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材料作文审题训练
2024届高三语文写作练《浓缩的就是精华?》材料作文题解及例文精选
2024届高三语文写作练《浓缩的就是精华?》材料作文题解及例文精选【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园林是自然山水的浓缩,缩写读物是原著的浓缩,博物馆是历史文化的浓缩……人们倾向于认为“浓缩的就是精华”,对这观点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题解】(一)审题此题目,审题很简单,一定要抓住两个关键词:“浓缩”“精华”——前者是核心概念,后者是一般概念。
“园林是自然山水的浓缩,缩写读物是原著的浓缩,博物馆是历史文化的浓缩”三个例子是对“浓缩就是精华”的具体阐释,“……”是在提示我们还可以做补充。
a.园林——人为仿自然空间缩小密度增加b.缩写读物——保留主干内容简单删减降低含金量缩未必浓c.博物馆——与园林类似代表性物品集中展现历史文化载体概念的界定:(1)例子列举(“……”省略未提交可做补充)(2)下定义(内涵:化工领域减少事物的不需要的部分使需要部分的含量相对增加二次加工)(二)立意这一观点,你怎么看?认同,反对,辨析。
1.一个切入点:整体把握浓缩的事物是不是精华?(“精华”的判断具有主观性)怎样的浓缩能得到精华?(“浓缩”“精华”两者都要涉及相互勾连)怎么办?(怎样看浓缩物;反思思考)辩证地看待不同阶段、不同情况、不同条件下的浓缩(浓缩的对象、方式、方法)2.另一个切入点:针对性分析这一观点背后产生的原因:道理如此简单,为什么人们倾向于认为“浓缩的就是精华”(联系社会现实)3.注意“倾向”这个词语。
作文题目中,“人们倾向于认为‘浓缩的就是精华’”。
这是一种“倾向”,透露出题老师的看法,“倾向”,是不是“一定”?不一定。
所以大家很容易就能想到,“浓缩的一定是精华吗?”不一定。
那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浓缩”?“浓缩”是不是有一定价值?是的。
那么,接着就要问了,什么样的“浓缩”有价值?什么样的“浓缩”不仅没有价值,反而有害呢?回答这个问题,就用到了我们高中作文写作的第一铁律:文学是人学,关注的是人的内心和精神品质!什么样的“浓缩”有价值呢?很简单,用心进行的“浓缩”,懂得敬畏的“浓缩”!相反,急功近利,不懂得尊重的任意删减,则不是“浓缩”!(三)存在问题1.重点偏离,分析浓缩的利弊;2.扣题不紧,抛开“浓缩”谈“精华”,抛开“精华”谈“浓缩”,不能对两者进行有机勾连;3.泛泛而谈,没有进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4.结构扁平化,逻辑层次不够;5.例子冗长或者堆砌,以例代议【范文】1.浓缩不与精华划等号在人们认知事物、了解世界时,往往会惊艳于纷繁之中的一点“浓缩”,方寸之间便能体验“造化钟神秀”的精巧蕴藉——于是人们赞叹“浓缩就是精华”,然而我认为,浓缩与精华未必等同(引用分析材料,提出观点)。
2023届高三作文“知止而后有定”审题指导及优秀范文
2023届高三作文“知止而后有定”审题指导及优秀范文【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礼记》“大学之道”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其中自“知止”始,至“能得”终,颇堪玩味;《道德经》也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无为而无不为”而《孟子·离娄下》中则说∶“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这些经典,即便今天,对个人、对世界依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请以思辨的态度,就此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抓住材料关键语句,理清材料的逻辑关系,材料分三部分∶先介绍了《大学·礼记》中“知止”的五个程序及功效,然后是《道德经》对“知足、知止”与“无为、无不为”的判断,最后是《孟子》中对“不为”与“有为”的判断。
核心都是“知止”,所以作文立意应该围绕“知止”展开,不宜随意扩展。
作文提出要联系现实,要辩证分析,要阐述对“个人”及“世界”的指导意义,即对作文立意方向做了限定——分个人、世界两个层面分析文段的现实指导意义,所以除了必须写到个人层面的“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修身发展层面(知道什么该止,何时止,如何止等),还要放眼国际视野,思考国家发展、世界和平,可以提升到“大同天下、和谐共生”的人类格局层面,立意要高远。
另外作文应强化思考的深入性,表达的逻辑性和思辨性。
作文要注意材料典型任务限制,结合语文核心素养,注意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文化的传承与理解,落实到立德树人,提倡社会责任、国际理解、人文情怀上。
【参考立意】1.千里之行,始于“知止”2.知“不为”,才能“有所为”3.“知止”与“守正”【佳作赏析】“知”而后“止”生当“知止”。
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
所以弘一法师有墨宝仅二字:知止。
我则认为,“知”而后“止”。
“知止”,意即“知道止步”。
生途漫漫,波诡云谲,凶险暗藏。
高三高考统一考试(新课标I卷)语文作文写作审题立意分析及范文
语言文字运用II中提到,积极入世的范仲淹也对主张隐逸的严子陵大加称颂,认为“立功与隐逸”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两面,这两面常常同时存在于一个人的身上。
而两面各偏于一面,也无不可。
对于“立功”与“隐逸”,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分析:本题要求考生围绕“立功”与“隐逸”这一对看似矛盾但实际上可以并存的观念,阐述自己的看法。
首先,需要理解材料中的核心信息:范仲淹对隐逸的严子陵的称颂,以及他提出的“立功与隐逸”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两面,这两面可以并存,也可以各有偏重。
这是立意的出发点。
在立意时,考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切入。
一方面,可以强调立功与隐逸的互补性,阐述二者在不同情境下的价值和意义;另一方面,也可以探讨个人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找到立功与隐逸的平衡,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
具体行文时,考生可以结合自身经历和观察,选取合适的文体(如议论文、记叙文等),围绕立意展开论述,注意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同时避免套作和抄袭,确保文章真实、原创。
【范文】立功隐逸,人生之双翼自古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在立功与隐逸之间寻求着平衡。
就如同范仲淹所言,立功与隐逸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两面,这两面可以并存在一个人的身上,也可以各有偏重。
在我看来,立功与隐逸并非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人生选择,它们如同人生的双翼,助力我们在风雨兼程的人生旅途中飞翔。
立功,是儒家思想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集中体现。
它代表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价值的实现。
从古至今,无数仁人志士通过立功来展现自己的才华和抱负。
无论是岳飞抗金救宋的英勇事迹,还是林则徐禁烟捍卫国家利益的正义行为,都体现了立功的精神。
立功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荣誉和地位,更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繁荣与发展。
然而,隐逸则代表着另一种人生追求。
它强调的是内心的平静与自由,是对纷繁复杂社会的回避与超越。
2023年高三语文写作练《谈底色》材料作文题解及例文精选
2023年高三语文写作练《谈底色》材料作文题解及例文精选【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孔子说“绘事后素”,意思是先有白色的底子,才能在上面绘画。
油画创作中,第一层着色被称为底色,底色会影响整幅画的色调。
其实,一个人具有或选择怎样的底色,与他的人生发展密切相关。
请以“谈底色”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这道题目需要学会由实转虚的思维模式,并且要根据“本色”的内涵及作用,把“底色”的所指具体下来。
明确所指之后,就可以以递进的方式构思文章了。
油画创作中,第一层着色被称为底色,底色会影响整幅画的色调。
同样,一个人具有或选择怎样的底色,与他的人生发展密切相关。
“绘事后素”:“先有……才能”油画:……会影响……人生:底色与发展密切相关在“底色与……”的关系论述中,要对“底色的作用”进行合理和充分的分析。
不要用并列式结构,写出多个底色。
一篇文章中中心一定要明确,也就是说你所认为的底色应该是唯一的,或者说是多人生发展最为重要的。
【例文】谈底色(一类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溪水之所以清澈见底,离不开源头澄澈的活水。
这就好比绘画作品成功与否,离不开先上的一层底色。
底色,是画之源,更是人生发展的基石,国家前进的根本。
孔子所言“绘事后素”,人亦如此。
只有选对了正确的人格底色,人生的画卷才会绚烂多彩。
有的人选择了一颗善良真诚的心,拿起纯白的染料绘底。
战火纷飞中,特蕾莎修女不顾伤者的蓬头垢面、蛆虫满身,依然悉心照料伤员,仔细为其清理伤口;温州的“兰小草”15年坚持匿名捐款,为了帮助天下可怜的孤儿,无家可归之士……在人生画板上,他们用善心将白色做底,其人格所携带的缤纷色彩则如同彩虹般映照人世,温暖人间。
然而,社会中亦不乏有人为自己挑选了墨黑的底色。
早些年的“皮革月饼”“大头娃娃”“苏丹红事件”,再到如今“3·15”打假晚会上所揭发的种种欺诈事件。
2024届高三语文写作练 《“独立思考,拒绝盲从》材料作文题解及例文精选
2024届高三语文写作练《独立思考,拒绝盲从》材料作文题解及例文精选【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笃信古人、权威和书本,听信大多数人的意见……认识事物时,我们的判断常常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析】一、审题提示古人说、专家说、书本说、主流观点,确有合理之处,但是由于当时时代的局限和今天时代的发展,这些前人留下的经典却未必都能适应今天的环境和形势,甚至已变成谬误。
适当地借鉴古人、尊重权威、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当然是对的,但这些不能取代个人的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
我们要学会审视、独立思考、敢于质疑,不能陷入迷信古人、固守传统、盲从权威、唯书本论、从众趋俗的认知误区,避免犯经验主义,教条主义的错误。
写作应明确独立思考和大胆质疑绝非全盘否定,而是以事实为依据、以实践为标准,对前人的文化遗产和权威观点辨伪去妄,去伪存真。
因此,写这篇作文首先要体现出思辨性。
对待我们的审视对象,要注意作一分为二的分析,切忌观点偏颇。
二是一定要有充足的论据——事实或道理,以此揭示“古人、权威和书本、大多数人意见“的真伪优劣,使人信服。
三是要讲究语言表达的分寸感,注意语言的温和得体,不宜过激,体现出对待权威、前辈、先学的尊重。
二、参考立意1.拒绝盲从,坚守自我认知2.敢于质疑,方能进步3.要具有批判精神4.挑战权威,忠于事实【例文】扬帆破浪,拨云见日千百年来,人类的知识体系犹如一片深邃的海洋,我们遨游其中,既要吸收前人的智慧,以充实自我,又要保持质疑的精神,以免被其中的泡沫所迷惑。
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知识的海洋中,扬帆破浪,拨云见日。
古人的智慧如同星辰大海,照耀着我们前行的道路。
我们笃信古人,不仅仅是崇尚他们的智慧,更是尊重他们经历岁月洗礼后的精神象征。
然而,我们不能盲目地沉迷于古人的智慧,因为时间和环境的改变,使得他们的智慧在某些方面可能无法与现代社会相适应。
2024年高三语文写作练《最佳姿态》图画式材料作文题解及例文点评
2024年高三语文写作练《最佳姿态》图画式材料作文题解及例文点评【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最佳姿态新时代,不躺平,向前冲,但怎样冲?上述漫画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
请深挖该漫画背后的寓意,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题解】这是一道图画式材料作文题。
漫画中的主人公,身体保持前倾45°角的姿势,随时准备起跑。
在赛场上,这是跑步的最佳姿势。
那么,在新时代的人生赛场上,什么又是最佳姿势呢?与漫画中主人公随时准备起跑一样,不躺平、不后退,永远保持奋斗的姿态,是人生的最佳姿势。
因此,对于漫画背后的深层寓意,也许就可以从人生的奋斗姿势角度去探讨。
我们需要明确题目中的关键词:“新时代的人生赛场上”和“最佳姿势”。
新时代是指我国社会发展的新阶段,这个阶段具有许多新的特征,例如科技发展迅速,社会变革加速,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个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人生赛场则可以理解为个人在社会中的发展空间,包括学业、事业、家庭等方面。
而最佳姿势,则是指在这个新时代的人生赛场上,我们应该采取的最佳行动方式或态度。
根据漫画中的主人公保持前倾45°角的姿势,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在告诉我们,面对新时代的人生赛场,我们需要有一种积极的态度,做好随时起跑的准备。
这种态度包括对生活的热爱,对工作的热情,对学习的渴望,对挑战的勇敢等。
因此,这篇作文的立意可以理解为:我们需要以积极的态度,勇敢地面对新时代的人生赛场,做好随时起跑的准备,以最佳姿势去奔跑。
【例文·点评】调至最佳姿态,领跑时代赛场于新时代的赛场中有人以0°躺平的姿态逃避困难,有人以90°奋进的姿态冲锋在前。
前者只会造成与他人的差距愈发遥远,后者则会因一时的爆发而缺少持续向前的动力。
因此我们应以45°的奔跑姿态持续向前奔跑。
一言以蔽之,调整至最佳姿态方可领跑于时代漫漫赛场。
2024年高三语文写作练【“问题又来了”的思考】材料作文题解及例文点评
2024年高三语文写作练【“问题又来了”的思考】材料作文题解及例文点评【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读书需要在不断的“那么问题又来了”的追问中,将思考推向深刻。
马克思曾深刻指出:“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
”恩格斯也曾这样评价马克思:“在前人认为已有答案的地方,他却认为只是问题所在。
”读书如此,个人成长、社会发展、文化传承、科技创新等,也会面临“问题又来了”的思考追问。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题解】作文材料共4句话,可划分为三个层次。
层次一为第1句,交代写作议题的出处,摘取现代文阅读I材料一的文末一句,“读书需要在不断的‘那么问题又来了’的追问中,将思考推向深刻”,强调读书不能停留、满足于“简单的结论”,而应在不断地“问题又来了”的追问中,把阅读思考往深刻处推进。
层次二为第2、3句。
第2句话引用马克思的话语,“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从理论上强调发现问题是重要的,同时也是困难的。
从马克思的话语中,也可以进而推断,我们大都满足于答案的获取,而缺乏在现有答案基础上追问的意识与行动,这制约了我们对人、对事乃至世界万象的深刻认识。
第3句话通过恩格斯的评价,既印证了马克思在“问题”认知上的非凡眼光,同时也再次强调答案的获取并非是思考的终结,而是另一个思考的开始。
层次二在层次一提出“问题又来了”这一核心议题的基础上,为写作提供了思考的路径与审题立意的指引。
一是出现了与“问题”相关联的“答案”,把“问题又来了”的思考置于“答案(已有答案)”的基础上纵向延伸,实现由“已知的已知”到“未知的未知”的飞跃。
二是层次二对“问题”和“答案”之间逻辑关系的表述支撑了“问题又来了”,尤其是“又”的理解。
层次三为第4句。
第4句话提示考生,“问题又来了”的思考追问所适用的范围不囿于读书,帮助考生发散思维,启发联想,在个人成长、社会发展、文化传承、科技创新等更广阔领域进行深入思考。
2024年高三语文写作练《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刻》材料作文题解及例文
2024年高三语文写作练《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刻》材料作文题解及例文【作文题】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意大利一位93岁的老人因病住院,因为呼吸困难上了呼吸机,病情好了之后被告知需要支付医院一天的呼吸机费用5000元。
老人听了这个消息之后哭了起来,医生安慰他说:“金钱是没有办法和生命相提并论的。
”老人说:“我之所以哭泣并不是因为这5000元,而是我到今天才知道,我已经免费呼吸了上帝的空气93年,如果按照一天5000元来算的话,我到底欠了上帝多少钱!”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题解】本题是一道启示型作文题,要求考生根据老人与呼吸机费用的事件,引发联想与思考。
在审题时,我们需要理解老人所面临的情境,以及他所表达的观点和感受。
老人因病需要使用呼吸机,病情好转后面临高昂的费用。
他并非因为费用问题而哭泣,而是意识到自己之前免费呼吸了93年的空气,感到对生命的珍贵和对上帝的感激。
这个事件引发了人们对生命、呼吸和珍惜的联想和思考。
在立意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生命的价值:我们可以思考生命的无价之言,以及人们对于生命价值的理解和认识。
感恩与珍惜:我们可以探讨感恩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刻。
人生的意义:我们可以分析人生的意义所在,以及如何寻找和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社会责任与关怀:我们可以思考社会对于弱势群体的关怀和责任,以及如何构建更加人性化的社会。
个人成长与反思:我们可以从个人经历出发,分享自己对于生命、感恩和人生的理解和感悟。
在文章中,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联想和思考,分析老人的感慨背后的深层含义,以及如何从老人的故事中汲取启示,引导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举例说明生命的价值、感恩与珍惜在各个领域中的作用和价值。
【例文】1.免费呼吸的珍贵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安静的房间里,我坐在床边,看着窗外的蓝天,心中涌起一种莫名的感慨。
辽宁省教研教改联合体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作文写作练习(审题+立意+例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们喜欢接受自己愿意接受的信息,也喜欢寻找肯定自己观点的证据。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
材料提到“我们喜欢接受自己愿意接受的信息,也喜欢寻找肯定自己观点的证据”,反映了人类处理信息时的心理倾向。
在信息化社会,这种倾向的影响愈发显著,对于个体思考、决策乃至整个社会的公共话语和认知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由此看来,人们倾向于关注那些符合自己现有观点和价值观的信息,而忽视了与之相悖的信息。
这容易导致信息的片面性,甚至误导我们的判断。
这种观点固化与求证的现象在社交媒体时代尤为突出。
人们更容易在社交网络中找到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从而进一步强化自己的观点。
这种信息回音室效应使得人们更难接触到多元化的观点和信息,也更容易陷入偏见的泥沼。
在信息化社会,我们需要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多元化的信息,以弥补单一信息源的不足。
因此避免信息茧房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
我们需要主动拓宽自己的信息来源和视野,积极接触和了解不同的观点和文化。
写作时,首先由材料提出观点,保持开放、审慎和多元的态度,打破信息茧房。
然后展开辩证分析,既要接受自己愿意接受的信息,也要敢于面对和质疑那些与自己观点不符的信息。
通过批判性思维的锻炼和多元信息的获取,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世界、理解世界,并作出更加理性和明智的决策。
最后总结全文,强调打破认知局限,拓宽信息渠道,进行全面认知。
【立意】1.保持开放、审慎和多元的态度面对信息。
2.获取多元信息,全面认识世界,作出理性的决策。
3.开拓多元化信息渠道,弥补信息源不足。
4.跳出信息茧房,突破视野局限。
【例文】跳出信息茧房,突破视野局限时代发展日新月异,尖端科技层出不穷,数字媒体迅速发展,在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又带来了什么呢?大数据总是能精准无误地找到人们的兴趣点。
随时随地,手指一戳,就能享受到具有个性化的内容服务。
高三语文适应性测试作文写作审题立意指导及范文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任选其一,根据要求写作。
(60分)(一)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期盼追求和美的人生。
那为什么我们还需要《祝福》《哈姆雷特》《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红楼梦》这样的悲剧作品呢?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高考之前,我们要经历多次模拟、适应训练和测试,以充分的准备走向考场。
那么,我们面临的未来生活是否也都能做到事事有备而来?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明确立场和观点,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指导:(一)写作立意角度,可以深入探讨悲剧的价值和意义,也可以探讨喜剧和悲剧的辩证关系,能结合课文和现实去谈,会更有论证力。
写作时,如果说写出悲剧的价值是合格的作文,写出悲剧对于人生的价值可以提高一个层次,那么好的作文一定要写出悲剧与和美人生深层关系:悲剧和人生之间可以是目的关系,即需要悲剧作品是为了追求和美人生;可以是条件关系,即阅读悲剧作品才能更好地追求和美人生;可以是对立统一关系,即阅读悲剧与期盼和美人生都是为了寻求真善美。
(二)本题的立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准备与未来的关系:通过准备,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但生活充满了变数,我们无法做到事事有备而来。
2. 应对未知的策略:虽然我们无法做到事事有备而来,但我们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积累,提高自己的应对能力。
3.生活的不可预测性: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是无法预料的,我们无法做到事事有备而来,但我们可以通过保持积极的心态和灵活的思维,来应对生活中的变化和挑战。
4.规划自己的未来:虽然我们无法做到事事有备而来,但我们可以通过对自己的了解和认知,来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未来,以便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范文】悲剧的力量:和美人生中的深刻反思在这个和美的时代,我们追求着生活的和谐与完美,然而,为何我们的心灵还需要被《祝福》《哈姆雷特》《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红楼梦》这样的悲剧作品深深触动呢?这是因为,悲剧并非仅仅是对人生痛苦的描绘,更是对人性、社会和命运深刻反思的载体。
高三语文三模试题写作审题立意及范文
我们喜欢接受自己愿意接受的信息,也喜欢寻找肯定自己观点的证据。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分析:本题材料提出的核心观点是“我们喜欢接受自己愿意接受的信息,也喜欢寻找肯定自己观点的证据”,这句话直接指向了人们在处理信息时的一种普遍心理倾向——选择性接受和证实性偏见。
审题时,首先要理解这一心理现象,认识到它可能导致的认知局限和偏见,并思考如何克服这种局限性,提升个人的思维能力和判断力。
立意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可以分析这种心理现象产生的原因,如个人心理防御机制、信息获取渠道的局限性等;其次,可以探讨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如认知固化、信息茧房、群体极化等;再次,可以提出应对策略,如保持开放的心态,主动接触不同观点的信息,学会批判性思考,以及积极参与社会讨论等;最后,可以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进一步说明观点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在文体上,可以选择议论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论证自己的观点;也可以选择记叙文或散文,通过具体的故事或场景来阐述这一现象。
无论选择何种文体,都应确保文章观点明确、逻辑清晰、论证充分。
写作提示:我们喜欢接受自己愿意接受的信息,也喜欢寻找肯定自己观点的证据。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相似作文题目拓展:一、生活中,不少人更看重那些支持自己看法的证据,用它们来证明自己的正确性。
请写一篇文章,对他们加以劝说。
(这个作文题目带有明确的任务性)二、生活中,当人们执着于自己的某种想法时,常常会自动忽略不符合自己想法的信息。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这三句话是相似的,都在表达同一个心理状态。
【范文】信息茧房与认知的局限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似乎被无尽的数据和资讯所包围。
然而,这无尽的海洋并未使我们的认知更加广阔,反而使我们陷入了所谓的“信息茧房”——一个由我们自己喜欢并愿意接受的信息构成的舒适区。
2024届高三语文写作练《最好的年纪》引语式材料作文题解及例文
2024届高三语文写作练《最好的年纪》引语式材料作文题解及例文【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在杭州亚运会赛场上,年仅15岁的陈烨,凭借近乎完美的发挥,一举夺得中国亚运滑板第一金;而后13岁的小将崔宸曦在滑板女子街式决赛中获得金牌,接替陈烨成为最小的亚运会冠军。
无疑,他们在青春正好的年纪,获得了无上的荣誉。
材料二:“热爱可抵岁月漫长”,三次退役,三次复出,年已48岁的“丘妈”丘索维金娜一出场便掌声雷动。
她晋级跳马决赛后,更是从容言道:“这是最好的赛场,现在,正是我最好的年纪。
”有人说“鲜衣怒马少年时”,也有人说“人间重晚晴”,对于“最好的年纪”,人们有不同的认识。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谈一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的材料作文题。
材料主要围绕“最好的年纪”展开。
材料一主要讲在杭州亚运会上,年仅15岁的陈烨和13岁的崔宸曦,在青春正好的年纪,获得了无上的荣誉;材料二主要讲48岁的丘索维金娜,她认为现在是她最好的年纪。
无论是十几岁的少年还是四十几岁的女人,都认为自己是最好的年纪。
材料的关键词是“最好的年纪”,写作中应围绕“最好的年纪”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思辨。
什么是最好的年纪?在体育竞技场上或许是丘索维金娜、肖恩怀特的不设退役时间,专注自我,享受当下;或许是崔宸曦、全红婵等年轻一辈的青春正好,人生无限,未来可期。
但不管怎样,超越自我,不负岁月,最好的年纪由自己定义。
于我们而言,对手始终是自己,我们与自己的较量时刻都在展开,最好的年纪就在当下,自己做到最好,别人才能够目睹你的风采。
写作时,可以先表明自己的观点:只要超越自我,什么时候都是最好的年纪。
文章主体可以先以崔宸曦或全红婵等少年为例,年轻一辈青春正好,正值最好的年纪;再写像丘索维金娜那样,享受当下,超越自我,活出最好的年纪;然后把二者结合起来分析,无论年龄大小,活在当下,活出自我,就是最好的年纪。
2023年高三语文写作练《向下深耕,向上突破》材料作文题解及例文精选
2023年高三语文写作练《向下深耕,向上突破》材料作文题解及例文精选【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人们倾向于鼓励一个人要在一个领域不断深耕,以此获得突破性的进展。
而经济学中的“边际递减效应”告诉我们,越往后,进步越不容易。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1)题目自拟;(2)不少于800字。
【审题】抓类型:现象类思辨类抓对象:深耕进步抓关系:(1)深耕带来突破性进展(2)越往后越不容易进步抓思辨:还要往后吗❓(1)不容易进步才能突出进展的“突破性”(2)如果挖到“无人区”(蓝海),进步可能是惊人的(3)做事情不能只从经济学角度出发,还要考虑责任感、情怀等要素亮观点:突破在于深耕,边际亦需开拓;向下深耕,向上突破;不易与突破并存。
思路分析1.引材料现象引:每位博士的毕业论文需要有突破知识边界的研究事例引:屠呦呦研发青蒿素、羽生结弦挑战4A动作、中国芯片制造、阿根廷球队夺冠等。
名言引:木心在《素履之往》中曾言:“所谓无底深渊,下去,也是前程万里。
”2.析材料下定义:边际递减效应经济学术语,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投入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增加到一定产值后,所提供的产品的增量就会下降,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递减。
3.归因分析:为何人们倾向于鼓励一个人要在一个领域不断深耕,以此获得突破性的进展(1)深耕意味着在一个领域投入更多时间、精力,这样更有可能取得成就。
(2)突破性进展突破知识边界,给人类带来福祉(3)一旦突破,获得进展,可能带来更丰厚回报4.越往后,进步为什么越不容易❓(1)低垂的果实被摘光了,高处的果实摘到的难度更大(2)越往后的研究,需要付出更多,更挑战人的局限(3)越往后,同行的人越少,类似的研究也越少,可供借鉴的经验、资讯越少5.思辨:还要往后吗❓(1)不容易进步才能突出进展的“突破性”。
(2)如果挖到“无人区”(蓝海),进步可能是惊人的(京东自建物流、创建阿里、乔布斯的智能手机……)(3)做事情不能只从经济学角度出发,还要考虑责任感、情怀等要素6.怎么办?(1)有深耕的勇气和信念,耐得住寂寞(2)有深耕的智慧,锐意创新,发现“蓝海”思维导图【优秀例文】1.砥砺前行,突破自我(65)人们倾向于鼓励一个人要在一个领域不断深耕,以此获得突破性的进展,而经济学中却认为越往后进步越不容易。
2023年高三语文写作练《“识别度”与“存在感”》材料作文题解及例文点评精选
2023年高三语文写作练《“识别度”与“存在感”》材料作文题解及例文点评精选【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春天,万物复苏,冰雪消融的黑土地上,首先钻出地面的一抹新绿,最易吸引人的眼球;待到百草丛生,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晚春或盛夏,最先报春的那一抹绿,已然汇入绿色的海洋湮没无闻了。
如果它想再被看见,除非开出与众不同的鲜艳花朵,或者干脆枯萎变黄。
总之,它要增加“识别度”——或者卓然不群,或者另类怪异。
当然,它也可以选择不被看见,只是做好自己、哪怕没有“存在感”。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需不需要有“识别度”?要不要有“存在感”?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理解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材料以“第一抹新绿”的两种选择为例,阐述了人生之道。
“第一抹新绿”若选择受人关注,体现“存在感”,可以“首先钻出地面”,突出一个“先”字;接着“要想再被看见”需要“开出与众不同的鲜艳花朵”,增强“识别度”。
当然,它也可以选择没有“存在感”,默默无闻,做好自己,不负时代。
一、概念的界定“识别度”:可以理解因为具有某种特质,脱颖而出,从而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让外界关注。
“存在感”:是精神上的需求程度,感觉被外界关注与需要,是对自身肯定(否定)的精神行为。
二、材料里面多处包含虚拟论敌:①“为了增强‘识别度’”的虚拟论敌:有的“干脆枯萎变黄”,选择另类怪异、摆烂的做法。
②“不想要‘识别度’与‘存在感’,也需要‘做好自己’”的虚拟论敌:都不想要,也做不好自己,躺平佛系。
③“最易吸引人的眼球”的虚拟论敌:如果做不到“首先钻出来”,自然无法具有“识别度”。
④“开出与众不同的鲜艳花朵”的虚拟论敌:如果开出大众化的普通花朵,自然没有识别度。
材料具有思辨色彩,多处有显性、隐性的虚拟论敌,与选择性必修(上)第四单元“逻辑与生活”契合。
考生可以结合生活思考反面情况,需要想到并提及“再被看见”“增强识别”,干脆“另类怪异”,恶搞、博眼球、破坏底线、毁坏三观等行为;或者选择躺平、佛系、摆烂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 一位专门从事蝴蝶研究的生物学家在研究蝴蝶 从蛹茧中挣脱出来的过程时,发现其艰难程度令 人怜悯。他的妻子实在不忍看到蝴蝶出蛹的艰辛, 于是就用手术刀在蛹茧上轻轻划了几道痕迹。当 她看到蝴蝶轻松从蛹茧中出来时,欣慰地笑了。 可是不久他们就发现,经“帮助”的蝴蝶身体特 别肥大,翅膀特别小,根本飞不起来。 • 这个真实的故事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请你根据材 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 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豪迈凛然的大汉如此,一个满腹才情,细腻柔婉的女 子易安亦然。命途多舛,不是只有低头黯然神伤。易安,曾高 吟“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篷舟吹取三山去”的易安是绝 不会被命运淹没的。丧夫之痛,南渡之痛,怎打垮一个如此追 求完美的女性?她于是撰写《金石录》,完成与明诚共赴的事 业;她于编订《漱玉词》,留传篇篇才思涌动的佳作。不是谁 都会对环境称臣,不是谁都必须匍匐在命运的脚下苟延残喘, 不见天日。易安绝美的一笔,棒喝弄人的逆境,飞升令人仰仰 视的佳境。 须依赖自己的不屈,自己的思想,自己的飞升,日臻佳境。 莫道命途多舛,天下伟岸之人必定从中奋起。聂绀弩,始终怀 着坦荡纯白的心,经历一段黑漆漆的岁月,仍满腔光明。“我 将狂笑我将哭”,面对黑漆漆的岁月带来的隐痛,身体上的或 心灵上的,丝毫未改他坦荡的创作,一如他坦荡的心。环境又 怎样,他有一颗照亮人生的心。 人生须自己照亮,命运须自己把握。 没有难以跨过艰苦环境的天才,只有跨不过多舛命途的庸 人。天才和庸人,历史荡涤尘埃,只有一个永生,你要做哪一 个?
2010年高考材料作文 审题训练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 杰克是一个嗜酒如命的人,后来因杀人罪而被判 终身监禁。他有两个儿子,年龄相差才一岁,其 中一个与他老爸一样有很重的酒瘾,靠偷窃和勒 索为生,后来因故意杀人而坐牢。另一个儿子靠 自己的不断努力,成了一家大公司的老板。 为何同样环境熏陶下的兄弟俩,命运截然不同 呢?!与人们问起其中的原因时,两人的答案竟然 是相同的:“碰上了这样的老子,我还能有什么 办法呢?” •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侧面或角度构思一 篇作文。不要脱离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文体 不限,不少于800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文。
• 紫藤萝和牵牛花,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凭借枯树 和篱笆,以昂然之姿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丽; 篱笆和枯树,本无美景可言,却凭借牵牛花和紫 藤萝,成就了一道道风景。其实,人类社会又何 尝不是如此呢? •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 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 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 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
• “心态”指心理状态,也包括认识主体的思维个性、性格等方面; “环境”在话题材料中侧重于自然环境,作文过程中也可以写社 会环境。“心态与环境”是个充满辩证思维的关系型话题,因此, 我们必须对话题涉及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有比较准确的把握: • ①“心态”创造“环境”。 • 相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在不同人的心目中,往往有迥异的差 别,主要是由不同的心态造成的,在一定的意义上,心态创造环 境。因此,在生活中,我们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积极向上的 精神,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善于优化人文环境。 • ②“心态”左右“环境”。 • 环境改变,往往能改变人的心态。如果心态向好的方面转化,我 们应该积极的促成;如果心态向不好的方面转化,则应该拿出点 “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用心态左右环境。 • ③“心态”适应“环境”。 • 环境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人的“心态”适应 “环境”,才能随着环境的变化发展而不断的进步,才能创造和 谐社会。
材料分析及立意
• 分析: • 材料写了三个人物,先要弄清他们的关系,安泰和盖姬是 母子关系,安泰和赫拉克勒斯是敌人,一向无敌的英雄安 泰被赫拉克勒斯弄到空中扼死。究其原因,是安泰离开了 力量之源—大地母亲。 • 立意: • 从安泰的角度探究他失败的原因,一向无敌是因为不断从 大地母亲身上吸取力量,而被扼死是因为离开了大地被弄 到空中,没有了力量之源,可见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要 依靠集体才能有所作为。 • 从母亲的角度看,她给予安泰力量,却不给予安泰的能力, 对安泰的悲剧她有责任。所以适当的给予是必要的,但更 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 从赫拉克勒斯的角度来看,他能打败安泰的关键在于他掌 握了对手的致命弱点,所以只有。
•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 饰了别人的梦。所以,我们要善于帮助别人,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成就 了自己。(深化主旨)
• 立意
• • • • • • • • 1、磨炼出美丽(切题) 学会帮助(偏题) 人要有爱心(跑题) 2、好题目 《铁不炼不成钢 》 《玉不琢,不成器》 《艰辛的磨难是美丽的开始》 《出蛹的艰辛换来飞翔的自由》
《磨炼出美丽》提纲
• • • • 第一部分: 开门见山 提出中心观点:磨炼出美丽 第二部分:建立分论点 1、磨炼需要勇气 举例(香菱学诗、爱迪生电灯丝的试用 过程) 2、磨炼练就勇敢 举例(小鹰的飞翔练习、王献之练书法) 3、磨炼铸就成功 举例(蝴蝶的化蛹成蝶、司马迁写作 《史记》的意志磨炼) (论证方法:例证法、引证法、假设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第三部分:结论: 磨炼出美丽 (在磨炼中拥有勇气,拥有意志,有勇气就会 勇敢的向人生的既定目标前进,铸就成功的人生,在磨炼中 彰显美丽的人格)
• 第二部分: • 1、反面事例
• • 人的心灵如果胆怯了,倒下了,那么人就真的倒下了。 战无不胜的西楚霸王,在四面楚歌中,对胜利失去了信心。在乌江渡口,他完全可以返回江 东,卷土重来。可他却自刎于乌江,因为他已经完全放弃了战斗的勇气。 人的内心如果充满了力量,即使失败了,也可以重新崛起。 勾践灭吴 《老人与海》中的老人说过一句话:“一个人可以被打倒却不可以被战胜。”正道出了这样的 人生真谛。 一个民族的心灵力量就是这个民族的精神。一个产生了孔子、李白、苏轼、鲁迅的民族,给 这个民族留下的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和精神。正是这种精神力量,让我们走过了 百年坎坷,从衰弱走向了强大。 鸦片战争 抗日战争 两弹一星 神舟七号 生命的力量源于心灵。让我们不断地丰富、充实我们的心灵。
写作提纲
人生态度决定人生高度
• 第一部分:提出文章观点 • 人的命运不是由环境决定的,而是由人对待命运的态度决定 的。 有什么样的态度,就有什么样的命运。 • 第二部分:论证 • 正面论证: • 越王勾践身受国耻,在简陋的屋舍中奋发苦读病书,在艰难 的条件下蒙受耻辱,环境可谓差矣,但他却能够卧薪尝胆, 知耻而后勇,在困苦中实现他灭吴复国之霸业。 • 反面论证: • 西汉文学家贾谊先后被贬为长沙王太傅、梁怀王太傅,但他 在逆境中不善于“处穷”,不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最终忧 愤成疾,33岁英年早逝。 • 第三部分:得出文章结论 • 环境是客观的,它只能影响我们的人生,而决定我们人生命 运的是我们的人生态度,态度决定高度。
• 命题
• (合题) • 树立自信 战胜自我, • 成就辉煌 赶走内心魔鬼 • (偏题) • 成功路上的“假想敌” • 敢闯敢拼方为真英雄 • (跑题) • 主观臆断定生死 • 正确面对困难
生命的力量源于心灵
• 第一部分:
• 人首先是先被自己打倒,然后才被别人打败。先打倒自己的是我们内心。我们的内心先把困 难、危险或者敌手想像得不可战胜,然后让自己胆怯、懦弱、退缩、放弃。猎人正是这样让 自己趴在冰上不再前进的。
• 2、正面事例
• • •
• 3、正面深化
• • •
• 第三部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 一个青年来到一片绿洲,碰到一位老人,青年便问: “这里如何?”老人反问道:“你的家乡如何?”青年回 答:“糟透了,令我讨厌。”老人接着说:“那你快走, 这里同你的家乡一样糟。”后来又来一位青年人问同样的 问题,老人也同样反问,青年人回答说:“我的家乡很好, 我很想念家乡有一切……”老人便说:“这里同你的家乡 一样好。”旁听者觉得诧异,问老人为什么前后说法不一 致,老人说:“任何环境都蕴含着独具个性的美,能不能 发现它,关键在于自己的心态。” • 是啊,两个年青人之所以对自己家乡有不同的看法,是因 为它们有着不同的心态,请你以“心态与环境”为话题,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 • • •
命题 (合题)双赢的智慧 善于合作 (偏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美丽 (跑题)要正确面对困难
写作提纲
• 双赢的智慧
• 大海因为浪花而澎湃,浪花因为大海而美丽;天空因为星星而深邃,星星 因为天空而闪耀;无论是大海、浪花,还是天空、星星,它们都是在互助 中得到了双赢,在帮助对方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点题) • 世界需要合作,小到个人,大到国家。(分论一) • 战国时期,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向使六国各爱其人, 精诚团结,互帮互助,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倘与秦相较,彧未易量。 • 合作需要智慧,需要宽阔的胸怀。(分论二) • 战国时期的蔺相如面对廉颇的发难,把国家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先国家 之急而后私也。他的宽容使廉颇嶓然醒悟,成就了“将相和”的美谈,也 使蔺相如文、廉颇的武相得益彰。 • 宙间的万物,其实都是息息相关,互为依存的(分论三)
• •
• • •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 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安泰是众 所公认的英雄,所向无敌,地神盖娅是他 的毋亲。安泰在格斗时,只要身不离地, 便可源源不断地从大地母亲身上汲取力量, 因而能够击败任何强大的对手。不幸的是, 安泰克敌制胜的奥妙,被一个叫赫拉克勒 斯的对手发现了,于是安泰被弄到空中扼 死了。 • 根据材料,联系实际,自选角度写一篇不 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人生须自己照亮
没有什么可以阻碍一个强者前进的步履,因为他们是强者, 他们用自己的态度,用自己的行动,用自己异于众人的高度照 亮自己的人生。人生这幅绝美的卷轴画,为什么要依赖别人着 色? 逆境不足畏,心态成高格。艰难困苦之境,不是谁都必须 向命运俯首称臣。我们要选择跨越它,跨越这色厉内荏的阻挡 我们前进的家伙。“苦难对于愚者必是不可逾越的绊脚石,对 于智者何尝不是通向远方的垫脚石?”一如东坡苏州黄州何处 非子之乐土?一贬再贬,曳杖声依然铿锵!为官为民,他没有 循规蹈矩,他循着文学之流,一直寻到汨罗江,寻到灵动不羁 的篇章,书写辉煌,成就一代文豪的佳话。环境之苦焉能扼我 咽喉,我心中自有大江东去,滚滚波涛,壮阔地奔流向前。东 坡跟随着自己的心,直追逐到汨罗江畔去了。“惟江上之清风 与山间之明月”“一簑烟雨任平生”“我一生之至乐在为文 时”,东坡的成就绝非环境所利,绝非依前人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