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根式的乘法 公开课获奖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2 二次根式的乘除

第1课时 二次根式的乘法

1.掌握二次根式乘法法则和积的算术

平方根的性质;(重点) 2.会用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对二次根式进行化简.(难点) 一、情境导入

计算:

(1)4×25与4×25; (2)16×9与16×9. 思考:

对于2×3与2×3呢?

从计算的结果我们发现2×3=2×3,这是什么道理呢?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二次根式的乘法

【类型一】 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成立的条件

式子x +1·2-x =

(x +1)(2-x )成立的条件是( ) A .x ≤2 B .x ≥-1

C .-1≤x ≤2

D .-1<x <2

解析:根据题意得⎩

⎪⎨⎪

⎧x +1≥0,2-x ≥0,解得-

1≤x ≤2.故选C.

方法总结:运用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a ·b =ab (a ≥0,b ≥0),必须注意被开方数均是非负数这一条件.

【类型二】 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

计算:

(1)3×5;(2)

1

4

×64; (3)627×(-33); (4)3418ab ·⎝⎛⎭⎫-2a

6b 2a . 解析:有理式的乘法运算律及乘法公式

对二次根式同样适用,计算时注意最后结果要化为最简形式.

解:(1)3×5=3×5=15; (2)14×64=1

4

×64=16=4;

(3)627

×(-33)=-1827×3=-1881=-18×9=-162;

(4)

3

418ab ·⎝⎛⎭

2

a

6b 2a =-34·2a

·18ab ·6b 2a =-3

2a

·36×3b 3=-

32a ·6b 3b =-9b

a

3b . 方法总结:在运算过程中要注意根号前的因数是带分数时,必须化成假分数,如果被开方数有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可先将二次根式化简后再相乘.

探究点二: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

化简: (1)(-36)×16×(-9); (2)362+482; (3)x 3+6x 2y +9xy 2.

解析:主要运用公式ab =a ·b (a ≥0,b ≥0)和a 2=a (a ≥0)对二次根式进行化简.

解:(1)(-36)×16×(-9)=36×16×9=62×42×32=62×42×32=6×4×3=72;

(2)362+482=(12×3)2+(12×4)2=122×(32+42)=122×52=12×5=60;

(3)x 3+6x 2y +9xy 2=x (x +3y )2=

(x+3y)2·x=|x+3y|x.

方法总结:利用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可以对二次根式进行化简.

探究点三:二次根式乘法的综合应用

小明的爸爸做了一个长为588πcm,宽为48πcm的矩形木相框,还想做一个与它面积相等的圆形木相框,请你帮他计算一下这个圆的半径(结果保留根号).解析:根据矩形的面积公式、圆的面积公式,构造等式进行计算.

解:设圆的半径为r cm.因为矩形木相框的面积为588π×48π=168π(cm2),所以πr2=168π,r=242cm(r=-242舍去).答:这个圆的半径是242cm.

方法总结: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列出相应的式子进行计算,体现了转化思想.

三、板书设计

1.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

a·b=ab(a≥0,b≥0)

2.积的算术平方根:

ab=a·b(a≥0,b≥0)

在教学安排上,体现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对于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的推导,先利用几个二次根式的具体计算,归纳出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法则.在具体计算时,可以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放手让学生去思考、讨论,这样安排有助于学生缜密思考和严谨表达,更有助于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

17.1勾股定理

第1课时勾股定理

1.经历探索及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重点)

2.掌握勾股定理,并运用它解决简单的计算题;(重点)

3.了解利用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难点)

一、情境导入

如图所示的图形像一棵枝叶茂盛、姿态优美的树,这就是著名的毕达哥拉斯树,它由若干个图形组成,而每个图形的基本元素是三个正方形和一个直角三角形.各组图形大小不一,但形状一致,结构奇巧.你能说说其中的奥秘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勾股定理

【类型一】直接运用勾股定理

如图,在△ABC中,∠ACB=90°,AB=13cm,BC=5cm,CD⊥AB于D,求:

(1)AC的长;

(2)S△ABC;

(3)CD的长.

解析:(1)由于在△ABC中,∠ACB=90°,AB=13cm,BC=5cm,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出AC的长;(2)直接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出S△ABC;(3)根据面积公式得到CD·AB=BC·AC即可求出CD.

解:(1)∵在△ABC中,∠ACB=90°,AB=13cm,BC=5cm,∴AC=AB2-BC2=12cm;

(2)S△ABC=

1

2CB·AC=

1

2×5×12=30(cm2);

(3)∵S△ABC=

1

2AC·BC=

1

2CD·AB,∴CD =

AC·BC

AB=

60

13c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