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智慧城市总体规划(2016-2020年)
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沈阳市“中国制造2025”实施方案的通知
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沈阳市“中国制造2025”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沈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7.03.12•【字号】沈政发〔2017〕9号•【施行日期】2017.03.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综合规定正文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沈阳市“中国制造2025”实施方案的通知沈政发〔2017〕9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直属单位:现将《沈阳市“中国制造2025”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沈阳市人民政府2017年3月12日沈阳市“中国制造2025”实施方案为推动我市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国发〔2015〕28号)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辽宁行动纲要的通知》(辽政发〔2015〕67号)等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紧抓住建设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的重大历史机遇,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改革和创新为根本动力,以制造业提质增效升级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智慧城市建设与制造业发展深度融合为突破口,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工程建设对重大技术装备的需求为目标,重点扶持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加快培育数量众多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扎实推动企业实现智能化转型,完善产业价值链条,着力打造新的增长极,改造提升优势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全力将我市打造成为“中国制造2025”的先行区、全国创新改革的示范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树立典范。
(二)总体思路。
围绕“一大主题”,突出“两大动力”,推进“三个转变”,坚持“四个发展”,采取“五大策略”,打造“沈阳智造升级中国、沈阳品牌服务世界”的新形象,实现我市“制造强市”的战略目标。
沈阳未来10年发展趋势
沈阳未来10年发展趋势沈阳作为中国东北的重要城市,具有较高的发展潜力和优势。
在未来的10年里,沈阳的发展趋势将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首先,沈阳将进一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作为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沈阳将继续投入资金和力量改善城市交通、水电供应、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提升城市的运行效率和便利性。
预计未来10年里,沈阳将建设更多的高速公路、城际铁路和地铁线路,进一步完善城市交通系统。
其次,沈阳将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
近年来,沈阳通过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科技创新中心,吸引了大量的科技企业和创新人才落户。
未来的10年里,沈阳将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培育更多的高科技企业和创新团队,推动科技成果向产业转化,提升沈阳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第三,沈阳将进一步加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沈阳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未来的10年里,沈阳将加大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力度,打造更多的文化旅游景点和项目,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和体验。
同时,沈阳还将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培育更多的文化创意企业和个人,提升文化产业的经济价值和影响力。
第四,沈阳将积极推进生态环境保护。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沈阳也面临着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的挑战。
未来的10年里,沈阳将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力度,推动清洁能源的利用和能源消耗的优化,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资源的浪费。
同时,沈阳还将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农业,打造绿色生态城市,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最后,沈阳将加强对人才的吸引和培养。
面对人口老龄化和人才流失的问题,沈阳将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打造良好的人才环境和生态,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来沈阳发展。
同时,沈阳还将加强教育体制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综上所述,未来的10年里,沈阳将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科技创新、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和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
这些发展趋势将为沈阳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持,助力沈阳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22年)
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22年)辽宁省人民政府:你省关于报请审批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22-2022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沈阳是辽宁省省会,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国家名城。
《总体规划》实施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统筹做好沈阳市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逐步把沈阳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和谐宜居、生态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
二、重视城乡区域统筹发展在《总体规划》确定的3471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
加强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整治与改造,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应当统筹考虑为周边农村提供服务。
根据市域内不同地区的条件,重点发展县城和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中心镇,优化村镇布局,加强对村镇建设的指导,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现代化。
加强沈阳经济区各城市分工协作,发挥沈阳市的区域辐射带动作用。
三、合理控制城市规模到2022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725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720平方公里以内。
要贯彻城乡规划法关于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禁止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之外设立各类开发区和新城新区。
要落实好《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开发边界,加强边界管控,促进城市紧凑布局。
增强城市内部布局的合理性,提升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环能力。
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加大存量用地挖潜力度,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切实保护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四、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要按照绿色循环低碳的理念规划建设城市基础设施。
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年)
《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一、规划期限和层次1. 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11—2020年,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
2. 规划层次规划分为市域、中心城区两个层次。
市域为沈阳市行政辖区范围,包括市区、1个县级市和3个县,面积12881平方公里。
划定市区范围为城市规划区,面积3471平方公里,规划区内实行城乡规划建设的统一管理。
中心城区以四环路为基础,面积1545平方公里。
二、城市发展目标推进东北金融中心、综合性枢纽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实力,把沈阳建设成为立足东北、服务全国、面向东北亚的国家中心城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沈阳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宜居之都;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集约发展、合理布局,把沈阳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加强历史文脉保护和特色风貌建设,把沈阳建设成为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文化名城;加快向经济开放、文化包容的东北亚国际大都市迈进。
三、城市性质和职能1. 城市性质辽宁省省会、国家中心城市、国家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2. 城市职能(1)国家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与科技创新产业基地;(2)国家重要的国际交流中心和文化产业基地;(3)国家综合交通和信息枢纽;(4)东北地区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5)东北地区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6)沈阳经济区核心城市。
3. 城市规模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1130万,城镇人口990万,城镇化水平达到87.5%左右。
中心城区城市人口73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730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99.3平方米。
四、区域协调发展(一)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是指位于全国城镇体系顶端,对内引领、带动区域发展,对外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城市。
1. 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意义随着国家更加注重区域均衡与协调发展,在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四大经济板块”格局中,东北地区需要一个国家中心城市,带动东北地区的振兴和发展。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日期】2013.01.28•【文号】建办科[2013]5号•【施行日期】2013.01.2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建办科[2013]5号)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建委(建交委、建设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根据《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在各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初审的基础上,我部组织开展了2012年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申报的综合评审。
经研究,确定北京市东城区等90个城市(区、镇)为创建国家智慧城市第一批试点。
为做好试点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智慧城市建设是推动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拉动内需,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各地要以创建智慧城市为契机,积极开展体制机制创新,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促进工业化、城镇化与信息化的高度融合。
二、各地应结合相关规划实施和自身特点,在充分整合现有信息资源和应用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实现跨行业、跨部门的综合应用和数据共享,构建智能、协同、高效、安全的城市运行管理体系和惠民利民的公共服务应用体系,并采取“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多种渠道、多元投资的方式,开展试点相关项目的建设和运营。
三、各地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行政责任人,成立由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试点工作实施管理办公室,切实落实相应的政策、制度、资金等保障条件,确保试点创建任务完成。
请各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做好本地区试点的组织协调、指导、监督和检查工作。
四、我部将与试点所在省级人民政府签订共同推进智慧城市创建协议,并会同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与试点城市(区、镇)人民政府签订“国家智慧城市创建任务书”。
请列入试点的城市(区、镇)按照智慧城市发展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明确目标,加强顶层设计和规划,细化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和应用方案,修改完善试点实施方案,编报创建任务书。
基于“智慧城市”的沈阳市大东区沈海热力厂更新设计思考
基于“智慧城市”的沈阳市大东区沈海热力厂更新设计思考李宇彤;孙洪涛
【期刊名称】《华中建筑》
【年(卷),期】2024(42)4
【摘要】在城市工业化快速发展过程中,一大批老工业区被取代,从而演变为失落空间,其搬迁与改造逐渐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中。
在数智化驱动的中观视角下,运用软件分析归纳得出老工业片区给城市带来的问题。
以此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基于“智慧城市”的技术与创新内涵,提出“生态—空间”智慧更新策略,促进工业结构转型。
最终,以中观视角下的沈阳市大东区沈海热力厂片区更新设计为例,通过对建成环境的仿真对比分析,具体阐述了智慧城市理论对老工业区更新设计的建设作用。
【总页数】6页(P77-82)
【作者】李宇彤;孙洪涛
【作者单位】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71.1
【相关文献】
1.论城市更新中“场所精神”营造设计的思考——以沈阳市枫杨路街区更新改造为例
2.城市工人村历史街区更新方法初探——以沈阳市大东区和睦路历史街区保护发展规划为例
3.高等院校与地方政府承办全运会赛事的思考——以沈阳大学与沈阳市大东区人民政府承办第十二届全运会柔道比赛为例
4.打造区域经济“航
母”——大东区构建沈海现代工业示范区调查5.多维度城市更新探索——沈阳沈海热电厂及东贸库地块设计思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实施意见-辽政办发〔2016〕152号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实施意见正文:----------------------------------------------------------------------------------------------------------------------------------------------------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实施意见辽政办发〔2016〕152号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7号)精神,加快健身休闲产业向纵深发展,实现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挖掘和释放消费潜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经省政府同意,结合我省实际,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进健身休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健身休闲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培育壮大各类市场主体,丰富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动健身休闲产业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不断满足大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身休闲需求,提升幸福感和获得感,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转变发展方式提供有力支撑和持续动力。
(二)总体目标。
遵循产业发展规律,立足全局,促进产业各门类全面发展,统筹协调健身休闲产业与全民健身事业,推进健身休闲与旅游、健康等产业融合互动。
培育一批优秀的体育俱乐部、示范场馆和品牌赛事,打造一批具有地方品牌特色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到2025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门类齐全的健身休闲产业发展格局,市场机制日益完善,消费需求愈加旺盛,产业环境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产品和服务供给更加丰富,服务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同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更为紧密,全省健身休闲产业总规模达到1200亿元。
大数据时代的智慧城市建设
中国信息界丨Information China大数据时代的智慧城市建设文/青岛市电子政务和信息资源管理办公室王善龙王文青崔大吉着大数据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智慧城市建设的逐步推进,大数 据与智慧城市的关系日益紧密,大数 据时代的智慧城市建设迎来了新变化。
智慧城市的关键是大数据智慧城市是城市可持续发展与新 一代信息技术结合的产物,是当今世 界城市发展的新目标和新模式。
近年来,大数据技术蓬勃发展,大数据应用日益广泛。
大数据是以容量 大、类型多、存取速度快、应用价值高 为主要特征的数据集合,正快速发展为对数量巨大、来源分散、格式多样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关联分析,从中发麵知识、创造新价值、提升新能力的新一代信息财和服务业态。
大数据的概念突出“大”和“新”两个方面。
一方面大数据体量大、多样化、价值大;另一方面大数据突出“新”。
从资源的角度看,大数据是新资源,是一种独特的战略资源,引发了全社会开始重新审视数据的价值,包括政务数据价值;从技术角度看,大数据代表了新一代数据管理与分析技术;从管理理念的角度看,大数据强调“数据驱动”的管理理念,强调以新的理念应用于辅助决策、发现新的知识。
所以,大数据就是新资源、新技术和新理念的混合体。
由此可见,智慧城市的本质是信息共享,关键是大数据融合,强调以数据说话,用数据驱动城市管理和发展。
大数据是智慧城市的智慧引擎大数据是智慧城市各个领域都能够实现“智慧化”的关键性支撑技术,智慧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大数据。
智慧城市的建设必将带来数据的2018.02195理论•实践 >Theory & Practice爆发式增长,而大数据就像人的血液 一样遍布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 教育等智慧城市建设的各个领域。
对 大数据进行分类、重组分析、再利用 等一系列智慧化处理后,其结果将作 用于智慧城市的各个方面,从政府决 策与服务,到人们衣食住行的生活方 式,再到城市的产业布局和规划等,都将实现智能化、智慧化,大数据为 智慧城市提供智慧引擎。
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一、规划期限和层次1. 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11—2020年,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
2. 规划层次规划分为市域、中心城区两个层次。
市域为沈阳市行政辖区范围,包括市区、1个县级市和3个县,面积12881平方公里。
划定市区范围为城市规划区,面积3471平方公里,规划区内实行城乡规划建设的统一管理。
中心城区以四环路为基础,面积1545平方公里。
二、城市发展目标推进东北金融中心、综合性枢纽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实力,把沈阳建设成为立足东北、服务全国、面向东北亚的国家中心城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沈阳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宜居之都;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集约发展、合理布局,把沈阳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加强历史文脉保护和特色风貌建设,把沈阳建设成为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文化名城;加快向经济开放、文化包容的东北亚国际大都市迈进。
三、城市性质和职能1. 城市性质辽宁省省会、国家中心城市、国家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2. 城市职能(1)国家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与科技创新产业基地;(2)国家重要的国际交流中心和文化产业基地;(3)国家综合交通和信息枢纽;(4)东北地区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5)东北地区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6)沈阳经济区核心城市。
3. 城市规模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1130万,城镇人口990万,城镇化水平达到87.5%左右。
中心城区城市人口73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730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99.3平方米。
四、区域协调发展(一)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是指位于全国城镇体系顶端,对内引领、带动区域发展,对外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城市。
1. 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意义随着国家更加注重区域均衡与协调发展,在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四大经济板块”格局中,东北地区需要一个国家中心城市,带动东北地区的振兴和发展。
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_企业报告(业主版)
1.4.1 重点项目
(1)信息系统集成和物联网技术服务(75)
重点项目
项目名称
中标单位
中标金额(万元) 公告时间
TOP1
沈阳市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
警平台结果公告
有限公司沈阳市分
4112.8
2022-07-29
本报告于 2023 年 02 月 19 日 生成
3/20
重点项目
项目名称
1.1 总体指标 ...........................................................................................................................1 1.2 需求趋势 ...........................................................................................................................1 1.3 项目规模 ...........................................................................................................................2 1.4 行业分布 ...........................................................................................................................3 二、采购效率 .................................................................................................................................6 2.1 节支率分析 .......................................................................................................................6 2.2 项目节支率列表 ................................................................................................................7 三、采购供应商 .............................................................................................................................9 3.1 主要供应商分析 ................................................................................................................9 3.2 主要供应商项目 ................................................................................................................9 四、采购代理机构........................................................................................................................12 4.1 主要代理机构分析 ..........................................................................................................12 4.2 主要代理机构项目 ..........................................................................................................13 五、信用风险 ...............................................................................................................................14 附录 .............................................................................................................................................15
《沈阳市促进大数据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的政策解读
《沈阳市促进大数据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的政策解读近期,我市出台了《沈阳市促进大数据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沈政办发〔2016〕23号)(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明确了我市未来三年全面推进大数据发展和应用、加快构建数据强市的工作任务和具体举措。
一、编制背景1.高度贯彻落实国家大数据战略。
2015年8月,国务院印发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国发〔2015〕50号),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标志着大数据发展已经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提出了“通过促进大数据发展,加快建设数据强国,释放技术红利、制度红利和创新红利,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部署。
2.抢抓大数据发展机遇。
大数据持续激发商业模式创新,不断催生新业态,同时,推动政府数据开放共享,为有效处理复杂社会问题提供新的手段。
大数据已经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动力和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新途径。
加快大数据部署,深化大数据应用,已成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和推动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需要和必然选择。
3.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
我市是东北地区中心城市和沈阳经济区的核心城市,是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全国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东北地区唯一的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沈阳始终肩负着东北振兴当先锋打头阵的历史使命。
持续推动大数据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的深度融合,积极探索大数据在各行业的创新应用,对于沈阳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赋予沈阳的各项战略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4.充分发挥我市的良好基础。
我市工业基础雄厚,产业结构加快调整,智能制造装备、航空装备成为两大新的增长极,“沈阳制造”244产业新体系逐步构建。
智慧城市建设加快推进,以“惠民、兴业、善政”为核心的各项重点工程纷纷启动,信息化和城市化全面深度融合。
以大数据发展为主体、以智慧城市建设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两翼,彼此支撑、互为动力、协同发展的“一体两翼”创新之路正在形成。
智慧城市政策依据
1.《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国信[2006]2号2.《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发〔2012〕23号3.《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4.《关于印发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发改高技[2014]1770号)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6.工信部《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顶层设计指南》7.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国发〔2015〕5号8.《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9.《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10.《数字湖南规划(2011-2015)》(湘政发〔2011〕44号HNPR-2011-00047)国家标准11.《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07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12.《关于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的指导意见》1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信息惠民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中办发〔2015〕21 号)14.国办发〔2016〕23号《软件工程国家标准》(GTB856)15.《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GB/T 8567-1988 )16.《计算机软件需求说明编制指南》(GB/T 9385-1988 )17.《计算机软件测试文件编制指南》(GB/T 9386-1988 )18.《计算机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规范》(GB/T 12505-90)19.《计算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管理》(GB/T 12394-93)20.《软件工程标准分类法》(GB/T 15538-1995)21.《软件开发规范》(GB 8566-88)22.《软件维护指南》(GB/T 14079-93)23.《信息技术互连国际标准》(ISO/IEC11801-95)24.《信息技术、软件包质量要求和测试》(GB/T 17544-1998)25.《信息技术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局域网和城域网》(GB15629.11-2003)26.《报警图像信号有线传输装置》(GB/T16677-1996)27.《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T367-2001)28.公安部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规范标准《GB/T 28181-2011》29.《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技术标准》(GA/T669-2008)30.《公安部关于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的建设、管理、应用规范性文件》31.(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汇编2009年3月)3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行业标准》(GA70-94)《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T367-2001)33.《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J115-87)34.《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75-2000)35.《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图像取证技术规范》(GA/T 832—2009)36.《机动车号牌图像自动识别技术规范》(GA/833-2009)37.公安部《警用地理信息系统系列标准规范》38.《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网络层安全协议》(GB/T 17963)39.《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GA 216.1-1999)40.《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GB8566-88)41.《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42.《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43.(GB50057-9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 44.《安全防范系统雷电浪涌防护技术要求》45.(GA/T670-2006)安全防范报警系统设备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GB 16796-199746.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GB 12663-199047.防盗报警中心控制器GB16796-1997 视频安防控制系统技术要求GA/T 57-200148.入侵报警系统技术要求GA/T 358-2001 安全防范报警系统设备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GB16796-199730MHZ-1GHZ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49.GBT 6510-97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2000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199350.客户建筑通用布线系统信息技术国际标准ISOIEC1801 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0311-2000 《计算机场地技术要求》GBJ45—82《计算机场地技术条件》GB2887—89《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 51.《以太网通讯标准》IEEE802.3《电气设备用图形符号》GB/T5465-199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T50169《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F232-92《视听、视频和电视系统中设备互连的优选配接值》GB/T15859-1995《关于推进政法部门网络设施共建和信息资源共享的意见》(ZC-BZB15062)52.《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据标准》(CJJ103)《现代设计工程集成技术的软件接口规范》(GB/T 18726-2002)《现代设计工程集成技术的软件接口规范》53.《湖南省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EGSN308-1)《湖南省电子政务外网平台技术规范(试行)》54.《某某区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7-2020)》《智慧怀化建设总体规划(2015─2020年)》《某某区“十三五”规划》等。
2016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创新大会“互联网+政务服务”分论坛成功召开
计 著 信 息 化 领 导 小 组 办 公 室 原 主 任 周 德 铭 ,中 国 行 政 体制 改 革 研
习总书记讲 话 ,以 “ 互联 网 + ”为动 力,助 推政务服务 创新 》。
他 提 出 ,要 提 升 政 务 治 理 能 力 和 创 新 信 息 共 享 的 工 作 思 路 ,要 通
究会副会长 、国家行政学院汪玉凯教授 , 沈阳市民政局副局长刘文 ,
兴 业 、惠 民 三 大 主 题 ,组 建 了 大 数 据 中 心 ,编 制 了 规 划 , 完 善 了 政 策 体 系 ,大 力 推 进 智 慧 城 区 建 设 和 大 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的 发 展 ,初 步 构 建 了
信 息惠 民分会和沈阳市沈河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 , 《 中国信息界 》
杂志社承办 ,中国区域科学 协会 、中国信息 界发展研 究院等机构
资源共享 、集约高效 、简单管用、便 民惠 民的智慧政务服务模式 。 随后 ,陈弘 区长详细介绍 了沈河悠久历史 、 文化底蕴和经济金融 ,
并 对 沈 阳 区政 府 如 何 在 电 子 政 务 、 智 慧 城 市 、信 息 惠 民和 智 慧 社 区建 设 方 面 做 出 的政 府 惠 民工 作 进 行 汇 报 。 杜 链 在 论 坛 上 指 出 ,作 为 东 北 中 心 城 市 之 一 的 沈 阳 ,无 论 在
在 论坛 上 ,汪玉凯从国家行政体制改革的角度分析 当前 民 统 阐述了现阶段鼎义公司如何进行专业化开发与运营。 生问题 , 描绘 出未 来通过 “ 互联网 +政务 服务 ”, 通过信息惠 民,
艾欧特 ( 沈阳 ) 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张浩表 示企 业专注
对这个 问题的解决路 径。汪玉凯提出三个观点 :第一个 ,民生 于 智慧社区的打造 ,是提供智慧社 区建设的工具 。他就 智慧社 问题是政府面临的最大公其问题 ;第二个 , “ 互联网 +政务服务” 为改善 民生服务提供新契机 ;第三 个 ,创新民生服务方式的电 子政务路径 。 而 刘文 分享了 沈阳市 民政局 “ 互联 网 +政务 服务 ”信息 惠民工作中的建设路径和具体做法 。刘 文表示社区是一个空间 代量 ,也是一个组织体系 ,是服务 百姓 的 “ 最后一公里 ”。智
DB21T 2551.2015 智慧城市 第1部分:总体框架
4 智慧城市概念模型
智慧城市概念模型从建设周期、应用领域及技术要素的多维视角出发,给出了关于智慧城市整体范 畴的一种抽象描述,如图 1 所示。针对每个维度,具体描述如下:
a) 建设周期:建设周期指建设过程中包含的不同阶段,主要包括规划阶段、建设阶段、运营阶段 和评估改进。对规划阶段的要求见 DB21/T 2551.2-2015 第 5.2 条,对建设阶段的要求见 DB21/T 2551.2-2015 第 5.3 条,对运营阶段的要求见 DB21/T 2551.3-2015 第 6 章至 9 章,评估改进 所依据的指标见 DB21/T 2551.4-2015 第 5 章至 6 章;
6.1.2 感知设备
6.1.2.1 总体要求
感知设备是获取城市各种数据的途径,主要通过对城市各有关单位数据的采集和获取,实现智慧城 市的感知和识别,包含但不限于身份感知设备、位置感知设备、图像感知设备、环境感知设备、安全感 知设备、设施感知设备和其他感知设备。感知设备总体要求如下:
a) 感知设备应具有对人员、设施和环境等数据进行识别、采集和获取的功能; b) 智慧城市的感知设备应具有网络接入功能,应将感知数据传送到上层网络。
3.2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ICT
信息通信技术(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WLAN
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QoS
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
LTE
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
ICS 01 A 00/09
DB21
辽宁省地方标准
DB 21/T 2551.1—2015
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沈阳市2016年智慧城市建设工作要点的通知
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沈阳市2016年智慧城市建设工作要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6.01.31•【字号】沈政办发〔2016〕22号•【施行日期】2016.01.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沈阳市2016年智慧城市建设工作要点的通知沈政办发〔2016〕22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沈阳市2016年智慧城市建设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6年1月31日沈阳市2016年智慧城市建设工作要点为加快推进智慧沈阳建设,按照国家“互联网+”行动和大数据发展的战略部署,根据《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沈阳市智慧城市总体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沈政发〔2015〕66号)、《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沈阳市智慧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沈政发〔2015〕67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工作要点。
一、总体要求贯彻落实国家、省有关智慧城市建设和大数据发展的总体要求,按照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以“城市更美好、人民更幸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全面创新改革为统领,以“互联网+”为引擎,以促进信息和资源共享为重点,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成果导向,按照“工程化管理、项目化推进、定量化考核”的工作思路,注重落实各项规划政策规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深度挖掘大数据资源,推进应用系统建设,狠抓智慧产业发展,推动智慧沈阳各项建设取得新突破,为建设“幸福沈阳”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原则(一)深化改革,创新发展。
以改革的思想引领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加快形成技术创新、应用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的智慧城市发展格局。
(二)市场主导,政府推动。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服务功能,探索多元化智慧城市投融资模式,带动智慧产业快速发展。
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目录前言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第二节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程度第三节发展基础第四节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五节总体环境第二章发展构想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基本原则第三节发展目标第三章空间布局第一节优化开发区域第二节重点开发区域第三节限制开发区域第四节禁止开发区域第四章重点任务第一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第二节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第三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第四节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第五节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第六节加强城市建设与管理第七节推进沈阳经济区一体化第八节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第九节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第十节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第五章保障措施第一节法治保障第二节人才保障第三节实施保障前言“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全面创新改革的攻坚期,也是沈阳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推动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关键期。
在国内外发展环境错综复杂、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大背景下,坚持问题导向和标本兼治,科学谋划未来五年愿景目标,对于我市适应发展新常态、实施创新新举措、开创改革新局面,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共辽宁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共沈阳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三五”时期沈阳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发展重点和政策取向,集中体现了市委、市政府的施政方针和战略意图,是各级政府部门依法履行职责、编制实施年度计划和制定各项政策措施的重要依据,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十二五”《规划纲要》共提出22项主要规划指标,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新兴和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进出口总额、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在职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耕地保有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覆盖率、单位GDP 能源消耗、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比重、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氨氮排放总量、氮氧化物排放总量17项指标完成规划目标;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项指标低于规划目标。
依托智慧化技术探索城乡建设管理新模式
2018年9月依托智慧化技术探索城乡建设管理新模式杨晓丽(沈阳市城市建设档案馆)【摘要】借助新一代信息化、智慧化技术,积极研究城乡建设管理新模式,不断提升城乡建设监管和服务水平。
通过研究,在以下五方面取得一些成效:一是方便群众和企业,实现最多跑一次;二是智慧平台成为城乡建设监管部门的“千里眼”和“顺风耳”;三是抓牢城市地下生命线,提升地下综合管网动态感知、安全监管和应急反应能力;四是实现建设项目全流程全过程管理;五是构建建筑市场信用惩戒新格局。
【关键词】智慧城市;城乡建设管理;建筑市场;建设项目;诚信【中图分类号】F29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222(2018)09-0279-02随着科学技术不断的进步与发展,我们进入了大数据和“互联网+”的时代,智慧城市已由概念转变为行动。
政府紧抓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发展的战略机遇,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各个部门积极落实,开展智慧项目的建设与实施。
本文以沈阳市为例,讲述智慧城市在城乡建设管理工作中的一些研究。
根据住建部《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建市〔2014〕92号)以及《沈阳市智慧城市总体规划2016-2020》的要求,以城乡建设管理模式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全面提升城乡建设信息化管理与服务能力,沈阳市开展了建设工程智慧监管与诚信管理平台的研究工作。
1建设架构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强调,要转变政府职能,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向“轻审批、重监管、高服务”的管理方向转变,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该平台以数据和工作流为客观依托和工作基础,最大限度发挥信息化手段监管的作用,提升建筑市场智慧化监管和服务能力,主要包括行业管理平台、项目管理平台、诚信管理平台及专项管理平台四项建设内容,是市建筑市场的日常业务办理、智慧监管、对外服务的工作平台。
2技术路线该平台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总体上分为应用层、支撑层、数据层和基础环境层:应用层,包括建筑市场管理平台、工程现场管理平台、诚信评价管理平台、等业务应用管理,主要实现日常业务管理、决策分析、信息公开等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沈阳市智慧城市总体规划(2016-2020年)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与城市转型发展深度融合的产物。
智慧城市是国际上公认的推进城市走向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中有效提升政府效能、创新社会管理、改善民生服务、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转型、保护生态环境的现实选择。
沈阳市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经济、文化、交通和商贸中心以及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国家级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全国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正面临新常态下产业转型升级、经济提质增效的重大挑战。
紧紧抓住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发展的战略机遇,深化落实国家推进智慧城市、大数据、‚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部署,以沈阳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释放数据红利为核心,加快推进智慧沈阳建设,实现数据兴市、信息强市、智慧融市、创新立市,已成为沈阳打造特色鲜明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加速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抉择和必由之路。
本规划结合沈阳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依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中发〔2014〕4号)、《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2号)、《关于印发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发改高技〔2014〕1770号)、《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国发〔2015〕50号)、《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国发〔2015〕28号)等文件精神,是全面规范沈阳市智慧城市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是2016-2020年推进沈阳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实施依据和行动指南。
一、发展现状(一)智慧城市发展基础。
1.区位环境优势明显。
沈阳市是国家7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是全国骨干流通大通道的国家级骨干城市。
沈阳市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城际铁路网密集,拥有东北地区最大的铁路编组站和航空港,通过沈西工业走廊与营口港相连,是‚辽满欧‛、‚辽蒙欧‛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节点城市,具有带动全省、辐射东北、面向东北亚的交通优势。
沈阳市与周边鞍山、抚顺、本溪、营口、辽阳、铁岭、阜新等7城市构成的沈阳经济区是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2.基础设施发展较快。
沈阳市信息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成运行,移动通信网络基本实现城市全覆盖,公共场所无线网络覆盖逐步推进,三网融合快速推进。
初步建成了由东北区域超算中心和运营机房组成的云计算支撑环境。
建成了电子政务内网、外网和业务专网,实现了核心业务网上运行。
全市政务云平台已初步应用,承载多项业务应用,并提供政务信息交换及协同办公等服务。
部分部门已建异地容灾备份中心,有效提升了系统安全防范能力。
智慧管网建设已启动,实现了城市排水、煤气、电力、电信、自来水等管网设施的信息共享和数字化管控。
3.民生服务特色显著。
‚我的沈阳‛智能门户上线运行,功能逐步完善。
教育信息化成果显著,教育城域网实现全面覆盖,基本普及校校通、班班通,建成300所数字校园,建设了教育资源库和资源超市,提供‚千节微课‛网络视频教育服务。
基础医疗卫生机构已全面实现网络互通和数据传输,居民健康卡试点发放,支持新农合报销、网上预约挂号等功能。
部分社区建成区级公共服务平台,形成区、街道、社区三级网格化信息管理体系,提供低保、医保、计生、综治、房产和就业等民生服务。
智能交通指挥系统建成,对营运车辆实现视频动态监控,向市民提供快速、直接、精准的乘车信息查询服务。
4.社会管理成效突出。
构建了全市统一的地理空间框架和共享服务平台。
平安城市视频监控联网整合全市23万个公共区域的视频监控信号,基本覆盖全市重点路段、重点街面、重点地区,实现了跨地区跨警种的图像信息共享和应用,社会自建视频监控点基本覆盖全市重点地区。
建成市级和9个城区的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形成市区两级联动,推进了城市部件的数字化和网格化管理。
建成了沈阳信用数据中心,实现了37家信源单位的互联互通,被评为国家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建成了药品经营和生产的监管系统,实现了对全市2700余家药品经营企业和21家高风险药品生产企业的实时监控。
污染源在线系统全面完善,环保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
5.传统产业稳步发展。
沈阳市工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基本形成了以装备制造业为主、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入选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
机械产业关键领域突破发展,龙头企业的设计能力和技术水平领先,打破了国外市场的垄断。
机器人、民用航空等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软件服务业产能居东北地区龙头地位,软件园区体系初步形成,东软软件园已成为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单体软件园,国际软件园配套设施、服务能力、基础设施居全国前列。
服务业内部结构明显改善,金融业成为支柱产业,文化、旅游等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6.智慧城市进入整合阶段。
沈阳的信息化建设已取得显著进展,数字化阶段基本完成,正处于智慧城市建设的整合化前期阶段。
目前沈阳城区宽带用户普及率达62%,超过国内平均宽带普及率(40%)和国际平均宽带普及率(50%)。
2015年沈阳的信息社会指数在26个省会城市中排名第9,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12,信息化总体发展水平处于国内中上。
图1智慧城市发展阶段示意图(二)智慧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
1.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
无线城市建设尚未全面开展,重点场所无线网络覆盖不全,仍有提升空间。
水、电、气、热、通讯等城市基础设施、配套传感器等尚未整合,地下管网、城市部件等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感知和监控管理水平有待加强。
政府部门业务尚未统一接入政务云,云计算服务能力有待整合,系统统筹建设情况不理想,未能充分利旧。
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各部门建设的信息化系统存在防护能力不强、安全隐患严重等问题。
2.数据资源价值性尚未释放。
沈阳市基础数据库建设尚未完成,数据共享开放和基于数据的社会化应用程度低,数据红利没有得到充分挖掘。
各部门自身的数据采集不规范,数据更新机制不完善,无法保障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实时性,可用性较差。
受到条线分割、各自为政的束缚,部门间无法进行数据共享,‚纵强横弱‛、信息孤岛现象明显,数据开放的条件尚不完备。
3.公共服务便捷度仍需提升。
行政审批未能实现并联处理,市民、企业办事程序繁琐。
交通出行方面,交通拥堵、停车不便等问题突出,乘车信息服务便捷度不高。
由于信息系统相互独立,加剧了大医院看病难、看病繁问题,‚掌上医院‛等智能化服务系统对老年人的服务能力不强。
教育资源库建设与教师需求匹配度不高。
全市健康卡、电费卡、公交卡、居游卡等多张卡功能未集成,尚未实现‚一卡通用‛。
4.城市治理精细度有待增强。
城市治安、综治执法、市场监管等领域的信息化决策支撑能力、网络应急联动能力亟待提升。
监督、预警、执法、受理等业务未能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市区两级平台对接不完善,业务系统和数据库更新不及时,视频监控、执法信息等尚未实现跨部门的统筹建设和共享交换,在城市治理工作中存在管理粗放、效率不高、重复劳动、数据偏差等情况。
5.产业转型支撑力尚显不足。
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水平仍然较低,现代农业发展基础薄弱,提质增效面临较大困难。
服务业贡献率不高,支撑作用不明显,现代服务业比重较小。
工业企业平均规模小,龙头企业较少,产能利用率低。
信息化手段对传统优势产业的驱动和引领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缺少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共性信息化发展程度较低。
新兴产业发展缓慢,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产业占比少,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效应尚未充分发挥,没有成为有力的经济增长点。
6.辐射带动引领性亟待建立。
作为东北地区中心城市和沈阳经济区核心城市,沈阳与周边城市的合作有待深化,在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人才流转、产业配套、产能转移方面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作为区域的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创新中心和航运物流中心,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性尚未完全发挥,产业间、区域间统筹协调的规划体系有待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有待增强。
二、基本形势(一)国家政策部署为沈阳打造智慧城市示范样板提供了良好契机。
近年来,国家陆续发布了物联网、云计算、宽带中国、信息消费、信息惠民、电子商务、智慧城市、‚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制造、互联网金融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明显加强了新常态下信息化促进四化融合、加快创新发展的工作力度。
智慧城市是汇聚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服务的综合载体,满足各个层面、各个领域日益多元化的发展诉求。
深化落实国家信息化系列政策部署,打造智慧城市示范样板城市,已成为新时期沈阳深化信息化应用、加速经济社会转型、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机遇和现实选择。
(二)东北振兴战略为沈阳打造智慧产业改造升级提供了有力手段。
东北地区面临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关注。
沈阳的产业基础以装备制造业等传统工业为主,亟需完善体制机制、鼓励创新创业、加速提质增效,通过智能制造、科技创新,以数据驱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发展企稳回升,加快老工业基地实现全面振兴。
以智慧城市为集中代表的信息化工作,作为‚新四化‛发展中的核心,已成为东北振兴的战略重点,将在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方面发挥驱动和引领的关键作用。
(三)沈阳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区域协同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
沈阳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举足轻重,处理好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群的关系,推进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发展,是沈阳完善城市功能、发挥辐射作用的基本前提,也是进一步建设国家级中心城市的良好机遇。
借助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的政策优势,大力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积极推进区域协同融合发展,有助于产业配套发展、人才流动、资金配置,将有机会破解制约经济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使得沈阳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发展中发挥先导作用,并在沈阳经济区乃至辽宁省的经济发展和制度创新中起到辐射带动作用。
(四)沈阳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创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的必然选择。
智慧城市已被公认为国内外应对城市化挑战、促进经济发展和建立长期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
通过建设智慧沈阳,能够促进提升全市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跨系统的数据融合、信息共享、业务协同水平,使得政府服务管理效能进一步优化,体制机制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更加精细,居民生活品质日益提高,城市环境承载能力全面提升,从而推进城市从数字化向智慧化转型升级,对于沈阳市创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具有重要意义。
三、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