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大佬们的前世今生

合集下载

工控老鬼 工控人生---(7)自动化工程师的这条路

工控老鬼 工控人生---(7)自动化工程师的这条路

工控老鬼深入浅出西门子S7-300/400 PLC之【自动化工程师的这条路】更多精彩资料见工控老鬼技术Blog,点击进入!老鬼本人06年就加入了工控论坛,自己也开有自动化技术交流群(我经常和工程师们交流探讨,对他们还是比较了解)。

论坛和群中大家常常都会谈到一个问题“行业发展&待遇和薪酬”,的确这是一这很现实的问题。

作为技术人员的我们也需要养家糊口。

但是这个现实的问题背后隐藏的有很多本质的问题,老鬼常说分析问题就要透彻,下面我就来谈一下和薪酬相关的那点事。

1.国外的工程师老鬼这些年项目经历过不少,其中不乏有很多和外国工程师打交道和共事的机会(以欧洲工程师为多数),对他们的一些观念和工作方式略知一二。

很多和老外合作的朋友可能会对他们有这样的评价:(1)专业,专注,技术过硬。

(2)敬业,对质量,工艺水平要求苛刻。

老鬼看问题总会不一样。

奉劝大家不要迷信老外,迷信别人不如丰满自己!对于第一条:老外分工明确,每一个人只专注于一项工作且平时都会接受很多很专业的技术培训。

上次跟老外一起做的一个项目中,SCADA系统使用的是HP的服务器,看看老外是怎么搞的:一个工程师从欧洲飞过来,把服务器上架,硬件安装好,电源接好。

后来又一个工程师从欧洲飞过来,把服务器操作系统安装好,软件安装好。

再后来又一个工程师从欧洲飞过来,调试软件(额的神啦!多浪费油啊!)。

如果让中国工程师来做呢,我不用啰嗦,你懂得!如果我们中国工程师1个人干的活他们3个人干还干不漂亮,我只能说2个字“废物”。

对于第二条:老外分工明确有比较完善的福利保障,他们一个人工作可以养活一家人,这在中国不可想象。

他们来中国出差一天8小时工作,周末双休,且每出差一个月可以回国休息10天,这在中国不可想象(他们觉得良好的生活是干好工作的必要条件)。

如果在这样的条件下老外都不能把工作做好,我只能说2个字“废物”。

2.关于薪水在论坛和群中大家常常都会谈到一个问题“行业发展&待遇和薪酬”,的确这是一这很现实的问题。

PLC发展历史

PLC发展历史

PLC发展历史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一种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的电子设备。

它可以接收输入信号并根据预设的程序进行逻辑运算和输出控制信号,以实现自动化过程控制。

PLC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以下是PLC发展历史的详细描述。

1. 早期自动化控制系统20世纪早期,工业生产过程主要依靠机械设备和电气元件进行控制。

然而,这种控制方式存在许多局限性,包括不灵便、难以维护和调整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工程师们开始研究并开辟一种更灵便、可编程的自动化控制系统。

2. 发展初期20世纪60年代初,PLC的雏形开始浮现。

当时,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为PLC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最早的PLC由可编程记忆器和逻辑运算单元组成,用于控制离散工业过程。

这些早期的PLC主要用于汽车工业和创造业的控制系统。

3. 发展成熟期20世纪70年代,PLC的发展进入成熟期。

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PLC的体积变小,功能更加强大。

此时,PLC已经可以处理更复杂的控制任务,并具备了更多的输入输出接口。

PLC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涉及到更多的行业和领域。

4. 技术革新20世纪8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PLC的性能和功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微处理器的应用使得PLC的运算速度更快,存储容量更大。

同时,PLC 的编程环境也得到了改善,使得工程师们能够更方便地编写和调试PLC的程序。

5. 网络化和智能化20世纪90年代,PLC开始向网络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PLC与其他设备的通信变得更加方便,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远程监控和控制。

此外,PLC还具备了更强大的数据处理和故障诊断能力,能够更好地满足工业自动化的需求。

6. 现代PLC进入21世纪,PLC已经成为工业自动化领域中不可或者缺的设备。

现代PLC 具备了更高的性能、更丰富的功能和更强的可靠性。

PLC系统不仅可以控制生产过程,还可以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和优化。

此外,PLC还能够与其他智能设备和系统进行无缝集成,实现更高效、更智能的工业自动化控制。

一文搞懂PLC的前世今生,超级全面!小白必读

一文搞懂PLC的前世今生,超级全面!小白必读

一文搞懂PLC的前世今生,超级全面!小白必读可编程序控制器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电子系统,专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

它采用了可编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指令,并通过数字的、模拟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

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有关的外围设备,都应按易于与工业控制系统形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充其功能的原则设计。

PLC的分类PLC产品种类繁多,其规格和性能也各不相同。

对于PLC,通常根据其结构形式的不同、功能的差异和I/O点数的多少等进行大致分类。

1.按结构形式分类根据PLC的结构形式,可将PLC分为整体式和模块式两类。

(1)整体式PLC整体式PLC是将电源、CPU、I/O接口等部件都集中装在一个机箱内,如图所示。

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价格低的特点。

小型PLC 一般采用这种整体式结构。

整体式PLC由不同I/O点数的基本单元(又称主机)和扩展单元组成,基本单元内有CPU、I/O接口、与I/O 扩展单元相连的扩展口以及与编程器或EPROM写入器相连的接口等;扩展单元内只有I/O和电源等,而没有CPU。

基本单元和扩展单元之间一般用扁平电缆连接。

整体式PLC一般还可配备特殊功能单元,如模拟量单元、位置控制单元等,使其功能得以扩展。

(2)模块式PLC模块式PLC将PLC的各组成部分分别做成若干个单独的模块,如CPU模块、I/O模块、电源模块(有的含在CPU模块中)以及各种功能模块。

模块式PLC由框架或基板和各种模块组成,模块装在框架或基板的插座上,如图所示。

这种模块式PLC的特点是配置灵活,可根据需要选配不同规模的系统,而且装配方便,便于扩展和维修。

大、中型PLC一般采用模块式结构。

还有一些PLC将整体式和模块式的特点结合起来,构成所谓的叠装式PLC。

叠装式PLC的CPU、电源、I/O接口等也是各自独立的模块,但它们之间是靠电缆进行连接的,并且各模块可以一层层地叠装。

PLC发展历史

PLC发展历史

PLC发展历史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一种用于自动化控制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PLC的发展历史,从其起源、演变到现代应用的全过程。

1. 起源和发展初期(1960年代-1970年代)PLC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

当时,工业自动化的需求逐渐增加,传统的继电器控制系统已经无法满足复杂的控制需求。

于是,PLC应运而生。

最早的PLC系统由一台计算机和一些逻辑模块组成,用于控制生产线上的机械设备。

这些系统具备了逻辑运算、计时、计数等功能,大大提高了自动化控制的效率和精度。

2. 技术突破和功能增强(1980年代-1990年代)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PLC逐渐实现了更多的功能增强。

首先是硬件方面的改进,PLC系统的体积减小,性能提升,可靠性增强。

其次是软件方面的创新,PLC编程语言变得更加易用,可以进行更复杂的逻辑运算和数据处理。

这使得PLC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

3. 网络化和开放性(2000年代-至今)进入21世纪,PLC系统逐渐实现了网络化和开放性。

通过将PLC与其他设备连接,如传感器、执行器和监控系统等,实现了更高级的自动化控制。

PLC系统也开始支持多种通信协议,如以太网、Modbus、Profibus等,使得不同厂商的设备可以互联互通。

此外,PLC的编程软件也变得更加强大和灵便,支持更多的编程语言和功能模块,为工程师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便利。

4. 现代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如今,PLC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包括创造业、能源、交通、建造等。

在创造业中,PLC被用于控制生产线上的机器人、输送带、仓储系统等,实现自动化生产。

在能源领域,PLC用于控制电力系统、水处理设备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在交通领域,PLC被应用于交通信号灯、地铁系统等,提高交通运输的安全性和效率。

未来,随着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PLC将更加智能化和自适应,为工业自动化带来更多的创新和突破。

PLC发展历史

PLC发展历史

PLC发展历史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一种专门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的电子设备。

它可以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序,对输入信号进行逻辑运算和控制输出信号,实现对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

PLC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PLC的发展历程。

1. 早期自动化控制系统在PLC出现之前,工业自动化控制主要依靠继电器控制系统。

这些系统使用大量的继电器和电气元件,布线复杂,维护困难。

由于继电器的可靠性和寿命限制,系统的可靠性和可扩展性受到限制。

2. 第一代PLC第一代PLC于20世纪60年代末问世。

它们采用固定的硬连线逻辑,由专门的工程师进行编程和调试。

这些PLC具有较低的处理能力和存储容量,通常只能处理简单的逻辑控制任务。

然而,它们的出现极大地简化了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和维护工作。

3. 第二代PLC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第二代PLC在20世纪70年代初出现。

这些PLC采用了可编程的存储器和微处理器技术,使得程序的编写和修改更加方便。

此外,第二代PLC还具备更高的处理能力和存储容量,能够处理更复杂的控制任务。

4. 第三代PLC第三代PLC在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它们采用了更先进的微处理器和存储器技术。

这些PLC具有更高的速度和更大的存储容量,能够处理更复杂的控制逻辑和算法。

此外,第三代PLC还引入了模块化设计,使得系统的扩展和维护更加灵活和方便。

5. 现代PLC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PLC具备了更强大的处理能力、更大的存储容量和更高的可靠性。

现代PLC通常采用开放式结构,支持多种通信接口和网络协议,可以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交换和远程监控。

此外,现代PLC还具备更友好的用户界面和更强大的编程工具,使得工程师能够更快速、更高效地进行程序开发和调试。

6. PLC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PLC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它们可以用于控制机械设备、生产线、工艺过程等。

PLC的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

PLC的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

PLC的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一种用于自动化控制领域的计算机控制系统。

本文将探讨PLC在其发展历程中经历的重要阶段,并展望PLC未来的趋势。

一、PLC的发展历程1. 第一代PLC的出现20世纪60年代,由于传统的继电器控制系统运行效率低下,人们迫切需要一种可以更高效地控制工业设备的解决方案。

于是,第一代PLC诞生了。

它们采用了基本的运算逻辑(AND、OR、NOT)来处理输入信号,并根据设定的程序决定输出信号。

这些PLC拥有有限的功能,主要通过继电器来控制设备。

2. 第二代PLC的改进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PLC经历了巨大的改进。

第二代PLC采用了微处理器技术,运行速度更快,存储容量更大,允许更复杂的控制任务。

此外,PLC还开始支持模拟信号处理和通信接口,可以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交换。

这些改进大大提高了PLC的可靠性和灵活性,使其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3. 第三代PLC的革命20世纪90年代至今,在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的推动下,PLC迎来了一次革命性的变革。

第三代PLC具备更强大的处理能力,高级编程语言的支持以及更加智能化的功能。

这些PLC集成了各种传感器和执行器,能够实现更复杂的控制逻辑和更高级的自动化任务。

此外,PLC 还开始支持远程监控、网络通信、互联互通等先进功能。

二、PLC未来的趋势1. 更加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快速发展,未来的PLC将变得更加智能化。

它们将能够自动学习和优化控制策略,实现更高效的工业自动化。

同时,PLC将更好地与人机界面结合,通过人机交互实现更友好的操作和调试。

2. 更加灵活随着工业的快速变化,PLC需要更加灵活地适应不同的生产需求。

未来的PLC将更好地支持可扩展性和模块化设计,使其能够快速配置和集成不同的控制设备。

此外,PLC还将更好地支持实时监控和远程访问,方便用户进行远程管理和维护。

3. 更高级的安全性随着工业自动化的普及,安全性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PLC发展历史范文

PLC发展历史范文

PLC发展历史范文
一、PLC发展历程
1、PLC发展的早期(1966-1980)
196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发出第一台PLC,型号为RACACOMP。

它采用替代型电路设计,用一个简单的自动控制程序控制它们的行为,是
当时主要实现模拟控制的技术。

1970年,世界上第一台商业化的PLC诞
生了,型号为MODACOM,由英国康明斯公司开发。

此后,由于可编程控制器在模拟控制领域的应用,PLC发展迅速。


由于技术比较落后,PLC在控制上并不能满足现代工业的需求,功能有限,偶尔会出现Write的失灵现象,可靠性较低。

2、PLC发展的高潮(1980-2000)
1980年,康明斯和日本三菱公司合作开发出了新一代的PLC,它采用
了更多的微处理器技术,可以实现更复杂的模拟控制和数字控制,在速度、稳定性、可靠性等方面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随着微处理器技术的不断发展,PLC在电路设计、软件设计、模拟电
路设计、应用程序设计等方面也在不断发展。

此外,应用各种技术,如遥控、遥调,还可以实现远程运行。

由于技术的进步,PLC还增加了很多新的功能。

工控系统发展历程

工控系统发展历程

工控系统发展历程
1. 工控系统的起源可追溯到20世纪早期的电力行业。

当时,
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人们开始追求更高效、更可靠的电力供应。

于是,机械式开关和电气传动系统逐渐应用于电力工业,同时人们开始意识到需要一种自动化的控制系统来监控和管理电力设备。

2. 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工控系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和应用。

这一时期,工业自动化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开始被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各种电子元器件和传感器的发展,使得工控行业能够实现更精确、更可靠的控制和监测。

3.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是工控系统技术快速发展的阶段。

随着微处理器和集成电路的发展,计算机系统和控制器的性能大幅提升。

同时,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不同的控制设备能够进行更加高效的数据传输和共享。

4. 进入21世纪,工控系统技术进一步演进。

随着物联网(IoT)技术的兴起,工控系统开始与互联网相连接,形成了工业互联网(IIoT)的概念。

IIoT技术将工控系统与云计算、大数据分
析等技术结合,为工业生产带来更大的效益。

5. 当今的工控系统正朝着更加智能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使得工控系统能够进行更高级的决策和优化,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

同时,网络安全等问题也成为工控系统发展中需要重视的方面。

总之,工控系统经历了从机械式开关到计算机控制、从局部控制到系统集成的发展历程。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需求的变化,工控系统将继续不断演进和创新,为工业生产提供更高效、更可靠的控制和管理。

PLC发展历史

PLC发展历史

PLC发展历史引言: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一种用于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数字电子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本文将详细介绍PLC的发展历史,从其起源、发展到现代应用,以及对工业自动化的影响。

1. 起源与发展初期PLC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

当时,传统的继电器控制系统在工业自动化中使用广泛,但存在诸多缺点,如布线复杂、维护困难等。

于是,工程师们开始思考如何利用电子技术改进自动化控制系统。

1968年,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工程师Richard E. Morley首次提出了使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概念,并于1971年获得了PLC的专利。

2. 发展阶段2.1 第一代PLC(1970s-1980s)第一代PLC采用了离散电子元件和继电器,具有一定的逻辑功能和存储能力。

这些PLC主要用于简单的控制任务,如流水线控制、灯光控制等。

然而,由于硬件限制,第一代PLC的功能和性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2.2 第二代PLC(1990s-2000s)随着集成电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第二代PLC出现了。

这些PLC采用了微处理器和存储芯片,具有更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

此外,第二代PLC还支持多种通信协议,使其能够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交换和远程监控。

这使得PLC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范围得到了扩大。

2.3 第三代PLC(2000s至今)第三代PLC在硬件和软件方面都有了巨大的改进。

PLC的体积更小,功耗更低,性能更强大。

现代PLC具有高速处理能力、多通道输入输出、模拟信号处理等功能,可以满足复杂的控制需求。

此外,PLC的编程软件也更加友好和强大,使得工程师能够更便捷地进行PLC的编程和调试。

3. 现代应用现代PLC已经成为工业自动化领域的核心设备之一,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领域:3.1 制造业在制造业中,PLC被用于控制和监控生产线,实现自动化生产。

PLC可以根据传感器的信号进行判断和控制,确保生产线的稳定运行。

1 PLC的发展史

1 PLC的发展史

1 PLC的发展史1.1PLC的起源PLC是从早期的继电器逻辑控制系统发展而来的。

自1836年继电器问世,人们就开始用导线将它同开关器件巧妙地连接,构成用途各异的逻辑控制或顺序控制。

上世纪60年代末,它不断吸收微电脑技术使之功能不断增强,逐渐适合复杂的控制人物。

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数据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微处理器的出现,以及流程加工行业对生产流程迅速、频繁变更的需求,PLC技术出现并快速发展。

1.2PLC的诞生1969年美国DEC公司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PLC(PDP-14),并在GM公司汽车生产线上应用成功,这标志着PLC第一次进入人们的视野·1969年,美国研制出世界第一台PDP-14·1971年,日本研制出第一台DCS-8·1973年,德国研制出第一台PLC·1974年,中国研制出第一台PLC1.3PLC的特点、现状与发展1.3.1特点①体积小。

②可靠性高。

③编程方便,可在线更改程序。

④适应工业环境。

适应高温、振动、冲击和粉尘等恶劣环境以及电磁干扰环境。

⑤与DCS相比,价格低廉。

⑥安装、维修简单。

1.3.2 现状当前PLC产品紧跟现场总线的发展潮流,80%以上的行业,80%以上的设备均可使用PLC。

据统计,当今世界PLC生产厂家约有150家,生产300多个品种。

2000年销售额约为86亿美元,占工控机市场份额的50%,PLC将在工控机市场中占有主要地位,并保持继续上升的势头。

1.3.3 发展史第一代:1969年至1972年,代表产品有·美国DEC公司的PDP-14/L·日本立石电机公司的SCY-022·日本北辰电机公司的HOSC-20第二代:1973年至1975年,代表产品有·美国GE公司的LOGISTROT·德国SIEMENS(西门子)公司的SIMATIC S3、S4系列·日本富士电机公司的SC系列第三代:1976年至1983年,代表产品有·美国GOULD公司的M84、484、584、684、884·德国SIEMENS(西门子)公司的SIMATIC S5系列·日本三菱公司的MELPLAC-50、550第四代:1983年至现在,代表产品有·美国GOULD公司的A5900·德国SIEMENS(西门子)公司的S7系列1.3.4 发展趋势PLC作为工控机的一员,在主要工业国家中成为自动化系统的基本电控装置。

PLC的历史发展

PLC的历史发展

PLC的历史发展PLC,即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一种用于自动化控制领域的设备。

PLC的历史发展至今已经超过半个世纪,其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从静态继电器到动态逻辑控制,再到集成控制的变革,成为了自动化控制领域的主流设备。

一、PLC的起源20世纪60年代初期,美国的一家工厂提出了一项需求,要求一种能够替代传统继电器的控制技术。

当时继电器有以下缺点:带电接触、寿命短、占用空间大等。

因此,工程师们开始研发一种新的控制器,这就是后来的PLC。

1968年,美国的Bedford公司推出了第一款PLC,这款PLC被命名为MODICON,意为"Magnetic Disk Control"。

MODICON的问世标志着PLC进入了实际应用阶段,PLC成为了自动化控制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

二、PLC的发展PLC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静态继电器控制、动态逻辑控制和集成控制。

1、静态继电器控制阶段PLC最初是用来替代静态继电器控制的,此时的PLC只能进行简单的开关控制,且操作比较麻烦。

英国的Ferranti公司生产的受继电器控制已经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不断进步,推出了一个更加灵活的自动化控制系统。

它的控制核心是一个Pulse Code Modulation (PCM)异步串行通信接口模块,于1969年开始出售。

2、动态逻辑控制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PLC开始具有了动态逻辑控制的能力,使得PLC能够进行更加复杂的控制。

随着PLC功能逐渐完善,应用领域也逐渐扩大,PLC在自动化控制领域的影响逐渐加深。

此时的PLC运用程序设计与自动逻辑控制相结合,具备更快的处理速度,可同时控制多个系统。

3、集成控制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PLC进入了集成控制的阶段。

随着电气自动化领域科技的不断发展,PLC的应用领域也做出了新的拓展。

PLC开始与其他系统进行整合,如人机界面、数据采集、CIM等。

同时,PLC从单纯的数控装置变成了可编程、可扩充的现代化控制系统,使得PLC逐渐具备了工业控制方案的总体设计、数据流分析等新功能。

PLC发展历史

PLC发展历史

PLC发展历史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一种用于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电子设备。

它在工业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用于控制和监测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下面将详细介绍PLC的发展历史。

1. 早期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工业控制系统主要依赖于继电器和电气路线来实现。

这种系统复杂而不灵便,对于生产线的改变和升级非常难点。

2. 第一代PLC的诞生1968年,美国康涅狄格州的一家公司Modicon推出了第一款PLC,名为Modicon 084。

这款PLC采用了集成电路和存储器来实现逻辑控制功能,相比传统的继电器系统,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灵便性。

3. PLC的发展与普及20世纪70年代,PLC开始在工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技术的进步,PLC 的功能不断增强,成本逐渐降低,使得更多的企业能够采用PLC来实现自动化控制。

4. PLC的技术进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PLC的处理能力和存储容量不断提升。

从最初的8位处理器,到16位、32位处理器的应用,PLC的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同时,PLC的编程软件也变得更加友好和易于使用。

5. PLC在工业4.0中的应用随着工业4.0的兴起,PLC在智能创造和物联网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PLC 与其他设备的连接更加密切,通过网络实现远程监控和控制,大大提高了生产线的灵便性和效率。

6. PLC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PLC将进一步融入智能创造系统中。

预测分析和自适应控制将成为PLC的重要功能,使得生产线能够更加智能地应对各种变化和需求。

总结:PLC作为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核心设备,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工业领域不可或者缺的一部份。

它的发展历程见证了科技的进步和工业生产方式的变革。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PLC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工业智能化的发展。

plc的发展历程

plc的发展历程

plc的发展历程PLC(可编程控制器)是一种可编程电子设备,用于控制自动化过程中的机器和系统。

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

60年代初,传统的继电器系统仍然被广泛用于工业控制。

然而,继电器系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耗能大、维护困难、难以修改和扩展。

为了改善这些问题,PLC开始被引入。

1968年,德国的奥托·奈门(Otto Nemen)首次提出了PLC的概念。

此后,德国的西门子公司(Siemens)和美国的莫迪康(Modicon)公司相继推出了第一代PLC产品。

这些早期的PLC设备基于可编程存储器和逻辑控制器,可以用于自动控制工程。

然而,它们的功能有限,仅能实现简单的步进控制和逻辑运算。

到了70年代,PLC开始快速发展。

随着微处理器技术的成熟,PLC的处理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PLC设备逐渐支持更多的输入和输出信号,使得它们能够控制更复杂的工业过程。

此外,PLC开始支持通信功能,使得它们可以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交换。

这使得工业自动化更加灵活和可靠。

80年代初,PLC的功能进一步扩展。

PLC设备开始集成操作界面,使得工程师能够更方便地编程和监控系统。

此外,PLC系统的存储容量和运算速度也得到了提升。

这使得PLC可以运行更复杂的控制算法和逻辑程序,满足不断增长的工业需求。

90年代以后,PLC的发展重点逐渐转向网络化和集成化。

PLC设备可以通过网络连接实现分布式控制和监控。

此外,PLC开始支持更多的通信协议和接口,实现和其他设备的无缝集成。

这为工业自动化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并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如今的PLC已经成为工业自动化的核心设备。

它们不仅能够控制各种机械和电气设备,还可以与计算机、传感器和执行器等设备进行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自动化系统。

PLC的开放性和可编程性使得工程师能够灵活地配置和定制系统,提高生产过程的效率和质量。

PLC发展历史

PLC发展历史

PLC发展历史引言概述: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一种专门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的电子设备。

它在工业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和演变。

本文将详细介绍PLC的发展历史,包括其起源、发展阶段、应用领域和未来趋势。

一、起源1.1 发明背景:20世纪60年代,随着工业自动化的兴起,传统的继电器控制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工业生产的需求。

1.2 发明者:PLC的发明可以追溯到1968年,由美国的发明家理查德·莫尔(Richard Morley)首次提出。

1.3 初期应用:最初,PLC主要用于汽车制造业和工业生产线的控制,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二、发展阶段2.1 第一代PLC:1970年代,PLC开始商业化生产,采用基于硬线逻辑的控制方式,功能相对简单。

2.2 第二代PLC:1980年代,PLC开始采用微处理器,具备更强的计算能力和灵活性,支持更复杂的控制任务。

2.3 第三代PLC:1990年代,PLC的集成化程度大幅提升,支持更多的输入输出点,具备更强大的通信能力。

三、应用领域3.1 制造业:PLC广泛应用于各类制造业,包括汽车、电子、食品等,用于生产线的自动化控制和监测。

3.2 能源行业:PLC在电力、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行业中被广泛应用,用于设备的监控和控制。

3.3 建筑领域:PLC在建筑领域中用于楼宇自动化系统,包括照明、空调、安防等设备的集中控制。

四、未来趋势4.1 智能化发展: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PLC将更加智能化,具备自学习和自适应能力。

4.2 云平台应用:PLC将与云计算技术结合,实现远程监控和数据分析,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4.3 安全性提升:PLC的安全性将得到进一步提升,防止黑客攻击和数据泄露。

五、结论PLC作为工业自动化领域的核心控制设备,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和演变。

从最初的简单控制到如今的智能化系统,PLC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和改善产品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机器人巨头们的前世今生

机器人巨头们的前世今生

机器人巨头们的前世今生国外重点工业机器人企业最初起源于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如下游应用的焊接设备、上游的数控系统生产等。

ABB:电气化时代的开拓者,涉足机器人领域具备电气技术优势ABB的前身是瑞典的ASEA公司,它是瑞典一家电气设备领域的设备供应商,1961年,ASEA建立了电子事业部,标志着公司从强电设备制造商转型为电气和电子公司,强电、弱电得到了平衡发展。

1974年,阿西亚发明并推出工业机器人,1980年巴内维克出任ASEA 执行董事兼CEO,在他的带领下,公司注重向高技术拓展,在机器人和电子工业领域加大投入,尽管机器人开发成本高昂,以至于影响了公司整体利润,但巴内维克坚定看好机器人的发展前景,1988年ASEA与瑞士BBC合并成立ABB,机器人业务仍得到重点发展,造就了今天公司在机器人领域强大地位。

1974年,ABB推出第一台全电动机器人IRB6。

如今,ABB 已在全球范围内安装了20多万台工业机器人,拥有近30种型号的机器人,可广泛满足各行各业的生产需求,并具有强大的系统集成能力及遍布53个国家的全球销售服务网络提供全方位支持,帮助客户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产品质量、提升安全水平。

库卡:从焊机系统提供商延伸到机器人领域1905年,早期的库卡从照明领域扩展到焊接设备领域,1956年为冰箱以及洗衣机生产开发制造了第一台自动化焊接机,同时向大众汽车股份公司供应了第一台多点焊接线,1971年首次交付用于奔驰汽车生产的机器人焊接传输系统;1973年,第一台库卡机器人“Famulus”问世使库卡成功进入机器人生产领域,这是世界首个电机驱动的六轴机器人;现今库卡专注于向工业生产过程提供先进的自动化解决方案。

发那科:以机器人控制系统,驱动系统为切入点发那科于1956年从富士通数控部门独立出来,起初专注于机床加工控制系统的研发和生产。

上世纪70年代,发那科成为全球最大专业数控系统生产厂家,占据了全球70%的市场份额。

PLC的发展历程和技术创新

PLC的发展历程和技术创新

PLC的发展历程和技术创新PLC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即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工业控制设备。

它通过可编程的数值运算器,以及与外部设备的接口模块,实现对生产过程的监控和控制。

本文将回顾PLC的发展历程,并探讨其在技术创新方面的进展。

一、PLC的发展历程PLC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

当时,制造业普遍使用继电器来控制工业过程。

然而,由于继电器数量庞大、操作繁琐、易受环境条件干扰等问题,人们迫切需要一种更加高效可靠的控制设备。

1968年,德国的西门子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商业化的PLC,这一技术突破标志着PLC正式进入市场。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PLC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继电器控制系统,成为了现代工业领域中最重要的控制设备之一。

二、PLC技术的创新1. 硬件创新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迅速发展,PLC的硬件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首先,PLC的体积不断缩小,性能不断提高。

与早期的PLC相比,现代PLC体积更小、功耗更低,但具备更强的处理能力和更高的通信速度。

其次,PLC的输入输出(I/O)模块得以创新和扩展。

过去,PLC的I/O数量受限,无法满足复杂工业控制的需求。

而现在,基于模块化设计的PLC可以轻松扩展I/O模块数量,满足各种应用场景下的实际需求。

2. 软件创新PLC的软件方面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传统的基于Ladder Diagram(梯形图)的PLC编程方式已经逐渐演变为多种编程语言的支持,包括结构化文本语言(如ST)、函数块图(如FBD)等。

此外,与现代工控系统的需求相适应,PLC软件还提供了更强大的功能,如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报警管理等,为工业生产的全面控制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3. 网络化与互联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PLC也逐渐实现了网络化与互联。

通过网络接入,PLC可以远程监控和控制,实现远程维护与管理,提高了生产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和运行效率。

PLC发展历史

PLC发展历史

PLC发展历史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一种用于自动化控制的电子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中的机械和生产设备。

它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以下是PLC发展历史的详细介绍。

1. 早期自动化控制系统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机械和生产设备的控制通常依赖于电气继电器和机械开关。

这种控制方式存在许多问题,如布线复杂、维护难点等。

2. 第一台PLC的诞生1968年,由美国康奈尔大学的Ernest L. Gruenberger教授和他的团队开辟出了世界上第一台PLC,名为“Modicon”。

Modicon采用了数字逻辑技术,可以通过编程来控制设备的操作。

这标志着PLC的诞生和自动化控制领域的重要突破。

3. PLC的商业化1970年代,PLC开始商业化生产,并被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

PLC的优点包括可编程性、可靠性和灵便性,使其成为自动化控制的首选设备。

4. PLC的功能增强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PLC的功能也不断增强。

1980年代,PLC开始支持更复杂的逻辑运算和数学计算,使其能够处理更复杂的控制任务。

同时,PLC的存储容量和处理速度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5. PLC的网络化1990年代,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PLC开始支持网络通信。

这使得多个PLC可以相互通信和协作,实现更复杂的控制系统。

PLC的网络化也为远程监控和管理提供了便利。

6. PLC的开放性2000年代,PLC开始支持开放式的编程环境和通信协议。

这使得不同厂商的PLC可以互相兼容和交互操作,提高了系统的灵便性和可扩展性。

7. PLC的智能化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PLC也开始融合智能化功能。

PLC可以与传感器、执行器和其他智能设备进行连接,实现更智能、更高效的自动化控制。

总结:PLC作为自动化控制领域的重要设备,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工业生产中不可或者缺的一部份。

它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Modicon,经过多次技术革新和功能增强,如今的PLC具备了更高的可编程性、可靠性和智能化能力。

工控行业现状分析

工控行业现状分析

工控行业现状分析一、工控行业发展历程分析工控指的是工业自动化控制,主要利用电子电气、机械、软件组合实现。

即是工业控制,或者是工厂自动化控制。

主要是指使用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电气手段,使工厂的生产和制造过程更加自动化、效率化、精确化,并具有可控性及可视性。

伴随着我国制造大国地位的崛起,工控行业的发展可大致分为以下四个阶段:二、工控行业发展现状数据显示,工控自动化板块营业收入逐年增长,2019年实现营收135.6亿元,同比增长30.89%,截止至2020年一季度,中国工控自动化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8.1亿元,同比增长18.2%。

归母净利润方面,我国工控自动化板块利润保持稳步增长,2019年工控自动化行业实现利润17.5亿元,较2018年增长0.1亿元,2020年一季度实现利润3.2亿元,同比增长23%。

根据中国工控网发布的《中国自动化及智能制造市场白皮书》统计数据显示,2015-2019年,我国自动化及工业控制市场规模呈上升趋势,2019年我国自动化及工业控制市场规模达到1865亿元,行业增速有所放缓。

三、工控行业细分市场分析1、低压变频数据显示,2019年低压变频市场规模达到202亿元左右,较2018年增长2亿元,行业规模主要与制造业周期相关。

2、伺服运动控制是现代制造业的核心场景,伺服系统控制精度高、响应速度快,是运动控制的核心零部件,伺服下游以先进制造行业为主,包括电子及半导体制造设备(含光伏)、机床、工业机器人、锂电、3C、包装、物流等。

数据显示,2019年伺服系统国内市场规模达到121亿元,同比增长0.83%。

3、DCS系统DCS是历史悠久的典型控制系统形态,在工业自动化控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已经成为现代工业生产制造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主要应用于化工、石化、电力等流程性行业。

近年来,中国DCS市场规模保持稳定增长,2019年市场规模达87.43亿元,同比增长7.17%,行业增速趋稳,预计到2022年市场规模将突破90亿元。

【推荐下载】工业控制系统的三生三世

【推荐下载】工业控制系统的三生三世

张小只智能机械工业网
张小只机械知识库工业控制系统的三生三世
启蒙时代:1935年之前
 工业控制系统作为工厂流程的一部分出现在世人面前大约是在十八世纪中期,但事实上,古代的希腊人与阿拉伯人就已经开始在诸如水钟、油灯这样的装置中使用浮动阀门进行自动控制了。

世界上第一台有记载的自动控制设备是公元前二百五十年左右埃及人所使用的水钟。

这台水钟以水作为动力进行计时与矫正,将世界最准确计时工具的头衔保持了将近两千年,直到摆钟被发明。

 1745年,安装在风车中控制磨盘间的间隙,已经开始由自动装置进行控制。

这种控制机构是最早真正用于工业的控制系统之一,并且最终导致了由蒸汽引擎引发的第一次工业革命。

 之后的一个多世纪,绝大部分的工业控制系统所关注的重点是对蒸汽系统中的温度、压力、液面以及机器转速的控制。

但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十八世纪中期至二十世纪初,工业控制系统开始了有史以来第一次全面发展:
 航海:由于大型船只的使用,舵面转向因流体动力学的改变变得更加复杂。

与此同时,操作机构与舵面之间传动机构的增多及增大导致动作响应时间更加缓慢。

1873年,让.约瑟夫.莱昂.法尔,一名法国企业家兼工程师,发明了被其称为“动力辅助器”的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今天,经后人改进,他的发明有了新的名字:伺服机构。

 制造业:这一时期,继电器开始在工厂中大量使用。

通过继电器构筑的逻辑(如“开/关”和“是/否”)代替了之前使用人工的制造业控制方式。

今天广泛用于工业控制系统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就是继电器逻辑发展的产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控大佬们的前世今生发布时间:2013-12-17自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收购和兼并,成为了国际跨国大公司扩张的一个重要手段。

国际工业自动化的江湖,向来是大型跨国公司的游戏;因此,国际自动化业界的各领军公司自然也少不了收购和兼并的动作。

史博士对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国际大型自动化公司,包括Rockwell(罗克韦尔)、Honeywell(霍尼韦尔)、Emerson(艾默生)、GE-Fanuc、ABB、Invensys(因维斯)、Siemens (西门子)、Schneider(施耐德)、Yokogawa(横河)等9家自动化大鳄的收购兼并情况进行了一个考证,现在这里列举出来,供大家有空之余参考一下。

Rockwell(罗克韦尔公司)早期从事航空导航系统的开发,1985年以16.5亿美金的天价收购了1903年成立的同样百年是老店Allen-Bradley公司后,开始进入工业自动化行业,并一直沿用AB的品牌。

目前是北美最大的自动化专业公司,产品系列有PLC、传动系统、运动控制系统、自动化软件为主,近年来,推出了e-Manufacturing概念,提出了制造业信息化的解决方案。

过去离散控制领域一直位于领先地位,近年来涉足过程控制领域。

其PLC 以PLC-2,PLC-5,SLC500和最新的ControlLogix系列著称于世。

1998年,Rockwell收购了德国的PLC制造商SprecherandSchuh公司,并借此在欧洲市场上踩进了一只脚。

1999年,Rockwell公司连续收购了开发制造执行系统软件的EnterpriseTechnologyGroup,从事线性马达和位置控制的AnoradCorporation公司,从事人机界面产品的Dynapro公司,以及从事安全防范系统的EJA公司;2000年收购了以轴振动测量与控制著称的ENTEK,以仿真软件著称的SystemsModelingCorporation公司,开发批处理软件的Sequencia公司,开始进入连续过程控制领域。

2002年又收购了开发安全系统的Tesch(Germany)公司,一直提供制造执行系统解决方案的PropackData公司,推出了e-Manufacturing系统概念。

2005年收购了提供制造业信息化解决方案的DataSweep公司,2006年,收购了提供制造管理软件的GEPAmbH公司。

Rockwell公司的产品一直位于金字塔的高端,产品也也比较单一,主要局限在离散制造领域,以PLC擅长,直到本世纪才推出了MICRO–LOGIX和FLEX-IO开始进入低端市场,但即使在低端市场,也属于昂贵型的产品。

从进入21世纪以来的收购动作表明,Rockwell主要开始进入信息化制造领域,并显示出了明显的战略雄心。

Honeywell(霍尼韦尔公司)成立于1885年的Honeywell公司是国际自动化行业当之无愧的百年老店,是世界500强之一。

以开发出世界上第一套DCS系统TDC-2000而著称于世。

目前主要业务有三部分:工业自动化,航空航天仪表和楼宇自动化。

DCS系统有TDC-3000和新近推出的PlantView系统,仪表系列则有ST3000系列变送器等。

1994年,Honeywell的欧洲公司收购了德国的一间从事供热系统控制的MetallwerkeNeheimGoke&Company公司,主要为了打入欧洲市场。

1995年,收购了GeneralSignal公司下属的Leeds&Northrup公司,主要是减少当地竞争和进行市场整合,随后又收购了从事纸机控制设备的Measurex公司,为Honeywell进入造纸与纸浆行业增强了动力。

1998年,收购了西屋电气公司的保安系统业务;1999年,又收购了著名的保安监控公司C&KSystems公司,加强了自己在楼宇自动化领域的份量。

同年,Honeywell被美国联合信号(AlliedSignal)公司收购。

但协议规定,“Honeywell”的品牌将继续沿用。

2000年,GE公司欲收购AlliedSignal公司所持有的Honeywell的股份,双方已经签署了协议;本来会成为新世纪最大的一桩收购案,但最终却因为欧盟的反对而作罢,这个案例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国内的两间公司的收购却因为外国的干涉而没有成功,为此,一度在美国国内引起轩然大波。

2002年,Honeywell又从Invensys公司收购了Sensors公司,接着收购了从事空调系统控制的TrideltaIndustries公司;2003年,又收购了SensotecInc公司,进一步加强传感器方面的市场力度。

2004年,收购了从事仿真软件开发的Hysys公司,同年,在俄罗斯收购了从事自动化工程的Petrocom,显然是在为进入俄罗斯市场做垫脚石。

2005年,Honeywell收购了Tridium软件公司,接着收购了从事消防系统的英国公司NovarPLC。

Honeywell在中国一直稳占石化行业的龙头老大。

原因当然首先是因为霍尼韦耳在石化的造诣和经验。

但1993年,Honeywell与中石化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向所有中石化企业提供世界一流的自动化和控制方案”的名义,合资成立了中石化霍尼韦耳公司,各占50%股份,由此,中石化下属各炼油厂基本上把Honeywell的产品当作首选,这也是Honeywell在中石化占据市场的重要原因。

1998年,合资公司到期,由于其它公司提出了反对不正当竞争的投诉,合资公司到期后没有再延期。

所有业务转入霍尼韦尔中国公司。

近年来,Honeywell的产品在中国受到浙大中控、和利时等公司的巨大压力,基本放弃了中小系统的市场,转向大型项目的TURNKEY总包业务,如BP上海的石化项目,Honeywell以1.2亿英磅的价格中标。

Emerson(艾默生)成立于1890年,也是名副其实的百年老店,最早生产电机和风扇,后来原来主要从事家用电器的经营和生产,二战期间靠为美军生产飞机上的*塔赚了一笔战争财。

70年代发展较快,成为有4000人的中型公司,90年代后,才飞速发展,现在位于世界500强的前100强中。

九十年代,收购资深自动化公司ROSEMOUNT(罗斯蒙特)和FISHER(费歇尔)标志着该公司进入工业自动化领域,紧接着又收购了Intellution公司,该公司以FIX软件闻名于世界工控界;随后又收购了WESTINGHOUSE(西屋电气)的PCD(过程控制部)部门,然后又收购了SAABMarine(绅宝)公司,进入船用电子设备领域,不过,在2002年,又将Intellution公司卖给了GE公司。

2005年7月,EMERSON收购了从事工业现场仪器仪表生产的著名公司SolartronMobrey,进一步加强了在仪表行业的地位。

同年9月,收购了从事液压控制与运动控制的NumaticsInc公司,试图加强在机械控制领域的地位。

2006年,艾默生收购了从事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行业测量与控制的BristolBabcock公司,进入SCADA系统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EMERSON将世界上最大的工控软件公司Intellution又卖给了GE-FANUC。

2001年,艾默生在中国进行了一次令人轰动的收购,就是以8亿美金收购华为电气,收购后公司更名为艾默生电气,从事电源、变频器和PLC的开发经营。

只是因为华为是通信业的巨子,华为电气的变频器产品当时尚未打开市场,影响不大。

因此,其关联公司的被收购当时未引起自动化业界的重视,倒是在通信界引发了大量关注。

但随后随着艾默生变频器在中国市场的崛起,工控界逐步感受到了当年那次收购给中国工控界带来的影响。

但最近,据未经证实的消息说,2006年9月份EMERSON又将变频器业务出售了,但至今未公布;也有消息灵通人士提供的消息说,EMERSON只是将变频器业务与PLC等其它产品整合到了一个新的部门,并未出售。

GE-FANUC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是1876年由发明大王爱迪生创办的,早期叫爱迪生照明公司。

1890年开始使用通用电气的名称。

当时所从事的行业主要是照明、运输、输配电,相关业务至今仍然是GE的主流业务之一。

GE-FANUC是通用电气与FANUC公司的合资公司,总部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的Charlottesville市。

2000年4月,GE-FANUC收购了从事柔性制造的CimWorksGageTalker公司,同年6月28日,GE-FANUC又收购了美国的南安普顿的DataViewsCorporation,该公司从事工业自动化软件的开发和生产。

2001年9月,收购了美国的Huntsville公司,该公司主要从事工业自动化、测量、通讯和国防工业行业的单板PC、网络通讯硬件的开发。

2003年3月,GE-FANUC宣布收购RAMiXInc.公司,该公司主要从事军工行业的嵌入式系统的开发。

同年6月,GE-FANUC收购了MountainSystemsInc.,该公司从事先进制造执行系统的业务,应用行业主要在消费品,食品饮料,生命科学,造纸行业,不久,GE-FANUC宣布了自己信息化制造(e-Manufacturing)方案。

不久,GE-Fanuc从因维斯手中收购了国际最大的自动化软件公司Intellution,后者是刚刚从Emerson手中收购不到两年的公司,据信,对Intellution公司的收购是为了弥补GE-Fanuc公司的Cimplicity软件的不足。

2006年3月,GE-FANUC宣布收购SBSTechnologies,公司,该公司是针对OEM制造商提供开放式嵌入计算机产品开发的设计公司。

接着,又宣布收购了CondorEngineering,该公司从事军工和航空与航天工业的仿真产品和嵌入式产品的开发。

2006年9月,GEFanuc又宣布收购了英国的RadstoneTechnologyPLC,该公司是从事嵌入式计算机设计的,主要针对军工行业与OEM行业,主要为了加强GE对军工行业的服务与支持能力。

GE-Fanuc公司的长处一直在运动控制领域,重点在各类工业机械与军工装备的控制上。

其收购的公司大多是研发型的公司,目的是为了充实产品线,缩短产品从开发到上市的时间,增强行业竞争力。

2004年,GE在中国收购了上海新华自控公司,这是因为上海新华是国内第一家在30万千瓦发电机组使用的国产DCS系统的拥有者,而且国家电力公司2003年下文要求今后所有电厂对国产DCS不得要求业绩,价格要一视同仁,表示国产DCS系统对进口系统已经构成了明显的威胁。

这次收购显然是要对国产DCS的迅速上升势头进行打压,国内没有像欧盟那样的实力,可以像拒绝GE收购Honeywell对GE收购新华说不,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国内电力行业最有希望的一个自动化公司这样落入虎口,而且等待新华的命运是不言而喻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