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13(第三版)(上册)第三章 鲁迅

合集下载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章节要点详解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章节要点详解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章节要点详解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章节要点详解中国现代文学是在中国社会内部发生历史性变化的条件下,广泛接受外国文学影响而形成的新的文学。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章节要点详解,欢迎阅览。

中国现代文学发端于五四运动时期,但以鸦片战争后的近代文学为其先导。

现代文学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现实土壤上的新的产物,同时又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文学的一个发展。

恩格斯说法按照恩格斯的说法,意识形态领域内发生的种种新变革、新学说,“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却又往往以“先驱者传给它而它便由以出发的特定的思想资料作为前提”。

绪论要点:现代文学产生和发展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新的文学形式形成的三条途径,现代文学的阶段划分。

一.思想革命的产生鸦片战争后,人们认识到了中国科技的落后,于是产生了科学(特别是军事科学)救国的思想;而甲午海战的失败,又使人们认识到,若不改变政治体制,先进的科学也难以救国,于是开始了政体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但很快又出现了袁世凯的篡权和复辟,这再一次使人们认识到,不彻底扫除封建思想,即使政体改变了,也是不巩固的。

于是,他们发动了一场猛烈的批判封建思想的“思想革命”。

二.新的文学形式形成的途径其途径主要有三条:1.外来形式的民族化2.传统形式的现代化3.中西结合的崭新形式的创造三.现代文学的阶段划分1. 发生期(1917—1920)。

文学革命标志着现代文学的诞生。

这时主要是在批判旧文学的同时开始新文学的创造。

2. 发展第一期(1921—1927)。

文学研究会、创造社的成立、《沉沦》、《女神》、《阿Q正传》的出版和发表,是新文学进入发展期的标志。

特点为百花齐放。

3. 发展第二期(1928—1937)。

“四一二”事变后百花齐放的局面结束,新一个时期也就开始了。

特点为左右分裂,大型作品走向成熟。

4. 发展第三期(1937—1949)。

“七七事变”后,分裂局面结束,代之以统一的抗战文艺运动。

朱栋霖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三版上册修订之得失

朱栋霖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三版上册修订之得失

Comments on Merits and Demerits of The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history (Third edition, volume 1) compiling by Zhu Donglin
作者: 王福湘
作者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广东广州510545
出版物刊名: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页码: 74-77页
年卷期: 2017年 第1期
主题词:�中国现代文学史》;修订得失
摘要:朱栋霖主编的高教社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13)》第三版上册修订本,在文学思潮和文学运动方面,作家生平和思想方面,文体、流派和作品方面,章节设置和
文字表述方面,都有值得肯定的提升,但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比如加强“研习导引”的学术
前沿性;在已有共识的一些重大历史问题上,应该与时俱进;不宜滥用“封建”一词;把施蛰
存视为新感觉派应再加斟酌;在使用史料方面要注意核查原始资料,切忌粗枝大叶。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二版) 程光炜 著 第三章 中国现代文学的先驱者鲁迅新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二版) 程光炜 著 第三章 中国现代文学的先驱者鲁迅新

2019/2/17
11
第三节 《野草》和《朝花夕拾》
一、他的“哲学”就在《野草》里面
鲁迅著作中,写于1924年至1926年的散 文诗集《野草》最为别致,它以简约凝练 的诗性话语囊括了复杂深邃的思想情感, 这个特点是鲁迅其他作品没有的。鲁迅自 己说过,他的“哲学”就在《野草》里面。
2019/2/17
第二节 《呐喊》、《彷徨》和 《故事新编》
一、中国文学由此跨入“现代”
如果说《怀旧》是中国现代小说卓越的 先驱,1918年的《狂人日记》则是中国现代 文学史上第一篇成功的白话小说,中国文 学由此真正跨入现代。
2019/2/17
7
二、探索农民灵魂世界的秘密
鲁迅很少报道社会生活外在情状,而 是直指个体内心,探索他们灵魂世界的秘 密,以实践早年认定文学须是个体“心 声”、“内曜”须能改变国民灵魂的主张。
12
二、突破传统文学樊篱的现代性文本
俄罗斯作家屠格涅夫、法国作家波德莱尔、 德国诗哲尼采以及挪威诗哲基尔凯郭尔等人,无 论在意象营造、象征构筑或语言锤炼方面,还是 在以孤立个体反抗群体压抑及批判现代社会种种 虚伪颓败方面,都给鲁迅以极大启发。这些世界 性文学因素的加入使《野草》成为突破中国文学 原有樊篱的现代性文本。
2019/2/17 1
一、家庭、世事与“第一要著”
鲁迅在这些文章中整理了自己的思想: 他站在当时中国人所能达到的理论高度批 判地梳理了中西文化的历史发展与利弊得 失,确立文艺为“第一要著”。
2019/2/17
2
二、以“立人”为核心的现代化思考
鲁迅认定中国当务之急,既非片面移 植西方物质技术,也非皮毛地抄袭所谓民 主政治,更不是生吞活剥地搬用各种主义、 学说,而“首在立人”,树立个人独立自 由之精神,这样社会群体才能发展。

中国现代文学史(鲁迅)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史(鲁迅)笔记

鲁迅一、简介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五四”时期是鲁迅战斗和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期,该期间出版了第一篇小说集《呐喊》。

1924~1926年,是鲁迅边战斗边探索的时期,也是他战斗创作的第二个高峰期,该期间创作了第二本小说集《彷徨》,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杂文集《华盖集》。

1930~1936年,是鲁迅战斗创作的第三个高峰期,主要作品是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鲁迅是左翼文艺运动的光辉旗手,是中国文化的主将,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运动的方向。

二、小说《呐喊》是鲁迅的第一本小说集,其总主题是反封建,深刻揭示了封建思想、封建道德的吃人本质及其对人民群众毒害的深广。

《呐喊》第一篇《狂人日记》,小说塑造的狂人形象,就作者所赋予的象征意义来说,是一个具有现代意识的封建社会叛逆者的形象,一个清醒的启蒙者的形象。

《狂人日记》作为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以它彻底的反封建精神和现代意识,它的深厚的思想意蕴和新颖特别的格式,成为中国新文学的开山之作。

《彷徨》是鲁迅的第二本小说集,作品中不幸的人们主要是农村劳动妇女和新知识分子,他们对于封建主义的压迫有过反抗,但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呐喊》、《彷徨》采用“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典型化方法,人物形象具有深广的社会历史内涵,同时又非常个性化。

、在艺术上多姿多彩,以将浓烈的感情寓于客观的叙事之中为主要特色。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故事新编》一共收录历史小说8篇。

《补天》(女娲)、《奔月》(后羿)、《理水》(大禹)、《非攻》(墨子)、《铸剑》(眉间尺和宴之敖)、《采薇》(伯夷、叔齐)、《出关》(老子)、《起死》(庄子)。

《故事新编》的创作方法,既有现实主义,又有浪漫主义。

是对中国戏曲艺术这一传统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在中国现代历史小说中,《故事新编》以它丰厚的思想内容和特别而多样的格式,占有重要地位。

三、杂文鲁迅一生写的最多的是杂文,前期作品有:《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四本杂文集,后期有《而已集》、《三闲集》、《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十本杂文集。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第三章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第三章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第三章一、五四小说取得文学的正宗地位鲁迅的小说创作奠定了白话小说的地位;五四文学革命给小说的现代化带来契机;西洋小说的引进,是中国小说由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型的推动力;小说新人涌现、作品迭出、读者众多,加速了小说地位向文学中心地位的游移。

二、为人生派的现实主义小说(一)为人生现实主义小说的特点为人生现实主义小说是指20年代在鲁迅影响下的文学研究会和与之主张相近的未名社、语丝社成员创作并形成的小说创作潮流。

这个流派在不同的时期又分为问题小说和乡土小说。

为人生现实主义小说的特点是:立足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针砭社会痼疾,执着于人生意义的探寻,同情被侮辱和被损害的下层劳动者,表现出鲜明的人道主义、民主主义精神,体现了为人生的文学观,有着较强的社会意义和认识价值。

问题小说的艺术倾向是:虽不乏浪漫抒情成分,但基本倾向是客观写实。

强调对外部世界的真实再现。

在现代文学的历史长河中,他们的创作使现实主义在20年代形成了一股壮阔的洪峰。

(二)问题小说问题小说是以文研会为中坚的为人生派现实主义小说最早的创作潮流。

它直接师承文学革命倡导期《新青年》和《新潮》作家群的写实传统,发端于19181920间,极盛于20年代初。

问题小说旨在表现并且讨论一些有关人生的一般问题,题村比较广泛,举凡家庭之变、婚姻之苦、女子之地位、教育之不良乃至劳工问题、儿童问题、青年问题都有涉及。

问题小说是黑暗矛盾的社会现实和写实派作家上下求索的创作心态碰撞的产物,也是五四启蒙精神和作家的人生思考相结合的产物,迎合了当时的社会精神心理需求。

问题小说具有鲜明时代气息和社会针对性,追求哲理色彩,因其只问病根,不开药方或以爱和美来弥合、净化人生,不免带有观念化和抽象化的弱点,人物形象为社会问题所冲淡,削弱了小说审美价值,因而问题小说只是一股文学潮流,而并非一个成熟的文学流派。

问题小说代表作家和作品鲁迅:《狂人日记》、《药》俞平伯:《花匠》叶绍钧:《这也是一个人?》(《一生》)《隔膜》、《苦菜》、《饭》、《校长》、《潘先生在难中》许地山:《命命鸟》、《商人妇》《缀网劳蛛》罗家伦:《是爱情还是苦痛?》杨振声:《渔家》、《贞女》胡适:《一个问题》冰心:《超人》、《两个家庭》、《斯人独惟悴》、《分》、《微笑》王统照:《沉思》、《湖畔儿语》、《黄昏》、《刀柄》、《生与死的一行列》叶绍钧《潘先生在难中》叶绍钧是新文学开创期最早、最具知名度的作家之一。

现当代文学史第三章 鲁迅

现当代文学史第三章 鲁迅

• (五)社会众生相的艺术记录——浩瀚的杂文创作 • 鲁迅的杂文创作以1927年为界分成两个时期。 • 1918-1926年杂文:《坟》、《热风》、《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其主要内容是广泛而深刻的社会批评和 文化批评。他从进化论出发,以个性主义和人道主义为武 器,对带有落后封建意识的社会现象和文化心理进行剖析 和批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1927—1936年杂文:有杂文集《而已集》、《三闲集》、 《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 谈》、《花边文学》、《且界亭杂文》、《集外集》等。 主要集中于政治批评、社会批评和思想文化战线上理论斗 争性建设。 • 鲁迅的杂文是中国社会思想和社会生活的艺术记录,是20、 30年代中国的百科全书。
• 1、鲁迅的杂文是中国社会的、时代的、历史的一 面镜子,是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 2、鲁迅杂文的文化意蕴:质疑。对中国传统文化、 现实社会、政治、思想、人生、人性的批判和反 省、对现代化的探索和思考。 • 3、鲁迅杂文的斗士风格:批判性、否定性和攻击 性。作为思想批判和文化批判、攻击落后传统与 时政的武器,是解剖中国传统社会思想和现实黑 暗的的匕首, • 4、鲁迅杂文的艺术风格:尖锐锋利,精练泼辣
• 《故事新编》读解 • 写于1922年—1935年的8篇小说。《补天》、《奔月》、 《铸剑》三篇写于1922-1926年间、《理水》《采薇》、 《非攻》、《出关》、《起死》写于1934-1935年间。 把神话融入现实之中进行重新解构。它是超历史、超时空、 超逻辑的文学形式。作家把杂文笔法、戏剧程式、故事演 义混在一起,将神性与世俗环境对立进行了消解,把历史 人物与现实场景、英雄事迹与世俗生活,客体对象与自我 感受融注为对历史、文化意义的解构,对现实、生命的复 杂体验。旨在对中国传统文化、历史的反思和解构,对中 国传统文化无意义的思考。作者通过油滑和讽刺,使神性 降低,把历史人物和英雄放置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对传统 和历史的虚无的批判,表现历史英雄人物的悲剧性和世俗 性,来讽刺现实的虚无和荒诞,从历史中去追寻人的价值 和意义所在。是历史文本到个人文本的再创造

现代文学史第三章 鲁迅二《呐喊》《彷徨》

现代文学史第三章 鲁迅二《呐喊》《彷徨》

• 《药》通过清末革命者夏瑜惨遭杀害,而他的鲜 血却被愚昧的劳动群众"买"去治病的故事,真实 地显示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彻底性和悲剧 性。由于这场革命没有真正唤起民众,因而缺少 群众基础,不为广大群众所理解和接受。华老栓 们的无知、迷信,既是落后、愚昧的民族社会生 活的反映,也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必然原因 之一。
• 在创作中,鲁迅一方面把中国农民放在中国农村 社会各种现实关系(经济、政治,尤其是文化心理 和意识结构等)中加以再现,真实地反映了农民在 辛亥革命前后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从而展现 了一个未经彻底革命、变革和社会震荡的封建、 半封建农村的落后和闭塞的典型环境;另一方面, 鲁迅着力塑造在这一典型环境中生存、挣扎的中 国农民的典型性格,把解剖中国农民灵魂和改造 “国民性”问题联系起来,从而通过对农民性格 中的愚弱、麻木和落后的批判,导向对造成这种 性格的社会根源的揭露和批判。
第二节:《呐喊》、《彷徨》 中国现代小说开端与成熟的标志
• 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5号发表了鲁迅 《狂人日记》。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 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它以"表现的深切 和格式的特别"--内容与形式上的现代化特征,成 为中国现代小说的伟大开端,开辟了我国文学(小 说)发展的一个新的时代。
• "大哥"吃人,"医生"也吃人,就这样,鲁迅实际 上揭示了整个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而这个社会 在中国已经维持了几千年,所以,鲁迅继之控诉 了从先秦到"五四" 几千年的中国历史是一部吃人 的历史: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 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 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 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狂人日记》实际上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向整个 封建传统宣战的一篇战斗檄文。

中国当代文学史第三章

中国当代文学史第三章

︽ 呐 喊 ︾ ︽ 彷 徨 ︾
《孔乙己》:孔乙己 《白 光》: 陈士成 通过孔乙己和陈士成这两个知识分子的悲 剧,一方面揭露了封建科举考试制度的弊 害及旧社会的冷漠;另一方面批判了他们 的不觉悟,指出了他们走向悲剧道路的主
观原因。
︽ 呐 喊 ︾ ︽ 彷 徨 ︾
②、是四铭、高尔础等伪道学家。 《肥皂》:四铭 《高老夫子》:高尔础 这些形象属于完全否定的形象,鲁迅给予 他们的是揭露、批判、讽刺和鞭挞。
与“落脚于大地”之间选择的困惑。
︽ 呐 喊 ︾ ︽ 彷 徨 ︾
(三)、“格式的特别”——“创造新形式
的先锋” 1、完全自觉地借鉴西方小说形式,通过自
己的转化、发挥,以及个人的独立创造,
建立起中国现代小说的新形式 。 摆脱中国传统小说惯用的单线纵向结构 方式的束缚。
︽ 呐 喊 ︾ ︽ 彷 徨 ︾
《狂人日记》 :按照狂人心理活动的流动
迅在上海去世。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 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 家……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 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 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 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 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 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二、鲁迅的立人思想 人是鲁迅思想的核心,立人是鲁迅思想 的逻辑起点和最终价值指向。
通过闰土外貌到精神的变化,写 《故乡》: ︽ 出了在多子、饥荒、苛捐杂税以 呐 及兵、匪、官、绅的压榨下,农 喊 ︾ 民的苦痛与麻木。 ︽ 彷 《社戏》: 是鲁迅小说中唯一描写农民善良、 徨 淳朴、豪爽、真挚的美好性格的小 ︾ 说。
《祝福》《离婚》: 写农村妇女的命运。
2、知识分子题材 ︽ 呐 ——塑造了三类知识分子的形象: 喊 ①、是深受科举制度毒害 ︾ ︽ 的文人,如孔乙己、陈士 彷 徨 成等。 ︾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大二上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大二上

中国现代文学史一、中国现代文学性质(一)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分期古代文学:先秦——清末(1840年前)近代文学:1840——1917,古典文学向现代文学的过渡时期现代文学:1917——1949(40年代前称新文学)当代文学:1949年7月全国第一次文代会以后创作的文学(50年代后期提出这一概念)二十世纪文学:黄子平、陈平原、钱理群在80年代后期提出20世纪中国文学的概念二、中国现代文学理解(一)中国:民族性、传统性(二)现代:诞生于17世纪前后,普遍应用于19世纪以后。

现代首先是一个决心与传统断裂的概念:告别中世纪的愚昧,面向理性之光;又充满运动的概念,串联起时髦的新话语:革命、解放、进步(三)现代性:原委欧洲启蒙思想家有关未来社会的一套抽象哲理概念:科学精神、民主政治、艺术自由,具有时间上的不可逆性。

(四)文学艺术、审美属性具有艺术的规定性,属于人类的精神的艺术性创造中国现代文学,以五四运动文学革命为标志,全面进入现代化进程三、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必然(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起点1社会变革的影响:①西方知识观念对文学的促进②社会变革对文学的促进③文学自身发展的促进,现代文学观念形成(“新民说”、文体观念革命论、语言观念改变,文学史观念、“游戏说”)2文学革命的准备:晚清“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白话文运动、域外小说翻译运动(二)实绩政论散文、革命派散文、政治问题小说、谴责小说、鸳鸯蝴蝶派小说、翻译小说四、中国现代文学的性质1.背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性质:鲜明的民族特征,高度的科学精神、人民大众文学3.主题:启蒙、救亡五、中国现代文学的分期“人”的发现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发展(文学是人学)1.第一个十年(1917——1927)人的文学。

民主意识、科学精神、个性化张扬,以散文为突出成就2.第二个十年(1927——1937)人的阶级性、社会观念突出。

阶级意识、左翼文学、民主文学、自由主义、人文主义、文学意识并存,以长篇小说,多幕戏剧为突出成就3.第三个十年(1927——1949)多地域、多元化、大众化的文学第一章第一个十年文学的发展第一节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一、五四文学革命的必然1文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2外来文学的影响 3国语教育的普及 4思想革命的必然要求二、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过程1.1917年1月,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中国现代文学史03(鲁迅)精品PPT课件

中国现代文学史03(鲁迅)精品PPT课件
监;绍兴师范学校校长;教育部佥事,“特 约撰述员”。) 2主要创作: 早期:《新生》杂志,与其弟合办,未果。
文言论文《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 《摩罗诗力说》
回国后,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文言小说 《怀旧》写辛亥革命爆发时,一个小镇上的 骚乱。
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5号发表了中国 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孤独者》
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 远离我了,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 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 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 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 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 的悲哀。
——《故乡》
挪威 印象 派画 家爱 华·蒙 克的 名作 《呐 喊》
1 生平: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出生于 浙江绍兴一个逐渐没落的士大夫家庭。
A 童年、少年家道中落 B求学生涯(1898江南水师学堂;1899转入江
南陆师学堂路矿学院,1901年毕业。) C东渡日本与弃医从文(1902.2-1909.6,日本
留学。1904.8,仙台医专。) D回国后(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绍兴中学堂学
现代白话小说集《呐喊》《彷徨》,1936年 出版历史小说《故事新编》
散文诗集《野草》散文《朝花夕拾》 1930――1936出版8本杂文集,《坟》《华盖
集》《而已集》《三闲集》《南腔北调集》 等 以及《中国小说史略》学术著作,译著,如 加入左联后,翻译了普列汉诺夫《艺术论》, 培养大批左翼文艺青年,与左联内部的左倾 倾向进行坚持不懈地批评斗争,提出了很多 珍贵的意见。
寸铁杀人,一刀见血。——郁达夫
他不仅攻击旧时代,而且也不宽恕新时
代。
——[日]竹内好
鲁迅度过的文坛生活的十八年,时间上并不长。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三章鲁迅课件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三章鲁迅课件




第二节《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一、《狂人日记》 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 1918年5月《新青年》 (一)主题思想 1、暴露礼教和家族制度的弊害 2、揭露封建统治者以仁义道德吃人的历史 (二)人物形象(象征意义) 1、清醒的启蒙主义者 反传统:“从来如此,便对么?” 自审精神:自己也是吃人民族的一员 2、启蒙的艰难:自身的软弱



⑸散文: 散文诗集《野草》(1924—1926年,共23篇) 和散文集《朝花夕拾》(共10篇)。 ⑹杂文创作: 早期文言写的《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 《破恶声论》等论文; 后来的《坟》《热风》《华盖集》《而已集》 等等。


⑺学术著作:《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 要》。






(3)形式的创新 结构:片断连缀 人称:交换运用 叙述:顺序与倒叙 线索:单线与双线 开头结尾: 变化多端 体式:多变 语言:洗练生动,口语与文言



4、地位 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革命现实主义的光荣传统 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的现实主义 精神 对人民群众的深切关怀中所体现出来的革命人 道主义精神


6、左联 第三个高峰
左联《萌芽》《文艺研究》《巴尔底山》《十字 街头》 《故事新编》 7、评价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整体评价: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 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 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 半殖民地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 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陷阵的最正确、最 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论》) 毛泽东认为:鲁迅是 “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 勇的旗手”, 是“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他 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 革命家”;“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

第三章 鲁迅——中国现代文学史课件PPT

第三章  鲁迅——中国现代文学史课件PPT

北京鲁迅故居
.
▪ 1920年《新青年》团体解散,
鲁迅虽不是《新青年》的编 辑,但对他的打击很大, 1923年,鲁迅又一次陷入了 沉默。其后,开始了《彷徨》 和《野草》的创作。
▪ 1923年,发生了对于鲁迅人 生有着决定性影响的两件事。
▪ 7月,周氏兄弟突然失和
▪ 同月,鲁迅受聘为北京女子 高等师范学校讲师。因为涉 及女师大事件及许广平的爱 情,拉开了此后新的人生大 幕。
▪ 在南京,鲁迅开始接触维新变法思 想和近代科学文化知识
江南水乡绍兴 鲁迅出生的房子
.
▪ 1904年9月,鲁迅入仙台医学专 门学校学医。
▪ 大致来说,日本时期,1906年 之前,鲁迅的著述活动主要集 中于科学方面,除了译述爱国 主义小说《斯巴达之魂》,还 翻译了几篇科幻小说
▪ 幻灯片事件后,决定弃医从文。
1927年鲁迅在厦门
.
▪ 三·二零惨案后,鲁迅被列入通缉 的黑名单,不得不躲避起来。
▪ 1926年8月,鲁迅接受了新成立的 厦门大学的聘书,为了开辟新的 生活,他和许广平一道南下,鲁 迅赴厦大任教,许广平回家乡广 东。
▪ 1927年1月,接受邀请,前往广州, 任中山大学文科教授兼教务主任。 7月15日,广州爆发抓捕暗杀共产 党人的清党事件,许多学生失踪, 鲁迅力主营救,遭到校方拒绝, 便辞去教职。
▪ 在当时压抑的政治环境下, 1912年至1918年会馆孤寂的六 年间,大多以“钞古碑”、校 古书打发时间
.
▪ 至1923年,成小说15篇,后 集为《呐喊》,并完成了后 集成《热风》里的大部分杂 感,翻译了《现代日本小说 集》、《现代小说译丛》和 《工人绥惠略夫》;
▪ 同时,还在北京大学和北京 师范大学等校兼课,在北大 讲授中国小说史的讲义,编 为《中国小说史略》出版。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三章课后练习及答案解析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三章课后练习及答案解析
第一节 40 年代文学概述 1.【单选题】阿英创作于“孤岛文学”时期的历史剧是(D) A《天国春秋》 B《忠王李秀成》 C《大明英烈传》 D《碧血花》 文字解析 A 项的作者是阳翰笙,B 项的作者是欧阳予倩,C 项的作者是于伶,故选 D 2.【单选题】抗战初期成立的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是一个(A) A 全国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 B 全国进步文艺家的组织 C 全国革命文艺家的组织 D 全国作家的群众性组织 文协的成立标志着文艺界终于有了自己的组织标志,全国各派的作家开始以集体的量为抗日战争 服务,也标志着文艺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故选 A 3.【多选题】抗战初期朗诵诗运动的代表作品有(ACD) A《我们的祭礼》 B《风雪夜归人》 C《屈原》 D《黄河大合唱》 E《打兔子去》 文字解析 抗战初期是指 1937 年 7 月到 1938 年 10 月,选项《风雪夜归人》写于 1942 年,E 选项沙汀的《打 鬼子去》也不符合此时间段,故选 ACD 4.【主观题】简述七月诗派的艺术特色。 文字解析 (1)主题原则:现实主义原则,主张 “主观战斗精神”,注重主观情感的宣泄,意向新颖明确、
第二节 国统区文学创作 1.【单选题】李梅亭这一人物形象出自于小说(D) A《心防》 B《都会的一角》
C《风萧萧》 D《围城》 文字解析 李梅亭这一人物形象出自于小说《围城》,故选 D 2.【单选题】创作长篇小说《财主的儿女们》的作家是(B) A 绿原 B 路翎 C 鲁藜 D 阿垅 文字解析 长篇小说《财主的儿女们》是路翎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优秀力作,故选 B 3.【单选题】白流苏是张爱玲哪部小说中的主人公(B) A《沉香屑:第一炉香》 B《倾城之恋》 C《金锁记》 D《十八春》 文字解析 白流苏是张爱玲《倾城之态》中的主人公,故选 B 4.【单选题】中篇小说《蜗牛在荆棘上》的作者是(C) A 丰健吾 B 丘东平 C 路翎 D 宋之的 文字解析 20 世纪 40 年代后期,路翎创作了长篇小说《燃烧的荒地》,中篇小说《蜗牛在荆棘荆上》、《嘉陵 江畔的传奇》以及十余个短小说,大多以农村和农民为题材,故选 C 5.【单选题】小说集《传奇》的作者是(D) A 庐隐

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年-1949年

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年-1949年

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名词解释:双簧戏:1、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文学革命”与“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

2、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一封信,再由刘半农写答信王敬轩的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名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

文学研究会:被称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1921年成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代表作家:周作人、茅盾、叶圣陶、许地山、朱自清、冰心等。

重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理论主张: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主要贡献:它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创造社:1921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

主要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理论主张:尊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

主要表现为浪漫主义特征。

新月社:1923年成立,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都是欧美留学生。

重要刊物:《晨报副刊》《诗镌》《新月》(后期)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的理论文章,提出诗歌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以闻一多、徐志摩为首的新格律诗的创作,称为“新月诗派”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

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

文艺思想接近于文学研究会。

《语丝》多发表杂文、小品、随笔,形成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鲁迅说《语丝》的基本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

简述文学革命的成就和意义:文学革命批评了“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观念,宣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新文学浸透了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等近代思想。

新文学引进了话剧等新的文学体裁,进行了新诗的创建和小说形式的个性,以白话代替文言。

《中国现代文学史》完整笔记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完整笔记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完整笔记整理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1、文学革命的兴起(1917——1920)一、晚清文学改良运动的主要内容:1、诗界革命:黄遵宪(反对拟古复古、提倡“我手写我口”)2、小说界革命:梁启超(重视小说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3、文界革命:梁启超(“报章体”)4、白话文运动:裘廷梁二、“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1、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2、适应以思想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而发生的三、《新青年》(第一卷名《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创刊时间:1915年主编姓名:陈独秀四、“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的关系:1、文学革命是适应以思想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而发生的,因为旧文学中充斥着封建礼教道德的思想内容,思想革命的深入,必然要求反对旧文学的文学革命;2、而文学革命的开展,批判旧文学观念和旧文学中封建思想道德观念,新文学以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为内容,也大大推动了思想革命更深入地开展;3、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相辅相成,使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成为自有中国以来最彻底反对封建文化和封建旧文学的革命。

五、文学革命的发生过程:1、1917年1月,《文学改良刍议》(胡适)——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

2、1917年2月,《文学革命论》(陈独秀)——正式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

3、钱玄同、刘半农等撰文响应,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平民文学》六、鲁迅:《狂人日记》(发表于《新青年》)——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1918年)七、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对文学革命的影响:1、李大钊:《什么是新文学》:用白话写的文章,算不得新文学;新文学应建立在“宏深的思想、学理,坚信的主义,从思想和艺术两个方面对新文学提出的要求)2、鲁迅:《狂人日记》小说对封建主义揭露、批判所达到的高度3、郭沫若的新诗,体现了“五四”反抗叛逆、破旧创新的精神八、了解文学革命在创作上的初步成绩和白话文运动的胜利:1、《新青年》上胡适、刘半农、沈尹默等的白话新诗,《新潮》上叶绍钧、汪敬熙、杨振声等的白话新小说和康白情、俞平伯的新诗,都是文学革命的最初实绩。

中国现代文学史-鲁迅(精选试题)

中国现代文学史-鲁迅(精选试题)

中国现代文学史-鲁迅1、分析《呐喊》、《彷徨》对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礼教的深刻批判。

2、分析《呐喊》中的阿Q、闰土、七斤等农民形象3、简析《呐喊》中对辛亥革命的描写及其思想意义4、分析评价《狂人日记》的思想艺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5、分析评价《阿Q正传》的思想及其艺术成就6、分析《彷徨》中祥林嫂、爱姑、子君等妇女形象和妇女问题的提出。

7、分析《彷徨》中涓生、魏连殳、吕纬甫等知识分子形象和在知识分子道路的探索8、分析《呐喊》《彷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地位9、分析鲁迅杂文的思想特色10、分析鲁迅后期杂文的思想特点11、分析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12、鲁迅最早的杂文见于1918年《新青年》的“()”栏,未终篇是(),表现了从“五四”到()整个历史的进程。

13、比较明显地反映鲁迅思想发生质的飞跃的杂文主要写于1927年至()年,这些杂文大多收在1929;而已集;三闲集和()里。

14、鲁迅的前期杂文主要收集在()、()和()中。

15、鲁迅在谈到中外作家创作艺术时,称道了“()”和”()”的方法,说自己杂文的特点之一是“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

”16、鲁迅的散文诗集()收入作者()年至()年间所写的散文诗23篇。

17、《野草》中表现作者韧的战斗精神及对光明未来向往追求的作品有()、()、()等篇。

18、在()年2月至11月间,鲁迅追怀往事,写下了十篇散文陆续发表,总题名为“()”,到编集成集时才改题为()。

19、文学形象赵贵翁、赵七爷、老拱分别出自鲁迅的小说()、()、和()。

20、鲁迅历史小说中着重批判的人物形象有()、()、()等。

21、鲁迅现实题材小说中不觉悟的愚昧的底层群众的典型形象有()、()、()等。

22、鲁迅总结辛亥革命历史教训的小说有()、()、()等篇。

23、鲁迅以封建卫道士为主人公的小说有()、()和()。

24、鲁迅在谈到自己的小说()时,说它“比果戈理的(),也不如尼采的()。

”答案:25、《彷徨》共收入()年至()年创作的短篇小说()篇。

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13(第三版)(上册)第三章 鲁迅

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13(第三版)(上册)第三章   鲁迅
▪ 在当时压抑的政治环境下, 1912年至1918年会馆孤寂的六 年间,大多以“钞古碑”、校 古书打发时间
.
▪ 至1923年,成小说15篇,后 集为《呐喊》,并完成了后 集成《热风》里的大部分杂 感,翻译了《现代日本小说 集》、《现代小说译丛》和 《工人绥惠略夫》;
▪ 同时,还在北京大学和北京 师范大学等校兼课,在北大 讲授中国小说史的讲义,编 为《中国小说史略》出版。
▪ 但下层妇女的悲剧并不是这篇小说 的唯一主题,小说以较多篇幅写到 了“Biblioteka ”这样一个悲剧目击者和参 与者的角色,
▪ 祥林嫂在这里不再是如单四嫂子一 样的“粗笨”女人,“我”也失去 了《呐喊》中的优越视角,竟然无 法回答这个流落街头的女人的提问。
.
▪ 《在酒楼上》
▪ 人生失意、百无聊赖的吕纬甫一 个人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这 次回乡,办的是两件事,一是给 小兄弟迁坟,一是顺便给邻家姑 娘顺姑带朵剪绒花
1927年鲁迅在厦门
.
▪ 三·一八惨案后,鲁迅被列入通缉 的黑名单,不得不躲避起来。
▪ 1926年8月,鲁迅接受了新成立的 厦门大学的聘书,为了开辟新的 生活,他和许广平一道南下,鲁 迅赴厦大任教,许广平回家乡广 东。
▪ 1927年1月,接受邀请,前往广州, 任中山大学文科教授兼教务主任。 7月15日,广州爆发抓捕暗杀共产 党人的清党事件,许多学生失踪, 鲁迅力主营救,遭到校方拒绝, 便辞去教职。
1927年鲁迅与许广平在广州
.
▪ 1927年10月,鲁迅携许广平来到
上海,开始人生最后一个阶段 ▪ 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成立,鲁迅列名发起人之一 ▪ 此外还积极参加其它进步的社会
活动,先后加入革命互济会、中 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民权保 障同盟和反帝反战同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狂人日记》在内在结构上是象
征小说 《狂人日记》内蕴的深度意义指 向——十年沉思中洞察的历史、 文化“吃人”的本质 在小说的象征格式中,“狂人”, 不是形象,而是象征的手段和策 略,其荒诞和实在的双重性,使 它成为两个世界分离和翻转的绝 妙中介 象征使呐喊者的声音借助他物隐 曲传出;外在整体写实,又为象 征的完成设置障碍;三是特地以 小“识”申明日记的真实存在, 阻碍象征世界的达成。
在南京,鲁迅开始接触维新变法思
江南水乡绍兴
想和近代科学文化知识
鲁迅出生的房子
1904年9月,鲁迅入仙台医学专
.
门学校学医。 大致来说,日本时期,1906年 之前,鲁迅的著述活动主要集 中于科学方面,除了译述爱国 主义小说《斯巴达之魂》,还 翻译了几篇科幻小说 幻灯片事件后,决定弃医从文。 开展文学计划,首先是筹办文 学杂志《新生》,但因提供经 费的人中途离开而落空,二是 在《河南》杂志发表《文化偏 至论》、《摩罗诗力说》等系 列文言论文;三是与周作人一 起翻译出版《域外小说集》
赵延年 阿Q 像
.
《阿Q正传》是鲁迅国民性批判
1927年鲁迅在厦门
.
三· 一八惨案后,鲁迅被列入通缉
的黑名单,不得不躲避起来。 1926年8月,鲁迅接受了新成立的 厦门大学的聘书,为了开辟新的 生活,他和许广平一道南下,鲁 迅赴厦大任教,许广平回家乡广 东。 1927年1月,接受邀请,前往广州, 任中山大学文科教授兼教务主任。 7月15日,广州爆发抓捕暗杀共产 党人的清党事件,许多学生失踪, 鲁迅力主营救,遭到校方拒绝, 便辞去教职。
辛亥革命后的鲁迅
.
至1923年,成小说15篇,后
集为《呐喊》,并完成了后 集成《热风》里的大部分杂 感,翻译了《现代日本小说 集》、《现代小说译丛》和 《工人绥惠略夫》;
同时,还在北京大学和北京
师范大学等校兼课,在北大 讲授中国小说史的讲义,编 为《中国小说史略》出版。
北团体解散,
第三章
.
鲁迅
.
第一节
鲁迅文学道路
.
(1981-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
周樟寿,字豫才,周树人是南京求 学时的学名,1918年发表《狂人日 记》时开始署名鲁迅。
鲁迅出身于一个没落的士大夫家庭,
少时正值“家道中落”,过早体验 了世态的炎凉与人情的冷暖。 1898年,带着“走异路,逃异地” 的决绝,远赴南京求学,进江南水 师学堂,次年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 设的矿务铁路学堂。
鲁迅虽不是《新青年》的编 辑,但对他的打击很大, 1923年,鲁迅又一次陷入了 沉默。其后,开始了《彷徨》 和《野草》的创作。 1923年,发生了对于鲁迅人 生有着决定性影响的两件事。 7月,周氏兄弟突然失和 同月,鲁迅受聘为北京女子 高等师范学校讲师。因为涉 及女师大事件及许广平的爱 情,拉开了此后新的人生大 幕。
晚年的杂文记录了鲁迅思想的 发展和变化,在三十年代严酷 的政治环境下,他不断变换笔 名和杂志进行写作,杂文手法 更加炉火纯青。 晚年鲁迅还坚持完成了《故事 新编》里的五篇小说,作为鲁 迅第三个小说集,它贯穿了鲁 迅一生的创作,显露了他作为 中国最杰出的小说家天马行空 的艺术创新力,记录了晚年鲁 迅面对传统与现实的深刻反思。
.
《阿Q正传》 1921年12月至1922年2月连载
于《晨报副刊》,引起广泛 称赞,并不久获得国际声誉。 阿Q,成为文学史上的一个 “不朽的典型”。
.
阿Q的三个弱势生存策略 自轻自贱、自慰自欺和怕强凌弱 通过对阿Q的三个弱势生存策略的
描述,小说集中展示了鲁迅所揭示 的诸种国民劣根性的表现:身为下 贱而又自尊自大是“自欺”,自轻 自贱是“退守”,既能自尊自大又 能自轻自贱则体现为“巧滑”、 “奴性”和“无特操”,而自慰自 欺必须具备“虚伪”、“麻木”、 “健忘”的素质,怕强凌弱则为典 型的“卑怯”,亦是“奴性”和 “无特操”的典型表现。
鲁迅留学日本的断发照
幻灯片事件
.
1909年,鲁迅提前结束留日回
国,赴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 任初级化学和优级生理学教员, 不久回绍兴任绍兴府中学堂监 学,辛亥革命爆发后,南京临 时政府成立,受蔡元培之邀, 1912年2月赴南京任教育部担 任部员,5月又随教育部北上 北京就职,任社会教育司第二 科科员。 在当时压抑的政治环境下, 1912年至1918年会馆孤寂的六 年间,大多以“钞古碑”、校 古书打发时间
1936年大病初愈的鲁迅
.
1936年,鲁迅的健康状况开始恶
化,春季的一场大病后,写下名 文《死》和《女吊》,并谢绝赴 国外疗养, 10月,病情复发 于1936年10月19日凌晨逝世。
鲁迅葬礼
.
第二节 《呐喊》与《彷徨》
.
《呐喊》写于1918年至1922
年,大约相当于五四高潮时 期,《呐喊》收1918-1922年 所写小说14篇(1923年初版 时15篇,1930年1月第13次印 刷时抽出最后一篇《不周 山》)。写于五四高潮时期 的《呐喊》,意在 “揭出病 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以文 学来启蒙;“呐喊”之名 , 是1922年12月编定小说集时 所定。
1927年鲁迅与许广平在广州
.
1927年10月,鲁迅携许广平来到
上海,开始人生最后一个阶段 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成立,鲁迅列名发起人之一
此外还积极参加其它进步的社会
活动,先后加入革命互济会、中 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民权保 障同盟和反帝反战同盟。
1933年鲁迅合家照
.
杂文是鲁迅晚年的主要创作,
.
《狂人日记》 发表于1918年《新青年》五卷四号,
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中 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 小说的主体部分是一个“迫害狂” 病人的13 册日记,以第一人称视角, 展示了“狂人”的内心世界;“日 记”前则是两百多字的文言小 “识”,叙说“日记”的由来与发 表的目的。 在小说主题方面,后来的读者虽然 拥有来自作者的“意在暴露家族制 度和礼教的弊害”的注解,还是不 甚了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