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研究论文
课题研究论文:人文护理干预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观察
123057 临床医学论文人文护理干预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方法将我科20xx年6月――20xx年6月收治的9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48例行人文关怀模式,对照组48例行传统护理模式。
采用PANSS、N0SIE量表评分对两组护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经过28d的护理,研究组PANSS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入院时(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N0SIE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入院时(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模式,符合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护理理念,并能有效的促进患者症状的恢复,协助患者尽快的融入社会生活。
人文关怀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护理中值得推广。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xx年用于该疾病防治的医疗费用高达300多亿美元。
1994年,我国精神疾病调查数据显示,城市地区精神分裂症发病率达7.62%,接近欧洲发展中国家水平;农村发病率为4.34%。
随着我国社会生活水平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加大,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正不断影响和制约着国民生活质量,成为社会最为关注的公众健康问题之一。
现将我科20xx年6月――20xx年6月收治的9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48例行人文关怀模式,对照组48例行传统的护理模式进行对比研究。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xx年6月――20xx年6月我院精神分裂症患者96例。
其中男性43例,女性53例;年龄20-50岁,平均(29.0土2.9)岁;病程(3.0±1.5)年。
人选患者均确诊为精神分裂症患者。
排除患有严重急慢性疾病及酒精药物依赖患者。
老年人便秘中的护理干预论文(共2篇)【护理医学论文】
第1篇:护理干预在老年人便秘中的应用便秘可区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类。
急性便秘由肠梗阻、肠麻痹、急性腹膜炎、脑血管意外等急性疾病引起;慢性便秘病因较复杂,一般可无明显症状。
按发病部位分类,可分为两种:①结肠性便秘:由于结肠内、外的机械性梗阻引起的便秘称之为机械性便秘,由于结肠蠕动功能减弱或丧失引起的便秘称之为无力性便秘。
由于肠平滑肌痉挛引起的便秘称之为痉挛性便秘。
②直肠性便秘:由于直肠黏膜感受器敏感性减弱导致粪块在直肠堆积。
见于直肠癌、肛周疾病等。
习惯性便秘多见于中老年和经产妇女。
1老年人便秘的原因职业和社会经济地位影响:不同职业患便秘情况也不同,于普林等[1]调查了北京等6个城市的老年人便秘流行情况,发现从事家务、行政管理、科教文卫等职业者患病率较高,分别为15.6%、13.4%、12.7%,工人和商企业人员患病较低,仅为10.1%。
李增金和刘世信等[21在北京、天津的调查研究显示军人、警察、无业者发病率较高。
社会经济地位较低者易发生便秘。
精神心理因素影响: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大、情绪不稳定、过度忧郁都是便秘发生的危险因素。
易怒、喜愁无常、焦虑、抑郁的老年人患便秘的多。
睡眠差、早醒、失眠多梦的老年人患便秘的也较多。
健康状况及运动情况:运动量少的老年人易发生便秘,体弱多病、日常生活不能自理或部分自理的老年人便秘发生率高于生活完全能自理者。
生活习惯影响:有的老年人没有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忽视正常的便意,排便反射受到抑制,日久易引起便秘。
这也是产生便秘最常见的原因。
经常抑制便意不能及时排便者便秘的发生率高于不抑制便意及时排便者。
不定时排便老年人的便秘发生率高于定时排便者。
饮食过于精细少渣者,缺乏食物纤维令粪便体积减小,黏滞度增加,在肠内运动缓慢,水分过量被吸收而导致便秘。
药物的影响:便秘的老年人也可由长期滥用泻剂而引起加重便秘的情况。
年龄增长的因素:老年人唾液腺、胃肠和胰腺的消化酶分泌随年龄增长而减少。
结肠肌层变薄,肠平滑肌张力减弱,肠管的张力和蠕动减弱、食物在肠内停留过久,水分过度被吸收而便秘。
课题研究论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护理干预
154944 临床医学论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护理干预【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患者加强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方法:本次18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从笔者所在医院20xx年9月-20xx年9月收治的患者中抽选,随机抽样分组后实施不同护理措施。
常规组90例实施基础护理,干预组90例实施综合护理,评定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
结果: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00%,干预组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90.00%,常规组护理满意率为70.00%,干预组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加强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改善生活质量,应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doi:10.14033/ki.cfmr.20xx年9月-20xx年9月入院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18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从笔者所在医院20xx年9月-20xx年9月收治的患者中抽选,随机抽样分组后实施不同护理措施。
干预组90例中,男女比例6∶4,年龄30~78岁,平均(52.1±1.6)岁;轻型急性胰腺炎68例,重型急性胰腺炎22例;常规组90例中,男女比例7∶3,年龄31~79岁,平均(52.2±1.7)岁;轻型急性胰腺炎57例,重型急性胰腺炎33例。
两组患者的疾病程度、男女例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1.2.1 纳入标准(1)患者均符合胰腺炎疾病诊断,伴有程度不同的高烧、恶心、腹胀等症状;(2)取得所有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1)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患者;(2)肝、肾功能不全者;(3)代谢紊乱、药物过敏者;(4)精神障碍性疾病患者。
脑卒中患者护理干预论文
脑卒中患者的护理干预浅探【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
方法选择脑卒中患者100例,分组就常规护理(对照组)及整体护理干预(观察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干预前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案护理,如病情观察、对症支持等。
观察组应用上述方案的同时,加强整体全面的护理干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2.1 心理干预患者疾病急骤发生,加之对预后过分担心,易产生焦虑、抑郁、烦躁等负性情绪,护理人员需主动与患者沟通,向患者强调抑郁等负性情绪与脑卒中康复的不利影响,指导患者加强修养,注意塑造性格,心境保持平和,情绪稳定,乐观积极,学会自我调节,避免和消除抑郁或紧张。
可鼓励患者参与打牌、看电视、下棋、听音乐等活动,丰富业余生活,增强遵医依从性[1]。
1.2.2 健康宣教就脑卒中症状及危险因素向患者告知,需禁烟限酒、合理饮食,并掌握常用药物使用方法,明确早期康复开始的时间、意义及方法,加化指导,依据患者病情及特点对健康教育清单行个性化制定,向家属及患者发放,鼓励患者及家属主动参与,积极配合。
1.2.3 康复干预应用分阶段护理模式,将患者按早期、非稳定期、稳定期划分,行针对性的训练,对肢体废用综合征的出现加以预防,减轻或减少异常行走方式,使患者的交流现状和功能性表达改善,进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2]。
具体包括:①②早期护理干预:可在病发后24-48h,患者病情稳定后行早期康复护理,除可使继发性神经损伤有效避免外,还利于下步训练。
具体为良姿位摆放,为对萎缩进行预防的有效手段;其次为挛缩预防:对瘫痪关节有规律的活动,3-4次/d,由上而下、由大关节至小关节进行,对挛缩的肌腱、肌肉、关节周围组织的牵伸幅度由小至大,至恢复主动运动功能;同时,按摩可促进淋巴回流及血液回流,减少肿瘤形成,采用安抚性质对心肌张力高的肌群行按摩操作,促其放松,肌张力低的肌群需揉捏和擦摩[3]。
糖尿病患者中护理干预论文(共2篇)【护理医学论文】
第1篇:糖尿病患者进行个性化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已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年中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达到11.6%,且患病年龄趋于年轻化,预测到2030年将增长至3.66亿。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改变和促进糖尿病的自我管理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基础和关键,在糖尿病自我管理的“五驾马车”中,饮食治疗是防治糖尿病的基础。
传统的糖尿病饮食教育给予口头、图片式饮食知识宣教,步骤较多,计算比较繁琐,食谱固定,内容少;患者不易掌握和坚持,已不能满足患者需求。
因此,寻找简单、有效、个性化、患者乐意接受,易坚持的饮食治疗方式尤为重要。
本研究是有针对性地对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进行个性化综合的护理干预,取得很好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年3月至年4月在本科住院及门诊的糖尿病患者。
入选对象:住院一次以上,诊断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思维正常、年龄在35岁以上,肝、肾功能基本正常,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人选前已接受降糖药物治疗且病情相对稳定,其药物剂量至少在人选前1个月内保持不变,入选后不增加药物的剂量,不更换药物的种类,只有当空腹血糖小于3.9mmol/L或出现低血糖时,在医生指导下减少药物剂量或停药,具备一定的书写阅读和沟通能力且自愿参加本次研究的患者。
排除标准:糖尿病合并严重的急性并发症及糖尿病肾病;妊娠期患者;恶性肿瘤患者等。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100例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纳入49例患者,研究途中死亡1例(第10周车祸意外死亡),失访1例(第7个月出国),最终纳入47例,对照组纳入51例患者,研究途中失访2例,最终纳入49例,两组间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程、慢性并发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2.1患者饮食行为依从性采用糖尿病自护行为量表(SDSCA):由丁bert等修订,我国万巧琴等进行翻译,科室5名专家(2名副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护师,1名营养师)进行改编,该量表包括饮食、运动等6个维度,总共15个条目,其中饮食行为5个条目,该量表采用7分制计分,分数的大小表示7d内有几天遵循了自护行为,0分表示7d中未进行相关自护行为,该量表主要用来反映护理干预前后糖尿病患者日常生活进行的自我管理行为,特别是饮食的依从性行为的比较。
个案护理论文范文
个案护理论文范文标题,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通过对30名老年痴呆患者进行护理干预,采用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显著的影响,能够改善其生活质量,提高其自理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
因此,护理干预在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护理干预;老年痴呆;生活质量;自理能力;心理健康。
引言。
老年痴呆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疾病,其特点是逐渐进行性的认知功能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痴呆患者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因此,如何有效地提高老年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成为了护理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护理干预作为一种重要的护理手段,对于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患者进行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改善其生活质量,提高其自理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护理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方法。
参与本研究的对象为30名确诊为老年痴呆的患者,其中男性15名,女性15名,年龄在65岁至85岁之间。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护理干预,对照组不接受护理干预。
护理干预内容包括定期的认知训练、生活技能训练、心理疏导等,持续时间为3个月。
在干预结束后,采用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经过3个月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首先,他们的自理能力得到了提高,能够更好地照顾自己的生活和饮食。
其次,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也得到了提高,情绪更加稳定,更加乐观向上。
与此同时,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没有显著改善。
因此,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的影响。
讨论。
老年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包括认知功能损害、自理能力下降、心理健康问题等。
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影响研究论文
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影响的研究【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作用。
方法选取我院近期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300例,其中男210例,女90例,患者的年龄在61-87岁之间。
对所有患者在采取护理干预之前和之后,进行问卷调查,对比分析护理干预前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遵医行为的变化以及血压控制情况。
结果护理干预之后能够严格遵循医生嘱咐的患者例数显著多于护理干预之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干预之后按时服药控制血压和定期检查血压的患者例数显著多于护理干预之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提高其主观能动性,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保持稳定的情绪,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遵义嘱咐的行为,使血压得到有效控制,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护理干预;老年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影响作用目前我国的老年化加剧,导致高血压患者逐年增加,高血压极易导致发生心力衰竭、冠心病和肾功能衰竭等疾病[1]。
高血压是一种严重的危害到了人类身心健康的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的致病原因较为复杂,往往会涉及到家族遗传史、社会环境、情绪变化以及生活方式等因素。
对于高血压的治疗,单纯的给药治疗方式很难从根本上将高血压进行控制,还需要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严格的遵医嘱咐,将血压水平控制在较为合理的水平[2]。
研究表明在常规的治疗基础上,配合护理干预,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有较大的影响,从而可以使老年人的血压得到良好的控制。
我院就对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作用进行了研究。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近期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300例,其中男210例,女90例,患者的年龄在61-87岁之间。
300例患者中,合并脑梗死患者有70例,脑出血患者有10例,冠心病患者60例。
患者的社会背景,123例为退休教师或者干部,105例为退休工人,72例为农民;患者的教育背景,129例为高中或中专以上学历,103例为小学水平或者是文盲,68例为初中文化水平。
研究论文: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疗效
122529 临床医学论文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摘要]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该院自20xx年1月―20xx年3月收治的166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3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疗效。
结果经干预后,两组患者HbA1C、FBG、2 hPBG、TG对比(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3.93%;对照组65.06%,相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xx年1月―20xx年3月收治的166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3例。
对照组,男42例,女41例,年龄为40~76岁,平均年龄为(54.83±3.87)岁,病程为1~17年,平均病程为(9.75±3.12)年;观察组,男43例,女40例,年龄为39~79岁,平均年龄为(54.01±4.32)岁,病程为1.5~19年,平均病程为(9.86±3.85)年,这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饮食指导: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变化和饮食有着很大的关系,在饮食方面需特别注意,患者不可为了自己的口味不顾自己的病情,需适当的将饮食结构进行调节,糖分含量大的食物(如糖果、各种甜品)食用过后会使得血糖增高,需谨慎使用,多数水果也有一定的含糖量,但水果含有一些维生素,如不摄入的话可导致营养失衡,反而不利于患者的身体,可根据具体情况少进食一些;护理人员可给患者制定一个饮食计划,即每天该食用什么食物,每种的含量是多少,并监督患者按照饮食计划进行饮食,在饮食结构里难免会有患者不喜欢的食物,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为了控制自己的血糖要忍耐;②心理护理:糖尿病属于慢性疾病,且不容易康复,尤其对于需要注射胰岛素的患者来说每天还要经受着痛苦,易出现急躁、悲观等不良情绪,患者对身边的一切都缺乏了动力,认为自己为了疾病失去了太多,不能随意的吃东西,每天还要服药,怎样也不能摆脱,他们一味注重自己的不幸,基于此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虽然该疾病治疗起来比较困难,也要承受一些痛苦,但既然一切都无法改变只能去想尽办法去解决,千万不要灰心,要乐观;③运动干预:糖尿病患者如没有严重的并发症、合并症,可适当的进行运动(如散步、慢跑等)以将他们的身体素质提高,进而帮助恢复疾病,要告知患者不可一时高兴就不顾自己的身体随意的进行,像赛跑、拳击等这些剧烈运动要禁止,且在平时进行运动锻炼时间不宜过长,运动量不宜过多,如稍微感到疲惫就应立刻停止;④用药指导:对于糖尿病患者要使用降糖类药物将血糖降下来,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无论任何疾病治疗起来都是离不开药物的,每个人都不愿意服药,但是治病是不可避免的,还是要按时服药;对于需注射胰岛素的患者来说,他们更是难以接受,护理人员在进行操做前要告知他们会有些疼,需忍耐一下;无论是口服药物还是注射胰岛素,都要向患者讲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
课题研究论文:临床医学论文 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情况的效果分析
临床医学论文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情况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干预措施及其对康复的效果。
方法:将2009年4月~20xx年9月我院收治的13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护理干预措施,记录并作回顾性分析。
结果:护理干预后,干预组Barthel指数及Brunnstrom分级运动功能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确切,值得加强应用。
脑卒中是一种突然发病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因各种诱因造成脑血液循环障碍,主要表现出脑功能障碍症状及体征[1]。
其中,偏瘫是脑卒中最主要的致残形式,占65%~80%[2]。
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本组13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
对照组65例患者中男性38例,女性27例;年龄52~82岁;其中脑梗死35例,脑出血30例。
干预组67例患者中男性41例,女性26例;年龄48~79岁;其中脑梗死36例,脑出血31例;右侧偏瘫者34例。
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的差异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统计学处理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3 护理方法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
①心理干预[3]。
脑卒中患者偏瘫后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很容易产生烦躁、恐惧、悲观等消极心理,丧失治疗信心,生活上过分依靠他人而容易自卑、自暴自弃。
因此,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沟通,详细讲解疾病相关知识,鼓励其走出阴霾,树立治疗信心。
起病后3个月是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最快的时期,护理人员更要加强心理干预,可让恢复较好的患者现身说法、宣教,与患者交流经验,彻底摆脱负面情绪。
②肢体功能训练。
护理论文护理干预在预防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研究
护理论文护理干预在预防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研究护理干预在预防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研究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术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可以带来严重的健康风险。
为了降低患者发生DVT的风险,护理干预在预防术后DVT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护理干预的有效性和应用方法。
一、护理干预的目标护理干预的首要目标是预防术后患者发生DVT。
通过在手术前和术后的各个环节中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患者DVT的发病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二、术前的护理干预在手术前,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基本疾病、家族病史等。
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预防方案。
1. 评估患者的DVT风险根据患者的评估结果,将其分为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组。
不同风险组的患者需要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
2. 教育患者护理人员应该向患者提供关于DVT的知识,教育他们如何预防DVT的发生。
包括向患者介绍DVT的病因、症状和预防方法。
3. 提供合适的药物预防对于中高风险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提供药物预防,如抗凝剂。
但是应该充分了解患者的药物过敏史和禁忌症,确保给予的药物适合患者。
三、术后的护理干预术后是预防DVT的关键时期,护理人员应该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有效措施降低DVT的风险。
1. 提供术后的体位移动术后,患者可能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这容易导致血栓的形成。
护理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适时提供体位改变和被动运动,促进血液循环,预防DVT的发生。
2. 加强护理观察护理人员应该密切观察术后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体温、血压、心率、呼吸等指标的监测。
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医生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3. 穿着弹力袜为了预防DVT的发生,护理人员可以对患者进行弹力袜的教育和指导。
弹力袜可以有效地提高下肢的血液循环,减少血栓的形成。
四、护理干预的评估与改进护理干预的评估十分重要,通过对护理措施的评估,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胫腓骨骨折中的综合护理干预论文(共2篇)【护理医学论文】
第1篇:胫腓骨骨折中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胫骨是连接股骨下方的支撑体质量的主要骨骼,腓骨是附连小腿肌肉的重要骨骼。
胫腓骨骨折(FractureTibiaandFibula,FTF)是指胫骨平台以下至踝以上部分发生的骨折,而是四肢骨折中最常见的长管状骨的骨折,在临床发生率较高,常因意外事故,肢体受到高能量、高速的冲击而引发,多由于体外暴力引起。
手术作为一种应激源,对患者的神经、内分泌及循环系统均产生不利的影响,绝大多数的胫腓骨骨折患者能通过闭合复位内固定治愈。
在治疗后,如果缺乏科学有效的优质综合护理方法,容易导致患者严重的并发症,将影响手术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康复等。
本研究对FTF骨牵引固定术后的患者采取优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般资料:选择年2月~ 年期间我院收治的胫腓骨骨折患者146例,其中男95例,女51例,年龄13~72岁,平均(41.38±5.61)岁;致伤原因:车祸伤87例,高处坠落伤46例,重物砸伤13例。
胫腓骨上段骨折41例占28.08%,胫腓中段骨折79例占54.11%,胫腓骨下段骨折26例占17.81%,所有患者均经过X线和CT确诊。
排除孕妇及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的患者、恶性肿瘤、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患者和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等。
并均行跟骨骨牵引固定术的术后患者。
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确保研究伦理学的合理性。
将所有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基线资料等方面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及护理方法:所有患者术前进行各项检查,高血压、糖尿病、心肺功能不全者请相关科室主管医师进行会诊处理。
及时有效治疗原发疾病,保证体内水电解质平衡状态。
术前30min静脉给予抗生素,消毒、备皮等,常规清除异物,切除失活组织,剔除骨面污物,修复轻度损伤的血管和神经。
课题研究论文:ICU护理人员心理压力及干预策略探究
149625 临床医学论文ICU护理人员心理压力及干预策略探究摘要目的:探讨ICU护理人员心理压力来源及有效的疏导干预措施。
方法:选取在ICU工作的护理人员20名,结合调查问卷对其心理状态和心理压力进行调查,并于20xx年6月开始实施对应的干预策略,观察干预前后护理人员的心理状态改善情况。
结果:工作时间长、夜班多、工作矛盾、环境差、强度大等为主要心理压力来源;干预后护理人员焦虑、抑郁、暴躁、强迫症、精神病性等评分均明显降低,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医院ICU护理工作量大、任务重、细节多且工作时间不稳定,导致护理人员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形成不良的心理状态,而通过有效的干预、组织心理减压等,可促使其保持稳定的心理水平,利于保证护理质量。
ICU患者不仅病情严重,且存在变化快、突发性等特征,给护理工作带来较大的难度,而且患者很容易出现致残、死亡等重大问题,护理人员需承担较大的责任风险,进一步加重心理压力n,。
而在心理压力的持久影响下,护理人员会出现心理状?B不佳、抑郁、紧张等,严重影响工作效率,甚至出现护理差错.降低护理质量。
为此,本次研究对ICU护理人员心理压力来源及有效的疏导干预措施进行了探讨,选择护理人员20名进行研究、分析,详情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xx年7月-20xx年7月选取在ICU重症监护室工作护理人员20名,年龄22~52岁,平均(32.43±4.72)岁;工作2~25年,平均(10.69±2.64)年;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7名,护士10名。
调查方法:针对ICU护理人员的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工作环境及其他相关因素进行汇总,制定心理压力调查问卷,由护理人员主观填写和评价。
发放20份,回收20份,回收率100%。
干预方法:依据ICU护理人员心理压力调查结果开展针对性干预措施。
①科学安排工作:落实“人性化管理”理念,依据实际工作强度、工作内容及护理人员意愿进行合理排班,采用强弱结合排班方式,即由资历深且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搭配资历较浅或技能较弱的护理人员,确保护理工作的充分落实;为保证护理质量,需依据护理人员个人能力、性格特征等进行工作安排,同时主动与其进行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及困难,并给予一定的帮助,增强其工作积极性[2]。
课题研究论文:临床医学论文 离退休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干预
临床医学论文离退休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干预1 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1. 1 心理健康的概念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适应与完好状态,也就是指在身体、智能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为最佳状态[1]。
1. 2 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老年人是否健康,可以从智力、认知力、意志力、能否适应社会并做好情绪管理几方面总结。
1. 2. 1 智力健康的老年人具有一般的生活能力,思路清晰,在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方面相对平衡。
1. 2. 2 意志力意志力坚强,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
心理健康的老年人行动具有自觉性,有独立自主的能力,并能用自己的意志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为。
1. 2. 3 认知力能够客观的分析自己的能力,并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断。
就是要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家庭条件及相关社会环境来对自己离退休后的生活制定目标[2]。
不盲目和冲动的去勉强自己去做超过能力的事情。
1. 2. 4 适应社会能力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融洽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有着很大的影响。
心理健康的老年人情感方面表现的乐善好施,与家人和友人都能保持融洽,并在离退休后能结交新朋友。
1. 2. 5 情绪管理保持情绪稳定,身心愉悦。
心理健康的老年人能适度的表达与控制自己的情绪,当生活发生变故和突然受到外界不良刺激时,能做好情绪管理。
2 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2. 1 角色转变退休是人生的一次重大变动,在工作上由参加者转变为旁观者,生活模式发生重大改变。
昔日的社会地位和被人认同和尊敬的情况一下子消失,心理上很难适应。
再加上子女长大成人,独立成家又忙于事业,无暇照顾老人,在离退休初期,老年人很容易出现不适应的情况,并产生孤独、抑郁、自卑等心理。
2. 2 家庭环境家庭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主要场所,老年人尤其是单身、再婚、家庭不和的老年人经常会遇到一些生活方面的实际问题,因为退休后没有工作支撑,人际圈也逐渐缩小,从而由生活上的不便发展到心理问题。
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支患者生存质量影响论文
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支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摘要]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支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
方法将120例慢支病人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病人每年慢支急性发作次数、持续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次数等方面进行比较,观察两组病人的生存质量。
结果两组病人生存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1.2.1 对照组遵医嘱给予抗炎治疗、支气管扩张剂使用等,按慢支患者护理常规护理,入院后作一般用药指导及宣教。
1.2.2 干预组在护理慢支病人过程中,分别在入院初、住院中、出院前阶段、出院后给予护理干预,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心理状态,了解病人生存质量。
1.2.2.1 入院初创造安全、舒适的环境:病人初入院时,对周围环境有陌生感、不适应等情况,特别是第一次来我院者,接诊者要亲切、主动热情接待病人,给病人介绍本科主任、护长,主管医生、主管护士等,同时介绍医院环境、订餐、作息制度等。
病者由于环境变化,原来的生活习惯被打乱,缺乏安全感。
所以要保持病房的清洁、整齐、舒适、光线柔和,温、湿度适宜,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床铺清洁。
1.2.2.2 住院过程中,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并有的放矢进行健康教育:由于慢支患者常有反复发作,会给病者心理产生特殊变化,如焦虑、紧张、担心并发症发生,而且慢支患者经6-10年,会并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甚至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到了肺心病期,预后不佳,而且经济负担加重,家属也会因久病而照顾减少。
因此,很多病人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
所以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关疾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尤为重要:(1)避免病情加重的各种诱发因素,如预防感染、避免去空气污浊、人多的公共场所活动,寒冷季节、气候突变时注意保暖,及时添减衣被。
(2)劝导戒烟:对于吸烟患者,劝导病人戒烟,讲解其重要性,并嘱家属一起督促,帮助其制订切实可行的戒烟计划。
护理干预研究论文
护理干预研究论文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9年1月~2009年7月我科收住中晚期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共100例,男66例,女34例,年龄35~73岁,平均年龄54岁。
入选条件:(1)化疗前大便正常;(2)无肠道病变。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职业、患病种类、病情、心理状态及用药方案等方面相似,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各50例。
常规护理组:按化疗患者常规护理;护理干预组:采取常规护理外,还针对化疗患者的便秘采取饮食干预、行为干预、心理干预等护理干预措施。
2护理干预2.1饮食干预指导患者进清淡、易消化饮食,温度适宜,少食多餐,同时增加食物种类,以增进患者食欲,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及含有粗纤维的糙米、豆类等食物,以增加胃肠蠕动。
适当进食有润肠通便作用的食物,鼓励多饮水,化疗患者饮水保证在2000—3000ml/d以上,最好保证每天清晨空腹饮凉开水或温开水1杯。
化疗患者在使用化疗药物前、用药期间、用药后饮用酸牛奶[3],能有效的预防便秘的发生,减轻患者排便的痛苦。
2.2行为干预2.2.1训练定时排便习惯向患者解释取得合作。
指导患者有规律生活,注意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与患者共同制定按时排便表。
患者排便结束后,要注意保持患者肛周清洁、干燥。
2.2.2适当运动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根据每例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制定相应的锻炼计划。
卧床患者应指导其行腹部按摩,腹部按摩可增强腹部肌肉和肠管平滑肌张力,刺激肠蠕动,增加小肠和大肠推进性节律收缩,减少肠道对水分吸收。
方法如下:仰卧,全身放松,可主动或被动操作,将一手掌放在肚脐正上方,用拇指及四指指腹从右至左沿结肠走向按摩以促进肠蠕动,促进排便。
2.3心理干预经常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及大便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帮助患者改善应对行为,减轻烦躁焦虑情绪,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配合化疗。
3结果4讨论4.1中晚期肿瘤患者发生便秘的相关因素:(1)饮食因素:进食量少同时癌症化疗患者为了加强营养,所进食物过于精细,食物中的纤维素和水分不足,不能刺激肠蠕动,加之粪便不能被充分软化以致便秘。
护理干预论文
护理干预论文护理干预论文:护理干预对患者焦虑的影响血液透析是临床对于肾脏功能衰竭的患者采纳的常规治疗方法.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多为慢性病,病程较长,因家庭、经济、身体健康状况等影响,患者简单产生焦虑心情,影响病情恢复以及治疗效果。
本次讨论即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缓解血液透析患者焦虑状况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3年8月~2023年8月于我院肾内科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O人。
(1)试验组:采纳护理干预措施,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41~67岁,平均年龄(56.4±7.2)岁,病程3~25年,平均病程(13.5±4.1)年;(2)对比组:采纳常规护理措施,其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40~69岁,平均年龄(57.7±8.3)岁,病程2~26年,平均病程(14.3±5.6)年。
两组在性别、年龄、病因等因素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护理方法1.2.1试验组采纳护理干预措施,包括:(1)健康教育:对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其了解疾病的发生气制,以及治疗原理;(2)心理疏导:患者多为肾功能衰竭患者,常产生悲观无望等负面心情,准时疏导,有利于患者协作治疗;(3)饮食护理:由于患者肾功能衰竭,因此饮食应留意减轻肾脏负担,如饮食限盐。
留意维生素、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钙质的补充,多进食新奇水果和蔬菜;(4)适当运动:有利于患者免疫力的提高,以及健康心态的维持;(5)自我监护以及定期随访:对患者进行日常护理指导,并定期随访。
1.2.2常规护理模式对比组患者采纳常规护理措施。
1.3评价指标观看并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症状表现以及焦虑量表评分。
2统计学分析全部数据采纳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纳t检验率比较,计数资料采纳x检验,P 3结果3.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量表得分状况试验组与对比组患者护理后焦虑量表得分均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4争论焦虑是指内心不愉悦甚至苦痛的状态,其症状表现包括心情症状以及躯体症状.常见的心情症状包括慌张、恐惊、忧虑等,常见的躯体症状包括心慌、颤抖,严峻的患者甚至出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文最新推荐------------------------------------------------------
护理干预研究论文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9年1月~2009年7月我科收住中晚期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共100例,男66例,女34例,年龄35~73岁,平均年龄54岁。
入选条件:(1)化疗前大便正常;(2)无肠道病变。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职业、患病种类、病情、心理状态及用药方案等方面相似,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各50例。
常规护理组:按化疗患者常规护理;护理干预组:采取常规护理外,还针对化疗患者的便秘采取饮食干预、行为干预、心理干预等护理干预措施。
2护理干预2.1饮食干预指导患者进清淡、易消化饮食,温度适宜,少食多餐,同时增加食物种类,以增进患者食欲,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及含有粗纤维的糙米、豆类等食物,以增加胃肠蠕动。
适当进食有润肠通便作用的食物,鼓励多饮水,化疗患者饮水保证在2000—3000ml/d以上,最好保证每天清晨空腹饮凉开水或温开水1杯。
化疗患者在使用化疗药物前、用药期间、用药后饮用酸牛奶[3],能有效的预防便秘的发生,减轻患者排便的痛苦。
2.2行为干预2.2.1训练定时排便习惯向患者解释取得合作。
指导患者有规律生活,注意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与患者共同制定按时排便表。
患者排便结束后,要注意保持患者肛周清洁、干燥。
2.2.2适当运动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根据每例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制定相应的锻炼计划。
卧床患者应指导其行腹部按摩,腹部按摩可增强腹部肌肉和肠管平滑肌张力,刺激肠蠕动,增加小肠和大肠推进性节
1 / 3
律收缩,减少肠道对水分吸收。
方法如下:仰卧,全身放松,可主动或被动操作,将一手掌放在肚脐正上方,用拇指及四指指腹从右至左沿结肠走向按摩以促进肠蠕动,促进排便。
2.3心理干预经常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及大便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帮助患者改善应对行为,减轻烦躁焦虑情绪,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配合化疗。
3结果4讨论4.1中晚期肿瘤患者发生便秘的相关因素:(1)饮食因素:进食量少同时癌症化疗患者为了加强营养,所进食物过于精细,食物中的纤维素和水分不足,不能刺激肠蠕动,加之粪便不能被充分软化以致便秘。
(2)缺乏锻炼:化疗患者常疲乏无力,活动减少导致肠蠕动减弱,易致便秘。
(3)药物的不良作用:止吐药物的应用极易引发便秘。
长春碱类化疗药物由于神经系统的毒性也可引起便秘。
(4)恶心、呕吐:化疗时由于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致所进食物大量吐出及体内水分丧失。
加之不愿喝水使体内水分减少,致大便量少且干燥,不易排出。
(5)精神心理因素的影响:化疗患者常出现焦虑、紧张情绪。
而心理障碍尤其是焦虑可增加盆底肌群的紧张度而导致便秘。
4.2护理干预组的便秘发生率明显下降,与常规护理组有显著性差异。
通过饮食干预、行为干预、心理干预使患者认识到便秘对身体的不良影响及保持大便通畅的重要性,自觉养成早饭前后定时排便的习惯,进易消化饮食,少食多餐,有利于食物消化吸收,减轻腹胀。
食物多样化可改善患者食欲,含纤维素食物及润肠通便食物的摄入,饮用果汁及润肠通便的饮品,用化疗药物前、用药期间、用药后饮用酸牛奶,可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
清晨空腹饮温开水可刺
---------------------------------------------------------------范文最新推荐------------------------------------------------------ 激胃—结肠反射从而促进排便。
患者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及腹部按摩可促进肠蠕动,有效地预防便秘。
参考文献[1]李同度.癌症疼痛与姑息治疗分册.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72.[2]陈世奎,孙姨,王立鹤.便秘防治170问[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3:7.[3]刘伯阳,姚淑娟,刘吉成.青春双歧杆菌双元蛋白酸奶对肠道的保护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5,9(35):41~44.【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化疗患者便秘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100例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50例,常规护理组按化疗护理常规进行护理;护理干预组患者入院后,除按化疗护理常规护理外,采取护理干预,包括饮食干预、行为干预及心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便秘的发生率。
结果与常规护理比较,患者便秘发生率较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
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可降低化疗患者便秘发生率。
【关键词】化疗便秘护理干预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