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入园前的心理准备
幼儿入园计划要点
![幼儿入园计划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503758ba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52.png)
幼儿入园计划要点1.入园前准备心理准备:通过故事、儿歌、参观幼儿园等方式,提前让幼儿了解幼儿园的生活,减轻分离焦虑。
生活习惯培养:培养幼儿基本的自理能力,如自己吃饭、穿衣、上厕所等,增强自信心。
家长教育:召开家长会,介绍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日常流程、家园合作方式,帮助家长理解并支持幼儿园的教育工作。
健康检查:入园前进行全面体检,确保幼儿身体健康,同时向家长普及入园健康要求和预防接种知识。
2.环境适应环境布置:幼儿园应布置得温馨、安全、富有童趣,设置易于幼儿识别的功能区域,如休息区、游戏区、阅读角等。
过渡期安排:设立入园适应期,如先进行半天入园,逐步延长至全天,让幼儿逐步适应新环境。
亲子活动:开展亲子半日活动或家长陪同入园日,让幼儿在家长的陪伴下熟悉环境,减少恐惧感。
3.师资培训专业培训:对教师进行幼儿心理学、行为管理、健康安全等方面的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应对能力。
情感准备:教师需提前了解每个幼儿的基本情况,准备好迎接每一位幼儿,用爱心和耐心帮助他们适应新环境。
4.安全保障安全教育:入园初期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教会幼儿基本的安全规则,如不乱跑、不接触危险物品等。
应急预案:制定详尽的安全应急预案,包括紧急疏散、意外伤害处理等,确保幼儿安全。
5.家园合作家园联系册:建立家园联系册,记录幼儿在园的表现,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实现家园共育。
家长会与工作坊:定期举办家长会,分享育儿知识,邀请家长参与教育工作坊,增强家园合作。
6.教学活动设计主题式学习:围绕幼儿兴趣和生活经验设计主题活动,如“我的家庭”“动物朋友”等,寓教于乐,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游戏化教学:利用游戏作为主要教学手段,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促进其社会交往、认知、体能等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7.情感与社交技能培养情感表达角落:设立一个安全、温馨的空间,鼓励幼儿通过画画、讲故事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帮助他们识别和管理情绪。
角色扮演区:设置角色扮演区域,通过模拟不同生活场景的游戏,促进幼儿之间的互动交流,学习社交礼仪和合作分享。
宝宝上幼儿园家长的心理准备
![宝宝上幼儿园家长的心理准备](https://img.taocdn.com/s3/m/a6e2888ea26925c52dc5bf54.png)
家长的心理准备(上)宝宝入园之前,家长须提前做好自身的心理准备,主要包括:坚定送宝宝上幼儿园的决心,认识并处理自身的分离焦虑、对宝宝初入园的不适应做到心中有数等几方面。
1、充分认同幼儿园教育,坚定送宝宝上幼儿园的决心.有些家长之所以会常常屈服于宝宝的哭闹、无法坚持送宝宝上幼儿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没有真正理解宝宝上幼儿园的重要性。
他们觉得因为自己必须工作,没有办法全天在家照顾宝宝,把宝宝交给祖辈或保姆带又不是很放心,出于这几点才送宝宝上幼儿园.有这种想法的家长,会对宝宝有一种负疚心理,一旦宝宝表现出对幼儿园生活的不适应和抗拒,就会觉得对不起宝宝,从而拖延送宝宝上幼儿园的时间,或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时送时不送,造成宝宝迟迟无法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要避免这一问题的出现,首先是要对幼儿园教育有充分的认同,清楚的意识幼儿园教育对宝宝来说,即非常重要也十分必要.如果到了适龄期,家长仍不按时送宝宝上幼儿园,这才是对宝宝的不负责任。
对此,家长要有如下几点认识(1)宝宝是“社会人”,入园是宝宝开始进入社会的标志家庭虽然温暖,却不能让宝宝在里面呆一辈子,就像小鸟一旦羽翼丰满,就要离开温暖的巢穴,独自外出觅食一样。
宝宝迟早要离开爸爸妈妈的怀抱步入社会,要慢慢学会独自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要学会保护自己、发展自己。
幼儿园是迈入社会的第一站,可以说,幼儿园本身就是一个小社会,而且这个小社会是安全的,对宝宝来说非常适宜。
在这里,受过专业训练、富有爱心和责任心的老师就,会根据宝宝的年龄特点在保证宝宝身心健康的前提下,教宝宝做事,有一大群年龄相仿的小朋友陪伴着宝宝一同成长。
既然宝宝总有一天要步入社会,那么,就让他从一个适宜的起点开始吧!(2)入园符合宝宝心理发展的需要两三岁的宝宝已经萌发了独立意识,凡事都想自己来,他们不再愿意事事由家人包办,受家人约束。
这时的宝宝也开始有了与同龄人相处的心理需要,他需要和同龄伙伴共同游戏,而不再是那个只会闷头自己玩玩具的小家伙。
幼儿园小班入园前须知有些什么
![幼儿园小班入园前须知有些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b0c4358cb0717fd5360cdc6d.png)
幼儿园小班入园前须知有些什么一、心理准备与孩子谈论上幼儿园的话题告诉他(她):宝宝长大了,要上幼儿园,幼儿园有老师、玩具、还有小朋友和很多好玩的东西等等。
以此来激发孩子上幼儿园的愿望。
二、生活准备(一)培养孩子独立吃饭家长应鼓励孩子去试着自己吃饭,不分担心孩子会把饭洒得到处都是,也不必因为孩子会吃得脸上、手上、衣服上都是油渍而嫌麻烦或者不卫生,你能够事先准备一些物品从而避免事后遗留很多家务,如:在孩子饭桌周围铺一些废报纸接洒出的饭粒;使用打不破的碗;给孩子穿上易清洗的“吃饭服”──可选用特为孩子设计的绘画用的“工作服”与之共用。
孩子刚开始自己吃饭时,能够由家长端着碗,孩子自己用勺子吃。
当孩子初步学会自己吃饭后,成人就应该在一旁指导,鼓励孩子自己吃饭。
(二)帮孩子学会自己大小便孩子入园前在家里一般是坐便盆大小便的,但幼儿园厕所大都是蹲坑式的,孩子对此不习惯,所以入园后入厕的问题最多。
孩子要学会上厕所。
首先要解除他的紧张心理,告诉孩子,你已经长大了,能自己上厕所了。
模拟练习:在平地上摆两块砖,它们中间离开一定距离,家长和孩子比赛上、下、蹲下、起来的动作,并逐渐加宽两块砖中间的距离和高度。
孩子照着做了,家长要表扬。
告诉孩子,蹲坑比便盆更方便、更干净。
告诉孩子憋便的害处,注意观察孩子大便的规律,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
(三)培养孩子自己穿脱衣服首先家长要给孩子提供方便穿脱的衣服、裤子和鞋,不要仅仅考虑美观等因素。
服装穿脱如果过于繁琐,会给孩子增加很多困难,穿/脱时间较长在幼儿园常常会落后,还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
每个孩子都可能有自己穿脱衣服的方法,只要孩子穿得快,穿得好,不必拘泥于一种模式。
(四)建立孩子的午睡习惯在幼儿园的作息制度中有午睡,这是保证孩子有充足睡眠,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措施之一。
对于在家里没有午睡习惯的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前能让孩子养成午睡习惯。
当然,可能会有个别孩子不需要午睡,他们不但极难养成午睡习惯也可能并没有因为缺少午睡而精力匮乏,但这样的孩子并不多见,所以请家长尽量按幼儿园的生活安排孩子的睡眠,如遇有特殊情况也应该与老师一起商讨,共同解决。
幼儿园新生入学适应指导方案
![幼儿园新生入学适应指导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7e51bc1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07.png)
幼儿园新生入学适应指导方案一、前言幼儿园是孩子们成长的关键阶段,对于新生来说,从家庭环境到幼儿园环境的转变会给孩子带来不小的适应压力。
为了让新生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提供以下适应指导方案。
二、入学前的准备1. 家长与孩子进行心理准备在入学前,家长需要与孩子进行心理准备,告诉他们即将开始新的生活,并且要和新朋友一起玩耍、学习。
同时要鼓励孩子自信、勇敢地面对新环境。
2. 带孩子参观幼儿园在入学前可以带孩子参观幼儿园,让他们熟悉校园环境和教室设施。
也可以让孩子和老师或其他学生互动交流,增加他们对幼儿园的了解。
3. 调整作息时间在入学前一个月,可以逐渐调整孩子的睡眠时间和饮食习惯。
保证充足的睡眠和健康饮食有助于增强身体素质和适应能力。
三、入学后的适应指导1. 初次入园的安排在孩子初次入园时,可以让家长陪同孩子到班级,与老师和其他学生互动。
然后鼓励家长逐渐退出,让孩子独立面对新环境。
2. 适应活动的开展可以在入学后一周内,组织适应性活动,如游戏、互动、唱歌等。
有助于增强孩子的社交能力和自信心。
3. 细心关怀与耐心引导在幼儿园教育中,老师需要给予孩子充分的关怀和引导。
对于不同程度的适应问题也要有耐心地进行指导和解决。
4. 家校配合家长在幼儿园教育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家长需要密切关注孩子在幼儿园中的情况,并与老师保持良好沟通,共同协作解决问题。
四、常见问题处理1. 分离焦虑有些孩子会出现分离焦虑现象。
老师可以采取渐进式分离法,让孩子慢慢适应。
同时也可以让家长和孩子保持电话联系等方式缓解孩子的焦虑情绪。
2. 情感调适有些孩子可能会因为新环境、新朋友等原因出现情感不稳定问题。
老师可以通过互动游戏、讲故事等方式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安全感。
3. 语言障碍有些孩子可能会因为语言障碍等原因出现沟通问题。
老师可以采取多媒体教育、绘本启蒙等方式,帮助孩子逐渐提高语言能力。
五、总结幼儿园新生入学适应指导方案需要家长、老师和幼儿园共同协作,创造良好的适应环境和条件。
幼儿园入园前如何做好准备
![幼儿园入园前如何做好准备](https://img.taocdn.com/s3/m/1f295814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c3.png)
幼儿园入园前如何做好准备孩子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为了让孩子能够顺利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入园前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您和孩子做好充分的准备。
一、心理准备1、让孩子对幼儿园有期待家长可以经常和孩子谈论幼儿园的有趣之处,比如有很多小朋友一起玩耍、有好玩的玩具、有亲切的老师等。
可以给孩子讲一些关于幼儿园的故事,或者一起看一些与幼儿园相关的绘本、动画片,让孩子对幼儿园的生活产生向往。
2、提前熟悉幼儿园环境在入园前,家长可以带孩子到幼儿园附近转转,让孩子熟悉一下周围的环境。
如果有机会,可以带孩子进入幼儿园参观,让孩子看看教室、操场、游乐设施等,减少孩子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感。
3、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如自己穿衣、吃饭、上厕所等。
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这样在幼儿园里能够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
4、缓解分离焦虑很多孩子在刚入园时会出现分离焦虑,家长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在送孩子入园时,不要表现得过于不舍或焦虑,要给孩子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
告诉孩子,爸爸妈妈会在放学时来接他,让孩子感到安心。
二、生活准备1、调整作息时间幼儿园的作息时间通常比较规律,家长要提前帮助孩子调整作息,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尽量按照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安排孩子的午睡、吃饭、活动等,让孩子能够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节奏。
2、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孩子在幼儿园需要自己独立吃饭,所以要提前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
让孩子学会用勺子、筷子等餐具,不挑食、不偏食,能够安静地坐在餐桌前吃完饭。
3、学会自己上厕所教会孩子自己脱裤子、提裤子、擦屁股等上厕所的技能。
如果孩子还不能完全掌握,可以给孩子准备容易穿脱的裤子。
4、自己穿脱衣服和鞋子让孩子学会自己穿脱简单的衣服和鞋子,这不仅能够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还能在幼儿园减少等待老师帮助的时间。
三、物品准备1、准备合适的衣物根据季节为孩子准备合适的衣物,要选择舒适、方便活动的衣服和鞋子。
幼儿入园前的准备
![幼儿入园前的准备](https://img.taocdn.com/s3/m/9f40c50a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0e.png)
幼儿入园前的准备幼儿入园前的准备对于孩子和家长来说都非常重要。
入园是孩子们成长的重要里程碑,因此,家长有责任为孩子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以确保他们能够顺利适应新的环境和生活方式。
本文将探讨幼儿入园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孩子的情感、社交、生活习惯以及家长的心理准备等方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孩子入园前的情感准备。
对于大多数幼儿来说,入园是他们第一次离开家庭环境,面对陌生的人和新的环境,因此情感上可能会出现焦虑、担忧和不安等负面情绪。
为了帮助孩子顺利入园,家长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情感准备:1.与孩子亲密互动:尽量多陪伴孩子,在家中进行亲密互动,加强亲子关系。
互动可以包括阅读故事书、一起玩游戏、分享日常生活中的乐趣等。
2.提前和孩子聊入园的事情:通过与孩子的沟通,耐心地告诉他们即将入园的情况,鼓励他们积极地面对新的挑战和机会。
3.参观幼儿园:家长可以提前带孩子参观幼儿园,让他们熟悉园所环境、了解园所的教学方式和规则。
其次,社交能力的准备也是非常重要的。
入园后,孩子需要与同伴和老师进行良好的互动,建立友谊,因此,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非常必要。
以下是几种培养孩子社交能力的方法:1.与其他孩子进行互动:在入园前,家长可以与其他家庭一起组织活动,让孩子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培养他们与同伴之间的互动和合作能力。
2.参加集体活动:鼓励孩子参加幼儿园或社区组织的一些集体活动,例如舞蹈、音乐或绘画课程等,这将有助于孩子建立更广泛的社交网络。
3.培养分享和合作能力:孩子需要学会分享和与他人合作,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给予他们相应的指导和培养。
此外,孩子入园前的生活习惯准备也是重要的一部分。
幼儿园生活有固定的作息时间和生活规则,因此,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他们的入园生活非常关键。
以下是几种培养孩子生活习惯的方法:1.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在入园前,家长可以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让他们逐渐适应幼儿园的时间表。
2.培养自理能力:鼓励孩子独立穿脱衣服、自己上厕所、洗手等,帮助他们建立自理能力和独立性。
入园指导要点教案
![入园指导要点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327b987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c2.png)
入园指导要点教案一、引言孩子的入园是他们成长道路上的重要一步,是他们从家庭走向社会的开始。
为了让孩子顺利适应幼儿园生活,我们制定了本指导要点教案,旨在帮助家长正确引导孩子入园。
二、建立正确的心理准备孩子入园前往往会感到紧张、焦虑,因此家长应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告诉他们即将去幼儿园的好处,让他们树立积极的入园态度。
同时,家长也要理解孩子的不安情绪,并给予关怀和支持。
三、熟悉幼儿园环境在孩子入园前,家长应带他们去幼儿园参观一两次,让孩子熟悉园所的环境、教室、玩具等。
还可以与幼儿园老师交流,了解幼儿园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方式,为孩子的入园做好准备。
四、建立良好的入园习惯为了帮助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家长可以在入园前逐渐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让他们适应幼儿园的规律生活。
此外,家长还应培养孩子自理能力,如穿脱衣物、如厕等,提高他们的独立性。
五、与幼儿园老师沟通合作在孩子入园后,家长应积极与幼儿园老师保持沟通合作,了解孩子在园所的表现和情绪变化。
同时,家长也要尊重幼儿园的教育方式和规则,与老师共同关心孩子的成长。
六、适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孩子在入园初期可能会出现适应不良的情况,家长要耐心倾听孩子的抱怨和困惑,并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
可以与孩子一起回顾他们在幼儿园的收获和进步,帮助他们树立自信。
七、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在孩子入园后的几个月内,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如是否出现焦虑、抑郁或孤独等情绪。
如果发现孩子存在问题,家长要及时与幼儿园老师沟通,并寻求专业的帮助。
八、总结与展望孩子入园是他们成长道路上的重要一步,家长的正确引导对于孩子的适应非常重要。
通过本指导要点教案的实施,我们相信孩子能够顺利适应幼儿园生活,享受快乐成长的过程。
同时,我们也希望家长能够积极参与孩子的幼儿园生活,与幼儿园共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幼儿园的入园准备工作
![幼儿园的入园准备工作](https://img.taocdn.com/s3/m/c2f8ed4a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c4.png)
幼儿园的入园准备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园教育逐渐受到家长们的重视。
幼儿园不仅是孩子们接触社会的第一步,也是他们学习和成长的重要阶段。
为了让孩子能够顺利适应幼儿园生活,家长们需要做好入园准备工作。
一、心理准备孩子从家庭环境转入幼儿园,是一次重要的转变。
在入园前,家长要向孩子传递积极的入园态度,帮助他们建立对幼儿园的期待和信任。
可以通过与孩子一起阅读与幼儿园相关的图书、观看入园准备的动画片等方式,让他们了解幼儿园的生活和活动,增加对新环境的好奇心。
二、适应环境在入园前,可以带孩子去幼儿园参观,让他们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和设施。
同时,也可以带孩子参加一些幼儿园举办的活动,让他们与其他孩子互动,增加社交经验。
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新环境,减少入园后的紧张感。
三、培养独立能力幼儿园是孩子独立生活和学习的重要阶段,因此,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是入园前的重要准备工作。
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适当地给孩子一些独立的任务,如穿衣、洗手等,鼓励他们自己动手,提高自理能力。
此外,还可以教孩子一些简单的社交技巧,如礼貌用语、与他人分享等,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四、建立良好的作息习惯幼儿园生活与家庭生活有所不同,有固定的作息时间和规律的活动安排。
入园前,家长可以逐渐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使其适应幼儿园的作息规律。
建立良好的作息习惯不仅有助于孩子在幼儿园生活中更好地参与各种活动,也有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五、加强沟通与合作入园前,家长与幼儿园老师的沟通十分重要。
可以与幼儿园老师交流孩子的性格、兴趣爱好、特殊需求等信息,让老师更好地了解孩子,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此外,家长还可以与其他家长建立联系,促进孩子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孩子的入园生活提供更多的支持。
六、健康检查与疫苗接种入园前,家长应带孩子进行健康检查,确保孩子身体健康,没有传染性疾病。
同时,也要按照幼儿园的要求,完成相应的疫苗接种工作。
这样可以保障孩子在幼儿园中的健康与安全。
幼儿园新生入园须知及准备事项+1,心理准备
![幼儿园新生入园须知及准备事项+1,心理准备](https://img.taocdn.com/s3/m/7c1d1dc0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3e.png)
幼儿园新生入园须知及准备事项+1,心理准备幼儿园新生入园须知及准备事项1. 如期报到:请家长根据学校通知的日期和时间,准时带孩子前往幼儿园报到。
延误入园可能影响孩子的适应和融入。
2. 相关材料:请家长带齐孩子的身份证明、户口本及照片,以方便学校办理相关入园手续。
3. 营养餐:学校提供营养午餐和两餐加餐服务,请家长在入园前了解食谱、了解孩子是否有食物过敏等情况,以便学校提供合适的餐食。
4. 着装要求:幼儿园注重孩子的舒适感,建议穿着轻便、易于活动的衣物,避免过于华丽或紧身的服饰,鞋子宜选择柔软舒适并便于运动的款式。
5. 行李准备:为了方便孩子的日常活动,建议家长备好一套换洗衣物、塑料袋和湿巾,以备不时之需。
另外,饮用水、细雨伞等必需品也建议交给老师保管。
6. 个人物品:为了防止物品丢失或混淆,建议家长在孩子的每件物品上标注姓名,并向幼儿园提供备用的换洗内衣和毛巾,以备孩子需要时使用。
7. 接送事宜:家长或合法监护人在规定的时间内到幼儿园接送孩子,请保持准时,如有特殊情况无法准时接送,请提前告知幼儿园。
8. 家长配合:家长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合作伙伴,请积极参与家长会、园内活动等,与老师保持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心理准备:1. 建立安全感:告诉孩子幼儿园是一个愉快、温暖和安全的地方,孩子可以在这里与新朋友一起玩耍和学习。
2. 适应新环境:带孩子提前熟悉幼儿园周围的环境,与他/她分享入园的新鲜体验,提前介绍幼儿园的老师和其他孩子。
3. 支持孩子情绪发泄:孩子可能会出现分离焦虑情绪,家长需给予耐心和理解,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帮助他们逐渐适应。
4. 制定规律作息:提前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确保他们有足够的休息和充分的体力准备入园。
5. 鼓励自主能力: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帮助他们逐渐学会自己穿脱衣物、如厕和洗手等。
6. 积极正面引导:用鼓励和赞许的方式引导孩子,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入园生活。
幼儿入园心理准备
![幼儿入园心理准备](https://img.taocdn.com/s3/m/12b5d4ac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2f.png)
幼儿入园心理准备《幼儿入园心理准备》哎呀,小朋友要上幼儿园啦,这可是一件大事呢!对于小小的他们来说,就像是要去一个全新的神秘世界探险一样。
你想啊,之前一直在家里,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随时陪着,想干啥就干啥。
可幼儿园不一样,那是一个有好多小朋友,还有老师的地方。
那小朋友们能做好心理准备吗?就说我邻居家的小妹妹吧,一开始听说要去幼儿园,那叫一个不愿意呀!小嘴撅得能挂个油瓶儿,直嚷嚷着:“我不要去,我不要离开妈妈!”她妈妈可着急啦,天天给她讲幼儿园有多好玩,有好多小朋友一起做游戏,还有滑梯、跷跷板。
可小妹妹还是半信半疑的。
其实啊,要做好入园的心理准备,首先得让小朋友们知道幼儿园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这就像我们要去一个从没去过的游乐场,得先知道那里有啥好玩的,心里才有底,不是吗?爸爸妈妈们可以多给小朋友讲讲幼儿园的故事,看看有关幼儿园的动画片。
比如说,《小猪佩奇上幼儿园》,让小朋友们跟着动画片里的小伙伴一起感受幼儿园的快乐。
还有哦,得让小朋友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在幼儿园里,可没有大人随时帮忙穿衣服、系鞋带、上厕所。
要是不会这些,小朋友得多着急呀!就像小鹰如果不会飞,怎么能在天空中自由翱翔呢?我表妹上幼儿园之前,她妈妈就天天教她自己穿衣服、扣扣子。
一开始表妹总是扣错,急得都要哭了。
可她妈妈一直鼓励她:“宝贝加油,你一定能行的!”慢慢地,表妹学会了,去幼儿园的时候可自信啦!再说说和小伙伴相处吧。
在幼儿园里,小朋友们要一起玩耍、一起吃饭、一起睡觉。
要是不会和小伙伴友好相处,那得多孤单呀!这就好比是一群小蚂蚁一起搬食物,如果有的蚂蚁只顾自己,那能搬得动吗?我表弟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因为抢玩具和小朋友吵架了,回来还气呼呼的。
他妈妈就告诉他:“宝贝,大家一起玩才更开心呀,你和小朋友分享玩具,他们也会和你分享的。
”后来表弟学会了分享,在幼儿园交了好多好朋友。
另外呀,提前适应幼儿园的作息时间也很重要呢!不然到了幼儿园,午睡的时候睡不着,该多难受呀!这就像我们坐火车,如果错过了时间,可就赶不上啦!小朋友们,幼儿园其实是一个超级好玩的地方哦!有好玩的玩具,有可爱的小伙伴,还有像妈妈一样亲切的老师。
幼儿园学前教育幼儿入园心理上的四大准备(重点资料).doc
![幼儿园学前教育幼儿入园心理上的四大准备(重点资料).doc](https://img.taocdn.com/s3/m/88c954444b35eefdc8d3337f.png)
幼儿入园心理上的四大准备一、带宝宝参观幼儿园入园前你最好常带宝宝在幼儿园附近玩耍,使宝宝逐渐喜欢幼儿园环境,如有可能还可以带宝宝去看他所在班级的环境、墙饰、玩具、睡眠环境、床、盥洗室、如厕的地方、户外活动场所(大型玩具)等,这样,宝宝会对“幼儿园”有直观的美好感受。
二、多讲幼儿园的趣事,描述幼儿园老师的“好”父母提前给宝宝讲幼儿园的有趣故事,令宝宝产生“神往”之感。
比如,上幼儿园可以认识新朋友,可以跟老师学唱歌跳舞,可以玩各种玩具,参加各种有趣的活动等等。
全家人高兴地谈论上幼儿园的事,并模仿游戏、上课的情景。
家长可以在家中布置一个类似活动室一角的环境,与宝宝轮流扮老师和幼儿。
当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千万不要用幼儿园老师来吓唬宝宝,以免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从心里产生对老师的恐惧感。
当然,也不要过分夸张幼儿园生活的美好,以免给宝宝造成错觉,入园后容易产生心理落差,影响宝宝的情绪。
三、教宝宝学会交朋友进入幼儿园过集体生活是宝宝从自然人转变成为社会人的第一步。
入园前应尽量让宝宝与左邻右舍年龄相近的宝宝一起玩,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将来上幼儿园时会更适应。
入园后,父母可以利用接送时间,主动认识本班的一个或者几个小朋友,鼓励宝宝们在一起玩,分散分离焦虑,让宝宝尽早融入群体生活。
另外常带宝宝做户外运动、参与游戏,这对宝宝早期熟悉不同的环境和克服对陌生人的害怕大有裨益。
四、培养宝宝的规则意识规则意识的建立与宝宝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日常生活中的作息规律、游戏中的规则以及家长对待宝宝的奖惩原则等,都可以使宝宝从中学习和发展规则意识。
家长是宝宝模仿的第一个对象,因此家长的行为非常重要,像长时间看电视、上网等不良习惯都会让宝宝关注并且模仿;另外家长一定注意不能讲脏话,或者爱诉诸武力解决家庭矛盾,因为这些都会潜移默化影响到宝宝。
幼儿入园之前家长需做好三大准备
![幼儿入园之前家长需做好三大准备](https://img.taocdn.com/s3/m/220c0519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5e.png)
幼儿入园之前家长需做好三大准备再过一个月,又一批小朋友将开始他们的幼儿园生活。
可是一下子进入幼儿园,孩子们能适应吗?不少小朋友进入幼儿园都会哭闹,家长应该做好怎样的准备呢?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幼儿入园之前家长需做好三大准备,希望对你有用!幼儿入园家长需做好三大准备■心理准备刚入园有哭闹现象属正常,长时间不适应需特别注意心理准备包括家长的心理准备与孩子的心理准备。
家长应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特点与孩子在园的生活学习规律,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担心与焦虑,从而影响了孩子的情绪。
由于孩子刚离开家庭,他对陌生环境肯定会产生不安全感,刚入园时有哭闹是正常的现象。
当孩子与小伙伴、老师相处一段时间后,他们就会慢慢适应,很快地被丰富的玩具与多样化的幼儿园活动所吸引,融入到幼儿园生活中去。
如果孩子过了相当长的时间,仍不适应幼儿园,那家长就要与老师沟通了,了解孩子惧怕幼儿园的原因,商讨出合适的办法,家园携手,共同解决问题。
在商讨中,家长需要多给教师一些信任。
因为,幼教老师长时间、全天候地与孩子“打交道”,他们通常会有一套专门的好办法,可以让孩子尽快喜欢上幼儿园。
■生活习惯准备入园前需学会基础生活技能,养成按时睡觉习惯生活习惯的准备主要是指孩子吃、喝、拉、睡等方面的准备。
在孩子入园前家长应尽量帮助孩子学会自己使用小勺吃饭。
当孩子会用手握东西时,他就会握住小勺往嘴里塞东西,家长在训练孩子自己吃饭时,可以用两把小勺,孩子自己吃与家长喂同时进行。
在每顿饭的间隔中,减少零食、点心,让孩子产生饥饿感,主动产生想吃饭的欲望。
刚开始学吃饭时可以少盛些饭,让孩子减少负担,不够再添,吃完了要及时鼓励,让孩子产生成功感,并享受自己吃饭的成就感。
于此同时,孩子也应学会用杯子喝水,夏季薄衣、短裤可以自己穿脱,有便意时能主动提出,还能自己到便器上解决大小便,家长不要担心孩子“任务太重”,满足入园年龄的孩子基本已经具备了进行此类行为的能力。
如果目前孩子在家某方面还是由大人包办的,那入园前一个月,家长要抓紧时间培养孩子学习、掌握基础生活技能。
【入园攻略】宝宝入园心理准备篇(三篇)
![【入园攻略】宝宝入园心理准备篇(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8bd6458843323968011c92df.png)
宝宝入园心理准备篇(三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目录:
宝宝入园心理准备篇一
宝宝入园物质准备篇二
宝宝入园生活准备篇三
- 1 -
宝宝入园心理准备篇一认识幼儿园,爱上老师和同学
一般来讲,孩子对陌生的环境会有一定程度的焦虑感,所以,让孩子接受幼儿园最为重要。
这个接受的过程首先应从让孩子认识幼儿园开始,这是一个人和环境的接触,此外,人和人的沟通也极其重要,包括和老师、和同伴的沟通过程。
关键词:认识幼儿园
“首先,家长要对幼儿园有个正确的认识。
选择幼儿园并非取决于是否名气大、收费高、硬件设备好,而是要看这个幼儿园、老师是否适合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内向收敛,有的外向活泼,那么内向的孩子可以选择开放一点的,有艺术气质的老师。
同时,老师的责任心和爱心非常重要,多听听已经入园或已经毕业的孩子家长的意见,切忌攀比。
”南京市第二幼儿园园长朱玉华表示。
“这段时间,家长可以带孩子参观一下幼儿园,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关注幼儿园有哪些亲子活动,因为现在有些幼儿园的一些活动是对社区开放的,可以不失时机地参与进去,让孩子近距离接触幼儿园。
”南京市游府西街幼儿园园长李德萍提醒广大家长。
关键词:和老师沟通
李园长告诉记者:“通常在新生入园前,老师会上门家访,这其实就是让孩子与老师近距离接触的一个机会,孩子入园的时候,会对班上的老师有初步印象,这个老师是我见过的,他至少不会过于排斥。
同时,家访也会让老师对孩子的家庭环境、家庭教育状况有所了解,孩子到了幼儿园以后,老师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而同时,孩子在入园以后,家长和老师的沟通对于孩子适应
2。
幼儿园入园须知
![幼儿园入园须知](https://img.taocdn.com/s3/m/97ade5d2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ba.png)
幼儿园入园须知一、开学准备:1、幼儿初次来园,因环境、人员的变化,会产生恐惧心理和种种不适应,这是正常现象,家长不必慌张,以免影响幼儿情绪;初入园时孩子会因分离焦虑的不安心理,哭闹不止,每个孩子都有大约一周的适应期,希望家长信任老师,能够坚持送孩子入园;2、幼儿来园前,家长应根据幼儿的特点帮助幼儿作好心理准备,不要吓唬孩子,使孩子先产生恐惧心理;3、提前和老师介绍您的孩子的日常生活习惯,有需要帮助的可以与老师商量解决;4来园之前,请帮助孩子养成独立做事的习惯,学习简单的生活技能;二、接送安全注意事项1、为保护幼儿安全,请您自觉遵守幼儿园的接送制度,,请别人代替接孩子,也必须严格按幼儿园规定并且家长还要提供委托电话或便条;在接送时请一定要跟老师打招呼,再接送幼儿;2、根据您孩子的实际情况,请带替换衣裤;3、为保护幼儿安全, 幼儿头上不宜佩带各种发卡,身上不宜佩带各种饰物;每日检查幼儿衣着、穿戴,不给幼儿带锋利、易吞食、易丢失的饰物、用品来园;4、请家长按照规定时间准时接送幼儿;接送幼儿时间:早7:30——晚上4:30;三、卫生健康注意事项1、发现疾病及时治疗,痊愈后方可入园;幼儿如有过敏史、抽史及其他病史需与幼儿园讲清,作好记录;如隐瞒病史,造成不良后果,责任自负;2、如幼儿来园前发现身体不适,如在家中已经发热、呕吐、绞痛,服过药,以及经医院治疗须服用药均应在晨检时与本班老师详细介绍情况,说明幼儿的病情,服药情况和服药要求;幼儿如有药品带入园,家长必须与当班教师亲自交待服用方式并作好带药登记;3、幼儿入园时发现身体不舒服时,由家长带往医院治疗,或留园观察;留园观察时,家长应主动打电话与园方取得联系,及时了解孩子的身体状况;4、如发生下列情况,均不能入园:幼儿发热在38度以上、缝针、骨折未愈、哮喘发作期,传染疾病未愈全期,均不能入园;5家长发现孩子得了传染病如手足口、菌痢、腮腺炎、肝炎、湿疹、红眼病等病情应立即与本园联系,一律按防疫站儿保所规定进行隔离,便于作好全园的预防工作;6、本园每天为孩子合理配餐,非常注重健康和营养为防止孩子养成不良饮食习惯,尽量不要带其他类零食;。
家长怎样帮助孩子做好入园准备?
![家长怎样帮助孩子做好入园准备?](https://img.taocdn.com/s3/m/62db85d24b73f242326c5fa5.png)
1、心理准备入园前3个月,家长要和孩子经常谈论幼儿园,可以谈自己小时候在幼儿园是如何的快乐;也可以谈邻居、同事家小孩在幼儿园的趣事;带孩子到幼儿园游玩,让孩子知道幼儿园是小朋友学习本领、游戏玩耍的地方,在那里能够玩到许多新玩具、结交许多新朋友,有老师和小朋友一起玩,激起孩子想上幼儿园的愿望。
2、生活准备会自己用勺进餐,克服要别人喂饭或挑食等不良习惯;让孩子认识自己的服装鞋袜及其他用品;可以和孩子一起去买一个他心仪的小背包,准备一条他喜欢的小手帕和一只小水壶,也可以准备少量的学习用品如彩色铅笔、油画棒等。
服装应便于穿脱,没有尖锐的饰品。
鞋子最好是平胶底、布面的那一类,忌穿有跟的。
在作息时间的安排上,应逐渐接近幼儿园的生活规律。
此外,请给孩子备一套替换的内衣裤交给老师,以便在孩子尿裤后及时更换。
3、交往准备多带孩子到家庭之外的环境中去活动,多接触其他孩子,多和孩子讲有关独立、勇敢的故事或做一些相关主题的游戏。
教孩子知道自己的学名,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如大小便、口渴、饥饿等。
教孩子学会和老师、小朋友打招呼,如“早上好”、“再见”等。
教孩子学会不独霸玩具,不抢别人的玩具.也可以提前认识将来的老师,或提前认识同班的小朋友,结伴入园。
孩子刚入园,一般会有哪些方面的表现?一般来说,入园前上过托儿所的孩子适应起来较快,常与外界交往的孩子也较容易适应,他们在几天之内就会爱上幼儿园。
而在家庭生活中过多娇惯、体质较弱的孩子适应起来较慢。
这类孩子会出现哭闹、心事重重、不愿意与其他小朋友交往,甚至尿裤子、不肯午睡和吃饭等情况。
这些表现是正常的。
在老师的精心照料下,所有孩子都会在一个月内适应并喜欢幼儿园生活,对此家长不必担心.在入园的初期,家长送孩子时应注意什么?家长一定要信任幼儿园和自己的孩子,千万不要因孩子哭闹得厉害而尝试停几天再送他上幼儿园.那样做,只会强化孩子的哭闹行为,使他觉得只要哭闹就会让父母心软。
所以,一旦将孩子送进幼儿园就一定要“铁石心肠”,以最快的速度离开,将孩子的哭声抛在身后。
幼儿来园前的准备
![幼儿来园前的准备](https://img.taocdn.com/s3/m/a9514b24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8e.png)
幼儿来园前的准备
幼儿来园前的准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完善入园手续:家长需要按照幼儿园的要求,准备好入园所需的各种材料,如入园申请表、健康证明、疫苗接种证明等。
2.适应性准备: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进行适应性准备,例如带孩子参观幼儿园,让孩子熟悉园所环境和老师,与其他孩子进行互动,以便更好地适应入园生活。
3.生活习惯培养:在入园前,家长可以培养孩子一些基本的生活习惯,如自己穿脱衣物、上厕所、洗手等,以便孩子能够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4.情感准备:入园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个新的环境和经历,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的交流和鼓励,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情感态度,增强对入园的信心和兴趣。
5.健康状况检查:在入园前,家长需要确保孩子的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如进行身体检查、确保疫苗接种等,以保证孩子的健康和安全。
6.生活习惯的培养:在幼儿入园前,家长可以逐渐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如让孩子自己穿衣、洗脸、刷牙、上厕所等,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7.社交能力的培养:幼儿园是孩子接触社会的重要场所,因此在入园前,家长可以带孩子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如参加亲友聚会、参加社区活动等,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交环境。
8.情感交流的培养:在幼儿入园前,家长可以多与孩子进行情感
交流,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增强孩子的安全感和信心。
9.健康状况的检查:在幼儿入园前,家长需要带孩子进行身体检查,确保孩子身体健康,没有传染病等问题。
10.心理准备:在幼儿入园前,家长需要与孩子进行心理沟通,告诉孩子即将去幼儿园的事情,并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心态。
幼儿入园准备短视频文案
![幼儿入园准备短视频文案](https://img.taocdn.com/s3/m/93114c98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0a.png)
《小宝贝,勇敢迈出入园第一步!幼儿入园准备攻略大揭秘!》【开场白】亲爱的小朋友们,大家好!你们即将迈入人生新的阶段——幼儿园!是不是有点小紧张、小激动呢?别担心,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为幼儿入园做好准备,让小宝贝们勇敢地迈出入园第一步!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揭开幼儿入园准备的神秘面纱吧!【正文】一、心理准备1. 营造温馨氛围:家长要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成长环境,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减少入园焦虑。
2. 激发孩子兴趣:通过亲子游戏、阅读等方式,激发孩子对幼儿园生活的兴趣,让他们期待幼儿园的新鲜事物。
3. 谈心交流:与孩子进行谈心,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帮助他们缓解焦虑情绪。
二、生活自理能力培养1. 独立穿衣:教会孩子如何独立穿衣、脱衣,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2. 培养良好作息:让孩子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如早睡早起、定时吃饭等。
3. 培养卫生习惯:教会孩子洗手、刷牙等基本卫生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社交能力培养1. 亲子游戏:通过亲子游戏,培养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如分享、合作等。
2. 社交技能训练:教会孩子如何向他人打招呼、请求帮助等基本社交技能。
3. 参加亲子活动:带孩子参加亲子活动,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识新朋友。
四、入园物品准备1. 换洗衣物:为孩子准备几套易于穿脱的衣物,以便在幼儿园发生意外时更换。
2. 零食:为孩子准备一些健康的零食,如水果、坚果等,以备不时之需。
3. 水壶:为孩子准备一个可爱的小水壶,让他们在幼儿园随时补充水分。
4. 便当盒:为孩子准备一个轻便的便当盒,方便他们在幼儿园用餐。
五、入园前的适应期1. 渐进式适应:在入园前,让孩子逐渐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节奏,如提前让孩子熟悉幼儿园的环境、作息时间等。
2. 模拟入园:在家中模拟幼儿园的场景,让孩子提前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3. 家长陪伴:在入园初期,家长可以适当陪伴孩子,帮助他们度过适应期。
【结尾】亲爱的家长们,让我们携手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美好的幼儿园生活!相信在大家的关爱和帮助下,小宝贝们一定能够勇敢地迈出入园第一步,开启人生新的篇章!祝愿所有的小朋友们在幼儿园里快乐成长,收获满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入园前的心理准备
作者:哈咏梅
来源:《祝您健康》1983年第02期
学年开始时,经过教育,训练的幼儿园大班、中班的孩子,都蹦蹦跳跳、欢欢喜喜地入园了。
这时,有些家长也高高兴兴地领着还没有离开过父母的三岁孩子入园来。
可是,你可以看到:这批三岁的孩子在入园的态度上和中班、大班的孩子们大不一样。
当父母把这些孩子留在幼儿园时,有些孩子便会抱住父母的腿不放,号淘大哭起来,吵着要回家。
在被迫留下后,有些孩子不肯吃饭,不肯睡午觉,不愿接近老师,不愿和小朋友一起玩。
他们不时地想到要回家,便会哭闹起来,吵着要妈妈。
有时,还会因为“传染”,勾引起其他幼儿的伤感情绪而哭声一片……这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但又是一种可以通过教育予以改变的现象。
只要家长们能够重视孩子入园前的教育,这些现象是可以避免或减少的。
正常的孩子到了三岁时都能走会跑,既能听懂成人的话,也能用语言来跟别人交流思想。
就是说,他们无论从生理上或是心理上都已具备了从事社会交往的条件了。
这时,父母应该让幼儿跨出家门去幼儿园过集体生活。
孩子的入园,标志着孩子发展的一个新时期的开始。
这确实是件大事。
可是,孩子中却出现了上面所说的一些现象,这是什么原因呢?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两个原因:
第一、由于孩子离开了熟悉的家庭,离开了朝夕与共的亲人,来到了幼儿园,环境的变化,使幼儿产生了紧张和恐惧的心理。
第二,入园前的孩子受到家庭的个别照顾,教育;而入园时,则因生活方式改变,由个别生活方式突变为集体生活方式,幼儿在思想感情和习惯上必然产生了不适应的现象。
由于紧张、恐惧的心理,再加上生活上的不习惯,必然引起幼儿情绪上的变化。
为了消除或减少上述的现象,家长应该给孩子作如下一些心理准备。
一、激发孩子上幼儿园的愿望。
如何激发幼儿入园的愿望呢?家长可以经常向孩子介绍幼儿园的生活,宣传幼儿园的生活是如何如何的好。
如:“幼儿园里有许多老师和小朋友,还有许多玩具。
”“老师会讲故事,还教小朋友唱歌、跳舞。
”“许多小朋友在一起玩老鹰抓小鸡,可好玩啦”等等。
父母还可以通过编“小白兔爱上幼儿园”之类的故事,通过扮演幼儿园老师带着小朋友游戏,学本领的活动等培
养孩子对幼儿园的好感。
同时,父母还要告诉幼儿:小朋友上了幼儿园可以使爸爸、妈妈安心工作,小朋友自己也还可以学会很多本领。
总之,要让孩子入园前在脑中留下“上幼儿园是一件高兴的事”的印象,並促使幼儿产生盼望入团的情绪。
二、熟悉幼儿园的环境,认识老师,消除孩子紧张、恐惧的心理。
家庭是孩子从小就熟悉的生活环境,在家庭里,孩子无拘无束。
可是一旦离开了熟悉的家庭,来到了陌生的幼儿园,这种巨大的环境变化便会使得多数孩子产生紧张、恐惧感。
再加上有些父母平时不仅不注意培养孩子对幼儿园的好感,相反,却用“送你去幼儿园”之类的话来吓唬孩子。
如:“你不听话,我就送你到幼儿园去!”或者说:“你再闹,就把你送到幼儿园关起
来!”等等,把幼儿园当作惩罚孩子的地方,使孩子在未入园前,就对幼儿园产生反感,以为幼儿园就是打骂孩子的地方,幼儿园的老师都是凶狠可怕的人。
还有一些家长,经常吓唬孩子说:“不听话,把你关到大门外让老拐子(骗子)拐去!”这样的恐吓,使得幼儿更加不能离开父母寸步,不敢离开家门半尺。
因此,为了消除孩子上幼儿园的紧张、恐惧心理,父母平时不要以“关进幼儿园”或“逐出家门”相威胁。
同时,在孩子入园前,父母一定要带孩子到幼儿园去玩一两次,让孩子们熟悉幼儿园的环境,让孩子感到幼儿园是一个好玩的地方,並让孩子和老师接触,使孩子感到老师可亲。
这样,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就不会觉得可怕了,这也就自然地消除了紧张和恐惧感。
三、注意从小培养孩子自我服务的能力。
家庭是采取个别教养的方式,而幼儿园是采取集体教养的方式。
集体生活要求幼儿具有一定的独立生活能力,这就要求家庭在幼儿入园前加以培养。
可是,有些孩子,特别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处于特殊地位:许多家长都把他们当作掌上明珠,以他们为中心,一切围着他们转。
好吃的东西都挑给他,零食不离口,好玩的东西,只要他要,就立即替他买;给他扣扣子,给他穿鞋袜,一切都不要他亲自动手;对孩子百依百顺,呼之即应,召之即来,把孩子培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唯我独尊的人。
这样的娇生惯养和溺爱,怎么能够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呢?根据心理学工作者的调查,约有半数以上的独生子女缺乏起码的独立生活能力。
这样的孩子怎么去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呢?
为了让孩子较快地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做父母的应该注意从小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的能力,养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良好习惯。
如自己吃饭,自己大小便,自己穿衣、穿鞋,自己扣扣子……做父母的,千万不要因为孩子动作慢、不灵活而包办代劳。
四、注意从小培养“合群”的性格。
根据调查研究的材料表明:十个孩子中有七个孩子在三岁前是喜欢独自一个人玩的。
特别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因为没有兄弟姊妹,一切都以他为中心,这就更容易使他形成“不合群”的性格,使他不能和别的小朋友一道玩玩具,游戏时,也不能很好地遵守交往中的一般规则。
为了克服这一缺点,父母应该注意从小就引导孩子和邻居的小孩一起玩,启发他把自己的玩具拿出来跟别人一道玩。
这样,有了“合群”的性格,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就容易愉快地和同伴友爱相处了。
五、注意从小培养孩子按时作息和遵守集体生活的常规的习惯。
为了使家庭生活与幼儿园集体生活更好地衔接,父母应该让孩子在入园前了解幼儿园的一般生活制度和常规,如:饭前、便后要洗手,吃饭不挑食,午饭后要睡午觉,醒后不吵闹,不影响别人,游戏时爱护玩具,不污损,不乱扔,玩后要收拾整理……家长要尽量使孩子在家中的生活习惯接近幼儿园的生活常规,使孩子的行为符合幼儿园的要求。
这样,孩子进入幼儿园后就能很快地适应集体生活了。
经验证明,只要父母注意做好幼儿入园前的心理准备工作,多数孩子是会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的,而且会很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当然,也会有少数孩子暂时不适应,哭闹着不肯上幼儿园。
对这样的孩子,应该怎么办呢?
第一、父母要坚持天天送孩子上幼儿园。
决不要因为孩子哭闹,怕影响孩子健康,就让他在幼儿园呆两天,又在家中留两天。
这样送送停停的结果,使孩子反而长期不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根据经验,一般孩子两三天就能适应了,少数孩子可能会长一点。
所以,父母一定要坚持天天送孩子上幼儿园。
第二、当孩子哭闹着不肯进幼儿园时,父母决不能有愁眉苦脸的表情,更不要因舍不得孩子,而当着孩子的面落泪,一定要高高兴兴地送孩子,力争用愉快的心情来感染孩子。
第三、当孩子哭闹着不肯进幼儿园大门时,父母将孩子交给老师后,就应该立即离去,决不要一见孩子哭闹就惶恐起来,或不断地回头、留恋地张望。
第四,孩子入园开始时哭闹的原因之一是怕父母不来接他,因而总是望眼欲穿地盼着父母来接。
父母在孩子刚入园的一周内,应该坚持每天早一点去接。
这样,可使孩子确信爸爸、妈妈每天一定会来接他的,可以消除他的顾虑和恐惧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