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历史模拟试题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中模拟试卷(带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中模拟试卷(带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请你判断,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 )a、周王b、鲁国国君c、卿大夫d、士2、西周分封制的核心内容是( )a、分封土地b、分封爵位c、规定义务d、规定贡赋3、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b、推行郡县制c、修长城d、统一文字4、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是( )a、尚书-中书-门下b、中书-门下-尚书c、尚书-门下-中书d、门下-中书-尚书5、从明朝废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表明()a、皇权专制日益得到强化b、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加剧c、相权重新得以恢复d、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得以调和6、清代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的突出特点是()a、废除了丞相制度和行省制度b、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高于内阁和六部c、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三衙分权d、设置了直属皇帝的具有传达性质的中央机构7、第二次鸦片战争时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a、背景相同b、目的和性质相同c、方式相同d、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8、中日甲午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问策,李怒曰:“总理度支(户部),平时请款驳诘,临事而问兵舰,兵舰果可恃乎?……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呶呶不已,今日尚有李鸿章乎?”在李鸿章看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于( )a、军费不足、朝廷猜忌和同僚的倾轧b、军费不足、洋务派失误和朝廷猜忌c、同僚的倾轧、朝廷猜忌和洋务派失误d、同僚的倾轧、洋务派失误和军费不足9、鸦片战争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下列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b、形式上是独立自主的,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的间接统治c、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经济上是半封建d、“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国家独立自主权10、1945年日本投降后,重庆一家报纸以“日本无条件投降”为谜面,要求打一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当时谜底有两个:屈原(原子弹)、苏(苏联)武。
高一历史模拟试卷带答案解析
高一历史模拟试卷带答案解析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xxx 分钟;出题人:xxx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1.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进程中出现过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标志这一局面结束的事件是( ) A .二月革命的发生 B .“四月提纲”的提出 C .七月事件的发生 D .十月革命的胜利2.秦朝统一全国后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基于此种认识,秦朝采取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A .分封制B .郡县制C .三公九卿制D .皇帝制度 3.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历史转折点是 A .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B .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 C .三大战役 D .渡江战役4.在欢庆胜利的时刻,周恩来庄严宣告:“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打倒反革命。
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
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
”这里的“起义”指的是A .南昌起义B .武昌起义C .广州起义D .秋收起义5.制度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新中国建立以后,在民主政治的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创新,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
新时期我国确立的村民民主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①共同管理、团结一致 ②民主选举、民主决策 ③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D.②④6.1832年6月,英国议会选举改革的方案得到国王的批准,其主要内容是调整选区和重新分配各选区议员名额。
英国的这次议会改革A.进一步限制了国王的权力B.满足了无产阶级的政治诉求C.进一步加强了议会的权力D.满足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7.史载:明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陇亩,夕贸市廛”。
上述材料反映了:①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②佃农与商品经济发生了关系③农副产品投入市场④佃农的生产自主权扩大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8.分封制在周初巩固了周朝统治,扩展了西周疆域,在后期却造成了分裂割据,瓦解了周朝的统治。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一模拟题精选: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1.20世纪初,西方某刊物上登载了一幅题为《去北京》的漫画,漫画中一个全副式装的日本武士对身后的一群全副武装的西方骑土说“去北京”。
此漫画说明()A.日本是鸦片战争爆发的鼓动者B.西方列强支持日本发动甲午战争C.日本诱导了八国联军攻占北京D.列强瓜分中国是日本首先发动的2.晚清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景象。
但清朝并未及时变革国家制度,一场令国人痛心的战争证明所谓的“中兴”并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
这场战争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3.威海卫战役时,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伊东祐享致丁汝昌的动降信中说:“前三十载,我日本之国事,遭若何等之辛酸,厥能免于垂危者,度阁下之所深悉也。
当此之时,我国实以急去旧治,因时制宜,更张新政,以为国可存立之一大要图。
”据此可知,清王朝战败的主要原因是()A.制度腐败B.军纪松弛C.指指挥不当D.军备落后4.“宁可使中夏(指中国)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
近代中国与此类似的言论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扶清灭洋”D.“东洋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玩”5.19世纪90年代,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与19世纪40-60年代签订的条约相比,最显著的不同点是增加了()A.割地的面积B.赔款的数额C.开放的口岸D.办厂的特权6.《马关条约》中最能反映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侵略要求的条款是()A.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C.增开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D.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7.《辛丑条约》签订后,美国公使曾说过一句话,你认为他讲的会是()A.外国公使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B.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C.中国征收关税应与我们协商D.我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合法了,更便利了8.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1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模拟试卷
word 整理版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模拟试卷说明: 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为选择题 60 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 40 分。
考试时间 90 分钟,满分100 分。
2、选择题答案请用铅笔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答案用0.5 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卷上。
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卷和答题卡。
第 I 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5 分, 共 40 题, 60 分)1.某地边疆危机,信息上报朝廷后,皇帝一方面交待兵部尽速调兵迎敌;另一方面责成户部尽速调换粮草,备队伍急用。
幕僚依照皇帝旨意,草拟诏书,经皇帝确认无误后,直接送至兵部、户部等单位执行。
这一现象发生在 ( )A.秦朝B.唐朝C.宋朝D.明朝2.就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而言,在封建社会前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方面;后期,消极因素逐渐增大。
那么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最突出作用主要表现在( )A.确立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B.有效地保护了封建国家的长远一致和民族交融C.保证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D.皇权暴政极易造成中国封建社会的长远阻滞3.以下相关雅典公民亚哥斯的表达,吻合当时本质情况的是()① 他被选举为代表参加公民大会② 他经过抽签成为公众法庭审问员③ 他和妻子一道去参加公民大会④ 取了一份国家放的参政津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4.明清期君主制空前化反响的本是:A. 封建政治制度一步完满B. 封建制度走向衰落C. 基与上建筑相适D. 矛盾、治内部矛盾尖5.右:英国伊莎白女王二世同温家宝理握手。
依照英国君主立制度的特点,伊莎白女王二世:①是国家一的象征② 在外交往中代表英国③ 是英邦的首④ 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者A. ②③④B.①③④C. ①②④D.①②③6.雅典城邦的公民大会:A. 是城邦最高力机构B.是最高司法与察机关C.凡20以上的人均可参加D.通抽生7.有学者“若是估到当世界上包括欧洲在内正在流行君主制度的 , ⋯⋯不能够不美国邦法是一个大的”。
统编版历史高一上学期试题及解答参考
统编版历史高一上学期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说法,正确的是:A、黄帝和炎帝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共同祖先B、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原始社会的结束C、商朝的都城在今天的河南省安阳市D、西周的周武王推翻了商朝,建立了西周王朝2、以下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描述错误的是:A、孔子提倡“仁爱”和“礼治”,主张恢复西周礼制B、墨子主张“兼爱”和“非攻”,反对战争和武力C、孟子提出“民贵君轻”,强调君主应以民为本D、商鞅变法使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3、题干:在近代中国,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兴起,这场运动被称为“新文化运动”。
选项: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4、题干:以下关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说法正确的是:选项:A、马克思主义在1911年辛亥革命后开始在中国传播B、马克思主义在1919年五四运动后开始在中国传播C、马克思主义在1919年五四运动前就已经在中国传播D、马克思主义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才开始在中国传播5、题干: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最终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以下关于这一历史现象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打破了日本侵略者的速战速决计划B、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扩大,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C、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巩固,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形成D、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存在,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6、题干: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形成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以下关于这一历史现象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中发挥了核心领导作用B、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指导思想C、毛泽东思想的确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已经具备了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能力D、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7、题干:关于秦朝统一的意义,以下哪项表述是错误的?A. 促进了民族融合B. 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C.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D. 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8、题干:以下哪项不是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A. 实行焚书坑儒B. 推行法制统一C. 建立郡县制D. 修建长城9、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说法,正确的是:A.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都是通过武力统一中国的B.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都是封建社会的代表C. 春秋五霸的兴起标志着中国进入战国时期D. 战国七雄的并存是因诸侯国之间长期和平共处11、题干:在20世纪初,一场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任务的革命运动在中国爆发,这场革命被称为“辛亥革命”。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模拟试卷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模拟试卷高一历史期末考试模拟试卷(时间:100分钟; 分数:1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76分)1.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战败B.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C.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D.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2.鸦片战争前夕,清王朝仍坚持传统政策的根本原因是:A.皇帝大臣愚昧盲目性B.儒家思想的保守性C.抵御外侵的必要性D.封建经济的自给自足3.第一次鸦片战争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A.为了夺取中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市场 B.直接威胁到清朝统治中心的地区C.勒索赔款D.海盗式掠夺战争4.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的哪项规定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A.割香港岛B.协定关税C.领事裁判权D.片面最惠国待遇5.辛酉政变发生后,外国人把这一政变看成是自己的胜利.下列陈述应视为他们持这种态度的原因是:A.政变削弱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B.政变使北京条约得以签订C.政变加强了亲洋势力的统治D.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6.1861年1月奕忻在奏折中说:〝综观天下大局是今日御夷,譬如,蜀之待吴,蜀与吴,仇敌也,而诸葛亮秉政,仍遣使通好,约共讨魏.〞材料表明:①视太平天国为威胁清朝统治的头号敌人②清政府已决定了〝借师助剿〞的主张③主张与列强〝和好〞共同镇压太平天国④主张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7.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是因为:A.反封建又反侵略B.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C.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D.建立了政权,持续14年,势力发展到18个省8.从太平天国斗争的主要目标和颁布的革命纲领,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A.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B.民族资本主义同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C.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D.汉族与满族统治者的矛盾9.〝太平天国运动体现了新时代农民战争的特点〞.下列关于这句话真正含义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以宗教作为组织形式发动群众 B.肩负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C.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 D.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10.在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潮流中,关于鸦片战争中的抵抗派与洋务运动中的洋务派,叙述不正确的有:A.他们都是地主阶级中的开明人士,他们学习西方都遭到了守旧派官僚的反对B.洋务派继承和发扬了鸦片战争中抵抗派〝师夷长技〞的思想,将之付诸行动C.他们向西方学习的根本原因是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商品经济发展在文化思想上的反应D.他们学习西方都还停留在表面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还没有也不可能上升到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上的学习11.对洋务运动作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B.奠定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基础C.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材D.使国防力量有所增强12.中国近代第一家轮船公司:A.轮船招商局B.福州船政局C.福州船政学堂D.长江航运公司13.早期工人的罢工斗争首先的表现形式是:A.经济斗争B.自发斗争C.政治斗争 D.自觉斗争14.19世纪末,俄英换文协议:〝不在中国长城以北为他自己或英国臣民或其他人谋求铁路让与权,不在长江流域为他自己或俄国臣民或其他人谋求铁路让与权.〞目的是:A.尊重中国主权 B.俄国向英国妥协 C.英国向德国妥协 D.划分势力范围15.下列关于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近代资本主义是由明朝中后期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B.中国资本主义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中C.中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为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创造了条件D.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是在甲午战争之后16.中法战争与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表明:A.中华民族富有抗争性,帝国主义不能灭亡中国B.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在中国行不同C.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领导D.要取得反侵略斗争胜利必须进行反封建斗争17.当甲午中日战争正在进行时,恩格斯就预言:〝中日战争意味着古老中国的终结,意味着它的整个经济基础全盘地却是逐渐地革命化.〞其中〝革命化〞是指:A.将发生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B.民族资本主义将成为中国经济主体C.列强将加强资本输出,把中国经济进一步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将导致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18.19世纪80-90年代签订的中外不平等条约于19世纪40-50年代相比,最根本的不同是:A.索取的赔款数额不断扩大B.列强获得在华投资的特权C.割取中国领土的面积更大D.规定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19.列强对华资本输出造成的影响没有:A.清政府日益依赖受制于列强B.中国的领土完整进一步遭到了破坏C.中国矿藏资源遭到掠夺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到严重阻碍20.中国重工业发展最严重的阻碍是:A.外国在中国开矿山B.清政府出卖了铁路权C.海关控制权的丧失D.外国在中国开工厂21.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把孔子说成是托古改制的先师,这说明的最实质问题是:A.孔子在中国社会有很大影响 B.维新派没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和崇拜的偶像C.认为西方的资产阶级政治理论不符合中国的国情D.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22.下列哪件事之后义和拳改称义和团:A.1889年赵三多率众攻打教堂B. 1900年,义和团进入北京C.1899年,朱红灯领导取得平原大捷D.1900年,义和团进入天津2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主观原因在于: A.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有识之士乐于投资新式工业C.民族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D.新文化运动指明了方向24.1900年6月,清朝中央政府对外宣战,南方数省却与上海各国领事协议〝东南互保〞,形成〝南北判若两家〞的局面,其用意不在于:A.借外国势力镇压义和团B.抵制南方人民的反帝斗争C.试图脱离清王朝而独立D.保护帝国主义在华利益25.下面对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不正确评价是:A.表明农民群众的反帝爱国精神 B.对清政府封建统治抱有幻想C.反映了义和团灵活政策D.带有笼统的盲目排外的落后倾向26.清末〝预备立宪〞的根本目的在于:A.加强满洲贵族统治B.欺骗社会舆论C.顺应历史发展趋势D.实行君主立宪制27.辛亥革命和戊戌变法的不同之处是:A.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B.没有改变中国的政体C.以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为目的 D.由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和发动28.有人评论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说:〝革命之举,必假借于暴民乱人之力,天下岂有与暴民乱人共事而能完成者乎?终亦必亡,不过举身家国同毙耳.〞这段话的意思是:A.推翻清政府,处决其统治者B.必须发动群众参加革命C.革命只会导致社会动乱D.清朝的统治最终必定灭亡29.武昌起义后,袁世凯之所以能够左右清政府,原因在于:①帝国主义的支持②立宪派的支持③掌握了北洋新军④革命党人的妥协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30.武昌起义能够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是:A.革命党人组织机构健全B.起义计划周密完整C.各地积极响应起义D.保路运动创造有利的条件31.以下对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为维护共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所作的表述,不够准确的是:A.号召武力讨袁,领导二次革命B.发表《讨逆宣言》,反对张勋复辟C.发表《讨袁宣言》,组织护国军讨伐袁世凯D.成立护法军政府,倡导护法运动32.〝二次革命〞实质上是一场:A.肃清满洲残余的斗争B.国民党人与袁世凯争夺权力的斗争争C.反对袁世凯独裁.卖国的斗争D.孙中山与袁世凯之间个人恩怨斗33.民国初年,遍布中国的大小军阀,代表着下列哪个阶级的利益:A.资产阶级B.地主阶级 C.官僚资产阶级 D.农民阶级34.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袁世凯复辟帝制活动:①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②颁布《中华民国约法》③修改总统选举法④下令解散国会A.①③②④ B.①④②③ C.②③④① D.①④③②35.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背景是:①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②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③欧洲战争使列强暂时放松对华掠夺④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成为当时并存的两大思潮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36.下列著述写成的先后顺序应是①公车上书②《海国图志》③《方圆阐幽》④资政新篇A.②④③①B.①②③④C.③④①②D.④②③①37.〝随着中国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文化领域也呈现出新旧过渡的特点.〞这段话从本质上说明了:A.中国近代文化的特点是新旧交替B.文化要受社会现实的制约C.中国文化领域混乱D.中国文化有了本质的进步38..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体制完备的高等学府是:A.天津水师学堂 B.福州船政学堂 C.京师大学堂 D.京师同文馆二.材料解析题:(第39题7分;第40题10分;第41题10分;第42题10分;共37分) 39.阅读材料:材料一;〝……自守之策二,一曰,守外洋不如守海口,守海口不如守内河;二曰,调客兵不如练土兵,调水师不如练水勇.攻夷之策二:曰调夷之仇以攻夷;师夷长技以制夷.款夷之策二:曰听互市各国以款矣;持夷片初约以通市.〞――魏源《海国图志》材料二:臣等就今日之势论之,发捻交乘心腹之害也;俄国攘地相接,肘腋之忧也;英国志在通商,肢体之患也,故灭发捻为先,治俄次之,之英又次之.――弈忻《通筹夷务全局折》材料三: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外国利器,则莫觅模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用其人.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当专设一科取士.――李鸿章《筹办夷务始末》请回答:①.材料二的言论,使你对洋务运动的目的有何认识?(2分)②.如材料三所说,中国能自强吗?洋务派是怎样〝师夷长技〞的?(3分)③.据上述材料,谈谈魏源与洋务派之间的关系.(2分)40.阅读材料:材料一:〝三年来泰西专以分中国为说,报章议论,公托义声,其分割之图,传遍大地,擘画详明,绝无隐讳.〞――《上清帝第五书》材料二:〝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变,不变则亡,全变则强,不变仍亡.〞――《上清帝第六书》材料三:〝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请定立宪开国会折》材料四:〝夫今以入工业之世界,已为日新尚智之宇宙也,而吾国尚其农国守旧愚民之治与之竞,不变慎乎?……去愚尚智,弃守旧,尚日新,定为工国,而讲求物质.〞――《德宗皇帝实录》卷425请回答:① 材料一.材料二这两则上书是谁写的?在什么背景下写的?反映了谁的要求?(3分)② 根据材料三分析他们改革要求为什么有〝上师〞和〝外采〞?其政治观点是什么?其最有代表性的著作是什么?(4分)③ 根据材料四分析这是什么改革主张?有什么意义?(3分)4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当今光(风)气日升,四方毕集,正值国家励精图治之时,朝廷勤求政理之日,每欲观见所知,指陈时事,上诸当道,以备刍荛之采.嗣以人微言轻,未敢遽达.……窃尝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垒固兵坚,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国之四经,治国之大本也……惟深望于中堂有以玉成其至已.〞――摘自1894年6月孙中山《上李鸿章书》材料二:〝……革命.保皇二事决分两途,如黑白之不能混淆,如东西之不能易位.革命者志在扑满兴汉,保皇者志在扶满而臣清,事理相反,背道而驰.互相冲突,互相水火,非一日也.〞材料三:孙中山在总结比较中俄两国革命时说:〝中国革命六年后,俄国才有革命.俄国革命党不仅把世界最大的权威之帝国主义推翻,且进而解决世界经济政治诸问题.这种革命真是彻底的成功,皆因其方法良好之故.……中国之革命党经验不多,遂令反对派得尽其技,没有俄国那种好方法防范反革命派,使其不能从中破坏,故俄国革命虽迟我六年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而仍失败.〞请回答:①.材料一体现了孙中山当时的什么政治主张?说明了什么?(2分)②.材料二体现了孙中山怎样的政治主张?(1分)③.材料三中,孙中山提到的中国革命和俄国革命各指的是什么?(2分)④.材料三中,孙中山总结的俄国革命成功,中国革命失败的原因,从本质上看准确吗?为什么?(5分)42.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盖从来作史者,皆为朝廷上之君臣而作,曾无有一书为国民而作者也.其大弊在不知朝廷与国家之分别,以为舍朝廷外无国家.……史之精神维何?曰理想是已.……作史者苟能勘破之,知其以若彼之因,故生若此之果,鉴既往之例,示将来之风潮,然后其书乃有益于世界.今中国之史但呆然曰:某日有某事,某日有乙事.至此事之何以生,其远因何在,莫能言也.其事之影响于他事或他日者若何,当得善果,当得恶果,莫能言也.材料二:历史者,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其公理公例者也.材料三:夫所以必求其公理公例者,非欲以为理论之美观而已,将以施诸实用焉,将以贻诸来者焉.历史者,以过去之进化,导未来之进化者也.吾辈食今日文明之福,是为对于古人已得之权利;而继续此文明,增长此文明,孽殖此文明,又对于后人而不可不尽之义务也;而史家所以尽此义务之道,率其例以增幸福于无弱也.以上均摘自《新史学》请回答:①.材料一中,作者批评了旧史学的哪些弊病?(4分)②.材料二所说的〝公理公例〞指什么?(1分)③.材料三中作者认为史家的职责是什么?作者理想的〝新史学〞是什么?引用有关文字回答.(2分)④.作者批判旧史学的理论根据是什么?(3分)三.问答题:(第43题15分;第44题22分;共37分)43.出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时中国封建统治者和人民的态度并析评这种态度的原因?(15分)44.试从阶级基础.思想基础.组织基础说明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必然性;以革命纲领.革命任务.斗争方式.革命结果.经验教训.失败原因诸因素剖析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22分)中国近现代史(上)前八章复习测试题答题纸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76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二.材料解析题:(第39题7分;第40.41.42题每题10分;共37分) 39.①:(2分)②:③: 40.①②③41.①:;②;③;④; 42.①;②;③;④; 三.问答题:(第43题15分,第44题22分,共37分)43.44.。
历史必修一学业水平模拟检测题
历史必修⼀学业⽔平模拟检测题历史必修⼀学业⽔平模拟检测题1.《荀⼦·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七⼗⼀国,姬姓(周王姓姬)独居五⼗三。
”这段材料能够说明西周分封制中分封的主要对象是A.周王的亲族B、在战争中⽴功的将⼠C.周王的姻亲 D、商朝的王族和贵族2.读右图,它反映的是A、宗法制B、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3. 《说⽂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
”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
这说明宗法制的纽带是A、财产B、⾎缘C、信仰D、地域4、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复⽴国,是树兵也,⽽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B.推⾏郡县制C.攻打匈奴D.修筑长城5、秦朝三公的权限中,属于丞相的是A、管理军事B、监察百官C、执掌群⾂奏章D、协助皇帝处理政事6、《汉书·地理志》⾔:“秦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尺⼟之封,分天下为郡县,荡灭前圣之苗裔,靡有孑遗。
”这说明秦朝采取的制度是A.皇帝制度 B.郡县制C.宗法制 D.世袭制7、汉朝初期,丞相位⾼权重,汉武帝为限制宰相权⼒⽽采取的措施有A、形成“中朝”决策机构B、设三省六部,分散相权C、施⾏科举制D、设⽴军机处8、唐朝对丞相制度进⾏了重⼤的调整,主要是A.废除丞相,权分六部B.设⽴三省,分散相权C.设枢密院,分割相权D.设⽴内阁,强化君权9、⾏省制度设⽴于A、汉朝B、宋朝C、元朝D、清朝10、从右《元朝疆域》图看,元朝宣政院管辖的地⽅有今天的A、台湾B、河北、⼭东C、西藏D、新疆11、中国古代的内阁创⽴于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12、⾃秦汉以来中央和地⽅制度演变的趋势是①削弱地⽅加强中央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③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④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度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13、中国历史上第⼀个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 《天津条约》D. 《马关条约》14、反映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地所有制强烈愿望的⾰命纲领是A.《天朝⽥亩制度》B.《原道醒世训》C.《资政新篇》 D.《原道救世训》15、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衰的标志是A.⾦⽥起义B.天京事变C.定都天京D.天京陷落16、中国历史上第⼀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是A.《中华民国宪法》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中华⼈民共和国宪法》 D.《共同纲领》17、下列不属于伟⼤的民主⾰命先⾏者孙中⼭先⽣的贡献的是A.创建中国第⼀个资产阶级⾰命政党B.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C.颁布中国第⼀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D.领导北伐战争18、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线是A.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B.俄国⼗⽉⾰命的影响C.袁世凯称帝 D.五卅惨案的发⽣19、抗⽇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军的⼀次⼤规模战役是A.平型关⼤捷 B.太原会战C.台⼉庄战役 D.百团⼤战20、1927年8⽉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枪的起义是A.黄花岗起义 B.武昌起义C.南昌起义 D.⼴州起义21、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在事实上确⽴以⽑泽东为核⼼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通过A.“⼋七会议” B.遵义会议C.⽡窑堡会议 D.洛川会议22、⽇本发动全⾯侵华的标志是A.九⼀⼋事变B.华北事变C.七七事变D.⼋⼀三事变23、《地道战》、《地雷战》、《⼩兵张嘎》等电影故事主要取材于A.北伐战争时期B.解放战争时期C.抗⽇战争时期D.⼗年内战时期24、抗⽇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A、实⾏全民族抗战B、国际⼒量的⽀持与配合C、正确的战略战术D、正⾯战场的英勇抵抗25、右图中,渡过黄河,挺近⼤别⼭,揭开解放战争战略反攻序幕的部队是A.刘邓⼤军 B.林彪部队C.西北解放军 D.陈毅部队26、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蒋家王朝覆灭的事件是A.抗⽇战争的胜利 B.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C.⼈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D.新中国的成⽴27、中国⼈民新民主主义⾰命胜利的标志是A.中国⼈民政协会议的召开 B.三⼤战役的胜利C.蒋家王朝的灭亡 D.⼟地改⾰的完成28、新中国成⽴初期的基本政治制度有①⼈民代表⼤会制度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③民族区域⾃治制度④⼀国两制A. 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D.②③④29、标志着⼈民代表⼤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起来的事件是A.新中国的成⽴B.各地⼈民代表⼤会选举C.第⼀届全国⼈民代表⼤会的召开D.《中华⼈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30、在我国五⼤少数民族⾃治区中,最晚建⽴的是A.内蒙古⾃治区B.⼴西壮族⾃治区C.新疆维吾尔⾃治区D.西藏⾃治区31、“⽂化⼤⾰命”期间,民主法制遭受重⼤挫折的表现有①建⽴⾰命委员会②⼈民代表⼤会制度遭到破坏③民主党派、各级政协停⽌⼀切活动④民族区域⾃治制度被取消A. 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2、从“⽂⾰”当中得出的经验教训不包括A.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B.必须深⼊持久地开展民主法制建设C.必须完善国家的宪法和法制D.阶级⽃争必须常抓不懈33、邓⼩平提出“⼀国两制”的构想,其中的“两制”是A.两种管理制度B.两种军事制度C.两种社会制度D.两种法律制度34、我国彻底结束了列强对中国领⼟占领的标志性事件是A.新中国的成⽴B.西藏和平解放C.⾹港回归祖国D.澳门回归祖国35、1950年除⼣,上海《新民报》报道:“⽑主席和斯⼤林元帅给我们带来了过年礼物,教我们全国⼈民在⼤年夜欢欢喜喜⾼⾼兴兴过个年。
高三历史必修一模拟试卷及答案
高三历史必修一模拟试卷及答案高三的历史必修一大家都复习的不错,做一份历史必修一的模拟试卷检验一下成果吧。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提供关于高三历史必修一模拟试卷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高三历史必修一模拟试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0分)1.(2011年1月中山市高三统考20题)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
”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①第一次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②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的阵线③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④鼓舞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A.①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2011年1月汕头金山中学高一期末40题)“十月革命奏响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现实的第一首凯歌。
”十月革命的最大成果是( )A.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B.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C.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D.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3.(2011年1月汕头金山中学高一期末37题)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主张( )①资产阶级曾经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②资本主义必将被社会主义取代③无产阶级将成为资本主义的掘墓人④在共产主义社会,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①②③④4.(2011年1月汕头金山中学高一期末39题)右图中图一与图二的内在联系是( )A.列宁引导俄国人民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B.列宁亲自指挥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C.列宁领导俄国人民取得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胜利D.列宁领导俄国人民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5.(2011年1月汕尾市高三调研9题)1851年,正当伦敦世博会召开,宣布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正以雷霆万钧之力重塑欧洲乃至全球经济和社会形态时,已经有人在解剖它的病灶,预备提前宣判它的死刑了。
该事件是指( )A.马克思发表《共产党宣言》B.卢梭发表了《社会契约论》C.在中国兴起太平天国运动D.在法国发生巴黎公社革命6.(2011年5月肇庆市二模20题)“他们相信人人平等,希望在生产过程中用合作代替竞争。
浙江省温州市历史高一上学期模拟试卷及解答参考
浙江省温州市历史高一上学期模拟试卷及解答参考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以下哪位历史学家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A. 司马迁B. 班固C. 王充D. 贾谊答案:A解析: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以其博大的历史内容、严谨的史实记载和卓越的文学价值而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下列哪个朝代被称为“封建社会的成熟期”?A. 秦朝B. 汉朝C. 隋朝D. 唐朝答案:D解析: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成熟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对外交往频繁,被誉为“盛唐”。
唐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B、商朝时期出现了甲骨文C、西周实行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基石D、秦朝统一六国后,实行了郡县制答案:D解析:D选项错误,秦朝统一六国后,实行的是郡县制,而不是分封制。
分封制是西周时期的一种政治制度,而郡县制是秦朝在统一六国后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
其他选项均为正确描述。
4、关于《史记》的说法,下列不正确的是:A、《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B、《史记》的作者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C、《史记》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D、《史记》共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答案:C解析:C选项错误,《史记》记载的历史范围是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而不是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
《史记》共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其他选项均为正确描述。
5、题干:以下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秦始皇通过战争统一了六国,结束了战国长期的纷争B、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中央集权制度,设立三公九卿C、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实行焚书坑儒政策D、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法家思想,促进了国家的繁荣发展答案:C解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焚书坑儒政策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但这一政策对文化传承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所以C项是不正确的。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1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模拟试卷
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模拟试卷说明: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为选择题6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4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2、选择题答案请用铅笔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答案用0.5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卷上。
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卷和答题卡。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0题, 60分)1.某地边疆危机,消息上报朝廷后,皇帝一方面交待兵部尽速调兵迎敌;另一方面责成户部尽速调度粮草,备部队急用。
幕僚根据皇帝旨意,草拟诏书,经皇帝确认无误后,直接送至兵部、户部等单位执行。
这一现象发生在( )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2. 就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而言,在封建社会前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方面;后期,消极因素逐渐增大。
那么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最突出作用主要表现在( )A.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B.有效地维护了封建国家的长期统一和民族融合C.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D.皇权暴政极易造成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停滞3. 下列有关雅典公民亚哥斯的叙述,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是()①他被推选为代表参加公民大会②他通过抽签成为民众法庭审判员③他和妻子一道去参加公民大会④领取了一份国家发放的参政津贴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4.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封建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B.封建制度走向衰落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D.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5.右图:英国伊丽莎白女王二世同温家宝总理握手。
按照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特征,伊丽莎白女王二世:①是国家统一的象征②在对外交往中代表英国③是英联邦的首脑④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6.雅典城邦的公民大会:A.是城邦最高权力机构B.是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C.凡20岁以上的人均可参加D.通过抽签选举产生7.有学者认为“如果估计到当时世界上包括欧洲在内正在盛行君主制度的话,……不能不说美国联邦宪法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模拟试题(附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模拟试题(附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讲述的是,诸侯因义务所在,看见烽火点燃,蜂拥而至勤王。
这一典故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王位世袭制2.按唐制,中男(男丁16岁以上至21岁为中男)不服兵役,成男(男丁22岁以上成男)才服兵役。
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建议,得到太宗许可。
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
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
据此,你认为魏征供职于A尚书省B中书省C.兵部D.门下省3.假如你是一位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在招收研究生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谈谈你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这一政策的理解。
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其中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A.丞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B.丞相制度必然导致社会的动乱C.这一做法使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D.废除丞相制度,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4.春联是日常生活中对书画艺术的实用。
“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
”朱元璋始令春联用朱砂纸作底,用黑墨写字,并取名为“万年红”,因“红”与“朱”义同。
朱元璋此举用意在于A强调“朱”姓的尊贵显赫B祈盼专制政权的长治久安C营造红红火火的新年气氛D.改革节日的风俗习惯5.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之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
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名犯了错误,他最有可能的理由是A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B刘墉既不是驼背,也不是宰相,所以剧名错误C他没有理由,只不过是哗众取宠D丞相制度早在明太祖时已经被废除,所以称“宰相刘罗锅”会误导观众6.英国历史学家约翰·索利说:“如今有个趋势,人民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
”这里的“她”是指A.斯巴达B.雅典C.罗马共和国D.罗马帝国7.新华网快讯:英国首相布莱尔2007年6月27日正式向英国女王递交辞呈。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1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模拟试卷
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模拟试卷说明: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为选择题6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4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2、选择题答案请用铅笔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答案用0.5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卷上。
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卷和答题卡。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0题, 60分)1.某地边疆危机,消息上报朝廷后,皇帝一方面交待兵部尽速调兵迎敌;另一方面责成户部尽速调度粮草,备部队急用。
幕僚根据皇帝旨意,草拟诏书,经皇帝确认无误后,直接送至兵部、户部等单位执行。
这一现象发生在( )A.秦朝B.唐朝C.宋朝D.明朝2. 就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而言,在封建社会前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方面;后期,消极因素逐渐增大。
那么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最突出作用主要表现在( )A.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B.有效地维护了封建国家的长期统一和民族融合C.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D.皇权暴政极易造成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停滞3. 下列有关雅典公民亚哥斯的叙述,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是()①他被推选为代表参加公民大会②他通过抽签成为民众法庭审判员③他和妻子一道去参加公民大会④领取了一份国家发放的参政津贴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4.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封建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B.封建制度走向衰落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D.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5.右图:英国伊丽莎白女王二世同温家宝总理握手。
按照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特征,伊丽莎白女王二世:①是国家统一的象征②在对外交往中代表英国③是英联邦的首脑④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6.雅典城邦的公民大会:A.是城邦最高权力机构B.是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C.凡20岁以上的人均可参加D.通过抽签选举产生7.有学者认为“如果估计到当时世界上包括欧洲在内正在盛行君主制度的话,……不能不说美国联邦宪法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浙江省历史高一上学期模拟试题与参考答案
浙江省历史高一上学期模拟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与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
比较这两次改革,它们的共同点是()A.都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B.都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C.都改变了原有土地所有制形式D.都抑制了土地兼并本题考查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共同点。
选项A,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推动了封建经济的发展,确立了封建统治;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推动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封建统治的确立。
因此,两者都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故A项正确。
选项B,北魏孝文帝改革确实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但商鞅变法是在战国时期的秦国进行,其主体民族为华夏族,不涉及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故B项错误。
选项C,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改变了原有土地所有制形式;但北魏孝文帝改革并未改变土地所有制形式,而是继续沿用封建土地私有制,故C项错误。
选项D,商鞅变法通过废井田、开阡陌等措施,承认了土地私有,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土地兼并;北魏孝文帝改革也并未针对土地兼并问题提出具体措施,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A。
2、从商周到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不断变化。
下列关于古代行政区划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秦朝实行郡县制,奠定了后世地方行政区划的基础B. 西汉在郡县制基础上设置州作为监察区C. 唐朝中期设置节度使,形成藩镇割据局面D. 北宋设置通判,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演变,要求选出关于古代行政区划的表述不正确的选项。
选项A,秦朝在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奠定了后世地方行政区划的基础,故A项正确。
选项B,西汉在地方上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设刺史负责监察各郡,但刺史并不构成一级行政区划,州只是监察区,故B项正确。
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一至五单元高考模拟试卷
历史必修一试题一.选择题(60分)1.《孟子·告子》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
……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这段材料反映的是()A.西周初期的分封制 B.西周末期王室衰微C.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D.战国时期群雄并立2.依据西周礼制,天子殉葬用鼎九个,诸侯七个。
在春秋时期诸侯墓葬里出现了用九鼎的现象,这说明()A.统治者比以前更加腐化 B.当时人们更加迷信C.社会的等级秩序遭到破坏 D.当时的铸造业更加发达3.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他所反对的是()A.民主共和制 B.中央集权制 C.专制主义制度 D.君主立宪制4.“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摘自《全球通史》)这段材料涉及到的政治制度有( )①分封制②郡县制③皇帝制④三省六部制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5.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时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郡县制为“公天下”之端,主要体现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6. 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材料表明他主张()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后衡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7.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的文学总集《文选》在唐代备受青睐,宋初仍有“《文选》烂,秀才半”之说。
这一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儒学丧失了独尊地位 B.进士科主考诗赋策论C.社会上书籍极为匮乏 D.唐朝人喜爱南朝文化8.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模拟试卷及其答案
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模拟卷班级:学号:姓名: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题号答案一、选择题1.西周初年,周天子分封鲁国时举行了一套隆重的策命典礼,并由司空“授土”,司徒“授民”。
对此解读最恰当的是()A.周天子器重有望成为全国大宗的诸侯B.鲁国国君的权力来源于周天子C.鲁国国君非同姓亲族分封当以礼待之D.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典型体现2.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D.广东、广西3.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
公元前481年后,齐国的大夫田常及其后人逐渐控制国政,以至于自立为国君,并由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姜齐遂变为田齐,史称“田氏代齐”。
这一现象反映出() A.分封制度被废除B.新的社会制度确立C.等级制度被破坏D.贵族特权被废除4.《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中,记载了贾府在除夕夜隆重祭祀祖先的活动。
这种祭祀活动要追根溯源的话,要追溯到()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礼乐制度5.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
”材料主要说明了()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6.《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
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完成大一统的产物B.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王嬴政谦虚的产物C.丞相和御史主动提出要给秦王改名号D.秦王试图通过改名号让子孙认识自己7.有人说,权力一旦失去了监督就会泛滥成灾。
在我国古代官僚机构中,也存在着对官僚的监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一历史期末复习题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1.康熙帝统治时期,清朝中央机构出现三足鼎立状态,下列表示准确的是( )议政处议政处军机处议政处六部内阁内阁南书房议政处内阁军机处南书房A B C D2.《朱子语类》中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这段话主要说明宋初增强中央集权()A.解决了藩镇割据问题 B.导致了国家财政危机C.过度削弱了地方权力 D.造成了边疆地区危机3.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记述:“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个过程中。
功名利禄一类的解释是无法说清楚的……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
”该材料()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B.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C.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D.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4.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克利斯提尼“领着人民参与政治”。
克利斯提尼改革中符合这个评述的是( )①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②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来4个血缘部落③设立五百人会议④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5、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北大演讲时说:“我在英国当首相,没有专门的厨师为我做饭,只能去内阁蹭饭。
不但如此,每年收入全部公开。
每周二、周四还要去下院接受质询,回来基本满脸都是口水。
”上述言辞主要反映了英国首相()A、政治上无实权,必须服从议会B、为官清廉,能与阁丞共进退C、作为内阁首脑,需接受议会监督D、经济待遇与政治地位不相称6.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学科网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
这个变化表明,西晋时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7.《货币战争》中说“英国金融资本的突击力量远比船坚炮利的帝国海军更具威力,他们将首先打垮中国的白银货币本位,……政府的财政税收权、军事与国防的开支权将逐步沦丧。
中国将不可避免地成为西方列强的待宰羔羊。
”英国首先冲击大清帝国白银货币本位的方式是()A.鸦片走私 B.商品输出 C.强迫赔款 D.开设工厂8.余秋雨在评价某国政体时说:“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俱厉,较少的深思阔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大步。
“某国政体”指的是()A.英国君主立宪制B.法国议会制共和国C.德国君主立宪制D.美国联邦制共和国9、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德两国是交战双方的主要成员,萨拉热窝事件之后,德国首先向法国宣战,其后法国也对德宣战。
请思考,在宣战之前,双方政府要经过那些程序()A. 德国:首相经过议会同意宣战;法国:总统直接宣战B. 德国:议会直接宣战;法国:议会直接宣战C. 德国:皇帝直接宣战;法国:总统提出法案,国防部长副署,议会同意后总统宣战D. 德国:皇帝提出法案,议会同意后宣战;法国:总统直接宣战10、图10是法国1789年的一幅漫画,画中三人分别代表贵族、平民和教士,结合所学判断,漫画所要表达的意愿是A.第三等级反对制定新宪法B.三个等级联合废除君主制C.三个等级合力制定新宪法D.三个等级修改拿破仑法典11、《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
下列《十二铜表法》的条文中一定水准上保护了平民利益的是()A.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B.如债权人有数人时,得分割债务人的肢体实行分配C.外国人永远不能因使用而取得罗马市民财产的所有权D.利息不得超过一分,超过的,处高利贷者四倍于超过额的罚金12.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
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弟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
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 ) 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13. 1938年4月,中国飞行员陈怀民在武汉空战中与日军飞行员高桥宪一同归于尽。
随后,陈怀民的妹妹致信高桥的妻子美惠子:陈怀民猛撞高桥的飞机,不是发泄对高桥的私仇,而是代表着两种不同力量之间的较量。
同时表示,她们一家对美惠子没有怨恨,希望有一天能够友爱地握手。
此事( )①发生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②反映了正面战场的英勇抗战③说明两国人民深受战争之害④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博大胸怀A.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4、恩格斯在评论梭伦改革时,以前写道:“……有产阶级既开始获得了势力,于是旧的血缘亲族关系的集团就开始被排斥了……”这主要指改革中的( )A.建立公民陪审法庭B.建立四百人议事会C.确立财产等级制度D.设立十将军委员会15.右图是杨之光在1954年所做的一幅宣传画《一辈子第一回》,画中老人手捧着一张崭新的选票,满脸露出无比的喜悦,此宣传画从一个侧面表明了我国正在逐步形成()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政治协商制度D.基层村民自治制度16.下图是中俄两国革命过程中的两个辉煌场面,为了实现这个刻的辉煌,俄国的布尔什维克党和中国共产党都实行了艰苦的斗争。
和图1相比,图2斗争历程的主要特点是()A.由中心城市扩展到中小城镇和农村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C.由中小城镇和农村扩展到中心城市D.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17.罗马共和国早期,当罗马遭受外族进攻时,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织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
《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
可见当时A.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B.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C.贵族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D.平面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18.“公民们,拿起武器来!现在的问题是胜利还是陷入凡尔赛反动分子和教士们的毒手,这些穷凶极恶的家伙已经拿定主意,要把法国出卖给普鲁士人。
”材料内容反映的是()A.巴黎公民反对的主要对象是普鲁士人B.工人阶级要推翻的是反动政府的统治C.工人阶级斗争的最终目标是保全国土D.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普法间的民族矛盾19.“从十月革命的全过程和苏俄建立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历程能够看出,俄国十月革命不是马克思主义原来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
”以上观点认为十月革命()A.表明资本主义制度已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需要B.本质是以社会主义方式清除俄国现代化的障碍C.是对既有的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彻底否定D.为发达国家开创了一条崭新的现代化道路20.2011年2月下旬以来,利比亚国内发生动乱,各国在利比亚的侨民、游客的生命安全受到了威胁,各国纷纷想方设法撤离侨民。
我国政府的撤侨工作受到了希腊、埃及、土耳其、马耳他、突尼斯等国的鼎力相助,进展顺利,截至3月2日23时10分,全部撤出愿意回国的中国公民共计35 86 0人。
而与此同时,一些西方国家的撤侨工作却处处受阻。
我国撤侨受到很多国家协助的根本原因是( )A.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B.我国和这些国家结成了战略合作伙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C.我国和这些国家的国家利益是相同的D.我国长期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赢得了人心21. 右图是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
在下列各项中,建交最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新中国在万隆会议上赢得尊重B.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D.文化大革命扩大中国的政治影响22.下列相关新中国外交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A.“一边倒”的政策打破了西方国家孤立新中国的企图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C.新中国以安理会五大成员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了日内瓦会议D.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动万隆会议圆满成功23.1876年葛元煦《游沪杂记》所言:“向称天下繁华有四大镇,曰朱仙,曰佛山,曰汉口,曰景德。
自香港兴而四镇逊焉,自上海兴而香港又逊焉。
”上海兴是在下列哪次战争之后(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4.路透社评论某国际组织说,它“作为一种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力量,强调最初在万隆会议上获得赞成的和平共处原则”。
这个国际组织是()A.不结盟运动组织 B.联合国 C.世界贸易组织 D.欧洲联盟25. 1938年4月9日伦敦路透社电讯:“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天津—南京浦口)线之战局极为注意。
最初中国军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已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英人心理,逐步转变,都认为最后胜利当属于中国。
”上述报导是对下列哪一战役发表的评论 ( )A.淞沪会战B.平型关大捷C.台儿庄战役D.百团大战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
选建明德,以藩(即诸侯国)屏国。
——《左传》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
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1)材料二所述的是一种什么政治制度?根据材料一说明这个制度推行的目的。
(4分)(2)据上述材料概括诸侯有何义务?诸侯与周天子之间是何种关系?(6分)材料三请回答:(3)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都是中国古代有所作为的封建帝王。
在君权与相权的处理上,四人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10分)(4)在地方管理体制上,秦始皇、汉武帝和宋太祖各有何措施?共同特点是什么?(8分)27、(22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认为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
纵使有些能够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正发生相当的作用。
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
……辛亥前后,人人言变法,人人言革命,太重视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事自会随制度而转变。
所以只想把外国现成制度,模仿抄袭。
甚至不惜摧残人事来迁就制度。
……我们若不着重本身人事,专求模仿别人制度,结果别人制度,势必追随他们的人事而变,我们也还得追随而变,那是何等的愚蠢。
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
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这是我想写一部中国政治制度史之第二因。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言材料二 1787年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采用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
这部宪法由序言和7条正文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