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知科技创新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设计案例
校本课程设计案例校本课程设计案例:1. 课程名称:创业实践课程简介: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了解创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进行实际创业项目的策划和实施。
2. 课程名称:科技创新与实践课程简介: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通过学习科技创新的理论知识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进行科技创新项目的策划和实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 课程名称: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简介:该课程通过学习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现状和影响,并通过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实践能力,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4. 课程名称:创意设计与实践课程简介: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设计能力,通过学习创意设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引导学生进行创意设计项目的策划和实施,提高学生的创意能力和实践能力。
5. 课程名称:音乐表演与实践课程简介:该课程通过学习音乐表演的理论知识和技巧,引导学生进行音乐表演项目的策划和实施,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
6. 课程名称:体育运动与实践课程简介: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和实践能力,通过学习体育运动的理论知识和技巧,引导学生进行体育运动项目的实践和比赛,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水平和团队合作能力。
7. 课程名称: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课程简介:该课程通过学习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的理论知识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项目,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公民素质。
8. 课程名称:职业规划与实践课程简介:该课程旨在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和实践,通过学习职业规划的理论知识和技巧,引导学生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和要求,并进行实践项目,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
9. 课程名称:社团管理与实践课程简介:该课程通过学习社团管理的理论知识和技巧,引导学生了解社团组织的运作和管理,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小学科技创新课程方案
《小学科技创新课程方案》一、概述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小学阶段开展科技创新课程,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为其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方案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学活动和实践项目,引导小学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课程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让学生了解科技创新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技能。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水平。
(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设计、数据收集与分析,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4)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手工制作、模型制作和编程技能。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项目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创新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发展意识。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学会从实际问题中发现创新点,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案。
(4)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2)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让他们体验到科技创新的乐趣和价值。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节约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关注社会问题并积极参与社会创新。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三、课程内容1. 科学启蒙(1)介绍科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重要领域,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
(2)通过实验、观察、探究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3)引导学生了解一些科学家的故事和成就,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2. 手工制作与模型制作(1)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手工制作技巧,如剪纸、折纸、编织等。
【课程纲要】校本课程《科技手工制作》课程纲要
八年级劳技校本课程开发纲要一、基本项目1.课程名称:《科技手工制作》2.开发老师:3.教学材料:搜集整理4.课程类型:课外拓展5.授课时数:18课时6、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7、实施时间:二、课程背景《科技手工制作》学校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
我校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的要求,在特色学校创建过程中,为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与时代需求,结合学生实际,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开发的这门校本课程。
《科技手工制作》学校课程方案的拟订和课程的开发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提高科学素养,促进全面发展”为宗旨,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亲近科学、勇于探索,扎实有效地开展科技手工制作活动,倡导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在全校师生中广泛传播科技创新理念,兴起科技手工制作热潮,营造校良好的科技教育氛围,突出学校课程科技活动的特色。
三、课程目标本课程以课改为载体,坚持“科研兴校”与创建“特色学校”相结合,努力实现学校课改总目标。
在学校课程开发、实施中,本着“激发科学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增强动手能力”为目标,发展以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以“陶冶学生情操,完善学生人格,丰富学生科技活动”为宗旨,大力倡导科技风气,营造特色校园,探索校园科技创新之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同成长,把学校办出特色,办出质量。
具体目标如下: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领略到科技教育的价值与意义,提高学生爱科学、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素质,引导同学们养成良好的动手制作习惯。
2、老师在学校课程开发和实施中,发展教研和科研水平,形成我校一支良好的学校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教师队伍。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创设情景,提供制作材料,进行课堂教学及课后活动,引导学生认识科技手工制作的重要性。
2、理解科技手工制作的原理,学会观察,学会探究,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1、积极营造科技创新氛围,兴起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培养学习情趣,增强科技意识,提高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科创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课程名称】二、课程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科技创新教育已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课程旨在通过科学探究、技术实践和创新创业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了解科技创新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熟悉相关科技领域的最新动态。
2. 能力目标:- 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的技术实践能力;-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兴趣;-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四、课程内容1. 模块一:科学基础知识- 物理学基础知识- 化学基础知识- 生物学基础知识2. 模块二:科技创新方法- 科学探究方法- 技术创新方法- 创新思维训练3. 模块三:科技实践技能- 实验操作技能- 工程设计技能- 编程与软件开发技能4. 模块四:创新创业实践- 创新创业项目策划- 市场调研与分析- 商业计划书撰写五、教学方法和手段1. 讲授法:系统讲解科学知识和科技创新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
3. 实验操作法: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
4. 项目驱动法:通过项目实践,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5. 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6.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资源。
六、课程评价1. 过程评价: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实验操作、项目实践等。
2. 结果评价:评估学生的科技创新成果、论文撰写等。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提高自我认识。
七、课程资源1. 教材与参考书2. 互联网资源3. 实验室设备4. 企业合作资源八、实施计划1. 第一学期:完成科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科技创新方法的初步了解。
2. 第二学期:进行科技实践技能的训练和创新创业项目的策划。
上海中学开设校本课程清单
上海中学开设校本课程清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校本课程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作为一所高水平的学府,上海中学也积极响应教育改革的号召,开设了一系列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学习选择。
一、创新创业课程创新创业课程是上海中学开设的一门校本课程。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将了解创新创业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培养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
通过实践项目,学生将有机会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出一批有创造力和创业精神的人才。
二、科技创新课程科技创新课程是上海中学开设的另一门校本课程。
这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科技创新意识。
学生将通过学习科学方法和科技前沿知识,参与科学实验和科技创新项目,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三、社会实践课程社会实践课程是上海中学为学生开设的一门校本课程。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将亲身体验社会生活,了解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学生将参与到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企业实习等实践项目中,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增强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
四、艺术创作课程艺术创作课程是上海中学为学生提供的一门校本课程。
通过学习艺术创作,学生将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学生将学习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参与到艺术创作项目中,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艺术才华。
通过艺术创作的学习,学生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五、体育健身课程体育健身课程是上海中学为学生提供的一门校本课程。
通过学习体育健身,学生将培养自己的体育锻炼意识和健康生活习惯。
学生将学习各种体育项目,提高自己的体育素养和身体素质。
通过体育健身的学习,学生将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增强自己的身体健康和心理素质。
六、人文素养课程人文素养课程是上海中学为学生开设的一门校本课程。
通过学习人文素养,学生将了解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培养自己的人文情怀和人文素养。
基于科技创新项目的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学模式实践
基于科技创新项目的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学模式实践作者:杜春燕来源:《中国科技教育》2019年第09期摘要:通过纳米防晒化妆品创新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对基于科技创新项目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教学模式进行行动研究,归纳出包括科学性、可行性、实践性在内的科技创新课程开发原则,并实践了任务驱动型的科技创新课程实施模式,为丰富学校课程建设,开发切实可行的科技创新课程,培养青少年科学素养与创新能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科技创新项目校本课程科学素养教学模式目前各學校校本课程尤其是科技创新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教学呈现两个极端。
一是单纯依靠高校、科研院所或者各类专业机构,开发的课程内容通常非常“高大上”,涵盖各领域前沿科学技术及最新的热门话题如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但深入分析这些课程会发现,其课程内容较为空洞,或充斥各种高深科学理论,或是科普讲座类型,缺乏学生真正动手实践和探究的内容。
另外一个极端则是完全依靠学校教师,有些学校更是将校本课程开发与授课的任务安排给了教学任务相对轻松的非高考科目教师或其他行政人员。
这些教师由于专业领域或教育背景所限,很难将前沿科学技术引入课程中,通常开发的校本课程围绕教师个人兴趣或特长,更多的是学科实践活动或传统文化艺术体验课程,难以达到培养青少年科技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
当然,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学者及中小学校长和教师认识到了科技创新课程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性,开始实行科学教育改革,将科学教育课堂移至科技馆、博物馆等各类社会场所或者高校及科研院所,通过各类实践活动让青少年理解科[1-2]学,感受科技创新。
但是这些更多还是停留在实践层面,课堂作为教育的主阵地,承担着科学教育的根本任务,学校应该在科技创新课程开发方面投入更多人力资源及物力,确保科技创新校本课程的数量、质量和实施效果。
笔者希望以本校科技创新课程的开发与教学模式为例,总结归纳出一套较为可行的科技创新课程开发与实施模式,为更多学校拓宽校本课程开发思路,拓展校本课程开发资源,为学校真正开发出学生感兴趣,适合青少年学生认知水平,且能够真正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课程提供参考。
校本课程“创新思维训练”个案分析报告
校本课程---“创新思维训练”个案分析报告一、主题与背景(一)主题:校本课程---“创新思维训练”主要是开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背景:1.开展创客教育的需要。
所谓创客教育首先是“创客式教育”就是要着重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发掘自己,发现自己,发表自己。
即认识到个人的潜力,学习新知识,发散新思维,会发明新产品,生发新创意等等。
2.学生发展的需要。
我们今天培养的学生,将来要从事如今还不存在的工作,使用现在还没有发明出来的技术,解决我们目前全然不知的问题。
前辈们的不断创新,今天的我们才会过上了今天的生活。
作为我们,一定要以创新的思维,指导孩子们打赢这场争夺未来的只闻火药味不见硝烟的“战争”。
二、教材分析1.《校本课程---“创新思维训练”》是教师根据学校的要求自己编的,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实际需要,因此学生课堂学习热情较高涨。
我们的教材主要分四个篇章--引导篇、思维训练片、制作篇、学习篇。
共有11个课时,其中制作与科技活动占3个课时。
把课堂教学训练和实验、小制作、参观活动紧密结合,让学生在思维训练和动手操作之间能够很好的结合起来。
2.教材编写条件受限。
我校是农村中学,没有条件开设创客空间,也不能举行规模较大的科技活动节,所以我们的教材就紧紧围绕课堂,围绕学生的思维进行训练和教学,活动也是参观活动和小制作等活动,教材不精美。
另外是教师的水平有限,只是编写的教材整体水平一般,并不能突出运用最新的研究成果。
三、学生分析本课程面对的是农村学生,他们在小学接触的科技活动不多,没有基础。
农村小学条件有限,很多学校没有开展科学课教学,或者开展的科技活动较少,学生的创新意识比较淡薄,动手能力也不很好。
所以到七年级,我们主要是从引导开始。
四、课例分析:1.我举一节“树叶画”的课为例。
第一环节:课前准备。
李白鸽老师提前一周让学生做准备,采集各种树的树叶子,各种形状,各种颜色,用袋子带到学校。
创新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创新校本课程实施方案背景随着教育的发展,创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我们学校决定引入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指根据学校的特点和需求,结合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自主开发并实施的一种课程,旨在提升学生的研究动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目标创新校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这些课程,学生可以在开放的研究环境中自由探索,并通过实践和合作完成相关任务。
我们希望学生能够在课程中获得切实的经验和启发,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实施步骤1. 课程开发根据学校的教育理念和课程目标,学校将组织相关教师团队对校本课程进行开发。
教师团队将考虑学生的兴趣、学科知识的整合以及研究目标的设定。
课程开发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研究需求,保证课程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2. 课程实施校本课程的实施需要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资源支持。
学校应配备相应的设施和设备,并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给参与校本课程的教师。
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小组合作、项目探究和实践操作等,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3. 评估与反馈为了确保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和学生的研究效果,学校应进行评估和反馈。
评估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学生的作品展示、实际表现评价和课程反馈问卷等。
评估结果将为课程的改进和调整提供有力的依据,以确保课程的质量和有效性。
预期效果通过实施创新校本课程,我们期望能够激发学生的研究动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校本课程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培养他们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
结论创新校本课程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合理的课程开发和实施,以及评估和反馈的持续改进,我们有信心能够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
创新校本课程将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挑战,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科技创新实践课程设计
科技创新实践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技创新理论知识,理解科技创新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2. 使学生了解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主要成就和未来发展前景。
3. 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学会查阅和分析相关资料。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科技创新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学会在小组合作中发挥个人优势。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能够提出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实践的动力。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认识到科技创新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关注国家和社会发展,为我国的科技创新事业贡献力量。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将目标分解为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科技创新项目的研究报告,展示对科技创新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2. 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发挥个人优势,共同完成科技创新项目的设计和实施。
3.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具有创新性的观点和建议。
4.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树立科技创新意识,关注国家和社会发展,为我国的科技创新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内容进行选择和组织,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科技创新理论- 理解科技创新的概念、类型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 探讨科技创新的内在规律和外部条件。
- 分析我国科技创新政策及战略。
2. 科技创新案例解析- 介绍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主要成就和典型企业案例。
- 分析成功案例背后的创新理念、研发过程及推广应用。
3. 科学研究方法- 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观察、实验、调查等。
- 掌握文献查阅、资料整理和分析的方法。
4. 创新能力培养- 探讨创新思维的特点和培养方法。
- 实践创新设计,学会提出创新性研究方案。
5. 团队协作与沟通- 学习团队协作的技巧,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开拓行知文化,推行素质教育
开拓行知文化,推行素质教育发布时间:2022-06-10T06:32:42.465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第4期作者:付作香[导读] 推行素质教育的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理解素质教育内涵,找准素质教育改革方向。
付作香沧州市临海路小学【摘要】推行素质教育的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理解素质教育内涵,找准素质教育改革方向。
抓准新建学校契机,推行素质教育改革措施:建立完整的“行知”文化体系,建立完善的“行知”课程体系,建立完好的“行知”习惯培养体系,开展具体的“行知”课程活动。
践行“行知”文化理念,收获素质教育改革硕果。
领悟素质教育内涵,遵循素质教育目标,向传统应试教育说再见,是现代教育的必然指向。
【关键词】素质教育课程改革 “行知”文化体系 “行知”课程体系 “行知”习惯培养体系 “行知”课程活动【正文】二十一世纪的国际局势给教育者一个极为深刻的提醒,知识和人才、科技创新能力、民族整体素质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国家也一直在倡导和实施素质教育方面推行系列方针政策和执行措施,推行素质教育的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一、理解素质教育内涵,找准素质教育改革方向“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这是素质教育的内涵。
2016年,在教育改革史上又出现了一个词汇“核心素养”。
9月13日上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师大举行。
正式对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表现、落实途径等做了详细阐释。
通过最新发布的核心素养可以看出,我们的人才观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要培养在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同时拥有一定能力的人。
这些能力可以具体表现为六大素养: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
中国自古以来的选拔人才的方式就是考试。
古代的科举考试,现代的中考高考,成为一代代教育的指挥棒,知识本位、应试教育几乎成为千年不变的教育模式,填满了学校生活的缝隙。
(完整版)数学校本课程
“行知文化”校本课程南昌市桃花学校序言数学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是整个科学的基础知识。
创新教学的先行者里斯特伯先生指出:“学生学习数学就是要解决生活问题,只有极少数人才能攻关艰深的高级数学问题,我们不能只为了培养尖端人才而忽略或者牺牲大多数学生的利益,所以数学首先应该是生活概念。
”在生活中学数学,以学生生活中实实在在的鲜活材料来吸引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我们选取的都是从学生生活实践中取材,将数学知识巧妙地运用于生活之中,增加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实现新课改所倡导的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正确价值观的目标。
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满足学生已有的兴趣和爱好,又要激发和培养学生新的兴趣和爱好,要要求和鼓励学生投入生活,亲身实践体验。
选题要尊重学生的实际、学生的探究本能和兴趣,给与每个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广阔空间,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有兴趣,习有方法,必有成功。
学生的个性在社会活动中得以健康发展,学生的潜能在自学自育中得到充分开发。
我们的“行知文化”校本课程方案包括两个基本部分:一般项目和基本具体方案。
课程纲要一、课程目标:以贴近生活实际、加强数学应用为宗旨,针对数学这门课的特点,从生活中挖掘数学,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并且加强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鼓励学生能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功,培养学生的成功心态,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使每位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体现。
二、课程概况:本课程由李红杰、孙艳丽、李丽等老师具体负责实施。
本课程在七、八、九年级中实施。
三、课程内容与活动安排:让学生体会数学史可发生在我们的周围,我们的生活空间是无穷的数学世界,在课堂上多设情景,应用数学解决问题,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在愉快、轻松的学习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观察事物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教育改革的焦点是创新,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创新。
行知学校以学陶师陶为抓手来提升创造教育文化底蕴和学术积淀。
我们发扬“爱满天下”精神,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依托陶研,提升教师敬业境界,组织教师系统的学习陶行知的教育论著,撰写陶研论文;学习借鉴“先行后知”、“教学做合一”、“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做(行)的最高境界就是创造”、“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和“行动教育即创造教育”等理论,积极践行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
我们将规范办学特色化,将创造教育普及化,创造适应学生发展的教育,创造适应社会发展的学生,让校园充满创造气氛,让教师充满创造智慧,让课堂充满创造活力,让学生充满创造热情。
一、用创造教育思想发展学校摆在我们面前的最迫切的任务就是如何走内涵发展的道路,行知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努力探索以培养创造意识、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为核心的创造教育。
学校建设的关键不在于有多么漂亮的学校环境、多么现代化的硬件设备,而在于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在于全校师生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念。
为此,学校以创造教育为载体,在保证学生基础素质发展的基础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所有学生创造适合的教育,为学生和谐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基。
我们在管理中以人为本,营造宽松、和谐的创造教育环境。
学校创造教育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学生的创造需要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
没有学校的人本管理,就没有创造教育。
在学校管理中,我们始终遵循人本管理,坚持以人为中心,关心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关心教师的成长,知人善任,用人所长,尊重教师,信任教师,采取各种方式与教师沟通,倾听教师的意见,让教师们参与到学校管理中,形成有利于创造型教师培养的适宜的气候和土壤,使教师的才华有充分施展的空间和舞台。
同时,我们抓好和优化常规管理,为培养教师的创造精神和创造力营造起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二、用创造教育思想提升教师只有创造才会有生命力,只有创造才会有说服力,只有全体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才能进一步增强学校的凝聚力,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科技创新主题研学课程
科技创新主题研学课程
科技创新主题研学课程是一种结合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实践学习的综合性教育课程。
这种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以下是一些关于科技创新主题研学课程的主要特点和实施建议:
1. 课程特点:
综合性:融合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科技创新的全过程。
实践性:强调动手实践和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创新性: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实施建议:
设计跨学科项目: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设计涵盖多个学科领域的科技创新项目,如机器人制作、智能家居设计等。
引入专家指导:邀请科技领域的专家、教授或企业家担任课程导师,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建议。
充分利用资源:利用学校、社区和企业等各方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场所和器材。
强调团队协作: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搭建展示平台:定期举办科技创新成果展示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和成果,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通过科技创新主题研学课程的实施,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时,这种课程也有助于推动学校科技创新教育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优秀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优秀校本课程开发案例嘿,各位亲爱的教育同仁,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如何打造一款优秀的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下面我会以一个真实案例为基础,和大家一起探讨这个话题。
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案例的背景。
这是一所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一所重点高中,学校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决定开发一门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校本课程。
一、课程定位与目标这门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课程定位为选修课程,面向全校高一、高二年级学生。
二、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分为四大模块:科技创新理论、科技创新实践、科技创新竞赛、科技创新成果展示。
1.科技创新理论:主要包括科技创新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科技创新的方法和技巧等。
2.科技创新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科技创新项目的设计与实施,包括选题、方案设计、实验操作、数据分析等。
3.科技创新竞赛: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科技创新竞赛,如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等。
4.科技创新成果展示:学生将科技创新项目成果进行展示,包括论文发表、专利申请、实物展示等。
三、课程实施1.开设课程:学校在每学期开设科技创新课程,每周2课时。
2.教学方式:采用讲授、讨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3.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学校实验室、图书馆等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4.教学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四、课程保障1.组织保障:学校成立科技创新课程领导小组,负责课程的规划、实施和评价。
2.师资保障:学校选拔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科技创新背景的教师担任课程教师。
3.经费保障:学校为课程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确保课程顺利进行。
五、课程成果1.学生参与科技创新项目的积极性提高,每年均有大量学生参加国内外科技创新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
2.学生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已有数十项成果获得国家专利授权,多篇论文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
优秀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优秀校本课程开发案例校本课程是指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教育教学目标,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自主设计、开发和实施的课程。
优秀的校本课程开发案例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下面我们就来分享一些优秀的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首先,某中学开发了一门名为《创新思维与实践》的校本课程。
该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课程设置包括创新思维训练、实践项目设计、创客活动等内容。
通过该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学校发现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学生在各类创新比赛和实践活动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其次,一所小学开发了一门名为《生态环保实践》的校本课程。
该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通过课程设置包括生态考察、环保实践、垃圾分类等内容。
通过该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学校发现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了提高,垃圾分类和节约资源的行为也得到了有效的推广和实施。
另外,一所高中开发了一门名为《科学探究与创新实践》的校本课程。
该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通过课程设置包括科学实验、创新项目设计、科研论文撰写等内容。
通过该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学校发现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学生在各类科研竞赛和创新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总的来说,优秀的校本课程开发案例都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能力,如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环保意识、科学研究能力等;二是紧密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设计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活动;三是通过实施效果的观察和评估,不断完善和提升课程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因此,我们鼓励各个学校在教育教学中积极开展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不断探索和总结出更多优秀的校本课程开发案例,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希望通过这些优秀的校本课程开发案例的分享,能够激发更多教育工作者的创新热情,推动教育教学的不断改进和提高。
行知课程
行知课程我校是省行知实验校,“走进陶行知”我校另一校本课程,为了将“行知精神”深入孩子们的内心,达到潜移默化的德育效果。
我们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力,结合晨会的“行知时间”,由各班同学自编、自导、自演“行知课本剧”,孩子们奇妙的构思编排、精彩的表演、朗诵,常常引来师生们热烈的掌声。
我们还结合读书月活动,带领全体学生学陶诗、学写诗,利用晨会课、校本课等,组织学生吟诵陶诗。
许多学生还结合生活、学习,用稚嫩的语言写诗。
我们开展了“走近行知,学做真人”系列活动:1、2年级“小陶子”诵诗会、3、4年级“小陶子”故事会;5、6年级《陶行知一句名言给我的启示》习作比赛等活动,这些活动都运用综合实践活动的方式进行学习,陶行知的“爱满天下”的精神深深地植入同学们幼小的心中,人人争当“阳光小陶子”。
学校的校本特色突出,取得一定成效,我校被福建省陶研会评2007-2009年省陶研工作先进单位。
09年11月,在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25周年暨表彰大会上,林彤校长代表学陶先进集体在会上做了发言;09年12月,我校林彤校长还应中国陶行知研究会邀请,参加全国陶行知教育思想实验学校校本课题成果现场交流会,做了学校典型经验交流,将我校的走进陶行知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研究的经验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分享。
2010年3月、4月,长乐市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带领行政及长乐师范附属小学教导主任,沙县翠绿小学校长带领行政班子及骨干教师慕名到我校“取经” 求宝。
5月20日下午,林彤校长作为鼓楼区第四次教育论坛——“校园文化建设”主讲嘉宾之一,以“承行知精神之脉,建特色校园文化”为主题,与大家分享自己对校园特色文化的思考。
论坛得到了上级领导及专家的认可,让与会者沉浸在陶行知先生伟大的教育思想之中,更让大家感受到屏西人学陶的“大爱精神”与“求真精神”……《福州日报》等报纸也对此次论坛进行了报道。
10月份,学校还迎接了中国教育电视台《“我的梦中国梦”全国名校师生梦想电视展播》栏目组的采访摄制人员,林彤校长向全国的电视观众们介绍了学校学陶师陶之路及“三全”梦想。
科创和STEM教育校本课程教材构建与实施
科创和STEM教育校本课程教材构建与实施作者:李满红来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21年第80期科创教育目的是为了扩展孩子的知识和技能,锻炼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孩子的创新、创意、创造能力。
STEM教育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ematics)四门学科的简称,强调跨学科、多学科之间的融合,旨在发展以科技创新素质为核心的跨学科综合素质。
一、问题的提出(1)科创和STEM教育契合是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增强义务教育学科教学的横向配合,鼓励探索开展科学创新与技术实践的跨学科探究活动,加强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简称STEM)领域后备人才培养教改实验”。
STEM教育得到我国国家政策层面的支持,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发展趋势。
(2)符合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需求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综合素质评价成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2017年,教育部发布《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倡导学生在体验和探究过程中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
(3)科创与STEM课程教学实践成为关注热点在政策、理念和社会资源的支持下,我国STEM教育越来越注重实践层面的发展,许多中小学开始建设科创与STEM创新实验室,开展STEM课程教学实践,将STEM 教育转化成可实施的课程与教学得到广泛关注。
二、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科创与STEM教育课程建设在特色办学方面还面临着许多实际的问题和困难,比如:缺乏健全的教学设计模式、进行STEM教育师资梯队人才缺乏、教学资源不足等问题。
因此,如何开展科创和STEM教育课程教材的构建与实施,我们采用如下主要方法和措施:①新增设科创与STEM教育中心组。
开发行知校本课程探索劳动教育之路
开发行知校本课程探索劳动教育之路【摘要】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并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针对不同阶段、不同年龄的劳动课程标准提出具体要求。
《新课标》劳动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即劳动索养,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与劳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劳动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主要包括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
【关键词】:校本课程探索劳动教育学校秉承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行的“生活即教育”的思想,提倡先行后知,知行合一,要求学生在做中学。
以“生活教育”为学校办学理念,开发行知校本课程,力求把学校劳动教育融入其中。
行知校本课程分为生活与技能,生活与艺术,生活与健康三个板块。
其中,生活与技能课程,下设六个项目学习组,对促进学校劳动教育发挥着十分显著的作用。
一、构建行知校本课程体系——为劳动教育奠基“行知”校本课程包括生活与技能、生活与艺术、生活与健康三个板块。
生活与技能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开设厨艺、烘焙、植物栽培等课程。
生活与艺术开设剪纸、绘画、草木染、合唱、舞蹈、乐器等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
生活与健康以体育项目为主,努力提高学生的体质水平,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开设了乒乓球、篮球、足球、跳绳、田径等体育活动项目。
二、开设行知校校本课程项目——为劳动教育铺路(一)室内植物栽培课程室内栽培课包括插花艺术、生发豆芽、水培植物、培植多肉等,孩子们通过室内栽培课,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和实践能力。
目前,我校室内植物栽培组已经水培出多盆绿萝,装扮在每层楼的卫生间洗手处,项目组完成的插花和栽培的兰花装扮在每层楼的书吧间。
(二)室外植物种植与养护课程室外种植课程包括芊插、嫁接、移植、种植蔬菜等,室外种植组的实验地在教室后面的生活农场,农场分为二十四块,现在每块地里都有孩子们种的辣椒、西红柿等当季蔬菜,还有芊插的月季、移植的兰花等。
例谈生物学“事件”在“行知科学”校本课程中的应用
例谈生物学“事件”在“行知科学”校本课程中的应用作者:翟美娟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2020年第15期摘要: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的科学,生物课堂是培养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主阵地。
因此,我们要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尤其是在“教学做合一”思想的指导下,联系学生具体生活实践,开发和实施具有“整合性”特征的“行知科学”校本课程体系。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以生活为课堂,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把学生“放”到具体的生物学“事件”中,让学生主动参与生物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研究能力。
关键词:生物学;事件;行知科学;教学做合一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5-003-2“行知科学”校本课程建设,是指在初中阶段,教师应以行动研究的方法,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尤其是在“教学做合一”思想的指导下,以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信息技术等学科为基础,联系学生具体生活实践,开发和实施的具有“整合性”特征的校本课程体系,它包括综合物理、生活化学、趣味生物、自然地理、创客空间、科学阅读等内容。
本文主要列举生物学“事件”在“行知科学”校本课程中的一些应用。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的科学,与人们的生活非常贴近,生物课堂是培养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主阵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生活为课堂,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把学生“放”到具体的生物学“事件”中,让学生主动参与生物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研究能力。
经过了这样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后,学生们增强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动手能力,普遍觉得学得轻松,觉得生物学有趣,从而爱上了生物学这门课。
一、巧借生物学“事件”,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为学生学习生物学提供了丰富而有趣的材料。
上课时,教师可以巧借生物学“事件”,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真实的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觉得所学的生物学知识,与自身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是生活中一直想找寻的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锯刻法:要求以执笔式直握刻刀,尽量保持垂直,一刀
刻透,并以手腕和手指的力像拉锯一样,使刀刃在纸里一 刀一刀上下向前切刻。执刀时指实掌虚像拿毛笔一样,要 正,不偏不倚,力贯指尖,入刀杆,入刀尖。两眼距刀锋 约30厘米。刻制圆弧形图案时切不可用力扭动刻刀,用手 指捻动刀杆调整角度用10-20刀来完成雕刻。运刀不可操 之过急,尽量不过刀,不连刀。(教P86-89)
1、蔬果雕刻常见的刀法有 切、削、旋、刻等,而我们 设计了两种突出刻的技法: 执笔式削刻,和圆弧形旋刻 技法,实际雕刻中经常用到 多种刀法,而在花卉雕刻中 主要体现在花瓣上刀法细腻。
蔬果雕刻的手法是雕刻时手执刀的各种姿势。常见的手 法有:握柄法、横刀法、执笔法。 握柄法:捏拳式握住刀柄的执刀姿势。 横刀法:右手四指横握刀柄,刀刃朝着大拇指的执刀姿 势。
解读二
本雕刻教材主题设计思路
主题项目:依据原雕刻教材、从现实选择简易材
料和体现浙江地方文化特色等3个基本思考点出 发——确立了四个主题 民间刻纸--蔬果雕刻--橡皮雕刻--印章雕刻
活动设计思路:逻辑性、层次性、递进性 通过活动一:了解认识(基本知识) 起始课 通过活动二:探究实践(动手实践) 探究课 通过活动三:巩固提升(适度拓展) 拓展课 综合课
怎样理解“雕刻课程教材的编排理念”?
我们认为,主要抓住两个关注点:
1、基础知识内容部分——主题内容鲜明、技术重点突出
项目主题编排上能体现主题内容鲜明性,突 出一定技术性。例如主题一、二的技术突出基本 刀法:如刻纸的锯刻法,食雕的削刻、旋刻法等 ,不是面面俱到而是突出一、两种基本技法,能 开展雕刻相应作品,没有用到技法就不作教学要 求,留作拓展学习窗口,重点抓落实,让学生具 体操作中体验探究学习一些基本雕刻技术。
它是一种传统劳动的技术种类。
关于雕刻领域总体修编基本原则
这本教材有怎样的修编原则?
教育性、导向性:在劳技教育中具有突出传承民 族技艺,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责任。 知识性、结构性:根据原有雕刻教材进行技术逻 辑梳理,确立以主题活动模块进行优化设计。以 项目主题作点和面的结合设计。 实践性、创新性:从实际教学角度考虑加大普及 动手实践力度,希望学生在限有的学时里能了解 掌握一定基本知识技能,在此基础上能更广泛开 展动手实践的主体活动,从而使学生的自主探究 学习能力上得到发展,培养并促进广大学生的动 手实践和动脑创新的综合能力有所发展。
解读三 本雕刻教材主题技术要点分析
各个主题活动:都具有相对特殊的技术要领,体现技术 项目的独特性,形成各自相对独立的技术特点。同时各 雕刻主题间又有一定的相似性,有利于基本技术素养的 螺旋形上升。 教材内容的组织逻辑结构突出:以技术项目为载体,技 术活动过程为主线,突出劳动技术课程学习的过程性、 体验性、探究性和创造性—体现在技术探究与应用中。 各个主题活动:技术制作编排上每个项目都体现由易到 难,又简单到复杂,从简易制作到创意制作。具有层次 性、递进性。
增设橡皮雕刻
民间刻纸--蔬果雕刻--橡皮雕刻--印章雕刻
雕刻领域教学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认知领域:分1-“初步了解”、2-“知道”两级水平。“初步
了解”指了解常识性的技术知识,能辨识工具、材料、基本设计等 技术要领;“知道”指明了技术知识的含意,能用初步理解的技术 知识内涵和制作方法,能指导自己进行具体操作性过程的实践。
雕刻项目内容选编简要说明
民间刻纸:一个是纸张材料,另一个对小学纸塑
以雕刻特殊角度延展并体现文化因素是浙江民间手 工技艺的“文化眼”。
2012年7月23日CCTV-4中文国际频道
特别推出国家级非遗文化项目展播
传承手工技艺文化项目: 视频:国家级非遗项目细纹刻纸
(浙江地域的“文化眼” )
8月9日
第一、二主题的技术要点解释
雕刻项目主题一、二的技术要点是哪一些?
民间刻纸—我们设计了一个南北剪刻纸技术特点的 探究环节,又在热身环节活动1和体验探究活动2-3 运用锯刻法来刻基本纹样、吉祥生肖、细纹边饰图 案。这一点在刻纸中选择学习最常见锯刻法为核心 技术,并且贯穿了起始课和探究课。P2
蔬果雕刻—我们在三项活动中设计了切、削、旋、 刻技法要点,起始课学习蔬果雕刻基本手法刀法, 以切、削为主实践操作,第二课时探究活动运用削 刻技法,第三课时探究活动中学习旋刻技法,教学 过程中以学生探究操作实践活动为主进行重点雕刻 技术对比性教学。P15
解读四
本教材主题教学建议
雕刻课程是一门指导学生了解手工雕刻工艺的有 关知识,利用一些雕刻材料制作一些手工雕刻作 品,学会一些简单雕刻工艺制作技能的课程。这 门课程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雕刻工艺技术素养 和审美情趣具有重要意义。 雕刻教学中应体现劳技教学总要求,让学生学习 基本技术知识,以技术文化引领学生激发学生兴 趣,培养劳动安全意识,突出技能操作不少于总 的教学时数的80%,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
特别就民间刻纸南北剪刻纸技术特点探析 和锯刻法要点解读
我们针对主题活动技术要点设计,不是面面俱到而是突出 一、两种技法,重点抓落实,让学生具体体验探究学习一 些基本雕刻技术。 1、南北剪刻纸技术风格与技艺特点:总体看, 南方刻纸:细腻风格、精致特点 工整挺括、细腻入微 、注重写实,功于刻 北方剪纸:粗广、豪放风格特点 朴素简练、概括,稚拙感强 线条粗壮有力重于变形夸张
2、体验探究内容部分——活动具有梯度、重视探究学习
体验探究活动:在劳技教学的主题活动教学中, 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情景中亲身去观察解决问题 。引导认识工具和使用工具,劳技课程不只是概 念的认知,更需要学生动手实践、亲身探究体验 ,才能使学生在主体的实践中得出亲知而不只是 闻知、说知。要求以一种让学生主体的探究性学 习方式改变以接受现成知识为唯一目标的价值取 向,而让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识,从只重结果到注 重如何达到结果的过程。这应是当今现代劳技素 质教育的一大趋势。我们希望把探究学习机会交 给学生,更好地发展多元智能,为促进学生富有 个性的发展积极提供学习空间。
第二主题 蔬果雕刻
关键词解读 1、教学目标:3点①初步了解②体验学会③培养创新 2、教学重点:了解-基本知识、基本技法、工艺特色;体验-操 作过程;掌握-基本雕刻技法要领 教学难点:掌握蔬果雕刻技法与创意盘饰;刻制细节处理 3、设计思路:认知活动1 --- 基础知识 蔬果雕刻 体验活动2 --- 学学做做 月季绽放 体验活动3 --- 想想做做 创意盘饰 4、教学建议:欣赏示范 引导学生感知 自主探究 教师启发点拨 (探究-纠错-示范-点拨) 创造表现 学生尝试创新 5、教学评价:重视课堂上过程性评价 重视学业的达标性评定
第一、二主题 活动教参解读
第一主题 民间刻纸
总体用关键词对雕刻材料解读作简要说明(有详细教参资料) 1、教学目标:3点①初步了解②体验学会达成目标③培养创新导向目标 2、教学重点:了解-重基本知识、基本技法、工艺特色;体验重操作过程;掌握-重基本雕刻技法要领 从了解-体验到掌握这是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掌握技法要领与细纹边饰设计;刻制细节处理 3、设计思路:认知活动1 --- 基础知识 认识刻纸 体验活动2 --- 学学做做 吉祥生肖 体验活动3 --- 想想做做 细纹边饰 4、教学建议:欣赏示范 引导学生感知 自主探究 教师启发点拨 (探究-纠错-示范-点拨) 创造表现 学生尝试创新 5、教学评价:重视课堂上过程性评价 重视学业的达标性评定
本教材内容结构上变化的简要说明
本教材结构变化的考量一些因素
基本框架在结构上为“主题—活动123” 。 经过对实践性课程特性的考量,从学生学习生活
实际情况出发从普及动手实践角度出发做出一些雕 刻内容挑选。 我们以可操作性、可普及性、可推广性,并能体 现浙江地方文化特色为基本思考点,选择了纸张、 蔬果、橡皮、木料(含竹料)、石料等来探究开展 具有民族文化和地方特色相结合的项目,旨在突出 向我省中学生普及雕刻技艺文化。
2、以月季花为例,这是学生非常熟悉的花卉,类似可以 引导学生尝试对小玫瑰、小荷花等雕刻。关于削刻式花瓣 定型五等份,技术难点:以第一层两片花瓣交叉口的位置 ,以执笔式削刻出花瓣。关于旋刻式花瓣以直接起刀旋刻 第一层第一片花瓣,再从第一片花瓣的后三分之一处起刀 刻去废料,形成“一瓣压一瓣”的旋弧特点,要求花瓣弧 形特点圆润整齐 ,薄厚均匀,花瓣边缘较薄,根部稍厚 。
关于蔬果雕刻中的削刻与旋刻技法要领解读
蔬果雕刻工具大大小小可以分成3大类20余种。对于初学者来说, 在几课时里只要突出学一两种基本工具,引导学生利用好基本工具 去学习多种雕刻技法,形成不同雕刻技术作品,形成发散性思维的 多样化造型作品,而不是去一味追求工具的多样化。适度有机展示 各类工具也是可行和必要的但不是主要的。不要追求多而杂这不利 于大多数学生学习,关键要体现基本技法形成有效学习的突破口。
2012年省编劳技教材培训
印章与雕刻
——民间刻纸与蔬果雕刻部分
邵洪平
解读一
本雕刻领域的总体解读
何谓雕刻领域?
雕刻领域:简单讲是对雕、刻创制技术方
法的总称。雕刻艺术是民间传统劳动手工 技艺的重要内容之一。 雕刻技术:主要特点是“以刀代笔”的手 工技艺。利用可雕、可刻的材料来达到艺术造
型的目的,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 图案形体以及各类装饰性艺术形象的手工技艺,
执笔法:形同握笔的执刀姿势。 样式一摆就明白好学
刻的刀法是雕刻中最常见的刀法,始终贯穿于雕刻过程中 ,并以执笔式形成画刻、削刻和旋刻等多样技法总称。 在雕刻时常将各种技法组合使用达到不同造型的雕刻效果 。其中在刻花瓣时常使用执笔式削刻和旋刻等具体技法。 削刻法:主要采用执笔式削刀刻法成薄片的技法。 旋刻法:主要采用执笔式旋刀刻法出圆弧状的花瓣或旋的 刀法刻除每层之间废料产生一定层次圆弧状间隙的技法。 技法简单:似乎有一点只学一、两招制胜感觉。比较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