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吴力群主编)思维导图

合集下载

2020年医师资格考试儿科复习思维导图3

2020年医师资格考试儿科复习思维导图3

小儿腹泻病
抗生素相关腹泻:金黄色葡萄球菌:暗绿色水样便+腥臭味; 真菌性肠炎:豆腐渣样大便
脱水程度:轻度:有泪,有尿;中度:尿少,四肢暖;重度:休克,四肢冷
脱水性质:钠离子,低渗:<130mmol/L;等渗:130~150 mmol/L;高渗:>150mmol/L
补液量:轻度:90~120mL/kg;中度:120~150mL/kg;重度:150~180mL/kg
肺炎链球菌:青霉素敏感者首选青霉素或阿莫西林
肺炎
支气管 肺炎
治疗
金黄色葡萄球菌:甲氧西林敏感者首选苯唑西林 钠,耐药者首选万古霉素
流感嗜血杆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衣原体: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首选:红霉素
脓胸=高热不退十叩诊浊音+胸部X线显示肋膈角变钝, 首选胸腔穿刺引流
并发症
脓气胸=突发呼吸困难十叩诊鼓音十立位X线可见 液、气平面,选胸腔穿刺引流
差异性青紫,脉压差增大,出现周围血管征
检查
X线:左心房、左心室大;心导管检查:肺动脉血氧含量>右心室
治疗
出生后1周内吲噪美辛治疗,分流量较大时手术
诊断
小儿青紫+蹲踞现象+肺纹理减少
表现
肺动脉狭窄(主要)、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和右心室肥厚,永久性青紫
检查
肺纹理减少,肺透亮度增加,“靴形心”
治疗
轻发作采取胸膝位,给予普萘洛尔,5-9岁行一期手术
治疗
较小:3个月内自然闭合;较大:需要手术
诊断
胸骨左缘第3~4肋间收缩期杂音
表现
小型:<5mm(Roger病);中型:5~10mm;重型:>10mm,潜在青紫
检查
x线: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大;心导管检查:右心室含氧量>右心房含氧量

儿科护理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儿科护理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第三节特发性血小板 减少性紫癜
第四节急性白血病
第五节血友病
思考题
一造血特点 二血液特点
一概述 二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三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
第一节儿童内分泌特 点
第二节生长激素缺乏 症
第三节性早熟 第四节儿童糖尿病
第六节先天性甲状 腺功能减低症
第五节尿崩症
思考题
01
第一节儿童 神经系统特 点及检查
4
第四节急性支 气管炎
5
第五节儿童肺 炎
第六节支气管 哮喘
思考题
一解剖特点 二生理特点 三免疫特点
一支气管肺炎 二几种不同病原体所致肺炎的特点
01
第一节儿童 消化系统解 剖生理特点
02
第二节口炎
03
第三节婴幼 儿腹泻
04
第四节肠套 叠
06
第六节先天 性巨结肠
05
第五节胃食 管反流
第八节先天性直肠 肛管畸形
第一节儿童安宁疗护 概述
第二节对临终患儿的 整体照护
第三节对临终患儿家 庭的照护和支持
思考题
一概念与内涵 二起源与发展 三儿童安宁疗护的特点
一身体照护 二心理照护 三社会层面照护 四灵性照护
一对临终患儿父母的照护和支持 二对临终患儿其他家庭成员的照护和支持
作者介绍
这是《儿科护理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 绍。
第一节各年龄 1
期儿童的健康 促进
第二节散居与 2
集居儿童健康 促进
3
第三节体格锻 炼
4
第四节常见意 外事故及预防
5
第五节儿童计 划免疫
第六节儿童健 康评估
思考题

最新【医学PPT课件大全】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讲学课件

最新【医学PPT课件大全】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讲学课件
《小儿药证直诀》 ④详细地记载了(古代)儿科“四大要证”:
痧、痘、惊、疳。 ⑤区别了儿科出疹性疾病:麻疹、天花、水
痘。 ⑥对小儿惊风与癫痫作了明确鉴别。 ⑦提出惊风有急惊和慢惊之分,并以“急惊
宜凉泻,慢惊宜温补”为治疗大法。
三、中医儿科学的成熟期 (宋、金、元时期)
三、中医儿科学的成熟期 (宋、金、元时期)
学术贡献:(钱乙的学术成就) ①首创儿科五脏辨证体系,提出:心主惊、
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的辨证 纲领, ②总结了小儿面部诊法经验:提出四诊中尤 重望诊,对“面上证”、“目内证”、记 述详细而实用。 ③提出了儿科临床脉法特点:浮沉、脉乱、
三、中医儿科学的成熟期 (宋、金、元时期)
⑴喂养方面——节乳:哺乳次数、技术、 母乳选择法、母乳的禁忌症以及用猪乳 作为人工哺乳的方法
⑵小儿卫生方面:注意沐浴与清洁,重视 日光与空气的利用问题
二、中医儿科学的形成期 (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
“天和暖无风时,令母将儿抱日中 嬉戏,数令见风日,则血凝气刚,肌 肉牢密,堪耐风寒,不致疾病。若常 藏于帏帐之中,重衣温暖,譬如阴地 之草木,不见风日,软催儿不任风寒 ”————小儿必须加强耐寒锻炼及阳 光沐浴的重要性
“三岁以上,五岁以下可以切脉, 但与大人有异,五岁以上则与大人相 同”
胎教、养胎以及妊娠食忌
三、中医儿科学的成熟期 (宋、金、元时期)
3、《小儿药证直诀》北宋钱乙,字仲阳, 他的学术建树由其弟子阎季忠收集整理,编 写而成。全书共3卷,上卷论脉证治法,中 卷列医案23则,下卷为方剂。该书刊于公 元1119年,比西方最早的儿科著作要早 350年。 钱乙被后世誉为“儿科之圣”
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中医儿科学逐步形成 了自己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并不断充实发展。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重点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重点

绪论●《颅囟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儿科专著。

书中提出了小儿为“纯阳之体”的观点●北宋钱乙,是中医儿科学术发展史上一位有杰出贡献的医家《小儿药证直诀》后世称为“儿科之圣”●陈复正《幼幼集成》,将繁杂的指纹望诊概括为“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并以三关测轻重,即“风轻、气重、命危”,至今为临床所采用第二章儿科学基础围生期(围产期):指胎龄满28周至生后7足天。

(胎儿晚期、分娩过程、新生儿早期)婴儿期:从出生到满1周岁。

是小儿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

体重计算公式:①≤6月龄婴儿体重(kg)=出生时体重+0.7*月龄②1~12月龄婴儿体重(kg)=6+0.25*月龄③2岁至青春前期体重(kg)=2*年龄+8颅骨囟门闭合时间:①前囟:约在1~1.5岁时闭合②后囟:出生时已很小或已闭合,最迟约于生后6~8周闭合小儿的生理特点:①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清吴鞠通概括小儿脏腑“稚阴稚阳”)②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纯阳之体《颅囟经脉法》“凡孩子三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稚阴稚阳:说明小儿在物质基础与生理功能都是幼稚和不完善的,需要不断地生长发育,充实完善所谓“纯”:指小儿未经情欲克伐,胎元之气尚未耗散所谓“阳”:以阳为用,说明小儿生机旺盛,发育迅速,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蓬勃景象●断乳年龄:当婴儿长到8~12个月时可以完全断乳●中医望闻问切——望诊(尤为重要)脉诊:小儿病脉不必细分28脉,而以浮、沉、迟、数、无力、有力六种基本脉象之纲,以辨疾病的表里、寒热、虚实脱水性质:①等渗性脱水②低声性脱水③高渗性脱水第三章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特征:①一般情况良好②足月儿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5~7天消退,最迟不超过2周;早产儿黄疸多于生后3~5天出现,5~7天达高峰,7~9天消退,最长可延迟到3~4周③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85μmol/L(5mg/dl)④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21μmol/L(12.9mg/dl),早产儿<257μmol/L(15mg/dl)第四章呼吸系统疾病●上感相当于中医的“感冒”兼证①夹痰——肺脏娇嫩②夹滞——脾常不足③夹惊——神气怯弱,心肝有余中医病因病机p68肺炎:相当于中医的“肺炎喘嗽”。

5中医临床思维在儿科中的应用

5中医临床思维在儿科中的应用
脉诊(略) 按诊 按头囟、按颈腋、按胸腹、按四肢、按皮肤(略)。
儿科疾病的诊断
儿科疾病的诊断除四诊合参外,还须结合年龄、发病季节、 接触史等。 以咳嗽、喘息为主诉的病证,病变部位首先考虑肺; 询问发病时间及伴随症状判断新病还是久病,是外感还是内伤 问既往史、家族史、过敏史判断是否是哮喘; 结合望唇、舌、咽及问二便来判断疾病的寒、热、虚、实; 望精神状态、面色,闻呼吸声、咳嗽声、语言声判断疾病的轻 重及虚实。
3
• 儿科案例分析
儿科诊法特点
诊法特点
儿科疾病的诊法与中医临床其他各科一样,通过望、闻、 问、切四诊,全面观察和搜集病人的病情资料,进行整理、 分析、归纳,为诊断和辨证论治提供依据。 儿科古称“哑科”,小儿不能口述病情,就诊啼哭吵闹, 影响气息脉象,正如钱乙所言“脉难以消息求,证不可言语 取”。 根据儿科临床特点,历代儿科医家对于小儿诊法,既主张 四诊合参,又特别重视望诊。
望 诊
《幼科铁镜望神色审苗窍从外知内》 “而小儿科,则惟 以望为主。” 整体望诊:望神色、望形态 局部望诊:审苗窍、查指纹、辨斑疹、察二便
望 神 色
神:小儿的精神状态;色:面部气色。 望神色借以判断脏腑阴阳气血的盛衰,疾病轻重及预后。 正常神色(得神) 精神振作、二目有神、 表情活泼、面色红润、呼吸调匀、反应敏捷。说明气血调 和、神气充沛,是健康或病情轻浅之象。
61companylogo首辨脏腑根据病位特点情志活动伴随症状综合考虑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烦躁易于冲动好动难静容易发怒不能自兴趣多变记忆力差做事有头无尾脑失聪明学习成绩低下记忆里欠佳遗尿腰酸乏力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差情绪不稳神思涣散次辨阴阳动作过多冲动任性急躁易怒形体消瘦睡眠不实自汗盗汗形体虚胖纳呆便溏面色少华五心烦热大便秘结盗汗腰酸急躁易怒冲动任性脉弦心气阴虚脾气虚肾气虚阴静不足阳亢躁动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62companylogo中医辨证思维结合小儿生理病理体质特点重视望诊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肺脾肾心肺典型证候典型脏腑全面收集病历资料63companylogo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总结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总结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总结第一章:绪论•中西医结合儿科学中西医结合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自胎儿至青少年时期生长发育、生理病理、预防保健与疾病诊治的医学科学。

•中医儿科学以中医学理论体系为指导,研究小儿生长发育、预防保健及儿科病证的病因、病机和辩证论治的一门临床医学。

扁鹊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儿科医生。

《颅囟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儿科专著。

《五十二病方》里记载用下气汤(淳于意)治疗小儿嗝病,为最早的儿科医案。

⏹钱乙所著《小儿要证直诀》首创小儿五脏辩证体系,重视脾胃的调理,提出“疳皆脾胃论”的论点,被誉为“儿科之圣”。

概括小儿生理病理特点为“脏腑柔弱”,“成而未全,……全而未壮”,“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四诊中尤重望诊;对痘疹疾病,以及惊风与痫证已能进一步加以鉴别。

⏹首创儿科五脏辨证体系,重视脾胃的调理。

⏹善于化裁古方(如六味地黄丸)、研制新方〔如异功散、泻白散、导赤散、七味白术散等〕,创134方。

⏹被誉为儿科之圣《幼幼新书》:当时世界上内容最完备的儿科专著。

明代万全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虚”等观点。

简称“三有余,四不足”。

一、胎儿期受孕~分娩断脐。

从末次月经的第1天算起共40周。

特点:完全依靠母体。

二、新生儿期新生儿期:脐带结扎~生后满28天。

特点:内外环境突然变化。

适应能力和御邪能力都较差,发病率高,易患胎产病。

围生期:胎龄满28周到出生后7足天。

三、婴儿期(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婴儿期:出生28天后至1周岁。

特点:生长发育特别迅速,易患脾系疾病、肺系病、传染病。

四、幼儿期幼儿期:1周岁后到3周岁。

特点:体格增长减慢,智能发育较快。

易患脾系病证、传染病和发生意外。

五、学龄前期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6~7周岁,又称幼童期。

特点:体格发育稳步增长,智能发育更趋完善。

性格特点形成的关键时期。

易发生各种意外,如溺水、烫伤、误服药物。

六、学龄期学龄期:从6~7岁后到青春期来临(一般为女12岁,男13岁)。

国医名师儿科诊治绝技

国医名师儿科诊治绝技

目录分析
在深入探究《国医名师儿科诊治绝技》这本书的目录之前,我们首先需要理 解这本书的基本目标和定位。此书的核心是集合和分享国医名师们在儿科诊断和 治疗方面的独特经验和技艺,目的在于提高儿科医疗的水平,并为广大的儿科医 生和患者提供指导和帮助。
这本书的目录作为全书的骨架和导航,对读者理解全书内容和结构起到了至 关重要的作用。目录中列举的各个章节,不仅是书中的内容划分,也是作者想要 传达的信息和知识的集合。通过仔细分析这些章节的标题和内容,我们可以洞察 到此书的核心思想和独特之处。
谢谢观看
本书对儿科常见疾病的病因、病理进行了深入剖析,为读者提供了对疾病全面深入的认识。同时, 书中还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对各种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进行了详细阐述,使读者能够 更好地把握疾病的本质。
本书重点介绍了中医在儿科临床中的独特应用。通过丰富的案例和实践经验,本书展示了中医在 治疗儿科疾病中的优势和特色。例如,书中详细介绍了中药的配伍原则和常用方剂,以及针灸、 推拿等中医治疗方法的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这些内容不仅有助于提高读者的临床诊疗水平,也 为广大患者提供了更为安全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案。
“小儿体质较弱,病情变化较快,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对于重症患儿,还需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以提高疗 效。”
“在儿科疾病的预防方面,除了注意饮食和作息外,还可以采用一些中医保 健方法,如按摩、推拿等,以增强患儿的免疫力。”
“每个患儿的情况都不一样,因此在诊治过程中要注重个体化治疗,根据患 儿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在阅读《国医名师儿科诊治绝技》的过程中,我被书中介绍的许多诊治绝技 所吸引。这些绝技都是专家们经过长时间的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具有 很高的实用价值和参考意义。例如,书中介绍的一种名为“小儿推拿”的疗法, 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和经络,可以有效地缓解孩子的各种不适症状,如感冒、咳 嗽、消化不良等。这一疗法不仅操作简便,而且不需要打针吃药,安全可靠。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第2版总复习知识点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第2版总复习知识点

期末儿科复习一.总论1.最早记述儿科疾病的医书是《五十二病方》。

2.早期的妇儿科方书是《汉书.艺文志》3.我国现存最早的儿科专著是《颅囟经》4.南宋刘昉等编著的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儿科学著作是《幼幼新书》40卷。

4.儿科四大要证包括( ABDE )A.痧B.痘C.厥D.惊E.疳5.小儿的生理特点:(1)脏腑娇嫩,形气未充(2)生机蓬勃,发育迅速6.小儿病理特点:(1)发病容易,传变迅速(2)脏气清灵,易趋康复7.小儿个人史包括哪些?( ABCDE )A.胎次、产次B.是否足月产C.顺产还是难产D.出生时情况、体重E.母亲孕期情况8.捏脊:捏脊是小儿推拿疗法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对督脉和膀胱经的捏拿,达到调整阴阳、通理经络、调和气血、恢复脏腑功能的目的。

(疳证、泄泻、遗尿及脾胃虚弱的患儿)操作方法:患儿俯卧。

医生两手半握拳,两示指抵于背脊之上,自尾椎两旁开始,以两手拇指伸向示指前方,合力夹住肌肉提起,而后示指向前,拇指向后退,做翻卷动作,两手同时向前移动,自长强穴起,一直捏到大椎穴,如此反复5次,从第3次起,每捏3把,将皮肤提起1次。

9.小儿年龄分为几个阶段,分别是哪几个?(1)胎儿期(从受精卵至胎儿娩出前,共40周)(2)新生儿期(从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出生后28天)(3)婴儿期(出生后29天至1岁)(4)幼儿期(1岁至3岁)(5)学龄前期(3岁至6~7岁)(6)学龄期(6~7岁至青春期前)(7)青春期(11~12岁至17~18岁)注:围生期为胎龄满28周至出生后7天。

10.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小儿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遵循一定的规律:(1)生长发育有阶段性,呈非匀速性生长如婴儿期体重、身高最快,是第一个生长高峰,青春期为第二个生长高峰。

(2)生长发育的一般程序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如运动发育先抬头,后抬胸,再会坐、站、走;从臂到手,从腿到脚的活动;先全手掌抓物,发展到手指的灵活运动等。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教学大纲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教学大纲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中西医结合专业使用 )课程编号:101023课程名称:中西医结合儿科学课程名称:Pediatrics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开课单位: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儿科学科学分: 6学时:108先开课程:基础课、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授课对象:中西医结合专业考核方式:考试执笔人:丁樱、翟文生、刘霞、云鹰、琚玮、黄岩杰编写日期:2003 年 9 月前言【开设目的】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是一门中医临床学科,它以儿童为研究对象,以中医学、西医学基本理论为指导,以中药、西药、针灸、推拿等疗法为手段,是中西医结合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

它与中医学、西医学的各门基础和临床学科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

值得提出的是,中西医结合专业所学的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是在鲜明的中医学特色基础上,兼顾西医儿科基础和临床的独具特色的学科,同时应与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相区别。

教学目标要突出临床学科特色,强调实际应用价值。

鉴于中西医结合理论虽然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但仍处于认识不统一的初期阶段,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能结合则结合,不能结合则各述其理,切忌生拉硬套、牵强附会,削弱中医理论的特色。

【教学要求】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求掌握中医儿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习小儿生长发育、生理病理、保健预防、疾病诊治的系统知识;使学生能运用中医学认识论熟悉儿童和儿科病的特点,在掌握以辨证论治原则处理儿科临床各类常见疾病的基础上,学会儿科临床基本操作技能,掌握西医儿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诊断、常规处理及急救方法。

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分为两大部份:总论包括儿科学基础、儿童保健;各论包括新生儿病、肺系病证、脾系病证、心肝病证、肾系病证、传染病、寄生虫病、其他疾病。

另外附录包括小儿推拿疗法, 7 岁以下正常儿童体重、身高、头围、胸围发育的衡量数字,常见急性传染病的潜伏期、隔离期和检疫期,计划免疫程序,儿科常用临床检验正常值,方剂索引。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三、幼儿急疹
2.临床表现
3.诊断与鉴别诊断
4.中医辨证论治
1.病因及发病机制
第十三单元
感染性疾病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
四、猩红热
4.诊断与鉴别诊断
5.并发症
6.西医治疗
7.中医辨证论治
1.中医病因病机
五、水痘
2.临床表现
3.鉴别诊断
4.中医辨证论治
1.病因与发病机制
2.中医病因病机
六、手足口病
九、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2.临床表现
3.鉴别诊断
4.中医辨证论治
1.感染途径
一、蛔虫病
2.临床表现
第十四单元
寄生虫病
3.中医辨证论治
1.感染途径
二、蛲虫病
2.临床表现
3.治疗及预防
1.心搏呼吸骤停的病因
一、心搏呼吸骤停与心肺复苏术
2.心搏呼吸骤停临床表现及诊断
3.心肺复苏术的基本生命支持
第十五单元
小儿危重症的处理
5.中医辨证论治
1.病原菌及临床特征
一、鹅口疮
2.中医病因病机
3.中医辨证论治
4.预防和调护
二、疱疹性口炎
1.中医病因病机
2.中医辨证论治
三、胃炎
1.西医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
第五单元
消化系统疾病
2.中医辨证论治
1.中医病因病机
2.临床表现
3.诊断与鉴别诊断
四、小儿腹泻病
4.常见类型肠炎的临床特点
5.西医治疗原则
3.人工喂养的基本知识
4.辅助食品的添加原则
5.计划免疫
1.望诊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
第一单元
儿科学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