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大物实验2015-2016

合集下载

华中科技大学大学物理实验-电磁感应与磁悬浮

华中科技大学大学物理实验-电磁感应与磁悬浮

【实验背景及原理】 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从实验中发现, 当通过一闭合回路所包围的面积的磁通量(磁感应强 度B的通量)发生变化时,回路中就产生电流,这种 电流称之为感应电流 。法拉第在1831年11月24日向 英国皇家学院报告了《电磁学的实验研究》的结果, 他将电磁感应的条件概括为:①变化的电流;②变化 的磁场;③运动的稳恒电流;④运动的磁铁;⑤在磁 场中运动的导体。
量精度应如何改进? 4.本实验采用什么方法测量轴承转速?若要提高测量转速的稳
定性应如何改进实验装置?
5.铝盘转速与磁悬浮和磁牵引力有什么关系?
【实验仪器】
本实验的基本装置由电磁感应与磁悬浮综合实验仪、力传感器,光电传感 器,步进电机、步进电机控制器、铝盘、磁悬浮测试底座和传感器支架、 带有小辐轮和永磁体的轴承等组成。
【注意事项】
1. 在安装力传感器和永磁体时,要注意检查磁 体与铝盘是否有摩擦,摩擦可能导致永磁体飞 出,造成伤人事故!
2. 传感器支持杆松动下滑,会导致永磁体飞出, 立柱上的固定螺丝一定要拧紧!
3、轴承附带的磁铁不要取下
【数据和结果分析】
1.用多项式拟合不同转速与磁牵引力的依赖关系,确定其函数 形式和相关系数。 2.用多项式拟合不同转速与磁悬浮力的依赖关系,确定其函数 形式和相关系数。 3.用多项式拟合拟合铝盘不同转速对轴承转速的依赖关系,确 定其函数形式和相关系数,计算其传动比。 4.拟合磁悬浮力,磁牵引力随距离改变的变化规律。
* 根据磁悬浮力的方向重新装配力传感器和永磁体
* 磁铁铝盘两层垫片的距离。 *频率从最小测到最大,每个频率测量三组数据。
3. 测量铝盘不同转速对轴承转速的影响。
如何使轴承转 速更稳定?
每个频率测量 六组数据

华科物理实验报告

华科物理实验报告

华科物理实验报告华科物理实验报告引言:物理实验是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我们可以验证理论的准确性,深化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并培养实验技能和科学精神。

本文将介绍华科物理实验的一次实验报告,以期展示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同时也希望能够激发读者对物理实验的兴趣。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测量光的衍射现象来验证光的波动性质,并研究光的干涉和衍射规律。

实验装置与实验步骤:实验装置主要包括激光器、狭缝、衍射光屏和测量仪器。

首先,我们使用激光器产生一束单色光,然后通过狭缝使光线通过,形成一条狭缝光源。

接下来,将衍射光屏放置在光线传播的路径上,调整光屏与狭缝的距离和角度,观察衍射光的现象。

最后,使用测量仪器测量不同位置的衍射光强度,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了光的衍射现象。

当狭缝宽度较大时,衍射光呈现出较宽的衍射斑图案;而当狭缝宽度减小时,衍射光的斑图则变得更加集中和明亮。

这一结果与衍射现象的理论预测相符。

通过测量不同位置的衍射光强度,我们可以得到衍射光的强度分布曲线。

实验结果表明,衍射光的强度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变化,即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

这一现象可以通过光的干涉和衍射规律来解释。

进一步分析发现,衍射光的强度分布与狭缝宽度和光波长有关。

当狭缝宽度较大时,衍射光的强度分布较为均匀;而当狭缝宽度减小到光波长的数量级时,衍射光的强度分布则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变化。

这一结果与光的波动性质相符,进一步验证了光的波动性。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验证了光的波动性质,并研究了光的干涉和衍射规律。

实验结果表明,光的波动性质在衍射现象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这一实验不仅加深了我们对光学原理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我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精神。

展望:物理实验作为理论学习的补充,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在未来的学习中,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物理实验,深入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做出贡献。

华中科技大学2012—2013学年《大学物理实验一》考试试卷(闭卷)【整理精品范本】

华中科技大学2012—2013学年《大学物理实验一》考试试卷(闭卷)【整理精品范本】

华中科技大学2012—2013学年《大学物理实验㈠》考试试卷(闭卷) 考试时间︰2013年5月25日19﹕00—21﹕00考试要求﹕①请在以下八道题中任选六题作答,若不选择则以前六题计分。

②总分30分,共六题,每题5分。

示波器㈠.选择题:⑴波器是好的,但打开电源开关后,荧光屏上没有显示波形。

那么想要看到波形,首先必须调节的旋钮是:①辉度(INTEN)②聚焦(FOCUS)③时基偏转系数(TIME/DIV)④垂直偏转系数(VOLTS/DIV)⑤水平位移⑥垂直位移中的_D__A ①②③④⑤⑥B①③④⑤⑥C①③④⑥D①④⑥⑵示波器观察CH1通道信号,荧光屏上出现波形重叠,此时需要调节_A__A时基偏转系数B水平位移C极性D电平判断题⑶描同步意味着扫描信号的周期必是被测信号周期的整数倍,在荧光屏上会显示出整数倍周期波形。

(T)⑷在示波管垂直偏转板上的电压就是峰峰值电压。

(F)⑸萨如图产生的必要条件就是两个相互垂直方向的正弦波电压信号频率的具有整数倍关系。

(T)㈡多功能摆⑴实际单摆的周期可能与_________________因素有关。

(请写出至少六个)⑵本单摆实验中测量60T而不直接测量T是因为能减少___误差.⑶本扭摆实验不直接测量d的原因是?㈢分光计某同学在测量玻璃三棱镜对钠黄光的折射率n的实验中,在确认望远镜竖叉丝已对准最小偏向角位置后,记下两游标读数φ左0=216°55′φ右0=36°53′⑴从图中读出示数φ左=___φ右=___(由于没有图的原因故不能给出望见谅,此处考察学生读游标盘读数的能力。

其中依本人记忆读数大约为φ左=265°41′φ右=85°45′)⑵根据读数计算出最小偏向角δmin=____⑵由以上实验数据计算出折射率n=__(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小数,其中A=60°)㈣密立根油滴实验选择题⑴油滴实验中,仪器已经调整好,发现部分油滴上升那么当前功能键上的档位为(D) A。

桥梁检测与加固实验报告

桥梁检测与加固实验报告

桥梁检测与加固实验报告学生姓名:施宏侣学生学号: U201215572所在班级:道桥1202班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2016年01月目录实验一混凝土块无损实验实验二悬索桥缩尺模型实验实验三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弯性能实验实验四连续梁荷载横向分布实验实验五、钢框架动载试验实验一、混凝土块无损实验【实验时间】2015年12月18日上午【实验说明】一、无损实验包括混凝土完整性、裂缝深度、钢筋保护层厚度和钢筋分布实验。

试验模型试验仪器如图,在混凝土块的右侧划线交点处作为节点来通过超声波测时间来检测混凝土块中是否有损伤。

裂缝深度是通过将仪器对准一条侧线测超声波的速度来反映是否有裂缝,如有裂缝则速度会发生改变。

【实验数据】混凝土完整性实验数据图一图二混凝土裂缝深度实验数据图三钢筋保护层厚度和钢筋分布实验由于实验仪器故障,故未做。

a b c d e f g h i101112a b c d e34561501251007550507510012515093.290.893.2141.6149.21.0731.6522.1461.7662.011无裂缝15012510075505075100125150102.01132.48098121.20.9801.1332.52.5512475有裂缝T/μs T/μs V/km/sV/km/s【实验分析】根据图一完整性实验数据分析,我们知道速度均在4.2km/s和3.9km/s 附近变化,说明其混凝土块还是有损伤的,不然在同样距离的情况下,超声波传播的速度应该是一样的,有图可知,b方向应该是完整性较好,其他线都或有损伤。

图二为另一方向的完整性测试,速度在4.0km/s和3.6km/s附近变化,也发现其有损伤。

有无裂缝对超声波传播的速度也是有影响的,在无裂缝情况下,超声波会沿着最短的路径传播,而如果有裂缝的话那超声波的传播速度就会变化,图三就反映了这种变化。

实验二、悬索桥缩尺模型实验【实验时间】2015年12月18日下午【实验说明】(一)静载试验1、贴应变片;2、安装位移计;3、预加载:预加载一级荷载(在主跨L/2、L/4、3L/4,边跨L/2上同时加载),每加载点15kN,每级停歇5分钟后读取数据。

华中科技大学大学物理实验报告_音叉的受迫振动与共振

华中科技大学大学物理实验报告_音叉的受迫振动与共振

华中科技大学音叉的受迫振动与共振【实验目的】1.研究音叉振动系统在驱动力作用下振幅与驱动力频率的关系,测量并绘制它们的关系曲线,求出共振频率和振动系统振动的锐度。

2.通过对音叉双臂振动与对称双臂质量关系的测量,研究音叉共振频率与附在音叉双臂一定位置上相同物块质量的关系。

3.通过测量共振频率的方法,测量附在音叉上的一对物块的未知质量。

4.在音叉增加阻尼力情况下,测量音叉共振频率及锐度,并与阻尼力小情况进行对比。

【实验仪器】FD-VR-A型受迫振动与共振实验仪(包括主机和音叉振动装置)、加载质量块(成对)、阻尼片、电子天平(共用)、示波器(选做用)【实验装置及实验原理】一.实验装置及工作简述FD-VR-A型受迫振动与共振实验仪主要由电磁激振驱动线圈、音叉、电磁线圈传感器、支座、低频信号发生器、交流数字电压表(0~1.999V)等部件组成(图1所示)1.低频信号输出接口2.输出幅度调节钮3.频率调节钮4.频率微调钮5.电压输入接口6.电源开关7.信号发生器频率显示窗8.数字电压表显示窗9.电压输出接口10.示波器接口Y11.示波器接口X12.低频信号输入接口13.电磁激振驱动线圈14.电磁探测线圈传感器15.质量块16.音叉17.底座18.支架19. 固定螺丝图1 FD-VR-A型受迫振动与共振实验仪装置图在音叉的两双臂外侧两端对称地放置两个激振线圈,其中一端激振线圈在由低频信号发生器供给的正弦交变电流作用下产生交变磁场激振音叉,使之产生正弦振动。

当线圈中的电流最大时,吸力最大;电流为零时磁场消失,吸力为零,音叉被释放,因此音叉产生的振动频率与激振线圈中的电流有关。

频率越高,磁场交变越快,音叉振动的频率越大;反之则小。

另一端线圈因为变化的磁场产生感应电流,输出到交流数字电压表中。

因为I=dB/dt,而dB/dt取决于音叉振动中的速度v,速度越快,磁场变化越快,产生电流越大,电压表显示的数值越大,即电压值和速度振幅成正比,因此可用电压表的示数代替速度振幅。

华中科技大学主校区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全校公共选修课课表

华中科技大学主校区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全校公共选修课课表

14 1407811 中国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15 1400391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 16 1400021 现代西方哲学 17 1400021 现代西方哲学 18 1407841 西方文化传统与政府体制 19 1403421 魏晋风度品谈 20 1403421 魏晋风度品谈 21 1403461 经典与国学 22 1403431 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研究 23 1413791 中华礼仪与风俗 24 1413791 中华礼仪与风俗 25 1400931 俄罗斯民族与文化 26 1400931 俄罗斯民族与文化 27 1411781 语言与文化(双语) 28 1400911 跨文化交际(双语) 29 1403121 欧洲文化概况
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总 学 学时 分




人数
开课单位
任课教师
职 称
彭代彦 彭代彦 刘克明 刘克明 姚国华 姚国华 姚国华 姚国华 张瑛 赵建功 刘家俊 刘家俊 王智平
教授 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讲师 讲师 讲师 讲师 讲师 副教授 教授 教授 副教授
10 1400102 易经与中国文化 11 1405891 逻辑与幽默 12 1405891 逻辑与幽默 13 1433781 文化之道十二讲
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2 全校本科生 2 全校本科生 2 全校本科生
袁晓东 何士青 李雅琴 李雅琴 彭礼堂 鲁哲 刘传春 杨炳祥
副教授 教授 讲师 讲师 副教授 讲师 副教授 讲师
80 1433901 软实力与中国崛起 (五)经济类 81 1407821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金融危机 (六)管理类 82 1431361 社会网络分析
2 全校非英语专业一、二年级本科生 100 1.5 全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 1.5 有一定英语写作基础的本科生 2 全校本科生 有出国意向或提高英语议论文写作 的本科生 有出国意向或提高英语议论文写作 1.5 的本科生 1.5 1.5 全校本科生 2 全校本科生 1.5 全校本科生 2 全校本科生 100 40 180 40 40 180 100 180 100

华中科技大学软件学院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课表2015级

华中科技大学软件学院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课表2015级

星期一
3—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6,8-13周 与软工1505-06班合上 东九楼B40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6,8-13周 与软工1501-04班合上
5—6 7—8 微积分(一)下 1-6,8-15周
东九楼B301
离散数学 1-6,8-17周
与数媒1501班合上
微积分(一)下 1-6,8-15周 与数媒1501班合上
第13周日(2016年05月22日)上午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15周日(2016年06月05日)上午 ; 综合英语(二)
备注 说明
微积分(一)下 第18周四(2016年06月23日)上午 ; 大学物理(一)
离散数学
第19周三(2016年06月29日)上午 ; 军事理论
专业实训安排:专业实训(一) 3-4,7周 星期六 1-8节 东校区工程实训中心A座。
王晓刚/讲师 彭贵明/讲师 周伟章/副教授
王晓刚/讲师 彭贵明/讲师 周伟章/副教授
专业班 星期 节次
软工1501班(30)1502班(29)1503班(30)1504班(30) 合计:119人
软工1505班(27) 1506班(29) 合计:56人
1—2 离散数学 1-6,8-17周
东九楼C203
物理实验(一)3-9周
7—8 离散数学 10周
科技楼北楼物理实验中心 物理实验(一)3-9周
东九楼B503
科技楼北楼物理实验中心
9—12 专业实训(一)3-7周
东校区工程实训中心A座 专业实训(一)3-7周
东校区工程实训中心A座
线性代数(一)1-10周
1—2 离散数学 11-15,17周
东九楼B401 东九楼B503

大学物理(华中科技版)第9章习题解答

大学物理(华中科技版)第9章习题解答

第9章 真空中的静电场 习题解答9-1 精密的实验已表明,一个电子与一个质子的电量在实验误差为e 2110-±的范围内是相等的,而中子的电量在e 2110-±的范围内为零。

考虑这些误差综合的最坏情况,问一个氧原子(含8个电子、8个质子、8个中子)所带的最大可能净电荷是多少?若将原子看成质点,试比较两个氧原子间的电力和万有引力的大小,其净力是引力还是斥力?解:(1)一个氧原子所带的最大可能净电荷为 e q 21max 1024-⨯±= (2)两个氧原子间的电力和万有引力的大小之比为6222711221921122222max 0108.2)1067.116(1067.6)106.11024(1085.84141------⨯≈⨯⨯⨯⨯⨯⨯⨯⋅⨯⨯=≤r r rm G r q f f G e ππε氧 其净力是引力。

9-2 如习题9-2图所示,在直角三角形ABC 的A 点处,有点电荷q 1 = 1.8×10-9C ,B 点处有点电荷q 2 = -4.8×10-9C ,AC = 3cm ,BC = 4cm ,试求C 点的场强。

解:根据点电荷场强大小的公式22014q qE kr r==πε, 点电荷q 1在C 点产生的场强大小为112014q E AC =πε 994-1221.810910 1.810(N C )(310)--⨯=⨯⨯=⨯⋅⨯ 方向向下。

点电荷q 2在C 点产生的场强大小为2220||14q E BC =πε994-1224.810910 2.710(N C )(410)--⨯=⨯⨯=⨯⋅⨯, 方向向右。

C 处的总场强大小为E =44-110 3.24510(N C )==⨯⋅,总场强与分场强E 2的夹角为12arctan33.69E E ==︒θ.9-3 半径为R 的一段圆弧,圆心角为60°,一半均匀带正电,另一半均匀带负电,其电荷线密度分别为+λ和-λ,求圆心处的场强。

华中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2015 -2016第二学期专业课表(专业课表)

华中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2015 -2016第二学期专业课表(专业课表)
星期
时间
1——18周

上午
1-2
网络化系统概论32/2方华京(1-8周)C12-N303
3-4
下午
5-6
感知系统建模方法32/2孔力刘文中(1-8周)C12-N303
7-8
晚上
9-10
11-12

上午
1-2
现代信号处理理论和方法32/ 2张朴周凯波(9-16周)D9-D312
3-4
下午
5-6
系统工程与决策分析32/2赵勇、罗云峰(1-8周);C12-N303先进运动控制技术32/2;赵金、李叶松(9-16周)C12-N303
星期
时间
1——18周

上午
1-2
嵌入式图像处理系统48/3钟胜、桑红石、颜露新(1-12周)C12-N302
3-4
下午
5-6
机器学习32/2曹治国、安乐(9-16周)C12-S211
7-8
晚上
9-10
11-12

上午
1-2
机器学习及数据挖掘32/ 2谭毅华、张钧(1-8周)D9-D310实时目标自动识别32/ 2明德烈(9-16周)D9-D310
14—1
自动化学院研究生专业课课程表
智能科学与技术系、飞行器导航制导系适用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
学时
学分
图像分析32/2张天序、王岳环;计算机视觉32/2桑农王岳环高常鑫;机器学习及数据挖掘32/ 2谭毅华、张钧;嵌入式图像处理系统48/3钟胜、桑红石、颜露新;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研讨课16/1田金文、陶文兵、谭山、马杰;飞行器导航制导与控制32/2刘磊、王永骥;智能计算与现代优化方法32/ 2王永骥;目标识别与跟踪研讨课16/1桑农、张天序、王岳环、钟胜;实时目标自动识别32/ 2明德烈;

华科物理实验光电效应实验报告

华科物理实验光电效应实验报告

实验4.3光电效应和普朗克常数的测量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H.R.赫兹发现电火花间隙受到紫外线照射时会产生更强的电火花。

赫兹的论文《紫外光对放电的影响》发表在1887 年《物理学年鉴》上。

论文详细描述了他的发现。

赫兹的论文发表后,立即引起了广泛的反响,许多物理学家纷纷对此现象进行了研究,用紫外光或波长更短的X 光照射一些金属,都观察到金属表面有电子逸出的现象,称之为光电效应。

对光电效应现象的研究,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光的波粒二象性的本质,促进了光量子理论的建立和近代物理学的发展,现在光电效应以及根据光电效应制成的各种光电器件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工农业生产、科研和国防等各领域。

【实验目的】①通过实验加深对光的量子性的认识;②验证爱因斯坦方程,并测量普朗克常数以及阴极材料的“红限”频率。

【实验原理】一、光电效应及其实验规律当一定频率的光照射到某些金属表面上时,可以使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这种现象称为光电效应,所产生的电子称为光电子。

研究光电效应的实验装置如图4.3.1所示,入射光照射到阴极K 时,由光电效应产生的光电子以某一初动能飞出,光电子受电场力的作用向阳极A 迁移而构成光电流。

一定频率的光照射阴极K 所得到的光电流和两极间的电压的实验曲线如图4.3.2所示。

随着I U 光电管两端电压的增大,光电流趋于一个饱和值,当≤时,光电流为零,称为m I U S U S U 反向遏止电压。

总结所有的实验结果,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可归纳为:(1(对于一种阴极材料,当照射光的频率确定时,饱和光电流的大小与入射光的强m I 度成正比。

图4.3.1光电效应实验装置示意图USU 图4.3.2 U ——I 特性曲线(2(反向遏止电压的物理含义是:当在光电管两端所加的反向电压为时,则逸S U S U 出金属电极K 后具有最大动能的电子也不能到达阳极A ,此时(4.3.1)2max 21mV eU S =实验得出光电子的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而只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

33-2物理学院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2019级《物理实验(二)》

33-2物理学院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2019级《物理实验(二)》
4-5,7-8,10-12周 曹伟 教授
4-5,7-8,10-12周 张文号 副教授
计算机1901-7
4-5,7-8,10-12周 洪葳 副研究员
计算机1901-7
所有学生(12周) 所有学生(12周)
4-5,7-8,10-11周 龙长才 教授
4-5,7-8,10-11周 陈劲 讲师
船海1901-3 轮机1901
4,6-8,10-11周 杨光 教授
网安1901-4 信安1901-4
4,6-8,10-11 刘力 副教授
电气1901-8
4,6-8,10-11周 李瑞霞 副教授
网安1901-4 信安1901-4
4,6-8,10-11 周 赵德刚 副教授
电气1901-8
4,6-8,10-11周 范雅静 讲师
网安1901-4 信安1901-4
直流电桥
电子元件的伏安特性
示波器的使用
科技楼北楼305/307 科技楼北楼203/204
声速测量
分光计的调节
科技楼北楼205/208 光电效应
科技楼北楼211/212 霍尔效应
科技楼北楼216/220 密立根油滴
实验员
白彦东工程师
白彦东工程师
程师
白彦东工程师
交通1901
4-5,7-8,10-11周 李香莲讲师
4-5,7-8,10-11周 杨明 副教授
4-5,7-8,10-11周 黄明涛 讲师
4-5,7-8,10-11周 李智华 教授
工管1901-2 土木 1901-6 力学1901-2
交通1901
工管1901-2 土木1901-6 力学1901-2 交通1901
电信1901-8
4-5,7-8,10-11周 范雅静 讲师

华中科技大学大学物理实验-偏振与双折射

华中科技大学大学物理实验-偏振与双折射

实验
(HUST)
偏振
2012
18 / 19
...
1

...
2
学 实验 实验 实验 (1 4 学 实验 )
...
3
...
4
实验
(HUST)
偏振
2012
19 / 19
理 1 2 3 验 4 理 学 偏振
λ 4
偏振
双折射 I与 偏振 偏
θ
. 实验 .. .. 1
. 与 偏振 偏振 . . 偏振 双折射
. ... ... ... .
2 3 4
..
实验
(HUST)
偏振
2012
3 / 19
——偏振
振 E E 偏振 偏振 偏振 偏振 偏振 B E 偏振 偏振 大 与 偏振 与物 振
偏振
偏振
λ 4
P1 C C θ P2 与 C 偏振 振 A C o Ao = A sin θ ;
Ae = A cos θ
Ao
Ao Ae
Ae P2 振
δ P2
Aoe
Aee
. ..
实验
(HUST)
偏振
2012
8 / 19
.
Aoe = Ao sin φ = A sin θ sin φ ; Aee = Ae cos φ = A cos θ cos φ
. . ..
大学物理实验——偏振与双折射
. 大学物理实验
大学
. .
2012.9
实验
(HUST)
偏振
2012
1 / 19
Outline
. 1 . . 实验 . 2 .. . 3 . . 实验 . 4 . . 实验 实验 实验 实验 实验 . 5 .. . 6 ..

干细胞诱导、细胞系诱导和原代分离3种提取成骨细胞的方法比较

干细胞诱导、细胞系诱导和原代分离3种提取成骨细胞的方法比较

干细胞诱导、细胞系诱导和原代分离3种提取成骨细胞的方法比较邓享誉;陈胜;邵增务;郑东【摘要】BACKGROUND: Osteoblasts have become a kind of important seed cells in bone tissue engineering. However, it is difficult to harvest osteoblasts, and the purity and calcification ability of osteoblasts isolated by different methods are inconsisten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purity and calcification ability of osteoblasts induced from mouse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C3T3 cell lines, and cultured primarily from the neonatal mouse cranium. METHODS: Mouse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were isolated by differential adhesion method, and after passaing, passage 3 cells were cultured in osteogenic induction medium for 21 days. MC3T3 cell lines were cultured in osteogenic induction media 1 and 2 for 21 days. Osteoblasts were cultured primarily from neonatal mouse cranium by type Ⅰ coll agenase digestion method. Calcium nodules of osteoblasts obtained by three methods were observed by Alizarin red staining to detect osteogenic activity of cells. RESULTS AND CONCLUSION: (1) There were average 16.3 calcium nodules per low-power field after osteogenic induction of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2) There were sparsely distributed calcium nodules in MC3T3 cells after induction with osteogenic induction medium 1, accounting for 1.7 calcium nodules per low-power field, while there were dense calcium nodules in MC3T3 cells after induction with osteogenic induction medium 2,accounting for 44.6 calcium nodules per low-power fiel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calcium nodule formation abilit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1). (3) After primary culture, there was only 0.6 calcium nodule per low-power field. (4) Except for the in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osteogenic induction medium 1 and primary culture group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air-wise comparison of any other two groups. Except the in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 I of MC3T3 inducing conditional media and primary culture osteoblas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osteogenic ability between groups (P < 0.01). In conclusion, it is a better method to culture MC3T3 cells in osteogenic induction medium 2 containing dexamethasone, because many uncontrol able factors are involved in the isolation and culture of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背景:成骨细胞是骨组织构建的重要组织细胞之一.成骨细胞取材困难,不同方法获得的成骨细胞纯度及钙化能力不尽相同.目的:比较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细胞系MC3T3-E1成骨诱导和小鼠颅骨原代细胞培养3种方法获得的成骨细胞的纯度及钙化能力.方法:采用贴壁纯化法分离出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至3代后用成骨诱导培养基诱导21 d;将前成骨细胞系MC3T3分别用成骨诱导培养液1和成骨诱导培养液2诱导21 d;使用Ⅰ型胶原酶消化法取得乳鼠颅骨原代成骨细胞.对3种方法获得的成骨细胞进行茜素红钙结节染色,观察其成骨特性.结果与结论: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后钙结节平均为16.3个/低倍镜视野;②前成骨细胞系MC3T3诱导培养液1组可观察到稀疏的钙结节,平均为1.7个/低倍镜视野,诱导培养液2组可观察到密集的钙结节,平均为44.6个/低倍镜视野,两种诱导液相比钙结节形成能力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③原代成骨细胞钙结节平均为0.6个/低倍镜视野;④除MC3T3诱导液1组与原代成骨细胞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外,其余两两相比成骨能力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⑤由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具有更多不可控因素,因此MC3T3细胞用含有地塞米松的诱导培养液2进行成骨诱导方法较好.【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17(021)017【总页数】6页(P2729-2734)【关键词】干细胞;分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C3T3;成骨细胞;成骨诱导;钙结节染色;吉姆萨染色;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者】邓享誉;陈胜;邵增务;郑东【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94.20 引言 Introduction成骨细胞是组织工程的重要种子细胞,很多疾病如骨质疏松、骨缺损、骨折不愈合以及一些成骨相关的肿瘤等,其发生发展过程都与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的生理病理活动密不可分[1-2]。

华科光学实验报告(3篇)

华科光学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模块光学实验二、实验标题华科光学实验三、实验目的1. 了解光学原理,掌握光学仪器的使用方法。

2. 学习光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3. 通过实验验证光学原理,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四、实验原理光学实验主要研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等光学现象。

本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光学原理:1. 光的反射: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在两种介质的交界面上发生反射现象。

2. 光的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在两种介质的交界面上发生折射现象。

3. 光的干涉:两束或多束相干光波相遇时,它们在空间中相互叠加,产生干涉现象。

4. 光的衍射:光线通过一个狭缝或障碍物时,在障碍物后方的空间发生衍射现象。

五、实验步骤1. 光的反射实验:使用平面镜、光源、屏幕等仪器,观察光线在平面镜上的反射现象,测量反射角,验证反射定律。

2. 光的折射实验:使用凸透镜、凹透镜、光源、屏幕等仪器,观察光线通过凸透镜、凹透镜时的折射现象,测量折射角,验证折射定律。

3. 光的干涉实验:使用双缝干涉装置、光源、屏幕等仪器,观察双缝干涉现象,测量干涉条纹间距,验证干涉原理。

4. 光的衍射实验:使用衍射光栅、光源、屏幕等仪器,观察光通过衍射光栅时的衍射现象,测量衍射条纹间距,验证衍射原理。

六、实验环境1. 实验室地点:华科大学光学实验室2. 实验器材: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双缝干涉装置、衍射光栅、光源、屏幕、测量工具等3. 实验环境要求:光线充足、温度适宜、实验台整洁七、实验过程1. 光的反射实验:调整光源,使其光线垂直射向平面镜,观察反射现象,记录反射角,验证反射定律。

2. 光的折射实验:调整光源,使其光线垂直射向凸透镜、凹透镜,观察折射现象,记录折射角,验证折射定律。

3. 光的干涉实验:调整双缝干涉装置,使其产生干涉条纹,观察干涉现象,记录干涉条纹间距,验证干涉原理。

4. 光的衍射实验:调整衍射光栅,使其产生衍射条纹,观察衍射现象,记录衍射条纹间距,验证衍射原理。

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5年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的通知

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5年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的通知

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5年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6.01.14•【字号】鄂教高函[2016]1号•【施行日期】2016.01.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5年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的通知鄂教高函〔2016〕1号各普通高等学校: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5年湖北省高校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工作的通知》(鄂教高函〔2015〕36号)要求,在学校申报推荐的基础上,经网上匿名评审、综合评审和公示,省教育厅研究确定,武汉大学“大学通识教学对人文慕课的利用及其研究”等523个项目为2015年度“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

现将名单予以公布,并就项目实施的有关要求通知如下:一、体现政策导向。

2015年度省级教学研究项目的实施工作,要以贯彻落实国办发〔2015〕36号精神为主线,按照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创新引领、坚持教研结合、坚持整体推进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二、坚持育人为本。

省级教学研究项目的实施工作,要贯彻育人为本的工作方针,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促进教学相长、师生互动。

通过项目的研究和实施,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就业创业能力。

三、提高研究质量。

要把开展教学改革研究作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不断推进教学观念、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不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要坚持教研相结合,寓研于教,不断提高人才培养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四、实行责任制度。

省级教学研究项目的实施实行学校负责制。

各项目承担学校负责组织项目的启动、实施、经费管理及项目进展情况的监督检查。

项目启动前,项目组要进一步完善研究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主持人和参与人员必须按照立项申请书中所确定的项目研究内容开展研究和实践,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建立完整的工作档案。

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实验

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实验
• 有效数字 由测量(计算)结果中准确数字 和最后一位可疑数字构成
• 有效数位 有效数字的位数(决定于仪器精 度及被测量量的大小)
0.0034(二位有效数字)
0.00340(三位有效数字) 实验测量中记录的数据必须是有效数字,有 效数位直接反映测量的准确度,不能随意取 舍。
29
• 有效数字与小数点的位置和单位无关,改 变单位时有效数位不变
华中科技大学
物理实验中心
2012年春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本的科学
——杨振宁
自然科学理论不能离开实验的基础
——丁肇中
通过物理实验课程的训练



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培养独立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
绪论课内容提要 第一部分 物理实验课须知 第二部分 物理实验的数据 测量与处理
3
当n为有限时
uA t p x
tp 与 n 及 P 的关系
tp 大于1,与测量次数 n 有关,也与 P 有关。
tp
n
p
0.95
3 4.30
4 3.18
5 2.78
6 2.57
7 2.45
Hale Waihona Puke 8 2.379 2.31
∞ 1.96
21
分量,由不同于A类分量的其他方法确定。又称 非统计不确定度。
B类标准不确定度可表示为:
物 理 实 验 课 须 知
一、物理实验课程序 二、物理实验课预约
三、物理实验中心网站
四、物理实验注意事项 五、物理实验报告要求 六、物理实验考核与重修
4
一、物理实验课程序
1、预约实验 2、预习并撰写预习报告 3、独立完成实验如实记录数据 4、按要求处理数据并完成实验报告 5、按时将实验报告交到指定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右图为某同学用分光计测量玻璃三棱镜对钠黄光的最小偏向角时,请对下述说法做出判 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x 1)若旋转望远镜发现其中的二次折射像向右移动,则表明偏向角在变大。() 2) 若旋转望远镜发现其中的二次折射像向右移动,则表明偏向角在 变小。() 3)若旋转载物台发现望远镜中的二次折射像向左移动,则表明偏向角 在变小。()
*4.X 解析: 每当相位差满足 =2 时候,即 l 2 ,就会出现相同的李萨如图,故该项
错误
v
5.X 解析:理想气体中声波的传播可以看成是绝热的 声速变大
RT0
1 t T0 故可知温度升高
五.多功能摆 1.AB 解析: 摆球直径 d≈2.00cm,米尺精度约为 0.05cm,卡尺精度约为 0.002cm,千分 尺精度约为 0.0001cm,故用卡尺和千分尺均可满足要求,选 AB
D.以上均不正确
3.摆线摆球应该怎么放置测量摆线长度比较好
A.横向放置 B.纵向吊着 C.随便放置
4.按本次要求,可否在摆球随便什么方向测量摆球来自径吗?A.不可以 B.可以
5.测扭摆时摆长只测量了一次,是因为?
A.摆长都一样 B,为了简单起见 C.其微小变化对实验影响很小 D.老师说的
密立根油滴实验
101.1/150x30mA=20.22mA, 80.0/100x2.5V=2.000V 最小格数要考虑进去 2.A 解析:此符号表示电表只能平放在桌面上读数 3A 解析:电阻精确值等于测量值减去电流表的内阻,即 2.5V/25.0mA-1.0Ω=99.0Ω
4B
解析:当 Rx RARV 时应该选用电流表内接法,否则选用电流表外接法,故应该选
改变了半波长的整数倍。 5. 理想气体的声速大小随温度上升而降低
多功能摆
1. 单摆实验中,给了大家三种测量仪器,摆球直径用什么测长仪器就可以满足要求
A.螺旋测微器
B.游标卡尺 C.米尺
D.以上均不正确
2.承接上问,实际测量中,为了便于测量,摆球直径用什么测就够了()
A.螺旋测微器
B.游标卡尺 C.米尺
2.B.
解析:实际测量过程中不需要精度特别高,用游标卡尺更方便,可以满足测量要求,
选B
3 .B 解析:竖直摆线在小球的重力作用下会有微小变形,应该纵向吊着测量,选 B
用内接法
5C
解析:按照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1,2 之间应该选用毫安表 Ic=βIb,且电流方向从 2 到
1,故选 C
四 声速测量 1.x 解析:应该为 20-20000Hz 2.√ 解析:发射换能器对超声波与电信号的转换利用了压电效应 *3.√ 解析:当发射频率固定时,移动 S2,改变两者的相对距离就能在一系列特定距离(为声 波半波长的整数倍)上建立驻波共振态,从示波器上可以观察到信号振幅周期性的呈现最大 值,相邻最大值之间的距离为半波长
符号,它表示( ) B.该表的读数不能超过最大刻度 D.该表接线时不能正负极接反
3.一同学用电流表内接法测量电阻,测量电压,电流值分别为 2.5V,25.0mA,电流表和电压
表内阻分别为 1.0 欧和 2.5 千欧,不考虑其他误差来源,该电阻的精确值为()
A.99.0 欧
B.100.0 欧
C.101.0 欧
A.0V
B.100V~200V
C.200~300V D.300V 以上
5.进行密立根油滴实验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油滴。一下平衡电压和匀速下落 1.5mm 所用的 时间为(U,tg)的油滴实验中,哪一组的观测和记录是正确的() A.200V,15s B.200.0V,15s C.200.0V,15.0s D.200V ,15.0s
到 MF51 型热敏电阻的材料常数 Bn
A.R(T)~T
B.R(T)~1/T C.lnR(T)~1/T D.lnR(T)~T
5.用卧式电桥测量某电阻的温度特性,如图 1 所示,如果 R2=R3=50 欧,某温度下预 调平衡时 R1=60 欧,则此时温度的某电阻的阻值为()欧
A.3000
B.100
C.50
D.104.2 欧
4.若有一个内阻为 2.5 千欧 的电压表和一个内阻为 1.0 欧的电流表,要测量约 100 欧 的电
阻。只需考虑电表的接入误差,那么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电流表外接法的误差略小
B.用电流表内接法的误差略小
C.两种方法电表的接入误差一样
D.不知道两电表的精度等级,无法判断
5.三极管的输出特性曲线测量电路如右图,采用共发射极接法,但未接入伏特表和毫安表,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1,2 接线柱间接毫安表,1 号接表正极 B.1,2 接线柱间接伏特表,1 号接表正极 C.1,2 接线柱间接毫安表,1 号接表负极 D.1,2 接线柱间接伏特表,1 号接表负极
录的格数为:电流 101.1 格,电压 80.0 格,已知伏特表与毫安表精度等级均为 0.5 级,换算后 两个数据都正确的一组为: A.20.2mA /2.00V B.20.2mA/2.000V C.20.22mA/2.000V D.20.22mA/2.00V
2.实验中所用的电表右下角标有 A. 该 表 只 能 平 放 在 桌 面 上 读 数 C.该电表为磁电式电表
3.实验中,CCD 传感器的方向应该竖直和水平。从仪器上方俯视时,当 CCD 传感器固定螺丝 位于下列那个位置时(),CCD 的方向才是正确的。 A.正下方 B.正上方 C.左侧水平 D.右侧水平
4.实验中,某同学在平衡电压 200V 时找到一个合适的油滴。按下电压 UP 键,则油滴仪上的
平衡电压显示值应该是()
答案及其解析
一.直流电桥 1)A 解析: 立式电桥是指竖立方向的两个桥臂电阻相等(水平方向不等)。 2)A 解析:电桥平衡时,满足对角线上的电阻值乘积相等,故 R1·R3=R2·Rx,故选 A 3)B 解析:温度系数等于温度曲线的斜率除以截距。Rt=R0(1+αt),故选 B 4)C 解析:MF51 的温度特性曲线满足 Rt=R25exp[Bn(1/T-1/298)] ,故为了让变量之间呈线 性关系,方便研究,故选 C 5)D 解析:卧式电桥满足水平方向上的电阻值相等,所以 R1=Rx=60Ω
分光计
1. 分光计实验中,某同学在细调载物台和望远镜光轴水平时,将载物台转到和望远镜之间
为左下图(俯视图)之位置关系,a,b,c 是载物台的三个调平螺丝,载物台上的长方形物体 为平面镜,若此时望远镜出现右下图所示的图像,则接下来的操作正确的是______(单选)
A. 调节望远镜的调平螺钉和载物台的 b 螺钉,使反射像到达望远镜中上十字叉丝的位 置
B. 调节望远镜的调平螺钉或载物台的 b 螺钉,使反射像到达望远镜中上十字叉丝的位 置
C. 调节望远镜的调平螺钉和载物台的 c 螺钉,使反射像到达望远镜中上十字叉丝的位 置
D. 调节望远镜的调平螺钉或载物台的 c 螺钉,使反射像到达望远镜中上十字叉丝的位 置
2. 在用最小偏向角测量三棱镜折射率的内容中,如果将玻璃三棱镜换成一个里面装满水的 空心玻璃三棱镜,则测量的最小偏向角会______(单选)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D.60
示波器(单选题)
Y-t 模式与 X-Y 模式的根本区别是在于 X 和 Y 偏转板的电压来源不同,在 X-Y 模式下,X 偏转
板的电压来自__1___,Y 偏转板的电压来自__2___;在 Y-t 模式下,为了准确地测量被测信号的
周期,首先需要正确的调节___3__,然后合理的缩放波形,最好合理的调节__4___,从而测定
声速测量(判断题)
1. 人耳能听到的声波频率范围是 15Hz~20000Hz。 2. 发射换能器对超声波与电信号之间的转换关系利用了压电效应。 3. 共振干涉法测超声波声速时,示波器上依次出现信号最大值,表明两个换能器间距改变
了半波长的整数倍。 4. 相位比较法测量超声波声速时,示波器上依次出现相同斜率直线,表明两个换能器间距
D.垂直微调(CH1/CH2 VAR)
4:A.垂直偏转系数 B.水平偏转系数
C.位置旋钮(POSITION ) D.微调旋钮
5.A.水平偏转系数 B.扫描微调 C.CH1 垂直偏转系数 D.CH2 垂直偏转系数
电子元件的伏安特性(单选题)
1.同学利用 30mA 量程的毫安表(150 格)和 2.5V 量程是伏特表(100 格)测量电流,电压值,记
A.5 B.0.2 C.0.1 D.10
3.用卧式电桥测量 Cu50 型铜电阻 的温度特性,如果得到电阻温度曲线的斜率为
0.6,截距为 100 欧姆,则该铜电阻的温度系数为()/0C
A.0.6 B.0.006
C.100 D.0.004
4.在立式电桥测量 MF51 型热敏电阻温度特性时候,通过线性拟合( )曲线,可以得
1.1909~1917 年,美国科学家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 A.发现了中子 B.测出了中子质量 C.发现了电子 D.测量出来了电子电荷量
2.实验中,某同学找到了两颗平衡电压 160V 和 200V 的带电油滴,按下 DOWN 键,200V 的 油滴匀速下落的时间比 160V 的油滴要() A.长 B.短 C.一样 D.不确定
大学物理实验一 2015-2016 真题卷
直流电桥(单选题)
1. 图 I 为非平衡电桥示意图,当四个电阻满足什么关系时,该电桥为立式电桥()
A.R1=R2;R3=R4 B: R1=R2=R3=R4 C. R1= R3; R2 =R4 D R1= R4;R3= R2 2.用平衡电桥测量 Cu50 型电阻电路图 ,如图二所示,如果电阻 R3=300 欧时电桥 平衡,得到待测电阻 Rx=60 欧,那么电路中 R2/R1=()
三电子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 *1.C 解析: 同学利用 30mA 量程的毫安表(150 格)和 2.5V 量程是伏特表(100 格)测量电流, 电压值,记录的格数为:电流 101.1 格,电压 80.0 格,伏特表和毫安表的精度等级 0.5,表示其 允许误差 0.5%,电流表最小分度 0.02mA,电压表最小分度 0.025V。最小分度为“2”、“5”的仪 器,测量误差出现在最小分度的同一位,在同一位按二分之一、五分之一估读电流表的读数 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