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暗示训练(实际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暗示训练,让南南变得不再令人讨厌

两个多月前,一位妈妈带着自己8岁的儿子来到我的教育工作室,她的儿子名叫南南(化名),读小学二年级。第一次见面,南南给我的感觉是非常开朗活泼,并且一脸灿烂地向我问好。可是,妈妈却告诉我说,尽管南南是个非常善良纯真也很听话的孩子,可班上的很多同学却不喜欢他,几乎每天他都会和同学发生矛盾。在妈妈看来,孩子在学校里有时和同学发生矛盾本来也很正常,尤其是男孩子更是如此,可是她觉得自己的儿子不善于保护自己,经常被人冤枉,受人欺负。而每当发生这种情况,老师处理问题也比较简单,通常是各打五十大板。为此,她和孩子的爸爸以及爷爷奶奶经常到学校去找老师,有时还会去找其他同学的家长理论,结果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家长也成

天提心吊胆,弄得心力憔悴。

这位妈妈还给我举了几个例子,其中一个例子是这样的:南南班上有几个比较调皮的男同学,有段时间,他们每次下课后都喜欢跑到教室旁边的小树林里去爬树,后来老师发现后下了禁令,可是个别男生还是偶尔会违反这一禁令。有一次,班上有个男生下课后又跑去爬树,南南看到后赶紧跑了过去,一边让那位同学不要爬树,一边用手去拉扯,结果把那个同学从树干上拉下来并且摔倒在地,于是那个同学就打了南南。老师在处理这件事情的时候,那位同学说南南先打了他,南南也没解释清楚,于是老师便把南南和那个男生都狠狠批评了一顿,放学后还罚他们留了下来。南南妈妈为自己的孩子感到很委屈,并且也责怪南南不知道辩解。

南南和她妈妈到我的工作室咨询那天,正好也有个三年级男孩的妈妈带孩子过来咨询。我在和南南妈妈交谈的时候,南南在一边和那个男孩子一起玩了起来,期间发生了这样一件事,那位男孩未经允许在我们办公室的另外一台电脑上玩起了游戏,南南赶紧大声向我报告说:“海洋老师,他在玩游戏。”我扭头一看,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细节——南南边说,边用手指着那个男孩的鼻子,并且手指尖离鼻尖非常近,几乎快碰到那个男孩的鼻尖了,那个男孩不由自主地把身子向后躲了一下。

简单处理完两个孩子的事情之后,我问南南的妈妈:“刚才你有没有注意到什么?”

南南妈妈说:“他平时就是这样,喜欢管闲事,所以人家就打他,他又不知道保护自己,也不向老师解释,所以总是吃亏。”

我说道:“爱管闲事说明孩子有责任感,这并不见得是什么坏事,但是你有没有注意到孩子在行为上有什么不恰当的地方?”

南南妈妈想了想,摇了摇头。我对她说:“咱们玩个角色扮演的游戏吧,假设你是刚才那个玩游戏的男孩,我是南南,桌子上这个茶杯是海洋老师,我们还原一下刚才的情

形,你看行吗?”

征得南南妈妈同意后,我用手指指着南南妈妈的鼻尖,并且贴得很近,同时冲着桌子上的茶杯叫道:“海洋老师,他在玩游戏。”

之后,我问南南妈妈刚才有什么感觉。南南妈妈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是不是南南的手指离别人的鼻尖太近了?这样让人觉得很不舒服。”

我笑笑说:“对,因为他这种不恰当的举动,会让别人有种被侵犯的感觉,自然就很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甚至引发肢体冲突。比如你举的他干涉别人爬树的例子,他管别人并没有错,假如他是班干部,也是履行职责的需要,可是他拼命用手去拉扯别人就欠妥了,如果把别人拉下来摔伤了,你们还要承担民事责任,那岂不是好心办坏事?总之,一个巴掌拍不响,孩子和别人发生矛盾,家长不能总是把眼光盯在对行为结果的处理上,而应该关注导致矛盾的诱因,并从根源上防止矛盾的产生。”

当天的咨询结束时,我给南南的妈妈布置了这样一道家庭作业:注意观察和记录南南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不恰当的行为,如果孩子在校和同学发生冲突,也要详细了解发生冲突的前后过程,把南南存在的不恰当的举动记录下来,但不要批评和指责孩子,等下次再来咨询时把记录的情况带过来,以便制定具体的解决方法。

那一周,南南妈妈认真按照我的要求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记录,期间她给我打过四个电话,全都是诉说南南跟同学发生矛盾的事。一周后,南南妈妈独自来到我的工作室。从她记录的情况看,和第一次咨询时我所了解和观察到的情况大同小异。于是,我让南南妈妈采用自我心理暗示的方法对孩子进行心理训练,进而达到不良行为矫正的目的。

具体的方法是:

1、根据平时所观察和记录的孩子常见的不良行为,制作一份文明行为提醒卡(附后);

2、每天早晨出门上学前,用2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自我心理暗示训练,训练时,让孩子站在镜子前,对照《文明行为提醒卡》大声读三遍即可;

3、每天临睡前,安排10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自我心理暗示与放松训练。训练时,先让孩子像早晨那样在镜子前大声读三遍《文明行为提醒卡》的内容,之后再上床躺下,

闭上眼睛,并且身体不能乱动,再播放美妙的轻音乐(音量要适中),让孩子在心中默念刚才读过的提醒卡中的内容;

4、在训练的基础上,改变以往对孩子贴标签,负强化的教育方式,对孩子进行积极关注和正强化,关注孩子好的表现,并给予适当的奖励,让孩子明白什么行为是好的,

引导孩子发展良性行为。

第二次咨询结束后,南南妈妈第二天便按照我介绍的方法对孩子进行训练,三天后南南妈妈便看到了效果,一周之后南南妈妈打来电话说,孩子本周只和同学发生了两次

矛盾,再后来,南南妈妈再也没打电话来诉过苦。

附:郝健楠文明行为提醒卡

我每天要按以下要求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文明的、受人欢迎的男子汉!我相信我一定能做到!

一、不大声叫唤别人做事;

二、不用手指着别人;

三、不拿物品指着别人;

四、不要大声叫,有事慢慢说。

宣誓人:南南补充说明(2007年3月9日):

心理暗示训练只是我们采取的其中一个措施,其实主要的问题当然在父母身上,这个道理人人都懂,包括孩子的父母,他们来找我时就首先进行了自我检讨,只不过当局者迷,他们并没有认识到问题的根源,也不知道正确的解决办法而已。除了心理暗示训练,我们还专门为他们制订了个性化的家庭教育方案,并借助家庭心理治疗的方法进行了必要的干预。上述办法改变的不只是孩子,改变最大的还是家长,家长的改变也是孩子改变的前提。有位发表评论的朋友说,他几句话就能把家长搞定,我相信你有这个能力,可是,仅仅通过我们的“教化”让家长明白道理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家长该做什么?能做什么?能做到什么?有句话叫“知行合一”,这句话说说容易,其实是非常难的,很多道理我们都懂,但要真正做到却非常不容易。因此,我们教育工作室帮助家长解决问题的重点往往不是放在“知、悟”这两个层面上,而是反其道而行之,先让家长和孩子去做,只有做了才知道有没有效果,一旦有了效果,我们想要“教化”给他们的道理自然也就不言而喻,我们一定要相信,每个人都是有着很强的自我教育能力的,他们试着用正确的方法去做了,体验到了效果,自然就有了对道理的感悟,也就明白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反过来又成为促进自身改变的动力,最终形成亲子间共同成长的良性循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