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
曹操简介资料
曹操简介资料曹操,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曹操简介资料,供大家参阅!曹操简介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 ),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出现转机。
黄河流域在曹操统治下,政治有一定程度的清明,经济逐步恢复,阶级压迫稍有减轻,社会风气有所好转。
曹操在汉朝的名义下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具有积极作用。
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去世后谥号为武王。
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唐朝张怀瓘在《书断》将曹操的章草评为“妙品”。
曹操人物生平早年经历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三国志》称其为汉相曹参之后,曹操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曹腾历侍四代皇帝,有一定名望,汉桓帝时被封为费亭侯,曹嵩继承了曹腾的侯爵,在汉灵帝时官至太尉。
年轻时期曹操机智警敏有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而且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不研究学业,所以当时的人不认为他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有梁国的乔玄等人认为他不平凡,乔玄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阳何颙对他说:“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南阳的许劭以知人著称,他也曾对曹操说过:“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曹操早年就表现出对武艺的爱好与才能,博览群书,尤其喜欢兵法,曾抄录古代诸家兵法韬略,还有注释《孙子兵法》的《魏武注孙子》著作传世。
曹操的拼音
曹操的拼音
拼音:[ cáo cāo ]。
解读:
曹操少年机警,任侠放荡,不治行业。
二十岁时,举孝廉为郎,授洛阳北部尉。
后任骑都尉,参与镇压黄巾军。
迁济南相,奏免贪吏,禁断淫祀。
征为东郡太守,不就,称疾归家。
及董卓擅政,乃散家财起兵,与袁绍等共讨董卓。
初平三年(192年)据兖州,分化诱降黄巾军三十余万,选其精锐编为青州军,自此兵力大振,先后击败袁术、陶谦、吕布等部。
建安元年(196年),迎汉献帝至许(今河南许昌东),自为司空,行车骑将军事,总揽朝政。
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之战中大败袁绍主力,又先后削平袁尚、袁谭等势力。
建安十二年(207年),击破乌桓,统一北方。
人物形象: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曹操是西园八校尉之一,曾只身行刺董卓,失败后和袁绍共同联合天下诸侯讨伐董卓,后独自发展自身势力,一生中先后战胜了袁术、吕布、张绣、袁绍、刘表、张鲁、马超等割据势力,统一了北方。
但是在南下讨伐江东的战役中,曹操在赤壁惨败。
后来在和蜀汉的汉中争夺战中,曹操再次无功而返。
曹操一生未称帝,他病死后,曹丕继位后不久称帝,追封曹操为魏武皇帝。
曹操简历
曹操简历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汉族。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
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曹操的古诗词
曹操的古诗词1、《观沧海》东汉末年/三国·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龟虽寿》东汉末年·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3、《苦寒行》魏晋·曹操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
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
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
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
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悲彼东山诗,悠悠使我哀。
4、《短歌行》东汉末年·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5、《蒿里行》汉·曹操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6、《冬十月》东汉末年·曹操孟冬十月,北风徘徊,天气肃清,繁霜霏霏。
鵾鸡晨鸣,鸿雁南飞,鸷鸟潜藏,熊罴窟栖。
钱镈停置,农收积场。
逆旅整设,以通贾商。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7、《谣俗词》魏晋·曹操瓮中无斗储,发箧无尺缯。
友来从我贷,不知所以应。
8、《善哉行其一》魏晋·曹操古公亶甫,积德垂仁。
思弘一道,哲王于豳。
太伯仲雍,王德之仁。
曹操个人简历
曹操个人简历你可知历史上有名的枭雄曹操?想深入了解一下吗?以下是由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曹操个人简历”,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更多内容请关注。
曹操个人简历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出现转机。
黄河流域在曹操统治下,政治有一定程度的清明,经济逐步恢复,阶级压迫稍有减轻,社会风气有所好转。
曹操在汉朝的名义下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具有积极作用。
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去世后谥号为武王。
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唐朝张怀瓘在《书断》将曹操的章草评为“妙品”。
生平事迹早年经历曹操,沛国谯县人(今安徽亳州),出生在官宦世家,为汉相曹参之后,曹操的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汉灵帝时官至太尉,历侍四代皇帝,有一定名望,汉桓帝时被封为费亭侯,《三国志·武帝纪》中说曹嵩“莫能审其本末”,而在宋人裴松之注《三国志》时间接引用三国吴人所著《曹瞒传》中称曹嵩本姓夏侯,但此说可信度不高。
曹嵩继承了曹腾的侯爵。
年轻时期的曹操机智警敏有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而且任性好侠、放荡不羁。
当时的人因他不修品行,不研究学业故认为他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有梁国的桥玄等人认为他不平凡,桥玄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曹操-ppt课件精选全文
xiāo
一代枭雄——曹操 .
一、曹操简介
曹操(155年—220 年),字孟德,小字阿 瞒,东汉末年著名政治 家、军事家、文学家、 书法家。
二、曹操生平
1.早年
曹操少时机警过人,行为放荡不羁,以侠义自任,不规 规矩矩地谋生做事,爱好武艺,尤其喜欢兵法。
五、曹操诗歌赏析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竟:死亡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腾蛇:传说中与龙同类的神物,能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雾升天。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骥:良马,千里马。 伏:趴,卧。 枥(lì):马槽。
6.三国鼎立开始形成。
208年,曹操亲统大军10余万南征荆州。企图先灭 刘表,再顺长江东进,击败孙权,以统一天下。
刘备、孙权联盟
赤壁之战 ——又一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
淝水之战
兵力对比:曹操
二十万(称八十万)
孙刘联军 五万
伤亡:曹军过半 联军主要为荆州逃兵
失去一统天下的机会,三国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
4.奉戴天子
195年,汉献帝迁出长安,入驻洛阳,曹操进军 洛阳保卫京城。
任命曹操为大将军、封武平候。袁绍不服,曹操 把大将军一职让给袁绍。
5、势力不断扩张,与袁绍两军对峙。
官渡之战 ——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
兵力对比: 袁绍 110000人 曹操 20000人 伤亡人数: 袁绍 100000人 曹操 8000人
此时,曹操回到家乡陈留,散尽家财征募乡勇,讨 伐董卓。后各方势力一起反董卓,以袁绍为盟主,曹 操为奋武将军。
曹操-ppt课件
张 角
3、逼降黄巾军,势力逐渐强大。
192年,青州的百万黄巾大军入侵兖州。兖州刺史刘岱 被杀,曹操担任兖州牧一职。后来历经苦战,终于大破敌 军,一路追击至济北,最后逼降黄巾军,收编降卒三十余 万并男女百余万口,又从中选出精锐,号称“青州兵”。
6.三国鼎立开始形成。
208年,曹操亲统大军10余万南征荆州。企图先灭 刘表,再顺长江东进,击败孙权,以统一天下。
刘备、孙权联盟
赤壁之战 ——又一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
淝水之战
兵力对比:曹操
二十万(称八十万)
孙刘联军 五万
伤亡:曹军过半 联军主要为荆州逃兵
失去一统天下的机会,三国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
四、艺术成就
曹操对文学、书法、音乐等都有深湛的修养。 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当今诗歌上,散文也很有特 点。
曹操之墓
原本曹操陵墓的所在位置一直是个谜团,直 到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宣布,曹操高陵 得到考古确认,其地址位于中国河南省安阳县安 丰乡西高穴村一带。由墓道、墓门、封门墙、甫 道、前后主室和四个侧室组成,结构复杂,规模 宏大
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 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 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 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壮志。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此句为千古传诵名句。
烈士:有远大抱负的人。 暮年:晚年。 已:停止。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盈缩:指人的寿命长短。 但:仅,只。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养怡:指调养身心,保持身心健康。 永年:长寿,活得长。
4.奉戴天子
195年,汉献帝迁出长安,入驻洛阳,曹操进军 洛阳保卫京城。
《三国演义》曹操简介及代表作
《三国演义》曹操简介及代表作《三国演义》曹操简介及代表作 曹操(155年-220年3⽉15⽇[1]),字孟德,⼀名吉利,⼩字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学家、书法家[2],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
下⾯是⼩编为你带来的《三国演义》曹操简介及代表作,欢迎阅读。
曹操⼈物简介 曹操(155年-220年3⽉15⽇[1]),字孟德,⼀名吉利,⼩字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学家、书法家[2],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
东汉末年,天下⼤乱,曹操以汉天⼦的名义征讨四⽅,对内消灭⼆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了中国北⽅,并实⾏⼀系列政策恢复经济⽣产和社会秩序,扩⼤屯⽥、兴修⽔利、奖励农桑、重视⼿⼯业、安置流亡⼈⼝、实⾏“租调制”,从⽽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出现转机。
[3]黄河流域在曹操统治下,政治有⼀定程度的清明,经济逐步恢复,阶级压迫稍有减轻,社会风⽓有所好转。
曹操在汉朝的名义下所采取的⼀些措施具有积极作⽤。
[4] 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奠定了曹魏⽴国的基础。
去世后谥号为武王。
其⼦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曹操精兵法,善,抒发⾃⼰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民的苦难⽣活,⽓魄雄伟,慷慨悲凉;散⽂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学,给后⼈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鲁迅评价其为“改造⽂章的祖师”。
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唐朝张怀瓘在《书断》将曹操的章草评为“妙品”。
曹操历史评价 李瓒:时将乱矣,天下英雄⽆过曹操。
[58] 鲍信:夫略不世出,能总英雄以修整者,君也。
[59] 凉茂:曹公忧国家之危败,愍百姓之苦毒,率义兵为天下诛残贼,功⾼⽽德⼴,可谓⽆⼆矣。
[60] 孙权:其惟杀伐⼩为过差,离间⼈⾻⾁以为酷⽿,御将⾃古少有。
[61] 孙楚:太祖承运,神武应期,征讨暴乱,克宁区夏;协建灵符,天命既集,遂廓弘基,奄有魏域。
曹操生平事迹
曹操生平事迹曹操,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那么你知道曹操的生平事迹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资料,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曹操生平事迹一、早年经历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为汉相曹参之后,曹操的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汉灵帝时官至太尉,历侍四代皇帝,有一定名望,汉桓帝时被封为费亭侯,《三国志·武帝纪》中说曹嵩“莫能审其本末”,而在宋人裴松之注《三国志》时间接引用三国吴人所著《曹瞒传》中称曹嵩本姓夏侯,但此说法可信度不高。
曹嵩继承了曹腾的侯爵。
年轻时期的曹操,机智警敏有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而且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不研究学业,所以当时的人不认为他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有梁国的桥玄等人认为他不平凡,桥玄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阳何颙对他说:“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南阳的许劭以知人著称,他也曾对曹操说过:“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曹操早年就表现出对武艺的爱好与才能,曾经潜入张让家,被张让发觉后,手舞著戟越墙逃出,全身而退。
又博览群书,尤其喜欢兵法,曾抄录古代诸家兵法韬略,还有注释《孙子兵法》的《魏武注孙子》著作传世。
这些活动为他后来的军事生涯打下了稳健的基础。
二、崭露头角公元174年【甲寅年】(熹平三年),二十岁的曹操被举为孝廉,入京都洛阳为郎。
不久,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
洛阳为东汉都城,是皇亲贵戚聚居之地,很难治理。
曹操一到职,就申明禁令、严肃法纪,造五色大棒十余根,悬于衙门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杀之”。
皇帝宠幸的宦官蹇硕的叔父蹇图违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将蹇图用五色棒处死。
于是,“京师敛迹,无敢犯者”。
但是曹操也因此得罪了蹇硕等一些当朝权贵,碍于其父曹嵩的关系,明升暗降,曹操被调至远离洛阳的顿丘(今河南清丰)。
任顿丘令。
这一年,曹操二十三岁。
曹操的资料
曹彪,公元232年封为楚王。公元251年与太尉王凌谋反事泄,被赐死。
曹勤,早薨。
曹乘,早薨。
曹整,公元217年封为郿侯。
曹京,早薨。
曹均,公元217年封为樊侯。
曹棘,早薨。
曹徽,公元232年封为东平王。
曹茂,素来与曹操及曹丕不和。公元232年封为东平王。
曹操的诗歌,极受乐府影响,现存的诗歌全是乐府歌辞。这些诗歌虽用乐府旧题,却不因袭古人诗意,自辟新蹊,不受束缚,却又继承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例如《薤露行》、《蒿里行》原是挽歌,曹操却以之悯时悼乱。《步出东门行》原是感叹人生无常,须及时行乐的曲调,曹操却以之抒述一统天下的抱负及北征归来所见的壮景。可见曹操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歌,开启了建安文学的新风,也影响到后,为著名神童,曾根据浮力的原理为大象秤重。
曹据,公元232年封为彭城王。
曹宇,公元232年封为燕王。
曹林,公元232年封为沛王。
曹衮,公元232年封为中山王。临终病重时魏明帝曹睿对其爱护备至,死后又获厚葬。
曹玹,公元211年封为西乡侯。
曹峻,公元232年封为陈留王。
曹矩,早薨。
曹干,公元232年封为赵王。
一代袅雄,纵风光一世,亦有星落殒灭之时。曹操对此也感到无能为力,只有作诗感叹,无可奈何。如《短歌行》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感伤,《秋胡行》之低沈情绪,《陌上桑》等游仙作品中都可见他的消极情绪。
曹操的诗歌形式是十分创新的。他尤擅写五言体和四言体。《蒿里行》原是杂言,曹操却以五言重写,非常成功。四言诗方面,本自《诗经》之后已见衰落,少有佳作,但曹操却继承了《国风》和《小雅》的传统,反映现实,抒发情感。例如《短歌行》、《步出夏门行》等均是四言诗之佳作,使四言诗重生而再放异彩。曹操诗文辞简朴,直抒襟怀,慷慨悲凉而沉郁雄健,华美辞藻并不常见,惟形象鲜明,如《观沧海》一诗:“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寥寥数笔,即能以辽阔的沧海景象,表现诗人的胸襟,不加润饰。
曹操生平事迹
曹操生平事迹曹操,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那么你知道曹操的生平事迹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资料,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曹操生平事迹一、早年经历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为汉相曹参之后,曹操的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汉灵帝时官至太尉,历侍四代皇帝,有一定名望,汉桓帝时被封为费亭侯,《三国志·武帝纪》中说曹嵩“莫能审其本末”,而在宋人裴松之注《三国志》时间接引用三国吴人所著《曹瞒传》中称曹嵩本姓夏侯,但此说法可信度不高。
曹嵩继承了曹腾的侯爵。
年轻时期的曹操,机智警敏有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而且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不研究学业,所以当时的人不认为他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有梁国的桥玄等人认为他不平凡,桥玄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阳何颙对他说:“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南阳的许劭以知人著称,他也曾对曹操说过:“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曹操早年就表现出对武艺的爱好与才能,曾经潜入张让家,被张让发觉后,手舞著戟越墙逃出,全身而退。
又博览群书,尤其喜欢兵法,曾抄录古代诸家兵法韬略,还有注释《孙子兵法》的《魏武注孙子》著作传世。
这些活动为他后来的军事生涯打下了稳健的基础。
二、崭露头角公元174年【甲寅年】(熹平三年),二十岁的曹操被举为孝廉,入京都洛阳为郎。
不久,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
洛阳为东汉都城,是皇亲贵戚聚居之地,很难治理。
曹操一到职,就申明禁令、严肃法纪,造五色大棒十余根,悬于衙门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杀之”。
皇帝宠幸的宦官蹇硕的叔父蹇图违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将蹇图用五色棒处死。
于是,“京师敛迹,无敢犯者”。
但是曹操也因此得罪了蹇硕等一些当朝权贵,碍于其父曹嵩的关系,明升暗降,曹操被调至远离洛阳的顿丘(今河南清丰)。
任顿丘令。
这一年,曹操二十三岁。
曹操简介资料
曹操简介资料曹操,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曹操简介资料,供大家参阅!曹操简介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 ),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出现转机。
黄河流域在曹操统治下,政治有一定程度的清明,经济逐步恢复,阶级压迫稍有减轻,社会风气有所好转。
曹操在汉朝的名义下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具有积极作用。
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去世后谥号为武王。
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唐朝张怀瓘在《书断》将曹操的章草评为“妙品”。
曹操人物生平早年经历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三国志》称其为汉相曹参之后,曹操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曹腾历侍四代皇帝,有一定名望,汉桓帝时被封为费亭侯,曹嵩继承了曹腾的侯爵,在汉灵帝时官至太尉。
年轻时期曹操机智警敏有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而且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不研究学业,所以当时的人不认为他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有梁国的乔玄等人认为他不平凡,乔玄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阳何颙对他说:“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南阳的许劭以知人著称,他也曾对曹操说过:“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曹操早年就表现出对武艺的爱好与才能,博览群书,尤其喜欢兵法,曾抄录古代诸家兵法韬略,还有注释《孙子兵法》的《魏武注孙子》著作传世。
三国将领曹操生平简介
三国将领曹操生平简介曹操,东汉末期杰出的政治家与军事家,著名军事将领。
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曹操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曹操生平简介曹操,生于公元155年,卒于公元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号吉利,小子阿瞒,是沛国谯县人,东汉末期杰出的政治家与军事家,且擅长写诗歌,在书法和音乐上也颇有修养,可以说文武双全。
曹操出生于宦官世家,是汉朝第二代国相曹参的后裔,年轻时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与学业,但机警聪慧且随机应变的能力比较强,热爱武艺,又喜欢兵法,几次为官又为各种原因返乡。
董卓废少帝而立献帝,独揽大权引起了众人的不满,曹操不愿与其合作,于是逃到陈留,合义兵讨伐董卓,自此,曹操开始了漫长的征战之路。
公元196年,曹操迎汉献帝刘协入驻洛阳,被封为司隶校尉,后又被封司空,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先后消灭了袁绍、吕布、刘表、马超以及韩遂等割据势力,又享福了匈奴、鲜卑等,将中国的北方一统,为日后曹魏的立国奠定了结实的基础。
公元220年,曹操还军洛阳,在洛阳病逝,死时六十六岁,死之前琉夏遗令,要求把自己葬在邺城西郊的高陵。
同年十月,汉献帝刘协被迫禅位于曹操的儿子曹丕,曹丕登基为帝,改国号为魏,并追封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曹操在北方兴修水利,屯田,从而将军粮缺乏的问题解决了;唯才是用,打破了门第的束缚;勤俭节约,不好华丽,将东汉以来的奢华之风扭转,说他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和政治家,这是无可争议的。
且曹操留下了《观沧海》等诗歌,对中国的文学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但也有人说曹操为人奸诈,而曹操说过“宁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这句话使得很多百姓都讨厌曹操,所以历史上对曹操的评价褒贬不一。
典韦和曹操关系典韦是三国里形象分明的一个人物,嫉恶如仇,武艺高超,有大气节,曹操这个冷血之人都能为他嚎啕大哭,那么典韦何德何能让曹操如此动情。
典韦名扬天下是因为为民除害,当时同乡刘氏和李永为敌,李永在当地的名声很差。
李永曾经是一个富豪,家中雇了一席人当做保镖侍卫,一般很难近的了身。
历史人物曹操
历史人物曹操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一名吉利,后改名操,沛国谯县人,汉族,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是东汉末年乱世中的重要人物,被后人称为“曹武帝”或“曹孟德”。
曹操出生于一个军人世家,他父亲曹嵩是沛郡太守,曹家世代为官,享有一定的名望和地位。
曹操自幼聪慧过人,机智灵活,深受父亲的教导和熏陶。
他年轻时期就展现出卓越的才智和领导能力,很早就成为军事部队中的重要将领。
在东汉末年社会动荡,各地纷争不断的大背景下,曹操逐渐崭露头角。
他的崛起始于参与平定黄巾起义,解救了被起义军围困的宛城。
此后,他积极参与东汉朝廷内部的政治斗争,与各路豪强交战,逐渐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力和实力。
曹操以骁勇善战、智勇双全而闻名于世。
他善于组织军队,以其精锐部队“虎豹骑”为核心,军事战略灵活多变,连续多年在各地连战连胜。
他先后平定了许多有实力的敌对势力,如吕布、张绣等,一举巩固了自己在中原地区的统治地位。
除了卓越的军事才能,曹操还是一位有远见和睿智的政治家。
他提出“兴势篡位”的主张,认为天下大势已经不可逆转,皇权不复存在,新的政权将产生。
他积极寻求政治联盟,与刘备、孙权等不同势力保持着一定的合作与对抗关系,保持自己的统治地位。
曹操不仅是军事家和政治家,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
他喜好文学,广泛涉猎古代经典,自己也亲笔书写了许多优美的作品。
他的诗词作品以豪放、雄壮、气魄独特,意境深远、寓意丰富而闻名后世。
然而,曹操的统治并非一帆风顺。
他在诛杀宦官黄琬和裴氏兄弟的行动中,失去了大量忠诚的官员支持。
他的统治也备受争议,因为他采取了高压手段,镇压异己,并对地方加重赋税负担,导致民众的不满和反抗。
尽管如此,曹操仍然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卓越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曹操的逝世标志着曹魏政权的开始。
尽管曹操一生都希望能够建立自己的王朝,但他在临终之际还是决定将权力传给他的儿子曹丕,由其继承其事业。
曹操的壮丽事业虽然未能达成其建立魏朝的愿望,但他的贡献和影响力却深深地刻在了中国历史的长河中。
三国人物曹操
代表作品及艺术特色
01
02
03
《观沧海》
曹操的代表作之一,通过 对大海的壮丽景色的描绘 ,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怀 和远大的志向。
《短歌行》
以短促有力的节奏和韵律 ,抒发了曹操对人生短暂 的感慨和对建功立业的渴 望。
艺术特色
曹操的诗歌语言简练质朴 ,情感真挚深沉,善于运 用比兴手法和象征手法, 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三国人物曹操
目录
• 曹操生平概述 • 曹操在政治上表现 • 曹操在军事上成就 • 曹操在文学上贡献 • 曹操性格特点及评价 • 曹操与其他三国人物关系
01
曹操生平概述
早年经历与成长
1
家世背景
曹操出生于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一 个显赫的宦官家庭,祖父曹腾是东汉末 年权臣之一,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 历任司隶校尉、大鸿胪、大司农等要职 。
2
教育经历
曹操自幼机警过人,喜好读书,尤爱读 兵书战策。曾受业于名士桥玄、何颙等 人,广泛涉猎经史子集,为日后的政治 和军事生涯打下了坚实基础。
3
早期政治活动
曹操在年轻时便步入仕途,历任洛阳北 部尉、顿丘令、议郎等职。期间因不满 朝政腐败,多次上书言事,表现出强烈 的改革意愿。
统一北方与建立曹魏政权
04
曹操在文学上贡献
开创建安文学新局面
打破汉代辞赋独尊局面
曹操以其独特的诗歌才华,打破了汉代辞赋独尊的文学格局,为 建安文学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引领文风变革
曹操的诗歌风格独特,注重抒发个人情感,语言简练质朴,对后世 文风产生了深远影响。
提倡文学实用性
曹操强调文学的实用性,主张文学作品应反映现实、抒发真情,对 建安文学注重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起到了推动作用。
曹操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沛(pâi)国谯(qiáo)县(今安徽亳[bó]县)人,是三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曹操一生跃马扬鞭、南征北战,但手不释卷,雅爱文学。
他的诗继承了《诗经》和汉乐府的优良的现实主义传统,以乐府古题写时事、抒怀抱,体现了一个政治家的思想情怀。
曹操的诗歌格调慷慨悲凉、沉郁雄健,豪迈纵横;语言古朴刚健,善用比兴。
曹操的散文主要是表、令类的实用性文件,在内容和形式上很少受传统的束缚,下笔无所顾忌,具有自由通畅、质朴简约的风格,被鲁迅誉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注释](1)沧(cāng)海:大海。
沧,水青绿色。
大海因为水深而呈青绿色,所以也叫沧海。
(2)临:来到。
碣(jiã)石:山名,在今河北省乐亭县西南,现已沉入大海。
(3)以:语助词,没有实际意义。
(4)何:多么。
澹(dàn):水波动荡的样子。
(5)山岛:指碣石山。
竦峙(sǒn zhì):高峻挺拔的样子。
竦,同“耸”,高。
(6)丰茂:丰美茂盛。
(7)萧瑟:秋风吹树木发出的响声。
(8)洪波:大波浪。
(9)若:好像。
(10)汉:银河。
(11)幸:庆幸,幸运。
至:极。
哉:感叹词。
“幸甚”两句,本是合乐时所加,与正文无关。
不过,在这首诗中却与正文有一种和谐的联系。
[译文]东征登上了碣石山,正好来观赏茫茫渤海的景象。
大海被微风吹拂,海水是那样的动荡不定;海边山岛挺拔竦立。
树林密密层层地生长着,遍山的野草长得丰满茂盛。
清冷的秋风多有力,滔天的巨浪涌起。
日月升沉,如同从大海的怀抱中出入;银河灿烂的光辉,好像从大海的心窝里放射出来。
庆幸得很,好极了,于是作歌来歌咏我的志向。
[赏析]《观沧海》是曹操《步出夏门行》的首章。
东汉建安年间,曹操借许悠之计,以少胜多,击退了他在北方的主要对手——大军阀袁绍。
袁绍残部逃到乌桓(当时辽东半岛上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想得到乌桓的支持,以求东山再起。
历史上的曹操
历史上的曹操曹操(155年-220年),全名曹操,字孟德,汉族,东汉末年重要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他出生于沛国谯县陈留(今属河南省淮阳县)。
曹操是三国时期蜚声世界,深受历史学家和文学爱好者的关注。
曹操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和波折,他的治世也不乏争议。
1. 曹操的早年生活曹操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其父曹嵩是当地的小官。
曹操从小聪明过人,善于学习,精通运用兵法。
他在年轻时就敏锐地察觉到东汉末年朝廷的腐败和社会的动荡,成为了后来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2. 曹操的政治生涯曹操在东汉末年成为重要的政治人物,担任过建安年间的太尉、守护中郎将、建安七子之一等职务。
他不仅在政治上表现出色,在文学方面也有卓越的成就。
曹操和他的门客们创作了天下诸多的文学作品,如《三国演义》、《曹操诗》、《曹操集》等,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曹操的文学成就得到了后世文化名人的高度评价。
3. 曹操的军事成就曹操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军事家之一,他在征战中表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和智慧。
曹操拥有着一支强大的军队,并采取了多种策略来扩大自己的版图。
他先后征服了昆阳、河内、潼关等地,而后成功的收复了南阳等地。
其在赤壁之战中受到水军袭击,吃了大败仗,不过隋唐以来的文化史却把曹操的败北描述得相当悲壮,例如《三国演义》里的情节,大意归纳如下:曹操背负百万之众,渡江向南,从而与孙刘等联军作战,但水师被陆师打败。
曹操挥军败回北方,途中历经险阻,穿越草地,创作了《短歌行》。
此后,曹操穷尽了所有的力量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最终成为了当时中原地区的最强势力。
4. 曹操的统治曹操领导下的政治比较严厉,他依靠强大的机器政治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曹操在政治上采取了一种类似于法西斯主义的调度方式。
他实行重德惩奸、治军严谨的政策,尊重法令,对违法者进行严惩。
同时,他也重视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中原地区的经济环境,加强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5. 曹操的性格曹操是一个非常具有个性魅力的人物。
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人(现安徽亳州市),汉族,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曹魏政权的缔造者,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
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其为魏武帝。
曹操博览群书,尤其喜欢兵法,曾抄录古代诸家兵法韬略,还有注释《孙子兵法》的《魏武注孙子》著作传世。
中文名曹操民族汉族出生日期155年7月18日职业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诗人代表作品诗《观沧海》、《龟虽寿》、《让县自明本志令》等庙号太祖朝代东汉末年别名字孟德,小名吉利,小字阿瞒出生地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逝世日期220年3月15日主要成就实行屯田制,统一北方开创建安文学,注《孙子兵法》第一人谥号武王、武皇帝、魏武帝陵墓高陵官职大将军/武平侯/司空/车骑将军→魏公→魏王曹操,字孟德,公元154年生,沛国谯县(安徽毫县)人,西汉相国曹参之后,祖父曹腾在汉桓帝时担任官职,封为费亭侯。
父亲曹嵩本姓夏侯因为成为曹腾养子而改姓并继承侯爵。
在三国演义中提到曹操小名阿瞒、吉利,故而有曹阿瞒之说。
年轻时期的曹操机智警敏有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而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不研究学业,所以社会上没有人认为他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有梁国的桥玄等人认为他不平凡,玄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而在三国演义中,南阳何禺页对他说:“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许劭,字子将,以知人著称,他也曾对曹操说过:“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
”于公元184年汉末黄巾之乱时显露头角,董卓死后,纵横乱世,南征北战,公元200年10月,曹操在官渡(河南中牟县东北)以少胜多挫败河北袁绍10万军队,公元201年在仓亭(河南管县东北)再次击破袁绍大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为汉相,实为汉君名为汉臣,实为汉主”的曹操《三国演义》留给人们的政治思想观点是“尊刘贬曹”,人们难免要以“挟天子以令诸侯”来形容曹操的奸雄形象。
“奸,,作为“忠,,的反义词,即为…不忠,,的意思,尤其指对国家或君主不忠。
①在小说中,曹操的所谓“奸”,应该是指不忠于君主。
然而,实际的情势不完全是如此的,因为,忠与不忠于君主,从昏庸的汉桓帝开始,至昏庸的汉灵帝,再至年幼而懦弱的汉献帝为止,是很值得反省的。
《三国演义》第一回就开门见山地指出“推其致乱之由,殆始于桓、灵二帝。
桓帝禁锢善类,崇信宦官。
及桓帝崩,灵帝即位,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共相辅佐。
时有宦官曹节等弄权,窦武、陈蕃谋诛之,机事不密,反为所害,中涓自此愈横。
‟,②接着便提到“建宁二年,……忽然大雷大雨,加以冰雹,落到半夜方止,坏却房屋无数。
建宁四年二月,洛阳地震又海水泛溢,沿海居民,尽被大浪卷入大海中。
光和元年,……秋七月,五原山岸,尽皆崩裂”。
③这种种自然灾害,带给人民巨大痛苦,灵帝不去努力援救灾民,改善百姓们的居住环境,反“下诏问群臣以灾异之由,议郎蔡岂上疏,以为蜕堕鸡化,乃妇寺干政之所致,言颇切直”。
④灵帝还沉迷不悟,“览奏”后,也只是“叹息,因起更衣”。
⑤更令人愤慨的是,“后张让、赵忠、封青、段圭、曹节、侯览、赛硕、程旷、夏挥、郭胜十人朋比为奸,号为…十常侍‟。
帝尊信张让,呼为…阿父,。
朝政日非,以致天下人心思乱,盗贼蜂起”。
⑥很显然地,灵帝也昏庸,步其父桓帝之后尘,纵容宦官,搞到天下大乱。
汉臣们实在没有必要去效忠这种昏庸的君主。
灵帝驾崩,朝廷内更是血腥味十足。
公元一八九年,弘农王刘辩继承帝位才五个月,就被董卓废除,另立献帝,即陈留王刘协。
当年,献帝九岁。
⑦初平三年夏四月,董卓被诛。
“卓将李催、郭祀等杀王允攻吕布,布败,…,催等擅朝政”。
⑧后来,曹操得到献帝密诏,很快就把擅朝政的李催、郭汇等剿灭了。
“建安元年春正月公元一九六年⑨,……太祖曹操将迎天子献帝”。
⑩这年,献帝十六岁,曹操四十二岁。
①十六岁的献帝年纪尚幼,不可能懂得如何治理国家,而且,朝廷中的文武百官多听命于曹操。
“自此大权皆归于曹操朝廷大务,先享曹操,然后方奏天子”。
②是史著也好,是小说也好,故事发展到如此地步,曹操名义上虽为汉臣,但权倾朝野,实际上已是汉主。
试问做汉主的曹操该忠于谁正因为曹操虽为汉臣,实为汉主,曹操的性格就显得异常复杂而难测。
小说中的曹操,凶残性格最为突出。
不过,我们也不能简单地认为曹操是属于“暴君”这一类型的人物。
仔细分析,曹操也有忠诚、信用、仁慈、爱“才”如命等性格特征。
壮年时的曹操不愧为忠臣,正如陈宫再拜曹操曰“公真天下忠义之士也‟,当然,陈宫后来一直无法容忍曹操,主要是痛恨曹操连杀吕伯奢一家八口,又杀吕伯奢以消灭证人,甚至痛恨曹操所谓“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言论,但这都是曹操心狠手辣的行径,并非其奸或不忠。
第五十六回,曹操曾公开表白自己并无篡位之心。
曹操曰“或见孤权重,妄想忖度,疑孤有异心,此大谬也。
孤常念孔子称文王之至德,此言耿耿在心。
‟,④又如,“王朗、钟蒜、王粟、陈琳一班文官,进献诗章。
诗中多有称颂曹操功德巍巍、合当受命之意”。
⑤曹操却表示自己无意做皇帝,认为自己“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又复何望哉‟,但曹操不想放弃军政大权,是因为担心国家必将四分五裂,而且自身也可能遭受他人杀害,所以曹操曾说过“如国家无孤一人,正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诚恐一解兵柄,为人所害孤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也。
诸公无知孤意者。
”⑦曹操说番话,其实也在自打嘴巴。
他把大权看得如此重要,连他自己也难免有称皇称帝之嫌。
他为了完成国家统一大业,也未必不是汉贼想当皇帝的妄念。
而事实上,曹操已预先为国家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这项重大任务,恐怕不是懦弱的献帝所能办到的。
曹操烙守信用的优点主要体现在《屯土山关公约三事》。
哪三事一者,只降汉帝,不降曹操二者,给甘、糜两位夫人以皇叔傣禄养赡,严禁上下人等三者,但知刘皇叔去向,便当辞去。
⑧对于第三事,曹操原本是不答应的,经张辽相劝才答应下来。
由于是张辽事先代为传话,关羽面见曹操时,…旧…文远代享三事,蒙垂相应允,谅不食言。
‟操曰…吾言既出,安敢失信。
‟关公曰…关某若知皇叔所在,虽蹈水火,必往从之。
—此时恐不及拜辞,伏乞见原。
‟操曰…玄德若在,必从公去……”,①后来,关羽得知刘备消息,便毅然离去。
蔡阳要去捉回关羽,却被曹操叱退。
曹操还特地赶去给关羽送行,并将黄金一盘、锦袍一领赠给关羽。
关羽只收锦袍。
在沿途中,关羽连续斩了五关六将,曹操也不在意,并且派张辽“传谕各处关隘,,,②勿阻挡关羽的去路。
在战场上,“兵不厌诈”其实是一种考验智慧的战术。
什么诈降、诈败、诈死、虚张声势等种种诈骗手段都可以使出来,都不能算是不道德的诈骗行径,否则,小说中所写到的各地诸侯、谋士、将士、甚至是大王如魏王、汉中王、吴王等都构成了各个不同的诈骗集团了。
然而,在为人处世方面,曹操对关羽所承诺的合约,能做到大丈夫“一言既出,驯马难追”,决不欺诈,确实很不易。
所以,曹操虽是罗贯中笔下的反面人物,我们也应该看到曹操说话算数的可爱。
有时候基于政治考量,我们难免会看到曹操说话不算数的言行。
例如,第四十回,曹操收到刘琼的降书后,对代为传递降书的宋忠表示将会让刘琼永远当荆州之主。
因刘琼不敢来见曹操,蔡猖遂与张允同至樊城来见曹操。
“曹操又曰…刘景升既死,其子降顺,吾当表奏天子,使永为荆州之王。
‟,,不料,刘琼与母蔡夫人亲自渡江来见曹操,并交出印缓兵符后,曹操却改变主意,要刘琼担任青州刺史,并趁刘琼与母蔡夫人同赴青州途中,“唤于禁嘱咐曰…你可引轻骑追刘琼母子杀之,以绝后患。
,,,④刘备认为,曹操急、暴、橘。
⑤其实不然。
针对刘备所说,笔者认为,曹操亦急亦宽,亦暴亦仁,即橘诈又讲信用。
后者如上所述,既对刘琼橘诈、又对关羽遵守诺言。
“急”就是急躁,容易激动的意思。
所以,“急”和“宽”相对。
第十回《报父仇曹操兴师》,确实写到了曹操急于报父仇的心情。
他激动地说“陶谦纵兵杀吾父,此仇不共戴天吾今悉起大军,洗荡徐州,方雪吾恨‟,又说“陶谦杀吾一家,誓当摘胆刻心,以雪吾恨,,⑦尽管陈宫解释张阎才是杀父仇人,曹操却一直以陶谦为仇人,杀死陶谦,志在必行。
可是,在还未杀死陶谦报父仇之前,曹操因吕布袭破充州,就赶紧从徐州撤军,回去救充州。
曹操衡量轻重,认为“充州有失,使吾无家可归矣,不可不函图之‟,①于是把报父仇一事搁置一边,不急于报父仇了。
从报父仇未遂便回去救充州,体现了曹操亦急亦宽的性格。
又如,第十九回,曹操被辽骂为国贼,大怒曰“败将安敢辱吾‟,②便拔剑欲杀张辽。
经刘备和关羽立即劝说,曹操顿时从“大怒拔剑欲杀张辽”的冲动举止,转为“掷剑笑曰…我亦知文远忠义,故戏之耳。
‟乃亲释其缚,解衣衣之,延之上坐”。
③这一情节,更能体现曹操亦急亦宽的性格。
曹操的性格是极其复杂的,两种对立的性格可以同时存在,像亦急亦宽,很难让人推测曹操对陶谦、张辽等“欲杀还饶”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此外,曹操也是个疾恶如仇的人。
只要是威胁到自己的性命安危,曹操必将给以极其严厉的反击,绝不心慈手软。
这就是曹操非常突出的凶残性格。
吉平因下毒谋害曹操不成,被曹操教狱卒痛打两个时辰,“皮开肉裂,血流满阶”。
④因吉平始终不肯说出谁是幕后主使,也毫无求饶之意,曹操继续毒打他,直到吉平“身上无容刑之处,,,⑤便施行更为残酷的惩罚截去吉平的九个手指,割掉吉平的舌头。
吉平撞阶自尽后,曹操仍不甘心,还要“分其肢体号令”。
⑥查知董承得到献帝密诏,与王子服、吴子兰、种辑、吴硕、马腾、刘备等串通谋反,曹操先将人在朝廷的董承、王子服、吴子兰、种辑、吴硕等五人,“并其全家老小,押送各门处斩。
死者共七百余人”。
⑦因怒气未消,曹操连怀孕五个月的董妃也不放过,“叱武士牵出,勒死于宫门之外”。
⑧第六十六回,伏皇后、伏完和穆顺等三人谋反不遂,曹操大骂“曰…吾以诚心待汝等,汝等反欲害我耶吾不杀汝,汝必杀我‟喝左右乱棒打死伏皇后‟,,⑨并鸡杀伏皇后的两个儿子。
“当晚将伏完、穆顺等宗族二百余口,皆斩于市”。
⑩曹操的凶残性格,如后诗曰“曹瞒凶残世所无,伏完忠义欲何如。
可怜帝后分离处,不及民间妇与夫‟,,‟虽然,曹操的凶残行径,可以上升到顶尖的高度,不过,曹操也有慈心爱民的仁君形象。
曹操的仁君形象并不亚于刘备。
第十七回,因张绣作乱,曹操引军欲讨伐之。
“行军之次,见一路麦己熟民因兵至,逃避在外,不敢刘麦”。
①于是,曹操下了一道命令“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
军法甚严,尔民不得惊疑百姓闻谕,无不欢喜称颂,望尘遮道而拜”。
②第三十一回写曹操在官渡之战击败袁绍后,“引得胜之兵,陈列于河上,有土人擎食壶浆以迎之。
操见父老数人,须发尽白,乃命入帐中赐坐”,③并对这些老人表示歉意地说“吾军士惊扰汝乡,吾甚不安。
‟,④为免惊吓乡中土人,曹操“号令三军…如有下乡杀人家鸡犬者,如杀人之罪‟于是军民震服”。
⑤第三十一回,曹操自仓亭大胜袁绍后,不想乘势袭击仍在冀州养病的袁绍,其原因也是为了冀州百姓的民生问题,如曹操所说“冀州现今禾稼在田,恐废民业,姑待秋成后取之未晚。
‟,⑥从这些地方来看,曹操完全是一个以民为本的政治家,处处为民着想,没有一点暴君的影子。
凶残和仁慈这两个矛盾的性格,先后在曹操身上表露出来。
很难说,曹操是暴君还是仁君。
该凶残时,曹操绝不留情该仁慈时,曹操则关照入微。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曹操疾恶如仇,才会狠下心肠,大肆严惩背叛者对于无辜的老百姓,曹操则会手下留情。
至于曹操因父亲遇害,冲动到极点,失去理智而杀戮徐州百姓,是情有可原的。
曹操杀死吕伯奢一家八口,纯属误杀为免自己被追杀而再去杀吕伯奢则是不得己的。
这些事件应属例外。
无论如何,“要杀就杀”,绝对是曹操心肠硬的性格特征。
有人认为,《三国演义》是一部人才管理学。
这是基于小说中各个政治集团领袖十分重视人才的缘故。
他们礼贤敬士,广招贤士猛将,当然是为了增强自己的势力,扩大自己的领土,以达到称霸天下的终极目标。
在三国中,魏国领导者曹操在吸收人才方面,表现最为突出。
可以说,魏国中,人才云集最多,而且多有非常出色的作为。
这也是为什么三国中,魏国最强盛的原因。
这都应该归功于曹操爱“才”如命的性格特征。
曹操最典型的爱“才”事例,莫过于痛失典韦的哀伤情绪达到了极点。
他那种极度哀伤完全发自内心深处,没有一点虚假或权术色彩。
第十二回《曹孟德大战吕布》,曹操被困城中无法逃脱,典韦连续二次杀出城外后不见曹操,又杀入城内寻找曹操,至第三次才将曹操救出城外。
⑦自此曹操更加爱惜典韦的忠勇个性。
这也就是为什么典韦不幸在消水中阵亡,曹操悲痛不己,先是当场祭祀典韦,次日班师回去许都后,又思念典韦,再祭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