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
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

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随着工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工业企业的噪声污染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长时间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下会对职工的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其中尤以听力损失为重要影响因素。
为了保障职工的健康,保护职工的听力,工业企业必须制定和实施职工听力保护规范。
下面从职工听力保护的必要性和规范制定的要点两方面展开详述。
职工听力保护的必要性1. 高噪声环境对职工的影响噪声会直接影响人的耳蜗和听神经,导致听力受损。
职业性噪声也是一种职业病,表现为急性聋、耳鸣、听力下降、语音理解减少等,严重时直至失聪。
对职工的身心健康无疑会产生严重影响,例如导致失眠、焦虑、抑郁等症状,最终影响到职工的工作和生活质量。
2. 法律法规的规定根据《工业企业职业病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工业企业必须采取必要的技术、工程、管理措施,尽可能地减轻职业性噪声损害。
同时,国际标准ISO1999-1990《职业性噪声引起聋和TTS(暂时性听力损失)评估》也规定了职业噪声引起听力损失的评估方法。
3. 社会责任和企业形象环保、安全、健康等问题同样也影响着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形象。
制定和实施职工听力保护规范,有利于维护良好的社会形象和企业声誉,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职工听力保护规范的制定要点1. 职工听力风险评估首先,工业企业需要通过测量确认噪声污染的程度,评估职工的噪声暴露水平,为实施职工听力保护规范提供依据。
对于高噪声环境下的工作场所,可以采用TWA(Time-Weighted Average)的方法,根据职工受到的噪声时长、强度等数据计算出职工的等效噪声,以判断职工是否处于危险状态。
2. 职工听力监测对于职工听力状态的监测也是十分必要的。
工业企业可以采用职工听力测试和听力阈值监测等方法,及时掌握职工听力状况,对职工进行分类管理,为实施个性化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3. 合理工作、休息制度控制职工的噪声暴露时间是保障职工听力健康的重点之一。
工业企业需要制定合理的工作、休息制度,规范职工的工作时间、工作强度和工作间隙等。
工业企业听力保护规范

工业企业听力保护规范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其中,噪音污染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
据统计,全球有超过1亿人患有严重的听力损失疾病,而噪音是导致听力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在工业生产中,噪音也是一种常见的环境污染。
工厂、机器、车辆等物体的噪音都会对周围的居民和工作人员造成影响。
因此,制定工业企业听力保护规范,是十分必要的事情。
首先,工业企业必须制定严格的噪音控制标准。
工厂、机器和车辆等物体的噪音都会对周围的居民和工作人员造成影响。
如果这些噪音被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就会导致听力损失等问题。
因此,在制定噪音控制标准时,必须参照国家有关法律和标准,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科学设置。
同时,还需要制定相应的检测方法和检测标准,以确保工业企业能够准确地判断自身产生的噪音是否超标。
其次,工业企业需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听力保护措施。
工厂、机器和车辆等物体的噪音会对工作人员的听力造成损害。
为此,工业企业应该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听力保护。
例如,可以通过设置噪音隔离措施、提供防噪耳塞等方法降低噪音的危害,保护工作人员的听力。
最后,加强公众的环境宣传教育。
环境保护不仅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努力,也需要公众的积极参与。
因此,工业企业应该加强对公众的环境宣传教育。
通过此类宣传教育,让公众了解噪音对身体的危害,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从而有效地减少噪音污染的发生。
总之,工业企业听力保护规范制定是非常必要的一个措施。
通过制定噪音控制标准、加强工作人员的听力保护措施、加强公众的环境宣传教育等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噪音污染带来的伤害和损失。
希望在未来,工业企业继续加强对噪音污染的治理,营造更加宜居的环境。
职工听力保护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职工听力保护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职工的听力健康,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根据《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在职职工和顶岗实习生,对于其他人员,同样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第三条本制度的目标是建立和维护一个合理的工作环境,预防和减少职工因工作环境导致的听力损害。
第四条本公司将加强对职工的健康教育和科普宣传,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第二章职工听力保护的责任第五条公司负责制定并完善职工听力保护管理制度,明确相关职责和措施。
第六条公司应当组织职工进行听力保护相关的培训和教育,提高职工对听力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第七条职工应当自觉遵守公司的听力保护规定,正确佩戴和使用听力保护设备。
第八条上级部门负责对所辖部门的职工进行听力保护相关的指导和督促,确保听力保护工作的落实。
第九条人力资源部门负责监督和检查职工的听力保护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必要的措施。
第十条职工具体工作岗位的责任主体应当做好职工听力保护工作,提供必要的听力保护设备和设施。
第三章职工听力检测与评估第十一条公司应当定期组织职工的听力检测与评估工作,以了解职工的听力状况和听力损伤风险。
第十二条职工应当积极参与公司组织的听力检测与评估活动,配合相关工作的进行。
第十三条公司将对听力检测与评估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记录,为改善工作环境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第十四条职工如果发现自己的听力存在问题,应当及时向上级部门和人力资源部门报告,并积极配合相关调查和处理工作。
第四章职工听力防护设备和设施第十五条公司应当配备和提供必要的职工听力防护设备和设施,包括但不限于耳塞、耳罩等。
第十六条职工应当正确佩戴和使用听力防护设备,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第十七条公司应当定期检查和维护职工听力防护设备和设施,确保其正常使用。
第五章职工听力保护的奖励和惩处第十八条对于积极参与职工听力保护工作并取得显著成绩的个人和集体,公司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表彰。
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

《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法规标题】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颁布单位】卫生部【发文字号】卫法监发[1999]第620号【颁布时间】1999年12月24日【生效时间】1999年12月24日第一条为保护在强噪声环境中作业职工的听力,降低职业性噪声聋发病率,根据《劳动法》及职业病防治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各类工业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噪声作业场所职工的听力保护。
凡有职工每工作日8小时暴露于等效声级大于等于85分贝(以下简称“LAeq,8≥85dB”)的企业,都应当执行本规范。
第三条企业应根据本规范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订本单位职工听力保护计划,并指定接受过专门培训的人员负责组织和实施。
第四条本规范所称听力保护包括噪声监测、听力测试与评定、工程控制措施、护耳器的要求及使用、职工培训以及记录保存等方面内容。
第五条企业应当根据噪声监测,确定本企业暴露于LAeq,8≥85dB的职工人群。
监测结果应以书面形式通知有关职工。
第六条对于暴露于LAeq,8≥85dB的职工,应当进行基础听力测定和定期跟踪听力测定,评定职工是否发生高频标准听阈偏移(HSTS)。
当跟踪听力测定相对于基础听力测定,在任一耳的3000、4000和6000Hz频率上的平均听阈改变等于或大于10dB时,确定为发生高频标准听阈偏移。
对于发生高频标准听阈偏移的职工,企业必须采取听力保护措施,防止听力进一步下降。
第七条职工暴露于作业场所LAeq,8≥90dB的,应当优先考虑采用工程措施,降低作业场所噪声。
噪声控制设备必须经常维修保养,确保噪声控制效果。
第八条职工暴露于LAeq,8≥85dB的,应当配备具有足够声衰减值、佩戴舒适的护耳器,并定期进行听力保护培训、检查护耳器使用和维护情况,确保听力保护效果。
第九条企业应当建立听力保护档案,按规定记录、分析和保存噪声暴露监测数据和听力测试资料。
第三章噪声监测第十条企业应当每年对作业场所噪声及职工噪声暴露情况至少进行一次监测。
2024年职工听力保护管理制度(二篇)

2024年职工听力保护管理制度第一条职工听力保护系指噪声、听力测试与评定、工程控制措施、护耳器的要求及使用、职工培训以及记录保存等。
第二条直属企业职业卫生管理部门负责制定职工听力保护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三条根据有关法规要求,应在噪声作业场所设置监测点。
按卫生部《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卫法监发〔____〕第____号)的测量方法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检测。
在作业场所噪声水平可能发生改变时,应及时监测变化情况。
第四第根据监测结果,确定本单位每工作____小时暴露于等效声级大于等于85dB(以下简称Laeq,885dB)的职工人群。
监测结果应以书面或公告形式通知有关职工。
凡Laeq,885dB的作业场所应有警示标识,进入该区域作业人员应佩戴护耳器。
第五条凡接触噪声的职工应按照卫生部《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____年卫生部第____号令)的检查项目及周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避免职业禁忌者从事接触噪声作业。
第六条对于暴露于Laeq,885dB的职工,应按听力保护规范的听力测试与评定方法进行基础听力测定和定期跟踪听力测定,评定职工是否发生高频标准听阈偏移(HSTS)。
对于发生高频标准听阈偏移的职工,应采取听力保护措施,防止听力进一步下降。
第七条在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职业卫生三同时工作中,应加强对噪声源的工程控制,噪声控制设计应符合GBJ87《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和GBZ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规定。
Laeq,890dB的作业场所,应当优先考虑采用工程措施,降低作业场所噪声。
噪声控制设备应经常维护保养,确保噪声控制效果。
第八条按听力保护规范要求,暴露于Laeq,885dB工作环境中的职工应佩戴具有足够声衰减值、合适有效的护耳器。
第九条应对职工进行听力保护培训,主要内容包括:1.噪声对健康的危害;2.听力测试的目的和程序;3.噪声实际检测结果及噪声危害控制的一般方法;4.各类型护耳器的优缺点、声衰减值和如何选用、佩戴、保管和更换等。
《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汇总

卫生部关于发布《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的通知为加强工业企业职工的听力保护工作, 有效地预防、控制和逐步消除工作噪声对职工健康的影响, 促进工业企业加强自身管理, 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我部在原劳动部下达的《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定》起草任务的基础上, 继续委托国家经贸委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和北京医科大学起草了《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 ,并征求了有关方面的意见。
现予以发布。
请结合本行业、本企业的特点,认真贯彻实施。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积极开展宣传培训和监督指导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1999年 12月 24日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在强噪声环境中作业职工的听力, 降低职业性噪声聋发病率, 根据《劳动法》及职业病防治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各类工业企业 (以下简称“企业”噪声作业场所职工的听力保护。
凡有职工每工作日 8小时暴露于等效声级大于等于 85分贝 (以下简称“LAeq, 8≥85dB” 的企业,都应当执行本规范。
第三条企业应根据本规范要求, 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订本单位职工听力保护计划. 并指定接受过专门培训的人员负责组织和实施。
第二章听力保护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第四条本规范所称听力保护包括噪声监测、听力测试与评定、工程控制措施、护耳器的要求及使用、职工培训以及记录保存等方面内容。
第五条企业应当根据噪声监测. 确定本企业暴露于LAeq , 8≥85dB 的职工人群。
监测结果应以书面形式通知有关职工。
第六条对于暴露于LAeq , 8≥85dB 的职工, 应当进行基础听力测定和定期跟踪听力测定, 评定职工是否发生高频标准听阈偏移 (HSTS 。
当跟踪听力测定相对于基础听力测定. 在任一耳的 3000、 4000和 6000Hz 频率上的平均听阈改变等于或大于 10dB 时,确定为发生高频标准听阈偏移。
对于发生高频标准听阈偏移的职工, 企业必须采取听力保护措施, 防止听力进一步下降。
职工听力保护管理制度(4篇)

职工听力保护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推行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对职工听力保护的管理,确保职工听力的安全和健康,提高职工的工作环境。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包括全职和临时工。
各部门、单位和工会组织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要求制定具体的操作细则。
第三条职工听力保护的管理应当遵循科学、预防、综合和便捷的原则。
第四条职工听力保护的管理应当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相配合,确保职工合法权益的同时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第五条职工听力保护的管理应当由企业负责指导和管理,各级领导应当对职工听力保护工作给予重视和支持,并制定相应的预算。
第六条职工听力保护的管理应当与职工培训相结合,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保护自己的能力。
第二章职工听力保护措施第七条职工在工作中接触到噪音较大的场所,企事业单位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听力保护。
并制定相应的工作操作规范。
第八条各类机械设备应当安装噪音减轻设备,同时应当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正常工作状态。
第九条职工应当佩戴适宜的防噪耳塞,确保耳朵不会受到噪音的损伤。
第十条职工应当定期进行听力检测,发现听力问题应及时予以治疗。
企业应当提供相应的医疗保障。
第十一条职工应当注意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噪音环境中,适当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保护听力健康。
第十二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职工听力保护的管理制度,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
第三章监督和惩罚第十三条监督方对职工听力保护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应当及时进行整改。
第十四条对于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和态度不端正的人员,应当依照企业相关规定进行相应的处罚。
第十五条职工对于企业职工听力保护工作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应当得到重视和采纳。
第十六条监督方应当建立奖励制度,对于在职工听力保护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
第四章附则第十七条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具体执行方案由企业各级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
第十八条职工听力保护工作应当与其他安全工作相结合,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第十九条本制度的解释权归企业所有,任何问题应当以企业最终解释为准。
015.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卫法监发[1999]第620号)
![015.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卫法监发[1999]第620号)](https://img.taocdn.com/s3/m/7964e13910661ed9ad51f35f.png)
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在强噪声环境中作业职工的听力,降低职业性噪声聋发病率,根据《劳动法》及职业病防治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各类工业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噪声作业场所职工的听力保护。
凡有职工每工作日8小时暴露于等效声级大于等于85分贝(以下简称“LAeq, 8〔85dB〕”)的企业,都应当执行本规范。
第三条企业应根据本规范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订本单位职工听力保护计划,并指定接受过专门培训的人员负责组织和实施。
第二章听力保护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第四条本规范所称听力保护包括噪声监测、听力测试与评定、工程控制措施、护耳器的要求及使用、职工培训以及记录保存等方面内容。
第五条企业应当根据噪声监测,确定本企业暴露于LAeq, 8(85dB)的职工人群。
监测结果应以书面形式通知有关职工。
第六条对于暴露于LAeq, 8(85dB)的职工,应当进行基础听力测定和定期跟踪听力测定,评定职工是否发生高频标准听闻偏移(HSTS)。
当跟踪听力测定相对于基础听力测定,在任一耳的3000、4000和6000hz频率上的平均听闻改变等于或大于lOdB时,确定为发生高频标准听阈偏移。
对于发生高频标准听阈偏移的职工,企业必须采取听力保护措施,防止听力进一步下降。
第七条职工暴露于作业场所LAeq, 8(90dB)的,应当优先考虑采用工程措施,降低作业场所噪声。
噪声控制设备必须经常维修保养,确保噪声控制效果。
第八条职工暴露于LAeq, 8(85dB)的,应当配备具有足够声衰减值、佩戴舒适的护耳器,并定期进行听力保护培训、检查护耳器使用和维护情况,确保听力保护效果。
第九条企业应当建立听力保护档案,按规定记录、分析和保存噪声暴露监测数据和听力测试资料。
第三章噪声监测第十条企业应当每年对作业场所噪声及职工噪声暴露情况至少进行一次监测。
在作业场所噪声水平可能发生改变时,应当及时监测变化情况。
第十一条测量稳态噪声,可使用声级计A网络“慢档”时间特性,并取5秒内的平均读数为等效连续声级。
职工听力保护管理规定

职工听力保护管理规定一、概述现代社会中,噪音已成为日常生活和工作环境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长期暴露在高噪音环境中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保护职工的听力健康,维护工作环境的安全和健康,制定职工听力保护管理规定是非常必要的。
二、目的本规定的目的是确保职工在工作中不受高噪音环境的危害,保护其听力健康,同时促使企事业单位合理规划、科学设计和科学管理以改善工作环境。
三、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所有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包括各级管理人员和劳动者。
四、职工听力保护管理原则1. 预防为主:通过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降低噪音对职工听力的伤害风险。
2.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技术措施:根据工作环境中噪音的特点和水平,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来降低噪音。
3. 全员参与:企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对职工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其自我保护和自我监督能力。
4. 定期检测:企事业单位应当定期对噪音环境及职工的听力进行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5. 持续改进:企事业单位应当不断改进职工听力保护管理工作,提高工作环境的质量和职工的满意度。
1. 噪音源控制a. 在工作环境设计和改造中,应优先考虑降低噪音水平的设备和处置方法。
b. 对于已有的噪音源,应采取声音隔离、隔音板等技术手段来降低噪音的传播。
2. 个体防护措施a. 提供适当的个体防护用品,如防噪耳塞、防噪耳机等,供职工使用。
b. 对需要长时间暴露在高噪音环境中的职工,应当提供岗位轮换和休息的机会,以减少对听力的危害。
3. 职工培训和教育a. 对职工进行噪音危害和防护知识的培训,使其具备自我保护和监督能力。
b. 提供各种宣传资料,如海报、手册等,向职工普及噪音危害和防护知识。
4. 定期检测和评估a. 建立听力检测制度,对职工的听力进行定期检测和评估。
b. 对噪音环境进行定期检测,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5. 监督和处罚a. 企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工听力保护管理的监督机制,确保管理措施的有效执行。
职工听力保护管理规定(3篇)

职工听力保护管理规定一、概述现代社会中,噪音已成为日常生活和工作环境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长期暴露在高噪音环境中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保护职工的听力健康,维护工作环境的安全和健康,制定职工听力保护管理规定是非常必要的。
二、目的本规定的目的是确保职工在工作中不受高噪音环境的危害,保护其听力健康,同时促使企事业单位合理规划、科学设计和科学管理以改善工作环境。
三、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所有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包括各级管理人员和劳动者。
四、职工听力保护管理原则1. 预防为主:通过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降低噪音对职工听力的伤害风险。
2.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技术措施:根据工作环境中噪音的特点和水平,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来降低噪音。
3. 全员参与:企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对职工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其自我保护和自我监督能力。
4. 定期检测:企事业单位应当定期对噪音环境及职工的听力进行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5. 持续改进:企事业单位应当不断改进职工听力保护管理工作,提高工作环境的质量和职工的满意度。
五、职工听力保护管理措施1. 噪音源控制a. 在工作环境设计和改造中,应优先考虑降低噪音水平的设备和处置方法。
b. 对于已有的噪音源,应采取声音隔离、隔音板等技术手段来降低噪音的传播。
2. 个体防护措施a. 提供适当的个体防护用品,如防噪耳塞、防噪耳机等,供职工使用。
b. 对需要长时间暴露在高噪音环境中的职工,应当提供岗位轮换和休息的机会,以减少对听力的危害。
3. 职工培训和教育a. 对职工进行噪音危害和防护知识的培训,使其具备自我保护和监督能力。
b. 提供各种宣传资料,如海报、手册等,向职工普及噪音危害和防护知识。
4. 定期检测和评估a. 建立听力检测制度,对职工的听力进行定期检测和评估。
b. 对噪音环境进行定期检测,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5. 监督和处罚a. 企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工听力保护管理的监督机制,确保管理措施的有效执行。
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

工业企业职工挺立保护规范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卫生部1999年12月24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在强噪声环境中作业职工的听力,降低职业性噪声聋发病率,根据《劳动法》及职业病防治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各类工业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噪声作业场所职工的听力保护。
凡有职工每工作日8小时暴露于等效声级大于等于85分贝(以下简称“LAeq,8[85dB]”)的企业,都应当执行本规范。
第三条企业应根据本规范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本单位职工听力保护计划,并指定接受过专门培训的人员负责组织和实施。
第二章听力保护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第四条本规范所称听力保护包括噪声监测、听力测试与评定、工程控制措施、护耳器的要求及使用、职工培训以及记录保存等方面内容。
第五条企业应当根据噪声监测,确定本企业暴露于LAeq,8(85dB)的职工人群。
监测结果应以书面形式通知有关职工。
第六条对于暴露于LAeq,8(85dB)的职工,应当进行基础听力测定和定期跟踪听力测定,评定职工是否发生高频标准听阈偏移(HSTS)。
当跟踪听力测定相对于基础听力测定,在任一耳的3000、4000和6000hz频率上的平均听闻改变等于或大于10dB时,确定为发生高频标准听阈偏移。
对于发生高频标准听阈偏移的职工,企业必须采取听力保护措施,防止听力进一步下降。
第七条职工暴露于作业场所LAeq,8(90dB)的,应当优先考虑采用工程措施,降低作业场所噪声。
噪声控制设备必须经常维修保养,确定噪声控制效果。
第八条职工暴露于LAeq,8(85dB)的,应当配备具有足够声衰减值、佩戴舒适的护耳器,并定期进行听力保护培训、检查护耳器使用和维护情况,确保听力保护效果。
第九条企业应当建立听力保护档案,按规定记录、分析和保存噪声暴露监测数据和听力测试资料。
第三章噪声监测第十条企业应当每年对作业场所噪声及职工噪声暴露情况至少进行一次监测。
在作业场所噪声水平可能发生改变时,应当及时监测变化情况。
职工听力保护管理制度范文(4篇)

职工听力保护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职工的听力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性噪声损伤,根据《劳动法》、《职业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从事噪声作业的职工,包括直接接触噪声、经常接触噪声以及间接接触噪声的职工。
第三条本制度的宗旨是预防和控制职业性噪声损伤,保护职工的听力健康,提高工作环境质量。
第四条职工参加工作前应接受听力检查,建立个人听力档案,进行初步评估,评估结果应明确记录职工的听力健康状况。
第五条各级领导和噪声作业负责人应切实负起责任,加强对职工听力保护工作的组织和领导,确保本制度的有效实施。
第六条本制度由职工听力保护委员会负责监督执行。
职工听力保护委员会成员由单位聘请特定人员担任,包括医生、工会代表、安全负责人等。
第二章工作环境评估和控制第七条单位应定期对工作环境进行噪声评估,确保工作环境噪声水平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第八条单位应采取控制措施,降低噪声水平,确保职工的噪声接触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第九条噪声作业负责人应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合理安排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接触噪声。
第十条噪声作业负责人应配备个体防护设备,如耳塞、耳罩等,向职工提供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并进行培训,确保正确使用。
第三章职工监测和评估第十一条单位应建立职工的听力监测和评估制度,定期对职工进行听力检查。
第十二条单位应对听力受损的职工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包括调整工作岗位、减少噪声接触量等,以预防进一步听力损害的发生。
第十三条职工听力检查结果应及时反馈给职工,提供相应的听力保健指导。
第十四条对于听力损伤明显的职工,单位应积极配合职工就医,确保职工能够及时接受相应治疗。
第四章培训和宣传第十五条单位应定期开展职工听力保护培训,提高职工对噪声危害的认识和防范能力。
第十六条单位应建立相关的宣传制度,通过公告栏、内部刊物等渠道,向职工宣传噪声危害的知识和防范方法。
第十七条单位应对职工进行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培训,确保职工能够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听力防护有关知识点

听力防护有关知识点有关听力防护的技术文件有《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卫生部,1999)、GB/T 23466-2009 《护听器的选择指南》,2014年安监总局出台了安健函〔2014〕59号《噪声职业病危害风险管理指南》征求意见稿。
本文归纳了这些技术文件与其他相关文章中的一些重点,供大家参考。
1.《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卫生部,1999)1)凡有职工每工作日8小时暴露于等效声级大于等于85分贝(以下简称“LAeq,8≥85dB”)企业,都应当执行本规范。
2)职工暴露于LAeq,8≥85dB的,应当配备具有足够声衰减值、佩戴舒适的护耳器,并定期进行听力保护培训、检查护耳器使用和维护情况,确保听力保护效果。
3)企业应当提供三种以上护耳器(包括不同类型不同型号的耳塞或耳罩),供暴露于LAeq,8≥85dB作业场所的职工的选用。
4)职工佩戴护耳器后,其实际接受的等效声级应当保持在85dB以下。
5)护耳器现场使用实际声衰减值,按以下方法计算:将护耳器声衰减量的试验室测试值或者厂家标称值,换算为国际标准《佩戴护耳器时有效A计权声级的评价》(ISO 4869─2)所定义的护耳器单值噪声降低数(SNR),再乘以0.6。
2. GB/T 23466-2009 《护听器的选择指南》1)过度保护。
指过高的声音衰减性能,导致难以接受到必要的声音信号,产生与周围环境隔绝的不适感。
2)高温高湿环境中,宜选择耳塞。
3)强噪声环境下,宜同时佩戴耳塞和耳罩。
4)耳塞和耳罩同时使用时,声衰减值=较高的值-5dB。
5)当8小时等效声级≥85dB(A)时,应佩戴。
6)当8小时等效声级<85dB(A)时,劳动者有要求才提供。
7)护听器保护水平:戴护听器后,如果>85,保护不足;80-85之间,可接受;75-80之间,好;70-75之间可接受;<70过度保护。
3. 安健函〔2014〕59号《噪声职业病危害风险管理指南》征求意见稿1)应按GB/T 23466《护听器的选择指南》规定的要求,确定是否使用护听器、确定护听器选型等。
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

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
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是为了保护员工的听力健康和降低噪声对环境的污染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要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
1. 噪声限值: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应该要符合国家的噪声限制标准。
一般来说,室内单位审定的噪声限值为85分贝(A),室外限值为75分贝(A)。
如果超出这个限值,企业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噪声水平。
2. 声源控制:工业企业应该采取措施来控制噪声的产生。
这可以包括使用低噪声设备和机器,增加隔音设备和屏障,以及合理布置设备和工作区域,使噪声尽量不会扩散到周围环境。
3. 个人防护措施:如果无法通过声源控制降低噪声水平,企业应该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设备给员工使用。
这可以包括耳塞、耳罩和其他耳部保护设备,以确保员工的听力健康。
4. 定期检测和评估:工业企业应该定期对噪声水平进行监测和评估。
这可以通过使用噪声测量仪器来完成,以检查是否需要采取额外的控制措施来降低噪声水平。
5. 培训和教育:工业企业应该对员工进行相关的培训和教育,使他们了解噪声对听力健康的危害以及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设备的方法。
6. 管理与监督:工业企业应该建立噪声管理体系,并指定专人
负责噪声卫生工作,确保相关措施的实施和有效性,并及时发现和处理噪声问题。
总之,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旨在保护员工的听力健康,降低噪声对环境的污染。
企业应该严格遵守噪声限值标准,采取措施控制噪声的产生,为员工提供个人防护设备,定期检测和评估噪声水平,并进行相关的培训和教育。
通过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可以实现工业企业噪声卫生的有效控制和管理。
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卫法监发【1999】620号)

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目录1详情2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内容▪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听力保护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第三章噪声监测▪第四章听力测试与评定▪第五章工程控制▪第六章护耳器▪第七章听力保护培训▪第八章记录保存▪第九章附则1详情· 【法规标题】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 【颁布单位】卫生部· 【发文字号】卫法监发[1999]第620号· 【颁布时间】1999年12月24日· 【生效时间】1999年12月24日· 【全文】2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内容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听力保护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第三章噪声监测第四章听力测试与评定第五章工程控制第六章护耳器第七章听力保护培训第八章记录保存第九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在强噪声环境中作业职工的听力,降低职业性噪声聋发病率,根据《劳动法》及职业病防治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各类工业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噪声作业场所职工的听力保护。
凡有职工每工作日8小时暴露于等效声级大于等于85分贝(以下简称“LAeq,8≥85dB”)的企业,都应当执行本规范。
第三条企业应根据本规范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订本单位职工听力保护计划,并指定接受过专门培训的人员负责组织和实施。
第二章听力保护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第四条本规范所称听力保护包括噪声监测、听力测试与评定、工程控制措施、护耳器的要求及使用、职工培训以及记录保存等方面内容。
第五条企业应当根据噪声监测,确定本企业暴露于LAeq,8≥85dB的职工人群。
监测结果应以书面形式通知有关职工。
第六条对于暴露于LAeq,8≥85dB的职工,应当进行基础听力测定和定期跟踪听力测定,评定职工是否发生高频标准听阈偏移(HSTS)。
当跟踪听力测定相对于基础听力测定,在任一耳的3000、4000和6000Hz频率上的平均听阈改变等于或大于10dB时,确定为发生高频标准听阈偏移。
职工听力保护规定

职工听力保护规定BL/AH097-2006 A/0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卫生部《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卫法监发[1999]第620号)、《职工听力保护管理规定》(中国石化安[2004]553号)及有关配套法规(以下简称有关法规),为有效地预防、控制和消除各种工业噪声对职工健康的影响,保护职工的听力,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各直属单位及多种经营企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听力保护包括噪声监测、听力测试与评定、工程控制措施、护耳器的要求及使用、职工培训以及记录保存等方面内容。
第四条职防所应当根据有关法规对噪声作业场所进行监测点设置,按卫生部听力保护规范的测量方法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监测。
在作业场所噪声水平可能发生改变时,应及时监测变化情况。
第五条职防所对监测结果应及时进行评价,确定每工作8小时暴露于等效声级大于85分贝(以下简称“Laeq.8≥85dB”)的职工人群。
监测结果应以书面形式通知有关职工。
凡Laeq.8≥85dB的作业场所应有警示标识,进入该区域作业人员必须佩戴护耳器。
第六条凡接触噪声的职工必须按照卫生部《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的检查项目及周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避免职业禁忌者从事噪声岗位作业。
第七条对于暴露于Laeq.8≥85dB的职工,还应按听力保护规范的听力测试与评定方法进行基础听力测定和定期跟踪听力测定,评定职工是否发生高频标准听阈偏移。
对于发生高频标准听阈偏移的职工,必须采取听力保护措施,防止听力进一步下降。
第八条在新、改、扩建项目的职业卫生“三同时”工作中要加强对噪声源的工程控制,噪声控制设计应符合GBJ87《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和GBZ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Laeq.8≥90dB的作业场所,应当优先考虑采用工程措施,降低作业场所噪声。
噪声控制设备必须经常维修保养,确保噪声控制效果。
第九条直属单位必须按听力保护规范要求给暴露于Laeq.8≥85dB的职工,配备具有足够衰减值、合适有效的护耳器,并督促其佩戴。
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卫法监发【1999】620号)

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目录1详情2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内容▪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听力保护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第三章噪声监测▪第四章听力测试与评定▪第五章工程控制▪第六章护耳器▪第七章听力保护培训▪第八章记录保存▪第九章附则1详情· 【法规标题】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 【颁布单位】卫生部· 【发文字号】卫法监发[1999]第620号· 【颁布时间】1999年12月24日· 【生效时间】1999年12月24日· 【全文】2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内容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听力保护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第三章噪声监测第四章听力测试与评定第五章工程控制第六章护耳器第七章听力保护培训第八章记录保存第九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在强噪声环境中作业职工的听力,降低职业性噪声聋发病率,根据《劳动法》及职业病防治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各类工业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噪声作业场所职工的听力保护。
凡有职工每工作日8小时暴露于等效声级大于等于85分贝(以下简称“LAeq,8≥85dB”)的企业,都应当执行本规范。
第三条企业应根据本规范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订本单位职工听力保护计划,并指定接受过专门培训的人员负责组织和实施。
第二章听力保护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第四条本规范所称听力保护包括噪声监测、听力测试与评定、工程控制措施、护耳器的要求及使用、职工培训以及记录保存等方面内容。
第五条企业应当根据噪声监测,确定本企业暴露于LAeq,8≥85dB的职工人群。
监测结果应以书面形式通知有关职工。
第六条对于暴露于LAeq,8≥85dB的职工,应当进行基础听力测定和定期跟踪听力测定,评定职工是否发生高频标准听阈偏移(HSTS)。
当跟踪听力测定相对于基础听力测定,在任一耳的3000、4000和6000Hz频率上的平均听阈改变等于或大于10dB时,确定为发生高频标准听阈偏移。
《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简介

《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简介一、概况《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已于1999年12月由卫生部发布、实施(际法监1999第620号)。
此《规范》的发布执行将使我国的职业噪声危害控制进入规范轨道,并将对我国职工的听力保护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国约有1000多万职工暴露在噪声超过85dB的工作环境中,职业噪声危害问题相当严重,急待解决。
此《规范》就是在此背景下提出的。
此《规范》早先是由劳动部下达,并由劳动部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负责编制。
因中央机关机构变动,此《规范》在卫生部的大力支持下,1999年年初由卫生部重新立项,继续委托国家经贸委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原劳动部劳动保护科研所)和北京医科大学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完成,并由卫生部颁布实施。
二、听力保护规范简介《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分9章,36条,其主要内容概述如下:1、本《规范》适用于各工业企业作业场所职工的听力保护,凡有职工每日8小时暴露于等效声效LAeq,8≥85dB的企业,都应执行本《规范》。
企业应根据本《规范》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订本单位职工听力保护计划,并指定接收过专门培训的人员负责组织和实施。
2、听力保护包括噪声监测、听力测试与评定、工程控制措施、护耳器的要求及使用、职工培训以及记录保存等方面内容。
3、通过监测,企业应确定本企业内暴露于LAeq,8≥85dB的职工人群。
监测结果应以书面形式通知有关职工。
4、对暴露于LAeq,8≥85dB的职工,应进行基础听力测定和定期跟踪听力测定。
通过对比,评定职工是否发生高频标准听力阈偏移(HSTS)。
HSTS定义为任一耳在3000、4000和6000HZ上的平均听力改变达到或大于10dB。
对出现了HSTS的职工,应采取相应措施,以防止听力进一步下降。
5、对职工暴露于LAeq,8≥90dB的作业场所,应优先考虑采取工程措施来降低作业场所的噪声。
应注意噪声控制设备的经常性维修保养。
6、职工暴露于LAeq,8≥85dB 的,应当配备具有足够声衰减值、佩戴舒适的护耳器,并定期进行听力保护培训、检查护耳器使用和维护情况,确保听力保护效果。
职工听力保护管理制度范文(二篇)

职工听力保护管理制度范文一、引言:随着现代工作环境的不断变化和进步,一些行业和职位对职工的听力产生了潜在的风险。
为保护职工的听力健康,提高职工的生产效率和工作质量,我公司制定了职工听力保护管理制度。
该制度旨在规范职工在工作中的听力保护措施,确保职工享有良好的听力健康。
二、管理目标:1. 确保职工的听力安全,预防职工因工作原因导致的听力损伤和职业病发生。
2. 提高职工的职业素质和生产效率,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三、管理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从事需要使用听力的职工,包括生产车间工人、办公室职员、销售人员等。
四、管理措施:1. 职工入职时,应进行听力检测,确保其听力达到公司规定的标准。
2. 职工使用噪音产生设备时,必须佩戴防护耳塞或耳罩。
公司将配备防护耳塞或耳罩,并定期检查其有效性。
3. 职工从事需要长时间接触噪音环境的工作时,应定期进行听力检测,确保听力没有受到损伤。
4. 公司将组织职工参加听力保护培训,提高职工的听力保护意识和应对能力。
5. 公司将定期对工作环境进行噪音检测,确保噪音值在允许范围内,并及时采取措施降低噪音。
6. 公司将落实监测和反馈机制,及时了解职工的听力情况,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同时,鼓励职工积极反馈自己的听力健康问题。
7. 公司将建立健全的职工听力保护档案,详细记录职工的听力情况和保护措施。
8. 公司将建立奖惩机制,对于听力保护不到位或不重视听力保护的职工进行批评教育,并视情节予以纪律处分。
五、职工权益保障:1. 职工在工作过程中有权拒绝进行可能会对听力健康产生危害的工作。
2. 职工有权知晓工作环境的噪音情况,并参与噪音监测和治理工作。
3. 职工有权定期进行听力检测,并获得相应的检测报告和建议。
4. 公司不得因职工因工作原因导致的听力损伤而降低其职位或薪资待遇。
六、管理责任:1. 公司领导层要高度重视职工的听力保护工作,明确责任人,并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2. 各部门负责人要主动配合公司的听力保护管理工作,确保措施的有效执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卫生部1999年发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在强噪声环境中作业职工的听力,降低职业性噪声聋发病率,根据《劳动法》及职业病防治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各类工业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噪声作业场所职工的听力保护。
凡有职工每工作日8小时暴露于等效声级大于等于85分贝(以下简称“LAeq, 8〔85dB〕”)的企业,都应当执行本规范。
第三条企业应根据本规范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订本单位职工听力保护计划,并指定接受过专门培训的人员负责组织和实施。
第二章听力保护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第四条本规范所称听力保护包括噪声监测、听力测试与评定、工程控制措施、护耳器的要求及使用、职工培训以及记录保存等方面内容。
第五条企业应当根据噪声监测,确定本企业暴露于LAeq, 8(85dB)的职工人群。
监测结果应以书面形式通知有关职工。
第六条对于暴露于LAeq, 8(85dB)的职工,应当进行基础听力测定和定期跟踪听力测定,评定职工是否发生高频标准听闻偏移(HSTS)。
当跟踪听力测定相对于基础听力测定,在任一耳的3000、4000和6000hz频率上的平均听闻改变等于或大于lOdB时,确定为发生高频标准听阈偏移。
对于发生高频标准听阈偏移的职工,企业必须采取听力保护措施,防止听力进一步下降。
第七条职工暴露于作业场所LAeq, 8(90dB)的,应当优先考虑采用工程措施,降低作业场所噪声。
噪声控制设备必须经常维修保养,确保噪声控制效果。
第八条职工暴露于LAeq, 8(85dB)的,应当配备具有足够声衰减值、佩戴舒适的护耳器,并定期进行听力保护培训、检查护耳器使用和维护情况,确保听力保护效果。
第九条企业应当建立听力保护档案,按规定记录、分析和保存噪声暴露监测数据和听力测试资料。
第三章噪声监测第十条企业应当每年对作业场所噪声及职工噪声暴露情况至少进行一次监测。
在作业场所噪声水平可能发生改变时,应当及时监测变化情况。
第十一条测量稳态噪声,可使用声级计A网络“慢档”时间特性,并取5秒内的平均读数为等效连续声级。
声级计应当采用符合国家标准《声级计的电、声性能和测量方法》(GB3785)中规定的2型以上的声级计。
第十二条测量非稳态噪声,应当使用2型以上的积分声级计或个人噪声暴露计(剂量计)。
测量仪器应符合国家标准《积分平均声级计》(GB/I"17181)或者国家标准《个人声暴露计技术要求》(GB/I"15952)的规定。
第十三条测量点应当选在职工作业点的人头位置,职工无需在场。
如职工需在场或在周围走动,测量点高度应参照人耳高度,距外耳道水平距离约0.1米。
第十四条测量技术细节及记录报告的填写可参照国际标准《声学?在作业环境中测量与评价噪声暴露指南》(IS09612)及有关国家标准。
第十五条噪声测量仪器应当按规定定期接受法定部门检定,噪声监测人员应当受过有关专业培训。
第四章听力测试与评定第十六条首次在LAeq, 8(85dB)场所中从事工作的职工,应当在3个月内接受听力测试,得出的听力图称为基础听力图。
本规范发布之前已在LAeq,8(85dB)场所中工作而又未做过基础听力检查的职工,应当在本规范发布之日起一年内补做基础听力测定。
第十七条暴露于85dB (LAeq, 88<100dB)噪声作业场所的职工,应当每两年进行一次跟踪听力测定;暴露于LAeq, 8(l00dB)的,应当每年进行一次跟踪听力测定。
跟踪听力图与基础听力图进行对比,排除其他影响因素,并按《声学一耳科正常人的气导阈与年龄和性别的关系》(GB7582)的规定进行修正以后,作为评定职工是否发生因职业性噪声危害引起高频标准听阈偏移的依据。
第十八条对于已发生高频标准听阈偏移的职工,应当在14天内以书面形式将测试结果通知本人,并采取相应听力保护措施。
第十九条听力测试所使用的听力计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听力计第一部分:纯音听力计》(GB/I" 7341.1)的要求;听力计的校准和测听室环境噪声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声学一耳科正常人的气导听阈测定一听力保护》(GB7583)的规定。
听力测试人员应当受过有关专业培训。
第二十条进行听力测试之前14小时内,被测职工不得暴露于噪声作业场所和其他非职业噪声环境。
第二十一条听力测试应当采用纯音气导法。
测试频率至少应当包括500, 1000,2000、3000、4000和6000Hz。
第五章工程控制第二十二条工程措施包括设置隔声监控室、对强噪声机组安装隔声罩、作业场所的吸声处理以及在声源或声通路上装配消声器和对设备的隔振处理等。
在管理上应当特别注意选用低噪声设备、零部件和新工艺流程,替代旧的强噪声设备、零部件和生产工艺。
第二十三条在采取工程控制措施之前,应当首先识别主要噪声源及其特性,以便提高控制效率,降低工程费用。
第二十四条对于存在强噪声设备而职工无需长时间在该设备旁工作的场所,应当设置隔声监控室;职工需长时间在强噪声设备旁工作且混响声较强的作业场所,应当尽可能采取吸声降噪措施,使该场所的平均吸声系数高于0.3;对于噪声源数量少且比较集中,易于处理的场所,应当优先考虑采取声源隔离措施降低噪声。
企业进行噪声控制设计,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和国际标准《声学?低噪声工作场所设计推荐实践》(IS011690)的规定。
第六章护耳器第二十五条企业应当提供三种以上护耳器(包括不同类型不同型号的耳塞或耳罩),供暴露于LAeq, 8(85dB)作业场所的职工选用。
第二十六条职工佩戴护耳器后,其实际接受的等效声级应当保持在85dB以下。
第二十七条护耳器现场使用实际声衰减值,按以下方法计算:将护耳器声衰减量的试验室测试值或者厂家标称值,换算为国际标准《佩戴护耳器时有效A计权声级的评价》(IS04869-2)所定义的护耳器单值噪声降低数(SNR),再乘以0.6。
护耳器单值噪声降低数可按该ISO 标准或者有关国家标准进行计算。
第七章听力保护培训第二十八条企业应当每年对暴露于LAeq, 8(85dB)作业场所的职工进行听力保护培训。
第二十九条听力保护培训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噪声对健康的危害;(二)听力测试的目的和程序;(三)本企业噪声实际情况及噪声危害控制的一般方法;(四)使用护耳器的目的,各类型护耳器的优缺点、声衰减值和如何选用、佩戴、保管和更换等。
第三十条作业场所、生产设备或者防护设备改变时,培训内容应当相应更新。
第八章记录保存第三十一条企业应当妥善保存作业场所噪声测定、职工噪声暴露测量、职工听力测试和护耳器使用及管理记录。
第三十二条职工听力测试记录应当包括下列主要项目:(一)职工姓名和工种;(二)测听日期和地点,测听前脱离噪声环境的时间;(三)测试者姓名:(四)最近一次听力计声学校准数据及检定日期;(五)测听室环境噪声级数据;(六)测试结果。
第三十三条作业场所噪声测定、职工噪声暴露测量等情况应当定期向职工公布;应职工要求,个人听力保护记录应当随时提供本人查阅。
第三十四条职工调至另一个企业如果继续从事暴露于噪声的作业,原企业应将所有有关记录转移到新单位。
第九章附则第三十五条对违反本规范的行为依照有关法规进行处理。
第三十六条本规范所引用的标准为当时有效版本,执行本规范时应当注意选择使用相应标准的最新版本。
关于〈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实施的几个问题吴卫彬国家经贸委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顾问)2000年7月5日至8日,由卫生部法制监督司委托全国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中心举办的《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以下简称《规范》)首期培训班在京召开。
培训班邀请了国内从事听力保护、噪声控制与检测方面的专家前来授课,内容涉及《规范》贯彻实施的各个方面−−听力保护概论、噪声测量、听力测定与职业性耳聋诊断、噪声工程控制技术与护耳器、《规范》讲解、企业听力保护计划制订与实施、《规范》执法监督和听力保护培训,内容丰富、实用,讨论热烈,在短短3天时间里,使学员对《规范》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澄清了许多疑问,对下一步工作有了信心。
参加本期培训班的60余位学员来自全国各地的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职防所、防疫站、劳卫所及企业,代表着《规范》落实的各方面力量,所提出的问题代表着《规范》实施中将要遇到的一些情况,具有普遍性和针对性,现汇总如下,供读者参考。
1. 问:《规范》将企业中每日8小时噪声等效A声级暴露大于等于85dB(A) (L Aeq,8≥85dB (A))的职工纳入听力保护范围,是否和《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简称《设计规范》(GBJ87-85)第20.1条规定的工业企业厂区各类地点噪声标准中对生产车间及作业场所规定的噪声限制值90 dB相矛盾?答:不矛盾。
《设计规范》提到的噪声限值90dB是指噪声控制(工程控制)设计的限值标准,而《规范》中提到的85dB是指听力保护,也就是健康保护的标准要求,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我国职业噪声暴露限值标准还未出台,而《规范》中规定的L Aeq,8<85dB(A)可视为职业暴露标准要求。
2. 问:《规范》规定工人的L Aeq,8<85dB(A),是不是一定要把作业场所的噪声降到85 dB(A)以下?答:不是。
有不少作业场所噪声,无论从经济还是从技术角度,暂都无法降到低于85dB(A)的水平,所以《规范》规定的是将工人8小时实际接触水平降到85dB(A)以下,可通过佩带护耳器实现,只要作业场所噪声测定值在减去护耳器标定的声衰减乘0.6后,剩下的噪声水平低于85dB(A)即可。
3. 问:是不是只要给工人配发了适用的护耳器,工人就可不测听力了?答:不是。
给工人配发护耳器只说明企业为保护工人听力提供了必要的保护措施,并不意味着工人的听力已经得到了保护,必须靠定期的听力测定来核查其有效性。
《规范》规定,企业应对接触L Aeq,8≥85dB(A)而<100dB(A)的职工至少每两年检测一次听力,对L Aeq,8≥100dB(A)的职工至少每年检测一次听力,这些噪声限值都是作业场所实际测定的值,而非工人带上护耳器后接触的噪声值。
4. 问:既然可以选择使用护耳器,为什么《规范》还要提出,对职工暴露于L Aeq,8≥90dB(A)的生产场所,应首先考虑采用工程措施?答:工程控制措施,尤其降低噪声声源声级的措施,往往可以从声源上控制噪声,有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噪声危害,是主动的控制措施,而护耳器降噪是被动的,是有限度的,如果环境噪声很高,即使使用护耳器也有可能无法达到《规范》的要求,所以,对于L Aeq,8≥90dB(A),尤其是>100dB(A)的生产场所,应当首先考虑工程措施,使下一步护耳器的选择有较大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