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经济史到新制度经济学_诺斯的经济思想变迁

合集下载

制度变迁理论

制度变迁理论

制度变迁理论一、理论概述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C·诺思(Douglass C. North)在研究中重新发现了制度因素的重要作用,他的新经济史论和制度变迁理论使其在经济学界声誉雀起,成为新制度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并因此获得了1993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

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是由以下三个部分构成的:描述一个体制中激励个人和团体的产权理论;界定实施产权的国家理论;影响人们对客观存在变化的不同反映的意识形态理论。

诺思所讲的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都是指这一意义上的制度。

制度的构成要素主要是:正式制约(例如法律)、非正式制约(例如习俗、宗教等)以及它们的实施,这三者共同界定了社会的尤其是经济的激励结构。

所谓的制度变迁是指一种制度框架的创新和被打破。

制度变迁的原则是:制度可以视为一种公共产品,它是由个人或组织生产出来的,这就是制度的供给。

由于人们的有限理性和资源的稀缺性,制度的供给是有限的、稀缺的。

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或自身理性程度的提高,人们会不断提出对新的制度的需求,以实现预期增加的收益。

当制度的供给和需求基本均衡时,制度是稳定的;当现存制度不能使人们的需求满足时,就会发生制度的变迁。

制度变迁的成本与收益之比对于促进或推迟制度变迁起着关键作用,只有在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的情形下,行为主体才会去推动直至最终实现制度的变迁,反之亦反。

推动制度变迁的力量主要有两种,即“第一行动集团”和“第二行动集团”,两者都是决策主体。

制度变迁的一般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步骤:第一,形成推动制度变迁的第一行动集团,即对制度变迁起主要作用的集团;第二,提出有关制度变迁的主要方案;第三,根据制度变迁的原则对方案进行评估和选择;第四,形成推动制度变迁的第二行动集团,即起次要作用的集团;第五,两个集团共同努力去实现制度变迁。

根据充当第一行动集团的经济主体的不同,可以把制度变迁分为“自下而上”的制度变迁和“自上而下”的制度变迁。

新制度经济学主要理论

新制度经济学主要理论
正式约束 —— 法律及国家权力
非正式约束 —— 核心意识形态及主流文化 的推行和提倡
实施机制 —— 政府强制力、公共服务及组 织系统
3.良政还是恶政:看政府供给制度的性质及实 施方式
谢谢各位
产权是行为的权利或规则 产权是责权利关系的界定 界定产权不等于私有化
产权是行为的权利或规则
案例1 加拿大海狸捕猎活动
自给自足时
市场需求时
资源的稀缺导致新的产权安排
案例2
我国农村的联产承包制
成本 —— 收益的计算及不同的行为模式
资源低效率导致新的行为权利或规则
产权是责权利关系的界定
科甲 斯
养牛
玉米 乙
交易成本与市场失灵
地主的两种用工方式 —— 长工与短工 企业是长期契约, 市场是短期契约
“科斯的灯塔” —— 交易成 本
过高导致市场失灵 (公共产品需求及供给)
失信的成本 ——
《工人日报》: “企业每年因 为信用缺失而导致的直接和间 接经济损失高达6000亿元人民 币”
美国《洛杉矶时报》: 信用 危机对中国社会造成危害: “虽 然普遍存在的不安全感很难量

牧 场
A: 权利界定给甲,责任界定给乙;
B: 责任界定给甲,权利界定给乙;
C: 甲乙双方形成购买、租借、出让、
合伙、股份制等交易
界定产权不等于私有化
产权与所有权的不同
所有权——ownership : 物的归属权,物的边界 产 权——product rights : 权责利关系的界定,行为的边界
科斯的出发点: 如何认识和解决市场失灵问题, 提高私有制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效率
二、市场机制不是永动机 ——关于交易成本问题
衣服的成本与买衣服的成本 交易成本与市场失灵 权利配置与资源配置

科斯和诺斯的学术贡献

科斯和诺斯的学术贡献

诺斯的主要贡献在于研究方法上的创新,即用古典经济学的方法研究新的对象。

也就是说,运用新古典经济学和经济计量学来研究经济史问题。

在其早期对远洋运输和美国国际收支所做的研究中,他与福格尔所代表的新经济史学派并驾齐驱,将新古典生产理论与经济史中所发现的数据结合起来。

这种新的方法推动经济史的研究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诺斯并不满足于此,他又利用产权理论来解释美国历史中制度变革对经济绩效的影响。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诺斯又运用新制度经济学派的产权理论,分析西方世界最近两个世纪中工业化的更为一般的理论。

其目的是探讨西方世界经济增长的原因、经济增长与制度变迁的内在联系、产权制度与经济发展的互动趋势、经济发展对制度的内在要求。

进入二十世纪90年代以后,诺斯开始总结他30多年研究经济史的经验,从中提炼出一些对经济学尤其是对新制度经济学有重要贡献的理论。

概括起来说,诺斯对经济学的贡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用制度经济学的方法来解释历史上的经济增长;第二,作为新制度经济学的开创者之一,诺斯重新论证了包括产权制度在内的制度的作用;第三,作为经济学家的诺斯将新古典经济学中所没有涉及的内容——制度,作为内生变量运用到经济研究中去,特别是将产权制度、意识形态、国家、伦理道德等作为经济演进和经济发展的变量,极大地发展了制度变迁理论。

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是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的三大基石。

诺斯通过对西方市场经济演变史的审视与分析,升华出制度变迁理论的思想,并以三大理论基石来构建他的分析框架。

如他所述,“我研究的重点放在制度理论上,这一理论的基石是:描述一个体制中激励个人和集团的产权理论;界定实施产权的国家理论;影响人们对‘客观’存在的变化不同反应的意识形态理论,这种理论解释为何人们对现实有不同的理解。

”值得提出的是,诺斯在阐明上述分析框架的过程中,始终以成本—收益为分析工具,论证产权结构选择的合理性、国家存在的必要性以及意识形态的重要性;而这种分析使得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具有巨大的说服力。

制度变迁理论

制度变迁理论

整体变革式制度创新会受到旧制度的顽强 抵抗,特别是那些旧制度的受益者会千方百 计阻挠新制度的建立,因此,整体变革式的 制度创新往往会导致社会震荡和冲突。
局部制度变迁:同一轨迹的单个制度变迁 ,如粮食流通制度变迁、土地制度变迁、社会 保障制度变迁等等。与局部制度相对应的制 度均衡称之为局部制度均衡。当然,这种变迁 也可以与整体制度变迁同时进行,因为整体制 度变迁就是由同一轨迹的单个制度变迁加总
制度变迁的各种方法、途径不能等同于制度 变迁本身,因而,制度创新是导致制度变迁 的方法、途径,而不是制度变迁本身。
二、关于制度变迁的事例 Fatherhood economics
人们会对制度产生需求, 是因为制度能够 给人们提供便利、增进人们的利益,这种方便和 利益就是制度发挥的功能和作用。
当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时,人们渴望有法 律法规以及法律法规的严格执行以有效地制止 这种状况。
公共性(面向全体公民)
目标多元性(测量其绩效更为困难)
政府在制度变迁中作用的两面性:积极 性与消极性。(诺斯悖论)
国家是一种强制性的制度安排。国家权力 是保护个人权利的最有效的工具;同时,国 家权力又是个人权利最大和最危险的侵害者 ,因为,国家权力不仅具有扩张性质,而且 其扩张总是依靠侵蚀个人权利实现的,在国 家的侵权面前,个人是无能为力的。导致无 效的产权安排和经济衰落。这就是有名的“ 诺思悖论”。
张宇燕在华南师范大学演讲
路径依赖的存在提醒人们在进行制度创 新时,初始的制度选择是极为重要的。初始 的制度选择有差错,将可能会使整个制度创 新最终远远偏离目标,即“差之毫厘,失之 千里”。
路径依赖要求人们在渐进的过程中,做 出任何一项制度变革,都要十分谨慎地不仅 要考虑其直接后果,还要研究其长远的路径 影响,以免出现积重难返的情形。而且在偏 离的路径上走得愈远,回到正确路径需要的 代价就会愈高,以致最后导致整个制度创新

诺斯制度变迁理论

诺斯制度变迁理论

制度变迁理论的发展
制度变迁理论大体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以凡勃伦为创始人的开创性历史时 期,制度的概念得以创立并用”累积因果论“来解释制度的变迁。第二个时期是 以约·莫·克拉克为代表对制度变迁理论继承和发展的时期 ,涉及到对资本主义企业 的分析,制度与技术相互作用等问题。第三个历史时期是以加尔布雷斯为代表的 新制度经济学和以科斯、诺斯等人为代表的新制度学派蓬勃发展时期,研究成果 卓著。当然还应包括马克思、博弈论者、混沌经济学对制度变迁理论的理论解释。
即使发生革命性变迁,作为社会的意识形态不会因革命而中断联系。一个民 族的传统意识形态不会因为某个革命而被消灭、中断、取而代之,新的意识形态 不会随革命成功而迅速形成。
1.3.4 制度变迁的一般过程
诺斯分成五个阶段: 第一,形成制度变迁的初级行动集团; 第二,确定选择集合; 第三,确定变迁方案即菜单选择; 第四,形成次级行动集团; 第五,两个集团完成变迁。
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主要体现在1973年出版的《西方世界的兴起》、1981年 出版的《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1990年出版的《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 三本著作中。
制度变迁理论
1 理论概述 1.1 方法论 1.2 理论基础 1.3 制度变迁过程
2 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模型 3 制度变迁理论的发展和应用
键因素。如果路径选择正确,制度变迁就会沿着预定的方向快速推进,并能极大 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来从事收益最大化的活动,促进市场发 展和经济增长,这反过来又成为推动制度进一步变迁的重要力量,双方呈现出互 为因果、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局面。因此,制度变迁的国家必须不断解决“路径 依赖”问题。
1.3.2 制度变迁的动力------相对价格的变化和追求制度创新的收益 从单个制度变迁主体的行为动机或追求来解释制度变迁的原因。制度

新制度经济学及其发展

新制度经济学及其发展

!"!内容提要:本文简要概括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特征,描述其与新古典经济理论的不同之处,并运用这一框架来分析发展问题。

关键词:新制度经济学演化经济学模式规则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作者简介:道格拉斯・诺斯,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

译者简介:何玮,南京大学商学院经济学系。

安同良审校。

本文译自/012324567898:89;6<=>?;6;@9?7$6A B2C2=;D@268,EF B;:G=<77HI 3;J81,K<7196G8;6L69C2J798F ,M8I N;:97I新制度经济学及其发展O 美P 道格拉斯・诺斯一新制度经济学力图将制度理论整合到经济学中。

但是新制度经济学不象早期一些理论那样试图推翻或取代新古典经济理论,而是力图在古典经济理论基础上,通过修正和扩展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使人们能够把握和处理迄今为止还处于其分析范围之外的大量问题。

新制度经济学坚持并以之为基础的基本假设,是资源的稀缺性和竞争性———它们是微观经济学理论包含的选择理论的基础。

新制度经济学放弃了机械理性主义(9678J:@268<=J<89;6<=98F )的假设———这个假设使新古典经济学成为与制度无关的理论。

在一个机械理性主义的世界中,制度没有必要存在;思想和意识形态(9A2<7<6A 9A2;=;G927)也没有用;(经济的和政治的)有效市场成为经济体系的特征。

然而,我们实际上只能拥有不完全信息,而且处理信息的能力有限,因此,为了进行结构性交易(78J:?8:J22Q?1<6G2),人们对彼此的行为都加以限制。

但这并不意味着随之产生的制度就是有效的。

在这样一个世界中,思想和意识形态对选择以及不完全市场所形成的交易成本具有重要作用。

4新制度经济学

4新制度经济学

• 从来源来看,分为消费外在性与生产外在性

3、对经济学家庇古的外在性思想的批判

庇古认为任何外在性都导致资源的浪费,必
须由政府干预经济活动
• 例:工厂的排污权与居民的清洁权
• (三)“科斯定理”与“科斯第二定理”

1、“科斯定理”

在交易费用等于零的情况下,产权的初始配
置并不影响效率

假定工厂周围5户居民,每户衣物损失75美元,

①设计和推行一项制度需要大量的初始成本,
随后单位成本及追加成本均下降。

②现有制度已经产生协作效应。

4、路径依赖与交易费用。

交易费用为零或近似于零时,路径依赖会产
生报酬递增效应;反之,报酬递减。
• (五)新经济史学

将制度与交易费用概念应用于经济史的研究,
结合数量分析,分析长期制度变迁和制度的经济
不变

2、“科斯第二定理”

在交易费用不为零的情况下,产权制度的安
排或界定会对资源配置效率产生影响。

假定5户居民达成一致意见的交易费用是125
美元

若规定企业排污权,则每户会出50元为自家
安装防尘机,共250元

若规定居民清洁权,则企业仍选择出资150元
为自己安装除尘机

在交易费用不为零时,规定清洁权比规定排
总损失为375元

解决方案:

一、工厂在烟囱上安装除尘机,费用150元

二、每户安装防尘罩,每台50元,共250元

三、每户获得75元赔偿

假设交易费用为零,

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新制度经济学(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的经济思想(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代表人物:科斯、德姆塞茨、诺斯和威廉姆森等以科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派则主张经济学应该研究现实中的人,应该从现实的组织体制出发,从人的实际出发来研究人。

新制度经济学派从两个方面修正了新古典经济学:(1)人的行为是有限理性的。

(2)人都具有为自己谋最大利益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

科斯对经济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的两篇代表作《企业的性质》和《社会成本问题》之中,首次创造性地通过提出“交易费用”来解释企业存在的原因以及企业扩展的边界问题。

还认为,一旦交易费用为零,而且产权界定是清晰的,那么法律不会影响合约的结果。

“社会成本问题”:科斯定理(一)在交易费用为零的情况下,不管权利如何进行初始配置,当事人之间的谈判都会导致这些财富最大化的安排;(二)在交易费用不为零的情况下,不同的权利配置界定会带来不同的资源配置;(三)因为交易费用的存在,不同的权利界定和分配,则会带来不同效益的资源配置,所以产权制度的设置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达到帕累托最优)。

诺斯是新经济史的先驱者、开拓者和抗议者。

他建立了包括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在内的“制度变迁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创始人。

《西方世界的兴起》《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产权理论、交易费用理论、组织理论(公司、国家治理理论)、制度变迁理论黑板经济学是指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理论成立的前提条件过于抽象,不能解决实际经济(社会)问题。

新制度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关系1.完善新古典经济学自身,如把一些思想模型化;在新古典经济学的前提上做文章,主要是改变其假设条件,如从完全信息向不完全信息转变,从完全理性向有限理性转变等;把新古典经济学拓展到其他领域,如贝克尔用新古典经济学分析婚姻、家庭、犯罪,布坎南用经济学分析政治、政府等问题,诺斯用经济学理论分析历史变迁等。

制度变迁理论

制度变迁理论

B
11
强制性(人们必须接受)
无论人们愿意与否,都必须接受的,政府有强大 的国家机器保证其意志的贯彻。
非赢利性与赢利性
政府与一般经济组织一样,承担着一定的经济功能。政 府在通过法律体系和法律机制、直接和间接补贴、信贷活动和 公共服务等方式影响私人生产的同时,其自身也直接参与了生 产,如直接提供国防、教育和基础设施等公共物品。政府在消 费方面的作用则包括对收入进行再分配的政府支出和直接购买 物品和服务的政府支出
B
13
政府既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又可以阻碍经济 的发展。没有政府不行,但政府常常又干了许多愚 蠢的事情。
一旦一个政府获得了不受监督的绝对权利,是 不会轻易放弃的,而且还会自我扩张,而这种权利 常常损害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而地方政府则利用手 中权利常常进行设租活动。
诺斯悖论:国家的存在是经济增长的关键,然 而国家又是人为经济衰退的根源。
农村制度改革。
B
32
明明是好的制度,为什么就难以实施呢?
引进的制度为什么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呢?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宏观的宪法制度、政治 制度、经济制度等是比较稳定的,一个国家长期形 成的意识形态、传统道德、价值观念、风俗习惯也 是难以一下子变革的,这些制度一旦形成就难以变 革,从而成为其他制度变迁的制度环境。
B
9
组织(主要指非政府的组织)
赢利性组织是促使市场经济中各种制度变迁的 重要主体。
如公司制企业的形成、股票市场规则的形成、 市场交易中的各种规则、约定、惯例、法律形成等 等,都是在赢利性组织的努力下才产生和发展起来 的。
非赢利性组织,如保护动物协会、绿色和平组织。
B
10
政府作为制度变迁的主体具有其他主体没有的特点: 垄断性(人们不能自由选择) 政府是唯一的,在既定的时期内是无法选择的。

新制度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

1.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简单的说, 简单的说,就是运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制度 的经济学. 的经济学. 科斯与诺思都强调了新制度经济学应该研究 人,制度与经济活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 系. 利用正统经济理论去分析制度的构成和运行 构成和运行, 利用正统经济理论去分析制度的构成和运行, 并去发现这些制度在经济体系运行中的地位 并去发现这些制度在经济体系运行中的地位 和作用. 和作用.
二,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经济人假设,人类行为动机是双重的: 经济人假设,人类行为动机是双重的:一方面追求财富最 大化,另一方面追求非财富最大化. 大化,另一方面追求非财富最大化.人类历史上制度创新 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人类这种双重动机均衡的结果. 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人类这种双重动机均衡的结果. 有限理性假设,人的行为即是有意识的理性的, 有限理性假设,人的行为即是有意识的理性的,但这种理 性又是有限的.完全理性不符合人类行为的现实. 性又是有限的.完全理性不符合人类行为的现实. 不完全信息假设,信息具有不完全和不对称的特征. 不完全信息假设,信息具有不完全和不对称的特征.不对 称指交易双方对交易品所拥有的信息数量不对等 机会主义假设,所谓人的机会主义倾向指在非均衡市场上, 机会主义假设,所谓人的机会主义倾向指在非均衡市场上, 人们追求收益内在,成本外化的逃避经济责任的行为. 人们追求收益内在,成本外化的逃避经济责任的行为.威 廉姆森认为, 廉姆森认为,"机会主义是指经济信息不完整的或受到歪 曲的透露,尤其是指旨在造成信息方面的误导,歪曲, 曲的透露,尤其是指旨在造成信息方面的误导,歪曲,掩 搅乱或混淆的蓄意行为, 盖,搅乱或混淆的蓄意行为,它是造成信息不对称的实际 条件或人为条件的原因, 条件或人为条件的原因,这种情况使得经济组织的问题大 为复杂化了" 为复杂化了".

新制度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

(一)新经济史
世纪20、 年代起 年代起, 从20世纪 、30年代起,西方经济学理论 世纪 和研究方法出现了许多进展。 和研究方法出现了许多进展。如对国民经济核 算的统计研究、计量经济学的发展与广泛应用、 算的统计研究、计量经济学的发展与广泛应用、 以及“经济增长热” 以及“经济增长热”等。这些都对经济史研究 产生了重大影响,最终导致新经济史学的产生。 产生了重大影响,最终导致新经济史学的产生。 新经济史学具有两个明显特征: 新经济史学具有两个明显特征:一是充分 利用现代经济学理论来考察经济史; 利用现代经济学理论来考察经济史;二是广泛 采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 采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
欧洲近代的资产阶级革命, 欧洲近代的资产阶级革命,不仅催垮了封 建特权对于经济活动的重重限制, 建特权对于经济活动的重重限制,而且建立了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私有财产制度。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私有财产制度。 这一制度变革不仅给予人们从事生产活动的更 充分的自由, 充分的自由,而且还使每个生产者的个人利益 受到了充分的保护, 受到了充分的保护,从而极大地激发了人们从 事生产活动的积极性。诺斯认为, 事生产活动的积极性。诺斯认为,正是这种社 会制度的变革才是近代欧洲经济高速发展的最 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
诺斯在《 美国经济增长》 诺斯在《1790-1860美国经济增长》 - 美国经济增长 (1961),《美国过去的经济增长与福利:新经 , 美国过去的经济增长与福利: 济史》 济史》(1966)、《1600-1850年海洋运输生产 、 - 年海洋运输生产 率变化的原因》 的研究成果中, 率变化的原因》(1968)的研究成果中,引入国 的研究成果中 民经济核算法、经济增长要素分析法、 民经济核算法、经济增长要素分析法、计量经 济法以及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研 究美国经济史, 究美国经济史,形成了诺斯的新经济史学研究 方法, 方法,即用可靠的统计资料作为其研究的坚实 基础,这成为他作为新经济史学家的标志之一。 基础,这成为他作为新经济史学家的标志之一。

浅析诺斯的制度经济学思想

浅析诺斯的制度经济学思想

266百家论坛浅析诺斯的制度经济学思想袁凤仪天津师范大学摘要:道格拉斯·C·诺斯,是制度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其所著的《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以及与罗伯斯·托马斯合著的《西方世界的兴起》都是结合人类经济史上的具体变革进行阐述,将被新古典经济学一直忽略的“制度”这一因素纳入到经济史学的考量范围内,从而探讨了经济的深层制度结构是如何发生变化的,并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制度经济学理论。

关键词:制度;制度经济学;经济史;经济增长一、《西方世界的兴起》主要内容及内在原因《西方世界的兴起》一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作者主要是提出了“西方世界为什么能在过去几个世纪冲破赤贫和饥饿的困扰,达到相对丰裕的生活质量。

”①的问题,并做出了回答,即“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这同时也是西方世界兴起的根源所在。

”②第二部分,主要介绍900-1500年欧洲的变化,开始时,欧洲的土地充裕,而与之相对应的便是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但随着人口的增长,劳动力过剩,劳动中所获得的报酬也就相应变少,农奴的谈判能力也同时下降,一方面,一些人向外扩张,涌入尚未开发的地区,另一方面,人口增长导致马尔萨斯陷阱的出现,人多地少的现象也开始逆转,劳动力相对于领主的谈判能力逐渐增强,经过这一系列的演进,“庄园主——农奴”的身份渐渐地转变为“雇主——雇员”的身份,而封建制度以及庄园制度也就不能适应这其变化,被时代所淘汰。

③第三部分,则是对1500-1700年欧洲世界的进一步发展进行介绍,伴随着庄园制度的瓦解,人口逐渐迁往城市居住,这就带动了产品交换的效率不断提高、交易成分的降低、市场规模越来越大、专门从事海上贸易的城市群出现,这一时期的各国的发展就要取决于制度尤其是所有权制度的差异了,荷兰与英国便是其竞争中胜出的例子。

而作者通过上述三部分内容所要揭示“西方世界兴起”的内在原因也就蕴含其中,正是作者在第一章就提出的“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一个有效率的经济组织在西欧的发展正是西方兴起的原因所在。

新制度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周业安一、导言按照科斯的说法,新制度经济学这个名称是由威廉姆森提出的,目的是与早期康芒斯等人的老制度经济学相区别。

[1]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古典经济学家那儿,经济和社会、政治、法律等领域紧密相关,对经济现象的分析实际上也就是一个总体架构下的因素分析,斯密、李嘉图、马克思等古典经济学家在理解经济活动时,既关注价格等纯经济现象,同时也关注财产权、阶级、国家、道德等政治和社会制度现象,两者密不可分。

不过,这些古典经济学家的立足点还是牛顿的机械论,主要讨论商品的生产、交换和消费等人与自然的关系,即使涉及到社会关系,也把它看作是有客观规律可寻的[2]。

继古典经济学之后,发端于边沁、西尼尔、戈森等人,由杰文斯、门格尔、瓦尔拉斯、庞巴维克和克拉克等人开拓的新古典经济学则发掘了经济活动的主观面,其分析的出发点是从事经济活动的当事人的快乐或痛苦感等主观感受,但其分析的落脚点仍是商品。

为了突出个体的主观感受,新古典经济学家不惜忽略社会关系层面的东西,把政治、法律和社会制度等作为外生产物,出现在当事人决策的约束环境中。

个体决策模型简化为面对客观约束的主观效用最大化,这种思路和古典经济学毫无差别,仍然是牛顿力学的产物。

即使面临未来的问题,也可以通过贴现来处理,当事人能够准确比较决策结果的现值。

在牛顿世界中,经济活动的当事人面对资源约束和主观偏好,可以井然有序地完成各种活动,从而实现最大化目标。

在经济活动中,人和自然的关系是基础,人和人缔结的社会关系是从属。

即使马克思正确地认识到当事人生产出商品的同时,也生产出了社会关系,并且当事人的决策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做出的,但古典经济学家仍然无法摆脱纯客观的思维,社会关系的形成和演变仍和商品配置一样,具有可设计的有序的特性。

所以,无论对古典经济学家还是对新古典经济学家,政治、法律和社会制度层面的东西是无需单独作为分析对象的。

康芒斯、凡勃伦和米切尔等人正是看到这一点,他们对古典经济学非独立地处理制度问题不满,同时对新古典经济学忽略制度问题更为不满,于是在各自的著作中,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来深入研究制度本身的问题。

西方世界的兴起

西方世界的兴起
总之,上述两大理论无法彻底克服机会主义行为,从而无 法完全阐明制度变迁。所以,制度变迁旳研究需要一种意 识形态理论。诺斯以为意识形态是一种行为方式,这种方 式经过提供给人们一种“世界观”而使行为决策更为经济, 使人旳经济行为受一定旳习惯、准则和行为规范等旳协调 而愈加公正、合理而且符合公正旳评价。当然这种意识形 态不可防止地与个人在观察世界时对公正所持旳道德、伦 理评价相互交错在一起,一旦人们旳经验与其思想不相符 合时,人们会变化其意识观念,这时意识形态就会成为一 种不稳定旳社会原因。
他们在该书中就开宗明义地指出:“有效率旳经济组织 是增长旳关键原因;西方世界兴起旳原因就在于发展了 一种有效率旳经济组织”,“有效率旳组织能够建立制 度化旳设施,并确立财产全部权,把个人旳经济努力不 断引向一种社会性旳活动,使个人旳收益率不断接近社 会收益率。”在西方有效率旳经济组织形成过程中,人 口增长和人旳独立和自由是起关键作用旳两个外部原因。 他们还明确界定了经济增长:人均收入旳提升能够在两 种情况下产生,其一,人均生产要素旳实际数量可能增 长;其二,一种或几种生产要素旳效益增长,这两种情 况都能够被称为真正旳经济增长。产出旳增长能够经过 规模经济旳实现来完毕。当然,有效率旳组织旳产生需 要在制度上确立产权,以便对人旳经济活动形成一种鼓 励效应,根据对交易费用大小旳权衡使私人收益接近社 会收益。他们把技术革新、规模经济、教育和资本积累 本身看作是经济增长而不是经济增长旳源泉。这就是他 们提出旳考察和了解西方世界兴起旳宏观分析框架。
诺斯并不满足于此,他又利用产权理论来解释美国历史 中制度变革对经济绩效旳影响。诺斯旳早期著作,诸如 《美国从1790年至1860年旳经济增长》、《美国过去 旳增长与福利:新经济史》等等,对此作了充分旳反应。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诺斯又利用新制度经济学派旳 产权理论,分析西方世界近来两个世纪中工业化旳更为 一般旳理论。其目旳是探讨西方世界经济增长旳原因, 经济增长与制度变迁旳内在联络,产权制度与经济发展 旳互动趋势,经济发展对制度旳内在要求。诺斯这一方 面旳著作主要有《西方世界旳兴起》、《制度变革与美 国经济绩效》等等。

新制度主义理论概述

新制度主义理论概述

新制度主义理论概述新制度主义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史学家道格拉斯·诺斯等人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创立。

他将制度因素引入经济史研究之中并发现了制度与制度变迁在长期经济增长与停滞中所起的作用,建立了一套“制度—选择—经济和社会结果”的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和方法。

该理论与方法在80年代被运用于政治学、社会学等诸多领域。

美国斯坦福大学詹姆士·马奇和伯根大学约翰·奥尔逊合著的《新制度主义:政治生活中的组织因素》被西方一些政治家看作是“近年来最重要的著作”。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已成为西方继行为主义政治学之后一种新的政治理论。

新制度主义理论是在对传统政治学与行为主义政治学结合基础上的扬弃与超越。

它经历了一个兴起、运用与总结及反思的发展过程。

从制度与作为政治主体的个体关系这一角度看,在政治学的发展史上先后发生过三次研究视角的转变,即古希腊城邦政治中人与制度的原始互动观--向中世纪神学政治中人是制度的被动接受者的观念的转变--再向近代政治观中强调个人对制度的设计主导作用的转变--最后向行为主义革命后现代政治学对制度的反思及制度与个体关系的重新思考的转变。

经历第三次转变后的个体与制度的关系,是一种多维的、立体的良性互动关系。

对这种关系的清楚认识,有助于个体在政治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新制度主义的知识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制度主义分析范式已经变成超越单一学科,遍及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乃至整个社会科学的分析路径。

豪尔和泰勒认为,在政治科学中就至少有三种不同的新制度主义,即“历史制度主义、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和社会学制度主义”。

[3]美国学者彼特斯也概括出了新制度主义分析范式的各种流派:规范制度主义、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历史制度主义、经验制度主义、社会学制度主义、利益代表制度主义和国际制度主义。

[4]这些不同学科、不同流派的制度研究共同建构了新制度主义的理论体系。

其中,影响较大的是社会学制度主义、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历史制度主义和规范制度主义。

新制度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讲稿(一)发展脉络默认分类 2007-05-07 18:36:22 阅读4256 评论1 字号:大中小订阅制度经济学的发展脉络作为西方经济学发展史上的一个流派,制度经济学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历了起步发展、压抑受阻、壮大发展三个阶段。

1.制度经济学的起步发展阶段19世纪末一20世纪30年代,制度经济学从出现—发展经历了一个短暂的高潮,一度被认为替代了“新古典经济学”而成为经济学的“主流”,这一阶段可称为制度主义的起步发展阶段。

其源头人物是凡勃伦,其他代表人物有康芒斯,米契尔等人。

制度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发展史上既马克主义经济学之后的又一重要“异端”学派。

其初始阶段短暂的繁荣就在于独树一帜地提出和研究了一个带根本性的经济学问题—制度问题.在这一阶段,由于各自研究纲领和具体理论观点的不同,从而形成制度主义初期发展阶段三个重要不同的流派。

第一个流派以凡勃仑为典型代表,后经艾尔斯进行了发展与修正,把制度理解为“思想习惯”和“流行的状态”,其研究纲领集中于考察新技术对制度安排的影响以及既定社会惯例和既得利益集团阻碍这种变迁的方式,这个流派被称为制度主义中的心理学派。

第二个流派以康芒斯为创始人,后经瓦伦•塞缪尔斯和阿兰•施密德的发展与扩充,把制度理解为“集体行动控制个体行动”、“把法律制度混合到经济学里面”}s6},其研究纲领集聚在考量法律、产权和组织及其演变以及演变对法律、经济权力、经济交易和收入分配的影响,这个学派被称为制度主义的法律学派。

第三个流派首领人物为米契尔,其注重社会制度的实证研究,通过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波动的数理统计分析,揭示自由市场经济制度的固有弊端,这个学派被称为制度主义的经验统计学派。

这一阶段制度主义挑战主流经济之所以得势在于其抓住了新古典理论“看不见的手”用的软肋,在资本主义社会出现危机之时(二、三十年的周期性危机),强调政府干预和制度的调整、变迁对资源配置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根本性作用,从而为西方社会所接纳,老制度经济学的理论也就呈现出一时的繁荣。

诺斯_新制度经济学

诺斯_新制度经济学

深圳大学考试答题纸(以论文、报告等形式考核专用)二○一四~二○一五学年度第二学期课程编号020******* 课程名称制度经济学主讲教师马昀评分学号姓名专业年级题目:道格拉斯•诺斯与新制度经济学摘要:诺斯将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及早期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概念运用到经济史分析中"成为新经济史学界的代表人物,而从经济史分析中归纳出的制度变迁理论更成为新制度经济学派的重要分支。

本文以诺斯的文献为线索,研究其从新经济史到新制度经济学的经济思想变迁过程。

关键词:制度;道格拉斯•诺斯;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经济增长1 制度的涵义制度(Institution)是一个含义广泛的概念。

从原始部落的社会组织方式和风俗习惯,到现代社会的法律与政府制定的管制规则,都可以名之为“制度”。

制度是约束人们行为的一系列规则。

它抑制着人际交往中可能出现的任意行为和机会主义行为。

制度是一种“公共物品”,它不能针对某一个人。

制度为一个共同体所共有,并总是依靠某种惩罚或激励而得以贯彻,由此将人类行为导入可合理预期的轨道。

制度为人们在广泛的社会分工中的合作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框架,通过规范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减少信息成本和不确定性,从而促进了合作的顺利进行。

道格拉斯•诺斯认为“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秩序、和行为道德、伦理规范,它旨在约束追求主体福利和效用最大化利益的个人行为。

”①“制度提供了人类相互影响的框架,它们建立了构成一个社会,或更确切地说一种经济秩序的合作与竞争关系。

”②“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或更正式地说是人类设计的、构建人们相互行为的约束条件。

”③2 道格拉斯•诺斯的新制度经济学道格拉斯•诺斯,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是新经济史的先驱者、开拓者,建立了包括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在内的“制度变迁理论”。

诺斯将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及早期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概念运用到经济史分析中,成为新经济史学界的代表人物。

西方经济学形成与发展历程

西方经济学形成与发展历程

西方经济学形成与发展历程西方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历程关键词:西方经济学、形成、发展历程一、引言西方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经济行为和现象的学科,从古典经济学到新古典经济学,再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其理论和实践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回溯这一历史过程,揭示各个阶段的核心观点和理论,以期对西方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二、古典经济学的兴起古典经济学起源于17世纪,以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为代表人物。

这一阶段的经济学家关注财富的来源和分配,以及市场机制的运行。

斯密的《国富论》指出,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能够自动调节经济活动,使社会资源得到最优配置。

李嘉图则提出了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决定于生产它的必要劳动量。

三、新古典经济学的崛起19世纪末,以卡尔·马克思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面临着挑战。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存在着剥削和不平等,并预言了资本主义的崩溃。

与此同时,新古典经济学派兴起,以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维尔弗雷多·帕累托为代表。

新古典经济学更加关注个体的行为和市场机制的作用,提出了诸如需求与供给、边际效用等核心概念。

四、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诞生20世纪30年代,全球经济大萧条使得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遭到质疑。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提出了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

凯恩斯主义认为,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政府可以刺激经济增长,提高就业水平。

这一理论的诞生标志着现代经济学的开端。

五、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兴起20世纪70年代,以弗里德里希·哈耶克和米尔顿·弗里德曼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兴起。

他们主张减少政府干预,强调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

哈耶克认为,只有废除政府干预,才能实现真正的市场竞争,提高经济效率。

弗里德曼则倡导“自由市场”和“货币稳定”,主张在货币政策上采取稳定的通胀政策。

道格拉斯

道格拉斯

道格拉斯诺斯是新制度经济学的重要代表人物。

首先为大家介绍他的生平、任职和主要著作,其次为大家介绍若斯的国家理论、制度均衡与非均衡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

那么首先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诺斯。

道格拉斯·诺斯,1920年出生于美国马萨诸萨州坎布里奇市。

1942年获得加利福尼亚大学学士学位;1952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60—1966年任《经济史杂志》副主编1972年任美国经济史学协会会长;1972—1973年任东方经济协会会长;1975—1976年任西方经济协会会长;现任华盛顿大学经济系卢斯讲座教授。

诺斯是新经济史的先驱者、开拓者和抗议者。

由于建立了包括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在内的“制度变迁理论”,获得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诺斯也是新经济史的先驱者、开拓者。

“始终如一地站在近些年来席卷经济史学界的新浪潮的最前沿,而这股浪潮试图将新古典经济学应用于悬而未决的经济史问题”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诺斯所在的华盛顿大学已经变成了新经济史学派、新制度学派和新政治学派的学术中心。

《西方世界的兴起》运用新制度经济学派的产权理论,探讨西方世界经济增长的原因,经济增长与制度变迁的内在联系,经济发展对制度的内在要求。

书中对西方近代民族国家兴起这一课题进行探讨时运用了交易成本理论、公共产品理论以及所有权理论,从而被认为实现了“经济史和经济理论的统一”。

《制度、制度绩效与经济增长》总结他30多年研究经济史的经验,提炼出一些。

对经济学尤其是对新制度经济学有重要贡献的理论。

《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是诺思以西方产权理论、制度变迁理论对经济史进行解释的一部代表作。

有两大创新:首先在方法论上恢复了理论与历史相结合的经济学优良传统。

其次是诺思在本书中形成了一个包括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在内的制度变迁理论。

认为对经济增长起决定作用是制度因素,而非技术因素,关键在于产权结构方面的变革制度的变迁才是历史演进的源泉。

道格拉斯·C·诺斯曾说过:“历史总是重要的。

道格拉斯·诺思与新制度经济学

道格拉斯·诺思与新制度经济学

作者: 陆根书
作者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出版物刊名: 青海社会科学
页码: 118-119页
主题词: 制度变迁;新制度经济;交易费用;计量经济史学;格拉斯;经济思想;新经济史;经济发展;经济增长;诺贝尔经济学奖
摘要: <正>瑞典皇家科学院把1993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了福格尔(Robert
W.Fogel)和诺思(Dou-glass North),以表彰他们重新研究经济史,运用经济理论和计量方法解释经济和制度变迁的重大贡献.由于他们的工作,经济史在经济学中的地位有了显著的提高,并形成了所谓的“新经济史”或“计量经济史学”(Climetrics).本文主要简略地介绍诺思的经济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书的出版标志其研究定位的变化 " 他将

’ 制度 ( 而不是经济史作为研究对象 " 在此书中诺斯总结出 了 制 度 分 析 的 三 大 理 论 基 石 & !描 述 一 个 体 制 中 激 励 个 人 和 集 团 的 产 权 理 论 ) "界 定 实 施 产 权 的 国 家 理 论 ) #影 响 人 们 对 ’客 观 ( 存 在 变 化 的 不 同 反 应 的 意 识 形 态 理 论 " 这 种理 论 能 够 解 释 人 们 对 现 实 有 不 同 的 理 解 的 原 因 ! "##% 年 出 版 的 $制 度 # 制 度 变 迁 与 经 济 绩 效 % 一 书 中 " 诺 斯 对 以 往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加深和扩展" 这也是诺斯制度理论的 系统性表述! 诺斯认为制度变迁是一个演进的过程" 它是
! ! ! ! 美 国 学 者 罗 伯 特"福 格 尔 和 道 格 拉 斯"诺 斯 # 因 为 $ 开
创性地将经济理论运用于经济史研究# 并且为解释经济与 制度变迁创立大量研究方法 % 而获得了 A%%# 年的诺贝尔经 济学奖 # 他们被称为 $ 新经济史学的先驱 %& 从诺奖所列两 位学者的代表作可以看出# 福格尔的贡献主要在新经济史 领域# 而诺斯除了对新经济史的贡献外# 还对经济增长中 的制度因素作了大量研究# 并最终形成了完善的制度变迁 理论 # 因此他同时被认为是 $ 新制度经济学的创始人 %& 虽 然诺贝尔委员会对诺斯成就的肯定主要在于新经济史领域 # 但诺斯能在国内声名雀起并不是因为他的新经济史# 而是 他对新制度经济学的贡献& 诺斯通过将经济史与经济理论 的融合同时推动了两个领域的发展# 在前期将经济理论用 于经济史的分析而开创新经济史学派# 在后期以经济史的 丰富素材归纳出制度变迁理论# 成为新制度经济学领域的 重要分支& 这一转变过程本身也体现了诺斯经济思想的变 迁# 即从新经济史学家跨越为新制度经济学家& 通过对诺 斯主要文献的分析# 可以清晰的看到其思想及研究领域的 变迁过程 & 一 # 诺斯与新经济史 诺 斯 早 期 的 研 究 领 域 是 美 国 的 经 济 史 # 如 ’美 国 人 寿 保险的发展史 () ’ 企业区位论与地区经济增长 ( 等 # 这些 研 究 为 其 后 来 对 经 济 发 展 的 进 一 步 探 讨 奠 定 了 基 础 & A%@" 年# 美国经济史学家的一次集会倡导在经济史分析中引入 经济理论和数量研究方法& 会议对诺斯产生了重大影响# 诺斯随后在所在学校开设了相关的研究生课程# 这对经济 史研究方法的革命起了重大推动作用 # 并在 A%@@ 年促生了 新 经 济 史 学 派 B*:C 2DEFEG<D H<IJE;KL 或 者 称 为 计 量 经 济 史学 B6><EG:J;<DIM & 新经济史学与传统经济史的差别主要是 研究方法的差异# 并且得出了与传统经济史相佐的结论和
增长要素分析法) 计量经济法以及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 的分析方法研究美国经济史# 这被认为是对传统经济史学 家的挑战& 这一时期形成了诺斯的新经济史学研究方法# 即用可靠的统计资料作为其研究的坚实基础# 这成为他作 为新经济史学家的标志之一 & 进入 N" 年代后 # 诺斯引入处 于初创阶段的新制度经济学作为分析美国和欧洲经济史的 经济理论# 这不仅是经济史研究方法论的突破# 也蕴育着 新制度经济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和诺斯经济思想的变迁 & 二 # 诺斯新经济史分析中的 $ 制度 % 视角 在 !" 世纪五六十年代 # 经济增长问题是经济学家关心 的热门话题& 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 技术创新) 规模 经济) 教育和资本积累被看作经济增长的源泉# 制度因素 被排除在外# 主要通过各种生产要素的变化来说明生产率 的 变 化 & 但 是 诺 斯 注 意 到 # 在 A@""?AO$" 年 间 # 世 界 海 洋 运输业在技术上并没有发生重大变化# 但海洋运输的生产 率却有了很大提高& 诺斯在研究后发现# 这一变化主要是 因为航运制度和市场制度发生了变化# 从而降低了海洋运 输成本# 提高了生产率& 他指出# 在技术没有发生变化的 情况下# 通过制度创新或者变迁也能提高生产率# 实现经 济增长 & 这一研究结果引起了诺斯对 $ 制度 % 研究的重视 & 到 !" 世 纪 N" 年 代 # 诺 斯 意 识 到 传 统 的 新 古 典 经 济 理 论不足以解释欧洲中世纪以前社会经济的变化# 诺斯需要 一个新的理论框架# 此时新制度经济学落入了他的视野& 在 A%NA 年 与 兰 斯"戴 维 斯 合 著 的 ’ 制 度 变 迁 与 美 国 的 经 济 增长( 中阐述了有关制度变迁的原则和过程等若干基本理
通过复杂规则# 标准和可实施的边际调整来实现的! 它不 仅 说 明 了 ’无 论 从 部 门 交 叉 对 比 还 是 从 时 间 维 度 来 看 " 制 度框架都是经济相对成功的主要因素" 而且说明了制度演 进过程中存在的巨大差异及其持续存在的原因 (! 这两本书 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度变迁理论" 奠定了诺斯在新制度经 济学领域的地位 ! 将诺斯作为新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的另一重要原因是 & * *交 诺斯在制度分析中引入了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概念* 易成本 ! 在 $ 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 %# $ 制度 # 制度变迁 和 经 济 绩 效 % 及 $时 间 进 程 中 的 经 济 成 效 % 等 文 献 中 " 诺 斯 将 交 易 成 本 运 用 到 了 对 制 度 变 迁 的 效 率 评 价 中 & !无 论 是正式的制度" 还是包括意识形态在内的非正式制度" 其 变 迁 是 否 有 效 取 决 于 它 们 是 否 降 低 了 交 易 成 本 ) "无 论 变 迁是发生在个人# 团体还是政府层次" 制度变迁都是有制 度 变 迁 成 本 的 " 各 主 体 要 进 行 成 本 和 收 益 的 比 较 ) #制 度 变迁的具体方案和组织实施将面临着交易成本的约束" 交 易成本的高低与大小取决于变迁的初始条件! 有些变迁的 初始条件面临着高昂的交易成本的约束" 使得制度变迁# 制 度 交 易 无 法 实 现 从 而 锁 定 于 无 效 率 的 状 态 ) $制 度 变 迁 还 必 须 考 虑 到 变 迁 的 时 间 因 素 " 时 间 也 是 制 度 变 迁 ’交 易 成本 ( 的一种 " 并且成为变迁是否有效的标准之一 ! 因此无论在研究重点和研究方法上 " 在 (% 世纪的后 (% 年里" 诺斯已从一个以经济史为研究中心的经济史学家" 跨越成为了新制度经济学中一支流派的代表人物" 而经济 史成为了其 ’ 制度 ( 研究的丰富素材 ! 四 ! 新经济史与新制度经济学 虽 然 新 制 度 经 济 学 可 以 追 溯 到 科 斯 的 两 本 著 作 $企 业 的性质 % 易 成 本 (#
!"#$% 年 & 和 $ 庄 园 制 的 兴 衰 & 一 个 理 论 模 型 %
!"#$" 年 & 两篇论文 中 " 诺 斯 进 一 步 提 出 & 对 经 济 增 长 起 决
定性作用的是制度性因素而非技术性因索" 技术进步本身 就是经济增长而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 ! 同时" 诺斯将产权概念# 公共产品概念# 交易成本概 念 等 首 次 运 用 到 了 经 济 史 分 析 中 ! 其 成 名 之 作 $西 方 世 界 的兴起 %
陆 军 荣
B 复旦大学 经济学院 # 上海 !""Q##M
!!!!摘
要 " 诺斯将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及早期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概念运用到经济史分析中 " 成为新经济史学
界的代表人物 " 而从经济史分析中归纳出的制度变迁理论更成为新制度经济学派的重要分支 # 本文以诺斯的文献 为线索 " 研究其从新经济史到新制度经济学的经济思想变迁过程 # 关 键 词 " 新制度经济学 $ 新经济史 $ 道格拉斯%诺斯 中图分类号 " -"%A9#Q% 文献标识码 " + 文章编号 " A""O?!%N! &!""#’ "$?""$Q?"#
!"#$’& 就是此次尝试的成果 " 该书虽没有形成完
整的理论体系 " 但可以看作是其新制度经济学思想的萌芽 ! 书 中 的 主 要 观 点 有 & !有 效 率 的 经 济 组 织 是 经 济 增 长 的 关 键" 这正是西方兴起的原因所在! 但有效率组织的产生需 要在制度上做出安排和确立产权以便对人的经济活动造成 一种激励效应" 根据对交易费用大小的权衡使私人收益率 接近社会收益率! 一个社会如果没有实现经济增长" 那就 是因为该社会没有为经济方面的创新活动提供激励" 也就 是说" 没有从制度方面去保证创新活动的行为主体应该得 到 最 低 限 度 的 报 偿 或 好 处 ! "制 度 变 迁 的 动 力 源 泉 来 自 相 对价格的变化及偏好的变化" 包括要素价格比率的变化# 信息成本的变化# 技术的变化# 人均国民收入的变化等! 相对价格变化产生新的交易收益机会" 理性并遵循最优化 决策的主体企图从中获利" 改变契约安排的动力导致非正 式 和 正 式 制 度 的 变 迁 ! #经 济 发 展 的 制 度 决 定 论 ! 诺 斯 认 为 ’创 新 # 规 模 经 济 # 教 育 # 资 本 积 累 等 不 是 经 济 增 长 的 原因 " 它们是增长 (" 经济增长的原因是制度 ! 三 ! 由新经济史向新制度经济学的跨越 应 该 说 诺 斯 在 (% 世 纪 )% 年 代 以 前 还 仍 然 是 个 经 济 史 学 家 " 其 引 入 ’新 制 度 经 济 学 ( 的 目 的 是 想 更 好 地 解 释 经 济史" 而不是为了新制度经济学本身! 与变迁 % $经 济 史 中 的 结 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