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技巧:后外侧入路治疗不稳定型三踝骨折剖析

合集下载

后踝骨折的解剖分型及治疗进展

后踝骨折的解剖分型及治疗进展
2 诊断与分型
断裂, 腓骨的短斜或伴外侧有小蝶型骨块的粉碎性骨折。如
腓骨折为螺旋型则为旋前 一 外旋。L a u g e — H a n s e n 分型中涉
2 . 1 诊断
明确外伤史, 高处坠落伤、 交通伤、 运动伤都可 及后踝骨折常见于旋后 一 外旋损伤的Ⅲ、 Ⅳ型和旋前 一 外旋
导致踝关节骨折。后踝骨折是由于在惯性的作用下 , 胫骨随 损伤的Ⅳ型。此种分型基于损伤发生的机制, 故常用于指导
身体继续向前运动, 后踝与距骨发生水平剪切、 撞击 , 与同时 闭合复位。赵景华 认为此型方法不仅能全面反映损伤的 存在的地面向上的反作用力形成 向后上方的合力使距骨撞 全部结构及损伤的程度, 而且能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治疗技 击后踝造成骨折 J 。单纯后踝骨折较少 , 常合并内外踝骨 巧的应用起 指导作用。K o l o d z i e j 等 通过 L a u g e— H a n s e n
采用不同的手术人路和内固定方式。后踝骨折常累及内外 2 . 2 . 1 L a u g e — H a n s e n分型 临床上最常用 的是 L a u g e — 踝, 因此 , 治疗方案和手术人路的选择常常需考虑内外踝骨 H a n s e n 分型。这种分型根据受伤时足部所处的位置、 外力作 折的情况及后踝骨折块的大小 以及位置。根据骨折分型和 用的方向和不同的创伤病理改变将踝关节骨折进行分类, 分 患者 自 身情况可选择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包括 为 I 旋后 一内收型、 Ⅱ 旋后 一 外旋型、 Ⅲ旋前 一 外展型、 Ⅳ旋 后外侧人路 、 后内侧入路 、 后外侧联合后内侧人路以及经皮 前 一 外旋型、 Ⅵ垂直压缩型_ 3 J 。旋前、 旋后指的是受伤当时 踝前拉力螺钉固定等手术方式。手术时间、 内固定方式以及 足所处的位置; 内收、 外展、 外旋指的是距骨在踝穴内受到应 对周围软组织的保护均对预后有较大影响。本文就后踝骨 力后的移动方向。旋前、 旋后的判断: 以腓骨损伤的平面为

全面解析: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全面解析: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全面解析: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三踝骨折(trimalleolar fractures或cotton骨折),是指内踝、外踝和后踝同时发生不同程度的骨折或韧带损伤,是踝关节损伤中最严重的类型之一。

它将严重影响踝关节的负重以及稳定功能。

一概述1.损伤机制旋前-外展型骨折旋前-外旋型骨折旋后-外旋型骨折旋后-屈曲型骨折部分扭转+垂直暴力型损伤2.骨折分型三踝骨折是踝关节骨折分型中的一部分,严格地讲,并无专门分型。

Lauge-Hansen 分型•旋后-外旋型Ⅳ度•旋前-外旋型Ⅳ度•旋前-外展型III度(部分)•过度屈曲型Danis-Weber分型•按照腓骨骨折的位置,依据下胫腓韧带的损伤情况二影像学诊断要点1.x线检查A.正位片;B.侧位片;C.踝穴位片2.主要测量指标三术前处理1.处理方式•抬高患肢(高于心脏位置)•冰敷(伤后48小时内)•足泵促进软组织肿胀消退2.手术时机•伤后6小时内,主要依据局部皮肤肿胀情况•7-10天后皮肤出现皱褶后再手术•水疱或血疱消退,痂皮褪去四手术治疗1.手术入路无论按照“三柱理论”还是“圆环理论”,三踝骨折都是不稳定性骨折。

因此,三踝骨折手术指征明确,合适的手术入路以及合适的内固定选择一直困惑着临床医生。

传统仰卧位手术入路:取仰卧位,外踝骨折选用标准外侧纵形切口,用解剖钢板或1/3管型钢板固定;内踝骨折选用前侧或后侧弧形切口,用拉力螺钉固定;后踝骨折采用间接复位,作踝关节前侧小切口,由前向后置入拉力螺钉固定。

漂浮体位手术入路:先取健侧卧位,后外侧入路处理外踝与后踝,解剖钢板或重建钢板放置于腓骨外侧,重建钢板或1/3管型钢板放置于腓骨后侧,后踝骨折用拉力螺钉固定;然后改为仰卧位,取内踝前侧或后侧弧形切口用拉力螺钉固定内踝骨折。

俯卧位后外侧入路:取俯卧位,沿外踝与跟腱中点处作纵形切口,注意保护腓肠神经及小隐静脉,从外踝后侧剥离部分腓骨短肌,显露骨折端,选取合适大小的1/3管型钢板或重建钢板置于腓骨后侧,螺钉固定;从腓骨短肌与拇长屈肌间隙显露后踝骨折,注意避免损伤胫后血管神经,在直视下复位骨折块,恢复关节面平整,根据骨折端的大小及粉碎程度选择拉力螺钉或支撑钢板固定;此时不改变体位,作内踝前侧或后侧弧形切口,屈膝45°左右用拉力螺钉固定内踝骨折。

改良后外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临床疗效分析

改良后外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临床疗效分析
F o o t S u r g e r y , t h e 2 r d Ho s p i t a l o f Da l i a n Me d i c a l Un i v e r s i t y , Da l i a n 1 1 6 3 0 0 , C h i n a
we r e t r e a t e d , i n c l u d i n g 1 8 ma l e s a n d 1 4 f e ma l e s , a g e d f r o m 2 0 t o 6 5 y e a r s .F r a c t u r e s we r e c l a s s i f i e d wi t h L a n g e - Ha n s e n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s y s t e m :s u p i n a t i o n — e x t e r n a l r o t a t i o n i n 1 8 c a s e s . a n d p r o n a t i o n — e x t e r n a l r o t a t i o n i n 1 4 c a s e s . T h e p a t i e n t s we r e f o l l o we d i n o u t p a t i e n t c l i n i c wa y . Th e f r a c t u r e h e a l i n g a n d a n k l e f u n c t i o n we r e o b s e r v e d b y t h e
[ 关键 词 】 后踝 骨 折 ; 后 外侧 入路 ; 骨折 固定 [ 中 图分 类号 】 R 6 8 3 . 4 2 [ 文献 标 识码 】 B 【 文章 编 号 】 2 0 9 5 — 0 6 1 6( 2 0 1 4) O 1 — 1 9 7 一 O 3

后外侧及内侧联合入路手术治疗三踝骨折

后外侧及内侧联合入路手术治疗三踝骨折

因 对 全 身 麻 醉 或 腰 麻 。 采 良好 。均 未 发 生 切 口 感 染 、 肤 坏 死 及 置 位 置 , 跟 骨 外 侧 面 下 部 剥 离 少 , 钢 皮 用 跟骨外侧弧 形切 口, 自外踝 尖后 上方 内固定 断裂 等。术 后 B he 角 、 i ae 板 放 置 有 一 定 影 响 。 ⑤ 经 钢 板 螺 钉 固  ̄lr Gs n s 定于载距突 , 能增 强骨折固定稳定性 , 利 2c 弧形沿 腓骨 肌腱 下方 并跨 腓 骨肌 角 、 骨轴长 、 骨高 度 、 m, 跟 跟 跟骨 宽度 和距 腱 , 于骰 骨 背侧 , 8~1 m。保 护 骨倾斜角均恢复 正常 。1例腓肠 神经损 于 早 期 功 能 锻 炼 。 止 长 0c 12 治疗 方 法 .

静, 史井超 , 绪巍 , 英焕 , 智盛 马 赵 张
FU Jn ig,S IJn —h o H ig c a ,MA Xuw i — e ,ZH ig h a AO Yn — u n,ZH NG Zh—h n A i eg s
关键 词 : 骨骨折 ; 口; 折固定术 , 跟 切 骨 内
Ke r s cl na f c rsics n;atr fain it nl ywod : a a elr t e; io f c e i t , e a c a u n i r u x o n r
中 图分 类 号 : 8 .2 R 67 3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0 8—0 8 (0 2)3—05 0 R6 3 4 ; 8 .2 B 10 27 21 0 3 7— 1
定治疗 2 4例 跟 骨 骨 折 患 者 , 果 满 意 , 针 经 跟 骨结 节 临 时 固定 于 距 骨 。C臂 机 上下有 限剥 离 , 效 变单 一皮瓣 为上 下 2个 报道 如下 。

后外侧切口加内侧切口入路手术治疗三踝骨折26例分析

后外侧切口加内侧切口入路手术治疗三踝骨折26例分析

切 口人 路 加 内 侧 切 口人 路 进 行 内 固定 治疗 三踝 骨 折 , 其 操作 简 便 . 固定 可靠 , 后 外 侧 切 口人 路 可 一 次 性 完 成 后 踝 骨 块 及 外 踝 的
内固定。
关键词
三跺骨折 ; 后 外 侧 加 内侧 ; 内侧切 口; 手 术 入路 文献标志码 : B 文章 编 号 : 1 0 0 5 — 9 3 0 X( 2 0 1 3 ) 0 4 0 6 2 4 — 0 2
和下胫腓后韧 带 , 解剖复位后侧 V o l k ma n n骨 块 , 由于 后 踝 的 关 节 面往 往 不 能 直 视 , 因此 根据 胫 骨 下 端 后 面 骨 折 线 对 位 情 况先 以 1 ~ 2枚 克 氏 针 进 行 临 时 固 定 , 通 过 术 中 c形 臂 透 视
判 断后 踝 的 复 位 效 果 , 复 位 满 意 后 进 行 内 固定 , 要 求 做 到 骨
中图分类号 : R6 8 3 . 4 2
踝关节是人体最重要 的负重关节 之一 , 其 稳 定 性 与 灵 活 性 都十分重要 , 踝 关节 骨折 如早 期处 理不 当, 可 导 致 踝 关 节 畸形 愈 合 或 创 伤 性 关 节 炎 。三 踝 关 节 骨 折 是 踝 关 节 骨 折 中 较 严重的类型 , 后 外 侧 切 口人 路 加 内 侧 切 口 入 路 手 术 治 疗 三 踝 骨折可兼顾三处 骨折 内固定 , 达 到满 意 的手术 人路 效果 。 2 0 0 8年 7月 至 2 0 1 2年 8月 , 我 院骨 科 根 据 踝 关 节 的 解 剖 学 特点 , 采 用 后 外 侧 切 口人 路 加 内 侧 切 口 入 路 , 对2 6例 三踝 骨 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 , 取 得 满 意 的疗 效 , 现报道如下 。

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应用

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应用
脊 柱感染多 见于 中年 ,多有急性感染 史和感染 中毒症状 。病变多 以长T.长T 信号为 主 ,也可 呈混杂信号 ,边界模 糊常伴有 椎 旁软 组织 肿胀 。椎 间盘常 由于 炎性水 肿和含水量增 加 ,而呈 明显 的长T 、长T: 信号 ,此与转移瘤一般 不侵犯椎间盘有显著鉴别意义 。
【关 键 词】 三踝 骨折 ;切开 复位 内固 定 ;踝 关 节后 外侧 入路
中图分 类号 :R683
文献标 识 码 :B
文章 编号 :1671-8194 (2013)07—0005—03
Treatm ent of Trim alleolar Fracture with M odified Posterior。。lateral Approach of Ankle
MRI对 脊柱转移瘤 的检 测 比骨显像更为敏 感 ,对病灶 的检出能力 高于骨显像 ,降低骨显像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能够正确判断转移 瘤的数量和评估病变程度 ,对指导临床治疗、评估预后有重要意义。
因此 ,MRI可 弥补骨显像 的缺陷 ,是诊断脊 柱转移瘤最 敏感 的影像学 检查 方法 。 参考 文献 [1] Kato H,Miyazaki T,Nakajima M,et a1.Compar ison between whole-
虱眶|冒—盈同 201 3年 3月第 1 1卷 第 7期
· 论 著 · 5
软 组织情况 。而这些在MRI上都 能清晰显示 ,使得对脊柱 转移瘤 的全 面评估 更深一步。 3.2鉴别诊 断
脊柱结核 多见于青壮 年和儿童 ,临床常有 发热等全身 中毒症状 。 椎 体的破坏常位于邻 近椎体 的相 对缘 ,骨质破 坏多发生于 椎体前半部 分 ,椎 间盘破坏为 ,椎间隙 明显 变窄或消失 。结核周 围脓疡 出现率较 高 ,增强扫描呈环状 强化。

手术治疗三踝骨折32例临床疗效分析

手术治疗三踝骨折32例临床疗效分析

手术治疗三踝骨折32例临床疗效分析(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对32例三踝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石膏托固定4~6周。

随访4~3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

认为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内固定三踝骨折(Cotton骨折)是一种严重的踝关节骨折,能否恢复踝关节解剖结构直接关系到踝关节功能的恢复。

我科2002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32例三踝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本组男性21例,女性11例;年龄18~66岁,平均42.5岁。

致伤原因:摔伤26例,道路交通伤6例。

按Lauge Hansen 分类法[1]旋后外旋型(SER)9例,旋前外旋型(PER)21例,旋前外展型(PD)2例。

开放性损伤3例,闭合性损伤29例。

均为新鲜骨折,所有病例均在12小时内手术。

2 治疗方法本组病例受伤距手术时间3小时~14天,手术入路取外踝后侧弧形切口和内踝标准切口,采取先外踝以1/3管型钢板或外踝解剖钢板固定,内踝、后踝以松质骨螺钉固定,如果骨折块太小或粉碎不能用螺钉固定时,可用克氏针加张力带钢丝固定。

常规探查下胫腓联合,清除嵌压在内的软组织,检查下胫腓联合的稳定性,如存在不稳,应保持踝关节背伸内翻位,用2枚直径为4.5mm的皮质骨螺钉保持平行固定3层骨皮质。

骨折复位固定完成后,行踝部正侧位及踝榫(Mortise)位X线检查。

满意复位的标准为:(1)踝关节的正常关系恢复;(2)踝的负重排列与下肢纵轴成直角;(3)关节面的外形轮廓光滑[2]。

术后采用石膏托位固定4~6周,去除石膏托后部分负重,进行功能锻炼,待骨折愈合后再完全负重。

3 结果本组3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34个月,平均11.5个月。

骨折愈合时间为10~18周。

随访时疗效评定根据Baird Jackson评分系统[3]进行评定,包括疼痛、踝关节的稳定性、行走能力、跑步能力、踝关节的活动范围、踝关节X线测量等评价指标。

踝关节内侧入路加腓骨外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20例体会

踝关节内侧入路加腓骨外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20例体会
第 8 第 l 卷 5期 总 第 9 5期 21 0 0年 O 8月 ・ 半 月 刊 上
◎寸
阿 德 王 宏
D教 远O UF CC A篡 程 T I O N
踝关节内侧入路加腓骨外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 2 例体会 O
吉爱提
摘要 : 目的
新疆乌鲁木 齐市头 屯河 区 中心 医院外二科 ( 3 0 3 802)
1 1 一般 资料 .
本组 患者男性 l 例 ,女性 9例 。年龄 l
1 8岁~7 岁 。左侧 9 ,右侧 1 例 。按 A 2 例 1 0骨折 分型 B 型 8例 ,c型 1 2例。本 组均为新鲜骨折 。手术 时间入 院
后 8 ~7。 h d
1 2 治疗方法 入 院后手法牵 拉复位踝关节脱位 , . 石膏 固定。行踝关节 c T及三维重建 ,完 善术 前检查 ,全身条 件及局 部皮肤条件好 的急诊安排手术 ,局部皮肤 条件不 佳,肿胀 明显 , 已出现张力性水泡着 ,待局部 皮肤 条件 改善后 手术 。连硬麻 醉妥后 ,患者仰 卧位 ,1取踝 关节 内侧入 路, 在踝关节 内侧 以内踝尖端为 中心作 lc O m长 的 纵切 口。切 口起 白胫骨 内侧 面 ,向下至 内踝后弧形转 向 足 中部 的 内侧 ,切 口皮肤 ,皮下组织 ,显露 内踝骨折 , 在 内踝前侧切 开关节囊 ,切 开 曲肌支持 带辨 明紧贴 于 内 踝后方走行 于骨沟 内的胫骨 后肌腱 ,将其牵 向后侧显 露 内踝后面 ,切 开胫 骨后肌腱 贴附胫骨面 的腱 鞘 ,显露后 踝骨折块 ,先将 内踝骨折连 同附着其上 的三 角韧带一并 向下翻起 ,然后牵 引 同时将 患足 强行外翻 ,即可显露胫 骨下端 的关节面 ,在直视下 复位 后踝骨折 ,后踝骨折 白 后 向前交叉克 氏针 固定或一枚克 氏针加一枚松质骨 螺钉 骨折 , 内踝用交叉 克 氏针 固定。2 取腓骨外侧入 路 ,在 腓骨外侧切 开皮肤 ,皮下组织 ,显 露腓骨骨折端 ,将骨 折复位 ,钢 板 固定 。伴 下胫腓关节 分离者复位后可 通过 腓骨钢板 , 在踩关节 以上 2 c  ̄3 m处 向胫骨打入 一枚 螺钉 固定于胫骨上 。术 中透视检查骨 折复位 好 ,关节 面平整 。 修补胫骨后肌腱 的腱鞘 ,缝 合各切 口。术 后抗炎消肿 治 疗一周 ,患肢石 膏托 固定六周 。 1 3 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 复查拍片骨折对位对 线好 , . 复 位满意 。定 期复查拍片 ,六 周后视骨折 愈合情况可扶拐 不扶重行连 ,无 感染,术后六个月至一年取 出 内固定物 。

后外侧入路治疗外后踝骨折的疗效分析

后外侧入路治疗外后踝骨折的疗效分析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2018 年第 5 卷第 8 期2018 Vol.5 No.833后外侧入路治疗外后踝骨折的疗效分析陈金亮,成 欣(江苏省丹阳市人民医院骨科,江苏 镇江 212300)【摘要】目的 对一组后外侧入路治疗外后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进行疗效分析。

方法 我院自2013年7月~2015年7月共收治20例外后踝骨折,在侧俯卧位,采取后外侧手术入路进行内固定术。

结果 本组20例患者获得完整随访,时间为12~20个月,平均13个月。

据AOFAS 踝-后足评分系统:优16例,良4例,优良率100%。

结论 后外侧切口后外侧切口入路显露清楚,可直视下解剖复位、固定方便,增加内固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疗效满意。

【关键词】外后踝骨折;后外侧入路;内固定【中图分类号】R683.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8.8.33.01踝关节骨折临床上较为常见,后踝骨折常合并内、外踝骨折、下胫腓联合损伤、胫距关节半脱位、脱位,使踝关节稳定性下降,致踝关节不稳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发生[1]。

我院自2013年7月~2015年7月共收治20例外后踝骨折,采取后外侧手术入路的治疗结果进行疗效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3年7月~2015年7月共收治20例后踝骨折,年龄20~55岁,男15例,女5例,均为闭合性新鲜骨折,手术时间为伤后5~14天肿胀消退。

1.2 手术方法患者采用腰麻麻醉,患肢用止血带。

取侧俯卧位,后外侧切口入路,显露并保护腓肠神经,外踝或腓骨下段解剖复位钢板螺钉固定,沿踇长屈肌外侧纵形切开并向内牵开,显露骨折,复位后据骨折块情况选择空心螺钉或(管形钢板、小型支持钢板固定。

如伴有下胫腓联合不稳定,在胫骨远端关节面上方2~3 cm 、平行于胫骨远端关节面且从后向前倾斜约30°打入1~2枚3.5 mm 皮质骨螺钉,固定3~4层皮质。

手术治疗三踝骨折19例临床分析

手术治疗三踝骨折19例临床分析

手术治疗三踝骨折19例临床分析三踝骨折是指除内外踝骨折外,胫骨关节面后唇骨折移位,属于关节内骨折,整复时的解剖对位是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前提。

骨折分型、手术顺序影响着关节面解剖重建的精确度与稳定性。

2005年9月至2007年9月笔者手术治疗三踝骨折19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9例中男10例,女9例;年龄15~60岁。

伤后1.5h至11d入院。

根据AshurstBromer分型方法,外展型2例,内收型4例,外旋型8例,直接暴力型5例(其中3例为开放性损伤),所有病例均为Ⅲ度骨折。

1.2治疗方法1.2.1术前准备闭合性且有明显胫距关节脱位者,术前必须尽早行手法复位;开放伤者予以彻底清创。

术前根据踝关节正侧位及踝穴位X线片或CT检查明确骨折分型,在踝穴位片上,距骨的移位提示关节失稳。

以分型为依据,术前明确手术顺序。

手术前准备好整套的小螺丝钉骨折固定器械:(3.5mm皮质骨螺丝钉、4.0mm 松质骨螺丝钉、加压拉力螺丝钉和1/3管型钢板)。

1.2.2手术顺序本组旋后外旋与内收型整复固定的顺序是外踝、下胫腓联合、内踝、后踝。

旋前型骨折整复固定的顺序是内踝、外踝、下胫腓联合、后踝。

1.2.3手术方法手术在硬膜外或腰麻下进行,先取仰卧位,再改俯卧位。

本组手术均取3个孤立的小切口。

在腓骨的远端以骨折部位为中心沿腓骨的长轴作纵行切口,用1/3管形钢板可良好固定横形、螺旋形或斜形骨折,在外踝处,可将1/3管形钢板折平,加大钢板接触面。

估计胫腓联合韧带的损伤情况,在踝关节面上方2~3cm处用4.5mm拉力螺钉平行踝关节面贯穿胫腓骨固定;在内踝的前内侧沿内踝的曲线作一弯曲的“曲棍球棒”形切口,用1枚或2枚4.0mm松质骨螺丝钉固定。

保护手术野,改为俯卧位,在跟腱内侧取纵切口,显露后踝骨折,以近端骨折线为对位点,后踝复位时,足部应先稍跖屈使距骨不致因跟腱的牵拉压迫胫骨下端关节面,然后用1枚或2枚4.0mm松质骨螺丝钉固定。

观察改良后外侧入路,内侧入路联用治疗三踝骨折效果分析

观察改良后外侧入路,内侧入路联用治疗三踝骨折效果分析

观察改良后外侧入路,内侧入路联用治疗三踝骨折效果分析发布时间:2023-02-28T07:02:18.518Z 来源:《健康世界》2022年24期作者:王泽宇;周续祥;张鑫宏;陈嘉熙[导读] 目的:分析对于三踝骨折患者采用改良后外侧入路结合内侧入路进王泽宇;周续祥;张鑫宏;陈嘉熙乐山老年病专科医院四川乐山 614000摘要:目的:分析对于三踝骨折患者采用改良后外侧入路结合内侧入路进行治疗的临床价值。

方法:对照组为传统踝关节外侧入路+内侧入路手术实施治疗,观察组为改良后外侧入路+内侧入路手术治疗。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手术时间、失血量以及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均为观察组较短/较少P<0.05;术后踝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中,观察组97.22%,对照组86.11%,P<0.05。

结论:对于三踝骨折患者采用改良后外侧入路+内侧入路手术治疗有助于减少失血量、促进骨折愈合以及踝关节功能恢复。

关键词:三踝骨折;改良后外侧入路;内侧入路;价值三踝骨折患者的病情复杂,其内踝、后踝与外踝处均具有骨折或者骨裂等情况,该骨折的发病率较高,危害性大,例如骨折发生后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也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三踝骨折为关节内骨折,保守治疗方法的效果较差,通常需进行手术治疗,促使骨折断端复位以及固定,然而其手术治疗难度较高[1],需要探寻科学的手术入路方案。

以下将分析对三踝骨折患者通过联合应用改良后外侧入路以及内侧入路进行手术治疗的效果。

1资料和方法1.1基础资料病例抽取时间为2020年1月~2022年1月,地点为我院,诊断结果均为三踝骨折,病例数量72例,借助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均为36例,观察组男、女分别为19例、17例;年龄23~72岁,均值(45.3±2.7)岁;体重47.3~81.5kg,均值(62.6±3.5)kg。

对照组男、女分别为18例、18例;年龄21~73岁,均值(45.4±2.6)岁;体重47.5~81.8kg,均值(62.7±3.4)kg。

三踝骨折

三踝骨折
三踝骨折诊疗策略
Part 1 病例介绍
病史摘要:
患者陈XX,女性,67岁; 主诉:“摔倒后左踝肿胀疼痛伴活动受限1天”;
病史摘要:
患者2019.01.15因摔倒致左侧脚踝扭伤,即感左踝疼痛肿胀伴活 动受限; 急诊X片(2019.01.15):左踝关节骨折后,周围软组织肿胀 入院CT(2019.01.16):左侧胫腓骨下端骨折; 术前实验室检查:D-二聚体 4.83mg/L↑,余凝血功能、血常规、 肝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等均未见明显异常; 术前特殊检查:EKG、心超及肺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 系统回顾: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疾病史;
踝关节韧带: 下胫腓韧带; 内侧韧带(三角韧带); 外侧韧带 踝关节的韧带结构对维持踝关节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三踝骨折
三踝骨折:又叫Cotton骨折,内、外和后踝同时发生的骨折,多 伴有韧带损伤,是踝关节损伤中最严重的类型之一,严重影响 踝关节的功能,主要是负重和稳定。
骨折原因
1.直接暴力:暴力直接作用于脚踝导致该部位骨折,常伴有不同 程度软组织损伤,如车轮撞击小腿; 2.间接暴力:通过纵向传到、杠杆作用或扭转作用导致,如内翻 或外翻时负重或着地; 3.积劳性损伤:长期反复轻微的直接或间接损伤可导致。
Lauge-Hansen分型
旋后-内收型:足部在旋后位时突遭内收暴力所致; I度:外踝骨折,或外侧副韧带断裂; II度:I度损伤+内踝骨折。
旋后-内收型
Lauge-Hansen分型
旋后-外旋型:足部在旋后位时突遭外旋暴力所致; I度:下胫腓前韧带损伤或韧带附着撕脱骨折,或同时有骨间韧 带损伤; II度:腓骨螺旋性骨折; III度:下联合后韧带的断裂或后踝的撕脱骨折; IV度:内踝的撕脱骨折或三角韧带断裂。

三踝骨折治疗方法的比较:附86例报告

三踝骨折治疗方法的比较:附86例报告

7 6・
创伤外科杂志 2 1 0 0年第 1 2卷第 1期
JTa m ug2 1 , o 1 0 r aSr,0 0 V 1 N : u .
文 编 :0 — 320 1060 章 号 19470 } — 7—1 0 2 ( 10 0
・ 验 交流 。 经
三踝 骨折治疗 方法 的 比较 :附 8 6例报 告
术 中发 现 , 时 单 用 外 侧 切 口或 内 侧 切 口 , 踝 骨 折 很 难 复 有 后
关键词 :踝关节 ;骨折 ;内固定
中图 分 类 号 :R6 34 8 .2 文 献 标 识 码 :B
位, 特别是伤后 1周手 术的患者 , 不得不采用跟腱后 内侧 或 后外侧切 口显露后踝 。B组 中采 用外 踝后外侧纵弧形切 1 , 2 1 手术顺 序 :外踝一后踝一 内踝 , 切 口可同时显露外踝及后 此 踝, 通过跟腱内、 外侧与肌腱之间隙 , 开胫 骨后 神经血管束 避 或腓肠神经 , 显露后踝骨折处 , 直视下观察 到后 踝行骨折 固 定。外踝及后踝 解剖复位后 , 借助 c臂机透视 , 闭合或有 限
摘要 : 采用不 同手术入路及 固定顺序治疗 8 6例三踝 骨折 , 评价各种治疗的临床效果 。三踝骨折外躁后外侧手术
切 口入 路 或 内踝 闭合 及 有 限 切 口治 疗 三 踝 骨 折 , 后 早 期 并 术 发症 少 , 值得 推 广 。
观感觉 、 功能检查 、 x线检查等予以评定) 。 讨 论 1 手术切 口的选 择与骨折 的固定 顺序 我们在 治疗 A组
表 2 三踝 骨折 手 术 治疗 效 果 ( ) 例
及有 限切 口治 疗三踝 骨折较传 统 方法具有 以下优点 :( ) 1 外踝后外侧纵弧形 手术入路 , 显露外踝及后 踝 , 免钢板直 避

踝关节后外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

踝关节后外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

踝关节后外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蒋旭;易进;刘新晖;杨业林【摘要】目的探讨经后外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经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27例,其中男17例,女10例;年龄21~65岁,平均43.5岁.致伤原因:跌伤8例,交通伤16例,运动伤3例.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术前准备至手术时间为2~14 d,平均8 d,术前常规摄踝关节正侧位X线片和CT扫描及三维重建,所有患者均采用后外侧入路治疗,内踝骨折的行内侧入路.结果本组27例均获随访12~24个月,平均19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无切口感染,无内固定松动或断裂,无骨折再移位.1例患者术后出现外踝处感觉麻木,口服甲钴胺药物治疗,叁个月后症状消失.术后采用AOFAS踝-后足评价踝关节功能:优19例,良5例,可3例.结论踝关节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三踝骨折,暴露清楚,复位和固定满意,踝关节稳定性及功能恢复好.【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7(015)008【总页数】2页(P90-91)【关键词】踝关节;后外侧入路;内固定;骨折【作者】蒋旭;易进;刘新晖;杨业林【作者单位】南京市江宁医院骨科,江苏南京211100;南京市江宁医院骨科,江苏南京211100;南京市江宁医院骨科,江苏南京211100;南京市江宁医院骨科,江苏南京211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7.3三踝骨折是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其发生率占踝关节骨折的14%~44%[1-2]。

随着CT等影像技术的发展及解剖和生物力学研究的深入,其诊断和治疗目前已逐渐受到骨科医师的重视。

由于这种类型的骨折很不稳定,常伴有关节面移位,治疗不当可导致关节不稳,创伤性关节炎和疼痛。

国内外学者多主张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经踝关节前方入路系闭合复位固定,无法直视下复位关节面。

后内侧入路需要避开胫后血管及神经,手术风险和难度加大,易引起医源性损伤。

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治疗外、后踝骨折

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治疗外、后踝骨折

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治疗外、后踝骨折戴利明;杨东方;刘师良【摘要】目的评价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治疗外、后踝骨折的效果.方法对52例外、后踝的踝关节骨折患者采用改良后外侧腓骨后缘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26 (13.5±5.5)个月.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0~16(11.3±4.6)周.末次随访依据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系统评定疗效:优39例,良8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90.4% .结论采用改良后外侧入路治疗外、后踝骨折,创伤较小,显露清晰,是一种较好的入路.%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operation effect of external and posterior malleolus fractures via modified pos-terolateral ankle approach. Methods A total of 52 cases of external and posterior malleolus fractures were treated with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via improved posterolateral approach of the posterior margin of the fibula. Results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10~26 (13.5±5.5) months. All fractures healed and the clinical heal-ing time was 10~16 (11.3±4.6) weeks. The curative effect was evaluated according to Baird-Jackson ankle scoring system at the last follow-up. The results were excellent in 39 cases, good in 8 cases, fair in 3 and poor in 2,with 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of 90.4% . Conclusions The modified posterolateral approach for the treatment of external and posterior malleolus fractures is a better approach, with less trauma and clear appearance.【期刊名称】《临床骨科杂志》【年(卷),期】2018(021)003【总页数】3页(P348-349,353)【关键词】外、后踝骨折;踝关节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作者】戴利明;杨东方;刘师良【作者单位】嘉兴市第一医院骨科,浙江嘉兴 314000;嘉兴市第一医院骨科,浙江嘉兴 314000;嘉兴市第一医院骨科,浙江嘉兴 31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342;R687.32踝关节骨折常合并外踝及后踝骨折,虽然踝骨折块一般较小,不会引起踝关节应力分布的明显改变,但后踝固定后通过附着的下胫腓后韧带的作用能够明显恢复下胫腓的稳定[1]。

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三踝关节骨折

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三踝关节骨折
固定 [ 5 ] 。 后 踝 骨折 固定 材料 大多 以金属 拉力螺 钉为 主 , 极 少数 用支 持 钢板 固定 , 但 近几 年 有使 用 可 吸 收螺钉
的报道 ,可吸 收螺 钉 主 要用 于非 承 重部 位 。 3 - 6个 月
下可垂 直骨折线 固定 , 使骨 折片 问获得 良好 加压 , 固定
的标准 或指 南 。 N a o k i H a r a g u c h i 等通过 5 7例 后 踝 骨 折 的 C T影
【 2 ] 卢 世璧 , 译. 坎 贝尔骨科 手术学【 M】 . 9版 . 济南 : 山东科 学技术 出
版社 。 2 0 0 1 : 2 0 0 5 .
【 3 】 王岩, 译. 坎贝尔骨 科手术 学[ MI . 1 1版. 北京 : 人 民军 医出版社 ,
2 0 0 9: 2 42 9 .
像 研究 发现 。后 踝 骨折 片大 于胫 骨远 端关 节面 的 1 / 4
时, 大 多数 骨 折 线延 伸 至 内踝 , 所 以 大部 分 后 踝 骨折
内 固定 最好 使 用 偏 内侧 入 路 [ 8 ] 。前 内侧 人 路 的优 点 :
【 4 】 王学谦 , 译. 创 伤 骨科 学 [ M】 . 3版 . 天津 : 天 津 科 技 翻译 出版 公 司 ,
可靠 :常用 的后 内侧入 路 、后 外侧 人路不 能显 露关 节 面, 只能 通过 后踝 关 节 外骨 折 线 的对位 间接 判 断关 节
面的复位情况; ④符合微创原则 : 前内侧人路所经过的
组 织只 是皮 肤 , 皮 下 就是 骨 质 , 无肌 肉等 肥厚 组织 , 创 伤本 身就 小 。 术 中后踝 骨 片是间接 复位 , 不剥 离后踝所

后外侧入路防滑钢板治疗Danis-Weber B型三踝骨折论文

后外侧入路防滑钢板治疗Danis-Weber B型三踝骨折论文

后外侧入路防滑钢板治疗Danis-Weber B型三踝骨折【关键词】三踝骨折后外侧入路内固定防滑钢板中图分类号:r68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97-02三踝骨折是严重的关节内骨折,大多需要手术治疗,要求精确复位,可靠内固定,否则会发生创伤性关节炎。

从2003年7月-2009年3月,我们选择28例danis-weber b型三踝骨折,根据其临床特点,采用后外侧入路,在同一切口内显露后踝、外踝,直视下复位,后踝螺钉固定,外踝防滑钢板固定,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8例,男17例,女11例;年龄19-67岁,平均39.1岁;左侧12例;右侧16例。

致伤原因:扭伤8例,运动伤4例,骑车摔伤7例,交通伤6例,坠落伤3例。

3例为开放骨折,25例为新鲜闭合骨折,均未合并血管、神经损伤。

术前踝关节正侧位x线检查均为danis-weber b型三踝骨折;螺旋ct扫描胫骨后缘骨折块位于后外侧。

受伤到手术时间:3例开放骨折行急诊手术,6例24小时内手术,其余19例7-21d手术。

1.2 治疗方法1.2.1 早期治疗入院后即行x线、ct检查,明确骨折类型;骨折如有脱位,即行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下肢抬高,局部冷敷。

在有严重软组织损伤的患者,积极防治骨筋膜综合征,有水泡和明显肿胀时,延迟手术,直到局部软组织条件恢复、水肿减退时进行。

1.2.2 手术方法连续硬膜外麻醉,麻醉满意后,健侧卧位,上气囊止血带,常规消毒铺巾。

取踝后外侧入路,沿外踝后缘与跟腱间中线,作长约8-12cm的纵形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注意保护腓肠神经和小隐静脉。

切开小腿深筋膜,从腓骨短肌与踇长屈肌间隙进入,将腓骨长短肌腱拉向前外侧,将拇长屈肌拉向内侧,显露胫骨远端后侧部分骨膜及后踝骨折块。

沿骨折线剥离部分骨膜,尽量不切开关节囊,直视下将骨折精确复位,用1-2枚松质骨螺钉固定。

同一切口内将腓骨长短肌腱牵向内侧,注意保护腓骨肌腱鞘,显露外踝后外侧及骨折断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