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马说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是古代一种议论体裁,用以 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 “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 刻,说理透彻。通常采用以小见大的 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 说明事理。讲究文采,跟现在的杂文 大致相近。
如《爱莲说》
韩愈 (768-824)
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字退 之,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 韩氏先人原是昌黎(今属河 北)的大族,因而他常常自 称昌黎韩愈,世称韩昌黎, 他的作品集叫做《昌黎先生 集》。他多次被贬官降职, 很受压抑。在文学上, 与柳 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 提倡刚健质朴,言之有物的 秦汉古文。是我国文学史上 杰出的散文家之一。
•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通“饲”,喂
• 才美不外见 通“现”,显示
• 食之不能尽其材
• 其真无马邪
通“才”,才能
通“耶”,表疑问,
相当于“吗”
虽有千里之能
才能,能力
能够 用鞭子打(动词)
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而临之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 外见 食之不能尽其材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人才
赏识人才的人
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揭 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作 者怀才不遇的愤意。
1、本文的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本文的主旨句是:其真不知马也。(文章得出的结论) 3、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比喻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食马者比喻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 不外见;根本原因不知马。 5、具体写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
特殊句式
1、倒装句 马之千里者 定语后置 2、反问句 1)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其真无马邪?
分析文段一:
1、本段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没有伯乐,千里马命运如何呢?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
里称也。
3、本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作用。
分析文段二:
古今异义
1、石 2、等 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容量单位 :石头 :一样 等同 :平等 等待 :怎么 哪里 :安全 :竹制的马鞭子 :计策 :正确的方法 :道路 道理
3、安
4、策 5、道
重点句子: 1、故虽有名马……不以千里称也。
2、一食或尽粟一石。
3、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 4、策之不以其道……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5、执策而临之。 6、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这篇《马说》大约作于 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这 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 志。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 用。很可惜有“忧天下之心” 的他,终未被采纳。后来又 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 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 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 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他有 “伯乐不常有”之叹。
千里马
伯乐 托物寓意
6、第二段连用四个“不”字,源于食马者的无知。第三 段连用三个“不”字,极力表现出“食马者”的平庸浅 薄
写作手法—托物寓意
这种写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 寓深刻思想于具体形象之中。
www.3edu.net
一 词 多 义
•
马鞭子 (名词)
连词,表转折,但是 连词,连接状语和谓语 吃,动词 饲 喂养,动词 表反问,难道 表揣测,恐怕
词类活用 1、尽粟一石 2、不能尽其才 尽:吃完。 形——动 尽:使-------竭尽 动词的 使动用法 3、策之不以其道 策:鞭打 名——动 4、不以千里称也 千里:日行千里。名——动
读准字音 祗 zhĭ
n 骈 piá
o n 槽枥 cá lì 石 dà
策 cè
shí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 sì sì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请同学结合预习内容, 说说在朗读时,需要注 意那些字的读音?
大声朗读课文,结合 注释和预习内容,试 着翻译全文。
www.3edu.net
归纳整理:
通假字:
2、本段哪句话能体现作者的写作目的?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3、本段表达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人才埋没的愤懑之情
www.aaaxk.com
课文共三小节,每一小节分别阐述了什么观点?
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
马 说
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层 层 递 进
对执策者的“不知马”进行辛辣的讽刺。
1、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 食不饱 2、本段文字从侧面讽刺了喂马者? 无能、无知、目光短浅。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
千里也?”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对千里马命运的惋惜,对食马者的讽刺。
分析文段三:
1、哪些语言能体现食马者的无知和浅薄?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 不
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如《爱莲说》
韩愈 (768-824)
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字退 之,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 韩氏先人原是昌黎(今属河 北)的大族,因而他常常自 称昌黎韩愈,世称韩昌黎, 他的作品集叫做《昌黎先生 集》。他多次被贬官降职, 很受压抑。在文学上, 与柳 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 提倡刚健质朴,言之有物的 秦汉古文。是我国文学史上 杰出的散文家之一。
•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通“饲”,喂
• 才美不外见 通“现”,显示
• 食之不能尽其材
• 其真无马邪
通“才”,才能
通“耶”,表疑问,
相当于“吗”
虽有千里之能
才能,能力
能够 用鞭子打(动词)
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而临之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 外见 食之不能尽其材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人才
赏识人才的人
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揭 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作 者怀才不遇的愤意。
1、本文的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本文的主旨句是:其真不知马也。(文章得出的结论) 3、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比喻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食马者比喻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 不外见;根本原因不知马。 5、具体写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
特殊句式
1、倒装句 马之千里者 定语后置 2、反问句 1)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其真无马邪?
分析文段一:
1、本段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没有伯乐,千里马命运如何呢?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
里称也。
3、本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作用。
分析文段二:
古今异义
1、石 2、等 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容量单位 :石头 :一样 等同 :平等 等待 :怎么 哪里 :安全 :竹制的马鞭子 :计策 :正确的方法 :道路 道理
3、安
4、策 5、道
重点句子: 1、故虽有名马……不以千里称也。
2、一食或尽粟一石。
3、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 4、策之不以其道……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5、执策而临之。 6、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这篇《马说》大约作于 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这 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 志。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 用。很可惜有“忧天下之心” 的他,终未被采纳。后来又 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 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 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 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他有 “伯乐不常有”之叹。
千里马
伯乐 托物寓意
6、第二段连用四个“不”字,源于食马者的无知。第三 段连用三个“不”字,极力表现出“食马者”的平庸浅 薄
写作手法—托物寓意
这种写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 寓深刻思想于具体形象之中。
www.3edu.net
一 词 多 义
•
马鞭子 (名词)
连词,表转折,但是 连词,连接状语和谓语 吃,动词 饲 喂养,动词 表反问,难道 表揣测,恐怕
词类活用 1、尽粟一石 2、不能尽其才 尽:吃完。 形——动 尽:使-------竭尽 动词的 使动用法 3、策之不以其道 策:鞭打 名——动 4、不以千里称也 千里:日行千里。名——动
读准字音 祗 zhĭ
n 骈 piá
o n 槽枥 cá lì 石 dà
策 cè
shí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 sì sì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请同学结合预习内容, 说说在朗读时,需要注 意那些字的读音?
大声朗读课文,结合 注释和预习内容,试 着翻译全文。
www.3edu.net
归纳整理:
通假字:
2、本段哪句话能体现作者的写作目的?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3、本段表达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人才埋没的愤懑之情
www.aaaxk.com
课文共三小节,每一小节分别阐述了什么观点?
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
马 说
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层 层 递 进
对执策者的“不知马”进行辛辣的讽刺。
1、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 食不饱 2、本段文字从侧面讽刺了喂马者? 无能、无知、目光短浅。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
千里也?”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对千里马命运的惋惜,对食马者的讽刺。
分析文段三:
1、哪些语言能体现食马者的无知和浅薄?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 不
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