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蒙学与当代小学教育之比较(一)

合集下载

我国古代的蒙养教育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我国古代的蒙养教育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我国古代的蒙养教育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摘要:我国历代重视蒙养教育,旨在对少儿实施知识和道德启蒙,依此规定教育内容多为识字和习惯的培养,还缩写出一系列蒙养教材。

无论其教育目的、教育内容还是教材缩写,有许多经验值得当前教育改革所借鉴。

关键词:蒙养教育;蒙养教材;教育内容;启示我国古代向来重视蒙养教育,所谓“蒙以养正”或“养正于蒙”,就是要求当儿童智慧蒙开之际施以正当教育,为儿童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这大体相当于今日初中以前的儿童所应该接受的教育。

一、蒙养教育旨在“养”《新华字典》对“蒙”的解释是“愚昧,没有知识”。

如果“蒙”加以养,即养蒙、蒙养,使之变得聪明和文明,这便是蒙养教育或者称启蒙教育。

其理论依据是“正本”和“慎始”,“正本”就是要确立的发展方向,因为这关系到今后的发展,所以一开始就要特别慎重,即所谓“慎始”。

诚如《易经》云:“正其本,万物理。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这就告诉我们,人一出生就要接受教育,还必须是正确的教育,而且旨在“养”,包括知识之“养”和道德之“养”,为孩子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种教育理念,自有文字便有记载,并且一直为后人所重视,在其支配下,使得我国的蒙养教育理论和实践日益成熟和完善。

二、蒙养教育的内容及方法端在基本常识蒙养阶段的教育内容主要是进行初步的道德行为训练和基本常识的教学,因而每天的功课也就是背书、授新书、作对、写字、读诗等项以及一系列的道德行为规范训练。

学童入塾后即先识字,每日教以识十字左右,日日反复温习,识至千字为好。

何以如此?“蒙养之时,识字为先,不必遽读书。

先取象形、指事之纯体教之。

识‘日’、‘月’字,即以天上日、月告之;识‘上’、‘下’字,即以在上、在下之物告之,乃为切实。

纯体既识,乃教以合体字。

又须先易讲者,而后及难讲者。

……能识二千字,乃可读书。

”①在识字的同时还要进行写字训练,但是写字的进度跟认字的进度不要求一致,也就是说,并不要求认什么字就写什么字。

古代蒙学教材的现代教育价值

古代蒙学教材的现代教育价值

古代蒙学教材的现代教育价值1. 引言1.1 古代蒙学教材的现代教育价值古代蒙学教材是中国古代传统的教育方法,其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现代教育价值。

通过研究和传承古代蒙学教材,我们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智慧和教育理念,对于培养学生的品德与礼仪、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都有积极的影响。

古代蒙学教材的现代教育价值不仅表现在其传统文化传承的方面,更体现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礼仪规范。

通过学习古代蒙学教材,学生可以明白什么是忠孝孝、什么是孝道礼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古代蒙学教材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古代蒙学教材的内容通俗易懂、寓教于乐,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学习中能够保持积极的态度和主动的学习动力。

2. 正文2.1 传统文化传承与教育价值传统文化传承与教育价值是古代蒙学教材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这些古代蒙学教材不仅包含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念,还融合了许多经典文学作品和历史事件,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

通过学习古代蒙学教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包括儒家思想、道家理念、佛家智慧等。

这些文化传统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都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通过学习古代蒙学教材,可以更好地领会传统文化中的礼仪、忠孝、孝道等价值观念,从而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古代蒙学教材中还包含了许多经典的文学作品和历史事件,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学习古代蒙学教材,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形成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之情。

2.2 培养学生的品德与礼仪培养学生的品德与礼仪是古代蒙学教材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一环。

蒙学教材中融入了许多关于道德、礼仪的教诲,通过学习这些教材,学生能够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自己的品德修养。

古代蒙学与当代小学教育之比较

古代蒙学与当代小学教育之比较

古代蒙学与当代小学教育之比较
古代蒙学和当代小学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教育体系,各有不同的特点和目的。

在这篇文章中,将会对这两种教育体系进行比较和分析。

首先,古代蒙学强调礼仪、信仰和道德教育,主要通过经典教育和思想启蒙来实现。

当时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出品德高尚的人才,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使其成为社会的支柱。

与之相比,当代小学教育更侧重于知识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专业技能、交际能力、创新思维等。

虽然现代教育也注重道德教育,但是它更多地关注这些素质的培养。

其次,古代蒙学由老师授课,学生被动接受,往往是以记诵和背诵为主,尽可能将原来的文字和思想传递下去,对个人思考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主要考虑的内容。

然而,当代小学教育强调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思考,践行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古代蒙学强调竞争和排名,注重分数和等级,鼓励学生通过竞争来推动学业。

而当代小学教育更注重个性化发展,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点,并且欣赏和认可其他人的不同之处,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最后,古代蒙学是一种封建教育体系,与当代小学教育的多元化和协作相比,显得比较单一和封闭。

当代小学教育更注重多元化和协作,各种学科、课程和社会资源相互交叉,同时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综上所述,虽然古代蒙学和当代小学教育有很多不同之处,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教育都是为了培养优秀人才,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让他们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到不同教育模式的特点,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方式。

古代蒙学教材的现代教育价值

古代蒙学教材的现代教育价值

古代蒙学教材的现代教育价值【摘要】古代蒙学教材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教育中仍具有重要的现代教育价值。

蒙学教材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增进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通过学习蒙学教材,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品德修养,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蒙学教材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蒙学教材,学生可以全面发展自己的能力,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习古代蒙学教材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古代蒙学教材在当代教育中具有重要的现代教育价值。

【关键词】古代蒙学教材, 现代教育价值, 传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品德修养, 学习能力, 全面发展, 文化自信心1. 引言1.1 古代蒙学教材的现代教育价值古代蒙学教材作为中国古代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

在当今社会,虽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传统蒙学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其所蕴含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却具有着重要的现代教育价值。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古代蒙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如儒家思想、古诗词、历史故事等,这些文化元素对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具有重要意义。

古代蒙学教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

这些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礼仪、忠孝、诚信等道德品质,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古代蒙学教材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这些教材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古代蒙学教材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些教材知识系统完整,内容涵盖广泛,有助于学生在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古代蒙学教材的现代教育价值不容忽视。

通过对这些教材的研究和借鉴,可以使现代教育更加丰富多彩,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提供更多可能性。

通过传承和发扬古代蒙学教育的精华,可以让学生在当今社会中更好地立足和发展。

传统蒙学对当今小学语文教育的启示

传统蒙学对当今小学语文教育的启示

【提 要】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语文教育与传统蒙学中的语文教育,不管是形式还是教学内容都大不相同。

但是,传统蒙学中的语文教育依然有不少教育思想和理论值得我们研究和学习。

因此,传统蒙学的语文教育启示当今的小学语文教学要借鉴集中识字的经验,提高当前识字的效率;培养写字能力,了解汉字文化意蕴;渗透属对训练,了解汉字运用规律;启发学生思路,多角度探析题意。

【关键词】传统蒙学 小学语文 特点 启示一、传统蒙学中的语文教育蒙学指我国古代幼儿启蒙教育,是现代小学语文教育的前身。

以下根据蒙学的发展阶段讨论各个时期的语文教育发展状况。

(一)先秦两汉时期——识字为主这一阶段是我国启蒙教育的初始阶段,以识字教育为主。

随着汉字的演变,识字教学日趋完整。

西周、秦、汉都出现了广为流传的蒙学读本,其中著名的有《史籀篇》《仓颉篇》等。

这一时期蒙学读本形式较为单一,皆为识字读本,四字为句,隔句押韵,①目的是方便学生认读和背诵。

基本方法是学生跟着老师多次朗读识字课本,通过熟读和记忆培养认读的能力。

这一时期主要将汉字的认读作为重点,汉字的书写教学似乎处于次要地位。

(二)魏晋到隋唐时期——初读经书这一时期,对识字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重视书写,并且开始了初读一般经书的教育阶段。

识字教学中识字量为2000字左右,而对于汉字的学习,不只满足于能够认识汉字,还开始要求能够读字音、辨字形、懂字义等。

同时,这一阶段是汉字楷书字体演变的重要阶段,书法名家辈出,这为初学书者指出了正确的方法和步骤。

写字教学一开始便与书法联系在一起,为学生写出一手好字打下坚实的基础。

经书一般教学《孝经》或《论语》,而对读经的要求是能够简单的读懂意思,不求有精深的理解。

该时期建立了一个从识字教学到初读一般经书再到专经教育的语文教育体系。

(三)宋元时期——属对作诗蒙学发展到这一时期,蒙学教材全面,出现了系统的读书计划,并开始要求写作。

蒙学教材不仅数量多,类型多,而且覆盖面广。

中国古代蒙学思想对现今小学语文教育的启示

中国古代蒙学思想对现今小学语文教育的启示

中国古代蒙学思想对现今小学语文教育的启示作者:魏巍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第34期魏巍(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贵州贵阳 550001)摘要:教育是启迪心智的重要方法,中国教育历史悠久,上下五千年中不乏优秀的教育思想,其中的蒙学教育就有很多宝贵的经验。

如:德育教育、诵读背诵、行为习惯的养成等,这些经验至今仍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该文从总结蒙学教育中的宝贵经验着手,结合现今的小学语文教育,提出值得我们借鉴的方法。

关键词:古代蒙学教育小学语文教育启示蒙学思想中图分类号:G40-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2(a)-0228-02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

许多优秀的文化得以保存至今,得益于教育的发展。

历代优秀的教育家为后人留下许多弥足珍贵的教育思想。

这些教育思想经过历史的锤炼至今仍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历史不断向前,教育也在不断的变化发展。

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障碍,当我们遇到障碍时不妨回头看看,从古代优秀的教育思想中寻找一些启示。

儿童天真、好奇、活泼好动,蕴藏巨大潜能,可塑性强。

成长阶段对他们施以有效的教育尤为重要。

《周易·蒙卦》中提出:“蒙以养正,圣功也。

”古人将启蒙教育视为造就圣人的成功之路,可见古代十分注重儿童的启蒙教育。

在古代教育者不断地探索中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蒙学教育方法,其中散见着不少优秀的教育思想,这些思想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

1 蒙学教育思想中的精髓1.1 重视道德的养成中国古代蒙学教育的首要任务是道德教育,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蒙养之始,以德育为先。

”在接受系统教育之前儿童对许多事物都处于探索发现的状态,启蒙教育是奠基阶段,根基牢固与否直接影响儿童今后的成长,所以古人十分重视道德教育,在教予儿童知识之前,先对其进行道德教育。

蒙学教材中渗透着众多的德育思想,如《三字经》中就包含了“仁、义、诚、敬、孝”的思想,通过学习这些教材培养儿童积极健康的心态,从而帮助他们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中保持积极向善的本心。

古代蒙养教育对现代儿童教育方法的影响

古代蒙养教育对现代儿童教育方法的影响

古代蒙养教育对现代儿童教育方法的影响作者:李莹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8年第02期一、古代蒙养教育及其发展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一般将8-15岁儿童的“小学”教育阶段,称为“蒙养”教育阶段,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学校称为“蒙学”。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又是具有悠久的教育传统的礼仪之邦,以教立国。

古代各类教育事业之发达,在当时的世界上可谓首屈一指。

古代的学前教育是古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称之为蒙学。

二、古代蒙养教育的教育方法(一)在我国古代蒙养教育过程中,主要遵循以下几点优秀的教学方法:1.愉快教学,顺应自然在古代蒙养教育中,主要强调以儿童的性情为主导,给予他们更多的肯定与鼓励,让儿童们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下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2.循序渐进,量力而行这一原则与第一原则相对应。

在教育和学习过程中,师者与学生都必须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许多杰出的蒙师主张“量其资察能二百字者,止可授以一百字”“授书不在图多,但贵精熟”。

3.宽严有节,爱教结合在对儿童进行蒙养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既不能过于严厉,却也不能过于放纵,在此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做到宽严有节、爱教结合。

4.熟读多练,及时巩固蒙学教师根据儿童记忆力强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熟读、牢记。

宋代理学家程颐认为:不要以为儿童没有记性,其实他们所经历的事一般都不能忘。

5.智德并进,养智举德私塾等蒙学机构在教学过程中,使儿童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将传统的道德规范和道德意识融入思想之中,恪守终身。

(二)当然事物都有两面性,有其精华,亦必有其糟粕。

古代蒙养教育的教学方法主要的缺点是:1.中国古代蒙学教学方法呆板单一。

2.教学重注入,不重启发;重背诵,不重理解;重训练,不重兴趣。

3.规则极严,教师和学生不交谈言笑,还盛行体罚,罚立、罚跪、“打手心”、“笞臂”,完全是一种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教育。

三、我国现行的教育方法(一)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1.讲授法2.谈话法3.讨论法4.读书指导法(二)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1.演示法2.参观法(三)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1.练习法2.实验法(四)以陶冶情感和欣赏活动为主的方法1.陶冶教学法2.欣赏教学法(五)以引导探究和发现为主的方法1.发现法2.研究性学习四、古代蒙养教育对现代儿童教育方法的影响与启示(一)把爱种进儿童心中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

古代蒙学教材的现代教育价值

古代蒙学教材的现代教育价值

古代蒙学教材的现代教育价值【摘要】古代蒙学教材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传统美德,对现代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通过弘扬传统美德,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古代蒙学教材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注重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也是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古代蒙学教材通过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方式,实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合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教育,可以使学生受益良多,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古代蒙学教材的现代教育意义不容忽视,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教育的结合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通过借鉴古代蒙学教材的智慧,可以更好地推动现代教育的发展,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

【关键词】古代蒙学教材、现代教育、传承、智慧、美德、道德品质、基础教育、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传统文化教育、结合、未来发展、教育意义、重要性、启示。

1. 引言1.1 传承古代智慧的必要性传承古代智慧的必要性在现代社会中显得尤为重要。

古代蒙学教材作为传承古代智慧的载体,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智慧的积淀为现代教育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通过学习古代蒙学教材,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人生、道德、学问等方面的深刻思考,从中汲取精神食粮,启迪智慧,提升自身修养。

古代智慧蕴含着丰富的生活智慧和处世哲学,对于当今社会中处于快节奏生活状态的人们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而传承古代智慧也有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进而增强文化自信心。

传承古代智慧不仅是对过去文明的尊重和传承,更是对当代社会的有益补充和珍贵财富。

通过学习古代蒙学教材,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和体验古代智慧的珍贵意义,为现代教育的发展和学生个人修养的提升贡献力量。

1.2 古代蒙学教材对现代教育的启示古代蒙学教材是我国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现代教育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

古代蒙学教材强调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传承了先贤智慧,包括孔子、孟子等先贤的思想,这对于当代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谈朱熹蒙学教育对现代儿童品德教育的意义

谈朱熹蒙学教育对现代儿童品德教育的意义

谈朱熹蒙学教育与现代儿童品德教育摘要:朱熹既是我国的大哲学家,也是我国古代大教育家之一。

"在长达四十年之久的教育活动中,朱子非常重视蒙学教育。

在他的推动下,我国的蒙学教育至宋代已趋完善,且元、明、清三代的蒙学教育也几乎都是围绕朱熹的思想展开的。

蒙学是儿童品德教育的典范。

它将儿童品德教育的至上性落实于教育的每一个环节,并且在具体的教育内容、方法、形式中贯彻了“道德至上”的教育理念。

蒙学中的品德教育模式对于当代儿童品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批判地继承朱子的这些思想,对于我们加强儿童品德教育有重要意义关键词:“朱熹”“蒙学”“品德教育”“借鉴”所谓蒙学,就是启蒙的学问。

在极力主张通过教育来敦使社会成员形成良好道德习惯和社会风尚的传统中国,蒙学教育不但有着非常明显的承载和传播同时期社会伦理思想的特点,而且教化方式和教化内容也都相当切中实际,这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宋代大理学家朱熹——他不仅和其他思想家一样,始终积极坚持以“明人伦”、“知孝悌”为教化目标,将中国传统的美德规范贯穿于蒙学教育的全过程中,而且还在蒙学教育中运用了一些独特的方法,为我们今天做好儿童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参考。

一、朱熹蒙学教育的主要内容:(一)朱熹编著的著作首先是《童蒙须知》。

它的篇幅甚短一共分为五节,《衣服冠履第一》、《言语步趋第二》、《洒扫涓洁第三》、《读书写字第四》和《杂细事宜第五》所讲都是日常起居的小事,目的在于教会孩童行规蹈矩、尊重父母长辈师友、注意观瞻、爱惜器物、认真做事等等,不涉及什么大道理。

其次是《小学》全书侧重于行为实践而非空谈。

小学的目的虽然主要在于给孩童提供行为上的准则,但是,小学的精神却在于从小就培育孩童的道德心,从而让他们的性命得以渐渐滋长。

因此,小学所教的种种待人接物的事情,除了要训示规矩以外,最重要还是要培养孩童对人对己的一种敬意。

对于它在童蒙教育中所起的作用,朱熹本人的评说是:“后之学者,且看《小学》之书;那是做人底样子。

最新 传统启蒙教育对现代小学教育的借鉴分析-精品

最新 传统启蒙教育对现代小学教育的借鉴分析-精品

传统启蒙教育对现代小学教育的借鉴分析蒙学这种教学模式极为符合学生心理与生理的发展规律,那么,传统启蒙对现代小学教育的借鉴是?摘要:华夏五千年的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教学智慧,无论是在体能培养方面,还是在学生智力以及责任感等方面,都有着很多可以借鉴的方式方法,对现代小学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启示,形成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通过对传统启蒙教育以及现代小学教育现状的论述,分析出传统启蒙教育对现代小学教育的借鉴作用,仅供参考。

关键词:体能;启蒙教育;现代教育;借鉴小学阶段是人类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对人类智力以及行为进行培养的最佳阶段。

因此国内各小学都在日常教学中加入了启蒙教育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而传统启蒙教育作为千百年来前人教育的结晶,具有着诸多教学价值,将其运用到现代小学教育中,能够帮助小学学校改善教学现状,有效提高小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值得大力进行推广。

一、传统启蒙教育我国历史悠久,无论是在手工业方面,还是在文化方面都始终保持着繁荣的状态。

尤其是在国学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自古以往出现了很多的国学大家,自古有着文化之邦、礼仪之邦的美称,这些都与传统启蒙教学有着直接的联系。

有很多国学大家都曾说过,自己之所以能够取得一定的成就,主要是因为接受了传统启蒙教育,是因为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影响。

通过对传统启蒙教育的研究发现,蒙学这种教学模式极为符合学生心理与生理的发展规律,这种教育方式能够将教育内容以一体化的形式不断传承下去,将其科学引入到现代小学教学之中,势必会成为今后现代小学教育的主流趋势。

二、现代小学教育的现状(一)学生体能方面有所欠缺由于受到快节奏生活方式以及周边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现在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较差,导致现代实用的体育教学标准也随之进行了降低的调整。

按照理想的状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因为得到了足够的营养也应随之上升,但实际情况却出现了相反的局面。

除身高达标外,小学生的体重、耐力以及速度等方面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

中国古代蒙学教材的教育功能及当代启示——以《菜根谭》为例

中国古代蒙学教材的教育功能及当代启示——以《菜根谭》为例

f ocusion一、高职院校线上教学质量监控的现状“所谓蒙学,是我国古代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学校。

它一般招收8~15岁的儿童入学,大多属于私学性质。

”[2]蒙学所使用的教科书就是蒙学教材。

唐代以前的蒙学教材多是综合类教材,以识字为主,如《急就篇》《开蒙要训》《千字文》等。

从宋代开始出现了分类编写的蒙学教材,有伦理道德类、诗歌类、名物常识类,如《小儿语》《十七史蒙求》《名物蒙求》等。

明清时期的蒙学教材选材则更为丰富,更贴近儿童的实际生活,便于儿童理解与学习,如《幼学琼林》《菜根谭》《千家姓》等。

蒙学教材从产生、发展、兴盛,再逐渐让位于新式教材,悄然退出中国教育的新式舞台,时隔百年,人们逐渐认识到传统蒙学仍旧有着不可估量的珍贵价值。

本文以《菜根谭》为例,归纳蒙学教材的教育功能以及对当代教育的借鉴价值。

一、《菜根谭》概述《菜根谭》是我国明代学者洪应明所撰写的一部经典著作,作者把自己对人生的感悟与儒释道三种思想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思想与风貌。

对于菜根谭名字的由来,坊间有许多说法。

于孔兼在《菜根谭》的题词中阐述道:“谭以菜根名,固自清苦历练中来,亦自栽培灌溉里得,其颠顿风波,备尝险阻可想矣。

”[3]大致意思是说人只有在艰苦磨炼中才能获得人生智慧。

这本书不仅在人生处世、个人修养方面提出了许多准则,其蕴含的治学思想、企业管理理念同样带给我们相应的启发与思考。

二、《菜根谭》的教育功能1.语言积累与学习古代的教育,基本理念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强调熟读成诵和语言积累。

一些宋代学者认为人记忆力的最佳时期是童蒙时期,因此应该充分利用蒙学教材引导儿童广泛学习,积累语言,丰富知识。

《菜根谭》全文采用语录体,对仗工整,辞藻优美,各段数十百字不等,语言富有节奏韵律,如叙家常,使《菜根谭》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儿童在学习此教材时,可以边读边学,朗朗上口的语句既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又在朗读中认识了大量含义深邃、富有哲理的词汇和语句,为语言积累作出了贡献,为掌握语言夯实了基础。

古代蒙学教材体系及其对当今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的启示.

古代蒙学教材体系及其对当今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的启示.

古代蒙学教材体系及其对当今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的启示赵梁丹摘要:目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呼声不绝于耳,而教材的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蒙学教材体系自周代开始至清代完全形成,历经两千年, 形成了成熟完备的体系。

辩证地分析古代蒙学教材体系,批判地继承其丰富性与针对性统一和时代性、多样性等特点, 发展多种教材编写模式, 提高选文针对性, 积极开发校本教材与选修教材,能够增强小学语文教材体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关键词:蒙学教材体系启示早在 70年代, 吕叔湘先生就提出了语文基础教育少慢差费的问题。

近年来, 对基础教育的批判之声更是没有停止过,教育改革的呼声日益强烈。

教育改革, 教材先行。

现在小学语文教材已经打破了人教版一个版本通行全国的局面, 出现了苏教版、冀教版、北师大版、语文社版等多个版本并行的局面,同时一些有条件的学校也开始积极探索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

但是小学语文教材的改革并未完成。

如何编写更多出优秀的语文教材, 如何完善语文教材体系?探索和研究传统蒙学教材体系,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一、古代蒙学教材编写体系的形成(一周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的古代蒙学教材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主要以识字为主, 兼顾一些知识和思想教育。

《史籀篇》是史册记载的最早蒙学课本,主要以识字为目的, 《汉书·艺文志》载:“ 《史籀篇》者,周时史官教学童书也。

”汉代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也编写了很多蒙学课本, 完整保存到现在的只有《急就篇》和《三字经》。

《急就篇》把当时的常用字,按姓氏、衣着、农艺、饮食、人事等分类,编纂成三言、四言、七言韵语,由于既便记诵又实用。

《三字经》相传为宋代大学者王应麟所编, 全书用三言韵语, 朗朗上口, 内容涉及三纲五常十义 , 四书六经子书,历史朝代史事等,把知识与教化融合与识字教学之中,是我国蒙学教材史上的经典,一直流传到清朝末年。

(二隋唐五代时期继承了前代蒙学教材编写成就, 经过发展, 到隋唐五代时期, 古代蒙学教材种类大体齐备,体系基本形成。

宋代蒙学教学特点及对当代儿童教育的启示

宋代蒙学教学特点及对当代儿童教育的启示

品位•经典乂化纵横宋代蒙学教学特点及对当代儿童教育的启示O佟金鹤(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80)【摘要】宋代时期是我国蒙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了许多重要的蒙学读物和蒙学教育学者。

在前朝蒙学发展的基础上,宋代时期的蒙学又产生了诸多自身的特点,尤其在教学手法上产生了许多新颖的教学理念,如在识字、读书以及在道德训练方面的操作手段都具有独树一帜的风格。

同时,宋代优秀的教学经验对我国当下儿童的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立足于宋代蒙学教学特点的基础上阐述其对当代儿童的教育启示。

【关键词】宋代蒙学;教学特点;儿童教育“蒙”有幼稚之意,《易经》中曰:“蒙者,蒙止,物之稚也”,蒙童是儿童的蒙昧之时,故称之为蒙童也。

蒙童作为一个低龄群体,从古至今都是世人关注的一类人群。

“蒙学”也称之为蒙馆,是中国古代封建时期对蒙童进行教育的场所⑵。

在我国蒙学的教育发展史上,宋代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时间点,它的历史意义不仅仅指停留在教育层面,对经济、政治等方面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时至今日,当代教育界对蒙学教育的发展还有待深入研究和深化,无论从家长、学校还是政府方面我们都应该重新审视宋代蒙学教育对当代的历史意义。

一、宋代蒙学的教学特点(一)集中识字,教学由简入难蒙学从产生之初期就非常重视识字,识字教育在蒙学的教学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基础环节。

到了宋代时期蒙学教育者在延续了这一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识字方式。

首先,采取集中识字的方法。

在学童时期,孩子们就会学习《千字文》,通过这本书完成对于古代汉字的启蒙认读。

与此同时,宋代学者在已有《千字文》的基础上续编了新的内容。

短短的千字文可以在押韵的背诵过程中,让学童迅速掌握上千字的认读。

《五言杂字》中曾说道:“几句俗言语,休当戏言观。

专心记此字,落笔不犯难。

”这充分说明此阶段学者对于背书、识字的重视程度⑶。

宋代的教育学家们还通过不断地钻研教学内容,编纂《三字经》《百家姓》等读物,使儿童的识字范围更为广泛,教育意义更加凸显。

宋代蒙学教材对于当今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的借鉴意义

宋代蒙学教材对于当今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的借鉴意义

宋代蒙学教材对于当今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的借鉴意义一、引言作为我国古代学者的知识结晶,蒙学教材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

尤其是宋元时期,工商业飞速发展、教育普及化程度高以及活字印刷对教材推广的促进作用,使蒙学教材的发展呈现空前繁荣的景象。

无论是重视识音辨字的基础教材,还是重视知识培养的教材,抑或是重视思想教育的启蒙教材,都在我国蒙学教育史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认真研究宋代蒙学教材,对当代教材的设计与编纂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二、当今小学语文教材存在的问题语文教材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世纪语文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文教材应该以什么为核心等问题,都是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在识字教学方面,现在的小学语文教材在课文内容、单元结构以及德育与学习规范的教育方面都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

第一,现在的课程教学注重人文性,因此各种版本的教材所选的课文内容也更多地突出人文性。

为了照顾到学生的兴趣,选文出现了模棱两可的随意化倾向,不仅考虑到那些学生难以理解的文学传世经典,还担心新时代出现的特色作品不具有足够的权威性和典范性。

对此,笔者认为此类观点偏向极端,过于考虑学生的主观需求。

对比宋代蒙学教材可以发现,当今教材对于应该给小学阶段的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上带来什么等方面,缺乏整体考虑。

第二,教材单元设置在实际教学操作中形同虚设。

现代教材,如人教版,设置了“主题单元”,使每个单元具有很强的人文气息,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但是,作为教师授课的工具,这些所谓的主题在实际语文课程的教与学中作用并不突出,甚至很多教师仍然选择按照传统的传授方法进行教学,人文色彩的渗透性太弱,单元分类流于形式。

如何使单元结构的设置更科学,从而达到与教师的实际教学更契合的目标,如何更好地将单元设置的人文性目标与语言基础教育的工具性目标自然地结合,这些问题值得探讨。

第三,宋代蒙学教材中,知识的教授很好地融入道德教育和学习规范,二者相得益彰。

我国古代的蒙养教育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我国古代的蒙养教育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我国古代的蒙养教育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摘要:我国历代重视蒙养教育,旨在对少儿实施知识和道德启蒙,依此规定教育内容多为识字和习惯的培养,还缩写出一系列蒙养教材。

无论其教育目的、教育内容还是教材缩写,有许多经验值得当前教育改革所借鉴。

关键词:蒙养教育;蒙养教材;教育内容;启示我国古代向来重视蒙养教育,所谓“蒙以养正”或“养正于蒙”,就是要求当儿童智慧蒙开之际施以正当教育,为儿童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这大体相当于今日初中以前的儿童所应该接受的教育。

一、蒙养教育旨在“养”《新华字典》对“蒙”的解释是“愚昧,没有知识”。

如果“蒙”加以养,即养蒙、蒙养,使之变得聪明和文明,这便是蒙养教育或者称启蒙教育。

其理论依据是“正本”和“慎始”,“正本”就是要确立的发展方向,因为这关系到今后的发展,所以一开始就要特别慎重,即所谓“慎始”。

诚如《易经》云:“正其本,万物理。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这就告诉我们,人一出生就要接受教育,还必须是正确的教育,而且旨在“养”,包括知识之“养”和道德之“养”,为孩子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种教育理念,自有文字便有记载,并且一直为后人所重视,在其支配下,使得我国的蒙养教育理论和实践日益成熟和完善。

二、蒙养教育的内容及方法端在基本常识蒙养阶段的教育内容主要是进行初步的道德行为训练和基本常识的教学,因而每天的功课也就是背书、授新书、作对、写字、读诗等项以及一系列的道德行为规范训练。

学童入塾后即先识字,每日教以识十字左右,日日反复温习,识至千字为好。

何以如此?“蒙养之时,识字为先,不必遽读书。

先取象形、指事之纯体教之。

识‘日’、‘月’字,即以天上日、月告之;识‘上’、‘下’字,即以在上、在下之物告之,乃为切实。

纯体既识,乃教以合体字。

又须先易讲者,而后及难讲者。

……能识二千字,乃可读书。

”①在识字的同时还要进行写字训练,但是写字的进度跟认字的进度不要求一致,也就是说,并不要求认什么字就写什么字。

古代蒙学与当代小学教育之比较(一)

古代蒙学与当代小学教育之比较(一)

古代蒙学与当代小学教育之比较(一)古代蒙学与当代小学教育之比较(一)中国古代“蒙学”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正是在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中,“蒙学”逐渐发展、成熟。

无论是在教育方式、教学模式还是在教学方法、教材上对我们今天蒙学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首先古代“蒙学”的教育方式与现代有所不同,中国古代没有师范教育,但文化教育却走在世界的前列,成为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而且在世界最早几个文明古国中,中国是惟一保存古代文明的国家,就是由于中国古代“蒙学”教育起到巨大作用,世世代代传承中华文明的火种。

中国的科举制首先是选拔政府官员,其次是培养各种层次的教育人才。

不能中举的秀才就在乡村里进行“蒙学”教育,也就是类似现代的小学,正所谓“秀才没落,下乡教学”。

明清时代中国的小学完全是“私立”,也称为“私塾”,不需要国家一文教育经费,就建立起遍及全国的初级教育体系。

以机动灵活的教育方式办学,秀才的家里就可以作为学校,家族的祠堂也可以作为教学场所,惟一的开支是作为教师的秀才的“束修”,或各家分摊,或由家族中几家富有的家庭承担。

而家族中较贫困家庭的子女,就免费入学。

而且是要求家族中所有的适龄儿童都要去读书,若有失学儿童,对其父兄还要追究责任。

现在中国贫困地区办学条件差,失学儿童多,学者说原因是“穷国办大教育”,其实古代生产力远比现在低下,但蒙学教育发展却比较成熟。

古代的私塾和蒙学给我们今天解决贫困地区教育也会有一定启发。

其次,古代蒙学的教学模式也和现代小学教学的模式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是教学规模,现代小学一个教学班都四五十人,而私塾一般10人以下,少则三五人,多则七八人。

从学生的角度分析,私塾要优于现代小学,一个教师面对四五十个学生,要把学生完全教会学懂,的确不易,再优秀的班也有没学懂的学生,只不过落后面小一些罢了。

而多数的班级落后面较大,倘若有的教师不负责任,就极易形成“放羊”式教学。

而私塾先生所教学生较少,因而可以对每个学生负责到底。

古代蒙学教材与当代学前教育

古代蒙学教材与当代学前教育
• 因此,利用儿童时期的记忆力去记下那些永恒的,最 有价值的东西,对一个人的终身学习与可持续发展的 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第二页,共39页
• 所谓蒙学,是对我国传统的幼儿启蒙教育的一个统称。与小 学、大学并列,是我国传统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 古代,儿童“开蒙”,接受教育的年龄一般在四岁左右,现 在也有一种观点认为,四岁恰好是儿童学习汉字的最佳年龄段。
学习顺序:
识字-读书写字-作对-习文
第五页,共39页
(一)西周、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 西周—秦汉:以识字为主,姓氏名物的堆积 西周《史籀篇》,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
秦代《苍颉篇》《爰历篇》《博学篇》
汉代《急就篇》,我国现存最早的蒙书
• 魏晋南北朝:内容开始具有意义,语义更加鲜明 《千字文》
第六页,共39页
(二)隋唐五代时期
形式和内容上,均有突破
• 识字类课本——《开蒙要训》《上大人》 • 知识类教材——《蒙求》《兔园策府》 • 伦理类教材——《百行章》《太公家教》 • 历史类读物——《咏史诗》《古贤集》
第十六页,共39页
太公家教
• 开头: • 得人一牛,还人一马,往而不来,非成礼也
。 • 知恩报恩,风流儒雅,有恩不报,非成人也
故事和图画——《二十四孝图说》
介绍属对知识的教材。《笠翁对韵》《声律发蒙》 诗歌诵读教材。《神童诗》、《千家诗》 识字教材。《百家姓》《字课图说》
第十九页,共39页
《三字经》
• 宋人所作,最有影响的蒙学读物,几乎成为蒙书的代名词
。全文1086字。
• 成功的奥秘:
第一,内容丰富,知识密集。 第二,句子短小,便于诵读。
第十三页,共39页
• 一年相差11天,三年加起来就差了33天,多出一个月.这样历法与物候节律就不符 了,十七年以后,六月份就要下大雪了.怎麽办呢?只能每三年,加多一个月出来,这 样加出的这个月叫闰月,加闰月那年就叫闰年.平年是十二个月,闰年就是十三个 月.多出的这个月加在哪呢?加在有节没气的那个月.24节气中有12节、12气,平 分到每个月是一节、一气.如立春是正月节,雨水是正月气.阴历的月律与年律有 日差,转三年以后就有一个月有节没气,因此设闰就加在这个月.三年一闰只消化 了30天,还多三天呢.五年闰两回,天数又不够,怎么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蒙学与当代小学教育之比较(一)
中国古代“蒙学”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正是在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中,“蒙学”逐渐发展、成熟。

无论是在教育方式、教学模式还是在教学方法、教材上对我们今天蒙学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首先古代“蒙学”的教育方式与现代有所不同,中国古代没有师范教育,但文化教育却走在世界的前列,成为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而且在世界最早几个文明古国中,中国是惟一保存古代文明的国家,就是由于中国古代“蒙学”教育起到巨大作用,世世代代传承中华文明的火种。

中国的科举制首先是选拔政府官员,其次是培养各种层次的教育人才。

不能中举的秀才就在乡村里进行“蒙学”教育,也就是类似现代的小学,正所谓“秀才没落,下乡教学”。

明清时代中国的小学完全是“私立”,也称为“私塾”,不需要国家一文教育经费,就建立起遍及全国的初级教育体系。

以机动灵活的教育方式办学,秀才的家里就可以作为学校,家族的祠堂也可以作为教学场所,惟一的开支是作为教师的秀才的“束修”,或各家分摊,或由家族中几家富有的家庭承担。

而家族中较贫困家庭的子女,就免费入学。

而且是要求家族中所有的适龄儿童都要去读书,若有失学儿童,对其父兄还要追究责任。

现在中国贫困地区办学条件差,失学儿童多,学者说原因是“穷国办大教育”,其实古代生产力远比现在低下,但蒙学教育发展却比较成熟。

古代的私塾和蒙学给我们今天解决贫困地区教育也会有一定启发。

其次,古代蒙学的教学模式也和现代小学教学的模式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是教学规模,现代小学一个教学班都四五十人,而私塾一般10人以下,少则三五人,多则七八人。

从学生的角度分析,私塾要优于现代小学,一个教师面对四五十个学生,要把学生完全教会学懂,的确不易,再优秀的班也有没学懂的学生,只不过落后面小一些罢了。

而多数的班级落后面较大,倘若有的教师不负责任,就极易形成“放羊”式教学。

而私塾先生所教学生较少,因而可以对每个学生负责到底。

旧时的私塾无什么优秀教师之称号,也无什么升学压力,学生读书更无什么选择重点学校的困惑,“教不严,师之惰”。

对教师的要求只有一个严字。

古代教育没有年级的概念,因材施教,不求进度统一。

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强,在规定时间内能完成规定的课程,就进入新内容的学习,而学不好的学生就继续背诵旧课文,直到能背诵到滚瓜烂熟程度再进入新课文。

教学是复式教学,针对每个具体情况来进行教学进度,这才是对学生负责到底的教育,而不拘泥于年级的升留级的形式。

有关资料显示,《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基本上是半年读一本,也就是说一年半的时间读三本书。

学业负担同现在的学生相比是较轻的。

鲁迅幼年在三味书屋读书时,课余还到百草园捉虫玩,古代的学生无需配备教科书,因为所读的书都已背熟牢记在脑海里,到运用时信手拈来,出口成章。

第三,说教材,“蒙学”的教材在明清时基本上定型,《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成为统一定型的教材,简称为“三”、“百”、“千”。

首先最惊人之处是教材使用时间之长,《千字文》使用了千年,而其它教材也用了五六百年。

作为小学教材,使用时间之长,使用范围之广,可以说是个奇迹。

而且这并不是政府编写,颁发全国统一使用的教材,而是民间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逐渐形成和完善的统一教材。

更惊人的是朝代在不断地更替,政策和方针也在不断地改变,而教材却一如既往地沿用。

教材基本上是统一的,科举考的四书五经历代也是统一的,正由于有了这两个方面的统一,使全国的学子处于相对公平的起跑线上,科举考试中,穷乡僻壤的学子也有金榜题名的可能,这也是华夏文化得传播到边远地区的根本原因。

古代蒙学有一种教学方法被广泛使用,那就是“背诵”。

先秦还处于“漆书竹简”的时代,就是用背诵的办法把所学的知识完全地记在脑海里,正是这种特殊的学习方法解决了书籍奇缺的问题,也为平民接受教育创造了条件。

这种被近现代教育家所批判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保存了中国的古代经典著作,保存了古代先哲们的思想。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对中国先秦文化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西汉初年还有几个背得先秦经典的老人健在,凭借这些老人的记忆,才得以把先秦的经典保存至今。

所以“背诵”乃是中国古代教育最优秀的传统,是中国文化维系之根本。

教材是几百年不变的,秀才们读私塾时读的就是这些“蒙学”教材,现在教学生的仍然是同样的教材,而且全国基本上都是统一的,开始都是“三、百、千”,所以不必要印什么教材,更不必学生人手一册的教科书,
因为这些教材秀才们都能滚瓜烂熟背诵,不必备课,只要学生坐定,便可开口上课,而教学方法又如此之简单,每天领着学生带读四五句课文即可,学生读会后,就让学生进行背诵所学的课文,要求连同先前所学课文背诵到滚瓜烂熟的程度,接着进行习字训练,背诵和习字成为学习的基本模式。

而现在的小学教学主要精力放在思想教育上,语文课的主要内容是教师讲课,归纳主题思想和段落大意,而放松了背诵和习字的基本训练,虽然也有背诵和习字,但仅是点缀,而且方法也不当。

古代的蒙学,课文只进行最简单的讲解,根本不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讲解,古代经典是“微言大意”和“博大精深”的,教师何苦去做吃力不讨好的事呢?更何况许多高深的政治、哲学、人生的重大问题,纵虽讲得清楚明白,七八岁的小孩子又怎么懂呢?因而公开宣称“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让学生滚瓜烂熟地背诵,牢记于心中,让学生慢慢地去理解,在今后的漫长人生道路上去领悟和体会其中的深刻道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