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服务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服务的发展

一、破解思路不宽难题,进一步拓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服务社会的内

容和形式

哲学社会科学的社会功能主要有思想文化功能、政治功能、社会管理

功能、决策咨询功能等,能够发挥“理解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资政育人、服务社会”的作用。所以,高校要围绕哲学社会科学的功

能和作用积极拓宽视野,增加服务社会内容,创新服务社会方式。破

解思路不宽难题,一要树立“顶天立地”发展理念。首先,既要树立“顶天”发展理念,面向学术前沿和党与政府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展开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研究,为服务社会奠定理论基础;同时,

又要树立“立地”发展理念,直接面向区域转型升级需求,积极展开

应用型、攻关型研究,提升对政党、政权、各种政治组织以及社会各

阶层的作用和影响水准,为指导社会活动、助推区域社会发展做贡献。其次,要增强社会调查,服务地方政府、行业和企业决策等。破解思

路不宽难题,二要坚持开放办学。首先,图书馆、资料室、实验室等

向社会开放,将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精品课程制作成网络课程,与社会

共享知识财富。其次,要拓展继续教育空间,推动学习型社会的构建。破解思路不宽难题,三要主动融入地方文化宣传教育活动。首先,要

鼓励教师在引领地方文化事业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要鼓励教师以

参与媒体访谈、参加社会讲堂建设等形式,投入哲学社会科学大众化、普及化工作中,促动教师参与地方文化知识普及、市民修养提升等活动,实现研究成果向公共文化产品、大众普及读物转化,引导社会价

值观点,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理解世界、传承文明、引领文化功能。其次,要挖掘地方文化及产业优势,组织出版精品力作,宣传地方文化,唱响文化品牌,做优做强地方产业品牌,以优秀的应用性成果为人们

提供鉴别是非、善恶、美丑的准则,协助激发人们追求高尚的道德情

操和精神境界,从而直接影响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和整个社会的

风尚,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提升整个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破解水平不足问题,进一步提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服务社会的规

划和师资水平

高校是人才汇聚的地方,具有各类专业知识和科研水平的精英很多。

但是,当前高校对于社会多方面形势的反应迟缓,使高校服务社会的

水平明显不足。一是对于社会发展的宏观形势和需求缺少了解,在与

地方合作时缺少系统的规划和长远的部署,显示出战略谋划的不足。

二是对区域发展所需的学者类型缺少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师资队伍建

设与地方脱节。三是对地方发展所需的人才属性缺少了解,哲学社会

科学的专业设置、课程设计、教学内容等与社会需求和区域发展脱节。破解水平不足问题,一要增强组织管理,积极构建服务社会大格局。

高校要设置专职于区域合作的组织管理部门,着力增强与社会的对接,做好服务社会顶层设计和外部环境营造工作。首先,要增强对社会和

区域环境的理解,增强管理部门宏观部署水平。其次,要增强对外联系,搞好与社会的多层对接关系。破解水平不足问题,二要增强师资

队伍建设,着力培养服务社会骨干力量。首先,要重点增强高层次人

才队伍建设。其次,要增强人才梯队建设,注重培养中青年人才。再次,要建设创新服务团队。

三、破解保障不到位难题,进一步构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服务社会的

长效机制

长期以来,高校教师服务社会成效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主要表现在: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教学、科研具有独立性、个别性、封闭性等特点,教师与社会的交汇面较窄,信息闭塞,教师与社会需求缺少必要的结

合平台;二是教师教学科研任务较重,相当一部分教师分身乏术,难有

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于社会服务;三是高校缺少应有的激励机制,导

致有限的水平又调动不起来。破解保障不到位难题,一要大力构建教

师服务社会平台。首先,要搭建教师与社会合作的平台。要针对地方

发体现状和社会需求,发挥高校研究优势和人才特长努力与政府、企

事业单位构建合作的研究机构。其次,要积极探索对接地方需求的新

模式新机制,如事业法人研究院和联合实验室等,发挥高水平应用研

究成果的作用。再次,要发挥研究生作用,建立健全研究生工作站等。破解保障不到位难题,二要着力构建激励保障教师服务社会的机制。

首先,要减轻教师负担。高校要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建立制度,要为

那些服务社会有特长、有水平的专家、教授松绑,减少他们的教学时数,减轻他们的纵向科研压力,保护他们服务社会的积极性,保证他

们有时间、有精力、有热情参与文化普及和服务社会问题调研,为他

们提升决策、咨询质量提供便利。其次,要构建激励保障机制。高校

要在现有的针对社科教师考核的激励机制基础上,增加服务社会发展

的指标体系,即针对教师的考核应由原来的教学、科研两大块增加为

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块,将从事服务社会活动的成效计入考核指标。破解保障不到位难题,三要努力营造高校服务社会的浓郁氛围。

高校要增强服务社会发展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社科工作者服务社会

的思想意识。一是拓宽宣传内容。二是拓宽宣传和动员的方式。三是

营造高校服务社会发展的浓郁氛围,形成全体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师生“比、学、赶、帮”服务社会的生动局面。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服务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