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金融学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货币金融学》知识点汇总

《货币金融学》知识点汇总

1、狭义货币:M1=通货C+活期存款Dd+其他支票存款+旅行支票2、广义货币:M2=M1+Ds储蓄存款+Dt定期存款;M3=M2+Dn商业银行以外的金融机构存款;M4=M3+L 银行与金融机构外的所有短期流动资产。

3、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即期交易);储藏手段;支付手段(跨期交易);世界货币。

4、信用: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价值的单方面转移。

本质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信用和商品经济一样,都是以私有制存在为前提的。

5、信用的基本要素:信用主体、信用标的、信用载体、信用条件6、信用形式: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国际信用、民间信用7、信用工具:载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合法凭证,是贷者与借者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工具。

信用工具:又称金融工具,是记载信用标的、保护债权人权利、具备法律效力的书面凭证。

在经济市场化进程中,要求信用标的具备可转让性,以充分满足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

这就要求信用标的物由标准化的、可精确定价的和可广泛接受的载体来承载,这个载体就是具备充分流动性的信用工具。

8、主要的信用形式:(1、商业信用:企业与企业之间进行商品往来时发生的信用,其主要方式是预付和赊销,相应的信用工具是商业票据。

商业信用作为典型的直接信用,具有交易直接而迅速、交易费用低等特点。

此外,商业信用在一点程度上扩大了商品交换渠道,调剂了商品市场,节约了社会流通费用,加速了资金的周转,对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有较大的积极作用。

【缺陷】:1--授信规模具有很大的局限性;2--受商品使用价值流转方向限制;3--商业票据接受性有限;4--信用链条具有不稳定性。

(2、银行信用:通过各类金融中介机构,将货币转化为借贷资本,进行社会化资金分配的信用形式,其典型方式就是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业务。

银行信用具有规模大、成本低、风险小等优势,它大规模地促进社会资金全方位、多层次流动,是社会信用体系中最重要、最有效的信用形式。

货币金融学知识点

货币金融学知识点

货币金融学知识点1. 货币的定义与职能- 货币作为交易媒介、价值尺度、价值储藏和支付手段。

- 货币的类型:实物货币、代币货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

2. 货币供应量- M0、M1、M2、M3等货币供应量指标的区分。

- 货币乘数和存款创造过程。

3. 利率与金融市场- 利率的决定因素和种类(名义利率、实际利率、固定利率、浮动利率)。

- 金融市场的功能、分类(初级市场、二级市场)和金融工具(股票、债券、期货、期权)。

4. 金融机构- 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的角色和功能。

- 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和主要业务(存款、贷款、支付结算)。

5.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的职能:发行货币、制定货币政策、监管金融机构。

- 货币政策工具: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直接信贷控制。

6. 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 货币市场的特点和主要工具(国库券、商业票据、银行承兑汇票)。

- 资本市场的特点和主要工具(长期债券、股票)。

7. 外汇市场与汇率- 外汇市场的功能和参与者。

- 汇率制度的分类(固定汇率、浮动汇率、管理浮动汇率)。

- 汇率的决定因素和影响(购买力平价、利率平价、国际收支)。

8. 国际金融体系-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

- 国际金融机构的作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World Bank)。

9. 金融风险管理- 金融风险的类型: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

- 风险管理工具:衍生品(期货、期权、掉期)、风险分散、风险转移。

10. 金融创新与监管- 金融创新的动力和产物(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加密货币)。

- 金融监管的目的和方法(审慎监管、行为监管、市场监管)。

11. 宏观经济政策与金融稳定- 宏观经济政策对金融市场的影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 金融稳定的维护和金融危机的防范。

12. 金融全球化与国际合作- 金融全球化的趋势和影响。

货币金融学知识点详细

货币金融学知识点详细

金融第一章货币制度货币的含义货币是从商品领域中被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体现着一定的生产关系。

货币职能(1)价值尺度(2)流通手段(3)储藏手段(4)支付手段(5)世界货币货币层次划分标准按金融资产的流动性来划分。

流动性:某项金融资产的变现能力,包括变现的方便程度和变现所需要的成本(1)流通于银行体系外的现金M0(2)狭义货币M,现金+活期存款(3)广义货币M, M+准货币;准货币:定期存款+储蓄存款+ 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其他存款。

货币层次划分意义(1)具有不同流动性的不同层次的货币是引起经济变动的一个重要因素, 经济越发达, 货币与经济的联系就越密切。

(2)经济的繁荣与萧条是通过货币数量的变动表现出来的;货币数量的改变对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3)通过将货币分成不同的层次, 制定相应的指标;可以考察具有不同流动性的金融资产对经济的影响,有利于央行观察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本位货币(1)具有无限法偿资格(辅币,有限的法偿资格)(2)是最后的支付手段金本位制的特点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金准备制度的存在意义:(1)作为国际支付的准备金; (2)作为调节国内金属货币流通的准备金; ( 3)作为支付存款和兑换银行券的准备金。

金本位制即以金币作为本位币。

特点:(1)单位货币规定为一定数量一定成色的黄金;(2)发行并流通于市场的是金币;(3)金币可自由铸造,自由融化;(4)币值中的其他货币可以自由的与金币平价兑换;(5)黄金与金币可以自由的输入输出;( 6) 金币具有无限的法偿能力。

我国的货币制度(1)我国的法定货币名称是人民币,单位是“元” ,辅币是“角”和“分” 。

(2)人民币是唯一合法通货,禁止外币、金银流通,大陆只允许流通人民币。

(3)人民币坚持经济发行的原则。

(4)金准备制度(为了保证国际支付)。

信用货币制度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缺点:(1)纸币发行不受准备金限制及贵金属的约束,具有一定的伸缩弹性,使得货币发行的弹性很大,其成败依赖于人为因素。

货币金融学复习资料

货币金融学复习资料

货币金融学复习资料货币金融学是一门研究货币、信用、银行及金融市场等方面的学科,对于理解经济运行和金融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为您整理的货币金融学复习资料,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

一、货币与货币制度(一)货币的定义与职能货币是在商品和劳务交换中被普遍接受的东西,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其中,价值尺度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它使得商品和劳务能够以统一的价格进行衡量。

流通手段则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充当交换媒介的职能,促进了交易的便捷。

(二)货币的形式从实物货币到金属货币,再到纸币和电子货币,货币的形式不断演变。

实物货币如贝壳、粮食等,由于其自身价值不稳定和不易分割等缺点,逐渐被金属货币取代。

金属货币具有价值稳定、易于分割等优点,但携带不便。

纸币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它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货币应运而生,如银行卡、支付宝等,极大地提高了支付效率。

(三)货币制度货币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

主要包括货币材料、货币单位、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以及准备制度等。

金本位制是历史上较为重要的货币制度之一,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现代的货币制度多为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货币的发行不再与黄金挂钩,而是由国家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调控。

二、信用与信用工具(一)信用的定义与形式信用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是一种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信用形式主要包括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和国际信用等。

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信用,如赊销商品;银行信用是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提供的信用,是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国家信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借贷行为,如发行国债;消费信用是企业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提供的用于消费的信用;国际信用是国际间的借贷行为。

(二)信用工具信用工具是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凭证,主要有商业票据、银行票据、债券和股票等。

货币金融学知识点整理

货币金融学知识点整理

货币金融学一、货币、收入、财富关系:货币就是收入或财富,这句话是错的。

二、货币形态的演进: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信用货币包括银行券、纸币)三、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并不需要实在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或想象中的货币就可以了)、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当货币作为价值运动的独立形式进行单方面的转移时)、世界货币(可自由兑换、币值较稳定、又被乐于接受)四、货币的本质: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五、目前,世界各国普遍以金融资产流动性的强弱作为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M0(现钞)、M1(狭义货币)、M2(广义货币)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 M1=M0+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六、本位币和辅币本位币:亦称主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辅币: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货币,主要供小额零星交易和找零之用七、无限法偿和有限法偿无限法偿:指无限的法定支付能力,即法律规定不管是用本位币偿还债务或其他支付,也不管每次支付的本位币的数额大小,债权人和受款人都不得拒绝接受,否则视为违法。

有限法偿:即每次支付辅币的数量不能超过规定的额度,否则债权人或受款人有权拒收。

但是,用辅币缴税、向政府兑换本位币的数额则不受此限。

八、货币制度的演变: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九、“劣币”驱逐“良币”(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是发生在复本位制下的一种现象。

金币和银币都具有无限法偿的能力。

均可自由铸造,融化及自由输出入国境,二者的交换比例是以国家法律形式统一规定的,这种情形发展的结果是金币越来越少,而银币充斥市场,这种现象称为“劣币驱逐良币”,又叫“格雷欣法则”。

十、信用(是以偿还和付息为基本特征的信贷行为)商业信用(商品资本为对象)具体形式包括企业之间的商品赊销、分期付款、委托代理等银行信用(以货币资本为对象)是银行等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通过存、贷等业务提供的信用。

《货币金融学》笔记摘抄(3篇)

《货币金融学》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货币金融学概述1. 货币金融学的定义货币金融学是一门研究货币、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货币的产生、发展、运行规律以及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运作机制。

2. 货币金融学的研究内容(1)货币的产生与发展(2)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3)金融机构与金融业务(4)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5)国际金融与汇率制度二、货币与货币制度1. 货币的定义货币是一种广泛接受、用作支付手段、价值储存和计价单位的特殊商品。

2. 货币的职能(1)交换媒介:方便商品和服务的交换。

(2)价值储存:保值、增值。

(3)计价单位:衡量商品和服务的价值。

3. 货币制度的类型(1)金属货币制度:以金属货币为本位货币的制度。

(2)信用货币制度:以信用货币为本位货币的制度。

(3)法定货币制度:以政府发行的纸币为本位货币的制度。

三、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1. 金融市场概述金融市场是指资金供应者与资金需求者之间进行资金交易的市场。

金融市场分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衍生品市场等。

2. 金融工具概述金融工具是金融市场上的交易对象,包括货币、债券、股票、衍生品等。

(1)货币市场工具:如银行承兑汇票、商业票据、回购协议等。

(2)资本市场工具:如债券、股票等。

(3)外汇市场工具:如外汇期货、外汇期权等。

(4)衍生品市场工具:如远期合约、掉期合约、期权等。

四、金融机构与金融业务1. 金融机构概述金融机构是指从事金融业务的特殊企业,包括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

2. 金融机构的类型(1)存款性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储蓄银行等。

(2)非存款性金融机构:如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

3. 金融机构的业务(1)存款业务:吸收公众存款,为公众提供支付结算服务。

(2)贷款业务:向企业、个人提供贷款。

(3)投资业务:投资股票、债券、基金等。

(4)结算业务:为客户提供资金清算、支付结算服务。

五、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1. 货币政策概述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利率和汇率,以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政策。

货币金融学复习要点

货币金融学复习要点

货币⾦融学复习要点第⼀章货币与货币制度第⼀节.货币的定义与本质⼀、货币的定义1、货币的经济学定义通货与货币:⽐货币范围要狭窄收⼊与货币:收⼊是流量,表⽰某⼀时间区间的数量关系,⽽货币是⼀个存量,即在某⼀个时点的确切数量。

财富与货币:财富⽐货币范围要宽泛2、马克思的货币定义:3、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4⼆、货币的产⽣四个阶段:1、简单的、偶然的物物交换2、扩⼤的价值形式3、⼀般价值形式(物—⼀般等价物—物)4、货币价值形式第⼆节. 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职能(最重要最基本)指货币能⽤来衡量和表⽰⼀切商品和服务的价值,将其转化为价格从⽽可以⽅便地把不同类的商品进⾏⽐较。

特点1、观念货币2、⾜值或币值稳定3、独占性或排他性⼆、流通⼿段职能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实现商品的价值时,执⾏流通⼿段职能。

货币执⾏流通⼿段的职能就是为商品世界充当交易媒介,使所有的商品通过它进⾏交换简单概括就是“卖——货币——买”的不断循环。

特点1、现实货币2、不⾜值/价值符号3、危机的可能性:买卖脱节三、⽀付⼿段职能货币作为价值运动的独⽴形态,进⾏价值的单⽅⾯转移时,执⾏⽀付⼿段职能。

特点:1、补⾜交换的环节2、价值的单⽅⾯转移3、加剧危机的可能性四、贮藏⼿段职能五、世界货币职能第三节.货币的类型1.作为货币的理想商品(1)、价值的稳定性(2)、容易标准化(3)、可分割性(4)、携带⽅便(5)、易于储蓄、不易变质(6)、供给具有弹性第四节货币制度⼀、货币制度的定义定义:货币制度是⼀国政府以法律形式确定的本国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

内容:(1)货币材料(2)货币单位(3)通货的铸造、发⾏与流通(4)货币发⾏的准备制度货币政策的核⼼是规定本位货币和制作本位货币的⾦属材料。

(⼀)通货的铸造、发⾏与流通1、主币(本位币):是⼀个国家的基本通货,是按照国家规定的货币单位和货币⾦属铸造的货币。

⑴名义价值和实际价值⼀致,是⾜值货币(现代货币制度下,已经⽆此特点)⑵可以在国家集中铸造的前提下⾃由铸造⑶主币具有⽆限法偿能⼒(现代货币制度下,仍然保留了这⼀特点)⑷磨损公差(现代货币制度下,已经⽆此特点)2、辅币:是主币以下的⼩额通货,供⽇常零星交易与找零使⽤。

货币金融学复习要点(完整版)

货币金融学复习要点(完整版)

货币金融学复习要点(完整版)货币金融学复习要点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一、货币的产生:社会私有制和社会分工产生了商品和商品交换。

二、货币形式的发展(一)实物货币(二)金属货币(三)信用货币1.传统信用货币两种信用形式:一是银行债券二是纸币2.现代信用货币三、货币的职能(一)价值尺度职能(二)流通手段职能(三)贮藏手段职能(四)支付手段职能在银行存钱属于支付手段职能(五)世界货币职能四、货币数量的界定(一)狭义的货币量:现金加活期存款(三)狭义货币与广义货币的划分:狭义货币与广义货币划分的一般性标准应该是金融工具能否作为直接购买力。

一般我们将广义货币口径中除狭义货币以外的部分成为准货币或亚货币。

五、货币层次的划分(一)基本公式M1=C+Dd(M1表示第一层次,C表示现金,Dd表示活期存款,Ds表示储蓄存款,Dt表示定期存款,Dn表示其他所有存款,L表示除存款以外的短期流动性金融资产)(二)货币层次划分依据:货币层次划分的基本依据是流动性。

包含三重要求:1、不受损失2、及时转化3、现实购买力六、货币制度定义:货币制度是指一国由法律所确定的关于货币发行和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

包含四个方面:币材和货币单位的规定;本位币和辅币的铸造与偿付能力的规定;银行券与纸币的发行准备与流通的规定;黄金准备制度。

“角”“分”为辅币单位。

七、货币制度的演变货币制度以币材为代表。

货币制度主要经历了金属货币本位制和信用货币本位制两大阶段。

金属货币本位制银本位制金银符合本位制(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跛行本位制)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货币制度信用货币本位制八、金银复合本位制九、金本位制的特点:1.以黄金为主币材料,流通金铸币,无限法偿还,国家对铸币有法定的样式和含金量规定。

(最主要的)第二章、信用和信用工具一、信用的含义:信用是经济活动中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贷款行为。

二、信用形式(信贷信用体系中,最典型的直接信用是证券信用,最典型的间接信用是银行信用。

货币金融学知识点

货币金融学知识点

货币金融学知识点1.证券:是对发行人未来收入与资产的索取权。

2.债券:是债务证券,他承诺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段中进行定期支付。

3.利率:是借款的成本或为借入资金支付的价格(通常表示为借入100美元所支付的年利息战100美元的百分比)4.股票:代表持有者对公司的所有权,是对公司收益和资产的索取权是公司筹资的重要手段。

5.外汇市场就是货币的兑换产所,是资金跨国转移的中介市场。

6.汇率:用其他国家货币表示的一过货币的价格。

7.货币:在商品或服务支付以及债务偿还中被广泛接受的东西。

8.经济周期:经济总产出的上升和下降运动9.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水平持续上涨,货币持续供给是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原因。

10.物价总水平:一个经济社会中商品和劳务的平均价格。

11.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在一年中所产生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其中两项不应归于这个指标(①对过去所生产的商品的购买,如梵高的画,股票或债券的购买②中间商品,因为会造成重复统计)12.总收入:指一年中生产要素在生产商品和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全部收入,总收入与总产出是相等的。

13.一级市场:是筹集资金的公司或政府机构将其新发行的股票或债券等证券销售给最初购买者的金融市场。

14.二级市场:是交易已经发行的证券的金融市场。

两种组织形态(1.交易所2.场外市场)15.金融市场的结构:1.债务与股权市场2.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3.交易所和场外市场4.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16.交易成本:金融交易中所消耗的时间和金钱17.信息不对称:在金融市场上,交易一方对另一方缺乏充分了解,以至于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

18.逆向选择:交易之前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问题。

金融市场上的逆向选择指那些最有可能造成不利后果即制造信贷风险的潜在借款人,往往是那些积极寻求贷款并且最有可能获得贷款的人。

19.道德风险:交易之后,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问题。

金融市场中的道德风险是指借款人从事不利于贷款人的活动的风险,因为这些活动增加了贷款无法偿还的概率,所以贷款人可能决定不发放贷款。

货币金融学知识点总结

货币金融学知识点总结

货币金融学知识点总结一、货币需求及其构成:一是对现金和活期存款的需求。

二是对可转让大额存单和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等高流动性证券的需求。

三是对住房贷款、汽车贷款、学生贷款和抵押贷款等的需求。

四是对各种形式的信用卡(贷记卡)的需求。

五是对国债和政府机构发行的债券的需求。

六是对在线支付的需求。

二、货币供给:包括狭义货币和广义货币。

狭义货币(M0)指流通中的现金,即货币当局持有的、以纸币或铸币形式存在的金属货币,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硬币”。

广义货币(M2)指M0加上准货币(M2)再加上商业银行体系创造派生的存款货币。

其中, M0指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M2是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和商业银行的在途资金;M2包括了活期存款、储蓄存款和其他存款。

1、储蓄存款:在物价稳定,经济繁荣时期,居民和企业会把钱存入银行,银行多收储蓄存款利息,此时银行增加的存款数量就称为“货币供给量”。

2、活期存款:商业银行吸收的个人和单位的零散闲置资金,商业银行需要在银行开立存款账户,储户把钱存入商业银行后不办理任何存款业务,只是规定什么时间才能取回。

这种存款因无法计算利息,所以叫做“活期存款”。

3、定期存款:存款人与银行预先约定期限、利率,到期支取本息的存款。

定期存款一般分为3个月、 6个月、 9个月、 1年、 18个月、 2年、 3年、 5年共9种,按存期不同,定期存款的利率从0.35%至4%。

4、可转让大额存单:由商业银行面向个人投资者发行的大额存款凭证,具有较强的变现功能,但没有固定期限。

它既可作为质押品获得贷款,又可直接参与市场交易。

5、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商业银行根据客户提出的申请签发的、允许其在限额内使用支票或汇票进行结算的账户。

该类账户实际上起着支票账户和汇票账户的双重职能。

6、其他存款:除了上述几项外还应扣减特殊情况下产生的临时存款。

如保证金存款、清算备付金存款、农村合作基金会存款等。

7、准货币:指未被冻结的存款,主要包括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小额信贷存款、邮政储蓄存款、财政部门存款、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放款项等。

货币金融学重点整理

货币金融学重点整理

债券发行1.目的。

政府:弥补赤字。

金融机构:扩大信贷资金来源。

企业:扩大资金来源;灵活运用资金;维持对公司控制权;转移通胀风险;减少税支出。

2.条件。

面值,利率,偿还期,价格,由债权人信用尺度(第三方)决定。

3.发行方式。

直接。

间接:公募招标发行;集团承购报销;非招标发行(协议)。

交易程序1.证券所交易程序2.场外市场交易程序:代理买卖;自营买卖交易方式:同股票证券交易市场:发行债券流通转让的场所类型:a证券交易所b场外交易市场c第三市场在柜台市场d第四市场:各类机构投资者和实力相当的个人投资者挂牌上市的证券交易,绕开证券投资商,相互间直接进行交易中国证券市场一、国债市场1.发行市场1996年深沪交易所97~98 商业银行2.流通市场以协议交易为主:深沪证券交易所;银行间;凭证式国债市场(个人,中小企业)3.存在问题:市场处于分割状态;记账式国债在实际发行中主流地位不突出;凭证式国债提前兑付条款对发债人存在风险;应债规模与应债能力的失衡。

4.建议:提高交易所国债市场的流动性;统一国债市场。

二、企业债券市场84年1.发行市场a监管环境监管主体:发改委;中行;证监会。

依据:《公司法》《企业债券管理条例》准入方式:审批制,08年后是核准制。

b市场主体发行人:凡符合条件的公司制企业法人。

投资者:个人,机构。

承销商:证券公司,信托投资,企业集团。

2.流通市场a制体不顺畅b规模整体偏小(主要凭证:央行票据,政策性银行票据)我国资本市场结构:1主板市场(深沪,中小板)2.创业板3.场外交易市场第六章商业银行一、产生。

动力:商品经济和信用制度产生演化和发展的两种形式:1.英国模式:融通短期商业资本,适用:英语世界的国家银行2.德国:中和式商业模式,经营业务和资产业务种类繁多现代商行发展趋势:1国际化2金融创新多样化(机构,金融市场,工具,服务,融资服务,工具)3国际融资证券化4业务经营电子化二、性质和职能商行是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以贷款为主的多种金融资产为其经营对象,能利用负债进行金融创造,管理金融风险,并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

2024年货币金融学知识点详解

2024年货币金融学知识点详解
资和信用活动的机构。
商业银行
以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和办理结算为 主要业务,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 分。
非银行金融机构
包括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 基金公司等,提供多元化的金融产品 和服务、汇款等基础金融服务。
创新银行业务
02
如投资银行、资产管理、私人银行等高端金融服务,以及互联
金融工具的种类与特点
金融工具的种类
包括股票、债券、基金、期货、期权、外汇等。
金融工具的特点
具有流动性、收益性、风险性等基本属性;不同金融工具具有不同的风险收益特征和投资者适当性要求。
金融市场的监管与发展趋势
金融市场的监管
包括市场准入监管、交易行为监管、信息披露监管等方面,旨在维护市场秩序和保护投 资者利益。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1 2
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通过提供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渠道、优化资源配置、 降低交易成本等方式,金融发展可以促进经济增 长。
经济增长对金融发展的推动作用 经济增长带来的收入增加和财富积累,为金融发 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需求。
3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相互促进、相互依存,形成 了紧密的互动关系。
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
呈现全球化、电子化、综合化等趋势;金融科技的发展正在改变金融市场的运作方式和 监管模式。
03
金融机构与金融业务
金融机构的类型与职能
中央银行 作为国家的银行,负责制定和执行货币 政策,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
政策性银行 由政府发起并出资成立,为贯彻和配 合政府特定经济政策和意图而进行融
货币政策的目标与工具
货币政策目标
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

货币金融学重点归纳

货币金融学重点归纳

货币金融学一、名词解释1.信用货币: 是以信用为保证, 通过信用程序发行和制造的信用凭证, 是货币形式的现代形态。

★2.格雷欣法则:两种名义价值相同而实际价值不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 实际价值较高的货币被人们收藏、熔化或输出, 而实际价值较低的货币将充斥市场。

3.货币制度: 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与组织形式。

4.信用: 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5.基准利率: 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

6.直接标价法: 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来拆合多少单位本国货币的标价方法。

7、间接标价法: 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拆合多少外国货币的标价方法。

8、直接金融市场:以证券类金融机构为核心, 通过资金盈余者直接购买资金短缺者债权或产权来融通资金所形成的市场。

9、间接金融市场: 以存款类金融机构为核心, 通过存款类金融机构向资金盈余者出售金融工具, 向资金短缺者提供资金所形成的市场。

10、货币市场: 指偿还期限在一年以内的资金借贷或短期信用工具买卖所形成的供求关系的总和。

★11.同业拆借: 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为解决临时资金困难, 调剂头寸所进行的短期资金融通的场所。

12.票据贴现:票据持有者将未到期票据转让给贴现银行, 以取得资金的行为。

13、金融远期:双方约定在未来的某一确定时间, 按确定的价格买卖一定数量的某种金融资产的合约。

14.金融期权: 指赋予其购买者在规定期限内按双方约定的价格购买或出售一定数量某种金融资产权利的合约。

15.投资基金:通过发行基金股份或基金受益凭证聚集众多中小投资者的资金, 进行多元化证券组合投资, 将投资收益按基金份额进行分配的金融机构。

16、政策性银行:政府创立、参股或保证, 为贯彻政府社会经济政策或意图, 以国民经济的整体性和长远利益为目标, 在特定的业务领域从事政策性融资活动的专业性金融机构。

17、中央银行:18、货币需求: 指在一定时期内, 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 对货币需求的量的总和。

(完整版)货币金融学复习要点

(完整版)货币金融学复习要点

货币金融学考试知识点复习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一、货币的本质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二、货币的职能1、价值尺度: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是货币在表现商品的价值并测量商品价值量大小时所发挥的一种功能,是货币作为社会劳动的直接体现。

2、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是指货币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充当交易媒介,是使所有的商品得以交换的功能。

3、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后,被人们保存、收藏起来,执行贮藏手段职能。

4、支付手段:是指货币在偿还债务或进行单方面价值转移时所具有的功能。

5、世界货币:当商品职能越出国境,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时,就会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的职能,这就是世界货币职能。

三、货币层次的划分(基本划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货币层次划分:(1)M0(现钞)、(2)M1(狭义货币=现金+活期存款)、(3)M2(广义货币=M1+准货币,所谓准货币,一般是指由银行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以及各种短期信用工具如银行承兑汇票、短期国库券等构成。

)注:稳定物价,控制M0、M1四、货币制度的概念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一个国家为了保障本国货币流通的正常与稳定,对货币发行和流通的各个要素所作出的法律规定的总和。

五、货币制度的基本要素(基本内容)1、货币材料:是整个货币制度赖以生存的基础2、货币单位3、货币种类4、法定支付偿还能力5、货币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6、发行准备金六、货币制度的演变1、银本位制:以白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2、金银复本位制:是指金、银两种铸币同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1)平行本位制(2)双本位制:“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3)跛行本位制:指国家规定金币可自由铸造,银币不能,只能以固定比例兑换金币的一种货币制度。

3、金本位制(1)金币本位制(2)金块本位制(3)金汇兑本位制4、金本位制的崩溃5、布雷顿森林体系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一、信用的形式1、商业信用:是指企业和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换相联系的信用形式,包括商品的赊购赊销和预付货款两种类型。

货币金融学知识点整理

货币金融学知识点整理

货币金融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狭义货币,通常由现金和活期存款组成。

这里的现金是指流通中的通货。

活期存款,在国外是指全部的活期存款,在我国只包括支票类和信用类活期存款。

狭义货币是现实购买力的代表,是各国货币政策调控的主要对象。

(2)广义货币,通常由现金、活期存款、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及某些短期流动性金融资产组成。

这里的短期流动性金融资产是指那些人们接受程度较高的可在一定程度上执行货币某些职能的信用工具,如商业票据、可转让存单、国库券、金融债券、保险单、契约等。

广义货币扩大了货币的范围,包括了一切可能成为现实购买力的货币形式。

对于研究货币流通整体状况和对未来货币流通的预测都有独特作用。

(3)准货币,也称亚货币。

一般将广义货币口径中除狭义货币以外的部分称为准货币或亚货币。

包括活期存款、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及某些短期流动性金融资产组成。

这里的短期流动性金融资产是指那些人们接受程度较高的可在一定程度上执行货币某些职能的信用工具,如商业票据、可转让存单、国库券、金融债券、保险单、契约等。

准货币本身虽非真正的货币,但由于它们在经过一定的手续后,能比较容易地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加大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

所以,也称为近似货币。

3.划分货币层次的依据是什么?货币可以划分为几个层次?答:(1)货币的层次划分,是指按不同的统计口径对现实流通中各种信用货币形式划分为不同的层次。

货币层次划分的目的是在货币流通总量既定的前提下,按照不同类型的货币流动性划分各个层次,以此作为中央银行调节货币流量结构的依据。

(2)迄今为止,关于货币供应量的层次划分并无定论,但根据资产的流动性来划分货币供应量层次,已为大多数国家政府所接受。

所谓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也称做“货币性”,它是指一种金融资产转换成现实购买力(现金)的便利程度和买卖时的交易成本。

根据资产流动性不同,货币供应量分为以下层次:M1=C+D,M2=M1+S+T,M3=M2+Dn,M4=M3+L。

货币金融学知识点整理

货币金融学知识点整理

货币金融学一、货币、收入、财富关系: 货币就是收入或财富,这句话是错的。

二、货币形态的演进: 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信用货币包括银行券、纸币)三、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并不需要实在的货币, 只需要观念上的或想象中的货币就可以了)、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当货币作为价值运动的独立形式进行单方面的转移时)、世界货币(可自由兑换、币值较稳定、又被乐于接受)四、货币的本质: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目前, 世界各国普遍以金融资产流动性的强弱作为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M0(现钞)、M1(狭义货币)、M2(广义货币)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 M1=M0+商业银行活期存款五、本位币和辅币本位币: 亦称主币, 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六、辅币: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货币, 主要供小额零星交易和找零之用七、无限法偿和有限法偿八、无限法偿:指无限的法定支付能力, 即法律规定不管是用本位币偿还债务或其他支付, 也不管每次支付的本位币的数额大小, 债权人和受款人都不得拒绝接受, 否则视为违法。

九、有限法偿:即每次支付辅币的数量不能超过规定的额度, 否则债权人或受款人有权拒收。

但是, 用辅币缴税、向政府兑换本位币的数额则不受此限。

十、货币制度的演变: 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十一、“劣币”驱逐“良币”(格雷欣法则)十二、劣币驱逐良币是发生在复本位制下的一种现象。

金币和银币都具有无限法偿的能力。

均可自由铸造, 融化及自由输出入国境, 二者的交换比例是以国家法律形式统一规定的, 这种情形发展的结果是金币越来越少, 而银币充斥市场, 这种现象称为“劣币驱逐良币”, 又叫“格雷欣法则”。

十三、信用(是以偿还和付息为基本特征的信贷行为)商业信用(商品资本为对象)具体形式包括企业之间的商品赊销、分期付款、委托代理等银行信用(以货币资本为对象)是银行等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 通过存、贷等业务提供的信用。

货币金融学知识重点整理

货币金融学知识重点整理

货币金融学重点整理第一单元1、名词解释货币:○1货币是特殊的商品,它是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它具有与其它一切商品互相交换的功能,具有一般的交换手段;货币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体现了一定的生产关系。

信用货币:第一,信用货币是价值符号,在社会商品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一定的情况下,每单位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和货币数量成反比。

第二,信用货币是债务货币,信用货币是表示银行债务的凭证,它是通过银行的资产业务投放出去的。

第三,信用货币具有强制性,国家规定全社会都必须接受和使用信用货币。

复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是以金铸币和银铸币同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这两种铸币均可自由铸造及融化,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均可以自由的输出入,辅币和银行券均能自由与之兑换。

又分平行本位制和双本位制。

格雷欣法则:在双本位制下,当市场上金、银的比价发生变化时,会引起金币或银币的实际价值与名义价值发生背离,这是实际价值高与名义价值的货币(良币)就会被人熔化,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劣币)就会充斥市场。

这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的格雷欣法则。

金本位制:金本位制即一国基本货币单位与一定成色及重量的黄金维持固定的关系。

又分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双本位制:即法律规定了金、银比价,金、银币仍同时作为本位货币。

2、简答题1、货币制度包含哪些内容?答:概括的讲,货币制度可分为两类:(1)金属本位制,即以贵金属作为本位货币;铸币与银行券的发行必须以充足的金属作为后备。

其中囊括了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和金本位制。

(2)信用货币制度,又称纸币本位制或不兑现本位制,是指不以有价值的商品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

2、什么是“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答:在金银复本位制的双本位制下,当市场上金、银的比价发生变化时,会引起金币或银币的实际价值与名义价值发生背离,这是实际价值高与名义价值的货币(良币)就会被人熔化,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劣币)就会充斥市场。

货币金融学知识点整理

货币金融学知识点整理

货币金融学知识点整理一、货币的本质1、货币的产生:货币是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而产生发展的。

2、货币的本质: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是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必然结果。

3、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

二、货币的演变1、实物货币:以实物作为货币,如牲畜、布帛、贝壳等。

2、金属货币:以金属作为货币,如金、银、铜等。

3、纸币:以纸币作为流通货币,如人民币、美元等。

4、电子货币:以电子方式作为支付工具,如信用卡、电子钱包等。

三、信用与金融市场1、信用的产生与发展:信用是在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价值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2、金融市场的功能:金融市场是资金融通的市场,是资金供求双方借助各种金融工具进行资金交易的场所。

3、金融市场的结构:金融市场的结构是指构成金融市场的各组成部分的比重和相互关系。

4、金融市场的类型: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等。

四、货币供给与需求1、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的货币量。

2、货币需求:是指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出于各种动机而形成的对货币的客观需求。

3、货币均衡: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之间的均衡状态。

五、货币政策与金融调控1、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用量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的总称。

2、金融调控: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调节经济中的货币数量,使之符合流通中货币的需要量。

3、货币政策工具:包括法定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等。

4、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货币政策从中央银行到经济部门的中间环节或途径,包括货币渠道和信用渠道两个传导机制。

货币金融知识点整理货币金融学是一门涵盖广泛且实用性的学科,它涉及到货币、信用、银行、国际金融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对货币金融学一些关键知识点的整理。

1、货币与货币制度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同时也是价值的尺度。

货币金融学知识点

货币金融学知识点

货币金融学知识点第一节货币的发生与开展1、中国现代的货币来源说有:1>.先王制币说〔盛行于先秦〕;2>.自然发生说〔司马迁〕。

2、西方早期货币来源说有:1>.发明发明说;2>.便于交流说;3>.保管财富说。

3、马克思的货币来源说:1>.复杂价值方式;2>.扩展价值方式;3>.普通价值方式;4>.货币方式。

4、按货币价值与币材价值的关系分为:1>.商品货币〔实物货币与金属货币〕;2>.代用货币;3>.信誉货币;4>.电子货币。

5、电子货币特殊属性:1>.具有多元化的发行主体;2>.是在线货币;3>.是虚拟货币;4>.是信息货币。

6、1985年,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发行我国第一张银行卡〝中银卡〞;2002年,〝银联卡〞出现。

第二节货币的性质与职能1、马克思的货币实质观以为: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别出来的固定地充任普通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能反映一定的消费关系。

2、西方学者还提出过:货币金属说、货币项目说3、货币职能:按发生、构成的历史顺序分为:1>.价值尺度;2>.流通手腕;3>.贮藏手腕;4>.支付手腕;5>.世界货币。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腕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第三节货币制度1、货币制度:又称币制或货币本位制,指一个国度用法律规则的该国的货币流通结构和组织方式。

2、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1>.货币金属;2>.货币单位;3>.本位币、辅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顺序;4>.预备制度。

3、货币制度的演化:1>.银本位制;2>.金银复本位制〔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跛行本位制〕;3>.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4>.不兑现的信誉本位制。

4、我国的人民币制度〔是一种不兑现的信誉货币制度〕:1>.人民币是我国独一合法的通货,具有有限法偿才干;2>.人民币实行垄断发行,发行权集于中央;3>.人民币限于国际流通,在以后实行经常项目下的可自在兑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货币金融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狭义货币,通常由现金和活期存款组成。

这里的现金是指流通中的通货。

活期存款,在国外是指全部的活期存款,在我国只包括支票类和信用类活期存款。

狭义货币是现实购买力的代表,是各国货币政策调控的主要对象。

(2)广义货币,通常由现金、活期存款、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及某些短期流动性金融资产组成。

这里的短期流动性金融资产是指那些人们接受程度较高的可在一定程度上执行货币某些职能的信用工具,如商业票据、可转让存单、国库券、金融债券、保险单、契约等。

广义货币扩大了货币的范围,包括了一切可能成为现实购买力的货币形式。

对于研究货币流通整体状况和对未来货币流通的预测都有独特作用。

(3)准货币,也称亚货币。

一般将广义货币口径中除狭义货币以外的部分称为准货币或亚货币。

包括活期存款、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及某些短期流动性金融资产组成。

这里的短期流动性金融资产是指那些人们接受程度较高的可在一定程度上执行货币某些职能的信用工具,如商业票据、可转让存单、国库券、金融债券、保险单、契约等。

准货币本身虽非真正的货币,但由于它们在经过一定的手续后,能比较容易地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加大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

所以,也称为近似货币。

3.划分货币层次的依据是什么?货币可以划分为几个层次?答:(1)货币的层次划分,是指按不同的统计口径对现实流通中各种信用货币形式划分为不同的层次。

货币层次划分的目的是在货币流通总量既定的前提下,按照不同类型的货币流动性划分各个层次,以此作为中央银行调节货币流量结构的依据。

(2)迄今为止,关于货币供应量的层次划分并无定论,但根据资产的流动性来划分货币供应量层次,已为大多数国家政府所接受。

所谓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也称做“货币性”,它是指一种金融资产转换成现实购买力(现金)的便利程度和买卖时的交易成本。

根据资产流动性不同,货币供应量分为以下层次:M1=C+D,M2=M1+S+T,M3=M2+Dn,M4=M3+L。

各国政府对货币供应量的监控重点主要是M1和M2两个层次。

(3)比如现金和活期存款,可以直接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使用,直接引起市场商品供求变化,因而具有完全的流动性。

这就是狭义的货币供应量M1,即:M1=通货M0+银行体系的活期存款。

(4)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的流动性较低,它也会形成一定的购买力,但需要转化为现金才能变为现实的购买手段,提前支取则要承受一定程度的损失,所以其流通次数较少,对市场的影响不如现金。

因此,商业银行体系中的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也是货币,也应计算在货币供应范围内,从而得出广义的货币M2,即:M2= M1+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5)非银行性金融机构不能接受活期存款,但能接受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这些金融机构的存款与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即储蓄存款没有本质区别,都具有较高的货币性,货币供应量因此应扩大为M3,即:M3= M2+其他金融机构的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

(6)国库券、人寿保险公司保单、承兑票据等在金融市场上贴现和变现的机会很多,都具有相当程度的流动性,与M3只有程度的区别,而没有本质的不同,因此也应纳入货币供应量中,由此得到M4,即:M4= M3+其他短期流动资产。

四、判断并改错1.格雷欣法则是在金银平行本位制中发生作用的。

()2.从货币发展的历史看,最早的货币形式是铸币。

()3.作为支付手段,货币解决了在商品和劳务之间进行价值比价比较的难题。

()4.根据“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银币必然要取代金币。

() 5.宏观经济学上的货币是一个流量概念。

()6.辅币作为货币制度规定的合法货币具有无限法偿的特点。

()7.物物交换面临的问题是交易双方的相互尊重。

() 8.作为交易媒介,货币必须是足值的资产。

()9.价值尺度和支付手段是货币的两个最基本的职能。

() 10.货币作为价值尺度一定是现实的货币。

()11.货币作为价值贮藏形式的最大优势在于它的收益性。

() 12.纸币产生于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

()13.流动性越强的货币层次包括的货币的范围越大。

() 14.信用货币自身没有价值,所以不是财富的组成部分。

() 15.流通中通货是指纸币、硬币和支票。

()16.在货币的三个基本职能中,使货币区别于其它资产的其储藏手段职能。

() 17.在金汇兑本位制下,国内实行银行券流通,且银行券在国内可以兑换成金块。

() 18.有“富人本位”之称的货币制度是金币本位制。

()19. 根据西方通用的货币层次的划分,准货币一般是M1和M3的差额。

() 20.俗称的“虚金本位制”是指金块本位制。

()四、判断并改错1.(×)将“平行本位制”改为“双本位制”。

2.(×)将“铸币”改为“商品货币”。

3.(×)将“支付手段”改为“价值尺度”。

4.(×)将“银币”改为“劣币”;将“金币”改为“良币”。

5.(×)将“流量”改为“存量”。

6.(×)将“无限”改为“有限”。

7.(×)将“相互尊重”改为“需求的双重巧合”。

8.(×)将“必须”改为“不必”。

9.(×)将“支付手段”改为“交易媒介或流通手段”。

10.(×)将“一定”改为“不需要”。

11.(×)将“收益性”改为“流动性”。

12.(×)将“价值尺度”改为“交易媒介或流通手段”。

13.(×)将“越大”必为“越小”;或者将“越强”改为“越弱”。

14.(×)将“不是”改为“也是”。

15.(×)删除“和支票”。

16.(×)将“储藏手段”改为“交易媒介或流通手段”。

17.(×)将:“金汇兑本位制”改为“金块本位制”。

18.(×)将“金币本位制”改为“金块本位制”。

19.(×)将“M3”改为“M2”。

20.(×)将“金块本位制”改为“金汇兑本位制”。

七、论述题1.论述货币形式的演变过程。

答:历史上许多东西都充当过货币,不同的经济交易或不同的历史时期使用过不同的支付手段。

根据充当货币材料的不同,货币形式的演化顺序为: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支票及电子货币。

(1)实物货币,是指以自然界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出来的某种物品充当的货币。

最初的实物货币形式五花八门,各地、各国和各个时期各不相同。

例如,在中国历史上,充当过实物货币的物品种类就有:龟壳、海贝、布匹、农具、耕牛等。

实物货币的缺点在于:不易分割和保存、不便携带,而且价值不稳定,很难满足商品交换的需要。

所以,它不是理想的货币形式,随后被金属货币所取代。

(2)金属货币,是指以金属为币材的货币,包括贱金属和贵金属。

随着商品交换的扩大,金属货币逐渐以贵金属为主。

如黄金和白银。

贵金属的自然属性具有质地均匀、便于分割、便于携带、不易损坏、体积小价值大等特征,能满足人们对货币材料的客观要求,适合充当货币。

(3)纸币。

是指以纸质作为货币材料的货币。

历史上的纸质货币主要是商人或国家用纸印制的货币。

最初的纸币是可兑现纸币,即持有人可随时向发行银行或政府兑换成铸币或金银条块,其效力与金属货币完全相同,且具有携带便利、避免磨损、节省金银等优点。

后来,纸币就打上了国家的烙印,演变成国家发行的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也就是信用货币。

现在的纸币一般为不兑现纸币,由法律赋予其法偿性的地位而成为一国的本位货币,无兑换实质货币的义务。

(4)支票。

即存款货币,这是一种无形货币。

现代银行为客户开立支票存款账户,客户可以签发支票用以支付,银行通过支票的收付替客户结清债权债务关系,发挥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

在当代各国和国际性金融组织的货币层次划分中,存款货币和现金合称为“狭义货币”。

(5)电子货币。

电子货币是利用电子计算机系统储存和处理的电子存款或信用支付工具,亦称“数据货币”。

电子货币的出现,是现代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和银行转账结算技术不断进步的产物。

如借记卡、储值卡、电子钱包和电子支票等。

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四、判断并改错1.在信用活动中,不只是有价物使用权的让渡,同时也改变了有价物所有权。

()2.借贷资本本质上是一种生息资本。

()3.商业信用的双方当事人都是商品的经营者。

()4.在经济繁荣时期,由于生产扩大,商品畅销,对商业信用的需要也会减少。

()5.商业信用具有方向性,即只能由商品的生产者提供给商品的需求者,而不能反向提供。

()6.银行信用是一种直接信用。

()7.银行信用是当代各国最基本的信用形式。

()8.背书后,背书人即为票据的债务人,若付款人或承兑人不能按期支付款项,持票人有权向背书人要求付款,背书人要对票据的支付负责。

()9.本票可分为记名本票和不记名本票,不记名本票可以承兑。

()10.商业本票是指由出票人(赊购单位)签发,承诺自己在见票时或指定日期无条件地支付一定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也称为期票。

()11.商业汇票是由出票人委托付款人于指定的日期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持票人的票据。

() 12.本票是由出票人本人承担付款责任,因此需要承兑。

()13.银行支票出票人签发的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14.政府公债的特点是:信誉高,安全性好,流动性高。

()15.与普通股相比,优先股的“优先”在于,优先股股东一般具有优先认股权。

()16.当公司经营状况良好时,优先股东会因此而获得高额收益。

()17.在公司破产后,优先股在剩余资产的分配权上要优先于普通股及债权人。

()18.通过发行股票可以扩大公司的资本基础、充实公司实力,但要以公司管理权的分散和部分所有权的丧失为代价。

()19.优先股是相对于普通股而言的,是指股东有优先于普通股分红和优先于普通股的资产求偿权利的股票。

()20.股票的股息或红利及债券利息均要计入公司的经营成本。

()四、判断并改错1.(×)在信用活动中,一定数量的有价物从贷方手中转移到借方手中,并没有同等价值的对立运动,只是有价物使用权的让渡,没有改变所有权。

2.(√) 3(√)4.(×)在经济繁荣时期,由于生产扩大,商品畅销,商业信用的供应和需求会随之增加。

而在经济衰退时期,生产下降,商品滞销,对商业信用的需要也会减少。

5.(√)6.(×)银行信用是一种间接信用。

银行信用活动的主体是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但它们在信用活动中仅充当信用中介的角色。

7.(√) 8.(√)9.(×)本票的付款人为出票人自己,因此没有承兑制度。

10.(√)11.(√)12.(×)本票由出票人本人承担付款责任,无须委托他人付款,所以,本票无须承兑就能保证付款。

13.(√) 14.(√)15.(×)普通股股东一般具有优先认股权,而优先股一般是没有优先认股权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