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的五个重要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个重要的做事方法
仅仅知道做什么是不够的,因为人的命运取决于做事的结果,而结果取决于做事的方法。如果不掌握正确的做事方法,往往也是无用功。正确的方法并不意味着每一次都能成功,错误的方法也并不意味着每一次都失败,但只有正确的方法才能保证长久的成功,错误的方法也必然造成最终的失败。
1、事情来了别急着做,应该先想想能否不做
太多的人喜欢做事,急于完成每一件事,他们觉得通过做事能够学习,能够成长。这种积极性是好的,但学习要有目的,成长要有方向。“80/20法则”告诉我们:2
0%的人拥有80%的财富,20%的顾客可能带来80%的收入,20%的错误可能导致80%的产品质量不合格,20%的人际关系可能为你带来80%的机会。同样的,20个对你来说最重要的人,他们的重要程度超过其他80%的人。而只要你很好地对待他们或者说他们能很好地回应你,你的生活基本上就会是幸福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要做的事情中,只有20%对于未来的成功具有80%的重要意义。
中国人常说“好钢用在刀刃上”。根据帕累托法则,我们要将80%的时间与精力,放在20%重要的人和事上面,成功就会来得更快。遗憾的是,人们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与事却往往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反而在一些无关紧要的人和事上耗费了太多的精力、时间、金钱和感情。浪费了多年时间以后才醒悟,但昔日却无法重来了。正因为如此,管理学家尤金·葛里斯曼反复强调,一定要:“集中精力在能获得最大回报的事情上,而尽可能不要花费时间在对成功无益的事情上。”
不值得做的,千万别做。因为不值得做的事,会让你误以为自己完成了某些事情,消耗大量时间与精力后,得到的仅仅是一丝自我安慰和虚幻的满足感。不值得做的事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加你的成本,拖得越久,你的代价越大。做好20%对你重要的事,其余80%的事情会随着时间自动消失,或者由另外认为这些事重要的人来完成。曾经有一个企业家说过,当他面对某件事时,总是按三个步骤来判断:能否不做、能否让别人做、如果一定要自己做,能否用最简单的方法做。这个方法让他的事业成功速度加快了不止一倍
2、不要抢活,保持安全距离
小魏做事一贯主动积极,无论是哪个部门的同事有需要,他都会帮忙。他本职工作是在营运部,但他认为销售是公司的命脉,所以经常主动去参与销售部门的事务。一是想帮点忙,二也是想多学习些知识技能。却不曾想到,他的行为犯了忌讳。第一得罪的是自己的上司,
上司觉得他不务正业,想抱销售部门的粗腿;第二得罪的是部门同事,他过于积极主动,风头甚健,相形之下好像别的同事都在混日子;第三得罪的,小魏万万没有料到,竟然是销售部门的主管和同事,他们认为小魏是跑来“抢地盘”,手
伸得太长。
团队精神是好的,但团队精神不代表你把别人份内的事也做完。做事的时候,一定要考虑自己的目标,同时也考虑别人的目标,不要无意间“侵入”别人的职权范围,造成别人说也不好明说,不说心里又不舒服的局面。这种情况一旦形成,当事人还没有意识,被“侵犯”的别人,往往只有在另外的地方来挑刺,一来二去,很容易演变成莫名其妙地对立和意气之争。
小韩在一家大型国企工作,本职是负责广告宣传。一次下属分公司报告,说某区销售代表与经销商发生争执,双方几乎动手,分公司经理解决不了,只有向总部求助。小韩当时便自告奋勇去现场解决。老板知道这种事很麻烦,也没报什么希望,没想到小韩居然成功地调解了此事。名声传出去,从此分公司遇到类似麻烦,根本不自己想办法,全部上交总部,老板就全部交给小韩去解决。结果小韩变成本职工作也得搞好,还要一天到晚到现场办公,薪水级别一点没变,事情和责任倒大了不少。开始他还有一种成就感,时间长了苦不堪言。
所以,当你面临去做不属于自己职责范围的事情时,要先想一想,是否侵犯他人领域,还要想一想,自己这样做会带来什么长远的影响。
3、高风险要有高收益
大伟是某公司市场部员工,平时与销售部门接触很多,自己对销售也颇有兴趣和自信。不久,销售部门下属的一个小组由于长期问题重重,人心涣散,业绩低下,主管离职而去,一时无人接手。大伟便主动请缨,自立军令状,做上主管位置。他热情高涨,在脑海中一次又一次地幻想着自己扭转乾坤,带领团队奋发前进的场景。但上升不久,他就发现许多问题由来已久,自己除了热情,没有任何可以依靠的资源,对改善局面毫无办法。最后搞成他又想回市场部,既没面子也没位子,只有学习前任主动离职。公司随
即裁掉了这个销售小组,对总体业绩毫无影响,原本这个小组长期以来业绩就很差。
大伟基本上是现代版的马谡,热情与勇气可嘉,但能力与眼光不足。
在前面的章节中,我们已经知道,做老板们认可的公司战略重点或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这一类事情,才是值得冒险去做的事。但在现实职场中,很多人喜欢做高难度的工作,喜欢挑战自己,追求成长。就像上面的大伟,主动去解决麻烦,却不看看这些麻烦值不值得解决。
小石的公司新成立一个项目小组,由他的同事承担其中跨部门的协调工作。小石无缘参与项目小组工作,对同事非常羡慕,因为他觉得这是一个锻练自己的好机会。不久,同事天天向他诉苦,说各部门都不合作,自己又没什么权力,协调工作几乎无法进行。小石不以为然,认为优秀的领导者就是这样锻炼出来的。同事看他不以为然,自信满满,跃跃欲试的样子,心里就不太舒服,便向老板请假,顺水推舟推荐小石代自己工作一段时间。小石刚接手时还没什么感觉,一切似乎都不错。等到深入项目,与各部门一接触,才发现每个部门的利益与关注点都不一样,自己也无法协调,一着急便向老板汇报问题,因措词不当反而让老板
觉得是小石加入项目小组以后平添乱子。以前负责协调的同事休假回来,再次接手工作,不但不感谢小石帮忙,反而把项目进展不利的原因,无形中都指向小石,他自己反而没什么责任,搞得小石消沉了很久。
这是一个喜欢承担别人做不下来的工作,追求成就感的例子。问题是,别人做不下来,并不等于别人的能力真的有问题,很可能是这个工作根本就不值得做,或者工作中藏有陷阱。遇到这类似乎很有挑战性的工作,最好从容一点,给自己时间去获取更多的信息,再做决定。对于个人职业发展来说,这种工作往往是高风险低收益的,做这样的事情,比做80%的不重要的小事还要可怕。做成了未必有什么益处,如果不巧自己的能力不够,完成不了工作,那么会死得很难看。
另外有一些人喜欢创新,这原本不错,但创新要有理性,不能为创新而创新,搞成高风险低收益,超过老板的安全底线。须知大量企业不是死于市场竞争,而是死于自身无理性的创新与扩张,耗费大量资源却颗粒无收。只要企业的老板,或管理层是有理性的,都会本能地防范员工过于旺盛的创新与扩张冲动。任何人,只要有上进心,有做事的精神,总能想出创新的项目、计划、工作方法,如果你也有,那么不要急于显示自己的聪明与上进,先看看公司的战略方向,自己的创新是否合乎公司需要,是否易于实行,也就是低风险的。老板们最头疼的,就是下属不管大局,从个人成就感或某种预测角度出发,缠着非要上某个高风险项目。事实上,能够长盛不衰的创新型企业,成功并不在于高风险高收益,而是推出一系列的低风险项目,广种薄收。这些项目已经估算过收益会大于风险,至少是完全失败了损失也有限。
4、为自己和重要人物留后路
在某家国家政策严格管制的企业,一次A省的经销商为了利润,跑到相邻的B省某二级城市去搞销售,结果被当地执法部门抓住。这种事情该企业也有前科,处理不慎会导致高额罚金和当事人刑事责任。果然,很快当地执法部门顺势摸到A省分公司,要求交100万元罚金,否则便查封分公司银行账号,并追究当事人刑事责任。A省经理做不了主,向上司汇报,上司也做不了主,事实上100万元的保证金,要最高层才能决定,问题是谁也不敢向最高层汇报这个大漏子。谁都明白这种事,出在哪里,哪里的负责人便
倒霉。上司要他设法自行解决,不能解决也要拖一拖。该企业另有一个常设部门,专门负责对外事务,但A省经理出于责任心,同时也不敢把事情越捅越大,只想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尽力解决此事。他求助于B省分公司的同事,希望他能帮忙跟B省执法部门高层领导疏通。不料B省经理知道此事第二天就生了重病,只能在医院躺着,帮不上忙。经过千方百计的工作,B省二级城市的执法部门同意宽限时间。于是这段时间成了A省经理的噩梦,他反复奔波在几个城市之间,寻找最低损失的解决方案。他的上司也被他拖到案件里,跟着他奔波了好几次。随着事态的发展,对方的态度有所缓和,但所提要求,仍远远超过A省经理和他的上司的能力与权力范围。期间A省经理几乎崩溃,数次想辞职了事,但又不甘心。他也终于明白为什么B省经理突然生病。明白这一点,他也忽然明白自己该怎么做。于是他和上司一起,坚决要求对外事务部门支援,该部门无奈之下,派来一个普通职员。由此开端,A省经理和上司经过努力,终于从事件的漩涡中跳出来,主要责任人不再是他们,只需做协助工作。最终事情虽解决了,A省经理也累得生了一场病。
A省经理为什么刚开始不敢惊动对外事务部门,后来突然开窍呢?因为他明白了,既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