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汇总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一、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1.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方面的经济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主要关注社会经济制度、经济发展和社会阶级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2.生产力:生产力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能力。
它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等要素。
3.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经济关系。
它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以及产品的分配形式等方面。
二、生产与再生产理论1.生产过程:生产过程是指人们利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进行物质生产的过程。
它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环节。
2.再生产:再生产是指社会生产过程的不断更新和扩大。
它包括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两种形式。
3.扩大再生产:扩大再生产是指通过积累和投资等方式,使社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
它包括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涵扩大再生产两种形式。
三、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1.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指以市场机制为基础,通过价格、供求等市场因素来调节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2.计划经济:计划经济是指以国家计划为指导,通过国家指令性计划来配置资源的经济体制。
3.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比较: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在资源配置方式、经济发展速度、社会公平等方面存在差异。
四、分配与消费理论1.分配:分配是指社会产品在各个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
它包括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种形式。
2.消费:消费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需求而消耗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
它包括个人消费和公共消费两种形式。
3.消费与生产的辩证关系:消费与生产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而生产又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五、阶级与国家理论1.阶级:阶级是指由于人们在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地位不同而形成的社会集团。
它具有特定的共同利益和对立利益。
2.国家: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它具有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职能。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1.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资料的过程。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
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包含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过程和人与人之间发生的相互关系的过程,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劳动力、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科技的作用是通过生产力三要素为中介实现的。
任何社会生产关系总和中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分配关系、交换关系和消费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一个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该社会的经济基础。
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
两者辩证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要求调整和变革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状况时,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状况时,能够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确切地说是生产关系总和。
它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和矛盾运动中来考察社会生产关系的。
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包括研究作为生产关系本质的经济制度和作为生产关系具体形式的经济体制。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经济规律是经济运行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和发展趋势。
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
经济规律起作用是有一定经济条件的,只要经济条件具备,经济规律必然起作用,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一点与自然规律的客观性是一样的。
经济规律分三类:一是在一切社会都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关系的规律;二是在几个社会共同起作用的规律,如价值规律;三是在某个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如资本主义社会的剩余价值规律。
高中政治经济知识点归纳
高中政治经济知识点归纳高中政治经济知识点归纳一、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1. 政治经济学的定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分配和交换的规律以及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的学科。
2. 经济:指人们为了满足物质和文化需要而进行的生产、分配和消费活动。
3. 政治: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为了实现共同利益而进行的组织和管理活动。
4.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经济制度、经济发展规律、经济政策等。
二、经济制度1. 经济制度的定义:经济制度是指一定历史时期、一定社会形态下的经济组织形式和经济关系的总和。
2. 市场经济制度:市场经济制度是以市场为基础,通过市场供求关系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制度。
3. 计划经济制度:计划经济制度是由国家计划机关对经济进行全面调控和管理的一种经济制度。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是在社会主义基础上,通过市场机制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制度。
三、经济发展阶段1. 传统经济阶段:以农业为主导,生产方式落后,经济发展水平低。
2. 工业化阶段:以工业为主导,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3. 现代化阶段:以服务业为主导,科技水平高,经济发展更加多元化和高效率。
四、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1. 经济增长:指国民经济总量的增加,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衡量。
2. 经济发展:指经济结构的优化和经济质量的提高,包括经济增长、经济结构调整、经济效益提高等方面。
五、经济政策1. 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国家为了调整和控制整个经济运行状况而采取的政策措施,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等。
2. 货币政策: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和调控经济。
3. 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和调控经济。
4. 产业政策:通过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支持政策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发展。
六、经济全球化1. 经济全球化的定义:经济全球化是指国际间经济联系的日益紧密和经济活动的全球范围内的扩展。
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汇总
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力: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运用生产工具加工劳动对象进行生产时所形成的物质力量。
生产力包含劳动者和生产工具。
劳动对象是生产力作用的对象,而不是构成生产力的因素。
生产关系:人们从事生产活动总是要相互结成一定的关系。
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它表示人类社会发展在一定阶段上的社会性质。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指生产资料的归属,即生产资料归谁占有和支配。
它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
经济规律:人们在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中的活动,表现为各种经济现象。
各种经济现象有其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就叫做~。
它是在一定经济的基础上产生并发生作用,表示社会经济运动的必然趋势。
二.商品与货币使用价值:物品能够用来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的有用性。
商品都具有可以满足人类某种需要的属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在人们使用和消费的时候实现的。
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支出。
具象劳动:人们用不同性质和不同形式的劳动生产出不同的商品,劳动的目的、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制作方法、劳动成果各不相同的劳动。
简单说:具象劳动就是在一定具体形式下同某种特殊使用联系的劳动。
具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具体劳动的过程就是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物质使之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
所以,具象劳动不仅是商品生产条件下所必须的,而且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永恒条件。
抽象劳动(商品价值):是撇开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支出。
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社会劳动所特有的。
在自然经济社会和未来产品经济社会中,人们的劳动产品不用来交换,因此,他们的劳动只表现为具体劳动。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
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导论本章主要概念1、生产关系:指社会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所结成的社会关系,即社会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等一系列关系的总和1生产——直接生产的过程,即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直接结合生产出产品的过程。
2分配——对直接生产过程的产品的分配。
3交换——人们相互交换劳动和劳动产品的过程。
4消费——人们消耗各种产品以满足自身的需要的过程。
四环节之间的关系:①生产是起点,消费是终点,分配与交换是联系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环节。
②生产决定着分配、交换与消费,决定着它们的水平面与性质。
③分配、交换与消费在一定条件下对生产有反作用。
2、经济制度:指一定社会中居于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3、经济体制:指一定社会生产关系或经济制度的具体形式,一般包括生产关系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经济管理制度两部分。
4、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运行过程中所固有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三种类型:a、一切社会形态共有b、几个社会共有c、某个社会形态特有(经济规律是客观的,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经济规律产生的条件是客观的;第二,经济规律的作用是客观的,其作用过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第一章商品与货币本章主要概念1、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态,它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
2、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它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
3、使用价值:是指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的效用或有用性。
4、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5、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6、具体劳动:是指有一定的具体目的,运用一定的具体的劳动资料作用于某一具体的劳动对象,并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生产特定的使用价值的不同质的劳动。
7、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8、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初中政治经济学知识点归纳
初中政治经济学知识点归纳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活动的科学,有助于我们了解和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理解经济发展的规律。
作为初中生,了解一些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对我们的成长和未来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就初中政治经济学知识点进行归纳概括。
1. 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如何通过有限的资源进行生产、分配和消费的学科。
它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个方面。
宏观经济学研究国家或地区的整体经济运行和发展,而微观经济学研究个别市场中的供求关系和价格决定。
2. 经济主体经济主体是指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扮演不同角色的个体或集体。
包括家庭、企业、政府和国际组织等。
家庭作为消费者,企业作为生产者,政府作为宏观调控者,国际组织参与跨国经济交流与合作。
3. 供求关系和市场供求关系是指卖方愿意以一定价格出售商品和服务的数量,与买方愿意以同样价格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数量之间的关系。
市场是供求关系相互作用的场所,通过价格的变动来调节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
4. 生产要素和生产要素市场生产要素是指用于生产商品和服务的资源,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和企业家。
生产要素市场是购买和销售生产要素的市场,劳动力市场、土地市场、资本市场和创业市场是其中的主要分支。
5. 经济增长和发展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实际产出的总量(即国内生产总值)在一定时间内的增加,是衡量国家经济繁荣程度的重要指标。
而经济发展则更加强调人民生活质量和社会进步的综合性指标,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
6. 经济政策经济政策是国家为了实现宏观经济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政策手段,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等。
财政政策是通过调节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活动;货币政策是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调节经济波动;产业政策是指针对特定行业或产业领域的政策措施。
7. 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进出口活动。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国际分工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提升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水平。
政治经济学重要的知识点归纳
政治经济学重要的知识点归纳随着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关系,是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重要交叉领域。
本文将对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学习政治经济学。
一、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经济和政治之间相互关系的学问,它在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政治经济学主要关注的是政府干预市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国际贸易、劳动力市场等方面的运作,以及这些运作如何影响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
二、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包括古典政治经济学、边际效用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和新古典主义经济学。
其中,古典政治经济学主要关注政府干预市场的作用,边际效用经济学侧重于利润最大化和资源最优化,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则主张政府应该扮演主要角色来调节经济,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强调市场自我调节的效果。
三、政治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1.供需关系:供需关系是市场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指的是商品的供应量和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2.边际成本和边际效益:边际成本是指增加一单位产量所需要的额外成本,边际效益是指增加一单位产量所能得到的额外好处。
3.政策工具:政策工具是政府用于干预经济的手段,例如税收、补贴、货币政策等。
4.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不能有效地分配资源和产生经济效益的情况,例如市场垄断、外部性等。
四、政治经济学在实践中的应用政治经济学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制定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劳动力市场政策等,都与政治经济学密切相关。
政府的干预和调节也是政治经济学在实践中的应用,例如通过税收、补贴等政策来调整市场,使市场更加稳定和繁荣。
五、结语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涉及到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和理论,这些知识点和理论对于我们深入了解和研究经济和政治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讲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讲义引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生活的学科,它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理论,通过分析和研究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揭示其内在的矛盾和不可持续性。
本文将介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以及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批判。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1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是指以私人占有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基础的经济形态。
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下,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商品生产和交换成为经济的核心活动。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具有私人占有、自由竞争、利润追求等特征。
1.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剩余价值理论、价值规律和经济危机理论等。
剩余价值理论指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大于其所得到的工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占有。
价值规律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其中包含的劳动时间。
经济危机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内在的矛盾和不稳定性,认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不可避免的结果。
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框架2.1 基本经济概念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有一些基本的经济概念需要了解。
包括商品、货币、资本、剩余价值等概念。
商品是指具有交换价值的物品,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资本是生产过程中的货币资本和生产资料的组合,剩余价值是劳动者创造的超过其工资的价值。
2.2 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
马克思认为,资本家通过占有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来获取利润。
剩余价值的产生是由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之间的差别造成的。
这一理论揭示了剥削的本质和不公平性。
2.3 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又一重要理论。
价值规律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其中包含的劳动时间,劳动时间是商品价值的基本度量单位。
通过研究价值规律,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商品交换和利润产生的原因。
2.4 经济危机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经济危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经济现象与政治现象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旨在探讨政治对经济的影响以及经济对政治的影响。
它是社会科学中重要的一个分支,对于理解现代经济体系和政治制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总结一些关键的政治经济学知识点,帮助读者掌握这一领域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第一,供求关系。
供求是政治经济学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供给是指市场中生产者愿意提供的物品或服务的数量,而需求则是指市场中消费者愿意购买的物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需关系决定了市场价格和商品数量的平衡状态。
当供大于求时,价格会下降;当需大于供时,价格会上升。
供求关系是市场经济中商品价格和数量的主要决定因素。
第二,劳动价值论。
劳动价值论是政治经济学的一种理论观点,强调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这些商品所耗费的劳动决定的。
按照这一理论,劳动越多的商品价值越高,因为它耗费了更多的人力和资源。
劳动价值论对于分析商品价值分配和劳动者权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三,经济增长与发展。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增加,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衡量。
经济发展则更广义,包括经济增长以及与之相关的社会、政治和环境因素。
政治经济学研究如何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和发展,以及如何平衡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社会公平等多重目标。
第四,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自由市场理论认为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最佳机制,但政治经济学也指出市场并非完美,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失灵。
市场失灵可能表现为垄断、外部性、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政府在市场失灵时可以通过干预和调节来实现经济和社会的效益最大化。
第五,社会公共财政。
社会公共财政是政府在经济管理中所扮演的角色,主要包括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和财政调节。
政治经济学研究如何实现公共财政的均衡和可持续,以及如何合理分配财政资源,以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社会公平。
总之,政治经济学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个领域。
通过掌握这些关键的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现代社会中的经济和政治现象,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做出更科学的决策。
政治经济常用知识点总结
政治经济常用知识点总结一、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1.政治经济学的定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资源配置和分配的科学,研究人类活动的一门社会科学,包括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
2.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包括价值理论、供求关系、成本效益分析、市场均衡和政府干预等内容。
3.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方面的经济活动,以及政府的政治行为和经济政策等内容。
4.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历史分析、统计分析、实证分析、比较分析和理论建模等方法。
二、政治经济学理论1.边际分析边际分析是政治经济学理论中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研究单位数量的变化对整体效果的影响,分析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确定最优决策。
2.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是政治经济学中的一种理论和方法,根据资源投入和产出效益的关系,分析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的问题,确定最优决策。
3.市场供求关系市场供求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理论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根据商品的需求和供应情况,确定商品的价格和数量,分析市场均衡和资源配置的问题。
4.政府干预政府干预是政治经济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税收和补贴、管制和监管等手段,调整市场秩序和资源配置,实现公平和效率的目标。
三、经济制度1.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一种以市场为基础,自由竞争和自由交易的经济制度,通过价格机制和利润动机,调节资源配置和分配。
2.计划经济计划经济是一种以国家计划和指导为基础,实行垄断和垄断经营的经济制度,通过行政指令和资源配置,实现国家利益和社会目标。
3.混合经济混合经济是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结合体,既有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又有国家干预和调节,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公平的目标。
四、经济发展1.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国民经济总量的扩大和提高,通过生产要素的增加和效率的提高,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和人均收入的提高。
2.经济循环经济循环是一种经济活动的循环和流动,包括生产和分配、交换和消费的过程,实现资源的再生和利用。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整理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制度、经济政策和经济运行的学科,它涉及到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多个方面。
本文将介绍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活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政治经济学知识。
一、政治经济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制度的学科,它关注的是经济制度如何影响一个国家或社会的财富分配、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混合经济等不同的经济制度。
在政治经济学中,有一些基本概念是需要掌握的,包括:1、价值:指商品或服务的内在有用性,它是人们评价和交换商品或服务的基础。
2、价格:指商品或服务的市场价格,它是商品或服务的价值在市场上的表现。
3、生产资料:指用于生产商品或提供服务的物质资产,如土地、资本和劳动力等。
4、资本主义:指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市场机制在其中起主导作用。
5、社会主义:指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国家或集体起主导作用。
6、混合经济:指国家或市场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经济活动的经济制度。
二、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政治经济学提出了许多理论和观点,以下是其中一些重要的理论:1、古典政治经济学:提出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或服务的价值取决于生产它们所需的劳动时间。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出剩余价值论,认为资本家获取的利润来自于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3、新古典政治经济学:提出边际效用论,认为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取决于它们的边际效用。
4、凯恩斯主义:提出有效需求论,认为经济危机和失业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需要政府干预来刺激需求。
除了以上理论,政治经济学还有许多其他理论和观点,如社会资本主义、市场失灵、政府干预等。
三、政治经济学的实践活动政治经济学不仅是一门理论学科,还是一门与实践紧密相关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政治经济学的实践活动:1、经济发展:政治经济学关注经济发展的政策、战略和方法,如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政治经济学总结
政治经济学总结1. 概述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活动与政治活动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旨在解释经济领域中的政治现象以及政治领域中的经济现象。
政治经济学对于理解现代社会中的经济和政治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主要议题进行总结和介绍。
2. 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政治经济学是对经济和政治交叉关系的研究,它旨在探讨经济力量如何塑造政治结构,以及政治结构如何影响经济发展。
政治经济学关注以下几个基本概念:2.1 政治权力与经济资源政治经济学认为,政治权力是获取和控制经济资源的关键途径。
政治家和政府通过行使政治权力来分配和调控经济资源,而经济主体则通过掌握经济资源来获取和扩大政治权力。
政治与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不可分割的。
2.2 制度与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制度,制度是指一套用于组织和调节社会生活的规则和规范。
制度在经济发展和政治治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政治经济学关注各种制度如何影响经济和政治行为,并分析制度变迁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3 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政治经济学采用了多种方法来研究经济与政治的相互关系。
这些方法包括历史比较研究、实证分析、理论建模等。
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强调对经济和政治现象进行综合分析,将经济学和政治学的理论与实证相结合。
3. 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框架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可以分为几个主要流派:马克思主义、新古典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
这些理论框架从不同角度探讨了经济和政治之间的关系。
3.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强调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的阶级矛盾和经济剥削。
该理论框架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关系决定政治关系。
它强调经济的社会化和公有制的重要性,主张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实现阶级的消亡和社会的共产主义。
3.2 新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是一种主流经济学理论框架,主张市场经济下的个人理性行为。
新古典经济学将经济行为视为自利的个体之间的交换,认为市场机制能够有效配置资源。
政治经济学导论
政治经济学导论政治经济学导论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研究政治、经济以及二者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学问。
本文将介绍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研究内容以及对现实社会的重要意义。
一、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政治经济学是对政治和经济之间相互影响关系的研究,它揭示了政治和经济两个领域的交融与共生关系。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包括社会阶级、国家权力、经济体制、资源配置等。
政治经济学主要有两个分支学科,即传统政治经济学和现代政治经济学。
传统政治经济学强调研究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经济结构与政治权力的关系;现代政治经济学则更加注重了全球化、国际关系以及社会变迁对政治经济关系的影响。
二、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1. 社会阶级和经济发展:政治经济学关注社会阶级的形成、演变以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它研究了不同阶级在经济资源分配中的地位和利益,以及阶级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2. 国家与经济:政治经济学分析了国家在经济中的作用,包括国家的产业政策、税收政策、货币政策等对经济的调控和干预。
同时,它也研究了全球化对国家经济主权的挑战和影响。
3. 经济体制和资源配置:政治经济学研究不同经济体制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包括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和混合经济等。
它讨论了私有制和公有制对资源配置效率、社会公平的影响。
4. 政治经济学理论:政治经济学以丰富的理论体系为基础,如亚当·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等。
这些理论为研究者们提供了观察和分析政治经济现象的框架和方法。
三、政治经济学的现实意义政治经济学对人们理解社会现象和探索社会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它帮助我们认识到政治和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理解了不同阶级的利益冲突和社会变革的动力。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经济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参考,帮助他们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的双重目标。
同时,政治经济学也为社会科学研究者提供了理论和方法,促进了学科交叉和学术进步。
总之,政治经济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研究政治、经济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认识社会现象和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政治经济学总结
政治经济学总结1. 引言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经济发展和运行规律的学科,包括政治、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
本文将对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和方法进行总结和介绍。
2. 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2.1 政治经济学的定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旨在揭示经济发展和政治权力分配之间的内在联系。
2.2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经济体制、经济增长、经济秩序、政府政策、收入分配、社会公平等与经济活动相关的问题。
2.3 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历史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起源于18世纪康德时代的德国。
随着时间的推移,政治经济学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并成为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3. 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3.1 古典经济学理论古典经济学是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基础。
古典经济学家如亚当·斯密和大卫·里卡多等提出了劳动价值论、比较优势理论等经济学原理,对后来的政治经济学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
3.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种基于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政治经济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规律和阶级矛盾,强调生产关系对经济发展的决定作用。
3.3 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新古典经济学是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形成的一种新的经济学理论体系。
新古典经济学强调供求关系、边际效用边际成本原理等理论,提出了效用、边际主义和市场竞争等新的经济学原理。
3.4 制度经济学理论制度经济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经济学理论。
制度经济学关注经济制度对经济行为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强调制度安排与经济绩效之间的关系。
4.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4.1 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
定性方法主要采用理论分析和案例研究等方式,定量方法则运用数理统计和经济计量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和模型建设。
4.2 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可分为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
高中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高中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整理政治经济学是高中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研究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经济制度与经济政策的科学。
掌握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经济运行的机制,培养经济意识和创新思维。
一、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 经济学的定义:研究资源的获取、分配和利用的学科,包括个人、家庭、企业和国家的经济行为。
2. 经济学的分类:- 宏观经济学:研究国民经济整体运行规律,如国民收入、就业、通货膨胀等。
- 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如消费、生产、市场供求等。
3. 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理性行为假设:个体在做出决策时都会选择最优的方案,以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 稀缺性假设:资源是有限的,无法满足所有需求,人们需要做出抉择来分配资源。
二、政府的经济角色1. 宏观调控: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调节,维护经济稳定和发展。
- 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活动,刺激经济增长或控制通货膨胀。
- 货币政策: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管理货币市场,影响经济的投资和消费水平。
2. 政府的资源配置作用:政府通过税收和支出来分配资源,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效率。
- 税收:政府通过征收税收来获取财政收入,维持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
- 支出:政府通过投资、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支出来改善公共事业和社会福利。
三、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1. 市场经济体制:自由市场决定资源配置,个人和企业按照市场规律开展经济活动。
- 价格机制:由供求关系决定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反映资源的相对稀缺性。
- 产权制度:保护个人和企业的财产权益,激励创新和投资。
2. 计划经济体制:政府对资源配置进行计划,统一安排经济活动。
- 计划调控:政府根据经济发展目标进行生产和投资计划,并指导企业经营。
四、经济增长与发展1. 经济增长:指国民经济总量的持续增加,表现为GDP的增长。
- 经济增长因素:人口增长、劳动生产率提高、技术进步、资本积累等。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详细版)
一、主要概念:1. 生产: 是指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
2.生产力: 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 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5. 生产关系: 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6. 生产方式: 是指人们谋得社会财富的方式。
7. 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二、主要问题:1.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政治经济学是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统一中研究生产方式, 其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
(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提示生产方式运动的规律, 即经济规律。
2. 社会生产总过程各环节之间的关系(√)(1)生产是指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
它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狭义的生产是指直接生产过程;广义的生产是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的统一体。
(2)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中, 生产起决定作用, 而分配、交换、消费则反作用于生产。
具体来说: 生产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第一, 分配、交换、消费的对象是由生产提供的, 没有生产就没有分配、交换、消费。
第二, 生产的发展状况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的水平、结构和方式。
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表现在: 第一, 分配、交换、消费是生产的实现, 又是生产连续进行的条件, 没有分配、交换、消费, 生产既无意义也不能连续进行;第二, 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发展有重大影响, 如适应生产的要求则会推动生产的发展, 反之就会阻碍生产的发展。
3.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的两个方面。
(2)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 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它包括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和劳动力两个因素, 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3)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生产关系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生产关系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狭义的生产关系)和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上人与人的关系, 其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
高中: 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与理论
高中: 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与理论引言大家好!在高中学习阶段,学生们将接触到许多重要的学科,其中之一就是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经济行为与政治行为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涉及到许多重要的概念和理论。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高中阶段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并解释它们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政治经济学的定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与政治行为之间关系的学科。
它旨在了解经济与政治之间的相互影响,探索政治力量如何影响经济决策以及经济力量如何塑造政治格局。
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 经济体系经济体系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
常见的经济体系包括市场经济体系、计划经济体系和混合经济体系。
市场经济体系以市场为基础,在供需关系下形成资源配置;计划经济体系则由中央政府制定计划来实现资源配置;混合经济体系则是市场和政府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的混合模式。
2. 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长期扩张的过程。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增加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技术革新等方式实现。
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繁荣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关键因素。
3. 供给和需求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概念。
供给是指市场上各种商品和服务的供应量,而需求则是指市场上各种商品和服务的需求量。
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决定了市场价格的形成和商品流通的状况。
4. 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不能有效运行,导致经济资源分配效率低下的情况。
市场失灵的原因包括不完全竞争、外部性、公共物品等。
政府通常会采取政策干预来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
5. 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指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使用,且一个人的使用不会减少另一个人使用的物品。
公共物品通常由政府提供和管理,以保障社会公益利益。
6.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是两种不同的经济体制。
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由市场机制主导,个体所有制和私人利益为核心,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则由国家计划和公有制为核心,强调社会公益利益。
(完整版)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②经济规律 分为三种: 1.适应于一切社会经济形态的 2.适应于几个社会经济形态的 3.适应于某一特定社会经济形态的 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 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共同性: 经济规律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发挥作用。人们不能违背、制造和改造经济规律,但可以利用它。 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差异性:历史性、利益性、阶级性、
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格经常背离价值并不违背价值规律: 一种商品的价格不可能永远高于或低于价值, 价值约束,上下波动。 商品的价格是以自身的价值为基础,进行波动的。 从短暂和个别看价格经常背离价值,但整个社会看,总价格和总价值仍是基本一致的。
总是受
第三章 基本概念 ①不变资本: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一般用
剩余价值m与可变资本v的比率反映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表示剩余价值总量即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必要劳动时间是剩余价值生产的一般基础相对剩余价值假定工作日长短已定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改变必要劳动与剩余劳动的比例生产剩余价值和提高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基本原理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联系
是剩余价值生产的一般基础
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
商品价值 =c+v+m
⑤剩余价值率( m’):剩余价值 (m)与可变资本 (v)的比率,反映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m’=m/v) 即(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 / 可变资本 或 =剩余劳动时间 / 必要劳动时间)
用 M 表示剩余价值总量, V 表示可变资本总量,则 M=m ’*V
③货币职能 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派生职能: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④价值规律(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基本内容: 商品价值量决定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行等价交换。 核心:等价交换。 既是价值决定规律,也是价值实现规律。 价值规律随商品经济的产生而产生并发挥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件。 抽象劳动(商品价值) :是撇开具体形 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即人类脑力和 体力的支出。 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社 会劳动所特有的。在自然经济社会和未 来产品经济社会中,人们的劳动产品不 用来交换,因此,他们的劳动只表现为 具体劳动。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是在现有的社会正 常的生产条件下, 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 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 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商品的 价值量 :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 劳动时间决定。 价值尺度: 货币作为衡量和计算一切商 品价值量的尺度。 价格 :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流通手段 :货币作为买卖商品的手段来 使用。 贮藏手段 :货币推出流通而作为社会财
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 不变资产:是以生产资料的形式存在, 它在生产过程中被消耗, 生产出新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 条件下, 资本家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 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 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可变资产: 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 资产, 这部分资产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 生了量的变化,即发生了价值增殖。 剩余价值率( `): 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 的比率。 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多 的一部分剩余价值。源泉是工人的剩余 劳动。是个别资本家获得的,暂时的。
它是积累的直接结果。 资本集中: 若干较小的资本合并成较大 的资本(现有资本组合) ,不受财富增 长的限制,可以短时期内迅速扩大。 相对过剩人口: 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相 对地有时甚至绝对地减少,劳动力的供 给迅速增加,形成的大量失业人口。
六.资本的循环周转及社会资本再生产
资本循环:指资本从货币形态出发,依 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这三个环节, 分别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 本等三种职能形式, 最后又回到原来出 发点,最终实现价值增值的运动过程。 资本周转:是周而复始、连续不断的资 本循环。 资本周转时间: 产业资本家从垫付一定 形式的资本开始, 通过资本的循环运动
富被人们贮藏起来。 支付手段 :以货币来偿还债款。 世界货币 :货币越过一国的范围,在国 际经济关系中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货币流通量规律 :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 所需要的货币量,等于全部待售商品的 价格总额除以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流 通速度。 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 :是指在市场流通 中收缩货币供应量或者减少纸币发行 量,使之少于市场上媒介商品流通所需 要的货币量,以减轻纸币贬值的程度或 使纸币升值,使得市场上商品的价格下 降,从而提高货币购买力。 价值规律 :是商品经济中存在的必然趋 势,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即商品价 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 间决定, 不同商品的交换按照等价原则 来进行。
一.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生产力: 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 能的劳动者运用生产工具加工劳动对 象进行生产时所形成的物质力量。 生产 力包含劳动者和生产工具。 劳动对象是 生产力作用的对象, 而不是构成生产力 的因素。 生产关系: 人们从事生产活动总是要相
互结成一定的关系。生产关系是生产的 社会形式,它表示人类社会发展在一定 阶段上的社会性质。 生产资料所有制: 是指生产资料的归属, 即生产资料归谁占有和支配。它决定着 生产关系的性质。 经济规律: 人们在社会生产、分配、交
带来剩余价值,然后重新回到原有的资 本形式为止所经历的时间。 资本周转次数: 在一定时间 (通常一年) 内资本所经历的周转循环的次数。 固定资本: 产业资本家用于机器、 设备、 工具、 厂房等劳动资料的那部分生产资 本。 流动资本: 产业资本家用于原材料、燃 料、辅助材料等和用于劳动力的那部分
五.资本积累及其历史趋势
简单再生产: 在原有规模上进行再生产。 扩大再生产: 大于原有规模的再生产。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工人所创造的剩 余价值全部用于资本家的个人消费, 生 产只是在原有的规模上重复进行。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资本家不把全部 剩余价值用于个人消费, 而是把其中的 一部分合并到原有的资本中, 用来购买 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使生产在扩大的规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 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 这是生
模上进行。 资本积累: 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剩 余价值的资本化。 资本有机构成 ():由资本技术构成 (反 映生产技术水平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比例) 决定并且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 本价值构成(资本中不变资本和可变资 本的比例)。 资本积聚: 指单个资本因积累而增大, 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 义社会的具体体现。
四.资本和剩余价值
资本总公式: 货币商品货币 () 剩余价值: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 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它是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支出的 剩余劳动的凝结。 绝对剩余价值: 是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 的条件下, 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生 产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 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
换和消费过程中的活动,表现为各种经 济现象。各种经济现象有其内在的、本 质的、必然的联系,就叫做。它是在一 定经济的基础上产生并发生作用, 表示 社会经济运动的必然趋势。
二.商品与货币
使用价值 :物品能够用来满足人们某种 需要的属性,即物的有用性 。商品都具 有可以满足人类某种需要的属性。商品 的使用价值, 是在人们使用和消费的时 候实现的。 交换价值 :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 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 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支出。 具象劳动 :人们用不同性质和不同形式 的劳动生产出不同的商品, 劳动的目的、 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制作方法、劳动 成果各不相同的劳动。简单说: 具象劳 动就是在一定具体形式下同某种特殊 使用联系的劳动。 具象劳动创造商品的 使用价值,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具体 劳动的过程就是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 物质使之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所以, 具象劳动不仅是商品生产条件下所必 须的, 而且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永恒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