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做成指南工具,称为“司南”。

宋代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的工具。

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乘坐中国海船的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后来又传到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2、火药的应用和传播
唐朝时,中国人已发明了火药。

到宋代,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

元朝还用金属作筒,取代竹筒,发明了火铳,这比以前的突火枪威力更大。

中国的火药和烟火在13世纪传人阿拉伯地区,14世纪初又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中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传人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三、发达的中外交通
与前代相比,宋元时期的中外交通有了很大的发展。

宋代由于航海技术的进步,南方的海上贸易频繁,海路交通发达。

元朝建立后,陆路和海路交通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开创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

1、陆路交通:古代著名的陆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

宋代驿站比较发达,元朝统治区域辽阔,为了加强同各地的联系,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

元代的陆路向西通往波斯、阿拉伯及俄罗斯等欧洲国家,使东西方的使臣、商人往来非常方便。

2、海路交通:宋元时期造船和航海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初步掌握了潮汛、信风、气象的规律。

当时,海上交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

宋代的海路形成了多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