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的建筑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亭的建筑艺术
王振复
①亭子,较多地出现在中国园林文化景观之中,具有休憩、凭眺的实用功能与独特的
审美价值。
②亭子又名凉亭,是中国建筑的一种特殊类型。《释名释亭》说:“亭,停也,亦人
所停集也。”亭的功能是“停”,即供人休憩。亭子是一种只有立柱支撑顶盖、四周无墙
体(或一侧无墙体)的空间通透的建筑物,亭多设于园林、名胜与通衢之处,有时也建靠在
山顶、水边等地,亭子的造型非常丰富,以轻盈俏丽者居多。
③亭子是中国园林的重要景观,造园家往往将亭子巧妙地组织到美的园林境界之中。
在园林中,亭有半亭与独立亭之分。半亭常常与走廊相联系,依墙而建。如苏州拙政园的
倚虹亭(东半亭)与“别有洞天”(西半亭),半亭给人以“依偎”之感,融于园林环境之中,或探出檐角,十分灵秀,有半掩半露的含蓄之美。独立亭则常建于园林的池水之畔、小山
之巅、花木丛中或道路交叉之处等,其造型很注意与地形环境的协调,如苏州拙政园有雪
香云蔚亭,独立于一个小坡之上,其长方形的平面,正与平缓的坡地相协调。拙政园另有
扇亭,建于水岸外凸之外,因而此亭也以凸面向外,这在建筑符号“语汇”上取得了统一。独立亭的文化审美特征,是醒目、鲜明、美感强烈。
④园林之亭的造型,以平面为圆形、方形、六角形与八角形为多见,也有三角形、缺
角形、梅花形、海棠叶形与扇形等造型。这大约可以归纳为两类,即几何形与自然形。比
如苏州拙政园的梧竹幽居亭、怡园的小沧浪亭等,平面为六角形。拙政园的竖亭,平面为
圆形。苏州西园的湖心亭,平面为八角形。苏州环秀山庄的海棠亭,平面为海棠叶形,是
很别致的一种造型。
⑤亭子的“艺术性”,表现为三方面:
⑥第一,作为艺术审美对象,亭子是园林景观中的一种建筑小品,是园林景观构景的
重要手段,所谓“亭台楼阁”,亭在园林中是颇为活跃、令人注目、比较空灵的一个审美
因素。那种小巧玲珑、反宇飞檐的“俏”模样,往往给人以优美的感觉。
⑦第二,亭子的原始艺术功能是供人歇脚休息,这一功能既是实用性的,也是精神性的,且以实用性功能为基础。在园林中,亭子往往是供游园者休息的地方。亭,好比是游
园路线上的一个美的“休止符”,它在构景上,使得园林这整部“乐章”显得抑扬顿挫,
张驰有致,亭子是令人精神舒放的场所,当游园者游园感到疲劳之时,到凉亭小憩一下,
感觉一定是很美好的。
⑧第三,亭子本身是美的景观、审美对象,同时又是一个欣赏园景的出发点,亭子具
有凭眺的艺术功能。人在亭内,凭眺园内诸景,或是远眺湖光山色,有“快哉”之感。
⑨总之,亭的“艺术性”很丰富。从审美上看,亭的形体常常是小巧的,造型秀美;
空间开敞,有“虚”的性格;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成为自然与人文景观中的一种优美的“旋律”。
1.关于本文的说明对象,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B )
A.苏州拙政园的特征。
B.亭的建筑艺术。
C.作为我国的传统建筑,亭所具备的三大功能。
D.园林设计师怎样将亭子巧妙地组织到园林之中,便之更具审美功能。
2.关于亭子的造型,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B )
A.亭子是中国园林的重要景观,它的造型非常丰富,以轻盈俏丽者居多。
B.园林中,亭有半亭和独立亭之分,独立亭常与走廊相联系,依墙而建;而半亭则注意与地形环境的协调。
C.园林之亭,按平面的造型来划分,大约可以归纳为几何形与自然形两类。
D.园林之亭的造型,以平面为圆形、方形、六角形与八角形为多见,也有三角形、缺
角形、梅花形、海棠叶形与扇形等造型。
3.有关亭的艺术性,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D )
A.亭子是园林景观中的一种建筑小品,它小巧玲珑,造型丰富秀美,给人视觉上的美感。
B.亭子在整个园林的构景上,使园中景致张弛有致,给人一种精神上的愉悦。
C.亭子具有凭眺的艺术功能。人在亭内,凭眺园内诸景,或是远眺湖光山色,有“快哉”之感。
D.亭子的原始艺术功能是供人歇脚休息的,也就是它的实用性,并没有其它的审美功能。
4.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D )
A.“从审美上看,亭的形体常常是小巧的”,“常常”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B.第②段主要运用引用资料和作诠释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亭的功能和建筑特点。
C.第④段采用分类别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使说明内容条理清晰,浅显易懂。
D.第⑦段“亭,好比是游园路线上的一个美的‘休止符'”一句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使文章生动形象。
5.下列有关亭台楼阁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C )
A.岳阳楼、滕王阁和黄鹤楼并称为我国江南三大名楼。
B.在古代,亭子常常是送别的场所。如郑谷《淮上与友人别》中“数声风笛离亭晚,
君向潇湘我向秦”一句,就流露出忧伤的离别之情。
C.“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抒发的是诗人崔颢登上岳阳楼时的情怀。
D.“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这幅对联是为欧阳修的《醉
翁亭记》题写的。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狮子雕塑
①狮子并非我国土生土长的,传说它是在东汉时期由安息国(今伊朗)传入我国的。狮
子被视为狰狞之兽,在中国传统建筑中,人们根据它的凶猛性格,设计出狮子雕塑,并赋
予它以特殊的使命——护卫。所以,今天我们看到在古代陵墓和重要建筑物的大门两旁,
甚至房梁、屋顶上,都有狮子雕塑,它们守护着主人并显示着主人的威势。
②从历史的发展来考察,不同时期的狮子雕刻具有不同的风格。
③唐代顺陵位于陕西咸阳城之北,其四方门口左右都有石雕的狮子作护卫。这些石狮
造型夸张、体形高大,腿和爪都特别粗大壮实,脚爪扣地,仿佛入土三分,显得非常有力。这些石狮,立者作昂首行进状,蹲者呈张口挺胸势,整体形象使人望而生畏。
④北宋皇陵都统一建造在河南巩县,如今那里留下了大量墓前石像,其中石狮也不少。这些宋代石狮的造型,比起唐代的狮子,更具有写实性,大小更接近狮子原型。狮子的头
及头上的卷毛都更接近真实,其四肢和狮身轮廓虽也用了夸张手法,但狮子的整体形象却
不如唐代石狮那么威武有力了。
⑤明清时期,建筑中留存下来的狮子雕塑更多,在宫殿、园林、寺庙、王府里,不同
造型的石狮子,铜狮子、铁狮子比比皆是。它们的形象更写实了,造型比过去复杂,细部
刻画多,四肢有肌肉的起伏,头上有卷毛,身上戴着铃铛,却不注意狮子整体造型的气势,失去了狮子威武的神态。故宫宁寿殿门前的铜狮子,为了强调护门狮子的狞厉,将其腿部
的肌肉表现得特别鼓凸,嘴张得很大,露出很尖的牙齿,但这样一来,狮子反而失掉了整
体的雄威。
⑥狮子雕塑作为一种艺术创作,它的风格特征和那个时代的特征相符合。唐代统一中国,进入了一个政治上相对稳定,经济上繁荣昌盛的时期。这个时期建筑风格上的特点是:规模宏大,气魄雄伟,突出建筑艺术上的大效果,壮丽而不纤巧。我们从唐代留下来的石
狮子上也看到了这种风格。宋代建筑,从技术上看,比前代更趋成熟,但就其建筑艺术风
格来看,宋代建筑逐步走向秀丽的方向,在总体上气势大不如前。这个特点在石狮子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