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江红棺材葬制的由来

合集下载

贵州地名传说故事

贵州地名传说故事

贵州地名传说故事贵州有很多出名的地方。

那你知道贵州地名传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贵州地名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贵州地名传说故事:梵净山的传说很早很早以前,梵净山不叫梵净山,叫什么呢?叫肃爽峰,因山峰上住着一种叫肃爽的鸟,人们就把山叫肃爽峰。

传说肃爽鸟有一丈多高,翅膀展开来有两丈多长,凶恶得很,横行霸道的,哪个都怕它。

娃娃鱼躲在山脚溪沟里,再也不敢上山来了,只要一见有大的鸟在天上飞,就吓得“哇哇”哭起来。

金丝猴差点被肃爽吃完,剩下的悄悄躲在老林里,才幸免一死。

现在,金丝猴的胆子很小,只要听到风吹草动,以为是肃爽来了,吓得东躲西藏,“吱吱”怪叫。

肃爽峰的对门山上住着一对善良的凤凰夫妇,因而叫凤凰山两山南北相望,相距不过十里路程。

凤凰夫妇学得一些医术,常常下山给人看病,他们治一个好一个,治两个好一双,从不收钱。

凤凰夫妇的名气越传越远,连湖南、湖北的人也老远地跑来求医,山下苗王沟的苗家和凤凰夫妇结下了深厚的感情,过四月八、端午节时,都要接凤凰夫妇到家里作客。

美丽的苗家姑娘唱上一支优美动听的歌;热情的阿妈端出热气腾腾的糯米粑;好客的大爹捧出香喷喷的牛角酒,款待凤凰夫妇。

凤凰夫妇也接苗家人到他们家里作客,办上最好的饭菜作招待。

凤凰山附近厂还住着一对岩鹰,邻居之间经常往来,有一回岩鹰夫妇病了,还是凤凰夫妇救了它俩的性命哩。

岩鹰很感激凤凰夫妇,凤凰哥凤凰姐叫得甜蜜,还想拜凤凰为师。

肃爽看到凤凰夫妇深受人们的爱戴,心里很不是滋味,它凶狠地吼道:“好啊,怪不得人们冷落了我,原来是你们在这里作怪,今天是有你没我,有我没你!”于是,定下毒计要赶走凤凰夫妇。

肃爽找来九头鸟、天狗鸟、夫妻鸟几位恶鸟商量,它们也表示支持。

肃爽找到岩鹰,起初岩鹰不答应,经不住肃爽的恐吓飞诱骗,最后同意了。

一天,它们趁凤凰夫妇出门给人看病的机会,一起跑到凤凰山,砸烂了凤凰种下的庄稼和药草,捣烂了房屋,放火烧了凤凰山。

金丝猴看见了,跑去告诉凤凰。

从印江土家族红棺葬习俗管窥社会道德社会权利论文

从印江土家族红棺葬习俗管窥社会道德社会权利论文

从印江土家族红棺葬习俗管窥社会道德与社会权利摘要贵州印江土家族一直沿用红棺为已故亲人丧葬的习俗。

论文意在探讨印江土家族红棺葬习俗反映的社会道德、社会权利。

关键词红棺丧葬道德权利“至有人类,则渐有群;而其群之多数人之性情、嗜好、言语、习惯,常以累月经年,不知不觉,相演相嬗,成为一种之风俗。

”风俗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

嘉靖《思南府志》载:“蛮僚杂居,言语各异,渐被华风”,贵州印江土家人民的生活习俗同样逐渐被弱化。

但贵州印江土家族“凡死者用‘红馆’土葬”风俗仍保留至今,且具有民族特色,并对土家族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一、红棺葬习俗的来历作为一种丧葬文化现象,主体意识的实用性通过某种方式得以传承,并形成一种心理机制。

红棺葬习俗通过“民众的自我教化”和“社会的互相传习”在贵州印江土家人的生活中被反复遵从,并保存到今天。

据当地居民讲述,关于红棺葬祖辈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大约在唐朝,印江城南乡间住着一个姓曹的年轻人,家境相当贫寒却勤学聪慧,并进京赶考中了状元。

皇帝在文德殿设宴召见,问及他的家境,他随口答:“小臣家境不算宽裕,千柱落脚,万马归巢,七十人煮饭,八十人挑水,白日千人拱手,夜里万盏明灯,二只盐船下河,如有一只不到就要打淡(单)。

”文武大臣听此话相当震惊,曹状元文才过人,家业宏隆,又有千军万马,若想谋朝篡位轻而易举。

皇帝顿生杀意,午门处斩了曹状元。

斩了曹状元,皇帝担心“曹军”起兵。

便密令兵部在御林军中点兵六万待命迎战,同时令钦差大臣到印江私访。

曹状元家房顶搭着稀松的茅草,四周夹满高粱秆,包谷秆围做房壁,“千柱落脚”。

屋檐下蚂蚁成群,来来往往,“万马归巢”。

钦差正狐疑,柴门里走出一个衣衫破烂老头。

望里一瞧,四壁空荡,灶前坐着个瞎老太婆。

钦差站在外面与老头攀谈:“老人家高寿?”老人答:“空长八十,七十出头了。

”钦差继续问:“你家可有盐船?”老人道:“唉!油灯都点不上,哪来盐船。

倒是养了两只鸭子,靠它生蛋换盐,只要一只不争气,全家就无钱买盐。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殡葬管理暂行办法-印人常[2010]35号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殡葬管理暂行办法-印人常[2010]35号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殡葬管理暂行办法正文:----------------------------------------------------------------------------------------------------------------------------------------------------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殡葬管理暂行办法(2010年11月15日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第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印人常〔2010〕35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殡葬管理,推进殡葬改革,规范丧葬行为,促进社会文明,根据《贵州省殡葬管理条例》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殡葬管理有步骤地推行火葬,改革土葬,节约殡葬用地,革除丧葬陋习,倡导厚养薄葬。

第三条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殡葬工作的领导,建立殡葬管理目标责任制,将殡仪馆、火化场、公墓、骨灰寄存场所等殡葬设施和场所的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逐步增加对殡葬事业的财政投入。

第四条自治县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主管全县殡葬工作。

殡葬管理所在自治县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的领导下负责殡葬管理日常工作。

公安、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城镇综合管理、工商、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发展改革工业贸易、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和林业、民族和宗教事务等有关部门,应当依据各自的职责,协助做好殡葬管理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管理本辖区内的殡葬管理工作。

辖区内的社区、村(居)民委员会和死者所在单位,负责做好本村、本单位的殡葬管理工作。

文化、广播电视部门应当做好殡葬改革宣传教育工作。

第五条自治县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殡葬服务机构的管理和监督,完善殡葬设施建设,提高殡葬服务质量。

第六条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劝阻和举报。

第七条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对维护和执行本办法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火化管理第八条自治县行政区域内均为火葬区,自治县人民政府分步实施。

屈原故里秭归为何有红馆葬习俗——屈原救主而死传说新探系列之三

屈原故里秭归为何有红馆葬习俗——屈原救主而死传说新探系列之三

屈原故里秭归为何有红棺葬习俗——屈原救主而死传说新探系列之三在古代,对于丧葬礼仪有严格规定。

庶民的棺材颜色只能用黑漆、金漆,不得用朱红。

可屈原故里秭归的老百姓却都用红棺安葬。

《秭归县志•方言习俗》这样记载:“亡者遗容整理后,将遗体放于棺材盖上,停在堂屋一侧(男左女右)。

接着把遗体放入红漆棺材。

传说秭归人辞世后睡红漆棺材的习俗与楚三闾大夫屈原有关。

”关于秭归为何有红棺葬习俗的问题,秭归人都说是沾了屈原大夫的光。

至于究竟是怎样沾了屈原的光,却没人说得清楚。

笔者通过近几年的研究与探索,认为是源于屈原救楚王死后受到的恩赐。

浅见如下:一、红棺本为帝王享用之物关于秭归红棺葬习俗的来历,秭归民间有一个“红漆棺材”的传说:相传屈原投汨罗江后,神鱼负尸返回故里,乡民们聚集在屈原沱(原归州城东5里的江边屈原故宅处,也是神鱼负尸上岸的地方),商量用什么棺木来装殓屈原的遗体。

一位老者说:“国王死了,用的红漆棺材,说能升天。

我们的屈原大夫是忧国忧民的忠臣,应该和国王一样用红漆棺材装殓,让屈原大夫升天,保佑我们五谷丰收,岁岁平安!”大家都表示赞同。

那时,归乡(今秭归县)已沦为秦国的占领区。

秦王得知归乡百姓用红漆棺材盛殓屈原,怒不可遏地说‘这还了得,只有天子才能享此殊荣,屈原不过是个臣子,岂能睡红漆棺材!’派人去归乡查问。

归乡百姓得知此事,连夜赶漆了一百多副红漆棺材,理直气壮地对秦使说,归乡民风淳朴,崇赤尚巫,老人去世后都睡红漆棺材,屈原大夫难道不能享此乡俗吗?秦使无言以对。

从此,归乡人死后都用红棺安葬。

秭归地处三峡腹地,是巴文化、蜀文化和楚文化的交汇地。

据原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涪陵地区博物馆、涪陵市文物管理所撰写的《涪陵市小田区9号墓发掘简报》介绍:“该墓……葬具为朱漆棺……随葬器物除了大量的青铜器、陶器以外,还有印章1件。

圆形印面,印面阴刻一‘王’字和一巴蜀符号……9号墓的时代为战国晚期……该墓出土器物较精美,尤以巴式柳叶剑为甚……在近茎处铸有巴蜀符号及一‘王’,可能反映出墓主人身份较高。

梵净山故事的传说

梵净山故事的传说

梵净山故事的传说红棺葬的故事梵净山地区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梵净山区有一个娃曹的人。

他金榜题名以后,皇帝设宴招待新科状元。

宴间,皇帝问及曹状元的家庭情况。

曹状元知道要是按照实际情况说出自己的家境来。

肯定会被人们看不起。

但是说了假话又怕有欺君之罪,于是他便运用形象的手法介绍了自己家里的情况。

他说:小民家千柱落脚连花墩,万马归槽滚转门,天点灯、风扫地,八十人挑水、七十人煮饭,三只盐船TN.如一只盐船不到。

就要打淡。

在座的文武百官听了无不为之震惊,纷纷上奏皇帝:当朝新科状元才学超群,家业宏隆,且养着千军万马。

如起异心,真是祸患无穷,不如早早除掉!这昏庸的皇帝听后便给曹状元立了个欺君犯上、图谋不轨的罪名,推出午门斩了。

后来,皇帝派人查探,才知道冤枉了好人,原来曹状元家家徒四壁,挑水的是80岁的父亲,煮饭的是70岁的母亲,所以是“八十人挑水、七十人煮饭”。

皇--帝知道自己错斩栋梁。

悔恨交加,于是赐曹状元朱红棺木,并予以厚葬。

同时赐曹状元双亲大量金银。

在他们百年归天之后仍以红棺材送葬。

后来,印江地区的人为了纪念曹状元。

全部用红棺材送葬。

名人流芳深持和尚据说天庆寺的深持和尚有一身非凡的本领,他重修天庆寺时发生了许多奇怪的事情。

当初深持为解决木材问题。

向拥有大片山林的杨某提出募化。

杨某虽然家财万贯,为人却十分吝啬。

连一棵树都不想给,但是又不好当面推却,就答应把林中的断颠树给深持。

二人来到林中,杨某见断了颠的树木突然多了许多,大吃一惊,就想反悔了。

他于是想出一条计谋来。

要深持必须在明日天亮之前把树木全部砍倒运走。

深持和尚回到寺里。

暗施法术把树木全都砍下来,又用遁地法将木材运到寺内的井中,然后叫来护法神将韦驮,带领全寺僧人一根根地把木材从井中拖出。

到最后一根时,天亮了,怎么也拖不出来。

于是这根木材就一直留在井中。

佛寺常有“出木井”,或说是天神相助.或说是高僧神力使然,都给那些辉煌壮观的大殿添上了一丝神秘色彩,也让人记住了这些劳苦功高的大师们。

印江概论

印江概论

印江境内的梵净山区距今达10~14亿年,被认为是我国黄河以南最古老的台地。

在漫长地质历史时期多次地壳构造运动的作用下,形成了当今梵净山体的独特构造景观:山峰突兀陡绝、断崖高耸,沟谷幽深,跌水瀑布发育。

原始生态保存完好。

保存了距今7000万年至200万年前第三纪、第四纪的古老动植物种类及丰富的生物资源,是世界上少有的亚热带较完整的生态系统区。

并在地形、气候的影响下,自然生态呈现出较明显的垂直带状格局:低山常绿阔叶林和暖性针叶林带(海拔1300米以下),中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温性针阔混交林带(海拔1300~2200米),含寒温性针叶树的针阔混交林和亚高山灌丛草甸带(2200~2572米)。

珍稀动植物种类繁多。

据不完全统计,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兽类有黔金丝猴、华南虎等11种,约占贵州全省总数的68%;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有珙桐(中国鸽子花),梵净山冷杉等17种,约占贵州全省总数的43%。

还有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禽,如鸳鸯、红腹角雉等多种,以及两栖、爬虫类,如大鲵(娃娃鱼)、五步蛇等繁多品种。

自然景观神奇怪异。

主要体现在山韵、水趣、花姿、云态、光彩、石观等方面:梵净山“高耸数千仞,绵延八百里”,兼具“黄山之奇、峨嵋之秀、华山之险、泰山之雄”,是其山韵的精华所在。

印江民谣“梵净山出奇、九十九道溪,谁人能识破,银子动撮箕”。

道出了梵净山山之魅力,水之奇趣。

梵净山杜鹃,有百里杜鹃花之冠,四季皆有开放,各种花形,各种颜色,争妍斗艳,故“梵净山似锦,杜鹃花好似锦上之花”。

逢山雨之际,水气蒸发,便呈现出茫茫云海,时聚时散,景象万千,特别是日出,日落之时,更是霞光万道,紫气千重(“红云金顶”因此得名)。

当春雨之交,雨过天晴,金顶一带还会巧遇“梵净佛光”,即面对云雾,背负太阳、就可能在前出现一个五彩斑谰的巨大光环,你的身影在其中,身动影动,身静影静,约三分钟左右而散,这可谓云态,光彩之诡异。

金顶周围的岩石,千姿百态,据其形态,有“太子石”、“蘑菇石”、“龙头石”、“鹰嘴石”、“万卷书”、“晒经台”、“将军头”等数十处。

为什么棺材有红有黑?分别代表着什么?看看懂行的人怎么说

为什么棺材有红有黑?分别代表着什么?看看懂行的人怎么说

为什么棺材有红有黑?分别代表着什么?看看懂行的人怎么说中国从古到今都是一个非常重视习俗的国家,中国礼仪之邦的称号也是这么来的,对于中国人来说,一生当中有很多重要的事情,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这一头一尾,首先使出生,按照历史上的记载许多皇帝在出生的时候都会伴随着种种异象,要么说是东方来了一股祥瑞之气,要么说是火光冲天,虽然说法不一,但都象征着这些人不凡的未来,而对于死亡中国人也是很有讲究的,甚至连所用的棺材也是有要求的,有的地方喜欢用白色的棺材,有的地方喜欢用黑色的,还有红色的金色的,其中有红色和黑色用的最多。

为什么棺材有红有黑?分别代表着什么?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的是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视安葬的民族,中国人传承几千年来,对安土重迁都非常重视,穷人只能修个小点的坟墓,但如果有钱的就一定会修个豪华的坟墓,像古代的王侯将相,他们的坟墓甚至要掏空一座山,帝王将相的坟墓里面还藏有大量的金银财宝,甚至专门有一群人靠着挖掘这些财宝来过日子,盗墓贼就是这样一群人,因为王好将相的墓非常巨大,里面的财宝也是非常惊人,盗墓贼都是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

对于棺材帝王将相的要求各有不同,但是都极尽可能的奢华,而普通人没有帝王将相的财力和实力,于是便想着用颜色来代表美好的寓意,这就出现了我们上文提到的各种各样颜色的棺材,使用红色的棺材主要是为了表示吉利,因为红色在中国人看来是喜庆吉利的代表。

如果再安葬长辈的时候,使用红色的棺材就能够冲淡晦气,而使用黑色棺材的人则认为黑色才是适合死者的颜色,这一类人认为人出生的时候哇哇大哭,到离开的时候就应该使用低调的黑色。

用金色棺材的认为金色象征富贵,希望先辈在地底下也能生活的很好。

白色的棺材,象征圣洁,希望在进入地铁之后,能够洗清人间所带来的污秽,不管使用什么样的颜色,都是希望死者能够安息,生者能够继续好好生活,正因为我国复原辽阔,所以各地的风俗民情不一样,使用棺材的颜色也不一样。

但中国又是一个讲究礼仪的国家,各种颜色的棺材的使用也有一定的规范,比如说老人家要到90岁以后,寿终正寝才能使用红色的棺材,如果没有达到90岁的标准,就不能算得上是长寿,这个时候就只能使用黑色的棺材,所以我们平时看到的使者都是用黑色的棺材,在古代也很少能够看到红色的棺材,因为古代生活水平很低,而且医疗设备很差,能够活到90岁的人,几乎寥寥无几,但我们的先辈还是规定了90岁以上的死者使用红色棺材的礼法,表达了他们对于长寿的向往。

印江红棺

印江红棺
产生“哭嫁”这种文化现象,笔者认为,
1、土家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用歌声来传情达意是他们从小练就的本事,劳作、爱情、婚俗、丧葬,生活中很多事都可用歌唱形式来表达;
2、土家族是历尽磨难的一个民族,经济不发达,嫁娘以“哭嫁”形式向被哭的亲朋求助“嫁奁”(钱、粮、嫁妆等财物),因为没有嫁奁,到婆家后就会被轻贱、受气。
唐朝初年(具体年代已不可考),思邛(印江县古名)城南一曹氏贫寒人家,有独子,勤学,聪慧过人,赴京殿试,高中状元。荣获皇帝及在朝文武达官于文德殿设宴召见。
席间,皇帝询曹状元之家况,状元兴致正浓,随口赋诗以答:
"白日千人拱手,黑夜万盏明灯;千根柱头落脚,万马归巢盈门;天悬亮、扭转乾坤;风扫地、肩担日月;八十人挑水、七十人煮饭;三艘盐船下河,一只不返打淡。"
又发钦差大臣去黔之思邛察访,来到曹状元家。曹家住山腰之上,时有云雾缭绕,该地名云半也,极目眺远,农耕锄禾。居家茅草,破房两间,顶盖丝茅草,四壁芦苇杆。门前檐下蚂蚁成群,熙熙攘攘往来于巢穴间搬运觅食。正在狐疑,从柴门里走出一衣衫褴褛之老头,再瞧屋里,四壁空荡,顶漏天光。
里间灶前坐着一老太婆,正手转磨子茫然干活。钦差所见仍觉不信,回头再问地方当差之人,带错否?答:
锣、鼓、镲、钹、唢呐(印江为唢呐之乡)、长号、罗盘、活公鸡、令牌、阴阳卦、开山(一种刀具)、发丧碗、绳索、抬扛、香、香炉、纸、烛、衣服、鞋子、香果祭品、灵房、灵轿、纸白鹤、照灵伞、灵旌、群笼、花幡、引魂幡等,用于祭祀的经书、符讳、手诀必不可少。红棺葬习俗充分反映了本民族的民族特点、民族风俗以及社会状况,对研究我国少数民族的历史、民族风情和我国的考古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此,印江红棺葬之由来也!
风俗历史考证:
印江历来是土家族和苗族聚居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由于长期和汉族杂居相处并受巴蜀文化和荆楚文化的影响,其经济、文化交往密切,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公布首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通知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公布首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通知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公布首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1.29•【字号】印府发[2007]13号•【施行日期】2007.01.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公布首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通知(印府发〔2007〕13号)各乡镇人民政府,自治县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精神及省、地有关要求,经有关专家评审,自治县人民政府同意将“印江下洞祭风神”等29个民族民间文化项目列为首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现将代表作名录予以公布。

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列入代表作名录和其他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制定保护规划,明确责任目标,加强组织协调,落实各项措施,切实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使之得以传承和弘扬,为繁荣文化事业,加快我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作出贡献。

附:自治县首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自治县人民政府二○○七年一月二十九日自治县首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一、印江下洞祭风神宋末元初以来,每年六月六日,板溪下洞村老百姓设楮旗于广场,举行神秘而隆重的祭祀活动,祈求风调雨顺,便产生了祭风神,分启神、跩神、竖日月旗、杀牲四道程序进行。

其跪拜仪节,先设神坛于风神庙或宗祠内,供雷公、电母、风伯、雨师四神位和七十二种牲肉祭品。

土师身着大红袍,戴高帽,执宝剑,先步入厨房作法,后返回坛前祷告,坛前神汉在土师作法后,即进行杀牲、跩神、竖旗、烹饪、煮稀饭,众人抢食而告终。

二、印江梯玛神歌梯玛即敬神的人,亦称土老司。

梯玛文化源于上古图腾时代,为了生存,土家族人幻想以巫术整治疾病,战胜强敌,征服自然,于是产生了歌乐体的梯玛神歌。

江西民间奇特的风俗:“恐怖棺材钉”、“养尸地”,你们听过吗?

江西民间奇特的风俗:“恐怖棺材钉”、“养尸地”,你们听过吗?

江西民间奇特的风俗:“恐怖棺材钉”、“养尸地”,你们听过吗?江西婺源养尸地,丧葬文化流传至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

在这千年历史的发展中,很多地方渐渐开辟了自己的丧葬习俗。

有些地方习俗得以保存,有些却在慢慢消失或者演变。

今天小秋君为大家介绍的是江西婺源奇特的丧葬习俗说起婺源,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什么?风景旅游胜地?田园风光?黄灿灿的油菜花?有“书乡”、“茶乡”之称的婺源,是全国著名的文化与生态旅游县,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

但就是在这一片美丽的原野上却有一个听起来让人毛骨悚然的可怕之地——养尸地。

婺源县有一千年古村段莘,多年以来,村庄一直维持着最为古老的殡葬方式——土葬。

伴随土葬的还有一种奇怪的丧葬方式,名为露天葬。

而露天葬的地方就叫做养尸地。

村里有人去世后,如果没有墓地安葬死者,就只能先放在村里旁边的养尸地,任由风吹日晒,等找到了好的墓地后才能把放死者的棺材迁到新墓地。

就算是大白天,村里人如果要路过养尸地,也得绕着边缘行走,弯腰鞠躬,心怀畏敬,也有人会携带少量的纸钱或者贡品来献给他们,让他们的“生活”不至于太过贫苦,此为曰“庆生”。

古人有云:“死者是大,厚葬为先”。

段莘的这种独特的丧葬文化,它的出现与村里人多地少不无关系,为了不与死者争地,又为了尊重逝去的死者,当地百姓只能折中一下,委屈逝去的亲人“暂息”在养尸地,一找到合适的墓地就把他们迁到那里,让他们有个最终的“归宿”。

还有“恐怖”棺材钉制成长命锁九江修水县81岁的宋和堂向记者介绍了当地一个令人称奇的习俗,在修水部分乡镇,小孩佩戴的长命锁是用棺材钉打成的。

记者采访时了解到,当地有“二次葬”习俗,故去的老人第二次下葬时,家属会将其骨骸放入陶瓷坛内,第一次下葬时的棺材便废弃无用了。

旧时,当地人迷信认为棺材钉可以辟邪,因此便用铁钉制成长命锁给小孩佩戴,以寄托多福多寿之意。

除此之外,在江西旧时还流行众人为新生婴儿凑钱购置银制长命锁。

近现代著名学者胡朴安在他的著作《中华全国风俗志》中记载,“凑百家锁之事,尤为全赣之通行”。

红棺材

红棺材

红棺材红棺材印一江一县境内的当地人办丧事,很是奇怪:别处地方都用黑棺材,这里单单用红棺材。

如果想问个究竟,稍微年长的人就会讲出一个饶有趣味而又含意隽永的故事:县城南边那匹山岭背后,有个杨家坡,是古来出人才的地方。

慈禧太后掌朝时,因“颐和园”题字名扬四海的严寅亮,就生长在那里。

不知是哪朝哪代,那里曾出了个姓曹的状元。

这曹状元金科高中,皇上在文德殿设宴召见他。

问到他的家境,他随口答道:“千柱落脚,万马归槽,七十人煮饭,八十人挑水,白日千人叩首,夜里万盏明灯,三只盐船下河,如有一只不到,就要打淡!”皇帝听了,不由大吃一惊。

心中暗想:此人才华冠世,家业宏隆,八方归心,养着千军万马,将来岂不谋朝夺位?须得趁早解除这心腹大患!顿时生了杀意,谈话间借机发作,加上个欺君罔上、图谋不轨的罪名,推出午门斩了。

还暗地委派钦差,限期明察暗访,务必斩草除根。

又密令兵部,在御林军中点出步骑一精一兵各三万,待命出征,剿灭“叛逆”。

钦差马不停蹄,星夜赶往思南府,一路明察暗访,来到印一江一县,找到了杨家坡。

放眼望去,真个是山明水秀,松柏成荫,半山一弯平地,住着一小寨人家,荷塘翠竹,鸟语花香,确实是块好地方。

走近前去,问起曹秀才,乡民指着山坳上一幢孤单小屋说:那里便是他家。

顺着行人不绝的石级大路,一步步爬上去,越近越看得清了,原来是一间三柱二瓜硬穿硬斗破房子,顶上盖着几层灰中带黑的黄茅草,四周高高矮矮夹满高粱杆、苞谷秆儿——说是“千柱落脚”,倒也有点意思!来到屋檐下,脚边蚂蚁成群,牵麻吊线,来来往往——啊,莫非这就叫“万马归槽”?正在狐疑,柴门里走出个衣衫破旧、白发苍苍的黑瘦老汉,见了几个客官,连忙请坐。

钦差往屋里一看,四壁空空荡荡,灶门前坐着个瞎老婆子,正摸起吹火筒准备燃火。

钦差见这个穷相,没肯进屋,站在外面和老汉攀谈起来:“老者可是姓曹?”“正是。

”“家中几口?”“除了这老伴,还有个儿子。

”“在哪里干事?”“进京赶考去了。

”钦差已情知不妙,暗地叫一声“坏了!”又问:“老人家高寿?”“空长八十了。

石棺葬的起源与族属

石棺葬的起源与族属

石棺葬的起源与族属摘要:石棺葬最早出现在辽西的红山文化和西北黄河上游的马家窑文化,其各自独立起源,在当地亦非主流葬俗。

约商周之际,典型石棺葬出现在川西北的岷江上游地区,很快成为流行葬俗,其随葬器物显示浓郁北方草原色彩,这使学界久将岷江上游石棺葬来源指向西北氐羌民族。

近年考古发现表明,自公元前4千纪始,甘肃南部史前文化便向川西北迁徙,石棺葬传入岷江上游,并渐扩至川西南、滇西北、藏东等地。

云南元谋、永仁等地发现年代偏早的石棺葬,其与川西北地区石棺葬显非同一系统,族属亦不相同。

其在西南地区的文化演进过程中的角色,值得关注。

一、死亡,这是一个长期困扰人类的古老哲学命题。

古往今来,人类也因此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丧葬规则和礼俗,并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丧葬文化。

最早有意识为死者举办丧礼的行为出现在旧石器时代晚期。

考古发现,尼安德特人(Hom oN eanderthal ensis)已出现为死去亲人举办葬礼,并将随葬品(食物、工具、饰物等)放入墓穴,甚至在尸体上摆放鲜花、抛洒赤铁矿粉。

与尼人共存了很久的现代人(Anatomically Modem Humans)在距今13万年前出现在非洲。

在地中海东岸利万特(Levant)的Qafzeh洞穴发掘出一批距今10万年左右的现代人墓葬,也显示出进步的丧葬行为。

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人类的丧葬方式日趋复杂且规范化,并逐渐形成不同的地域特色和族群差异。

总体上看,在一般的河谷平原长期实行土葬,后来逐渐出现木制棺椁葬具。

但在有些丘陵山地,由于生活空间的狭窄或土地资源匮乏,人们不得不在山崖凿挖墓穴或开采石材营建墓穴。

可见,人类的丧葬方式和墓葬结构一方面要受到固有传统文化的制约,另一方面也与他们各自生活区域的环境和资源有着密切关系。

二、石棺葬是一种独特的墓葬形式。

中国境内的石棺葬主要分布在长城沿线自东北向西北、再折向西南这条弧状地带上。

据考古发现,最早的石棺葬出现在两个地区:一个是东北的辽河上游(辽西、内蒙古东南部及河北北部);另一个是西北的黄河上游(甘肃和青海)。

印江土家族苗族风俗介绍

印江土家族苗族风俗介绍

印江土家族苗族风俗介绍风俗篇挑“金银”水印江土家族节日习俗。

金银水即新年凌晨从水井中舀出的水,土家族的男人们每年都要挑金银水,习俗源流无从查考。

新年的第一个时辰内,土家族的男人们便挑上水桶,拿着香、纸、烛,提上灯笼,带着一颗真诚的心和美好的愿望,静悄悄地前往离家近的那口水井旁,轻轻放下手中的东西,先点燃蜡烛,再焚香化纸钱,口中轻念祈求平安幸福,新年发财之类的吉言,然后用葫芦瓢小心翼翼地在水井里舀水将桶装满挑回家。

回家路上不能大声说话,生怕得罪山神,亦不能让桶中的水荡一滴出来。

到了家门口,要大声喊:“金银水挑回来了~”屋里的人应道:“快让金银水滚进来。

”于是,土家族男人挑金银水进屋,屋里人将水桶稳稳接住,再轻轻的往水缸里倒,心里默默祝福:“金银水进屋了。

” (陈法权) 腊月二十三祭灶神印江土家族节日习俗。

祭灶神习俗许多民族都有。

传说灶神是一家之主,每个家庭一年中的是非善恶,他都记录在案,要向上天玉皇大帝汇报,因而,灶神是不能得罪的。

印江土家人认为灶神在腊月二十三日晚上要去天上向玉皇大帝汇报一年中全家的善恶,希望他隐恶扬善,所以在当天下午晚饭后,要将锅、碗、瓢、盆、火钩、火钳等炊事家具清整干净,摆放有序,用茶盆装上刀头肉一个,粑粑、豆腐、炒蛋各一盘,酒三杯,点上三柱香两支烛,然后用十二数长钱,一贴散钱焚化奠祭,在刀头肉上用刀划一个十字,把肉、蛋等食各拈一点丢在燃着的纸堆上,表示灶神已吃喝了,钱也收到了,便会高高兴兴去天上向玉皇大帝汇报。

祭祀中除男人主祭、跪拜、祈祷外,家庭主妇也要参加跪拜磕头,这是妇女在春节前后唯一能参与祭祀的活动。

(陈法权)三十夜的疙蔸火印江土家族春节习俗。

大年三十,吃过年夜饭,大人们的心情轻松了起来,或围着“火坑”烤火,或近邻相互串串门,见面总是一句“过年分饷办齐了~”对方也客气地回敬一句“在你家哟”。

夜幕降临,串门的人们各自回家燃起疙蔸火来。

平时印江土家人冬天烤火,或烤自家火坑,或烤“烘笼火”,或烤“火盆火”。

印江红棺葬!苗族九大民间未解谜团!

印江红棺葬!苗族九大民间未解谜团!

印江红棺葬!苗族九大民间未解谜团!•“红崖天书”千古之谜在贵州关岭县龙爪村晒甲山的一岩壁上,分布着20多个怪异而神奇的古文字,其内容无人能解,人称“天书”,因刻有“天书”的岩壁呈红色,又被称为“红崖天书”。

在距黄果树瀑布约7公里的红崖山的半山上,有一块巨大的浅红色绝壁,壁长100米,高达30多米,在山峦的一片绿色中,格外耀眼夺目,好似镶嵌在碧绿地毯中的红宝石。

石壁上有20余个深红色的形似古文的符号,似篆非篆,若隶非隶,非镌非刻,横不成列,竖不成行,大者如斗,小者如升,均透出一种古朴苍劲的韵味。

红崖古迹被誉为“黔中第一奇迹”,关于这部神秘天书,自明代以来不断有学者对其考察研究,一直没有间断,红崖天书有多种说法:一说是殷高宗伐鬼方纪功刻的“纪功碑”;一说是大禹治水时的遗迹;一说是诸葛亮南征时当地少数民族所作的图谱;一说是蜀汉时,牂牁爨族首领济火协助诸葛亮南征有功,用古爨文书写的济火“纪功碑”。

2003年8月,来自北京的几名大学生利用假期夜探红崖天书,发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古怪。

据当事者说将白天摹图用实线联缀,可以朦胧显现不名飞行物的图形。

在露宿红崖探险天书时,发现了梦幻的景物,使人想起了未来世界中的怪异图案,那么,红崖天书是不是外星人留下的什么文字记载呢?在这深山老林里,是谁会在这荒山野岭开凿石壁并留下这些文字?红崖天书记载的到底是什么,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让凿壁的人留下这些难解释的神秘天书?为早日破译神秘的“红崖天书”,贵州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曾悬赏100万元,但至今无人能解。

贵阳“空中怪车”事件1994年12月1日凌晨3时许,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都溪林场附近的职工居民被一阵轰隆隆的巨大响声惊醒。

随后,林区方圆400多亩的松树林被成片成片地拦腰截断,在一条长约3公里、宽150米至300米的带状区域里只留下1.5米至4米高的树桩。

目击者描述,当时风速很急,有一伴有红色和绿色强光的不明物体呼啸而过。

当时林场一负责夜班巡逻的保卫人员说,他看到低空中有两个移动着的火球。

印江地区“红棺下葬”习俗探究

印江地区“红棺下葬”习俗探究

印江地区“红棺下葬”习俗探究田会王川甄芸本文以印江县为例,在国家大力提倡火化的背景下,通过走访调研、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印江当地民众对印江红棺丧葬习俗的认识情况以及现今社会影响下红棺丧葬文化所面临的危机与挑战。

在当地相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使用新媒体技术记录下这一独特的风俗礼仪,对红棺丧葬文化进行传承与保护,增强印江民众的文化认同与增进家乡情感。

1 印江历史地理文化,是一种成为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某个民族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心理。

我们所研究的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多山岭河流的黔东北地区,现属于铜仁市管辖。

印江,又称邛江,建制始于唐武德年间设立的“思王县”,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大县。

又有25个民族处于境内,多数保留着各自独特的文化习俗,其文化底蕴更加丰厚,熠熠生辉。

自元朝1353年到明朝1410年,从陕西、江西等地三次移民大迁徙的入住,给印江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和江南文化,同时各种文化的交织融合,形成如今独特的风土习俗和人文景观。

如今,印江县还存在着原始朴素的民俗传统,比如百姓对神灵的崇拜和祖先的崇拜。

极具特色的“过赶年”、“祭风神”、“红棺葬”等民俗活动深入人心,一直被印江人民所保留与继承。

境内各民族在共同的家园中守望传统,这些传统有的渐渐被遗忘,有的还继续保留着,但也面临着某种困境,如“红棺下葬”。

2 关于丧葬习俗丧葬作为每个民族所共有的习俗,但是也形成了不同的丧葬方式。

在大的种类上基本包括土葬、火葬、树葬、风葬、水葬等,其形成反应了各个民族聚居地的特点。

例如,使用树葬或风葬的民族多居住在森林地带 ,靠水而居的民族多使用随水而流的水葬等。

但是在历史的长河里,土葬始终是华夏民族的丧葬习俗中的绝对主流。

因此,此论以土葬为论述前提。

2.1 丧俗的起源及演变人类学及考古学的研究表明丧俗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在人类智慧得到长足进步,思维产生自我觉醒之后逐渐形成的。

1933年,北京周口店发现将老少五人合葬的墓地,表明我国的丧葬礼俗在旧石器晚期之前已经形成。

印江民族文化游

印江民族文化游

印江民族文化游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印江观光旅游,印江是一个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全县总人口43万,土地总面积1969平方公里,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有土家族、苗族、汉族、布依族、仡佬族等10余个民族,土家族、苗族是主体民族。

其中土家族占54.4%,苗族占16.67%。

土家族自称“毕滋卡”,其“土家赶年”、“六月六”、“土家女儿会”等民族节庆活动文化底蕴深厚,土家红棺葬、祭风神等民俗活动更是独具特色。

所以我们今天旅游的主题是“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上午我将带领大家游览印江文昌阁、峨岭严氏宗祠、严寅亮先生的故居等省级、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其间要向你们重点介绍印江的书法艺术历史,下午我们将去参观民族陈列馆。

[印江文昌阁]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参观的是印江文化的标志性建筑——印江文昌阁,这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于明嘉靖十年(1530年),为五层楼阁,初名“澄清楼”,嘉靖三十九年(1559)改建为九层楼阁,名“梓潼阁”,之后多次被毁,多次重建。

道光十六年(1836年)陕西人郑士范任印江知县,应乡人之请,重修该阁,道光十九年(1839年)竣工。

高37.8米,建筑面积64平方米,坐西向东,属砖、木、石结构,是我国南北建筑有机结合的典范。

东北面原建有木质龙门供进出,有五级台阶,寓意是祈求五子登科。

大家抬头看见的门额石匾是阴刻的“江城砥柱”四字,门联是:“鸿路高搴从此升云齐拾级,龙门峻极须知平地有层梯”。

室内有木柱,鼓形石柱,内外相连。

一层楼板中为藻井,正四边形,八个龙头挑向阁心,楼面护以万字格木栏,二层建迴廊,有檐柱八根,铺以石板,三层正面竖行书阴刻“文昌阁”。

各层联、额,是清代著名书法家魏祖镛撰书。

各层皆有楼梯及护栏,登其顶可观全城貌。

顶层构架复杂,呈放射状,雷公柱与尖顶相连,主梁饰八卦图案及建筑年代和首事人等,次梁彩绘卷枝叶纹及梓匠等。

1985年12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为了保护文物,现在是禁止游客进入参观的,所以我们只能流连其外,与之合影留恋。

在中国,五种棺材葬五种人,“红色棺材”葬得是什么样的人呢?

在中国,五种棺材葬五种人,“红色棺材”葬得是什么样的人呢?

在中国,五种棺材葬五种人,“红色棺材”葬得是什么样的人呢?在中国,五种棺材葬五种人,“红色棺材”葬得是什么样的人呢?古人将死后的身后之事看做非常重要的事情,因为他们认为人死后灵魂还存在,甚至会在陵墓中开始另一种生活,所以古代帝王非常重视陵墓的修建,往往还在壮年时就开始筹划,陵墓对他们来说又叫“阴冢”,里面要随葬许多东西,除了金银财宝,有的还会用没有子嗣的妃子活葬,以便死后能够接着在帝王身边伺候。

家境普通的老百姓则比较看重埋骨之处的风水和装置自己身体的棺材,有的人辛苦半辈子攒下的钱就叫“棺材本儿”。

关于棺材,除了材质和样式上的区别,在颜色上也大有学问呢。

开封府包拯惩奸除恶,有用在不同身份犯人身上的三种铡刀,斩杀皇亲国戚的龙头铡、斩杀将相重臣的虎头铡,还有斩杀泼皮无赖的狗头铡。

同样的,古代的棺材也根据使用者死因的不同配备了不同的颜色,总共有五种颜色,分别是金色、红色、黄色、白色和黑色。

金色棺材造价最高,棺身使用的木材品质优良自不必说,外面还要涂抹一层金粉,整个棺材闪闪发光、十分气派。

当然,有资格使用这种棺材的人身份也很尊贵,金色代表富贵,只有帝王将相才能使用这种棺材。

红色是传统的喜庆颜色,为什么还会有红色的棺材呢?红色棺材并不矛盾,它适用于那些寿终正寝的老人。

生老病死是每一个人都无法避免的难关,能够无灾无痛、安详从容地走向死亡已经是最大的喜事,“善终”是五福之一。

在安宁祥和中毫无牵挂地闭上双眼,子女们不必为老人感到难过,反而应该庆祝,因为那可是“喜丧”。

黄色棺材其实就是原木棺材,这种棺材最便宜,随地取材,无需上漆刻画,应用的也最广泛。

贫苦的老百姓们使用的大多是这种棺材,更有甚者连棺材都没有,直接一张草席随便裹了下葬。

还有一种情况是特意用的黄色,如果家中有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情况发生,黑发人就要用黄色棺材下葬,以此庇护家中还活着的长辈长命百岁。

白色是最纯洁的颜色,用白色棺材的人一般是那种匆匆来到尘世又匆匆离去的人,比如尚未出嫁便死去的女子和尚未成家立业就早夭的男子,他们还没有在滚滚红尘中体会过尘世繁华,赤条条地来,赤条条地去,了无牵挂,清清白白。

谁知道印江的历史有多久

谁知道印江的历史有多久

谁知道印江的历史有多久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自唐开元四年(716年)置县以来,已有1200多年历史。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勤劳、勇敢、智慧的印江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创造发展了绚丽多彩,浓郁独特的地方民俗文化。

1、独具特色的地方传统民族建筑:印江县的地方传统民族建筑以木结构和砖木结构为主体,从建筑角度方面看,具有以下特点:外形宏伟严谨,别具匠心;内部结构合理,独特优雅。

内、外墙壁、门、窗、檐、角皆雕刻有具地方特色的不同的奇花、异草、飞禽、走兽、楼台、亭榭、山川、河流、神像、人物、文字等内容。

现保存完好,具代表性的有朗溪、合水一带的土家吊脚楼、桶子屋,县城内的严氏宗祠、文昌阁、武圣宫,甲山石宝塔、惜字塔,洋溪万里桥,平所风雨桥,木黄老街的田土司衙署等。

2、浓郁的地方文化:在印江,至今仍留传风行众多的地方传统习俗,春节期间的花灯、龙灯花嘘、印江傩戏(技)等、土家族“赶年节”、“吃新节”、“哭嫁歌”、行轿“号子”、“祭风神”、“红棺葬”、苗族“上刀梯”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山歌、情歌、摆手舞、铜铃舞等。

特别是“红棺葬”,独印江人特色,传说唐朝印江云半一曹姓人家的独子,虽家境贫寒,但自幼聪慧好学,赴京会试,考中状元,后因朝廷误杀,特赐朱棺厚葬,印江人乃沿用成俗。

3、闻名海内的书法之乡,在历史上,印江既被誉为“书法之乡”。

书法名家层出不穷,明代的周冕,清代的北京“颐和园”匾额书写者严寅亮,参加过“公车上书”的廖西山,擅长行书的周以湘、王道行,民初擅长各体书法的藩鹄臣,擅长草书的吴缦卿,现代的魏宇平、王峙苍等。

书法作品更是遍及海内各地,如两广一带流传着“没有周以湘的字的人家就算不了书香”的说法,可见印江人的书法在全国的声望。

当今书法更是遍及城乡,民间仍以毛笔书写各种对联、村规、民约等。

4、光辉的革命历史:生活在县境内的各族人民,自南宋(1127年)以来,不屈不挠地与封建统治者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反封建统治,反压迫剥削的斗争,如南宋建炎三年(1130年)的金头和尚起义,明初(1369年)朗水九姓苗反掠夺、反压迫的斗争,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腊耳山苗族起义,清咸丰五年(1855年)的号军起义,清咸丰九年(1859年)的严黑三起义,清光绪元年(1875年)太平军战士刘盛以梵净山为根据地的反抗斗争,1933年的印江“神兵”活动等,都在不同时期给了反动统治者沉重的打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据记载:古时庶民去世,其棺木外表只能用黑漆,切不可用朱红漆料,此乃皇族丧葬之特权也,沿袭至今如是。

可是,全国惟独贵州省印江县人去世后均用朱红棺木(见上图)行葬,何故?这里流传着一个古老的典故:
唐朝初年,思邛(印江县古名)城南一曹氏贫寒人家,有独子,勤学,聪慧过人,赴京殿试,高中状元。

荣获皇帝及在朝文武达官于文德殿设宴召见,席间,皇帝询曹状元之家况,状元兴致正浓,随口赋诗以答:"白日千人拱手,黑夜万盏明灯;千根柱头落脚,万马归巢盈门;天悬亮、扭转乾坤;风扫地、肩担日月;八十人挑水、七十人煮饭;三艘盐船下河,一只不返打淡。

"
在朝文武大臣听闻无不暗自为之震惊,殿宴散,纷纷揽袖上奏:“曹状元文才超群,家业宏隆,千军万马,羽冀丰满,加之聪慧过人,若当朝得志,八方归心,必起异心,谋朝夺位易如反掌,岂非祸患无穷?应立斩!”皇帝正有此意,于是莫须有下旨“欺君罔上、图谋不轨”,推出午门斩之。

斩了曹状元,皇上恐“曹家军”起兵,密旨兵部,令御林军点精兵六万,严阵待命迎战。

又发钦差大臣去黔之思邛察访,来到曹状元家。

曹家住山腰之上,时有云雾缭绕,该地名云半也,极目眺远,农耕锄禾。

居家茅草,破房两间,顶盖丝茅草,四壁芦苇杆。

门前檐下蚂蚁成群,熙熙攘攘往来于巢穴间搬运觅食。

正在狐
疑,从柴门里走出一衣衫褴褛之老头,再瞧屋里,四壁空荡,顶漏天光。

里间灶前坐着一老太婆,正手转磨子茫然干活。

钦差所见仍觉不信,回头再问地方当差之人,带错否?答:定是!哎,尽如此穷酸,心中甚怪!试着与老汉攀谈起来:钦差问:“老人家高寿?”。

老汉答:“空长八十了。


钦差问:“老婆子高寿?”。

老汉答:“七十有余。


钦差问:“大伯以何营生?”。

老汉答:“老太婆眼瞎,在家磨豆腐,我早晚卖豆腐,勉强糊口了。


钦差问:“你家可有盐船?”。

老汉答:“先生笑话,哪有盐船?不过,有三只鸭子,要是有一只不回家下蛋,可就不足换盐了,只好打淡。


钦差听罢,沉吟半天,暗自神伤,长叹道:可惜曹状元,尔枉有满腹文章,死得好冤啊!
由是,钦差大臣已明真相。

起程回禀皇帝:“白日千人拱手,黑夜万盏明灯,千根柱头落脚,万马归巢盈门是其居家半坡,白日可见远近耕农拱手锄禾,黑夜屋顶蓑草稀疏,透见日月星辰闪烁,房舍四壁芦苇是为千柱,蚂蚁檐下成群,往来万马归巢觅食;天悬亮、扭转乾坤,风扫地、肩担日月是其母目不明,转磨扭转乾坤即磨豆腐,父承风雨担售豆腐,早晚日月倒影其桶内即肩担日月也;八十人挑水、七十人煮饭是其父挑水,母煮饭也;三只艘船下河,一只不返打淡是其三只鸭子下蛋正好够家用换盐也,否则,打淡也。


皇帝恍然,自知其错斩栋梁,悔恨交加!唯恐民怨沸腾,于是特赐曹状元朱红皇棺,追以显爵,收尸予以厚葬,行皇殡之礼。

同时,钦赐其双亲父老金银若干,命地方官府常年奉养及至百年归天,仍制红棺送葬,行贵胄殡葬之礼。

礼葬过程有赶信、哭丧、堂祭、山殡(清棺、封棺、定向、下葬、掩土)、颂上天经等。

为念致远,钦赐思邛(印江)之成人去世后,均享红棺葬,以此悼念曹状元也,其殡葬之礼也自此得以续...
此,印江红棺葬之由来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