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高中政治第二课适度消费与合理消费学案沪教版
高一政治 2.2.1《合理消费与消费结构》教案1 沪教版
第二课合理消费与消费结构——消费结构及其变化趋势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理解消费结构的涵义,在把握消费结构的划分,以及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的前提下,能够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消费项目作适当的安排和调整;知道恩格尔定律,懂得恩格尔系数在衡量国家或地区居民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中的作用。
方法过程: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记录身边的消费状况,通过调查法,归纳法将有关数据加以分析,寻找消费结构的变化规律。
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从具体到抽象,从演绎分析到归纳概括,帮助学生从理论上理解消费结构的变动(恩格尔定律)。
再由理论回到实践,思考身边消费结构变化的原因并探寻其发展方向。
情感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合理消费的观念,懂得合理消费对于市场经济及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消费结构的划分♦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恩格尔定律2、教学难点♦消费结构的划分及变化趋势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讲述法、提问法、归纳法、调查法、学生参与性学习。
多媒体辅助教学四、教学过程导入:学生作业交流。
师:上一周布置同学记录了一次本年度最有意义的消费,将49位同学的消费作了一番归类,发现了一些同学们最为关注的消费热点:(显示调查表格)在每个人身上其中的许多消费项目都有可能呈现,这些不同项目间的比例关系,就构成了“消费结构”——(引出消费结构的涵义)怎样把有限的“资源”合理使用,让金钱发挥最大的效用,满足最广泛的需要,便是合理消费的意义。
(显示课题)1、 请几位同学简述其消费的体会(含旅游、学习、餐饮、电脑等) 教师点评提问:在这些形形色色的消费项目中,能否将其作些分类? 学生思考,对照项目表分析♦ 生存消费 享受消费 发展消费 ♦ 物质消费 精神消费♦ 耐用消费品消费 非耐用消费品消费 服务消费 ♦ 自给性消费 商品性消费教师启发学生思考相互间的关系:如旅游消费属于怎样的消费?(包含物质,精神,生存,享受)结论:不同消费种类具有同时进行性与相对性。
沪教版政治高一上《第二课 适度消费与合理消费》word教案(1)
第二课适度消费和合理消费知识网络:考点解析:一、倡导适度消费(考点1)1、可支配收入(1)含义:在总收入中,扣除需要缴纳的税收和社会保障金余下的收入是可支配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分为消费和储蓄两个部分。
(2)公式:个人总收入—(税收+社会保障金)=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储蓄2、决定家庭消费和储蓄比例的因素:(1)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程度和家庭拥有财产的数量。
(2)消费者的年龄和对未来收入的预期。
预期未来收入提高时,在当期增加消费,减少储蓄;在预期未来收入减少时,则在当期减少消费,增加储蓄。
(3)除此之外,社会消费风尚,利率和物价水平等诸多因素,也会对人们决定消费和储蓄的比例发生影响。
3、适度消费及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1)适度消费的含义: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是指与国情及实际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消费,对个人和家庭来说,是指与收入水平及社会风尚相适应的消费。
(2)生产和消费的关系(重点)生产决定消费,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发展的水平决定的。
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适度消费,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也有重要的作用。
①促进济发展和增加就业。
消费具有动力功能,对经济发展具有拉动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需求量的增长,必然会推动生产量的增长;而生产的增长,自然会增加就业,减轻社会的就业压力。
因此,适度消费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增加就业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②促进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是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
适度消费体现了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改善人民生活的生产目的。
适度消费推动社会生产和社会财富的创造,又必将促进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二、提高生活质量和发扬艰苦朴素作风(考点2)1、影响生活质量高低的因素一个家庭拥有的消费资料和服务产品的数量多少和好坏,反映的是消费水平的高低,这是提高生活质量的物质基础。
但是,生活质量的高低除了与物质消费水平密切相关之外,还与其他许多因素有关。
高一政治《可以用于消费的收入》教案沪教版
高一政治《可以用于消费的收入》教案沪教版第二课适度消费与合理消费第一节倡导适度消费第一框可以用于消费的收入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初步了解消费与收入的关系,知晓“可支配收入”的公式的算法。
2、过程、能力和方法目标:通过课内阅读、讨论及课外搜集资料,能够举例说明家庭消费和储蓄的比例所受主要影响的两个因素: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程度和家庭拥有财产数量;消费者的年龄和对未来收入的预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参与分析家庭消费现状,体验持家感受,懂得学会帮助处理家庭正常合理的消费和储蓄。
二、教学重点:可支配收入的概念,它不等于个人收入,必须扣除各类个人税收及社会保障金。
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总收入—(税收+社会保障金)个人可支配收入=储蓄+消费三、教学难点:决定家庭消费和储蓄的比例要考虑两个因素: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程度和家庭拥有财产的数量;消费者的年龄和对未来收入的预期。
四、教学过程:一)国际国内新闻二)复习导入:同学们,我们第一课了解了《发展经济与改善生活》,而发展生产,创造财富,最终为了什么呢?——为了提高广大人民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
一个人呱呱坠地就需要饮食、衣着,从此就进入了消费生活领域。
消费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确认识消费和生产的关系,学会适度合理消费,对我们的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
今天,我们就要开始学习第一课,第一节《倡导适度消费》第一框中的内容。
第一框可以用于消费的收入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p56的《阅读与思考》——“都市新贫族”然后请同学们讨论:你赞成“都市新贫族”的看法么他们这样的生活幸福吗?然后导入新概念:一、可支配收入先让学生来讲他们脑子中的“可支配收入”,然后通过讨论活动老师将其引导到正确的概念上来。
活动一:课前调查你的爸爸妈妈的工资条。
是否单位该发多少,你父母亲就拿到多少钱的工资。
(同学们发现工资条里,有“应发工资”和“实际收入”两档,两者之差中的一部分差额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税收”。
高一政治 211《可以用于消费的收入》教案2 沪教版
(新教材教案)第二课适度消费与合理消费第一节倡导适度消费第一框可以用于消费的收入第二课适度消费与合理消费第一节倡导适度消费第一框可以用于消费的收入与适度消费一.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要求:学会利用身边的资源进行小型的社会调查,辩证地了解消费与收入、消费水平与适度消费的关系、适度消费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
2、过程和方法目标要求:通过阅读、调查和课堂学习讨论,能够列举学生和家长中常见的违反适度消费的现象,制作家庭消费与储蓄比例关系的直观图表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通过参与分析家庭消费现状,体验适度合理消费对消费者的意义,进而初步培养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
二.课前准备:1、利用身边的资源,就近调查访问自己的家庭成员,了解自己家庭收入状况、家庭每月开支、储蓄情况等并写出小调查报告2、教师收集关于消费与储蓄的关系的典型事例三.教学过程:【导入】先请同学简单介绍汇报自己调查采访的具体情况:例如自己家庭的大致收入情况、家庭每月的开支情况,每月的节余及其安排等等(或者教师公开自己的某月的工资单,介绍自己家庭的开支情况及每月节余情况,教师着重点出工资单中包含有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公积金扣除部分以及所缴个人所得税)【说明】通过具体实例直观得出结论, 帮助同学理解个人总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储蓄以及消费水平等概念。
例:全国每百户人家拥有彩电数量为一百二十一台,上海为一百九十六台等等。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消费水平通常是按人口平均来计算和表示的。
反映消费水平经常使用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像上例所说的即为实物指标。
价值指标就是把人们消费的生活资料与劳务全都折合成一定的货币数量。
当然,为了消除物价变动的影响,价值指标在统计时应当使用可比价格来计算。
【板书】1、个人总收入-(税收+社会保障金)=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储蓄【问题】每个家庭每月大都有一定的节余,每一个家庭为什么需要储蓄?结合自己的小调查报告思考决定和影响家庭消费和储蓄的比例的因素是什么?【说明】储蓄是为了能购买大件物品、为了将来上大学、购房、养老、应对紧急事件等等。
2020-2021年高一政治 ..1《合理消费与消费结构》教案 沪教版
2019-2020年高一政治 2.2.1《合理消费与消费结构》教案2 沪教版一、设计思路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强调联系生活实际。
即,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规范和要求,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可见,只有教师的教学以学生为本,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让思想政治课“动”起来。
在二期课改理念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以学生探究为主的教学活动。
通过创设一些对学生来说是现实的,同时又与所教知识相干的事实性、意境性、示范性、原理性和探究性的情境,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去获取知识、技能和态度,并使学生在不断参与的过程中学会认知、学会合作、学会创造。
二、教材分析从框题就不难看出其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消费结构”和“合理消费”。
前者主要研究“消费结构变化和进步的趋势及其原因”,侧重知识目标,是后者“合理消费”的知识准备;后者主要研究“如何合理安排消费结构”,要帮助学生树立合理消费观,懂得合理消费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都有重要意义,侧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本框内容的落脚点,也是我们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体现。
针对教材内容,我在教学设计时把整堂课也分成两部分,分别解决这两个问题,但重点放在后者,突出本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从本框在这一课的地位和作用来看,它与前一节“消费水平”密切联系:经济的发展、消费水平的提高必然会促进消费结构的进步,消费结构的变化也可以反映出经济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变化。
只有让学生懂得了这一点,才能使他们真正理解“消费结构变化的趋势和原因”,进而才能懂得在经济发展、消费水平提高的同时,要自觉适时地调整消费结构,以优化消费结构。
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理清其中的关系。
高一政治 第二课《适度消费与合理消费》学案 沪教版
第二课适度消费与合理消费第一节倡导适度消费一、考试内容1、可以用于消费的收入2、适度消费与生活质量二、知识整理1、什么是可支配收入?2、决定家庭消费和储蓄比例的因素有哪些?3、什么是适度消费?4、适度消费的积极意义是什么?5、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6、什么是艰苦朴素?7、提倡艰苦朴素的重要意义是什么?三、典型题目1、美国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思在他1958年出版的《丰裕社会》一书中,提出了“生活质量”这一概念。
进入新世纪以来,对生活质量的研究更是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各界人士的重视。
当前,对生活质量的评价既涉及到不同群体的实际生活水平,也涉及到不同收入群体的不同要求。
请用有关经济常识简要回答:(1)生活质量与哪些因素有关?(2)为缩小不同群体在生活质量上的差异,我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请列举两项。
2、中国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结果显示,预测我国2020年经济增速将达到11.6%。
与此同时,今年一至三季度人均消费性支出4844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2%,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百分之6.7%。
比上半年增长速度高了零点五个百分点。
这体现了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A.创造消费对象 B.不断改变人们的消费方式C.引起人们新的消费需求 D.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3、(不定项)2020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将增长12.5%,高于去年10.4%的增长水平。
下列属于可支配收入的是A.储蓄 B.扣除税收后的工资收入C.购买的股票 D.放在家里的钱4、(不定项)节俭是传统美德。
经济学家凯恩斯则提出了节俭悖论,认为节俭对个人、家庭来说是美德,而对社会来说则意味着支出减少,导致有效需求不足,阻碍经济发展,造成失业增加,收入减少。
这启示我们A. 个人应该坚持节俭,社会应该扩大消费B. 消费决定生产,政府应适当刺激消费C.即要勤俭节约,又要适度消费 D.应重视消费对生产的影响,积极引导消费5、.由中国一航自行研制生产的中国首架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支线客机ARJ21-700飞机总装下线仪式于2020年12月21日在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上海飞机制造厂举行。
高一政治《倡导适度消费》学案沪教版
高一政治《倡导适度消费》学案沪教版节倡导适度消费《倡导合理消费》是第二课《适度消费与合理消费》的节。
前面学生已经了解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感受到人们生活的日新月异,那么中学生应该如何参与到社会经济生活中?这是学生必然会面对,教材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所以有必要进行这一课的学习。
本框所涉及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具有实用性。
学习目标知识:“适度消费”的意识和能力。
过程与方法:“适度消费”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端正消费态度,初步形成适度消费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生产和消费辨证关系的原理”与“什么是正确的消费观念”。
难点:“适度消费对于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意义”与“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之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学生也是消费者。
在当前消费水平日益提高的前提下,他们对消费的认识存在很多误区,过度消费、盲目消费、攀比消费等不良消费行为还普遍存在。
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通过必要的教育与引导,让他们确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并用这一观念指导今后的消费行为,从而实现践行的目标。
四、教学准备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内容,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精心选择相关的事例素材。
和手段本课主要以学生的、课堂讨论、教师指导为主。
根据教材提供的情境,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深入探讨,让学生在活动中呈现认识上的模糊、矛盾之处,教师适时加以引导、启发。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形成文字、等教学资源的综合运用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1、消费的前提是什么?收入我们家庭的收入并不能全部用于消费,为什么?xxx师:有没有同学来回答一下下面两个问题?师:这些知识点都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有关联,没有回忆起来也没有关系,我们会随着课堂的进行慢慢的回忆起来的。
下面我们就开始我们的新课。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第二课适度消费与合理消费的节,倡导适度消费。
通过在上课过程中不断扩充板书,来增加学生对于本节重点难点的掌握度。
授:师:城镇最低点:20世纪80年代,经济生活中明显的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幅度过大。
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高一政治沪教版上册教案第二节 提倡适度合理消费 第一框 消费水平与生活质量
第二节提倡适度合理消费第一框消费水平与生活质量第一框消费水平与生活质量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消费水平的含义及其衡量指标;掌握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并能运用有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经济现象。
过程与方法: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步走”战略中引出对“消费水平”的理解;利用课本资源引导学生知道消费水平的两大衡量指标,培养其看图识图能力;通过学生开展“国庆长假中家庭消费支出的调查”,选择较为合理的支出为课堂教学素材,引导学生对此进行逐步分析、归纳,掌握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对“三步走”战略有关“消费水平”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通过开展消费支出的调查,让其感受家庭消费内容的丰富多彩及感悟到它对一个家庭生活质量提高与否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对人类生活质量的关注,深刻感悟生活质量与人生价值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三、课前准备(一)教师课前准备1、明确本课的知识点及能力要求:设计方案:影响生活质量主要因素2、设计国庆长假中家庭消费支出调查表;(二)学生课前准备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导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步走”战略中第二步是:我国人民生活在2000年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这里所说的“小康水平”就是一种消费水平。
【教师引导】所谓消费水平就是指一定社会人们消费生活资料和服务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拓展阅读】(见教科书P53消费水平的提高要经过5个阶段)(教授新课)一、消费水平的含义及其衡量指标(一)消费水平的含义(二)消费水平的衡量指标(拓展)【教师引导与归纳】1、价值指标:指把一定社会人们消费生活资料和劳务全部折合成一定的货币数量。
(参见教科书P44“2003-2010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构成的数据”)2、实物指标: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分别反映人们生活资料消费和劳务消费的数量。
(参见P51“上海市城市居民平均每百户家庭年末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教师小结】综上所述,消费水平归根到底是由生产的发展水平决定的。
高一政治 2.1.1《可以用于消费的收入》教案1 沪教版
(新教材教案)第二课适度消费与合理消费第一节倡导适度消费第一框可以用于消费的收入第二课适度消费与合理消费第一节倡导适度消费第一框可以用于消费的收入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消费与收入、消费与储蓄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储蓄和贷款消费等问题;同时,让学生学会认识图表、绘制图表和分析图表的技能。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学生家庭消费中存在的各种消费现象的分析,从而引导学生领悟“什么才是真正可用于消费的收入”,以此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思辨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参与分析家庭的消费现状,使学生走进生活,以此体验、理解父母的收入安排计划;并用自己所学的正确理论知识为家庭今后的发展出谋划策,从而使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更加和谐。
二、课前准备1、课前活动:小鬼当家。
学生以读议小组为单位,组成一个个临时家庭,对教师事先给出的5000元家庭月收入进行策划安排。
2、教师课前资料查找:*2005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总收入与可支配收入K]*2005年上海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支出*2005年全国商品房(或汽车)消费贷款额*某人某月的工资条3、教师查看学生课前的家庭月收入安排情况,整理归纳,找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几组;在精研教材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设计基本问题,并制作相关课件。
三、教学过程[导入]:一个人一出生,就进入了消费生活领域,吃饭、穿衣、乘车、购物等都是消费。
可以说,消费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我们的消费怎样才算是正确的?一个人所赚的钱中又有哪一部分才是真正可用于消费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来了解的主要内容。
[多媒体显示]:一、可以用于消费的收入[投影]:某人某月的工资条[[提问]:这里显示的“应发工资”与“实发工资”的数额为什么会是不一样的?[学生]:(从整个工资条中能看出有各种扣除)师:要消费,当然得靠收入。
但有些人可能误以为个人的所有收入都可以随心所欲的使用,这是一种误解。
高一政治《可以用于消费的收入》教案沪教版
高一政治《可以用于消费的收入》教案沪教版第二课适度消费与合理消费第一节倡导适度消费第一框可以用于消费的收入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初步了解消费与收入的关系,知晓“可支配收入”的公式的算法。
2、过程、能力和方法目标:通过课内阅读、讨论及课外搜集资料,能够举例说明家庭消费和储蓄的比例所受主要影响的两个因素: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程度和家庭拥有财产数量;消费者的年龄和对未来收入的预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参与分析家庭消费现状,体验持家感受,懂得学会帮助处理家庭正常合理的消费和储蓄。
二、教学重点:可支配收入的概念,它不等于个人收入,必须扣除各类个人税收及社会保障金。
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总收入—(税收+社会保障金)个人可支配收入=储蓄+消费三、教学难点:决定家庭消费和储蓄的比例要考虑两个因素: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程度和家庭拥有财产的数量;消费者的年龄和对未来收入的预期。
四、教学过程:一)国际国内新闻二)复习导入:同学们,我们第一课了解了《发展经济与改善生活》,而发展生产,创造财富,最终为了什么呢?——为了提高广大人民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
一个人呱呱坠地就需要饮食、衣着,从此就进入了消费生活领域。
消费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确认识消费和生产的关系,学会适度合理消费,对我们的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
今天,我们就要开始学习第一课,第一节《倡导适度消费》第一框中的内容。
第一框可以用于消费的收入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p56的《阅读与思考》——“都市新贫族”然后请同学们讨论:你赞成“都市新贫族”的看法么他们这样的生活幸福吗?然后导入新概念:一、可支配收入先让学生来讲他们脑子中的“可支配收入”,然后通过讨论活动老师将其引导到正确的概念上来。
活动一:课前调查你的爸爸妈妈的工资条。
是否单位该发多少,你父母亲就拿到多少钱的工资。
(同学们发现工资条里,有“应发工资”和“实际收入”两档,两者之差中的一部分差额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税收”。
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高一政治沪教版上册教案第二节 提倡适度合理消费 第二框 学会适度合理消费
第二节提倡适度合理消费第二框学会适度合理消费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恩格尔系数的意义,能运用其公式结合特定情景进行运算;理解适度合理消费的含义和适度消费的意义,并能运用有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经济现象或问题;识记消费结构的分类,理解消费结构的变化和进步表现并能运用其分析说明社会经济现象;理解提倡艰苦朴素的现实意义和消费应有健康的消费心理,并能运用有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经济现象。
过程与方法:利用课本资源启发学生思考如何进行适度合理消费,区分不合理、不适度的消费行为与适度合理消费的行为;教会学生用简单明了的图示法来掌握较为复杂难懂的经济学概念;利用课堂画归类图、对学生国庆长假中消费支出调查的分析、社会生活中学生的高消费现象的调查,引导学生关注自己或周边人群的消费行为,做到适度合理消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不合理的学生家庭消费支出调查表为典型素材和学生中的高消费现象,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家庭)消费结构,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健全消费心理,端正良好消费行为习惯的态度,自觉抵制不良的消费心理。
二、教学重点:如何做到合理消费?三、课前准备(一)教师:1、明确本课的知识点及能力要求:(1)理解:提倡艰苦朴素的现实意义、恩格尔定律和恩格尔系数的意义、恩格尔系数的计算公式(2)分析说明: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适度消费(含义和意义)、消费结构变化和进步的趋势(3)评价:人们在生活中常见消费心理2、梳理教学思路、精选教学素材及课堂练习题,制作PPT课件。
(二)学生1、预习教科书P50—P51:“消费结构的划分”2、完成书P68学习训练园地,问题略作修改如下:(1)查找2011年各项居民家庭平均消费支出的数据,填进表内。
(2)请根据2005-2011年来上海居民家庭平均消费支出构成的统计数据,算一算每年上海市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
3、用摄像、摄影等方式寻找、发现学生在吃、穿、用、娱乐等方面存在的高消费现象,并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沪教版高一政治教案 2.2.1《合理消费与消费结构》2
合理消费和消费结构一、设计思路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强调联系生活实际。
即,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规范和要求,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可见,只有教师的教学以学生为本,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让思想政治课“动”起来。
在二期课改理念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以学生探究为主的教学活动。
通过创设一些对学生来说是现实的,同时又与所教知识相干的事实性、意境性、示范性、原理性和探究性的情境,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去获取知识、技能和态度,并使学生在不断参与的过程中学会认知、学会合作、学会创造。
二、教材分析从框题就不难看出其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消费结构”和“合理消费"。
前者主要研究“消费结构变化和进步的趋势及其原因",侧重知识目标,是后者“合理消费”的知识准备;后者主要研究“如何合理安排消费结构”,要帮助学生树立合理消费观,懂得合理消费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都有重要意义,侧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本框内容的落脚点,也是我们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体现.针对教材内容,我在教学设计时把整堂课也分成两部分,分别解决这两个问题,但重点放在后者,突出本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从本框在这一课的地位和作用来看,它与前一节“消费水平"密切联系:经济的发展、消费水平的提高必然会促进消费结构的进步,消费结构的变化也可以反映出经济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变化。
只有让学生懂得了这一点,才能使他们真正理解“消费结构变化的趋势和原因",进而才能懂得在经济发展、消费水平提高的同时,要自觉适时地调整消费结构,以优化消费结构。
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理清其中的关系。
同时,本框内容也是下一框“合理消费和健康的消费心理”学习的基础.学生只有懂得了合理消费的重要性,才能真正认识健康消费心理的重要性.因此,要把这一框作为第二节的重点。
高一政治《倡导适度消费》学案沪教版
高一政治《倡议适量花费》教案沪教版第一节倡议适量花费《倡议合理花费》是第二课《适量花费与合理花费》的第一节。
前面学生已经认识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派制度,感觉到人们生活的日异月新,那么中学生应当怎样参加到社会经济生活中?这是学生必定见面对,教材一定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有必需进行这一课的学习。
本框所波及的内容切近学生生活,拥有适用性。
学习目标知识:“适量花费”的意识和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适量花费”的重要性。
3、感情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正直花费态度,初步形成适量花费的价值观。
教课要点和难点“生产和花费辨证关系的原理”与“什么是正确的花费看法” 。
2、难点:“适量花费关于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意义”与“艰辛奋斗、节俭节俭”之间的关系。
3、学情剖析学生也是花费者。
在目前花费水平常益提升的前提下,他们抵花费的认识存在好多误区,过分花费、盲目花费、攀比花费等不良花费行为还广泛存在。
这些问题需要我们经过必需的教育与指引,让他们确定正确的花费看法,并用这一看法指导此后的花费行为,进而实现践行的目标。
四、教课准备教师依据学生的实质状况和教材内容,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精心选择有关的案例素材。
和手段本课主要以学生的、讲堂议论、教师指导为主。
依据教材供给的情境,教师指引学生踊跃思虑,深入商讨,让学生在活动中呈现认识上的模糊、矛盾之处,教师合时加以指引、启迪。
采用多媒体协助教课,形成文字、等教课资源的综合运用教课过程、导入同学们1、花费的前提是什么?(用序言课知识回答)收入2、我们家庭的收入其实不可以所有用于花费,为何?(用第一课知识回答)xxx师:有没有同学往返答一下下边两个问题?(请学生举手回答,若没有人回答)师:这些知识点都与我们今日要学习的内容有关系,没有回想起来也没有关系,我们会跟着讲堂的进行慢慢的回想起来的。
下边我们就开始我们的新课。
(第 2 张 PPT)师:今日我们要学习的就是第二课适量花费与合理花费的第一节,倡议适量花费。
高中高一政治上册《适度消费与合理消费》教案、教学设计
2.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他们从理论层面理解适度消费与合理消费的重要性。
3.适时补充相关知识,如经济学原理、国家政策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4.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理解适度消费与合理消费的概念。通过对比过度消费、盲目消费等不良消费行为,让学生明确适度消费与合理消费的内涵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2.分析消费决策的心理因素。结合教材内容,讲解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可能受到的影响,如从众心理、攀比心理等,并分析这些心理因素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适度消费与合理消费的内涵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消费决策的理论知识,学会分析消费行为背后的心理因素。
3.认识到消费对个人、消费政策及市场现状,提高对国家宏观调控的认识。
针对以上重难点,教学设想如下:
(二)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消费场景中感受适度消费与合理消费的重要性。例如,通过设计家庭预算、购物决策等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消费选择的过程,从而理解消费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消费观念的发展变化,增强学生对消费观念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树立适度消费、合理消费的观念,提高消费素质,形成健康的消费习惯。
2.增强学生对消费伦理的认识,培养良好的消费道德品质,如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等。
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消费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国家消费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高一政治《学会合理消费》学案沪教版
高一政治《学会合理消费》学案沪教版高一政治《学会合理消费》学案沪教版复习目标:1.培养节约的习惯2.学会理财,学会合理消费3.树立合理消费、合理理财的意识和提高能力知识回顾:(1)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有何特点?①人们的消费选择越来越多样化;②消费水平不断提高;③消费观念也在发生变化。
P97(2)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变化的表现:①体现享受与发展需求的住房、健康、教育、休闲、交通、通信等支出的比重迅速上升。
②人们更加注重通过消费提升生活品质,追求更加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P97(3)导致人们生活水平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
(4)参与社会经济生活的表现:关注国家经济建设;学会理财;学会合理消费;了解银行、债券、股票等方面的知识。
P97(5)中学生在选择商品时应该注意什么?中学生的社会阅历还不够丰富,自己选择商品的能力还比较弱,在消费时更应多一些理性,少一些盲目。
P98(6)学会合理消费,要怎么做?(怎样培养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树立正确的消费观)?①理性消费。
消费前,可以先作出预算,把钱花在关键的地方;避免非理性消费,在自己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购买物有所值、经济实用的商品;不与周围的人进行盲目攀比、不浪费金钱。
②绿色消费。
在消费的过程中,应该用环保的眼光去选购商品。
③适度消费: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应该有适度的消费,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要节俭。
④注重精神追求:在满足基本的物质消费后,更应该注重精神上的追求,在消费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P99(7)我们应怎样进行绿色消费?①要认清绿色食品标志以保障自身健康;②选用无氟制品以保护臭氧层;③购买无磷洗衣粉以保护江河湖泊免受污染;④购买环保电池以防止汞镉污染;⑤选择绿色包装以减轻垃圾灾难等等。
这样做的好处:即有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又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链接P99)当堂训练:单选题1.在现实生活中,有人崇尚购买价格昂贵的奢侈品牌,漫画中的“符号姐姐”就是这样的人。
上海市高中政治 第二课 适度消费和合理消费课件 沪教(通用)
例子:富二代参与世博自愿服务
1、可以 1)个人总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 用于消费 的收入 2)确定家庭消费和储蓄比例的三因素
倡 导 适 度 消 费
2、适度 消费与 生活质 量
1)适度 消费的积 极意义
改善生活不能只注意增加收入,提高消费 水平,还应该努力提升生活的质量!
什么是消费水平:一定社会人们拥 有的消费资料和服务产品的数量多 少和质量好坏。P46
3、生活水平提高了还要提倡艰苦朴素
意义:P49
①有利于我们追求共同富裕的美好理想
②有利于我们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③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1、个人可支配收入 P42
个人总收入 —(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障金)
=个人可支配收入
消费
储蓄
(存银行、买股 票、买债券、藏
家里)
(“四金”,是指养老保险金、住房公积金、 失业保险金、医疗保险金)
2、如何决定家庭消费和储蓄的比例
1、考虑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程度和家庭 拥有财产的数量(P43-44)
2、考虑消费者的年龄和对未来收入的预 期(P44) 3、还要考虑社会消费风尚、利率、物价 水平等因素(P44)
关键是:
尊重消费者权益
二、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 P63-64
1、安全权(人身、财产) 2、知情权 3、选择权 4、公平交易权
举例
5、受尊重权 6、获得赔偿权等
我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给予了消费者
特殊的保护,但并没有给消费者不正当维权的权 利。消费者在勇于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同时,也 应当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在消费时 行为规范、举止得当,实现文明消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高中政治第二课适度消费与合理消费学案沪教版一、要点讲解1.可以用于消费的收入复习时要知道,个人收入不可以全部用于消费,因为: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总收入一(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障金)一般来说,个人可支配收入又分为两个部分: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储蓄。
学生要理解这里的“储蓄”有多种形式,也可能是负值。
2.决定和影响家庭消费和储蓄比例的因素复习时要注意三点:(1)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程度和家庭拥有财产的数量。
(2)消费者的年龄和对未来收人的预期。
(3)社会消费风尚、利率和物价水平。
同学们在理解“我国的居民消费率低”这个问题的原因时,一定要结合上述教材中所列出的这些因素。
3.适度消费及适度消费的经济、社会作用适度消费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是指与国情及实际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消费,对于个人和家庭来说,是指与收入水平及社会风尚相适应的消费。
适度消费阿作用,教材说了两点: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促进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维护社会和谐安定。
努力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扩大内需对经济发展的作用,除了教材上的两点,还对解决民生问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直接促进作用。
4.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复习时要对这对关系全面理解:生产决定消费,生产的具体水平、结构决定了消费什么,消费多少,消费方式如何;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适度消费促进经济的发展,超前和滞后的消费阻碍经济的发展,消费结构影响生产结构的调整。
5.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今年地方两会上,“建设幸福城市”就是个热议话题。
比如建设“幸福武汉”、“幸福沈阳”、“幸福广东”、“幸福山东”、“幸福重庆”……江苏南京则提出要把人民幸福当做发展“第一目标”。
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为衡量幸福提供了可以利用的视角:(1)消费水平的高低,这是提高生活质量的物质基础。
(2)与精神消费状况相关。
(3)与闲暇时间的多少及利用程度相关。
(4)与生活环境相关,这里的生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
6.提倡艰苦朴素复习时要把握,艰苦朴素不是反对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而是反对脱离生产发展和个人收人水平的奢侈浪费;同时,提倡个人不畏困难、敢于拼搏,反对不思进取、安于享乐。
所以,到任何时候,艰苦朴素都不过时。
提倡艰苦朴素,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有利于实现我们追求共同富裕的美好理想;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7.消费结构及其变动的一般趋势消费支出的不同项目之间的比例关系,构成消费结构。
消费结构按照不同的角度,大致可以分为:生存消费、享受消费和发展消费;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和服务消费;自给性消费和商品性消费。
复习时要理解,消费结构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消费水平逐步提高。
消费结构变动的一般趋势是:消费结构不断地从低层次的消费结构向高层次的消费结构转化。
消费结构变化和进步的趋势,主要表现为:①生存消费的比重逐步缩小,享受消费和发展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
②物质消费的比重逐步缩小,精神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
③非耐用消费品的比重逐步缩小,耐用消费品消费和服务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
④自给性消费的比重逐步缩小,商品性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
⑤消费结构的进步还表现在是食物消费在全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逐步缩小,即恩格尔系数的降低。
消费结构的进步反映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居民家庭的消费一方面受消费结构变化趋势的影响,另一方面,个人、家庭也应该在消费水平提高的基础上,有意识地优化自己的消费结构。
8.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家庭消费总支出复习时要理解,作为生存消费的食品支出是必需的,收人少、消费水平低时,人们首先保证的是食品的支出,随着收人增加和消费水平的提高,用于食品的支出即使也会增加,但由于其他支出的增多,食品支出在整个家庭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却会逐渐下降。
恩格尔系数的大小反映一个国家或者家庭的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的高低。
要注意的是,恩格尔系数原本是一个表示消费结构的指标,现在更广泛地用来反映一个国家或家庭的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的高低。
9.合理消费及提高消费效益合理消费就是在一定消费水平基础上实现消费结构的优化,以提高消费的效益。
要提高消费效益,复习此知识点要掌握以下主要内容:(1)顺应消费结构变化的趋势,在消费水平提高的过程中,相应调整消费项目,形成合理的消费结构,这样才能提高消费效益。
(2)了解各种消费的“弹性”,消费弹性归根到底是由不同消费项目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不同决定的,在安排日程生活消费时,首先要保证那些需求刚性大、弹性小的项目,再根据支付能力安排那些需求弹性较大的项目,这样也可以提高消费的总体效益。
(3)要学习一点有关消费的科学知识,培养健康的消费心理:10.合理消费与健康的消费心理复习时要懂得,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是受消费心理支配的,健康的消费心理,有助于帮助消费者实现合理消费;不健康的消费心理,则妨碍合理消费。
所谓不健康的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是指那些违反社会公德的、违反精神文明的,或者影响合理消费的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
我们在日常消费中要注意以下几种消费心理:攀比心理、炫耀心理、从众心理、逆反心理,这些消费心理本身也有合理因素,不能简单归入不健康消费心理之列,但如果走入极端,很可能成为不健康的消费心理。
消费中的不良心理与不合理习惯,与消费者的心理不成熟有一定的关系,消费心理不成熟,常常表现为冲动购物、缺乏自制力、将购物作为宣泄情绪、疏解心理压力的手段等等。
11.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对于这个知识点,复习时看懂即可,注意以下三点:第一,在市场经济中,消费者和经营者之间是一种谁也离不开谁的关系,两者既对立又统一:一方面,没有经营者,就没有可供消费者消费的对象,没有消费者,经营者就无法经营,更不可能实现赢利;另一方面,消费者总希望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服务价越廉越好、物越美越好,经营者则希望商品或服务的价格越高越好、利润越多越好。
第二,市场活动中,需要特别强调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是因为:经营者一般处于强势地位,而消费者则处于弱势地位。
首先,消费者和经营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由于掌握的信息比经营者少,消费者在交易决策时自然处于弱势地位。
其次,消费者一般是个别消费的,而经营者多数是有组织的法人。
第三,要理解维护消费者权益的行为,不仅有利于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有利于实现消费者与经营者良性互动、实现“双赢”。
更有利于尊重消费者利益的经营者,消费者的维权行为使得违反诚信、甚至违法经营的企业无法获利,直至淘汰出局;使得“假冒伪劣”商品和“坑蒙拐骗”行为无法存在;而尊重消费者利益的企业则可以获得合理的回报,不断发展壮大。
12.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复习时要知道,消费者依法享有如下的权利:①安全权;②知情权;③选择权F④公平交易权;⑤受尊重权;⑥获得赔偿权;⑦有权举报经营者的侵权行为和其他权。
权利与义务是相统一的,消费者在享有权利的同时,也应当履行自己的义务,如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在消费时行为规范、举止得当,实现文明消费。
13.消费者维权的途径消费者如何维权,复习时要注意两点:首要的是提高消费者自我保护能力,尽可能地减少与经营者发生不必要的争议。
其次消费者要了解依法维权的途径:①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②请求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调解。
③向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申诉。
④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⑤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复习要注意此知识点与教材第三课“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的相关途径的区别,不要相混淆,可以通过对比加深理解。
二、重点知识指导对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理解长期以来,中国国民经济中,一直存在消费率偏低、夕f贸依存度偏高等失衡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必须抓住时机,下决心通过扩大内需,有效提高消费率,切实调整内需、外需比例,逐步降低对外贸易依存度,把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置于百姓消费增长的基础上,依靠国内市场繁荣带动经济增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而有效减少国际经济波动对国内经济的冲击程度。
这既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促进中国经济结构和比例关系更加协调、健康,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长久后劲的重要条件,对中国长远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复习时要结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科学发展观的相关知识,理解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有利于发挥消费的动力功能,对我国经济增长有拉大作用,同时会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扩大居民消费,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维护社会的和谐安定;扩大居民消费,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增长由消费、投资、出口三者协调拉动;扩大居民消费,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要求,体现了在经济发展基础上改善人民生活的生产目的。
影响内需扩大的主要障碍:①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市场启动乏力。
②居民预期收入不理想,预期支出明显增大。
近年来,随着住房、教育、医疗等各项改革的全面推进,居民对未来支出的预期明显增加。
③尽管现行社会保障体系已形成基本框架,但还很不完善。
④市场经济秩序比较混乱,交易成本明显加大,近期最突出的就是物流成本问题。
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要注意以下着力点:一是要是积极扩大就业,逐步提高劳动收入在GDP中的比重;二是调高个人税收起征点,增加中低收入居民的收人和消费能力;三是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四是加快缩小城乡差距;五是规范市场秩序,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