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影响论文
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
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摘要:目的:研究院前急救护理针对急性心机梗死患者的影响。
方法:随机抽取于2019年10月至2010年10月之间在某医院急救中心接受治疗的60例患有急性心机梗死的患者,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名患者。
其中对照组的患者有家属自主送往医院,在入院接受治疗之前并未接受专业的急救护理,而实验组的患者是由专业的医学团队加急送往医院,并在入院接受治疗之前接受了急救护理的相关措施,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并进行对比。
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可以得知,实验组的患者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患者数据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患者突发急性心机梗死之后,及时的院前急救护理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预后并发症,为患者争取抢救时间,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值得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院前急救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影响急性心机梗死属于心脏的主要病变之一,临床表现一般为急性发作,心肌处于持续的缺血缺氧状态,导致心肌出现严重的病变,心血管阻塞的现象。
针对于急性的心肌梗死患者需要及时接受治疗,可以挽救生命,改善患者的预后成效,而如果长时间无法接受治疗就会导致患者的生命安全遭受威胁。
入院之前的急救一般是指在患者前往医院之前、在救护车上所接受的急救护理,院前急救的目的在于给予急性病发的患者一些短暂的急救措施,稳定患者的心率脉搏,为患者的抢救争取时间。
一、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9年10月至2010年10月,随机抽取在某医院急救中心接受治疗的60例患有急性心机梗死的患者,将随机抽取的60例患者利用随机数字法再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有30名患者。
实验组中有14名女性患者、16名男性患者,患者的年龄区间为44岁至82岁,平均年龄为(64.97±4.11)岁;而对照组中包含17名女性患者和13名男性患者,患者的年龄区间为40岁至78岁,平均年龄为(65.55±7.12)岁。
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
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
方法:将1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入院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78例和对照组82例。
观察组由急诊人员出车接诊,进行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照组由家属自行送至医院救治。
观察比较两组救治结果。
结果:观察组发病至抢救时间、溶栓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
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可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时间,降低病死率。
标签:院前急救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生的心肌缺血、坏死性疾病,可引发斑块破裂,形成血栓。
患者发病早期即处于高危状态,如救治不及时可导致死亡。
研究报道,发病1h内院外猝死者占心肌梗死总死亡人数的50%,早期急救护理对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2】。
2010年5月-2013年5月,我们对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60例,男97例,女63例,年龄42-77(57.5±4.6)。
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3】。
其中下壁梗死51例,前壁梗死43例,前间壁梗死38例,高侧壁梗死28例。
按入院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78例和对照组82例。
观察组男40例、女38例,年龄(57.5±4.6)岁;其中下壁梗死20例,前壁梗死18例,前间壁梗死21例,高侧壁梗死19例。
对照组男43例,女39例,年龄(57.5±4.6)岁;其中下壁梗死21例,前壁梗死18例,前间壁梗死23例,高侧壁梗死20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由患者家属自行送至医院救治,入院前未接受院前急救护理。
观察组由急诊人员出车接诊,并进行院前急救护理干预:(1)院前救护指导:接到急救电话后,携带急救药物及心电图机于3min内派出救护车,在车上电话与患者家属取得联系,简单询问病情,指导其卧床休息及自救,说明医护人员马上就到。
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
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摘要】目的:探究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
方法:抽选2017年2月-2019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11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
对照组57例,给予患者常规急救护理措施;观察组57例,给予患者院前急救干预。
结果:观察组急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急救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干预效果较理想,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满意度急性心肌梗死人体冠状动脉持续性缺氧导致的急性病症,可累及患者呼吸、心血管等重要系统,危及生命[1]。
该病症的急救具有很大的时限性,患者需立即就医,得到治疗。
本次研究给予部分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效果理想,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抽选于2017年2月-2019年2月期间在我院心血管内科进行治疗的11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具有典型症状的有85例,不具有典型症状的有29例。
将所选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57例,男患者33例,女患者24例;年龄34-73岁,平均年龄(57.3±4.2)岁;其中高血压病史患者21例,脑血管病史患者10例,糖尿病病史患者19例,无明显病史患者7例;发病到就诊时间7-35min,平均时间为(13.5±5.1)min。
观察组57例,男患者28例,女患者29例;年龄35-76岁,平均年龄(59.7±4.5)岁;其中高血压病史患者25例,脑血管病史患者14例,糖尿病病史患者8例,无明显病史患者10例;发病到就诊时间10-30min,平均时间为(20.1±4.2)min。
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急救护理措施,包括监测患者身体状况、调查病史、发病时间等。
观察组给予患者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具体为:①吸氧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对预后的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对预后的影响【摘要】目的:探究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院前抢救护理,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以我院2021年1~12月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例,选出30例家属自行送往医院接受抢救的患者为对照组,其余30例为本院派救护车接回治疗,且均由急救随行人员实施入院前急救护理,对比两组预后情况。
结果:研究组患者急症抢救时间、溶栓操作时间、球囊扩张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
结论:入院前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救护理,利于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急救效率,预后效果极好,值得借鉴。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护理;预后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是严重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且形成血栓,致使血管管腔狭窄、闭塞,心肌长时间缺血导致心肌细胞死亡。
其症状多为胸骨后侧剧烈且持久性疼痛、心功能急剧下降甚至直接致命的急性疾病。
该病多发于中老年人,临床对该病症主要通过恢复心肌供血、抑制血栓形成治疗。
是否及时实施抢救护理是影响该病预后效果的关键,本研以分组对照法探明了入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时间:2021年1~12月;对象: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方法:按照患者入院方式和入院前有无实施急救护理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均为家属自行送往本院接受抢救,研究组均为本院120急救车接回治疗。
对比两组预后效果。
对照组:年龄:30~85岁,平均(52.36±6.38)岁;男女比例:18:12;研究组:年龄:30~85,平均(52.69±6.81);男女比例:17:13;两组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
1.2方法对照组:患者自行送往医院接受抢救,入院前未采取任何急救护理措施。
研究组:患者均为我院120急救车接回治疗,且急救医护人员为患者实施必要急救护理措施。
具体包括:①接到患者家属拨打的120电话后,询问患者病症和年龄,对患者病情进行预测,并准备相应急救物件,派遣两名精通该疾病急救的医护人员随行。
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及满意度分析
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及满意度分析摘要:目的:评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期间,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患者生存率、家属满意度、抢救时间的影响。
方法:观察样本(急诊抢救期间为2018.02~2020.07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取50例,随机均分为应用院前急救护理干预的实验组与应用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比较两组家属满意度、临床疗效、存活率、血管再通率、急诊抢救时间。
结果:实验组满意度96.00%,总有效率96.00%,存活率100.00%,血管再通率92.00%,均比对照组高,且急诊抢救耗时(35.79±7.43)分钟,比对照组(44.12±8.31)分钟耗时更短,P<0.05。
结论:院前急救护理干预不仅可提升患者生存率、家属满意度、总有效率、血管再通率,还可缩短急诊抢救时间,最大限度降低患者心肌功能损伤程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满意度;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护理;血管再通率;急诊抢救冠状动脉病变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发病诱因,病人会出现持续性、急性缺氧、供血下降的问题,继而诱发猝死[1]。
而及早发现病情并采取科学的急救措施不仅能够挽救病人生命,还对其预后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也就是说,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此类病人存活率[2]。
故此,本文选取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研究分析了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病人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观察样本(急诊抢救期间为2018.02~2020.07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取50例,随机均分为应用院前急救护理干预的实验组与应用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
实验组资料:年龄43~72岁,平均(51.26±6.43)岁,11例男,14例女;对照组资料:年龄43~71岁,平均(51.15±6.37)岁,12例男,13例女,(P>0.05)。
1.2方法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院前急救护理干预:(1)急救准备:院前急救医护人员接到调度指挥中心电话后,即刻出车(3min内完成),引导病人家属协助急救人员准确评估病情并进行家庭急救。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院前急救护理对预后的影响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院前急救护理对预后的影响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院前急救护理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收取的9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护理对比,分为两组,分别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研究组采用院前急救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后预后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研究组进行院前急救护理,患者抢救成功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急救反应时间及病发等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结论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护理有利于减少患者的急救反应时间,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标签:急性心肌梗塞;院前急救护理;预后影响急性心肌梗死多数是因为冠状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劈裂后继而产生血栓而导致的,急性心肌梗塞是内科较为常见的一种急症,该疾病的病情严重而且变化快,致使患者病死率高[1]。
根据统计调查发现,大约50%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后1h可引发院外病死,其原因主要是心律失常,由此可见,在患者发病到就诊期间若能够为患者提供院前急救护理,减少治疗干预延误时间有利于提高抢救率。
本次研究以本院2013年10月份收取的9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院前和常规急救护理,对比患者并发症,入院后状况、急救反应时间、患者满意度等情况,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取的9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护理对比,分为两组,分别45例。
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年龄39~78岁,平均年龄61.9岁。
研究组中有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5例,患者年龄42~85岁,平均年龄为64.3岁。
患者接诊时有不同程度的昏迷且伴有恶心、气促等症状的有14例。
90例患者中有7例患者为前间壁病变,有25例患者为广泛前壁病变,有37例为下壁病变,且21例为心内膜病变。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施以静脉给药通路、吸氧、心电监护等护理干预[2]。
观察组:院前进行急救护理,具体内容为:1.2.1医院急救人员在到达患者现场之前可电话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急救,调节患者的情绪,帮助患者克服紧张心理,患者家属应让患者平卧,不说话不活动,同时给予患者硝酸甘油片服用;1.2.2当急救人员到达患者发病现场后,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描记,观察患者ST-T变化情况,给予患者精神安慰,确保患者情绪稳定,同时检查患者蓄呼吸以及血压情况;1.2.3患者缺氧容易给其心脏带来不利,短时间内科引起患者心里衰竭、心律失常等,在急救中,医院的医护人员应给予患者吸氧急救,严重者需进行7~8L/min的供氧,一般患者可提供3~4L/min供氧。
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
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摘要】目的:讨论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
方法;针对46名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进行研究,并分到对照组和研究组,每个组分别有23名病人。
其中对照组病人是由病人家属亲自送往医院。
研究组病人则接受的是院前急救护理干预。
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病人死亡率和并发症出现率。
结果:在抢救时间、溶栓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研究组均少于对照组,同时研究组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出现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采用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可达到理想的救护效果。
【关键词】院前急救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护理效果急性心肌梗死具有发病急的特点,如果救治不及时,则有可能导致死亡。
为此要对病人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干预,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那么接下来,本文就来对46名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进行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1.一般资料对从2020年4月到2020年7月所收治的46名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进行研究,并分到对照组和研究组,每个组分别有23名病人。
其中对照组病人是由病人家属亲自送往医院。
研究组病人则接受的是院前急救护理干预。
研究组男女病人分别有13名和10名,年龄在41岁到77岁之间,平均(58.5±2.5)岁。
其中从病情发作到接受抢救在8min到55min之间,平均(26.0±10.0)min;对照组男女病人分别有12名和11名,年龄在42岁到76岁之间,平均(57.5±3.5)岁。
其中从病情发作到接受抢救在20min到85min之间,平均(40.0±12.5)min。
纳入标准:(1)满足急性心肌梗死诊治要求。
(2)临床资料完整。
(3)病情发作到住院时间少于12h。
(4)所有病人和其家属均自愿接受本次研究,并签署了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有精神疾病的病人。
(2)患有其他器质性疾病的病人。
1.方法对照组:病人病情发作后,由其家属亲自送往医院,在住院前未受到院前急救护理。
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
死患者的影响
一 般组 患者 由家属 自行送 至医院 ,院前 急救护 理工作
未开展 。院前组展 开全程优化 的院前 急救护理 :(1)接 听到
李 玉玲 ,朱 艳芳 ,马河洲
台山市人 民医院急诊科(广东 台山529200)
急救 电话 后 ,迅速对 急救所需 物品进行 准备 ,3分钟 内出动 救护 车 ,并 在车 上与患者 亲属进 行联系 ,对病情 展开 询问 , 指导其不要 随意对患者进行搬动 ,并安抚其情 绪 ,告知 其耐
· 442 ·
黑 龙江 医药 Heilongjiang Medicine Journal Vo1.3 1 No.2 2018
例 为前 间壁梗 死 。67例 患者 AMI均在相 关临 床检查 下确
诊 。客观对 比两组上述 资料 ,显著 差异未 出现 ,P>0.05,能
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 对 比。 1.2 方 法
本 次研究共纳 入 67例 患者为对象 ,均 为急性 的心 肌梗 死 出现于 2016年 3月到 2017年 3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 的患 者 ,依据 院前 急救 中的 护理方 式 ,行 如下 分组 :一般 组 (32 例 ),男 l7例 (53.13%),女 15例 (46.88%),38岁.76岁 ,均值 (57.2-%.9)岁 ,11例为下壁 梗死 ,8例 为前壁 梗死 ,7例 为高 侧 壁 梗 死 ,6例 为 前 间壁 梗 死 ;院 前 组 (35例 ),男 19例 (54.29%),女 l6例 (45.71%),39岁.76岁 下壁梗 死 ,l2例为前壁梗死 ,7例为高侧壁梗死 ,5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 死:院前急救;护理
静脉 处对静 脉通 道进 行建 立 ,行 留置针 ,并对 三通进 行连
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心梗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心梗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摘要】目的分析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心梗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心梗患者,发病后直接送到医院进行抢救的患者为对照组,发病后拨打120急救电话进行院前急救护理的患者为观察组,各40例。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情况。
结果观察组的存活率和并发病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急性心梗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可提高患者的存活率,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院前急救护理;急性心梗患者;存活率;并发症;急性心梗在急诊中较为多见,为冠心病中比较严重的一种。
是一种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致心肌坏死,临床上多有胸骨后持续性剧烈疼痛,休息和硝酸酯类药物都不能完全减轻。
如不及时处理,常合并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等危及生命[1]。
在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冠心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急性心梗也呈上升趋势,在心源性猝死中占有重要地位,因其发病急骤,发展迅速,所以前期速度快、提高心梗治疗效果,关键在于有效急救治疗。
在急救医疗体系中,院前急救护理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环节,对急性心梗有很大疗效。
本文就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心梗急救的作用及对病人预后影响展开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11月-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心梗患者,发病后直接送到医院进行抢救的患者为对照组,发病后拨打120急救电话进行院前急救护理的患者为观察组,各40例。
观察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45-75岁,平均(61.5±3.3)岁。
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6-76岁,平均(62.2±3.7)岁。
分组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入院后,按急性心肌梗塞急诊护理常规。
观察组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的方式有以下几种:①收到求救电话或者“120”出车指令,医务人员随即带着相应抢救药品及物品离开车厢。
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
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摘要】目的:研究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
方法:选择我院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人数均分为两组,每组60例。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出车接诊实施院前急救干预。
结果:患者发病至抢救时间、及住院时间数据对比中,观察组均比对照组短(P<0.05),病死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院前急救护理会减少患者的救治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确保患者的生命健康。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院前急救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发生的心肌缺血、坏死性疾病,可引发斑块破裂,形成血栓,会产生心律失常以及休克等症状,是一种常见的心脏急危重症,有较高的死亡率。
经过研究报道心肌梗死患者在医院外死亡率占总死亡率的50%[1-2]。
本文研究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对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院前急救护理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选自2020年1月—2020年12月的心肌梗死患者,总计120例,并采取抽签的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例患者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29-85岁,中位数(66.59±13.05)岁。
观察组,男27例,女33例,年龄36~82岁,中位数(64.15±12.24)岁。
两组心肌梗死患者性别及年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故本次研究可行。
1.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抢救护理方法,入院前没有接受院前急救护理。
观察组由急诊人员出车接诊,并给其进行院前急救护理干预:①救护指导:接到急救电话后马上派出救护车并携带相关急救药物与设备,在车上与患者家属取得联系确定其具体位置,同时询问患者的病情,指导其平躺休息和自救,告诉患者及其家属医护人员马上就到,让家属和患者在合适的位置等待来车。
②了解病情:到达后询问患者或家属患者以往的病史,发病的时间,主要症状及用药情况,了解病情后,医护人员迅速评估患者病情,并进行血压、呼吸、脉搏、意识监测及迅速完成18导联心电图。
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
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目的分析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为其实施院前急救护理的应用效果。
方法在我单位实行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选取7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每组均为35例。
对A组患者开展院前急救护理,对B组患者开展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死亡情况、院前抢救情况、运送情况,及急诊、球囊扩张、溶栓、住院、下床活动的时间。
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休克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比,差异不大(P>0.05)。
A组患者心力衰竭与心律失常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均低于B组患者;急诊时间、溶栓时间、球囊扩张时间、住院天数及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B组患者;院前抢救成功率与运送成功率,均高于B组患者,对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为其实行院前急救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减少患者心力衰竭与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患者院前抢救成功率和运送成功率,加快急救、溶栓、球囊扩张、下床活动的时间,促使患者及早康复,值得推广。
标签: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护理;预后效果;疗效分析;抢救;转运在临床急诊中,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心血管急症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其主要由严重并且长时间的心肌缺血而造成的心肌坏死,可对患者身体健康及生存质量产生影响,甚至威胁至患者生命安全。
该病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并且具有较高的死亡率,目前已引起人们高度重视。
由于该病具有并发症较多、病情严重、进展快速等特点,并且具有心肌酶谱异常增高、心电图改变、胸部持续剧烈疼痛等临床表现,故此大量研究表示,对该类患者实行院前急救护理,有助于降低患者死亡率,提升其生存质量。
为进一步分析该护理措施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我单位对此做了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2015年3月~2016年3月,于我院实行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选取7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每组均为35例,均经伦理委员会通过,及患者知情同意。
院前急救与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院前急救与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3月~2010年10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0例,根据来院就诊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60例患者为院外发病,由急诊医务人员急救及护理后接至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对照组50例患者发病后由家属送至医院,过程中未进行专业的急救护理,分析两组预后情况并进行比较。
结果两组病死率比较,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中并发症比较,对照组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结论及时有效地院前急救与护理干预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预后的重要因素,应注意普及院前急救知识,提高急救水平,减少患者病死率。
标签: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护理;预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指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
是内科常见的急症,治疗处理不及时患者病死率非常高,据报道50%的AMI死亡患者在发病1 h内猝死于院外,而且致死原因主要为可纠正的心律失常,因此早期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干预是降低病死率,改善疾病预后的关键[1]。
本文笔者选择本院收治的1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历资料,分析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3月~2010年10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0例。
全部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患者有缺血性胸痛的临床病史,发病前均有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气急、心绞痛等前驱症状;均以急性胸痛入院,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同,休息或硝酸甘油无效;有心肌坏死的血清标记浓度的改变。
110例患者根据入院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急救人员接诊入院)60例,对照组50例(家属送至医院)。
研究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32~75岁,平均52.4岁;对照组:男33例,女17例,年龄36~78岁,平均53.5岁。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论文:浅谈46例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论文:浅谈46例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护理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脏急症,起病急,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
据报道:在其死亡患者中50%发生在起病后1 h内,如果早期处理得当,可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因此,积极有效的院前急救是降低其病死率的关键。
我院从2005年1月至2010年3月,共进行院前急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6例,经现场处理,病情稳定后,转入我院CCU进一步救治,无1例死亡。
现将急救体会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2005年1月至2010年3月,我院共院前急救AMI患者46例。
男34例,女12例;年龄40~75岁,平均53.6岁。
接诊时,除1例意识障碍外,其余均神志清楚,自诉心前区疼痛,呼吸困难;心电图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ST-T改变;接诊时间为10~40 min;急救地点为患者家中、办公室及娱乐场所。
2急救体会2.1急救人员要有较强的急救意识,随时做好出诊准备,在接到出诊电话后,白天3 min出车,夜间5 min出车,并根据急救者在电话里描述的病情,做好相应的准备。
2.2现场急救2.2.1生命体征监测到达现场后,将患者就地平卧,立即描述心电图、观察有无ST-T改变,询问病史,测量血压、呼吸。
同时,给患者以精神安慰,以稳定其情绪。
2.2.2镇静止痛AMI患者均有心前区疼痛伴濒死感,如不及时止痛,会加重心肌缺血。
应立即给予硝酸甘油 5 mg 舌下含服,如不缓解可肌肉注射盐酸哌替啶50~100 mg。
2.2.3快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
为保证一次穿刺成功,我们常选用粗大且直的肘正中静脉,采用Y型静脉留置针,用3m敷贴妥善固定,便于静脉给药及搬运时不易脱出及外渗。
2.2.4重视心理护理,保持急救现场安静。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起病急、病情重,患者,家属都焦虑不安,周围围观人群多,急救环境差,不利于患者的救治。
因此,安慰患者及家属,疏散周围人群,在救护过程中,护士不但要注意“疾病护理”还要重视患者“急的心情”用非语言交流手段,以从容镇静、有条不紊的态度、精湛的技术给患者安全感,赢得患者信任。
院前急救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院前急救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影响,并就其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
方法将86例AMI患者分为两组,其中经过院前急救的32例为抢救组,另外未经院前急救的54例为对照组,然后比较两组入院后的抢救成功率。
结果抢救组入院后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院前的及时救治是成功抢救AMI患者的关键。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effect of pre-hospital care on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nd give some countermeasures on its possible problems.Methods 86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One was rescued group with 32 patients saved in pre-hospital,the other was control group with 54 patients without being saved in pre-hospital.Then the ratio of successful rescue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being rescued in hospital.Results Rescue group’success rate was higher than that one of control group,an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Conclusion Timely pre-hospital care is the key to successfully rescue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Key words】Pre-hospital care;AMI;PrognosisAMI是中老年人的常见急诊,AMI常并发致命性心律失常,心脏骤停,其病死率高达80%以上[1]。
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
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院内救治期间,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后所产生的作用及成效。
方法:研究在急诊科患者中选取并执行,且均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具体时间为2019年1月-2022年1月,研究人员的总数量为86例,后续比对依据抛币法,将研究人员划分为人数均等的两组,依次实施常规急救措施与院前急救护理干预,以对照组和研究组作为本次研究中的组别名称,将各组患者在救治期间各个环节所用时间以及不良情绪变化进行评估,记录护理满意程度。
结果:经过相关护理后,研究组在救治过程中各个环节所用时间的缩短程度及医护人员整体工作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一定差异(P<0.05);研究组护理过程中与医护人员的磨合时间及情绪波动程度,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存在一定差异(P<0.05);结果得出,研究组对其使用的护理方式,在护理过程中表现出明显满意的总人数,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一定差异(P<0.05)。
结论:院前急救护理能够有效缩短救治时间,并通过良好干预来引导患者配合护理,可以被广泛推广。
【关键词】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急性心肌梗死;影响分析心肌梗死在心血管内科中具有较高的患病风险,主要由于人体心脏部位受到多种不良因素影响,使冠状动脉长时间得不到充足血液及养分供应,出现心肌坏死从而致病。
目前,我国每年患有心肌梗死的患者数量仍然处于上升状态,临床中可根据疾病发展速度,以急性和慢性进行区分[1],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患病初期会表现为胸痛,且疼痛较为严重,使用镇痛类药物均不能起到缓解作用。
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是结合当前急救工作现状所指定的护理方案,重新规划了医护人员的急救流程与工作内容,有效为患者争取到了治疗时间[2]。
本文主要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院内救治期间,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后所产生的作用及成效,现内容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基本研究内容已上报院方,且获准执行。
于2019年1月-2022年1月之间,在医院急诊科内挑选出86例与研究方向相符且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后续比对依据抛币法,将研究人员按照1:1的比例平均分组,每组能够分到43例患者。
院前急救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影响
院前急救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重庆市丰都县人民医院急救部重庆丰都 408200)【摘要】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处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将我院2007年2月至2011年1月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无溶栓禁忌症的81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经院前急救入院的42例为院前急救组,自行来院的39例为对照组。
入院后两组均予以的尿激酶(uk)150万u溶栓及其他对症治疗,并比较两组从发病到住院溶栓时间,住院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结果:院前急救组发病到溶栓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院前急救组在我院120急救队接到电话并对患者作简要自救指导后立即赶赴现场,根据患者的病史、查体和18导联心电图结果作出初步诊断,后予以持续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护,平卧休息吸氧,肠溶阿司匹林片300mg嚼服,胸痛者立即皮下注射吗啡5mg,同时建立静脉通道滴注硝酸甘油,必要时使用抗心律失常药,后评估病情,速转送回院入住icu。
对照组则自行或由其家属送至我院门诊后收住入icu。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动态随访心电图,急查血清心肌标志物、血脂、血糖、凝血时间、电解质,并紧急予以尿激酶(uk)150万u溶栓以及消除心律失常、控制休克、抗心力衰竭等对症治疗。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发病到入院溶栓时间,以及住院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患者发病到住院溶栓时间比较:院前急救组为20-300min,中位数时间105min,对照组35-450min,中位数时间198min。
院前急救组患者从发病到入院溶栓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
2.2 住院后并发症及病死率比较:院前急救组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及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院前急救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7 ・ 8
中 国 临床 实 用 医学 2 1 0 0年 8月 第 4卷 第 8期
C iaCi rcMe Au 01 V0. N0 8 hn l Pa d 4 0. 14. . n
.
伤 的严重程度和 出血 变化情 况 ; ②反复 仔细 阅读 头颅 C T及 相关影像学资料 , 最好 行颅 骨 的三维成 像检 查 , 了解 颅骨 骨
脑膜外血肿清除后悬 吊硬 膜止血时 , 先悬 吊硬脑膜后探查 要 硬脑膜下 , 以防伤及脑表面或脑组织 血管 。同时清除血肿 要
[ ] K lsI . il J ot eai e rhgrasre f 92i— 2 af H Lte Rp s prt ehmorae : vyo 9 a t o v u 4 n
折 的情 况 从 而 有 预见 性 的 判 断 是 否 有 出 现 迟 发 性 血 肿 的 可
况, 因争取 了手 术时间 , 之患者 脑实 质损 伤较轻 而挽 回了 加
生命 ; ③术后 密切观察 患者 的生命 体征 变化 , 当感 觉患 者在
血肿清除后意识 障碍 程度 应减轻 而未 减轻 或反而 加重 时要 注意伴发迟发性颅 内血肿 的可能 , 要及 时复查 头颅 C T以 明 确诊断 ; 手术 减压窗 要足 够大 , ④ 部分 患者 以标准 大骨 瓣开 颅为宜 , 后检查骨窗 压力不 宜按 压骨 窗缘 ; 术 ⑤对 于是 否再 手术 , 为要依 据患者脑损伤的程度 、 认 出血 的速度、 患者 的临 床表现和体征 、 血肿量的大小 、 脑组 织受 压的情况而定 。 总之 , 急性外伤性颅 内血肿清除术后并 发迟发性血 肿的 病 例并不 少见 , 由于病 例 的复杂性 、 重性 、 严 多变性 、 本作 者 认 为尚需进一步探讨 。
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
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急救的护理干预针对急性的心肌梗死病患抢救效果所产生重要影响情况。
方法:针对2020年3月-2021年4月来本院接受临床治疗100例急性的心肌梗死病患,将其纳入此次研究范围。
以随机数表为方法,将其随机均分成两个小组,分别是研究组(急诊急救的护理干预)、常规组(常规的护理干预),对两组的抢救效果情况实施对比分析。
结果:与常规组比较起来,实验组病患的抢救、急诊停留及评估病情时间均相对较短,且达到较高的抢救效果总体有效率,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急诊急救的护理干预针对急性的心肌梗死病患抢救效果所产生影响较为显著,具备持续推广及运用价值。
关键词:心肌梗死;急性;护理干预;抢救效果;急诊急救;影响急性的心肌梗死,通常是由于缺血缺氧所致血供中断或减少、急性的冠状动脉发生病变、心肌坏死等所致,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生命安全,为尽最大可能的挽救病患生命,相关研究者提出实行急诊急救的护理干预,便于获取更高的抢救效果[1]。
故把在2020年3月-2021年4月来本院接受临床治疗100例急性的心肌梗死病患纳入到本次试验研究对象范围,详细的结果如下:1.对象和方法1.1 对象此次选取2020年3月-2021年4月来本院接受临床治疗100例急性的心肌梗死病患,将其纳入此次研究范围。
基于随机数表法,把病患随机均分成两个小组。
研究组:男女病患比例21/29例,年龄区间51-75岁,均龄(58.11±5.30)岁;常规组:男女病患比例26/24例,年龄区间48-73岁,均龄(57.20±4.19)岁。
所纳入病患与其家属全部自愿参与此次研究,且签订了同意书,病患的基础资料数据差异无意义,具备可比性,P>0.05。
1.2 方法常规组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入院后做好挂号及吸氧各项措施,给予病患各项生命指标常规护理,且需做好各项并发症日常护理干预相关措施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 12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65例院外发病,由医院出诊救治定为观察组;60例院外发病后,由家属直接送到我院急救者定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死亡及并发症的差异。
结果观察组死亡率6.2%,对照组为16.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病例均符合ami的诊断标准。
1.2 ami的诊断标准:按《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标准,ami的确诊至少符合下列3个条件中的2条:(1)缺血性胸痛的临床病史;(2)心电图的动态演变;(3)心肌坏死的血清标记浓度的动态改变。
两组患者均可诊断为ami。
1.3 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措施
1.3.1 一般急救护理措施:(1)途中指导:接到120急救电话,急救人员携带急救药品和设备立即出车至突发现场。
急救人员在前往途中,通过电话根据病情指导用药,以赢得抢救的宝贵时间。
嘱患者安静平卧,切勿搬动患者,保持情绪稳定。
(2)一般护理: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的安静;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及时行心电图检查分析,发现心律失常,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若发现室颤或心跳停止立即给予除颤等相应处理。
(3)吸氧:采用鼻导管或面照给氧,并根据病情决定给氧浓度,氧流量一般维持在3~4l/min,浓度为40%;合并左心衰竭时可在湿化瓶中加入20%~30%的乙醇高流量吸氧。
(4)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最好采用硅胶或
软留置管,一方面保证快速、通畅地输入药物,同时也有利于转运患者。
必要时建立两条静脉通路。
(5)镇静、止痛患者心前区剧烈疼痛者给予度冷丁50~100mg肌肉注射或吗啡2~10mg皮下注射,以避免因疼痛导致的血压升高、心动过速等而增加心肌耗氧量。
(6)尽早应用血管扩张药物:硝酸甘油可以扩张冠状动脉,解除动脉痉挛,增加缺血心肌的血流量,降低血压及降低心脏前后负荷的作用。
1.3.2 院前溶栓护理:对于症状明显、st段明显抬高,且无禁忌症者立即遵医嘱溶栓:尿激酶150万u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与30min内滴完,溶栓前口服阿司匹林0.3g。
1.3.3 并发症的处理:(1)窦性心动过缓者给予阿托品。
(2)室性期前收缩者给予利多卡因。
(3)出现室颤者给予cpr及电除颤处理。
(4)控制心源性休克:措施包括升压药、血管扩张药,补充血容量、纠正电解质紊乱等。
1.3.4 途中运送及监护:患者经过现场抢救,生命体征基本平稳,应立即转送医院治疗,转送前必须先进行病情评估,测量生命体征,评估氧气管、导尿管、静脉留置管等管道是否固定通畅,记录患者转送评估单;途中注意询问及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面色、监护仪等情况,一旦发生险情立即进行抢救;提前做好科室间的协调工作,到达医院后做好相关科室的交接班工作。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处理,并进行χ2检验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急救反应时间:观察组,发病至急救的时间:小于1h 42例,1~3h 18例,3~6h 4例,大于6h 1例。
对照组,发病至急救的时间:小于1h 12例,1~3h 21例,3~6h 16例,大于6h 11例。
两组反应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2.2 死亡率的比较:观察组65例,死亡4例,其中现场死亡1例,转运途中死亡1例,住院期间死亡2例,病死率为6.2%;对照组60例,死亡11例,其中现场死亡3例,途中死亡3例,住院期间死亡5例,病死率为18.3%;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
2.3 并发症比较:观察组65例中,并发心律失常5例(7.7%),左心衰2例(3%),心源性2例休克(3%);对照组60例中,并发心律失常8例(1
3.3%),左心衰4例(6.7%),心源性例休克(8.3%)。
观察组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检验,p<0.05)。
3 讨论
ami是一种发病率很高的循环系统急重型疾病。
对ami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及时有效救治可挽救频死的心肌,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因此院前急救的处理是否及时得当对于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本组资料显示观察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左心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
而ami患者的病死率和发病率,均与急
救反应时间有密切关系,因此缩短急救反应时间ami患者救治的关键[3]。
目前溶栓疗法备受关注,已成为ami治疗中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4]。
时间是早期治疗ami的关键,文献[5]报道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取决于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在ami发作后6h内溶栓,可降低死亡率30%,而2h内溶栓,死亡率可降低50%。
因此,只有近早地实施有效救治才能获得满意疗效。
院前急救护理包括常规护理、吸氧、镇静、止痛、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院前溶栓等等,就是为院内规范化治疗赢得时间创造便利。
总之,ami的院前急救护理干预能缩短患者接受救治的时间,对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谢苗生,订俊民,连铭峰,等.315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分析.中国急救医学,1999,(3):167.
[2] 中国心血管杂志编委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心血管杂志,2001,29(12):707.
[3] 侯晓平,江一清.急诊冠脉综合征院前急救和转运.中国急救医学,1999,19(6):379-381.
[4] 廖春华.院前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18例疗效观察.中国医药导报,2007,28(24):44-45.
[5] white hd.future of reperfusion therapy for acute myocardial ncet,1999,354(9180):695-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