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作教学的案例及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写作教学的案例及思考
[摘要]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关于写作教学的研究和实践,要相对滞后于阅读、综合性学习等方面的课堂教学,近期,笔者对写作教学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且取得了较好的收效:一是写鼓励性、人性化、私人对话式的评语,激发起学生对写作的信心和兴趣;二是给学生读自己的作品,讲自己的写作经历,使学生认识到写作是一件很有意义、很有趣味的事情;三是组织学生编选作品集,体验作品发表的快乐,养成作文修改的习惯。
[关键词]写作教学案例反思
【背景】课程改革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种大背景下,写作教学如何走出一条新路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去年9月份,我新接了两个初三毕业班的语文课,在第一堂作文课上,“作文”二字甫一出口,便引来一片唉声叹气,许多同学作出瘫软状,那种无奈又无助的眼神,既让人气恼又让人心疼。在这种大小背景的作用下,我认识到必须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转变观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才能最终激活写作教学这盘棋,彻底扭转这种被动局面。
【案例情景一】第一篇作文交上来后,我决定首先对评价呈现方式进行改革,变苍白生硬、居高临下的说教为鼓励性、人性化、私人对话式的评语。此后,学生的作文本上出现的全是像下列几条一样的评语:
“你的文章很有诗情画意,多写写我们如诗如画的生活吧”
“写的都是真情实感,所以下笔如有神助”
“你很有写作的天赋,让我们共同开发它”
“你有一颗很丰富的心灵,这是一篇很优美的文章”
“文如其人,正如老师同学对你的评价——很真实,不事张扬,又透着一股灵气”
“你很勤奋扎实,请保持这种状态”
“好好地观察和描绘生活吧,生活太精彩了”
“你很有才气,希望能珍惜它“
“你写得很好,但给人的感觉是有点漂浮,希望你拿出点个性来”
这项改革立竿见影,当同学们读到自己的评语的时候,我观察到:有的掩嘴而笑,有的若有所悟,也有的窃窃私语,交换看法。自此以后,我真切地感受到,同学们对作文课的态度开始发生变化,许多同学为了能多看到一条个性化的评语而盼望上作文课,实现了对写作课由“烦”到“盼”的转变。
【反思】《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个要求在写作教学尤其是在作文评价中往往被忽视,其评价呈现方式往往是一个冰冷的分数,或一两句居高临下的套话,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写作逐渐丧失了兴趣和信心,而进行评语改革不失为扭转这种被动局面的一个突破口。
【案例情景二】接下来几周的作文课上,我经常抽出几分钟时间,把自己的作品包括上学时的作文和论文以及新写的下水文读给学生听,把自己的写作经历讲给学生听,以激发和提升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我曾在《山东教育》上发表过两篇论文,上大学时的几篇论文也曾有幸得到几位名教授的垂青,我至今仍珍藏着他们亲笔书写的评语,当我把这些拿给学生看,讲给学生听的时候,他们眼里都流露出惊讶和向往的神情:原来朝夕相处的语文老师是个喜欢写作、发表过作品的人;原来他不光要求学生写,他自己也写;原来写作文不是一个苦差,而是一件很有意义、很有趣味的事。
【反思】这个做法仍然体现了“师生平等对话”的原则,尤其是写下水文,彻底改变了“老师只管出题,学生只管写作”的作文教学模式。同时,新课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写作教学应让学生“乐于表达”,上述做法恰恰能改变学生对作文的认识,使他们产生表达的欲望,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收效都是显著的。
【案例情景三】学期将近过半,我开始组织学生编选作品集,让他们体验作品发表的快乐,同时培养作文修改习惯和能力。我有一个习惯,对于每一届学生,我都要组织几次学生作文集的编选,该集子除在班上交流评比外,我还要长期收藏,留给下一级学生学习和借鉴。具体做法是: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内责编、美编以及前言、后序的撰写都明确分工,每个同学都要将自己的一
两篇作文经小组集体修改后收入本小组作品集,如我所料,这项活动激起了同学们高涨的热情,每一个同学都在这项活动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扮演着自己的角色,看着“编辑部”里热火朝天的景象,我忽然觉得写作教学之路豁然开朗了起来。
【反思】《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课程基本理念,要求“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编选作品集这项活动,将写作教学和语文综合性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对写作教学有巨大的促进,同时对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精神,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半个学期过去了,我终于扭转了写作教学的不利局面,使其成为一步活棋,唯其活,方能胜。当然,要想最后取胜,还得下许多功夫。
(作者单位:山东省新泰市天宝镇第一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