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生态学专业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生态学开题报告》

《生态学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加剧,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生态学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稳定性,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相互关系;探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可能带来的后果;提出相应的生态保护和恢复措施,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生物多样性调查: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了解研究区域内不同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情况;环境因子监测:对研究区域内的气候、土壤、水质等环境因子进行监测和分析,探讨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人类活动调查:调查分析人类活动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及其可能导致的问题;模型构建与预测:基于野外调查数据,构建适当的数学模型,预测不同干扰因子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实地调查:走访野外实地,记录不同生物群落的分布情况和数量特征;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揭示生态系统内部规律;模型建立:基于实地数据和文献资料,构建适当的数学模型,模拟不同情景下生态系统的变化过程;综合评价: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评价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并提出相应建议。
五、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预期可以获得以下成果:对研究区域内生物多样性和环境因子的详细描述和分析;对人类活动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潜在风险的深入认识;针对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生态保护和恢复措施,为当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以上是本次生态学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够得到您的支持与指导。
感谢您抽出宝贵时间阅读本报告!。
生态环境的开题报告

生态环境的开题报告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名称本科专业本科班级姓名评分指导老师(签名)20 年月日湖北工业大学1)所选课题国内、外研究及发展状况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我国兴起了生态城市建设热,生态产业按生态经济原理和知识经济规律组织起来的基于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具有完整的生命周期、高效的代谢过程及和谐的生态功能的网络型、进化型、复合型产业。
它要求社会、经济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谋求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有害废弃物的零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
由于我国生态城市建设规划起步比较晚,所以我国生态产业的发展中存在不少问题。
国外的生态城市研究更注重具体的设计特征和技术特征, 强调针对西方国家城市现实问题( 如低密度、小汽车方式为主导和生活高消费) 提出实施生态城市的具体方案, 其理论与生态城市实践结合的十分紧密。
如雷吉斯特提出了针对美国城市低密度现状的改造措施。
但总的来说, 国外生态城市理论的实践性相当强。
与国外研究相比, 国内的生态城市研究更多地强调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征,注重整体性,理论更加系统, 而且国内生态城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学界和规划界, 此外还有环境学科和其它领域。
总的来说, 虽然国内生态学界在建设生态村、生态县和生态市规划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虽然国内各学科也进行了一些理论研究, 但国内生态城市的已有实践和理论对当前城市规划的影响还是相当有限的。
生态城市理念所包含的可持续发展特征和城市与自然平衡的目标, 对国内今后的城市规划工作有着显而易见的意义。
不论规划是广义的, 还是狭义的, 在当今科学技术相当发达、人类改造自然即干预自然的能力远远超出以往的情形下, 人类必须意识到任何人居环境( 包括城市) 的人类活动都是全球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存在着人类活动的生态极限, 人类必须克制自身的某些行为, 并充分地体现在规划之中,这是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也是建立生态城市的根本保证。
2)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随着 __的发展,人们对自己的物质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自己的居住和工作环境要求更是严格,生态城市建设已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生态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经典PPT

研究问题
详写内容……点击输入本栏的具 体文字,简明扼要的说明分项 内容,此为概念图解,请根据 您的具体内容酌情修改。
详写内容……点击输入本栏的具 体文字,简明扼要的说明分项 内容,此为概念图解,请根据 您的具体内容酌情修改。
详写内容……点击输入本栏的具 体文字,简明扼要的说明分项 内容,此为概念图解击输入 标题内容
点击输入 标题内容
点击输入 标题内容
点击输入 标题内容
详写内容……点击输入本栏的具 体文字,简明扼要的说明分项 内容,此为概念图解,请根据 您的具体内容酌情修改。
详写内容……点击输入本栏的具 体文字,简明扼要的说明分项 内容,此为概念图解,请根据 您的具体内容酌情修改。
5 4
添加标题内容
详写内容……点击输入本栏的具体文字,简明 扼要的说明分项内容,此为概念图解,请根据 您的具体内容酌情修改
1
研究 2 意义
添加标题内容
详 写 内 容 …… 点 击 输 入 本 栏 的 具 体 文 字,简明扼要的说明分项内容,此为 概念图解,请根据您的具体内容酌情 修改
3
添加标题内容
详 写 内 容 …… 点 击 输 入 本 栏 的 具 体 文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
观点一:详写内容……点击输入本栏 的具体文字,简明扼要的说明分项内 容,此为概念图解,请根据您的具体 内容酌情修改。
观点二:详写内容……点击输入本栏 的具体文字,简明扼要的说明分项内 容,此为概念图解,请根据您的具体 内容酌情修改。
观点三:详写内容……点击输入本栏 的具体文字,简明扼要的说明分项内 容,此为概念图解,请根据您的具体 内容酌情修改。
目录
01 选题意义与依据
洪湖湿地生态环境开题报告

[17]李军 彭万里.洞庭湖区湿地生态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J].科技咨询导报,2007(6):61-61.
[18] 华青卓玛.对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现状与保护对策的几点思考[J].青海农技推广,2009(2):3-4.
[19]徐永智 华惠川.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环境变迁及可持续发展研究[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9(1):418-421.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目的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作为一种特殊的土地资源和生态资源,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河川径流与区域气候、促进水分循环、降解污染物等功能,同时又是生物多样性的摇篮。近几十年来,随着工农业的迅猛发展,人口的大量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湿地正面临着区域生态环境破坏、自然景观消失、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条件变化、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丧失等多种生态灾难,从而严重制约了湿地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和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为了有效地保护湿地和合理开发利用湿地资源,我国从50年代起便对湿地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成果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而:l湿地资源的综合考察;2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珍稀动植物资源调查;3人类活动对湿地环境的影响及湿地的保护与资源持续利用研究;4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生物生产力的定位研究;5人工湿地的研究。上述研究大多侧重于湿地的资源、环境、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与利用等方面,而对受损湿地的生态恢复研究得较少,因此加强生态恢复理论研究,在适当的地区进行生态恢复的实践实验,对探索适合区域生态恢复的途径,走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重大意义.
几类生态学模型的定性分析的开题报告

几类生态学模型的定性分析的开题报告
尊敬的导师:
本人即将进行毕业论文的研究工作,选择的是关于生态学模型的定性分析。
下面是我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生态学模型是研究生态系统的一种重要工具,它可以描述和解释生态系统内生态过程的动态及其影响。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生态学模型发展了很多种类,如种群动力
学模型、食物网模型、生态系统模型等。
其中,定量分析方法是我们研究生态学问题
的主要手段,它可以通过复杂的数学模型来定量描述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态过程。
但是,由于条件限制、数据不足等原因,定量分析方法常常无法解决某些具体问题,所
以我们需要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可以通过图形等方式,更好
地描绘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态过程,进而更好地解决生态学问题。
二、研究内容和目的:
生态学模型的定性分析,主要是要通过对生态学模型中各个组成部分的定性描述,来描绘生态过程的动态变化。
本次研究将以种群动力学模型、食物网模型和生态系统
模型为基础,研究其在定性分析方面的应用。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
本次研究将采用分类分析的方法,对已有的种群动力学模型、食物网模型和生态系统模型进行定性分析。
根据其特性和特点,将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分类,并进行综合
分析,得出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的特征。
四、预期成果: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将对生态学模型的定性分析的方法和步骤有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还将尝试对一些具体的生态问题进行定性分析,为生态建模和生态管理提供参考。
以上是本人的开题报告,如有不足之处,还请指正,谢谢!。
江南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生态学分析的开题报告

江南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生态学分析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江南地区的古典园林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优美的园林景观深受游客喜爱。
古典园林植物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园林景观的形成和美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植物配置方面,古典园林采用了诸如“吐绿吐花”“变幻有序”“引景入幽”等手法,通过巧妙地安排植物,使游人在园林中感受到宁静、和谐、自然的美好氛围。
然而,由于近年来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等因素,一些传统的古典园林植物逐渐稀少,植物配置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探究植物在自然环境中的适应策略、生长状况及其与其他生物的关系,有助于理解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优越性和合理性,并为植物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因此,本论文选取江南地区经典古典园林,通过对植物配置方案的生态学分析,探究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生态学基础和内在规律,为今后的古典园林植物配置提供参考和指导,保护江南古典园林植被资源和人类文化遗产。
二、研究内容1.分析江南地区经典古典园林的植物配置特点,探究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演变。
2.选取经典古典园林的代表性植物种类,分析其在自然环境中的生态适应策略和生长状况,揭示其适应性和生态价值。
3.分析古典园林植物的空间配置方式和对园林景观的影响,探究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景观规划理念和实践经验。
4.探讨当今江南地区古典园林植物配置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针对性的保护和管理建议。
三、研究方法1.文献调查法:收集相关古典园林的历史资料、植物资源及相关研究文献,加深对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了解,为后续研究打下基础。
2.实地调查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江南古典园林,测量样地环境参数,研究植物的生态特征和生长状况,分析植物与其他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3.系统综合分析法:将文献调查和实地调查的资料进行数据整合和分析,建立植物空间配置模型和景观适宜性评估模型。
四、论文结构1.绪论:论文选题背景和意义、研究内容和方法。
边城生态开题报告

边城生态开题报告边城生态开题报告一、引言边城是一个独特的地方,位于大自然的边缘,与城市的喧嚣相隔一段距离。
它的生态环境十分丰富多样,拥有大片的森林、湖泊和山脉。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边城的生态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本次开题报告将探讨边城生态的现状、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二、边城生态的现状1. 自然资源丰富边城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森林、湖泊、山脉等。
这些资源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2. 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然而,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边城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大量的工业化和农业化活动导致了水源和土壤的污染,砍伐森林和过度开发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城市扩张使得原本清新的空气变得浑浊。
三、边城生态问题的原因1. 经济发展压力边城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地区,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发展压力。
为了吸引投资和促进经济增长,当地政府往往会放松对环境保护的限制,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
2. 意识不足边城的居民对环境保护意识的缺乏也是生态问题的原因之一。
由于教育水平和环保意识的欠缺,很多人对环境的重要性和保护方法缺乏了解,从而导致了对生态环境的不负责任的行为。
四、解决边城生态问题的方案1. 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政府应该加强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大对环境犯罪的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从而有效遏制生态环境的破坏。
2. 提升公众环保意识政府和媒体应该加大对环保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通过开展环境保护教育活动、举办环保主题的展览和讲座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改变他们的行为习惯。
3. 推动可持续发展边城应该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通过发展绿色产业、提倡节能减排等方式,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保护生态环境。
五、结论边城的生态环境面临严重的威胁,但通过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提升公众环保意识以及推动可持续发展,我们有望解决这些问题,保护好边城的生态环境。
生态学课题开题报告

生物多样性调查——案例
通过对三峡库区典型森林群落的植被和动物进行调查,运用生物多样性 原理,探明库区土壤动物的类群与数量构成以及库区土壤动物在土层中的分 布规律;揭示库区土壤动物多样性以及植物多样性与土壤动物多样性之间的
关系;以期为三峡库区物种多样性研究和生态服务价值评价提供一定数据支
持,同时也为研究三峡库区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提供。
生态学实验项目 不同生态系统主要生态因子的时空变异 森林群落调查方法、关键种群特征和物种多样性分析 生态系统碳贮量及其分配格局的研究 研究报告和生态学软件应用及其实例分析
研究内容 群落调查取样方法 群落种类组成分析 物种多样性与均匀度分析 重要值的计算 研究目的 掌握种群和群落调查的基本方法; 了解群落结构分析方法; 掌握群落物种多样性计算的基本 方法; 了解群落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四)研究方案
针对每一点研究内容分别阐述研究方法。 植物植物多样性分析 土壤动物的类群与数量构成 土壤动物在土层中的分布规律 土壤动物多样性以及植物多样性与 土壤动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
谢谢
(二)选题目的与意义
通过对三峡库区典型森林群落的植被和动物进行调查,探明库区土壤动物 的类群与数量构成以及库区土壤动物在土层中的分布规律;揭示库区土壤 动物多样性以及植物多样性与土壤动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 以期为三峡库区物种多样性研究和生态服务价值评价提供一定数据支持, 同时也为研究三峡库区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提供依据。
目录/Contents
1
生态学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雷电
暴风雪
水灾
火山爆发
生物多样性锐减
砍伐森林 过度放牧&开垦 资源开发 环境污染
生态学专业开题报告范文最新原创模板

最终研究成果阐述3
成果的表现形式(如原型机、软件系统、论文、设计报告、研究报告等)
进度安排
① 2015.7:搜集资料,阅读文档,确定具体研究内容。 ② 2015.8:熟悉课题要用到的各种文献资料。 ③ 2015.9:查阅资料完成开题报告。
④ 2015.10:调查研究阶段。
⑤ 2015.10-2015.11:调查研究结果整理阶段。
生态学专业论文研究内容阐述: 782008
• 内容: • 564540生态学专业生态学专业 • 454675生态学专业生态学专业生态学专业 508573生态学专业生 态学专业生态学专业
生态学专业论文研究内容阐述: 861467
• 内容: • 196523生态学专业生态学专业 • 197642生态学专业生态学专业生态学专业 612924生态学专业生 态学专业生态学专业
2
选题意义依据
① 有理论研究, 取得一定研究成果(学术论文支持), 并将其成果应用于 工程实践(即工程工作量)。 ② 无理论研究, 但有较大的工程工作量。
课题相关国内外研究现状
• 通过阅读国内外相关技术资料和论文, 充分了解所选题目相 关领域国内外发展状况, 找到题目的立足点。必须陈述课题 的现状,但是要概括。
生态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班级: 94846
专业:生态学专业
学号:X 62279 姓名:某XX
一款PPT初学者也能使用的PPT模板,容易更改!
报告内容
选题意义及依据
相关国内外研究现状
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课题预期目标和成果 进度安排
选题意义及依据
1 选题意义
• 简要概述课题有什么价值,可以应用到什么领域。如果是理论研究, 应重点说明理论价值。
基于生态环境的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基于生态环境的毕业设计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在当今社会,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生态环境的恶化不仅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存,也对整个地球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如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
作为大学生,我们应当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关注生态环境问题,为构建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次毕业设计将以生态环境为主题,旨在通过研究与实践,探讨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改善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
二、研究内容与目标本次毕业设计将围绕以下内容展开研究:生态环境现状调查:通过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全面了解所选研究区域的生态环境现状,包括空气质量、水质情况、植被覆盖率等方面。
生态环境问题分析:结合调查结果,深入分析当前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明确问题所在,为后续改善提供依据。
技术手段应用:探讨现代科技手段在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中的应用,如人工湿地建设、污水处理技术等,寻找适合本地区的解决方案。
方案设计与实施:基于前期调研和分析,制定针对性的生态环境改善方案,并进行实地实施,验证方案的可行性和效果。
成果评估与展望: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并展望未来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发展方向。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本次毕业设计将采用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地调查:走访研究区域,收集样本数据,并进行现场观察和记录。
文献综述: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应用。
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揭示数据背后的规律性。
模拟实验:借助计算机模拟软件对方案进行虚拟实验,评估其效果并进行优化调整。
四、预期成果与创新点通过本次毕业设计,预期可以取得以下成果:提出针对性强、可操作性高的生态环境改善方案。
验证所提方案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并取得一定的改善效果。
对于本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有一定的深入了解和认识。
在技术手段应用上有一定创新点和实践经验。
生态主义论文开题报告

生态主义论文开题报告生态主义论文开题报告一、引言生态主义是一种关注环境、生态系统和人类与自然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论和实践。
在当今世界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的背景下,生态主义的研究和实践变得尤为重要。
本论文旨在探讨生态主义的理论基础、实践方法以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生态主义的理论基础1. 生态学的基础概念生态主义的理论基础源自于生态学的基本概念。
生态学研究的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强调生物、环境和资源之间的平衡和相互依赖。
生态学的发展为生态主义提供了理论基础,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环境问题。
2. 生态主义的核心观点生态主义的核心观点是人类与自然应该和谐共生。
它认为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是不可持续的,应该通过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主义主张人类应该尊重自然规律,遵循生态系统的原则,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三、生态主义的实践方法1. 生态保护与恢复生态主义的实践方法之一是生态保护与恢复。
通过保护自然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恢复破坏的生态系统,可以实现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生态保护与恢复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参与,采取合理的管理措施,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
2. 绿色发展与可持续生活方式生态主义的另一个实践方法是倡导绿色发展和可持续生活方式。
绿色发展是指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环境,通过推广清洁能源、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生活方式是指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采取环保行动,如减少用水、垃圾分类、骑自行车等,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四、生态主义对社会发展的影响1. 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主义的实践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通过绿色发展和可持续生活方式的倡导,可以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生态保护与恢复也为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会。
2. 增强社会环境意识生态主义的理念可以增强社会对环境的意识和关注。
通过教育和宣传,可以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引导人们采取环保行动。
生态学研究生开题报告.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研究生:学号:学院:专业:学位级别:硕士学位学位类型:研究方向:课题名称:导师:指导小组: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制2015 年11 月4 日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开题报告书撰写及开题论证说明第一条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开展论文研究的必经过程,所有研究生都必须撰写开题报告。
第二条开题报告主要检验研究生论文准备工作是否深入细致,如,文献是否翔实、全面,对国内外研究现状是否把握,论文选题是否具有创新性,技术路线是否可行,预期目标是否科学等。
第三条研究生必须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结合导师所承担的研究课题以及本人研究特长,与导师协商,确定选题,广泛查阅文献,开展预期研究,制定论文工作方案,在此基础上撰写开题报告。
第四条“课题来源”指下达课题的部门;“课题性质”指纵向、横向、国际合作、自选课题。
第六条研究生进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论证要向导师提出申请,申请获准后,在规定的时间内由学院组织开题论证。
参加开题论证的教师一般是指导小组成员,包括导师在内,一般不得少于5人。
第六条参加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论证的教师应当对开题报告进行评议,对选题依据、研究方案(技术路线)的科学性、可行性、先进性及创新性进行评价,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评议结果分“同意”、“不同意”、“修改补充”三种。
第七条研究生通过开题论证后,应及时登录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录入开题相关信息,并根据学院要求提交开题报告等相关材料。
第八条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适时统计《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情况汇总表》并报送研究生院培养办,其他材料留存学院备查。
研究生院培养办将不定期抽查研究生开题报告材料。
第九条硕士开题报告书在4000字以上;博士生开题报告书应在6000字。
第十条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需归入档案,请规范填写,可根据内容添加附页;在撰写前仔细阅读《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写作规范》。
八、主要参考文献[1]马克平. 试论生物多样性的概念[J].生物多样性, 1993, 1(1):20-22[2]王献溥, 刘玉凯. 生物多样性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4,23-49[3]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 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原理与方法[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 1-240[4]陈灵芝, 马克平. 生物多样性科学:原理与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1-232[5]Phillips O L. The changing ecology of tropical forests[J].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1997, 6(2): 291-311.[6] West N E. Biodiversity of rangelands[J]. Journal of Range Management, 1993, 46(1):2-13.[7]Rapport D J, Whitford W G. How Ecosystems Respond to Stress Common properties ofarid and aquatic systems[J]. BioScience, 1999, 49(3): 193-203.[8]Ehrlich P R, Wilson E O. Biodiversity studies: science and policy[J]. Science, 1991,253(5021): 758.[9]Wilson E O. The current state of biological diversity[J]. Biodiversity, 1988, 521(1):3-18.[10]Naeem S, Thompson L J, Lawler S P, et al. Declining biodiversity can alter theperformance of ecosystems[J]. Nature, 1994, 368(6473): 734-737.[11]Grime J P. Benefits of plant diversity to ecosystems: immediate, filter and foundereffects[J]. Journal of Ecology, 1998, 86(6): 902-910.[12]Schonewald-Cox, Chambers S M. Genetic and conversation[M]. Benjamin CummingsPublishing Co., MenloPark, Cal.1983[13]Vitousek P M. Beyond global warming: ecology and global change[J]. Ecology, 1994,75(7): 1861-1876.[14]Tilman D, Downing J A. Biodiversity and stability in grasslands[M].EcosystemManagement. Springer New York, 1996: 3-7.[15]徐琪, 刘逸农三峡库区移民环境容量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3,40-82[16] Heming L, Waley P, Rees P. Reservoir resettlement in China: past experience and theThree Gorges Dam[J]. Geographical Journal, 2001: 195-212.[17] Meng Q H, Fu B J, Yang L Z. Effects of land use on soil erosion and nutrient loss in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China[J]. Soil use and management, 2001, 17(4): 288-291.[18] Lowry W. Potential focusing projects and policy change[J]. Policy Studies Journal,2006, 34(3): 313-335.[19] Tian Z, Chen W, Zhao C, et al. Plant biodiversity and its conservation strategy in thein-undation and resettlement districts of the Yangtze Three Gorges, China[J].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07, 27(8): 3110-3118.[20]程瑞梅, 肖文发, 李建文, 等. 三峡库区森林植物多样性分析[J]. 应用生态学报,2002, 13(1): 35–40[21]李巧燕, 王襄平. 长江三峡库区物种多样性的垂直分布格局: 气候、几何限制、面积及地形异质性的影响[J]. 生物多样性, 2013, 21(2): 141–152[22]金义兴,陈卓良,郑重,等. 长江三峡库区植被及环境考察报告[J]. 武汉植物学研究,1984,S1:1-111+3.[23]沈泽昊,张新时. 三峡大老岭地区森林植被的空间格局分析及其地形解释[J]. 植物学报,2000,10:1089-1095.[24]刘晔,沈泽昊. 长江三峡库区昆虫丰富度的海拔梯度格局——气候、土地覆盖及采样效应的影响[J]. 生态学报,2011,19:5663-5675.[25]沈国舫. 三峡工程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J]. 科学中国人, 2010(S1): 48–53.[26]蒋佩华, 谢世友, 熊平生. 长江三峡库区生态环境退化及其恢复与重建[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6(2): 54–55.[27]杨林章,李运东,李斌,陈建秀. 长江三峡库区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初步研究[J]. 土壤学报,2007,04:592-602.[28]尹文英,亚热带林区土壤动物的群落结构及其动态[M].中国土壤动物,科学出版社,2000[29]张荣祖,陈鹏,杨明宪,等.长白山北坡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的初步调查[J].森林生态系统研究,1980,(l):133-152.[30]傅必谦,陈为,高武,等.百花山山杨桦木林土壤动物群落及其季节动态[J].动物学杂志.1997,32(2):10-15.[31]傅必谦,陈卫,董晓晖,等.北京松山四种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和结构[J].生态学报,2002,22(2):215-223.[32]陈国孝,宋大祥. 暖温带北京小龙门林区土壤动物的研究[J]. 生物多样性,2000,01:88-94.[33]尹文英,赵立军.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原尾虫区系及其变动规律的调查研究[J].昆虫学研究集刊,1988,8:43-52.[34]王振中,张友梅. 衡山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中动物群落研究[J]. 地理学报,1989,02:205-213.[35]李朝达,杨大荣,肖宁年,等.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土壤动物[M].中国土壤动物,科学出版社,2000.[36]马树才,杨明宪,张荣祖. 凋落物分解模型与土壤动物的作用[J].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04:80-84+57.[37]钱复生. 芜湖市森林凋落物与大型土壤动物的关系[J]. 生态学杂志,1995,04:19-24.[38]仲伟彦,殷秀琴,陈鹏. 帽儿山不同林型土壤动物的对比研究[J].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01:74-79.[39]柯欣,赵立军,尹文英. 青冈林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在落叶分解过程中的演替变化[J]. 动物学研究,1999,03:48-54.[40]张雪萍,张毅,侯威岭,殷秀琴. 小兴安岭针叶凋落物的分解与土壤动物的作用[J]. 地理科学,2000,06:552-556.[41]王振忠,张友梅.有机磷农药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研究[J].生态学报,1996,04:67-73.[42]邓继福,王振忠等.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研究[J].环境科学,1996,17(2):l-5.[43]闫冬春,污水灌溉对农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2000,13(4):252一285.[44]李文芳,向昌国,陈建华,Cu污染对白颈坏毛叫呼吸强度影响的研究[J].湖南林业科技,2001,28(4):91-92.[45]项凤武.森林土壤动物火烧后恢复情况调查研究[J].吉林林学院学报,1998,02:100-102.[46]刘永江,刘新民等.火生态因子与土壤动物关系的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6,04:67-73.[47]刘新民,刘永江,郭砺.内蒙古典型草原大型土壤动物群落动态及其在放牧下的变化[J].草地学报,1999,7(3):225-233.[48]张雪萍,李春艳等.不同使用方式林地的土壤动物与土壤营养元素的关系[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1999,6(l):26-31.[49]殷秀琴,王海霞,周道玮,松嫩草原区不同农业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群落特征[J].生态学报,2003,23(6):1071-1075.[50]李元,王勋陵.增强的Uv-B辐射对麦田生态系统中种群数量动态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1,01:130-135.[51]尹文英. 土壤动物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生物学通报,2001,08:1-3.[52]张志罡,孙继英,胡波,颜亨梅. 土壤动物研究综述[J]. 生命科学研究,2006,S3:72-75.[53]张志丹,董炜华,魏健,盖玉红. 土壤动物学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12,29:242-246.[54]Kuhnelt W. Soil Biology[M].London: Faber and Faber,1961.[55]Huhta V.The role of soil fauna in ecosystem:A historical review[J]. Pedobiologia, 2007, 50(6): 489-495.[56]傅声雷. 土壤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概况与发展趋势[J]. 生物多样性,2007,02:109-115.[57]Petersen H,Luxton M.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oil fauna population and their role in decomposition processes[J].Oikos,1982,39:288-388.[58]Bongers T,Ferris H.Nematode community structure as a bioindicator i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J].Trend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1999,14:14-19.[59]Ekschmitt K,Bakonyi G,Bongers M,et al.Nematode community structure as indicator of soil functioning in European grassland soil[J].European Journal of Soil Biology,2001, 37:263-268.[60]Panesar T S,Marshall V G,Barclay H J,Abundance and diversity of soil nematode in chronosequences of coastal Douglas fir forests on Vancouver Island,British Columbia[J].Pedobiologia,2001,45:193-212.[61]Boopathy R.Bioremediation of explosives contaminated soil[J].India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2003,41:935-944.[62]Rajendran P,Muthukrishnan J,Gunasekaran P.Microbes in heavy metal remediation[J].India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2003,41:935-944.[63]Copy J.Ecology goes underground [J].Naturre,2000,406:452-454.[64]Doblas-Miranda E,Sanchez-Pinero F,Gonzalez-Megias A.Different structuring factors but connected dynamics shape litter and belowground soil macrofaunal food webs[J].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2009,41:2543-2550.[65]Loreau M,Naeem S,Inchausti P,et al.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functioning:current。
(生态环境与保护)开题报告

Ecological Planning
徐 鹤:121292028 张皓乐:121292030 张 洁:121292031 张依冉:121229032
兴趣点的产生
第一部分
鼓楼公园
兴趣点的产生
第一部分
清凉山公园
乌龙潭公园
鸡鸣寺公园
大钟亭公园 鼓 楼 公 园
汉中门公园
北极阁公园
和平公园
西流湾公园
Talen:
空间的可达 性可以用分 散度和可到 达指数进行 定量评价
Herzele
Av:选取空
间感、自然 环境、文化 历史、安静 程度等因子 评价
国内外研究综述
2.国内部分
第四部分
俞孔坚,段 铁武:通过
不同的土地 利用类型, 计算中山市 绿地可达性
尹海伟:用
缓冲区分析 法、最小邻 近距离分析 法、引力指 数分析法等
李沫钮:基
于人工神经 网络的城市 绿地系统规 划评析
王胜男、李 猛:利用 Arc Engine, 考虑城市滤 网、人口和 交通水平等
胡明星:
改良重力模 型,结合居 民分布密 度,从自相 关性的角度 分析
邬进军,秦 华,邬毅:
分析城市居 民分布与公 园绿地吸引 力之间关系
减灾防灾的作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社会作用观光旅游和休养的良好场所文化宣传和科普教育场所第二部分选题背景与意义宏观背景微观背景南京公园绿地系统规划规划格局一园凝聚绿心一江襟带南北两环延续格局五轴串联副城十片凸显特色第二部分选题背景与意义宏观背景微观背景南京公园绿地系统规划人均公园绿地占有面积131351414515155161652012年2015年2020年第三部分选题背景与意义第三部分拟解决的问题了解南京主城区公园绿地系统现状基于huff模型对现状城市公园绿地进行引力与需求分析找到供需不平衡的点提出合理建议第四部分选题背景与意义第四部分国内外研究综述hansen
生态环境的保护课题开题报告

从单项到总体都满足实现经济、 社会和生态效益最大化的要求, 为中 微观层面典型地区的土地生态安全系统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
1.国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
国外生态安全方面的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1941年AldoLeopold提出了土地健康的概念并将其应用于土地功能状况的 评价,此后关于生态系统和环境安全问题的研究也逐渐开展起来。
2.研究价值
21世纪将是生态环保的世纪,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健康良好的生 态环境将成为吸引人才、资金和物资的必须条件。因此,建设生态城 市已不仅是现实选择, 更是城市共同的奋斗目标。 生态安全是实现生 态城市的目标之一, 目前生态安全的研究以流域、 区域等范围内的生 态安全评价、改善为主,多是针对某个大范围区域的国土规划、农业 用地和自然保护地与城市建设用地之间的博弈关系展开, 对于城区内 建设用地等中微观视域的生态安全的系统研究较少, 对某种典型建设 区(如工业区)的土地生态安全研究则少之又少。
近年来,土地利用变化预测模型成为土地生态安全研究的重要组 成部分。Morita等根据Kitamur构建的LUGEC(land use and global environment conservation)摸型,该模型模拟了日本东京地区的土 地利用变化情况, 预测土地空间单元在一定时间区段内开发方式的可 能性,同时辅以政策引导模拟,预测政策土地利用造成的可能变化。 马尔科夫链模型作为描述随机过程的经典方法, 也被广泛应用于城市 土地利用的研究中, 该模型基本上不考虑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 只利用历史数据和规律情况, 通过数学模型推断土地利用变化的发展 方向和机率。 例如Aoki运用此方法, 对东京中心商业区xx年城市土 地利用情况进行预测。
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毕业设计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在当今社会,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各国纷纷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和研究。
本课题旨在通过开展毕业设计,探讨如何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开发出符合环保要求的创新产品或解决方案,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二、研究内容与目标本毕业设计将围绕生态环境保护展开,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调研分析:对当前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了解各种污染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危害。
技术创新:结合现有技术手段,探讨如何利用科技手段改善生态环境,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
设计方案:基于调研和技术创新成果,设计出符合生态环保要求的产品或方案,并进行可行性分析。
实施方案:在实验室或实际场景中实施设计方案,验证其效果,并不断优化改进。
成果评价: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提出未来改进和发展建议。
通过以上步骤,旨在达到以下目标: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和关注度;推动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结合;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本毕业设计将采用综合性研究方法,包括文献调研、实地考察、数据分析等。
具体技术路线如下:文献调研:查阅相关领域的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生态环境保护的最新进展和成果。
实地考察:走访当地生态环境受损情况,深入了解问题所在,并收集相关数据。
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揭示问题根源。
模型建立:基于数据分析结果建立相应模型,探讨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实验验证:在实验室或实际场景中进行验证实验,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并进行结果评估。
四、预期成果与创新点通过本毕业设计的努力与探索,预期可以取得以下成果:提出符合生态环保要求的创新产品或解决方案;探索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结合路径;对生态环境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为未来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生态学专业开题报告

生态学专业开题报告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本文将介绍生态学专业开题报告。
土壤特性包括土壤物理特性、化学特性和生物特性土壤特性的变异主要表达在这些指标的时空变异上土壤酸碱度(pH)、有机质、全氮、全、全钾、有效磷、有效钾等均属于土壤化学特性的重要指标。
土壤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特性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异特征土壤特性的时空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并且这种变异往往比较复杂取决于各种内在的(土壤母质、地形等)和外在的因子(土壤耕作措施和施肥灌概等)的综合作用(孙波等xx)。
系统变异和随机变异是土壤特性变异的两种。
气候、母质、地形、土壤类型等是土壤特性变异的内在影响因素它有利于加强土壤特性的空间相关性这种作用在大尺度上表现更为明显;而随机性因素如种植制度、灌概施肥、耕作措施等那么是土壤特性变异的外在原因由于这些因素具有较大的随机性因此可以使得土壤特性的空间相关性减弱且这种作用在小尺度上往往表现得更为强烈(于婧xx)。
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根底对土壤的形成与发育有着及其重要的影响不同母质发育而来的土壤其理化及生物性状上一般也具有比较大的差异(Teningetal. 1995)。
研究发现在解释土壤空间变异性时母质差异相较地形位置更为重要(Stolt et al. 1993)。
土壤养分的含量与分布和土壤母质有着重要的关系一般来讲土壤母质中养分元素含量越高土壤中养分含量相应地也越高但在一定区域内气候条件差异较小经过长期相对一致的管理和种植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或将趋于缓和即土壤母质的土壤特性的变异将逐渐减小可形成外表比较一致的区域(李子忠和龚元石2000)。
土壤酸碱性是土壤许多化学性质的综合反映适当的pH值能为植物和微生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外界环境;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全氮是评价土壤质量和土壤碳、氮库的重要指标也是限制农业生态系统环境优劣的重要因素(Gray andMorant xx;Huang et al. xx;Cordova et al. xx)。
矮岩羊种群生态学研究的开题报告

矮岩羊种群生态学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矮岩羊是一种生活在高海拔山地的羊类动物,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地区。
矮岩羊是高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成员,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然而,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矮岩羊种群数量急剧减少,生态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因此,研究矮岩羊种群生态学成为当今非常重要的课题。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以矮岩羊为对象,探究其生态学特征与适应策略。
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矮岩羊的生态环境——选取研究地点,探究其生态环境和变化情况。
2. 矮岩羊的生活史——研究矮岩羊的生育和生长发育特点,以及种群的结构和动态。
3. 矮岩羊的适应策略——探讨矮岩羊生存环境中的适应策略,如食物利用、行为选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等。
4. 矮岩羊的保护与管理——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矮岩羊保护的具体措施和管理建议。
三、研究方法1. 野外实地调查——选择适合的研究地点,进行整体环境和物种调查,记录物种数量、密度、分布等。
2. 样本采集——采集适合研究的样本,包括毛发和粪便等。
3. 生理生态测量——测量矮岩羊的体重、体长、角长和样本的营养状况等。
4. 分子生态学分析——利用分子生物学分析技术,分析矮岩羊的种群遗传学特征。
5. 统计分析——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矮岩羊种群生态学特征进行深入研究。
四、研究意义1. 对于了解矮岩羊的生态环境和特点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为矮岩羊种群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2. 通过本研究,可以对矮岩羊种群资源合理利用和人类的生态建设提出建议和措施。
3. 对于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和加深人们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具有现实意义。
五、研究进度安排1. 研究准备——文献调研、选址等。
2. 实地调查——对于研究地点的整体环境和物种进行调查,记录物种数量、密度、分布等。
3. 样本采集——采集适合研究的样本,包括毛发和粪便等。
4. 生理生态测量——测量矮岩羊的体重、体长、角长和样本的营养状况等。
生态学源流开题报告范文

生态学源流开题报告范文精选生态系统碳循环是生态系统进展物质循环的主要途径,生态系统功能最根本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核心,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研究内容包括生态系统碳库、生态系统碳流,生态系统碳库是指储存在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等中的碳、氮量,生态系统碳是指碳在生态系统大气、植物、土壤等各成分之间的通量,表征碳流的过程有光合作用、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凋落物分解作用。
下面是网为您准备的生态学源流开题报告精选,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噢!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后续精彩不断,敬请关注!《外来入侵草本植物(以薇甘菊为例)对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姓名:刘雨婷年级:xx级学号:xx0131941.研究背景与科学意义生态系统碳循环是生态系统进展物质循环的主要途径,生态系统功能最根本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核心。
碳循环可以被简要地描述成以植物为核心,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大气中的CO2固定成有机物,并主要储存于植物、土壤中,同时通过植物的自养呼吸和土壤微生物的异养呼吸作用,重新向大气中释放C02,构成了大气—植物—土壤—大气之间的碳循环。
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研究内容包括生态系统碳库、生态系统碳流。
生态系统碳库是指储存在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等中的碳、氮量。
生态系统碳是指碳在生态系统大气、植物、土壤等各成分之间的通量。
表征碳流的过程有光合作用、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凋落物分解作用、土壤的呼吸作用等。
生物入侵是全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严重地威胁着入侵当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而且潜在地改变被入侵地环境的生态系统。
入侵植物对入侵地当地物种多样性、物理环境、经济、社会和生态系统过程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在植物入侵所造成的众多后果中,其对生态系统过程的影响可能最为深刻, 这主要是因为入侵植物越过不可自然逾越的空间障碍后,在新的栖息地呈爆发式地增长并且失去控制,取代入侵当地的植物,改变原来生态系统的构造和功能。
略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开题报告

略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开题报告尊敬的指导老师:我拟申请你作为我的开题报告的指导老师,主题为“略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在当今社会,生态问题日益严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环境问题,希望能够有所改变。
作为马克思主义者,我们需要思考的不仅是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更需要看重的是生态平衡、生态环保等命题,这涉及到全球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是目前全球共同面临的一大挑战。
因此,本研究将基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探讨生态问题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阐述社会主义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联,并总结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和经验。
具体来说,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一、生态问题的严峻性及其原因:介绍当前全球生态问题的发生情况及其成因,说明景气繁荣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同时探讨市场经济体制的行为与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水资源、生态平衡等各个方面的关系。
二、生态文明的内涵和意义:论述我们所在的这个地球应该有怎样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说明构建生态文明的必要性和义务性。
三、马克思主义和生态学的相互关系:研究马克思主义人类观、自然观以及科学方法论及其在环境问题上的贡献,理解马克思主义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探讨马克思主义对环境问题的深刻见解。
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历程:描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背景、原则和经验等;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探索社会主义生态化发展的总体路径,并总结可供其他国家借鉴的成功经验。
五、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和未来发展:分析生态文明建设对于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积极意义,并对未来的生态文明发展提出建设性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
以上是我初步的研究思路及大纲,希望得到您的肯定和指导,努力完成优质的毕业论文。
谢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题报告:生态学专业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1)选题的理论意义一般边坡绿化按其实质可分为土质边坡绿化和石质边坡绿化,其实质意义是非常明显,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就土质边坡绿化来说,边坡绿化对道路路基的保护作用和美化效果尤其突出。
坡面防护方法大致可分为植物防护和工程防护;植物防护方法就是栽植草木等植被进行坡面防护,又被称为生物防护方法;工程防护方法包括构造物、挡土墙栅栏、锚固、喷浆等传统工程防护方式。
而道路边坡绿化一般大体分为施工和后期养护两阶段。
即施工工程和养护工程。
边坡绿化可稳固路基、保护路面、美化
路容、改善环境、减少噪声、舒适行旅、诱导汽车行驶;边坡绿化可美化环境,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和滑坡,净化空气;边坡绿化也是防风、防沙、防雪、防水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2)选题的实际意义通过对水东路的边坡绿化具体实例分析,展现贵州省贵阳市的林城城市的绿化特色。
边坡绿化对于美化城市环境、改善人车行驶环境、防治地质灾害等都有重大意义。
因此对边坡绿化工程的发展和建设,将提高和影响贵州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
一个良好的人居生活环境是城市发展的高度和整体形象的重要标志,更是发展中的林城贵阳环城林带的的宣传标志。
二、研究动态、见解
1、研究动态国际上有关道路防护与加固技术的研究,多年来一直是广大道路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之一。
中国自20实际90年代以来,高等级公路建设已成为中国基础设施的投资热点和重点,其中高速公路的建设是重要内容之一。
公路的迅猛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
公路运营后,路体分割了生物的生存空间,产生了噪音﹑汽车尾气等。
使生物的栖息环境逐渐恶化,在这样的背景下,高速公路的环境建设和绿化被重新认识和加以重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环境和公路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道路的建设和绿化更是作为一项重中之重的任务来抓。
搞好公路绿化工作对于国家绿色大通道建设战略决策的实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见解关于贵阳水东路的边坡绿化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具体分析;
1.调查、研究和分析水东路段的工程绿化情况。
2.结合先进的边坡绿化技术,阐述和分析边坡绿化的方式及其作用。
3.深入的分析水东路的边坡绿化情况及相关资料,总结贵阳在高速公路绿化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所取得的成就。
三、研究的思路、方法、技术路线
1.研究思路:主要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现场实习和观察水东路的土质状况、施工环境及绿化现状;然后通过借鉴国内外的相关公路绿化资料,详细的分析边坡绿化的方式、功能和作用,分析得到关于贵阳公路绿化存在的问题及所取得的成就。
2.研究方法:我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2.1实习观察法:通过参与水东路的绿化施工实习,系统的分析水东路绿化过程、绿化方式、绿化的作用、绿化现状,以及分析边坡绿化在贵阳城市绿化中的作用及影响。
2.2资料研究法:通过自己现场观察、调查记录和多方面的考证,
以及通过网络资源和相关着作的查阅借鉴,来研究边坡绿化在城市绿化中的方式、作用、地位、以及现状,同时提出自己的见解。
3.技术路线
四、总体安排、进度计划
第一步:20XX年12月确定选题。
第二步:20XX年1月至3月,收集相关信息和资料,提交开题报告,论文初稿。
第三步:20XX年4月初,提交论文第二稿。
第四步:20XX年4月中旬,提交论文第三稿。
第五步:20XX年4月下旬,论文定稿,准备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
[1] 高速公路绿化苗木树种选择[J].中华园林网,2010(3)
[2] 杨燕。
王奎。
高速公路边坡生态防护系统探讨[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6(1)
[3] 谢建明。
白史且。
戚少国。
苟文龙。
严东海肖飙。
三维植被网在公路边坡生物防护中的应用研究[J].草原与草坪,2002(4)
[4] 孙捷。
毛国卫。
李德超。
高等级公路环境保护技术的研究现状和趋势[J].安徽建筑,2003(4)
[5] 任洁清。
创建干线公路养护管理示范路的体会[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2)
[6] 王明月。
崔旭光。
李瑜。
高等级公路的边坡防护[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3(1)
[7] 朱海鹰。
徐国钢。
张军。
张祎。
高速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施工技术[J].中外公路,2003(3)
[8] 安保昭。
坡面绿化施工法[M].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