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宣传

合集下载

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防治

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防治

CHAPTER 01
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是由动物源性 传染病演变而来,能在人与动物 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分类
根据病原体的来源和传播方式, 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可分为动物源 性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
传播途径与危害
传播途径
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多样, 包括直接接触、呼吸道传播、消化道 传播、虫媒传播等。
建立完善的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发 现并控制疾病的爆发。
提高公众意识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自然疫源 性传染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加强国际合作
与国际社会合作,共同应对自然疫源 性传染病的挑战。
研发新药物和新疫苗
加强科研力度,研发出更有效的药物 和疫苗,以应对不断出现的新的自然 疫源性传染病。
CHAPTER 06
针对易感人群的预防措施
疫苗接种
针对易感人群,应定期接种相关 疫苗,以增强人体对病原体的免
疫力。
保护易感人群
对于易感人群,应采取保护措施 ,如避免接触患者和污染物,加 强个人卫生防护等,以减少感染
的风险。
监测易感人群
对易感人群进行监测和管理,及 时发现和治疗患者,以控制传染
病的传播。
CHAPTER 03
防治:防蚊灭蚊,加 强个人防护,接种疫 苗,改善卫生环境。
症状:发热、头痛、 肌肉和关节疼痛、皮 疹等。
疟疾及其防治
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寄生虫 病,通过雌性按蚊叮咬传播。
症状:间歇性发热、寒战、头 痛、出汗等。
防治:控制传染源,减少传播 媒介,使用抗疟药物和疫苗。
流感及其防治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 传染病,通过飞沫传播。

重点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计划

重点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计划

重点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计划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引言现今世界范围内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健康危害,因此更需要加强相关领域的防控知识培训工作。

健康教育宣传资料传染病防治常识

健康教育宣传资料传染病防治常识

健康教育宣传资料传染病防治常识一、罕见的传染病1、肠道传染病:霍乱(二号病)、痢疾、伤寒、甲肝、戊肝、脊髓灰质炎(小儿麻木症)、感染性腹泻等;2、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结核、盛行性感冒、麻疹、流脑、盛行性腮腺炎、白日咳、白喉、猩红热、风疹等;3、血源性传染病:乙肝、丙肝、丁肝、艾滋病等;4、虫媒传达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鼠疫、狂犬病、钩体、乙脑、疟疾、登革热、黑热病等;5、性传达疾病:艾滋病、淋病、梅毒、锋利湿疣、软下疳等;6、其它:炭疽、布鲁氏菌病、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红眼病)等。

二、传染病的根本特征1、有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原虫、蠕虫等;2、有传染性:传染病病人如吉泽明步,必需隔离医治;3、有盛行病学特征:不同传染病的发病工夫、地域、人群等方面有各自的散布特点;4、有感染后免疫:人体感染病原体后,体内会发生相应的抗体,可抵抗相反的病原体。

三、艾滋病1、次要表现:感染艾滋病病毒后普通要经2-10年左右可开展成艾滋病,次要有5种表现:(1)体质性疾病:发热、乏力、盗汗、厌食、体重下降,慢性腹泻和易感冒;(2)神经零碎症状:头痛、癫痫、停止性聪慧、下肢瘫痪等;(3)严重的临床免疫综合症:呈现各种时机性感染:(4)继发肿瘤:(5)并发其它疾病,如:慢性淋巴性间质性肺炎等。

2、传达途径:经性接触传达或体液传达(输血、不平安注射等)、母婴传达。

3、预防办法:洁身自爱,不发作不洁性行为;运用一次性注射器,不与别人共用针头(包括针灸);不接触病人的血液及被血液净化的物品;不与病人共用食具、洗刷器具、剃须刀等。

四、病毒性肝炎1、品种:甲肝、乙肝、丙肝、丁肝、戊肝等。

2、次要表现:(1)急性肝炎:起病急,畏寒、发热、全身乏力、厌油、恶心、呕吐、皮肤巩膜黄染;(2)慢性肝炎:疲惫、厌食、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肝区不适等。

3、传达途径:(1)甲肝、戊肝:次要经过肠道传达,即进食被病毒净化的食品或水而感染生病;(2)乙肝、丙肝、丁肝:次要经血液传达,可经过输血、不平安注射、血透等途径传达,亦可经由母亲传给重生儿。

2024版传染病防控知识

2024版传染病防控知识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01 02
传染病的定义、分类及危害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 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其分类包括病毒性、细菌性、寄生虫性等,对人 类健康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接触、血液、母婴等途径传播,不同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有所差异。
个人应自觉遵守传染病防控规定,如佩戴口罩、 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等,同时配合政府和相 关部门的防控工作。
05
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分享
成功案例介绍及启示意义
案例一
新加坡的传染病防控体系
案例二
中国的非典疫情防控经验
案例三
美国的流感疫苗接种策略
成功案例介绍及启示意义
01
启示意义
02
03
04
重视预防和控制措施的结合
新型疫苗研发
随着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技术的 发展,新型疫苗的研发速度和效果 将不断提高,为预防传染病提供有 力武器。
全民参与,共同构建健康中国
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
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协调卫生、教 育、交通等多部门共同参与传染病防 控工作。
个人自我防护意识提升
个人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自 我防护意识,如出现疑似症状及时就 医并配合相关部门做好防控工作。
负责传染病的诊断、治疗、报告和转诊等,同 时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防控工作。
其他相关部门
如教育、交通、公安等,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协 助开展传染病防控工作。
社会参与和公众意识提高
社会组织参与
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参与传染病防控工作,如 开展宣传教育、提供心理援助等。
公众意识提高
个人责任落实

预防传染病手抄报内容

预防传染病手抄报内容

预防传染病手抄报内容预防传染病手抄报内容流行病学特征1.流行性按传染病流行病过程的强度和广度分为。

散发:是指传染病在人群中散在发生;流行:是指某一地区或某一单位,在某一时期内,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超过了历年同期的发病水平;大流行:指某种传染病在一个短时期内迅速传播、蔓延,超过了一般的流行强度;暴发:指某一局部地区或单位,在短期内突然出现众多的同一种疾病的病人。

2.地方性是指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其中间宿主,受地理条件,气温条件变化的影响,常局限于一定的地理范围内发生。

如虫媒传染病,自然疫源性疾病。

3.季节性指传染病的发病率,在年度内有季节性升高。

此与温度、湿度的改变有关。

什么是传染性疾病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破坏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且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生理过程,称为传染。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病原体中大部分是微生物,小部分为寄生虫,寄生虫引起者又称寄生虫病。

有些传染病,防疫部门必须及时掌握其发病情况,及时采取对策,因此发现后应按规定时间及时向当地防疫部门报告,称为法定传染病。

中国目前的法定传染病有甲、乙、丙3类,共39种。

传染病是一种可以从一个人或其他物种,经过各种途径传染给另一个人或物种的感染病。

通常这种疾病可借由直接接触已感染之个体、感染者之体液及排泄物、感染者所污染到的物体,可以通过空气传播、水源传播、食物传播、接触传播、土壤传播、垂直传播等。

常见的传染病有哪些按类型分1、甲类传染病鼠疫霍。

2、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与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3、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诊伤寒、黑热病、丝虫病、包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卫生科普知识宣传资料全

卫生科普知识宣传资料全

卫生科普知识宣传资料卫生小知识一、常见的传染病根据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分为以下几类:1、肠道传染病:霍乱(二号病)、痢疾、伤寒、甲肝、戊肝、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感染性腹泻等;2、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结核、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脑、流行性腮腺炎、白日咳、白喉、猩红热、风疹等;3、血源性传染病:乙肝、丙肝、丁肝、艾滋病等;4、虫媒传播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鼠疫、狂犬病、钩体、乙脑、疟疾、登革热、黑热病等;5、其它:炭疽、布鲁氏菌病、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红眼病)等。

二、传染病的根本特征1、有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原虫、蠕虫等;2、有传染性:传染病病人必须隔离治疗;3、有流行病学特征:不同传染病的发病时间、地区、人群等方面有各自的分布特点;4、有感染后免疫:人体感染病原体后,体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可抵抗一样的病原体。

三、肠道传染病的预防(一)什么是肠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是一组经消化道传播的疾病。

常见的主要有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霍乱、甲型肺炎、细菌性食物中毒等。

肠道传染病病人的病原体从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出,污染了周围环境,再通过水、食物、手、苍蝇、瑋螂、等媒介经口腔进入胃肠道,在人体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发病,并继续排出病原体再传染给其他安康人。

(二)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1、经水传播由于生活饮水源被肠道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入水中或洗涤病人的衣裤、器具、手等造成了水源污染,可引起霍乱、伤寒、细菌性痢疾的爆发流行。

2、经食物传播在食品的加工、储存、制作、运输的销售等过程中被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污染,可造成局部的流行和爆发流行。

3、接触传播通过握手、使用或接触过病人的衣物、文具、门具、门把手、人民币等造成病原体传播。

4、昆虫传播有些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可在人体存活一段时间,通过到处活动的苍蝇、璋螂等昆虫进展传播。

(三)预防措施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要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预防工作。

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防治知识

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防治知识

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防治知识肾综合征出血热1、什么是肾综合征出血热,肾综合征出血热又称流行性出血热~是由啮齿类动物携带汉坦病毒而传播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

其主要病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的广泛性损害~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为主要表现。

2、肾综合征出血热在我国的发病状况,肾综合征出血热首先于1932年在前苏联的远东滨海区发现。

该病在我国也已有70多年的历史~但早年报道很少~直至1955年在我国内蒙林区及西北的秦岭山区暴发流行本病后才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开始了广泛全面的调查研究。

我国是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高发地区~全球约三分之一的病例发生在中国。

3、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传染源有哪些,鼠类是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

在国内农村的主要传染源是黑线姬鼠和褐家鼠。

东北林区的主要传染源是大林姬鼠。

城市的主要传染源是褐家鼠~实验动物室的主要传染源是大白鼠。

4、肾综合征出血热通过哪些途径传播,本病传播途径有以下5种。

,1,接触传播:被鼠咬伤或破损伤口接触带病毒的鼠类血液和排泄物可导致感染。

,2,呼吸道传播:鼠类带毒的排泄物可污染尘埃~形成气溶胶~人经呼吸道吸入后可引起发病。

,3,消化道传播:进食被鼠类携带病毒的排泄物所污染的食物~可经口腔和胃肠粘膜而感染。

,4,虫媒传播:从寄生于鼠类的革螨体内分离到本病毒~并证实病毒可在螨体内经卵传代~成为储存宿主之一。

此外~恙螨能够自然感染和通过叮刺传播及经卵传递病毒~对该病的传播作用也不容忽视。

5,母婴垂直传播:在患病孕妇的流产死婴的肝、肾、肺,等脏器内~以及疫区黑线姬鼠、褐家鼠等的胎鼠中~也均分离到本病毒。

说明本病毒可经胎盘垂直传播~宿主动物中病毒垂直传播对保持自然疫源地有一定意义。

5、肾综合征出血热有哪些表现,发热同时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多表现为头痛、腰痛、眼眶痛、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颜面、颈有明显充血~似酒醉貌。

上胸部潮红~球结膜水肿、充血~有出血点或出血斑~软腭、腋下可见散在针头大小的出血点~有时呈条索状或抓痕样。

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防治

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防治
个体防护
加强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戴口罩、避免聚集等,减少感染风险。
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
控制措施
根据疫情状况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如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追踪和管理、场所 消毒等。
应急预案
制定应急预案,如疫情爆发应急预案、医疗救治应急预案等,确保快速响应和有 效处置。
04
公共卫生政策
政策制定和实施
VS
流行特征
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因病原体和 传播途径不同而异。一般来说,这些疾病 的潜伏期较长,发病急骤,病情严重,传 染性强,常呈爆发性流行。对于一些以呼 吸道传播为主的疾病,如SARS和新型冠 状病毒肺炎等,其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 广,对社会和经济影响巨大。
03
预防和控制
监测和预警
监测人群
社会动员和健康教育
社会宣传
通过媒体、宣传册、网络等多 种渠道,向社会公众普及自然 疫源性传染病的防控知识,提 高公众的防护意识和自我防护
能力。
社会组织参与
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参与自然 疫源性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发 挥其在资源整合、社会动员、
信息传播等方面的作用。
健康教育
开展针对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的 健康教育,重点针对易感人群 和重点地区,加强宣传教育的
针对性和实效性。
考核和评价
目标考核
明确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目 标,并制定考核标准,对相关部门和 机构进行考核,确保防治工作的有效 推进。
过程评价
对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防治工作的过程 进行评价,包括政策执行情况、防控 措施落实情况、医疗救治效果等,及 时发现问题并改进。
效果评估
对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最终 效果进行评估,包括疫情控制情况、 发病率下降情况、公众满意度等,为 今后防治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公共卫生健康知识宣传内容

公共卫生健康知识宣传内容

公共卫生健康知识宣传内容公共卫生和环境问题已经超越国界,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危机。

以下是公共卫生健康知识宣传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常见传染病分为以下几类: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血源性传染病、虫媒传播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性传播疾病和其他疾病,如炭疽、布鲁氏菌病、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等。

传染病有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原虫、蠕虫等;有传染性,病人必须隔离治疗;有流行病学特征,不同传染病的发病时间、地区、人群等方面有各自的分布特点;有感染后免疫,人体感染病原体后,体内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可抵抗相同的病原体。

病毒性肝炎有甲肝、乙肝、丙肝、丁肝、戊肝等,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

甲肝、戊肝主要通过肠道传播,即进食被病毒污染的食品或水而感染生病;乙肝、丙肝、丁肝主要经血液传播,可通过输血、不安全注射、血透等途径传播,亦可经由母亲传给新生儿。

预防方法包括接种疫苗、养成良好的卫生惯和避免与病人接触。

流脑是一种由脑膜炎球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预防方法包括接种疫苗、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和避免与患者接触。

以上是公共卫生健康知识宣传内容,希望大家能够了解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主要表现是急性起病,高热、剧烈头痛、呕吐以及皮肤黏膜出现淤点淤斑,严重的患者甚至可能出现休克、昏迷和死亡。

该疾病主要通过咳嗽、喷嚏等经飞沫直接从空气传播。

为预防该疾病,我们可以接种流脑疫苗,搞好环境卫生,保持室内通风,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不与病人接触。

2、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的主要表现是急性起病,畏寒发热、头痛、全身乏力、酸痛,体质较弱的患者如老人、儿童可出现肺炎、剧烈咳嗽和呼吸急促。

该疾病主要经飞沫传播。

为预防该疾病,我们可以搞好环境卫生,保持室内通风,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不与病人接触,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惯并接种流感疫苗。

健康教育宣传栏内容(第二期):近视眼防治措施近视眼的防治措施有三个原则:抓小、抓早、采取综合措施。

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防治

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防治

全球合作与交流
世界卫生组织(WHO)
国际疫苗研究所(IVI)
全球疫情监测和应对中心(GECR)
国际组织与合作框架
各国向WHO报告疫情数据、病例动态等信息,确保全球范围内的信息共享。
疫情信息报告
建立全球疫情信息共享平台,方便各国获取实时疫情信息。
疫情信息平台
定期召开国际疫情交流会议,分享防控经验、研究成果和治疗方案。
定期开展专题讲座、培训和宣传活动,让专业人士和公众共同了解和掌握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的预防知识。
环境卫生
03
避免接触有疑似症状的人或动物,如有接触史要及时告知医生。
个人防护
01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戴口罩、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等部位。
02
加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增强对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的抵抗力。
按照医生的建议接种相应的疫苗,提高身体免疫力,预防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的发生。
及时进行疫苗补种和加强免疫接种,确保免疫保护效果。
注意观察疫苗接种后的身体反应,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免疫接种
03
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的监测与控制
疫情监测与报告
监测方法
采用临床观察、实验室检测、流行病学调查等多种方法对自然疫源性传染病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并报告疫情。
确定病原体的种类、分类、传播途径和致病机制等。
病原学研究
病原体鉴定
探究病原体的变异规律以及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
病原体变异研究
基于病原体生物学特性,研发敏感、特异的诊断试剂。
诊断试剂研发
流行病学研究
流行趋势分析
系统收集、整理并分析传染病的发病、死亡和流行病学资料,掌握流行规律。
防治技术研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洪涝自然灾害自然疫源性疾病发病原因、疾病分类、危害及预防措施科普提示

洪涝自然灾害自然疫源性疾病发病原因、疾病分类、危害及预防措施科普提示

洪涝自然灾害自然疫源性疾病发病原因、疾病分类、危害及预防措施科普提示洪涝灾害后,生产生活环境受到破坏,高温湿热天气等因素叠加,导致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发生及传播风险增加。

自然疫源性疾病自然疫源性疾病是动物和人类都能够感染的疾病,经常存在于某地区,该地区具备该病的动物传染源、传播媒介及病原体在动物间传播的自然条件,当人类进入该地区时可以被感染得病。

这些地区称为自然疫源地,这些疾病称为自然疫源性疾病。

一般来说,自然疫源性疾病的传染源都是野生动物,疾病在野生动物之间传播,在特定条件下也可以感染人类。

自然疫源性疾病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有:鼠疫、登革热、布鲁氏病、疟疾、盖虫病、菜姆病、流行性出血热、克雅氐病、寨卡病毒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等。

这里重点科普一下流行性出血热、登革热和流行性乙型脑炎。

(一)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表现:以发热、低血压休克、充血出血和肾脏损害为主要表现。

传染源:在我国,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为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也有个别病例接触患者早期的血和尿中携带的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后感染本病,但人不是主要传染源,传播途径: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播途径多样。

(1)经呼吸道传播,携带病毒的鼠类排泄物如尿、粪、唾液等污染尘埃后形成的气溶胶,能通过呼吸道而感染人体(2)消化道传播,进食被携带病毒的鼠类排泄物所污染的食物,可经口腔和胃肠黏膜而感染;(3)接触传播,被鼠咬伤或破损伤口接触带病毒的鼠类血液和排泄物亦可导致感染;(4)母婴传播,孕妇感染本病后,病毒可经胎盘感染胎儿;(5)虫媒传播,寄生干鼠类身上的革螨或恙螨也具有传播作用。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稳固而持久的免疫。

(二)登革热临床表现:突起发热,全身肌肉、骨、关节痛,极度疲乏,皮疹,淋巴结肿大和白细胞减少。

传染源: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是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可导致隐性感染、登革热、重症登革热,重症登革热少见。

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传染病防治常识

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传染病防治常识

健康教育宣传资料传染病防治常识一、罕见的传染病1、肠道传染病:霍乱(二号病)、痢疾、伤寒、甲肝、戊肝、脊髓灰质炎(小儿麻木症)、感染性腹泻等;2、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结核、盛行性感冒、麻疹、流脑、盛行性腮腺炎、白日咳、白喉、猩红热、风疹等;3、血源性传染病:乙肝、丙肝、丁肝、艾滋病等;4、虫媒传达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鼠疫、狂犬病、钩体、乙脑、疟疾、登革热、黑热病等;5、性传达疾病:艾滋病、淋病、梅毒、锋利湿疣、软下疳等;6、其它:炭疽、布鲁氏菌病、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红眼病)等。

二、传染病的根本特征1、有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原虫、蠕虫等;2、有传染性:传染病病人必需隔离医治;3、有盛行病学特征:不同传染病的发病工夫、地域、人群等方面有各自的散布特点;4、有感染后免疫:人体感染病原体后,体内会发生相应的抗体,可抵抗相反的病原体。

三、艾滋病1、次要表现:感染艾滋病病毒后普通要经2-10年左右可开展成艾滋病,次要有5种表现:(1)体质性疾病:发热、乏力、盗汗、厌食、体重下降,慢性腹泻和易感冒;(2)神经零碎症状:头痛、癫痫、停止性聪慧、下肢瘫痪等;(3)严重的临床免疫综合症:呈现各种时机性感染:(4)继发肿瘤:(5)并发其它疾病,如:慢性淋巴性间质性肺炎等。

2、传达途径:经性接触传达或体液传达(输血、不平安注射等)、母婴传达。

3、预防办法:洁身自爱,不发作不洁性行为;运用一次性注射器,不与别人共用针头(包括针灸);不接触病人的血液及被血液净化的物品;不与病人共用食具、洗刷器具、剃须刀等。

四、病毒性肝炎1、品种:甲肝、乙肝、丙肝、丁肝、戊肝等。

2、次要表现:(1)急性肝炎:起病急,畏寒、发热、全身乏力、厌油、恶心、呕吐、皮肤巩膜黄染;(2)慢性肝炎:疲惫、厌食、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肝区不适等.3、传达途径:(1)甲肝、戊肝:次要经过肠道传达,即进食被病毒净化的食品或水而感染生病;(2)乙肝、丙肝、丁肝:次要经血液传达,可经过输血、不平安注射、血透等途径传达,亦可经由母亲传给重生儿。

虫媒传染病 综述

虫媒传染病 综述

传染病学期末作业班级:09级临床(3)班姓名:艾力亚尔学号:P092214615虫媒传染病介绍及其防治【虫媒传染病】虫媒传染病,是由病媒生物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常见的有流行性乙型脑炎、鼠疫、莱姆病、疟疾、登革热等危害性较强的传染病。

该类疾病的传播媒介主要包括,苍蝇蚊、虱子、跳蚤、蜱虫、螨虫、白蛉等。

蚊子可以传播乙型脑炎、丝虫病、登革热等。

跳蚤可以传播鼠疫、斑疹伤寒等、虱子能传播伤寒。

白蛉可以传播黑热病及原虫。

苍蝇对人体的危害也很严重,主要是在食物及水源上停落以后留下自身携带的各种细菌,寄生虫卵等病原体进行传播。

【流行病学特征】虫媒传染病传染特性单一,主要就是动物(或人)-昆虫-人。

发生时可致多人发病,由于昆虫活动范围较大且叮咬人数较多所致。

由于传播媒介的生活特性,该类疾病往往有严格的季节性,在冬季由于宿主冬眠,不具传染性,冬眠季节过后宿主才会有传染性。

由于环境、气候及地理位置的不同,昆虫的种类及生活习性会不同,因此地方性也是虫媒传染病的特征之一。

【常见虫媒传染病】1.乙型脑炎:又称日本乙型脑炎,有严格季节性,在夏秋季流行,因此也称“流脑”。

病原体为乙型脑炎病毒,在我国主要有库蚊引起。

潜伏期10~14天,初期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烧、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嗜睡不醒等,极期可出现抽出昏迷,甚至出现呼吸衰竭或循环衰竭而死亡。

主要波及儿童,出现严重后遗症比例较高。

恢复期患者体温逐渐下降,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日趋好转,一般需2周可完全恢复,但重型患者需1~6月。

2.疟疾:病原体为人类疟原虫,媒介主要为雌性按蚊。

间日疟原虫潜伏期为13~15天,三日为24~30天,恶性7~12天。

典型症状为突发性寒战、高热和大量出汗。

寒战持续约20~60分钟,随后体温迅速上升,通常可达40度以上,伴头痛、乏力,但神志清楚。

发热持续2~6小时。

随后开始大量冒汗,体温骤降,持续时间约30分钟制1小时。

两次发作间都有一定间歇期,间日月48小时,三日为72小时,恶性为36~48小时。

虫媒传染病如何通过环境卫生控制虫媒传染病的传播

虫媒传染病如何通过环境卫生控制虫媒传染病的传播

减少病媒生物滋 生地
降低传播风险
提高公众健康水 平
预防和控制虫媒 传染病的发生和 传播
媒介生物的栖息环境:环 境卫生差为媒介生物提供 繁殖场所,增加传播风险。
媒介生物的扩散:环境卫 生不良导致媒介生物扩散,
扩大疾病传播范围。
媒介生物的种群数量:环 境卫生差导致媒介生物种 群数量增加,提高传播效
播疾病的危害。
定期清理垃圾, 保持环境整洁分类处理废来自 物,减少病媒生物滋生
建立垃圾处理 设施,提高垃
圾处理效率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居民环保
意识
定期清理水源,避免垃圾和污染物堆积 定期对水源进行消毒,杀死病原体 保护水源周围的环境,避免污染源的进入 建立水源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处理污染源
清理垃圾:定期清理垃圾,保持环 境整洁
地。
在户外活动时, 穿着长袖长裤, 减少暴露的皮
肤面积。
制定和执行相关法律法规, 确保环境卫生标准得到遵
守。
加大对环境卫生设施的投 入,提供足够的公共卫生
设施。
开展环境卫生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的环境卫生意识
和行为习惯。
加强环境卫生监测和评估, 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卫生
问题。
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 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
等。
参与社区卫生工作:参与 公共场所的清洁工作,参 加社区卫生宣传活动等。
监督环境卫生:对周围的 环境卫生进行监督,发现 污染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提高环保意识:减少使用 一次性塑料制品,多使用 环保袋等可循环利用的物
品。
社区居民参与预防虫媒传 染病的宣传和教育活动, 提高居民的防控意识和能
力。
社区组织开展环境卫生整 治,清理垃圾、消除积水 等,减少病媒生物的滋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岗中心校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
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是由病毒引起以几种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根据主要传染源种类不同,分为野鼠型、家鼠型和实验动物型三种类型。

出血热起病急,有发热、头痛、腰痛、眼眶痛(即三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常依次出现低血压、少尿及多尿现象。

典型病例有发烧、出血和肾脏损害。

主要由于接触宿主动物及其排泄物经皮肤、消化道或呼吸道传播,也可能经螨媒传播;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

近年家鼠型出血热常有暴发流行。

为了控制和减少发病,应采取以灭鼠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疫区灭鼠要在搞好卫生和防鼠的基础上,以药物毒杀为主,结合灭鼠进行灭螨,同时做好疫源地的消毒和个人防护等工作。

狂犬病又名恐水症,是由狂犬病毒所致的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

潜伏期长短不一最短3天最长19年,一般平均约20-90天。

人狂犬病通常由病兽以咬伤的方式传给人。

临床表现为极度的恐水、恐声、怕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

狂犬病流行性广,病死率极高,几乎为100%,因此积极有效的处理伤口和预防接种疫苗至关重要。

乙脑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由蚊虫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潜伏期5~15天。

大多数患者症状较轻或呈无症状的隐性感染,仅少数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高热、意识障碍、惊厥等。

乙脑的病死率和致残
率高,是威胁人群特别是儿童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夏秋季为发病高峰季节,流行地区分布与媒介蚊虫分布密切相关。

乙脑的预防主要采取两个方面的措施,即灭蚊防蚊和预防接种。

人禽流感是由禽甲型流感病毒某些亚型中的一些毒株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潜伏期一般为1~7天,通常为2-4天。

不同亚型的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类后可引起不同的临床症状。

主要为发热,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可伴有其他感冒症状。

预防措施主要是尽可能减少人,特别是少年儿童与禽、鸟类尤其是与病、死禽类的接触。

因职业关系必须接触者,工作期间应戴口罩、穿工作服。

加强禽类疾病的监测。

加强对密切接触禽类人员的监测。

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未熟的肉类及蛋类等食品;勤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鼠疫是鼠疫杆菌借鼠蚤传播为主的烈性传染病,系广泛流行于野生啮齿动物间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在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被列为甲类传染病,具有起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传染性强、传播迅速等特点。

是国际性检疫传染病之一。

临床上表现为发热、严重毒血症症状、淋巴结肿大、肺炎、出血倾向等。

在青海民间将鼠疫俗称为“哈拉病”,人与患有或死于鼠疫的野生动物接触才有可能得病,通过跳蚤叮咬也可得病,肺鼠疫病人也可成为传染源。

在流行地区从事高危职
业者及接触鼠疫杆菌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应考虑使用甲醛灭活的全菌菌苗,每6个月重复接种一次。

短期进入疫区的旅游者可服用四环素或复方SMZ预防。

控制城市老鼠数量和处理其排泄物以及监测野生动物及其捕食者。

避免接触病兽及其尸体,并使用蚤类驱避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