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虚火旺中医学原理总论

合集下载

中医分析阴虚火旺的症状

中医分析阴虚火旺的症状

中医分析阴虚火旺的症状阴虚火旺是一种慢性病,如果一直存在,没有得到很好地调理,身体会越来越差,那么阴虚火旺的病象是什么呢?下面就和寻医问药网一起来了解一下。

在中医阴虚火旺的症状上,阴虚火旺指的是那些由于身体出现阴精亏损所导致的虚火旺盛情况,患者容易出现烦躁、发怒、口干舌燥、盗汗还有颧骨发红等症状,这对于身体健康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

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一起说说阴虚火旺的症状,来了解下吧!如果身体出现阴虚的情况,那么身体就不能够制阳,这样慢慢的就出现了阴虚火旺的情况了。

阴虚火旺的主要症状就表现为心烦意乱、暴躁易怒、口干舌燥、盗汗还有两颊和舌头发红。

具体的阴虚火旺的症状如下:阴虚火旺其实属于一个慢性的疾病,随着病情的一步步加深,那么身体中的阴虚越来越严重,而火也是越来越大,这样就容易形成恶性循环,身体的体质也是越来越差,甚至还有可能出现肾阴不足、肾精耗竭等严重后果。

如果身体出现了阴虚火旺的情况,那么在午后或者是晚上的时候会出现发热。

这个时候身体发热恨不得不要穿衣服,同时手脚心都发热,并且还会出现心烦、睡不着或者是做梦、盗汗的情况,小便也会减少,并且颜色呈现黄色,大便也变得干燥,容易出现便秘的情况。

也有一些人会患有口腔溃疡,反反复复非常的痛苦,并且还伴随有腰膝无力还有头晕的情况。

阴虚火旺并不是特定的某一种疾病,比较多出现在不同的疾病之中,常见的就有高血压、糖尿病、失眠多梦、更年期综合症、中风后遗症等。

从患病的人群来看,女性相比于男性更加容易出现这些症状,这主要是由于在月经期间女性更加容易损耗阴血,这也就增加了这种疾病增加的可能。

除此之外,如果女性在更年期的时候出现了心烦意乱、失眠还有潮热盗汗的情况,那么也是属于阴虚火旺。

另外,如果身体出现了口腔溃疡的情况,也需要预防是否出现了阴虚火旺。

一般情况下,口腔溃疡的发病原因都是属于心脾有热,这和阴虚火旺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口腔溃乏反复更是如此。

所以说,日常弄清楚阴虚火旺的症状,并且注意调养工作,能够很好的治疗口腔溃疡这种疾病。

阴虚火旺的原因

阴虚火旺的原因

阴虚火旺的原因阴虚火旺是一种慢性病,如果一直存在,没有得到很好地调理,身体会越来越差,那么阴虚火旺的病象是什么呢?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在中医阴虚火旺的症状上,阴虚火旺指的是那些由于身体出现阴精亏损所导致的虚火旺盛情况,患者容易出现烦躁、发怒、口干舌燥、盗汗还有颧骨发红等症状,这对于身体健康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

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一起说说阴虚火旺的症状,来了解下吧!如果身体出现阴虚的情况,那么身体就不能够制阳,这样慢慢的就出现了阴虚火旺的情况了。

阴虚火旺的主要症状就表现为心烦意乱、暴躁易怒、口干舌燥、盗汗还有两颊和舌头发红。

具体的阴虚火旺的症状如下:阴虚火旺其实属于一个慢性的疾病,随着病情的一步步加深,那么身体中的阴虚越来越严重,而火也是越来越大,这样就容易形成恶性循环,身体的体质也是越来越差,甚至还有可能出现肾阴不足、肾精耗竭等严重后果。

如果身体出现了阴虚火旺的情况,那么在午后或者是晚上的时候会出现发热。

这个时候身体发热恨不得不要穿衣服,同时手脚心都发热,并且还会出现心烦、睡不着或者是做梦、盗汗的情况,小便也会减少,并且颜色呈现黄色,大便也变得干燥,容易出现便秘的情况。

也有一些人会患有口腔溃疡,反反复复非常的痛苦,并且还伴随有腰膝无力还有头晕的情况。

阴虚火旺并不是特定的某一种疾病,比较多出现在不同的疾病之中,常见的就有高血压、糖尿病、失眠多梦、更年期综合症、中风后遗症等。

从患病的人群来看,女性相比于男性更加容易出现这些症状,这主要是由于在月经期间女性更加容易损耗阴血,这也就增加了这种疾病增加的可能。

除此之外,如果女性在更年期的时候出现了心烦意乱、失眠还有潮热盗汗的情况,那么也是属于阴虚火旺。

另外,如果身体出现了口腔溃疡的情况,也需要预防是否出现了阴虚火旺。

一般情况下,口腔溃疡的发病原因都是属于心脾有热,这和阴虚火旺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口腔溃乏反复更是如此。

所以说,日常弄清楚阴虚火旺的症状,并且注意调养工作,能够很好的治疗口腔溃疡这种疾病。

肾阴虚火旺是怎么回事

肾阴虚火旺是怎么回事

肾阴虚火旺是怎么回事
一、概述
现代社会,肾阴虚火旺的人越来越多,大多表现为缓慢进程。

其进一步阴愈虚则火易旺火更旺则阴更伤,构成恶性循环病况日益加剧,通常导致肾阴肾精耗竭呈现阴竭阳越的危象。

某同事有为朋友找中医一直在调理身体大夫说如果不尽快调理的话,可能会带来更糟糕的反应,那么大家就来聊聊阴虚火旺的问题,看看怎么解决和注意好,对自己的身体有一个基本认识。

二、步骤/方法:
1、大家知道,其实阴虚火旺无特定病种,相反多见於不同的疾病,如更年期综合症、高血压、中风後遗症及失眠等。

患者通常以女人为多,女人更年期以潮热、心烦、失眠为主症明显的阴虚火旺表现。

2、还常常伴有夜间发热,手足心发热,心烦多梦盗汗、粪便干结,舌质干红或有裂纹,伴有口腔溃疡重复发生,腰酸乏力等。

出现这种问题一定要找正规的医院和大夫做个诊断,最好中医调理一下。

3、患者可以服用海参粥:海参粳米同煮成粥,补肾益精滋阴补
血的效果,肾虚阴亏所致的体质衰弱、失眠盗汗等有良好的效果,当然如果是有其他温补的食物,也可以建议尝试一到三种。

三、注意事项:
阴虚火旺不是大病,一定要注意调理,找正规的大夫和医院。

如果条件允许,建议服用中药调理一段时间。

药食同源,从根本上解决
问题。

阴虚火旺证演示课件

阴虚火旺证演示课件

03
阴虚火旺证治疗方 法及原则
滋阴降火法
滋阴药物
如生地、麦冬、玄参等,这些药 物能够滋养阴液,缓解阴虚症状

降火药物
如黄连、黄柏、栀子等,这些药物 能够清除内火,改善火旺症状。
食疗方法
如食用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 百合、雪梨等。
清肝泻火法
清肝药物
如柴胡、龙胆草、夏枯草 等,这些药物能够清肝泻 火,缓解肝火旺盛症状。
3
起居调摄
保持室内环境通风、凉爽,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 温环境中。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
06
饮食调养与生活习 惯改善建议
饮食调养原则及推荐食材
01
02
03
04
05
饮食调养原则
滋阴类食物
清热类食物
生津类食物
富含蛋白质和维 生素的食物
以滋阴降火、润燥生津为 主,适量增加蛋白质、维 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避 免辛辣、燥热、刺激性食 物。
知柏地黄丸
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入知母、黄柏,增强了滋阴降火的功效,主治阴虚火 旺证,症见潮热盗汗、口干咽痛、小便短赤等。
现代创新方剂展示
滋阴降火汤
由生地黄、玄参、麦冬、黄连、黄芩等组成,具有滋阴降火 、清热解毒的功效,主治阴虚火旺证伴有热毒内盛的病症, 如口腔溃疡、牙龈炎等。
养阴清肺汤
由生地黄、麦冬、玄参、贝母、丹皮等组成,具有养阴清肺 、润燥止咳的功效,主治阴虚肺燥证,症见干咳无痰或痰少 而黏、口燥咽干等。
润肺止咳法
润肺药物
如沙参、麦冬、玉竹等,这些药 物能够滋养肺阴,缓解肺阴虚症
状。
止咳药物
如杏仁、桔梗、枇杷叶等,这些 药物能够止咳平喘,改善咳嗽症

了解阴虚火旺的原因和机制中医如何应对

了解阴虚火旺的原因和机制中医如何应对

了解阴虚火旺的原因和机制中医如何应对阴虚火旺是中医学中常见的病理状态,其主要特征是体内阴液不足,导致阳气偏盛,进而引发一系列症状。

了解阴虚火旺的原因和机制对于中医的应对至关重要。

本文将分析阴虚火旺的原因和机制,并介绍中医如何应对这一病理状态。

一、阴虚火旺的原因和机制阴虚火旺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长期虚劳伤阴:长期过度劳累、久病不愈、过度思虑等可以消耗人体阴精津液,导致阴液不足,进而阴虚火旺。

2. 饮食不节:饮食偏嗜辛辣燥热之物,或长期吃寒凉食物,亦可伤害人体阴液,促使火气上升。

3. 情志不遂:情志抑郁、愤怒、悲伤等负面情绪会导致体内阴液受损,从而引发阴虚火旺的状态。

4. 药物伤阴:长期或滥用某些药物,特别是一些热性药物,容易导致阴液亏损,火热症状加重。

5. 先天禀赋:个体体质差异也是导致阴虚火旺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些人天生体内阴液较少,而相对阳气偏盛,容易出现阴虚火旺症状。

阴虚火旺的机制主要是体内阴阳失衡所致。

在正常情况下,阴阳两者保持平衡是相对稳定的状态。

当阴少阳盛时,阴阳平衡被破坏,体内阳气过旺,产生了虚火的症状。

二、中医应对阴虚火旺的策略中医认为,治疗阴虚火旺的关键在于滋阴降火,调理阴阳平衡。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中医应对策略:1. 饮食调理:饮食是调理阴阳的重要途径。

建议阴虚火旺的患者多食用具有滋阴作用的食物,比如银耳、枸杞子、百合等;同时,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等,以免火气进一步上升。

2. 药物治疗:中药有很多具有滋阴降火作用的药方,比如玉屏风散、清火润燥丸等。

根据具体症状和体质,中医师可以配制适合患者的中药方剂,以起到滋阴降火的作用。

3. 调节情志:情绪波动对阴阳平衡有着直接的影响。

因此,阴虚火旺的患者应尽量保持心情稳定,避免过度思虑、悲伤或愤怒等负面情绪的产生,以免进一步伤及阴液。

4. 适当运动:运动可以促进气血流通,调整阴阳平衡。

适当的运动对于阴虚火旺的患者有益处,但应选择适宜强度的运动,避免劳累过度,以免耗损阴精。

中医药治疗阴虚的原理与应用

中医药治疗阴虚的原理与应用

中医药治疗阴虚的原理与应用中医药在阴虚治疗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方法,凭借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疗效显著的草药配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治疗阴虚的原理和应用,并介绍几种常用的中药处方。

一、阴虚的概念与症状特征中医学认为,阴虚是指阴精亏损,阴气不足,导致阴阳失衡的一种病理状态。

其主要特征表现为阴虚内热、口干咽燥、潮热盗汗等症状。

其他常见的阴虚症状还包括目眩、头晕、腰膝酸软、月经不调等。

二、中医药治疗阴虚的原理1. 补益阴液中医药治疗阴虚的关键手段是补益阴液,增加机体的阴精储备。

常用的中药有何首乌、熟地黄、玄参、麦冬等。

这些中药能够滋养肾阴或肺阴,提高体内阴液的含量,以达到平衡阴阳的作用。

2. 温补阳气阴虚多伴有阳虚的症状,中医药也可通过温补阳气来治疗。

常用药物有肉桂、菟丝子、肉苁蓉等,能够温补肾阳或益肺肾阳,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

3. 调理气血补益阴液和温补阳气的同时,还需要调理气血,以促进阴阳的协调。

常用的中药有当归、白芍、川芎等,能够活血补血,增强体内气血循环,从而改善阴虚症状。

三、中药处方示例1. 六味地黄丸组成药材:熟地黄、山茱萸、山药、龙骨、牡蛎、麦冬。

功效与应用:六味地黄丸具有滋阴养血、补益肾阴的作用。

适用于阴虚导致的头晕目眩、耳鸣心悸、腰膝酸软等症状。

2. 女儿红颗粒组成药材:女贞子、丹参、党参、白芍、当归、川芎、黄芪等。

功效与应用:女儿红颗粒能够滋补心脾,益气养血,适用于血虚引起的面色苍白、疲乏无力、月经不调等症状。

3. 玉屏风散组成药材:玄参、麦冬、甘草、沙参、贝母、党参等。

功效与应用:玉屏风散有益肺阴清肺热的作用。

适用于肺阴亏损导致的咳嗽痰多、口干咽燥、气短等症状。

四、中医药治疗阴虚的应用前景中医药治疗阴虚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效果。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中医药治疗阴虚的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有望进一步提高其治疗效果。

同时,结合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综合治疗模式,将有助于更好地应对阴虚及其相关疾病。

阴虚火旺辨证要点考点

阴虚火旺辨证要点考点

阴虚火旺辨证要点考点阴虚火旺辨证要点考点引言:在中医理论中,阴虚火旺是一种常见的中医辨证。

阴虚指的是阴气不足,火旺则代表了体内火热之气过盛,两者相互影响,可导致身体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

本文将分析阴虚火旺的要点考点,深入探讨其成因、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该中医辨证。

一、阴虚火旺成因:1. 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如熬夜、饮酒、过度劳累等,都可能导致阴气的消耗,使阴虚火旺的症状逐渐显现。

2. 长期情绪压抑或过度激动:情绪不稳定会使体内的火气上升,进而伤及阴液。

3. 饮食不当:过量辛辣食物或过于燥热的食物摄入,如辣椒、咖啡等,均可导致火旺。

4. 环境因素:长期暴露在高温、干燥的环境中,也容易引发阴虚火旺的情况。

二、阴虚火旺的临床表现:1. 皮肤症状:阴虚火旺常伴有皮肤干燥、瘙痒,甚至出现皮疹、痤疮等问题。

2. 口干口渴:阴虚火旺会使口腔黏膜干燥,导致烦渴、口干舌燥等症状。

3. 失眠多梦:阴不足常伴有心烦不宁、失眠多梦的情况,睡眠质量较差。

4. 头晕目眩:阴虚火旺导致肝阴不足,容易引发头晕目眩、耳鸣等症状。

5. 其他症状:阴虚火旺还可表现为性欲减退、月经紊乱、大便干结等问题。

三、阴虚火旺的治疗方法:1. 调整饮食:对于阴虚火旺的患者,应避免辛辣刺激、燥热食物的摄入,多食用滋阴清热的食物,如绿豆、百合等。

2. 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压抑或过度激动情绪,可以通过运动、放松等方式来缓解情绪压力。

3. 中药调理:可选用滋阴清热的中药治疗,如知母、山药、枸杞子等,具体的选择需要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4. 养生保健:注意合理作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等不良习惯,保持室内适度的湿度和凉爽的环境。

个人观点和理解:阴虚火旺是一种常见的中医辨证,也是很多人常见的身体不适问题。

我认为,阴虚火旺的成因多种多样,主要与不良的生活习惯、情绪压抑以及饮食不当等因素有关。

为了缓解阴虚火旺的症状,我们可以从调整饮食、调节情绪、中药调理以及养生保健等多个方面入手。

阴虚火旺 病情说明指导书

阴虚火旺 病情说明指导书

阴虚火旺病情说明指导书一、阴虚火旺概述阴虚火旺,中医病机,指人体阴液不能满足机体基本需求,制约阳热的能力下降,使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阳热表现出病态。

与肝肾阴虚关系最为密切。

主要由过度劳累、年老久病、房事过多导致。

症状以头晕、耳鸣、五心烦热(自觉手足心热、心胸躁热)、潮热(每日某个特定时间自觉热感从面或胸蔓延至全身)、盗汗为主。

常见于脑出血、脑梗死、高血压、糖尿病、更年期综合征、神经衰弱、月经病、遗精等。

此外,心、脾、肺也有可有阴虚火旺表现,但多是受肝肾阴虚导致。

胃阴虚虽然伴随热性症状,但其并非完全的虚火,胃阴不足多是实热损伤阴液导致,为实证转为虚证,而阴虚火旺多为虚证。

英文名称:暂无资料。

其它名称:无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无结论。

发病部位:全身常见症状:头晕、耳鸣、五心烦热、潮热、盗汗主要病因:过度劳累、年老久病、房事过多检查项目:舌诊、脉诊重要提醒:平时宜保持精神愉快、注意休息,避免吃辛辣、温燥的食物。

临床分类:暂无资料。

二、阴虚火旺的发病特点三、阴虚火旺的病因病因总述:阴分除了滋养、濡养各脏腑组织外,还负责制约阳气,以免阳气外露。

阴分以寒、宁静、潜降为特点,阳气则以热动、升相对应。

若阴分亏虚,无力制约阳气,人体会出现阳气偏盛的虚热状态,即所谓的阴虚火旺。

心、肝、肺、脾、肾均可出现此情况,临床以肝肾阴虚较为常见,主要病因包括过度劳累、年老久病、房事过多。

基本病因:1、过度劳累过度劳累导致身体透支,损耗气血,肝肾不能得到气血充足的养护,日久导致肝肾亏虚。

2、年老久病肾精、气血随着自然衰老而慢慢消耗殆尽或慢性疾病不断损耗人体正常气血,气血不能养护肝肾,日久肝肾阴虚。

3、房事过多频繁的房事,使肾精不断转为生殖之精,导致肾精不足,肝得不到肾的养护而肝虚。

阴虚火旺与阴虚内热

阴虚火旺与阴虚内热

阴虚火旺与阴虚内热2009-09-24 14:42有中医认为,阴虚火旺和阴虚内热是一种含义的两种称呼。

因为表现略有不同,才分两种说法。

火旺表现得类于急证,而内热类于慢性证。

阴虚火旺和阴虚内热的病机都是阴不足、而阳相对的偏胜。

不足的阴就会表现出津液不足的症状,如口干咽痛、大便干燥、小便短赤或黄、舌面津液减少。

而相对偏胜的虚阳则会表现出五心烦热、颧红盗汗等虚阳外泛的虚热症状。

阴液不足的症状和相对偏胜的虚阳症状共同组成了阴虚火旺或称阴虚内热的这样一组征候群。

而根据火性炎上的特点,将牙痛,咽痛,口干唇燥,骨蒸潮热,颧红等虚火上炎的征候,一般称为阴虚火旺. 阴虚火旺,俗称虚火。

阴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怕热,易怒,面颊升火,口干咽痛,大便干燥,小便短赤或黄,舌少津液,五心(二只手心、二只脚心与头顶心)烦热,盗汗,腰酸背痛,梦遗滑精,舌质红,苔薄或光剥,脉细数等。

进补宜采用补阴、滋阴、养阴等法。

阴虚内热,又称阴虚发热。

指由于体内阴液亏虚,水不制火所致的发热证。

阴虚多因久病失调,阴液亏虚,或因情志内伤,阳亢耗阴,或因房事不节,肾之阴精耗损,或温热病日久,肝肾阴液被劫,均可导致肝肾阴虚。

症见:两颧红赤,形体消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夜热早凉,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宜养阴清热,或滋阴降火。

劳怯:劳怯病证名。

阴虚内热性质的虚劳病证。

《松崖医径》卷下:“劳怯者,多由气体虚弱,劳伤心肾,则阴虚而生内热所致。

主在痰血水火不能既济故也。

亦有外感六淫之气,失于怯散,以致乘虚入里,久不与治,遂成劳瘵。

又有传疰而得者。

其脉多弦虚细数。

”究其病源,当以补阴降火为主,用秘传加减八珍汤。

补阴虚的药物:可选用生地、麦冬、玉竹、珍珠粉、银耳、冬虫夏草、石斛,龟板等。

补阴虚食品:甲鱼、燕窝、百合、鸭肉、黑鱼、海蜇、藕、金针菇、枸杞头、荸荠、生梨等,可经常交替选服。

阴虚忌食物品:胡椒、肉桂;忌食或少食:狗肉(脑血管患者禁食)、羊肉(肝炎患者禁食)、雀肉、海马、海龙、獐肉、锅巴、炒花生、炒黄豆、炒瓜子、爆米花、荔枝、龙眼肉、佛手柑、杨梅、大蒜、韭菜、芥菜、辣椒、薤白、生姜、砂仁、荜拨、草豆蔻、花椒、白豆蔻、大茴香、小茴香、丁香、薄荷、白酒、香烟、红参、肉苁蓉、锁阳等。

中医学“内生五邪”——火热内生

中医学“内生五邪”——火热内生

中医学“内生五邪”——火热内生火热内生,又称“内火”或“内热”,与外火相对而言,指脏腑阴阳失调,而致火热内扰的病机变化。

一、病因火热内生,多由于阳盛有余,或阴虚阳亢,或由于五志化火,或气血塞滞,病邪郁结,郁而化火所致。

二、病机火与热同类,均属于阳,在病机与临床表现上基本是一致的,唯在程度上有所差别。

故有“火为热之极,热为火之渐”之说。

三、分类火热内生有虚实之分,阳盛化火、邪郁化火、五志化火多属实火;阴虚火旺则属虚火。

1.阳盛化火阳盛化火,指阳邪过盛,导致机体阳气有余,功能亢奋,化为火热的病机变化。

在生理状态下,人体的阳气具有养神柔筋、温煦脏腑、促进功能活动的作用,中医学称为“少火”。

在疾病状态下的阳邪亢盛,称为“壮火”,又称“气有余便是火”。

阳盛则热,可见壮热、面赤、烦躁、大汗、舌红、脉数等症状;阳盛则阴病,火热之邪伤阴耗液,可见口渴,尿少,便秘等症状。

2.邪郁化火邪化火,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外感六淫病邪,在疾病过程中,皆可郁滞而从阳化热化火,如寒郁化热、湿郁化火等。

其二,病理产物郁积(如痰浊、瘀血、结石等)和食积、虫积等,亦能郁而化火。

3.五志过极化火五志过极化火,又称为“五志之火”,指由于情志刺激,影响脏腑精气阴阳的协调平衡,导致气机郁结或亢逆,气郁日久则可化热,气逆自可化火,因之火热内生。

如情志内伤,抑郁不畅,导致肝郁气滞,气郁化火,发为“肝火”。

4.阴虚火旺阴虚火旺,又称阴虚之火,属虚火。

多由于阴液大伤,阴虚阳亢,虚热虚火内生。

一般而言,阴虚内热多见全身性的虚热征象。

如五心烦热,骨蒸潮热,面部烘热,消瘦,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等;阴虚火旺,多见集中于机体某一部位的火热征象,如虚火上炎所致的牙痛,齿衄,咽痛,颧红等。

四、内火与外火的区别与联系内火的病机特点为脏腑功能失调,阳气亢盛,或邪郁化火,或五志过极,或阴虚火旺,此类病机所致的实火或虚火,病位在里在脏腑;外感火热病邪袭表,病位在表在肺卫,伴有表证。

阴虚火旺中医学原理

阴虚火旺中医学原理

阴虚火旺-中医学原理关键词:阴虚火旺病症、原理阴虚中医名词, 指精血或津液亏损的病理现象。

因精血和津液都属阴,故称阴虚,多见于劳损久病或热病以后而致阴液内耗的患者。

由于阴虚不能制火.火炽那么灼伤阴液而更虚,二者常相互阻碍。

阴虚主症为五心烦热或午后潮热.盗汗.颧红.消瘦.舌红少苔等。

阴虚体质者不要吃麻辣暖锅心阴虚症常见于心悸、怔忡、虚劳、不寐等病证中。

在心悸、怔忡病证中显现心阴虚证,表现为心中动悸不安、胸闷不舒、虚烦失眠多梦、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乃至显现心中动悸不能自主、惕惕假设惊、心痛阵作、五心烦热、盗汗自汗、脉结代。

虚劳病中显现心阴虚证,表现为心悸烦躁、气短乏力、口干、舌淡、脉细数无力。

不寐病中显现心阴虚证,表现为心悸、五心烦热、不易入眠、舌红、脉数。

心阴虚证的治法是滋养心阴、安神定志,方用天王补心丹、黄连阿胶汤等。

忌食物品阳虚之人忌吃以下食物。

鸭肉性凉之物,易伤人之阳气。

《饮食须知》曾说:“鸭肉味甘性寒,滑中发寒气。

”《随息居饮食谱》亦云:“凡阳虚脾弱,……皆忌之。

”因此,阳气虚弱体质之人,尤其是脾肾阳虚者,法当忌食。

兔肉性凉,能凉血,易损阳气。

正如清朝食医王孟英在《随息居饮食谱》中所说:“兔肉甘冷,凉血,多食损元阳。

阳虚者尤忌。

”因此,阳气不足之人当忌食之。

獭肉俗称水狗肉。

性大凉,能伤人之阳气,故阳虚之人不宜多食。

《本草图经》中早有警告:“獭肉,消阳气,宜少食。

”《随息居饮食谱》中也说:“獭肉,多食消男子阳气。

”甜瓜其性大凉,易伤人之阳气。

如《本草衍义》中早有警告:“甜瓜,多食未有不下痢者,为其消损阳气故也。

”因此,凡平素阳气不足,尤其是脾肾阳虚之人,切勿多食之。

另外,阳虚之人还应忌吃或少吃鸭血、鸭蛋、阿胶、牛奶、酸奶、甲鱼、螃蟹、田螺、螺蛳、蚌肉、蚬肉、柿子、柿饼、柚子、柑、香蕉、无花果、西瓜、青苦瓜、地瓜、菜瓜、生藕、生萝卜、丝瓜、冬瓜、紫菜、地耳、金针菇、草菇、落葵、莼菜、发菜、君达菜、罗汉果、荸荠、菊花脑、薄荷、金银花、菊花、槐花等。

阴虚火旺病因及疗法

阴虚火旺病因及疗法

阴虚火旺症状阴虚则不能制阳,致使阳相对亢盛发展而成阴虚火旺证。

阴虚火旺证可偏重于不同的脏腑,临床所见,以心、肺、肝、肾为主。

(一)主症;咽干口燥,心烦易怒,轰热升火,舌质红绛。

(三)证情分析:本证产生各种症状的机理,一是阴虚有热,阴虚则燥,阴虚则静少动多,二是一个或几个脏腑的火旺。

(四)本证的发展及影响:本证大多表现为慢性过程。

其进一步发展,阴愈虚则火易旺,火更旺则阴更伤,形成恶性循环,病情日益加重,往往导致肾阴、肾精耗竭,甚至出现阴竭阳越的危象。

盗汗、口干咽燥,大便干结,尿少色黄,舌质干红或有裂纹,无苔或少苔,脉细数。

或伴有口腔溃疡反复发作,疼痛,伴头昏,腰酸乏力等。

口腔溃疡的发病是由于“心脾有热”,也和阴虚火旺有着不可分的关系,特别是复发性、习惯性的口腔溃疡,一般都是肾阴虚、心脾热引起的。

也就是说,调理阴虚火旺的同时,可以治愈口腔溃疡。

阴虚火旺病因阴虚火旺是指脏腑阴分亏虚,失于滋养,虚热内生的表现。

心、肝、肺、脾、肾均可出现此种情况。

临床以肾阴虚较为常见,症状包括潮热盗汗、心烦、失眠,或男子早泄、遗精,女子经少或经闭,或骨蒸发热、腰膝酸软、耳鸣等。

阴分的主要功能,除了滋养、濡养各脏腑组织外,还负责制约阳气,以免阳气外露。

阳气是以热、动、升为特点,阴分则以寒、静、降相对应。

若阴分亏虚,无力制约阳气,人体会出现阳气偏盛的虚热状态,所谓「阴虚则生内热」。

《内经》:「年过四十,阴气自半」,随着年纪长大,或热病之後,或房事不节等,均易耗损真阴。

阴虚火旺无特定某一种疾病,相反常见於不同的疾病当中,如更年期综合症、甲状腺功能亢进、高血压、糖尿病、中风後遗症、耳鸣及失眠等。

患者一般以女性为多,因女性月事易耗损阴血。

如女性更年期以潮热、盗汗、心烦、失眠为主症,就有明显的阴虚火旺症状。

有时在患病及治疗过程中,会出现体质的转变。

数年前治疗一位血癌患者,原本属正气不足的体质,经化疗後出现晚上大汗出、自觉身热、双手心、足心热、失眠等阳亢阴虚之症。

从“阴虚火旺”中思考中医

从“阴虚火旺”中思考中医

从“阴虚火旺”中思考中医(略有心得,在此与大家分享,多多指教)一谈到阴虚火旺,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滋阴学派的代表人物朱丹溪,他在《金匮钩玄》一书中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观点。

几乎每一个学派的产生都有其息息相关的时代背景,朱丹溪所处的金元时期,十分盛行《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甚至达到了“官府守之以为法,医门传之以为业,病者恃之以立命,世人习之以为俗”的境地。

目睹医者滥用成方,不思变通,以《局方》补益辛热燥烈之药造成伤阴劫液的普遍现象,丹溪潜心研究,深有所得,写成《格至余论》、《局方发挥》二书。

提出了“相火论”及“阳有余阴不足论”,影响甚广。

1.关于丹溪“相火论”及“阳有余、阴不足论”的认识1.1相火论丹溪十分重视相火的作用,认为“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格至余论·相火论》)。

但同时又强调了相火之变的危害,“相火易起,五性厥阳之火相扇,则妄动矣。

火起于妄,变化莫测,无时不有,煎熬真阴,阴虚则病,阴绝则死”(《格至余论·相火论》)。

对于相火妄动的诱发因素,他提出“五脏各有火,五志激之,其火随起”《局方发挥》,“醉饱则火起于胃,房劳则火起于肾,大怒则火起于肝”(《格至余论·疝气论》),“心,君火也,为物所感易动,心动则相火亦动,动则精自走,相火翕然而起,虽不交会,亦皆暗流而疏泄矣”(《格至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丹溪认为饮食厚味、房劳过度、情志过极以及心火之动等因素皆可引起相火妄动,消耗阴精。

对于如何使相火正常运动,抑制其妄动,丹溪提出“彼五火之动皆中节,相火惟有裨补造化,以为生生不息之运用耳”(《格至余论·相火论》),“正心,养心,收心,皆所以防此火之动于妄也”(《格至余论·房中补益论》)。

即饮食有节,房事有度,五志有常,清心寡欲乃可保相火生息而不妄动成灾。

1.2 阳有余阴不足论朱丹溪通过观察分析自然界天、地、日、月的关系以及人身生命发生发展的过程得出了“阳有余阴不足”的结论。

阴虚生内热的机理

阴虚生内热的机理

阴虚生内热的机理阴虚生内热是中医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指内脏活动受限,体内气机失常,中气失衡,湿热不得出,清热不得入,从而增加体内热量所引起的体内炎症反应,由此而带来的一类不良反应的总称。

简言之,就是因为病毒、细菌、毒素等外因侵入,导致人体的自然免疫力下降,使得凡是任何抵御病原体的抗体活动弱化,机体的体液受到损害容易受到感染,因而出现内热病证象。

阴虚生内热的机理,可以从“阴阳两个角度”来分析。

从阴虚角度来看,一方面是内阴亏损,出现自身免疫力下降,导致肝脏功能失调,从而抑制免疫系统正常运行。

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少食滞肠,湿热不得出,清热不得入,导致湿热滞留,从而引起内热的感受。

从阳虚角度来看,阳虚会降低机体的血液循环,出现气机失常,从而引发内热病证象。

另外,阳虚也会引起内热,由于肌肉运动量不足而导致血液不能有效循环,运动量减少,从而体内热量偏高,炎症反应加剧,造成体内热毒的变化形成了内热病的一种。

内热病的发生及发展,和体内内热毒的动态平衡有关,尤其是体内湿热内热毒的变化,是内热病的主要发病机理。

湿热的发生,多是由于抵抗外部入侵的机体免疫力下降,以及体内淤滞气机、新陈代谢失调等因素所引起的。

因此,内热病可以通过调节体内湿热内热毒的动态平衡,来达到防治内热病的目的。

临床上,阴虚生内热是一种常见的病症,也是当今临床应用中十分重要且受关注的病症。

对于这类病患,一般采用活血化瘀、清热去湿的方法来调理,通过清除体内热毒,改善病症,从根本上改善机体的内热环境,从而达到理疗治疗的目的。

通常情况下,阴虚生内热的治疗方式也分为“治本”和“治症”两个方面。

“治本”的思想是,调节身体调理,以增强自身免疫力,根除内热病源;“治症”的思想则是,通过适当的中药来调理肝脏功能,抑制体内热量,减轻体内热毒,从而防治内热病。

总之,阴虚生内热的机理就是体内湿热内热毒的变化,其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外部入侵导致的机体免疫力下降,以及淤滞气机、新陈代谢失调等因素。

中医调理——经常熬夜引起的阴虚火旺

中医调理——经常熬夜引起的阴虚火旺

经常熬夜引起的阴虚火旺体质调理方法阴虚火旺型失眠与体质关系密切,好发于经常熬夜的“夜猫子”及老年人群。

阴虚火旺型失眠患者,除有上床后难以入睡、早醒或中间间断多醒,或多梦、噩梦、似睡非睡,或通宵难眠等主要症状表现外,往往还同时兼有心烦、心悸、手足心发热、盗汗、口渴、咽干、口舌糜烂、舌质红、少苔、脉象细数等俗称上火的症状。

而这惹祸的“火”,却不是那种单纯喝点凉茶清清热就能解决的“实火”,而是中医所说的“虚火”。

阴虚火旺型失眠累及的脏腑主要是心和肾。

中医五行学说认为,心属火,肾属水,水能制火,在生理情况下,肾水上济心火,使心火不至于偏旺而扰乱心神。

经常熬夜、房事太过、老年肾气渐衰等,导致肾水不足以制火,心火就会亢盛起来,扰乱心神,肾阴虚而心火旺,阴阳不相和谐,因而发生失眠。

可见,此型失眠,总的病理机制足阴不足而阳有余。

失眠是慢性病,中药、针灸等具有安眠药所没有的、既不成瘾也不产生依赖性的特点,故失眠症者选用中医中药进行辨证治疗,效果明显。

符合阴虚火旺型的失眠患者,可尝试中医保健疗法。

疗法一:不熬夜食清淡阴虚火旺型失眠与熬夜、饮食等关系密切。

中医认为,子时(相当于每天的23点到隔日1点之间)为人体阴阳交接时分,若子时过后仍不睡觉,就容易损阴耗津。

另外,南方气候湿热,过食辛辣、抽烟、喝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容易导致体内津液损耗,虚火内生,所以,避免阴虚火旺型失眠的最有效方法,是规律的生活起居,养成定时入睡与定时起床的习惯。

还要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饮食尽量清淡,少沾烟酒。

阴虚火旺型的失眠患者,宜服用生津养阴、清心降火的食物,如银耳、灵芝、百合、金针菜、莲子、连子心、酸枣仁、黄鱼等。

在此介绍一些食疗方,供读者选择:枣仁地黄粥:酸枣仁20克,生地黄15克,粳米100克。

煮粥食用,有滋阴安神之功。

桂圆红枣粥:桂圆肉15克,红枣5~10个,粳米100克。

煮粥食用,有养血安神之功。

柏子仁粥:柏子仁10~15克。

蜂蜜适量,粳米50~100克。

阴虚火旺辨证要点考点

阴虚火旺辨证要点考点

阴虚火旺辨证要点考点摘要:1.阴虚火旺的定义与病因2.阴虚火旺的临床表现3.阴虚火旺的辨证要点4.阴虚火旺的防治方法正文:阴虚火旺是中医理论中的一种病理状态,主要表现为阴液亏损,火邪内盛。

在中医临床中,阴虚火旺的症状常常与其他病症相互交织,因此,掌握其辨证要点对于正确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一、阴虚火旺的定义与病因阴虚火旺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饮食不当、情志不遂、久病虚损等多种原因,导致阴液亏损,阴阳失衡,火邪内生的病理状态。

阴虚火旺的病因多样,但的根本原因是阴液不足。

二、阴虚火旺的临床表现阴虚火旺的临床表现多样化,常见的有五心烦热、盗汗、口干咽燥、尿黄便干、心烦易怒等。

同时,还可能伴有慢性疾病,如肺痨、咳嗽、消渴等。

三、阴虚火旺的辨证要点1.望诊: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象、脉象等。

面色晄白、舌红少苔、脉细数者为阴虚火旺的典型表现。

2.问诊: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生活习惯等。

询问患者是否存在长期患病、劳累、情志不遂等病史。

3.切诊:阴虚火旺的脉象多表现为细数、弦细、涩脉等。

四、阴虚火旺的防治方法1.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采用滋阴降火、清肝泻火等方法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知母、黄精、熟地黄、麦冬等。

2.饮食调理:患者应多吃滋阴养阴的食物,如银耳、黑木耳、黑枣、绿豆等,避免辛辣、油腻、燥热食物。

3.生活调理: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4.心理调适: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志抑郁,学会释放压力。

总之,阴虚火旺的辨证要点对于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详细的望、问、切诊,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因,正确辨别阴虚火旺,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和调理方案。

阴虚火旺

阴虚火旺

阴虚火旺一、概述阴虚火旺是指脏腑阴分亏虚,失于滋养,虚热内生的表现。

心、肝、肺、脾、肾均可出现此种情况。

临床以肾阴虚较为常见,症状包括潮热盗汗、心烦、失眠,或男子早泄、遗精,女子经少或经闭,或骨蒸发热、腰膝酸软、耳鸣等。

二、病因编辑阴虚火旺属虚火,多由精亏血少,阴液大伤,阴虚阳亢,则虚热虚火内生。

一般来说,阴虚内热多见全身性的虚热征象。

而阴虚火旺,其临床所见,火热征象则往往较集中于机体的某一部位。

如阴虚而引起的牙痛、咽痛、口干唇燥、骨蒸潮热、颧红,大便干结,小便短赤等,均为虚火上炎所致。

阴虚火旺往往病势缓慢,病程较长,其临床主要特征为五心烦热、颧红、失眠盗汗、口燥咽干、眩晕、耳鸣、舌红少苔、脉细数等。

阴分的主要功能,除了滋养、濡养各脏腑组织外,还负责制约阳气,以免阳气外露。

阳气是以热、动、升为特点,阴分则以寒、静、降相对应。

若阴分亏虚,无力制约阳气,人体会出现阳气偏盛的虚热状态,所谓“阴虚则生内热”。

《内经》:“年过四十,阴气自半。

”随着年纪长大,或热病之后,或房事不节等,均易耗损真阴。

三、症状阴虚则不能制阳,致使阳相对亢盛发展而成阴虚火旺证。

阴虚火旺证可偏重于不同的脏腑,临床所见,以心、肺、肝、肾为主。

主症:咽干口燥,心烦易怒,轰热升火,舌质红绛。

临床表现:咽干口燥,轰热升火,心烦易怒,舌质红绛,脉细数。

或夜寐多梦,心悸,舌碎,小便短赤(心火),或头痛,面红,目干涩痛,口苦大便干结,脉弦(肝火),或干咳少痰,痰中带血(肺火),或骨蒸潮热,颧红升火,男子遗精,甚则阳强易举,女子梦交(肾火)。

各脏的火旺可以交叉出现。

症情分析:本证产生各种症状的机理,一是阴虚有热,阴虚则燥,阴虚则静少动多,二是一个或几个脏腑的火旺。

发展及影响:本症大多表现为慢性过程。

其进一步发展,阴愈虚则火易旺,火更旺则阴更伤,形成恶性循环,病情日益加重,往往导致肾阴、肾精耗竭,甚至出现阴竭阳越的危象。

四、临床表现编辑午后潮热,或夜间发热,发热不欲近衣,手足心发热,或骨蒸潮热、心烦、少寐、多梦、颧红、盗汗,体温比常人高0.5摄氏度-1摄氏度,血热;口干咽燥,大便干结,尿少色黄,舌质干红或有裂纹,无苔或少苔,脉细数。

关于“上火”的中医辨证论治

关于“上火”的中医辨证论治

关于“上火”的中医辨证论治作者:刘培民来源:《家庭医学》2020年第11期说到“上火”,大家都知道口腔溃疡、舌尖生疮、脸上长痘痘、咽嗓疼、大便干、小便黄等。

有时候,脾气暴躁易怒、心情焦虑也会被归于“上火”。

“上火”为民间俗语,又称“热气”。

“火”是个中医概念,具体说,凡是疼痛、发热、出血之类让人有“火”的感觉的,就属于这一范畴。

中医认为人体阴阳失衡,内火旺盛,即会上火。

上火的类型及辨证治疗⒈辨别虚实论治实火以肝胆、胃肠实火为多见。

多由于火热之邪内侵或嗜食辛辣所致,精神过度刺激、脏腑功能活动失调亦可引起。

临床表现为面红目赤、口唇干裂、口苦燥渴、口舌糜烂、咽喉肿痛、牙龈出血、鼻衄出血、耳鸣耳聋、疖疮乍起、身热烦躁、尿少便秘、尿血便血,舌红苔黄,脉数。

常用中成药有三黄片、黄连上清丸、牛黄清胃丸、清热解毒口服液等。

虚火多因内伤劳损所致,如久病精气耗损、劳伤过度,可导致脏腑失调、虚弱而生内热,内热进而化虚火。

根据病机不同,一般将虚火分为阴虚火旺和气虚火旺(气虚内热)两种证型。

阴虚火旺多表现为潮热盗汗、形体消瘦、口燥咽干、五心烦热、躁动不安,舌红无苔,脉细数;气虚火旺常见症状有全身低热、午前为甚、畏寒怕风、喜热怕冷、身倦無力、气短懒言、自汗不已、尿清便溏,脉大无力,舌淡苔薄。

阴虚火旺常用中成药有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大补阴丸等;气虚火旺者常用中成药有补中益气丸等。

⒉按脏腑类型的辨证论治心火证候虚火:低热、盗汗、心烦、口干等,治宜滋阴清热;实火:反复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口干、小便短赤、心烦易怒等。

治宜清心泻火,常用中成药有牛黄解毒丸。

肺火证候干咳少痰、痰中带血、咽疼音哑、潮热盗汗等。

治宜滋阴清肺,常用中成药有百合固金丸、养阴清肺口服液等。

胃火证候虚火:轻微咳嗽、饮食量少、便秘、腹胀、舌红、少苔,治宜养阴清热;实火:上腹不适、口干口苦、大便干硬、舌苔黄腻等。

治宜清胃泻火,常用中成药有黄连上清丸、三黄片等。

肝火证候口干舌燥、口苦、口臭、头痛、头晕、眼干、睡眠不稳定、身体闷热、舌苔增厚等。

中医药对阴虚火旺的治疗效果及机制解析

中医药对阴虚火旺的治疗效果及机制解析

中医药对阴虚火旺的治疗效果及机制解析阴虚火旺是中医学中常见的辨证之一,它指的是人体内阴虚、阳亢的病理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体内阴气不足,阳气偏盛,导致身体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和不适。

中医药在治疗阴虚火旺方面有着独特的治疗效果和机制。

本文将就中医药对阴虚火旺的治疗效果及机制进行深入分析。

一、中医药治疗阴虚火旺的效果中医药治疗阴虚火旺,主要通过药物的调理作用来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

中药具有温通、滋阴、降火等功效,对于阴虚火旺的症状有着显著的疗效。

1. 温通调理:中药中的一些温性药物,如黄芪、党参等,具有温通的作用。

它们可以温补脾胃,促进气血的运行,改善阴虚火旺导致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

2. 滋阴养血:中药中的一些凉性药物,如沙参、麦冬等,具有滋阴养血的作用。

它们可以滋补阴液,调理肝肾,缓解阴虚火旺导致的口干、咽干、心烦等症状。

3. 降火清热:中药中的一些寒凉性药物,如生地黄、黄连等,具有降火清热的作用。

它们可以清凉体内的火气,减轻阴虚火旺导致的口渴、大便干燥等症状。

通过中药的温通、滋阴、降火等各种功效,可以有效调理阴虚火旺的病症,达到治愈的效果。

二、中医药治疗阴虚火旺的机制解析中医药治疗阴虚火旺的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调整阴阳平衡:中医药治疗阴虚火旺,首先要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

通过中药的温补、滋阴、降火作用,可以增加阴气的生成和阴阳的平衡,从而减少火气的产生和火旺症状的加重。

2. 修复阴虚损伤:阴虚火旺的病理状态往往会导致人体阴液的减少和阴虚损伤。

中医药通过滋阴养血的作用,可以修复阴虚损伤,增加体内阴液的生成,从而改善阴虚火旺的症状。

3. 清除体内的火毒:中医药中的一些寒凉药物,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它们可以清除体内的火毒,减轻阴虚火旺导致的炎症反应和病理变化。

综上所述,中医药对阴虚火旺的治疗效果及机制主要通过调整阴阳平衡,修复阴虚损伤和清除体内的火毒来实现。

它具有独特的治疗效果,可以显著改善阴虚火旺的症状和身体状况。

阴虚火旺科普宣传

阴虚火旺科普宣传
良好的情绪状态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何时寻求中医帮助?
何时寻求中医帮助?
中医调理
若症状明显,可寻求中医师帮助,进行辨证施治 。
中医通过调和阴阳,有助于改善阴虚火旺的状态 。
何时寻求中医帮助? 草药推荐
常用的中药如知母、黄柏等,能有效滋阴降火。
使用中药时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何时寻求中医帮助? 定期体检
阴虚火旺科普宣传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阴虚火旺? 2. 谁会受到影响? 3. 何时就医? 4. 如何预防和调理? 5. 何时寻求中医帮助?
什么是阴虚火旺?
什么是阴虚火旺?
定义
阴虚火旺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病理状态,主要指 阴液不足而导致的内热现象。
阴虚火旺常见于体质偏热的人群,容易引发一系 列健康问题。
何时就医?
何时就医?
症状持续
如果出现持续的口干、心烦、失眠等症状,建议 及时就医。
这些症状可能表明身体阴阳失衡,需专业评估。何时就医? Nhomakorabea伴随其他症状
若伴随发热、出汗等症状,需引起重视,尽早检 查。
这些症状可能代表更复杂的健康问题。
何时就医?
影响生活质量
如果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如工作和学习能力 下降,建议就医。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关注身体变化,及时调整生 活方式。
预防胜于治疗,定期检查能早发现健康问题。
谢谢观看
什么是阴虚火旺? 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口干舌燥、心烦失眠、潮热盗汗等 。
这些症状与身体阴液不足、阳气亢奋密切相关。
什么是阴虚火旺?
成因
主要由情绪波动、饮食不当、劳累过度等因素引 起。
特别是长期熬夜和高压工作,会加速阴液的消耗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阴虚火旺-中医学原理关键词:阴虚火旺症状、原理阴虚中医名词, 指精血或津液亏损的病理现象。

因精血和津液都属阴,故称阴虚,多见于劳损久病或热病之后而致阴液内耗的患者。

由于阴虚不能制火.火炽则灼伤阴液而更虚,两者常互相影响。

阴虚主症为五心烦热或午后潮热.盗汗.颧红.消瘦.舌红少苔等。

阴虚体质者不要吃麻辣火锅心阴虚症常见于心悸、怔忡、虚劳、不寐等病证中。

在心悸、怔忡病证中出现心阴虚证,表现为心中动悸不安、胸闷不舒、虚烦失眠多梦、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甚至出现心中动悸不能自主、惕惕若惊、心痛阵作、五心烦热、盗汗自汗、脉结代。

虚劳病中出现心阴虚证,表现为心悸烦躁、气短乏力、口干、舌淡、脉细数无力。

不寐病中出现心阴虚证,表现为心悸、五心烦热、不易入睡、舌红、脉数。

心阴虚证的治法是滋养心阴、安神定志,方用天王补心丹、黄连阿胶汤等。

忌食物品阳虚之人忌吃下列食物。

鸭肉性凉之物,易伤人之阳气。

《饮食须知》曾说:“鸭肉味甘性寒,滑中发冷气。

”《随息居饮食谱》亦云:“凡阳虚脾弱,……皆忌之。

”因此,阳气虚弱体质之人,尤其是脾肾阳虚者,法当忌食。

兔肉性凉,能凉血,易损阳气。

正如清代食医王孟英在《随息居饮食谱》中所说:“兔肉甘冷,凉血,多食损元阳。

阳虚者尤忌。

”所以,阳气不足之人当忌食之。

獭肉俗称水狗肉。

性大凉,能伤人之阳气,故阳虚之人不宜多食。

《本草图经》中早有告诫:“獭肉,消阳气,宜少食。

”《随息居饮食谱》中也说:“獭肉,多食消男子阳气。

”甜瓜其性大凉,易伤人之阳气。

如《本草衍义》中早有告诫:“甜瓜,多食未有不下痢者,为其消损阳气故也。

”因此,凡平素阳气不足,尤其是脾肾阳虚之人,切勿多食之。

此外,阳虚之人还应忌吃或少吃鸭血、鸭蛋、阿胶、牛奶、酸奶、甲鱼、螃蟹、田螺、螺蛳、蚌肉、蚬肉、柿子、柿饼、柚子、柑、香蕉、无花果、西瓜、青苦瓜、地瓜、菜瓜、生藕、生萝卜、丝瓜、冬瓜、紫菜、地耳、金针菇、草菇、落葵、莼菜、发菜、君达菜、罗汉果、荸荠、菊花脑、薄荷、金银花、菊花、槐花等。

阴虚和阳虚是肾虚的两个方面,所谓阳虚:是有冷感,腰痛,小便清长,喜热食物,舌白胖大。

所谓阴虚:午后潮热,腰痛,小便短赤,夜间盗汗,唇、舌鲜红。

阳虚最好吃“附桂地黄丸”,阴虚最好吃“六味地黄丸”或“知柏地黄丸”。

尽量用中医药,食疗太慢,您自己思虑。

肾阴虚和肾阳虚中医认为,任何事物都分为阴阳两个方面,人的肾也有肾阴和肾阳之分,肾功能障碍产生的原因可能是肾阴虚造成的,也可能是肾阳虚造成的,所以,补肾要查明原因,分型而补。

提示:肾阴虚的临床表现:1.腰酸腿软。

2.口干、烦躁。

3.手心发热。

4.爱出汗。

由肾阴虚导致性功能障碍的男性,平常可以多吃一些六味地黄丸类的补肾阴的药物,另外食补也是很好的办法,例如,用桑葚子、枸杞煮粥,也有不错的效果。

肾阳虚首先会出现腰痛,因为腰为肾之府,这种痛一般会有冷的感觉。

病人痛的同时,觉得腰里面发凉,这是肾阳虚的一个典型表现。

另外,它扩展到全身,会出现全身也怕冷。

因为肾阳是一身阳气的根本,如果根虚弱了,整个身体的阳气的温煦作用就会下降。

提示:肾阳虚的临床表现:1.腰痛而且发凉。

2.手脚冰凉、尿频。

肾阳虚的人适合吃的食物有海产品、韭菜籽。

补肾可以选用金匮肾气丸、五子衍宗丸等。

肾阴虚的情况下火就容易旺,阴虚火旺,如果这时再使用那些温热的壮阳药物,等于是火上浇油,病人热性就更大了。

反过来说,假如病人肾阳虚、怕冷,你再用一些滋阴药,等于是雪上加霜,病人同样也受不了。

肾阴虚、肾阳虚是中医的一个术语,肾阴虚和肾阳虚是指中医讲的肾脏功能方面的症,我们平常讲肾虚,实际包括了肾阴虚和肾阳虚,也包括了阴阳两虚,但是现在在宣传上不是很细致,所以说解释不清,把有些问题混淆了。

我简单的讲一下,这个涉及到中医基础理论,内容很多。

肾阴虚是一个物质的,肾阴和肾经是属于物质的,肾阳和肾气是功能的。

如果我们消耗的物质比较多,比如说肾精这块,或者是女性生活过于频繁,或者是由于劳动,包括脑力、体力的过度,或者是生下来以后身体就弱,这样他的物质基础比较低,而出现的一些症状,比如说出现了一些腰膝酸软、四肢乏力、头晕耳鸣,包括一些脱发,还有一些牙齿松动,记忆力减退,容易衰老的也比较早,也还包括临床上的性欲减退,还有容易遗精、早泄等等,这都归为肾阴虚的症状,肾阴虚还容易出现虚热,中医有一个理论阴虚生内热,阳虚生外寒,所以有时候容易出现五心烦热,就是两个手心,两个脚心,心口感觉热的感觉,还有睡觉的时候,容易盗汗,就是睡着了,一醒身体有汗。

他的特点,肾阴虚多发生在中青年的时候,中青年活动量比较大,无论是学习、锻炼,精力上物质耗损比较多,对性功能这块,性欲不是特别低,但是射精容易快,有遗精现象。

那么肾阳虚,大多数多少功能性的差,也有和肾阴虚相同的情况,比如说腰膝酸软,四肢乏力,还有性欲减退,但是因为它是阳分虚了,肾气虚了,所以出现一些怕冷的一些症状,中医有句话,阳虚生外寒,这样的人面色比较虚白,比较畏寒怕冷,手脚冰凉、小便清长,大便汤薄。

这种人性欲比较低,和现代医学说的雄性激素低有相同之处。

所以阳虚表现的是外在的,一般也可能由于身体比较弱,有肾阳虚的情况,但是大多数的是在中老年容易出现这种肾阳虚的情况,中青年肾阴虚比较多。

所以说,我想是那样,一般就记住了,这两个特征,一个是年龄上的特征,肾阴虚多发生在中青年,肾阳虚多发生在中老年,肾阴虚容易有虚热的一些症状,肾阳虚有怕冷的症状。

在性功能这块,肾阴虚是容易早泄遗精的比较多,肾阳虚的阳萎的比较多。

当然有共同之处,比如说腰酸乏力,四肢酸软等等,这个是共同的症状。

前列腺炎是一个现代医学术语,和这种肾阴虚、肾阳虚有交叉的地方,确实在临床说有一些人,因为虚火旺盛,也出现了一些在下焦这块有虚火,再加上吃一些辛辣食品等等,结果又有一些湿热,湿热和这种虚火交织在一起,就出现了前列腺炎的症状,尿频等的一些情况,小便黄,甚至也有一些小腹坠胀的一些情况。

我们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过程中,如果有肾虚的情况,我们就应该考虑进去,这就是中医治病的特征所在,我们中医治疗前列腺炎和现代医学有一定区别,现代医学大多数考虑的是致病菌,是细菌性的,还是非细菌性的,或者是因为支原体、支原体,或者是淋球菌,在这点上讲,他也是非常对的,找到原因,采取相应的一些抗菌素进行治疗,直接对着病菌,这是非常对的。

可是中医在这块治疗上,更有自己的特点所在,我们也把这块考虑进去,中医在治疗前列腺炎这块,我们也认为,他有湿热,我们用一些清热利湿、清热解毒的药,这个实际就是中医的抗菌素,比如说我们也常用的一些野菊花、地丁、鱼腥草,实际上用现在药理来分析,也是广谱抗菌素,副作用很小,在杀灭病菌这块效果也非常好,尤其是西药时间长了有抗药性了,换成中药效果竟然也很好,这样在临床上也屡见不鲜,所以中医在治疗前列腺这块也有类似于西医的抗菌素的作用,但是中医同时还有其他方法,比如说我们认为他是一种易病体质,比如说是虚火,我们可以用一些清虚火的药物,改善他的身体情况,改善致病的环境,把虚火去了,把湿邪去了,把他的体质改变了,他的发病几率就少了,中医能够改变,比如湿气大的人可以化湿,有虚火的人可以降虚火。

第三,中医可以对于这种致病菌所造成的泌尿系统的一些损害给以修复,或者是我们说修复症状,比如说有很多人,通过化验检查,致病菌已经得到了控制,衣原体支原体感染,通过一段的用药之后,再化验就变成阴性了,但是病人的感觉还难受,这时候如果再用抗菌素,西药好像没有理论根据,效果也不好。

但是中医有这方面的药,我们可以用一些化浊、通筋络的,软筋散结的,活血化瘀的这些,能够消除造成的功能性的障碍,效果也很好,有一些坠胀,我们用一些行气的药,作用也非常好。

第四,涉及到久病必虚,任何一个病时间长了对身体的正气都是消耗,有些人得前列腺炎之后,出现体虚的症状,睡觉不好,我们中医可以扶助正气,我们可以益肾、健脾、养心,这样人的正气辅助了,也可以好得快一些。

所以既可以治病,又可以改善身体的体质,又可以调整前列腺炎造成的功能上的一些问题,还能够辅助人的身体正气。

所以不能简单的看肾虚和前列腺炎的关系,而是整体的说,前列腺炎如果出现了肾虚的症状,当然我们可以用补肾的一些药物,无论是肾阳虚还是肾阴虚,可是我们不能认为,所有前列腺炎都一定有肾虚的症状,比如说他得的时间比较短,没有肾虚的症状,就不需要补肾,所以前列腺炎跟肾虚是有一定的关系,是互相交叉的,在治疗的时候,医生自然会考虑这些。

①、如果确属肾阴虚当用“六味地黄丸”,但肾阴虚那么多的特征里,最为明显的就是“夜间盗汗”,如果不能确定,还是改用“桂附地黄丸”,在“六味”的基础上加了“肉桂”与“附子”两味温药,作用就是在滋阴的基础上,温补肾阳,适宜平补,即“阴阳双补”,最适宜服用的季节是从立秋到来年立春。

②、如果自行服药的话,饮食宜忌药品说明书中会有详细说明,但是要补充几点:一是忌食辛辣食物,防止加重阴虚症状;二是地黄丸属于滋补类型的中药,不宜在感冒期间服用,以免“闭门留寇”;三是地黄丸不能与抗结核的药物利福平同时服用,虽然六味地黄丸对结核病的骨蒸潮热、盗汗、口干等阴虚火旺症状也有较好的疗效,但其中的山萸肉可分析出大量的有机酸,能增加肾脏对利福平的重吸收,加重利福平对肾脏的毒性。

③、地黄丸系列均由六味地黄丸演化而来。

六味地黄丸的组方出自宋朝医学家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一书,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等6味中药炮制而成,方中熟地滋肾填精,为君药;山茱萸养肝肾而涩精;(淮)山药益脾而固精,均为臣药;泽泻清泄肾火,并防熟地之滋腻;丹皮清泄肝火,并制山茱萸之温;茯苓淡渗脾肾,以肋山药之益脾,以上共为佐使,各方合用具有滋补肝肾的作用,原用于小儿“五迟”(发育迟缓)等肝肾阴虚症。

后代医家在实践中发现其临床疗效显著,将其作为滋补肝肾之阴的代表方,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并根据不同的症状对原方药物加以增删,先后增加了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明目地黄丸、金匮肾气丸(一名桂附地黄丸)、麦味地黄丸、归芍地黄丸、六味都气丸、济生肾气丸等“家族”成员。

但不同名称功效却不同:六味地黄丸原方适用于肝肾阴亏,虚火上升所致的腰膝酸软,头目眩晕,盗汗遗精,耳鸣耳聋等症状;知柏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入知母、黄柏两味药制成,主要针对肝肾阴虚火旺所致的腰膝酸痛、虚烦盗汗、遗精等症,起到滋阴降火的作用,但方中知母、黄柏药性寒凉,平时大便稀者须慎用,以免损伤脾胃;麦味地黄丸则是在六味地黄丸内加入麦冬和五味子,以增强六味地黄丸的养阴生津,敛肺纳肾之效,对有咳嗽、气喘、潮热、盗汗等肺肾阴虚症状的患者有很好的疗效;杞菊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入枸杞子和菊花两味中药,用于治疗肝肾阴虚引起的眩晕、耳鸣、双眼昏花、视物不清、眼睛干涩、迎风流泪等症状;归芍地黄丸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增加了养血柔肝的当归和白芍,对血虚头晕、妇女崩漏等疗效显著;明目地黄丸是在杞菊地黄丸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针对眼病的蒺藜、石决明及滋阴养血的当归、白芍等药,是眼病的专用方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