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思想教育教案
二年级数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优秀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学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优秀教案: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单位:盘龙区云波小学教师:李翔一、教学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二、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发现100以内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3、能运用数学知识尝试解决问题。
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4、向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知识,从小养成自觉遵守交通安全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满十向前一位进一”的方法。
五、教学方法:主要应用观察法、设置问题探究法以及独立探究法。
六、教学时间:1课时。
七、学具准备:小棒。
八、教学过程:A、新课引入: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生:两位数加两位数。
师:你能自己写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算式吗?生:能。
(让学生自己写一道算式,并把它计算出来,教师注意巡视辅导。
最后指名板演,并让学生口述计算过程。
)师: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应该注意什么?生: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加起。
2、计算:(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12+9=(?) 26+8=(?)49+7=(?)21+23=(?) 45+13=(?) 34+25=(?)3、揭示并板书课题:师:27+45=(?)你们会算吗?有的学生说会,有的学生说不会。
师: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的内容,(进位加法)两位数加两位数。
(进位加法)两位数加两位数。
B、新课教学:1、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让学生有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欲望。
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师:通过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生:我们知道二(1)班有36人,二(3)班有35人,还有一辆车准乘70人。
师:题目问我们什么?生: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为什么?师:准乘是什么意思?(教师说明:准乘即是允许且不能超过的意思。
高中数学德育思想渗透教案
高中数学德育思想渗透教案
主题:勤奋学习,尊重师长
目标:
1.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爱
2. 强调尊重师长,积极和老师、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 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1. 了解数学的定义和相关概念,以及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学习如何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讨论并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学活动:
1. 第一节课:介绍数学的定义和重要性,与学生讨论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 第二节课:教授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让学生进行实践练习,并进行批判性思考
3. 第三节课:以小组形式讨论和解决一个数学问题,鼓励学生合作并尊重他人意见
4. 第四节课:教师提出一个复杂的数学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并展示自己的解决思路和方法
德育渗透:
1.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勤奋学习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2. 强调尊重师长和与他人合作的重要,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的意识
3. 鼓励学生勇于挑战自己,表现自己的观点并尊重他人的不同看法
评价方式:
1. 学生学习笔记和练习成绩
2. 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程度
3. 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
教学反思:
1. 通过这一教学活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得到了增强,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持续强调德育思想的渗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实践这些价值观
3. 教师也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成长和发展。
思想品德渗透教育教案5篇
思想品德渗透教育教案5篇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思想品德渗透教育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思想品德渗透教育教案1作出的选择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识记-决策的重要性,公民参与-决策的意义2、理解-决策的方式和意义3、运用实例公民参与-决策的意义(二)能力目标提高公民参与-决策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参与-决策的意识和责任感教学重点-决策的重要性,公民参与-决策的意义教学难点-决策的方式和意义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建议多引入-决策的具体材料、数据、实例等辅助学习、理解。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活动:政府的决策往往涉及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千家万户的生活起居,决策是否科学合理至关重要。
通过-选举,选出代表人-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是各项决策能够反映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
但是,随着我国-形式的日益丰富,还有更多的机会、渠道直接参与决策,对决策的形成发挥积极作用,本节将进一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二)进行新课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第19页漫画,并思考讨论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思考讨论。
教师活动:总结点评。
第二种观点充分发扬了-,倾听群众意见,公民能够参与决策过程,这样形成的决策集中民智、反映-,体现人民根本利益,是科学合理的。
第一种观点恰好相反,是不可取的。
作为决策者应该让公民充分参与决策过程,以了解民情,反映-,体现人民根本利益。
目前,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公民参与-决策的方式、渠道很多,如电话、信函、网络、新闻媒体等,都可以用来参与决策。
下面我们就学习公民参与-决策的方式问题。
一、参与-决策的方式1、间接参与决策通过-选举,选出代表人-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是公民间接参与决策的方式。
思想品德德育渗透教案5篇
思想品德德育渗透教案5篇以“政治课程标准”为宗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正确把握政治学科特点,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积极地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思想品德德育渗透教案1一、教学设计说明:作为政府权力行使的三个环节之一的执行环节——依法行政,体现了政府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本节设计主线是让学生通过两段情景材料谈谈对政府工作人员的这种做法的认识,探究对政府的这种不作为对人民群众、对政府自身、对整个社会所带来的危害,使学生加深对依法行政的重要性的认识。
同时提出让学生思考如何提高政府的依法行政管理水平以及政府如何做到审慎用权科学民主决策。
主要内容是学习依法行政的原因和意义以及如何提高行政管理水平、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政府如何科学民主决策等。
二、研讨主题:新授课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运用三、课堂评价:1.学生参与度:由于学生已在前一天晚上对本课的自主探究学案做了预习,因此学生课堂参与度较高。
2.问题设计:设计编排合理,在课本基础上对梯度思考有所改进,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所提高。
3.教师引导:新课导入自然顺畅,但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缺乏向纵深发展。
4.课堂对话:教师富有亲和力,注重师生互动,课堂气氛融洽。
5.知识落实:梯度思考回答问题合理,正确性高。
注重知识的落实与巩固。
学生记忆较快。
6.总体评价:从教学过程来看,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较好,识记熟练,探究问题的意识较强,但学生探究时的问题引导有偏离主题的现象。
四、课后反思1.成功之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实际,通过情景导入,课堂自然顺畅,学生巩固落实较好。
最后知识体系构建符合本课的主旨。
2.个人特色:自主学案编排合理,导入自然。
教学设计符合学生实际,课堂互动效果好。
3.存在问题:课堂注重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虽有探究意识,但学生小组在探究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渗透式教育教案
渗透式教育教案引言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的学习方式和需求也在不断改变。
相比传统的课堂式教育,渗透式教育正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追捧。
渗透式教育是以社会为课堂,以实践为基础的一种教育方式,通过透过生活、透过工作、透过社会务实生动地实现教育目标,帮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探讨渗透式教育的定义、特点和实施方法,并给出一个渗透式教育的教案,以期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一、渗透式教育的定义渗透式教育是一种以社会为课堂,以实践为基础的教育方式。
它通过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具体的社会实践中,达到强化学习效果、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实际操作能力的目的。
渗透式教育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能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
二、渗透式教育的特点1. 实践性强渗透式教育不是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而是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并通过实践进行强化训练。
这种实践性的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快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形成自己的思路和思维方式。
2. 适应性强渗透式教育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习要求。
由于渗透式教育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比如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或领域进行研究和实践。
3. 开放性强渗透式教育具有较高的开放性,能够让学生与社会和行业结合起来,开拓视野、增加人脉,这对于学生提高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非常有利。
三、渗透式教育的实施方法1. 以社会为课堂渗透式教育的核心是将社会作为课堂,把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参观企业、慈善活动等,通过实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2. 小组讨论渗透式教育追求的是“学以致用”,小组讨论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把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践中。
3. 案例分析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供学生进行分析、研究和解决。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行业和领域的实际情况和问题,进一步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七年级思想品德学科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教案
七年级思想品德学科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教案情绪的调控授课者:桑营中心校纪艳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情绪是“万花筒”,有其特殊特点。
2能力目标:理解“我的情绪我做主”:情绪是多变的如何很好的驾驭自己的情绪。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理解“保持乐观健康的心态”:怎样有一个乐观向上的情绪。
教学重点:理解情绪的特殊特点;为什么情绪是多变的,现今青春期中学生情绪主要特点教学难点:让中学生理解保持乐观健康心态,拥有一个乐观向上的情绪。
情感价值目标:结合中学生特点,结合现实例子多角度多形式形象地介绍“神秘”的情绪,以及如何怎样拥有一个健康向上的积极情绪。
教学过程:一、情绪“万花筒”1情绪是一种内心体验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都曾有过这样的体验:因为快乐而手舞足蹈,因为兴奋而辗转反侧,因为愤怒而暴跳如雷,因为害怕而心慌等等。
快乐、兴奋、愤怒、害怕都是伴随生活中产生的内心体验,这些体验就是情绪。
2情绪有多样性和复杂性每个人的基本情绪有四种:喜、怒、哀、惧。
随着我们的内心体验不断变换这四种情绪会演变为又惊又怒、喜忧参半等复杂情绪。
(课堂小活动):让同学结合自身生活中所碰到事情,当时自己的心中的感受和心情。
二、我的情绪我做主(一)情绪需要调适情绪是我们自觉失衡的主观感受,它往往随着某种生理变化。
因此,不论何种情绪,均需要调适。
(二)情绪可以调适其实我们只要掌握一些正确的方法,我们就可以很好的驾驭自己。
(课堂上结合历史上名人调控情绪走向成功的例子)1输入自我调控的意识。
拥有自我调控意识是调控情绪的第一步。
2转换角度看问题。
如果我们转换角度看问题,改变不正确想法,就能改变我们的情绪。
3用行动调控自己的情绪。
课堂互动:1让学生自己谈谈自己在心情不好、情绪不佳的时候是怎样进行调节的。
2分发“调节情绪纪录卡”事件:当时的情绪:请重新判断你当时的情绪调控方式是否合适:如果重新选择,你调控的情绪方式将是:三、保持乐观健康的心态乐观健康的心态有助于我们找到良好的自我感觉,建立有价值的人际关系,获得成功的人生。
七年级思想品德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七年级思想品德渗透法制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让学生理解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3. 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
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和习惯。
2. 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1. 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
2. 培养学生热爱法律,尊重法律的积极情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1. 法律的定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特殊行为规范。
2. 法律的作用:维护国家秩序,保护公民权益,规范公民行为,解决纠纷。
第二课时: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1. 法律对个人的重要性:法律是保障个人权益的有力武器,是个人行为的准则。
2. 法律对社会的的重要性: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的基础。
第三课时:基本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1. 基本的法律知识:了解一些常用的法律术语,如宪法、刑法、民法等。
2. 法律意识: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让学生明白法律是保障自己权益的有力工具。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评价学生对法律基本概念和作用、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以及基本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思想品德》2. 课件: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基本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3. 案例:相关法律案例六、教学内容:第四课时:遵守法律,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1. 遵守法律:了解遵守法律的重要性,明确遵守法律的义务。
第五课时: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1. 法律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法律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学会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
2. 提高法律素养: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思想教育数学课教案
初中思想教育数学课教案年级:八年级学科:数学课时:2课时教材:《数学》八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实数的性质和运算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2. 通过数学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渗透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挑战困难的精神。
教学内容:1. 实数的性质和运算方法2. 数学问题的探讨3. 团队合作和挑战困难的精神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复习实数的性质和运算方法,如加、减、乘、除、乘方等。
2. 提问:实数在数学中的作用是什么?二、新课(20分钟)1. 讲解实数的性质和运算方法,如整数、分数、小数等。
2. 通过例题展示实数的运算过程,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计算,提高运算能力。
3. 让学生自主完成一些实数运算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三、数学问题的探讨(15分钟)1. 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如“已知一个数的平方等于16,求这个数是多少?”2. 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 每组派代表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讨论不同解题方法的优缺点。
四、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实数的性质和运算方法。
2. 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互相学习。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实数的性质和运算方法。
2. 提问:实数在数学中的作用是什么?二、深入学习(20分钟)1. 讲解实数的进一步性质,如平方根、立方根等。
2. 通过例题展示实数的运算过程,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计算,提高运算能力。
3. 让学生自主完成一些实数运算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三、数学问题的探讨(15分钟)1. 提出一个综合性的数学问题,如“已知一个数的平方等于16,求这个数的平方根。
”2. 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 每组派代表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讨论不同解题方法的优缺点。
四、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实数的性质和运算方法。
七年级思想品德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七年级思想品德渗透法制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认识到法律对社会的规范和保护作用。
2.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
3.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明白违法行为的后果,预防违法犯罪。
二、教学内容1. 法律的定义和作用2.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3. 常见的违法行为及后果4. 如何遵守法律,预防违法犯罪5. 法律案例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法律的基本概念、作用,违法行为的后果。
2. 教学难点: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如何遵守法律,预防违法犯罪。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作用,违法行为的后果。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真实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法律的作用和违法行为的后果。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遵守法律,预防违法犯罪。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法律的基本概念,引发学生对法律的兴趣。
2. 讲解法律的作用:讲解法律对社会秩序的维护和对公民权益的保护作用。
3. 讲解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强调法律与道德的相互补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 分析违法行为的后果: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明白违法行为的严重性。
5. 讨论如何遵守法律,预防违法犯罪: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自觉遵守法律。
6. 总结:强调法律的重要性,提醒学生时刻遵守法律,做到知法、守法。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如何在生活中遵守法律,预防违法犯罪。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对于问题的思考深度。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包括分析的深度和广度。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中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法律知识PPT:提供直观的法律知识介绍和案例展示。
2. 真实案例资料:选取具有教育意义的法律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3. 作业模板:提供作业指导,帮助学生明确作业要求。
二年级数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优秀教案
二年级数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优秀教案本节课我们研究的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学目标包括通过合作交流发现多种计算方法,选择合理的算法并熟练进行计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以及渗透道路交通安全法知识,培养良好的倾听惯。
教学重点在于掌握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难点则在于理解并掌握“满十向前一位进一”的方法。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观察法、设置问题探究法以及独立探究法。
教学时间为1课时,学具准备小棒。
在新课引入环节,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写算式并计算出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师提醒学生在用竖式计算时应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在新课教学环节,教师通过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发现问题并有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欲望。
教师以例3为例,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掌握进位加法的算法。
文章中没有明显的格式错误和有明显问题的段落,不需要删除和改写。
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能否让二(1)班和二(3)班合乘一辆车?学生们需要先知道两个班的总人数,然后将其与70进行比较。
如果总人数小于或等于70,就可以合乘;如果大于70,则不行。
老师让学生列出计算式,然后让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计算。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多种解题方法。
学生们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了36和35的和,其中包括了摆小棒、分解法和竖式计算法。
老师对他们的表现给予了表扬。
在讨论中,学生们认为竖式计算法最好算。
老师提醒他们注意相同数位的对齐和进位。
最终,学生们得出了结论:不能让二(1)班和二(3)班合乘一辆车,因为这样会超载。
他们也知道了客车超载的危险后果,包括拥挤、不舒服、摔跤和翻车。
XXX初步调查发现,导致“11·29”重大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琼C32691中型客车超员载人,在连续下坡急转弯路段偏左占道行驶,与重型自卸货车相撞,造成12人死亡、12人受伤及两车严重损坏。
客车超载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行为,容易引起交通事故的发生。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乘车安全,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载人不得超过核定人数,客运机动车不得违反规定载货。
七年级思想品德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七年级思想品德渗透法制教育教案第一章:了解法律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定义和作用。
让学生理解法律对社会秩序的维护和个人权益的保护。
1.2 教学内容法律的定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强制执行的规范行为的规则。
法律的作用:法律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民的权益。
1.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法律的定义和作用。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理解法律对社会秩序的维护和个人权益的保护。
第二章:遵守法律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白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让学生知道如何遵守法律。
2.2 教学内容遵守法律的重要性:遵守法律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违反法律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如何遵守法律:遵守法律需要我们了解法律,遵守法律的规定,不违法乱纪。
2.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遵守法律的重要性和方法。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验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第三章:法律保护我们的权益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法律如何保护我们的权益。
让学生明白自己的权益受到法律的保护。
3.2 教学内容法律保护我们的权益:法律规定了我们的权益,并保护我们不受侵犯。
我们的权益受到法律的保护:我们的生命、财产、人格等权益受到法律的保护。
3.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法律如何保护我们的权益。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理解自己的权益受到法律的保护。
第四章:法律制裁违法行为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法律制裁违法行为的机制。
让学生明白违法行为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4.2 教学内容法律制裁违法行为的机制:法律对违法行为进行制裁,以维护社会秩序。
违法行为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违法行为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包括刑事制裁和行政处罚。
4.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法律制裁违法行为的机制。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理解违法行为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第五章:法律教育与法制建设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法律教育的作用和意义。
让学生知道法制建设的重要性。
5.2 教学内容法律教育的作用和意义:法律教育可以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法制建设的重要性:法制建设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石。
高中数学渗透德育思想教案
高中数学渗透德育思想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通过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与道德观念之间的联系,加强德育意识。
教学内容:
1. 数学问题的应用: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团队合作与沟通:通过分组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德育思想与数学:引导学生思考数学与道德观念之间的联系,加强德育教育。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关于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概念引入:讲解数学问题的应用,并举例说明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3.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并通过沟通交流完成任务。
4. 总结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思考团队合作中的道德规范。
5. 反思与分享:让学生分享他们在团队合作中的体会,并结合数学与德育思想的联系进行
反思。
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分组活动中的表现和沟通能力。
2. 收集学生的作业和总结,检查他们对数学与德育思想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与道德的联系,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意识。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数学与德育之间的联系,加深他们对数学和道德的理解
和认识,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初中历史教学渗透德育教案
初中历史教学渗透德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历史中的道德教育概念及重要性
2. 掌握历史中的一些道德教育案例
3. 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品德素养
二、教学内容:
1. 道德教育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历史中的道德教育案例:如孔子、孟子等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引入一些历史中的道德教育案例,引起学生对道德教育的关注和兴趣。
2. 学习:讲解道德教育的概念和重要性,介绍一些历史中的道德教育案例,引导学生思考道德教育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3. 实践:设置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历史中道德教育的理解和感悟,并讨论现实生活中如何践行道德教育。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强调道德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将道德修养融入日常生活中。
四、课堂延伸:
1. 组织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如参与志愿活动、关爱他人等。
2. 配合历史课程,让学生深入了解一些历史人物或事件中的道德教育价值。
五、课后反思:
1.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思考、多实践道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品德修养。
2. 教师及时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
六、教学评价:
1. 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检查学生对道德教育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结合学生的道德表现,及时给予评价和帮助,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和发展。
七、教学反馈:
1. 收集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成果,及时给予反馈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2. 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在道德修养方面的需求和问题,及时改进教学措施。
七年级思想品德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七年级思想品德渗透法制教育教案思想品德渗透法制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培养学生对法律的尊重和遵守意识。
2.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素质。
3.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互动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法律的定义和作用2.法律与道德的关系3.法律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4.法律的实施和维护5.案例分析和讨论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一个小故事或者图片展示法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知识讲解(3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法律的定义和作用,以及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可以通过图表、示意图等形式呈现,帮助学生理解。
3.案例分析和讨论(40分钟)教师提供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可以分小组进行,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案例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4.小组展示和总结(2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提问。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法律的重要性和维护法律的责任。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2.案例分析3.小组讨论4.互动展示五、教学资源1.教学课件2.案例分析材料3.小组展示材料六、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讨论的积极性、观点的合理性等。
2.评价学生的小组展示,包括内容的丰富性、表达的清晰度等。
3.布置相关作业,如写一篇关于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的小论文,评价学生的思考深度和写作能力。
七、延伸拓展1.组织学生参观法庭,了解法律的实施过程。
2.邀请法律专家或警察来学校进行讲座,增加学生对法律的认知。
3.组织学生参与模拟法庭活动,培养他们的辩论和表达能力。
八、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对法律的认知和理解得到了提高,他们也更加明白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但是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学生参与度不够高等,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韩富云--思想品德学科德育渗透教案
思想品德学科德育渗透教案府君庙中学教师韩富云在承担责任中成长第一节责任对于你我他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责任的含义、产生途径;分析责任的特点和要求;(二)能力目标:在不同的身份和时间中责任的交流和探讨,认识总结责任的特点;树立全面的、发展的观点分析社会事物:(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清自己各个阶段、各个方面的责任,扮演好自己的各种社会角色,作出符合自己身份要求的行为,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负责任的社会成员。
二、教学重点、难点:1、责任的含义、特点;(重点)2、认识责任的特点,这不仅是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三、教学方法:讨论交流法、讲授法。
四、教学过程:引子:要讲公平讲正义,就必须讲责任,负责。
在前言中可以先认识一下责任的重要作用。
“责任是一盏航标灯,有了它,生命之旅便不会迷失方向;责任是一副担子,扛起它,我们才会拥有充实而有价值的人生。
”每一个人都有责任,每个人都必须负责任。
首先让我们来认识责任。
(一)有承诺就有责任1、认识责任的来源。
阅读书本材料回答书上问题。
(1)列举生活中的承诺现象。
(有学生交流)(2)想一想承诺意味着什么?揭示有了承诺就有了责任。
(3)那么,承诺主要在什么当中产生的呢?是在同他人交往中产生的。
人出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必然随之产生一定的责任。
在这里可以列举不同的社会关系,从这些关系中来认识不同的责任。
有老师提醒,同学说出责任。
另外,就是看相关链接,从多方面了解责任的来源。
而“相关链接”的内容不必要求,只是感受责任的来源是多方面,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
2、什么是责任?从上面对责任来源的分析,诱导学生分析责任的本质,从而认识责任的含义。
明确,责任是对一个人做或不做某些事的要求,它产生于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之中,表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身份不同,责任不同。
(了解责任的特点)因为人们有着许多种不同的社会关系,那就有许多不同的身份。
在不同的十分中也就有着不同的责任。
二年级科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优秀教案
二年级科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1.了解水的整体性、特性和用途;2.学会认识、比较和分类水的不同使用方式;3.掌握正确的水使用方法和重要性;4.鼓励学生关注节水环保问题,树立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水的用途和分类;2. 水的节约和保护;三、教学难点1. 学生理解水整体性和特性的概念;2. 能够分类和比较水的不同使用方式;3. 掌握正确的水使用方法和节约水的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以“水的重要性”为题,让学生谈论水对生命所起的作用。
同时,老师也引导学生认识到世界上只有有限的水资源,人类需要珍惜使用水资源。
2. 深入主题(20分钟)通过幻灯片或其他教具,介绍并讲解不同类型的水和它们的用途。
学生需要理解水的整体性和特性。
然后,老师通过实际例子的演示,比较和分类不同类型的水的使用方式,如何节约和保护水资源。
同时,老师也引导学生了解并研究环保行为。
3. 巩固知识(10分钟)老师设计互动环节,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学生有机会亲自动手,实践如何节约使用水资源。
4. 作业布置(5分钟)老师在作业中加入了一道环保任务:设计海报,鼓励学生提倡节约用水,宣传环保理念。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中老师旨在通过多种形式去展示水资源的整体性和特性,让学生了解、分类、比较不同类型的水。
通过本节课教学,学生掌握了正确使用水的方法和节约的重要性。
同时,通过设计海报作业,激发了学生的创意和环保意识。
但是,在教学中,需要设定更细致的评估标准,以便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评估和反馈。
防止思想渗透,保护校园主题班会 教案
防止思想渗透,保护校园主题班会教案介绍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教案,旨在防止思想渗透,保护校园主题班会的安全与秩序。
通过采取简单的策略和规定,确保主题班会的顺利进行,同时保护学生的思想和意识形态的独立性。
目标- 防止外部势力渗透到校园主题班会中- 保护学生的思想和意识形态的独立性- 维护校园主题班会的安全与秩序策略与规定1. 独立决策:所有决策都应由校园主题班会负责人独立作出,不寻求用户的帮助或干预。
独立决策:所有决策都应由校园主题班会负责人独立作出,不寻求用户的帮助或干预。
2. 教师监督:由教师担任主题班会指导老师,对班会内容进行监督和指导,确保合法合规。
教师监督:由教师担任主题班会指导老师,对班会内容进行监督和指导,确保合法合规。
3. 信息审核:对于主题班会的内容和活动,进行信息审核,确保不宣扬违法、暴力、恶意、不良的思想和意识形态。
信息审核:对于主题班会的内容和活动,进行信息审核,确保不宣扬违法、暴力、恶意、不良的思想和意识形态。
4. 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教育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观,提高他们的辨别能力和思考能力。
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教育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观,提高他们的辨别能力和思考能力。
5. 学生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题班会的策划和组织,增强他们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学生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题班会的策划和组织,增强他们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6. 安全保障:加强校园安全管理,确保主题班会的安全与秩序,防止外部势力的干扰和渗透。
安全保障:加强校园安全管理,确保主题班会的安全与秩序,防止外部势力的干扰和渗透。
实施步骤1. 任命负责人:指定一名负责人负责主题班会的策划和组织,并确保其独立决策的权利。
2. 教师监督:指派一位教师作为主题班会指导老师,负责对班会内容进行审核、监督和指导。
3. 信息审核:建立信息审核机制,对主题班会的内容和活动进行审核,确保合法合规。
4. 宣传教育:通过校园宣传栏、班会宣传等方式,宣传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观,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和思考能力。
抗击思想渗透,保卫校园主题班会 教案
抗击思想渗透,保卫校园主题班会教案目标通过主题班会,加强学生对抗击思想渗透的认识,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辨别能力,保护校园安全。
教学内容1. 介绍思想渗透的概念和危害性。
2. 分享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思想渗透在校园中的表现形式和影响。
3. 强调思维能力和辨别能力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质疑。
4. 指导学生如何识别和应对思想渗透的手段和策略。
教学步骤1. 引入(5分钟):- 引出思想渗透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思想渗透可能存在的威胁。
- 提问学生是否听说过或经历过思想渗透的情况。
2. 案例分享(10分钟):- 分享一到两个实际案例,描述思想渗透在校园中的具体表现和危害。
- 让学生思考这些案例中的思想渗透手段和策略。
3. 理论知识(10分钟):- 介绍思维能力和辨别能力的定义和重要性。
- 解释思维能力和辨别能力在抗击思想渗透中的作用。
4. 讨论(15分钟):- 分组讨论学生在校园中可能遭遇的思想渗透情况。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对和防范这些情况。
5. 指导(10分钟):- 提供一些建议和方法,帮助学生识别和应对思想渗透手段和策略。
- 强调保护个人信息和不随意相信传言的重要性。
6. 总结(5分钟):- 强调思维能力和辨别能力的培养是抗击思想渗透的关键。
-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警惕,主动思考和质疑。
教学评估-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提问环节的积极程度。
- 学生思考能力:评估学生对思维能力和辨别能力的理解和应用。
- 学生策略应对能力:观察学生在指导环节的反馈和讨论中提出的防范思想渗透的策略。
教学延伸- 邀请专家或警察前来校园进行相关主题讲座。
- 设立心理辅导热线,为学生提供相关咨询和帮助。
- 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社会实践活动,增加实际经验。
教学资源- 实际案例资料。
- 主题班会教案PPT。
- 学生讨论小组分组表。
参考文献(根据实际使用的教材或参考资料列出参考文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拣麦穗》------渗透思德教育教案
南阳中学罗小丽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对人间纯真的感情的赞美。
2、品味文中精彩的对话描写、行为细节描写以及含意丰富的语句,学习作者以舒缓从容而略带伤感的笔调叙述事件的散文写法,深刻理解作者的思想。
3、学习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真情以待。
【教学重点】品味文中精彩的对话描写、行为细节描写以及含意丰富的语句,【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人间纯真的感情的赞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1、继冰心之后,中国文坛又出现了一位熠熠闪耀的女作家——张洁。
正如她的名字一样,她的文章如一幅“幽雅淡泊的泼墨山水画”,“诗情画意被罩于一层由温柔的忧郁和缠绵所构成的朦胧薄雾之中,有点难以捉摸,却又强烈地拨动读者的心弦”。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张洁的散文《拣麦穗》,一起来走进张洁。
2、作者简介:张洁1937年生于北京,原籍辽宁,当代女作家。
著有《沉重的翅膀》、《方舟》、《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等。
其中《沉重的翅膀》获得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她的作品以“人”和“爱”为创作主题,常在文坛中引起争论。
她的作品以浓烈的感情笔触探索人的心灵世界,细腻深挚,优雅醇美。
作者在以童年生活为主的“大雁系列”中,作者描述了一个憨知、纯朴的女孩“大雁”追逐美好的人与事的故事,《拣麦穗》就是其中的一篇。
二、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首先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并思考讨论:
1、谁拣麦穗?在拣麦穗时她们有着什么样的梦?梦实现了吗?两者对梦的态度有怎样的不同?3.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明线,暗线)
-------“我”:和姑娘们;
“我”:嫁卖灶糖老汉
“姑娘们”::换取嫁妆,憧憬幸福的婚姻; 梦想破灭;
我:寄托对人间至真、至善、至美的信念;
姑娘们:麻木、顺受.
明线:拣麦穗;暗线:爱。
汇成一曲催人二泪下的人间挚爱的歌.
2、请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二部分(独白,“我”,二姨,老汉各一位同学)我是怎样的女
孩?为什么?
----------天真烂漫,幼稚纯真. 天真无邪。
正因为“我”天真烂漫,幼稚纯真,才会有那样天真的想法。
“我”的梦想和一般的农村姑娘的梦想不同,更让人同情,“我”也因此得到老汉的爱护。
3、.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老汉真是为了要娶“我”吗?怎样理解老汉对我的爱? ---------这位老汉是一个十分慈祥和善的人,以卖灶糖为生,勤劳而乐观,对“我”
很好,并非是真的想要娶“我”,“他那样朴素地疼爱我——没有任何希求,也没有任何企望的”。
这才是人世间至真,至善,至美的爱.也是作者才讴歌的爱.
三、精读下面的句子,讨论思考:
1.课文写到“我”在村口的柿子树下站着等卖灶糖的老汉时,有一段这样的描写:那棵树的顶梢梢上,还挂着一个小火柿子。
小火柿子让冬日的太阳一照,更是红得透亮。
那个柿子多半是因为长在太高的枝上,才没有让人摘下来。
真怪,可它也没让风刮下来,让雨打下来,让雪压下来.……我仍旧站在那棵柿子树下,望着树梢上那个孤零零的小火柿子。
它那红得透亮的色泽,依然给人一种喜盈盈的感觉。
……(第三部分第7段和第9段)
(1)请问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象征)
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
运用了反衬手法。
用“红得透亮的色泽”、“喜盈盈的感觉”反衬“我”听到卖灶糖老人离开人世时极度悲哀的心境,这里以乐景写哀景,使悲哀的感受更透彻肺腑。
(2)“小火柿子”在这里有什么象征意义?
“小火柿子”在这里象征了自然界中那些生命力顽强的美好事物,它们历经风雨,不改本色。
(3)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寄托了对卖灶糖老汉的依恋和喜爱以及对老汉离世的悲伤、痛苦、怀念之情。
寄托了作者对人性美对人与人之间纯真感情的赞歌,对理想的人生形式的执着追求。
2.真的我常常想念他,也常常想要找到那个皱皱巴巴的,像猪肚子一样的烟荷包。
可是,它早已不知被我丢到哪里去了。
“烟荷包”在文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为什么作者常常想找到那个象猪
肚子一样的烟荷包?
①“烟荷包”寄托了作者对老汉的思念与感恩之情。
②“常常”指从那时到现在思念频率之高,过去的经历,和老汉之间纯真的情意从未忘怀,表达“我”对逝去的美好事物仍抱有不灭的怀念与追求;多次提到“皱皱巴巴的,烟肚子一样的”烟荷包,是因为它会让人想到纯真的童年时代,寄托了“我”儿时纯真的梦想和对美好感情的憧憬。
最后一句传达出作者对美好感情和美好事物逝去的惆怅与感伤,与作品开头营造的淡淡的哀愁这种感情基调相一致。
“烟荷包”虽然粗糙、丑陋,但它饱含了作者对老汉所给予的那份朴素的疼爱的回忆,作者想找到它,就是想找到生活中朴素的温爱,这种温爱是作者一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现实中,村姑们幻灭的梦是生活的常态,我们经常遭遇爱的幻灭,但是我们对于真爱的追求从来没有中止过,虽然这种真爱可能失落过。
四、体会感情:
年少时每个人都有过五彩缤纷的梦,梦虽美丽,有时却如肥皂泡一般被现实一触即溃。
于是有人沮丧,有人绝望,也有人重新点燃理想的火花。
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诵读全文,初步体会文中作者的感情。
请两个朗读较好学生读。
提问:你们从他们的朗读中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感情?
---------微带感伤的感情基调,令人伤心,惆怅。
五、小结:拣麦穗以一种舒缓从容而略带伤感的笔调描述一个憨知、纯朴的女孩追逐美好的人和事的故事,是对人性美、对人与人之间纯真感情的赞颂。
今天我们通过诵读,品味语言分享了张洁的一段令人伤感的儿时经历,感受到她对至真至纯的美好感情的渴求,向往。
也愿我们每个人心中的那份美好如风霜不倒的火柿子永远鲜红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