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合集下载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信息平台的实现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信息平台的实现
两部分 。一部分是服务器端 ,另一部分则是客户端 。 () 2 系统平 台软件框架 :系统平 台的软件 体系框 架为B S / 模式和 C S / 模式 的结合 ,共分7 个层次 ,即 数据层 、业务 逻辑层 、GI支持层 、技术方法层 、工 S
作流层 、We 1务层 、客户端。 b]  ̄ 4 系统 平 台实 现
不用维护 。
() 2 多级服务器组建 技术 :根据湖北省地质 灾害 防治工作 的主要特点是按照行政区划单元开展工作。
针对地质灾害防治信息客观上分布而在实 际操作、应 用 中又需要集 中的特点 ,研究提出了多级服务器结构 模 式。 () 3 面向地 质灾害信息上报 的工作 流技术 :为了
中 ,实现空间数据 的共享。
【】 2郑孝玉. 滑坡 预报研 究方法 综述【】世界地质 ,2 0 ,94 :7 — J. 0 0 1()3 0
37 4.
() B 5 WE 发布技术 :根据 湖北省 电子政务建设 的 要求 ,地质灾害防治信息管理要完成面 向政务管理和 社会服务两个领域 的管理系统建设 ,关键是要解决信 息管理和发布的技术 问题 。在系统用户数量迅速上 升 时 ,集 中式信息处理模式对海量数据的处理 ( 特别是 空间数 据的查询) 时费力 ,系统 已不堪 重负 ;而基 费 于I tr e 网络We GI技术较好地解 决这些矛盾 。 nen t b S
【 考 文献 】 参
[】 1 龚健雅 . 建立我国的基础地理 信息框架[ . J 中国测绘 , 9 7 () ] 19 , : 4
30 —32.
转变为可交换格 式,然后利用G S 家提供 的工具或 I厂
另外开发 的软件 ,将其加载 ̄ S L S r e 或Orce f Q ev r J al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应急系统实施方案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应急系统实施方案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应急系统实施方案目录1.项目概述 (4)1.1.建设背景 (4)1.2.现状描述 (4)1.3.管理目标 (4)1.4.建设目标 (5)1.4.1.实现防控防治管理 (5)1.4.2.实现联动联防管理 (5)1.4.3.实现预警分析 (5)2.建设内容 (6)2.1.建设原则 (6)2.2.建设内容 (7)3.系统设计 (9)3.1.总体设计 (9)3.2.设计方法 (10)3.3.系统架构 (10)3.4.硬件配置 (11)3.4.1.网络硬件 (11)3.4.2.专属设备 (13)4.功能设计 (16)4.1.地质灾害基础信息管理系统 (16)4.1.1.首页展示 (16)4.1.2.地图操作 (17)4.1.3.地灾查询 (17)4.1.4.地灾统计 (18)4.1.5.地灾专题图 (19)4.1.6.隐患点管理 (19)4.1.7.避灾点管理 (20)4.1.8.其他字典表管理 (21)4.1.9.防治工程管理 (21)4.1.10.隐患点巡查管理 (21)4.1.11.预警信息管理 (22)4.1.12.地质灾害点评估专家库管理 (22)4.1.13.地质灾害点评估备案 (22)4.2.地质灾害在线监测预警系统 (22)4.2.1.监测点管理 (23)4.2.2.监测点专题图 (23)4.2.3.监测数据查看 (23)4.2.4.实时监测数据展示 (24)4.2.5.监测数据分析 (24)4.2.6.预警分析处理 (24)4.2.7.预警分析结果审核 (24)4.2.8.预警发布 (24)4.2.9.预警信息处置反馈 (25)4.2.10.在线监测数据解析 (25)4.3.地质灾害气象监测预警系统 (25)4.3.1.气象数据接入 (25)4.3.2.雨量监测点管理 (25)4.3.3.降雨量实时分析 (26)4.3.4.降雨量等值分析 (26)4.3.5.降雨强度报表 (26)4.3.6.降雨强度图表分析 (27)4.3.7.气象预警分析处理 (27)4.3.8.预警分析结果审核 (28)4.3.9.预警发布 (28)4.3.10.预警信息处置反馈 (28)4.4.地质灾害移动应用系统 (28)4.4.1.巡查任务执行 (29)4.4.2.巡查问题上报 (29)4.4.3.问题处置和反馈 (29)4.4.4.防治工程进展记录 (29)4.4.5.预警信息签收 (29)4.4.6.预警信息处置和反馈 (29)4.4.7.现场多媒体信息采集和上报 (30)4.5.地质灾害应急指挥系统 (30)4.5.1.定位灾情 (30)4.5.2.灾情分析 (30)4.5.3.救灾疏离 (30)4.5.4.航拍数据载入 (30)4.5.5.战时指挥 (31)4.5.6.视频接入 (31)4.5.7.灾情评估 (31)4.6.数据互联互通接口 (31)4.6.1.省厅数据汇交 (31)4.6.2.区县数据汇交 (32)4.6.3.数字城市接口 (32)4.6.4.市级应急指挥平台接口 (32)5.实施计划 (32)6.建设预算 (33)1.项目概述1.1.建设背景全球变暖带来的极端气候频现和快速经济发展带来的人为因素对地灾发生推波助澜,使地灾频发、损失加剧,国家省市关注民生重视地灾工作。

试析地质灾害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试析地质灾害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模 型 评 价 是 依 据 给 定 的 网格 数 值 , 对 用 户 选 定 的对 象 进 行 矩 形 网格划分 , 一个 网格将是今 后模型评价 的一个运算单位 , 将参
与模型评价各个因素的值分配到不同 网格上, 将各个 因素按 照 用户给定的权重进行 图形叠加, 生成新的图形 。
3 地质灾害信息 系统的实现
1 地质灾 害信息 系统 的设计 目标
2 0 0 8年 5月 的 汶 川 I 地震给 四川 1 人 民 的生 命 财 产 造 成 了 重 大的损失 , 也给全 国人 民带来 了巨大 悲痛 。地质灾 害的预测和
防治是 一项庞大而 复杂 的工 程, 因为其具有 动态变化 性 , 所 以 涉 及的数据与信息数据量 也是巨大 的, 运用传统 的手段 进行预 测 防 治 已经 不 能 适 应 当前 工 作 。 因 此 , 建 立 地 质 灾 害信 息 系 统 是十分重要的一项任 务。近来, 我 国地理信息系统 ( G I S ) 不断发 展, 数字制 图技术也 日趋成熟 , 这 就使得建立 地质灾害信 息系 统成为可能。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就是实现地质 灾害数据 的信息 化处理 , 即借 助成熟的 G I S技术 , 从灾害空问信息的有效获取 、 存储、 查 询和 空间分析入手 , 以提供灾情动态和实时环境评价 、 危险性 区划、 损 失 评 估 和 防 治 对 策 选 择 为 主 要 目标 , 以 达 到 防 灾减灾的 目的。解决地质灾害数据信息处理技 术和灾害 区划空 间模型是系统最 重要 的两 个问题。在重大的地质灾害调查 中,
戤 搬 何 息 输 出
图 1 地质灾害信息 系统功能结构 图
2 . 2 地质 灾害 数据信 息 的标准化
数 据 库 建 设 的 基 础 和 前 提 和 实 现 数 据 共 享 的前 提 是 实 现 地质 灾害数据信息 的标准化。一般矢量 的图形数据存储涉及 到 文件 和逻辑两层。空间数据库呈树状结结构, 由包含多个逻辑 层 的 多个 文 件 组 成 。图形 存 储 标 准 化 的 核心 问题 是 确 定 合理 的 图 形 分层 方 案 。

地质灾害应急监测方案

地质灾害应急监测方案

地质灾害应急监测方案我国幅员辽阔,地质和地理环境复杂,气候条件时空差异大,同时也是由于复杂的地质地貌条件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沉降、地裂缝等,具有分布广泛、活动频繁、危害严重的特点。

据国土资源部统计,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分布范围占国土陆地面积的44.8%,地质灾害对我国人民生命财产及国民经济的威胁极其严重,严重影响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那么地质灾害应该如何监测?让店铺给大家科普一下具体方法吧。

地质灾害监测任务和监测目标监测任务是在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实地勘查的基础上,结合当地水文、地质情况,依照各项规范要求,在地质灾害的关键点、特殊点上,采用表面位移、雨量、视频、地声/次声、泥(水)位等监测技术,对诱发灾害的各种物理参数进行远程自动实时监测,并与各级应急平台数据中心实时通信,通过专业监测预警软件系统进行预警分析,采用远程报警技术,对灾害体附近受威胁人群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1)实现对地质灾害相关监测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计算、分析,实时掌握整体运行的安全状态;2)直观显示各项监测、监控信息数据的历史变化过程及当前状态,为管理人员提供简单、明了、直观、有效的信息参考;3)一旦出现紧急异常情况(如位移量或位移速率超过警界值),系统能及时发出预警信息;4)能实现安全监测系统的远程登录、远程访问、远程管理、远程控制和远程维护。

地质灾害监测联动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第一层,为监测地质环境的具体指标(如:地表形变监测、土体含水率、裂缝位移、地下水水位、大气参数、水雨情等)的前端采集器;第二层,为数据通信模块,支持上、下双向通讯,可选择采用GPRS/SMS/北斗卫星等通讯方式。

采集器所获数据可通过监测预警平台的通信模块,上行发送至监测控制中心后端接收器;第三层,为监测控制系统平台。

通过对各层设备和系统功能的整合,通过与GPRS/SMS/北斗卫星连接,在平台上实现对前端采集器的命令下发,上传监测数据的获取、处理、存储及管理,从而实现监测设备的实时联动。

2023-公路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规划建设方案-1

2023-公路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规划建设方案-1

公路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规划建设方案公路地质灾害是公路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一大难题,没有有效的预警措施和灾害监测系统,将严重威胁公路交通的安全和顺畅。

因此,规划和建设公路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已经成为当前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措施。

本文将围绕公路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规划建设方案展开讨论,分步骤详细阐述建设方案的主要内容。

第一步:开展地质灾害调研和风险评估在规划公路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之前,我们需要首先开展地质灾害调研和风险评估工作,了解公路所处地形地貌情况和潜在的地质灾害风险,分析灾害发生时间、频率和范围,以及可能对公路交通带来的影响。

数据收集和分析的结果可以作为建设方案的重要依据。

第二步:确定监测预警系统的目标和功能基于调研和评估的结果,制定并确定公路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目标和功能,包括实时监测、预警分析、灾害预报等。

详细列出每项功能的内容和实施方案,确定监测指标和方法,以及监测设备和预警措施。

第三步:设计监测预警系统的基本框架和组成部分根据监测预警系统的目标和功能,设计基本框架和组成部分,包括数据采集和传输系统、数据处理和分析系统、预警信息和管理系统等。

详细描述每个部分的功能和构成要素,确定系统的技术方案和实现方式。

第四步:选择合适的监测技术和设备根据设计方案,选择合适的监测技术和设备,包括地质灾害监测仪器、GPS定位系统、遥感技术等。

考虑监测技术的精度、可靠性和适用性,选择最适合的技术和设备,并确保采集到的数据可以实现无缝连接和流畅传输。

第五步:制定运维方案和故障排除措施规划公路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后,需要制定相应的运维方案和故障排除措施,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制定人员和财力投入预算,建立实施方案和项目执行时间表,定期维护和修复系统中的故障。

总结:规划和建设公路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逐步实施。

通过对灾害调研和风险评估,确定监测预警系统的目标和功能,设计系统的基本框架和组成部分,选择适合的监测技术和设备,并制定运维方案和故障排除措施,最终实现公路地质灾害的实时监测和预警,保障公路交通的安全和畅通。

江苏省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江苏省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置、 经度 、 度 、 发 时 问 、 模 、 胁 对 象 、 展 趋 纬 始 规 威 发
经济损失 , 对人 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 了很大的威 胁。滑坡 、 崩塌灾害主要集中在汛期 的 6 ~ 月 , 月 8
由台风带来 的强 降 雨 和 局部 强 降 雨 而 引 发 。 因此 , 开 展基 于气象 与地 质环 境 的地 质 灾害研 究 工作 十分 紧迫 , 发地质 灾害 气象 预警 系统 , 开 可有 效 减少 和避
维普资讯
江苏地质 ,1 1 ,l_ 4 20 3 ( ) 4 _4 ,07
江 苏省 地 质 灾 害气 象预 警 系统 的设 计 与 实现
单玉香 , 国曦 ,陆美兰 ,徐玉琳 孙
( 苏省地 质 调查研 究 院 , 苏 南 京 2 0 1 ) 江 江 108
其余功能由其他组件完成 , 实现 了高效、 无缝的系统
集 成 。数 据库 内容主 要包 括灾 害点 数据库 和 隐患点 数 据库 , 它们 又分 别包 含 了空 间数据 库 、 属性数 据库
省内山体多为低山剥蚀丘陵, 尽管山体不多, 但 由于人类工程活动 比较强烈 , 致使部分 山体失衡 , 尤 其是在雨季, 滑坡 、 崩塌灾害时有发生 , 在镇江、 南
摘要 : 由于强降水是滑坡 、 崩塌等突发性地质灾 害的主要 诱因 , 通过分析现有 地质灾害 和降水资料 以及灾害 的发生 与强降水之间的关系 , 综合考虑该 地区地质环境特征和前期降雨过程 、 降雨类型 、 累计 雨量 和 当 日降雨量 以及 预期 ( 未来 2 h 降雨量 , 滑坡 、 4) 对 崩塌灾害 与降雨量 的相关 性进行 了研究 , 立 了地 质灾 害气象 预警模 型 , 建 在此基础 上 开发 了江苏省地质灾害气象预警 系统并投入使用 。该 系统运行稳定 、 能全 面 , 自动下载气 象数据 、 功 可 绘制雨量 等

地灾监测预警系统设计

地灾监测预警系统设计

华测地质灾害监测系统上海华测导航技术有限公司2013年7月目录第一章地质灾害滑坡体监测设计的原则、依据和技术指标 (1)2.1监测的内容和任务 (1)2.2监测设计的原则、依据和技术指标 (1)2.3监测依据 (3)2.4系统技术指标 (4)第二章滑坡立体监测设计 (5)2.1 拟设计监测的主要的参数 (5)2.2 滑坡体监测拓扑图 (6)2.3 现场监测各子系统 (8)2.3.1 高精度GPS自动化监测 (8)2.3.2 滑坡体表面裂缝监测之振弦式裂缝计 (24)2.3.3 滑坡体表面裂缝监测之拉线式裂缝计 (28)2.3.4滑坡体固定测斜深部位移监测 (30)2.3.5 孔隙水渗压计水位监测 (36)2.3.6土压力计 (39)2.3.7 土壤温湿度监测 (43)2.3.8气象监测站 (44)2.4北斗传输 (45)第三章、软件介绍 (46)第四章、服务体系 (50)4.1 保修、维修和升级服务 (50)4.2 技术培训 (51)4.3 技术服务 (51)第一章地灾监测技术指标2.1监测的内容和任务1)针对不同地质灾害点具体特征、影响因素,建立较完整的监测剖面和监测网,使之成为系统化、立体化的监测系统;2)及时快速的对不同地质灾害点的现状做出评价,并进行预测预报,将可能发生的危害降到最低限度;3)能够为各个滑坡体建立起地表位移变化、内部位移变化和水位变化的系统监测网络,建立管理平台,各级地质环境监测主管部门都能实时的了解滑坡体的安全状况,以便及时采用相应的管理措施。

4)监测滑坡体地表形变区的位移变化动态,内部位移变化的动态和滑坡体内部水位变化动态对其发展趋势做出预测预报;5)对比评价不同条件下的监测数据,进一步预测地表形变区域变形的趋势,指导场地规划建设。

6)及时反应出地表形变区的安全情况,为地质环境监测主管部门提供可靠的依据。

2.2监测设计的原则、依据和技术指标本监测系统是一个集结构分析计算、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传感器技术等高新技术于一体的综合系统工程。

防灾减灾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防灾减灾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防灾减灾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在当今社会,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频繁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有效地应对这些灾害,提高防灾减灾的能力和效率,设计和实现一个高效的防灾减灾信息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一、防灾减灾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1、数据采集需求系统需要能够采集各种与灾害相关的数据,包括气象数据、地质数据、水文数据、人口分布数据、建筑物分布数据等。

这些数据来源广泛,需要通过与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合作,建立稳定的数据采集渠道。

2、数据分析需求采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例如,通过对气象数据的分析,预测可能发生的气象灾害;通过对地质数据的分析,评估地质灾害的风险;通过对人口和建筑物分布数据的分析,确定灾害可能影响的范围和程度。

3、预警发布需求当系统分析出可能发生灾害或灾害风险达到一定程度时,需要能够及时、准确地向相关部门和人员发布预警信息。

预警信息应包括灾害的类型、可能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预计的影响范围和程度等。

4、应急指挥需求在灾害发生时,系统需要为应急指挥提供支持,包括提供灾害现场的实时信息、制定应急救援方案、调配救援资源等。

5、公众服务需求系统还应面向公众提供服务,如灾害知识普及、灾害预警查询、应急避难场所查询等,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防灾减灾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1、系统架构采用 B/S(浏览器/服务器)架构,便于用户通过浏览器访问系统。

系统分为数据采集层、数据存储层、数据分析层、应用服务层和用户界面层。

2、数据库设计建立一个综合的数据库,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灾害专题数据库、应急资源数据库、历史灾害数据库等。

数据库应具备数据的存储、更新、查询和管理功能。

3、功能模块设计(1)数据采集与管理模块:负责采集各类灾害相关数据,并进行整理和入库。

(2)数据分析与预警模块: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生成预警信息。

(3)应急指挥模块:为灾害应急指挥提供决策支持。

(完整word版)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方案

(完整word版)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方案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方案目录第一章项目概述 (3)1.1项目背景 (3)1.2建设目标 (3)1.3需求描述 (4)第二章总体架构 (5)2.1系统架构 (5)2.2预警发布 (6)2.2.1发布权限 (6)2.2.2预警发布内容 (6)2.2.3预警信息发布对象 (7)2.3预警发布方式 (7)2.4预警发布通信方案 (7)第三章详细实现 (8)3.1概述 (8)3.2系统架构 (8)3.3水雨情监测系统 (10)3.3.1中心监控平台 (12)3.3.2前端采集设备 (13)3.4无线预警广播系统 (16)3.4.1预警中心系统 (16)3.4.2预警终端 (17)3.4.3预警信息发布流程 (17)3.4.4预警组网方式 (18)3.4.5相关设备的准备及安装 (22)3.5LED发布系统 (23)第四章总结 (26)第一章项目概述1.1 项目背景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

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泥石流一般发生在半干旱山区或高原冰川区。

这里的地形十分陡峭,泥沙、石块等堆积物较多,树木很少。

一旦暴雨来临或冰川解冻,大大小小的石块有了足够的水分,便会顺着斜坡滑动起来,形成泥石流。

而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丘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

据调查,全国所有的县级行政区中,有75%在山区,而这75%的山区县级行政区聚集了全国56%的人口。

由于山丘区居住的人口数量多、密度大、分布广,以及典型的季风气候导致的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和复杂的地形地质因素等,每年汛期,随着暴雨或冰川融化,极易形成泥石流。

居住在山丘区的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都将面临山洪、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等灾害的严重威胁,其中7400万人直接受到影响。

基于GIS的天津市突发性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GIS的天津市突发性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设计与实现
人 民生命财 产安全及社会 的稳定 。

灾 现 因 评『 密 划 定l灾 激 因 评 害 状 予 {灾 区 判 害 发 子 价 卜 l

天 津市地质灾害评价
L 1
评价结果专家会商
l天津 市 地 质灾 害 预警 预报 系统 设计
11 警 预报模 型 设计流 程… .预
关键 词 : 质 灾害 ; 型 ; 警预 报 系统 ; 灾减 灾 地 模 预 防 中 图分 类 号 : 6 4 P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2 1 5 2 1 )3 26 0 1 7 —4 3 (0 0 —0 0 — 5 6 2
天津 市 地处 华 北 平原 东北 部 , 质条 件 比较 脆 地
可能 性做 出分析 判 断 的过 程 ; 价 结 果发 布 是在 评 评 价结果 的基 础上 , 借助信 息技 术 , 现评价 结果 的可 实
视化 并 通过 当地 电视 台及 其他 媒 介对 外 发 布 , 流程
如图l 所示
发 因素的天津市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 。 该 项 工作 的开展 起 到 了一定 的成效 , 由于该 预 警 但
要: 基于地质 灾害 的多样性及其变化的随机性和非稳定性特点, 本文综合灾害预警模 型, 分析 了诱发 地质灾害 的地形 、 地貌 、 气象 、 水文 等几 方面的 因素 , 应用地 质灾害显式统计预警 的基本 原理 , 并通过确定 性系数模 型(F综合分析 了天 津市地 质灾害分布与地质环境基础 因素的关系, C) 更好 的修订 了我市 地 质灾害预警预报模型。实践证明, 应用基于 GS的地 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 已在我市近 几年 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 I 报 中不 断 完善 , 预警 预 报 精 度 得 到 提 高 , 防灾 减 灾 效果 明 显 , 保 护 人 民生 命 财 产 安全 发 挥 了重 要 作 用 。 对

地质灾害防治勘察设计流程

地质灾害防治勘察设计流程

地质灾害防治勘察设计流程地质灾害防治勘察设计是确保工程建设及相关活动在地质灾害风险控制下安全进行的关键步骤。

该过程结合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地质灾害学等学科知识,系统评估和分析地质灾害潜在危险,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治对策,保障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和安全运行。

本文将详细介绍地质灾害防治勘察设计的流程及其各个环节的要点。

1. 背景与前提分析地质灾害防治勘察设计的前提是对工程所在地区的地质条件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

通过收集和整理历史地质灾害事件、地质地貌、地质构造、地下水位、地质材料等基础资料,全面掌握工程所涉及地区的地质背景信息。

利用现代地质调查技术,如地质雷达探测、地下水位监测、地球物理勘测等手段,对地质环境进行详细勘察和分析,识别潜在的地质灾害风险因素及其可能对工程安全稳定性造成的影响。

2.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在地质灾害防治勘察设计中,风险评估是核心环节之一。

通过对潜在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的概率、可能性以及对工程造成的损害程度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确定各类地质灾害的潜在危险性等级。

综合考虑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规模及其与工程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为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3. 防治策略制定基于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结果,设计专家团队提出具体的防治策略和技术措施。

根据工程的类型和地质环境的特点,采用工程控制、结构设计、监测预警等多种手段综合防治地质灾害风险。

例如,在地质灾害频发区域,可以通过改变地形、加固土体、设计防护结构等方式,减少灾害发生可能性及其对工程的影响。

4. 勘察设计方案优化在确定防治策略后,勘察设计团队进行方案优化和细化设计。

结合实地勘察数据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结果,对工程的地基处理、建筑结构、排水系统等关键设计进行详细设计和优化。

确保防治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施可行性,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地质灾害风险,保障工程的安全和持续运行。

5. 监测预警与应急预案地质灾害防治设计完成后,还需建立健全的监测预警体系和应急响应机制。

福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专项平台设计与实现

福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专项平台设计与实现

福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专项平台设计与实现地质灾害是一种在地质环境中发生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福建地处山区,地质灾害频发,因此建立一套科学、高效、准确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专项平台势在必行。

本文将介绍福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专项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一、平台概述福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专项平台是以智能化技术为基础,利用大数据分析和处理,实时监测、预警、预防地质灾害的一项综合性工作平台。

平台主要包括传感器网络、数据采集与传输、数据管理与分析、信息显示与传输四个模块。

二、传感器网络传感器网络是福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专项平台的核心组成部分,它能够对地表运动变形、地下水位、土壤湿度等关键参数进行实时监测。

传感器网络分布广泛,覆盖全省各地,在关键地点设置更为密集的传感器,以追踪地质灾害的动态变化。

三、数据采集与传输传感器网络实时采集到的数据需要经过采集系统进行整合和处理,然后通过数据传输模块传输到数据管理与分析模块。

数据的采集与传输需要保证高效、准确,实时传输保障了监测预警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四、数据管理与分析数据管理与分析是福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专项平台的数据处理与决策支持核心。

数据管理包括数据存储、数据质量控制和数据共享,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数据分析运用大数据技术对传感器网络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挖掘地质灾害的规律和趋势,辅助决策者制定合理的预警策略。

五、信息显示与传输信息显示与传输是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结果以可视化形式展示给决策者和公众的模块。

通过地图、图表等方式直观地展现地质灾害的情况,使决策者能够及时了解地质灾害的程度和范围,便于采取紧急避险措施。

六、平台实现福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专项平台的实现需要多个技术的支持。

首先,传感器技术是平台的基础,需要利用先进的传感器设备,实现对地表和地下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测。

其次,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需要确保数据的高效、准确传输,可以应用无线传输技术,确保数据的实时性。

基于Surfer的衡阳气象地质灾害预警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Surfer的衡阳气象地质灾害预警系统设计与实现
法进 行分 析 判断 ; 2 0世 纪 8 0年代 , 出 现 了敏 感 性

崩塌、 滑坡 和泥 石 流 的分 布范 围 占 国土面 积 的
4 4 . 8 % … 。地 质灾 害 的形 成 受 地 质 条 件 、 气 象 条 件、 人类 活 动等 诸 多 因素影 响 , 是 多种 因素 共 同作 用 下 从缓 变 到 突 变 的 复杂 过 程 , 其 中降 水 是 地 质 灾 害 发 生 的 主 要 因 素 。衡 阳 地 处 湘 中 以 南 ,
0 引 言
我 国是 世 界 上 地 质 灾 害 最 为 严 重 的 国 家 之

纵 观地 质灾 害 研 究 与 预 警 预报 历史 , 国外 经 历 了 3个 阶段 : 2 0世 纪 6 O一 7 O年代 , 为探 索 示 范
研究 时期 , 一 般基 于滑 坡 监 测 时 间位 移 曲线 外 延
气 象预 报 预 警 工 作 协 议 》 。2 0 0 4年 , 衡 阳市 气 象 局 与衡 阳市 国土 资源 局 开 始 合 作 , 开 展 了地 质 灾
基金项 目: 衡 阳市 科 技局 2 0 0 9年 社 会 发 展 科 技 支 撑 项 目 ( 2 0 0 9 k s 1 8 ) ; 衡 阳市 科技 局 2 0 1 0年 社 会 发 展 科 技 支 撑 项 目
作 更为 重视 。
水性好、 遇水易软化 , 在强降水作用下 , 常 沿 岩 土
接 触 面 向 下滑 动 , 形 成群 发 性 滑 坡 、 崩塌 、 泥 石 流
地 质灾 害 。 因此衡 阳是 湖南 省地 质灾 害 高发 区之

为 了有效 地减 轻 气 象 因素 诱 发 的地 质 灾 害 , 2 0 0 3年 4月 7 日国 土 资 源 部 和 中 国 气 象 局 签 署 了《 国土资 源部 和 中 国气 象 局 联 合 开 展地 质 灾 害

基于GIS的省级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GIS的省级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p r d sg s te p o ic a r me r y t m i ga a d s s m u cin mo ue . h u h r u l h e lg c a a d i fr t n e e i n h r vn ilf a wo k s se d a r m n y t f n t d ls T ea to s b i t eg o o ia h z r o ma i e o d l n o
ma a e n y tm h o g / n / e w r d l ih d v lp d i tg a e e o dy wi . T b s d o p S n g me ts se t r u h C S a d B S n t o k mo e c e e o e n e r t d s c n l t C# NE a e n Ma GI . wh h
2 总体 设 计
2 1 总 体 设 计 思 路 .
以 We G S为技 术 手 段 , 系统 工 程 观 点 出发 , 地 bI 从 把 质 灾害 的调 查 、 察 所 产 生 的信 息 以及 监 测 预 警 信 息 与 勘
政 府 防治管 理 、 调度 指挥 所 产 生 的信 息 进 行 整合 、 成 , 集
3 应用 服务 层 )
屙 f数 据的空间查 询 3种形 式 。即利用 M p I 生 aGS提供 的方 法查询 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 以及利用 S L Q 查询属性数据 。
3 地 图表 导入 功能 )
在地 质灾 害空 间 数 据 库 的基 础 上 , 助 We 务 器 借 b服 和 WeG S 台开发 省级 地质 灾 害信 息 分 级管 理 子 系统 、 b I平 地质 灾害 速报 及 综 合 统 计 子 系 统 、 质 灾 害 综 合 信 息 发 地

地灾监测预警系统方案

地灾监测预警系统方案

地灾监测预警系统技术方案厦门四信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目录一、概述 (3)1.1 设计背景 (3)1.2 需求分析 (3)二、系统总体设计 (3)2.1系统组成 (4)1)数据采集系统 (4)3)数据传输系统 (4)4)数据处理系统 (4)5)监测预警系统 (4)7)其它辅助系统 (5)2.2系统拓扑图 (5)三、监测基本内容和方法 (6)3.1 监测内容 (6)3.2 监测方法 (7)3.3 监测周期 (7)3.4 监测频率 (7)四、地质灾害监测系统 (7)4.1自动雨量监测站 (7)4.2深部位移监测站 (9)4.3地表位移监测 (10)4.4地下水位监测 (11)4.5 地声传感器监测 (12)五、平台软件系统 (13)1、数据采集软件功能模块 (14)2、数据处理软件功能模块 (14)3、数据展示功能模块 (14)4、预警信息发布功能模块 (16)一、概述1.1 设计背景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受威胁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地质条件复杂,构造活动频繁,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灾害隐患多、分布广,且隐蔽性、突发性和破坏性强,防范难度大。

特别是近年来受极端天气、地震、工程建设等因素影响,地质灾害多发频发,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1.2 需求分析随着现代化测绘仪器和技术的出现,地质灾害监测技术取得一些进步,但与这种设备配套的随机软件较少,且不太合乎我国的测量规范,实际使用非常不便,使得很多地质灾害监测单位依然采用人工操作、全站仪自动精密照准、人工记录、人工计算这种传统方式,外业观测完成后,内业整理数据往往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使得监测的数据不能够实时反映地质灾害的状态。

另外,地质灾害发生前,往往是气象条件和地质条件非常恶劣的情况下,传统的变形监测不能实时获取监测目标状态,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不以保障。

在此背景下,需要建立一套集远程测量、远程数据自动获取、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和预测预报于一体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提高地质灾害监测自动化水平、实时获取监测目标状态能力、分析和预测预报效果。

德化县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德化县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Vi a S u cS f 0 5管理工具 和面 向对 象编 程 技术 、实现 地 质 灾 害监 测 预 警信 息 系 统 的 s l o re ae2 0 u
开 发 。系 统 开 发 模 式 ( 1 。 图 ) 2 2 系统 总 体 结 构 .
灭 在 调 试 阶 段 ,系 统 一旦 交 付 使 用 ,就 应 有 很 好 的 稳 定 性 。
2 设 计 实 现
2 1 系统 开 发 平 台 .
系 统 具 有 数 据 来 源 多 种 多 样 ,容 量 庞 大 , 后 台数 据 处 理 复 杂 的特 点 , 综 合 比较 多 种 开 发 方 案 后 , 采 用 ac i 件 二 次 开 发 的 模 式 来 建 设 系 统 , 以 Vi a C# 2 0 rgs软 s l u 0 9为 开 发 工 具 , 以 D t t 0 9+ O a l1 + ArG sE gn . o 0 Ne 2 rce0 c i n ie9 3+ ArS e . c d 9 3为 开 发 平 台 ,采 用 M i oot c sf r
1 3
出等功能 。 ( ) 能 够 与 地 质 灾 害 专 业 监 测 点 实 现 接 口 , 自动 获 取 该 监 测 点 监 测 数 据 并 进 行 图 表 展 示 2
与数 据分 析 。 ( )根据 “ 3 区域 地质 灾害 地质 气 象 耦合 模 型 ”实 现 计算 机 自动化 生 成地 质 灾 害预 警 预
收 稿 日期 :2 1 一 7 0 0 o0 6
作 者简 介 :黄 俊 宝 ( 0) 18 一 ,男 ,工 程 师 ,主要 从 事 地质 灾 害防 治 与 预警 预 报 系 统 研究 。 9
增刊 1
黄 俊 宝 :德 化 县 地 质 灾 害 监 测 预 警 信 息 系 统 的设 计 与实 现

地质灾害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_张礼中

地质灾害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_张礼中

内容 提 要
,
S 技 术的实 现 地 质 灾害 数据 管理 信 息化 的专题 型应 用 信 地 质灾 害信息 系统是 基 于 G I

息 系统 重 点 在 于 解决 地 质 灾 害数据 信息 处理 技 术 和 灾 害 区 划 空 间 分析 模型 两 方 面 的 问魔 本 文 在 分析
地 质 灾害 数据特 点的 基 础 上 给 出描述 地 质 灾害 的数据 范 畴 从 地 质 灾害数据 库 系统 建设 地 质 灾 害数


,
,
2
地 质 灾 害 信 息 系 统 的 设计
s 工 具 和 应用 G I S 系统 在 功 能 上 没 有 本 质 的差 别 主 要 体 现 在 通 用 性 和 从 某种 意义 上 来 讲 G l
,
,
, ,

专 用性 上 即 从 通 用 界面 到 专 用 界 面 从通 用 模 型 到 专业 模 型
.
,
据结构 及 羞 本功 能 进 行 了介 绍
关. 词 地 质灾 容
信 息 系统
数据 库
标准 化
随着科 学 技 术 的发 展 人 类 改 造 自然 的 能 力 已 达 到 空 前 的规 模 人类 工程 活 动业 已作 为一 种 重
, ,
要 的地 质 营力来 影 响 地 质 环 境 人 们对 地 质 环 境 的破 坏 所 形 成 的 地 质 灾 害 严 重地 影 响着 人 类 生活
,
,
为 两 大类 ① 空 间 数 据 代 表 了 矢 t 结 构 的 图

F ig
.
:
1
地 质灾容 信息 系 统功能结构 图
ls fo
t
形 , ② 属 性数据 代 表 基 于 空 间 图元 的 各 种数

滑坡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滑坡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滑坡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介绍:滑坡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及时预警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滑坡预警系统成为了必不可少的工具。

本文将从滑坡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两个方面,详细介绍如何建立一个高效、准确的滑坡预警系统。

设计:1. 数据采集与处理:滑坡预警系统的第一步是数据采集与处理。

该系统应包括大量地质、水文、气象、地震等方面的监测数据。

可以利用传感器、监测仪器等设备实时获取数据,并进行实时处理。

数据处理主要包括数据校正、质量控制、缺失值处理等。

2. 模型构建与优化:滑坡预警系统需要建立一种预测模型,以准确预测滑坡的发生。

常用的模型包括物理模型、统计模型和机器学习模型。

物理模型基于滑坡发生的物理原理,统计模型基于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机器学习模型则通过训练算法来自动建立预测模型。

选择合适的模型并对其进行参数优化是保证预警准确性的关键。

3. 预警等级与阈值划定:滑坡预警系统应设立不同的预警等级,并划定相应的预警阈值。

根据滑坡的危险程度,可以将预警等级分为红色、橙色、黄色等级,并根据预警等级设定不同的阈值。

这些阈值的划定需基于历史数据、实地调查及专家经验,确保预警系统能够准确识别滑坡的发生。

4. 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滑坡预警系统应实现及时、准确的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

预警信息可以通过短信、电话、手机APP等方式发布给相关部门和受影响的人群。

此外,建立一个用户友好的交互平台,供用户了解预警信息、提供反馈和查询历史预警信息,也是提高预警系统可用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

实现:1. 配置监测设备:在建立滑坡预警系统之前,需要合理配置监测设备。

根据不同地区和滑坡类型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和监测仪器,设置在滑坡易发区域进行长期监测。

常用的监测设备包括倾斜仪、位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

2. 数据采集与处理软件开发:设计并开发数据采集与处理软件,用于实时获取监测数据并对其进行处理。

软件界面应直观清晰,功能完善,能够实时解析和校正数据,发现数据异常并提供异常处理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叶礼伟,谢忠(中国地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摘要:针对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对灾害信息实时、准确、完整的要求,分析嵌入式GIS在地质灾害应急调查中的应用特点和优势,并借助MapGIS—EMS地图引擎开发系统基本框架。

系统加入素描图使得更加完整地描述现场,采用编辑距离方法对调查数据质量进行检查,利用无线通讯网络采用动态缓存和分包传输机制保证灾害信息的实时、完整上传,使系统成为提高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效率的有力工具。

关键词:嵌入式GIS;地质灾害应急调查;MapGIS—EMS;无线数据传输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2 4623(2010)01—0119.O3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Geological Emergency Survey SystemYE Liwei, XIE Zhong(Faculty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Wuhan 430074,China) Abstract:With the real—time,accurate and integral requirement of disaster survey information in geological emerg—ency survey.This paper analyse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of embedded GIS in this field. Used the Ma—pGIS—EMS map engine to developed basic system framework,Added sketch make the system descript the scenemore completely and introduction the Levenshtein Distance method to check data quality. Used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with dynamic caching and segmented transmission mechanisms to ensure that disaster informa—tion could be real —time and completely uploaded. Make it as the powerful tool in Geological Emergency Survey to improve its eficiency.Key words: embedded GIS; geological emergency survey; MapGIS—-EMS; wireless data transmission 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目的是在地质灾害发生后对灾害现场数据进行收集,为灾后救援和相关处置工作提供实时、完整的参考信息。

目前地质灾害应急调查虽然采用笔记本或者PDA等移动设备进行灾害信息收集,但调查数据仍要回到室内通过转换处理后才上报相关职能部门,导致调查周期过长,同时调查数据在现场缺少相关质量检查,难以保证其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其越来越不能满足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的实时、准确的要求。

嵌入式GIS是GIS与嵌入式系统相结合的一种产物,具备移动计算、电话、无线网络数据传输功能和良好的便携性,给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的数据采集和传输带来极大的便利。

利用嵌入式设备的移动计算和存储功能进行地图存储和显示,以及灾害信息的采集和处理;利用无线数据传输功能对通过质量检查的地质灾害信息进行实时传输和更新,以及地图数据的实时下载。

将嵌入式GIS应用于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工作中,无论对调查精度的提高、调查周期的缩短以及调查结果都会发生巨大变化,同时地质灾害应急调查阶段周期的缩短也相应提高了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效率。

1系统设计地质灾害应急调查主要是在地图上完成灾害点定位和信息标注,然后进行灾害信息表单填写和灾害现场素描图的绘制,最后利用无线网络将通过质量检查的数据实时上传到WebGIS服务器。

系统主要功能设计如图1所示。

1.1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系统基本框架MapGIS.EMS在嵌入式设备上的基本地图功能已经相当完善,特别是灾害点子图的绘制,其地图引擎的图层管理功能可以对每个图层设置状态开关(打开、关闭或编辑)和显示比例,对需要调入内存中的图层图1 系统主要功能数据安照多级索旨、动态加载的调度方法,保证程序内存中只存在当前显示的图层区域数据[1]。

使得“海量”地图数据也可以在嵌入式设备的有限硬件资源条件下平滑的显示和实时响应查询和编辑请求。

利用Ma-pGIS-EMS地图旨擎开发系统基本框架,包含基本的地图装载、显示、浏览、编辑、保存和基本量算功能,同时为系统其他功能模块提供平台和接口。

1.2GPS定位与轨迹记录功能1)GPS定位。

通过标准COM接口与各种GPS设备连接,支持各种GPS设备定位信号的接收和解析,为调查人员的自我定位以及灾害点集提供坐标位置信息。

2)轨迹记录。

对于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其覆盖面积大,同时由于灾害现场的危险性并不方便调查人员只需持移动终端沿所需测量路线行走,移动终端则根据记录的连续GPS坐标数据自动计算出其长度或面积[2]。

同样对于调查人员,为保证其生命安全也需对其位置进行实时监控,采用间隔记录调查人员的GPS位置信息,并通过无线通信网络以一定时间间隔(30s)将位置信息传递到监控中心,便于监控人员实时掌握调查人员目前位置状态。

1.3地质灾害数据采集和数据实时分析1)地质灾害数据采集。

地质灾害数据采集时,调查人员根据灾害类型、行政代码身WebGIS服务器获取实时生成的唯一灾害点编号和灾害点调查编号,当没有网络或网络连接失败时,移动终端可生成临时编号,待有网络或回到室内进行数据版本的一致性修改。

然后调查人员根据生成的统一编号和灾害点坐标数据采用自动或手动方式进行地质灾害点数据的采集和修改。

数据采集流程如图2所示。

为方便调查人员输入灾害现场数据,特别是灾害现场描述文本,系统还提供了地质字典和表单的自动填写功能(如:坐标、日期、调查人员姓名等)。

字典不仅规范地质灾害点信息描述和格式,还提供常用的地质灾害现场描述词语和词模板。

调查人员只需要根据列场灾害类型,将对应的模板描述内容做一定的修改即可,比现场输入效率提高很多,描述信息也更准确。

系统的地质字典采用二级索引方式存储,第一级存储常用词语和各类共有描述短语。

第二级则按灾害类型进行分类,其内部都按照首字拼音字母顺序建立索引。

图2 灾害信息采集流程2)地质灾害点现场数据实时分析。

灾害现场需填写内容很多,系统可以根据调查人员填写的灾害点基本数据和GPS坐标,计算出灾害点其他相关信息然后自动填充相应表单。

如滑坡灾害调查时,根据滑坡上、下两点坐标计算出滑坡大致坡度、走向,并结合轨迹记录计算大致的长度、面积等,进一步减少调查人员工作量,通过自动计算提高数据精度。

1.4地质灾害现场素描图绘制地质灾害现场的文字描述并不能完全“重现”现场情况,通过在移动终端上绘制灾害现场草图或在拍摄的灾害现场照片基础上做进一步点、线标注和文本注释,能更加形象地对灾害现场进行展示[3]利用基本框架中点、线、面和文本编辑接口和嵌入式系统的图片拍摄接口开发的素描图模块具有输入、编辑、整饰功能,并可以将完成的素描图以图片格式导出。

系统素描图绘制如图3所示。

图3 素描图绘制1.5数据质量检查系统的地质字典为调查人员提供了很多默认描述模板,为防止调查人员直接照搬模板内容,需要对生成的现场调查文本进行检查来判断是否和模板雷同。

判断两个文本是否雷同,可以从语义和文本相似度两个角度进行。

在本系统中,在移动终端先进行文本相似度的比较,通过检验后再在服务器端做进一步的语义检测。

文本相似度比较,通常使用编辑距离(LevenshteinDistance)或最长公共子串(LCS)。

最长公共子串(LCS)基本思路就是用一个矩阵来记录两个字符串中所有位置的两个字符之间的匹配情况,若是匹配则为1,否则为0。

然后求出对角线最长的1序列,其对应的位置就是最长匹配子串的位置。

如图4是字符串12325233ll 和字符串312123223的匹配矩阵,前者为x方向的,后者为Y方向的,其最长的匹配子串为21232。

图4 字符匹配矩阵但最长公共子串对于文本中间隔加入单字(如:的、了)情况时检查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在本系统中采用编辑距离来进行文本相似度比较。

编辑距离是用来计算从原串(a)转换到目标串(b)所需要的最少的插入、删除和替换的数目d(a,b),在NLP中应用比较广泛,同时也常用来计算对原文本所作的改动数。

它的思路就是从两个字符串的左边开始比较,记录已经比较过的子串相似度(实际上叫做距离),然后进一步得到下一个字符位置时的相似度。

即用一个二维数组d[i][,]来记录a0.ai与b0.bj之间的编辑距离,递推时需要考虑对其中一个字符串的删除操作、插入操作和替换操作分别花费的开销,从中找出一个最小的开销即为所求。

具体算法为:首先给定第一行和第一列的值,然后每个值d[f][,]按公式(1)计算,矩阵最后一行,最后一列的那个值就是最小编辑距离。

d[f]【,]-min(d)[/-1](,] ,d[f][,-1]+1,d[i-1】【『-1]+(口[i]≠b[,]?1:0));1对相同字串如:aaabbbcccddd和aaaeeeddd。

用LCS检测相似度为3,而用编辑距离检查相似度则为6,可以看出编辑距离比最长公共子串对字符相似度检查更准确。

1.6应急调查应急业务数据实时上传和更新地质灾害应急调查中调查数据需要通过无线网络及时传输到WebGIS服务器。

但无线网络存在传输不稳定和传输速度有限(如GPRS平均25K/S)的问题,如何将调查数据准确传输到服务器是本系统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难点问题。

系统实现时在移动终端采用了动态缓存机制,在移动终端缓存灾害点的数据和传输状态,当网络连接正常时将通过质量检查的数据传输到服务器,成功后将其状态设置为已完成,其他情况下都为未传输状态,需要在连接正常时重新传输。

为避免过多的传输无意义的数据,不能将待传输数据封装为标准的SOAP 格式直接发送到WebGIS服务器,而是对数据的传输格式进行自定义以XML格式传输到数据服务器。

对于过大的数据采用分包传输(256K一个包)策略[4],在包头和包尾加入时间戳保证包内数据完整性,同时在第一个包头加入包总数和大小保证数据整体的完整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