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1.1《 面的旋转》说课稿 (6)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1.1《面的旋转》说课稿(6)一. 教材分析《面的旋转》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移、旋转的概念以及旋转的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面的旋转,以及旋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感知面的旋转,并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进一步理解旋转的性质。
这部分内容不仅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已经掌握了平移、旋转的概念,对旋转的性质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面的旋转的理解可能还比较表面,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活动,进一步深化对面的旋转的理解。
此外,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也需要进一步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面的旋转的概念,掌握旋转的性质,并能够运用面的旋转解释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能够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面的旋转的概念,掌握旋转的性质。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面的旋转解释实际问题,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实例,生动形象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面的旋转。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引导学生回顾平移、旋转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探究:学生通过观察实例,发现面的旋转的特点,总结旋转的性质。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互相启发,进一步理解旋转的性质。
4.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面的旋转。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单元教学内容:面的旋转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单元教学目标:一、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
二、从多种角度探讨圆柱和圆锥的特点。
3、探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式,进展空间观念。
4、经历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式的探讨进程,体会“类比”的思想。
五、在解决实际问题顶用活所学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单元教材分析:学生已经直观熟悉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初步了解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的性质,学习了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学生还熟悉了长方体(正方体),把握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的含义及其计算方式。
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进一步学习圆柱和圆锥的知识。
本单元要紧通过五个活动,引导学生学习面的旋转(圆柱和圆锥的熟悉)、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等内容,并参与实践活动。
本单元教材编写力图表现以下要紧特点:1.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经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进程,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教材的第一个活动表现的内容是“由平面图形通过旋转形成几何体”,这不仅是对几何体形成进程的学习,同时体会面和体的关系也是进展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这也是教材将此课题目定为“面的旋转”的缘故。
教材呈现了几个生活中的具体情境,鼓舞学生进行观看,激活学生的生活体会,使学生经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进程。
在结合具体情境感受的基础上,教材又设计了一个操作活动,通过快速旋转小旗,引导学生结合空间想象体会立体图形的形成进程,进展空间观念。
教材还提供了假设干由面旋转成体的练习。
2.重视操作与试探、想象相结合,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操作与试探、想象相结合是学生熟悉图形、探讨图形特点、进展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
在本单元中,教材重视学生操作活动的安排,在每一个主题活动中都安排了操作活动,增进学生明白得数学知识、进展空间观念。
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本教案为最新北师大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第二单元比例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第四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数学好玩整理与复习总复习课时安排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 11课时第二单元比例…………………………………………… 8课时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6课时第四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 7课时数学好玩………………………………………………… 4课时整理与复习………………………………………………… 2课时总复习………………………………………………… 28课时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单元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活动,认识圆柱与圆锥。
了解圆柱与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与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经历由面旋转成圆柱与圆锥的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在参与教学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圆柱侧面展开等活动,认识圆柱展开图,探索并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并能运用圆柱表面积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3.经历“类比猜想-验证”的活动,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体验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体会圆柱、圆锥体积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重点:1.能正确描述圆柱与圆锥的特征,认识圆柱和圆锥及其各部分名称。
2.能正确描述圆柱表面积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能正确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4.能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正确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难点:1.能正确描述圆柱与圆锥的特征,认识圆柱和圆锥及其各部分名称。
2.能正确描述圆柱表面积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能正确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4.能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正确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圆等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的特征,已经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并直观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础上编排的。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第1单元 圆柱与圆锥 单元整体备课教案第二课时《面的旋转》
第课时圆柱和圆锥的各部分名称1.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直观图及各部分的名称,知道圆柱和圆锥的高、底面和侧面。
2.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的活动,学生能够正确测量圆柱体和圆锥体的高,体会测量方法,深化对高的认识。
【重点】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的各部分名称。
【难点】利用测量工具,测量圆柱和圆锥的高及掌握测量方法。
【教师准备】PPT课件,圆柱和圆锥模型。
【学生准备】测量工具(直尺、三角板等),圆柱和圆锥模型。
1.圆柱体和圆锥体是由什么图形旋转得到的?2.(PPT课件出示)你能说出下面的立体图形的高是多少吗?【参考答案】1.圆柱体是由长方形以一边为旋转轴旋转得到的;圆锥体是由直角三角形以其中一条直角边为轴进行旋转得到的。
2.长方体的高是5 cm,正方体的高也是5 cm。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知做铺垫,使学生很快进入有目的的探究状态。
方法一实际操作,导入新知。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数学王国中的几何部落,有很多的成员,我们已经认识了部分成员,它们今天也到我们课堂做客了,你们看……(老师拿出长方体和正方体)。
师:它们是谁?预设生:长方体和正方体。
师:你们能用测量工具测量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吗?预设生:老师我们能够测量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长。
师:那么谁愿意到展台前实际操作一下。
(老师指名,让学生到展台前进行测量,测量时让学生看到测量同学的方法和步骤,测量后向全体学生汇报测量结果,然后全体同学对错误方法进行纠正)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一切物体都是以体的形式存在,是体就占有空间,他们就有一定的高度,同学们再看看我手中昨天我们刚认识的这两个新的朋友:圆柱、圆锥,你们能用测量工具测量出它们的高度是多少吗?师:谁愿意试试看?(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于圆柱体的高的测量,学生没有什么难度,但圆锥体的高的测量对学生就有难度了,在测量圆锥体的高时,学生会有分歧,此时老师话题一转引入新知) 师:老师已经看出来了,同学们的意见有分歧,不统一,我们该如何来测量呢?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探索一下新的正确的方法,好吗?(板书课题:圆柱和圆锥的各部分名称)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和具体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通过对长方体、正方体测量方法的回顾,引出圆锥体高的测量难题,通过教师语言的引导,使学生感知本节课的学习与测量有关,但又有什么关系呢?学生不知,给新知的探索带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北师大版数学6年级下册 第1单元(圆柱和圆锥)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课件(共28张PPT)
(4)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 锥的高,一个圆锥只有( 一 )条高。
2.从正面、上面和侧面看圆柱,看到的是什么图 形?从这三个面看圆锥呢?先和圆锥的高都有无数条。 2.圆柱两个底面的直径相等。 3. 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一定是长方形。
本课小结
•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底面 O
在生活中,圆柱的高会有不同的称呼,你知道吗?
深
厚
长
画圆柱体的步骤
第一步:
第二步:
画上底面
画侧面
第三步: 画下底面
把圆柱展开,你还能分清楚各部分的名称吗?
圆柱展开图
圆柱展开图
圆柱展开图
圆柱展开图
圆柱展开图
圆柱展开图
底面 侧面
底面
圆 锥 又 是 由 那 几 部 份 组 成 的 呢 ?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圆柱与圆锥
• 学习目标:
• 1、认识圆柱和圆锥各部分名称。
• 2、掌握圆柱与圆锥的高的特征,并且会测 量。
仔细观察圆柱,你发现了什么?
1.圆柱是由几个面围成的? 2.用手平摸上、下两个面,有什么特点?
上、下两个面的面积大小有什么关系? 你怎么知道的? 3.用双手摸侧面,滚一滚,发现什么?
底面 侧面 底面
两个圆柱有什么不同?
底面 O
侧面 高
底面 O
底面 O
侧面 高
底面 O
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底面 O
侧高 面
底面 O
底面 O
侧高 面
底面 O
底面 O
侧高 面
底面 O
底面 O
侧高 面
底面 O
底面 O
侧高 面
底面 O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周次时间单元第一周至第一单元第二周第三周至第二单元第四周第五周第三单元第六周至第四单元第七周第八周期中复习及检至测第十周第十一周至总复习第十七周计内容划实授课课时时面的旋转2圆柱的表面积4圆柱的体积2圆锥的体积2练习一和单元检测4比例的认识1比例的应用2比例尺2图形的放缩与缩小2练习二和单元检测3图形的旋转一1图形的旋转一1图形的运动1欣赏与设计1练习三2变化的量2正比例2反比例2练习四2整理与复习5数的认识1整数2数的小数分数百分数2常见的量2认识运算的意义2估算2计算与应用2运算律1用字母表示数2代数方程2初步正比例反比例3探索规律2单元检测2图形线与角2的认平面图形2识立体图形2图形与测量4图形与变换3图形与位置2单元检测2统计3可能性2解决问题的策略2第十八周总复习至5毕业模拟检测十九周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面的旋转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P2 内容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初步认识圆柱和圆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等,初步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由面旋转成体的过程,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重点:1、联系生活,在生活中辨认圆柱和圆锥体的物体,并能抽象出几何图形的形状来。
2、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
教学用具:各种面、圆柱和圆锥模型教法:引导法学法:自主探究教学过程:一、活动一如图:将自行车后轮架支起,在后车车条上系上彩带。
转动后车轮,观察并思考彩带随着车轮转动后形成的图形是什么?学生根据发现的现象(彩带随着车轮的转动形成了圆)说明自己的想法,并体验:点动成线二、活动二观察下面各图,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风筝的每一个节连起来看,形成了一个长方形;雨刷器扫过后形成一个半圆形,旋转门转动后形成圆柱。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2—4页。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面的旋转的特点·理解圆柱和圆锥的形成与面的旋转之间的关系。
2、联系生活·在生活中辨认圆柱和圆锥体的物体·并能抽象出几何图形的形状来。
3、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
【教学重点】1、联系生活·在生活中辨认圆柱和圆锥体的物体·并能抽象出几何图形的形状来。
2、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
【教学准备】小课件、长方形及直角三角形的纸片小棒【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出示一组图片(课件展示)师:同学们·我们来观察一组图片2、师:观察这组图片·你们有何发现生:都可以通过旋转得来3、师:这就是旋转的奥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面的旋转。
(二)新课讲解活动一:初步认识圆柱和圆锥。
1、将自行车后轮支架支起·在后轮辐条上系上彩带。
转动后轮·观察并思考彩带随车轮转动形成的图形是什么?2、观察下图·你发现了什么?延伸的铁路·雨刮器刮过的车窗·旋转门。
3、用纸片和小棒做成小旗·快速旋转小棒·观察并想象纸片旋转后所形成的图形·再连一连。
4、介绍:圆柱、圆锥、球的名称。
并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介绍一下这几个立体图形的特点。
小结:我们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都是由平面围成的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学习的圆柱、圆锥和球也是立体图形·只是与长方体、正方体不同·围成的图形上可能有曲面。
5、找一找:请你找出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
活动二:进一步认识圆柱和圆锥。
1、圆柱与圆锥分别有什么特点?圆柱:有两个面是大小相同的圆·有另一个面是曲面。
圆锥:它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曲面组成的。
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第一单元复习 教学设计 教案(1)
第1单元圆柱与圆锥复习教案1教学目标评论1.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以及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自主复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以及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3.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
2学情分析评论圆柱和圆锥是小学阶段最后一部分关于图形与计算的知识,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完成了整个单元的学习,已经认识了圆柱和圆锥,掌握了圆柱的表面积、体积、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大部分的知识已经掌握,但部分内容理解不够透彻,整体记忆不够系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可以让本单元的知识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知识网络,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
3重点难点评论重点:系统整理,系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表面积的计算。
难点: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一、预习整理,小组交流。
评论1.明确学习任务。
出示课题《圆柱和圆锥的整理复习》。
2.小组整理交流。
拿出课前整理的材料,小组内交流,订正、修改、完善。
活动2【讲授】二、展示汇报,查漏补缺。
评论1.全班汇报。
⑴多形式展示小组整理内容,初步梳理知识网络。
⑵通过讲解、提问、说说、画画等与其他同学互动,带领学生进行复习。
2.其他学生随机补充。
针对汇报内容进行纠错和查漏补缺。
活动3【活动】三、重点强调,演示回顾。
评论在学生汇报、讲解的过程中,教师针对不足之处,给予强调和补充。
1.圆柱的表面积推导过程。
⑴播放推导过程动画,观察回忆剪展过程。
⑵练习推导过程。
重点说清侧面积是怎样计算的。
2.圆柱的体积推导过程。
⑴播放推导过程动画,观察回忆操作过程。
⑵练习推导过程。
重点说清变与不变的因素,明确变化前后的联系。
3.圆锥的体积推导过程。
⑴播放推导过程动画,观察回忆实验过程。
⑵练习推导过程。
重点说清三分之一的意义。
4.系统回顾。
⑴出示知识网络图。
⑵对照整理。
把自己整理的内容充实、补充完整。
⑶结合网络图默记知识。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建议及课后习题解析
圆柱的表面积学习目标1.经历圆柱展开与卷成圆柱等活动,理解圆柱的表面积的意义,知道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可以是一个长方形,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并掌握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2.能根据具体情境的不同情况,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
编写说明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表面积的含义,这是圆柱的表面积的学习基础。
圆柱的表面是由两个相同的底面和一个侧面构成的,计算圆柱底面面积就是计算圆面积,对学生来说并不是新知识,所以教学的重点是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科书突出了圆柱侧面展开图的探索过程,以及侧面展开图的长、宽与圆柱有关量之间的关系。
·如果接口不计,至少需要用多大面积的纸板?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教科书创设了“做一个圆柱形纸盒,至少需要用多大面积的纸板”的简单情境,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物体理解圆柱表面积的意义。
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所面临的问题实际上就是求圆柱的表面积的问题,而圆柱的表面是由圆柱的两个底面与一个侧面组成的,因此可知,圆柱的表面积就是两个底面的面积与侧面面积的和。
其中,怎样求圆柱的侧面积,对学生而言,是个新问题。
·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怎样的图形呢?你能想办法说明吗?在初步理解圆柱表面积的意义后,教科书安排了探索圆柱侧面是一个怎样的图形的内容。
这是解决求圆柱侧面积的关键问题,而且要由学生自己想办法把圆柱的侧面展开成平面,再判断是什么图形。
事实上,学生已经具有把圆周变成线段,即“化曲为直”的活动经验,所以也就有了把圆柱的曲面化为平面的可能性。
教科书呈现了两种说明的方法:一种是把圆柱形纸盒沿圆柱的高剪开,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另一种是用一张长方形纸卷成圆柱。
除了这两种办法外,还有其他的一些方法,如“把圆柱沿着直尺边缘滚动一周,圆柱的侧面印下的区域是一个长方形”等。
(完整版)六年级数学北师大下册第一单元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体现了《标准》以及整套教材的基本理念和要求,在教材构思与编写上有新的特点和创新。
教材内容分为“圆柱和圆锥"、“正比例和反比例”和“总复习”三部分。
“总复习”包括4个单元。
结合本册教材的学习内容作如下分析和说明:一、学习内容与目标(一)第一单元“圆柱和圆锥”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经历由面旋转成体的过程,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探索并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了解圆柱和圆锥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经历“类比猜想——验证说明”的探索圆柱、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类比、转化等思想,发展推理能力。
(二)第二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赖的变量;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结合丰富的实例,探索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认识正比例和反比例;能根据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或反比例;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会利用正、反比例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通过观察、操作与交流,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和实际意义,了解比例尺的含义;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三)1-6年级总复习为了将学生所学的全部小学知识加以系统化,并方便教师和学生准确把握各部分内容知识的不同要求,总复习的编排将小学数学所学内容按课程标准划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3个领域。
同时,教材还设计了回顾解决问题策略的内容。
北师大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
北师大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和数学综合实力的开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北师大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坚信对你会有协助的。
北师大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一一、学情分析本班有学生40 人,从总体上看,大多数学生学习看法比拟端正,能踊跃投入到学习中,上课能用心听讲,谨慎思索问题,能按时完成作业。
但是自觉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依靠性太强,有的学生计算实力比拟差,有的学生动手实力比拟差,独立解决问题的实力也很差,存在很明显的两极分化,后进生的面还是大,针对这些状况,本学期在重点抓好根底学问辅导的同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及格率和优秀率。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内容分为圆柱和圆锥、比例、图形的运动、正比例和反比例、数学好玩和总复习六局部。
总复习包括4个单元。
(一)圆柱和圆锥:包括面的旋转圆柱的外表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4个课题。
(二)比例:包括比例的相识、比例的应用、比例尺、图形的放大和缩小4个课题。
(三)图形的运动:包括图形的旋转(一)、图形的旋转(二)图形的运动观赏与设计4个课题。
(四)正比例和反比例:包括改变的量、正比例、画一画、反比例4个课题。
(五)数学好玩:包括绘制校内平面图、奇妙的带子、得意的小猫3个课题。
(六)总复习: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教学目标1、相识圆柱和圆锥,驾驭它们的特征,会求圆柱的侧面积和外表积,驾驭圆柱、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2、理解、驾驭比例、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定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反比例。
学会运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懂得将图形按必须比例进展放大和缩小。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平面图形的比例尺。
3、学生在图形的运动学习中,通过视察、操作、想象,经验一个简洁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困难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开展空间观念;经验运用平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进展图案设计的过程,能敏捷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结合观赏和设计漂亮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奇妙。
最新(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北师大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目录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11 课时第二单元比例⋯⋯⋯⋯⋯⋯⋯⋯⋯⋯⋯⋯⋯⋯⋯⋯⋯⋯⋯⋯⋯⋯⋯8课时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6课时第四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8课时数学好玩⋯⋯⋯⋯⋯⋯⋯⋯⋯⋯⋯⋯⋯⋯⋯⋯⋯⋯⋯⋯⋯⋯⋯⋯⋯4课时整理与复习⋯⋯⋯⋯⋯⋯⋯⋯⋯⋯⋯⋯⋯⋯⋯⋯⋯⋯⋯⋯⋯⋯⋯⋯⋯ 2 课时总复习⋯⋯⋯⋯⋯⋯⋯⋯⋯⋯⋯⋯⋯⋯⋯⋯⋯⋯⋯⋯⋯⋯⋯⋯⋯30 课时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单元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活动,认识圆柱与圆锥。
了解圆柱与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与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经历由面旋转成圆柱与圆锥的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在参与教学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圆柱侧面展开等活动,认识圆柱展开图,探索并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并能运用圆柱表面积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3.经历“类比猜想- 验证”的活动,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体验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体会圆柱、圆锥体积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重点:1.能正确描述圆柱与圆锥的特征,认识圆柱和圆锥及其各部分名称。
2.能正确描述圆柱表面积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能正确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4.能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正确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难点:1.能正确描述圆柱与圆锥的特征,认识圆柱和圆锥及其各部分名称。
2.能正确描述圆柱表面积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能正确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4.能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正确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圆等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的特征,已经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并直观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础上编排的。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第一单元构建
标题: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第一单元构建第一部分:引言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导学案,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本导学案主要针对第一单元“构建”,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数学基础,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及性质;(2)学会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3)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探索、主动学习的态度;(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他们感受数学的简洁美和逻辑美;(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勇于挑战、敢于质疑。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构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4.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际应用。
第四部分: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数学知识;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性质;3.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4. 设计丰富多样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5. 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五部分: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维活跃度以及与同学的互动情况;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练习的完成情况,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3. 单元测试:进行单元测试,全面评估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4.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意见和建议,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圆柱的体积》教学建议及课后习题解析
圆柱的体积学习目标1.通过具体情境观察、实物感知等活动,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2.通过圆柱与长方体的“类比”,经历“猜想与验证”探索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
3.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能运用圆柱体积计算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编写说明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体积和容积的含义、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底面积×高”对探索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有正迁移作用。
本节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经历“猜想与验证”的探索过程,在探索中理解、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体会“类比”“把未知问题转化为已知”等思想方法,并积累研究图形的经验。
教科书采用了“提出问题—类比猜想—验证归纳—实际应用”的呈现方式。
教科书先创设了两个简单的情境,第一幅图指向圆柱形柱子的体积,第二幅图指向圆柱形杯子的容积,结合情境体会圆柱的体积或容积的实际含义,感受学习求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必要性,并提出“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的问题。
·想一想,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呢?这是学生经历怎样求圆柱的体积的计算方法的猜想过程,体会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因为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都是“底面积×高”,长方体、正方体是直柱体,而圆柱也是直柱体,因此通过类比可以产生猜想: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也可能是“底面积×高”。
·尝试验证你的猜想,并与同伴交流。
这是学生“验证”自己的猜想,并与同学交流的探究过程。
教科书中呈现了两种学生可能的方法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探索,两种方法分别是利用“直观感知”和“等积变形”去体会这样计算的合理性。
第一种方法是用同样大小的硬币叠成圆柱形,直观说明“底面积×高”计算圆柱体积的道理;另一种方法是借助“把圆转化成长方形”的思路,利用“等积变形”,把圆柱转化为长方体,再根据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推导出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和课时安排
本单元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包括圆柱与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
圆柱与圆锥是人们在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遇到的几何体,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复杂图形的体积和解决有关圆柱与圆锥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本单元采用直观入手的方法,通过让学生多观察、多动手、多实践来认识形体特征,并在掌握形体特征的基础上理解表面积的求法,通过变形和做实验的方法得出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在掌握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
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和球,并初步了解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的性质,学习了这些图形的面积,还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进一步学习圆柱和圆锥的知识。
本单元主要通过五个活动,引导学生学习面的旋转(圆柱与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等内容,并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
1.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
2.理解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体积的意义,从多个角度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3.探索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发展空间观念,能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4.经历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会“类比”的思想。
5.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经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过程,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由“平面图形经过旋转可形成几何体”,通过快速旋转小旗,引导学生结合空间想象体会立体图形的形成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2.重视操作与想象相结合,这是学生认识图形、探索图形特征、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
3.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类比等合情推理时常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重视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的旋转【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2—4页。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面的旋转的特点,理解圆柱和圆锥的形成与面的旋转之间的关系。
2、联系生活,在生活中辨认圆柱和圆锥体的物体,并能抽象出几何图形的形状来。
3、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
【教学重点】1、联系生活,在生活中辨认圆柱和圆锥体的物体,并能抽象出几何图形的形状来。
2、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
【教学准备】小课件、长方形及直角三角形的纸片小棒【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出示一组图片(课件展示)师:同学们,我们来观察一组图片2、师:观察这组图片,你们有何发现生:都可以通过旋转得来3、师:这就是旋转的奥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面的旋转。
(二)新课讲解活动一:初步认识圆柱和圆锥。
1、将自行车后轮支架支起,在后轮辐条上系上彩带。
转动后轮,观察并思考彩带随车轮转动形成的图形是什么?2、观察下图,你发现了什么?延伸的铁路,雨刮器刮过的车窗,旋转门。
3、用纸片和小棒做成小旗,快速旋转小棒,观察并想象纸片旋转后所形成的图形,再连一连。
4、介绍:圆柱、圆锥、球的名称。
并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介绍一下这几个立体图形的特点。
小结:我们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都是由平面围成的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学习的圆柱、圆锥和球也是立体图形,只是与长方体、正方体不同,围成的图形上可能有曲面。
5、找一找:请你找出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
活动二:进一步认识圆柱和圆锥。
1、圆柱与圆锥分别有什么特点?圆柱:有两个面是大小相同的圆,有另一个面是曲面。
圆锥:它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曲面组成的。
2、认识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圆柱有一个曲面,叫做侧面。
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
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从圆锥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教师画出平面图进行讲解。
并在图上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三)巩固练习请完成书上的练习,说说书上的图形分别是什么?【板书设计】面的旋转圆柱圆锥【课后反思】圆柱的表面积【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
2、通过操作独立推导并掌握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中解决问题。
3、体验成功与失败的收获,体会合作的愉悦。
【教学重点】动手操作展开圆柱的侧面积【教学难点】圆柱侧面展开图的多样性,并能够将展开图与圆柱体的各部分建立联系,并推导出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具准备】圆柱表面展开电脑动画展示【学具准备】圆柱形茶叶罐、自制的圆柱体纸盒2个、剪子、尺子。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1、同学们曾经自己研究出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回忆一下,当时大家是怎样推导这些立体图形表面积的?(学生会想将图形表面展开)2、拿出圆柱体茶叶罐,谁能说说圆柱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怎样求这个茶叶罐用多少铁皮?(体会就是求圆柱表面积。
在学生跃跃欲试的时候进行下一步的操作活动)二、自主探究,发现问题。
研究圆柱侧面积拿出自制的圆柱体纸盒,1.猜想将它的侧面展开,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2.独立操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开,验证刚才的猜想。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开可能会出现很多种可能,比如斜着剪、拐弯剪等,对各种可能情况的处理方式教师应该做到心中有数。
3.观察对比观察这个图形各部分与圆柱体有什么关系?4.小组交流能用已有的知识计算它的面积吗?5、小组汇报。
(选出一个学生已经展开的图形贴到黑板上)重点感受:圆柱体侧面如果沿着高展开是一个长方形。
(这里要强调沿着高剪)这个长方形与圆柱体上的那个面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长是圆柱体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是圆柱体的高)长方形的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即长×宽=底面周长×高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S 侧== C × h如果已知底面半径为r,圆柱的侧面积公式也可以写成:S侧=2πr×h 师:如果圆柱展开是平行四边形,是否也适用呢?学生动手操作,动笔验证,得出了同样适用的结论。
(因为刚才学生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剪开的,所以可能已经出现了这种情况。
此时可以让已经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学生介绍一下他的剪法,然后大家拿出准备好的第二个圆柱纸盒用此法展开)研究圆柱表面积1、求茶叶罐用多少铁皮,就是求什么呢?如何求?试一试。
学生测量,计算表面积。
2、圆柱体的表面积怎样求呢?得出结论: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3、动画:圆柱体表面展开过程三、实际应用1、填空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展开可能是()形,也可能是()形。
第二种情况是因为()2、要求一个圆柱的表面积,一般需要知道哪些条件()3、教材第六页试一试。
四、回顾全课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有什么遗憾。
【板书设计】圆柱体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侧=ch长方形面积=长× 宽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课后反思】圆柱的表面积练习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认识取近似值的进一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一个圆柱模型(表面要有可揭下各个部分的一层纸);学生准备一个圆柱体。
【教学过程】一、复习1、圆柱表面积由哪几部分组成?2、侧面指的是哪个面?它有何特点?怎么计算?3、圆柱的表面积怎么计算?计算公式。
二、巩固练习1、求表面积。
听题列式,不计算。
(1)R=2cm h=10cm(2)R=5cm h=20cm(3)d=10cm h=30cm2、求下列圆形的表面积。
3、圆柱相关知识应用4、提高部分1)已知C=28.12dm h=16dm 求表面积。
2)一个圆柱体侧面展开是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12.56厘米,圆柱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三、作业四、板书设计圆柱的表面积练习课计算公式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侧=ch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圆柱的体积【教学目标】1、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能够初步地学会运用体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能够初步地学会运用体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活动一:复习旧知。
1、什么是体积?(指名说)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2、长方体的体积该怎样计算?归纳到底面积乘高上来)3、圆的面积怎样计算?4、圆是把圆面积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面积进行计算的。
的面积是怎样推倒得来的?活动二:经历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得出公式。
1、计算圆的面积时,是把圆面积转化成我们学过的长方形进行计算的,能不能把圆柱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它的体积?启发学生思考。
2、把圆柱的底面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16等分),然后把圆柱沿高切开,可能会拼成怎样的图形?教师演示。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3、思考:1)圆柱切开后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形体?2)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实验前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讨论后,整理出来,再进行汇报。
*拼成的近似长方体体积大小没变,形状变了。
*拼成的近似长方体和圆柱相比,底面形状变了,由圆变成了近似长方形,而底面的面积大小没有发生变化。
*近似长方形的高就是圆柱的高,没有变化。
4、根据圆面积的推导公式进行猜想:说说你猜想的结果。
如果把圆柱体32等份,64等份,128等份拼成的长方体的形状怎么样?生;平均分的分数越多,拼起来的形体越近似于长方体。
2、通过以上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师:平均分的分数越多,每分扇形的底面就越小,弧就越短,拼成的长方体的长就越近似于一条线段,这样整个形体就越近似于长方体。
3、推导圆柱体积公式。
小组讨论: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长方体的体积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而在推导过程中,长方体的底面积就是圆柱的底面积,高就是圆柱的高,所以圆柱的体积也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
师: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用字母公式,怎样表示?板书:V=Sh4、算一算:已知一根柱子的底面半径为0.4米,高为5米。
你能算出它的体积吗?要求这根柱子的体积,要先求什么?请你先求底面积,再求体积,自己试计算。
请生板演。
活动三:试一试。
1、一个圆柱形水桶,从桶内量得底面直径是3分米,高是4分米,这个水桶的容积是多少升?正确理解题意,自己完成。
说明:求水桶的容积,就是求水桶的体积。
想一想先求什么?2、一根圆柱形铁棒,底面周长是12.56厘米,长是100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先求底面半径再求底面积,最后求体积。
已知底面周长对解决问题有什么帮助吗?必须先求出什么?【板书设计】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底面积x高V=Sh【课后反思】圆柱的体积练习【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由来。
2、能灵活地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灵活地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能灵活地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活动一:复习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1、长、正方体的体积都可以用什么公式进行计算?2、圆柱的体积该怎样计算?指名请学生说。
明确:长、正方体和圆柱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进行计算。
活动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看图计算下面各圆柱的体积。
说说每个图已知什么和什么,求什么?怎么求?2、一个底面直径是14厘米,高是20厘米的杯子。
能装下3000毫升的牛奶多少杯?要求能装多少杯牛奶,必须先求什么?自己试独立计算,请同学板演。
集体讲评。
请先求杯子的容积,再求能装几杯?自己独立计算。
3、一个装满稻谷的圆柱形粮屯,底面面积为2平方米,高为80厘米。
每立方米稻谷约重600千克,这个粮屯存放的稻谷约重多少千克?通过读题,你发现了什么?(要换算单位)要求这个粮屯能存放多少稻谷,必须先求什么?(先求体积)明确题意后,自己独立计算。
4、一个正方体的棱长4分米,一个圆柱的底面直径2分米,高4分米。
这两个立体图哪个面积大?为什么?师:高相等,可以比较底面积的大小。
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
说说看不计算,怎样判断他们的大小?5、一个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直径是10厘米,把一块铁块放入这个容器中,水面上升2厘米,这块铁块的体积是多少?这个铁块的体积和什么有关系?求铁块的体积就是求什么?求铁块的体积就是求底面直径是10厘米,高2厘米的圆柱形的水的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