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论考点易错点整理

合集下载

高考哲学易错题及命题分析:认识论部分

高考哲学易错题及命题分析:认识论部分

高考哲学最新易错题精选及命题分析:认识论部分高考哲学最新易错题精选及命题分析:认识论部分一、单项选择题Ⅰ1.“在我们的视野的范围之外,存在甚至完全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这一观点属于A.形而上学观点B.唯心主义观点C.可知论观点D.不可知论的观点[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可知论与不不知论观点的辨别。

“存在”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哲学范畴,有两个基本含义:(1)在哲学基本问题上相对于思维而言,是指物质。

辩证唯物主义在回答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时,通常将存在理解成在人的意识、思维之外并且不依赖于它们的客观实在。

这种意义上的存在与物质是同义词。

(2)在特定的情况下,相对于非存在,即无,存在这个概念指的是“有”。

这时,存在既包括物质现象也包括精神现象。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批判杜林运用这种意义的存在代替物质从而主张世界统一于存在时指出:“世界的统一性并不在于它的存在,尽管世界的存在是它的统一性的前提,因为世界必须先存在,然后才能是统一的。

在我们的视野的范围之外,存在甚至完全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这种物质性不是由魔术师的三两句话所证明的,而是由哲学和自然科学的长期的和持续的发展所证明的。

”物质世界不仅是独立于人与人的意识之外而存在着的,而且是无限地存在着的,它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无限的。

因此,对物质的“存在”或“非存在”的状态的认识依赖于实践和观察,是一个无限的“悬而未决”的反复过程。

对我们视野之外物质状态的认识,只有不断地扩大我们的实践范围,才能不断地解决,使得人的认识不断丰富。

这个问题的解决不是一蹴而就的,只能是处于不断解决的过程中。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世界上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尚未认识的东西,没有绝对不可能认识的东西。

恩格斯的这一观点是包含着认识相对性、无限性的可知论观点。

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2.恩格斯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查补易混易错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原卷版)高考政治三轮冲刺过关(新高考专用)

查补易混易错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原卷版)高考政治三轮冲刺过关(新高考专用)

查补易混易错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认识论,唯物史观)课标内容:1.了解人的实践活动的特性和作用,理解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阐述认识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

2.理解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领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理解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阐明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3.理解价值观的形成与时代和环境密切相关;解析价值观差异与冲突产生的社会根源,能够进行合理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4.理解价值观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探寻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考查方向:必备知识:1.实践的特点、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真理的特点、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2.劳动与实践、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人民群众。

3.价值、人生价值、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人生价值的实现。

关键能力:1.辨识实践与认识、真理与谬误;运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实际问题,对相关情景进行分析、总结和评价。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阐释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趋势,用历史唯物主义思维评价不同信息和观点,辨明事实真伪。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分析社会变革的原因,综合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论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的意义。

3.阐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表明参加公益活动、践行公共道德的积极态度;论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价值表达;针对生活实践中各种不确定的具体问题,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学科素养:1.认同实践第一的观点和追求真理的观点,认同并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运用典型事例分析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明确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和改正错误,追求真理,投身实践。

2.坚定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立场,认同党和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认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运用辩证思维能力,全面掌握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

必修4第6课认识论

必修4第6课认识论

第二单元探究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主备人:王华堂高考考点实践的概念和特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和条件性;真理和谬误;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考查重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过程。

关注热点:1.结合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一系列成就,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以及实践的特征。

2.结合党的十八界三中全会的新思想、新观点,说明认识发展的过程。

课前复习案【考点梳理】依据下列问题,整理教材相关内容。

一、实践含义及其特点1.实践基本含义2、理解实践的特点注意:全面把握实践的含义(1)实践以人为主体,这意味着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2)实践不是纯粹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它是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3)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二、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注意:正确区分认识的来源与认识的途径(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

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

(2)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是多方面的。

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的认识是直接经验,另外,通过读书等渠道学习他人实践的经验即间接经验,也是人们获得认识的重要途径。

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凡事都亲自获得认识不必要,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实践不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要把认识的来源和获得认识的途径区分开来。

三、真理含义及其特点1.含义:2.特点:(1)客观的(2)具体的(3)有条件的重要提示:注意区别认识、真理、理论和科学理论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它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理论则是概念、原理、观点的系统化,是人们把感性认识材料进行加工改造而达到的思维成果。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科学理论是真理性认识的系统化,按其内在逻辖而形成的知识体系。

认识、真理与理论、科学理论的划分在于是否系统化、体系化认识、理论与真理、科学理论的划分在于是否得到实践的检验证明是正确的科学的,前者概念有正确的东西,但又含有非科学的因素,后者比前者更深刻更符合事物的客观本质。

哲学易错点:唯物论、认识论、联系观、发展观

哲学易错点:唯物论、认识论、联系观、发展观

引言时间是我们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资源,对幼儿来说就更加宝贵了。

通过帮助幼儿规划和安排时间,我们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在成长过程中更加自信和独立。

在幼儿园中班期间,根据幼儿的认知和发展特点,我们可以帮助幼儿通过使用日历来规划和安排时间,以及了解时间的概念和计数。

一、目标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旨在让幼儿:1.了解时间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学习如何使用日历规划和安排时间;3.提高计数能力和数学思维。

二、教学环节1.热身活动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和问答,引导幼儿认识时间的重要性和概念。

2.引导幼儿认识日历通过展示具体的日历,引导幼儿认识日历的构成、作用和使用方法,以及日历上的重要标记。

3.学习如何使用日历规划和安排时间教师会先让幼儿分析一天中的各种活动和时段,通过和幼儿一起讨论和制定时间表来规划和安排时间。

教师也会指导幼儿如何记录到时间表上,并且会让幼儿不断地调整和更新自己的时间表以适应日常生活的变化。

4.练习计数能力和数学思维在规划和安排时间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给幼儿一些数学问题来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

例如,让幼儿数日历上的日期,或者通过骰子等游戏来提高幼儿的计数能力和数学思维。

5.复习和总结在教学结束时,教师会对本节课的重点进行复习,让幼儿记忆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并且给予肯定和鼓励。

三、教学资源1.日历2.计算器3.彩笔4.玩具骰子5.各类数字卡片和计数器具。

四、教学评估1.口头测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幼儿的口头表达和理解能力进行简单的测试。

2.作业检查教师可以通过幼儿提交的作业来检查他们的学习成果和掌握情况。

3.观察记录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表现来评估他们的学习成效。

五、教育反思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在幼儿园中班的数学教学中,通过使用日历来进行时间的规划和安排是非常有意义和实用的一种方法。

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我们不仅可以帮助幼儿掌握时间的概念和计数技能,更能培养他们的自我规划和控制能力,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适应能力。

《生活与哲学》知识主要易错易混点唯物论 认识论

《生活与哲学》知识主要易错易混点唯物论 认识论
既不能说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也不能说真理掌握在多数手中真理具有客观性不管是少数人还是多数人谁的认识与客观实际相符合真理就掌握在谁手中
二、唯物论部分 1.世界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可知性。/世界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 物。(注意:世界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范畴。(注意:“客观存在”应为 “客观是在”。) 3.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客观实在)。 4.人的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因此人们的思想也是物质。 5.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是独立存在着的。(注意:作为客观实 在的物质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并通过具体形态表现出来) 6.物质是万事万物的总和。 /是具体科学中物质的总和。/雾与霾 都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物质是物质具体形态的总和。 (注意:物质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 7.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 8.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运动。 9.生产力是客观的,生产关系是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 的关系,因而是主观的。 10.物质可以被创造、被消灭。
●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必定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注意: 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或可能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 ●真理之所以是真理,是因为它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作用。(注 意:颠倒因果关系) ●任何真理都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注意:任何 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任何真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真理与谬误有严格界限,两 者不可混淆) ●真理是永恒不变的。(注意:世界上没有永恒的真理,也不存 在终极真理,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真理是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因此被实践反复检验的、已 经确定的真理会被推翻。(注意: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 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向前发展。) ●追求终极真理是一个曲折的过程。(错。追求真理永无止境, 不存在终极真理)

专题二 认识论-2021年高考政治易错真题剖析

专题二 认识论-2021年高考政治易错真题剖析

(2)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图示: (3)上升性:对真理的追求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图示:
特别提醒
(1)认识受各种条件的限制≠人类没有认识世界的能力。 (2)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无法正确认识事物≠认识过程是一个循环往 复的圆圈运动。 (3)单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整个人类的认识能力也是有限的。 认识是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从每一个具体的认识、单个人的认识 来看,认识是有限的;从人类认识能力来看,认识是无限的。 (4)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真理不断被推翻。 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但是, 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 地向前发展。
拓展 正确把握真理与谬误的关系
(1)真理和谬误之间有着严格的界限。主观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 认识就是真理,主观不符合客观的认识就是谬误。二者不能相互 混淆,更不能相互包含。
(2)真理和谬误之间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二者在一定条件 下相互转化。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超出了真理适用的条件 和范围,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反之,若再回到真理适用的条件 和范围内,谬误就会转化为真理。
• A、B、D不合题意,材料并未体现实践是认识的目 的,追求真理永无止境,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故选C。
• 2.(2021·山东省·历年真题)“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画家 张璪所提出的艺术创作理论。是中国绘画美学的纲领性命题。 “造化”就是生生不息的万物一体的世界。亦即中国美学说的 “自然”。“心源”是说“心”为照亮美的光之源,没有美的 心灵,就不能照亮世界万物的本真之美。中国绘画美学纲领性 命题中蕴含的哲学智慧是( )
• ①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能够推动科技创新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易错点点睛:专题认识论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易错点点睛:专题认识论

【2015高考突破】近年来高考的命题规律和当前的社会热点、焦点,预测2015年的命题重点如下:1)推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的理论依据是规律的客观性,是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体现;实现上述目标既要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条件出发,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2)我们党和政府的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体现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3)我们党和国家在执政中更加关注民生,注重维护社会公平,实现社会和谐,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都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在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也体现了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4)以自然科学发展成果考查哲理,是这两年的高考特色。

可能涉及认识的发展、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等。

【难点突破】难点一主观能动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1)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①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突出地表现为我们通常所说的“想”。

②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即通常我们所说的“做”。

③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

(2)为什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隐藏于现象之中,人们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抽象思维能力,才能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正确地指导人们的行动。

②事物不会自动满足人的需要,人们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利用规律和条件,才能改造世界,创造美好的生活;人们也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创造条件,才能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方式,使规律发生的作用有益于人类,有益于社会。

③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种种困难、挫折甚至暂时的失败,这就需要坚强的意志和十足的干劲,需要充满活力的精神状态。

哲学易错易混淆知识点总结149条

哲学易错易混淆知识点总结149条

哲学易错易混淆知识点总结149条
一、认识论
1、认识论与实用主义:认识论和实用主义并不完全相同,实用主义只是认识论的一种,其他认识论如本体论、后绪论、自由主义、极限主义等也是存在的。

2、实用主义与实践主义:实用主义与实践主义也是不同的概念,实践主义是一种有益于实践的理论,它认为实践是理论推断的根本依据,而实用主义则强调实践可以帮助人们更加清晰地理解自身的智识。

3、形式论与内容论:形式论和内容论也是不同的概念,形式论重视客观事物的表象形态,而内容论则强调客观事物的本质内容。

二、语言论
1、特殊语言的论证:特殊语言论证是指用专门的推理和事实来证明一些特殊语言是真实存在的,而非正常的普通语言。

2、概念论与对象论:概念论和对象论是语言论中的不同概念,概念论强调概念与词汇之间的关系,而对象论则强调词汇与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

3、语言与思维:语言与思维是密不可分的,人们在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实际上是思维的延伸。

因此,人们对思维的了解同样可以从语言中获得一定的帮助。

三、心理学
1、可操作性论与实践主义:可操作性论和实践主义都是心理学的一些理论,虽然它们都提倡实践。

哲学第二单元第六课(认识论)

哲学第二单元第六课(认识论)

B
B
(金丽衢十二校 联考)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近70次出现 “改革”字眼,发出了继续全面推进改革的强烈信号。人民群众 是改革的参与者、见证者、受益者,也是推动者,一项调查显示, 72.7%的受访者明确表示期待未来十年能有新一轮的改革。改革 开放以来,经济、教育和科技等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人民群众 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资源、环境、收入差距等 一系列制约科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日益凸现。 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①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收入差距等一系列新的矛 盾和问题日益凸现,推动着人民群众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②经济和社会发展成果,科技、教育、大众传媒等为人民群众 深化对改革的认识提供了途径和手段。 ③人民群众作为参与者、见证者在改革开放实践中提高了自身 的文化素养,增强了对社会和改革的认识能力。
最好把真理比作燧石,它受到的敲打越厉害, 发射出的光辉就越灿烂。 ▲考点20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1.认识具有反复性 2.认识具有无限性 3.认识具有上升性 原因? 原因? 原因?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 个过程,这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在实践中 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 过程,这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在实践中认 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易错易混点:
误区: 正确表述:真理只有一个,是指对于同一个确定的对象,只有一 个正确的认识。但是真理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它在发展 的过程中不断超越自身。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 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向前发展,所以,不能笼 统地说真理只有一个。
①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选择“走进世博、聚焦安徽”这一主

高考政治易错点15 认识论(解析版)

高考政治易错点15   认识论(解析版)

易错点15 认识论易错题【01】实践1.历史处在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

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要获得认识必须亲自参加实践。

[矫正]实践是处在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但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一是通过亲自实践获得直接经验,二是通过学习获得间接经验。

易错题【02】认识2.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

追求真理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认识运动是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矫正]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实践才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追求真理是为了更好地实践。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对真理的追求不是圆圈式循环运动。

认识运动是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的过程。

01(2021·河北·高考真题)2021年4月29日11时23分,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建造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为后续任务展开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空间站由天和核心船、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三个舱段构成。

根据任务安排,空间站计划于2022年完成在轨建造,具备长期开展近地空间有人参与科学实验、技术实验和综合开发利用太空资源能力,转入应用与发展阶段。

由此可见()A.实践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B.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C.认识工具决定人的认识水平D.科学实验是一种探索世界规律的思维活动【答案】B【详解】B: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建造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为后续任务展开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空间站由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三个舱段构成。

根据任务安排,空间站计划于2022年完成在轨建造,转入应用与发展阶段,由此可见,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故B符合题意。

A:材料中强调的是我国空间站建造的发展,无涉及建造过程经历的曲折历程,故A不符合题意。

马克思主义原理认识论部分考点

马克思主义原理认识论部分考点

马克思主义原理认识论部分考点马克思主义原理认识论部分考点(一)实践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的过程1.实践活动是一个以实践主体(人)、中介和实践客体(对象)为基本骨架的动态发展系统。

其中,实践活动的中介是指联结主客体的各种形式的工具和手段,以及运用和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

2.实践主体和客体的根本关系:认识关系(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和实践关系(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

3.实践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质:实践活动既能动地变革着客观世界,又能动地改造着主观世界。

4.实践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环节:(1)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

(2)实践主体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

(3)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

(二)能动反映论和直观反映论的区别1.所有唯物主义都坚持可知论和反映论。

2.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是直观的、消极的、被动的反映论。

它有两个缺陷:一是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二是离开辩证法来考察认识问题,认为认识是一次性完成的,不能把认识看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鲜明特点:第一,它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

把实践作为全部认识论的基础,指明认识是主体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第二,它把辩证法贯彻于反映论。

科学地说明了人的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把认识看成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浅入深的充满矛盾的能动的认识过程。

(三)认识活动中的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1.科学需要创新才能发展,科学创新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理性因素在人的认识过程中起主导的作用:第一,指导作用;第二,解释作用;第三,预见作用。

3.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和意志,包括动机、欲望、信念、习惯、本能等,以非逻辑形式出现的幻想、想象、直觉、灵感等也属于非理性因素。

非理性因素虽然不属于认识能力,但对人的认识的发动与停止、主体认识能力的发挥与抑制、认识运动的飞跃上升起着重要的调控和调节作用。

哲学 第六课认识论高考复习导学案高考题汇编 答案版

哲学 第六课认识论高考复习导学案高考题汇编 答案版

哲学第六课认识论[重点知识默写]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2、真理的属性3、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原理【易错点集锦】1、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直接经验、间接经验是认识的两种途径2、认识具有无限性,不存在终极真理。

3、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看本质,根本目的是指导实践4、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但不能说实践既是一种客观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

5、实践是检验人们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不能成为检验的标准6、不论认识正确与否,都来源于实践7、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是唯一动力8、任何实践都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没有意识参与的实践是不存在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盲目的实践不存在。

9、实践具有社会性,孤立的活动是不存在的,实践的社会性,排斥的只是孤立的活动,并不排斥单个人的活动。

同时,个人的活动也不排斥实践的社会性。

10、“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把人们实践的结果作为标准,就是把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生活实践作为标准,它是真理标准在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的具体运用和发展。

【判断正误】1、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

2、真理再向前迈一步一定是更高的真理。

3、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具体历史的统一。

4、认识就是简单重复反复循环。

5、真理每向前超越,就推翻了以前的真理。

6、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7、实践决定于认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唯一动力,客观世界是真理的标准8、错误认识不是来源于实践,正确认识才来源于实践9、实践是认识的重要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唯一途径,要获得知识就要亲自参加实践10、实践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11、实践是人的活动,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

12、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科学发展观是检验人们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3、实践既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

6课认识论易错点判断

6课认识论易错点判断

1.追求真理是个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X
2.事物发展取决于认识发展X 3.实践的发展源于意识的自主选择性X
4. 历史事实在认识深化基础上得以证实X
5.认识目的是抓住事物本质规律X
6.实践是认识的重要来源和重要标准X
7..作为一种新型思维工具,驾驶脑可以全面替代驾驶员
8.用驾驶脑替代驾驶员驾驶认知,体现人工智能的主动创造性
1.以下例子违背了真理的客观性: a.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X • b..谎言重复千遍就变成了真理 X c.真理会在人们的热议中走失。X • d.当说到连自己都深信不疑时,谎言就变成了真理。X 2.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认识。V
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必然产生不同的认识。X 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总是不同的X 3.任何真理都包含着谬误X 对既有理论的怀疑是真理发展的基础X • 真理与谬误在比较与斗争中共同发展X 真理只有同错误认识斗争才能发展X 4.认识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统一X • 真理是客观与主观统一X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V 5.认识促进实践发展。X 追求科学理论是认识的目的X 6.追求终极真理X 绝对真理X 真理是有条件的相对的V • 认识发展需要推翻原有真理为前提X 追求真理必然伴随失败X • 同一确定对象存在多个不同的真理性认识X
9. 机器人手术具有代替人类思维的机能
• 10.意识有直接现实性
12.学习群众路线 属于实践活动?
• 11.一鹤凌云的的秋日胜景正好反映了作者顽强向上了不受对象约束的审美自由
14.魔术表演者的创造性思维是奇幻形象的来源
13.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客观评价标准 14.不同主体对癌症病因的认识总是不同的 15.间接经验是人们获得认识的重要源泉之一 17.科学理论仅是验证认识真理性的标准之一 18.人类发明感知水果成熟度变色标签纸源于意识的自主选择性 19.真理具有反复性、上升性 20.大数据对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1.认识的差异源于认识主体的不同 22.事物的发展取决于认识的变化 23.历史事实在认识不断深化的基础上得以证实 24.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25.认识的无限性决定了人类能够穷尽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26.没有实践的检验就不会有正确认识的产生

哲学认识论易错知识点

哲学认识论易错知识点

易错知识点——认识论
1、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2、人们只有在失败后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3、真理是标志客观与主观相一致的哲学范畴。

4、矛盾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观点。

5、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要获得认识就要亲自参加实践。

6、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唯一动力,是认识的重要来源。

7、正确的认识只有在同错误的认识的不断斗争中才能获得。

8、错误的认识不是来自实践,只有正确的认识才是来源于实践。

9、科学理论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重要标准。

10、直接经验不如间接经验来得可靠。

高考哲学认识的易错知识点

高考哲学认识的易错知识点

高考哲学认识的易错知识点高考哲学作为理科文化课的一部分,常常会让许多学生感到头痛和困惑。

哲学作为一门深奥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而在备考过程中,有一些易错的知识点往往容易被忽视或误解。

本文将从认识论、形而上学和伦理道德三个方面,介绍。

一、易错知识点之认识论1. 色即是空和空即是色的认识方式在佛教思想中,提出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观点。

这一观点试图说明物质世界的虚幻性和相对性。

然而,很多考生仅停留在字面层面,以为空虚或真空来理解空,以有形的物质来理解色,导致对这一观点的理解片面和肤浅。

实际上,“色即是空”是指物质世界的存在虚无和相对性,是一种对于事物实际属性的否定;而“空即是色”则是指对于现象世界的肯定,并对其进行反思。

这种观点实质上是在指导个体通过对物质世界的观察和思考来认识事物的本质。

2.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在认识论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两个基本概念。

感性认识是通过感官对外界世界的直接感知和感觉所形成的,而理性认识则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经过思维加工、分析和推理得出的高级认识能力。

对于许多考生来说,他们常常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划分为两个相互对立的领域,以为感性认识是受欺骗的、不可靠的,而只有理性认识才是真正可信的。

实际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存的。

感性认识通过感知和感觉提供原始材料,而理性认识通过思考和推理对这些材料进行加工和整理,从而形成更加深入的认识。

理性认识需要感性认识作为其基础,而感性认识则需要理性认识来进行辩证和总结。

二、易错知识点之形而上学1. 实体和属性的关系在形而上学中,实体和属性是两个重要概念,它们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

实体是具体的存在,而属性是实体所具有的特征或性质。

然而,许多考生容易将实体和属性混淆,认为实体就是属性,或者属性就是实体。

这种混淆导致对实体和属性的本质理解十分模糊。

实际上,实体是具体存在的个体,是独立于属性而存在的;而属性是实体所具有的特征或性质,是不同实体之间的共同之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论【第6课】
【考向探究】
【考点整合】
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
原理10.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内容: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意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⑵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方法论:要求既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又要重视认识的反作用,特别是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原理11.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和有条件的
内容: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客观的、具体的和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原理12.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内容:⑴认识具有反复性。

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⑵认识具有无限性。

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⑶认识具有上升性。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方法论: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检验和发展真理。

2.如何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问题
认识论常用的观点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
认识和发现真理、检验和发展真理。

3)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另外应注意的观点
4)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人们的实践起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起阻碍作用。

5)实践的基本特征: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6)实践的基本形式:①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②变革社会的实践;③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3.关于真理的观点
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2)真理是客观的。

客观性是真理的基本属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只有一个。

3)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4)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5)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真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6)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二者相互依存、互为前提,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7)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8)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方法技巧三』如何解答有关认识论的试题
设问方式:①结合材料,说明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

②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识分析……
③运用实践的观点谈谈对……的认识。

④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
答题模板:实践特点+实践与认识(来源动力标准目的)+真理与谬误+认识过程(反复.无限.上升性)
【易错诊断】
1.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

(提醒:实践决定认识。

)
2.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提醒:认识具有上升性,对真理的追求不是循环的过程。

)
3.真理是永恒不变的,世界上存在终极真理。

(提醒:世界上没有永恒的真理,也不存在终极真理,追求真理
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
4.认识运动是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提醒:认识运动是实践到认识、又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过程。

)
5.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提醒: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
6.实践既是一种客观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

(提醒:实践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相统一的活动,不能把二者割
裂开来,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
7.实践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

(提醒:任何实践都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
没有意识参与的实践是不存在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盲目的实践不存在。

)
8.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之一。

(提醒: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认识的途径有实践和间接经验。

)
错误认识不是来源于实践,正确认识才来源于实践。

(提醒:不论认识正确与否,都来源于实践。

)
9.实践是认识的重要来源,认识发展的唯一动力和唯一途径,要获得认识就要亲自参加实践。

(提醒:实践是
认识的唯一来源,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获得认识的途径包括实践和间接经验。

)
10.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提醒:实践才是唯
一标准。

)
11.“三个有利于”标准否认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提醒:“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把人们实践的
结果作为标准,就是把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生活实践作为标准,它是真理标准在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的具体运用和发展。

)
12.认识的根本目的是提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提醒:这是认识的根本任务,根本目的在于指导实践。

)
13.任何真理都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提醒: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