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财政风险问题研究
当前我国财政风险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当前我国财政风险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单大栋袁庆海潘虹一、财政风险的内涵及决定因素分析(一)财政风险的内涵财政主要是指政府在管理、调控、服务公共事务(公共产品)的过程中有关的政府预算、财税政策、债务决策、政府收支执行管理规定等一系列的制度安排。
财政风险,则应当是未来政府在管理、调控、服务公共事务中出现支付危机的前奏反映,即在未来某时点政府拥有的公共资源不足以履行其应承担的支出责任和义务,以致于经济、政治、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受到损害的一种可能性。
需要说明的是,财政风险不等同于财政危机,财政风险可以是无时不在的,但它只是将来产生财政危机的诱因,财政危机绝不是无时不在,国际上财政危机出现往往意味着政府垮台。
(二)财政风险(大小)的决定因素及两个基本判断财政风险是一种系统风险,它既来自于政府在处理公共事务中的管理体制、政策调整,也来自于宏观经济环境以及社会结构的变化等。
决定财政风险转化为财政危机的临界条件应当是政府在某时点的支出责任和义务超出了其拥有(可支配)的公共资源。
因此,财政风险大小的决定因素有两个,一是政府拥有的公共资源;二是政府的支出责任和义务。
就政府拥有的公共资源而言,它包括资产存量和收入流量,前者主要是指国有资产,如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的股权资产等,后者主要是税收、行政性收费、国有资产收益、债务收入等。
可以说,在其他同等条件下,政府拥有的公共资源越少,则其财政风险越大,这是第一个判断。
政府应承担的公共支出责任和义务方面,一般可分为显性和隐性两部分。
显性的公共支出,主要是全国人大批准的年度预算支出、预算追加和国债到期还本付息等,这些一般是法律规定的,是政府行为的法律责任。
隐性公共支出的范围非常广泛,这种支出责任和义务在法律上往往都是推定的连带责任,主要是指依据法理规则和政府作为公共管理主体的身份而推定给政府的责任和义务,也是社会其他主体无法承担的。
如“非典”救助资金,国有金融机构的呆坏账损失,国有企业的破产损失和安置费用,政府承诺的各种担保失败,国际汇率损失等。
我国基层财政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基层财政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财政风险管理是我国财政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目前我国基层财政风险形势非常严峻,加强对基层财政风险的管理,对目前我国基层财政的改革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基层财政风险的特征出发,分析基层财政风险的现状及成因,并提出相关基层财政风险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基层财政财政风险财政风险,顾名思义就是指财政方面出现的风险。
对财政风险的定义因人的理解而异,目前普遍接受的定义是:狭义上的财政风险指政府因内外因素等的影响导致收支不平衡,产生财务危机的一种可能性。
广义上是指政府拥有的资源不能对其应履行的法定责任负责会对经济社会等的稳定和发展造成损害的一种可能性。
一、基层财政风险管理的特征一般认为,基层财政风险具有普遍性、复杂性、隐蔽性、政治性的特征。
普遍性是指各市县、乡镇都有发生财政风险的可能性,各财政内部机构、政府运作和财政收支各方面都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财政风险。
而乡镇的覆盖面广,经济来源有限而支出项目较多,财政风险相对突出。
复杂性是指基层财政风险的影响因素比常见的市场风险要更为复杂多变,缺乏一定的规律,乡镇作为基层的代表单位,面临更多复杂的问题,因此基层财政风险更具有复杂性。
隐蔽性是指人们一般认为作为政府是不会破产的,都认为财政风险不可能存在,这样主观上或客观上造成了财政风险的隐蔽性。
政治性则是由财政的政府服务职能决定的,财政体制往往由其政治体制所决定,对财政风险的管理、监督、化解和防范也必然会有强烈的政治色彩。
二、现状分析(一)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至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中央财权大大提高,地方财政的财权极度下降,而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划分的变化却很小。
基层财政的收入少,而相应需要解决的公共政策项目比较多,国内很多基层财政都是“吃饭财政”,财政收入勉强能发放工作人员的工资,完全不能履行公共职能。
以湖北省襄阳县为例,其财政收入才从1994年的10775万元增加到2000年的37920万元,增幅达25.98%。
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财政风险探讨

隐性 负 债 、 有 显性 负 债 以及 或 有 隐性 极 财 政政 策 的推 动 下 . 了鼓励 企业 投 或 为
负债 四类
产 品 与 服务 . 也包 括 对 法 律规 定 的政 府 支 付 责 任 所 具 有 的 大 规模 违 约 的 潜 在
21 0 1年是 我 国 “ 十二 五 ” 划 期 的 规
从 传 统 的财 政 学 理论 来 看 . 及 财 见 性 为 基 础 可 以 分 为 直 接 负 债 和 或 有 22 我 国 积 极 财 政 政 策 的 财 政 风 险 分 析 涉 .
政 风 险方 面 的研究 并 不 多 . 是 由财 政 负债 两类 。直 接 负债指 的是 具有 发 生 的 这 其 自身具 有 隐蔽性 的特 点决 定 的
性 财 政 风 险 除 了具 有 隐 蔽 性 特 征 以 外, 还具 有 公 共性 、 移性 、 杂 性 以及 转 复 危 害性 等特 征 12 财 政风 险 的影 响 因素 与表现 形 式 .
2 我 国 积 极 财 政 政 策 的 财 政
风 险 分 析
21 我 国 积 极 财 政 政 策 的 财政 风 险 的 . 不 利 影响 我 国 政 府 为 了有 效 地 协 调 社 会 经
我 中客 观存 在 的 . 是 诸 多 矛盾 在 财政 领 带 来 的 支 出责 任 . 有 负债 发 生 具有 不 好 的运作 . 国 的财 政政 策 所具 有 的积 其 或
财 域 的 集 中体 现 . 政 风 险 的来 源 是 因为 确 定 的 特点 。通 常情 况 下 , 政 风 险 的 极 作用 表 现得极 其 明显 财
据 进 行 直 接预 测 . 国债 。或 有 负债 指 如 的是 以某 些特 定 时 间 的 发 生 为 基 础 而 势 头 . 国政府 因为应 对 金 融危 机 而制 我 定 的 “ 揽 子 经 济 刺 激 方 案 ” 到 了 良 一 得
财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财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一、问题描述在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财政工作承担着重要的职责和使命。
然而,我们也面临着一系列与财政工作相关的问题。
1. 财政收入不稳定:目前,我国财政收入主要依赖于经济增长和税收收入。
然而,在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财政收入易受到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导致财政收入不稳定。
2. 财政支出过大: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和民生需求的增加,我国财政支出规模逐年扩大。
虽然这有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但也给财政压力带来了很大挑战。
3. 地方债务风险:为了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地方政府往往以高举债务的方式融资。
然而,部分地方债务规模庞大、偿还能力较弱,存在较大风险,给整体财政安全带来隐患。
4. 公共财政预算管理不规范:在公共财政预算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财政拨款项目的效益不明显、财政预算执行不规范等。
二、问题影响这些问题对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1. 经济增长受限:财政收入不稳定和财政支出过大会造成资源配置不合理,进而限制了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2. 社会压力加大:未能有效解决地方债务和公共财政预算管理问题,容易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社会压力。
3. 财政安全风险上升:如果地方债务风险无法得到控制,在金融市场波动或其他经济困境下可能导致全面性的财政系统危机。
三、对策建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并提高财政工作效率,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推进税收制度改革:通过深化税制改革、扩大税基范围等方式,增加税收来源多样性,并提高税收征收效率。
同时,加强对税收违法行为的监管与打击力度,维护税务制度的公平性和正常秩序。
2. 加强财政预算管理:加强对公共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和评估,确保财政拨款项目的效益合理可行。
建立完善的预算制度、加大财政预算执行的透明度和公开程度,使财政资源得到更有效地配置。
3. 加强地方债务风险管控:加强对地方债务发行与偿还情况的监测和评估,确保地方债务规模与地方经济实力相匹配。
我国财政运行中的道德风险问题研究

关键词 :财政 ;道德风险 ;信 息不对称;道德理性 分类号 :F 1 82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0 8 30( 0 2 0 - 0 2 0 10 4 2 2 0 ) 20 5- 3
一
、
表现及危 害
之 问 , 中 央 政 府 和 地 方 政 府 之 问 , 国家 内 外债 领 域 都 存 在 在 在 着 道 德 风 险 。事 实 上 从 整体 来 看 , 府 作 为 社 会 管 理 者承 政 担 着 令 经 济 社 会 相 对 高 效 和公 平 发 展 的 道 德 责 任 , 财政 则 而 是 体 现 这 一 道德 目的的 道德 手 段 比如 直接 体 现 其 道 义 责任
渡 性辛 完 善 、 电的 不对 称 以及 行 为 ^ 道 德 理 性 的 欠缺 ; 此 防 范消 减 我 国财 政 道 德 l 险应 主 要 最 赖 于 : 政 及 相 口 信 目 凰 财
关 制度 的 完善 、 电不对 棼 的 消 减 厦 经 济 干 断 发展 基 础 上 社 会 道 德 理 性 的整 体 提 升 信
郭 晔
( 京 经 济 学院 财 政 学 幕 ,南 京 南 20  ̄) 10 3
摘
要 : 我 国 当前 财 政 运行 中 的道 德 风 险及 其 现 实化 危 害 性 后果 较 为 广 泛 地 存 在 着 . 它极 大 地 损 害 了财 政 运 行 的教
室和 岱 丑 . 盘 向影 响 著 整个 经 济 社 告 的发 展 。 财 政道 德风 险 主 要 根 源 亍 我 国 经济 体 制 转垂 期 间相 关 县 体 制 度 的过 井
金 是 其 道 德风 险 之 二 。
的收 人组 织 及 管 理 机 构 、 出 安排 和使 用 部 门等 — — 存 在 着 支 道 德风 险 及 其 现 实 化 之 后 果 : 相关 部 门 机 构 中的 部 分 公 职 人 员 效 率 骶 下 她 消 极服 务 , 者 利 用 职 务 之 便 为 自己 或 小 集 厨 或 积 极 寻租 ; 门利 益 固化 , 响 财 政 运 作效 率 , 体 表 现 如 : 部 影 具 某 些 部 门 巧 立 名 目收 费 、 款 、 立基 金等 , 接 或 间 接 地 减 罚 建 直 少 国家 财 政 嘘 人 和 分 散 国 家 财力 , 至 将 财 政 资 金 变 成 部 门 甚 利 益 的追 逐 对 象 ; 方 本 位 主义 严 重 , 些 地 方 为 了 地 方 的 地 某
当前我国地方财政风险的成因与治理刍议

相互作用仍 然无法使 财政恢复 或趋 于恢复 平衡 ,地
方财政 陷于不 可持续状 态 ,从 而导致 政府机 器难 以
正常运转 、 地方经济停 滞不前甚 至下 降 、 社会稳定 受 到破坏 的可 能性 。 方财政 风险具有诱 发空 间广 、 地 传 导性快 、 隐蔽性强 、 害性大等特 点 。 危 ( ) 二 地方财政 风险 的表 现形式
真赤字 ” 已非个别 现象 。
定性因素的影响, 政府财政收支长期不能保持平衡 。
且通过发行 国债 为财政 赤字融 资及 经济变量 之 间的
2地方 财政支 出风险 、
地方 财政 的支 出风 险就是 因收入 短缺而造成 地 方 财政基本 职能 的部分 丧失所形 成 的风险 ,比如政 府部 门的人员工 资 、 办公经 费 、 育 、 生 、 教 卫 农业 和公
实更有解释力 和预测力 。 基于此 , 可对地方 财政风 险 作如下 初步界定 :地方 财政风险 是指 地方 财政 在运
行过程 中 , 由于各种 主 、 客观因素 , 别是 一些不 确 特
级财政可 调配财力 十分有 限 , 抗风 险能力 很低 ; 二是
税源结构 单一 , 资源 型” “ 财政发 展受限 , 收入总量增 长缓慢 ; 三是 地方财政 “ 虚收” 的现象严重 ,假平衡 、 “
Zh o Jh n a io g
(i ni ste Y na om l n esy K n ig602) F ac lntu , unnN raU i ri , umn 。522 n a i it v t
A  ̄ a t h o a f a c l ik i b cmigte b r e rd al o ll eso c uh r ya d teeo o c l c :T elc l n n i s s e o n h ar rga u yfra e l f o a a to t n l cn mia i ar i l l v l l i l l d vlp n i c lyo es p. i r ceh sdsu sdtec n oaina dteso eo a n n er kiia y ee metodf ut vrt o t i f l e T sat l a i se o n t o cp fo l f a c s tl , h i c h t n h l c i i n il e brtdi eal h i nfs t n o elc n n er k h ruhya aye eo gno a  ̄ a c ik le ae dt emanma i t i fh a f a c i ,too g l lzd t r i fo l n er , a n i t e ao t ol i s n h i l c n s
财政监督的质量控制与风险防范问题研究

二 、 我 国 财 政 监 督 质 量
控 制 存 在 的 问 题
l、 律 法 规 体 系 不 健 全 , 政 法 财 监 词 最 先应 用 于对 产 质 一 品好 坏 或优 劣程 度的 衡量 。然 而 , 随 着 我 国 公 共 财 政 实 践 的 深 入 以 及 防范财 政 监督 风险 意识 的提 高 , 我 们 对 财 政 监 督 也提 出 了 质 量 和 质 量 控 制 。我 们 可 以 认 为 , 政 监 财
监 督 风 险 。
检 查 资料 的 立 卷 归 档 等 。 很 显 然 ,
一
、
财 政 监 督 质 量 与 风
加 强 财 政 监 督 的 质 量 控 制 对 遏 制
险 防 范 相 关 范 畴 的 界
定
1、 政 监 督 质 量 财
财政 腐败 、 规 、 效 率 、 费和缺 违 低 浪 乏透 明 度等 财政 机会 主 义行 为 , 贯 彻 执 行 财 务 制 度 和 防 范 财 政 监 督
法 依 据 散 见 于 《 算 法 》、 会 计 法 》 预 《
等 法 规 中 , 政 监 督 法 律 法 规 体 系 财 不 健 全 , 内 容 陈 旧 落 后 ; 一 方 且 另 面 , 国 尚 未 出 台 一 部 权 威 的 《财 我 政 监 督 法 》。 这 些 使 得 在 加 强 质 量 控 制时难 以界定 清晰 的 工作 界限 , 也 就 难 以 落 实 责 任 追 究 制 , 使 监 致 督 质量 不高 。
财 政 监 督 风 险 是 指 财 政 监 督 机 构 和 人 员 在 执 行 检 查 业 务 时 由
我国地方财政风险的表现、成因及化解对策

政风险 的表现形式 、 成 因进行深入剖析 , 并提 出化解对策 , 对各级地 方政府 规避 财政 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 关键词 】 地方财政风险 ; 表现形 式; 成 因; 化解
S t u d y o n t he Ex p r e s s i o n, Ca u s e s a n d De f si u ng o f t he Lo c a l Fi s c a l Ri s ks i n Chi n a 预算 按 照量人 为 出 、 收 支平衡
的原则 编制 , 不列 赤字 。除法 律 和 国务 院 另 有规 定
的, 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债券 。但是 , 这并不意味着地 方政府不存在债务 , 实际上地 方政府通过各种变通 的形式 已在举债 , 且 当前规模 已多达 十万多亿元 。
J u n . 2 0 1 3
V0 l _ 1 3 N O. 3
第 1 3卷第 3期
我 国地 方 财 政 风 险 的 表 现 、 成 因及化 解 对 策
白 列 湖
( 西北师范大学 , 甘肃 兰州 7 3 0 0 7 0 )
【 摘
要】 地 方财政风 险是 当前困扰各 级地 方政 府的重大 问题 , 事关构建 强大、 稳 固、 平衡 的地方财政 。对地方财
s t a b l e a n d b la a n c e o f l o c l a f i n a n c e .Di s s e c t i n g o n t h e f o r m o f e x p r e s s i o n c a u s e s a n d d e f u s i n g o f t h e l o c a l f i ca s l is r k s i s o f g r e a t s i g n i i f c a n c e t o a v o i d i f s c l a r i s k f o r t h e l o c l a g o v e r n me n t s i n C h i n a .
当前我国财政的风险问题研究

当前我国财政的风险问题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财政在国家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财政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问题。
为了规避这些风险,必须深入研究我国财政的风险问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我国财政的风险问题,分析其成因和解决途径。
1.债务风险:我国政府债务规模不断增长,债务风险逐渐加剧。
尤其是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日益突出,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已经超过了3万亿人民币。
政府债务的风险可能导致政府财政承担过大的压力,甚至威胁到国家财政安全。
2.预算风险:预算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超支、重复投入、资金浪费等问题,这些都是预算风险。
预算风险可能会导致政府对财政资金的使用管理失控,严重影响政府的财政稳定性。
3.税收风险:税收收入来源相对单一,部分地方政府依赖于房地产税收。
如果房地产市场变动,税收收入会受到较大影响,从而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不确定性。
此外,税收政策的变动也可能会导致税收风险。
4.经济下行风险: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下行压力,可能导致财政收入减少,支出增加,造成财政收支矛盾加剧,从而导致财政风险。
此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也可能导致市场人心不稳,引发金融风险,进而对财政带来压力。
二、财政风险问题的成因1.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市场经济的不稳定性将直接影响到政府财政,使风险加剧。
经济下行时,国家收入减少,财政也随之受影响。
2.政策不稳定性:政府政策的变化会对财政产生深远影响,特别是财政政策的调整。
如果政府财政政策调整不得当,就容易使财政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3.经验不足:决策者经验不足,财政运行中决策失误可能会导致财政风险。
1.完善预算管理体系:政府应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制定预算,坚持预算透明,强化预算过程的监督与评估。
此外,还需建立长效的预算绩效评估机制,提高预算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以规避财政风险。
2.加强债务管理:建立和完善政府债务管理制度与规则,加强债务风险监测与管控,提高债务风险防范能力。
3.增加税收来源:政府应通过扩大税基和加强税收征管来增加税收收入来源。
浅析我国地方财政困难问题

浅析我国地方财政困难问题【摘要】我国地方财政面临着诸多困难,主要表现在地方财政转移支付不足、地方财政依赖性较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增加以及地方财政管理制度不完善等方面。
地方财政转移支付不足导致地方政府资金短缺,难以满足公共服务需求;地方财政依赖性较大意味着地方政府在财政支出方面较大程度依靠中央财政补贴;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增加会加剧地方财政压力,影响地方经济稳定发展;地方财政管理制度不完善使得地方财政收支管理缺乏规范性和透明度。
应加强地方财政管理制度建设,优化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减少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促进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地方财政困难、原因分析、转移支付、依赖性、债务风险、管理制度、结论1. 引言1.1 引言地方财政是指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筹措和支配财政收入、支出和债务的权力和责任。
近年来,我国地方财政普遍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分析我国地方财政困难问题,本文将从地方财政困难原因、地方财政转移支付不足、地方财政依赖性较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增加、地方财政管理制度不完善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地方财政困难问题的存在是当前我国财政领域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地方财政总体形势并不乐观。
地方财政收入来源单一、财政支出持续增加、财政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等问题,使得地方财政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和压力。
正确认识我国地方财政困难问题,深入剖析其中的原因,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地方财政体制、推动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从不同角度对我国地方财政困难问题进行剖析和思考,以期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推动我国地方财政体系的改革和发展。
2. 正文2.1 地方财政困难原因分析地方财政转移支付不足是导致地方财政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国的财政体制中存在着中央和地方财政权责不清、资金分配不均衡的问题,导致地方政府面临较大的财政压力。
地方财政转移支付不足,使得地方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投入不足,影响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地方政府财政风险分析与预警机制研究

地方政府财政风险分析与预警机制研究随着中国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地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也越来越重要。
然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有些地方政府却陷入了严重的财政危机。
这样的财政危机若不得到有效的解决,就会对当地的社会经济秩序产生严重影响,并最终危及国家的财政稳定。
因此,地方政府应该建立财政风险分析与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财政风险,确保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地方政府财政风险的成因地方政府财政风险的成因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成因:1.经济运行风险。
地方政府往往依靠经济产出来维持财政支出,当当地经济受到冲击时,资金收入就会受到影响。
2.投资运营风险。
地方政府也经常使用投资来拓展财政收入。
但是,如何选择有利的投资机会并且防范投资风险,是地方政府财政管理面临的一个大问题。
3.财政支出管理风险。
地方政府从筹集财政资金、拨付资金到松绑、使用资金,都有可能发生问题。
一些政府官员的非法行为或不当行为也会影响地方政府的财政管理稳定性。
二、地方政府财政风险预警机制的必要性地方政府财政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对财政管理至关重要。
一旦财政风险发生,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是至关重要的,以避免风险蔓延后果更为严重。
建立预警机制的好处不仅在于及时发现和解决财政风险,还可以促进地方政府优化财政管理,提高管理效率,提高财政保障水平。
三、地方政府财政风险预警机制的构建建立有关财政风险的预警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财政风险预警体系。
财政风险预警应该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要包含财政收入、支出、预算管理、资金使用等各个方面。
预警指标中应该包括各方面的数据指标,以便及时监督和检测。
2.建立财政风险预警集成平台。
财政风险预警平台的建立可以帮助地方政府集成各方面的数据,进行预警分析,识别财政风险。
该平台应该是一个真正的全面的财政分析平台,以增强预警功能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3.建立财政风险分析方法。
财政风险分析是预警机制中最核心的一环。
分析工作必须引入科学分析方法和经验知识,并且要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完善和优化。
财政运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财政运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1. 引言财政是一个国家经济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民生福祉。
然而,目前我国财政运行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本文将对这些困难和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2. 财政收入问题2.1. 收入结构单一当前,我国财政收入主要依赖于税收收入,尤其是间接税,如消费税和增值税。
这种收入结构的单一性使得财政收入的稳定性较差,容易受到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
2.2. 偷漏税问题由于税收征收难度大、成本高,加上一些企业个人存在逃税行为,使得财政收入出现了一定的偷漏税问题。
这不仅导致国家财政收入缺口,还会损害公平正义,影响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
3. 财政支出问题3.1. 支出结构不合理我国财政支出仍然以基本公共服务为主,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支出占比较高,而对于创新研发、科技投资等领域的支出相对较少。
这导致财政资源配置不合理,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力释放和创新能力提升。
3.2. 支出管理不规范在财政支出管理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预算执行不到位、审计监督不够严格等。
这导致一些项目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甚至出现了滥用和浪费现象,浪费了宝贵的财政资源。
4. 财政风险问题4.1. 债务风险高我国财政债务水平较高,尤其是地方政府债务。
这使得财政面临着一定的债务风险,需要加强债务管理和风险防范措施。
4.2. 追求规模化带来的风险近年来,为了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我国财政采取了一系列的扩大财政规模的措施,如减税降费、增加投资等。
然而,过度追求规模化发展也会带来一定的风险,如财政赤字、通胀压力等。
5. 财政体制问题5.1. 分税制与中央财力不足我国财政体制中存在着分税制,地方财政收入为地方税收的一部分,而中央政府财政收入主要依赖于国家税收。
由于中央财力不足,地方财政压力较大,导致财政运行困难。
5.2. 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我国财政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导致财政管理存在一定的漏洞和难题。
例如,预算编制、执行和绩效评价等方面的规定不够明确,导致财政资源配置不够科学和有效。
我国社会保障财政风险分析与防控研究

6 5
底 ” 增加 财 政 负 担 , 成 政 府 的 直 接 隐 性 债 务 。 , 形
23 0 3年人 口老 龄化 高峰 时 , 当期 养 老金 支 付缺 口
目前 , 国的社会 保 障财政 风险体 现在 如下方 面 : 我 ( ) 社会 保 障筹 资制度 不完善
1 .筹 资 渠 道 狭 窄 。我 国社 会 保 障 的 收 入 来 源 主要 是 国家财 政 、 企业 和个 人 的缴费 , 从 三者 但 的缴 费 比例看 , 人缴 费 比例 较低 , 国家和企 业 个 而
能、 发展 保 障事业 提供 资 金保证 。 从实 践 上讲 , 何 国家社 会 保 障资 金 的形 成 任
和供 给都 离 不开 财 政 的 参 与 , 即社会 保 障收 入 和
支 出都具 有财 政性 。就我 国 目前的社 会 保险模式 而言 , 社会 救 济 、 会 福利 以及行 政事 业单 位工 作 社
中图分 类 号 : 9 3 7 C 1 .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6 1— 8 0 2 1 ) 2— 0 5—0 17 9 4 (00 0 0 6 4 人员 的有关 社 会 保 险项 目都 是 直 接 由财 政 支 出。
在 整 个 社 会 保 障 体 系 的 运 行 过 程 中 , 政 不 仅 要 财
大 大 小 小 的 财 政 风 险 , 将 会 削 弱 政 府 的 施 政 能 这
种 必 要 手 段 , 它 的 本 质 属 性 是 一 种 再 分 配 手 …
段 。社 会保 障 资金 的筹 集 、 用 和管理 , 身就是 使 本 对 国 民收入 进行 分 配和 再分 配 , 国家 与企 业 、 对 国 家 与个 人 、 业 与 个 人 之 间 的分 配 关 系 都 将产 生 企 直 接影 响 。而财 政直 接 控制 和间 接制约 着社 会保 障 分 配 的 总 量 和 结 构 ,为 国家 履 行 社 会 保 障 职
我国县级财政风险及其防范机制研究

工业。 受农业 生产周 期和 现行价 格体 系、 税率 、 业 农
半左右 。因此 , 县级 财政 的稳 固是 国 家财政 稳 固的 基础 , 日渐显 现的县 级财政 风 险显然 不利 于国家 而 财政 的稳 固。有 鉴 于此 , 究如何 防范 和化解 县级 研 财政风 险 , 不仅 具有现 实意义 , 具战 略意义 。 更
一
机关 的正 常运转 , 带来 了一定 的社会经 济问题 。 2 () 县 级财政 的 困难 形成 了城 镇和农村 的“ 乱 ” 象 , 三 现
生 产 方式 的 制约 , 农业 生产 的 比较 效 益低 , 提 供 所 的财政 收入少 。据对 历史 资料 的分 析 , 百元工 业 每
因素 , 有 县域 经 济 落 后 以及 政府 非理 性 的 投 融 资行 为 等 原 因 。 又 防范 和 化解 县 级 财政 风 险 , 完善 省 以下 分税 制 要 财 政体 制 ; 展 县 域 经 济 , 育 县 级 支柱 财 源 ; 范政 府 行 为 ; 发 培 规 防范 和 控 制 县 级金 融风 险 ; 存 量 上 化解 县 级 债 务 从 和赤字。 关键词 : 县级 财 政 风 险 ; 分税 制 财政 体 制 ; 域 经 济 ; 府 行 为 ; 融风 险 财 政 化 县 政 金 中 图分 类 号 : 8 2 2 F 1.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8 o 8 2 O ) 50 5 — 4 1 0 一 1X( O 7 O — 0 0
财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财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一、我国财政工作存在的问题1. 财政收支失衡当前,我国财政收支失衡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一方面,财政收入增长速度相对较慢,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公共支出需求;另一方面,财政支出过大,导致债务累积和风险加剧。
这种收支失衡局面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2. 资金使用效率低下我国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部分地区和部门由于管理混乱、审批流程繁琐等原因导致资金滞留或闲置,影响了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效率。
此外,由于缺乏有效监督机制和规范操作程序,还存在着一些违规使用、挪用、浪费公款等问题。
3. 地方财政压力过大我国地方财政压力普遍较大。
一些地方在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保障等方面需求旺盛,但自身财力有限,并且依赖于财政转移支付比例过高。
这种依赖性使得地方对中央财政支持的强烈需求,从而增加了财政调控的困难。
4. 财税体制不完善我国财税体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在财政管理方面,由于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督机制不健全,造成了一些财务违规行为。
在税收方面,税收立法、征收与管理等环节尚待进一步完善,无形中给税收征管带来了难度。
二、解决财政工作问题的对策1. 稳定和拓宽财政收入渠道稳定和拓宽财政收入渠道是化解财政收支失衡问题的关键。
首先,要加大对经济发展新动能的支持力度,鼓励创新创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和纳税主体。
其次,要完善税收制度,适时调整部分涉及社会公平和经济效率的税费政策,并加大对非正常经营行为的打击力度。
此外,还可以探索开展公共私人合作模式,在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吸引民间资本参与。
2.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是优化资源配置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
一方面,需要加强财政监督力度,建立健全财政预算绩效评价制度,对各项支出进行核实和跟踪,及时纠正问题。
另一方面,应推动简政放权和行政审批改革,减少监管环节和程序繁琐程度,提高资金周转速度。
同时,还可以加强信息技术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提高操作效率。
我国社会保障财政风险防范研究

一
、
财 政 制度 是社 会保 障 制度 的经 济 基础
潜 在可 能性 。社 会保 障 由于其 自身 内在或 外部 的不 确定 性 而导致社 会保 障机 制 的正 常运行可 能遭受 严 重 损失 , 最终转 化成财 政 风险 。 随着社 会保 障 制度 的发 展 与改 革 , 社会 保 障 财
郑 洁 翟胜 宝2
(. 1 安徽财经 大学财政 与公共 管理 学院 ;. 2 安徽财经大学会计 学院 安徽蚌埠 23 4 ) 30 1
摘
要: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对 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建设和谐社会至关重要 。随着我 国社会保障体 系建设 的不断
推进 , 社会保障收与支的矛盾逐步 凸显 , 而财政是这一矛盾的最终“ 买单者” 由此加 重 了财政 负担 , 生 了财政 风 , 产
响 。而财政 直接 或间接 地制约 着社会保 障分 配 的总 量 和结构 ,为国 家履 行 社 会保 障职 能 、 展 保 障 事 发 业提 供资金 保证 。
从实践上讲 , 任何 国家社会保障资金的形成和 供给都离不开财政的参与 , 即社会保障收入 和支 出 都具 有财 政性 。就 我 国 目前 的社 会保 险模 式 而 言 , 社会 救济 、 社会福 利 、 以及行政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 的
政 风 险已成 为财政 风险 的重要组 成部分 , 的提出 , 它
社会保 障是 政府 职 能 的重 要 部分 , 政 府 干 预 是 社 会 经济生 活 的重要 手 段 , 它与 政 府 财政 活 动 密 不
可分 , 社会保 障功 能 的实 现在很 大程度 上依赖 财政 。 从理论 上讲 , 社会 保障是 保证 生 产力 补偿 的一
种必 要手 段 , 的本 质 属 性 是 一 种 再 分 配 手 段 , J它
我国地方财政风险浅析

邱 建
( 平 顶 山市 自来 水 公 司 河 南 平 顶 山 4 6 7 0 0 0)
摘 要 : 自1 9 9 8 年 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 ,有关财政风 险问题 的研究和讨论 日渐增多。特别是 2 0 0 3 年以来,随着经济增长的加快和物价水平的持续上升 ,人
一
、
其他特征都是 由该特征所派生的。 ( 二) 风 险范 围的社会性 财政 风险无论最终是造成损失 , 还是带 来 收益 , 其影响范围都是社会性 的,即风险 要 由全体社会成员来承担 , 只不过由于社会 成员在社会分工体 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 拥 有的生产 要素的种类 、 数 量不 同,有的承 担 的多一点 ,有的承担的少一点。 ( 三) 风 险表现 的集中性 财政 风险 的表现具 有集 中性足 由于 财 政行为本身具有集 中性 。 财政活动要 纳入政 府预算 , 经过权力机关的审批 ,体现为政府 的集 中决策过程 ,由此而形成的风险通过政 府预算的执行情况体现出来 , 具有鲜明的集
凭借 国家的政治权力强制 的扩大收入来 源, 只有 在这种 强制性 超 出整个 国民经济承 受 能力 的条件下 , 财政风险才会变成现实的财 政危机。这种风险过程 的长期性一方面为政 府 防范和化解风险提供 了充分的时间 , 即便 政府 行为 出现 了失误 ,从 而蕴藏 了较大 风 险,但只要 损失 尚未成为现实 , 政府就有可
得 地方 可调 配收 入与公 共需 求 的差 距逐年 增大 ,收支矛盾 日益突 出,致使政府抗风险 能力减 弱。 财 政 支 出风险 是指财 政资 金不 能满足 政府需求 或者 达不到预期 目 标 的可能性 。 财 政赤 字 风险是 指地 方财 政在支 出 的 规模结 构和组 织活动中所形成 的财政风险 , 是财政不平衡 导致的结果 , 其 实质是财政赤 字实 际效 益和预期效 益的偏差 。 财政 债务风险主要 包括规模风 险、 结构 风 险和效益风 险。 规模 风险是 指由于债务规
我国财政收支不平衡的潜在风险

我国财政收支不平衡的潜在风险财政收支平衡是一个国家财政运行的基本要求,而我国财政收支存在不平衡的问题,这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潜在风险。
在深入分析和研究这些风险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我国财政收支的现状和原因。
我国财政收支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财政收入和支出的结构性失衡。
在财政收入方面,我国依赖过度于间接税,如消费税和增值税,并且大部分税收都是从企业和个人所得中收取的。
这使得我国财政收入过于依赖于经济的发展情况,一旦经济出现下滑,财政收入就会受到严重冲击。
另外,在财政支出方面,我国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农村发展等领域投入大量资金,导致了支出规模庞大,难以持续保持平衡。
其次,我国财政收支不平衡的潜在风险在于财政赤字和债务问题的加剧。
财政赤字是指财政支出超过财政收入,为了填补赤字,政府只能通过增加债务来融资。
而债务问题的加剧会增加国家的财政压力,可能导致债务违约和信用评级下调,进而对金融市场和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财政赤字和债务还会削弱政府的财政独立性,降低政府应对经济周期波动和风险的能力。
进一步探讨我国财政收支不平衡的潜在风险,我们还要关注地方财政的问题。
在我国的财政体制中,地方政府有一定的财政自主权,但同时面临着巨大的财政压力。
为了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地方政府常常通过土地出让、债务融资等方式来增加财政收入,但这也增加了地方政府的风险承受能力。
一旦经济出现下行,地方政府可能面临难以偿还债务的困境,进而对金融体系和经济稳定带来潜在风险。
此外,财政收支不平衡还可能导致资源配置的不合理。
由于财政支出规模庞大,导致一些资源被过度集中投入到特定领域,而其他领域则得不到足够的支持。
这种不合理的资源配置不仅会浪费资源,也可能导致经济结构扭曲,限制经济的长期发展潜力。
针对我国财政收支不平衡的潜在风险,我们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加以解决。
首先,要推动财政收入和支出结构的调整。
政府应加大直接税收的力度,减少对间接税收的依赖,同时在财政支出方面要更加注重投资的效益和风险的可控。
我国财政风险问题的防范与化解

我国财政风险问题的防范与化解一、中国财政风险现状二、中国财政风险的主要表现三、影响中国财政风险的因素分析四、财政风险的防范与化解措施五、财政风险防范与化解需要加强的方面中国财政风险现状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全球化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财政重心向地方转移、结构性矛盾增加、金融市场波动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我国财政面临着不少的风险和压力,其面临的困境变得日益严重。
特别是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金融监管等方面的失调和干预,更是加剧了财政风险的风险程度。
中国财政风险的主要表现第一,预算收入难以完成,预算赤字呈不断扩大趋势,在财政总收入增速下滑、地方财政压力大的情况下,难以满足政府的财政支出需要。
第二,政府的债务增长加速,政府负债率不断提高。
而政府债务上升主要是由于地方政府平台性融资所引发的效应和逐渐底层资本保护计划所形成的债务。
地方政府负债总量占比很高,部分公共炒作型的投资也直接或间接地进入到财政压力增大的范畴中。
第三,地方债务集聚的情况越来越明显。
确定的供应控制和市场化交易机制间的冲突,而亏损的国企大量入市,进一步增加了企业压力,企业负债天花板变了。
如此一来,中小企业流动性压力呈现,同时,也加剧了企业举债成本增加的风险。
第四,交通基本建设减速。
现阶段火车站、公路、桥梁等城市长达5年以上公共物业的设备处于减速状态,工程建设成本压力和财务风险日益增大。
第五,近几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政策方面的衰退,也为财政风险的发生切实打下了基础。
影响中国财政风险的因素分析一是宏观经济状况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和村庄崩塌的胡乱机构构成、部分投资窝案等现象也不可忽视。
二是结构性矛盾加剧。
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不同,也会影响到财政风险。
三是政府政策和制度环境的影响。
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政策强度不到位等因素,都对财政风险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财政风险的防范与化解措施一是政策诱导和重大改革。
加强政府经济规划和预算控制,改善政府内部的财务管理,尽可能地优化政府债务与特定资源;推进财税、金融改革和基本建设,为地方政府特别是公共土地系统规范支持提供更好的制度环境和稳定的政策导向;加大宏观经济调控,优化经济环境,减少市场中的不确定性,增强市场主体的建设。
政府债务管理及财政风险防控研究报告分析报告研究报告趋势分析行业竞争行为分析发展趋势预测与展望

政府债务管理及财政风险防控研究报告一、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债务及财政风险问题逐渐凸显。
为有效应对这些问题,各国政府需采取科学、合理的债务管理措施,建立健全的财政风险防控体系。
本报告旨在深入研究政府债务管理及财政风险防控的理论与实践,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参考。
二、政府债务现状分析1.政府债务规模及结构近年来,我国政府债务规模持续扩大,债务结构也发生显著变化。
其中,中央政府债务占比逐渐下降,地方政府债务占比上升。
此外,隐性债务问题也日益严重,给财政稳定带来潜在风险。
1.政府债务成因分析政府债务的成因主要包括:经济增长需求、财政收支失衡、政府投资等。
在经济增长压力下,政府往往通过举债来筹集资金,以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工程等领域。
过度举债可能导致债务风险累积。
三、政府债务管理策略1.建立完善的政府债务管理制度为规范政府举债行为,应建立完善的政府债务管理制度,明确举债主体、举债方式、举债规模等要素。
同时,加强对政府债务的监管和评估,确保债务风险在可控范围内。
1.优化政府债务结构通过调整政府债务结构,降低高风险债务的比重,提高债务的可持续性。
例如,可以适当增加长期债务的比重,以平滑债务的偿还压力。
1.推进政府债务市场化改革推动政府债务市场化改革,引入市场约束机制,降低政府融资成本。
具体措施包括:发展债券市场、推广市政债券等。
四、财政风险防控措施1.加强财政预算管理强化财政预算的约束力和透明度,确保财政支出与经济发展需求相匹配。
建立科学的预算编制和执行制度,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和考核。
1.健全财政风险预警机制通过建立财政风险预警机制,实时监测财政运行状况,及时发现潜在风险。
预警机制应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预警和风险应对等环节。
1.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优化财政收入结构,提高财政收入质量。
同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民生和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开支。
1.强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针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应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监管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财政困难引发的财政风险是当前制约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原因之一, :国债风险是财政风险的集中。
市场经济中运用国债调节经济是必要的宏观调控手段,因此,财政风险不可避免。
我国正处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财政风险具有改革风险与市场风险两相交汇的特点。
探究我国财政风险存在原因, 并针对这些引发财政风险的因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关键词: 财政风险国债风险财政赤字金融风险ABSTRACTFinancial difficulties caused by the financial risk is one of the reasons of restricting,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China: government debt risk focus onfiscal risk. In the market economy by government debt economic adjustment is a necessary means of macroeconomic regulation and control, therefore, the financial risk is inevitable. Our country is in the process of transition to the market economic system reform, financial risk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isk and market risk of two-phase intersection. To explore the financial risk of our country existing reason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ettlement measures aiming at these trigger fiscal risk factorsKey word:Financial risk The risk of national debt Financial deficits Financial risk引言 (1)一、财政风险的内涵 (2)二、财政风险的表现形式 (2)1、窄口径财政风险。
(2)2、宽口径财政风险。
(3)三、国债风险是财政风险的核心 (4)四、市场经济中财政风险不可避免 (4)五、当前我国财政风险的特点 (4)六、国债使用效果的考察 (5)七、化解财政风险的途径 (6)结论 (8)参考文献: (9)致谢 (10)有关风险问题的研究由来已久,尤其是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宏观领域的经济风险。
其中,财政风险作为宏观经济风险的一个重要内容,已备受关注。
财政是作为政府职能履行的物质基础存在的,也是国家与社会安全稳定的根本保证。
而财政政策作为我国重要的宏观调控工具,其有效应用可以起到优化我国的资源与合理调解收入分配的作用,对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笔者从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财政风险的层面出发,对财政政策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
我国财政风险问题研究一、财政风险的内涵陈学安、侯孝国认为,财政风险是指我国现在执行的有关财政政策,使未来财政工作遭受损或损害的可能性。
财政风险是国家和政府的风险,是社会其他风险的承担者,在一定程度上是缓解甚至化解其他社会风险的手段,国际经济动荡也会引发和加大本国财政风险。
吴厚德认为,财政风险是指国家在组织财政收入和安排财政支出过程中,由于财政制度和财政手段本身的缺陷以及各种经济因素的不确定性造成损失和困难的可能性。
财政风险具有潜伏性、波及性、普遍性、内生性与外生性并存的特点。
张春霖认为,财政风险是国家财政出现资不抵债和无力支付的风险。
财政风险和政府债务密切联系。
丛明、胡哲一认为,财政风险是指财政面临支付危机的可能性,集中表现为赤字和债务的膨胀,当这种膨胀超越一国经济和社会承受力时,将演变成财政危机,并由此引发一国经济、政治的全面危机和社会动荡。
二、财政风险的表现形式所谓风险,是未来可能发生的危险。
而财政风险是在财政领域,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会发生的危险。
目前我国财政界对财政风险的内涵,主要是从财政收支的角度进行界定的,核心问题在于财政的债务承受状况、承受能力以及债务变动对财政收支平衡的危害。
结合财政债务变动和中央财政的调控能力,一些学者又把财政性资金在各个部门、各层环节之间的配置结构及其变动趋势,也作为衡量财政风险的一个重要内容。
概括而论,当前我国的基本观点认为,财政风险是指财政收支之间的不平衡关系以及财政不能提供足够的财力维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和国民经济良好运行,从而造成社会危害的可能性。
臂力论文网就其具体内容,大致可以按宽和窄两个口径划分财政风险。
1、窄口径财政风险。
即以财政赤字等财政直接负债衡量财政风险,主要指标是《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的“欧元区”成员单位的财政健全标准,即财政赤字不能超过GDP的3%、财政赤字余额不能超过GDP的60%(国内称之为赤字率和债务率)。
2002年我国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为3%,但我国财政赤字余额占GDP的比重还只有16%,由此而看,我国财政还有一定的举债空间。
2、宽口径财政风险。
①所有债务。
这一指标主要由以下部分构成:国有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带来的风险、国有企业及国有资产经营带来的风险、财政投融资带来的风险、外债带来的风险和社会保障支出带来的风险。
依照该标准使我国实际的财政风险远大于财政直接负债规模。
②财力的结构变动。
一是财政性资金的横向分布情况,其主要衡量指标是预算内外、体制内外资金的规模和比例关系。
其基本观点是预算外和体制外资金过大,意味着财力过于分散,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也因此大大削弱。
二是财政性资金的纵向分布状况,其主要衡量指标是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收入的规模和比例关系,一般用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和中央财政收人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即“两个比重”)为标准。
其基本观点是,目前发达国家的“两个比重”一般是40%和70%,发展中国家的“两个比重”一般是25%和60%。
财政职能弱化风险财政支出占GDP 的比重是衡量一国财政活动能力的重要指标。
80 年代以来, 由于政府干预币场在深度和广度上的扩大,各国财政支出占GDP 的比重不断上升, 而我国财政支出占GDP 的比重却不断下降。
1980 年美国德国政府财政支出占GD P 的比重分别为21.7 % 和30.3 % , 印度和新加坡的比重分别为13.2 % 和20.8% , 到2000年上述四国的该数值分别上升到33% 、38.5 % 、22.5 % 和23.1%,我国政府公共支出份额在2000年只有14.5 % , 公共支出份额的下降, 使得国家一些正常职责的履行因财力不足而受到阻碍, 特别是资本项目支出比重急剧下降, 直接导致政府公共产品供给能力下降, 这与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建设方面所应承担的责任极不相应。
据世界银行的调查报告显示,1980一1985 年财政投资占GDP 的比重, 工业化国家的平均水平为33% , 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为43 % , 而我国自1988 年以来就始终在10% 以下,1993年更是下降到3% 左右, 远远低于其他国家的平均水平。
这种低水平的政府投资造成我国基础产业滞后状况已给我国经济发展以及经济结构调整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我国财政虽然对农业、科技、教育等重点支出尽了最大努力, 但仍然难以满足各方面发展的需要, 中财力的不足致使有关社会稳定和促进改革进一步深人的政策措施, 如社会保障、房改、转移支付等难以付诸实施。
我国财政收人占GDP 的比重不断降低, 已经严重削弱了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
人们将我国财政称为“吃饭财政” , 财政收人除了满足基本的经常性开支以外所剩无几, 财政运行状况极度紧张, 致使财政政策的运用缺乏应有的财力支持, 政策的弹性空间减小, 国债发行规模越来越大,财政职能不断弱化, 财政支出结构成为一种固定比例的形式, 已经无法随经济发展的需要来加以调整.三、国债风险是财政风险的核心国债处于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之间的缓冲,可以跨越时问障碍,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需要,调配不同年度的财政收支。
如果运用得当,财政入不敷出时,发行国债可以弥补赤字,提高财政政策的效率和灵活度;但是,如果国债运行出现了问题,则会影响财政收支,甚至会导致财政乃至整个经济发生危机。
可见,控制和引发财政危机的关键。
所以说,国债风险是财政风险最主要、最直接的表现。
正因为如此,我国连续5年大规模发行国债,才会引起人们对财政风险问题的空前关注。
四、市场经济中财政风险不可避免风险就是未来不确定情况引发损失的可能性。
市场经济中不确定性随处可遇,存在风险不可避免;而且,收益往往与风险共生,不承担风险也就没有收益,这是市场机制的基本内涵之一。
要想获得收益,不能指望杜绝风险,只能化解它、防范它。
财政风险问题也是这样,在计划经济下的财政实行量人为出原则,甚至可以做到几十年既无内债又无外债。
不过,这却要以经济低效运行为代价。
作为市场经济国家的美国,也曾在19世纪3o年代至60年代进行过保持政府长期无债的尝试,终因有悖于经济发展规律而告终。
我们之所以为调节经济而发行国债、承担财政风险,就是为使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这就是我们追求的“收益”。
谈财政风险而色变,即如前些年谈赤字而色变,既不客观也不现实。
五、当前我国财政风险的特点我国处在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时期,财政一方面要承担来自经济体制转变中的改革风险,另一方面又要承担市场经济运行中的风险。
改革风险与市场经济风险并存,是我国当前财政风险的突出特征。
首先分析改革风险。
“摸着石头过河”的渐进式改革,虽然可以较好地回避改革障碍,减小阻力,有助于推进改革,但同时也积蓄了许多深层次问题。
比如,国有企业减员增效之后,大批职工下岗,相应的社会保障体系亟待建立;为应对人世后竞争压力,增强信誉,降低风险,要给国有银行注入新的资本金,提高资本充足率;为保证农民利益,提高农业生产积极性,需要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税费改革全面推开后,县乡财政将产生很大缺口....这些改革进程中所遇到的问题,都需要财政支持。
所以说,改革进展至今,对财政的要求越来越高,改革中孕育的财政风险逐渐上升。
再来分析市场经济风险。
随着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确立,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地位正逐步让位于市场,政府对经济的直接控制力降低,财政收支必须符合市场经济规范。
市场经济本身却不是尽善尽美的,政府不但要调节收入分配,确保社会公平,而且要针对市场失灵调节经济,提高运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