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亚洲研究院的管理方式
微软的组织结构
微软公司的组织结构: 图 1-1 微软公司的商业机构从职能上讲,微软公司各部门都可以归入以下三个大类:研发部门(R&D ):包括所有负责产品开发的技术部门,如平台产品部、开发工具部等。
在微软,大约有超过3万名的工程师在从事产品软件开发工作。
全球销售、市场和服务部门:负责微软产品在市场上的宣传、推广、销售和服务、支持等工作。
基础研究部门(Research ):即微软研究院,是微软公司内专职负责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的机构。
微软研究院在多媒体用户界面、数字图像处理、自然语言识别等技术领域拥有多项专利。
上述三大类机构在微软公司内部相互独立,有各自的职责范围和工作方式,相互没有管辖或者汇报关系。
在美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中,中国是唯一一个拥有微软所有三大类部门四个分支(亚洲研究院、销售和市场、研发中心、全球技术支持中心)的地方。
以下所列的是微软最新的7大商务部门(如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中部分负责的一些产品和服务:视窗产品部:Windows 操作系统:世界上大多数个人电脑使用的操作系统。
嵌入式操作系统(Windows Embedded OS ):为嵌入式装置设计的新产品。
微软公司Microsoft视窗产品部Windows Group 办公产品部 Office 商业方案部 Business 微软网络部MSN Group 服务器和开发工具部 Server and Tools Group 移动装置部 Mobile 家庭娱乐部 Home &CE 操作系统(Windows CE OS):为掌上电脑等所设计的操作系统。
平板式电脑操作系统(Windows Tablet OS):平板式电脑视窗操作系统。
办公产品部:Office办公软件:这是微软公司最重要的产品之一,在办公类软件市场上占有绝对优势。
BackOffice:后台应用软件。
Exchange Server:微软公司著名的邮件服务软件。
其他服务类软件。
微软管理制度详解
微软管理制度详解一、微软的组织结构微软的组织结构可以分为几个层次:顶层领导团队、业务部门、团队和个人。
顶层领导团队由首席执行官(CEO)、首席运营官(COO)、首席财务官(CFO)、首席技术官(CTO)等高级管理人员组成。
他们负责制定公司的战略方向和决策,并监督整个公司的运作。
在顶层领导团队下面是各个业务部门,如云计算部门、人工智能部门、办公软件部门等。
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负责人,负责该部门的业务运作和发展。
部门之间有着紧密的协作和合作关系,在制定战略和实施项目时会有着良好的沟通和协同。
在业务部门下面是各个团队,这些团队由不同的项目组成,每个团队都有自己的目标和职责。
团队成员之间需要密切合作,共同完成项目任务,并对成果负责。
最底层是个人员工,他们是公司的基础,通过自己的工作贡献,推动公司的发展。
微软重视员工的个人成长和发展,提供丰富多样的培训和发展机会,帮助员工实现自身潜力。
二、微软的领导风格微软的领导风格以开放、包容、激励和鼓励创新为主要特点。
微软鼓励员工提出创新想法,并支持他们在实践中探索和实现这些想法。
微软的管理层注重与员工之间的互动和沟通,鼓励员工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使员工感到自己的意见得到重视。
此外,微软的领导层也非常重视团队合作和共同进步。
微软的领导者经常组织团队建设活动和培训课程,帮助团队成员之间建立更好的关系,促进沟通和合作,共同实现团队目标。
微软的领导者还经常鼓励员工自我管理和自我驱动,培养员工的自主性和责任感。
微软的体系中,员工有更多的自主权和决策权,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和能力自主地完成工作任务,而不是一味地听从领导的指挥。
三、微软的绩效考核微软采用多元化的绩效考核方式,包括360度评估、KPI考核、项目评定等。
其中,360度评估是一种比较主流的考核方式,允许员工不仅接受领导的评价,还可以接受同事和下属的评价,获得更全面的反馈信息。
在KPI考核中,微软会根据员工的工作目标和绩效指标,定期对员工进行评估和打分。
中山大学微软俱乐部介绍
全国MSTC:
微软学生技术俱乐部网站/ur/StudentClub.aspx Microsoft Technology ClubWeb/enus/collaboration/global/asia-pacific/talent/mstc.aspx 微软学生技术俱乐部博客:/mssclub 微软学生技术俱乐部微博:/mssclub
2. 微软俱乐部运营
2.4 俱乐部与微软亚洲研究院联络机制
微软微软亚洲研究院学术合作部 亚洲研究院俱乐部owner、项目实习生 提交文档: •学期计划、总结 •三周汇报 •活动策划、总结 •新闻稿
3. 微软俱乐部主要活动
3.1 俱乐部内部活动
•会员大会 •Teambuilding户外拓展 •颁奖、换届大会 •微软技术发布会 •微软学生夏令营 北京·公费 8月·微软总部 •MSTC Live 通过Live meeting直播微软资深研究员带来的学术报告,和同学们分享他 们切身的科研心得和治学方法; •内部培训 技术部技术培养规划 媒传部技术培养规划 企文、公关成长计划
• •
1. 微四色
•“红、黄、蓝、绿”微软四色,象征着技术、社会、生活、环境和 谐相处,相互包容,共同发展; •MSTC应该继承、学习并发扬这种包容开放的思想; •我们希望每一位会员都能在MSTC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收获一 段在微软“professional”精神感召下的工作经历。
3. 微软俱乐部主要活动
3.3 人才助力项目&微软招聘
人才助力项目——微软亚洲研究院“明日之星”实习生项目 “微软校园大使”——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人力资源部门与微软亚洲研究 院学术合作部强强联手,负责微软招聘
2011全国微软人才助力奖——中山 大学微软俱乐部
吸引跨国公司在本地设立研发中心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的国际化薪资水平:体现了中国低的人工成本了吗? 微软亚洲研究院:年轻毕业博士生的工资水平,远远超出了中国大学、研究所、高科技企业的水平。其他跨国公司在华研发中心的薪资水平,为适应研发人员的国际流动,也通常是国际化的, 武汉、西安、成都等城市有更低的工资标准和更多的大学,但不是跨国公司在华研发中心的和选择重点和聚集地。 高级研发人员的高流动性特征,使得跨国公司不会轻易选择在低工资区域设立研发中心。
三、低成本是影响跨国公司在华选择研发中心所在城市的重要因素吗?
(1)税收:直接面向跨国公司研发组织的优惠政策可能并不起效。 决策权力应该控制在总部。对中国市场战略性的考虑排在最优先的位置,商务成本等方面的因素反而在其次,并不是最重要的。 “世界各地的政都通过提供成本高昂的税收减免、免除进口关税、土地和电力补贴以及其他优惠措施来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然而我们调查的结果表明,这些措施总体来说收效甚微”(D. Farrell等,2004) 一些调研的结果也支持这样的看法(温珂,2004)。 个人在宁波的实践。 继续出台吸引跨国公司来本地设立研发中心的优惠政策空间不大,作用有限。
(3)跨国公司在华更广范围的知识溢出:一些研究工作的结论 技术知识的扩散:2003年在东莞、苏州、天津等地的调查结果表明,“FDI企业促成的技术联系状况并不那么尽如人意”(王春法等,2004);其他人在苏州的调研结果(任胜钢,2005)。 对一些行业的类似研究结果:汽车行业(路风,2004)等。 在非技术研发领域,比如跨国公司管理知识向往的扩散,“FDI企业对中国民营企业家的直接培训效果并不十分明显” (袁诚,陆挺,2005)。
小结
在研究开发领域,跨国公司及其在华研发机构基本上保持着一个相对独立和封闭的状态。 在中国的国家创新体系中,这些外来者已经“进门”,但仍然没有融入新的“大家庭”中,其角色更像是一个旁观者。 台湾在大陆的投资,也有类似的情况,而且更加封闭。 自2004年11月以后,中国政府大力提倡培育自主创新能力的背景之一:引进外资,不等于同时引进创新能力(冷民,2005)。
在中国共同创新——微软亚洲研究院联合实验室(上):微软亚洲研究院联合实验室
维普资讯
微软亚洲研 究院联合实验室
微软亚洲研究院 管 刚/文
本 着 “ 一 流 科研 水平 、培 养一 流人 才 ” 的宗 旨,微 软 亚 创 洲研 究 院和 一 些 中 国知 名 高校 合 作 建 立联 合 实验 室 ,共 同探 索 校 企研 究合 作 的新 模 式 、培 养 高 水平 的计 算 机 研 究人 才 。2 0 04
作 。微软 亚洲研 究院每年都会和相 关高校一起 总结项 目成果 ,
提 出新 的 项 目提 案 。通 过联 合 实验 室 ,微 软 亚 洲研 究 院接 受学
校推 荐 的优 秀 博士 生 、研 究 生进 入具 体 的研 究课 题 ,并 由一 流 的研 究 员进 行直 接 的指 导 ,探 索 出 了一 套 基 础研 究人 才培 养的
尔滨工业大学语言语音教育部 . 微软重点实验室” 香港科 学 、“
经 过 6 多的建 设 ,联 合 实验 室 已经 在视 频 动 画 、真 实 感 年
技 术大学信 息技术教育部 一 微软 重点实验 室” 中国科 学技术 、“ 大学多-  ̄ 1 计算 与通信教 育部 .  ̄4 微软重点 实验 室” 。
实 验 室 承载 的新 使 命 ,也许 可 以用 2 0 0 7年 4月 比尔 盖 茨在 清 华 大学 的 讲演 题 目来概 括一 一 《 来之 路 :在 中 国共 同创 新 未 。
七年过去了,这些高校的联合实验室 ,究竟取得 了怎样的成绩?实验室的建设情 况怎样?围绕这些问题 ,本刊组织了这个专题 ,目的在于使更多的高校 了解联合实验
2 0 年 l 1日, 软 亚 洲研 究院和 香港 中 文 大 学一起 成 0 6 2月 微 功 组 织 了首届 “ 软 亚洲 研 究 院联 合 实 验 室 ”研 讨 会 ,各 联 合 微
微软亚洲研究院回应撤离中国
微软亚洲研究院回应撤离中国微软亚洲研究院回应撤离中国据财联社,近日,有传言称微软公司欲将其在中国设立的唯一研究机构——微软亚洲研究院(MSRA)撤离中国,转移到加拿大温哥华。
但MSRA向界面新闻明确表示:此消息不属实。
微软为什么只允许中国有盗版一、害怕失去市场占有率二、为了更好地打击竞争者(国内操作系统)三、塑造windows系统生态四、微软一直在低声下气地避免盗版微软亚洲研究院基本介绍据悉,微软亚洲研究院1998年在北京成立,是微软在美国本土以外最大的研究机构。
在中国IT行业尚处早期的年代,微软亚研院的出现,无异于提供了一个科研人才接触前沿课题、前沿技术的窗口。
在当时,微软亚研院成为了清华、北大学生假期实习的首选,今天中国科技圈的许多中流砥柱技术高管都有亚研院的经历,包括百度前总裁张亚勤、阿里云的缔造者王坚、小米合伙人林斌、金山CEO张洪江、百度CTO王海峰、旷视科技联合创始人印奇等。
微软亚洲研究院好进吗很难。
1、进微软研究院需要本科及以上学历,计算机及其他相关专业,有相关工作经验也可,微软现在有两种进入方式是比较大众的,MS现在不直接,或者很少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录取员工。
很多微软的项目都是外包到中软等公司做,所以如果你在微软做外包,表现出色,会有那么一点机会,微软有内部推荐机制,如果你认识人,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内推进入,不过前提也是自己要有一定能力。
2、在技术方面头脑聪明逻辑思维强英语方面,几轮面试基本上是全程英文的,想进入微软公司一定有自己的特长方面或是学历或是技术,或是态度等等,另外要根据自己知识储备免试相应的岗位才更有可能入选。
要求精通数据结构与算法,C语言不能太差。
微软亚洲研究院工资待遇微软亚洲研究院待遇还不错,不错的职位年薪20W以上。
微软亚洲研究院是微软公司在海外开设的第二家基础科研机构,也是亚洲地区仅有的两个基础研究机构之一(另一个是微软印度研究院)。
微软亚洲研究院是微软公司在亚太地区设立的基础及应用研究机构,也是微软在美国本土以外规模最大的研究机构。
微软的压力管理
o h et的 同事 当巾 体 现 自身 价 值 并 保 持 出类 拔 萃 . fte bs” 这是
~
种 无 形 中 自己 加 给 自己 的压 力 。 环 境 和 机 制 上来 看 的话 , 从
…
些 原 本 旨在 消 除 压力 的措 施 又在 另 一 个层 面 上带 来 新 的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力 , 微 软 亚洲 研 究 院更 愿 意 称其 为正 面的 压 力 , 动 力 。 如 但 即
一
样 给 大 家 泄 压 ,张 宏 江 却 像 打 少 林 拳 一 样 给 大 家 打 气 , 所
缓 解 压 力 最 有 效 的 方 式 是 把 工 作 和 员 工
以 有 激情 的管 理 者 也 是 解 压 的好 方 法 。
研 究 院上 下级 问 有 个 很 温 和 的 气 氛 ,没 有 明 显 的 距 离 .
使 力变成一种动力 。
正 如 微软 人 自己所 说 : 功 的 背后 是 靠 一 条 “ 力 ” 走 成 压 路
出 来 的 ,我 们 会 做 各 种 努 力 使 大 家 在 T作 中 没 有 了抵 触 情 绪 , 有 对 立 的 矛 盾 , 容 易缓 解 工 作 中 的压 力 . 的 只 是 对 没 很 有 事 业 成 功 的 激情 和企 盼 。
南此 带 来 的看 得 见 的“ 力 ” 充 满 整 个 研 究 院 。 动 却
张 宏 江 告 诉 记者 , 率 地 讲 , 家 普 遍 感 到 有 压 力 , 没 坦 大 但 有 人 觉 得 自己 是 被 强 迫 在 做 任 何 事 情 公 司 的 发 展 f线 与 个 } n
压 力 来 源 于 对 事 业 的 追 求
的事 业 目标结合在一起
{组织设计}微软公司组织结构
(组织设计)微软公司组织结构微软的中国总裁原本不过是若干外国公司于中国的分支机构的管理者之壹。
可能因为微软的名气太大,微软中国老总的故事太多,才引起大家的许多好奇和疑问。
吴士宏、高群耀、唐骏从微软进进出出,使得多少人费了多少心思、多少笔墨去猜、去想、去争论。
那么,微软中国的总裁到底是壹个什么样的角色呢?微软中国原本是没有总裁的。
按照中国的现行的公司法,公司的最高管理长官叫做“总经理”。
“微软(中国)有限公司”是于北京注册的壹间外资独资公司。
事实上,于吴士宏出现之前,微软中国当时的掌门人杜家滨壹直使用的是“总经理”的头衔。
后来据说是因为吴士宏的到来,杜家滨“升任”总裁。
而于吴士宏的任期里,似乎也没有用过“总裁”的头衔。
高群耀于任的时候,名片上面的头衔是“总裁兼总经理”,这颇让人费解,实于想不出于微软中国公司,这俩个名头有什么区别。
如今因为唐骏,又多出了壹个头衔:“微软中国名誉总裁”。
既然是名誉,就只是代表了壹种“待遇”,和实际的权力就没有什么关系。
微软公司1992年于北京设立办事处,1993年成立北京测试中心,1995年成立中国研发中心,同年注册成立微软(中国)有限公司。
如今于微软中国旗下有四个相对独立的单位,俩个合资公司。
四个独立单位是:微软中国市场和销售部分、微软亚洲研究院、微软中国研究开发中心、微软全球技术中心。
其中除了全球技术中心于上海,其他三个部分均于北京。
俩个合资公司是:于北京的中关村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于上海的上海微创软件有限公司。
您可能会感到奇怪,第壹个独立单位为什么称做“市场和销售部分”?和所有的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步调壹样,微软于最初进入中国的时候也是以“微软公司北京办事处”的名义开张的。
通常来说,这样的办事处基本上就是壹个“销售办公室”(salesoffice)。
如今很多外国公司于中国的机构仍然是“北京办事处”。
这样的办事处能够做到很大,上百人甚至数百人。
基本的工作有三大内容:市场宣传、销售、技术支持。
国外软件企业在中国的投资
国外软件企业在中国的投资一、微软(Microsoft) (1)二、国际商用机器(IBM) (2)三、甲骨文(Oracle) (3)四、SAP (5)五、 Computer Associates (6)六、惠普(HP) (7)七、赛门铁克(Symantec) (9)八、EMC (9)九、Adobe (10)十、塔塔咨询(TCS) (10)一、微软(Microsoft)微软2006年软件产品销售收入345.6亿美元,占总销售414.7亿美元的83.3%,比去年同期增长5.9%。
微软在中国的投资开始于2002年。
2002年1月,微软与北京市政府合作成立中关村软件公司,投资1900万元人民币,当时的目标是通过5年努力成为中国最大的软件企业之一。
2002年4月,微软又与上海市政府合作成立微创软件公司,投资200万美元,定下的目标是5年后成为中国最大规模的软件服务出口企业之一。
2002年6月,微软在北京与发改委签下总金额涉及62亿元的合作,微软也启动了以投资换市场的策略。
随后,微软连续签下创智、浪潮、中软、神州数码4家全球战略合作伙伴,从多方面投入资源合作,2007年4月,微软在中国的战略级合作伙伴又新添了浙大网新和宝信软件两家企业,现在正在接触四川长虹和亿阳通信。
微软目前在中国的发展主要着眼于在行业内做深做透,因此微软启动了所谓的“深耕计划”,计划将深度合作伙伴发展到100家-150家,同时还会继续大力发展全球战略合作伙伴。
作为“深耕计划”的重要支撑,微软给重要的合作伙伴上了“八道大菜”:帮助伙伴制定3年商业规划、提供培训、尖端技术合作、专利授权、外包软件、解决方案再造、联合营销、战略投资。
在研发中心方面,2006年1月,微软成立了中国研发集团,整合了在中国的研发机构,主要包括微软亚洲研究院、微软亚洲工程院、微软中国研发中心、微软中国技术中心、微软互联网技术部(中国区)、微软亚洲硬件技术中心及其他分布于北京、上海、深圳的各类产品研发机构。
高科技人才管理的五个方程式
奋 发 、进取 、和谐 、舒 适 的空间 ,将 手 ” 。 淋 漓尽致 地 释放 出每个人 的潜 能 ,使 他 们感 觉到 “ 英雄 自有 用武之 地 ”。
以记一辈子的大事”的地方。同时,在
对 一 个 快 速 成 长 的 研 发 组 织 , 人 集团各机构工作也需 时刻面对压力和挑
我 带着新 的思考 与使命 来看 时 ,发现 程 中,先进的管理方式、富于感染力的 实践技能,提升我们工程进展的效率和
这 些 定 律 仍 在 代 表 着 微 软 中 国研 发 集 企 业文 化 将 在个 人 、群 体 之 间产 生 一 系 产 品开 发 的质 量 。我 们正 在为每 一个
C re a e S 团管理与 文化 的精髓 ,只是 有 了更新 列正面的连锁反应 ,从而最 大程度地激 职位建立职业发展模型 ( ae r tg
的 内涵 。
发 出微软 中 国研发 集 团 的动 能 ( ) 。 E
P oi rf l e),帮助我们的每一个 员工在不
磁 场 理 论 可 以 解 释 为 何 天 才 的 周 同的阶段制定和实施职业发展规划 。而
塔 顶端 的员 工 约 占2 % ,他 们大 多在 微 0
“ nos i”制度 ,通过经验丰富的 Me trhp 批又一批的后起之秀 ,这对我们未来的 此外 ,还 要为人 才提 供潜 能爆发
这 条定 律 在 之 前 的 文章 中 我 已 软 总部或其他跨 国公司的研发机构从事 员工来担任 “ 师”,为我们培养了一 导
引力 的创 新磁场 ,让 他们 同才 华横溢 简单的 “ 志向”上的吸引,更是职业生 的环境 、过程及必要的 “ 刺激 ”。微软
的 同 事 们 一 道 , 在 一 个 充 满 机 遇 与 激 涯 的 加 速器 。在 其 引导 下 ,新 员 工将 很 中国研发集团内开放 、自由、平等的氛 励 的环境 下分享彼 此 的灵感 和激情 。 快成 长 为谙 熟 大型 软 件 研 发 流程 的 “ 高 围 ,是一个能让研发人员安心去做 “ 可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社会实践调查报告14篇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
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精心整理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1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尤其对于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社会实践更是软件专业教学计划中十分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对学生进行专业基本训练,培养实践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课程。
通过社会实践,我们可以了解更多同软件有关的技术,接触到现代IT前沿的知识,开阔我们的视野。
参观IT公司,使我们对未来的工作环境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进一步了解IT公司对人才的需求状况,找出自己的不足,以便我们毕业后能更好的适应IT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更好的融入社会。
为此,我们西北工业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北京社会实践。
20xx年7月11日,我们踏上了从西安开往北京的T40列车。
来到西安火车站时,只见人山人海,此时正是学生回家的高峰期。
我们一行八人互相帮助,团结合作,顺利的登上了火车。
在火车上,我们讨论着如何开展接下来的社会实践,完善了一些注意事项。
每个人心中都充满了无限的期待。
经过一夜之旅,我们到达了北京西站,来到了梦想中的北京城。
接下来,我们期待中的社会实践正式拉开了帷幕。
社会实践的第一站便是微软亚洲研究院。
微软亚洲研究院是微软公司在海外开设的第二家基础科研机构,也是亚洲地区唯一的基础研究机构。
微软研究院的使命是使未来的计算机能够看、听、学,能用自然语言与人类进行交流。
来到微软亚洲研究院,我们便被其宏伟与大气所震撼,走进其中,更是另一番感受。
负责接待的老师热情的接待了我们。
我们走进了一间会议室,开始了探讨。
老师先给我们观看了一段视频,讲述了微软带来的未来科技生活,微软对于未来生活的畅想,然后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微软的发展历史,微软的企业文化,微软的产品,以及微软的发展方向等等,让我们全面而又详细的了解和认识了微软。
科研管理典型案例
科研管理典型案例一、项目管理1.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项目管理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是为引进和培养具有国际水平的科研人才而设立的重要项目。
该项目管理以科研项目为基础,采用项目化管理,通过项目立项、实施、验收等环节,确保项目目标的顺利实现。
项目管理团队负责项目筛选、管理和评估,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项目的高效运行。
2.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项目管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是美国最重要的科学研究机构之一,其项目管理被广泛认可。
NSF项目管理注重项目选择、资金分配、进度控制和成果评估等方面。
项目管理团队负责项目的申请、评审和执行,确保项目的高质量和高效率。
二、人力资源管理1. 微软亚洲研究院人力资源管理微软亚洲研究院是微软公司在亚洲设立的重要研究机构,其人力资源管理被认为是行业的典范。
该研究院通过招聘、培训和激励机制等手段,吸引和留住高水平的科研人才,为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人力保障。
2. 英国剑桥大学科研人员职业发展管理剑桥大学是世界一流大学,其科研人员职业发展管理备受瞩目。
剑桥大学通过定期评估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贡献,提供晋升机会和发展计划,激励科研人员不断进取,提高科研水平。
三、经费管理1. 欧洲科学基金会经费管理欧洲科学基金会(ERC)是欧洲最重要的科学基金会之一,其经费管理严格规范。
ERC通过项目申请、评审和监管等流程,确保经费的合理使用和科研目标的实现,同时保证科研人员的独立性和创新性。
2. 中国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经费管理中国自然科学基金是中国重要的科学研究资金来源,其项目经费管理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自然科学基金通过严格的项目评审和经费监管,确保经费的合理分配和使用,提高科研项目的质量和效益。
四、知识产权管理1. 美国斯坦福大学知识产权管理斯坦福大学是美国顶尖的科研机构之一,其知识产权管理备受关注。
斯坦福大学通过完善的知识产权政策和流程,保护科研人员的创新成果,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商业化。
微软研究院
微软研究院微软研究院是微软公司在全球各地设立的研究与开发机构,其总部位于美国华盛顿州的雷德蒙德市。
成立于1991年,是全球最大的工业研究机构之一。
下面将从微软研究院的历史与发展、研究领域与成果以及国际合作等方面进行介绍。
微软研究院的历史与发展可追溯至微软公司创立之初。
1991年,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成立微软研究院,旨在为公司提供长期的研发支持。
最初研究院只有四名研究人员,从事基础研究和技术试验。
随着时间的推移,微软研究院逐渐扩大规模,并在全球范围内设立分支机构。
目前,微软研究院在亚洲、欧洲以及北美洲共有12个分院,雇员数量超过1,000人。
微软研究院的研究领域涵盖了计算机科学的各个方面,包括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数据科学、人机交互、计算机视觉等。
研究院致力于推动科学与技术的创新,在计算机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
例如,微软研究院的研究人员曾开发出微软小冰、时序网络等人工智能技术,大大提升了机器人助手的智能水平。
此外,微软研究院还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开发出了Hololens等创新产品。
微软研究院在国际合作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其与全球许多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前沿的科研项目。
微软研究院的研究人员也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会议与研讨会,并发表了大量高水平的学术论文。
其开放和合作的研究文化使得微软研究院成为一个全球知名的科研机构。
微软研究院在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同时,也注重通过社会服务来回报社会。
研究院的研究人员经常参与教育、创业等方面的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
此外,微软研究院还组织了各种公益活动,支持教育、环保、医疗等领域的发展。
总而言之,微软研究院作为微软公司的重要研发机构,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并与全球各地的研究机构开展了广泛的合作。
同时,微软研究院也积极参与社会服务,致力于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微软的企业文化
微软的企业文化1975年,保罗.伦和比尔.茨合伙创建微软公司。
产品是微软BASIC,雇员为3人,当年收入16000美元。
微软公司的企业文化是哪些呢?店铺把整理好的微软的企业文化分享给大家,欢迎阅读,仅供参考哦!微软企业文化什么是微软企业文化从1975年仅有的包括比尔·盖茨先生在内的三个员工,发展到今天的大型跨国公司来说,比尔·盖茨是一个传说,Microsoft(微软)更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神话。
优秀的企业文化造就卓越的企业,微软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微软拥有舒适的工作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大学校园叫campus,微软研究院也叫campus,这正是微软舒适的自然环境的写照。
其中包括花园式的拥有大量鲜花、草坪的园区,还有美丽的Bill(比尔)湖,篮球场、足球场更是充满了校园气氛。
舒适的自然环境为微软人提供了优雅的工作场所,成为高效工作的有力保障。
微软企业文化的特征第一,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使命充分体现着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经营意识:只有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企业,才能最终得到社会的认可,从而得到持久和长远的发展。
第二,突出‘火’的贡要性,始终园绕着‘火’为设计的企业文化和战略理念:无论是企业的愿景、客户至上的理念还是企业构建的授权、团队、能力发展和学习型组织,都着眼于‘火性化”,愿景是要为人类创造方便和价值,客户至上是围绕客户价值实现而进行设计,而内部文化建设是要给成员创造提升自我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围绕着人类、客户、员工,从宏观到微观,充分体现着对人的尊贡和满足。
第三,着眼未来,强调发展和创新,敢于天下先,争做第一,永远处在变革和创新之中,不断地自我批判和否定,不断地创造,实现产品和技术的进步,员工的发展,最终实现企业的长足发展。
第四,构建企业文化多维度和多层次平衡发展的系统:企业战略及口标对愿景的支撑之间的平衡;创新与失败之间的平衡;尊贡个性自由发展与团队协调发展的平衡;团队协调发展与企业整体发展之间的平衡等等。
微软经营理念人性化管理员工模式一览
微软经营理念人性化管理员工模式一览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世界中,企业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技术创新和市场策略,更关键的是如何有效地管理员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潜力。
微软作为全球知名的科技巨头,其在人性化管理员工方面有着独特的模式和理念,这些举措不仅为微软赢得了员工的忠诚度和高效的工作团队,也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一、注重员工个人发展微软深知员工的个人成长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公司为员工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培训和学习机会。
无论是新入职的员工还是经验丰富的老员工,都能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和需求,参加各种内部培训课程、在线学习资源以及外部研讨会。
此外,微软还鼓励员工自主学习和探索新的领域。
员工可以在工作时间内抽出一定比例的时间用于个人的学习和研究,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支持员工的职业发展,微软建立了完善的导师制度。
新员工入职后,会被分配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导师会在工作和职业发展方面给予指导和建议,帮助新员工尽快适应公司文化和工作环境。
二、灵活的工作安排微软充分尊重员工的生活需求,提供了灵活的工作安排。
这包括弹性工作时间、远程办公和工作地点的选择等。
弹性工作时间让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节奏和习惯来安排工作时间,只要能够保证工作任务的按时完成和高质量交付。
这种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减少了因固定工作时间带来的压力和不便。
远程办公则在特殊情况下(如疫情期间)或对于一些特定岗位,给予员工在家办公的选择。
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员工可以与团队保持紧密的沟通和协作,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工作地点的选择也相对灵活,员工可以根据项目需求或者个人意愿,在不同的微软办公地点工作,甚至可以在一些合作的创新空间工作,为员工创造了更加舒适和便利的工作条件。
三、激励与奖励机制为了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微软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激励与奖励机制。
除了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和福利外,还有丰富多样的奖励形式。
知识型员工管理的五大法则
对于知识密集型企业——特别是软件企业来说,智力资源不啻为企业存续与发展的动力引擎。
某种意义上,此类企业能否成功,完全取决于其所发掘的智力资源的“质量”和应用资源的机制。
以微软亚洲工程院为例,成立仅两年多,工程院已招纳了300多位员工(不包括后勤支持和服务人员),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完全契合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对“知识型工作者”(Knowledge Worker)的定义。
从员工学历构成情况看,80%左右的人拥有硕士学位,获得博士学位和学士学位的人分别占15%和5%。
毫不夸张地说,这些人均可称得上是中国软件研发领域的精英人物,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工作激情、释放他们的创新潜力,并将这些“激情”与“潜力”转化为微软亚洲工程院不断成长、不断进步的动力呢在我看来,管理“知识型员工”须遵循五大“法则”——尽管各企业的环境与文化、价值观和用人机制千差万别,但归根结底,管理的结果取决于领导者,管理的实质则在于沟通,而沟通的效果又受到对象质素、沟通目标、信息质量与表达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这就要求企业领导者明察秋毫、通达事理且知人善任,如此才能实现企业价值与员工个人价值的双丰收。
知识型员工管理的第一条法则是:只要招聘到合适的人,管理便成功了一半。
“招聘”绝不只是企业人力资源主管的“简单任务”,而应是企业管理层共同关注、集体参与的一项核心工作。
托马斯-H-达文波特(Thomas H. Davenport)是埃森哲战略变革研究院主任,在《微软公司的知识管理》一文中,他提到,微软的竞争优势在于“高质量的员工”,而微软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源自“它所处的竞争领域的快速变化的本质”——其实任何一家处于飞速革新、剧烈动荡的产业内的竞争参与者,都与微软面临着同样的课题,即如何从如此之多的应聘者中发现真正的“高层次人才”——显而易见的,雇用优秀的知识型员工能够切实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降低企业各级领导的管理难度。
微软亚洲研究院的管理方式
微软亚洲研究院的管理方式首先,微软亚洲研究院采用了扁平化管理结构。
该机构的管理层架构相对简洁,没有过多的层级和繁琐的决策程序。
这种扁平化的管理结构有助于促进快速反应和高效沟通。
员工可以更直接地与管理人员交流和合作,提供意见和建议,促进创意和创新的涌现。
其次,微软亚洲研究院注重人才培养和发展。
该机构以人为本,致力于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吸引和留住优秀的研究员和工程师。
研究院为员工提供广泛的培训和学习机会,包括技术研讨会、学术讲座、研究项目和学术会议等。
此外,研究院与许多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为员工提供与外界的学术交流和合作机会。
第三,微软亚洲研究院鼓励开放创新和团队合作。
该机构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开放式创新,鼓励大胆尝试和共享,以促进知识和经验的互通。
研究院还重视团队合作,倡导跨学科和跨国际团队的合作研究项目,以促进不同专业和文化背景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研究院提供了开放式工作空间和创新平台,以鼓励员工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第四,微软亚洲研究院注重项目管理和成果导向。
该机构的研究项目按照一定的管理流程进行规划、执行和评估。
项目团队设立明确的目标和里程碑,并进行定期的进展报告和评估。
研究院注重项目的实际应用和商业化转化,鼓励研究人员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最后,微软亚洲研究院注重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建设。
该机构致力于营造积极、创新和合作的工作氛围。
研究院倡导诚信、负责和尊重的价值观,鼓励员工遵守道德和行业准则,关注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
研究院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推动科技的社会和经济发展。
总之,微软亚洲研究院采用了扁平化管理结构、注重人才培养和发展、鼓励开放创新和团队合作、注重项目管理和成果导向、并重视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建设。
这些管理方式的特点和优势有助于研究院在科技创新和学术研究领域取得卓越的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软亚洲研究院的管理方程式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张亚勤通常,大型软件企业会组建研究院、实验室或类似的机构来完成其核心技术的积累和未来产品的预研工作。
与政府或大学的研究机构不同的是,企业的研究机构在从事基础研究工作的同时,还必须为企业的长远发展着想,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服务。
将其概括起来,就是企业研究院所需承担的三大使命——第一、帮助企业制订技术的长远发展战略,作企业“技术战略的智囊团”;第二、吸引一流的人才,创造新的知识,成为企业“研究成果的诞生地”;第三、把握技术趋势和市场发展动向、大胆创新,担当企业未来“核心技术的孵化器”。
我们应该从事什么样的基础研究呢?在这一问题上,我们已经达成了高度的共识。
我们认定所从事的基础研究必须要有最新的构思和最新的理念,是世界一流的;必须要符合技术发展潮流和市场规律,是主流的;必须对用户、对企业、对IT产业的发展起到真正的推动作用,是有用的;必须立足于公司的业务情况,结合公司战略发展来设计研究方向和项目,并在不远的将来为公司创造价值,是相关的。
最近北京发生的SARS疫情使很多人都有机会重新审视自己生命的价值和意义,都更体会到亲情和友情的可贵。
这些时日里,我除了能与家人更多地相处外,还有机会与沈向洋、张宏江及其它研究院同仁们一起共同回顾微软亚洲研究院四年多来的发展历程,对研究院在管理、文化及人才等各方面的特点进行了一些总结。
这里当然有微软公司文化的积淀,同时也不乏研究院4年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创新的经验和体会。
我把它称之为“微软亚洲研究院管理方程式”。
定律一:IT= IQ(talents)+IP(intellectual properties)与传统工业框架内的竞争参与者们相比,IT公司不一定有厂房、流水线和大量的物业实体,但其所创造的价值却可能更高——如果把微软、通用电气和沃尔玛这几个全球市值最高的企业放置到一起观察,我们会发现微软无论在企业规模、不动产总量、员工数目等各个方面均远远低于后两者,然而这并不妨碍微软在现有条件下继续提升投资者的信心指数。
所以IT企业的竞争优势更多地体现在“智慧资源”而非“物质资源”上——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Douglas C. Engelbart)是鼠标的发明人,正是他最早把一个拖着尾巴的木头盒子与计算控制技术建立关联——当鼠标被学界一致公认为20世纪最为重要的发明之一,恩格尔巴特亦因其对人机技术的卓越贡献而先后获得“冯·诺伊曼奖”和美国“国家技术奖”,这绝对可说是实至名归,因为我们甚至无法用物质标准来衡量“鼠标之父”伟大发明的价值。
正如研究院前院长李开复博士曾讲的:信息技术时代,一个人所创造的价值,很可能超越过去的世纪里千人、万人所贡献出的价值;一个天才所创造出的价值,很可能超越同一时代千名、万名工程师所贡献出的价值。
顺理成章的,对于时刻处在变革漩涡中央的众多IT企业(尤其是软件企业)来说,最为重要的、最值得珍惜的便是人的智慧。
IT企业通往成功的另一道“天梯”是构成企业技术核心的知识产权。
以软件企业为例,由源代码、专利、Know-How和流程所构成的知识产权可说是IT企业(尤其是软件企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能量之源。
就软件企业而言,其发展模式大致是先寻求投资,之后调动力量展开研发,接着把产品推向市场,由此获得利润并为最终上市做好必要准备——只有在整条产业链呈闭合状态的前提下,才能实现产业的良性循环和企业的健康发展。
然而,在数字化时代,智慧成果的无损拷贝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如果对知识产权的忽视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必将使那些守法的软件企业难以积累核心技术、存储智慧能源。
由此可见,以技术为本的IT企业既要有IQ战略,也要有IP战略。
企业想要不断逾越更高的发展峰峦,就必须采取措施吸引容留第一流的人才,给他们一个能够充分发挥其才能的空间,保护和尊重他们的知识和创造,使智慧的价值得以充分体现。
定律二:E = mC2爱因斯坦从他的相对论中推导出了这条质能转换等式。
该等式的物理学意义很清楚:能量(E)等于质量(M)乘以光速(C)的平方——但如果我们用以探讨IT企业的管理和文化,那么E= mC2便可以理解为:IT企业固然需要一大批有卓越潜质的人才(M),但更重要的——作为企业的领导者,需要寻找或创造一种快速发展的机制(C2),使这些人才的潜质得以完全的释放。
在这个过程中,先进的管理方式、富于感染力的企业文化将在人才个体、人才与人才之间产生一系列正面的连锁反应,从而最大程度地为公司创造能量(E)。
IT企业可否突破“企业发展的常规速度”,关键便在于能否找到和创造一个这样的可产生连锁反应的机制。
如何营造这样一种可产生“智慧聚变”的环境?这是管理者必须深思慎举的大问题。
首先应该是发挥已有人才的品牌效应。
研究院前院长李开复尚在卡内基梅隆大学就读时便开发出了击败人类世界冠军的电脑(1985),之后无论在Apple、SGI,还是在微软,他都表现出了令人激赏的专业才华和运筹帷幄的管理能力;我们的两位副院长沈向洋和张宏江,前者是全球计算机图像处理研究领域的顶尖高手,后者则是多媒体视频检索处理技术领域的世界级专家。
李开复、沈向洋和张宏江在各自的研究领域有着极高的知名度——借助他们的“品牌”,研究院得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汇聚了中国和美国的一大批技术高手,从而形成了今天这样的规模。
最近,IBM“深蓝项目之父”许峰雄博士回到北京加盟微软亚洲研究院,再次证明了我们这一策略的正确性。
其次,吸引人才以外,我们还需要在现有条件下培养人才,使他们淋漓尽致地发挥出各自所蕴含的潜质。
众所周知,做研究、搞项目、写文章不仅需要IQ,还需要EQ(情商)。
在研究院,我们有一个被称为“明日之星”的人才培养计划,该计划包括一系列旨在提升研究人员工作技巧和职业素质的课程,涵盖了研究、开发和企业文化等多个方面。
事实证明,这个人才培养计划的确起到了它应有的作用,我们的研究人员普遍反映这些课程让他们“找到了事半功倍的途径”,而且“视野更清晰了”。
最后,吸引人才、造就人才仅仅是完成了企业的“能源储备”,如何利用这些“能源”,使之发挥最大的“能量”呢?这就需要管理者为人才提供“发挥能量”的环境、过程以及必要的“刺激”。
数字墨水分析技术的发明者王坚加盟研究院前在大学里教授心理学。
他曾说起过,研究院没有等级观念的壁垒、没有论资排辈的习俗,这是一个能够让研究人员安心去做“可以记一辈子的大事”的地方。
不过,“可以自由自在做自己想做的研究”只是一个方面,研究院内并非没有压力,对于那些习惯于“坐着想事情”的人来说,我们的各个项目组之间你追我赶、不甘人后的这种氛围肯定会让他无法适应。
总的来说,一个企业能够具有多大的“能量”取决于人才的素质以及发挥人才全部潜能的机制。
定律三:∆V x ∆P ≥ α海森堡测不准原理是量子力学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
在我们对IT企业的管理方式和文化内涵进行研究时,如果把“测不准理论”的两个变量代换为企业目标的准确度和风险度,就会了解到企业在准确度和风险度之间不可能完全精确,这导致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和管理模式。
一种是企业在确定发展目标或一个研究机构在评估研究课题时表现得极其谨慎,务求准确无误,把风险控制在最小的程度,这样虽可能得出某种“完美的常量”,却也往往因为谨小慎微、固步自封而丧失先机——IT产业的发展可以用“瞬息万变”来形容,所谓“只有快鱼吃慢鱼,没有大鱼吃小鱼”,不愿承担风险,不想制造错误反而会让企业在竞争中处于被动不利的位置。
微软的管理和文化属于另一种。
在确定发展目标/评估研究课题时,我们所强调的是“鼓励创新、允许失败”。
即便风险再大,也不能够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了解计算历史的人都知道,20世纪80年代,在从字符界面的DOS向图形界面的Windows过渡时,当时的情势是:如果微软抱紧DOS不放,结局是安逸地死去;如果选择冒险,转型过程可能会非常痛苦,结果也不一定成功,但比尔·盖茨情愿一试。
现在想象,假若微软没有这种“把整个公司都压上去”的魄力,恐怕现在早已不复存在了。
.NET是另一个整个公司的又一次大的“赌注”。
成功了,微软便会再一次置身于领先者的地位;失败了,也可能就此一蹶不振。
但截至目前,大家看到的是,微软上下员工对不可测知的未来夷然无惧。
微软亚洲研究院同样承载着微软的这一管理和文化特色。
研究院不欢迎那种“不做事,少犯错”的人——选择课题时,大家宁愿去开掘那种难度极大、风险莫测但可能给公司、给用户带来巨大利益的项目,因为投入大、风险大,成功后的影响也大——对于那些研究难度小、没什么风险但同时也没有什么影响的项目,尽量不去涉及。
各个局部的高速发展必然会让整个企业的运转始终维持高效率。
研究院各课题组正是在“创新而不因循”的机制之下不断创造着全新的技术成果,近年来,微软亚洲研究院无论在技术成果总量方面,抑或在技术成果转化率方面均取得了中所瞩目的成就,这与我们坚持创新、敢冒风险是分不开的。
研究院刚刚成立时,仅由一个个课题组构成;现今,除课题组外,我们还成立了新技术开发部和特别项目组——前者是课题组与公司产品组的桥梁,有助于打通高深技术与客户需求之间的壁垒;后者则希望成为微软公司全新技术、产品的孵化器——我们的期望是:5至10年后,能研究开发出像Windows、Office这样意义非凡、影响巨大的新的产品系列。
当然,鼓励冒险不等于鼓励失败,允许犯错不等于允许愚蠢。
无论是企业确定发展方向,还是研究机构评估技术课题,都应该把握一些基本原则——这当然是另一个话题了。
定律四:E c ∞ 热力学第二定律1850年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Rudolf Clausius)提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定性表述;15年后,他又首次引入了“熵”的概念。
作为19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之一,热力学第二定律说明:随着时间无限推移,封闭系统中的状态是逐渐倾向于无秩序,熵趋于无限大,有规律而可用的能量趋于无限小,最终归于熵寂死的混沌。
IT企业也是这样。
一方面需要企业建构一个开放的环境。
在全球技术共享化的今天,任何可能导致闭塞和封锁后果的举动都会让企业或机构无法辨识远处的机遇和危机,进而延缓前进的步伐。
自成立的第一天起,微软亚洲研究院便始终贯彻开放的原则,与海内外知名学府、学术机构频繁交流,邀请获诺贝尔奖、图灵奖的世界顶尖专家来华访问,同时也鼓励我们的研究人员走出去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同行们交换研究心得。
开放的研究环境有利于研究人员第一时间了解到研发领域最新的学术成果,开拓了他们的眼界,增强了他们的学术素养——在这样的环境下,人才成长的速度自然就更快。
另一方面是与中国及国际范围内的学术界同仁分享技术成果。
迄今为止,研究院已举办了四次研究成果开放日活动,并邀请了一些国内外的专家和部分高校师生亲临参观;课题组还积极参与一流的学术会议,并把新的研究心得发表在著名的期刊上;研究院还大力资助计算机相关学术领域的学子们,并敞开怀抱欢迎他们到研究院亲身体验浓郁的学术氛围……开放的研究环境、共享的研究成果为微软亚洲研究院赢得了学术界的认可乃至赞誉,同时对我们的研究人员也是一种莫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