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章

合集下载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 一、幻想精神在传统文化中的边缘地位 • (一)中国文化的早熟性质,趋向实际和
理性。
(二)对道德功利的强调
• 二、传统文化中的儿童地位和古代儿童文 学
• (一)童年的消逝 • (二)古代民间儿童读物
二、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儿童文学运动 • 一、五四时期中国儿童文学的现代转型 • (一)理论的先行 • 1、文字改革:废除文言文,提倡白话文。 • 2、“儿童本位”的儿童观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
第一章 中国现代文学史概说
第一节 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学的现代化
• 一、现代文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 (一)八十年代以前评论界对“现代文学”
的界定
• (二)八十年代以来的观点: 文学的整体性
• 二、现代文学的整体特点:
• (一)概况
• (二)特点: 启蒙、“为人生而艺术”、 “传播”新思想
第九章 左翼、京派和海派小说

第一节 左翼小说的创作
• 一、三十年代文学的总体状况
二十年代小说 人生写实派 (文研会为主) 主观抒情派 (创造社为主)
三十年代小说 左翼文学(上海)
京派文学(北京) 海派文学(上海)
• 二、左翼小说 • (一)茅盾开创的“社会剖析小说” • (二)丁玲
• (三)萧红、萧军、端木蕻良等“东北作 家群”作家(流亡作家群)
第一节 老舍的创作以及老北京文化 • 一、老舍的创作经历
• 二、老舍小说中的老北京文化 • (一)“京味小说” • (二)老舍小说中的老北京文化
第二节 老舍对老北京文化的思考
• 老舍对老北京文化的思考: • (一)老舍的思考 • (二)对老北京和老北京人的热爱与批判
• 二、老舍对现代北京的复杂心情 • (一)“挽歌情调” • (二)对现代北京人的刻画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

第四章
第一节
20年代新诗(一)
第二节
20年代新诗概述 徐志摩 闻一多
第一节
20年代新诗概述
一、“初期白话三诗人” 1、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
骍,字适之,安徽绩溪人。 胡适是现代白话新诗的倡导者和实 践者,堪称第一“白话诗人”,他 对新诗的贡献在理论建设和创作实 践两个方面。
3、1931—1949年。“爱的哲学”体
系开始瓦解。 略具童话色彩的《分》将教授与屠 夫的孩子从同一个产院的婴儿室 “分”道扬镳的不同前途加以比照, 透露了冰心思想中开始萌生的某种 阶级观念。
第三节
一、作者简介 郁达夫(1896—
郁达夫
1945),名文,浙 江富阳人。1945年 9月17日,郁达夫 在苏门答腊被日本 宪兵杀害。1952年, 中央人民政府追认 他为烈士。
作活跃期 3、1926年春—1927年冬:创作沉寂 期
三、20年代文学的特征 1、理性精神的张扬 2、感伤的精神标记 3、个性化的追求 4、创作方法的多样化探索
第二章
第一节
20年代小说(一)
第二节
鲁迅创作道路 《狂人日记》、《阿Q正
传》 第三节 第四节
《呐喊》、《彷徨》 《故事新编》
《谈新诗》(1919年)
,是“五四” 新诗运动的纲领性文件,被茅盾誉 为新诗初期的“一根大柱”。 《尝试集》(1920年3月),是现代文 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新诗别集。 其《人力车夫》一诗较为著名。
容 1、表现农村贫穷、破败的景象和农 民的悲剧命运。 2、对知识分子命运与道路的极大关 注。 3、深刻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4、艺术地总结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经 验教训。

中国现代文学史资料(考试版)

中国现代文学史资料(考试版)

●1917-1927 文学革命,文学社团(1、2节)(2—4章)●1927-1937 革命文学,自由主义文学(3、4节)(5—10章)●1937-1949 抗战文学,解放区文学(5、6节)(11—12章)第一节文学革命的兴起1917--1920● 1 、文学革命的背景:晚清文学改良运动;新文化运动《新青年》●2、文学革命的发生、发展胡适陈独秀周作人李大钊易卜生3、文学革命的内容与成就4、文学革命与封建复古派的论争●一、文学革命的背景:●(一)晚清文学改良运动:1、诗界革命:黄遵宪“我手写我口”2、小说界革命:梁启超,小说的社会作用3、文界革命:梁启超,报章体4、白话文运动:裘廷梁5、白话谴责小说●(二)新文化运动:1、口号:科学与民主(赛先生和德先生)2、阵地:《新青年》●二、文学革命的发生、发展●(一)胡适:1、《文学改良刍议》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

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白话文学之为中国文学之正宗”;2、《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

”3、《易卜生主义》介绍了易卜生的现实主义思想和个性主义。

4、《谈新诗》主张“诗体的大解放”●(二)陈独秀:1、《文学革命论》,1917年2月,“三大主义”,正式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

2、《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中提出要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

●(三)周作人:1、《人的文学》“一种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

2、《平民文学》“以真为主,美即在其中”的人生的艺术派的主张。

●(四)李大钊:《什么是新文学》是一个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从思想和艺术两个方面对新文学提出的要求。

●(五)其他倡导者1、钱玄同在文学革命中提出小说、戏剧为文学正宗的主张,斥桐城派、文选派为“桐城谬种”、“选学妖孽”。

2、刘半农《我之文学改良观》:增多诗体,重造新韵,分段,使用标点符号等。

3、傅斯年《怎样做白话文?》●(六)易卜生:1918年5月《新青年》出版“易卜生专号”,译载了易卜生的《娜拉》、《国民公敌》等剧本,刊登了胡适的长篇文章《易卜生主义》。

[精选]中国现代文学史 自考教材 第一章--资料

[精选]中国现代文学史 自考教材 第一章--资料
2.文学观念的颠覆性 文以载道——人的文学、文人生的文学、为艺术的文学、平民的文学 3.形式手法的多样性、创新性 文学语言: 文体形式:全面革新 创作方法: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 4.视野的开放性 建立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密切关系,面向世界,又不脱离传统
六、台湾的文学革命
1.阵地、倡导者: 《台湾青年》1920.7创刊,1922年更名《台湾》 杂志,1923《台湾》杂志增刊《台湾民报》半月刊
第二节 鲁迅
一、概述 少年:从小康堕入困顿 求学:弃医从文 1909年归国,对辛亥革命:从热情呐喊到失望彷徨 1918-1927,倡导新文学,以实绩奠定地位。
语丝社、未名社、莽原社,《雨丝》《莽原》《未名》 1927.10,上海,最后十年最为辉煌的战斗生活,参加左联的领导工作
二、文学团体涌现
7.湖畔诗社:湖畔诗社是现代文学社团。1922年3月在杭州成立。成员为 冯雪峰、应修人、潘谟华、汪静之4人。他们的作品以抒情短诗为主,表 现了新文学运动初期刚刚挣脱封建礼教束缚的天真烂漫的青少年对美好自 然的向往和对幸福爱情的憧憬,独具一种单纯、清新、质朴的美。鲁迅曾 评价汪静之的爱情诗为“情感自然流露,天真而清新,是天籁,不是硬做 出来的”,评价湖畔诗社是“血的蒸气,醒过来的人的真声音”。朱自清 说:“真正专心致志做情诗的,是‘湖畔’的四个年轻人。 8.新月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影响较大的一个文学社团,它于1923年 成立于北京,是五四以来最大的以探索新诗理论与新诗创作为主的文学社 团,前期以《晨报副刊》作为阵地。该社活动在1927年春迁往上海,创 办《新月》月刊,1933年结束,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 实秋等。闻一多、徐志摩倡导新格律诗。 莽原社:1925.4-1927.12,北京,鲁迅,高长虹,杂文 未名社:1925.8-1930.4,北京,鲁迅发起,台静农,以译介外国文学 为主,兼及文学创作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第一章:中国现代文学的萌芽与初创(1840-1919)在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随着西方思想文化的冲击与国家改革的呼声,中国现代文学逐渐萌芽并开启了新的历程。

自洋务运动以来,中国社会逐渐意识到必须更新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

甲午战争的失败更加深了民众对国家危局的认识,文人纷纷呼吁文学要为国家振兴谋发展。

第二章:新文学运动的兴起与多样化发展(1919-1949)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着新文学运动的全面兴起,思想启蒙与现代文学的探索成为主题。

鲁迅、郁达夫等文人以言辞犀利的文章控诉时局,唤起全国人民的觉醒。

声嘶力竭的呼吁引导了近现代文学的多样化发展,现实主义、象征主义等文学思潮相继兴起,形成多层次的文学声音。

第三章:新中国文学的诞生与成长(1949-1976)新中国成立后,文学为人民服务的口号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作家。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成为文学的主旋律,文学作品大多表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精神风貌和人民生活。

《红楼梦》、《茶馆》等标志性作品悉数问世,文学在党和政府的引导下蓬勃发展。

第四章:改革开放与文学多元化(1978-至今)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后,文学走向多元化,自由度提升。

民间文学、实验文学、网络文学等多种形式大放异彩,作品内容更贴近民生,风格更加富有活力。

王蒙、毕飞宇等多位作家涌现,文学作品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呈现出更多元的表现形式。

结语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文化的交流,中国现当代文学继续推陈出新,为中国文化的蓬勃发展贡献着力量。

不管是历史与现实的交汇,还是自由与责任的辩证,中国现当代文学始终承载着时代的变迁与人民的期盼,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愿今后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能够蓬勃发展,继续书写中华民族的文学辉煌!。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第一章五四时期:中国新文学的确立新文学1917~1949现代文学(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表现中国人的思想、感情。

心理的文学。

发生期:19世纪末1917年)1949~至今当代文学第一节“人的文学”与白话文学1、五四文学革命的精神本质:民主与科学的提倡,主要阵地是《新青年。

》陈独秀1915《敬告青年》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第一篇重要的文献。

重新估定一切价值——尼采,胡适引用,目的:打破旧文化、再造新文化西方文学的涌入启发中国人重新认识“人”的内涵2、五四文学革命的基本内容:(1)胡适从“八事”(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模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滥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入手,提出文学改良的具体措施。

“八事”不仅涉及文学的语的形式,也涉及到文学的思想内容。

(2)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进一步提出了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曰推倒雕琢的阿谀奉承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城的写实文学;曰推到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3)“人的文学”是五四新文学的基本主题,周作人将人道主义理解为“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

这种人的文学又分为两个方面,一种是正面的峨,也就是写人的理想和人类发展可能性的文学;一种是侧面的,即写人的日常生活或非人的生活。

“平民的文学”1918年周作人写了《平民的文学》,在陈独秀“国民文学”“社会文学”的基础上提出建设“平民文学”的主张。

不是迎合平民趣味,而是提高,这是平民文学不同于通俗文学的根本之处。

3、五四文学的实绩:(1)白话诗歌和白话小说:胡适1920.3《尝试集》中国新诗第一部个人专集,1921郭沫若《女神》传达出五四精神最强音,鲁迅《狂人日记》中国现代文学第一篇白话小说。

(2)新旧文学的论争:新旧文学论争与林纾的论争、与学衡派的论争、与甲寅派的论争(3)主要的文学社团、流派:文学研究会1921.1在北京成立,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许地山,重视文学揭示社会问题和批判社会现实的功能;创造社1921.6在日本东京成立,最初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穆木天,其作品大都侧重自我表现,带浓厚的抒情色彩;新月社1923年成立于北京,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胡适,倡导新格律诗,主张“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文学社团还有语丝社、南国社、湖畔诗派、浅草社、沉钟社、莽原社、弥洒社等4.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实现了中国文学由古典向现代的转化,开创了中国文学的新时代;构建起现代启蒙精神和人文主义文学传统;建立起中国现代社会与文化时代的精英文学;在五四革命中诞生了一批新生代文学家;实践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对话、交流。

中国现代文学史.doc

中国现代文学史.doc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章,五四时期:新中国文学真正创造新文学1917~1949现代文学(用现代文学语言和文学形式表达中国人的思想感情)。

心理文学。

发生期:19世纪末1917年1949年~今天第一节当代文学“人类文学”与白话文学1.五四文学革命的精神实质:《新青年》是促进民主和科学的主要阵地。

“陈独秀1915 《敬告青年》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第一份重要文献。

重新评估所有价值33,354尼采,胡适引用,目的:西方文学的涌入,打破了旧文化,再现了新文化,激励着中国人重新理解“人”的内涵2、五四文学革命的基本内容:①胡适从“八件事”(一曰,必须说些什么;第二,不要模仿古人;第三,必须强调语法。

第四,不要无病呻吟。

第五,让我们去陈词滥调。

六、不必典;七、不要互相说话;不要回避常见的词语和表达。

)并提出改进文献的具体措施。

“八物”不仅涉及文学语言的形式,还涉及文学的思想内容。

(2)陈独秀进一步提出了《文学革命论》年文学革命的“三原则”,即推倒打磨过的贵族文学,建立共同抒情的民族文学;据说要推倒陈腐和奢侈的古典文学,建立一个新鲜的现实主义文学来建造一座城市。

据说,这推动了晦涩难懂的山区文学,以建立一个明确和流行的社会文学。

(3)“人类文学”是五四新文学的基本主题。

周作人把人道主义理解为“个人主义的人本位主义”。

这种人类文学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正面的,也就是说,关于人类理想和人类发展可能性的文学;一种是横向的,即写人们的日常生活或非人类生活。

《平民文学》是周作人在陈独秀的“民族文学”和“社会文学”的基础上,于1918年写下的《平民的文学》,并提出建设“平民文学”的构想。

不是迎合普通人的口味,而是提高他们的品味。

这是平民文学和通俗文学的根本区别。

3.五四文学成就:①白话诗和小说:胡适于1939年在北京成立。

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胡适等倡导新格律诗,倡导“音乐、绘画、建筑之美”。

文学社还包括语丝社、南国社、湖滨诗派、浅草社、陈中社、邙原社、米沙社等。

中国现代文学史-00

中国现代文学史-00

第一章 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文学革命开始于1917年。

它是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是适应以思想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而发生的。

晚清时期,维新派思想家、文学家在文学界掀起了以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文界革命、白话文运动为主要内容的文学改良运动。

“诗界革命”倡导者有梁启超、谭嗣同、夏曾佑、黄遵宪等。

黄遵宪在《杂感》中提倡“我手写我口”。

“小说界革命”和“文界革命”的倡导者是梁启超。

他创造了一种新文体——“报章体”。

“白话文运动”的主要人物裘廷梁提出了“崇白话而废文言”的主张。

陈子褒提出报纸应改为白话。

主要成就有《官场现形记》、《二十年来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等一批意在匡世的白话谴责小说。

1915年9月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从1918年5月起,《新青年》全部改用白话文。

稍后,又有《每周评论》、《晨钟》、《新潮》、《少年中国》等新文化刊物出现。

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在思想上为“五四”运动作了准备;五四反帝爱国运动的爆发,又推动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发展。

陈独秀发表了《敬告青年》、《一九一六年》、《吾人最后之觉悟》、《宪法与孔教》、《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再论孔教问题》等文。

李大钊发表了《青春》、《孔子与宪法》等文。

思想革命的深入,必然要求文学革命——文以载道的观念,使旧文学浸透了封建伦理道德的内容;僵化的语言和形式,既影响思想革命的深入,也阻碍着文学自身的发展。

1916年10月,《新青年》发表了胡适在美国给陈独秀的信,提出文学改良的八条意见。

1917年1月,《新青年》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这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

1917年2月,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正式举起了文学革命的大旗。

胡、陈的发难,得到钱玄同、刘半农等人的响应,在《新青年》上展开了文学革命的讨论。

文学革命与思想革命构成新文化运动的两个主要内容。

1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章

1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章

曾支持过资产阶级革命。1925年《甲寅》 (周刊)复刊,封面上印有黄斑老虎标志, 这个杂志成了章士钊的“半官报”,是专 门用来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新文学运动的, 污蔑学生的爱国运动是被阴谋家所利用, 鼓吹读经救国,主张科举制度。
第二节
同封建复古派的斗争
鲁迅的《十四年读经》就是针对章士钊的
读经救国而发,鲁迅指出读经和救国是毫 不相干的,只不过是学而优则仕的人,想 把它当作把戏罢了,在《再来一次》用子 之矛攻子之盾的办法,讽刺章士钊号称古 文大家,结果连“二桃杀三士”的典故也 不懂,最后大家齐上阵,终于把这只新文 学运动中的拦路虎批得体无完肤。
第一节 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其二,在内容上彻底批判和否定了整个封
建制度极其陈腐的文化思想体系,建设反 映现实生活,探索各种社会问题,宣传个 性解放,民主与科学、民主主义与爱国主 义为主要内容,从农民,平民劳动者,知 识分子等人物形象代替了旧文学中的帝王 将相、才子佳人 。
第一节 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第三节
文学社团及文学流派
浅草社成立于1922年,主要成员陈炜漠、陈翔
鹤、冯至。 新月社成立于1923年,地点北京,其主要成员 有闻一多,徐志摩、梁实秋、陈源、胡适等人。 多系英美留学生,并以《新月》杂志得名,在 艺术上他们倡导新诗的格律,闻一多的“音乐 美、绘画美、建筑美”的理论对中国新诗的发 展曾发生过相当大的影响。
第一节 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一批深受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影响的先进知识分
子,为唤起民众,挽救民族危难,发起了一场 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揭开了新文化和新文学 的序幕。 《新青年》是最早应启蒙运动需要而诞生的 综合性的文化批评刊物,同时也是五四新文化 运动期间新文化阵营向旧文化进攻的主要阵地。 《新青年》于1915年9月创刊于上海,第一流派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章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和发展课件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章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和发展课件

2.“文界革命”
★最早是梁启超在1899年《夏威夷游记》
中提出的。并先后在主编的《清议报》 《新民丛报》《新小说》等报业上予以 实践。主张以“欧西文思”启发和激活 汉语思维,目的在于把文章从八股文、 桐城古文和骈文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创 立一种新文体。
3.“小说界”革命 ★ 1902年,梁启超在《论小说与群治之
③狭邪小说: 对人性中情欲的关注 a 溢美类: 《花月痕》 →才子佳人的妓女版 韩邦庆《海上花列传》: 欢场如情场 鲁迅评价:“平淡 而近自然”
韩 邦 庆
b 溢恶类: 《九尾龟》 欢场如官场 展示了整个社会总的 道德危机。
张爱玲:“张爱玲五详 《红楼梦》,看官们三 弃《海上花》”。
张爱玲《海上花开》
侯孝贤《海上花》
晚清小说的丰富性与复杂性: ① 谴责小说:提出了价值观的问题 ② 科幻乌托邦小说:重塑了关于时间 和空间的意识 ③ 狭邪小说:对情感和欲望的关注 ④ 侦探小说:提供了对正义的新的想 象 总结:晚清正是五四的一个丰富的源泉。
文学革命发生与发展的原因
文学变革
笔记
背景
社会原因 动因 新文化运动 思想的启蒙 文学革命 白话文运动
笔记 文学革命发生的背景1:Biblioteka 诗界革命“适用于今,通行于俗”
19世纪末的文学变革 小说界革命
文界革命
提高思想教化功能 平易畅达
打破古文藩篱
呼吁提倡白话文
域外小说的翻译
文学革命发生的背景2:混乱而又比较自由
废科举、兴学堂 新式教育
笔记
文学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
蓄势: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
谭嗣同、夏曾佑、黄遵宪首先提倡“诗 界革命”(我手写我口),维新变法失 败以后,梁启超倡导了“小说界革命”, 还提出了与“新民说”相适应的“新文 体”。

中国现代文学史1

中国现代文学史1

第一节 文学革命的兴起(1917-1920)
1. 分析评价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 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的主张,提出“不用典”、 “不讲对仗”等八点主张,发对文学的复古主义及拟古主义思潮,旗帜鲜明地提出白 话文学为中国文学之正宗,《文学改良刍议》中的主张对建设中国现代文学具有重要 意义,对文学革命在理论主张上作出了重要贡献,产生了重大影响。 2. 分析评价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的主要内容 陈独秀旗帜鲜明地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即建设国民的、写实的、社会的文学, 反对贵族、古典的、山林的文学。他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提出文学和形式两方面提出 文学改革的主张。 3. 分析评价周作人的《人的文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周作人1918年发表了《人的文学》一文,提出新文学应当是“人的文学”,反对封建 的“非人的文学”。他所谓的“人的文学”,是以合乎人性的人的灵肉一致的生活为 是的文学。周作人的“人的文学”主张,对新文学第十一个十年的理论建设和文学创 作产生了重要大影响,成为这一时期文学创作的重要特色。 4. 简析李大钊的《什么是新文学》的主要主张 李大钊针对文学革命中的改良主义倾向,提出新文学是为社会写实的文学,要求新文 学应建筑在“宏深的思想、学理、坚信的主义、优美的文艺”的“土壤、根基”上。 这是一个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从思潮和艺术两个方面对新文学提出的要求。
简析1921-1927年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表现
浪漫主义社团创造社,拥有一批创作力旺盛的作 家,《女神》、《沉沦》在这时期出版。 新月社、浅草社、沉钟社、弥洒社、湖畔诗社、 南国诗社等,其主导倾向都是浪漫主义。 欧美主要的浪漫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在这时 期都被大量翻译、介绍。 浪漫主义思潮适合了激情勃发的年轻人的追求和 理想。

中国现代文学史(最新版)

中国现代文学史(最新版)

第一章文化革命与“五四”新文学(1917-1927)第一节概述1.“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背景【答】“五四”文学革命的直接背景和动力是“五四”新文化运动。

2.《新青年》杂志在文学革命中的重要作用【答】“五四”时期以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兴起了“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

《新青年》大力介绍自由平等学说、个性解放思想、社会进化论,给人们提供了思想武器。

3.胡适、陈独秀、刘半农、周作人等人在文学革命讨论中的代表性文章和重要观点【答】l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提出从“八事”人手,即: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

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句。

他主张书面语要与口头语接近,要求以白话文学为“正宗”。

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旗帜鲜明地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即建设国民的、写实的、社会的文学,反对贵族的、古典的、山林的文学。

他把文学革命当做“开发文明”、改变“国民性”并借以“革新政治”的“利器”,同时也肯定文学自身独立存在的价值。

刘半农则发表《我之文学改良观》,提出改革韵文、散文.使用标点符号等许多建设性意见。

他还和钱玄同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双簧信”,即由钱玄同化名王敬轩给《新青年》写信。

模仿旧文人口吻,将他们反对新文学与白话文的种种观点、言论加以汇集,然后由刘半农写复信,逐一辩驳,此举引起广泛的社会注意。

周作人1918年发表了《人的文学》一文。

提出新文学应当是“人的文学”,反对封建的“非人的文学”。

他所谓的“人的文学”,是以合乎人性的人的灵肉一致的生活为是的文学。

周作人的“人的文学”主张,对新文学第一个十年的理论建设和文学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这一时期文学创作的重要特色。

4.文学革命最初的创作实际和代表性作家作品【答】文学革命发动后,很快便形成规模和声势,产生了广泛的社会效应,取得了重大的实绩:一是白话文的全面推广。

《中国现代文学史》完整笔记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完整笔记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完整笔记整理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1、文学革命的兴起(1917——1920)一、晚清文学改良运动的主要内容:1、诗界革命:黄遵宪(反对拟古复古、提倡“我手写我口”)2、小说界革命:梁启超(重视小说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3、文界革命:梁启超(“报章体”)4、白话文运动:裘廷梁二、“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1、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2、适应以思想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而发生的三、《新青年》(第一卷名《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创刊时间:1915年主编姓名:陈独秀四、“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的关系:1、文学革命是适应以思想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而发生的,因为旧文学中充斥着封建礼教道德的思想内容,思想革命的深入,必然要求反对旧文学的文学革命;2、而文学革命的开展,批判旧文学观念和旧文学中封建思想道德观念,新文学以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为内容,也大大推动了思想革命更深入地开展;3、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相辅相成,使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成为自有中国以来最彻底反对封建文化和封建旧文学的革命。

五、文学革命的发生过程:1、1917年1月,《文学改良刍议》(胡适)——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

2、1917年2月,《文学革命论》(陈独秀)——正式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

3、钱玄同、刘半农等撰文响应,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平民文学》六、鲁迅:《狂人日记》(发表于《新青年》)——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1918年)七、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对文学革命的影响:1、李大钊:《什么是新文学》:用白话写的文章,算不得新文学;新文学应建立在“宏深的思想、学理,坚信的主义,从思想和艺术两个方面对新文学提出的要求)2、鲁迅:《狂人日记》小说对封建主义揭露、批判所达到的高度3、郭沫若的新诗,体现了“五四”反抗叛逆、破旧创新的精神八、了解文学革命在创作上的初步成绩和白话文运动的胜利:1、《新青年》上胡适、刘半农、沈尹默等的白话新诗,《新潮》上叶绍钧、汪敬熙、杨振声等的白话新小说和康白情、俞平伯的新诗,都是文学革命的最初实绩。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现代文学的概念:“所谓‘现代文学’,即是用现代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

”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第一节文学革命一、文学革命发生的历史积淀与时代动力1.晚清的文学改良运动时间:戊成变法前后倡导者:维新变法的思想家、文学家主要内容: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文界革命、白话文革命目的:为适应社会改良与变革的要求。

梁启超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意义:冲击了传统的文学观念与形成为学革命提供了文学变革的态势和思想资源。

2.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的时代契机与动力(1)新文化运动产生的历史条件。

(2)新文化运动的产生: 1915年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创刊。

(3)新文化运动的性质:由知识分子发动的企求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启豪运动。

(4)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抨击文化专制、倡导思想的自由、广泛引进和吸收运用西方文化。

二、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组成部分文学革命的发生:1917年1月《新青年》发表胡适的《文上学改良当议》。

“文学者随时代而变迁者也,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胡适1917年2月发表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第二节外国文学思想潮的涌入和新文学社团的崛起一、外国文艺思朝的涌入外国文艺思潮的影响是文学革命发生和发展的外因。

五四后短短几年间,西方文艺复兴与各种文艺思潮几乎同时涌入中国。

二、新文学社团的崛起1.文学研究会(简称文研会)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

是文学革命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等。

文研会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出版有会刊《小说月报》、《文学旬刊》。

沈雁冰在第一个十年叫沈雁冰,第一个十年后叫茅盾。

叶绍钧一一叶圣陶2.创造社1921年6日成立于日本东京。

主要成员有郭沫苏、郁达夫、成仿吾等。

他们强调文学本质是感情,艺术是作家自我表现和内心的自然流露,倾向于浪爱主义先后出版有重要刊物:《创造季刊》、《创造月刊》等刊物和创造社系列丛书。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件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件
木,对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梁实秋的散文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作 品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挖掘美好与哲理,给人以宁 静与启迪。如《雅舍小品》系列文章,通过对雅 舍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
悟与热爱。
散文的影响与发展
对读者审美的影响
对后续创作的启迪
文化传承的意义
现代散文以其丰富的类型与深刻的内涵,对读者 的审美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拓宽了读者的阅 读视野,提高了读者的审美品味,促进了文学素
现代文学的诞生奠定了舆论基础。
白话文运动的兴起
白话文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旨在推广白话文作为文学创作的主要语言。 这一运动推动了文学语言的现代化,为现
代文学的创作提供了重要工具。
代表性作家
鲁迅及其《狂人日记》
鲁迅是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其《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篇白话文短 篇小说,通过狂人的形象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对现代文学 产生了深远影响。
的独特魅力。
随笔的随意与深刻
随笔以其形式自由、内容广泛而著称,强调作 者随感而发,表达对生活、自然的独特见解。 如周作人的《苦雨》,以雨为引,探讨人生苦 短与淡然处之的生活哲学,展现了随笔的深刻
与随意并存的魅力。
杂文的社会批判
杂文以短小精悍、针砭时弊为特点,通过对社 会现象的深刻剖析与批判,展现作者的思想深 度与社会责任感。如鲁迅的《热风》,以其犀 利的笔触揭露社会黑暗,呼唤民众觉醒,是杂
城市与乡村的对比
在现代诗歌中,城市与乡村的对比成为了 一个重要的主题。诗人们通过不同的视角 和手法,展现了城市与乡村的不同面貌和 生活方式,反映了时代变迁中的社会现实。
爱情与革命的诗篇
爱情与革命是现代诗歌中常见的题材。诗 人们以真挚的情感和崇高的理想,歌颂了 爱情的甜蜜与伟大,同时也表达了对革命 事业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1章大纲考点提炼习题型及解答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1章大纲考点提炼习题型及解答

欢迎阅读第一章文学革命与“五四”新文学(1917—1927)第一节概述[单选]中国现代文学以“五四”文学革命为开端。

[单选]“五四”时期以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兴起了“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

《新青年》大力介绍自由平等学说、个性解放思想、社会进化论,给人们提供了思想武器。

鬼子等人的凶残、卑劣,谴责了知县大老爷、把总、“民政帮办”的反动实质,而其讽刺,又贵在旨微而语婉,虽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同时在讽刺背后处处隐含着作者改革社会、重铸国魂的革命热情。

三是形喜实悲。

作品展示了阿Q种种可笑的行径,未庄人的种种可笑可鄙等一出出喜剧,但在这种喜剧性场面后面却都隐藏着深刻的悲剧,我们在被那些喜剧场面引得发笑的同时,又总是有一股无情的力量,把我们的笑变成一种含泪的笑,作品这种形喜实悲的悲喜剧色彩,正是作品产生巨大艺术魅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论述]《呐喊》、《彷徨》的创作方法、艺术风格和主要表现手法。

《呐喊》、《彷徨》在创作方法上,开辟了多种创作方法的源头。

《孔乙己》、《明天》、《阿Q正传》、《祝福》、《离婚》等作品显示了清醒的现实主义的特点,而《狂人日记》、《长明灯》则是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相结合的优秀之作,《肥皂》、《兄弟》、《白光》等有对人物潜意识的描摹,在某些局部又带有心理剖析的色彩。

在艺术风格上,《呐喊》、《彷徨》中的小说也显示出了多样化的特点。

鲁迅作品在整体上注重白描,但也有出色的抒情小说(如《伤逝》、《孤独者》、《在酒楼上》等)和杰出的讽刺小说(如《高)。

在[单选]鲁迅在20世纪20年代创作的《补天》、《奔月》、《铸剑》和在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非攻》、《理水》、《采薇》、《出关》、《起死》8篇历史小说,后来一并收人《故事新编》中。

[简答]《故事新编》的写作特点。

(1)《故事新编》在写作上的鲜明特点之—是依据古籍和容纳现代。

“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铺成一篇,即作品中的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都有文献可考,但又不受文献束缚,在把握古人古事精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想象和虚构。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梳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梳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名词解释】双簧戏:1、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这场“文学革命”、“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

2、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一封信,再由刘半农写答信王敬轩的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名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

文学研究会被称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1921年成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代表作家:周作人、茅盾、叶圣陶、许地山、朱自青、冰心等。

重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理论主张: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主要贡献:它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创造社:1921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

主要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理论主张:尊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

主要表现为浪漫主义特征。

新月社:1923年成立,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都是欧美留学生。

重要刊物:《晨报副刊》《诗镌》《新月》(后期)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的理论文章,提出诗歌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以闻一多、徐志摩为首的新格律诗的创作,称为“新月诗派”。

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

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

文艺思想接近于文学研究会。

《语丝》多发表杂文、小品、随笔,形成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鲁迅说《语丝》的基本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

简述文学革命的成就和意义:文学革命批评了“文以载道”、“代圣—1—贤立言”的旧文学观念,宣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新文学浸透了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等近代思想。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章文学革命与“五四”新文学(1917-1927)第一节概述 2个高频考点1.考点一:创造社(2次)(p44,2015.10单,2017.10名)时间地点:1921年7月在日本东京成立。

成员: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等人。

主张:以1925“五卅”为界,前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重视美感,侧重自我表现,带有主观个人抒情色彩;后期提倡“表同情于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思想“左”倾。

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

2.考点二:学衡派(3次)(p45,2018.10单,2016.10单名,2015.4单)1922 年,梅光迪、昊宓等创办《学衡》杂志,因其观点态度相近而被称为“学衡派”,“学衡派”以融贯中西古今的姿态,提出“昌明国粹,融化新知”,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思想倾向保守。

以鲁迅为代表的文学阵营对学衡派”进行了全面有力的批驳。

3.其余考点(选择题为主):新文化运动主要阵地;胡适提倡白话文为正宗;陈独秀《文学革命论》;双簧信;创造社;语丝社;林纾攻击新文学作品第二节鲁迅4个高频考点1.考点一:《狂人日记》(2次)(p48,2017.10单,2017.4单)发表时间及历史地位:《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1918年5月发表在《新青年》第4卷第5号,它标志着“五四”新文学创作的伟大开端。

它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从一问世就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思想内容:①对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的最深层次的揭露和批判。

②表现了强烈的反抗和变革的精神。

艺术特征: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

2.考点二:《故事新编》艺术特色(2次)(p54,2016.10简,2018.4论)①依据古籍和容纳现代,②不是“将古人写得更死”,而是将古人写活,③运用“油滑”手段,为“借古讽今“服务。

3.考点三:《野草》的艺术风格(2次)(p57,2018.10多,2015.4论)①以抒情为主的诗化散文,篇幅短,内容凝练;②哲理性、象征性和形象性相结合;③语言上反义词语的相生相克,常有言外之意;④大量运用象征、隐喻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文学史Ⅰ课程性质与目的要求《中国现代文学史》是一门研究“五四”以来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历史的学科,是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课程内容、考核目标和命题,应充分体现史的性质,注意与专科阶段开设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的联系和区别。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的内容,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优秀的有代表性的部分作品,因此,必然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内容的一部分;但《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内容比《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课程内容要丰富广泛,对作品的学习要求也有其不同点,是把作品放在史和作家的创作道路中,分析评价其特点、成就和意义。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要求是:一、正确认识中国现代文学的性质、特点及其发展过程;二、历史地、科学地分析评价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作家和代表作品及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三、系统了解“五四”文学革命以来的文学运动、文学思潮和文学创作发展演变的基本情况及中国现代文学的主要成就和经验教训。

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本课程内容为1917年文学革命开始至1949年9月30日止的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文学史。

现将本课程内容的章节安排以及各个章节的考核目标具体规定如下。

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第一节文学革命的兴起( 1917~1920 )“五四”文学革命是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

了解晚清文学改良运动的主要内容:黄遵宪等的诗界革命,梁启超倡导的小说界革命、文界革命,裘廷梁等的白话文运动。

“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

识记《新青年》(第一卷名《青年杂志》)的创刊时间(年)、主编姓名和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了解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的反对旧思想旧道德、提倡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及其与文学革命的关系。

文学革命的发生过程。

识记1917年1月《新青年》发表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2月发表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钱玄同、刘半农等撰文响应,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平民文学》。

识记1918年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鲁迅的《狂人日记》在《新青年》发表。

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对文学革命的影响。

了解文学革命在创作上的初步成绩和白话文运动的胜利。

分析评价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

了解胡适的《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易卜生主义》、《谈新诗》的主要内容。

分析评价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识记陈独秀的《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分析评价周作人的《人的文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了解周作人的《平民文学》的主要内容。

简析李大钊的《什么是新文学》的主要主张。

外国文学的介绍及其影响。

识记1918年《新青年》发表“易卜生专号”。

文学革命时期的文学思潮。

分析五四时期新文学的文学思潮特点:现实主义是文学主潮,文学革命倡导者的基本倾向是主张“为人生”的写实文学;浪漫主义也是这时期一股强大的文学思潮,代表人物是郭沫若;现代主义文学也有所介绍。

识记五四时期封建复古主义思潮代表人物林纾(琴南)。

了解林纾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代表作《致蔡鹤卿书》(或《致蔡元培书》)和影射小说《荆生》的主要内容。

识记李大钊发表《新旧思潮之激战》,蔡元培发表《致林君琴南函》,批驳林纾,蔡元培申述了“思想自由原则”和“兼容并包主义”。

分析评价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成就和历史意义。

了解文学革命的某些偏颇。

第二节新文学社团的涌现和多元的文学新思潮( 1921~1927 )文学革命的发展:新文学社团的涌现和各种新文学期刊的出版。

识记第一个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的成立时间(年、月) ,成立地点,主要成员沈雁冰(茅盾)、叶绍钧(叶圣陶)、周作人、郑振铎、朱自清、冰心、许地山、王统照、庐隐、老舍等,主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后改为《文学周报》)等。

简评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的提倡及其对新文学的主要贡献。

识记创造社的成立时间(年) ,主要成员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穆木天、冯乃超等,主要刊物《创造》季刊、《创造月刊》、《洪水》等。

简评创造社的文学主张和浪漫主义倾向及其对新文学的主要贡献。

识记“五卅”以后为创造社后期,倡导革命文学。

识记新月社的成立时间(年) ,主要成员徐志摩、闻一多、胡适、陈西滢、梁实秋等,主要刊物《晨报副刊·诗镌》、《新月》月刊等。

识记新月诗派主要成员徐志摩、闻一多、朱湘、陈梦家等,新月派小说家沈从文、凌叔华等。

简评新月诗派关于新格律体诗的提倡对新诗发展的作用。

识记语丝社的成立时间(年) ,主要成员鲁迅、周作人、林语堂、冯文炳(废名)、孙伏园等,主要刊物《语丝》周刊。

简评语丝社对现代散文发展的贡献。

了解文学革命后涌现的未名社、莽原社、浅草社、沉钟社、弥洒社、狂飙社、湖畔诗社等新文学社团的主要特点。

识记未名社主要成员鲁迅、韦素园、台静农,莽原社主要成员鲁迅、高长虹,浅草社和沉钟社成员陈翔鹤、冯至,弥洒社主要成员胡山源,狂飙社主要成员高长虹,湖畔诗社四诗人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

中国初期话剧运动简况。

识记辛亥革命前中国最早的话剧团体春柳社(留日学生组成)及《黑奴吁天录》的改编、演出。

了解新剧(文明戏)从繁荣到衰落的原因。

识记文学革命后提出“爱美的”(英文A mateur的音译,意谓非职业戏剧,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口号,中国话剧运动进入新阶段,产生的话剧团体有民众戏剧社、上海戏剧协社、南国社等。

识记南国社主要成员田汉及南国社的浪漫主义倾向;识记上海戏剧协社成员欧阳予倩、洪深等。

了解新文学社团的涌现,锻炼了大批新文学作者,促进了新文学创作的发展,形成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文学主潮及其他各种流派自由创造、百花竞艳的局面。

1921年至1927年的新文学思潮。

分析评价这时期新文学的多元化文学思潮的特点: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是这时期两大文学主潮,现实主义成为文学主潮的表现,浪漫主义成为文学主潮的表现;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在这时期也占有一席之地,其表现为,现实主义作家和浪漫主义作家的作品中常有现代主义成分或创作了一些具有现代主义的作品,出现了以李金发为代表的,包括创造社穆木天、王独清、冯乃超三诗人的象征诗派;这时期还出现了初期革命文学思潮,表现为早期共产党人对革命文学的倡导和茅盾、郭沫若、鲁迅等作家对革命文学的探讨。

简析1921~1927年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表现。

简析1921~1927年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表现。

简析1921~1927年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表现。

了解李金发的《艺术之本原与其命运》、穆木天的《谈诗———寄沫若的一封信》的主要观点。

识记1923~1924年间早期共产党人邓中夏、恽代英、沈泽民等倡导革命文学。

简评初期革命文学倡导的主要主张及其意义和偏颇。

本时期其他文学思潮和文学论争。

识记文化革命统一战线内部和胡适的论争:五四时期李大钊与胡适的“问题与主义”之争; 20年代前期与胡适等的“整理国故”的论争; 20年代中期与以胡适为首的现代评论派的论争。

识记以鸳鸯蝴蝶派为代表的、游戏的、消遣的文学思潮。

识记鸳蝴派的主要活动时间,代表作家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等。

识记鸳蝴派主要刊物《礼拜六》,故鸳蝴派又称“礼拜六”派。

识记鸳蝴派代表作徐枕亚的《玉魂》。

识记鸳蝴派的主流是言情小说;坏的支流是黑幕小说等。

识记文学研究会对鸳鸯蝴蝶派游戏的、消遣的文学观进行批判、抨击。

简评鸳鸯蝴蝶派。

识记本时期的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流派学衡派和甲寅派。

识记学衡派主要成员吴宓、梅光迪、胡先,刊物《学衡》。

识记甲寅派主要人物章士钊,刊物《甲寅》。

了解封建复古派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主要观点。

第三节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与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1927~1937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和论争。

了解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发生的历史背景和条件。

识记1928年后期创造社(主要人物郭沫若、成仿吾、冯乃超、李初梨)和太阳社(主要人物蒋光慈、钱杏)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识记革命文学论争的主要两方:创造社、太阳社———鲁迅、茅盾。

简评创造社、太阳社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主要观点及其错误。

简评鲁迅关于革命文学的主要观点及其意义。

简评革命文学论争的性质和收获。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在党的关怀下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的成立。

识记左联成立的时间(年) ,地点,左联的性质,主要刊物《北斗》、《萌芽》等,左联解散的时间(年)。

识记本时期戏剧运动从“爱美的”戏剧向左翼戏剧运动的发展。

识记1930年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简称剧联)成立。

识记中国诗歌会的成立时间( 1932年,或30年代初期)、性质、主要成员穆木天、蒲风等,会刊《新诗歌》。

简析鲁迅在左联成立大会上的讲话(即《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分析评价左联的成就和贡献:促进革命文学的深入发展,密切了文学与革命的联系;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译介和传播;文艺大众化的讨论和实践;开展文艺思想斗争和论争;对革命文学创作中错误倾向的清算和创作上的重要收获;青年文学作者的培育。

简评左联的错误、缺失:共产党内“左”倾教条主义领导人的错误路线对左联的影响,政治上的“左”倾错误,理论上的教条主义和机械论,组织上的关门主义、宗派主义倾向。

识记被国民党杀害的左联五烈士柔石、殷夫、胡也频、冯铿、李伟森及左翼作家洪灵菲、潘漠华、应修人。

两个口号的论争。

了解“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两个口号提出的历史背景。

了解鲁迅在论争中的主要意见。

了解两个口号论争的性质和收获。

第四节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自由主义文学两大文学思潮及其论争( 1927~1937 )分析评价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思潮的主流及其缺失:主流是以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为指导,缺失是掺杂了“左”的机械论的错误。

在文学与革命的关系上,既正确体现了无产阶级文学是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的思想,又严重忽视了文学本身的特征,等等;在文学与群众的关系上,推动了文学大众化思潮,发动了文学大众化的理论讨论,讨论中的某些偏颇,鲁迅对文学大众化的意见是重要理论收获,中国诗歌会的大众化创作实践;马恩关于现实主义的论述帮助克服左翼文学创作的错误倾向。

简评中国诗歌会的主张和大众化诗歌创作。

识记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的各流派:京派、论语派、新月派、“自由人”和“第三种人”。

了解自由主义文学思潮各流派的共同特征。

识记京派主要成员周作人、废名(冯文炳)、沈从文、萧乾、朱光潜等,京派主要刊物《骆驼草》、《大公报·文艺》副刊、《文学季刊》等。

了解京派的基本特征、基本文学倾向。

识记论语派主要人物林语堂,主要刊物《论语》、《人间世》、《宇宙风》,提倡幽默、闲适、性灵小品。

了解后期新月派的文学主张和梁实秋的文学观点,左联和新月派及梁实秋的思想论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