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律制度

合集下载

劳动法律制度

劳动法律制度

(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
【案例讨论】胡松在某网络公司做技术工作,劳 案例讨论】 动合同到期后,公司既没有续签劳动合同、也没 有终止劳动合同,而是让他继续上班。合同到期 两个月后,公司新CEO上任,即决定大幅裁员。 两个月后,公司新CEO上任,即决定大幅裁员。 胡松跟其他一些员工一样,收到了公司发出的终 止劳动合同通知书。胡松跟其他一些员工一样, 收到了公司发出的终止劳动合同通知书。胡松办 完离职手续后,找到人力资源部,要求公司向自 己支付经济补偿金,没想到却遭到了人事经理的 拒绝,理由是双方劳动合同到期后形成的是事实 劳动关系,依法不应补偿。问:对于事实劳动关 系,用人单位可以不支付经济补偿金吗?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依法确 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书面 协议。其特点是: (1)主体特定。 (1)主体特定。 (2)劳动合同具有从属性。 (2)劳动合同具有从属性。 (3)有较强的法定性,强行性规范较多。 (3)有较强的法定性,强行性规范较多。
(二)劳动合同的种类 1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2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3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一)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和程序
劳动合同的解除是指劳动合同当事人在劳动合同 期限届满之前,依法提前终止劳动合同关系的法 律行为。劳动合同的解除可分为 (1)协商解除《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 ) )协商解除《劳动合同法》 (2)用人单位单方解除。(第三十九、四十、四 十一条 ) (3)劳动者单方解除。(第三十七、三十八条)
1劳动合同无效的情形 劳动合同无效的情形包括:(1)订立劳动合同的主 劳动合同无效的情形包括:(1)订立劳动合同的主 体不合法,即合同双方当事人不具备法律规定的 主体资格。(2)订立劳动合同的程序或形式不合法。 主体资格。(2)订立劳动合同的程序或形式不合法。 (3)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4)用人单 (3)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4 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5) 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5) 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值得注 意的是,劳动法里面的欺诈、胁迫不是可以撤销 的行为,而是完全无效的行为。无效劳动合同, 从订立时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确认劳动合同部 分无效的,如果不影响其余部分的效力,其余部 分仍然有效。

中国现行法律法规条例中关于劳动保护的规定

中国现行法律法规条例中关于劳动保护的规定

中国现行法律法规条例中关于劳动保护的规定劳动保护是保障劳动者权益和维护劳动关系稳定的重要手段。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劳动保护,并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条例来规定劳动者的权益和劳动关系的规范。

下面将从工时制度、劳动安全、工资保障以及社会保险等方面介绍中国现行法律法规条例中关于劳动保护的规定。

一、工时制度中国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劳动者的工时制度,以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休息权益。

《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

同时,法律规定了法定休假制度,劳动者每周应当享受至少一天的休息日。

此外,在特殊行业和特殊岗位上工作的劳动者,还有更详细的工时规定。

二、劳动安全为维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中国法律法规对劳动安全提出了严格要求。

《安全生产法》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和设备,并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劳动安全事故的发生。

此外,根据不同行业和岗位的特点,还有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操作规范来指导劳动者的操作行为,确保劳动过程中的安全。

三、工资保障工资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体现,中国法律法规倡导按劳分配的原则,保障劳动者的工资待遇。

《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有权按照劳动合同约定获得工资报酬,并且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完整的工资,不得降低其工资,也不得拖欠或者延迟支付工资。

此外,法律还规定了加班加点工资的计算和支付等相关细则,以确保劳动者的工资权益。

四、社会保险为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权益,中国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

根据《社会保险法》,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同时,劳动者也需要按照相关规定缴纳个人的社会保险费。

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使劳动者在遭遇意外事故或退休时具备了一定的保障和福利。

总结而言,中国现行法律法规条例中关于劳动保护的规定十分重要和全面。

工时制度、劳动安全、工资保障以及社会保险等方面的规定,为维护劳动者的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和制度保障。

不同国家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的异同

不同国家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的异同

不同国家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的异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企业越来越多地跨国经营,雇佣来自不同国家的员工。

这要求人力资源管理者对不同国家的劳动合同法律制度有深入的了解。

本文将探讨几个主要国家的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的异同。

一、美国的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美国是一个典型的自由市场经济国家,其劳动合同法律制度以合同自由原则为基础。

在美国,劳动合同通常是由双方自愿签订的,政府干预较少。

美国的劳动法更侧重于保护员工的个人权利,如言论自由和隐私权。

然而,美国也存在一些强制性的法律规定,如最低工资、加班费和反歧视法。

二、德国的劳动合同法律制度德国的劳动合同法律制度则以集体合同为核心。

在德国,工会发挥着重要作用,集体合同覆盖率很高。

德国劳动法强调社会公正和员工参与,法律规定了员工在企业管理中的参与权。

此外,德国对工作时间和休假有严格的规定,保障员工的休息和休闲时间。

三、日本的劳动合同法律制度日本的劳动合同法律制度具有浓厚的东方特色,强调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和企业的社会责任。

日本劳动法规定了劳动基准,如最低工资、工时和休假。

同时,日本企业普遍实行终身雇佣制度,员工一旦进入企业,通常会一直工作到退休。

异同分析:相同点:1. 保护员工权益:无论是美国、德国还是日本,劳动合同法律制度都旨在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

2. 法律规定:各国都有关于最低工资、工时和休假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不同点:1. 合同自由度:美国的劳动合同自由度较高,而德国和日本则更注重集体合同和劳动基准。

2. 政府干预程度:美国政府对劳动合同的干预较少,而德国和日本政府的干预程度较高。

3. 员工参与度:德国劳动法强调员工参与企业管理,而日本企业则更注重员工对企业的忠诚。

结论:了解不同国家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的异同对于跨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至关重要。

企业应根据所在国家的法律制度,制定合适的劳动合同政策,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同时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跨国企业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不同国家的劳动法规定,以更好地应对国际市场带来的挑战。

劳动法律法规遵守制度

劳动法律法规遵守制度

劳动法律法规遵守制度一、目的和适用范围1.1 目的:为了规范企业内部劳动关系,保障员工权益,维护企业和员工的合法权益,订立本制度。

1.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公司全体员工,包含员工、管理人员以及临时工等各类劳动关系人员。

二、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2.1 基本原则2.1.1 敬重法律法规:全部员工必需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的劳动法律法规,敬重劳动者的权益,并切实履行雇主的义务。

2.1.2 公平合理:公司要求在劳动关系中实行公平、合理的原则,并以平等、公正、公开的态度对待员工。

2.1.3 优先保护弱势群体:公司尤其重视对特殊劳动人群(如未成年人、孕妇、残疾人等)的保护,并依据法律法规予以相应的特殊待遇。

2.2 工时和休息制度2.2.1 工时:公司严格遵守国家规定的工时制度,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不得违法加班和超时工作。

2.2.2 休息制度:公司依据国家和地方规定,保障员工的合法休假权益,定期布置员工休假,合理布置并保障员工的休息时间。

2.3 劳动酬劳制度2.3.1 工资支出:公司依据劳动合同和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定时足额支出员工工资,并确保合法合规。

2.3.2 工资调整:公司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经济情况,合理调整员工工资,并及时通知员工。

2.4 劳动安全和职业健康2.4.1 安全生产:公司严格遵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2.4.2 职业健康:公司关注员工的职业健康,依据国家规定实施职业病防护工作,供应必需的职业健康保护设施和培训。

2.5 女职工和特殊劳动者保护2.5.1 孕产假保护:公司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关于女职工孕产期间的休假、工资和保障政策,保护女职工合法权益。

2.5.2 未成年劳动者:公司严格遵守国家关于未成年劳动者的保护法律法规,确保未成年员工得到合法合理的保护和关怀。

2.6 福利待遇2.6.1 福利政策:公司依据国家规定和公司经济实力,合理订立福利政策,为员工供应合理的福利待遇。

劳动用工法律制度

劳动用工法律制度

第五节劳动用工法律制度劳动用工制度法律制度,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成立、变更、终止和解除劳动关系的一种劳动法律制度。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展,我国为标准劳动用工问题陆续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及与之配套的关于工作时刻、休息休假、工资、劳动爱惜等政策、法律、法规文件。

其中,2020年1月1日起实施的劳动合同法,是全面调整劳动合同关系的法律标准,在标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履行、解除、变更、终止、续订劳动合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劳动法与劳动合同法是一样法与专门法的关系,即劳动合同法有规定的,优先适用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没有规定的,适用劳动法。

一、劳动法概述(一)劳动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1.劳动法的概念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和与劳动关系紧密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标准的总和。

制定劳动法的目的是爱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护、进展和谐稳固的劳动关系,保护社会安宁,增进经济进展和社会进步。

2.劳动法调整的社会关系劳动法的要紧调整对象是劳动关系,但并非所有社会劳动关系均由劳动法调整,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是狭义的,一样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在实现劳动进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

其特点是:(1)劳动关系的当事人是特定的,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

(2)劳动关系是在实现劳动进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是职业劳动、集体劳动、工业劳动进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非个人劳动、农业劳动和家庭劳动关系。

(3)劳动关系具有人身、财产关系的属性。

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供劳动力,确实是将其人身在必然限度内交给用人单位支配,因此劳动关系具有人身属性。

劳动关系具有财产关系的属性,是指劳动者有偿提供劳动力,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由此缔结的社会关系具有财产关系的性质。

(4)劳动关系具有平等、从属关系的属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是通过现代契约形式——劳动合同确信的,两边当事人在成立变更或终止劳动关系时,依照平等、志愿、协商原那么进行,因此劳动关系具有平等关系的属性。

保障劳动者权的法律规定(3篇)

保障劳动者权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劳动者,是指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从事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的自然人。

第三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第四条国家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得侵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第五条劳动者依法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

劳动者有权依法参与企业的民主管理,对用人单位的经营管理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六条国家建立健全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加强对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的领导,依法查处侵害劳动者权益的行为。

第七条本法自年月日起施行。

第二章劳动合同第八条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依法签订。

第九条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一)劳动合同的名称;(二)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三)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身份证件号码;(四)劳动合同期限;(五)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六)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七)劳动报酬;(八)社会保险;(九)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十)劳动合同解除、终止的条件;(十一)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十二)双方约定的其他事项。

第十条劳动合同期限分为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

第十一条劳动合同期限不得超过三年。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约定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一)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二)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三)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续订劳动合同的。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第十二条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应当如实告知用人单位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情况。

我国劳动法的法律制度及其适用

我国劳动法的法律制度及其适用

我国劳动法的法律制度及其适用摘要:我国劳动法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一项重要法律,旨在维护劳动关系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本文拟以“我国劳动法的法律制度及其适用”为题,探讨我国劳动法的基本法律制度以及其具体适用情况,以期更好地加强我国劳动法的执行与完善。

关键词:我国劳动法、法律制度、适用正文:一、我国劳动法的基本法律制度我国劳动法的基本法律制度主要包括五大方面,即劳动关系的基本原则、劳动者的基本权利、雇主的基本义务、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以及行政处罚和刑事责任制度。

1、劳动关系的基本原则劳动关系的基本原则包括平等就业、平等报酬、平等机会、不歧视、合理工作时间和安全卫生。

这些原则是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基石,同时也是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基础。

2、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包括劳动条件的协商、安全保障、休息休假、社会保险、劳动报酬、教育培训等方面。

这些权利为劳动者提供了一系列保障,帮助其在工作中获得更好的待遇和条件。

3、雇主的基本义务雇主的基本义务包括保证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利益、提供合理的劳动条件和待遇、做好安全保障工作、按时支付劳动报酬等方面。

雇主的义务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维护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保障。

4、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是解决劳动关系纠纷的重要机制。

我国劳动法对于劳动争议处理系统做了全面明确的规定,劳动者和雇主可以通过劳动争议调解机构、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以及人民法院等多种途径解决劳动纠纷。

5、行政处罚和刑事责任制度针对劳动关系中的违法行为,我国劳动法制定了行政处罚和刑事责任制度。

这种制度为维护劳动法律的权威和严肃性,有效遏制了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二、我国劳动法的适用情况我国劳动法适用广泛,涉及到各行各业的劳动关系。

但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法律意识不够、监管不严等问题。

以下是一些实际案例,展现了我国劳动法的适用情况。

案例1:小明在某公司担任销售经理,由于身体原因无法按时完成每月目标,遭到公司处罚性辞退。

劳动法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法规

劳动法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法规

劳动法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法规劳动法是一种法规体系,旨在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和利益,确保他们在工作环境中得到公正的对待。

劳动法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工资、劳动时间、社会保险、劳动合同等内容。

下面将重点介绍一些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法规。

一、最低工资制度最低工资制度是一项基本的法定制度,旨在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经济权益。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必须支付劳动者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

最低工资标准由政府根据地区和行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并发布。

用人单位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工资,否则将面临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劳动法保护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手段之一。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并在合同中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劳动合同应包括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工资待遇、劳动保护、劳动纠纷解决等内容。

劳动合同的签订和执行,有利于确保劳动者的权益得到保护和实施。

三、工时和休假制度劳动法对工时和休假制度也有明确规定,旨在保护劳动者的劳动时间和休息休假权益。

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应保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合理安排工作时间,不得超过法定的工作时间或加班限制。

同时,劳动者享有休假权益,用人单位应根据法律规定给予带薪或者额外休假。

四、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旨在保障他们在工作期间和离退休后的利益。

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

用人单位必须按照法律规定向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用,并及时为劳动者提供相应的社会保险待遇。

五、就业歧视和非正当解雇劳动法禁止就业歧视和非正当解雇,保护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益和职业稳定。

用人单位不得以性别、年龄、民族、宗教等原因歧视、限制劳动者的就业机会。

同时,用人单位在解雇劳动者时必须依法程序,并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

总结:劳动法是为保护劳动者权益而制定的法规体系,通过最低工资制度、劳动合同、工时和休假制度、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就业歧视和非正当解雇等多个方面来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我国的劳动法律制度

我国的劳动法律制度

(一)我国的劳动法律制度我国《宪法》第4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

”劳动法的宗旨就是要保障劳动者劳动权的实现。

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颁布以来,我国劳动法律制度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对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利,维护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在一些企业里,劳动者权益被侵害的现象时常发生,影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因此,健全和完善劳动法律制度,是国家需要采取的紧迫之策,也是长远之策。

一、劳动法律制度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一)什么是劳动法律制度简单地说,劳动法律制度是规范劳动关系的法律制度。

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资本和技术是市场的三大基本要素,因而,调整劳动关系的劳动法律也就成为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法律制度。

具体而言,劳动法律制度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制度。

劳动关系是劳动法律制度调整的核心内容.所谓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

其基本内容是劳动者提供劳动,用人单位使用该劳动并支付工资。

从该意义上说,它是一种合同关系,具有合同之债的财产要素。

但与民法上债的关系不同的是,它还具有身份和社会公益的要素.劳动者必须亲自提供劳动而不能由他人代理;在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会形成从属关系,劳动者需服从用人单位的管理,因此,劳动者在提供劳动的同时,与用人单位也建立了身份关系。

由于劳动者是社会的大众,劳工问题也就成为基本的社会问题,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是否和谐,与社会大众的生活是否安定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劳动关系不应当仅仅看作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还应当着眼于整个社会的公益来看待.此外,劳动法律制度也调整一些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这些关系是附随于劳动关系发生的。

劳动合同法律制度

劳动合同法律制度

劳动合同法律制度劳动合同法律制度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缔结合同所必须遵守的法律规定。

在劳动关系中,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是由劳动合同来规定的。

劳动合同法律制度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制度,下面从法律的意义、劳动合同的基本要素、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雇主的权利与义务、劳动合同的订立、变更、终止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法律的意义劳动合同法律制度是国家制定的维护工人权益,保护用人单位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

它不仅具有明确合同双方权利与义务,也规定了违约责任和救济措施。

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的出现和实施,不仅为维护工人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也为用人单位提供了规范和约束性,维持了用人单位与工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二、劳动合同的基本要素(一)合同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即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的名称或姓名等基本情况。

(二)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说明劳动者从事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属于何种用工形式。

(三)工作时间和休息假期:包括劳动时间、休息时间、调休、带薪年休假等。

(四)劳动报酬: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福利及社会保险等。

(五)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包括安全防护、劳动卫生、劳动条件等。

三、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一)工作权:劳动者有选择职业和工作的自由,同时也有受保护的权利,不能因为人种、性别、宗教、年龄、婚姻等非工作原因被歧视。

(二)劳动报酬权:劳动者有权按照合同约定获得报酬,并要求用人单位及时足额支付。

(三)休息权:劳动者有休息权,不得强迫加班。

(四)安全保护:用人单位应该按照国家的安全规定为劳动者提供安全的劳动环境。

四、雇主的权利和义务(一)选择使用和解除劳动关系的自由(二)组织和管理劳动过程的权力(三)要求劳动者遵守劳动纪律和安全生产规定,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四)对劳动者的工作进行时间、质量、数量等方面进行必要的监督和指导。

(五)依法依约向劳动者支付工资和提供其他待遇。

关于劳动权益保护的主要法律规定

关于劳动权益保护的主要法律规定

关于劳动权益保护的主要法律规定
劳动权益保护是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旨在保障劳动者的权益
并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

下面是一些关于劳动权益保护的主要法律
规定:
1. 《劳动法》
- 《劳动法》是中国劳动法律体系的核心法律,对劳动者的权
益保护提供了基本法律保障。

该法规定了劳动合同的签订、劳动报酬、工时制度、工伤保险、劳动争议解决等方面的权益保护措施。

2. 《劳动合同法》
- 《劳动合同法》是在《劳动法》基础上制定的具体实施法律,对劳动合同的签订、履行及解除等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进一步保
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3. 劳动报酬保障
- 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保障是劳动权益保护的核心内容之一。

《劳动法》明确规定了劳动者应当按时、足额地支付工资的原则,
并对拖欠工资、未足额支付工资等行为进行了禁止和处罚。

4. 工时制度
- 为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合理休息,法律对工时制度进行
了限制和规范。

《劳动法》规定了常规工作时间、加班时间和休假
时间的安排,同时禁止超时工作和非法加班。

5. 工伤保险制度
- 工伤保险制度的建立旨在保障劳动者在工作期间因工作原因
遭受意外伤害或患职业病时的医疗保障和经济补偿。

根据《劳动法》和《工伤保险条例》,雇主和劳动者都有义务参加工伤保险。

总之,劳动权益保护是我国劳动法律制度的核心内容,通过相
关法律规定,旨在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并维护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以上列举的法律规定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还有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对于劳动权益保护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劳动法律制度的完善与调整

劳动法律制度的完善与调整

劳动法律制度的完善与调整在一个日新月异的社会背景下,劳动法律制度作为维护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法律保障,一直在不断完善与调整。

本文将从劳动合同制度、工时管理和社会保障等方面探讨劳动法律制度的变革与挑战。

劳动合同制度是劳动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期的劳动合同制度往往主要关注雇主与劳动者之间的权利义务,而对于劳动者的权益保护并不够充分。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日益复杂化,旧有的劳动合同制度显现出短板,调整的需求日益迫切。

在新的劳动合同制度中,应当加强对劳务派遣、临时工及特殊劳动力关系的监管,以确保劳动者的权益不受损害。

此外,对于跨区域跨行业的劳动关系,也需要建立起更加完善的协调机制,保证劳动法律制度的实施效果。

与此同时,工时管理也是劳动法律制度调整的重要领域。

过长的工时对劳动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也制约了员工的生活品质。

劳动法律制度的完善与调整应当重视工时硬性指标的设定和监督,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确保劳动者享有合理的工作时间和休假权益。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特殊工时制度(如弹性工时制和远程办公)的规范,以适应新兴行业和新的劳动方式。

合理的工时管理不仅是对劳动者权益的保障,也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保障是劳动法律制度完善与调整的重要方向之一。

社会保障的主要目的是提供对劳动者的基本生活保障,防范社会风险,增加社会和谐稳定。

然而,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是社会保障水平不平衡、覆盖范围不全和制度运行不够规范等。

劳动法律制度的调整应当以提高社会保障的覆盖率和水平为目标,加强对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的监管和管理。

在推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同时,还需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注重社会公平,避免社会保障制度的二元化发展。

面对全球化和技术进步带来的挑战,劳动法律制度调整的任务变得更加紧迫而复杂。

全球化的进程使得劳动者的流动性增加,跨国劳动关系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也愈发复杂。

劳动用工国家法规遵守制度

劳动用工国家法规遵守制度

劳动用工国家法规遵守制度1. 目的和适用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确保企业的用工行为符合国家劳动法律法规的要求,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良好的劳动关系。

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的全部员工和用工单位。

2. 法律法规遵守2.1 本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劳动关系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

2.2 本企业应建立健全劳动合同制度,确保与员工之间签订的劳动合同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并在签订后及时办理相应的备案手续。

2.3 本企业应依据国家相关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确保员工享有相应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

2.4 本企业应依照国家相关规定保障员工的劳动安全与健康,供应适合的劳动条件和必需的劳动保护。

2.5 本企业在进行员工招聘时,不得鄙视任何候选人,应遵守国家相关规定,确保招聘公平、公正。

2.6 本企业应全面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员工遵守职业道德,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乐观推行企业文化建设。

3. 劳动合同管理3.1 本企业应与每位员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并在劳动合同中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确保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3.2 本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劳动合同管理制度,包含合同签订、履行、解除等程序,并及时向劳动行政部门备案。

3.3 本企业应定期对劳动合同进行评估,确保合同内容与实际工作情况的全都性,并及时与员工协商更新劳动合同。

3.4 本企业应依照法律规定,履行提前通知或支出经济弥补等义务,解除劳动合同时应遵守法律法规的相关程序。

4. 用工条件保障4.1 本企业应配备适当数量的员工,不得以过低的用工标准或过高的工作强度等方式剥削员工。

4.2 本企业应供应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必需的工作设备,确保员工的劳动条件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4.3 本企业应向员工供应必需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机会,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和工作本领。

4.4 本企业应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工资支出制度,定时足额支出员工工资,并确保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5. 用工监管和纠纷解决5.1 本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用工行为的监管,定期进行内部自查,及时发现和矫正存在的问题。

劳动法律制度案例范文(3篇)

劳动法律制度案例范文(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降低成本,一些企业开始采取裁员、降薪等措施。

然而,这些措施往往引发劳动争议,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本文以某企业裁员事件为例,分析劳动法律制度在处理此类事件中的作用。

某企业成立于1990年,是一家集生产、销售、研发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

随着市场的变化,该企业在2018年面临严重的经营困难,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企业决定裁员。

然而,在裁员过程中,企业未能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导致企业与部分员工发生劳动争议。

二、案例分析1. 企业裁员行为违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进行经济性裁员,应当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经用人单位研究决定,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并依法支付经济补偿。

在本案中,某企业在未提前通知工会和职工的情况下,单方面决定裁员,违反了上述法律规定。

因此,企业的裁员行为是违法的。

2. 企业未依法支付经济补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在本案中,某企业在裁员过程中,未依法向被裁员工支付经济补偿。

这违反了上述法律规定,损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3. 劳动争议调解与仲裁在裁员事件发生后,部分被裁员工与企业发生劳动争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申请调解、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在本案中,被裁员工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后,依法进行了调解和仲裁。

最终,仲裁委员会判决企业向被裁员工支付经济补偿,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结论本案中,某企业因未依法进行裁员,导致与部分员工发生劳动争议。

劳动规章制度的法律规范

劳动规章制度的法律规范

劳动规章制度的法律规范一、总则为了规范劳动关系,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劳动秩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根据《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章制度。

二、劳动关系的建立1.招聘(1)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公开招聘,不得歧视任何劳动者,不得设置性别、年龄、民族、宗教信仰等歧视性要求。

(2)招聘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不得有利用劳动者的劳动力,违法组织或者介绍他人从事非法职业的情形。

(3)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说明工作性质、工作地点、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劳动报酬以及其他劳动条件,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2.劳动合同(1)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明确劳动双方的权利义务,规定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劳动报酬等内容。

(2)劳动合同的签订应当遵守法律规定,不得侵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得有变相违法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的行为。

(3)劳动合同应当依法保留劳动合同有效期内的原件,并向劳动者提供劳动合同复印件。

三、劳动制度1.工作时间(1)国家规定的工作时间标准为每日工作不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不超过44小时;加班工作应当依法支付加班工资。

(2)用人单位应当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安排,合理安排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不得强迫劳动者超时工作。

2.休息时间(1)劳动者在工作时间内有权享受休息时间,不得强迫劳动者取消休息时间。

(2)用人单位应当遵守国家法律规定,为劳动者提供带薪休息假期,不得侵犯劳动者的休息权利。

3.劳动报酬(1)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和国家法律规定,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

(2)用人单位不得拖欠、克扣或者减少劳动者的工资报酬,不得采取非法手段降低劳动者的工资报酬。

4.劳动安全保障(1)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做好防护措施,确保劳动者的安全健康。

(2)劳动者应当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得违反安全管理规定,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四、劳动纪律1.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的劳动纪律,加强对劳动者的教育管理,促进劳动秩序的维护。

劳动法律规定

劳动法律规定

劳动法律规定劳动法是保护劳动者权益、调整用人关系、维护劳动和谐的重要法律法规。

在现代社会中,劳动法律规定了雇佣关系、劳动合同、工资支付、工时安排、劳动保护等各方面的法律要求。

本文将对劳动法律规定进行详细探讨。

一、劳动关系的确立劳动关系是雇主与员工之间的法律关系,它的确立需要遵守一系列的劳动法律规定。

首先是劳动合同的签订。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雇主和员工之间必须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劳动合同应包含工作期限、工资待遇、工作内容、劳动条件等重要条款,确保双方的权益得到保障。

此外,劳动法规定了劳动关系中的试用期制度。

在试用期内,员工和雇主都有权利进行合同解除,以便双方更好地了解对方的工作能力和适应能力。

二、工资支付工资是劳动者劳动所得的直接表现,而工资支付则需遵守劳动法的相关规定。

根据法律规定,雇主必须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并提供工资结算证明。

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支付,不得以实物或其他形式替代。

此外,劳动法还规定了最低工资标准。

雇主必须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工资,确保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三、工时安排工时安排是劳动法对劳动者工作时间的限制和规定。

劳动法规定了标准工作时间和加班工作的相关要求。

一般而言,标准工作时间应不超过每日八小时,每周四十小时。

超过标准工作时间的工作被认定为加班工作,雇主需要按法定要求进行加班工资的支付。

此外,劳动法还规定了劳动者的休息时间和休假制度。

劳动者有权享受每天的休息时间,每周至少有一天的休假,并享受法定节假日的放假待遇。

雇主需要合理安排工作时间,保障劳动者的休息和休假权益。

四、劳动保护劳动保护是劳动法律规定的核心内容之一,旨在保障劳动者的人身权益和劳动条件。

劳动法规定了对劳动者的安全防护、劳动卫生、劳动保险等方面的要求。

首先是安全防护。

雇主必须建立健全的劳动保护制度,提供安全的工作场所和设备,保障劳动者的人身安全。

其次是劳动卫生。

雇主需要提供良好的劳动环境,防止劳动者受到有害因素的伤害,如噪音、尘土等。

劳动法律监督工作制度

劳动法律监督工作制度

劳动法律监督工作制度劳动法律监督工作制度在快速变化和不断变革的今天,制度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制度是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

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制定制度吗?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劳动法律监督工作制度,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劳动法律监督工作制度 1为保障和规范工会对劳动法律、法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根据《工会法》和《劳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是指工会依法对劳动法律、法规执行情况进行的有组织的群众监督。

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的职责是对本公司遵守国家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

在公司开展日常的监督检查活动。

工会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下列情况进行监督:1、执行就业规定的情况;2、履行集体合同的情况;3、执行国家有关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劳动合同规定情况;4、执行工作时间、休息休假规定的'情况;5、执行工资支付形式和发放时间、加班工资、最低工资标准等有关工资报酬规定的情况;6、执行劳动保护、劳动安全卫生、职工伤亡事故和职业病防治及危害处理规定的情况;7、执行女职工、未成年工和残疾职工特殊保护规定的情况;8、执行职工养老、医疗、意外伤害、生育等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情况的规定;9、执行职业、技能培训和考核规定的情况;10、其他执行劳动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况。

第二条委员会职责1、接受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的委派,对公司各用人单位执行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调查;2、对公司各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向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提出意见和建议;3、对劳动者与公司各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可以进行调解。

职工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的,应当给予帮助;4、对公司各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拒不改正的,向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报告,并提出处理建议;5、宣传劳动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

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制度

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制度

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制度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制度,是指工会作为劳动者的代表组织,通过与雇主协商、参与立法和执法等手段,对劳动法律的执行进行监督和维权的一种机制。

它对于维护劳动者的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制度的意义、实施方式和问题及解决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

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制度的意义在于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劳动合同解除、工资拖欠、工时超标、职业安全与健康等问题。

工会通过劳动法律监督,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违法行为,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此外,劳动法律监督可以促进劳资双方的平等协商和沟通,维护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制度的实施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工会可以通过参与立法过程,对相关法律进行监督和建议修改。

其次,工会可以协助劳动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与雇主进行协商谈判,调解劳资纠纷。

第三,工会可以参与劳动法律的执行和执法监督,对违法行为进行举报和检举。

然而,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制度在实施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工会组织在一些企业中存在薄弱,使得劳动法律监督力量不足。

其次,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对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制度重视程度不够,对侵害劳动者权益的行为处置不力。

此外,工会在劳动法律监督中还存在一些制度和渠道上的问题,造成工会监督无法有效进行。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制度。

首先,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工会组织的培训和支持,提升工会的监督能力。

其次,加强地方政府对工会组织的引导和支持,提高工会在劳动法律监督中的发言权和地位。

此外,建立健全的信息渠道和举报机制,方便劳动者向工会提供信息和反映问题。

最后,加强对劳动法律执行情况的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综上所述,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制度对于保障劳动者的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加强工会的监督能力、提高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以及建立健全的信息渠道和举报机制等措施,可以进一步完善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制度,更好地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劳动法规章制度

劳动法规章制度

劳动法规章制度劳动法规章制度是国家和企事业单位为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和维护劳动秩序制定的一系列法规和规章制度。

劳动法规章制度的实施对于规范劳动市场、维护劳动者权益、促进经济稳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着重介绍我国劳动法规章制度。

一、基本劳动法律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是我国的基本法律,旨在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规范劳动关系的行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该劳动法对于劳动合同的签订、工资支付、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保护和劳动争议处理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劳动关系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重要里程碑,它从法律层面上确认了劳动合同的权利和义务,规范了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和解除等方面的行为。

精神。

二、劳动保护法律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是我国的一项安全生产专门法律,旨在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

该法律规定了安全生产的目标和要求,强化了企业和个人的安全生产责任,对于预防和减少事故、保障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旨在保护职工的工作环境和健康权益,规定了职业病的预防和治疗措施,设置了职业病防治机构,明确了企业和个人的职业病防治责任,对于改善工作环境、减少职业病发病率有着重要作用。

三、劳动调解仲裁法律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旨在处理和解决劳动纠纷,促进和谐用工关系。

该法规定了劳动争议调解与仲裁的组织和程序,规定了职工提出申请、调解、仲裁和执行等要求,同时对仲裁裁决作出了明确规定。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体劳动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体劳动者权益保护法》是我国的一项专门保护个体劳动者的法律,规定了个体劳动者的劳动保护条款。

该法保障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权利,强制要求雇主向个体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用,如养老、医疗、工伤和失业等,从而提高个体劳动者的保障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我国劳动法的适用范围
【案例讨论】李某是张家口地区农民来京打工。 1997年三月被一家个体餐馆招录为搬运工,双 方为签订劳动合同,只约定每月工资为700元, 发证伤亡事故餐馆一概不负责任。 一日,李某在搬运货物时被重物压伤,李某要求 餐馆承担医药费、营养费等工伤赔偿责任,但餐 馆老板拒绝,称双方没有劳动合同,李某是农民, 不能适用劳动法并将李某解雇。后李某申请仲裁 问:是否适用我国劳动法的相关规定?
实践中,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 约定不明的如何处理?
• 若是因约定不明导致争议,用人单位与 劳动者可以重新协商;协商不成的,适 用集体合同规定
• 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按规定劳 动报酬的,实行同工同酬
• 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劳动 条件等标准的,适用国家有关规定
(二)劳动合同的任意条款
• (1)试用期条款 • (2)违约金条款 涉及培训的情形 涉及保密的情形 (3)禁止同业竞争条款——保守商业秘 密条款
《劳动法》第2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 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 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 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主要内容
• 劳动者的主要权利和义务;
• 劳动就业方针政策及录用职工的规定; 劳动合同的订立、变更与解除程序的规 定; • 集体合同的签订与执行办法; • 工作时间与休息时间制度; • 劳动报酬制度; • 劳动卫生和安全技术规程等。
• 其特点是镇压工人运动和剥夺劳动者的权利。
二战后劳动法的发展
• 60、70年代,在工人运动的压力下,根据新的 政治经济状况,相继颁布了一些改善工人劳动条 件的新法律。劳动法从总体上得到了发展。
• 法国颁布了关于改善劳动条件、实现男女同工同 酬、限制在劳动方面的种族歧视的法律; 1976年,日本重新修订了《劳动标准法》以及 制定了关于最低工资、劳动安全与卫生、职业培 训、女工保护等方面的法律。
(二)劳动合同的种类
• 1、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 的劳动合同、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 劳动合同 • 2、全日制用工劳动合同、非全日制用工 劳动合同、劳务派遣用工劳动合同 • 3、书面劳动合同与口头劳动合同 • 4、录用合同、聘用合同、借用合同
• 二、劳动合同的订立
• • • • • • (一)订立原则 1、合法原则 2、公平原则 3、平等自愿原则 4、协商一致原则 5、诚实信用原则
• 1889年7月,由恩格斯领导的第二国际在 巴黎举行代表大会。会议通过决议规定 1890年5月1日国际劳动者举行游行,并 决定把5月1日这一天定为国际劳动节。
劳动立法产生与发展
• 专门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起源于资本主 义,尤其是十八世纪产业革命 • 现代劳动立法的开端是1802年英国《学 徒健康与道德法》 • 前苏联在1918年通过了第一部《苏维埃 劳动法典》
劳动者的权利
• 1、平等就业 • 2、选择职业 • 3、取得劳动报酬 • 4、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 • 5、休息 • 6、享有社会保险和福利
劳动者的义务
• 1.完成劳动任务——最基本的义务 • 2.提高职业技能 • 3.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 • 4.遵守劳动纪律 • 5.遵守职业道德
(二)用人单位
• 主要特点: • (1)主体特定 • (2)劳动合同具有从属性 • (3)法定性,强行性规范比 较多
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
• 劳务合同是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 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提供劳务内容而 签订的协议 • 两者区别: • 1、法律性质不同 • 2、合同主体 • 3、合同履行阶段主体双方地位不同 • 4、合同内容不同 • 5、确定报酬原则不同
四、劳动合同的效力
(一)劳动合同的的生效
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签订劳动合同之日,劳动合同就产生 法律效力 有效条件:主体、意思表示、协商、合法 双方当事人约定需要鉴证的或公证方可生效的劳动合同,其生效 的时间从鉴证或公证之日
(二)劳动合同的无效
• 1、无效的情形 • 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 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 劳动合同的
• (二)订立形式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与劳动者建立劳 动关系,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 劳动合同 •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 合同的, 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 立书面劳动合同
•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但不 满1年内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的, 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2倍工资
• 实体法和程序法统一
劳动法的渊源
• 《劳动法》1995年1月1日正式生效,
• 《劳动合同法》2008年1月1日实施,并 于2012年12月28日通过了关于修改的决 定 •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2008年5月1日 实施。
《劳动合同法》修正
• • • • • • • • 用人单位有自主权,劳动者可自主选择 一月内不签订合同,赔劳动者两倍工资 签订无固定期合同,出法定事由仍解除 合同期时间有长短,续签两次为无固定 解聘要给经济补偿,辞职履行告知义务 违约金限两种情况,试用期限约定一次 劳务派遣同工同酬,实施岗位有“三性” 主张和解
劳动法律制度
劳动节的由来
• 国际劳动节又称“五一国际劳动节”、“国际示 威游行日” ,它是全世界劳动人民共同拥有的 节日。 •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作出决定, 将5月1日确定为劳动节。
• 1866年,第一国际日内瓦会议提出八小 时工作制的口号。1886年5月1日,以美 国芝加哥为中心,在美国举行了约35万人 参加的大规模罢工和示威游行,示威者要 求改善劳动条件,实行八小时工作制。
• 《劳动法》与《劳动合同法》,是前法 与后法,旧法与新法的关系,按照《立 法法》“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劳动 法》与《劳动合同法》不一致的地方, 以《劳动合同法》为准; • 《劳动合同法》没有规定而《劳动法》 有规定的,则适用《劳动法》的相关规 定。
• • • • • •
宪法中有关劳动领域事务的规定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劳动法律 国务院制定的劳动行政法规 国务院所属各部委制定的劳动规章 地方劳动法规和劳动规章 我国批准的国际劳工公约
第二节 劳动合同法
• 一、劳动合同的概念和种类 • (一)劳动合同 •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依 法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 的书面协议
【案例讨论】
1997年2月,医院雇佣罗某为保洁员工, 双方签订了卫生保洁合同,协议期限 约定为一年,并且要求罗某每天早晚 各打扫卫生1次,每月由医院支付报酬 4百元,以后卫生保洁合同一年一签。 罗某与医院均按保洁合同履行了相应 义务。在协议履行期间,罗某从未参 加过医院组织的任何活动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订立有以 下几种情形
1、协商订立 2、法定强制订立 3、法定的推定签订——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 起超过1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 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 动合同
没有订立书面合同如何证 明劳动关系的存在?
• 工资支付凭证或者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 、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 一、劳动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 (一)劳动法的概念 • 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 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 总和 • 劳动法是以劳动者利益保护为宗旨, 融实体法与程序法为一体的独立的法律 部门
基本特点
• 基本价值取向是侧重保护劳动者
• 强制性规范与任意性规范相结合,以强 制性规范为主
• 2002年3月,医院通知罗某不在为医院 打扫卫生。罗某即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 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医院支付解除劳 动合同的经济补偿。
•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以不属于受理范围 而驳回了罗某的申请。罗某不符,又于 2002年12月初以该医院为被告诉至法院 要求被告支付经济补偿金3000元及额外 经济补偿金1000元 • 问:法院会支持罗某的诉讼请求吗
试用期条款
• 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 得超过一个月;
• 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 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 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 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 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 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 期限。
• 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 者权利的
•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
2、劳动合同无效的确认

劳动合同的 无效由劳动仲 裁委员会或者 人民法院确认
3、劳动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
• 撤销劳动合同 • 修正劳动合同 • 赔偿损失
五、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二)调整对象
• 1、劳动关系,即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 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
• 2、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 ,如劳动力管理关系,劳动者的社会保 险关系,劳动争议处理过程中所发生的 社会关系
二、劳动法基本原则
• 1、劳动既是权利又是义务的原则 • 2、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原则 • 3、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原则
四、劳动法律关系
• 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据 劳动法律规范,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形成 的权利义务关系、 • 是受国家劳动法律规范、调整和保护的 劳动关系,是国家干预劳动关系的结果
(一)劳动者 1、劳动者的定义和最低就业年龄 “劳动者”具体指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劳动 能力,以从事某种社会劳动获得收入为主要 生活来源,依据法律或合同的规定,在用人 单位的管理下从事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的自 然人(中外自然人)。 最低就业年龄 2、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 用人单位—— • 用人单位是指具有用人权利能力 和用人行为能力,运用劳动力组织生 产劳动,且向劳动者支付工资等劳动 报酬的单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