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看懂政治经济学四大概念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一、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1.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方面的经济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主要关注社会经济制度、经济发展和社会阶级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2.生产力:生产力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能力。
它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等要素。
3.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经济关系。
它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以及产品的分配形式等方面。
二、生产与再生产理论1.生产过程:生产过程是指人们利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进行物质生产的过程。
它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环节。
2.再生产:再生产是指社会生产过程的不断更新和扩大。
它包括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两种形式。
3.扩大再生产:扩大再生产是指通过积累和投资等方式,使社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
它包括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涵扩大再生产两种形式。
三、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1.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指以市场机制为基础,通过价格、供求等市场因素来调节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2.计划经济:计划经济是指以国家计划为指导,通过国家指令性计划来配置资源的经济体制。
3.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比较: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在资源配置方式、经济发展速度、社会公平等方面存在差异。
四、分配与消费理论1.分配:分配是指社会产品在各个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
它包括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种形式。
2.消费:消费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需求而消耗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
它包括个人消费和公共消费两种形式。
3.消费与生产的辩证关系:消费与生产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而生产又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五、阶级与国家理论1.阶级:阶级是指由于人们在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地位不同而形成的社会集团。
它具有特定的共同利益和对立利益。
2.国家: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它具有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职能。
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
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导论本章主要概念1、生产关系:指社会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所结成的社会关系,即社会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等一系列关系的总和1生产——直接生产的过程,即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直接结合生产出产品的过程。
2分配——对直接生产过程的产品的分配。
3交换——人们相互交换劳动和劳动产品的过程。
4消费——人们消耗各种产品以满足自身的需要的过程。
四环节之间的关系:①生产是起点,消费是终点,分配与交换是联系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环节。
②生产决定着分配、交换与消费,决定着它们的水平面与性质。
③分配、交换与消费在一定条件下对生产有反作用。
2、经济制度:指一定社会中居于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3、经济体制:指一定社会生产关系或经济制度的具体形式,一般包括生产关系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经济管理制度两部分。
4、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运行过程中所固有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三种类型:a、一切社会形态共有b、几个社会共有c、某个社会形态特有(经济规律是客观的,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经济规律产生的条件是客观的;第二,经济规律的作用是客观的,其作用过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第一章商品与货币本章主要概念1、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态,它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
2、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它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
3、使用价值:是指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的效用或有用性。
4、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5、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6、具体劳动:是指有一定的具体目的,运用一定的具体的劳动资料作用于某一具体的劳动对象,并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生产特定的使用价值的不同质的劳动。
7、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8、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政治经济学概念解释
政治经济学概念解释导论:1、政治经济学:广义地说,是研究一定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中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科学。
2、经济规律: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客观的必然联系。
客观性:①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一定条件下产生和发挥作用②人们不能违背、制造和改造它。
经济规律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当某种经济条件不存在时,与之相关的经济规律也就随之消失。
这里讲的经济条件是指生产力水平、生产关系、市场条件等。
第一层次是各个社会形态都共有的经济规律,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第二层次是几个社会形态所共有的经济规律,如存在几个社会的商品经济规律,如价值规律、生产竞争规律等。
第三层次是某个社会形态所特有的经济规律,如剩余价值规律、按劳分配规律等。
第一章:1、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一个由多重关系组成的系统。
就系统的组成要素看,既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相互关系,又包括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各个环节中的关系。
2、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经济范畴,其内部结构由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经济关系所组成。
(1)所有,是一个归属问题。
所有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置归自己所有的生产资料(2)占有,是一个有条件的归属关系,即占有者不能任意处置占有的生产资料,但在一定的条件下和一定的时期内,占有者实际上占有生产资料,并且具有排他性。
(3)支配,是指对生产资料的处置和管理,它由所有和占有决定。
(4)使用,是指人的劳动对生产资料的直接作用,是人们运用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活动。
3、生产方式:人类社会为了存在和发展,必须获得物质资料,这种获得物质资料的方式,称之为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则是生产的社会形式。
4、生产力: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和控制自然界的能力,它反映人和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生产力包含三要素,即: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政治经济学重要的知识点归纳
政治经济学重要的知识点归纳随着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关系,是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重要交叉领域。
本文将对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学习政治经济学。
一、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经济和政治之间相互关系的学问,它在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政治经济学主要关注的是政府干预市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国际贸易、劳动力市场等方面的运作,以及这些运作如何影响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
二、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包括古典政治经济学、边际效用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和新古典主义经济学。
其中,古典政治经济学主要关注政府干预市场的作用,边际效用经济学侧重于利润最大化和资源最优化,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则主张政府应该扮演主要角色来调节经济,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强调市场自我调节的效果。
三、政治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1.供需关系:供需关系是市场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指的是商品的供应量和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2.边际成本和边际效益:边际成本是指增加一单位产量所需要的额外成本,边际效益是指增加一单位产量所能得到的额外好处。
3.政策工具:政策工具是政府用于干预经济的手段,例如税收、补贴、货币政策等。
4.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不能有效地分配资源和产生经济效益的情况,例如市场垄断、外部性等。
四、政治经济学在实践中的应用政治经济学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制定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劳动力市场政策等,都与政治经济学密切相关。
政府的干预和调节也是政治经济学在实践中的应用,例如通过税收、补贴等政策来调整市场,使市场更加稳定和繁荣。
五、结语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涉及到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和理论,这些知识点和理论对于我们深入了解和研究经济和政治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政治经济学概念
第一章导论经济规律: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职的,必然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生产力: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反映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和再生产时所发生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总和。
生产资料:是生产过程中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
上层建筑: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和社会的意识形态。
第二章商品与货币商品: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使用价值:物品的有用性,或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价值:凝结或物化了的一般人类劳动。
具体劳动:具有特定的具体形式的劳动,所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抽象劳动:撇开各种具体形式的、一般的或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交换价值: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通货膨胀: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偶遇滥发纸币而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
劳动生产率:是劳动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即具体劳动的效率,通常以单位劳动时间生产的产品数量或生产单位产品所用的劳动时间表示。
价值尺度:以货币为尺度来衡量一切商品价值量的大小。
流通手段(购买手段):货币充当商品流通的媒介。
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的职能。
支付手段:货币被用来清偿债务、支付利息、租金和工资等的职能。
世界货币:货币越出一国国界,在世界市场上起着一般等价物作用的职能。
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以及货币流通速度的内在联系。
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资本: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体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剥削被剥削的关系。
资本价值增殖过程:超过了补偿劳动力价值这一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部分,它直接体现着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
政治经济学概念
1: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的总称。
2: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客观的必然联系。
3:生产力:人们征服、改造自然,使之适合人们需要的能力就是生产力。
4: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即人们在生产总过程中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
生产关系的内容: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们在直接过程、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关系。
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5:社会经济制度: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6:经济制度: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总和,反映生产关系的性质7:经济体制:一定经济制度所采取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管理体系,反映社会经济采取的资源配置方式8:市场经济:是人类通过自发的社会活动来调节经济过程、实现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市场机制:市场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形成的自行协调经济运行的机制9:计划经济:是人类通过自觉的社会活动来调节经济过程、实现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10:自然经济: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自己或本经济单位的需要、不是为了交换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态11: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态12: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包括服务)。
13: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14:价值:凝结(或物化)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15:交换价值是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16:具体劳动: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17:抽象劳动:撇开了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
18:商品的价值量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量19:个别劳动时间:指个别商品生产者或个别企业生产某种商品的劳动时间20: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1:简单劳动是不必经过专门训练的劳动22:劳动生产率是生产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23: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指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简单地通过另一个商品表现出来24: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指商品的价值形式通过许多种商品表现出来25:一般价值形式:指一切商品价值都通过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表现出来26:货币形式:指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黄金或白银上,一切商品的价值都通过金或银来表示27:货币: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28:价格标准:也称“价格标度”,是指含有一定金属重量的货币单位及等分部分29:价值尺度:是货币充当衡量和表现商品价值量大小的尺度30:流通手段: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31:贮藏手段: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替代品和独立的价值形态保存和贮藏的职能32:支付手段:指货币作为交换价值而用于清偿债务、缴纳赋税和租金等方面的职能33:世界货币:指在国际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的货币34:劳动力:指人的劳动能力,即存在于人的身体中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35:剩余价值:由劳动者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36:资本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体现着生产关系。
政治经济常识
1.知识要点1.概念的区别: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社会经济结构、社会政治结构、观念结构:经济基础: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并与该经济基础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社会存在:包括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和物质生活条件,主要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部分)。
社会意识:指人的一切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以及人类社会的全部精神现象及其过程。
其中那些反映经济基础并为之服务的,称为意识形态,包括哲学、艺术、宗教、道德、政治法律思想等不同的形式。
其余的社会意识则是非意识形态,包括自然科学、形式逻辑、语言文字。
社会经济结构:指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社会政治结构:是建立在经济结构上的政治法律设施、制度及其相互关联的方式。
社会观念结构:包括哲学、艺术、宗教、道德、政治法律思想。
彼此的联系:经济制度是指占一定社会统治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度性质决定的生产关系的综合。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就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综合构成的经济制度.经济体制是指在一定经济制度下,以法律规范形式确定的经济运行的具体方式和组织,管理经济的方法,原则和在制度。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体制是市场经济体制,前者反映的生产关系的性质,后者反映的是资源配置方式。
2.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创造的是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的是价值。
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公有制企业生产的局部性和整体性的矛盾是商品二因数和劳动二重性的根源,也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简单劳动:以体力支出为主要内容。
复杂劳动:包含较多的技能和知识。
复杂劳动是简单劳动的倍加。
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量等于倍加的或自乘的简单劳动创造的价值量。
生产商品所需的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了商品的价值量,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复杂劳动决定的价值量是通过把一定量的复杂劳动化为多倍的简单劳动来实现。
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
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引言: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旨在研究政治与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
它涵盖了广泛的议题,从政府干预经济到市场机制的运作,从贫富差距到资源分配等等。
本文将探讨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以期对这一领域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政治经济学的起源政治经济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经济学家。
他们试图解释经济活动与政治制度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提出了一系列经济理论。
亚当·斯密强调市场机制的自由运作,认为市场能够自发地分配资源。
而李嘉图则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和比较优势理论,对国际贸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是政治经济学的两个核心概念。
经济制度是指一国或一社会中的经济组织形式,包括市场经济、计划经济等。
而政治制度则是指一国或一社会中的政治组织形式,包括民主制度、专制制度等。
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三、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市场机制是指由供需关系决定价格和资源配置的机制。
市场机制的优势在于能够高效地分配资源,激励个体创造财富。
然而,市场机制也存在一些缺陷,如市场失灵、不完全竞争等。
因此,政府在某些情况下需要干预经济,以保障公共利益和社会公正。
政府干预的方式包括税收、补贴、监管等。
四、贫富差距与社会公正贫富差距是指社会中收入和财富的不均衡分配。
贫富差距的存在既是市场经济的结果,也是政府政策的影响。
贫富差距对社会稳定和公正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政治经济学研究如何减少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正。
这涉及到税收政策、社会福利、教育机会等方面的问题。
五、资源分配与可持续发展资源分配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议题。
资源分配不仅涉及到经济效率的问题,还涉及到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政治经济学家研究如何合理分配有限资源,以满足人类的需求,并保护环境。
这需要综合考虑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因素,寻找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经济现象与政治现象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旨在探讨政治对经济的影响以及经济对政治的影响。
它是社会科学中重要的一个分支,对于理解现代经济体系和政治制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总结一些关键的政治经济学知识点,帮助读者掌握这一领域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第一,供求关系。
供求是政治经济学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供给是指市场中生产者愿意提供的物品或服务的数量,而需求则是指市场中消费者愿意购买的物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需关系决定了市场价格和商品数量的平衡状态。
当供大于求时,价格会下降;当需大于供时,价格会上升。
供求关系是市场经济中商品价格和数量的主要决定因素。
第二,劳动价值论。
劳动价值论是政治经济学的一种理论观点,强调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这些商品所耗费的劳动决定的。
按照这一理论,劳动越多的商品价值越高,因为它耗费了更多的人力和资源。
劳动价值论对于分析商品价值分配和劳动者权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三,经济增长与发展。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增加,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衡量。
经济发展则更广义,包括经济增长以及与之相关的社会、政治和环境因素。
政治经济学研究如何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和发展,以及如何平衡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社会公平等多重目标。
第四,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自由市场理论认为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最佳机制,但政治经济学也指出市场并非完美,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失灵。
市场失灵可能表现为垄断、外部性、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政府在市场失灵时可以通过干预和调节来实现经济和社会的效益最大化。
第五,社会公共财政。
社会公共财政是政府在经济管理中所扮演的角色,主要包括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和财政调节。
政治经济学研究如何实现公共财政的均衡和可持续,以及如何合理分配财政资源,以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社会公平。
总之,政治经济学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个领域。
通过掌握这些关键的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现代社会中的经济和政治现象,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做出更科学的决策。
政治经济学中的几个概念
一、1、/股票: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投资者的所有权凭证,股票的持有者即是股东。
2、生产成本:生产成本是指耗费在商品价值中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
3、资本积累:资本积累是指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即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4、垄断利润:垄断利润是指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地位而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5、金融寡头:金融寡头是指那些掌握着金融资本,操纵着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最大的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
二、1、股份公司的基本特点是资本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
资本家购买股票就是把他的资本交给公司使用,而自己只凭股票从公司取得相应的股息不直接的经营资本。
2、影响利润率的因素:1)剩余价值率2)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3)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4)不变资本节省状况。
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表现形和实质:大量商品积压,大批工厂减产或停工,金融企业倒闭,失业工人增加,政府倒台,内阁更迭……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一片混乱。
这种现象都是生产过剩在经济生活各方面的表现。
生产相对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4、决定资本积累量的因素1)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2)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
3)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差额的大小。
4)预付资本的总量。
5、资本输出的形式,从资本形态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借贷资本输出,它是由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或私人银行和企业,把货币资本带给外国的政府、银行或企业;另一种是生产资本输出,它是由帝国主义国家的政府或私人银行和企业,在国外直接开办工厂、矿山和银行等企业。
从内容上还可以分为私人资本输出和国家资本输出,前者是由私人资本家向外国贷款或直接投资,后者则是由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机构对外国进行贷款或直接投资。
其实质都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各种垄断组织掠夺和奴役其他国家人民,争夺经济霸权的重要手段。
三、1,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规律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剩余价值规律。
政治经济学概念
1劳动资料生产资料(1)劳动资料即劳动手段,主要指劳动工具,是人们把劳动传达到劳动对象的传导体和媒介物。
(2)生产资料是指用于生产的物质资料。
(3)生产资料包括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2商品经济市场经济(1)商品经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统一。
(2)市场经济:Ⅰ在发达商品经济条件下,由市场机制驱动的经济运行形式Ⅱ为适应这种经济运行形式而建立的一种经济体制(4)市场经济是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3交换价值价值(1)交换价值: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交换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2)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3)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4具体劳动抽象劳动(1)具体劳动:为了特定的目的并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
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
(2)抽象劳动:撇开具体形式和有用性质的一般人类劳动。
抽象劳动创造价值。
(3)生产商品的劳动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统一。
5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1)相对剩余价值: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通过各个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实现的。
(2)超额剩余价值:个别企业劳动时间缩短和剩余劳动时间的相应延长(3)联系:Ⅰ都是以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为前提Ⅱ都是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里创造的区别:Ⅰ超额剩余价值是以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条件的;暂时的Ⅱ相对剩余价值是以整个社会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条件的;整体的6资本积累资本集中(1)资本积聚:个别资本依靠本身的积累增大自己的资本总额(2)资本集中:若干个资本相互联合吞并,集中为大资本(竞争和信用是资本集中的两大杠杆)(3)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联系和区别:积聚:Ⅰ以积累为基础,其规模受到积累量限制Ⅱ个别资本的增长速度较慢Ⅲ社会资本总额也随之扩大集中:Ⅰ只改变现有资本的分配,不受社会财富增量的限制Ⅱ个别资本可在短期中迅速扩大Ⅲ不会增大社会资本的总额7生产价格垄断价格(1)生产价格=平均利润+成本价格垄断价格=平均利润+成本价格+垄断利润(2)生产价格由商品价值转化而来。
政治经济常用知识点总结
政治经济常用知识点总结一、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1.政治经济学的定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资源配置和分配的科学,研究人类活动的一门社会科学,包括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
2.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包括价值理论、供求关系、成本效益分析、市场均衡和政府干预等内容。
3.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方面的经济活动,以及政府的政治行为和经济政策等内容。
4.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历史分析、统计分析、实证分析、比较分析和理论建模等方法。
二、政治经济学理论1.边际分析边际分析是政治经济学理论中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研究单位数量的变化对整体效果的影响,分析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确定最优决策。
2.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是政治经济学中的一种理论和方法,根据资源投入和产出效益的关系,分析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的问题,确定最优决策。
3.市场供求关系市场供求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理论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根据商品的需求和供应情况,确定商品的价格和数量,分析市场均衡和资源配置的问题。
4.政府干预政府干预是政治经济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税收和补贴、管制和监管等手段,调整市场秩序和资源配置,实现公平和效率的目标。
三、经济制度1.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一种以市场为基础,自由竞争和自由交易的经济制度,通过价格机制和利润动机,调节资源配置和分配。
2.计划经济计划经济是一种以国家计划和指导为基础,实行垄断和垄断经营的经济制度,通过行政指令和资源配置,实现国家利益和社会目标。
3.混合经济混合经济是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结合体,既有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又有国家干预和调节,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公平的目标。
四、经济发展1.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国民经济总量的扩大和提高,通过生产要素的增加和效率的提高,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和人均收入的提高。
2.经济循环经济循环是一种经济活动的循环和流动,包括生产和分配、交换和消费的过程,实现资源的再生和利用。
政治经济学概念详解
3.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比较劳动和交 换劳动的经济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4. 使用价值(补):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5. 抽象劳动: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
(补)1.特点:直接为交换而生产,生产借助交换而进行 2.商品经济是自然经济的对应形式,克服了其局限:自然经济是一种自给自
足的经济,生产的目的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和经济主体自身的需要。 3.条件:社会分工(前提条件) 和 商品属于不同所有者(决定性条件)
8. 个别(私人)劳动——直接劳动(补):商品生产者在分散、独立地进行各项经营觉得, 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背景下进行的劳动
劳动力价值: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劳动力
(劳动力价值的三部分见 P56)
4. 劳动过程:劳动者借助劳动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生产出具有某种使用价值的有目的
的活动过程(具体劳动)。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工人在资本家监督下为资本家劳动;劳动产品贵资本家所有,而与
11. 超额剩余价值: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12.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
件下,通过劳动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指在劳动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应延长剩
余劳动时间生产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
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呈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呈反比,是金融货币作为 流通手段时的货币流通规律的内容。(影响因素: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9. 纸币:由金属货币衍化而来的,由国家发型并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整理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制度、经济政策和经济运行的学科,它涉及到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多个方面。
本文将介绍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活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政治经济学知识。
一、政治经济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制度的学科,它关注的是经济制度如何影响一个国家或社会的财富分配、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混合经济等不同的经济制度。
在政治经济学中,有一些基本概念是需要掌握的,包括:1、价值:指商品或服务的内在有用性,它是人们评价和交换商品或服务的基础。
2、价格:指商品或服务的市场价格,它是商品或服务的价值在市场上的表现。
3、生产资料:指用于生产商品或提供服务的物质资产,如土地、资本和劳动力等。
4、资本主义:指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市场机制在其中起主导作用。
5、社会主义:指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国家或集体起主导作用。
6、混合经济:指国家或市场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经济活动的经济制度。
二、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政治经济学提出了许多理论和观点,以下是其中一些重要的理论:1、古典政治经济学:提出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或服务的价值取决于生产它们所需的劳动时间。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出剩余价值论,认为资本家获取的利润来自于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3、新古典政治经济学:提出边际效用论,认为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取决于它们的边际效用。
4、凯恩斯主义:提出有效需求论,认为经济危机和失业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需要政府干预来刺激需求。
除了以上理论,政治经济学还有许多其他理论和观点,如社会资本主义、市场失灵、政府干预等。
三、政治经济学的实践活动政治经济学不仅是一门理论学科,还是一门与实践紧密相关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政治经济学的实践活动:1、经济发展:政治经济学关注经济发展的政策、战略和方法,如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政治经济学四章知识点总结
政治经济学四章知识点总结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科学,旨在探索经济活动与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总结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知识点。
第一章: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是当今世界上最主要的经济体系,其核心是市场经济和私有制。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特点包括:自由市场、私人财产、盈利动机、竞争等。
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市场供求决定价格和资源配置,个人追求利益最大化成为经济行为的基础。
第二章: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增长是指国民经济总量的增加,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衡量。
经济发展则是指经济结构和质量的变化,包括技术进步、人力资源开发、社会福利提高等方面。
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关系密切,经济增长是实现经济发展的基础。
第三章:经济周期与经济波动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时间内的波动,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
经济波动是经济周期内的短期起伏,通常由经济供求关系、政府政策等因素引起。
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对个人和企业的经济活动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对其进行有效的预测和管理至关重要。
第四章:经济全球化与国际贸易经济全球化是指国际间经济联系的深化和全球范围内资源和市场的整合。
国际贸易是经济全球化的核心组成部分,通过国际贸易,各国可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技术传播和经济增长。
国际贸易的发展对全球经济格局、国家利益和民众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综上所述,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和政治力量关系的重要学科,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周期与经济波动以及经济全球化与国际贸易是其核心知识点。
理解这些知识点对于把握经济发展趋势、制定经济政策以及个人和企业的决策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应该不断深化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以更好地适应和应对经济的发展和变化。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经济与政治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它探讨了经济与政治的交互作用,并就经济问题提供了政治解决方案。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关键的政治经济学知识点。
1.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指通过国家计划和政府控制实现资源分配的经济形式,而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是指市场供求和私有财产权力的制度。
2. 政治经济学的根基:政治经济学源于古希腊时期的政治哲学,其根基主要基于古典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3. 现代政治经济学:现代政治经济学主要关注经济行为背后的政治力量和利益,以及如何通过政治手段来实现经济目标。
4. 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增长指国家经济总体规模的扩大,而经济发展则强调社会保障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
5. 政治经济学家的角色:政治经济学家研究理论,并就政府政策和经济变革提供建议和解决方案。
6. 政府调控与市场自由:政治经济学讨论了政府干预经济的程度,以及市场机制的作用和限制。
7. 政治经济学中的关键概念:政治经济学涉及一系列关键概念,如供求关系、竞争、垄断、劳动力市场和财政政策等。
8. 政治经济学的历史:政治经济学始于18世纪的古典经济学派,如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后来发展为新古典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等不同思潮。
9. 政治经济学与全球化:政治经济学研究了全球化对国际经济秩序和国家政治力量的影响。
10. 政治经济学的应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宏观经济政策制定、产业政策、财政政策和社会福利制度等方面。
11. 政治经济学与社会公平:政治经济学研究了财富分配不均、社会不公平和贫富差距等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12. 政治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可持续发展,即如何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保护环境和社会公正。
13. 政治经济学与福利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和福利经济学关注的是如何分配资源,以实现最大程度的社会福利。
14. 政治经济学与全球经济危机:政治经济学研究了全球经济危机的原因和影响,并寻找解决方案以防止类似危机再次发生。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政治经济学是研究政治和经济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涵盖了政治制度、经济体制、社会发展、国家政策等多方面内容。
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政治经济体制的特点、发展趋势、政策实施效果等重要知识点。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对政治经济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政治经济学概念及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是研究政治和经济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主要研究政治体制如何影响经济发展,经济体制如何影响政治权力以及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政治制度、经济体制、社会发展、国家政策等等。
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就是在研究政治和经济之间的关系,由于政治和经济之间关系繁杂,因此政治经济学的研究非常广泛,理论架构也颇为庞大。
二、政治经济体制政治经济体制是指国家政治制度与经济体制的总称。
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体制有很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国家政权机构的设置、国家政策的取向以及经济管理体制等。
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体制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资本主义体制、社会主义体制和混合经济体制。
资本主义体制以市场为导向,主张自由市场经济体制,国家政府更多的是进行宏观调控和监管,实行市场经济,并推崇私有制。
社会主义体制以计划经济为特点,国家政府对经济实行全面的计划和控制,国有制相对较大。
混合经济体制则是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一种过渡形式,既保留了市场经济的活力,又进行了国家管控,它的实质是政府干预市场经济,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双向协调发展。
三、政治经济体制的特点政治经济体制是国家政治制度和经济体制的总体描述,它的特点主要包括政治权力的性质、政治治理机构的设置、经济管理体制等。
不同政治经济体制的特点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资本主义体制注重市场配置资源,主张自由发展,追求经济效益;社会主义体制则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推崇公有制,国家对经济有着较大的控制;混合经济体制则是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进行综合性的整合,以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双向协调发展。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详细版)
一、主要概念:1. 生产: 是指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
2.生产力: 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 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5. 生产关系: 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6. 生产方式: 是指人们谋得社会财富的方式。
7. 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二、主要问题:1.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政治经济学是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统一中研究生产方式, 其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
(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提示生产方式运动的规律, 即经济规律。
2. 社会生产总过程各环节之间的关系(√)(1)生产是指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
它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狭义的生产是指直接生产过程;广义的生产是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的统一体。
(2)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中, 生产起决定作用, 而分配、交换、消费则反作用于生产。
具体来说: 生产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第一, 分配、交换、消费的对象是由生产提供的, 没有生产就没有分配、交换、消费。
第二, 生产的发展状况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的水平、结构和方式。
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表现在: 第一, 分配、交换、消费是生产的实现, 又是生产连续进行的条件, 没有分配、交换、消费, 生产既无意义也不能连续进行;第二, 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发展有重大影响, 如适应生产的要求则会推动生产的发展, 反之就会阻碍生产的发展。
3.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的两个方面。
(2)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 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它包括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和劳动力两个因素, 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3)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生产关系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生产关系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狭义的生产关系)和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上人与人的关系, 其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
高中: 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与理论
高中: 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与理论引言大家好!在高中学习阶段,学生们将接触到许多重要的学科,其中之一就是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经济行为与政治行为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涉及到许多重要的概念和理论。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高中阶段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并解释它们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政治经济学的定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与政治行为之间关系的学科。
它旨在了解经济与政治之间的相互影响,探索政治力量如何影响经济决策以及经济力量如何塑造政治格局。
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 经济体系经济体系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
常见的经济体系包括市场经济体系、计划经济体系和混合经济体系。
市场经济体系以市场为基础,在供需关系下形成资源配置;计划经济体系则由中央政府制定计划来实现资源配置;混合经济体系则是市场和政府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的混合模式。
2. 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长期扩张的过程。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增加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技术革新等方式实现。
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繁荣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关键因素。
3. 供给和需求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概念。
供给是指市场上各种商品和服务的供应量,而需求则是指市场上各种商品和服务的需求量。
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决定了市场价格的形成和商品流通的状况。
4. 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不能有效运行,导致经济资源分配效率低下的情况。
市场失灵的原因包括不完全竞争、外部性、公共物品等。
政府通常会采取政策干预来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
5. 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指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使用,且一个人的使用不会减少另一个人使用的物品。
公共物品通常由政府提供和管理,以保障社会公益利益。
6.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是两种不同的经济体制。
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由市场机制主导,个体所有制和私人利益为核心,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则由国家计划和公有制为核心,强调社会公益利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轻松看懂政治经济学四大概念
文/《求学·考研》杂志金天鸿政治经济学作为考研政治中马克思主义原理三大部分之一,是整个考研政治学科中比较难以理解的部分,繁杂的概念也导致这一部分的内容也很难直接“死记硬背”下来。
同时,由于《政治大纲解析》文本的限制,一些哲学内容很难通过书本直接讲明白。
期待在考研政治中取得好成绩的同学一定要理解好这些概念,同时将整个政治经济学的逻辑体系总结出来,才能够在考试中拔得头筹。
一、给生产力一个形象
如果仅仅按照书面的概念理解生产力概念,不易进入政治经济学概念的核心。
因为,生产力这个概念是链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物质和意识的一个宏观、抽象概念,这样的概念对于没有学习过哲学的考同学来说难以一下子接受。
毛主席说过一句话:“物质可以变意识,意识可以变物质。
”这句话在考研史上难住了许多人。
这句话的前半段很好理解,“物质可以变意识”就是说:物质通过三个阶段的发展,最终产生了拥有意识的人类这个物种。
那么后半句“意识可以变物质”又作何解?这是通过实践实现的。
让我们回忆实践的定义:人主观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这里我们需要注意,只要是实践,就一定必须有人使用了自己的意识并主动地进行。
主动地进行?怎么样主动进行并变成了物质?看一看你身边的桌子,同时想象旁边放着制造桌子所需的原料——木头、金属、油漆等。
现在请你告诉我,这堆原料和这张桌子到底有什么区别?
事实上,桌子的物质组成和它的原料完全相同,桌子仅仅是将原料按照一定规则组合起来的产物。
那么,这样物质完全相同的东西,又带有完全不同的性质和价值,区别到底在哪?答案已经很明显:在于组合的规则和顺序。
这个顺序是由人的思维赋予物质的,也就是说,人们按照自己的想法给物质一个形态,而这个形态就是人的意识停留在了物质上,意识创造了物质。
这时有一些同学会有疑问,意识创造了物质的实体吗?并没有,意识创造了物质的形式,而形式也是物质的内容之一。
那么实践既然是将意识转化为物质的途径,那么具体它做了什么呢?它将自然界的物质转化成你需要的形态,比如树木成为木材,木材成为桌子。
全人类或某个社会的全部人的实践生产能力的总和就叫做生产力。
将生产力的概念形象化后,,生产力就变得容易学习了。
二、用汉语解读“自然界”和“社会”
理解自然界和社会的概念,就要在这两个对立的概念中找到不同点。
既然对立,那么我们一旦确立一方的涵义,另一方的涵义就很明显了。
我们从较为简单的“自然界”概念出发来寻找理解这两部分概念的关键点。
自然界,这个词已经深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不过,它仅仅是动物奔跑、植物生长的大森林、草原?不会这么简单。
或者就是地球?这样和社会也同样无法有效分别。
既然这是一个我们熟悉的词汇,我们就把它拆开,从汉语的角度分别看一看这三个字是什么意思。
“自”这个字的意思比较简单,就是“某事某物本身”。
而“界”这个字则是某类事物全部的范围的意思。
关键在“然”,“然”字表示“……的样子”。
连起来,我们可以明白“自然界”这个词,应该是“全部事物的自己的样子”。
即事物的本来面目——它们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
反过来说,社会就应该是不自然的东西。
为什么社会里面的东西不自然呢?因为它们的
样子被改变了,改变它们样子的就是人类,手段是通过生产实践。
人类通过生产实践将自然界的东西变成我们需要的样子,然后让那些原本自然的石头变成我们需要的宝石、钻石,植物变成我们需要的木材和药材,动物变成我们需要的食物,进入我们的生活。
最初在原始社会中,我们所能改变的物质有限;但是通过这数百万年的不断积累和学习,人类已经可以将远古人类想都无法想的自然界的一些部分变成我们社会的一部分。
这就代表着人类的进步。
从自然到社会的物质加工工作过程如下图
生产实践是自然界转变为社会的关键环节。
生产实践实际上是:我们想到了自己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东西,然后在自然界中选取原料,进一步将这个原料变成了我们想要的那个样子。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实际做的事情是将自己的意识,也就是我们想要的那个东西的一个想法植入到了物质之中;物质变成了我们想要的东西的时候,它就不仅仅是一个物质体了,而是按照我们的想法而存在的物质体。
三、劳动力在体内,价值在体外
我们有了上面的过程图,对于宏观上人类如何进行生产实践就容易理解了。
但是,上面的过程图还缺少了一个部分。
在生产实践中一定要有执行者,也就是一些人作为工人、手工艺人等存在,上面这幅图才能够成立。
生产实践是将人的意识变成物质放在物质之中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谁来执行,放进商品之中的意识就是谁的意识。
我们就按照这个线索,寻找一下如何将劳动价值理论的两个核心内容寻找出来。
首先,劳动力的定义是“人的劳动能力,蕴藏在人之中脑力和体力的总和”。
也许这么说更容易理解:劳动力,就是我们作为个人,能够将意识变成物质的能力。
如果是全人类的“劳动力”,那么就叫它生产力;而个别人,或者一个群体的“生产力”,我们就叫它劳动力。
总的来说,“劳动”这个概念依然和我们最开始学习的,将意识变为物质是相同的含义;而劳动力概念中的“力”与生产力之中的“力”一样,是指“能力的大小”。
这时,我们就可以轻松理解政治经济学中最让人头疼的概念——价值。
既然劳动力包括脑力和体力,仍然存留在人体之中;那么“价值”就可以被表述为不留在人身体之中的脑力和体力,它们通过劳动被消耗掉,同时驻留在物质中。
再进一步说,我们前文用大篇幅探讨的“变成了物质的意识”就叫做“价值”。
劳动力和价值这一对概念联系很紧密。
劳动力是潜在的,还没有真正变成价值的意识;而价值是已经付出劳动力,蕴藏在商品之中的意识。
这样,大纲中价值的定义也很好理解了:蕴含在商品之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首先,我们生产出来能够进入社会的都叫做商品。
我们生产过不能进入社会不能叫商品的东西吗?有的,垃圾就是一种。
在商品之中,肯定有我们在生产中附加在商品上的意识,而价值是对这部分意识的总结。
这部分意识是通过劳动附加在商品之上的,同时,无论谁将自己的意识附加上去,我们都无法评出一个三六九等、谁的意识更好更对,所以它们必须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既然如此,我们可以进一步修改我们上面的人类构建社会的流程图:
四、“具体”“抽象”,都是劳动
有了上面这个基础的十字图,那么我们就可以马上着手记忆这一对易混淆的概念:劳动的二重性,商品的二因素。
以这幅十字图为基础,我们可以迅速找到二重性的原因:只有生产实践这里是两个过程的交叉点。
这个交叉让生产实践同时处于两个独立的过程中:横向,是现实的、物质性的自然界中原料被生产成商品进入社会,成为人类世界的一部分的过程;纵向,则是我们抽象地将意识作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一种总体性概念来看待,通过劳动过程将意识附加在物质之中的过程我们可以在横向上找到现实世界的所有东西:自然界、原料、生产、商品、社会,所以横向过程是“具体劳动”。
而纵向过程则是哲学思考的产物,我们找不到劳动力,只能找到拥有劳动力的人;我们找不到价值,只能找到拥有价值的商品;这几个从人、商品中抽象出来的概念所组成的过程,我们叫做“抽象劳动”。
这两种劳动的不同,我们就叫做“劳动的二重性”。
通过对以上四种概念辨析,我相信我们已经开始进入政治经济学内部的学习了。
政治经济学本身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上,所以相较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更加难以理解。
不过,政治经济学内部逻辑结构明显,如果在学习中,能够将领悟到的逻辑画成图,这样学习效率将会更高。
最后,告知各位读者,以我上文提供的十字图作为基础和中心,可以将政治经济学的全部知识都画下来,利用大纲知识自己试一试吧!
文章来源:《求学·考研》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