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美国互联网泡沫经济
美国网络泡沫的破灭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顾纪瑞:美国网络泡沫的旋灭度其对中国的影响1007一1369(2002)03—0018_—03美国网络泡沫的破灭及其对中国的影响顾纪瑞[内容提要]文章描述了美国网络产业泡沫破灭的现状,分析了网络产业兴衰的直接原因.美国网络泡沫的破灭对中国的影响,认为在挤掉泡沫后,美国网络产业走势良好。
[关键词]网络泡沫网络经济互联网进人新年,美国一家媒体公布了<回顾2001年美国十大经济事件),其中第五件是“网络经济的神话终于在2001年破灭”。
网络产业,国际上通称rr产业,台湾、香港称资讯产业,国内称信息产业。
所谓“网络经济的神话”,是指前几年美国股市借高科技工业的迅速发展而高涨,许多网络公司纷纷上市,靠发行初始股赚到巨额利润,纳斯达克指数不到二年时间,从2000点猛涨到5000点。
自2000年上半年起,纳指下泄,又回到2000点左右。
当股市的泡沫破灭后,巨额财富蒸发掉丁,专家估计在2001年内,就有3万亿美元从纽约科技股中消失。
这一年,网络公司倒闭537家,裁员lO.1万人。
所谓网络公司“亏损也照样发展”、“新经济改变了经济规律”的幻影也随之破灭。
但是,如果综观全局,就会发现事情比较复杂。
破灭的泡沫是股市上的网站公司和还未上市的小公司,风险投资转移了,rr产品的销售额是下降了,但网络经济包括半导体、电脑、基础设施、软件等产业。
其基本面没有受到大的损伤,微软、英特尔、mM等大企业照样盈利,股价上升,新技术在推广应用,新产品不断问世,网上购物量在上升。
网页和网民继续增加。
网络经济暂时走下坡路,不过是高科技条件下资本投资周期性低谷引发的一轮波动罢了。
在美国,rr产业通过兼并、裁员、减少进口等办法。
即将走出低谷,并已迅速将这场危机部分地转嫁到亚洲。
收稿日期:2毗.01.”作者简介:羼纪瑞,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210013。
一18一中国计算机硬件的产量已占世界的l/3,不可避免地将受到这轮波动的影响,因此值得加以关注。
美国互联网泡沫对中国的警示
美国互联网泡沫对中国的警示摘要:最近随着“互联网+”、“P2P”、“O2O”等概念的兴起,互联网行业异军突起,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助力。
但是“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20世纪末期美国的互联网泡沫阴云刚刚散去不久。
那一次危机时刻提醒着我们,新兴的行业开始发展时,人们具有一种盲从的行为,其价值很难被正确估计,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调整之后,其真正的价值才会在不断的试错之后才会被准确估量。
美国的互联网泡沫事件对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具有警示作用,中国互联网行业应以此为戒,避免相同的惨剧再次上演关键词:互联网;泡沫经济;非理性“泡沫”指的是一种现象,即虚拟资产的价格长期持续上升,导致其价值远远大于固定资产等实物资产的现象。
股市泡沫的产生会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金融市场运行紊乱和危害国家经济安全等。
一直以来,股市泡沫都在考验着各国的资本市场。
几次严重的股市泡沫对世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美国的互联网泡沫就是一个重要的案例2001年爆发的美国互联网泡沫,给美国甚至世界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在经历了石油危机之后,1991年3月美国经济步入复苏,进入了十年发展的黄金期,直到2000年6月,美国经济持续增长110个月之久。
这段时间,被人们称为“新经济”。
“新经济”的主要成因在于:信息革命和金融全球化。
高科技网络股票成为了当时的“宠儿”。
IT股和网络股的热潮使纳斯达克指数从322.9点狂飙至5132.52点,涨幅超过14倍史无前例的高速增长必然是非理性的产物,互联网创造了神话的同时,催生了巨大的经济泡沫。
当理性回归时,人们发现互联网企业的盈利率无法支撑其超高的价位,于是泡沫破裂了,股市开始了恐怖的暴跌。
2001年4月4日,纳斯达克指数暴跌至1638.80点,总市值从6.7万亿美元蒸发至3.16万亿美元,3.54万亿美元不翼而飞。
泡沫破裂的后果是大量企业破产,失业率激增,投资大量下降,经济陷入衰退的边缘很明显,美国的互联网泡沫属于一种非理性的泡沫经济。
美国互联网泡沫成因浅析及启示
美国互联网泡沫成因浅析及启示贾雪峰①摘要: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纳斯达克市场掀起了一股以互联网产业引领的投资热潮,与“大萧条”和“次贷危机”并称美国股市三大泡沫。
当前正值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在政府债务高企、财政压力明显的背景下,借助资本市场推动经济发展尤为重要。
本文从宏观经济、产业发展和资本市场三个角度分析互联网泡沫形成的经济环境,旨在通过研究美国资本市场发展中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为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特别是避免股市泡沫以启示。
一、互联网泡沫始末上世纪90年代末,美国纳斯达克(NASDAQ)市场掀起了一股波澜壮阔的投资热潮,纳斯达克综合指数(NASDAQ Composite Index,以下简称“纳综指”)从1998年10月8日的1419点上涨至2000年3月10日的5049点,涨幅达256%,其中亚马逊(Amazon)、eBay等热门股上涨了数十倍。
同期,美国标准普尔500综合指数(S&P 500 Composite Index)和道琼斯①本文在研究院马险峰副院长指导下完成。
综合65股平均指数(Dow Jones Composite 65 Stock Average)仅分别上涨了45%和14%。
图1 美国主要股票指数走势数据来源:汤森路透,中证金融研究院整理但是,自2000年1月起,原本被追捧的互联网股票突然被大量抛售,并最终引发了整个纳斯达克市场的崩溃。
纳综指在2000年3月10日触顶后回调,2001年9月21日跌至1423点,跌幅达72%。
2002年10月9日,纳综指报收1114点,较历史高点下跌了近78%。
这期间,亏损、退市、甚至破产的上市公司不胜枚举。
从行业板块来看,此次股市暴涨暴跌的驱动力主要来自以计算机软硬件和电信为代表的互联网产业。
1998年10月8日至2000年3月10日,纳斯达克计算机指数和电信指数分别上涨了322%和296%,位居行业指数涨幅榜第二、第三位。
互联网泡沫经济现象分析报告
互联网泡沫经济现象分析报告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泡沫经济现象也逐渐显现出来。
本报告旨在对互联网泡沫经济现象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影响和应对之策。
一、互联网泡沫经济现象的背景互联网泡沫经济现象在特定时间和环境下出现,主要由以下因素引起:1. 技术变革的引领:互联网的发展引起了一系列技术创新,推动了许多新兴产业的崛起。
2. 投资热潮的兴起:由于对互联网的憧憬和追逐,大量投资涌入互联网行业,推高了相关企业的市值。
3. 媒体宣传的推波助澜:媒体不断渲染互联网行业的光鲜形象和高回报率,引导了更多人投资于该行业。
二、互联网泡沫经济现象的特点互联网泡沫经济现象具有以下特点:1. 估值虚高:互联网企业由于投资者的炒作和预期,其市场估值高企,远超其实际价值。
2. 创业浪潮:互联网泡沫经济现象下,创业者迅速涌现,传统行业和新兴企业都投身互联网行业。
3. 资金链紧张:投资者过度乐观的预期导致资金大量流入互联网企业,而很多企业却无法持续盈利。
4. 大量的投资并购:由于投资者对互联网行业的好处看好,大量投资并购活动展开,加剧了市场的不稳定性。
三、互联网泡沫经济现象引发的问题互联网泡沫经济现象带来了一系列问题:1. 资产泡沫破灭:投资估值虚高的互联网企业沦为“空中楼阁”,市值暴跌,投资者遭受巨大损失。
2. 就业危机:互联网泡沫经济的破灭导致许多企业破产或倒闭,造成大量失业。
3. 经济不稳定:互联网泡沫经济的破灭会导致金融系统和整个宏观经济出现动荡,给整个经济体系带来风险。
4. 投资热情降低:一旦投资者经历了互联网泡沫的破裂,他们可能对这个领域的投资兴趣减弱,进一步造成互联网产业的萎缩。
四、应对互联网泡沫经济现象的策略为了避免互联网泡沫经济现象的发展,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加强监管:政府应该加强对互联网行业的监管力度,防范资金的过度流入和估值虚高的情况。
2. 风险防范:投资者应该审慎评估互联网企业的价值,避免盲目追逐热门概念和夸张的宣传。
网络泡沫
互聯網泡沫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互聯網泡沫(又稱科網泡沫或dot-com泡沫)指自1995年至2001年間的投机泡沫,在歐美及亞洲多個國家的股票市場中,與科技及新興的互聯網相關企業股價高速上升的事件,在2000年3月10日NASDAQ指数到达5132.52的最高点时到达顶峰。
在此期间,西方国家的股票市场看到了其市值在互联网板块及相关领域带动下的快速增长。
这一时期的标志是成立了一群大部分最终投资失败的,通常被称为“.COM”的互联网公司。
股价的飙升和买家炒作的结合,以及風險投資的广泛利用,创造了一个温床,使得这些企业摒弃了标准的商业模式,突破(传统模式的)底线,转而关注于如何增加市场份额。
目录n1 泡沫出现前n2 泡沫的滋長n3 股價騰飛n4 挥霍无度n5 泡沫消退n6 餘波n7 著名dot-com公司列表n8 參看n9 參考文献n10 外部連結泡沫出现前1994年,Mosaic瀏覽器及World Wide Web的出現,令互聯網開始引起公眾注意。
1996年,對大部份美國的上市公司而言,一個公開的網站已成為必需品。
初期人們只看見互聯網具有免費出版及即時世界性資訊等特性,但逐漸人們開始適應了網上的雙向通訊,並開啟了以互聯網為媒介的直接商務(電子商務)及全球性的即時群組通訊。
這些概念迷住了不少年輕的人才,他們認為這種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新商業模式將會興起,並期望成為首批以新模式賺到錢的人。
這種可以低價在短時間接觸世界各地數以百萬計人士、向他們銷售及通訊的技術,令傳統商業信條包括廣告業、郵購銷售、顧客關係管理等因而改變。
互聯網成為一種新的最佳媒介,它可以即時把買家與賣家、宣傳商與顧客以低成本聯繫起來。
互聯網帶來了各種在數年前仍然不可能的新商業模式,並引來風險基金的投資。
在泡沫形成的初期,3個主要科技行業因此而得益,包括互聯網網絡基建(如WorldCom [2]),互聯網工具軟件(如Netscape,1995年12月首次公開招股[3]),及入門網站(如雅虎,1996年4月首次公開招股[4])。
商业银行经营学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题举例:1、美国次贷危机当美国经济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和2001年“9·11"事件的双重打击下呈现衰退危险时,美国政府为挽救经济采取低利率和减税等一系列措施。
这些措施使大量资金涌入沉寂10年的房地产市场.随着资金的不断涌入,房地产价格一路攀升。
不少投资人通过贷款购买第二套甚至第三套房产,同时大批没有偿还能力的贷款者和有不良还款记录者也向银行申请次级按揭贷款以购买房产.房价的高涨使银行对发放贷款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
“创新”包括:购房无须提供首付,可从银行获得全部资金;贷款的前几年只偿还利息,不用偿还本金;对借款人不做信用审核;利率浮动。
当银行手中持有大量未来可能违约的按揭贷款时,银行则将这些不良按揭贷款打包出售,再由华尔街投行将其证券化,包括设计成诱人的金融衍生品出售给全球投资者。
然而从2006年年底开始,由于美国房产价格下跌,很多借款人无力偿还债务,致使次贷危机爆发。
试分析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
2、案例: 某商业银行的利率敏感性分析资料:利率敏感性分析表单位:百万元根据以上某商业银行的利率敏感性分析资料:(1)计算期间缺口。
(2)在未来一年中,市场利率如何变化对该行有利?(3)如果预测未来利率将出现相反变化,该行应如何避险?(1)0~1月:3169-3701。
3=—532。
31~3月:952.6—1211=-258.43~6月:1317。
3—1270.2=47。
16~12月:1596。
3—1992.4=—396.1(2)1~3月内,利率下跌。
3~6月内,利率上涨。
6~12月内,利率下跌(3)在1~3月内,营造正缺口;3~6月内,营造负缺口;6~12月内,营造正缺口。
3、案例:美国的货币中心银行增资以抵御坏债带来的风险1982年,世界经济的衰退导致发展中国家出口猛烈下降,进而致使其偿债发生困难.美国银行持有的第三世界的债务超过了1000亿美元,债务国大多数是拉丁美洲国家,特别是巴西和墨西哥。
美国“互联网自由”战略的解读与批判
第四,“互联网自由”要靠政府、媒体、高科技公司和非政府组织联手推动。“互联网自由”战略既具有政治属性,又具有技术属性,其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政界、技术界、实业界和非政府组织的高效协作。为此,美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加大投资力度,在2011年出资2000万美元的基础上,计划在2012年追加2500万美元,用以推动全球互联网自由。二是加速建立相关机制,扩大实施中的“公民社会2.0倡议”项目的影响和作用范围,在国务院设立专门负责推进“互联网自由”和网络安全的网络事务协调员办公室,加紧制定网络空间战略,并制定详尽路线图。三是加强海外扶植,研发网络新技术,继续为“处于互联网压制环境中的人们提供帮助,使他们避开过滤机制”,同时推出更多语言版本的社交网络平台,确保美国“能够随时通过尚未被有关政府封锁的联网渠道与人民进行实时、双向的对话”,帮助他们实现自由与民主。
第二,“互联网自由”面临的主要威胁是来自各国政府的审查。既然将“互联网自由”定义为一种普遍的权利,那么它的威胁来源是什么呢?希拉里在讲话中毫不犹豫地将矛头指向了政府审查。“公民和政府使用互联网的方式反映了互联技术的力量——它一方面加速了政治、社会和经济变革,另一方面又成为扼杀或压制这一变革的手段”,并强调“为互联网自由设置了障碍的政府,不管是技术过滤、审查制度或是对那些网上行使言论和集会自由权利的人进行攻击,终会发现自己是作茧自缚”。在希拉里看来,政治审查和限制手段的应用,为互联网的发展设置了“虚拟的墙壁”,构成了一道新的“信息帷幕”。
美国“互联网自由”战略的解读与批判
/mt/content/2011-03/29/content_5699912.htm
天山网 2011年03月29日 11:51:11 我来说两句
“谷歌事件”发生后,希拉里就公开表示“美国政府敦促中国就迫使谷歌公司宣布撤出中国的网络攻击事件展开彻底调查”,并希望“中国方面确保调查和调查结果的透明度”。此后,又多次借互联网自由问题对中国横加指责。在“互联网自由”战略的两次讲话中,希拉里更是数次提到中国,声称“互联网已经成为中国取得巨大进步的源泉之一,但是限制自由获取信息或侵犯互联网用户基本权利将使其面临与下一个世纪的进步相隔绝的风险”,并且明确提出要推出中文界面的移动社交网络,投入巨资研发针对中国的“翻墙”技术和工具。
国外泡沫经济形成机理及对中国经济启示
国外泡沫经济形成机理及对中国经济启示摘要:通过梳理主要泡沫经济发展史,发现国外泡沫经济的形成机理如下:在较好的宏观经济状况之下,首先是泛滥的货币,再加上宽松货币政策的刺激,金融自由化的诱发效应,过度的金融创新,投机者的“动物精神”,政府监管缺位,以及以上因素之间的相互强化,最后导致泡沫经济难以避免。
得出了对中国经济的若干启示。
关键词:泡沫经济;货币;金融自由化;金融创新;动物精神在一些人看来,泡沫经济似乎只是日本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那轮著名的泡沫经济的代名词。
但是,从17世纪以来,人类已经历过多轮泡沫经济过程。
最早的泡沫经济的经典案例是西方金融史早期的三大泡沫事件,它们分别是17世纪30年代的荷兰郁金香风潮、18世纪20年代几乎同时破灭的法国密西西比泡沫和英国南海泡沫。
南海泡沫破灭之后,直至20世纪20年代末大萧条“突然”来袭,西方主要国家在长达200年的时间内基本上没有再出现严重的泡沫事件——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历史上严重的泡沫经济破灭所造成的深远影响。
①到了20世纪80年代,泡沫经济的幽灵卷土重来,包括日本、美国和挪威、瑞典、芬兰等欧洲国家在内的发达国家②,以及墨西哥、阿根廷、泰国、印度尼西亚在内的发展中国家,都曾在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出现过泡沫经济进程,仅其具体称谓、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有异。
最近国内外都出现了探讨中国是否存在泡沫经济进程及其崩溃可能性的文章。
本文将在重点探讨泡沫经济形成机理的基础上,解释可供中国经济借鉴之处。
一、泡沫与泡沫经济之界定虽然“泡沫”一词已经被用滥,但“泡沫”自身并非模糊的概念,至少在形式上具有明确的定义。
一般将“泡沫”视为现实资产价格中实体经济不能说明的部分(野口悠纪雄,2005)。
或者说,“泡沫”是指资产价格超出其基础决定因素的过度上涨(瞿强,2001)。
然而,泡沫的真正麻烦在于,只有等到泡沫开始崩溃的时候,大多数的人才能认识到泡沫的存在——无论什么时代都是如此(野口悠纪雄,2005)。
20世纪末期以来美国经济繁荣与泡沫的思考
20世纪末期以来美国经济繁荣与泡沫的思考2005年01月27日中国宏观经济信息网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经历了90.8—91.3的短暂衰退后,进入全面高速增长时期。
这轮高增长长达115个月,在此期间低失业率与低通货膨胀率同时并存,也打破了美国趋势经济增长率不超过2.5%的公认准则。
90年代中后期,美国股票指数大幅攀升,经济强劲增长。
然而2000年3月股市突然逆转,Nasdaq和DowJones股指纷纷巨幅下挫,快速增长的美国经济随之被拖入萧条状态。
美国经济维持了近10年的高增长,令人瞩目.然而,毋庸讳言,这轮由新技术引发的高增长伴随着股票价格泡沫的形成与急剧膨胀。
随着泡沫的破裂,如今美国经济已逐渐趋于理性。
美国这轮经济波动固然有其自身规律在起作用,但是股票价格泡沫不能不说对经济波动也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因此探究这轮由新技术冲击引起的高增长以及泡沫的形成、破裂与经济波动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技术冲击、生产率的提高是经济持续繁荣之原动力大多数现代经济周期理论有一种共识,即一个经济系统存在一个相对平滑的增长过程。
由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开创的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周期是沿着索洛的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经济增长长期趋势发生的产量变动,由实际供给因素引起的随机变化是宏观经济波动模型的核心,此理论的研究者不否认某些需求因素可以引起经济波动,但是他们认为技术冲击是经济波动的主要源泉,同时把“索洛剩余”的估计值作为对技术进步的测度指标。
在一项研究中,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发现,战后美国产量方差大约70%可以由“索洛剩余”的变差解释。
他们认为要素生产率的随机波动由技术变化率较大的随机变动引起,而经济波动依赖于扩散机制,通过跨时劳动替代对外来冲击进行反应,从而形成经济波动。
如果技术改变给生产力增长带来的冲击是经常而随机的,那么产量的随机游走轨迹显示的特征就类似于经济周期。
这种情形之下GDP的波动是因技术变迁对生产函数的冲击做出的帕累托最优反应,是产量自然趋势的波动。
互联网经济是否是泡沫经济
观点:互联网经济不是泡沫经济
互联网经济是什么?
互联网经济是基于互联网所产生的经济活动的总和,在当今发展阶段主要包括电 子商务、互联网金融(ITFIN)、即时通讯、搜索引擎和网络游戏五大类型。 互联网经济是信息网络化时代产生的一种崭新的经济现象。
如果说,门户网站、电子商务、在线游戏等互联网产业,还只是为消 费者服务的“消费互联网”。那么,在由移动互联网时代向人工智能时代 的历史转折中,信息技术的“赋能力”进一步增强,数字化、网络化、智 能化发展进程,则从根本上改变了经济发展模式——在汽车生产线上, “手”举焊枪的电焊机器人可以准确无误对准汽车车身各个点位,精度高 达0.5毫米;在语音识别领域,语音开放云平台日处理量次数可达40亿次, 大大提高了翻译速度;在智慧医疗中,5G技术正在实现无线监护、远程查 房、远程机器人手术……
泡沫经济是什么?
泡沫经济是指资产价值超越实体经济,极易丧失持续发展能力的宏观经济状态。 由于缺乏实体经济的支撑,因此其资产犹如泡沫一般容易破裂,因此经济学上称之为 “泡沫经济”。
是否会在网上购买日常用品?
否,33.04%
01
是,66.96%
2015年网购用户调查显 示,直至2015年网购用
户已达60%
2011-2018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
8
7
6
5
4
3
2
1 0.8
0 2011
1.2 2012
3.8 2.8 1.9
2013
2014
2015
网络购物交易规则
5.0 2016
美国互联网泡沫的破灭的标志性事件
美国互联网泡沫的破灭的标志性事件九十年代中后期,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商用推广,用户数急剧增加,吸引了众多非科技主营的公司也蜂拥投资于科网项目上,造成了科技产业自我增强的循环。
股市中,投资者疯狂购买科技股,只要名字以“e”打头或者“.com”结尾的公司都受到资金追捧。
2000 年3 月10 日,纳斯达克指数达到了5048.6 的历史高点,相比1995 年初的743点涨幅达到680%,到2002 年9 月份纳斯达克指数回到1172 点,18 个月内跌幅达到78%,总计4.4 万亿市值蒸发。
科网泡沫形成因素1.互联网技术商业化--科网泡沫兴起的关键随着社区开始通过线缆接入英特网,互联网商业化运作正式开始。
超市、银行等商业机构步入互联网,开始建立一种新的生活模式,人们可以在线订购必胜客的Pizza 饼、可以在线观看“超级碗”橄榄球赛。
美国参议院和国会开始在互联网上办公,提供信息服务。
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带来了新的商业模式。
传统的销售网络被打破,物流系统更加高效便捷。
由于网络的杠杆效应,促使企业在亏损的情况下也要先建立市场份额(至少建立市场形象),之后利用市场份额的优势进行收费服务,所以最重要的战略目标就是“快速变大”,“不变大就被淘汰”。
2. 1.1.2 政策扶持--美国政府功不可没1992 年美国总统竞选期间,克林顿提出建立信息高速公路(即国家信息基础设施)。
同年,美国政府颁布《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行动计划》(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计划用20 年投资4000—5000 亿美元建立由通讯网络,计算机、数据库以及电子产品组成的网络,为用户提供大量的、统一标准的信息服务。
1993 年2 月,克林顿政府提出了“以技术促进经济增长——增强经济实力的新方向”的技术政策报告。
1994 年,美国政府提出《全球信息基础设施行动计划》(Glob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日本、东南亚国家与美国泡沫的比较研究
日本、东南亚国家与美国泡沫的比较研究日本、东南亚国家与美国泡沫的比较研究引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东南亚国家和美国都曾经历过泡沫经济的兴起和崩溃。
泡沫经济的产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投资热潮、金融市场的过度放松、资本过剩等。
本文旨在比较研究这三个地区的泡沫经济,分析其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以及其中的教训和启示。
一、泡沫经济的兴起1.1 日本泡沫经济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开始出现迅猛增长,许多公司股票价格飙升。
这种现象被称为“资产泡沫”,让人们对日本经济的未来充满信心。
人们对于投资日本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疯狂追捧,日本股市指数(日经225指数)从1985年的12000点上涨到1989年的38000点。
1.2 东南亚国家泡沫经济与日本类似,东南亚国家的泡沫经济也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
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尼等国家都经历了经济快速增长和资本市场繁荣的阶段。
财政自由化、外资流入和信贷鼓励政策促进了投资热潮,让这些国家成为新兴市场的明星。
1.3 美国泡沫经济美国泡沫经济的兴起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末的互联网热潮。
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投资者纷纷将目光投向科技公司,这导致了股市的剧烈上涨。
股票价格严重脱离实际价值,市场出现过热现象。
然而,这种情况并未能持续,2000年互联网股票市场崩溃,导致泡沫破裂。
二、泡沫破裂与经济衰退2.1 日本泡沫破裂1990年,日本泡沫破裂,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受到重创。
日本政府的紧缩政策和金融市场的紧缩加剧了危机。
企业债务激增、经济增长停滞不前,导致了长达十年的经济衰退,被称为“失去的十年”。
2.2 东南亚国家泡沫破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东南亚国家的泡沫破裂。
这些国家的货币贬值,外债剧增,国内产业遭受打击,许多企业倒闭。
国际资本撤离,导致金融危机蔓延至整个亚洲地区。
泰国、印尼、韩国等国的经济遭受重创,恢复经济活力需要很长时间。
2.3 美国泡沫破裂2000年至2002年,科技股泡沫破裂,导致美国经济陷入衰退。
从网络经济看当前美国“新型衰退
从网络经济看当前美国“新型衰退 美国新经济近期正陷于一场令人费解的新型衰退。
能否实现软着陆?能否顶住下滑期继续扩张、从而继续刷新周期超长 的记录?今年美国股市会否反弹、程度如何?会否影响中国等,都是经济 学界、政策界和企业界难以回避的问题。
本文从网络经济角度,试就新型衰退的背景原因和展开机制作较系统 探讨,继而就新型衰退新经济和新周期的前景发表一点意见。
网络成本节约导致劳动生产率空前提高 新经济是正在形成中的网络经济,其基本特征是劳动生产率空前提高。
因特网使得产品设计的成本惊人低廉,空前减少了大量库存的必要性, 提供了同时针对千百万顾客并同他们及时沟通的便捷途径,削减了提供各 种服务和娱乐的成本,并帮助公司自身成功地进行了减肥,缓解了公司之 间传统零和博奕竞争的冲撞性质,使得合作竞争蔚然成风。
新经济将生产可能性曲线的两轴由 1 国推向国,各种无国界经济和全 球网上经营实体都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效益。
所有这些首先都会构成相当可观的成本节约。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一项研究成果表明因特网给美国人带来的成本节 约,高达每年 2000 亿美元,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 2%,每年可以提高劳 动生产率 04%!这个递增率在 10 年中能为普通美国人年增加 4%收入。
从 70 年代到 80 年代, 美国劳动生产率一直趋于滑坡, 徘徊在年增 15% 的水平;而 90 年代以来年递增速度一直保持在 3%左右。
即使是去年第四季度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仅为 1%时,劳动生产率仍 在以 22%的速度增长。
信息型乘数加速数导致股市持续攀升 劳动生产率提高增强投资信心,信心又借助因特网成倍地放大。
因特网乘数的一个因子是同步传递效应,一个人和另一个人随时随地 都能够及时沟通;第二是同目标反馈效应,投资机会等信息能够辐射状地 点对点直接传达,从而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引起目标相同的投资等决策。
例如,浏览器一上市,就一度连涨好几个停板。
IT行业的泡沫经济
IT行业的泡沫经济内容提要:网络经济是传统经济的衍生形态,并对传统经济理论产生着重大影响,甚至改变着传统经济学中的许多理论。
比如传统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益递减”理论,由于网络经济的发展而有所改变。
边际效用递减是经济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是指在一个以资源作为投入的企业,单位资源投入对产品产出的效用是不断递减的,换句话,就是虽然其产出总量是递增的,但是其二阶导数为负,使得其增长速度不断变慢,使得其最终趋于峰值,并有可能衰退,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递减。
当消费者消费某一物品的总数量越来越多时,其新增加的最后一单位物品的消费所获得的效用(即边际效用)通常会呈现越来越少的现象(递减),称之边际效用递减法则。
也叫做戈森第一法则。
网络经济具有明显的规模效应,如果规模越大、用户越多,产品越具有标准性,所带来的商业机会就越多,其效益就越大。
可见,网络经济的效益是同其规模成正比的。
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生产者和消费者可直接进行经济互动,而且网络经营者可以轻而易举的为消费者提供周到的“个性化”服务,这样,不仅使其交易成本下降,而且可以使网络经济成为直接经济和“个性化”经济。
在我国,网络经济才刚刚起步,在许多方面还没有被认识,因此,要发展网络经济,必须真正弄明白网络经济发展的背景,网络经济在我国及全球的作用以及与网络经济及其发展相关的各种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以便采取正确的策略,在促进网络经济发展的同时,更有效地开发传统经济的资源,并促使传统经济焕发新的青春。
一、传统经济是网络经济发展的基础网络经济、新经济恐怕是近期使用比较多的一种概念了,有关新经济与传统经济,网络经济与泡沫经济的争论也不绝于耳。
可以说到目前为止,人们还没能就新经济、网络经济的本质含义达成共识,由此而引发争议也就不足为怪了。
关于新经济,国内大致有两种看法:一是认为,新经济是以高新技术革命、金融创新为基础的现代经济;二是认为,新经济就是以互联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网络经济。
美国高科技泡沫及其重塑的过程及启示
财经研究9美国高科技泡沫及其重塑的过程及启示朱新新摘 要:20世纪90年代后期,美国纳斯达克市场掀起了一场以科技和新型的互联网企业领头的投资热潮,使得NASDAQ 指数攀升至最高点后又暴跌75%,创下6年中的最低点位。
伴随而来的是大批投资的巨额损失及电子制造业和信息通信产业等高科技部门的过剩产能。
然而,美国最终度过了危机,完成了过剩产能的转换及经济的重塑。
当前我国产能过剩的问题普遍存在,如何治理产能过剩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挑战。
本文通过研究美国2000高科技泡沫及其重塑的过程,总结经验教训,为我国治理过剩产能以启示。
关键词:高科技泡沫 产能过剩 产能化解 互联网一、高科技泡沫 1993年9月,克林顿政府推出了“国家信息基础结构行动计划”,欲以互联网为雏形,兴建“信息高速公路”。
该议程的一个显著性特点是它支持私有部门在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发展中居于领导地位。
在这样的激励政策下,美国的信息产业迅速的发展了起来。
Mosaic 浏览器及World Wide Web 的出现,使得互联网开始引起公众的注意,而之后人们开始逐渐适应网络通讯,并开启以互联网为媒介的电子商务和全球性即时通讯的大门。
这样新潮的概念和全新的商业模式迷住了不少年轻的人才,他们希望成为首批分享这桶金子的人。
然而这些企业家大部分缺乏切实可行的计划和管理能力,多数都执行成长第一、利润第二的战略,导致大批量的互联网公司上市,使得纳斯达克指数从1998年的10月8日的1419点上涨至2000年3月10日的5049点,涨幅达256%,其中亚马逊、aBay 等热门股上涨了数十倍。
同期,美国标准普尔500综合指数和道琼斯综合65股平均指数仅分别上涨了45%和15%。
风投家目睹了互联网公司股价创记录的上涨,因此出手更快,使得大部分互联网企业意图以长期亏损来获得市场份额时还能够继续生存下去,尤其是通过首发股票来支付开销。
再加上1997年东南亚危机爆发,大量本国和国际资金流入美国,从而为美国的发展,尤其是股市的火爆提供了充裕的资金。
美国泡沫经济
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四大主要贸易伙伴是美国、日本、欧盟、香港, 作为发展中国家,外贸依存度偏高。由于世界金融危 机的发展与扩散,我国的出口规模受到了极大的打击, 据2009 年《经济蓝皮书》指出,中国2008 年前10 个 月的实际出口增长率大幅回落,尤其一些沿海民营企 业出现停工、歇业等状况,让中国制造业雪上加霜, 实体经济出现大规模的危机状态,使得投资者在“大 傻瓜效应”及“小数理”的影响下对股市持有悲观预 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2008 年股市泡沫的破裂。
通过房地产泡沫经济得到的启示
1、历次房地产泡沫的形成在一开始都有经济增长、城镇化、居民 收入等基本面支撑。 2、虽然时代和国别不同,但历次房地产泡沫走向疯狂则无一例外 受到流动性过剩和低利率的刺激。 3、政府支持、金融自由化、金融监管缺位、银行放贷失控等起到 了推波助澜、火上浇油的作用。 4、虽然时代和国别不同,但历次房地产泡沫崩溃都跟货币收紧和 加息有关。 5、如果缺乏人口、城镇化等基本面支持,房地产泡沫破裂后调整 恢复时间更长。 6、每次房地产泡沫崩盘,影响大而深远。
评分,完全在误导公众。
美联储在连续实施几年的低利率政策后,为抑制通货膨胀,采取了逆周期调节政策,从2004年
6月到2006年6月的两年里连续17次提高利率,将联邦基金利率从1%提高到5.25%。于是资产价格
下降,购房压力增加,银行流动性紧张,促使2007年2月次级贷款问题暴露出来。
在这些因素的合力下,美国房地产泡沫得以形成并不断膨胀,最终破灭。当然,不同经济学家
THANKS!
目录
01
概述
02
演变过程
03
产生的原因
04
2001年美国互联网泡沫
2001年美国互联网泡沫什么是经济意义上的泡沫?“泡沫可以不太严格地定义为:一种资产或一系列资产价格在一个连续过程中的急剧上涨,初始的价格上涨使人们产生价格会进一步上涨的预期,从而吸引新的买者——这些人一般是以买卖资产牟利的投机者,其实对资产的使用及其盈利能力并不感兴趣。
随着价格的上涨,常常是预期的逆转和价格的暴跌,由此通常导致金融危机。
”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CHARLES P KINDLEBERGER)在为《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撰写的“泡沫”词条中写道。
互联网经济的开端与发展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人类文明进入了计算机革命时代。
1995年10月24日,“联合网络委员会”通过了一项有关决议:将“互联网”定义为全球性的信息系统。
随着这一决议的发布,奠定了互联网信息全球化的基础。
在此后的数年里,与电脑有关的行业实现了快速成长,尤其是互联网所开启的电子商务这一新兴商业模式激起了投资者的遐想。
那时候,一批胆大的大学生不断编织着自己的梦想,他们敢于冒险,而风险基金的参与,让一些网络公司如亚马逊、ebay、Etoys以及雅虎等公司开始在纳斯达克上市。
当时这些公司处在风险极高的创业期,大多数利润微薄,甚至亏损,但是在互联网公司充满公关色彩的商业计划书的诱惑之下,40多家互联网公司的股票还是受到了追捧,“互联网概念股”投机热潮一下子在美欧以及亚洲国家的股票市场迅速蹿红。
其实,当时陷入疯狂的不只是风投资金和普通投资者,一些科技和商界精英也被互联网泡沫冲昏了头脑。
英特尔公司发出了这样的口号:“赶快跳上互联网的高速列车,否则你将死无葬身之地。
”当时还处于亏损状态的亚马逊更是义无反顾,其总裁杰夫·贝索斯当时称:根本没时间考虑所谓的“泡沫问题”,他觉得也没必要向市场解释为什么会出现亏损,因为他还有更多有价值的事情去做。
“每天早晨醒来的第一个念头是,互联网是以2300%的速度在增长,亚马逊也要以每年23倍的速度向外扩张。
在低迷经济中逆流而上的美网
在低迷经济中逆流而上的美网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长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形势复杂多变。
美国的互联网行业却在这样的环境下表现出了强劲的生命力,逆流而上。
本文将介绍美国互联网行业在低迷经济中的表现,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
美国互联网行业在低迷经济中逆流而上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良好的基础设施和技术创新能力。
美国一直以来都是全球信息技术领域的领先者,拥有先进的通信网络和数据中心。
这些强大的基础设施为互联网企业提供了良好的运营环境,有利于其高效、安全地开展业务。
美国的科研院校和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推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谷歌的搜索引擎技术、苹果的移动设备等都是由美国企业打造的。
这些技术创新为美国互联网企业提供了先发优势,使其在低迷经济中能够反而获得更多机会。
美国互联网企业在低迷经济中逆流而上的另一个原因是其市场繁荣和用户需求的增长。
尽管经济低迷,但互联网行业仍然是一个增长潜力巨大的领域。
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仅是社交媒体和电子商务,还有在线教育、医疗健康、智能家居等。
尤其是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人们迫切需要在线办公、远程学习等服务,这为互联网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美国互联网企业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创新,推出了一系列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Zoom提供了便捷的远程会议工具,Netflix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在线娱乐内容。
这些企业凭借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赢得了用户的青睐,并在低迷经济中实现了逆市增长。
美国互联网企业在低迷经济中逆流而上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其灵活的商业模式和强大的资金实力。
互联网企业通常以创新型、灵活型的商业模式为核心,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
在低迷经济中,互联网企业可以通过调整产品定价、降低成本等方式来提升自身竞争力。
美国互联网企业往往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能够承受住经济下行的冲击。
这为互联网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市场份额,在低迷经济中逆流而上。
美国互联网行业在低迷经济中逆流而上,其原因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和技术创新能力的优势、市场繁荣和用户需求的增长、灵活的商业模式和强大的资金实力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剖析美国互联网泡沫经济
摘要:1995-2000年爆发的美国互联网泡沫经济,再一次冲击了资本主义世界,给美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一方面,互联网泡沫经济的确促进了科技技术的进步,但它所带来的负面经济影响却更加巨大。
文章从互联网泡沫经济的概念互联网泡沫经济产生原因互联网泡沫经济产生的影响以及对中国互联网的启示等几个方面分析了美国互联网泡沫经济。
关键词:泡沫经济;互联网;资本主义
一、互联网泡沫经济的概念
互联网泡沫(又称科网泡沫或dot泡沫)指自1995年至2001年间的投机泡沫,在欧美及亚洲多个国家的股票市场中,与科技及新兴的互联网相关企业股价高速上升的事件,在2000年3月10日nasdaq指数到达5132.52的最高点时到达顶峰。
在此期间,西方国家的股票市场看到了其市值在互联网板块及相关领域带动下的快速增长。
这一时期的标志是成立了一群大部分最终投资失败的,通常被称为”com”的互联网公司。
股价的飙升和买家炒作的结合,以及风险投资的广泛利用,创造了一个温床,使得这些企业摒弃了标准的商业模式,突破(传统模式的)底线,转而关注于如何增加市场份额。
互联网泡沫经济本身属于泡沫经济。
泡沫经济:虚拟资本过度增长与相关交易持续膨胀日益脱离实物资本的增长和实业部门的成长,金融证券、地产价格飞涨,投机交易极为活跃的经济现象。
泡
沫经济寓于金融投机,造成社会经济的虚假繁荣,最后必定泡沫破灭,导致社会震荡,甚至经济崩溃。
二、互联网泡沫经济产生原因
在金融市场里,股市泡沫是指某一特定行业的股票价格自我持续上升或急速发展。
仅当股价崩盘时该术语方可被明确使用。
泡沫在投机者注意到股价的快速增长时应预期其会进一步上升而买入,而不是因为其被低估。
很多公司因此被严重高估了。
当泡沫破了时,股价急速下挫,许多企业因此破产。
国外学者分析经济泡沫的成因主要有:
(1)大量过剩流动资金的形成;
(2)实业发展受限制,资金偏向非实业;
(3)投机心理成为经济泡沫的加速器;
(4)起导火索作用的某种契机的存在。
毫不奇怪的是, “利润增长”的心态以及”新经济”西方不败的氛围,使得部分公司内部开销大手大脚,比如精心订制商业设施,为员工提供豪华假期等等。
支付给高管和员工的是股票期权而非现金,在公司ipo的时候马上就变成了百万富翁;而许多人又把他们的新财富投资到更多的网络公司上面。
产生这个的重要原因是资本主义国家缺乏宏观调控,任由市场自由发展。
从而导致宏观环境宽松,有炒作的资金来源,进而在泡沫经济的形成和发展缺乏约束机制。
但这其实归根结底是有资本主义的本质决定的。
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和动机是追求资本价值的无限
增殖,是通过榨取剩余价值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资本家只是作为资本的人格化才受到尊敬,作为这样一种人,他同货币储藏者一样具有绝对的致富欲。
但是,在货币储藏者那里,这只表现为个人的狂热,在资本家那里,却表现为社会机构的作用,而资本家不过是这个社会机构的一个主动轮罢了。
”[1]
三、互联网泡沫经济产生的影响
网络泡沫膨胀到一定程度就会破裂,泡沫的破灭使社会投资信心下降,并且进一步引起消费的下降。
根据前面的is-lm模型,投资和消费下滑使is曲线从is1向左下方移动,如果泡沫破灭影响到人们对整个经济的信心,那么is甚至会移动到is0的左边,这时美联储还要保持r0的利率水平,国民收入的缩水会非常严重;同时在货币市场,泡沫破裂时由于资产价格收缩以及对各种资产需求的减少,导致货币需求下降。
在货币供给不变的前提下,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于是新的均衡点的利率明显低于原均衡利率,但由于is、lm的移动效应大小并不能完全确定,因此均衡国民收入变化并不确定。
此时更为理智的做法是通过货币政策让利率下降,美联储连续7次降息很好地证实了这一点。
短期内刺激经济增长,从长期来说有利于经济发展,事实上这也是美国经济调控当局所希望的。
在网络经济排除泡沫时期,虽然美联储不断地下调利率,但宏观经济还是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萎缩。
美国经济自2000年下半年开始增长明显减速,gdp的增长率从2000年第2季度的5.6%降到了第
3、4季度的2.2%和1%,进入了一个调整时期。
由于宏观经济调整相对于网络泡沫排除的滞后性,所以2000年3月就开始的网络经济调整到2001年初才显现出来。
中国网络经济的发展远远滞后于美国,当全球网络经济泡沫处于破灭期的时候,中国的网络经济才刚刚出现发展的势头。
因此,网络泡沫的破灭对中国宏观经济的直接影响并不大,主要是经济运行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宏观经济产生的影响。
但是由于中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以及与国际市场的接轨,这一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特别是对以网络企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影响较大,使人们对整个经济的信心下降,投资和消费下滑。
中国gdp的增长率之所以仍有上升,主要是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内需拉动实现。
四、对中国互联网的启示
中国互联网概念股争相登陆美国资本市场的胜景,牵引出业内对互联网泡沫重现的担忧。
十年,沧海桑田,但对一些人来说,世纪初的梦魇仍旧挥之不去。
但今非昔比了。
国内外热钱的泛滥、中国概念的广受追捧、传统领域的持续疲软以及互联网产业的生机勃勃,合力造就了另一种可能:中国互联网今天所面对的”泡沫”,并不容易戳破。
说不定,这还是个上市的好时机。
最新一期的英国《经济学人》杂志针对上市潮刊登封面文章,称互联网领域已重现”非理性繁荣”,10年前的互联网泡沫可能再度上演,而”但凡与中国有关的企业,也都获得了高额溢价”。
中国公司似乎在重现本世纪初美国.com泡沫兴起的胜景:去年赴美上市的中国企业占据了当年美国市场ipo数量的近1/4。
而具体到互联网领域,继2010年的优酷、当当、搜房、易车、麦考林和今年已经上市的人人、网秦、凤凰新媒体、世纪佳缘之后,淘宝、土豆、盛大文学、开心网、迅雷、凡客诚品、和讯、56网等互联网的老兵、新贵们,都在磨刀霍霍,准备冲击美国资本市场。
中国互联网泡沫经济是否来临?
对此,国人应该保持清醒理性清醒头脑,否则第二次互联网泡沫经济必将来临。
参考文献:
[1]资本论.马克思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72
作者简介:吴国强(1990-),男,山东临沂人,山东大学软件学院2008级本科生,软件工程专业;张仁玉(1989-),男,山东临沂人,山东大学软件学院2008级本科生,软件工程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