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传》读后感_初中作文
《杜甫传》读后感800字(精选5篇)
![《杜甫传》读后感800字(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7ffe6da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d6.png)
《杜甫传》读后感800字(精选5篇)《杜甫传》读后感800字(精选5篇) 当细细地品读完⼀本名著后,你⼼中有什么感想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篇读后感了。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编整理的《杜甫传》读后感800字(精选5篇),仅供参考,⼤家⼀起来看看吧。
《杜甫传》读后感800字1 《杜甫传》,显⽽易见,记述的就是⼀代诗圣杜甫的⽣平。
“杜甫”这⼀名字,如雷贯⽿,我们都不陌⽣。
想必⼤家从⼩都学了不少杜甫的诗歌:《春夜喜⾬》、《绝句》、《江畔独步寻花》、《⽯壕吏》、《卖炭翁》……但我们熟悉的,都只是杜甫的诗歌,对他的⽣平也并不是很了解。
在冯⾄先⽣笔下,我看到了⼀个独⽴于诗歌之外的杜甫,⼀个虽然⾃⼰尚在苦难中挣扎仍关⼼民间疾苦的杜甫。
追溯1000多年前,唐代杜甫⼀⽣跨开元盛世和安史之乱,于是在万⽅多难中成就了“诗圣”的⼤名。
“诗圣”的名号家喻户晓,“诗圣”的诗歌更是被千千万万的后世⼈诵读和传承。
⽽这⼀巨⼤影响的背后是杜甫那坎坷、颠簸的⼀⽣。
就像屈原纵⾝⼀跃汩罗江,让后⼈记住了那坚毅断绝的⾝影。
杜甫也相类似。
“塞翁失马,焉知⾮福”,混乱的时代给予杜甫以痛苦,也以动⼒,使他创造出众多名流千古的诗⽂,让后⼈记住了这么⼀位⼼系百姓,博学多才的⼤⽂豪。
或许杜甫并不是⼗全⼗美的,他也曾为名利谋划、奔波。
长安⼗年⾥,尽管他真真切切地羡慕李⽩的潇洒⽣活,但依旧不肯放弃谋取⼀官半职的想法;尽管他明⽩官场的⿊暗,甚⾄亲⾝经历过中书令李林甫的阴谋,但在所进之赋中仍然对那些权贵极尽奉承之词。
在这⿊暗混乱的时代,杜甫也不得不随波逐流。
但是杜甫终究是杜甫。
《杜甫传》向我们刻画了这么⼀个后来的杜甫。
逐渐步⼊晚年的他,在孤苦伶仃、穷困潦倒,甚⾄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的情况下,依然想着“安得⼴厦千万间,⼤庇天下寒⼠俱欢颜”,仍为“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哀叹“天地中⽆情”,仍为“积⽊草⽊腥,流⾎川原丹”⽽“塌然摧肺旰”。
杜甫传读后感
![杜甫传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744bb043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20.png)
杜甫传读后感杜甫传读后感(精选5篇)杜甫传读后感篇1闲坐岩石,穿倚翠竹,仰望晴空,身绕清风,一个逍遥的诗人。
叹抉择。
杜甫一生都十分矛盾,一方面羡慕自由的江海人士,一方面又想在长安谋得一个官职,他怀念李白,羡慕李白还继续着那种豪放的生活,而他自己却不得不跟这种生活告别。
人的一生最难战胜的就是自己,一颗心,两个方向,双方的拉扯令自己痛苦,然而自己无奈。
转看自身,心中那份藏匿许久的童稚想有一片游玩的天地,然而前程二字却牵着握笔的双手遨游在书海,无奈,惟独在桌角深刻自在不成人,成人不自在。
叹仕途。
上帝以胃口为诱饵将一颗颗飘荡的心领入曲折坎坷的生活路。
在矛盾中杜甫踏上仕途,跌跌荡荡,起起浮浮,忠的呈现似乎注定要以奸来陪衬,阴谋笼罩的朝廷怎容得下杜甫这种的儒生,一次次的希望,一次次的打击,杜甫一生仕途坎坷。
愤!愤奸臣,这不是一个人人格上的悲哀,而是当时社会的悲哀,甚至是一个时代的悲哀。
叹诗才。
诗圣杜甫用其一生造就诗史,他写绝了唐诗,也写完了唐诗。
他之后的诗韵格律,最终都以他的诗篇为金科玉律,三吏、三别、《兵车行》、《丽人行》、《北征》,他的律诗千秋无匹。
当杜甫二字成为教科书上的常客,当稚嫩的童音将杜甫的诗读入空际,心中的那份赞叹无法压抑。
叹人格。
一首首坚硬的诗源于一个伟大的人格,一双脚触摸这片曾经流血的土地,一双眼看尽战乱的残酷,人生的悲凉,一对耳听尽人间的哀哭,这一切筑成的是杜甫的人格,他将这份内心的震撼扬于诗中,摇动了封建这座堡垒,将民愤、民怨、民饥、民寒诉说。
独坐孤石,心立坚竹,俯瞰尘世,写尽悲苦,满心愁绪的诗人。
杜甫传读后感篇2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江汉》中这两句诗是对于杜甫一生最好的写照:独立于茫茫宇宙之间,诗人深深地悲哀自己的孤独和无力,但我们却能从中看出诗圣杜甫博大的胸怀以及对世事不能如愿的惋惜。
杜甫,这样一个现实主义诗人,让我们铭记于心的缘由何在?以前读人物传记,总觉得书写得单调,不能引发读者深刻的兴趣。
《杜甫传》读后感800字(精选5篇)
![《杜甫传》读后感800字(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b15c5e8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41.png)
《杜甫传》读后感800字《杜甫传》读后感800字(精选5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杜甫传》读后感800字(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杜甫传》,显而易见,记述的就是一代诗圣杜甫的生平。
“杜甫”这一名字,如雷贯耳,我们都不陌生。
想必大家从小都学了不少杜甫的诗歌:《春夜喜雨》、《绝句》、《江畔独步寻花》、《石壕吏》、《卖炭翁》……但我们熟悉的,都只是杜甫的诗歌,对他的生平也并不是很了解。
在冯至先生笔下,我看到了一个独立于诗歌之外的杜甫,一个虽然自己尚在苦难中挣扎仍关心民间疾苦的杜甫。
追溯1000多年前,唐代杜甫一生跨开元盛世和安史之乱,于是在万方多难中成就了“诗圣”的大名。
“诗圣”的名号家喻户晓,“诗圣”的诗歌更是被千千万万的后世人诵读和传承。
而这一巨大影响的背后是杜甫那坎坷、颠簸的一生。
就像屈原纵身一跃汩罗江,让后人记住了那坚毅断绝的身影。
杜甫也相类似。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混乱的时代给予杜甫以痛苦,也以动力,使他创造出众多名流千古的诗文,让后人记住了这么一位心系百姓,博学多才的大文豪。
或许杜甫并不是十全十美的,他也曾为名利谋划、奔波。
长安十年里,尽管他真真切切地羡慕李白的潇洒生活,但依旧不肯放弃谋取一官半职的想法;尽管他明白官场的黑暗,甚至亲身经历过中书令李林甫的阴谋,但在所进之赋中仍然对那些权贵极尽奉承之词。
在这黑暗混乱的时代,杜甫也不得不随波逐流。
但是杜甫终究是杜甫。
《杜甫传》向我们刻画了这么一个后来的杜甫。
逐渐步入晚年的他,在孤苦伶仃、穷困潦倒,甚至连自己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的情况下,依然想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仍为“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而哀叹“天地中无情”,仍为“积木草木腥,流血川原丹”而“塌然摧肺旰”。
一个自身难保,未老先衰的人却无时无刻不在为百姓着想,无时无刻不在为百姓担忧。
《杜甫传》读后感(精选5篇)
![《杜甫传》读后感(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e68493b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2e.png)
《杜甫传》读后感《杜甫传》读后感(精选5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杜甫传》读后感(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杜甫传》读后感1《杜甫传》,显而易见,记述的就是一代诗圣杜甫的生平。
“杜甫”这一名字,如雷贯耳,我们都不陌生。
想必大家从小都学了不少杜甫的诗歌:《春夜喜雨》、《绝句》、《江畔独步寻花》、《石壕吏》、《卖炭翁》……但我们熟悉的,都只是杜甫的诗歌,对他的生平也并不是很了解。
在冯至先生笔下,我看到了一个独立于诗歌之外的杜甫,一个虽然自己尚在苦难中挣扎仍关心民间疾苦的杜甫。
追溯1000多年前,唐代杜甫一生跨开元盛世和安史之乱,于是在万方多难中成就了“诗圣”的大名。
“诗圣”的名号家喻户晓,“诗圣”的诗歌更是被千千万万的后世人诵读和传承。
而这一巨大影响的背后是杜甫那坎坷、颠簸的一生。
就像屈原纵身一跃汩罗江,让后人记住了那坚毅断绝的身影。
杜甫也相类似。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混乱的时代给予杜甫以痛苦,也以动力,使他创造出众多名流千古的诗文,让后人记住了这么一位心系百姓,博学多才的大文豪。
或许杜甫并不是十全十美的,他也曾为名利谋划、奔波。
长安十年里,尽管他真真切切地羡慕李白的潇洒生活,但依旧不肯放弃谋取一官半职的想法;尽管他明白官场的黑暗,甚至亲身经历过中书令李林甫的阴谋,但在所进之赋中仍然对那些权贵极尽奉承之词。
在这黑暗混乱的时代,杜甫也不得不随波逐流。
但是杜甫终究是杜甫。
《杜甫传》向我们刻画了这么一个后来的杜甫。
逐渐步入晚年的他,在孤苦伶仃、穷困潦倒,甚至连自己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的情况下,依然想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仍为“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而哀叹“天地中无情”,仍为“积木草木腥,流血川原丹”而“塌然摧肺旰”。
一个自身难保,未老先衰的人却无时无刻不在为百姓着想,无时无刻不在为百姓担忧。
杜甫传读后感(精选12篇)
![杜甫传读后感(精选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d9ee429f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18.png)
杜甫传读后感(精选12篇)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巅峰。
这些伟大的作品背后,是一颗伟大的心灵,一种博大的情怀。
接下来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杜甫传读后感(精选12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杜甫传读后感篇1杜甫,应该是我们最为熟悉的唐代诗人。
他的诗歌把社会现实与作者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也代表了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所以杜甫的诗歌被当代称为“史诗”《杜甫传》的作者冯至自幼热爱杜甫,无论在什么时期,他都没有停止对杜甫人生的思考。
本文就是他在思考中的节选。
初到长安,杜甫漫游时代时的豪迈之情还未消逝,但与社会现实的接触渐多,豪迈之情也被一种心理矛盾渐渐替代。
由于政治正显露出日趋腐化征象,杜甫这种矛盾心理也更加浓烈,心中的无奈也愈甚。
经过这十年的磨砺,使他的诗风形成沉郁顿挫的风格。
安史之乱的开始,也标志着杜甫流亡生活的开始。
这几年的流亡生活,也让杜甫更加贴近百姓,更加同情民间疾苦,使其是个充满忧国忧民的情怀,展现当时社会状态、政治形势,表达了人民的情绪与愿望。
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毁了杜甫又成就了杜甫:毁了他的仕途和梦想,却成就了他的诗歌和他在中国诗坛中不可磨灭的地位,犹如凤凰涅盘般重生!从官宦世家的公子到为在长安谋职而不择手段的小吏;从周游四方的游士到内心矛盾的无奈诗人;从只为个人忙碌的士人到忧国忧民的沉郁诗人,杜甫一步步走向成功,一步步进入“诗圣”,一步步迈向人民,一步步走出内心困顿转而进入民生之境。
杜甫,一位带有传奇色彩的爱国诗人,一位万方多难成就的诗圣!杜甫传读后感篇2“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江汉》中这两句诗是对于杜甫一生最好的写照:独立于茫茫宇宙之间,诗人深深地悲哀自己的孤独和无力,但我们却能从中看出诗圣杜甫博大的胸怀以及对世事不能如愿的惋惜。
杜甫,这样一个现实主义诗人,让我们铭记于心的缘由何在?以前读人物传记,总觉得书写得单调,不能引发读者深刻的兴趣。
但我得否认读完《杜甫传》有这样的感受,他是一个诗人,出生于大唐开元盛世,而自中晚唐开始,唐由安史之乱而由盛而衰,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其中的原因即是他真实地记录了安史之乱前后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历史过程。
《杜甫传》优秀读后感5篇
![《杜甫传》优秀读后感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1a39629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fd.png)
《杜甫传》优秀读后感5篇《杜甫传》优秀读后感5篇《杜甫传》优秀读后感1记起清江南织造曹氏四代宦海浮沉,没于曹雪芹。
他过着从“粪土金银,弃掷珍馐”到“举家吃粥酒常赊”的生活,于是十年功成《红楼梦》。
追溯到一千多年前,唐代杜甫一生跨开元盛世和中唐乱世,于是在“万方多难”中成就了“诗圣”的大名。
曹雪芹和杜甫,二者同样以文学作品填充了命运的落差,创作出至今仍领风骚的文学作品。
杜甫的一生,有两个主要的矛盾推动着他文学与生活的进程,一是他早年入仕和归隐之间的矛盾,二是他中年应顺应本性爱民还是帮助统治者削民之间的矛盾。
在作者冯至笔下的唐长安城是整饬、庄严的,然而家家户户红墙映着的已是夕阳。
被国家富强之景翳眼的玄宗不知桑门害政,将社稷国运交托于佞臣,便与贵妃纵情声色,讽谏受阻,忠者见谪,信者被害,而当时蒙在“盛唐”政治上的便是阴霾。
在后来驱使着杜甫诗载民间疾苦的一腔爱国热情、忧国思情在这时只被买买官职前为官之一次又一次的名不副实的选官考试和越来越窘迫的生活打击着,这说明唐朝在没有破落得要买卖官职前谋官之路就如老鼠洞――见则堵之,也使得他与李白相处时亲睹的其豪放生活与现时入仕无门之间产生了巨大的矛盾,他一边想念着李白,又一边不断予权贵以求官之诗,贫困与事业心注定杜甫无法潇洒。
而此时杜甫的诗正如原文所说,“不外乎个人的遭遇和自然界的美丽与雄壮”。
杜甫诗风的变化与他人生矛盾乃至唐朝国运的转折在时间上是有重叠的,但是最前者首先起了变化。
孔语“四十而不惑”,从杜甫的诗歌之路的选择上看来的确如此。
40岁写下的兵车行一诗开始,他诗的国土扩大了,他的现实主义诗歌由受苦受难的百姓填充而越来越入木三分,导致这个变化的是“他由于进仕要求的失败认识了这个政治集团的腐败,由于自身的饥饿接触到人民的痛苦”。
因为“君子不仕无义”而在入世与出世间拣出前者,又因为这个选择而悟得上述道理进而发生后来文学创作上的改变,看来杜甫本人虽然佛缘不深但他一生的经历总是规规矩矩的循了因果论。
杜甫传读后感3篇
![杜甫传读后感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670396b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02.png)
杜甫传读后感3篇杜甫传读后感3篇《杜甫传》是一部作者冯至融自己的人生经历、创作体会和研究心得于一炉的著作,也由此冯至成为继闻一多之后的又一位致力于杜甫研究、致力于向文学界和全社会传扬杜甫精神的有名诗人。
以下是为大家的关于这本书的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闲坐岩石,穿倚翠竹,仰望晴空,身绕清风,一个逍遥的诗人。
观杜甫。
叹抉择。
杜甫一生都十分矛盾,一方面羡慕自由的“江海人士”,一方面又想在长安谋得一个官职,他思念李白,羡慕李白还继续着那种豪放的生活,而他自己却不得不跟这种生活辞别。
人的一生最难战胜的就是自己,一颗心,两个方向,双方的拉扯令自己痛苦,然而自己无奈。
转看自身,心中那份藏匿许久的童稚想有一片游玩的天地,然而“前程”二字却牵着握笔的双手遨游在书海,无奈,惟独在桌角深刻“自在不成人,成人不自在”。
叹仕途。
上帝以胃口为诱饵将一颗颗飘荡的心领入曲折坎坷的生活路。
在矛盾中杜甫踏上仕途,跌跌荡荡,起起浮浮,忠的呈现似乎注定要以奸来陪衬,阴谋笼罩的朝廷怎容得下杜甫这种的儒生,一次次的希望,一次次的打击,杜甫一生仕途坎坷。
愤!愤奸臣,这不是一个人人格上的悲哀,而是当时社会的悲哀,甚至是一个时代的悲哀。
叹诗才。
“诗圣”杜甫用其一生造就“诗史”,他写“绝”了唐诗,也写“完”了唐诗。
他之后的诗韵格律,最终都以他的诗篇为金科玉律,“三吏”、“三别”、《兵车行》、《丽人行》、《北征》,他的律诗千秋无匹。
当杜甫二字成为教科书上的常客,当稚嫩的童音将杜甫的诗读入空际,心中的那份赞叹无法压抑。
叹人格。
一首首坚硬的诗源于一个伟大的人格,一双脚触摸这片曾经流血的土地,一双眼看尽战乱的残酷,人生的悲凉,一对耳听尽人间的哀哭,这一切筑成的是杜甫的人格,他将这份内心的震撼扬于诗中,摇动了封建这座堡垒,将民愤、民怨、民饥、民寒诉说。
独坐孤石,心立坚竹,俯瞰尘世,写尽悲苦,满心愁绪的诗人。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江汉》中这两句诗是对于杜甫一生最好的写照:独立于茫茫宇宙之间,诗人深深地悲哀自己的孤独和无力,但我们却能从中看出诗圣杜甫博大的胸怀以及对世事不能如愿的惋惜。
《杜甫传》读后感4篇
![《杜甫传》读后感4篇](https://img.taocdn.com/s3/m/0929f13c58f5f61fb63666bb.png)
《杜甫传》读后感4篇《杜甫传》读后感1他是杜甫,大笔一挥,满纸都是岁月的伤痕。
——题记人生于他,竟只如一场秋凉。
他伴着开元盛世诞生,正是因为经历过繁华,才会在落寞时叹息。
在人们心中,他一直都是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
杜甫的夙愿,从来不是独善其身,他想要的,他向往的,第一盖世才华,辅弼天下,赈济苍生。
为此,他苦苦寻觅,却无奈落得萧索。
只是,长大后才发现,原来大唐的故事,并不如想象中的那般平稳。
如果说,李白的诗是以梦为马,那杜甫就必定是以笔为刀。
越是到后来,他看得越清晰,社会的动荡,时局的动荡,朝廷的昏暗,百姓的疾苦,都曾在他的笔下出现。
只可惜,他一介布衣,自是人微言轻,下笔再用力,也挽救不了一个时代的暗淡。
就像,孤灯一盏,照不亮万张乾坤。
报国无门,济世无路,诗中之词再犀利,也阻挡不了奸佞小人在庙堂之中翻云覆日。
那份赤诚之心,终究没能被那个王朝真诚安放。
为了走入庙堂,他投诗干谒,却只落得个“野无遗贤”。
奸佞之词,还真是讽刺。
长安,繁华是别人的,喧嚷是别人的,欢颜是别人的,他像个局外人,望着宫阙楼台,默然叹息。
那段日子,杜甫在命运的轮盘上,彷徨无措。
长安月冷,一纸凉薄。
后来,安史之乱爆发,杜甫在逃亡过程中不幸与家人走散,可即使是这样,他也不忘为国效力。
只可惜,统治者从盛世的梦中惊醒时,却至万千苍生于不顾。
车辕乱撞,那是他们逃跑时的不堪。
至德二年,杜甫被肃宗授为左拾遗。
正是那年,杜甫走进了宦海,可是,身为官员的他,做不到左右逢源,学不会虚与委蛇。
他没有敏锐的政治嗅觉,这是杜甫很难在这个刀光剑影,尸横遍野的地方立足。
等待他的,是不久后的贬官。
正是应了那句话——乱世之中,人如秋草。
杜甫历尽了萧瑟飘零,却依旧不知何处落脚。
生活这盘棋,并非我们落子。
五十九年的岁月,杜甫过得足够厚重,虽不艳丽,却足以惊艳世人。
他是杜甫,记挂苍生,已被苍生记挂。
他是杜甫,千年岁月,他的名字与故事不曾被磨灭。
大唐盛世,那个跳出来冷眼旁观的人,叫做杜甫,《杜甫传》读后感2杜甫字子美,与李白同为唐代诗坛上的两个巨人。
杜甫传读后感(通用11篇)
![杜甫传读后感(通用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6c421aee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44.png)
杜甫传读后感(通用11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杜甫传读后感(通用11篇),欢迎大家分享!杜甫传读后感篇1杜甫,应该是我们最为熟悉的唐代诗人。
他的诗歌把社会现实与作者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也代表了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所以杜甫的诗歌被当代称为“史诗”《杜甫传》的作者冯至自幼热爱杜甫,无论在什么时期,他都没有停止对杜甫人生的思考。
本文就是他在思考中的节选。
初到长安,杜甫漫游时代时的豪迈之情还未消逝,但与社会现实的接触渐多,豪迈之情也被一种心理矛盾渐渐替代。
由于政治正显露出日趋腐化征象,杜甫这种矛盾心理也更加浓烈,心中的无奈也愈甚。
经过这十年的磨砺,使他的诗风形成沉郁顿挫的风格。
安史之乱的开始,也标志着杜甫流亡生活的开始。
这几年的流亡生活,也让杜甫更加贴近百姓,更加同情民间疾苦,使其是个充满忧国忧民的情怀,展现当时社会状态、政治形势,表达了人民的情绪与愿望。
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毁了杜甫又成就了杜甫:毁了他的仕途和梦想,却成就了他的诗歌和他在中国诗坛中不可磨灭的地位,犹如凤凰涅盘般重生!从官宦世家的公子到为在长安谋职而不择手段的小吏;从周游四方的游士到内心矛盾的无奈诗人;从只为个人忙碌的士人到忧国忧民的沉郁诗人,杜甫一步步走向成功,一步步进入“诗圣”,一步步迈向人民,一步步走出内心困顿转而进入民生之境。
杜甫,一位带有传奇色彩的爱国诗人,一位万方多难成就的诗圣!杜甫传读后感篇2读完这本杜甫传才知道杜甫和我通过以前学习了解的他并不完全相同,在我的认识里,杜甫似乎没有年轻过,永远都是四五十岁甚至更大,为生活发愁,为国家命运发愁,为百姓发愁。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发现他也是年轻过的,也曾满怀壮志,意气风发。
但仕途的的不得志,生活的艰难,国家的动荡使他的诗歌内容风格发生了巨大改变,成为了那个我的认识中没有年轻过的诗人。
《杜甫传》读后感
![《杜甫传》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a40aec89312b3169a551a4b6.png)
《杜甫传》读后感(精选5篇)《杜甫传》读后感1追溯1000多年前,唐代杜甫一生跨开元盛世和安史之乱,于是在万方多难中成就了“诗圣”的大名。
“诗圣”的名号家喻户晓,“诗圣”的诗歌更是被千千万万的后世人诵读和传承。
而这一巨大影响的背后是杜甫那坎坷、颠簸的一生。
就像屈原纵身一跃汩罗江,让后人记住了那坚毅断绝的身影。
杜甫也相类似。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混乱的时代给予杜甫以痛苦,也以动力,使他创造出众多名流千古的诗文,让后人记住了这么一位心系百姓,博学多才的大文豪。
但是杜甫终究是杜甫。
《杜甫传》向我们刻画了这么一个后来的杜甫。
逐渐步入晚年的他,在孤苦伶仃、穷困潦倒,甚至连自己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的情况下,依然想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仍为“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而哀叹“天地中无情”,仍为“积木草木腥,流血川原丹”而“塌然摧肺旰”。
一个自身难保,未老先衰的人却无时无刻不在为百姓着想,无时无刻不在为百姓担忧。
这时的杜甫已经完全融入到百姓中,成为了后世人敬仰的杜甫。
杜甫在《江汉》中说自己是“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自嘲只是一个迂腐的老儒。
但在我心里,杜甫当是身陷泥淖却心系苍生的伟人形象。
《杜甫传》读后感2以前读人物传记,总觉得书写得单调,不能引发读者深刻的兴趣。
但我得否认读完《杜甫传》有这样的感受,他是一个诗人,出生于大唐开元盛世,而自中晚唐开始,唐由安史之乱而由盛而衰,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其中的原因即是他真实地记录了安史之乱前后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历史过程。
读杜甫的一生,是读一个伟人的传记,是读一段令人心痛的历史,亦是一场文化之旅。
杜甫一生漂泊不定,开元时,他几乎游遍祖国大好山河,在泰山之巅发出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心壮志,年壮时也同盛唐文人一般应试求取功名。
后来,他困守长安达十年之久,这是他一生中最难堪回首的岁月。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开始,长安沦陷。
不幸的是,忧国忧民的杜甫被叛军所俘,因他不肯为叛军卖命,受尽了非人的折磨。
杜甫传读后感(精选16篇)
![杜甫传读后感(精选16篇)](https://img.taocdn.com/s3/m/c71384ed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69.png)
杜甫传读后感杜甫传读后感(精选16篇)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杜甫传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杜甫传读后感篇1杜甫被后世尊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他与诗仙李白齐名李杜。
可他却和李白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
在世人的印象中,他的诗词主调大多是哀愁,他仿佛也从未年轻过。
他在那个时代也许只是个诗人,在现在回望,他却是个圣人。
他出生在一个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家庭里,却成功蜕变,从爱家到爱国,从爱己到爱民,从小爱到大爱。
可他并不是一出生就这样的,他出生在鼎盛的唐朝,见证了这个时代的衰落,他是名仕之后,他也曾年少轻狂过。
是那个时代迫使他成长,迫使他蜕变。
他少时爱好剑舞,九岁便惯于书写大字。
他也曾写下“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他也曾觉得自己不可一世,将屈原,贾谊,曹植等古人都不放在眼里。
青年时代的杜甫就像当代的年轻人一样,有裘有马,能用放荡与轻狂来鄙视人间的庸俗,只因未受过人间疾苦,有理有据却只得纸上谈兵,空有一腔大志,却无真才实学。
往往高估自己,认为天下不过如此。
那时的杜甫还配不上“诗圣”的名号。
杜甫始终是一个出生于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家庭的人,受到家庭的熏陶,与大多数人一样,执着于功名利禄,也有着自己的政治诉求。
但杜甫可能并没有什么官运,在最纵横的年,遇上了一个从精明到糊涂的帝王——唐玄宗。
在长安的十年里,他用尽全身力气,却也做不出任何改变,只得孤寂寥落,离开长安。
他看见宫室里的华美,不禁想起长安街头的饿殍只得叹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他终于开始蜕变,经历过安史之乱,国家破败不堪,再不能享受朱门里的生活,杜甫的生活,落魄了。
再失去了李白,那个他一生向往崇拜的男人,他身心俱疲。
他从此颠沛流离,于天下游走,见识世间疾苦。
应他家族的观念,他无可厚非的追逐着功名利禄,而他只剩偏偏与官无缘。
《杜甫传》读后感800字
![《杜甫传》读后感8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d9a208f6af45b307e97197a7.png)
《杜甫传》读后感800字(精选5篇)《杜甫传》读后感800字1追溯1000多年前,唐代杜甫一生跨开元盛世和安史之乱,于是在万方多难中成就了“诗圣”的大名。
“诗圣”的名号家喻户晓,“诗圣”的诗歌更是被千千万万的后世人诵读和传承。
而这一巨大影响的背后是杜甫那坎坷、颠簸的一生。
就像屈原纵身一跃汩罗江,让后人记住了那坚毅断绝的身影。
杜甫也相类似。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混乱的时代给予杜甫以痛苦,也以动力,使他创造出众多名流千古的诗文,让后人记住了这么一位心系百姓,博学多才的大文豪。
但是杜甫终究是杜甫。
《杜甫传》向我们刻画了这么一个后来的杜甫。
逐渐步入晚年的他,在孤苦伶仃、穷困潦倒,甚至连自己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的情况下,依然想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仍为“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而哀叹“天地中无情”,仍为“积木草木腥,流血川原丹”而“塌然摧肺旰”。
一个自身难保,未老先衰的人却无时无刻不在为百姓着想,无时无刻不在为百姓担忧。
这时的杜甫已经完全融入到百姓中,成为了后世人敬仰的杜甫。
杜甫在《江汉》中说自己是“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自嘲只是一个迂腐的老儒。
但在我心里,杜甫当是身陷泥淖却心系苍生的伟人形象。
《杜甫传》读后感800字2冯至的《杜甫传》一书,是在准备开课时偶然寻得。
开课的课题是杜甫的《石壕吏》,诗中的杜甫犹豫、徘徊,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记录下了石壕村中发生的抓壮丁一事。
不了解杜甫的一生,何以读懂“三吏”中的这一首,又何以走进杜甫的情感深处呢?于是,这本《杜甫传》便成了不得不读的一本书。
讲到杜甫,总要同时想起李白。
李杜二位大诗人之间的区别,《沧浪诗话》中已一言以蔽之——“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
从我的主观角度看来:于人,更认同青莲的飘逸豪放,于诗,则更欣赏少陵的沉郁顿挫。
然而从更深层次可以看到,杜甫的人生悲剧和艺术成就来自于文人生存的依附性与诗人思想的独立性之间的互相挤压。
杜甫传的读书心得体会(18篇)
![杜甫传的读书心得体会(18篇)](https://img.taocdn.com/s3/m/c3b6a83d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ed.png)
杜甫传的读书心得体会(18篇)杜甫传的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8篇)杜甫传的读书心得体会篇1读完这本杜甫传才知道杜甫和我通过以前学习了解的他并不完全相同,在我的认识里,杜甫似乎没有年轻过,永远都是四五十岁甚至更大,为生活发愁,为国家命运发愁,为百姓发愁。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发现他也是年轻过的,也曾满怀壮志,意气风发。
但仕途的的不得志,生活的艰难,国家的动荡使他的诗歌内容风格发生了巨大改变,成为了那个我的认识中没有年轻过的诗人。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这是杜甫《赠李白》中的诗句,此时的他和李白同样有着豪放、热烈、向上的精神。
杜甫始终希望能够出世做官,在长安时,他广泛结交名流,扩大自己的名声,奔走于权贵之门,还经常向达官显贵们投赠诗稿,希望得到他们的赏识、援引,为了获得一官半职他卑躬屈膝,低三下四的去讨好奉承达官贵人,此时的他丝毫看不出有成为那个忧国忧民的诗圣的.潜质,如果他得到了官职会怎么样呢,也许历史上会出现一位平庸的官员和诗人。
如果他在向皇帝敬献三大赋后得皇帝赏识而平步青云,成为宠臣,住在华丽的庭院,衣食无忧,也许他的诗作就只有《天狗赋》《雕赋》这些阿谀奉承,粉饰太平的诗了吧。
而反映人民疾苦的诗也就不会出现了。
那个无时无刻不在为人民着想,无时无刻不在为人民担忧的人就会消失,也许正是他的不得志,穷困潦倒成就了他。
安史之乱的开始,也标志着杜甫流亡生活的开始。
他自己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看到国家满目疮痍,百姓民不聊生,官吏凶残可憎,他的诗歌内容产生巨大变化。
他同人民一起感受着失去国土家园的痛苦。
他积极号召人们奋力进行征战,以保卫国家民族的安全。
他写诗悼念为国捐躯的士兵。
他同情人民,大力揭露滨役给社会造成的黑暗景象写下了流传千古的《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组诗六首。
在写三吏这组诗,杜甫的心情十分复杂。
对于维护国家统一的战争他坚决拥护。
百姓为支持这场战争作出了惨重牺牲,他又极为同情。
《杜甫传》读后感(通用17篇)
![《杜甫传》读后感(通用17篇)](https://img.taocdn.com/s3/m/67e359d7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7d.png)
《杜甫传》读后感(通用17篇)《杜甫传》读后感(通用17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杜甫传》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杜甫传》读后感篇1“你的贫穷在闪烁发光,像一件旧衣裳,就是一丝一缕在人间,也有无穷的神的力量。
”这是冯志眼中的杜甫。
人们都说杜甫的坚守,少年时不爱,爱时已非年少。
而我刚过碧玉年华,仅仅初尝到杜甫的光芒。
杜甫是我国历史上有数的几个伟大的诗人里的一个,由于他对祖国与对人民的热爱,写出许多反映现实与批判现实的、不朽的诗篇。
在过去,无论在多么黑暗的统治下,这些诗都不曾停止放射他的光芒。
他的诗篇与他的人生经历有斩不断的联系。
他经历过无数艰苦的过程与矛盾,超越了他阶级的局限,体验到被统治、被剥削的人民的灾难,从而使唐朝的诗歌得到巨大的发展。
一直以来我对杜甫的印象仅限于课本上的《登高》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他的悲情呐喊让我觉得杜甫一直都是一个郁郁不得志,忧国忧民,一生穷困潦倒的愁苦“诗圣”。
然而,杜甫的一生并没有如此刻板。
他也曾是“庭前八月梨枣树,一日上树能千回”的天真孩童;他也有“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豪壮;他经历过“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丰实”的盛世确幸;他暮年在草堂定居时,也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闲情雅致。
读这本书时,“诗圣”杜甫跌宕起伏的一生随着大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轨迹,以及他对人生信念的坚守,鲜活的映入我的眼帘。
杜甫出生在一个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家庭里,虽然他的家庭正在逐渐没落,但杜甫的童年不可谓是不幸运的。
杜甫是晋代名将杜预的后人。
杜预曾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他的子孙后代都以他为荣,杜甫也不例外。
他曾多次在诗中对自己的这位祖先推崇备至。
杜甫的祖父杜审言创作的诗歌和宋之问、沈佺期齐名,同为五言律诗形式的奠基者。
这样的家学渊源也让杜甫十分热爱诗歌。
李白曾说:“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杜甫传读后感600字初中生
![杜甫传读后感600字初中生](https://img.taocdn.com/s3/m/7da5f113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e1.png)
杜甫传读后感600字初中生《杜甫传读后感》(一)嘿,朋友们!我最近读了一本超棒的书,叫《杜甫传》。
读完这本书,我心里那叫一个感慨万千呐!杜甫这个人,真的太不容易啦。
他生活在一个乱糟糟的时代,到处都是战乱和贫困。
可就算这样,他还是心怀天下,关心着老百姓的疾苦。
他写的那些诗,哎呀,简直就是把他的心声都给喊出来了。
比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一句就让我看到了那个时候社会的不公。
他没有因为自己的遭遇就只顾着自己抱怨,而是想着怎么能让更多的人过上好日子。
我就在想啊,如果我生活在他那个时代,能不能像他一样坚强,一样有勇气去面对那么多的困难呢?可能我早就被吓哭啦!杜甫的一生虽然充满了苦难,但他的精神真的太值得我们学习啦!不管遇到啥,都要坚持自己的信念,都要心里有爱。
好啦,这就是我读《杜甫传》的一些感想,你们要是读了,肯定也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哟!《杜甫传读后感》(二)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我要跟你们唠唠我读《杜甫传》的感受。
你们知道吗?杜甫的人生简直就是一部充满波折的大剧。
他一路经历了那么多风风雨雨,可还是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我觉得他特别勇敢,明明生活给他那么多的打击,他还能不停地写诗,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想法。
他的诗里有对国家命运的担忧,有对百姓生活的同情,每一句都能打动我的心。
就像“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得有多大的胸怀才能写出这样的句子呀!他自己都过得那么苦了,还想着让天下人都能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
还有啊,杜甫的坚持也让我佩服得不行。
不管是在官场的失意,还是生活的困顿中,他都没有放弃自己对诗歌的热爱,一直坚持写下去。
读完这本书,我好像跟着杜甫一起走过了他的一生,感受到了他的喜怒哀乐。
这让我明白了,不管生活有多难,我们都要有梦想,都要勇敢地向前走。
小伙伴们,你们要是读了《杜甫传》,说不定也会跟我一样被杜甫深深感动呢!。
杜甫传读后感800字
![杜甫传读后感8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914f347e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3b.png)
杜甫传读后感800字《杜甫传读后感》篇一读罢《杜甫传》,我的心中像是打翻了五味瓶,各种滋味杂陈。
杜甫啊,就像一颗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却又饱经沧桑的星。
以前,杜甫在我心里,就是那个写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诗人。
可读完传记才知道,他的一生简直就是一部悲催的“连续剧”。
他年轻的时候,也有着满腔的抱负,就像刚出笼的小鸟,以为广阔天地任自己翱翔呢。
可是,现实就像一盆冷水,兜头就浇了下来。
他在仕途上那叫一个坎坷,简直比山路十八弯还弯。
四处碰壁,求官不得,求安不能。
这就好比我想在游戏里一路打怪升级,结果总是被大BOSS 打得屁滚尿流,还没到下一关就被虐得死去活来。
他经历了安史之乱,那场面,肯定乱得像一锅煮沸的粥。
人们流离失所,杜甫也不例外。
他在这个过程中看到了太多人间的惨状,“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哪里只是简单的诗句,简直就是对当时社会赤裸裸的批判啊。
我在想,杜甫当时的心情得多沉重呢?也许就像背着一座大山,想甩都甩不掉。
他的生活那么苦,可还心系着天下苍生。
我有时候就觉得他傻,自己都泥菩萨过江了,还操心别人。
但又一想,这可能就是他的伟大之处吧。
他就像一盏明灯,在黑暗的社会里,虽然灯光微弱,却一直坚持照亮着。
他的诗歌就像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出那个时代的模样。
不像现在有些作品,尽是些无病呻吟。
杜甫写的都是实实在在的生活,他看到了,感受到了,就写下来。
他的这种创作态度,就值得我们学习。
要是现在的作家们都像他一样,也许文学界会是另一番景象。
我有时候也想,如果我生活在他那个时代,会不会也能像他一样,有勇气去面对那么多的苦难呢?也许我早就被生活的压力压垮了,成了一个只知道自己逃命的胆小鬼。
总之,读完《杜甫传》,我对杜甫有了全新的认识。
他不再是课本上那个简单的诗人名字,而是一个有血有肉,充满着无奈、坚持和伟大情怀的人。
他的一生虽然充满苦难,但他的诗歌却永远闪耀着光芒,就像黑暗夜空中那最璀璨的星辰,永远不会被时间的尘埃所掩埋。
《杜甫传》的读后感(精选13篇)
![《杜甫传》的读后感(精选1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91d32b3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02.png)
《杜甫传》的读后感(精选13篇)《杜甫传》的读后感(篇1)他是杜甫,大笔一挥,满纸都是岁月的伤痕。
——题记人生于他,竟只如一场秋凉。
他伴着开元盛世诞生,正是因为经历过繁华,才会在落寞时叹息。
在人们心中,他一直都是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
杜甫的夙愿,从来不是独善其身,他想要的,他向往的,第一盖世才华,辅弼天下,赈济苍生。
为此,他苦苦寻觅,却无奈落得萧索。
只是,长大后才发现,原来大唐的故事,并不如想象中的那般平稳。
如果说,李白的诗是以梦为马,那杜甫就必定是以笔为刀。
越是到后来,他看得越清晰,社会的动荡,时局的动荡,朝廷的昏暗,百姓的疾苦,都曾在他的笔下出现。
只可惜,他一介布衣,自是人微言轻,下笔再用力,也挽救不了一个时代的暗淡。
就像,孤灯一盏,照不亮万张乾坤。
报国无门,济世无路,诗中之词再犀利,也阻挡不了奸佞小人在庙堂之中翻云覆日。
那份赤诚之心,终究没能被那个王朝真诚安放。
为了走入庙堂,他投诗干谒,却只落得个“野无遗贤”。
奸佞之词,还真是讽刺。
长安,繁华是别人的,喧嚷是别人的,欢颜是别人的,他像个局外人,望着宫阙楼台,默然叹息。
那段日子,杜甫在命运的轮盘上,彷徨无措。
长安月冷,一纸凉薄。
后来,安史之乱爆发,杜甫在逃亡过程中不幸与家人走散,可即使是这样,他也不忘为国效力。
只可惜,统治者从盛世的梦中惊醒时,却至万千苍生于不顾。
车辕乱撞,那是他们逃跑时的不堪。
至德二年,杜甫被肃宗授为左拾遗。
正是那年,杜甫走进了宦海,可是,身为官员的他,做不到左右逢源,学不会虚与委蛇。
他没有敏锐的政治嗅觉,这是杜甫很难在这个刀光剑影,尸横遍野的地方立足。
等待他的,是不久后的贬官。
正是应了那句话——乱世之中,人如秋草。
杜甫历尽了萧瑟飘零,却依旧不知何处落脚。
生活这盘棋,并非我们落子。
五十九年的岁月,杜甫过得足够厚重,虽不艳丽,却足以惊艳世人。
他是杜甫,记挂苍生,已被苍生记挂。
他是杜甫,千年岁月,他的名字与故事不曾被磨灭。
大唐盛世,那个跳出来冷眼旁观的人,叫做杜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传》读后感
以前读人物传记,总觉得书写得单调,不能引发读者深刻的兴趣。
但我得否认读完《杜甫传》有这样的感受,他是一个诗人,出生于大唐开元盛世,而自中晚唐开始,唐由安史之乱而由盛而衰,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其中的原因即是他真实地记录了安史之乱前后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历史过程。
读杜甫的一生,是读一个伟人的传记,是读一段令人心痛的历史,亦是一场文化之旅。
杜甫一生漂泊不定,开元时,他几乎游遍祖国大好山河,在泰山之巅发出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心壮志,年壮时也同盛唐文人一般应试求取功名。
后来,他困守长安达十年之久,这是他一生中最难堪回首的岁月。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开始,长安沦陷。
不幸的是,忧国忧民的杜甫被叛军所俘,因他不肯为叛军卖命,受尽了非人的折磨。
一个大雨滂沱的深夜,杜甫在朋友的帮助下从牢中逃了出来,他几乎是历尽艰辛,才逃到凤翔。
然而“福不双至,祸不单行”,五月拜左拾遗,因上书营救好朋友房琯,而触怒了肃宗,被贬于四川。
公元789年,他前往四川依附节度使严武,寄居在成都西郊的一个破旧的草堂里,曾经一度在严武的幕下任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等职,所以后来人们称他为杜工部。
他长期沉沦于下层,有普通人的忠厚善良,也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抱负。
他亲身体验了安史之乱之时百姓的民不聊生,官吏的凶残,以及亲人的悲欢离合,他把这些都融入到自己的诗中,杜甫最为著名描写民间疾苦的作品,人们耳熟能详的是“三吏”、
“三别”,他对自己贫困潦倒的哀叹和对国家的深刻思考结合在一起。
暂且不说杜诗之精粹,我认为杜甫能够深深打动我的就是他具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善心。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道出了多少人的希冀,更能令人震动的是“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为了天下人的安定幸福,他甘愿以一己之身担起所有的苦难。
他这样博大的胸怀以及宁苦己身而利国利民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尊重,不值得我们学习么?杜甫并不完全是严肃的,他也有风趣的一面。
绝句漫兴九首中对于惜春之情,反用恼春、怨春的口气道来,别有特色。
更难的可贵的是,杜甫善于发现贤才,我想其若是知晓自己仍能为国效力,也当是会“白发生黑丝”的吧!
杜甫,如此的古圣人之心,无愧于独立天地之间的诗圣之称。
读完《杜甫传》,深深地感动,在因雨而显得略微清冷的天气里,心依旧有一股暖流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